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16
澳洲、柬埔寨及法國三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柬埔寨著名古蹟吳哥窟曾經是中世紀高棉帝國古城吳哥城的市中心,而吳哥遺址在中世紀時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城市,佔地達3000平方公里,比原先推測的大10倍。
吳哥遺址在9到16世紀之間曾經繁榮興盛,但現在已經被荒煙蔓草淹沒,而且竊賊橫行。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研究人員花了10年時間,利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人造衛星的空載地面感測雷達(AIRSAR)系統以及手繪地圖、空照圖與地面測量資料製作出一個全新的吳哥遺址地圖。
新地圖顯示,吳哥遺址的市中心延伸超過400平方英里,而整座城又往外擴展長達數百平方英里。這個地區上次發現的大神廟是在1914年,如今研究人員新發現了至少74個神廟,大約1000個人工湖,以及一套複雜的灌溉系統。這些神廟全因宗教因素,呈東西排列。
吳哥古城的水源供應可能全都仰賴一條向城外延伸20到25公里的水道。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水道原先以為只是裝飾性質,徒具形式,但其實在當時很可能用來灌溉農田,尤其是密集的稻米種植,而這個地區可能有50萬人居住。
研究顯示,吳哥地區當年四處都是稻田,夾雜民房、地方廟宇及儲水的池塘。不過有些特別的地方讓考古學家感到不解,例如在東湖(East Baray)的東方有個佔地1平方公里密閉區,內有100個小土堆。
參與「大吳哥計畫」的澳洲雪梨大學教授戴明.伊文斯表示,美國航太總署的地面感測雷達可以顯示植物生長和含水率的差異,這種差異是不及1公尺的表面變化所造成的結果,它能顯露吳哥這一特別的「水力城市」的存在。
吳哥古城衰亡的原因讓許多人感興趣。伊文斯表示,研究顯示,吳哥城土地利用太密集,對當地的生態造成衝擊,而且從堤防有缺口、橋樑水壩有特別修補的痕跡,顯示其灌溉系統因為年久而發揮作用,再加上人口過多、森林濫伐、表土流失與侵蝕,最後自食惡果。
◆ 元朝周達觀所載 證實為真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16
國際科學家團隊繪製出柬埔寨世界名勝吳哥遺址的新地圖,其幅員比以前認定要大上10倍。這一點與中國元朝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所載,若合符節。
周達觀為元代人,但在元史中並無其人傳記,所以生平所知不多,只知他通曉真臘狀況或語言。蒙古滅南宋之後,曾派分遣隊由占城(今越南中部)入侵真臘,但沒能成功。元朝於是改採外交手段,派遣使節團前往真臘及其鄰近小國,要求他們自動進貢內附,周達觀便是使節團成員之一。
西元1296年,元朝使節團由中國溫州港出發,當年6月初抵達占城,但因逆風,又不熟當地航道,在內河中行駛,所以到7月才抵達真臘當時的國都吳哥城。
元朝使節團不久便與真臘交涉完畢,但是必須等到翌年當地湖水上漲,海上吹來西南季風,才能回航,所以在當地停留將近1年,直到1297年6月才啟程回國,8月返抵明州。
周達觀逗留真臘期間,詳細觀察研究當地風俗人情、文物、地理、氣候等等,回國之後將親身經歷寫成《真臘風土記》,全書分40則,〈總敘〉一節之後,便描述真臘國都的城郭、宮室。文中寫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為周達觀所見當時吳哥城的規模。
周達觀往訪時,真臘國勢強盛。他在總敘中便表示,「按諸番志稱其地廣七千里,其國北抵占城半月路,西南距暹羅半月程,南距番禺十日程,其東則大海也。」另外,周達觀記載國都當中有金塔、銅塔等等宏偉建築,使得當時航海貿易的商人,都誇獎「富貴真臘」。
然而,周達觀往訪後100多年,真臘已經沒落,西元1431年,暹邏族攻陷吳哥,屠城之後,發生瘟疫,當地人放棄吳哥城;一度輝煌的城市,便湮沒於荒煙莽林中數百年。
到了19世紀,柬埔寨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把《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引起世人的好奇。1850年,法國傳教士依據周達觀的記載,終於在森林中找到吳哥窟。總之,周達觀一行不僅加強當時中國與中南半島的交通關係,記下當時當地的風土、民俗與歷史,還幫助後代的考古,按書索記,讓吳哥窟再現人世。
◆ 墨西哥發現阿茲特克帝王陵寢
楊明暐/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16
墨西哥考古學家最近利用「透地雷達」檢測技術在首都墨西哥市發現若干地下密室,而他們相信這些密室裡埋著古阿茲特克(Aztec)帝國皇帝阿維索托(Ahuizotl)的骨灰。15世紀阿維索托在位期間,阿茲特克帝國大肆擴張領土,版圖最遠曾達瓜地馬拉。
考古學家是在墨西哥市索加羅廣場附近,介於墨西哥市天主堂和大神廟金字塔之間的區域,探測到這些地下密室。
震災之後 地下密室曝光
按數世紀前當地西班牙天主教神父所作紀錄,這塊區域是阿茲特克人用來火化和埋葬帝王的地方,但那兒迄未發現任何阿茲特克皇帝的陵寢,部分原因是西班牙征服者將他們的城市建造在這塊區域之上。
由於留下的殖民時代建築頗具歷史價值,考古學家不能將其拆遷以便進行挖掘工作。所幸1985年一場地震使其中一棟建築嚴重毀損,不得不予以拆毀,考古學家才首次有機會對這一地點進行探測。
透地雷達 發現4間密室
考古學家以透地雷達發現一個2公尺見方的入口通道,通往地底下4公尺的一座墳墓。該入口被水、岩石和泥土塞滿,工人挖掘時必須小心翼翼,除身上必須繫吊索,還不時得將水排出。
