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31296561.html
May 29, 2008
當一家公司改善其環境績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時,所伴隨而來的經濟改善,通常會被認是因該公司更加有效運用資源之故。
然而,在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當中的一項新研究卻揭露,那是金融市場在獎勵綠色公司,因為這些公司被視為風險較低。
利用 267 家美國公司的資料,Oklahoma 大學的 Mark Sharfman 與 Chitru S. Fernando 分析那些改善其環境風險管理的公司,是否也在其總資本成本(total cost of capital)中經歷過降低,而且發現支持其假說的證據。
金融市場似乎會將更綠的公司視為更安全的投資標的,因為訴訟、政府處罰、以及/或災難性意外的可能性也會減少。金融市場透過對其資金收取較少的費用來獎勵這種較低程度的風險,也因此能贏得更多借款。
此外,當個別投資者在尋找綠色公司時公司也會獲益,而且研究顯示在綠色企業中有較高比例的所有權為個別投資者所有。一家公司股票的所有權愈廣,其權益資本的成本(cost of equity capital,股本資本的機會成本)也就愈低。
更綠的績效也因此有潛在的短期與長期金融利益。如同作者們所提到的,"在環境績效中進行大幅投資的公司,也許提供了關於它們較長期金融與股市表現的較早期訊號給市場。"
※ 相關報導:
*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8479707/abstract
Mark P. Sharfman, Chitru S. Fernando*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29 Issue 6,
Pages 569 - 592, Published Online: 11 Apr 2008
doi: 10.1002/smj.678
*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 綠色基金夯 嚇壞唱衰者
* 台灣環評大調查 謊言? 真相?
* 氣候變遷 要積極面對
5 則留言:
綠色企業排名 大同奪冠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06.25
企業流行節能減碳。環保署昨(24)日指出,目前有313家廠商獲頒環保標章企業;而國內前三名最積極推動綠色消費的企業,依序是大同、惠普科技及台灣愛普生。
另外,遠東愛買、特力屋等通路業者,也晉升為綠色商店優等生。在百貨公司方面,台北市環保局昨天也宣布,將與新光三越、晶華城等業者合作,在美食街全面提供可複使用的筷子。
環保署統計,91年至97年各企業申請其產品獲環保標章數,前三名是資訊、家電及省水用品。環保署管考處處長楊慶熙說明,資訊產品在符合能源局省能、省電標準後,才能送環保署進行節能標章審查,企業申請一系列產品標章認定成本約2萬元。
在筆記型電腦廠商方面,以惠普29件筆電產品名列第一;聯想旗下思惟個人電腦有23件、華碩有17件。
楊慶熙指出,目前國內電子科技廠商約七成產品外銷歐美,在符合當地標準下,獲得國內環保標章並不難。
目前國內公家單位規定,有八成採購品需獲環保標章,取得標章的企業,有助爭取更多商機。
另外,促產條例明訂節能可減稅,台灣銀行也與環保署配合,讓擁有環保標章的企業減少利息。
環保署統計,已有313家獲頒環保標章企業,其中前十名分別是大同、惠普科技、台灣愛普生、綠德光電、榮科實業、台灣富士全錄、台灣三洋電機、和成欣業、電光企業、台灣松下電器等,產品數合計占總核發數的三成四。
通路業者方面,販賣綠色商品最多的前五名商店分別是:國防部福利總處、特力屋、家樂福、遠東愛買等。
北市環保局則與百貨及量販業者協商,推動在美食街提供可重複使用筷子。新光三越及京華城表示,已在規劃推動;而美麗華百貨、三僑實業(微風廣場)、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等業者,表示全力配合。
◆ 銀行 猛對「綠色企業」送秋波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8.06.10
銀行搶攻企金客戶出新招,台灣銀行昨(9)日宣布,即日起將對行政院環保署、經濟部水利署、經濟部能源局等政府機關認可的「綠色企業」提供貸款利率減碼,減碼幅度最高可達0.1個百分點。以貸款1,000萬元的企業為例,一年可省下1萬元利息支出。
針對綠色企業,台銀的定義為,企業獲頒環保署「企業環保獎」、「綠色行銷獎」及申請核准為「綠色商店」的企業、獲環保署授予環保標章產品的廠家、獲經濟部水利署授予省水標章產品的廠家,和獲經濟部能源局授予節能標章產品的廠家。
