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特譯 2008-04-29

世界不再像以前一樣是平的了。

在邁向全球化的漫漫長路中,國與國的邊界與貿易壁壘消失,共產主義垮台,拉丁美洲與其他地區的保護主義圍牆瓦解。連向來傾向於干預貿易的政府,也向市場力量低頭。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里曼在二○○五年暢銷書中斷言,網路與全球性科技正消弭國家疆域,所以世界是平的。


全球經濟
邁入國家主導紀元

然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華爾街日報二十八日指出,全球經濟正進入政府重新介入個人與商業領域的新紀元,藩籬再度架起,不妨稱之為「新民族主義」。

普立茲獎得主丹尼爾.尤金,曾在一九九八年著作「世界經濟之戰」中,鉅細靡遺地描述英國在柴契爾夫人展開解除管制後,市場擊敗國家取得勝利的過程。但他現在改口說:「全球化望風披靡的時代已確定結束。國家正重拾其權力。」

僅僅十年前,亞洲、拉美與俄羅斯都還得仰賴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的鼻息。當時美國正打算推動另一回合的全球貿易談判,而歐盟正制定將權力從各會員國移轉至布魯塞爾的憲法。

如今,債務國不甩世銀與IMF,貿易談判束之高閣,各國築起對外資設限的障礙,國營公司、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產業開始盛行。從美國到印度,支持限制移民的論調日益高漲。從亞洲到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大手筆收購美歐奄奄一息的金融機構,下一步還可能染指搖搖欲墜的房地產。

國家扮演更吃重的角色,與九一一恐怖攻擊讓全世界更重視安全議題有關,因為這是政府權限。隨著委內瑞拉將油田收歸國有、俄國威脅切斷對西歐天然氣供應,這些受惠於商品多頭行情的國家愈來愈有權力。


中俄印施壓
網路巴爾幹化

現在連象徵無國界的網際網路,也出現國家劃地為界的「巴爾幹化現象」。在中俄印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施壓下,分配網址的美國公司開始安排用這些國家的本國文字字母呈現網址。雖然這有助於本國人上網,但也讓國外使用者被這些網站拒於門外。換言之,以後想靠著在鍵盤上打幾個拉丁字母就可以遨遊任何網站的日子即將落幕。難怪哥倫比亞大學一名法學教授說:「我們的全球網路正一步步地巴爾幹半島化,變成一連串的國家網路。」

各國影響力增加的形式都不相同。對富國而言,這意味加稅與更多管制。譬如飽受金融危機的美國,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增加管制,而是要增加多少管制。因此三位總統參選人都說將通過更嚴格的金融管制,而且加強訓練受全球化所苦的工人。

開發中國家則出現兩樣情。亞非窮國面臨糧價飆漲的危機,迫使政府建立出口管制。

至於以前也對美歐貿易協議照單全收的巴西、印度與中國等,這回可跩得很,一方面限制本國市場開放,另一方面施壓美歐刪減農業補助。這個世界,真的不再是平的。



◆ 新民族主義 帶來貿易路障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紐約二十八日電】 2008.04.29

全球經濟似乎進入「新民族主義」時代,貿易障礙再度興起,貿易談判遭到擱置;各國紛紛對外國投資設限;國有油氣企業紛紛擴張,財大氣粗的主權財富基金象徵各國政府影響力日增。

這種情況代表多邊主義與解除管制的時代結束,各國政府開始加強控制資源、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甚至為世界網路(www)加上國界限制。

911攻擊是各國政府力量大增的主因,因為只有國家政府能夠應付國家安全問題。其次是商品交易熱潮強化了國家的力量,委內瑞拉把油田國有化、俄羅斯威脅要切斷西歐天然氣供應,都是明顯的例子。經濟全球化步調太快,引發各國國民反彈,則促使政府重新思考。這些變化雖然不表示保護主義時代全面展開,卻代表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連分配網址的美國公司都屈服於俄羅斯、中國、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壓力,準備用各國文字取代大家熟悉的com.與org.,讓網民可以用本國語文上網,這樣固然方便各國網民,卻也使世界網路的「世界性」盡失。

政府力量大增表現的方式不同,表現在富國上的通常是稅賦和管制增加,稅賦增加是因為政府需要更多的錢,因應健保和社會安全給付。

各國限制移民的聲浪大增,是加強管制的例證,美國三位總統候選人都主張加強管制非法移民,其他相對富有的國家面對鄰國窮人入境,也紛紛主張加強限制,南非希望限制辛巴威人入境就是例子。印度最近限制稻米出口,也是窮國加強管制的例子。2006年7月WTO貿易談判失敗後一周,美國貿易代表立刻上門拜訪兼管貿易的巴西外交部長,證明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貿易事務上,不再事事聽命第一世界國家,富國也開始有求於窮國。

石油公司最先感受到新民族主義的崛起,也最早採取因應措施,殼牌石油被迫把庫頁島石油開發權的一半賣給俄羅斯國營油氣公司後(Gazprom),已經修改公司為未來數十年展望所做的「情境規劃」。



◆ 後全球化時代/能源政治 新民族主義先鋒部隊

自由時報 2008-04-29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二十八日報導說,新民族主義重劃了全球勢力版圖,率先嗅到此一趨勢的是能源產業。由於油價自二○○四年起一路走高,俄羅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厄瓜多開始將外資擁有的石油資產收歸國有,堪稱是自一九七○年代以來的第一波大規模國有化浪潮。

去年,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把奧里諾科河重油計畫的所有權增加一倍,迫使康菲石油公司退出,拿四十五億美元走人。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也不玩了,正循法律途徑向委內瑞拉索賠。

日益高漲的石油民族主義,讓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改變其全球佈局。在九○年代時,該公司預期國家政府的權力將會萎縮,因此大力投資俄國庫頁島油田,研判不會受到克里姆林宮的干預。但隨著克宮加強對能源部門的掌控,殼牌被迫出售半數持股給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

政府在這十年期間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殼牌因應此一變局規劃了兩套劇本,其中一個是政府將持續控制資源(全球近八成石油蘊藏被國營公司控制);另一個是政府仍為決策核心,但體認到合則兩利,而且願意處理氣候變遷。

在亞洲、中東與俄羅斯的主權財富基金虎虎生風之際,許多國家為防外國染指重要產業,紛紛樹立投資障礙。美、加、德、法、日、南韓、澳洲、匈牙利和希臘,都對他國國營公司的投資施加限制。

世界銀行附屬機構國際金融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克萊恩預測,這股新的經濟民族主義恐將綿延一段很長的時間,「分殊的國家利益可能把各個國家帶往彼此不同的方向,導致全球行動變得更困難」。



◆ 全球洞察組織:主權基金 2015年超越美產值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八日專電】 2008.04.29

一份由「全球洞察組織」今天發佈的報告顯示,主權財富基金在過去三年來,每年成長百分之二十四,二零零七年已達三兆五千億美元。報告說,若依目前成長速度,這個新興經濟體近來熱衷投入運作的基金將在二零一五年超越美國經濟產值,在二零一六年超越歐盟。

近年來由國家的外匯盈餘或石油收入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運作積極,引發不少可能試圖進行政治投資的疑慮。而根據這個著名的顧問與經濟研究公司所發佈的主權財富基金年度報告,中國仍為主權財富基金最大的國家,規模達一兆兩千億美元,其次為俄羅斯、科威特。

另外,拜石油產值之賜,奈及利亞在過去五年來成為主權財富基金成長最快的國家,其次為阿曼與哈薩克。

報告指出,高能源與初級商品價格,加上美元貶值,助長了中東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而數字顯示,百分之九十三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於西方的金融業,對於能源與礦業公司的興趣則漸增。

全球洞察組織負責主權風險的藍道夫分析這樣的趨勢表示,金融影響有自西方轉移至東方的趨勢,特別是中國、亞洲、中東,以及其他能源國家。他也認為,能源與商品需求高漲及美元疲軟,主權財富基金將會持續在改變的金融版圖中扮演關鍵角色。

有鑑於全球食品與能源價格不斷高升,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先前則曾提議將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百分之一於非洲,以提升非洲的發展。他也指出,主權財富基金並不可怕,但需要透明化,並應該避免被政治化。



◆ 巴菲特:美衰退會比預期久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二十八日電】 2008.04.29

富豪投資人巴菲特28日特接受CNBC財經電視台訪問時表示,他認為美國經濟已步入衰退,並預料景氣萎縮的狀況會變本加厲,而且持續時間會比預期還長。

巴菲特說,即使傳統經濟指標尚未顯露衰退跡象,但美國經濟確實已陷入衰退,而且並非只是造成「短期、淺層」的影響。

經濟學家通常根據國內生產毛額(GDP)判斷景氣榮枯,若GDP連續兩季成長減緩,就代表經濟衰退。不過,巴菲特說,這套衡量模式可以丟了。

巴菲特說:「經濟狀況應該從民眾的生活觀察,而非GDP連兩季出現負成長。我們已走向衰退,繼續堅守技術層面的定義顯然對多數人沒好處,不論他們正深受失業之苦、投資的貨幣市場基金不賺錢,或面臨其他困境。」

此外,巴菲特也稱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能在信貸危機與燃料飆漲的多重壓力下,努力維持經濟順暢運作。

他特別指出,美國央行不顧外界質疑而為貝爾斯登紓困的作法很適當。他說:「Fed對貝爾斯登採取的作法,成功為市場設下停損。此後金融界的情況才開始好轉。」美國央行居中協調摩根大通的收購案,成功挽救貝爾斯登免於破產。



◆ 國內景氣 出現收縮跡象

【于國欽/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2008.04.29

經建會發布景氣走勢指出,受次貸風暴及油價飆漲影響,3月景氣燈號雖續亮代表穩定的綠燈,但景氣領先指標已呈連續7個月下滑,為近年來罕見現象,顯示國內景氣已有收縮的跡象,值得密切注意。

經建會以股價、出口等9項金融面及實質面指數編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然後據以對映不同顏色的燈號示警,3月份的綜合判斷分數為27分,對映燈號為綠燈,這同時也是自去年 11月以來所亮出的連續第5個月的綠燈,顯示景氣仍然持穩。

但依經建會所編製的景氣領先指標所顯示的情況便沒有這麼樂觀,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在3月續跌0.4個百分點,這同時也是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另外同時指標也呈連續3個月下跌,顯示景氣走勢已有收縮之虞。

經建會官員表示,景氣自高峰下滑,並且下滑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才可認定為一次循環收縮期,以目前領先指標連跌7個月而言,是有收縮的跡象,但是能否判定為一次循環的收縮期,仍待繼續觀察。

葉明峰表示,國內景氣確有收縮的跡象,但這並非台灣所獨有,受次貸風暴、油價飆漲影響,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台灣在這方面確實該密切注意。

經建會官員表示,第9次景氣循環收縮期的領先指標連跌10個月,總計跌幅10.2個百分點,第10次收縮期連跌8個月,總計跌幅12.3個百分點,本次迄今連跌7個月,跌幅僅5個百分點,這是否已足以構成一次循環?仍有待觀察。

※ 相關報導:

普丁一人之下 俄掌權集團錢權通吃
雙巨頭易位 俄政局走著瞧
義大利黑幫 惡勢冠全球
『隱私國際』公佈 2007 年報告
「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崩解
希拉蕊能擊敗歐巴馬?
聯合國刊物:肯亞問題在經濟

考夫曼:合體金融巨獸…野性大發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2007國際十大新聞頭條
觀念平台:亞洲投機大戰
道德放兩邊:從亞力山大到企業肅貪與邪惡指數
忘了M型吧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台灣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T型人才 縱橫Web2.0時代
文化創產需要觀念革命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糧荒 一顆黃豆恐整垮世界
IMF示警 糧價飆漲恐引發戰爭
從擴大內需、物價上揚到歐元升息抗通膨

美國乙醇計畫導致糧食價格飆升
石油危機演習油價飆到150 美無計可施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台灣環評大調查 謊言? 真相?
從歐洲重颳燃煤風到國際碳交易
不完美造就完美的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當能源飆漲時 日本大規模測試燃料電池

歐盟被力促抵制 3 種新生技(基改)作物

29 則留言:

fsj 提到...

貧富的差距與差異

沈雲驄 中國時報 2008.04.30

台灣的貧富差距,惡化中,這點大家都知道。貧富的「差異」呢?正好相反,縮小中。

八年前,富人比較藍,窮人比較綠,現在,窮人與富人的政黨偏好,接近許多;以前,只有富人投身金融市場,現在,連沒多少存款的窮人,也在國際股市插一腳,高呼要替少得可憐的資產搞配置;以前,有收入才能有信用卡,現在?唉。今天的機場貴賓室,百貨公司周年慶上,你再也很難分辨誰是貴婦,誰是卡奴。窮人與富人,儘管財富的差距愈來愈遠,卻活得愈來愈像。

像,有時候是好的,代表著窮人雖窮,也能享有富人的生活水準;但有些像,卻是無知的結果。明明,許多政黨與政客,公然向富有的大財團傾斜,從勞動條件到保險福利,都跟著富人的指揮棒起舞,卻仍然被無知的窮人追捧著;明明,金融市場的風險奇高,高到連最擅長財富管理的金字招牌業者們都會灰頭土臉,無知的窮散戶們,卻以為自己可以什麼投資工具都不必搞懂,就能跟富人一樣,坐享錢滾錢的甜頭。

這樣的像,正在讓有錢的人更有錢,沒錢的人更加捉襟見肘。幾年來的豪宅風,就讓許多中產階級無端付了過高的代價、背負了過高的房貸;還有動不動就標榜「頂級」、「奢華」的消費,也讓許多家庭多花了許多的冤枉錢。至於金融市場的激烈起伏更不必說了,那些最近在連動債,在中國股市,在越南股市鍛羽的散戶,就眼睜睜看著自己更往窮人的光譜靠攏。

眼前這種貧富的差距擴大、差異縮小的趨勢,其實是很奇特的怪象。照理說,貧富的差距與差異,是政治經濟學上的孿生子:當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愈大,老百姓生活上的差異也會愈明顯(比方說,同樣搭鐵達尼號,有錢人美美地穿梭在甲板上,窮人只能擠在雜亂的底層),反過來說也一樣,當老百姓生活上的差異愈明顯,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愈大(從東到西走一趟倫敦,或是由南往北逛一下巴黎,就能體會這種差異與差距的孿生關係)。

人類一直有個烏托邦,就是希望打破這樣的孿生關係,讓貧與富之間,差距縮小,差異擴大,讓大家都有錢,但活得更多元與多姿。今天,這種孿生關係雖然破了,但卻是完全相反的結果。有人說,這要怪全球貿易,拉低了工資,讓窮人更窮;也有人認為,是政府的失職,縱容了大財團;還有人把矛頭指向跨國企業,一方面在工廠中剝削勞工,一方面花大錢引誘消費,才使得情況如此失控。

沒有人知道要失控到什麼時候,但不等於政府可以不必負責。有些事情,是確定得做,也一定有用的。比方說,在經濟上,讓窮人與富人都能合理分配財富,而不是繼續縱容極少數的高階經理人,透過高到不像話的董監酬勞與分紅,囊括科技與生產力提升的果實;在財政上,央行那隻左右貨幣政策的手,該幫助更多老百姓捍衛資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以保護企業的利益為優先;在稅制上,該做而沒做的就更多了,別的不說,吵了這麼多年,幾乎沒人敢再提起的證券交易所得稅,到底徵不徵,總該有個說法吧?

更重要的,是教育。愈窮家庭,如今愈需要好的教育品質,讓窮爸爸們的小孩,有更好翻身機會;廣大的中產階級家庭,也愈需要正確的理財與消費教育,而不是任由各種暗藏高風險的金融商品,侵害無數家庭的財富;將來,財經政策到底好在哪、嘉惠了誰,政府得說得更清楚、老百姓得問得更仔細才行。否則,即便真有「九萬兆」的商機,富與貧,還是會繼續遙遙相望的。

fsj 提到...

泰越緬寮柬 將聯手制定米價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05.02

在泰國全力推動下,世上兩大稻米出口國泰國、越南將與另3個中南半島國家合組「稻米輸出國組織」,聯手制定稻米出口價格,並可望於近期內開始運作。這個組織若能成功運作,將使居高不下的國際米價維持在歷史高點,糧食危機進一步惡化,影響極其深遠。

泰國總理沙馬克30日宣布,邀集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等湄公河流域產米國合組「稻米輸出國組織」(OREC),以公定價格出口稻米,這些國家原則上已同意加入。泰國外長諾帕東(Noppadon Pattama)表示,OREC應該很快就會開始集會運作。

沙馬克強調OREC無意成為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翻版,只想幫助成員國在國際市場上從事稻米交易,外界卻認為OREC會是和OPEC類似的組織。

全球稻米出口國屈指可數,一旦OREC以公定價格出口稻米,將對稻米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已居高不下的米價可能持續竄升,使糧食危機雪上加霜,亞洲窮人受害。

OREC消息震撼全球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菲國多家報紙1日均以頭版報導。在稻米主要仰賴進口的新加坡與香港,也可能引發眾怒。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多年來一直希望藉由其在稻米市場的優勢地位影響國際米價,就像OPEC對油價舉足輕重一樣。泰國現任政府主要仰賴農民支持,總理沙馬克最近曾表示,米價大好,此時正是稻農賺錢良機。

緬甸並非產米大國。沙馬克表示,將為緬甸等國提供技術支援,協助稻米增產。

稻米僅有少數國家出口,不像小麥、玉米等其他主要糧食可全球交易。印度、中國與印尼這幾個產米大國,稻米供應國內市場後已所剩無幾。

國際米價在能源、肥料成本上揚、農地減少與全球需求增加下節節走高,產米大國越南、印度、埃及最近陸續限制稻米出口,更助長米價漲勢。稻米價格基準之一的泰國次級米,沒幾個月就漲為3倍。

泰國雖再三保證不會縮減稻米出口,29日卻宣布將對國內市場釋出庫存的210萬公噸稻米,顯見其國內已有供不應求之虞。

泰國去年稻米出口達950萬公噸,是越南的兩倍,美國的3倍。



◆ 糧價飆漲 亞歐抗爭擴大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5.02

糧價持續上漲成為今年五一勞動節全球勞工抗爭主題之一,印尼、菲律賓、土耳其和俄羅斯都有勞工走上街頭,抗議糧價高漲。

數萬印尼民眾1日走上首都雅加達街頭遊行,不滿糧價高漲及政府將削減燃料補貼。一位警官說:「我們估計有四萬餘人參加示威活動。」

遊行民眾舉著「降低食物價格」與「提高勞工與農民收入」標語。許多示威民眾表示,物價持續上漲以及預期燃料價格將上揚使他們感到驚慌。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約八千名勞工組織成員發動遊行,高舉要求加薪、抑制米價和物價、改善工作條件及工作環境等標語,有較為激進勞工也高呼艾若育總統下台口號。馬尼拉以外,在宿霧市、納卯市、怡朗市、碧瑤市、卡蘭巴市、黎加實備市及甲美地市等大城,都有勞工組織發動示威。

菲律賓民眾今年飽受米價、水電費、油價不斷上漲折騰,加上美元貶值造成海外菲勞匯款縮水,民眾叫苦連天。

土耳其勞工在伊斯坦堡街頭抗議糧價高漲,和警方爆發衝突,警察動用辣椒瓦斯和水龍驅散示威者,過程中雙方各有兩人受傷,另有505名示威者被捕。

俄羅斯也有勞工上街抗議糧價,新加坡、泰國勞工則是不滿各種物價都在上漲,只有薪水不漲。



◆ 國際米漲 日鼓勵多吃飯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路透東京30日電】 2008.05.02

國際米價漲勢不歇,日本政府的因應方式卻似乎反其道而行:鼓勵國民多吃米飯。

今年國際米價幾乎暴漲兩倍,但在稻米供過於求的日本國內市場,米價仍舊穩定,無需政府傷腦筋。日本政府比較擔心的,是民眾越來越不愛吃米飯,改吃麵食,以致小麥進口量與日俱增,日本糧食自產率降到三成九,在工業大國中吊車尾。

日本目前是全球第4大小麥進口國,預計新會計年度進口量將逼近500萬公噸。日本增加稻米消耗量,減少小麥進口量,能使不斷上漲的國際小麥價格漲勢趨緩。

日本政府為了減少對進口糧食的依賴,上月特地在農林水產省下設置新單位,以多達17億日圓(約台幣5億元)的預算大力推廣國產米。

該單位主管末松廣行指出,日本自產糧食充足,主因是國內稻米消耗日益減少,以往每人平均每年消耗120公斤,現在只剩60公斤。

日本政府鑒於許多消費者可能不願改變飲食習慣放棄麵食或麵包,正考慮以津貼獎勵農民與製粉業者把稻米磨成粉,來取代麵粉。

日本目前有270萬公頃稻田,國產稻米供應國內市場綽綽有餘,日本政府刻意讓四成稻田休耕,減少產量,避免國產米價被廉價進口米拖垮。日本米價格是泰國米的三倍多,對亞洲國家而言是奢侈品,因此極少出口。



◆ 糧食燃料之爭 菲專家建議以辣木解決

【中央社╱馬尼拉一日專電】 2008.05.01

最近全球發生糧食危機,有專家將此歸咎於生物燃料的生產,對於糧食及生物燃料的魚與熊掌之爭,菲律賓農業專家提出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種植即可作為糧食,又能提煉生物燃料的辣木。

辣木在菲律賓頗為普遍,其葉片一直是菲律賓人用作調味的香料,菲律賓農業部生物科技處處長伊拉加今天向媒體表示,辣木是目前唯一已知可同時提供糧食及生物燃油的植物,此外它也可以作為抗生素、凝結劑以及食用油的原料。

伊拉加引據農業部與科技部的研究報告說,辣木的果實可以淬煉出百分之四十的油,也就是說每公斤的辣木籽可以生產四百毫升的精油,而辣木油不但可以作為炒菜的食用油,還可以作為柴油的替代品。

他說,辣木的高產性吸引了外國公司前來投資,甚至打算以此取代許多專家建議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痲瘋樹,美國一家公司正考慮來菲開發五十萬公頃農地,種植辣木。

伊拉加表示,辣木的葉子含有多種營養素,它的維他命C是橘子的七倍,鈣質和蛋白質分別是牛乳的四倍及兩倍,此外還含有鐵質、維他命A、鉀、胺基酸等,即使是曬乾的葉子亦然,因此辣木葉可加到湯、醬汁、麵包、餅乾、漢堡、熱狗及速食麵當中,提高營養價值。

他說,辣木葉還可以為哺乳婦女補充營養,並且提高男性的精蟲數量。

這份研究報告也說,每公頃的辣木園可以收成二萬公斤的果實,相當於八千公斤的油,而且辣木可以不與稻米爭地,在各種險惡的地形、甚至海邊都能種植。

※ 只有藻類是生物燃料的王道。

fsj 提到...