負責挖掘計畫的墨國政府考古學家雷奧納多.羅培茲.魯均稱,挖掘作業非常緩慢,因為責任非常巨大,他們不曉得底下實際會是什麼狀況。雷達偵測顯示新發現的墳墓有4間密室,考古學家認為他們會在密室裡找到許多祭祀用品。
考古學家希望最早在今年秋,就能進入潮濕而低矮的密室,並找到阿維索托的骨灰。阿維索托可能於1502年駕崩後不久被火化。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正值阿維索托在位期間,阿茲特克在其統治下大肆擴張領土,版圖最遠達瓜地馬拉。阿維索托也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陸前,最後一位得以壽終正寢的阿茲特克皇帝。
阿維索托 帝國最後榮光
阿維索托去世後17年,即1519年,阿茲特克人才首次與歐洲人接觸。當時西班牙征服者荷南.科爾蒂斯率領一支部隊進佔墨西哥,並俘獲阿維索托的繼任者,其姪子蒙特祖馬。阿維索托的兒子闊泰默克隨後即位,率軍與西班牙人對抗。1521年他在墨西哥市的一場戰役中兵敗被俘,旋即遭殺害。
※ 相關報導:
* 法建築師新理論 金字塔由內往外蓋?
* 大發現 DNA鑑別女法老王木乃伊
* 考古證實 堯陵在山東菏澤
* 香妃頭骨還原 哇,新疆美女
* 五角大廈為何是五邊形?
* 新研究挑戰城市起源的先前認知
* 史跡蒙難 台東富山遺址蓋度假村
* 蘇澳冷泉 爭取登錄世界遺產
* 颱,神奇 崎頂沙灘回來了
3 則留言:
燒阿房宮 考古翻案 阿房宮根本沒蓋成 項羽好冤
亓樂義/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2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放火燒毀阿房宮的人是項羽。根據最新考古證據指出,可能係歷史誤傳,因為阿房宮並未建成,縱有宏偉圖紙,項羽也不可能渡過渭河,放火燒掉一個沒有宮殿建築的夯土台子。
五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阿房宮考古隊,試圖揭開秦朝宏偉宮殿的種種謎團。結果發現,阿房宮竟是一個「半拉子工程」,歷史上盛傳有它,實際上根本不存在。
阿房宮考古隊領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毓芳表示,僅從阿房宮前殿遺址來看,前殿夯土台基上的南牆並未建成,台基南側的路土也沒有妥善處理,說明阿房宮前殿沒有完工。
這意味《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乃營建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如此宏偉建築,不過是圖紙上的設計。
據《中新網》報導,二○○四年底,考古隊重點尋找並確定阿房宮的遺址範圍,從前殿遺址起,西至灃河、北至渭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面積達一百卅五平方公里,考古隊在此範圍內進行大量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十餘處遺址,包括傳說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門等。但考古證實,這些遺址均為秦漢上林苑的建築,與秦始皇興建的阿房宮毫無關係。
報導指出,相傳項羽進入關中之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其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燒毀,化為灰燼。此說法流傳約二千年,如今被最新考古技術翻案。
除此,考古隊在阿房宮前殿遺址廿萬平方米勘探面積之內,僅發現幾處「紅燒土遺跡」。
李毓芳指出,《史記.秦始皇本紀》亦有記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顯示項羽曾對咸陽採取燒、殺、搶虜的政策,但沒有提到火燒阿房宮。
《史記·項羽本紀》亦稱,「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此處也隻字未提火燒阿房宮。如今看來,項羽不燒阿房宮的原因,係因阿房宮根本沒有建成,連前殿都未完工,前殿夯土台基上並沒有宮殿建築,因此項羽也就沒有必要渡過渭河,火燒一個沒有宮殿建築的夯土台子,「所以傳說認為項羽燒了阿房宮是錯誤的。」
報導稱,經過五年的詳盡調查、勘探和發掘,考古隊已經徹底搞清秦始皇未修建完成的阿房宮的規模、範圍、布局和結構,並澄清火燒阿房宮的說法,還原秦阿房宮的本來面目。
美科學家擬利用先進技術尋找成吉思汗墓
【新華社╱洛杉磯10月20日電】 2008.10.21
成吉思汗死後葬身何處?這一直是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們多年來無法破解的謎團。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現在計劃利用無破壞性的多種探測技術,尋找成吉思汗墓。
加州大學日前發佈消息說,一支由藝術、建築和考古等學科的研究人員組成的8人考察隊準備前往蒙古國,計劃用3年時間,採用最先進的探測技術,比如遙感探測、探地雷達、電磁感應、測磁法等來定位尋找成吉思汗墓。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下屬藝術、建築和考古跨學科研究中心的艾爾伯特·林裕民(音譯)解釋說,在有大型墓葬存在的地方,地表地貌總會受到影響,採用各種先進技術進行綜合探測,並邀請公眾參與分析,有望把考察範圍縮小。
林裕民說,他們將在不掘地的情況下對目標進行無破壞性探測,最終製成高精度立體圖,以此來判斷成吉思汗的墓地。林裕民希望他的團隊能與蒙古國政府和大學合作進行考察。