台銀主管指出,這項優惠可搭配台銀推出的各種企業貸款方案,銀行將視企業前景、財務報表、綠色產業占企業營業的成數來決定減碼幅度,最高減碼上限為0.1個百分點,企業在貸款期間皆可適用減碼優惠,沒有僅能適用前幾年貸款期間的條件限制。
以台銀較優惠的「中小企業成長專案貸款」為例,利率定價是以台銀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加碼0.75個百分點計算,目前為3.475%,中期周轉融資的貸款期間為五年,如果符合綠色企業的定義,且信用條件優良,貸款的五年期間,只要台銀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不變,實際的貸款利率有機會降至3. 375%。
不過,台銀主管也強調,這項專案提供綠色企業優惠,但企業的營運前景、狀況也很重要,如果是體質不佳,快要倒閉的綠色企業,就沒辦法享有優惠。
除了台銀推出環保企業的專案優惠貸款,專攻中小企業放款的台企銀指出,目前市場上還有企業購置節能設備、防治污染設備等的政策性企業貸款,利率約3%左右,也算是廣義的綠色企業優惠貸款。
銀行主管指出,除了這些針對企業落實環保提供的優惠,企業如果想要拿到好的放款條件,一般來說,短期放款的利率會低於中、長期放款;以不動產如土地、廠房為擔保品的企業,利率也會低於以機器為擔保品的企業,因為機器較不動產容易折舊。
環境績效 瑞士拿第一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三十日電】 2008.07.01
最新一期新聞周刊(Newsweek )報導,瑞士以95.5的高分(滿分100),在全球的環境績效指數(EPI)排行榜中高居第一,其他北歐國家及澳洲和紐西蘭也名列前十名。台灣以80.8分排名第40,緊追在美國之後。
該指數的評比細項涵蓋25個最易取得資料的項目,包括漁業、碳排放量、森林對水質的影響,以及評估一國環境是否適合人類與動、植物棲息。
環境績效指數由耶魯法律與環境政策中心和哥倫比亞國際地球科學資訊網中心共同製作,是目前評估各國環境保護成效的最佳指標。不出人意料,報告結果顯示,北歐的富裕小國名列前茅,飽受戰亂摧殘的非洲窮國排名吊車尾。令人訝異的是,國家大小不再是爛績效的藉口,因為在受評的149國中,前幾名有大國也有小國,名次殿後的國家也同樣看得到大國和小國身影。
中國大陸長久以來都拿窮國當藉口,宣稱負擔不起西方國家奢侈的環保意識。但EPI顯示窮國不見得環境績效差。中國排名105,在收入相當的15國中排最後一名,輸給越南。哥倫比亞是這15國中的榜首,要是哥國負擔得起環保意識,為何中國不能?
中國的整體環境績效在標準之下。中國的人口密度和成長壓力與東南亞鄰國不相上下,在保護棲息地的表現稍優於鄰國,但在工業汙染方面的得分遠低於鄰國。整體而言,中國環境嚴重傷害人體健康,在空氣與水汙染的排名慘不忍睹,城市籠罩著濃密的煤煙,而先進國家視為理所當然的清潔飲用水在中國並不普遍。
美國的環境績效排名39,表現在某些方面與中國類似。美國的環境績效得分在前10%富有國家中屈居倒數第三名,主因是在碳排放方面表現差勁。碳排放是導致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因此在環境績效指數中占很高的權重。美國和中國都因為依賴煤炭而在這個項目上拿低分。美國在發電產生的碳排放評比項目中拿38 分,財富與美國旗鼓相當的國家平均拿68分。
另外,歐洲的平均得分高於其他地區,法、德、英排名分別為第10、13與14名。亞洲排名較前的包括排名第21的日本,和第26的馬來西亞。
◆ 世銀報告:河內與胡志明污染嚴重
中央社 2008.07.01
「越南青年報」今天引述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河內與胡志明市是越南兩大工業中心,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這份題為「越南工業區污染衝擊檢視與分析」的報告指出,越南快速都市化、工業化與改革,但也面臨環境管理的難題。
世界銀行的分析是根據國家污染指數,包括空氣、土地、水等指數的平均,胡志明市是越南污染指數最高的城市,其次是河內、海防、平陽、同奈、太原、富壽、蜆港、巴地投頓與芹苴。
世界銀行東亞與亞太地區環境與社會發展部主管洛威指出,越南政府防止污染的努力少於事後清理的工作,「我們想協助越南政府處理發展過程中面臨環境的挑戰」。
世銀報告發現,包括河內與胡志明市在內的十個城市嚴重污染的原因主要在生產肥料、氮氣化合物與製鞋等。
這份報告指出,越南政府只用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一處理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因工業發展引起。世銀建議越南政府,應針對工業區進行污染管理,闡述政府機構致力減少環境衝擊的角色,環境管理也應有個別預算,經費支出資料也要公開給大眾。