大旱+缺電 銅價飆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五日電】 2008.05.06

大旱之後的智利面臨限電危機,南非、中國大陸等國也紛紛實施限電,加深冶金業供應短缺疑慮,進一步推升黃金、銅、鋁、鈷、白金等金屬價格。紐約銅期貨價5日早盤狂漲逾11%,衝上歷史新高。

世界最大產銅國智利遭逢50年來最嚴重旱災,水力發電減少,又碰到發電用天然氣供應不足,以及Codelco公司因工人罷工關閉第二大礦場,刺激銅價創新高。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銅7月期貨5日早盤暴漲11.5%,成為每磅4.2605美元,超越2006年5月寫下的4.16美元先前最高紀錄。分析師指出,中國全力鋪設輸配電網路,銅用量大,可能使供應不足情況惡化,為銅價漲勢推波助瀾。

缺電問題日益嚴重,迫使南非等金屬產國政府必須決定減少民生用電,還是減少供電給世界最大的黃金、銅、鋁、白金等冶金廠。中國煉鋁廠一周用電量足夠200多萬人一年的民生用電。

新興市場國家飛躍成長,擠壓世界石油供應,造成供電不足,各國迫切需要的商品減產。南非1月實施限電,迫使白金礦停工五天後,白金價格躍漲到空前高峰;剛果民主共和國限電後,一年來,鈷價飛漲58%。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全球商品研究部主任路易斯說:「商品市場會有供電持續不足的風險,我們預測價格時,必須考慮供應大減的可能性。」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步向衰退之際,金屬價格形成連續第七年上漲的態勢。花旗集團估計,今年第一季,投資人投入指數型商品基金的金額高達400億美元,比去年整年的投資還多。

去年底至今,金飾與汽車零件用白金上漲25%,5日在紐約市場漲到每英兩1,911美元;鋁價上漲21%,5日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漲到每噸2,920美元,銅價攀升26%。

世界最大銅業上市公司Freeport-McMoran公司、世界最大鐵礦砂業者淡水河谷公司、世界最大金礦業者紐蒙礦業公司都表示,缺電將來會造成減產。

世界第二大鋁業廠商力拓資源公司紐西蘭廠從1日起,減產5%,原因是乾旱造成供電吃緊。世界最大白金廠商盎格魯白金上月29日表示,第一季白金產量因為缺電而劇減24%,降為42.86萬英兩。力拓資源首席經濟學家涂爾普4月21日表示,礦業和礦業分析師都低估罷工和缺電造成的供應中斷現象。涂爾普說:「這種現象會持續下去,如果煉若干基本金屬繼續上漲,我也不會訝異。」



◆ 心物價漲幅年增率3.1% 飆九年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05.06

物價漲勢兇猛,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86%,雖然比上月略降,但月增率驚人,高達1.06%。不含蔬果能源的核心物價年增率衝高至3.10%,88年3月以來未見過這麼高的漲幅,年增率創下九年三個月以來的歷史新高。

主計處昨(5)日公布物價變動概況,累計今年前4月CPI平均漲幅為3.65%,由於520新政府上任後,將調漲油電價格,屆時國內物價上漲壓力將更形嚴峻。

主計處三局科長吳昭明強調,核心物價持續上漲,顯示大宗物資上漲的成本已經逐漸轉嫁,如今大宗物資價格仍處高檔,預估今年上半年核心物價仍將往上漲,「這是值得注意的情況」。

根據芝加哥穀物價格行情,小麥97年4月價格比95年年初漲1.3倍,黃豆同期也漲1.2倍,玉米價格漲1.7倍,今年4月稻米價格也比95年年初上漲1.7倍。

大宗物資價格上漲,帶動食物類價格上揚,4月食物類價格年增率達9.75%,家外食物年增率也高達9.01%。主計處說,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食物類價格漲幅達21%、香港10%,新加坡食物類價格漲幅達6.7%、南韓則為2.3%。

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6.18%,漲幅已經比前幾個月縮小,官員說,累計過去12個月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9%,可以有效舒緩進口物價上漲的壓力。

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4月進口物價若以美元計算,年增率達20.41%,是69年8月以來的次高,主要是因為原油、煤、玉米、黃豆、小麥以及鋼品等國際行情仍居高檔。

不過,若是以新台幣計價,4月進口物價漲幅則降至10.23%,顯示新台幣升值的確讓實際的進口物價壓力下降。



◆ 糧荒... 小民暴瘦 跨國企業暴肥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5.05

賺!有公司賺到無所適從

全球面臨3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世界銀行估計有一億人肚子都填不飽,農業相關的跨國企業卻賺翻天,盈利迭創新高,以數十億美元計的規模暴增。

全球糧食庫存創歷史新低、許多國家對出口設限、加上澳洲乾旱,都是造成農產品市場狂飆的原因,小麥、玉米、米價暴漲,導致不少國家發生暴動,而部分全球最有錢的食品公司卻在頭痛,鉅額利潤要如何處理。

全球種子、除草劑霸主孟山都(Monsanto)、農業設備製造商Deere、全球最大肥料供應商馬賽克 (Mosaic)最近一季獲利都激增。

孟山都到2月底為止的三個月淨收入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由5.43億美元增至11.2億美元,食品、農業和風險管理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嘉吉(Cargill)淨利成長達86%。全球最大黃豆、玉米及小麥處理商ADM首季淨收入亦成長42%,由3.63億美元升至5.17億美元,其穀物採購和處理業務利潤更勁升15倍,由2100萬美元增至3.41億美元。

賺!化肥供應商也跟著肥

另一方面,糧食價格高漲也帶動農田種植面積拉高,化肥需求跟著水漲船高,加上化肥的原料成本因為油價同步提升,部分肥料價格在過去一年大漲三倍多。

全球最大肥料供應商馬賽克公司 (Mosaic)至2月底為止的三個月營收是前一年同期的12倍,由4220萬美元增至5.2億美元,成為去年財星500大企業中表現最耀眼的公司,股價一年內飆漲342%。

肥料漲價使開發中國家增加農產的努力備受打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有37個開發中國家極需糧食。「世界發展運動」組織會長邵沃斯批評農業相關企業飆升的利潤「不義之財」,糧食漲價的好處都被大企業占去,開發中國家農民並沒有得到好處。食品企業則表示,漲價不是他們的錯。

賺!有些是投機炒出來的

國際農業科技發展評估組織首長華森則指出,除了需求增加、乾旱等因素,投機炒作也是食品價格暴漲的原因。指數基金對穀物和肉類的投資在過去一年最暴增5倍,由2006年的100億美元增至470億美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兩周前曾在華盛頓開會,檢討投機炒作對價格的影響。

※ 橫財滿天飛...

fsj 提到...

緬甸風災 吹高米價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六日電】 2008.05.07

緬甸風災,可能必須進口米糧,使稻米供應雪上加霜,為國際米價平添上漲壓力;而原本倡議設立稻米輸出國組織(OREC)的泰國,已決定放棄這項計畫。

強大熱帶風暴襲擊緬甸,除造成2.2萬多人死亡、逾4.1萬人失蹤外,也摧毀稻作,原本是稻米出口國的緬甸可能被迫進口稻米。

泰國稻米出口公會理事長邱奇亞說:「我們知道損害驚人,他們可能必須進口稻米。」邱奇亞說,正常情況下,緬甸稻米出口不到10萬噸,今年為了從米價飛漲中獲利,很可能擴大出口,現在風災勢將危害出口。

包括越南在內的稻米出口國陸續限制出口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稻米期貨價格4月24日漲到空前高峰,每100磅報25.07美元,目前約21.225美元。

香港金源米業國際公司區域總經理安東尼.林接受電話專訪時說:「風災後,我們不知道緬甸是否能夠出口,但風災讓漲價找到好藉口。」

亞洲開發銀行(ADB)總裁黑田東彥5日在亞銀年會中表示,稻米和能源價格暴漲,造成窮人吃不起,使社會不安、貧窮和飢饉可能波及全世界的憂慮升高。

世界糧食計畫駐曼谷發言人利斯里說,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先前簽約從緬甸進口稻米,但風災可能摧毀家庭和社區的存糧和其他物資,因此緬甸至少在未來半年內,需要糧食援助,「更大的問題是會不會影響今年的收成展望。」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上月的「初步」預測,緬甸今年計畫出口50萬噸稻米。

邱奇亞說,緬甸稻米通常可以自給自足,現在「我們必須等一陣子」,才能知道稻作受損狀況。

另一方面,原本計畫推動設立稻米輸出國組織(OREC)的泰國,已經放棄原有計畫。

泰國希望結合東南亞稻米出口國,成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卡特爾,加強控制稻米國際交易的意圖遭到泰國米主要進口國菲律賓的嚴厲批評。

泰國外交部長諾巴東說:「我們不是打算成立稻米卡特爾,如果泰國成立稻米卡特爾,控制稻米價格,只會使事情和糧食安全問題惡化。」



◆ 全球糧荒 東亞米價年增55%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5.06

全球糧荒加劇!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新預測,今年東亞國家稻米價格年增率高達55%,對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威脅。

世銀並預測,今年國際稻米價格將比去年上漲55%;鐵礦更高,年增率恐達65.3%。

世銀表示,今年東亞國家恐將飽受通膨之苦,特別是食物類價格,根據世銀估算,今年食物類通膨率最高的東亞國家可能是蒙古,第1季年增率高達32.2%;其次是越南,年增率為26%;第三名是中國大陸,年增率為21%。

世銀統計,過去3年來,在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的形勢下,全球糧食價格累計上漲83%,已經對最貧困的國家造成巨大壓力,至少有33個國家面臨社會動盪的危險,包括印度、菲律賓等,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民每個月至少必須花費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月薪來購買食物。



◆ 糧價飛漲 改變義大利飲食文化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7

國際糧食價格飛漲,波及義大利人最自豪的麵食文化。最新的研究指出,義大利人已改吃雞丁、脫水食品及乳酪,取代麵食、蔬菜及水果,甚至連紅酒的銷量都下跌近5%。

「義大利農人聯合會」研究2007年國人採買食品的形態後發現,麵包銷量下跌6.2%,麵食則下跌4.2%,水果減少2.6%,豬肉下降2.5%,牛肉則減少3.8%。

相形之下,雞蛋銷量增加4.2%,雞肉則增加3.8%。義大利農人聯合會表示,目前景氣嚴峻,消費者只好找價格低廉的蛋白質。

《晚郵報》表示,調查的結果讀起來像窮學生離家求學的採購清單,象徵義大利飲食的產品銷量下跌;麵食不僅是裹腹的東西,它還代表著文化。

英國《泰晤士報》6日報導,義大利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都受到全球糧食價格大漲的影響;小麥的價格數十年來都很穩定,卻在不到1年之間上漲1倍,其它食品如稻米、咖啡、牛奶及肉類,價格也都竄升。

義大利麵食價格過去1年中上漲近20%;義大利農人聯合會理事長波利提表示,民眾家計左支右絀,故改變食品採購習慣,結果作物反而腐爛在田裡。

「義大利食品研究暨營養研究所」學者提恰說,義大利人不再依專家推薦那般而每天吃蔬菜,部分其他原因是現代生活的壓力迫使許多義大利女性離家到外頭工作,因此沒時間花時間在廚房料理蔬菜。



◆ 索馬利亞饑民暴動 軍隊開槍鎮壓兩人死亡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陳正洪報導 2008.05.06

5月6日消息,非洲索馬利亞(Somalia)首都摩加迪休因為食品價格暴漲引發暴動,上萬民眾上街示威並向商舖投擲石頭。軍隊開槍鎮壓,至少2人死亡,數人受傷。
由於氣候惡劣及日益高漲的需求,全世界的糧食價格近期不斷上漲。非洲部份糧食必需品的價格在數周內上升超過50%。包括婦孺在內的示威者們以遊行的方式,抗議糧食價格的高昂及貿易商們拒絕接受舊的貨幣。

示威者上街後不久即失控,出現暴力行為,砸毀汽車及巴士的車窗玻璃,以及附近的商店。政府部隊向人群開槍鎮壓,至少2人死亡。

據瞭解,除了索馬利亞外,包括塞內加爾在內的其它三個非洲國家也發生示威行動。

※ 超完美風暴不分種族,不分地域。

fsj 提到...

拉美糧食峰會 台灣經驗成範本

郭篤為/巴拿馬七日電 中國時報 2008.05.08

面對全球性糧荒,中美洲與南美「波利瓦美洲替代方案」國家元首聚會尼加拉瓜,研商緊急因應對策。台灣在尼加拉瓜推廣稻米的成就被主辦國提出作為各國參考模式,「台灣經驗」向前邁出一大步。

中美洲五國元首與委內瑞拉倡導的「波利瓦美洲替代方案」國家元首七日聚會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研商面對糧食漲價引發的社會危機,尋求糧食供需自給自足之道。除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因過勞臨時取消與會,南美洲的厄瓜多、玻利維亞元首及古巴副總統均親自出席。

尼加拉瓜農業部長阿里耶.布卡多Ariel Bucardo在糧食高峰會前指出,全國六萬四千戶小農將在短期間內獲得稻種與肥料,對協助解決全國人口半數貧困、兩成學齡兒童營養不良提供緩解之道。尼加拉瓜在稻米種植上獲得台灣技術支援的經驗,將提供與會各國參考。

台灣國合會技術團在尼加拉瓜推廣稻米種植,協助尼國「鄉鎮基金」推廣種植「原原種」稻種的46%,本季目標為供應全國稻種的一半。榮獲二○○七年全球最佳技術團獎的駐尼加拉瓜技術團團長王增瑞表示,除目前輔導的賽巴科Sebaco山谷外,適合種植的瓊塔Chontal省和里瓦斯Rivas大幅閒置地一旦投入,尼加拉瓜的糧荒將可大幅緩解。

我國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指出,協助友邦解決燃眉之急是合作重點,他歡迎台灣企業投入尼加拉瓜的稻米種植,繼九十年代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成衣業之後,再創雙贏。

fsj 提到...

糧食危機癥結 土壤持續惡化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九日電】 2008.05.10

科學曾透過新式的生物科技和老式的雜交技術產生超級作物種子,幫世人填飽肚子。但如今種子愈來愈好,卻愈來愈多人餓肚子。

科學家說,問題出在好種子撒在什麼樣的土壤上。想解全球糧食危機,關鍵在能不能改善土壤的品質。

全球五分之一耕地的土壤正在惡化。根據華盛頓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資料,土壤品質惡劣,造成全球糧食減產約六分之一。科學家說,這是一場慢性災難。

根據世界農業機構大會2008年3月的報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將近259萬平方公里耕地「一貫大幅惡化」。專家表示,當前全球糧食危機的肇因,一般人認為在市場力量、投機和囤積。其實除了這些經濟因素,還有乾旱與洪水、植物病害問題,更重要的是土壤貧瘠。

一個世代以前,透過作物品種改良,地球糧食產量爆炸,通稱「綠色革命」,不少人認為餵飽世界肚子永遠不成問題。真相是,研發「魔術種子」是小事,大事是哪裡去找沃土?瑞士籍1995年「世界糧食獎」得主赫林說:「頭號要事是土壤要好。最好的種子撒在沙石上也沒用。」

聯合國和世銀資助的「國際農業知識、科學、技術發展評估組織」4月公布一份2500頁的報告,裡面就強調必須改善世界土壤。

基因改良的玉米在非洲每英畝照理可能有4100公斤產量,但實情只有227公斤,因為非洲耕地多年來地力消失殆盡,而人民貧窮買不起肥料。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秘書長塞格勒說,人人認為好的作物種子能帶來奇蹟,因此各地政府和慈善機構樂於資助這類計畫,但更根本的土壤改良無人理會,申請不到經費。

土壤改善,效果如何?非洲小國馬拉威三分之一人口靠糧援度日,全國2005年生產120萬噸玉米。三年前新總統撥8%預算幫小農買肥料,每戶兩公斤。2007和2008年,全國生產玉米340萬噸,今天的馬拉威已是糧食出口國。

※ 肥料不能濫用,否則土壤只會更貧瘠,而且作物生長良窳與其他因素有關。

* 中國大陸肥料之使用問題探討(農委會)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381

* 為什麼要使用有機肥料?:都市農夫-菜鳥園地:Xuite日誌
http://blog.xuite.net/baludo21/farm/13437862

fsj 提到...

中國首季熱錢流入 已逾去年七成

康彰榮/綜合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12

預期人民幣加速升值,國際熱錢今年以來大量湧入中國,今年第一季金額達到851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70%。專家推估,今年年底前湧入中國的熱錢規模將達到6500億美元,若不及時控制,3年內可能出現金融危機。

中央電視台「經濟信息聯播」報導,今年第一季大陸外匯儲備增加1539億美元,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274億美元,顯示第一季進入中國的熱錢已超過851億美元,此外還不排除有部分熱錢透過貿易或直接投資的管道進入。

在2007年,此一熱錢數據是1170億美元,這意味今年第一季流入的熱錢已超過去年全年的7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在兩稅合一、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FDI不降反升,同比成長達61.3%,熱錢加速湧入相當明顯。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7年流入中國的長線投機資金逐年遞增,6年累計為5418.14億美元。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估計,今年底此一熱錢規模將突破6500億美元,明年底更飆升到8000億美元。

鍾偉指出,流入中國的投機性資金,2002年佔當年GDP的4%,但2007年累積總量已達當年GDP的16%,此一比例已超過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的情形。

從1990年至1996年,每年大概流入東亞的熱錢,佔東亞地區當年GDP的3%左右,但到1997年時,流入東亞的資金佔東亞地區GDP的大約14%,從1998年開始,這些資金陸續撤離東亞,約花了5年的時間流出。

鍾偉警告,熱錢流入的巨大規模,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中短期的金融形勢,如果不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市場可能在3年內出現危機性的強制調整。

對於熱錢加速湧入的情形,中國主管當局也意識到危機。前(10)日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均表示,要強化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確保金融安全。而在跨境資本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熱錢。

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表示,中國已經嘗到一些熱錢的苦頭了,比如股市的下挫,就和外資流出有關。幾年前外資低位進入,去年底次貸危機發生,資金從A股市場抽離,是一個重要原因。

※ 浪頭一過小心跌空

fsj 提到...

理財政治學

沈雲驄 中國時報 2008.05.14

「把票投給我們,」剛當選倫敦市長的波利斯.強森,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你老婆的胸部會更大,你也更可能買得起雙B跑車。」

憑什麼?強森說,當然是因為我們更懂經濟,能創造更多賺錢機會,讓你口袋裡更有錢。包括強森在內的英國保守黨人,最近走路有風,自從梅傑下台以來,沒這麼爽過。這次選舉中,不僅把執政的工黨得票率,打到只剩二四%,創下一九六八年以來的新低,假如這股氣勢延續到下次大選,還可能一舉拿下執政權。

強森這番話,其實也點出了近年來全球政壇一個共同特徵:政治,正在向「個人理財」靠攏。本來,人民的經濟福祉就位於政治的核心,也是選民心中最關心的課題,但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除了總體經濟,更多人更關心的,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金融市場:誰當選,股價會漲?誰獲勝,房地產會飆?總之,什麼政策什麼正義先放一邊,誰執政能讓「我」更有錢,才最實際。

今天的政治人物,能夠說出更好的理財語言,能更具體描述經濟改善的好處,就能更打動人心,拿到選票。在英國,口齒伶俐的強森,證明了這招有效;在南韓,李明博在響亮的「七四七」口號中當選;在台灣,高喊「六三三」的馬英九大勝;謝長廷雖然輸了,但選前幾支針對年輕人買房子所推出的廣告,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敏銳的政治人物向個人理財靠攏,一點也不奇怪。在這個貧富差距愈拉愈遠的時代,看著別人這麼有錢,大家都想著要趕快追上。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這種什麼事情都變得跟賺錢有關的現象。天災也好,人禍也罷,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共議題,都可以染上一點金融色彩,?入一些理財主張。

從名人到散戶,如今在金融業者的牽引下,都養成了「把危機當轉機」的習慣。面對全球各種災難與危機,他們關心的不再只是災難與危機本身,而是同時想著如何在災難與危機中發財。幾年前,美伊戰爭爆發,儘管很多人憂心著冤冤相報的血債,但紐約交易所裡、全球金融媒體上,更多人談的卻是油價、黃金、美元,會怎麼個漲法,該怎麼個賺法;這兩天,四川大地震,沒幾小時,當天下午的媒體就已經在大談「災後重建股」,討論著隔天應該敲進的股票。

當政治與理財亦步亦趨,不是沒有好處。比方說,金融市場如今成了推動政治改革另一股助力,在達爾富事件上,美國遊說團體就逼著許多投資公司表態,最後迫使股神巴菲特等法人撤資,並讓更多人正視屠殺惡行。另外,災難與危機的解除,通常也需充足的資金投入,愈多人投資,代表著災難與危機愈有改善的機會,更別提投資者還可能因此賺到錢。換言之,當政治染上理財色彩,不完全是壞事。

問題是,這樣好處背後,跟著更嚴重麻煩。戰爭概念也好,災後重建也好,市場上有多少投入的資金,是真的能帶來改變的「投資」?有多少只是賺夠了就跑的「投機」熱錢?熱錢,無論來去,留下的都是更棘手的問題。最近的糧食危機,就是活生生上演中的例子。投機客們在市場上把價格炒得愈高,世界的貧窮與飢餓問題也愈棘手。

當政治染上金融,選民勢必也更投機。沒讓我很快賺到錢?鐵定很快讓你好看。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今天的民調,愈來愈像無情的股市看版。次貸危機中的小布希,景氣衰退聲中的法國薩科奇,看板上的民調之低、下墜速度之快,都是史上僅見。

政治,當然不只是理財。不從改善整體福祉出發,不協助人民用正確的方法賺錢,而只是一昧在賺大錢這件事情上誘惑選民,恐怕人民還沒來得及開名車、隆巨乳,這樣的政客就已灰飛煙滅了。

fsj 提到...

金融泡沫 早戳破早好?

◆ 北極油礦豐 俄想偷偷併吞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8.05.19

英國每日電訊報18日報導,俄羅斯已派遣數艘核動力破冰船前往北極區,可能意圖「非法」兼併一塊範圍遼闊的北極海域,以確保對於該地區所蘊藏大約100億噸天然氣及原油資源的勘採權。

目前在該地區作業的俄國破冰船可能多達8艘,數量遠多於英國與美國,作業時間長達數月,鑿開的北極覆冰層厚約2.5公尺。英美兩國的破冰船均非核動力。

俄國染指北極區的野心已促使加拿大增加北極海床勘繪作業的經費,由原來的台幣12億倍增至台幣24億。加拿大另計畫在雷索路特灣成立一座陸軍的嚴寒天候訓練中心,在巴芬島北隅闢建一座深水港,並成立一支負責巡邏西北航道的艦隊。

除非聯合國有能力調解,俄國與西方國家隨時可能因此陷入新冷戰。英國影子國防大臣福克斯表示:「5個相關國家中的4個國家是北約會員國,然而北約似乎無法有效因應俄國的一舉一動。我們必須設法確保北約具有阻止俄國違反國際法或條約的意志及能力。」

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的艾亞爾表示,這項爭執可能延續數年。他說:「(俄國前總統)普亭意欲傳達的訊息是,俄國已經不再受限於已故俄國前總統葉爾欽生前半醉或被迫屈服各國時所簽署的協定。這項爭執不只攸關是否可能確有其事的油藏,更重要的是海上航線的控制權。俄國的舉動可能導致它首次與美國爆發嚴重的海域主權爭執。」

導致北極局勢突趨緊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俄國最近再度恢復冷戰時代的演習,密集出動飛機飛越北極區,模擬攻擊「敵人」的基地與船隻。



◆ 政策多頭馬車 拉傷越南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道瓊社十八日電】 2008.05.19

一年前,越南還是欣欣向榮的亞洲新經濟奇蹟,轉眼間,經濟急轉直下、股市崩盤、食品價格飛漲31%,第一季貿易逆差高達74億美元,是一年前的四倍,財經情勢再不改善,金融安定都會出問題。

越南經濟過熱,國際能源與食品價格高漲固然是通膨主因,通膨比鄰國嚴重顯示國內因素也很重要。越南信用成長率超過50%,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隨之而來的貨幣供給成長導致非貿易財價格急速上漲,形成房地產泡沫。

經濟過熱的根本原因是去年資本流入突增超過200億美元,占GDP的比率達30%,越南央行手忙腳亂,貨幣政策工具又運作不靈,國營企業取得大部分貸款、銀行又組成避免競爭的卡特爾,利率政策因此失靈,加重通貨膨脹。

外國資金氾濫造成合資銀行放款激增,助長信用擴張、營建活動大增與房地產投機熱潮,連大型國營企業成長都把低利借來的資金,投入不動產投機風潮。

外資流入也使貿易與經常帳赤字擴大,依賴短期外國資金流入來融通赤字,一旦投資環境發生變化,外國短期基金可能暫停流入,造成金融環境動盪。

在這種情況下,越南政府還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大力推動公共投資,助長通膨壓力,而當局為了對付通膨,又提高存款準備,並要求大型銀行大買公債等次要措施,而不是從抑制國營銀行放款與緊縮公共投資著手,結果通膨繼續猖獗。

越南並不缺財經人才,也有類似經建諮詢機構,了解目前經濟不穩定的原因,知道如何解決通貨膨脹,恢復市場信心。但碰到政府令出多門,權限不明,財經重要決策與重大工程由眾多主管機關分別掌控的情況,根本無法協調出一致的政策。結果造成公共建設浮濫,不同部門各自努力推動建設,需要一項公共工程時,政府卻批准十項工程,各階層官員也樂於從成本高昂、品質低落工程中獲得利益。

越南目前通膨與總體經濟不穩定是多年成長帶來的後果,是合而為一的相同問題與相同挑戰,如何化解其中衝突,協調各個勢力龐大的部門,是政府領導人今年和未來很多年的主要挑戰。



◆ 東歐國家 舉債支撐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十八日電】 2008.05.19

羅馬尼亞與冰島等極度仰賴外資的歐洲經濟體,最近紛紛調高利率以打擊通膨與支撐本國貨幣,但這些國家能否繼續靠大量舉債來支撐經濟成長,備受金融市場質疑。

冰島央行為化解克羅諾貶值壓力,4月10日調升基準利率2碼至15.5%;接著匈牙利宣布升息1碼至8.25%;羅馬尼亞央行5月初也升息1碼至9.75%。

在金融市場動盪與經濟衰退的疑慮籠罩之際,這些國家的舉動,與美國聯邦理事會(Fed)大幅降息的作法大相逕庭。

儘管面臨經濟急劇降溫的風險,東歐許多前共產國家與土耳其等國,都要靠高利率來吸引外國投資與融資,以支應鉅額的經常帳逆差。

瑞銀駐倫敦經濟學者克魯斯說:「這些國家多數都很仰賴外部融資,但在全球風險胃納降低、金融情勢惡化之際,處境特別艱困。」

學者指出,過度仰賴外資與不穩定的短期資金,使冰島、土耳其、匈牙利、羅馬尼亞與波羅的海三小國的處境最危險。

反觀波蘭、斯洛伐克、捷克與俄羅斯,則因經濟比較健全,又有大量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幣值可望維持穩定。

而外債龐大的國家,一旦貨幣重貶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許多以外幣舉債的銀行、公司也會因此無力償債。例如,不少匈牙利家庭用利率較低的瑞郎與歐元申請房貸,但最近匈牙利佛林特走軟導致房貸利率上揚,雖然目前違約件數不多,但若幣值若崩跌可能使情勢改觀。

羅馬尼亞的經常帳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保加利亞與拉脫維亞也不遑多讓,占20%。隨著全球告別低利信貸,分析師認為不可能再維持這麼高的赤字比重。

最好的情況是,這些經濟體能調整腳步,藉升息減少消費支出、進口與打擊通膨;最糟的是,外國投資人與國民可能因喪失信心而拋棄貨幣,引發債務危機。

不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拉丁美洲與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不至於重演,畢竟歐洲這些新興經濟體多半擁有政府負債相對較低、外匯存底可觀與西歐銀行往來密切等優勢,因此爆發大規模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極低。



◆ 專家:糧食漲 油價漲 中國輸入型通膨壓力大增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05-19

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18日指出,中國面臨產能過剩及出口放緩問題,加上糧食和國際油價居高不下正逐步傳導到中國並形成輸型通貨膨脹,因此今年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大於國內因素導致的通貨膨脹。

《香港文匯報》報導,姚景源18日在河北廊坊召開的第 3屆中國商務發展論壇上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主要是服務業水平,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依賴工業拉動,這使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越來越大,造成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煤電油供應全面緊張。

依靠工業增長的經濟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投資本身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同時大量的投資意味著增加大量的產能,這讓中國始終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風險。

姚景源進一步指出,2007年中國出口貿易總額達到 1.2兆美元,佔2007年全社會生產總值的1/4,中國的產能過剩一直沒有出現大問題主要是因為有出口的拉動。不過,如今美國的次貸危機和全球經濟放緩的局面,使得外部需求正在逐步減弱。

目前廣東、福建等省的出口型企業已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第 1季出口增幅已經回落了6.4%,如果出口繼續回落,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暴露出來;但是如果出口增長過快,又會產生大量貿易順差而導致流動性過剩和貨幣發行量增加,這對於高位運行的物價無疑是火上澆油。

對於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姚景源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來解決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問題。目前全世界服務業佔國家經濟總量的比重平均水平是 68.5%,發達國家達到 72.2%,美國則高達 80%,而去年中國服務業所佔經濟總量比重僅為40.1%。

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於商品出口,由於中國服務業不發達,服務貿易始終處於逆差的狀態,軟體是微軟的,商業是家樂福的。與此同時,服務業是吸納勞動力最大的產業,中國要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緩解就業壓力就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

此外,姚景源指出,目前世界糧食庫存總量僅為 3.18億噸,糧食庫存消費比已降至 15%,低於國際糧農組織確定的 18%安全警戒線,創20年以來最低點,導致國際糧價大漲;與此同時,世界石油價格飆升正在逐步傳導到中國並形成輸入型通貨膨脹,因此今年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大於國內因素導致的通貨膨脹。



◆ 金融泡沫 早戳破早好?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8.05.19

依照美國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的說法,市場泡沫不可能提前戳破,央行唯一該作的是在泡沫破滅後迅速收拾殘局。現在,葛老的「自由放任」作法正遭到挑戰,不少專家認為即便不能提前戳破泡沫,主管當局也該設法降低衝擊幅度。

面對次級房貸引發的信用緊縮風暴,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看似遵照葛老的標準做事,他不但迅速大幅降息,還啟用罕見的工具釋出資金,甚至以聯準會資產作擔保,挽救貝爾斯登公司不至於土崩瓦解。

只是,以研究大蕭條聞名的學者柏南克,現在也開始懷疑這種「只等著收爛攤子」的原則。他想用更嚴格的法規監理來避免,或者至少緩和泡沫。

外界質疑葛林斯班原則有兩種說法。首先,放任泡沫膨脹只等著清理善後,會導致貨幣政策偏向寬鬆。這不但引發通膨上揚,也讓過剩的資金投入房市一類缺乏生產力的資產,製造另一個泡沫。

其次,市場泡沫破滅會造成劇烈震盪,危及整體經濟。今日的金融市場已經融為一體,任何問題都難以侷限在單一市場。次級房貸問題在透過複雜的證券化包裹與衍生的信用工具操作下,造成危機不斷擴散,幾乎讓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翻船,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但葛林斯班強調,市場泡沫難以事前辨別,要等破滅才能發現。另一個問題是,央行缺乏適當的武器對抗市場泡沫。

關於第一個問題,學者認為如果借貸比率提高伴隨著資產價格上揚,至少可以看出泡沫的徵兆。資產價格如果很大一部分是融資資金推升,市場下修時將會更為劇烈,因為借錢炒作的投資人必須以跳樓價賤賣好償還債務,這也是泡沫的特徵。

至於第二點,有些學者與央行主管都主張應防患未然,預先升息,但葛老與柏南克都認為,泡沫成長時不是小幅升息能夠遏止,若大幅升息則可能嚴重傷害經濟。柏南克曾在2002年時說:「這就像是用榔頭執行開腦手術。」

柏南克的看法是透過金融監理方式,精細處理信用過度擴張的問題。透過管制較嚴的法規,央行可以限制金融機構的槓桿運用比率,在金融危機發生時減緩價格崩跌的速度。

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葛夫(Kenneth Rogoff)指出,小幅升息即便不能阻止泡沫擴張,至少能提高借貸成本,減緩債務增加的速度,在泡沫破滅時降低傷害。(綜合外電)

※ 專家的意見兜在一起就成了:啥都不做最好。

fsj 提到...