據考古學家推測,成吉思汗可能葬於鄂嫩河與肯特汗山脈附近的某處,離他的出生地不遠。一些專家還認為,他的兒子與其他一些家庭成員可能也埋葬在這個地方。但直至上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才被允許進入這個地區進行考察,但他們都沒有找到成吉思汗墓。
※ 詳見相關報導。
◆ 北京大興土木 地下文物大浩劫
【朱建陵/綜合報導】 2008-10-21 中國時報
為城市發展、也為迎接奧運,北京幾年來根本就是一個大工地,而其負面效應,在北京奧運之後才得披露。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長宋大川日前表示,北京多項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破壞地下文物的行為,這些項目包括T3航站樓、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南廣場等。
宋大川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北京的地上文物基本都是距今六百多年、元明清時期文物,而地下文物不僅有北京建都八五○年的歷史,還有建城三千年、甚至是人類文明史五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包括古墓葬、遺址、遺存等。
他舉例說,香港富商李嘉誠當年在興建王府井東方廣場過程中,由於發現文物遺址而中斷,由該遺址取出的舊時器時代遺存,內容非常豐富,是地上文物無法媲美的。
但近年每況愈下。據指出,建設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時發現了文物,文物主管部門和公安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要求進入現場,但建設單位就是不准;地鐵四號線圓明園站發現清代御路,但仍繼續施工,破壞了一百多米長的清代御路。
據指出,北京西站南廣場工程破壞的是一座明朝的古墓;首都機場三號樓一帶,則是明、清兩代王公、貴族墓葬的集中區。他說,北京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在北京郊區大興進行地下文物保護工作中,建設單位一個負責人甚至當場說:「我姓橫,橫豎不講理的『橫』」。
宋大川說,由於即時保護,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共出土了一千五百多件文物,南水北調工程也出土了超過二千件文物。他強調,只要事先進行考古勘測發掘,地下文物都會得到有效的保護。
根據大陸現行法規,進行大型基建,應當由建設部門報請文物部門事先調查、探勘,但宋大川說,最近三年,北京建設項目總和約為三萬項,其中有文物部門參與勘測者僅為二三七項,而這二三七項中,僅有六○項是施工單位主動徵求意見,其餘都是文物部門自己找上施工單位的。
※ 相關報導:
* Researcher Hopes to Find Hidden Tomb of Genghis Khan Using Non-Invasive Technologie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3471133.html
古城遺址現身 距今4千年
◆ 古城遺址現身 距今4千年 比三座店石城遺址面積多出3倍
【記者吳貴奉、陳景婷/綜合報導】2009-09-03 旺報
一座距今約4000年前的夏家店文化下層時期古城遺址,經內蒙古考古研究所4個多月的考古挖掘,部分遺址建築重見天日。考古人員表示,此次挖掘的古城遺址面積達3.8萬平方公尺,是三座店古城遺址面積的3倍多。
據大陸《北新日報》報導,此次挖掘出的遺址建築位於紅山區文鍾鎮二道井子村南一座土山上,距離赤峰市區約10公里左右。
古城規模完整 有主房、配房
這次挖掘的遺址建築除了建築材料與早前挖掘的三座店古城有所不同外,其餘結構和布局都極為相似。
三座店古城遺址是使用石頭作為建築材料,而這座古城遺址的建築絕大部分是用泥土堆成的。古城建有城牆,城中分布著院落,每個院落中建有主房、配房等。
另外,有多條寬約1公尺的蜿蜒街道,將不同的院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古城體系。
三座店的發現 震驚全世界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孫金貴指出,這個遺址早在大陸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間,就已經登記註冊,此次是為了配合赤峰市到朝陽市的高速公路建設施工進行的搶救性發掘,現在已經揭露古城遺址面積3500平方公尺,其中包括150座房址和150座窯,這是迄今為止同類發掘中規模最大也是最為完整的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的維護 令人堪憂
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遺在2007年被發現,當時這一個象徵古人類文明奇蹟的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時,世界為之震驚。
但三座店水庫工程的建設,讓這個古文化遺址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赤峰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李術學表示,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在保護上的最大困難點是經費和人手的限制。
李所長進一步表示,前兩年水庫密集建設時,遺址的保護更加困難,施工佔用遺址土地,施工人員踐踏遺址,甚至使用遺址石頭當做工程用料等情況常常發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