綠能淘金潮 逼近1,50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日電】 2008.07.03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指出,全球投資人掀起綠色能源淘金潮,去年對風力發電、太陽能與其他替代能源資產,共投資1,480億美元。
此一金額比2006年926億美元的投資成長60%,反映世人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價格日益關心,2005年的投資為585億美元。
聯合國副秘書長史坦納說,去年另有560億美元的相關併購案,反映投資人認為,乾淨能源產業日漸成熟。主持聯合國環境計畫署的史坦納說,該署的全球永續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綠能淘金潮吸引全球各地眾多現代版的尋金客。
報告指出,風力發電去年吸引最多投資,金額高達502億美元,到今年3月為止,風力發電容量已經超過1億瓩。
但太陽能發電投資成長最快,吸引286億美元的新投資,而且從2004年起,平均每年成長254%。
去年生質燃料投資減少三分之一,降為21億美元,而且新投資從美國轉向巴西、印度與中國大陸。
大部分綠色能源投資流入歐洲,其次為美國,但中國、印度與巴西對綠色科技的興趣也繼續增加,投資金額從2004年的18億美元,成長為去年的260億美元,大約占乾淨能源新投資的四分之一。
中國太陽能企業去年從歐美股市募集了25億美元,印度投入風力發電計畫的新資金也達到25億美元,巴西因為水力發電與生質乙醇產業發展已久,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再生能源市場。
聯合國的報告表示,去年永續能源大約占新增加發電容量的23%,但大約是核能發電的十倍。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預測,到2012年,相關投資會成長到4,500億美元,2020年會成長到6,000億美元。
這不表示世人放棄化石燃料,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局的預測,今後20年內,世界能源需求會成長50%,油價可能漲到每桶186美元。
◆ 光風建築 年省數十萬電費
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7.03
因應高電價時代來臨,國內興起一波「光風建築」興建風潮,在社區內裝設太陽能面板、風力機組,或是進一步結合LED燈,解決公共用電需求,年省電費高達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以上。未來,甚至可以自家發電售電給台電。
成大建築系講師葉世宗表示,未來再生能源條例草案通過後,住宅社區設置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所發的電,比目前台電售電價格的四至五倍金額,未來可回售給台電,只要規畫得宜,每年每戶住家可賺進四萬多元收入。
油電雙漲,節能成為流行,近來房地產巿場就興起一波光風建築興建風潮,太子建設位於北巿潭美段案、台中巿建案、華固「i PARK」,以及寶實建設與成大合作的「星光環」等紛紛在社區內加裝太陽能面板或是小型風力機組。其中,寶實與成大的合作案,還是國內首件同時設置風力機組,並大量採用太陽能面板為外牆的「光風建築」。
◆ 能源高成本 企業解套靠管理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路透英國史坦福電】 2008.07.03
從英國的吉百利巧克力工廠到奧地利的耐火材料公司RHI,全球各行各業現在每天把「能源管理」掛在嘴上,以因應高能源成本的困局。
認為自己在高油價時代中受害最烈的歐洲企業同時警告,情況已到臨界點,政府與組織必須採取緊急行動,以免業者關門大吉,失業問題惡化。
德國「海德堡水泥」的英國分公司「城堡水泥」的燒窯,因為煤價高漲,現在將一半的煤換成輪胎、骨粉、廢紙、塑膠、回收溶劑這些二級燃料。如此做一舉兩得,既可降低成本,同時減少垃圾量。
但是工廠的研磨機使用的電力,並無可替代的能源,而英國電價去年調漲一倍有餘。眼看信貸危機造成英國房市崩盤,水泥業景氣看壞,將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的機會有限,業者只能自求多福。
「城堡水泥」總經理普萊斯說,公司現在每天將「能源管理」掛在嘴上。工廠現在也在電費較低的夜間與周末生產水泥,未來可能在電費高的冬天暫時停產。他們還準備汰換舊機器,提高效率。
不光是水泥業者覺得壓力沉重,本月,全球數一數二的造紙與包裝公司斯道拉‧恩索集團、芬歐匯川公司、赫塔馬基這三家芬蘭公司因能源成本暴漲,對外公布獲利警訊,股價紛告重挫。