全球缺糧 美每年糟蹋27.5%食物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5.19

糧食價格節節高漲,許多窮困國家爆發糧荒動亂。然而在全世界最富強的美國,浪費食物的情形卻是怵目驚心。從超級市場、大飯店、小餐廳到尋常人家的廚房,各式各樣還可以吃的食物,最終歸宿不是人們的腸胃,而是垃圾桶。

美國農業部正在調查國民浪費食物的習慣,不過根據上一次的調查結果,1995年的美國民眾每年要浪費掉4370萬噸食物,佔食物總量27.5%,其中三分之二是穀類食物、生鮮食物、牛奶與糖類。近年來即時餐之類的產品大行其道,浪費情形恐怕只會更加嚴重。此外,食物化為垃圾後會釋出甲烷之類的溫室氣體,助長全球暖化。

英、瑞典 同列浪費糧食國度

布希總統日前表示,全球糧價高漲的一部分原因是印度中產階級興起,飲食水準提高。當時印度官員就反唇相譏指出,肥胖比例偏高的美國民眾如果能夠節制食慾,不要隨便丟棄食物,應該可以養活不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窮國的饑民。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似乎都難免這種弊病,英國最近一項研究顯示,民眾購買的食物有三分之一會白白丟棄,1年下來相當可觀,400萬顆蘋果、120萬條香腸、280萬顆蕃茄都進了垃圾堆。瑞典有子女的家庭也是不太惜福,購買的食物會丟棄四分之一。

更令人難過的是,在非洲一些地區,糧食浪費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多達四分之一被糟蹋掉,原因當然不是民眾不知珍惜,而是糧食保存技術落後、基礎設施欠缺、昆蟲為害、微生物汙染以及高溫與潮濕導致糧食變質。

推展回收 減少浪費嘉惠弱勢

回到美國社會,相較於其他商品的價格,食物長期以來都是價廉物美,人們飲食的分量越來越大,體重數字也直線上升。如今美國成年人66%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但人們的因應之道往往不是減少食物採購,而是不吃剩菜剩飯,反而造成更多的浪費。

美國各大城市都有「食物銀行」(food bank)體系,為貧苦民眾提供免費食物,照理說餐廳與超級市場應該樂於捐贈用不完或賣不完的食物,但問題是,許多業者生怕捐贈的食物讓人家吃出毛病,害自家吃上官司,因此寧可丟棄了事。涵蓋200多家食物銀行的「全國食物銀行網絡」就表示,近來向他們求助的民眾增加20%,但各方捐贈的食物卻減少9%。

為了遏阻浪費食物歪風、嘉惠弱勢民眾,許多民間組織正在各主要城市推展食物回收。紐約的「城市收穫」(City Harvest)組織與170個商家和機構合作,回收過剩但仍可食用的食物。「紐約市對抗饑餓聯盟」(NYCCAH)執行長伯格強調:「我們回收的不是餐桌上的剩菜,而是根本沒開封的義大利千層麵之類的食物。」

不宜食用 可堆肥或製成飼料

對於不宜食用的多餘食物,也有比丟棄更好的處理方式:加工製成牲畜飼料或者做成堆肥。麻州政府與超商業者合作,舊金山市政府則是鼓勵餐飲業者與一般民眾配合,回收多餘食物來製造堆肥,業者與民眾不但減少浪費,也節省一筆垃圾處理費用。

或許有人會說,減少食物浪費並不能解決全球糧荒危機,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也助益甚微。不過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回收被浪費掉的食物確實有可觀的效益,而且所需經費與人力並不多。就算只回收5%,也可以讓400萬人飽餐一天,功德無量。

※ 台灣也不徨多讓,看看附近的廚餘桶滿的有多快。

fsj 提到...

經濟成長拚5%物價恐飆破3%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2

劉內閣走馬上任即推出擴大內需方案,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廿一日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將靠擴大公共建設、開放陸客來台及擴大民間投資來達成,新政府不僅不考慮向下修正舊政府訂下四.八%經濟成長率的目標,同時還希望能超過此數值,最好到五%。

不過,對民眾最關切的物價問題,陳添枝坦言,今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會超過原本的預期,但會控制在「可忍受的範圍」,政府希望控制在三%,但「也可能要忍耐到四%」。

這番話顯示在國際油價與原物料仍不斷飆高的情況下,新政府對物價的評估底限已升高至四%,為原先訂定在二%目標的兩倍。如果今年物價上漲率達到四%,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將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的高點。

由於這次全球物價上升屬於輸入性的通膨,也就是進口物價高漲所造成,陳添枝認為,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受貨幣政策影響較大,央行這方面「已有主見」,應會做出適當的決定。

雖然許多機構對台灣今年經濟表現存有疑慮之際,但陳添枝相當有信心。他表示,馬蕭競選期間喊出「六三三」目標,事實上經濟成長率六%並不困難,台灣的潛力其實接近八%。

陳添枝說明,台灣過去八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大約只有四%,是因為政府封閉的政策造成經濟成長率低,台灣經濟成長率潛力其實可以達八%,所以要達成六%並不困難。

至於要如何達成?陳添枝說明,第一是擴大內需方案,加強公共建設的執行;第二是大陸觀光客可望開放、包機可望成行,政府將強調要高品質的觀光客,頂級消費,走黃金路線;第三是兩岸關係改善對投資會有幫助,好的投資案會進來。

影響今年經濟表現的因素,除物價外,陳添枝坦承,今年經濟成長的另一風險是房市,近期也陸續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房市恐泡沫化警訊,經建會很快就會進一步請教專家學者。

fsj 提到...

OPEC:油價破表投機炒作扮要角/如何餵飽大胃王

◆ OPEC:油價漲翻天 投機炒作扮要角 增產無助抑制漲勢

中央社 2008-05-22

(中央社台北2008年5月23日電)根據彭博社報導,油國組織 (OPEC)秘書長巴德里 (Abdalla el-Badri)指出,國際油價驚驚漲,投機炒作扮演「要角」,增產將無助抑制漲勢。

巴德里昨天在厄瓜多爾首府基多演說指出,地緣政治與美元疲軟也是推動油價狂飆的根本原因。

他指出,「市場供油充分,無短缺問題,庫存相當高。」

紐約期油過去一年來上漲逾倍,昨天每桶一度飆至 135.09美元新天價。油價一路扶搖直上,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增長是關鍵。

巴德里指出,「油市已陷入瘋狂。」他指出,油市供給並未吃緊,但油價每天仍是不斷上演創新高秀,他感到相當「困惑」。

巴德里指出,只要供給維持充分,油國組織(OPEC) 就沒有必要採取行動。

巴德里表示,「油價將由市場決定。」但承諾一旦爆發危機,OPEC將立刻採取行動。

亞洲市場早盤油價持平,紐約7月交割期油上漲13 美分,每桶報130.94美元。油價昨天收挫2.36美元或 1.8%報130.81美元,盤中一度飆上135.09美元記錄新高。油價本月累計大漲15%,市場認為油價已漲過頭,與庫存及需求脫節,導致油價大幅回檔。

※ 替代能源技術不斷推出,看看石油這個大泡沫何時爆。各國政府也要嚴加打擊囤貨居奇哄抬物價的問題。



◆ 油價漲破135美元 亞洲因應不同調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05.23

國際油價迭創新高,22日突破每桶135美元,亞洲國家紛紛採取對策,但各國因應高油價的作法分歧,有的政府採取補貼消費者的措施以抑制通貨膨脹,有的則提高能源價格以紓解財政負擔。

印尼和台灣都醞釀調漲燃油價格,但同時承諾補貼低所得家庭,以緩和衝擊。紐西蘭財政部長庫蘭22日宣布減稅措施,以協助勞工降低生活費。中國本周也表示,不打算提高燃油價格。

香港雷曼兄弟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蘇巴拉曼說:「我們預期補貼國內油價的國家財政將惡化。如果油價維持在目前的高價,補貼措施的弊大於利。」

惠譽信評公司(Fitch)亞洲主權評等負責人麥克名(James McCormack)22日表示,印尼和台灣決定降低燃油補貼雖有助於降低預算赤字,但可能增加社會風險,並帶來立即的通膨影響,因此不會提高兩國的債信評等。

紐約輕原油期貨價格22日再創每桶135.09美元的歷史新高價,布侖特原油期貨也以每桶135.14美元改寫新高紀錄。近日來油價屢創新高的主因是原油庫存下滑、美元匯價走低、供應減少的隱憂,以及空頭回補買盤湧現。

油價過去一年漲幅已逾一倍,米、玉米、小麥和黃豆等穀物價格近來也攀至歷史高峰。若放任民生物資價格上漲將助長社會緊張,但政府補貼食物和能源支出會使預算赤字擴大。

面對2009年大選的印尼總統尤都約諾,計畫採取三年來首度提高燃油價格的措施,平均漲幅28.7%,以降低政府補貼支出。印尼財長英卓瓦蒂說,提高油價可節省34.5兆印尼盾(約36億美元),其中14兆盾將用於補貼貧民以避免社會動亂,12.2兆盾將用以縮小政府赤字。

紐西蘭政府將為220萬名勞工減稅,未來四年總值106億紐元(82億美元)。

馬來西亞今年的油價補貼支出可能高達530億馬元(165億美元)。第二財政部長雅各布22日說,將在兩個月內宣布新補貼措施。

越南媒體22日報導,越南將維持目前的汽油與石油價格到6月,以抑制通膨和彌補企業因油價上漲蒙受的損失。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表示,油價飆漲對日本經濟造成「大震撼」,但政府目前沒有因應油價上漲的計畫。

南韓政府則積極鞏固油源,鎖定中亞、俄羅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地。總理韓昇洙本月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簽署一連串天然氣、電力、石油和鈾協議,引人矚目。

據國際能源署(IEA)正進行的全球原油供應調查,油田老化與投資不足可能使未來全球原油供應低於預期,IEA將大幅下修原油供應預測。該調查報告11月才會公布,但目前的發現已引發油市大動盪。



◆ 油電漲定 政府半年補貼125億

江慧真、陳鳳英、張子嫻、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3

行政院廿二日院會通過六月漲油價、七月漲電價。劉揆宣布,油價漲後將全面補貼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採一個月內用油四五○公升內補貼,未來七個月內,政府將支付超過一二五億元油價補貼。劉兆玄也指示相關部會,務必落實加強取締囤積方案。

國際油價飆上每桶一三五美元的歷史新高,凍漲六個月的國內油價,下月起將大幅調漲六元以上,民怨四起。中油總經理陳寶郎表示,目前購油成本占中油成本比重高達八五%至九○%,只要國際原油飆漲,不管中油再怎麼開源節流都很有限。

油漲價 GDP降一個百分點

新政府決定油氣價格解凍,估計中油汽、柴油價格解凍後,每公升調幅將超過六元,桶裝瓦斯、天然氣將分別調升約四元與三元。經濟部官員指出,油價、桶裝瓦斯會在六月調漲,天然氣則會在七月調升。

以目前油價估算,油價解凍,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將上漲六.二元、柴油將調升六.九元,如果國際油價月底前未能回跌,九二、九五無鉛汽油將一口氣漲至每公升卅六元以上,柴油每公升售價也將逾三十四元以上。

除了油價調升,天然氣、桶裝瓦斯以及燃料油亦將調漲。中油依採購成本估算,截至目前,天然氣每度原應調升九.二元,桶裝瓦斯每公斤調升八元,燃料油每公秉則須調漲六六○○元。

惟依政院的方案,桶裝瓦斯與燃料油將按應調額度減半調整,天然氣僅反映目前中油購氣成本與單位售價差額,不計氣化、船運成本,亦即未來相關能源價格持續維持高檔,則桶裝瓦斯將調漲約四元,燃料油每公秉調漲三三○○元,天然氣每度調漲三元左右。

一連串配套措施 將陸續出爐

油電價調漲後,確實衝擊經濟成長與物價。物價指數,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日表示,在外在因素不變下,若油價上漲六元,將使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達一個百分點,降至三.三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上漲一.一個百分點。

經建會未來將採取一連串配套措施,「如果只有基本用電費用,基本上不漲價。」用電量稍微高一點的用戶,漲價的幅度也會非常細微。劉兆玄坦言,「假如五月不凍漲,當時油價若已漲五.二元,就不會顯得這次漲幅這麼大。」同時,為緩和對經濟的短期衝擊,七月一日實施「夏季電價」時,僅調整應調額度的四分之一,過後再調整應調額度的一半。

經濟部長尹啟銘也說明,如果因為政治的考量,把石油價格壓制下來的話,「等到哪一天,你要把那壓力鍋掀開的時候,那時候會是一個大的災難。」



◆ 中油員工優惠全民埋單 消基會痛批

陳鳳英、朱武智/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3

在國內油價即將大幅上漲之際,中油員工與工讀生每月都仍享有購油五千元以內可折讓六五○元的優惠,加上天然氣與桶裝瓦斯優惠,粗估中油每年為此多支出近億元,全由國庫埋單,引起消基會嚴厲批評。

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則坦承中油員工油氣優惠由國庫埋單,的確「給社會觀感不佳」,已指示要多跟工會溝通,儘速調整。

消基會董事黃怡騰批評,消費者忍痛接受中油調漲油價反映成本之際,包括行政院消保會、經濟部國營會等政府單位,應介入檢討中油經營成本與效率。

消基會並呼籲行政院要三思,若真要反映購油成本,國內油價應分階段調漲,以減低對各行各業衝擊。最重要是重新檢討浮動油價機制,且中油應先調降油價二.二元,再研商如何調漲。

消基會指出,中油在二○○七年九月二日實施浮動油價機制,當時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八.五元,國際油價每桶約六十九到七十四美元。目前國際原油價格雖上漲,但回溯最近一年八個月間的國際油價,每桶平均約七十三到七十七美元,中油卻將國內九五無鉛汽油價格調漲到目前的三○.七元,顯示中油已先漲了二.二元。

消基會指出,經濟部與中油應公布中油購油成本,價格計算方式是以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幅度的八折計算,依據何在,也應解釋。

消基會還表示,中油員工年終獎金高達四.六個月,月薪平均超過七萬元,員工加油每公升便宜三元,中油辦公大樓還設有診所。這些優渥待遇與福利,怎能令國人相信中油有嚴重虧損?中油若要讓民眾信服,應提出說明,否則沒道理調漲油價。

中油福利確實令人稱羨,除了員工油氣優惠外,經濟部隸屬的國營事業員工,還享有每人每年六百元的體育娛樂費用補助。

以中油員工近一萬五千人估算,國庫等於每年補助中油員工九百萬,從事體育娛樂。中油為此還成立的編制四人的「娛樂委員會」,專職安排中油員工的體育娛樂。

中油副總曹明則解釋,主要是中油把原本折讓給批發商的優惠,以成本價回饋員工,既然外界現在對此有疑慮,中油願考量適度予以調整。



◆ 擴大內需 經濟成長力保5%

呂雪彗/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23

油電價即將調漲,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22)日表示,預估將對經濟產生0.5百分點的衝擊,但祭出1,144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後,扣除負面衝擊,對經濟成長仍會有0.42百分點的貢獻,若再加上兩岸關係緩和、投資信心恢復等因素,全年經濟可望達5%。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在記者會說明油電價調整後,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他說,物價雖會因此上升,對經濟會有不利因素,但加上擴大內需、週末包機、陸客來台等方案,對總體經濟還是會有正面效應,物價也許會超過3%,但希望透過一系列配套作法,把衝擊降到最低,長期而言,仍是正面。

陳添枝說明指出,今年經濟成長率粗估4.32%,在油電價調漲後,預估通膨率增加1個百分點達3.4%。但配合擴大內需、陸客來台,包機直航等方案,對經濟會有刺激效用,有助未來投資信心恢復,在這些措施之下,扣除負效果後,仍有0.42百分點的正效果,就接近4.8%的經建計畫目標,若再加上新政府節能後消費投資信心恢復,及兩岸緩和等因素,全年經濟成長率應有可望達到5%。

在擴大內需方案中,劉兆玄表示,地方財政有很大的困難、缺口,因為物價調整,原來的規劃是不夠的,很多工程停在那裡,嚴重影響進度,這部會靠擴大內需方案解決。

目前初步規劃,未來將以200億協助地方政府債款問題,協助地方建設部分約783億,其中補助地方公共建設583億元,工程物調款200億元,週末及觀光客來台軟體改善近13億元,共計1,144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若加上油電價補貼的125億元,就是政院下週要提出約1,200億追加減預算案。

陳添枝表示,依主計處估計今年稅收會超徵,加上過去歲計賸餘,這筆經費無需舉債,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 漲價 減班 裁員 航空業大作戰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05.23

油價急漲重創全球航空業,全球航空類股因虧損嚴重全面走跌,各航空公司紛紛宣布漲價、減班、裁員因應,全美運量最大的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22日宣布將裁員數千人,連行李託運也將開始收費。

燃料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支出項目,油價自去年初至今大漲170%,加上經濟遲滯使旅客減少,已使部分航空公司面臨破產威脅。美國航空的母公司AMR集團股價21日在紐約股市重挫24%,為五年來最大跌幅;擁有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的UAL集團也暴跌30%。

美航執行長亞裴(Gerard Arpey)宣布省錢計畫:6月15日起旅客所有託運行李都要收費、國內航班減少12%、淘汰至少75架老舊飛機,以及可能裁員數千人。

全球營收最高的法國航空(Air France)22日公布,至3月31日止的年度第四季淨損達5.42億歐元(8.52億美元),是2003年來首度出現虧損,且預期今年獲利會下降近30%。法航股價22日在巴黎股市早盤應聲大跌11%,報16.80歐元。今年來法航已跌掉30%。

歐洲第二大的德國航空(Deutsche Lufthansa)22日股價同步走跌,今年來共跌掉15%;第三大的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今年來跌幅更達37%。

巴黎券商Exane BNP公司分析師白儒爾說,高油價將逼使一些小型航空公司走上破產之途,「航空公司必須在歐元和美元匯率上避險,並採取削減成本的措施」。法航執行長史賓內塔22日宣布,法航將執行1.5億歐元(2.364億美元)的節約計畫。

南半球的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應變之計是直接漲價,而且是一個月內二度調漲,國際線漲4%,國內航班漲3%。

日本最大的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集團行政總裁西松遙也說,「油價上漲超過我們能吸收的程度,必須轉嫁給消費者」,日航將提高燃料附加費。信用評等業者惠譽公司(Fitch)說,油料成本高漲及需求可能走弱,將迫使日航和全日航(All Nippon)專注於集中運量並加強管控非油料成本。

北美的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向來以浮動票價因應市場變化,執行長布魯爾說,油料成本現在幾占營業成本的31%,可能重創旅客對空中交通的需求,「我們會觀察旅客能接受票價漲到什麼程度」。



◆ FAO:糧價 十年內維持高檔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羅馬二十二日電】 2008.05.2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即將發布的研究報告說,糧食價格已經歷一波大漲,且至少十年內不會回到先前的低點,世界各國政府將長期面臨糧食危機的壓力。

這份預定下周發布的「2008年至2017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生質燃料產業和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的殷切需求,推升糧價「登上高峰」,但短期內可望暫獲喘息,由今年的歷史高點稍微回跌。熟悉報告內容的人士說:「名目糧價將比以往高出許多,但會低於當前的歷史高點。」

這份報告預測,相較於2005至2007年的平均價格,2017年的小麥價格經調整通膨因素後,將比2005至2007年的均價貴2%,米價小增1%,玉米會漲15%,油菜籽則將飆升33%。

報告說,米價預計將由空前新高稍作修正,但糧食通膨將長期居高不下,尤其是對貧窮國家而言。全球過半人口的主食稻米,在全球市場上依舊供不應求,依賴糧食進口的貧窮國家,今年買米的支出會多出四成,與去年增幅相當。

FAO並預測,今年全球農作會大豐收,但世界最貧窮國家仍付不起從本世紀初以來已漲逾四倍的糧價。拜種植面積增加與氣候良好之賜,今年全球小麥產量將比去年多8.7%,這也是小麥價格自2月以來回跌50%的原因之一。即使產量增加,但需求持續攀升、成本居高不下,且需要補充庫存,糧價不致崩跌,價格不可能回到先前的低點。



◆ 如何餵飽大胃王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8.05.23

今年全球流行石油危機,以及糧食危機。

世界銀行宣布已有三十三國家面臨糧食危機,國際米價在今年初短短四個月內就上漲了百之一百四十一,菲律賓人民上街抗議,海地總理因此下台。然而,全球總糧產數字卻處於前所未見的歷史高峰。

當八千萬人生活於挨餓的邊緣,同時,有一億人體重過胖。換言之,這個世界並不是真正缺糧,而是窮人買不起食物。聯合國警告,如果「糧食危機」不解決,將有幾千萬人立即落入三餐不繼的貧困。

專家首先提出油價上漲影響食物價格,由於石油供應吃緊,加重食物的生產成本與運輸成本。還有近幾年流行綠色能源,許多農作耕地轉為種植燃料作物,因此全球糧產數字看似增加,卻是因為加種燃料作物的關係,實際供給人類糧食的耕地面積則在減少。另外,食物不再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東西,而成了一種投資商品,金融投資者炒熱期貨市場,因此影響了糧食價格。

最流行的說法也是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因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那些原本貧窮的人們現在也有錢了,也要吃得跟富裕西方一樣好。這個說法看似只指出了食指浩繁的事實,其實,更點出了目前全球市場的食物結構。

人們吃多少,是關鍵;人們怎麼吃,也是要素。某種程度上,人們對吃的選擇影響了糧食的生產方向。為了維持長壽美麗,人類大量攝取蛋白質,捨棄傳統食物如馬鈴薯、稻米、大麥等,此類食物如今因澱粉質高而被汙名化,在歷史上卻有效餵飽許多人口。七百克卡路里飼料才能養出一百克卡路里的牛肉,換算之後,四磅穀物才能生產出一磅肉,肉類的量產汙染了土地,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覺得自己有良心不吃肉的人改吃魚類,結果造成另一種生態浩劫。近來,全球狂吹壽司風,世上最高級的壽司店不在日本東京,卻在法國巴黎,人們不光要吃魚,還要吃新鮮乾淨的魚,因為擔心近海遭受汙染,人類航海更遠,深入遠洋中心,追逐魚群動線,打亂自然循環的漁獲季節,造成許多魚類瀕臨絕種。

因著這次的糧食危機,無意間裸露出了當下的全球食物結構,其實值得再一次注意到道德的建構與優先順序。有機食物,吃肉減肥法,Prius環保小車,高溫瑜伽,生鮮魚片,一方面宣示了更健康更先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卻也代表了昂貴的生活成本。我有時聽見有錢人跟窮人談節約能源或再生使用的重要性,我都會覺得情境十分荒謬。窮人本來就必須儉約能源,重複使用物資,因為他們負擔不起。需要懂得善用能源的人其實是開工廠的老闆和使用SUV車接送孩子的中產階級,譬如說,什麼時候他們才願意除非必要時可以不喝瓶裝水。

我們活在一個年代,一盤綠葉生翠的沙拉比一個麥當勞牛肉漢堡還貴,其中揭露了都會價值的流行、便宜食物的捨棄,也暗示了後面許多食物生產機制的調整。當你在台灣超級市場拿起一顆非當季出產的溫帶白桃,價格高過你剛買的蝦肉,絕不是偶然。

這並不是說追求環保、採用綠色能源、注重養生的社會意圖是一種錯誤。然而,在實踐一套道德生活時,無論多麼崇高而正當,過程中都可能面臨意外的副作用甚至反效果,那就是需要思考調整的時候了。我無意提出一個反對時下流行有機概念的悖謬論或危害論,而是認為道德的確是一件艱難無比的課題,談起生態與建設的平衡,窮人的生存權利與富人的環保贖罪一直都是在地球表面上拉來鋸去,需要人類集體的注意。

如果貧窮社會沒米可吃,就算富裕社會每一輛在路上行駛的車子都使用多能源,整體圖像仍將令人心情難以平息。

fsj 提到...

OPEC:油市瘋了/能源政策不可一廂情願

◆ 油價高不見頂 OPEC:油市瘋了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24

國際油價在週四一度突破每桶135美元之後回跌,不過週五歐美早盤漲勢再起,回升逼近133美元。面對油價一路狂飆,歐洲、美國與日本官員都表示嚴重關切,擔心對經濟造成重創,甚至連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都表示油市「瘋了」。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週四一度達到135.09美元的歷史天價,不過稍後在獲利回吐賣盤下重挫,跌破131美元。然而週五隨著美元下跌,油價漲勢再起,迄週五歐美盤中,西德州中級原油已由週四收盤的130.81美元反彈至132.96美元,大漲逾2美元,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也上揚2.48美元,至132.99美元。

油價飆漲如火,引發各國擔心經濟將會拖累。歐盟官員週四警告,油價漲勢超過預期,可能會使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進一步下降,低於原先預測的1.7%。歐盟4月時是在假設油價為101.2美元的條件下預測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7%,不料不到一個月時間油價就飆漲到130美元以上。

美國財長鮑森週四也表示,油價如此飆漲,實在是始料未及。他強調,油價上漲,主因是在供需失衡,並非市場投機炒作致。

鮑森對油市的看法明顯與OPEC不同,OPEC秘書長巴德里週四表示,OPEC並不樂見油價如此飆漲,他認為油市瘋了。不過他強調,油價急漲與原油供需的基本面無關,主要是由於市場投機炒作與美元疲軟所致。

華爾街日報週五則指出,週四油價一度站上135美元,主因之一是看空油價的投機客為避免損失,大舉進場回補所致。



◆ 電腦用PCB 喊漲5─15%

李純君/新竹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24

NB代工廠喊漲,相關NB與MB用PCB板也準備跟進調漲報價,其中NB板漲幅高達10%至15%,MB板漲幅約5%至10%,起漲的時間點最快會落在今年第三季。此舉將有助於提升金像電、瀚宇博德、健鼎、育富等PCB廠的獲利。

受到金銅原物料報價不斷攀升,及大陸施行新勞動合同法等影響,PCB廠總成本已墊高,中國又禁止台系PCB廠持續在中國擴產,讓NB與MB用PCB總產能,近3年呈現成長停頓狀況。目前市場已經預估今年第三季相關用板的供給,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告急局面,PCB業者已經陸續告知客戶即將在第三季調漲報價的訊息。

過去MB與NB用PCB因製程難度低,因此相關供應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新產能也年年大幅開出,但數年後就開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在激烈的殺價競爭態勢下,五年前小型業者一一退出,或轉為生產其他產品,因此在最近3年內,MB與NB用PCB平均報價止穩,不再出現逐年下探的情況。

對PCB業者而言,近年來原物料報價不斷墊高,如銅箔基板報價於今年第二季初便調漲近10%,加上中國政府祭出新勞動合同法與最低基本薪資制度,總成本持續墊高。另外在匯兌部分,美金嚴重貶值而人民幣持續升值,光是今年上半人民幣升值率就高達4%,因此依照台系印刷電路板廠業者估算,今年上半PCB廠的總成本平均都墊高5%至10%,就算成本控制最好的大廠,總成本也至少墊高3%以上。

基於總成本墊高幅度變大,加上今年PCB供給量告急壓力較往年嚴重,PCB業者近期已陸續與客戶端進行漲價的協商。由於NB代工廠日前已因零組件漲價原因,決定調漲代工價,零組件供應商當然跟進,加上目前淡季NB用PCB廠稼動率已高達95%以上,下半年產能已確定不足,因此市場認為,這次PCB業者漲價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



◆ 夏月電價漲1成6 下月啟動

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4

電價漲價方案七月上路,不過,民眾想節電省錢可不能等到七月,因為六月一日起,國內電價進入「夏月電價」適用期,平均電費將較「非夏月電價」期間上漲一成六左右,平均每戶電費將較非夏月期間貴上一五六元。

因應夏月民眾用電量高,發電成本增加,每年六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的四個月間,電價將採費用較高的「夏月電價」計算。

根據去年度台灣地區住宅用戶夏月期間平均每戶每月用電量四四七.八度計算,如果採非夏月電價計費,平均每戶電費約為一一○四元,但以夏月電價計價就要一二六○元,亦即在「夏月電價」實施期間,平均每戶每月電費會增加一五六元。

但台電強調,為鼓勵民眾節約用電,夏月電價並非全面調升,而是依用電量多寡,設計出不同調幅。

以住宅用電為例,為照顧弱勢,每月用電一一○度以下的部分,不分夏月、非夏月,每度電價均為二.一元。

台電夏月電價為達以價制量目前,設計上,較非夏月電價增加一個五○○度的級距,級距調幅隨用電量增加擴大。

每月用電一一一度至三三○度部分,夏月電價為每度二.七三元,較非夏月電價增加○.三一五元,調幅約十三%;三三一度至五○○度部分,夏月電價為每度三.六四元,較非夏月電價增加○.七四元,調幅為二五.五%。

超過五○一度部分,漲幅更大,夏月電價為每度三.七四元,較非夏月電價增加○.八四元,增幅達二九%,所以用電愈高者負擔也會愈多。

物價上漲,民眾紛紛勒緊褲帶過日子,台電提醒民眾,想省荷包不妨先從省電作起,且節能省電也可有效抑制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電估計,冷氣溫度每調高一℃,可節省約六%%的電力消耗,若全國每台冷氣溫度調高一℃,一個夏天將可節約三億度電以上,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助益良多。



◆ 能源政策不可一廂情願

陳文卿 中國時報 2008.05.24

油價即將大漲,房價、物價也皆將水漲船高。更可怕的是,現在將以前所「凍漲」的部分補漲回來,卻並不保證多久的時間內不再漲。石油會漲價主因是來源短缺,這是無解的難題。很多人認為努力開發自主性能是降低進口依賴,甚至抵抗高油價的的策略。

我們看馬總統的競選政見中有關環境政策,「要促進能源多元化,提高低碳能源比例,發電策略積極朝低碳能源超過五○%方向推動」。似乎給國人勾勒一個美景:未來我們可以有多種自主性的能源選擇,且大幅降低二氧化碳,邁入低碳社會。可是,所花的代價有多大卻完全避而不談。

當然我們很難想像馬總統心目中要將低碳能源發電提高到超過五○%的方法是要再增蓋核電廠。那麼,唯一的選擇就只剩下發展再生能源了。扁政府所規畫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預定二○一○年發電裝置容量達到一○%,但實際發電量可能要再打對折。眼前的數據是,迄今為止我們曾花了一百四十億元設置風力發電系統,年發電量約八億度電,減少二氧化碳約○.二三%。而太陽光電方面,全國約投入六億元,總設置容量是兩千瓩,年發電量二二○萬度,二氧化碳減量效果約僅百萬分之六。所以假設馬總統是以八年為期來達到低碳五○%的目標,則每年要投入設置的發電系統費用可能都是天文數字。

能源問題包括「量」與「質」,兩者必須兼顧,而要求量大質佳就必須付出成本。量是指供應量是否足夠,而質的問題包括安全性、穩定性與環保性。現有的各種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光電、生質燃料等,在無汙染、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環保性指標上,表現十分搶眼。但供應不穩定,缺乏安全性卻是其先天之限制。更重要的是產生量小且僅限區域性,無法大規模供應。而價格昂貴更是所有再生能源的致命傷,所以,要靠發展再生能源解決台灣的能源供應問題恐力有未逮。

也有人說如果汽油價格更高,再生能源價格就可越來越有競爭性了。此言不虛,但卻必須注意到,石油漲價,開發再生能源的材料與人工成本也是水漲船高。而石油會短缺,太陽光電所必備的矽晶原料之供應也是日漸吃緊。所以,今天我們擔心的油價如此高昂,若再設定不切實際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恐怕會讓能源價格更是雪上加霜。

面臨暖化的嚴酷考驗,發展再生能源絕對有其必要性,但經濟性絕不能不考慮。且應認清再生能源的特性,必須設定在用於輔助性、分散性的能源使用上。譬如高山偏遠地區人口少且疏散,設置太陽光電供應民生必須遠比複雜的輸配電系統划得來。而離島發展風力發電更勝於設火力發電廠。農村有許多的農業有機廢棄物,收集沼氣利用以提供農畜用電需求絕對是最佳的方式。而對抗高能源時代,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節約能源,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建築節能或許是其中最易達到的目標。

新政府應該馬上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作全方位、長遠性的潛勢分析。但重點不應先入為主的將其設定為發展某類能源做背書,並投入大筆經費圖利特定業者。應該從「供應端」與「需求面」作客觀的剖析。探討各類再生能源發展到極致,對台灣能源問題的質與量上貢獻度如何?凡此皆應審慎評估,且提出客觀量化的數據供社會大眾公評。更不宜迷信學術權威,將珍貴的研發資源虛擲。

(作者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fsj 提到...

全球40億人 今夏面臨2位數通膨

【林上祚/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2008.05.24

國際油價持續飆高,七○年代的通膨陰影再度籠罩全球經濟,根據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由於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等人口眾多國家,目前通貨膨脹率多在10%以上,有40億人、即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今夏將面臨二位數通貨膨漲的煎熬。

經濟學人報導,自從美國開始降息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開始面臨考驗,由於這些國家匯率政策與美元掛鉤,儘管經濟已明顯過熱,但為避免本國貨幣巨幅升值,被迫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亞洲與中東產油國,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

經濟學人點名中、印、俄

中國官方公布,大陸通貨膨脹率從去年的3%大幅攀升到四月的8.5%,俄羅斯更是從去年的8%,大幅提高到14%,絕大多數波灣國家通膨率也都在二位數以上,印度上月的躉售物價指數已達7.8%,是過去四年的新高,目前通膨率9%的印尼,因為已降低汽柴油補貼25-30%,下月通膨率可能挑戰12%。

由於新興市場國家統計數據多有短報現象,中國物價統計,並未將私人服務業納入,實際物價上漲率,恐怕遠高於官方數據,經濟學人認為,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今年夏天恐怕將有五大經濟體,物價上漲率超過10%。

相對之下,這幾年實施浮動匯率國家,如墨西哥等,去年以來的通膨率就相對和緩,巴西里耳過去五年升值幅度達100%,巴西通貨膨脹率也相對獲得控制。

5大經濟體 物價上漲逾10%

這一波全球物價上漲,是受原油與食物價格上漲導致,中國去年食物價格大漲22%,面對物價上漲壓力,許多政府祭出了物價與出口管制,為了抑制投機炒作,印度當局已經停止多項原物料期貨交易。

經濟學人認為,物價管制短期內雖可壓抑漲幅,但抑制農產品上漲,只會導致農民生產意願降低,反而助長長期通膨氣焰。

儘管巴西、印尼與俄羅斯央行已調高利率,但升息速度,仍趕不上通膨速度,巴西、墨西哥、南韓以外新興市場國家,實質利率紛紛下跌,甚至呈現負利率現象。俄羅斯目前6.5%的利率,已經比通膨率足足低八個百分點,中國實質借款利率目前也是-1%。

新興市場國家領袖,目前都期望下半年物價,跌回安全區間,不過經濟學人認為,這一波糧食價格飆漲,是全球現象,通膨壓力短期很難解除,但表未來市場供需轉趨緊俏,只要發生突發事件,就會引發價格波動。

另外,全球物價飆漲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開發中國家採取過於寬鬆貨幣政策所致,這些國家佔目前全球原油、金屬新增需求的九成,占全球新增穀物需求的八成,新興市場國家購買力的提升,間接助長原物料價格飆漲。

寬鬆貨幣政策 助長物價飆漲

經濟學人強調,全球物價短期內很難獲得抑制的另一個原因,是原油與食物成本,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經濟學人表示,目前人民幣與印度盧比,仍緊盯美元走勢,香港與中東產油國更是實施美元聯繫匯率,美國降息反而導致這些國家有輸入性通膨。

目前多數西方經濟學家,主張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兌美元大幅升值,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不過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Stephen Jen表示,新興市場貨幣升值短期可能引發熱錢流入,熱錢流入有時候會助長通膨氣焰,中國大陸當前就面臨兩難困境。



◆ 泡沫10年 科技重回美股龍頭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5.24

自從十年前資訊泡沫爆裂以來,資訊科技股本周首度超越金融股,以市值計算,登上史坦普500指數的最大類股。但目前排名第三的能源股在一旁虎視眈眈,極可能迎頭趕上。

資訊科技和金融類股在史坦普500指數的龍頭爭奪戰,十年來一直呈拉鋸。2000年初資訊科技巔峰時期,在史坦普指數占了32%,但網路泡沫化後資訊股迅速退位,一年後被金融類股取而代之。

金融股成為華爾街的最愛,冠軍寶座直到20日才拱手讓出,雖然金融股始終沒有衝到當年資訊類股所占比率,但在2006年年終也有22%的比重。

如今,不論金融或資訊科技都只有16%左右的占有率,資訊科技微幅領先。而以艾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石油公司為首的能源股,則在油價不斷看漲的推動下,居坐三望一之勢。

資訊科技之所以能再度超越金融業,並非本身有什麼作為,而是金融業自作孽,自次級房貸風暴引發信用危機和房市下跌以來,金融業者受到重創。和去年10月指數高點相比,史坦普500的92支金融股有16支下挫30%以上,包括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大型業者都跌得很慘。

分析師指出,目前金融業股比去年10月9日的高點下降29%,資訊股僅下降約9%。資訊科技股並沒有上漲,而是領先的金融股下跌。雖然IBM等績優公司最近數月表現佳,資訊業總體表現只比史坦普指數稍好,重回第一並靠非本身的功力。而且許多投資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資訊科技泡沫仍然心有餘悸。

但分析師說,資訊產業和八年前、甚至四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例如1999年時思科(Cisco)、惠普(HP)的股價經常以10%的漲跌幅度上下震盪,現在這些公司的股價已平穩許多,大起大落的是金融股。

但是,真正的黑馬可能是能源股,去年油價漲了一倍,錢潮因此由金融股流向能源股。去年10月能源股在史坦普指數所占份量為11.6%,最近已漲到近15%,是能源股自1989年來最高紀錄,短期間內成長驚人。



◆ 區域整合邁大步 南美12國組聯盟

郭篤為/巴拿馬廿四日電 中國時報 2008.05.25

醞釀經年的「南美國家聯盟UNASUR」,廿三日經成員國元首簽署憲章後正式成立。今後南美洲將以共同的身分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區域整合向前邁進一大步。

南美12國元首廿三日下午在巴西首都巴西里亞簽署《南美國家聯盟憲章》,落實2004年秘魯第三屆「南美國家元首高峰會」倡議的南美共同體方案。去年四月會員國同意將新組織更名為「南美洲國家聯盟」,今後成員國間將強化經濟、金融、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整合。

特別會議地主國巴西總統魯拉在揭幕時致詞,表示南美正創建一個經濟與社會政治多元的新世界,「南美國家聯盟」將在「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和「安地那國家集團」的基礎上建設民主公義和和平的拉丁美洲,直接造福區域內超過三億的民眾。但原先計畫將兩大區域集團整合並替代的計畫,並沒有實現。

由於哥倫比亞總統烏里貝棄權,被選為輪值主席的智利總統巴契列特強調,她將經由對話避免南美洲國家間衝突,也期待在最短期間內達成消除貧窮等「可以衡量和顯示」的初步成就。卸任輪值主席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雷斯表示:「我們今天圓了祖先的夢開始建設統一的南美洲,今天是我們美洲人民歷史性的一日。」

fsj 提到...

索羅斯:油漲不停 泡沫化前兆

【經濟日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倫敦二十六日電】 2008.05.27

億萬富豪索羅斯表示,投機炒作是國際油價最近不斷飆漲的主因,油價屢創新高可能是泡沫化的前兆。

英國每日電訊報26日刊出索羅斯的專訪,他指出,美元疲弱、中東原油供應量持續減少,以及中國大陸需求殷切,均是能源價格上漲的肇因,但投機客炒作對原油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他說:「炒作對油價的影響日甚一日,油價呈拋物線成長,是泡沫化的典型前兆。」

索羅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炒家,他的看法顯然與許多專家學者相左,後者聲稱,炒作只是影響油價的次要因素。國際油價上周創下每桶135美元新高紀錄,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油價最後可能達到每桶200美元。

索羅斯也認為,油價泡沫不會破裂,除非美國與英國經濟都陷入衰退,屆時油價將大幅下跌。他表示:「在經濟衰退導致需求降低之前,泡沫化不太可能出現。油價與糧價同時激增,必定使衰退加劇。」

※ 大師的話要聽... :)



◆ 600家加油站超量叫油 經部緊盯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05.27

中油昨(26)日提送能源局的資料顯示,有高達近五成,約600家加油站業者叫油超量,其中42家發油量明顯異常。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已要求中油、能源局,重點鎖定這42家業者,進行查處,一旦發現有囤油行為,將予以嚴懲。

尹啟銘說,經濟部已針對這42家發油量異業常業者,發文給各縣市要求查察,一旦發現有私自囤油行為,將依「石油管理法」第47條規定,處予新台幣10萬至50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更可要求業者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上或廢止證照。此外,經濟部也將以違反消防法、公平交易法等移送相關單位懲處。

尹啟銘昨天下午在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及能源局長葉惠青等陪同下,前往山隆林口加油站,查訪山隆加油站提貨有無異常情形。面對能源局、中油提送的資料,直指山隆加油站發油量異常,山隆加油站指稱誤解。

山隆加油站指出,由於台塑石化3月漲價,山隆林口加油站是林口地區少數的中油加盟加油站,致發油量激增,再加上該加油站鄰近台北港,在週遭的工地、台北港的運輸業者預期6月油價大漲,紛紛將原本應在6月進行的施工進度,提前到5月,以致發油量才會巨幅增加,並非囤積。

【記者邱展光、魏錫鈴/台北、台中報導】中油公司昨(26)日表示,為防止廠商違法囤油套利,近日加油站增購的油量,不能超過4月日均量的20%。



◆ 能源作物停種 生質柴油宣告失敗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5.27

油價飆漲,扁政府先前打算以生質柴油作為替代能源,但已宣告失敗。生質柴油以能源作物、廢食用油為料源,但農委會昨天表示,從今年二期作起停止種植能源作物。環保署也表示,廢食用油回收六月試辦到期後也要重新檢討。

前年七月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回收廢食用油、利用休耕地產製生質柴油,因應高油價衝擊。能源局依此擬定生質燃料方案,由農委會種能源作物,環保署回收廢食用油,計畫生產六千五百公噸生質柴油,去年農委會反映種植作物情況不佳,協調環保署提高產能。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日前表示,能源作物不應與糧食爭地,在高糧價時代,政府最迫切的是「照顧民眾的肚子」,不是利用珍貴的休耕地種能源作物。而且台灣種植能源作物面積小,不符合經濟效益。

農委會上月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時,即表示將檢討能源作物種植計畫。陳武雄建議,未來如果政府要發展生質柴油,可考慮用稻稈、農作廢棄物、纖維作物取代。

農糧署前年在雲嘉南地區利用休耕農地,以每公頃四萬五千元鼓勵農民種植生質作物,不過農委會坦承種植成果不佳。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環保署配合能源局生質能計畫,從去年九月起回收廢食用油,而回收的廢食用油並未依計畫產製生質柴油,而是做飼料添加劑或硬脂酸鹽類,與原回收計畫出入甚大,六月試辦到期將重新檢討。

※ 台灣要發展生質燃料,應從海藻下手。



◆ 全省搶肥料 疑台肥囤貨助漲

楊秀員、張澄輝、施鎰欽、潘杏惠、高培德/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7

全省肥料嚴重大缺貨,庫存空虛,持續出現搶購潮!以彰化市農會為例,去年平均每個月賣廿五包,但從本月初到廿三日為止,竟然已賣出近九百包;有農民大罵台肥故意不出貨,等著漲價賺錢,讓弱勢的農民忍痛多付一倍價格向民間肥料經銷商調貨。

彰化市農會已緊急向縣農會反應,希望向國內肥料主要供應商台肥公司,爭取更多的配額,滿足農民需求;高雄縣大樹鄉農會總幹事張清榮也要求政府應立即解決肥料短缺問題,更呼籲肥料業者共體時艱,讓生產線盡快恢復正常。

銷售爆量 膨脹近四十倍

彰化市農會昨日出現搶購肥料的人潮,農民出動機車、轎車搬肥料。根據供銷部統計,去年整體肥料的銷售量,平均每個月僅約廿五包(每包四十公斤重),但最近的銷售量劇增,從本月初到上周五為止已賣出近九百包,創新高峰。銷售金額也從去年的平均每天一千餘元,激增到每天一萬多元。

無肥可施 農民耕作停擺

彰化市總幹事卓錦章說,農民所搶購的肥料,以硫酸銨、尿素、一號、五號、三十六號、四十三號複合肥料為主,其中最搶手的是硫酸銨與尿素,幾乎無貨可賣。其他非水稻、應景蔬果的肥料,也有人搶著買,在台肥公司供應不及下,導致農會許多安全庫存的肥料,都已近乎耗罄。

由於埔鹽鄉是蔬菜生產的重地,旺季時,一天可以賣上一千包,每包四十公斤的肥料,如今缺貨,農民耕作可能停擺,因此也有農民希望老天多下幾天的雨,好讓施肥時間延緩,減少缺肥料的問題。埔鹽農會昨天召開理事會,理事長陳榮標指出應該將補貼台肥的經費,直接補貼給買肥料的農民,而不是廠商。

農糧署:供貨增一成四

至於農民質疑,台肥故意不出貨,有漲價惜售問題,農糧署長陳新立表示,如果根據台肥提出近三年農民購買的肥料,台肥今年一至四月供貨,反而比去年增加了一四%,所以沒有惜貨等的漲價問題。

台南縣南化鄉果農黃永福表示,近日曾聽到不少農民抱怨買不到肥料,不曉得是商家知道即將漲價刻意囤貨拉抬價格,還是原物料飛漲,貨源真的短缺,買不到肥料的人多半自認倒楣,盼相關單位調查清楚。

※ 物價上漲的時候更要查察囤貨居奇。



◆ 中東缺糧 全球覓農地

聯合新聞網 徐麗玲 2008/05/26

日前美國總統布希赴中東訪問,主要任務之一是確保原油的供應穩定,企圖阻止油價進一步攀高。在此同時,因原油而富的中東國家現在卻為糧食短缺所苦,多國官員也在全球各地奔走,試圖掌握穩定的糧食供應。

當今全世界都倚賴中東地區的油源,然而中東國家卻因嚴重缺乏水源,難以生產糧食,必須仰仗自全球各地進口。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的人口數量快速成長,在最新爆發的糧食危機中,也受到嚴重衝擊。即使國際油價已飆漲至每桶130美元的高峰,也無助於中東國家糧食取得的安全性。

據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的統計,全世界交易的穀物中,有四分之一是由中東及北非國家所購買。自2000年以來,此一地區的進口量已激增170%,而預估今年的需求將較去年再成長40%。但是,糧食短缺導致價格大漲,已在多個國家引發民怨,糧食供應的安全性成為中東國家的首要課題。

觀察西方石油公司長期進駐中東以控制油源,中東產油國深刻體認到在產地直接掌握供應來源的重要性。在全球糧食供需失衡,諸多國家相繼管制穀物出口之後,中東國家開始在主要穀物生產國覓尋農地,打算自行投資生產再回銷國內,以確保不會出現手握油元卻購糧無門的窘境。

根據最近的報導指出,一家來自中東的私營企業已悄悄在巴基斯坦買下大片農地,即將在當地發展農業事業。這家企業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計畫在巴基斯坦進行策略性的農業投資,以確保未來阿聯能取得穩定低廉的糧食供應。另外還有多家中東企業也有興趣參與在巴基斯坦的農業投資,而巴基斯坦政府也打算修改法令,讓外國投資者不會受到糧食出口管制的約束。

無獨有偶,全球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日前也與泰國政府洽商,計畫在今年底之前投資泰國的稻米耕種農地,希望藉此強化沙國糧食供給的安全性。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去年沙國共進口96萬噸稻米,為全球第六大稻米進口國,而泰國是其主要的進口來源之一。

沙國政府上週也通過了一項計畫,將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合作,加強投資海外的糧食生產事業。由於沙國的水源極度欠缺,國內農業產量難以提升,但人口成長極為迅速,因此有必要至海外尋覓適合種植的農地,以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

除了阿聯與沙國之外,利比亞也是積極在海外尋求農地。利比亞的洽談對象是烏克蘭,有意在當地投資種植小麥,一方面可以掌握糧食供應來源,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維持國內糧食價格的穩定。

就在中東國家紛紛赴海外尋覓農地之際,中國也加入了這場最新的賽局。中國國內的糧食生產已經難以自給自足,中國農業部披露的草案顯示,中共當局正考慮鼓勵企業至海外收購農地,特別是在非洲與南美,以保障未來糧食供應安全無虞。

去年中國大陸所使用的黃豆有60%都是來自進口,加上國際黃豆價格漲幅驚人,掌握黃豆進口來源成為當務之急。目前中國農業部正與巴西接觸,有意購買巴西的農地來種植黃豆。而據中國農業部的官員表示,除了黃豆之外,中國也有意在海外購買農地來種植水果、蔬菜和食用油作物。

國際間最新出現的這項趨勢,令一些學者專家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在原油、礦產等資源為跨國企業所掌控之後,人類維繫生存的糧食即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全球各地適合耕種的農地將是強權國家爭奪的最新標的。亨利‧季辛吉有句名言:「控制石油就能掌控國家,控制食物就能掌控人民」,對照現今的情勢演變,似乎特別令人心驚。



◆ 綠色基金夯 嚇壞唱衰者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8.05.13

關心環保已不再是擁抱綠色的嬉皮與氣候變遷運動人士的專利。許多基金經理企業已經相繼投入綠色領域。

路透報導,近年來,世人對於公平貿易與環保商品的需求已經大幅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已迅速抬頭。過去2年來,商品公平交易的的總額已增加一倍,逾半數的人已經開始採購有機蔬果。

投資人 社會責任意識高

在投入股市時,消費者越來越能夠確信他們的資金用於綠色領域。癥結是,這種投資是否同時有益於投資人的荷包與自然環境?