世界各地均有產業提出警告,油、電、煤價飆漲,造成商品成本提高,且成本負擔已轉移到顧客身上。他們擔心,長此以往,倒閉的公司會增加,失業率也會提高。
歐洲業者呼籲各國當局與歐洲聯盟採取行動,確保歐洲的能源地位有能力與美國及其他地區競爭。他們同時認為歐洲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計畫」帶動能源價格上漲,若政府對更多企業施加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衝擊將擴大。能源消耗大的幾家公司,則期待政府改革稅制,減輕企業負擔。
不過,因政府不願放棄稅收,且意欲減輕高油價對老人與失業者的影響,目前政府對業者的苦經置若罔聞。
※ 相關報導:
* 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
http://www.ylib.com/Preview/default.asp?DocNo=284&SNO=1247
作者:村井哲之
譯者:黃靜儀
出版:遠流
日期:2008.03.14
ISBN:9789573262800
環保議題好夯 電子業很忙
【經濟日報╱鍾美華】 2008.08.10
近幾年全球氣候異常現象頻傳,使大家關心溫室效應節能減碳議題;而新興國家快速發展,原油等基本物料價格大福提高,讓大家正視地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需要節省資源的使用。從愈來愈多人記得關燈、拔插頭、自備環保袋、環保筷等可以證明,節能環保已經從宣傳口號,慢慢轉化為可落實於生活中的行動。
而在更早之前,電子業就開始受到許多環保法規的管制與環保團體的監督,電子業也自覺需要為環保付出更多的行動。因此近十年來,電子業整體供應鏈為「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廢棄產品回收」及「節能減碳」等能環議題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電子產品使用電力,與溫室效應有很大關係。電子產品是科技與流行時尚的指標,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不停的追求流行下,製造了大量電子廢棄物。聯合國環境計畫(Unep)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會產生5,000萬噸以上電子廢棄物;這些富裕國家產生的廢棄物,絕大部分被送往貧窮國家處理,過去是中國與印度,近年中國、印度快速興起,管理規章趨嚴,愈來愈多廢棄物被送往非洲處理。
電子廢棄物若經由妥善處理,對環境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真正處理電子廢棄物的貧窮國家,都以最簡陋的露天燃燒或河邊酸洗方式處理並獲得銅;燃燒的濃煙曾造成阿比尚(象牙海岸的首都)至少死亡十人,並讓7萬多人需要尋求醫療;酸洗廢液流入河川、土壤更讓水質與大地受到汙染;而他們取得值錢的材質後,其他部分就任意掩埋或丟棄,讓大地再次受到傷害。所以電子產品被要求禁用/限用有害物質,以免產品在廢棄後遭不當處理時造成嚴重汙染問題。
有害物質限用 歐盟積極
法規是最直接可促成有害物質禁用/限用的政策工具,歐盟在這方面最為積極,2003年公告的RoHS指令,對電子業影響最為深遠;RoHS指令要求電子電機產品中不得含鉛、鎘、汞、六價鉻、聚溴二苯醚(PBDEs)及聚溴聯苯(PBBs)等六種有害物質。
若將電子產品所含之物質清單(BOM表)展開,常含有成百上千種物質,要透過一層又一層的供應商取得所有材料不含這六種有害物質的證明文件,確保產品符合要求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因此,從2003年RoHS指令公告到2006年7月執行在電子業供應鏈掀起軒然大波,廠商從不知所措到完成材質盤查提供證明文件給客戶,電子廠商逐步建立了綠色材料管理能力。亞洲是電子產品最大製造基地,因此台灣、中國、日本及韓國受影響最大;而中國、日本及韓國也比照歐盟訂定RoHS指令,管制內容與歐盟大同小異,欲輸入這三個國家銷售的產品都需符合指令要求。
不管是環保理念的提升或是貿易報復的手段,RoHS指令已經讓電子業無害化設計走向全球共同標準,可以預期未來歐盟將繼續增加限制項目,而其他國家、地區也會持續跟進。最明顯的例子是挪威的PoHS;挪威不是歐盟會員國,他們在2007年6月提出消費性產品在生產、進出口及銷售時,每一均質材料的有害物質含量不得超過法令規定的限值。相較於RoHS指令PoHS的涵蓋範圍更廣,包含所有消費性產品;限制物質較多共有18項,其中只有鉛(Pb)與鎘(Cd)兩項限用物質與RoHS相同,在含量限制上也更為嚴格。