第一屆英國「全國道德投資周」預定本月18日揭幕,「社會責任投資」(SRI)是主題。主辦這項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英國社會投資論壇」(UKSIF)表示,消費者SRI基金占全英零售市場不到1%,不過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逾三分之二的英國投資人自認願意將資金投入可以永續經營,而且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領域。

績效佳 基金規模也大增

需求似乎不斷增加中;過去一年來,投入道德基金的資金已經激增6 倍。協辦「全國道德投資周」的「韓德森全球投資人」SRI執行長拉坦表示:「我們再也無法漠視證據:消費者對具有責任意識的永續投資項目越來越有興趣,而且快速增加中。這個市場區塊曾經微不足道,事實證明,它具有長期成長的潛力。新觀念受到熱烈歡迎,也是道德辯論的必要環節。它不但可以提高業界的能見度,而且足以凸顯一個事實:良心投資是造就變革的有力和有利的觸媒。」

部分基金比其他基金更綠色。有些基金篩選涉足部分「不道德領域」的企業名稱,有些基金則採取不同的對策。例如,今年一月成立的維京金融公司所屬「氣候變遷基金」的投資對象包括從事原油勘採、採礦及汽車製造的企業。基金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部分評論家質疑,一個自稱『氣候變遷基金』的基金究竟怎麼反其道而行。我們認為,在真實世界中,除非徹底抵制汽車、飛機製造或石油產業,你不必然一定要立即解散這些產業,不過你一定希望它們變得『更綠色』。」

跨產業 碳排放量要降低

「氣候變遷基金」投資的企業橫跨各領域,但只限於能將碳排放量降到最低限度的企業。同樣協辦前述活動的諾威治聯邦保險集團的「永續未來」基金所投資的企業,必須能夠兼顧永續發展與長期利潤。

基金形態不一。更重要的課題是,這個領域表現如何?部分企業最初基於良心而對道德投資產生興趣。除投資表現外,它們因為資金並未用於資助武器製造、色情產業、菸酒製造及動物實驗而心滿意足,不過資產經理人強調,良心與投資表現無法兼顧是一種缺少事實根據的觀念。諾威治聯邦保險集團的基金經理戴爾比表示:「有關綠色道德投資的錯誤觀念為數不少。其中一個例子是,『道德基金通常表現不好。』整體而言,這是錯誤的觀念。」

重道德 市場越來越搶眼

數字會說話。F&C的道德篩選「管理」基金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零售道德基金,在英國道德投資市場的市占率約40%,表現非常搶眼。在執行長史考特的領導下,「F&C管理成長」及其姊妹基金過去5年來的成長率達到86.5%。



◆ 節能大競賽 美校園吹永續環保風

潘勛/紐約時報廿六日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7

美國全國大專院校吹起環保永續風,而且這股運動不斷成長;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一群學生推動的「學生生態設計實驗」(Student Experiment in Ecological Design)計畫,是最為積極之一,住宿生彼此角逐節能省水,甚至較量誰淋浴最為迅速。

一天,主修經濟的大三學生布朗匆匆洗完淋浴,看看計時沙漏,發現自己只用了3分鐘,比前一天要快2分鐘,也比其他2位住宿生快2分鐘。但布朗表示,上學期有位來訪的馬拉松賽跑選手,創下2分18秒的紀錄。

目前努力推動永續環保全美大專院校很多,由小型學校如歐柏林學院、佛蒙特州的明德大學,還有密西根州的蘭辛社區學院、亞特蘭大市的莫爾豪斯學院,另外,各公立大學如新罕布夏大學也都在進行。

以往各世代美國大學生的環保行動,著重在資源回收以及恢復河川潔淨,現在的學生則希望找出各種方式,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憑此對抗全球暖化。

學生們還認為,由大局來看,自然環境與社會及經濟等課題有關;他們也關心「卡崔娜」颶風造成低收入戶流離失所,還有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南邊創造「綠領」(與環保有關)的工作。

這項任務很嚴肅,但是學生們把它跟理想期盼、親自實際動手、悠閒的合群生活結合起來,做得很有趣。

教授們與學生通力合作,再加上學生們懂得科技與政治溝通,正努力說服學校行政人員改變校園,使用非化石燃料的能源。明德大學便斥資1100萬美元,正在建造木屑發電廠,希望有助於達成2016年零釋碳的目標,學生餐廳也提供當地自產的食品;通勤距離太長而不便騎腳踏車、又沒有公車時,則製造油電複合汽車供大家合乘。

大學生們還親自種植有機果菜園,而且在宿舍裡比賽誰最節省能源。歐柏林學院環境研究學教授歐爾便表示,這個世代的人正目擊世界的解體,所以,歐柏林宿舍的節能專案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再把世界「縫合」起來。

歐爾教授開設生態設計課程,2007年春天,布朗及另兩位「學生生態設計實驗」計畫的創辦人申請就讀。

他們到明德大學、布朗大學及塔夫斯大學,研究學生宿舍的節能永續做法,再說服學院當局,把一棟四處漏風的兩層樓舊房子翻新成學生宿舍。

歐爾的班級通盤研究了水電利用、絕緣設施、冷暖氣設備與財務後,最後學院花4萬美元(約120萬台幣)翻新房舍,俾使合乎居住安全,住宿生便在2007年9月搬入。

住入宿舍的學生晚上一起在客廳讀書,如此別的房間便不必開燈;他們還擅長堆肥增溫法,藉此減輕宿舍的暖氣負擔。學生們還注意家用電器使用完畢,插頭都要拔掉;宿舍裡沒有電視,但大家都不以為苦。住宿生還學會把淋浴及廚房用過的水回收貯存在桶子裡,再用來沖馬桶。



◆ 解放車奴

中時小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5.27

油價飛漲,改變世人生活方式。在台灣,費油大休閒車換省油小房車、多人共乘分攤油錢,日漸增多。尤其,單車族人數遽增,並且,逐漸超越休閒領域,自行車成了上下班代步工具。

汽車文化,從有形景觀到無形價值觀,影響台灣逾廿年。雖無正式統計,但毫無疑問,人際摩擦,口角紛爭,甚至鬥毆凶殺,有很大一部分,源自超車、搶車道、占車位。

早在油價大漲之前,台灣都會地區,就已經出現一種奇特怪現狀︰買車不開,住宅區裡大白天停滿了車,車主騎機車或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原本是車主,結果成了車奴。

油價六月份又要大漲,比兩年前貴上一倍,民眾開車意願更低,正是推展無汙染交通良機。除了鼓勵使用大眾捷運系統之外,更應大力推動的,則是步行與自行車。尤其是自行車,集零汙染、省能源、運動健身諸優點於一身,更值得推廣。

問題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好像腦袋一直沒想通,未能以嶄新思惟看待此事。多少年來,從都市交通規畫,到跨縣市長途交通管道,唯一的思惟,就是築公路、鋪鐵路,動不動就是高架橋、封閉道路、高速公路,從沒想到,以自行車為主軸,發展一套交通網絡。

能源大環境丕變,新上台的馬英九政府也該換個思惟,建構完整、綿密自行車道網路,解放四輪車奴,大家一起兩輪上路。

fsj 提到...

市場囤油嚴重 政院決定及早調整油價

中央廣播電台/撰稿‧編輯:劉靜瑀/新聞引據:採訪/2008/05/27

行政院趕在27日傍晚宣布,自28日凌晨零點開始調整油價。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市場上已經出現囤油情況,為了降低預期心理,加上貨物稅問題已經達成共識,才會決定早點實施油價調整方案。至於下次是否為7月宣布油價?陳添枝說,原則上應該如此,但如果市場有其他狀況,也可能會提早因應。 台灣油價將自28日凌晨調整,油價調整採「一次漲價,多元吸收」,民眾吸收漲價的六成,政府負擔二成,中油公司吸收二成,搭配「半永久」調降油品貨物稅,完成最新油價調整方案。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院長有這樣的見解,貨物稅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要抑制減少汙染的工具,油價既然已經高了,價格本來有抑制功能,貨物稅功能沒有那麼大。現在油品貨物稅半永久(調整),意思就是如果油價沒有往下傾向,貨物稅不會再往上調。』

原本預計6月才要開始漲價,但因為市場上已經出現囤油情況,讓政院決定提早宣布油價調漲,降低預期心理。陳添枝:『因為原來有一些東西,分攤還沒有達成共識,貨物稅的問題也還沒有共識。本來按照機制應該是六月一號,順理成章還有一星期時間,既然大家對分攤原則有共識,不妨早點實施,也可以減少預期心理。』

根據經建會估算,油價上漲幅度縮小,加上下半年度有擴大內需政策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等,對於物價影響由原本預估全年CPI達3.4%降為3.08%,而全年GDP的最高值也可望提高到5.04%。陳添枝指出,原則上下次油價調整應該是7月1日宣布,但如果市場出現其他狀況,不排除會提早因應。



◆ 油價提前在528起調漲 劉揆:公共安全考量

中央廣播電台/撰稿‧編輯:楊雨青/新聞引據:採訪/2008/05/27

備受各界關注的油價調漲方案,27日傍晚出爐。行政院長劉兆玄親自宣佈,從28日0時起,各類油品和天然氣調漲新台幣3.9元到4.4元不等。日前行政院才表示,會到6月2日才調漲,現在卻提早實施,劉兆玄則表示這是為了公共安全考量。 行政院長劉兆玄27日傍晚親自召開記者會,公佈油價上漲的幅度。包括92、95、98無鉛汽油每公升上漲新台幣3.9元。超級柴油每公升4.4元,液化石油氣3.9元,天然氣3.85元。

劉兆玄表示這次油價調整主要按照「一次漲價、多元吸收」的原則,使用者負擔60%,政府和中油各負擔20%,其中政府採取調降貨物稅的方式來吸收成本。至於相關配套措施政府將全額補助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每個月補助450公升,漁業用油也將調整實際補貼率到14%。而從7月開始,油價將隨浮動機制調整價格。

本來行政院宣佈要到6/1才公佈漲價的數字,現在卻提早公佈實施,對此劉兆玄表示,這個方案在26日上午就定案了,現在宣佈施行主要是為了公共安全考量,並不是行政院團隊面對民眾囤積油品的情況亂了陣腳。劉兆玄:『最主要的一個考量之一還是公共安全。除了我們已經在查察囤積之外,我們覺得如果這個事情繼續持續下去,尤其有一些沒有很好的設備的個體,他們囤積太多油的時候,公共安全堪慮。所以我們覺得不如就是就把他,趕快把他提出來。』

劉兆玄也表示在油價上漲後,也會加強照顧弱勢,包括增加低收入戶的補助,中低收入者子女營養午餐免費,專案補貼復康巴士的油價差額。他也強調,會在下半年加強公共建設擴大內需,合計公共支出將增加新台幣1260億,提高經濟成長率。另外估計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後,也能對景氣產生正面的影響。預估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4.8%到5%。

面對全球能源價格攀升,劉兆玄希望企業家改變經營模式,民眾調整生活方式,政府也將使用各種政策,全力推動節能減碳,讓台灣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持續維持經濟健康成長。



◆ 綠營:劉揆再度預告油價調漲 一錯再錯

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 2008.05.27

行政院長劉兆玄宣佈油價調整方案。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今天表示,劉兆玄的內閣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預告油電何時漲價的執政團隊,造成預期心理與物價上漲不可收拾,記者會又預告第二波調漲時機為七月,根本就是一錯再錯,台灣通膨問題恐如星火燎原。

劉兆玄傍晚舉行記者會說明油價調整方案,從五月二十八日零時起,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調漲新台幣三點九元,超級柴油每公升四點四元,液化石油氣調漲三點九元,天然氣只調漲三元八毛五。至於電價部分,每月使用度數在一百一十度以下者,不調漲。

賴清德、黨團副幹事長管碧玲等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劉兆玄的內閣團隊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預告油電何時漲價的執政團隊,造成預期心理與物價上漲不可收拾,為了解決此問題,今天召開記者會宣佈二十八日凌晨調漲,卻又犯了同樣錯誤,預告七月還要調漲,可見劉內閣根本就還沒做好執政準備。

賴清德表示,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調漲三點九元,平均每個家庭將年增六千三百二十六元支出,但如何解決預期心理、哄抬物價的情形,劉內閣都沒有交代,未來台灣的通膨問題,恐如星星之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管碧玲指出,面對油電價問題,劉兆玄就像是手足無措的小孩,記者會竟然宣佈三階段調漲油價,第一波為二十八日凌晨、第二波為七月、第三波不知道何時將恢復反應國際油價,連續預告油價上漲,一錯再錯。

她表示,經濟部長尹啟銘甚至指出台灣油價調整後還是亞洲最低,但這是騙人的數據,連小學生都知道,物價應該與國民所得一起比較。

她也說,若以九二無鉛汽油調漲後的價格計算,新加坡油價是台灣的一點三八倍,但國民所得卻是台灣的二點零九倍,日本油價為台灣的一點三八倍,但國民所得是台灣的二點零四倍,只有韓國的油價相對於國民所得比台灣貴,可見台灣已經是亞洲第二高油價的國家,這次油價漲太多,黨團反對油價往後再繼續調漲。

黨籍立委田秋堇表示,民進黨執政時補助計程車改裝成為瓦斯車,如此一個月可省下油錢約一萬元,但以目前政府因油價上漲補助計程車方案,計算下來,一個月才補助一千八百元,建議政府多設加氣站。

黨籍立委涂醒哲表示,政府對大眾運輸的補助怎麼做應說清楚,建議應給予至少一年的全額補助,否則對大眾不公平。



◆ 肥料鬧囤積?公平會:國內整體供給減少所致

中央社 2008/05/27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表示,近日的確有人檢舉買不到肥料,不過向行政院農委會初步瞭解,應不是有人囤積所致,為整體供給減少所造成,不過針對缺貨一事,農委會已有配套措施。

公平會表示,國外肥料的原物料價格連番上揚,但國內肥料價格自2004年就凍漲至今,價格比國外便宜45%至400%,價格過低導致許多肥料廠紛紛倒閉歇業,主要剩台肥在生產,國內肥料整體供應量也大幅下降。

針對有農民質疑有人囤積,導致買不到所需的肥料一事,公平會表示,的確有接獲買不到肥料的檢舉,但向農委會初步瞭解,不是買不到,而是受到肥料價格上揚的預期心理,農民想多買放著,想買三十包卻只能買到二十包。

公平會表示,由於肥料供給不斷減少,農委會因此管制分配量,但有增產、補助、指導農民正確施用肥料等輔助措施。

行政院今天上午召開新政府第一次穩定物價小組會議,討論包括肥料價格調整因應、防制囤油處理情形報告、端午節民生物資價格情勢與因應等。

公平會表示,除油及肥料外,也持續觀察民生物資是否有囤積或違反公平交易法的聯合漲價等行為,一旦有具體違法事證一定嚴懲,例如三月即對大台北地區桶裝瓦斯價格異常上漲,共處新台幣8460萬元罰鍰。

公平會表示,將持續關注麵粉、雞蛋、豬肉、衛生紙等民生物資的供給及價格變化,許多案子仍在調查中,初步雖無聯合漲價、囤積壟斷等異狀,但將持續監控。



◆ 化肥缺貨飆漲 專家建議改用有機質肥料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七日電)

化學肥料飆漲,最近更是缺貨,專家建議農民不妨改變使用肥料的觀念,改採有機質肥料,一方面可防止土壤酸化,也可讓土地有喘息永續經營的機會。

最近肥料短缺,台東正直釋迦結果時節,農民叫苦連天;台東地區農業改良場專家和台東縣政府農業局人員呼籲農民,不妨考慮使用肥料的習慣。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土壤研究員張繼中表示,由於長期或是不當施用化學肥料會造成土壤理化性質惡劣,例如土壤酸化和微量元素缺乏,推廣有機農業可以維持土壤肥力,提倡永續農業的經營理念。

張繼中表示,適當的使用有機質肥料代替化學肥料,可以促進植物根部生長、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風砂和水分逕流造成土壤流失。

有機質肥料有植物渣粕肥料、副產植物質肥料、魚廢物加工肥料、動物廢渣肥料、副產動物質肥料、乾燥菌體肥料、氮質海鳥糞肥料、禽畜糞加工肥料、禽畜堆肥、垃圾堆肥、雜項堆肥、混合有機質肥料、雜項有機質肥料、雜項有機液肥料等。農民如有興趣可向農政查詢。

台東縣政府農業科農務課長羅文奇也表示,部分農民有錯誤的施肥觀念,認為多用化學肥料,作物的生長就越好,因而忽略了對土地可能造成的嚴重傷害。因此,他呼籲農民最好能夠依照產期和農地的特性採取合理化的施肥,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輕這一波肥料漲價和缺貨聲中所導致的衝擊。

fsj 提到...

滿街沒頭路 華爾街真憂鬱/消費者信心史上第三低

◆ 滿街沒頭路 華爾街真憂鬱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5.27

房市低迷、信用緊縮重創全美各大金融業者,華爾街失業人口大增,已引發失業憂鬱症候群。專家認為,目前低迷局勢比起1987年股災等前幾次金融危機漫長而且充滿更多不確定因素,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正逐步釀成情緒風暴,迫使某些從業人員追求短期工作。

紐約時報報導,去年8月次級房貸風暴發生以來,全球銀行界已累計裁員6萬5000人,有些被裁員者曾經歷過1987年股災、1990年代初期大規模裁員以及1998年金融風暴,但是,銀行業者、人力資源業者以及心理專家一致認為,最近經濟低迷、接連不斷的裁員以及持續湧現的負面財經消息格外使人不安,整個產業所要付出的精神受損代價非常可觀。

最近被裁員的華爾街從業人員多半有受辱、氣憤的情緒反應,不少人即使安然過關保住飯碗,情緒也受到影響,美林證券有廿多年年資的員工形容,這陣子動不動有人被裁員,感覺上「就像每天醒來便身處在不同國家一樣」。他說,不論是否被裁員,大家普遍對美林證券感到氣憤、不信任和憂慮不安,他認為美林證券的企業文化變得非常惡劣。

金融業輕言裁員,讓華爾街從業人員不再對長期的全職工作抱有太大期望,有些人開始轉而追求有階段性任務的短期工作。一名美國銀行員工被裁員後,一直從事短期顧問工作。他認為,福利和長期全職工作的保證不見得可靠。他說,銀行界已不重視員工的忠誠,這種想法等於自毀最大資產,如今,員工與雇主相互對立。

但也有人坦然面對裁員,美林證券一名50歲財務顧問曾安然度過之前幾次裁員危機,他說,一旦了解金融業以及經濟起伏的周期,為什麼還會對銀行業最近紛紛裁員感到訝異?

華爾街工作者不論對金融業感到氣憤與失望、或者淡然看待一波又一波的裁員,在這波金融危機下,都同樣得面對資方主導的就業市場。



◆ 加州百大CEO 去年減薪一成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5.27

美國企業主管薪酬不斷增加,引發股東日益不滿,不過情況已經出現轉變。根據顧問公司Mercer調查,美國CEO(執行長)去年平均薪酬減少5.5%,扭轉過去10年升勢,洛杉磯時報的調查則發現,加州前一百大企業的CEO,去年薪水更縮水一成。

去年減薪幅度最大的CEO不少是來自房地產和抵押貸款行業,顯示企業董事會在業務表現差強人意時,要求CEO共體時艱。去年虧損高達7.04億美元的房屋貸款巨擘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CEO莫茲羅去年薪酬從前年的4810萬美元,大幅縮水78%至1081萬美元。去年虧損3.34億美元的建築業者Ryland集團,CEO卓利爾減薪55%。

要求企業高層薪酬與績效掛勾的想法已存在數十年,但直至去年才真正落實。以前,即使企業表現欠佳,管理階層薪酬仍照常增加。

Mercer負責人道博戴表示,股東權益運動日漸興盛,股東看到公司業績衰退,要求管理階層薪酬必須根據業務及股價表現而定。

CEO薪酬下降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兩年前實施新的薪酬揭示規定。新規定要求董事會披露評估管理階層表現的標準,如果給的薪酬與計算公式不符,必須提出解釋。此外,新規定也要求企業揭露管理階層的認股權金額。

此外,部分州的法規和企業條例修改後,讓股東更容易把給予CEO過多薪酬的董事攆走。機構投資人最近發動攻勢,想把近百家美國大型企業的董事換掉。

不過,有些企業的CEO薪酬仍高得不合理。例如洛杉磯建設公司KB Home去年虧損9.29億美元,但CEO梅茨格仍拿到600 萬美元「酌情支付」的紅利,他去年的薪酬也從2006年的590萬美元增至1640萬美元。玩具製造商美泰兒去年獲利成長12%,但CEO艾克特薪酬卻暴增89%。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希拉蕊,以及共和黨參選人馬侃,都批評企業主管薪酬過高現象,或許美國新總統明年上任後,美國會訂出比較合理的新規定。



◆ 求救濟中產階級 大增

【世界日報╱美聯社加州史托克頓二十六日電】 2008.05.27

在全國各地食品分發中心(food pantry)因需求增加,但供應和捐贈卻減少而陷入困境之際,越來越多「非傳統」顧客前往這些中心求助:更多良好社區的居民、屋主、原本自立更生的耆老和原本自認為中產階級的民眾。

加州史托克頓食品分發中心主管克莉絲汀‧吉布森說:「我們不斷接到民眾的詢問電話,他們的住址位於好社區,是你我都會想住的地方。」

勞工部稱4月的食品價格漲幅是18年來最大,但是員工平均周薪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連續第七個月減少。為了應付節節升高的需求,「美國第二收成-國家糧食銀行網」(America's Second Harvest-The Nation's Food Bank Network)過去一年向國會議員施壓,要求把「緊急糧食救濟方案」(TEFAP)的經費從1億4000萬元增至2億5000萬元。該筆經費最近通過,但今年10月展開的新會計年度才能發放。

該組織4月底向180個糧食銀行進行的調查顯示,99%的顧客去年增加,幅度約為15%至20%,但有些糧食銀行通報的增幅高達40%。加州Merced縣一名食品分發中心主管指出,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將很快發生糧食荒。

全國各地的糧食銀行都處於類似困境:雖然需求增加,供應和捐贈卻減少。糧食銀行像其顧客一樣,也飽受汽油和食品價格飆升之苦,一些組織被迫減少分發的食品或次數。賈姬‧霍夫曼是食品分發中心的「非傳統」顧客之一。這名55歲的推銷員去年底失業後就一直找不到工作,她所住的史托克頓有全國最高的法拍屋比率,就業市場也蕭條。霍夫曼一邊在食品分發中心翻找麵包一邊說:「我現在時運不濟,食品價格又飛漲,我需要幫助。」



◆ 美消費者信心 15年最低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二十七日電】 2008.05.28

由於3月數字下修,美國4月新屋銷售意外上揚,房市對經濟的威脅仍未解除。美國5月消費者信心也跌至15年低點。

美國商務部27日公布,4月新屋銷售換算成年率為52.6萬戶,比3月修正後的50.9萬戶增加3.3%。3月新屋銷售原先公布為52.6萬戶。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公布的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57.2,觸抵1992年10月以來的低點。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則修正為62.8。

經濟學家指出,美國房市崩盤,汽油逼近每加侖4美元,加上失業人數不斷增加,已迫使美國消費者減少開支,使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瀕臨衰退邊緣。

穆迪公司的Economy.com經濟師史威特說:「美國消費者信心今年開始大幅下滑是個警訊。當消費者失去信心,就會縮減支出。」

根據彭博訪調,分析師原本預測4月新屋銷售將減為為52萬戶,而預估的消費者信心為60。

此外,衡量美國20個都會區房價的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3月時比去年同期下滑14.4%,創該指數2001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全美第一季凱斯席勒美國房價指數為159.2,比2006年第二季的高點滑落16.2%。



◆ 五月消費者信心創史上第三低 對物價最悲觀

中廣新聞網╱張雅惠 2008-05-27

調查指出,五月分「消費者信心指數」跌到史上第三低,六項指標全部下滑,其中,對「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跌到史上新低,呈現最悲觀的狀態;而通膨壓力衝擊經濟成長,民眾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的降幅最大。學者指出,馬上得天下,不是馬上執天下。

中央大學每月發布消費者信心指數,五月得分只有六十一點三,創史上第三低,比四月下跌七點一八點,創史上最大跌幅,六項指標全面下跌。主辦調查的輔仁大學統計系教授謝邦昌說,拖累整體信心的主因是股價和物價,股價信心在四月的選後還有八十八點七,但五月就大跌到七十一點,是跌幅最大的指標,而物價則是跌到歷史新低,只有二十三點一五分,呈現極度悲觀。

「消費者對於未來前景並不看好,消費信心已經有點往下掉,趨勢也是這方面,你可以看到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消費信心也都是往下的,這個是在高油價之下沒有辦法的趨勢,但是,執政者應該在這個趨勢之下去想,怎麼樣提升消費信心,尤其經濟是循序漸近的,慢慢來的,不是這麼容易的。馬上得天下,不是馬上執天下,這個要特別特別注意」

其他四項指標,雖然「未來半年耐久財貨時機」維持在一百以上的樂觀水平,不過,信心得分也略微下降,顯示民眾連購買耐久都轉趨謹慎;「未來半年就業機會」、「未來半年經濟景氣」、以及「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信心得分,全面下滑。



◆ 劉揆:配套政策可增GDP0.5%

江慧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8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強調,儘管油電價上漲,但政府將以「總體政策配套」提高經濟成長率,並穩定物價。加強公共建設擴大內需方案、推動周末包機及陸客來台,將對景氣產生正面影響,足以產生增加經濟成長率的淨效果約○.五到○.七%。

劉揆指出,前政府任內油價凍漲半年多,導致四大後遺症。第一,能源使用少者補貼使用多者,不符合公平正義;第二,中油台電鉅額虧損影響政府財政,等同全民負擔;第三,產生物價上漲預期心理,影響物價穩定,並容易造成公共危險;第四,影響節能減碳成效,反而不利經濟成長。

劉兆玄強調,儘管油電價上漲,政府將以「總體政策配套」提高經濟成長率,並穩定物價。特別是下半年實施「加強公共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共一一四四億元,連同能源價格調整各項配套及弱勢關懷措施,預計支出約一二○億元,合計公共支出將增加一兩六○億元。

他指出,推動周末包機及陸客來台,預估將對景氣產生正面影響,「這兩大措施足以抵銷油電價格上漲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劉兆玄說,還可以產生增加經濟成長率的淨效果約○.五到○.七%,預估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提高○.七%。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隨即補充,油價調漲後,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估達三.○八%;而包括油電上漲、陸客來台、擴大內需方案造成之綜合效果,估可提升GDP○.五一%至○.七二%,全年GDP可達四.八三%至五.○四%間。



◆ 能源飆漲 拉美度日如年

郭篤為/巴拿馬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8

清晨6點半,中美洲宏都拉斯共和國首都國際機場的櫃檯前,預訂在1小時半後飛往瓜地馬拉市的航班已經取消。飛機好端端地停在不遠的停機坪上,沒有搶修的跡象。櫃檯人員「機件故障」的藉口頗難令人信服。

在民航被壟斷的中美洲,這每趟50分鐘的航程來回機票高達417美元(約台幣1萬2700元)。國際油價每桶超過130美元的衝擊下,航班取消的真正原因不難想像:無利可圖。而航空公司把旅客送回旅館再奉送一頓午餐,也比班機無法滿載的損失來得小些。

11小時後,兩個航班旅客湊齊了,班機滿載,終於起飛。

航空客源在機票不斷飆漲下同步銳減,同一航段改搭10小時的巴士,已經成為無選擇下的替代方案。高油價和物價已導致旅客銳減。

缺乏天然資源的中美洲,正面對遠較過去半世紀以來之天災、內戰和貪腐更嚴峻的挑戰。在赤貧的宏都拉斯,高級汽油每加侖已經接近5美元(每公升台幣38元)。764萬人口中有120萬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每個月靠30美元或每天1美元(台幣30元)維生,這些錢當然也可以用來買6加侖柴油。

「發電一半靠火力,進口能源是全國九成六人口作夢都不敢想的奢侈品,也是無法供應自來水的主要原因。」宏都拉斯社會福利部長薩爾加多沉重地指出這也是宏國急著要台灣贊助「帕圖卡第三」大水力電站的主要原因。

薩爾加多瞭解國際油價飆漲帶來雪上加霜的負面效應,期望能以替代能源來緩解這燃眉之急。他說:「台灣援贈的大水力電站動工和投入發電少說也要8年至10年,如果能優先援贈幾萬套價位廉宜的家庭用太陽能板和配套照明設備,我們的鄉間就可以見到光明,學生晚上可做功課,教育可以推廣,並進一步脫貧。」

旅館警衛桑托斯則表示,他現在每月250美元(台幣7600元)的收入只夠五口之家基本糧食、電費和交通費的九成,他家已回到最原始的以柴燒飯,因為實在無法負擔瓦斯和電費。

過去5個月來,一般宏都拉斯人已被能源壓得喘不過氣,賽拉亞總統的政府除了向委內瑞拉尋求廉價石油外,本周已提出車輛按車牌號碼單、雙輪流上街的應變措施,但對一般民眾仍然起不了作用。

而在中美洲最貧困的尼加拉瓜,與宏都拉斯不相上下的高價能源早已是絕大部分民眾的奢侈品。桑定政權由委內瑞拉獲得的廉價原油,對緩解進口燃油發電佔八成所造成的缺電危機幾乎沒有作用,高昂的電價更導致間歇的停電,也波及工商業。民眾轉而以燃柴度日,拉丁美洲減碳的努力也受到直接影響。

而由於政府補貼的公車無利可圖,司機大罷工後,運輸卡車隨即加入,進出口貨物運輸遂陷於停滯,引發了糧食危機。尼加拉瓜人的基本糧食玉米餅和黑豆,年初迄今至少漲了五成,家用瓦斯漲幅則有三成,通貨膨脹達到難以承受的17%,大部分民眾又回到1980年代桑定共產政權首度執政時的赤貧日子。

大國瓜地馬拉也承受與鄰邦相同的昂貴能源,運輸大罷工和難以承受的物價隨之而來。痛定思痛的科洛姆總統25日宣布將在未來6年內扭轉歷史錯誤,並計畫興建3座燃煤發電廠和5座水力電站取代重油發電,使現今依賴進口的46.06%發電燃油降至4.31%,同時擴大石油鑽探,擺脫高價能源的噩夢。但過度階段無可避免的困難時期,仍然無法避免。

薩爾瓦多是中美洲另一個能源純靠進口的國家,定期來自美國200萬僑民的僑匯佔國民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衝擊極為明顯。薩國經濟部數據顯示,今年元月全國消耗1億1400萬美元的油料,而3月底已增至1億2100萬美元,至少有7000萬美元無法投入當地經濟,而這還不包括因油價昂貴而減少消耗的因素在內。

相對較富裕的巴拿馬,雖然每加侖高級汽油4.40美元在中美洲最便宜,卻也嘗到油電和日常食品逐月加價的滋味。兩周前,杜里荷斯政府下令公家機關上下班時間提前,由清早7點30分到中午1點30分,晚間10時後關閉霓虹燈與商店內照明,並減少能源補貼,巴拿馬總審計長晚間還帶著負責官員取締違規的商店,逐家開罰。而民眾購買力大減與外出用餐次數減縮,也使觀光餐飲區失去了往昔的熱鬧氣氛。

面對高價能源和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與糧食短缺,中美洲各國政府已從能源以價制量和開發替代能源著手。「中美洲整合體」上周在薩爾瓦多召開的能源與碳氫化合物會議席間通過決議,呼籲聯合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CEPAL)提供解決能源與生產互不相悖的建議,包括開發生質燃料的可行性研究。事實上,在糧食已經短缺的中美洲,開源節流或餓肚子,答案已經明擺在眼前。



◆ 抗議油價 全歐漁民醞釀大罷工

黃文正/綜合巴黎廿七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8

法國漁民抗議高油價的封港罷工行動愈演愈烈,漁民對政府提出的柴油補貼措施並不滿意,26日決定延長封鎖港口48小時;此外,西班牙漁民已開始罷工,而義大利與希臘漁民也可能於本周稍後加入,因燃油價格飆漲引發的漁船抗議行動恐將蔓延全歐洲。

在此之際,法國總統薩科奇27日呼籲,歐洲聯盟應暫停徵收石油加值型營業稅,以幫助民眾度過高油價時代。

法國漁民帶頭 封港行動大會串

近來國際油價狂飆,光在過去6個月,法國的漁船用柴油就從每公升歐元45分(約台幣21元),飆漲到70分(約台幣33元)。

法國漁民26日在全國最大漁港洛涅進行熱烈討論後,投票回拒了政府提出的補助方案,並將他們在12個重要港口的罷工與封港行動延長48小時。

同時,西班牙東北部的漁民26日也因相同理由加入罷工,預料罷工行動27日將蔓延至西班牙其他港口。

參與布洛涅港會議的人士表示,他們呼籲全歐漁民加入法國漁船的抗議行動。

義、葡、西漁民 恐無限期罷工

在義大利安科納,一個由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漁民組成的「地中海保安委員會」(Mediterranean Vigilance Committee),呼籲從28日起無限期罷工,但目前尚不清楚他們的代表性如何。

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與馬爾他四個地中海主要捕魚國協會,27日將在巴黎會商可能的聯合行動。

地中海捕魚協會「Medisamak」主席穆拉向法新社表示,歐洲漁民計畫本周於布魯塞爾發動示威抗議,但他未透露細節。

法國漁民封港行動影響了英吉利海峽和地中海的漁船作業,據悉,在布洛涅港會議中,鄰近加萊的伊塔布勒斯港代表曾提議終止罷工行動。

上周末,法國政府承諾將補貼柴油價格後,大西洋岸的漁船已決定停止罷工行動。

阻止同業出海 封鎖儲油煉油庫

布洛涅港漁民會議的領導者西奧利說:「我們的要求還是沒變,建立全歐統一標準的燃油價格,有效管理歐盟漁撈配額。」

參與罷工的法國漁民,在港口拉起粗大纜線,阻止同業出海捕魚,並且封鎖大西洋、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峽附近的儲油庫和煉油廠。

法國漁民3周前開始抗議,上周升高示威行動,嚴重影響英吉利海峽的海上交通,而當代表與法國政府會面協商時,漁民們還封鎖儲油庫,並掠奪超市內魚攤的魚貨。



◆ 越南通膨率竄至25% 亞洲最高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河內二十七日電】 2008.05.28

越南5月通膨率竄升至25.2%,不但高居亞洲之冠,增幅也創下1992年來最快。為了使經濟降溫,越南國家銀行(央行)27日也宣布放寬越南盾對美元的匯率區間,希望藉由讓貨幣升值,遏阻通膨惡化。

越南統計局27日說,由於食物、營建與運輸成本變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月勁揚25.2%,超越4 月21.4%的增幅,為連續第七月呈現兩位數增長,使越南取代斯里蘭卡,成為亞洲通膨最嚴重的國家。

稻米與糧食占CPI比率的42.85%,5月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月激增67.8%,也比上月成長22.2%,整體食品價格年增率為42.4%;營建材料價格比去年同月勁揚23%,運輸成本則上漲15.5%。

官方經濟學家阮德成(譯音)指出,全球稻米需求強勁,導致胡志明與河內兩大城市的投機買盤炒作,刺激國內米價攀頂,導致5月物價飆漲。

越南駐聯合國常任副代表上周也在全球糧食危機會議中表示,米價造成的多重壓力,考驗越南控制通膨以及確保總體經濟穩定的能力。

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都面臨油價與大宗商品成本攀升,導致能源與食品價格激漲的困境,通膨問題同時也反映,越南經濟受惠於外國資本流入等因素飛快成長數年後,已經出現過熱跡象。

為了防止經濟繼續升溫,越南央行27日宣佈把越南盾的交易區間,從上下1%放寬至上下2%,此舉短期內可能加速通膨竄升,但匯率彈性將有助於當局解決經濟過熱的問題。

匯豐(HSBC)經濟學家索費特(Prakriti Sofat)說,有些證據顯示,民眾對高通膨已有心理準備,例如零售商開始囤積貨物,希望藉此大撈一筆;也有人開始薪資談判要求更高報酬。這種物價與工資交替上升的循環,將使情況變得更糟。

越南央行過去數月來已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但仍不足以打擊通膨。匯豐認為,高通膨與日益擴張的貿易赤字,意味越南必須更緊縮貨幣與財政政策。

此外,越南農業和農村發展部官員表示,政府計劃增產3,600萬噸水稻,米價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回跌。

fsj 提到...

投機資金炒作... 油價難重回100美元

* 投機資金炒作... 油價難重回100美元
* 北極海能源之爭 5國會商搞瓜分
* 石油出口國變進口國 印尼考慮明年退出OPEC
* 委國油價 只要水的1/15
* 刺破汽車油箱偷油 個案增
* 肥料猛漲 美農民控業者勒索
* 肥料明高漲4成2 蔬果將變貴
* 菜價慘綠 賠錢農友乾脆廢耕
* 蔡英文:擴大內需 物價雪上加霜
* 先整頓中油營運
* 中油全年將虧八百億
* 如此中油 競爭力與形象俱跌
* 論油價的社會正義
* 正視油價上漲效應

◆ 投機資金炒作... 油價難重回100美元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05.29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天指出,新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台灣經濟不會「馬上」就好。另外,有關能源問題,他說,原油市場有太多投機資金,在投資客炒作下,原油價格很難回跌,大概到今年底前,每桶原油價格都不可能重回100美元以下。

台灣這兩天正處理棘手的油電價漲價問題,陶冬說,油價一漲,一定影響通貨膨脹,每個政府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陶冬昨天在台灣工銀主辦的「亞洲投資論壇」專題演講,會後被問到大家關注的能源議題時指出,目前油價偏高,是投機客炒作結果,他也覺得一桶原油要130多美元太高、有點離譜,但原油市場有太多國際性的投機資金流竄。

陶冬說,不少民眾認為台灣經濟「馬上」就好,或認為兩岸關係一開通就會好,是一種「情緒上的期許」,但不可能立即落實到實質經濟成長。他以台灣吸引大陸客為例,若一個月開放到允許3,000名大陸客來台,一年頂多100萬人次;但香港經濟有今天的榮景,一年可是吸納大陸4,000萬商務及差旅族群,兩相比較,陶冬說,台灣經濟要真正「實質成長」,時間還早得很。

在大陸經濟方面,陶冬說,大陸去年的通膨問題,起因為糧食大漲,但今年大陸通膨會趨緩,接下去幾季都不會有太大起伏,但要小心工資上漲、營運成本增加的第二個通膨問題,大陸明年就會面對。

不過,因為新的勞動合同法,以出口為導向的大陸製造業將掀關廠潮。陶冬說,廣東至少有1/3工廠要關門,但他也認為不用擔心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因為中國經濟「逢3逢8必然發瘋成長」,今年是2008年,自然不會例外。

※ 拒絕炒作油價與糧食的投資,不然就成了幫兇。



◆ 北極海能源之爭 5國會商搞瓜分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28日外電報導】 2008.05.29

毗鄰北極海的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等5國的官員,28日在格陵蘭西部的伊魯里薩特開會,討論如何分配北極海尚待開發的天然資源,以及氣候變遷對此地區的影響。

這是5國首次針對此項課題舉行部長級會談,旨在舒緩各國因最近相繼伸張對北極海的主權而緊張的關係。北極海可能蘊藏全世界四分之一尚未發現的原油與天然氣,近來因為冰層融化,未來可能開闢全年可供船隻航行的西北航道,已成為各國角力焦點。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

與會的俄國外長拉夫洛夫稍早表示,各國有意在國際法的基礎上合作,並在決定主權歸屬時以科學資料為依據。根據國際法,各國均擁有大約370公里的北極海海域主權,結果產生面積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主權無所屬海域。迄至目前為止,各國伸張主權的舉措僅具象徵意義。

丹麥主動邀集各國會商,以免該區域的天然資源遭到任意開採。丹麥外長莫勒表示:「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圈冰層正在融化,原本無法通行的海域與天然資源正在開放。」丹麥敦促與會各國遵守聯合國領土爭議規則,並希望簽署一項由聯合國居間協調通過的解決方案。

世界自然基金會27日呼籲加拿大政府暫緩標售波福特海的原油、天然氣開採權;基金會擔心,開採的區域可能與北極熊、鯨魚的北極重要棲息區重疊。波福特海位於加拿大西北領地以西,阿拉斯加以北。



◆ 亞洲國家面臨降低燃油補貼壓力

華爾街日報 Tom Wright 2008年05月26日

印度尼西亞上週五將燃油價格上調了近30%﹐這顯示出在油價高居每桶130美元的時代﹐亞洲國家難以繼續承受高燃油補貼所帶來的財政壓力。

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也面臨著類似的兩難處境。降低燃油補貼、放任油價上漲會緩解公共財政的負擔。不過也會加速通貨膨脹、減緩經濟增長﹐在一些較窮的亞洲國家甚至還有引發局勢動蕩的危險。

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斯里蘭卡週日宣佈將汽油和柴油價格即刻上調14%-47%﹐孟加拉國則表示﹐正在考慮採取類似的措施將國有石油零售商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內。孟加拉國國有石油公司Bangladesh Petroleum Corp.已提議將油價上調37%-80%﹔有關官員表示政府將很快對提議做出決定。

印度尼西亞能源部長布爾諾默‧尤斯吉安托羅(Purnomo Yusgiantoro)上週五表示﹐政府無力繼續提供燃油補貼﹐印度尼西亞的燃油補貼使該國的油價為美國的一半左右。

油價上漲的一個結果是﹐政府預計將燃油和電的補貼控制在150億美元以內﹐而如果該國沒有提高燃油價格的話﹐補貼數額可達200億美元。降低補貼將使印度尼西亞的財政赤字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以內。

新的燃油價格於當地時間上週五午夜12時起開始生效。雖然政府早在5月初就公開表明了下調補貼的意向﹐但具體的時間只是在生效前幾個小時才得以宣佈﹐此舉目的在於防止印度尼西亞各地人們搶購燃油。

廣告對燃油價格的上調﹐公眾反應平靜﹐上週末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印度尼西亞上週六向數萬人發放了30美元的補助﹐以便緩解油價上漲對1,900萬貧困家庭的衝擊﹐該項目總計將耗資15億美元。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尤素夫‧卡拉(Jusuf Kalla)對排隊領取補助的人說﹐請告訴抗議人士不要生氣﹐告訴他們向窮人發放補貼要比讓富人享受便宜的燃油更重要。

雖然過去曾有很多亞洲國家成功地減少了燃油補貼﹐但是由於眼下對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的通貨膨脹的擔憂情緒加劇﹐再採取這種做法將變得更加危險。花旗集團(Citigroup)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黃益平說﹐現在做出取消補貼的決定將比過去更具挑戰性。

印度尼西亞已經在全力應對食用油和大米價格的上漲。政府預測稱﹐隨著燃油價格的上漲反映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中﹐6月份通貨膨脹率將從4月份的8.96%上升到12%。為了防止公眾的恐慌性搶購﹐印度尼西亞政府表示準備將儲備的大米等主要食品投放到市場中。

一些提供大量燃油補貼的亞洲國家很可能會採取類似印度尼西亞的措施。馬來西亞已經暗示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提高燃油價格﹐幅度可能會達20%左右。但是印度和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宣佈進一步降低補貼、以跟上油價暴漲步伐的的計劃。

花旗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燃油補貼僅佔GDP的0.2%。這在當前不會引發什麼問題。不過長遠來看﹐高企的燃油價格將使中國繼續控制能源成本的代價變得越來越昂貴。經濟學家告誡說﹐便宜的燃油和電會在石油供應趨緊的時期刺激出更多的需求﹐這會歪曲市場﹐並可能會為未來積累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印度的問題更加急迫。該國的財政赤字已經達到了GDP的6%﹐政府擔心﹐在明年全國大選之前降低補貼將會是不得民心之舉。



◆ 石油出口國變進口國 印尼考慮明年退出OPEC

【中央社╱新加坡二十九日專電】 2008.05.29

印尼能源與自然資源部長普諾莫昨天表示,由於印尼對石油的消費已大於生產,從石油出口國變成進口國,印尼將簽署退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通知書,最快明年退出該組織。

普諾莫指出,印尼正尋求自我定位,基於目前仍生產石油,同時又大量進口石油,若印尼已成為石油消費國,可考慮加入國際能源組織(IEA)或者更為合適。

普諾莫說,由於今年已經繳交OPEC的年費,因此最快明年離開。

印尼是唯一參加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亞太和東南亞國家,但隨著石油產量下降,日產量不及一百萬桶,三分之一的石油需求依賴進口,印尼已從石油出口國成為進口國。

這並非印尼首度考慮退出OPEC。但印尼政府的諮詢委員會過去幾年都建議,印尼應留在OPEC以維持和其他石油出口國的良好關係,特別是中東國家。

印尼外交部也曾於多年前向政府建議,如果讓印尼在OPEC會員國的地位降為觀察員,每年將可節省高達二百萬歐元(約新台幣一億元)的年費。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在五月六日指出,鑑於印尼目前石油日產量不到一百萬桶,已由先前的石油輸出大國,淪為石油輸入國,政府正評估是否退出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立於一九六零年,創始國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印尼在一九六二年加入。

一般認為,印尼石油產量減少,主要原因之一是長年的貪污和司法不彰,導致數十年來對油田鑽探的投資持續縮減,石油企業也對投資印尼卻步,在投資不足、設備老舊及未發現新油田之下,產油量不斷下滑。

根據統計資料,印尼目前的石油日產量為八十四萬六千桶,在OPEC十三個會員國中,僅排名卡達和厄瓜多之前,居倒數第三。



◆ 委國油價 只要水的1/15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5.28

油價飆漲讓全球汽車駕駛的哀鳴響徹雲霄,但委內瑞拉司機不包括在內,因為這裡的汽油價格只有瓶裝水售價的1/15。

委內瑞拉的商人摩拉雷斯開一部福斯Gol汽車,每次加滿11 加侖大的油箱,只要付出匪夷所思的1.32美元( 約台幣40元)。他說:「這實在是瘋狂,但我沒什麼好抱怨的,我們的汽油比水便宜多了。」委內瑞拉是拉丁美洲最大油國。

他不僅沒有誇張,而且是太含蓄了。委內瑞拉的汽油價格是全世界最便宜,自從1998年以來,就訂在1公升0.097委幣不變,相當於3美分 (約台幣9角),是相等容量瓶裝水的1/15 ,也是牛奶價格的1/25。

委內瑞內總統查維茲掌權九年來從未調過油價,當地的汽油甚至比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還要便宜。超低油價已慣壞委國人民,導致近十年的汽油消費量直線上升目前每天的消耗量約32萬桶,相當於該國230萬桶日產量的14%。而且,每天還有數千桶汽油非法走私到哥倫比亞、巴西等鄰國。

1989年,當時的總統裴瑞茲曾決定提高油價50%,結果引發首都的大示威,造成數百人在暴動中喪生。



◆ 刺破汽車油箱偷油 個案增

【世界日報╱美聯社底特律二十七日電】 2008.05.28

儘管在加油站加滿油後立即開車逃跑,和用吸油管從油箱盜油仍是偷油的最常見現象,但全國各地警察局和修車行不斷接到報告,路邊汽車的油箱成為盜油的新目標,頻遭破壞。一些警察和資深修車技師說,中東國家一九七○年代初實行石油禁運時發生過的犯罪,如今死灰復燃。

汽油價格上周末前再度攀上新高,一加侖普通汽油的全國平均價26日達3.937元。底特律修車行的技師佛汀最近接到的修車工作,就包括更換汽車油箱,偷油者刺破油箱後把油抽走。佛汀說:「破壞油箱是盜油的新手段,在油價高漲前我從未見過。」

佛汀說,小貨車和多功能車因為底盤高,更容易成為目標,盜油者鑽進車底下刺破油箱後,用盛具把油裝走。塑膠製作的油箱既易被刺破,也較少會出現引發火災的火花。油箱設計的變化使盜油者寧可刺破油箱,而不用吸油管偷油。

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警察懷特說,「用無線鑽具在油箱打洞,摩擦生熱很容易失火,對作案嫌犯和社區都有危險」。

美國汽車協會大西洋中部分會本月初公布,馬里蘭州比塞大4月發生一起盜油者剪開車底的油管,偷走五加侖汽油。蒙哥馬利郡警察說,一輛巴士油箱的30加侖柴油被盜。

油箱被刺後如果更換,轎車的金屬油箱價格為三百到四百元,新車的塑膠油箱至少在五百元以上。

專家說,目前雖然沒有防止油箱汽油被盜的萬全之策,但建議駕車人要在有人看管的停車場停車,而且經常變換停車地點,同時開車前要查看油表。



◆ 肥料猛漲 美農民控業者勒索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05.28

全球糧價飆漲的同時,肥料的漲幅還更驚人,肥料製造商的獲利振翅高飛,全球農民則大為光火,美國若干農會更直指肥料公司「價格勒索」,要求當局進行調查。

4月漲幅比去年貴65%

農民的所有支出成本中,肥料價格的漲幅遠遠超出其他的項目。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美國農民4月支付的肥料價格65%,同期間支付燃料成本的漲幅是43%,種籽上漲30%,除蟲藥等化學劑的漲幅是3.8%。

憤怒的農民說,主宰全球碳酸鉀與磷酸鹽生產的少數幾家美國、加拿大與俄羅斯公司,操控太過龐大的市場力量。

農民要求議會進行調查

全美影響力強大的農民組織北達柯他農會主席卡爾森說,肥料價格的漲幅已「逾越常理」,他8日致函州議會小組,指控肥料公司「價格勒索」,要求議會進行調查。

北達柯他州選出的民主黨參議員杜剛上周表示,他已經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調查肥料業的生意模式;杜剛領導的參院商業小組負責督導FTC。