而歐盟「化學品之註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以下簡稱REACH)則是將物質管制推向另一個境界。原因是以往某一化學物質只要沒有證據顯示它是危險的,那麼它就是安全的;而REACH制度則認為,任何化學物質在尚未證明其是否存在危險前,它就是不安全的。
相較於RoHS指令管制電子電機產品,REACH管理重點則是原料;由於化學品之運用範圍廣,大部分製造業都有化學品的需求,因此無論是上游的化學品製造商、產品製造商甚至到下游的貿易商,都會受到此法令的影響,只差別在影響時程的不同。
依法國化學工業公會調查報告,REACH實施後衝擊較大的產業,包括半導體電子業、汽車零組件、鋼鐵製品、紡品、橡膠業及塑膠業等,其中半導體業使用之化學物質,未來隨REACH各階段工作的推動,將有10%至40%之電子業化學物質要被更換掉;如何找到適合又能穩定供貨的替代物?是許多產業要共同努力的目標。目前REACH只先規範生產化學品的廠商,之後才會陸續規範產品廠商;但是REACH法規相當複雜,企業內部必須先了解規範內容,才能確實執行。
規範生產責任 節能減碳
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只是邁向綠色電子產品的第一步,要求生產者回收廢棄產品的「延長生產者責任制度」已從歐盟開始執行。歐盟在2003年公布RoHS指令同時也公布WEEE指令,規範生產者在產品廢棄時需負起回收責任,並規定每類產品的回收率讓資源可以循環再利用。要達到WEEE規定的回收率並不困難,但是回收處理實務上並非如此。舉例而言,所有塑膠都可以回收,但是牽涉到回收技術的難易度與再生料市場價值,所以實際上塑膠無法做到全面回收。
此外,人工拆解占總處理本很重要一部分,因此是否易拆解也影響真實回收率。因此,產品在設計時就考慮日後廢棄回收時材質是否容易回收再利用?是否仍易拆解?從珍惜資源的觀點儘量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當產品停產後能持續數年提供該零件;在不影響產品性能下適量添加二次料,這些都是電子業努力的目標。
溫室效應無疑是目前最火熱的環保議題。國際間有多項與節能減碳相關計畫,例如英國非營利組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是由全球各大投資法人合作發起,向國際間大型企業集團要求盤查並公開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處理氣候相關之投資風險與機會的因應策略報告。而另一個全球性組織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則與CDP合作,由他們為供應鏈領導聯盟調查團體內成員公司供貨商的碳排放情況,並據此訊息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
雖然我國並非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國內廠商仍會收到國際組織和客戶的調查表,因此廠商已陸續展開溫室氣體盤查工作。除了溫室氣體盤查與投入製程排放減量外,產品節能設計是另一項重點。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龍頭廠英特爾發起電腦產業拯救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Savers Computing Initiatives, CSCI)訂定了嚴格的電腦和零組件能源效率標準,邀請全球製造商生產具電源使用效益的電腦和元件。透過上下游廠商協同研發可以降低各廠風險,因此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75家企業及組織參與此計畫,目標在西元2010年降低50%的電腦耗電量。
綠色電子產品 大勢所趨
當還沒有一大堆管制產品的環保法規時,市面上就有一些環保標章產品,因為環保標章產品售價常略高於一般產品,在市場上總是曲高和寡,因此政府的綠色採購是廠商生產綠色電子產品的重大誘因。美國環保署公布的「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The 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EPEAT)依減少/削減對環境有害物質的使用、原材料選擇、產品最終設計、延長產品生命周期、能源節約、產品使用後廢棄管理、企業執行績效及產品包裝等環保設計準則將產品區分為銅牌、銀牌與金牌,廠商採線上註冊方式自我宣告,作為供應商、通路商與消費者購買參考。
美國政府規定聯邦機構採購電器產品時,若該產品項目具備EPEAT規格標準時,其採購量中至少95%需為EPEAT登錄產品。我國政府採購法則是規定,環保標章產品可比相同效能產品增加10%的價差。