大型肥料公司則否認價格勒索的指控,表示在價格持續偏低多年之後,調高價格純粹只是反映供給吃緊與需求激增的市場現象。

印度農民肥料合作社籲請聯合國提供協助,這家印度最大肥料購買機構的總裁阿瓦斯第接受訪問時說:「由於交易商與供應商的操控,肥料價格已被人為炒高。」

中國在經過幾番抗議後,最近與加拿大的碳酸鉀出口卡特爾Canpotex簽訂新約時,已同意將支付價格從去年的每噸400 美元提高到576美元。

俄羅斯要求製造商降價

Canpotex會員公司之一的Saskatchewan碳酸鉀公司,今年第一季的純益高達5.6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同季的三倍,該公司股價目前飆到200美元左右,將近八倍於三年前的每股25 美元。

今年3月,俄羅斯在經過幾場肥料價格訴訟後,主管反獨占法規的機構已要求國內最大的碳酸鉀製造商Uralkali必須降低國內的售價。而巴西政府也在考慮將國內的肥料存貨國有化,以協助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



◆ 肥料明高漲4成2 蔬果將變貴

黃馨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9

為反映國際原物料、飼料與成本上升,油價正式調漲後,農委會進一步宣布,卅日開始,全面調漲所有肥料價格;但政府吸收七成漲幅,因此平均漲幅約為四成二。農委會也協調台肥將投資在阿拉伯市場的尿素回銷台灣,預計七月即可供應國內二萬餘噸肥料,盼有效補足肥料缺口。

隨著肥料上漲,農作物每公斤栽種成本亦小幅提高,例如稻米增加○.二七元,落花生○.四五元,水果平均將近○.一元。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就說,雖肥料漲價雖可能反映在農產品價格上,但也可以理解的。但有農民表示,肥料上漲,加上噴灑的機械、人力與農藥,更花錢,未來不排除把蔬果種植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供不應求 台肥增產仍不足

農委會指出,我國化學肥料年使用量約一百廿萬公噸,目前八成由台肥公司供應。由於肥料自九十三年開始凍漲迄今,造成包括台肥在內及其它肥料公司因不敷成本而不願生產,在經銷商惜售與農民囤積心態下,肥料出現大量缺口。雖至今台肥公司已增產一成四,也就是多卅三萬公噸供貨量,但近日仍傳出農民買不到肥料,甚至爆發衝突的現象。

反映國際行情 全面往上調

為反應國際肥料價格並減輕農民負擔,繼農委會日前宣布將尿素類肥料價格調漲五成後,昨日主委陳武雄進一步宣布,明日起,調漲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與其它複合肥料價格。在政府補貼七成後,平均調漲為四.二成,最常見的尿素原本每包三百六十元,未來只有五百廿元。

農委會補貼 吸收七成漲幅

此外,農委會將編列卅一億預算補貼農民,並建立肥料價格、流向、數量調整機制,同時指示改良場輔導農民合理運用肥料,在年底前將不會再調整肥料價格。

※ 肥料用太多,無益作物生長。

* 楊秋忠:活菌也能做肥料 植物的優酪乳 微生物肥料 - 中興大學
http://www.nchu.edu.tw/New_nchu/know02.php?news_sn=1453



◆ 菜價慘綠 賠錢農友乾脆廢耕

陳雅玲、楊秀員/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9

什麼都漲,只有菜價不漲!雲林、彰化蔬菜產地價格連跌三個月,青江菜、油菜、地瓜葉通通一把五元,空心菜一把八元,市場盡是「俗擱大碗」的蔬菜。油價漲後運費跟漲,農友心情涼了半截,二崙鄉上百名農民乾脆廢耕,農民個個面有菜色。

油價調漲,西螺果菜市場菜價卻跌到谷底,平均交易價格十元,零星雨勢更助長蔬菜生長速度,短期葉菜類供過於求,小白菜、青江菜、油菜、小芥菜、格藍菜每公斤只剩四到五元,空心菜只要六元。儘管價格便宜,卻仍不見買氣提升。

走到傳統市場,青江菜、油菜、地瓜葉通通一把五元,空心菜一把八元。黃姓老闆說,已跌到谷底,再沒人買,農民根本無法生存,可能都得廢耕。菜農廖永民無奈說,過年後至今,菜價不斷下跌,請人採收只是增加損失,只得忍痛耕鋤,但又怕菜價突然上漲沒菜可賣,耕鋤完又繼續種植,至今已耕鋤三次,平均一分地耕鋤一次損失逾萬。

廖永民聽說蔬菜運費從每台斤一.五元漲到一.六元,紙箱每只將從卅五元漲到四十元,一早就把菜全部耕鋤,以免越賠越多。

二崙鄉農會推廣股長吳曜宇表示,二崙這兩天已有上百名菜農廢耕,蔬菜耕鋤面積估計超過五十公頃,油價上漲後,昨日又有五十多名農民廢耕,未來廢耕情況恐更嚴重。

在市場交易二十多年的承銷商吳坤博說,韭菜花目前一大把五、六十元,比平時一百至一百五十元便宜一倍,品級差的只剩下二、三十元,今年菜價便宜太久,拉不起來。

吳坤博說,農藥、肥料不斷上漲,菜價又便宜,農民實在可憐,但賣不出去,也沒有辦法,他很為農民叫屈,但承銷商買了賣不出去,難處也很大。

另外,冬瓜最漂亮的一公斤六元,十二公斤重才七十二元,扁蒲一箱三十公斤,只有六、七十元,也都很便宜。



◆ 蔡英文:擴大內需 物價雪上加霜

蔡慧貞、林諭林/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9

國內油價閃電調漲,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表示,民進黨早已經提醒過馬政府,但執政團隊仍然沒有考慮全面物價上漲及民眾預期性心理問題,未來還要推動擴大內需方案,將可能使物價上漲更加「雪上加霜」。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更直批馬政府的偷襲式作法「形同詐欺」!

行政院宣布油價漲幅二○%,由政府調降貨物稅補貼,民進黨立院黨團則表示,此舉將使台塑一年多賺一百多億元,等於拿人民的錢讓台塑賺錢,根本是「劫富濟貧」,要求政府立即調整政策,並禁止石油、汽油、柴油等油品輸出。

此外,民進黨團表示,行政院宣布電價七月調漲後,住宅用電每月三百三十度以下將有優惠,但目前平均每戶用電量為四百多度,依照政院標準,根本沒有人受惠,質疑政院的優惠政策是「欺騙社會」。

農委會宣布肥料卅日起調漲,平均漲幅四二.六%,民進黨團也強調,囤油有人抓,囤肥卻沒人管,造成肥料價格不但高漲,還買不到肥料,無法施肥,呼籲政府重視農民權益,否則恐逼出更多「白米炸彈客」。

謝長廷在中常會後指出,「劉內閣用偷襲方式調整油價,證明劉內閣並沒有抗壓的能力」,更凸顯馬政府「不但沒有做好執政準備,同時也沒有能力執政」。他當行政院長的時候,堅持油價不漲,也承受很多壓力。

黨主席蔡英文認為,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凍漲政策是因為要小心的維持物價水準,而不只是單純的反應成本,因為物價過度上漲會吃掉經濟成長率,物價處理的政策工具都在政府手上,政府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將會引發物價全面上漲以及無法管控的風險,在總體經濟因素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預期的心理,政府如果只注意到技術性問題,而沒有注意到民眾對物價漲跌預期性的心理,等於「問題只處理一半」。



◆ 先整頓中油營運

■ 郭傑安/自由時報 2008.05.24

原油大漲,台塑仍大賺數百億,而累積六十年豐沛資源及市場優勢的中油卻虧損數百億!可見中油虧損的主因是營運不善,購油成本增加只是次要原因。

奇怪的是馬政府不思治本的整頓中油營運,反而要「全民長痛不如短痛」,痛的是苦哈哈百姓的血汗錢,樂的是聯合壟斷的中油台塑。

馬政府甫上任,就準備大漲油、電、天然氣的價格,而上述產業都是由國營事業及財團所壟斷,如此一來,豈不是拿人民的血汗錢為財團及國營事業拚經濟!

中油人事成本過高,管理營運不善,是眾所皆知。勤政愛民的政府,應先徹底整頓中油的積弊,再談漲價!動不動就漲價,只會「民不聊生」,那能拚經濟。

(作者從事國際貿易)



◆ 中油全年將虧八百億

呂雪彗/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29

這次行政院調漲油價後,中油未調足及吸收20%部分,未來7個月仍虧損約400億元,若加計1-5月凍漲,全年虧損達800億元。政院高層說,國營事業要設法提升經營效率,未來漲價才不會有太大阻力。至於浮動油價機制,劉揆並沒有計畫縮短頻率,仍維持1個月1次。

能源學者梁啟源建議,為消弭民眾囤油預期心理,應將油價調整頻率由1個月改為1週。對此,行政院核心官員表示,目前劉揆並沒有計畫改變浮動油價機制,未來仍維持1個月1次的頻率。

據了解,由於政府為縮小民眾負擔,作成中油油價負擔2成,只反映8成的決策,除了汽柴油中油未來繼續吸收2成,桶裝瓦斯及燃料油均只反映一半,且天然氣只反映54%,中油雖有營收606億元,但吸收2成部分,每月虧損13億元,未來7個月,中油預估還會虧損400億元,加上之前凍漲虧損,全年虧損800億元。

政院核心官員表示,國營事業經營績效還是有很大改進空間,劉揆作成由中油吸收2成目的,就是要給予事業單位一些經營上的壓力,以督促事業主持人能努力設法提升經營效率。



◆ 如此中油 競爭力與形象俱跌

嚴培曉/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5.29

行政院決定提前調漲油價,沸騰的民怨可以預期,但中油公司連漲價訊息都要等到八點半上班後才傳達,搞得漁民和加油站人員因舊價、新價之爭劍拔弩張。難怪中油這家過去靠獨占賺錢的老牌公司,面對台塑真是毫無競爭力。

行政院廿七日傍晚突然宣布油電漲價方案,當時南方澳漁港兩家漁船加油站早已關門,漁民無奈吞下動輒百萬元的油品差價。隔天一大早,漁民趕去加油,油價已漲,漁民眼見一夜之差,要多付出巨額油費,豈有不憤怒的道理?

中油規模這麼大,理應人才濟濟,面對單純的油價上漲問題,竟左支右絀、弄得天怒人怨,令人費解。中油應變能力不足在先,危機處理遲頓在後,如果每個員工都抱著朝九晚五的態度上班,下班時間一到就走人,還能奢望有多大的競爭力?想與民營企業較量經營成果,先把正確的態度拿出來再說吧。

再者,漁民照牌價加油,是舊或新,那是中油自己的事,卻要追討價差,這不是氣度問題,而是法律問題,為何中油不想想這種做法站得住腳嗎?

不管結論如何,中油的形象早已隨著油價上漲而再次重挫。



◆ 論油價的社會正義

■ 黃玉霖/自由時報 2008.05.26

馬政府決定解除中油油價凍漲,強調回歸市場價格;但是,台灣油品市場被中油和台塑化聯合壟斷,所謂市場價格其實是壟斷價格,不但讓消費者吸收中油煉油設備老舊、效率不彰,以及龐大的人事成本,還讓台塑化坐享壟斷暴利和套利機會,嚴重違背社會公平正義。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政府對壟斷性行業須實施價格或獲利管制(price or 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以避免壟斷者濫用壟斷力,坐享壟斷利潤。扁政府凍結中油油價就是一種管制行為,一方面可以穩定物價,一方面中止浮動油價公式所隱藏的獲利保障,迫使中油提升效率、撙節開支,並採取避險措施來因應原油價格持續高漲。

對於這項管制措施,馬政府認為扁政府用納稅人的錢來補貼消費者,不但對節約能源和溫室效應不利,對納稅人並不公平。的確,這項管制必須同時考量通膨、能源、環境和公平性等問題。但是,馬政府一方面解除管制,雖可減輕中油虧損所帶來的國庫負擔,但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帶動通膨,而提出各種補貼方案。這樣一來一往,不但對國庫沒有幫助,還變相用消費者和納稅人的錢來補貼計程車、大眾運輸,甚至於工業購油戶,對納稅人和消費者都不公平。

更不公平的是,台塑化堅持繼續調高油價,形同主動退出市場,卻把煉好的油一船一船地輸出到中國等地,促成中國油品庫存逼近滿載,台灣庫存則因而吃緊。台塑化不但沒有損失,還有套利空間;如花旗環球證券最近還喊進台塑化股票,認為該公司外銷油品煉油價差拉大、煉油設備產能全開,獲利表現持續看俏。

台塑化在商言商,理應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為何不公平?姑且不論台塑化是否意圖挾持壟斷力,透過降低內銷比重對社會施加油品供給不足的壓力;該公司把油品一船一船地往外送,卻把煉油環境成本留在雲嘉南地區,這種因不必吸收環境社會成本而擴產套利的行為,不但加重溫室效應,對雲嘉南居民也完全不公平。

對於這些不公平現象的根本解決之道,除了檢討能源政策,還需檢討能源產業結構,設法利用競爭來取代壟斷,開放油品進口,全面推動能源市場自由化。同時,中油應深刻檢討煉油效率和人事成本等問題,虛心接受改革或改造。對於台塑化,政府則應考慮開徵環境稅。而台塑化除為股東創造最大財富,還應積極思考如何正面回應日益複雜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交大土木系副教授,公用事業投資專家)



◆ 正視油價上漲效應

王俊傑 中國時報 2008.05.29

國內油價被迫「一次性」大漲並非劉內閣的錯,但劉內閣的因應措施是否合宜仍可被公評。

首先,「一次漲足」顯然只是幌子,既然有四○%的漲幅由國營企業與政府承受,除非這是長期性的政策,不然,只要哪天國營企業與政府放棄承受,油價又必須有另一次的大漲。

若一次漲足,則油價上漲預期心理消失,但我國的經濟體系在能源價格長期間習慣於政府調理的情形下,是否能針對油價大幅上升迅速地調整至市場均衡的狀況則實在令人擔心。不過,既然不是真的一次漲足,又何苦如此宣稱。

第二,配套方案著實令人失望。除了對農漁業的一些補貼外,似乎僅剩貨物稅的調整與大眾交通工具的補貼。當初要提升油價就是要以價制量,希望長期以往,能使油價反映真實的成本,俾使消費者在選擇交通方法或工具時能真的將使用汽油的機會成本完整的考慮進去。如今調整貨物稅,就少了以價制量的能力。雖然以價制量的效果歧視在短期間內不易呈現,但仍必須從現在就做起。

第三,個人是贊成對大眾交通工具進行短期補貼的,原因在於這些行業的價格受到政府的管控,政府不能無視這些產業的成本不斷上升卻一味管制價格,如此一來,這些行業將無以維生。一旦這些行業調價而價格反映了油價上漲的成本後就必須撤銷補貼,否則將減少這些產業汰換高耗油老舊車輛或節能的誘因。至於,補貼大眾交通工具就迅速能改變大眾的交通習慣可能就是一個大迷思了。

大眾交通工具是具備經濟規模的,在高油價時代刺激更多人搭乘後,會使每個人所必須分攤的成本降低,因此對油價的敏感度應該會低於個人交通工具,本身就具有優勢,應該不需另行補貼。何況,很多地區大眾交通工具根本就不發達,即便補貼了也享受不到。

第四,這次調漲油價固然是讓欲囤積者措手不及,但賠上政府信用的代價可能過大,特別在油價其實未一次漲足的情形之下。若預期七月再調漲時,業者或人民難道就不囤積了嗎?囤積行為必須要靠針對囤積的查核與處罰來解決,想要利用調降時機來解決只是緣木求魚,特別是油價根本不可能只漲一次時。

其實,所謂合理的配套措施應設法維持住人民的一定生活品質,又能維持經濟效率。油價的上漲有兩個效應,一是高油價逼使消費者相對減少對汽油的消費,具體上會減少多少,必須視長期與短期的價格彈性而定;二是使得消費者實質所得減少,這將會排擠到對所有產品的消費能力。

因此,配套措施必須盡量維持油價上漲的第一種效應,而削弱第二種效應。因此,最適合的方式是總額式的補貼,也就是與汽油消費行為不直接連結的補貼。

個人建議針對非營業用車輛減徵或取消汽車牌照稅或燃料稅。營業用的車輛不進行總額式的補貼是因為這類的補貼不會減少業者將油價上漲轉嫁至消費者的誘因。一般業者,包括運輸業者,因應油價上漲而調升自身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只怕是不得不然的趨勢。但顧客若能承受漲價的壓力,業者自然可以。

長期來看,若經濟真能「馬上」好起來,人民自然能承受物價上漲的壓力,但問題是短期怎麼辦?暫時性地使用過去在台灣未用過的人頭補貼應該被認真考慮,這是最照顧弱勢的辦法。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助理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話說回來政府擺脫石油桎梏的政策在哪裡?

fsj 提到...

國際研究:全球糧價將會下滑 但仍維持高價

法新社╱陳政一 2008-05-29

(法新社巴黎二十九日電)一項國際研究今天預測,全球糧價往後幾年將從破紀錄的高價下滑,但是養家活口的花費仍會較過去十年高出許多。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一項聯合調查報告中說,最近的糧價飆漲已使處於極端饑餓的人口增加,目前「迫切需要」一些人道援助。

但是他們警告,糧食補貼和貿易保護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適當方法,高糧價甚至有助於刺激窮國投資遭到忽視的農業。

這兩個組織說,增加窮國的糧食供應也有賴於提高政府品質,以及改善從基礎設施到財產權等領域的政策。

這項調查報告警告,價格泡沫已危及聯合國消滅饑餓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報告中也強烈質疑以農業為基礎的生質燃料的裨益。

但是最近趨勢背後一些因素的「短暫性」,意味糧價將會從破紀錄的高位下滑。

糧農組織在一份個別的報告中,列出二十二個特別容易受到糧食和燃料價格上漲傷害的國家。這些大多是非洲國家,他們或者長期挨餓的情況嚴重,或是極端依賴石油產品進口,或是高度倚賴稻米和小麥等主要穀物的進口。

報告中說,厄利垂亞、尼日、葛摩群島、波札那、海地和賴比瑞亞同時面臨上述三項因素。

其他國家,按情況的嚴重程度依序為蒲隆地、塔吉克、獅子山、辛巴威、衣索比亞、尚比亞、中非共和國、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幾內亞比索、馬達加斯加、馬拉威、柬埔寨、北韓、盧安達和肯亞。



◆ 聯合國糧農組織籲助窮國增加對農業投資

中央社 2008-05-29

〈中央社記者黃礦春羅馬二十九日專電)面對當前國際糧食價格高漲及供需失衡所造成的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呼籲國際社會協助貧窮的糧食進口國家,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以增加當地的糧食生產。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一篇預定六月三日至五日在羅馬舉行的世界糧食高峰會議提出的報告說,當前的世界糧食問題正好提供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以提高糧食生產的歷史良機。報告強調,「高糧價代表著增加對農業投資的絕佳機會。」

報告說,面對糧食價格高漲,土地與水資源不足,氣候變遷,能源需求增加及人口日增,國際社會應採取緊急及具體的行動來解決饑餓與營養不良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提供最貧窮及遭受饑餓之害最烈的國家緊急援助。除了直接提供糧食援助,短期可行的工作包括提供小農們種子、肥料、牲畜飼料及其他須投入的資金與物件,以增加當地的糧食生產。

如果這些措施能有效地施行,將可增加貧窮國家的糧食供應,改善當地人民獲取糧食的可靠性,增加小農的收益及協助降低當地的糧食價格。

為提供低收入的糧食短缺國家種子、肥料及其他須投入的資金與物件,聯合國糧農組織已要求國際社會提供十七億美元的資金協助,並從去年十二月起迄今,從自有資源中撥出一千七百萬美元執行此一援助計畫。

報告中說,此一援助計畫的重點在為貧窮農人服務的農業研究及基礎建設,讓貧窮的農人們有更好的管道來獲取生產所需的土地、水、資金及其他需要的物件。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狄伍夫希望即將來羅馬開會的世界領袖們,能支持增加農業生產所需的緊急行動,特別是為遭受糧價高漲影響的國家。

此外,他也籲請受援國家的政府,在國際合作夥伴的支持下,應進行必要的公共投資及提供私人投資的有利環境,同時要確保最脆弱的族群,如兒童、老年人及懷孕的婦女,免於饑餓。

本屆世界糧食高峰會議主要將討論,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所需的政策、策略與行動計畫,特別是解決高糧價問題的措施。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的資料,已確認將與會的各國領袖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阿根廷總統基西納夫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巴西總統魯拉、法國總統沙柯吉與西班牙總理薩巴德洛。



◆ 肥料明起調漲 農委會:一週內可充分供應

中央社 2008-05-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宣布肥料價格明天起調漲,漲幅七成由農委會補貼,很多農民現在還是買不到肥料。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今天說,原則上明天起肥料就可正常供應,已拜託台肥公司加班配送,一週內各地應都可買到充分供應的肥料。
國際製肥原物料價格大漲,國內肥料凍漲已久,價差過大影響廠商生產意願,導致國內肥料短缺,供需失衡。農委會決定明天起調漲肥料價格,漲幅七成由農委會補貼,但平均漲幅還是高達42%。

民進黨籍立委張花冠下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表示,施肥不當會影響收成,政府讓肥料漲價的理由是反映國際價格,理論上應可充分供應,但以她的選區嘉義為例,農民現在還是只能到農會「配給」、限量購買肥料。

  陳武雄表示,肥料明天調漲,明天開始肥料供應就可恢復正常,但因涉及配銷,他已拜託台肥加班配送,盡量滿足全台各地農民需求;農委會會努力,一週內若還買不到肥料,「要打屁股」,農委會會負起責任。

fsj 提到...

面對通膨的巨浪

趙文衡 中國時報 2008.05.30

當前台灣經濟面臨三大盤根錯節的問題包括通貨膨脹、經濟成長、與政府負債。三個問題彼此間相互影響。處理三個問題的任何其中一個問題,都會對其他兩個問題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在提出解決方案時需同時考慮對三個問題所產生的效果。多數人皆知道通膨問題是立即且屬於危機層次的問題,應優先處理。一九八○年代初期,美國面臨通膨,當時美國政府不但將抑制通膨視為主要目標,甚至視為經濟政策的唯一目標。

處理通膨需以處理危機的心態面對,因為通膨不會展現任何仁慈,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與令人錯愕的方式造成經濟重大損害。近來因物價上漲所造成的社會混亂,已展示出通膨的威力。除非有急迫理由,政府在通膨危機期間都不該有刺激通膨的政策。

如果選擇通膨為優先處理的問題,經濟將會進入一個正面的循環,因為控制通膨將有利於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將有利於改善財政。相反的,如果選擇漲足油價以減少負債為優先選項,則會反向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可能導致通膨失控與經濟衰退,然後更進一步惡化財政。政府先前的一次漲足決策,似乎只看到單一的油價問題而不重視油價與通膨的連動性。事實上,單一問題不是問題,連動性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如果沒有通膨,油價漲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通膨因素一加進來,許多政策會造成不同的結果,許多事情需要重新思考。

有論者認為,政府先前的一次漲足政策並不全然為了財政問題,而是為了公平性,因為凍漲使中低收入補貼高收入者的油價,相當不公。在通膨的危機時期以回復公平性為最優先的目標,時機上顯然不恰當。為了中低收入的公平正義而主張油價大幅上漲,卻忽略了油價上漲受傷最重還是中低收入者。公平正義當然需要回復,但是需在對中低收入者傷害最小的情況下,這個情況顯然不是在面對高通膨時。

更重要的是,通膨本身所產生的財富重分配,在社會製造了相當大的不公平,其廣度與深度都大大超過油價凍漲的效果。如果政府真的在乎社會公平,應優先處理通膨問題。

但是,優先處理通膨問題並不表示油價可以繼續凍漲,其中的關鍵是通膨延續的期間有多長。這次的通膨是輸入型通膨,不是我國可以掌控,也無法確定會延續多久。因此目前政府能做的不是在解決通膨問題,而是降低通膨的損害。如果通膨延續的時間過長,持續凍漲最終將會使財政無法支撐,最後導致不得不大幅調漲油價,造成通膨失控。由於我們無法預知通膨期間有多長,適度的漲價可以扮演安全閥的角色,但為避免刺激通膨,漲價幅度也不宜過高。政府五月廿七日提出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對台灣而言,如果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經濟情勢將比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風暴還嚴峻。政府目前通貨膨脹率與經濟成長率的預估都太過樂觀。除非國際原物料物價漲勢停止或回跌,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政府必須體認,經濟政策會實際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其結果也是實際可以驗證的。經濟情勢會回饋好的政策,懲罰壞的政策,先前一次漲足的政策就是把台灣推向一個不確定的高通膨風險中,最壞的結果可能使二○○九年成為另一個二○○一年,所以政府做決策需要更加小心謹慎。要知道我們所處的通膨世界是一個最不確定的世界,尤其是處於自己無法掌控的輸入型通膨中。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 兒福聯盟:3成弱勢兒三餐不繼 餓到沒轍 9歲貧童睡覺充饑

林倖妃/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

「阿姨,你可以天天來嗎?」三歲的強強常跟著失業的父母餓肚子,只要社工員帶餅乾到訪,就急乎乎全塞進嘴裡;九歲的小國則是因爸爸在工地打工常晚回家,晚餐沒得吃,他只能逼自己早點上床睡,因為「睡了就會忘記肚子餓的感覺」。

物價漲不停,對經濟弱勢者更造成嚴重衝擊!兒童福利聯盟調查,上課日學校有供應午餐,弱勢學生還有一頓飯可吃,但每到假日,弱勢兒童卻有三成處於三餐不繼,其他六成則多以稀飯、麵包和泡麵當主食,有的還會拿學校午餐剩菜剩飯熱來吃。

兒童福利聯盟昨天公佈「二○○八台灣兒童假日飲食大調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出家庭資源偏少的弱勢兒童,進行全國性分層抽樣調查,在國小四到六年級的百萬學童中,符合該定義的弱勢兒童就超過一成三。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經濟狀況一般的兒童中有七成一在假日會和父母上餐館打牙祭,其中四成六經常吃火鍋、四成二吃牛排。但弱勢兒童,假日因沒有政府補助的營養午餐可吃,每三人就有一人在假日只吃二餐,甚至沒有飯吃。

王育敏指出,弱勢兒童的假日主食更令人心酸,兩成以稀飯、麵包為主食,一成五吃泡麵,還有人將學校午餐拿回家當晚餐剩下的飯菜,熱一熱再吃。

例如三歲的強強,比同齡的孩子還瘦弱,肚子餓時只能放聲大哭,常吵到鄰居受不了,每當社工員到訪就會發現餐桌上仍殘留一熱再熱的調理包食品,有時還會出現黑黑的魚,原來是捨不得一餐吃完,只能每餐吃一點,反覆蒸煮下連魚身都黑得跟木炭一樣,社工有時帶餅乾去探望,強強忙不迭搶來,一股腦全塞到嘴巴,還會以期盼的眼神問「阿姨,你可以天天來嗎」?