過去政府綠色採購和企業形象是促使廠商生產環保產品最大的原因,但是當消費者愈來愈有環保概念後,綠色產品成為主流趨勢。2005年歐盟公布的能源使用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EuP指令)要求生產者在產品開發時就要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原料使用、製造、配銷、使用、棄置)對環境可能的負面影響,尋求其他可能的替代技術加以改善,以減少資源消耗與汙染排放。這個包括「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廢棄產品回收」及「節能減碳」三大環保理念的環保產品指令,被視為將一統各環保指令的終極指令。
原訂2008年開始執行的EuP指令卻因為各類產品實施方法尚未出爐而將時間一延再延,最主要原因是如何將產品環境衝擊資訊轉換成可量化、而且是產業可以做到的方式,一直未得到歐盟執委會與各利害相關團體之共識。國際大廠為因應一波波的法規管制,已將各種要求項目轉化為綠色採購政策,納入經營決策並要求供應商配合;所以雖然EuP指令實施方法尚未公告,較積極的大廠為了獲得產品環境衝擊數據已經依EuP指令精神對供應商進行產品生命周期盤查; 雖然其難度遠勝於RoHS指令六項有害物質調查,但仍透過採購力持續執行。可預期將有愈來愈多企業對供應商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盤查的要求。
環保種子在培育多年後終於開始發芽,當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的綠色電子產品時,也表示電子業供應鏈在背後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除了給這些廠商掌聲外,也期勉大家請繼續努力。
◆ ITIS綠色產業智網上線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8.08.10
全球經濟持續發展,對地球資源的使用與對環境的破壞,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因此,世界各國透過政府立法或環保組織的行動,促使各產業在追逐營利目標時,也需考慮到環保問題。ITIS綠色產業智網(http://eco.itis.org.tw)蒐集並評析各項與環保相關的議題,協助國內產業掌握綠色趨勢,在全球供應鏈市場中站於最有利位置,並為全民創造最優質的生活環境。
美企業董事會 染綠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2008-08-12 工商時報
全球暖化,資源日益稀少,投資大眾的環保意識抬頭,美國許多公司董事會關注環保議題的腳步也跟著加快,不止成立委員會加以監督企業環保相關事項,甚至環保績效還攸關員工的年度分紅。
關注環保議題的公司股東與日俱增。風險矩陣集團(RiskMetrics Group)指出,過去4來年,與環境相關的投資人提案成了一倍,督促董事會關心環保議題。
由投資人、環保團體與其他公益團體所組成的美國環保聯盟Ceres預估,財富500大企業中,設有董事會委員會監測環保的比例,從5年前的1成以下,成長至現今的25%,其主要工作是確保高層有效進行環保工作,並遵行相關法規。
杜邦、西方石油等公司的董事會,早在多年前即成立專責的環保小組,近來有許多公司也加入此一行列,有些公司則是由原有的董事會委會員會來處理環保議題。
美國電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監督委員會主席哈德遜認為,地球的永續「已成為每個董事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該公司是全美最大的煤礦使用者與溫室氣體排放者之一。
該公司在2003年組成特別小組進行研究後,決定在2010前斥資35億元,研究淨化煤礦燃燒的技術,是美國公用事業的先驅。哈德遜指出,該公司董事會肯定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努力,不過「預期未來的標準將更為提高」。
美國電力的董事甚至要求,員工必須達到環保績效目標才能領取年度紅利。該公司2006年收到9張可能違反環保法規的通知,高出5張的目標值,因此執行長墨里斯當年200萬美元紅利中,遭扣除80,045美元。隔年目標再降為4張,但實際只收到2張通知。
Ceres指出,將管理獎金與環保表現加以連結,在業界中相當罕見。Ceres於2006年選定全球100家企業,就董事會對氣候變遷的參與程度進行評比,美國電力榮獲美國的最佳排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