現年九歲的小國則是家境困窘,媽媽在他念幼稚園時就離家出走,只剩他和當水泥工的爸爸相依為命。因常常沒吃晚餐,小國在學校時常常肚子痛,中午吃營養午餐更是狼吞虎嚥,三餐當一餐吃,連老師都發現異常,詢問之下才發現小國經常餓肚子,還安慰爸爸說他到同學家中吃,小國跟老師說「大家都知道我沒有媽媽,我不要讓他們也知道我們家很窮」。



◆ 北極海床誰屬 5國交聯國仲裁

王嘉源/綜合廿九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0

包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及丹麥這5個北冰洋沿岸國家28日一致同意,他們之間有關北極海床的主權爭執,將交由聯合國出面仲裁。

5國部長在丹麥格陵蘭島舉行了2天會議,美國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昨天在會議落幕後說:「我們確認,我們承諾以有秩序的方式解決任何可能重疊的主權爭執。」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北極點及其附近地區並不屬於任何國家,不過沿海國享有200海里近海專屬經濟區;而如果其海底大陸礁層延伸超過200海里,對延伸出去的海床也擁有控制權。

由於上述規定,5個北冰洋沿岸國對北極地區便產生了相互重疊的主權爭執。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及丹麥無不在蒐集證據,要證明自己的海底大陸礁層向北極延伸。

美國迄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尼格羅龐提呼籲美國國會盡快放行。另外,沿北冰洋5國一致聲明,並不需要針對北極地區締結特別的新國際條約。

俄羅斯去年8月在北極點底下4000公尺的海床「插旗」,宣示主權意味濃厚,因而引起外界對各國爭奪北極海底礦產資源的擔憂。

目前已知北極海底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其礦藏儲量可能占全世界未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

環保團體並未獲邀出席在格陵蘭島舉行的這場會議,它們批評北冰洋沿岸5國爭逐北極的動作不斷,此舉將會破壞該地區獨特的動物棲息地。環保團體呼籲針對北極地區締結類似規範南極地區的國際條約,禁止軍事活動及採礦行為。

fsj 提到...

從美國調查油市炒作到化肥替代品

* 美調查油市炒作 油價下挫
* 華爾街日報:油價急飆 美國展開全國性油市炒作調查!
* 廚餘油可煉生質油 成偷兒新歡
* 海藻可煉「綠色原油」 成份與輕原油相同
* 解決M型社會》張忠謀:富人增稅 窮人減稅
* 「主義、領袖、國家」不該是財政部的施政次序
* 誤把政見當政策 媒體變「利多發報機」
* 政府狡辯 不知錯在哪?

* 阿國抗爭再起 黃豆上漲 降雨支撐小麥玉米走高
* 米價跌了... 10公斤省40元
* 烘穀價漲近倍 稻農嘆做白工
* 花卉是奢侈品? 南投農業處長挨轟
* 農民要減肥啦 肥料超用達3成
* 農委會教農民減肥 推動綠肥和有機肥料
* 肥料污染井水 飲用恐致死
* 化肥替代品 蔡18菌供不應求

◆ 美調查油市炒作 油價下挫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31

面對油市炒作盛行,導致油價狂飆如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的主管單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週四宣布,該單位已加強對油市的監控,並且針對可能的市場炒作行為展開全國性的調查。

CFTC此一宣布令油市大驚,再加上美元上揚與擔心需求將告減少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週四、週五連續兩天重挫,西德州中級原油迄週五歐美盤中已跌破每桶126美元,至125.85美元,兩天來已大跌逾5美元。而自上週西德州中級原油創下135.09美元的歷史新高以來,迄今已重挫10美元左右。

CFTC此舉與過去行事大不相同,過去往往不會針對市場炒作的調查做出宣布。CFTC主席契爾頓表示:「我們必須讓因為油價高漲而負擔加重的人民了解,CFTC已在密切注意市場動態,而且已對能源市場任何潛在的炒作行為展開深入調查。」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CFTC其實早在2007年12月即開始對油市炒作進行調查,然而發現牽連廣泛,其中有許多都是相互糾纏。

與股市不同,內線交易在商品市場交易並不算非法行為,石油業者其實可以利用產油前景的相關業內消息從事交易。然而若是有人故意創造一個價格,並且以此獲利,即會因人為炒作而遭到起訴。

CFTC無權監管美國所有的商品交易,據信是油市炒作大戶的對沖基金大都是是利用不受CFTC監管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而他們的交易行為往往會對油價造成影響。

契爾頓表示,CFTC將加強調查交易員同時在未受監管與接受監管的市場進行交易的行為,尤其是針對西德州中級原油的合約,以確認其中是否有人為炒作的可能。

契爾頓也表示,CFTC將要求大型交易商,包括法人投資人,提供更為詳盡的交易資料,尤其是與商品相關指數上的投資,因為這類交易的數量通常相當龐大。

CFTC也表示,已和美國洲際交易所(ICE)、英國金融局達成協議,將取得ICE期貨歐洲平台有關原油等能源交易的資料。ICE也將提供原油期貨市場有關大型交易部位的資訊。

※ 看不見的手有很多隻



◆ 華爾街日報:油價急飆 美國展開全國性油市炒作調查!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08/05/30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表示,已對可能出現的油市操縱展開全國性調查,並將擴大對能源市場的監督。

原油價格上周突破每桶 130美元大關,並測試歷史新高。周四, 7月輕甜原油收低4.41美元,或3.4%,每桶報126.62美元。

事實上,美國國會議員一直對主管單位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嚴懲投機操作,美國即將在秋季舉行選舉,政界人士亟欲向人民展現他們回應高油價的能力。

CFTC委員Bart Chilton強調:「讓人民曉得CFTC正試圖解決高油價的問題,並且正深入調查可能的投機操縱,是件很重要的事!」

許多經濟學家與石油業主管強調,高油價與投機炒作無關,問題主要是出現需求增加,且供給減少,以及美元走跌。

不過,投機客炒作的疑雲卻始終籠罩整個油市。過去 1個月,國會一系列的聽證會中,能源消費團體與金融業人士聲稱,避險基金與退休基金將大筆資金砸向商品期貨,已經扭曲了市價。

CFTC執行部主管 Gregory Mocek表示,本次調查於去年12月開始展開行動,目前已對各類商品市場展開約 60項的投機炒作調查。

CFTC觀察對象之一是儲油槽所有人,理論上,這些人可能會藉由自身所擁有的訊息,散佈錯誤消息,再從中牟取暴利。

不同於股市,一般來說內線交易在商品市場並不違法,石油公司當然可以充分利用內部消息。不過,若交易員意圖人為操控價格,從中套取利益,便可能會涉及投機炒作行為。

CFTC強調,除展開調查以外,CFTC已經與英國、歐洲主管單位達成協議,彼此分享油市訊息。

同時,CFTC將透過從指數交易員與其他金融市場投資人身上獲取更多資訊,來提高透明度。



◆ 廚餘油可煉生質油 成偷兒新歡

黃文正/紐約時報卅日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石油價格持續飆漲,竊油事件層出不窮,現在,居然連餐廳用過的油也有人要偷。上月,美國警方在加州北部一家漢堡王速食店外,抓到一名49歲竊賊,在他的卡車上找到2500加侖(約1萬1375公升)的廚餘油脂,顯見受害餐廳不在少數。

全美已至少有20個州傳出類似的餐廳竊油案件。華盛頓州阿靈頓市「奧林匹亞披薩與義大利麵餐廳」老闆達米阿尼迪斯說,從去年暑假至今,他每桶50加侖的廚餘油脂,已被偷了7、8次,「廚餘油脂已變成了黃金,很難想像,1年前,我還得花錢請人幫忙處理掉呢!」

回收餐飲用油提煉而成的「黃脂膏」(yellow grease),在市場上愈來愈受歡迎,最近價格更創下歷史新高,甚至比瓦斯和乙醇的價格還高,其中一大原因是:黃脂膏可提煉成生質柴油,供汽車或卡車當燃料。

在2000年,黃脂膏的交易價格約每磅7.6美分,但5月30日的價格已飆漲至每磅33美分。也就是說,加州北部那個偷了2500加侖廚餘油脂的竊賊,如果沒被警察人贓俱獲,可大賺6000美元(約台幣18萬3000元)。

現今全美有許多生質燃料公司與餐廳簽約,購買其廚餘油脂,堪薩斯州的「希利生質柴油公司」老闆希利抱怨說,幾天前,他派車去簽約餐廳回收廚餘油脂,15家竟然有9家被偷了。

另外,例如舊金山市政府也成立了自己的油脂回收公司「SFGreasecycle」,它從全市餐廳免費蒐集廢棄的植物油,回收提煉成生質柴油,供市政府的公(工)務車輛使用。

一般速食餐廳每周約製造150至250磅的廚餘油脂,這些用來炸雞、炸薯條的油,因會有酸臭味,大部分餐廳都將之存放在店後的垃圾桶旁。竊案大多發生在深夜,不少餐廳都加裝保全攝影機,希望能嚇阻小偷,如此才能把油賣給回收公司,多賺一點小錢。

「我白天得下廚幹活,」華盛頓州阿靈頓市「奧林匹亞披薩與義大利麵餐廳」的合夥老闆達米阿尼迪斯笑說:「我可不想熬夜等到凌晨兩點,只為逮個想偷我一桶廢棄油脂的人。」



◆ 海藻可煉「綠色原油」 成份與輕原油相同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5/30

新一波的石油危機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生活,專家也正在尋找新的替代能源,美國媒體報導,一家能源公司研發出以海藻煉油,提煉的綠色原油成份和輕原油相同,而且提煉過程的污染物不多,還可以去除有毒氣體,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原油」。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藍寶石能源公司(Sapphire Energy)表示,該公司在生物燃料科技上取得突破,成功利用海藻製成與紐約期油(輕質原油)相同的「綠色原油」,因為化學成分相同,所有煉油廠、輸油管及汽車等都無需改裝,便可直接處理、運輸及使用「綠色原油」及其提煉品。

據報導,「綠色原油」提煉的程序就是海藻加上陽光,加上二氧化碳和非飲用水,因此不存在影響糧食生產的問題;另外,由於「綠色原油」生產時用到二氧化碳,加上可以輸油管運輸,令運輸時消耗的能源減少,可望比生物燃料進一步紓緩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公司未有說明「綠色原油」的價格、詳細生產過程及試產地點,僅強調成本可與現在的原油競爭,首批預計3年內推出,5年內全面上市。

事實上,之前歐洲已經有人發現,和玉米等作物比較起來,海藻提煉的生質油更符合經濟效益,每英畝海藻可提煉出10萬加侖的生質油,遠比玉米生質油產量多出3萬倍以上,而且污染更少。藻類生質油研發者格蘭克茲更表示,若相當於新墨西哥州十分之一的藻類提煉成生質油,可供應全美國交通運輸。

※ 詳見相關報導:「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 解決M型社會》張忠謀:富人增稅 窮人減稅

【聯合報╱記者陳碧珠、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8.05.31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表示,當前國家最大挑戰就是社會M型化,新政府要落實「富人增稅、窮人減稅」,例如綜合所得稅可再提高現行百分之四十的最高稅率,對有錢人加稅;但中產階級及較低得者的稅率如百分之卅三、廿一、十三、六,應該再降低稅率。

至於政府對企業的租稅優惠,他呼籲,明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絕對要壽終正寢,不能局部復活。

張忠謀昨天出席「李國鼎先生逝世七周年紀念會」,與主持人問答闡述「知識經濟的問題與挑戰」時,提出他對M型社會的解決方法。

他表示,目前新政府以推動「負所得稅制」(對家庭年收入低於卅六萬元者給予退稅補貼)為訴求,但這主要針對的是低收入戶群,他認為範圍仍太小。兩、三年前財政部曾統計,當時全國最高所得前卅人的平均稅負,只占其總收入的百分之十,顯示高所得者的避稅的方法很多;M型社會下,許多稅目都是高收入者負擔太少,他也認為資本利得等應該課稅,例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等。

明年底促產條例就要落日,他也主張這些對企業的租稅獎勵應該要壽終正寢。他說,前任財政部長一度表示要將促產條例落日後,國庫每年多出來的一千多億元收入,透過減稅方法還給企業,但他認為不該這樣做,因為促產條例千萬不能局部復活。

張忠謀表示,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是平行的,開放國家要全球化,就意味著知識經濟不可避免,知識經濟既不會回頭,就一定要加入。知識經濟的重點不是知識,而是把轉知識為金錢。

他說,過去兩、三年,全球出現M型社會,反而成為知識經濟的最大挑戰,要怎樣在知識經濟,創造相對均富的社會環境,考驗政府法制與政策,假如國家沒想辦法避免M型化的發生,會讓很多人想進入「贏者圈」,導致價值觀的迷思,最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會越來越多,社會跟著淪落。

知識經濟產生了M型社會,因此要有照顧機制,張忠謀認為,台灣雖有社會安全網,但仍不夠,像退休機制不但不如美國,還遠不如西歐北歐,應該要彌補。

他強調,知識經濟千萬不要讓小的贏者圈贏,而是要做到相對的公平正義,他不希望看到贏者圈的出現,因此除了調整稅負、增強安全網等振興經濟的措施,最基本還是人才跟教育。



◆ 「主義、領袖、國家」不該是財政部的施政次序

中時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5.31

新政府中,財政部似乎是「配合度」最高的。上任第二天,部長就承諾將來要推動馬蕭政見中的負所得稅制。各大媒體先後披露負所得稅制的重大缺點之後,即使行政院轉趨消極,李部長始終沒有改口。這一周,他又在答詢立委時表示,將來賦改會中要安排工商代表、民意代表,憑空設計出一個全世界不曾出現的民粹式租稅「審議」單位。此外,他也明言,賦改會最重要的目的「是落實馬英九總統的政見」,為尚未成立之單位穿上一雙小鞋。日前,他又向媒體提出其公營事業釋股計畫,包括台灣菸酒、台電公司都在優先釋股之列,打算為愛台十二建設籌錢。最近,李部長也主張公營行庫併購換股合併優於賣出股分,將來也要依此推動公股金融機構的民營化。

李部長這麼急著在上任十天之內努力構思賦改小鞋、釋股籌錢,當然也反映出他做財政部長的哲學。有宏觀視野的財長著眼於國家中長期的租稅制度、負債結構、永續維持,而李部長則似乎是將財政部視為配合推動愛台十二建設的籌款機構,努力幫政府找錢,更將馬蕭提出的諸多政見視為「主義」、奉為圭臬。由於台灣目前負債餘額偏高,新政府難以靠發行公債因應未來赤字,他遂動腦筋以拋售祖產的方式籌措財源。明年以後愛台建設正式推動,恐怕釋股賣祖產更是風起雲湧。

以釋股賣產方式因應財政開支,雖然可以規避公債法的限制,但絕對不是沒有代價的。從政府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將中華電信釋股套現,其實也等於是賣出金雞母,而放棄其未來一年年的金雞蛋。台灣人民也許一時未必察覺政府變賣金雞;但是當釋股幅度加大時,民間質疑的聲浪也就會大為增強。

即使拋開財政永續經營的理念不談,將國營事業釋股也有其他必須考量的問題。以台電釋股為例:台電目前仍是國內電力供給的獨占公司;一旦台電釋股而引進若干民間持股者,則這些民股就有立場、有權力維護他們的獨占利益。當初,台電之所以為公營,是因為承擔了憲法一百四十四條「公用事業」的任務,其公營宗旨即在於「謀國計民生之均足」,而非為獨占利益。一旦台電釋股,那就必然產生民股獨占利益與國計民生之間的矛盾。因此,台電是否要民營、在本質上是否應該釋出持股,都是要先予釐清的大問題。財政部長為了推馬蕭政見,這麼快就決定要對台電釋股,卻對於公營事業移轉民營的原則、理念都少有解說,也讓外界驚訝。

再以公營行庫的民營化為例,李部長常以台北富邦銀行為範例,似乎也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北市銀與富邦銀合併換股,是二○○二年十二月的事,當時台灣民間對大財團並無惡感。等到二○○四年扁政府以二次金改為名將諸多公營行庫轉手給國內大財團之後,台灣人民對於這些財團就有極大的嫌惡,而自此公營行庫不論售股或換股,都必須要將人民觀感放在最優先考量。李部長非常自豪其北市銀「換股」模式;殊不知換股仍須找對象、仍然要評估議定換股比例;二次金改之後,這些事情的爭議都絕不會小於售股模式。再者,售股比較能夠吸引國際銀行參與,而換股幾乎只能選擇國內財團。一旦少了國際標,則輿論對於國內參與者的疑慮就更大、換股的難度也就更高。總之,民營化涉及的問題極多,絕不能為了籌錢而倉卒行事。

李部長歷任北市財政局與祕書長等要職,資歷不可謂不豐富。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台北市與中央政府畢竟不同。台北市的支出與收入都相對單純太多,幾乎不會觸碰到公債法上限、不必擔心鉅額市府赤字、沒有太多祖產可賣、不用煩惱租稅結構、不須理會二次金改的負面新聞、也沒有愛台十二建設的大財政缺口。直轄市財政局長官等雖為政務,處理的卻是事務性業務居多。但依據財政部組織法,財政部的任務是要做好「全國」的財政事務,而不是為了替馬總統心儀的建設找錢、或是落實馬總統競選期間倉卒提出的數百項政見。總之,政務官要心存社稷,而不該言必稱領袖。

新政府才上任十天,一切都還有學習、進步的空間。對李部長而言,這空間格外的寬廣。

※ 換位子,腦袋也要跟著換才對。



◆ 誤把政見當政策 媒體變「利多發報機」

江慧真/新聞幕後 中國時報 2008.05.31

劉揆上任十天,還在聲嘶力竭推銷三大新政(擴大內需、油電漲價、陸客來台),沒想到卻因強調兌現馬英九政見而擦槍走火,四一四項馬政見根本還來不及研究,在媒體競相報導下全變成了政策。

這兩天,「一生兩次房貸優惠」、「育嬰可保六成薪」的新政滿天飛。這些馬英九選舉提出的政見,不僅研考會尚未確認主管機關,就連時程、配套、財源也還在空中閣樓,卻已傳得沸沸揚揚,不但被點名的閣員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政院高層更不明所以、疲於澄清。

為了準備立院施政報告,劉揆要求相關各部會簡報業務內容。本周三上午輪到內政部長廖了以,原本單純的簡報,卻因劉揆書面施政報告中提到一小段「優質生育養育環境」內容,引爆媒體誤認為「馬上要做」,廖了以的現身行政院,也變成了報告「房貸業務」。

周四上午,政策繼續被媒體擴大加碼,電子媒體全天放送「請育嬰假可維持六成薪資,未就業者可領取五千元津貼」,強調此話出自劉揆施政報告內容,讓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嚇了一大跳,趕忙打給劉揆辦公室,確認「這真的是我的業務嗎?」

勞委會相關單位看了報導,有的官員揣測這筆育兒津貼的財源,鐵定是從「就業保險基金」中提撥支應,歸勞委會管沒錯;但又有官員認為,社會福利政策應該隸屬內政部,怎麼會跑到勞委會?於是再詢問內政部,內政部則回說,「育嬰這塊從來也不屬於內政部。」不但劉揆辦公室熱線電話不斷,各單位之間也為了職掌劃分而搞得團團轉。

就在這個節骨眼,研考會偏偏推出了「馬政見執行追蹤一覽表」,洋洋灑灑的八十四頁,彙整出馬英九的四一四項具體政見。

研考會主委江宜樺清楚說明,這些通通還只是政見,到底要六個月、十八個月、還是四年落實,或者到底要不要修改,得由各部會首長來確認執行,也得付完全責任,還訂出管考的紅黃綠燈標準。

部分媒體指導施政,導致劉揆政策滿天飛,虛虛實實就連政院高層都一籌莫展。

周五,劉揆赴立院口頭施政報告,但卻根本不見已被報導兩天的「零利率房貸」、「育兒保留六成薪」政策;劉揆在國會裡和朝野立委唇槍舌戰,政策的紊亂卻還在媒體不停的傳播。

劉揆幕僚無辜的說,「我們要推的三大新政都還在準備啟動,外界卻每天幫我們丟利多,不要說閣員,連院長自己都不知道。」

各界再怎麼急著「馬上就好」,上任十天的劉內閣,也不可能一口氣把四一四項政見化為政策。政見變政策的亂象,以訛傳訛的結果,對劉揆來說,將招致民眾對其施政誠信的質疑、政策轉變的批評;對部分媒體來說,更是罔顧全民利益、濫用了第四權。

※ 媒體還報導的這麼起勁...



◆ 政府狡辯 不知錯在哪?

李柏欣/台東市(退休教師) 中國時報 2008.05.31

油價上漲全民罵翻天之際,劉揆表示「施政不必在意一時褒貶」、「該做就做,不因民怨縮手」, 經濟部長也表示是在「收拾前政府爛攤子」。如此的言論,讓人覺得「政府還不知道錯在哪裡?」的遲鈍,以及輕忽真正民怨原由的怠惰,真的令人憂心。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民怨並不是反對油價的調高,而是整個調漲過程中決策粗糙(一次漲足)、方法可議(長期預告漲期、漲幅)、優惠不公(工業用油大幅折扣,農漁補貼杯水車薪)、誠信不足(提前調價,社會大亂)。這許多的錯誤做為才是民怨的真正源頭,難道內閣官員們不知道嗎?更糟糕是大民怨尚未平息之時,又傳出行政院有「禁止提桶加油」的構想,讓比一般民眾多一項「買不到肥料」怨氣的農民更是怒火中燒,因為如果真的不能提桶加油,那農民使用的大小農機用油怎麼加?

高物價是全球趨勢,要民眾歡喜接受物價調漲不可能,所以漲價惹民怨勢所難免,行政「不因民怨縮手」固然有理,但「用心將民怨降至最低」更是為政者行事的首要,而不是不理民怨蠻幹到底,甚或怪罪前朝政府。施政錯誤不可怕,怕的是錯誤之後的狡辯,也因此期望新政府行事應持「知錯、認錯、改錯」的精神,那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 阿國抗爭再起 黃豆上漲 降雨支撐小麥玉米走高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芝加哥外電 2008/05/31

預期阿根廷農民與政府的稅收爭議將持續,影響阿國黃豆出口,增加美國作物需求,黃豆價格因而上漲。

芝加哥7月黃豆上漲40.75美分,或3.08%,收於每英斗13.6350美元。過去一年,全球需求使得黃豆近月合約大漲了66%。

小麥創下一個月來最大漲幅,美國大平原區的南部地區降雨過多,可能使即將收成的作物感染菌類疾病,價格因而上漲。

7月小麥上漲18美分,或2.4%,至每英斗7.615美元,創下自4月28日以來最大百分點漲幅。但7月小麥本月仍下跌4.9%,自2月27日記錄高點13.495美元大跌了44% 。

玉米期貨本周首度上揚,預期美國中西部濕冷天氣抑制了美國最大作物的初期生長,可能影響產量,支撐了價格走高。

7月玉米上漲17美分,或2.9%,至每英斗5.9925美元,創下自5月21日以來最大漲幅。



◆ 米價跌了... 10公斤省40元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縣報導】 2008.05.31

油價、肥料價格調漲,預期跟進的稻米價格,則因一期稻作大豐收且陸續收成,下月批發價格將由每公斤卅三元降為卅一元,十公斤袋裝米零售價將由四百元調整為三百六十元。糧商表示,外傳米價要調漲是不實說法。

糧商說,肥料、油價及電價上漲會反映到今年二期作,明年米價會調漲,但因政府有平抑米價措施,批發價不會超過每公斤卅五元。

台南縣張姓、黃姓糧商表示,去年二期作因歉收,且碾米率不佳,米價才上揚;今年初白米批發價曾上漲到每公斤卅五元,但隨著一期作陸續採收,價格已降至卅三元。

本月底起嘉南地區稻米陸續採收,下月八、九日起全面採收,農民由目前採收情形發現產量普遍增加。以台南縣為例,每分地平均產量超過一萬一千公斤,許多甚至達一萬二千公斤,實得利潤超過五萬元,這是近幾年來少見的大豐收。

全國冠軍米得主黃崑濱表示,今年一期作生長初期天氣冷,成長較緩,但稻株較為茁壯;加上生長期間少雨,病蟲害少,產量大增。糧商表示,由於預估產量增加,米價將隨著市場機制調降。

台南縣目前濕穀收購價每百台斤約八百五十元;全面採收時,因濕穀含水量較少,價格還會略漲。糧商表示,農委會今年欲增購公糧十萬噸,但以公糧價格約八百卅元來看,很難吸引農民把稻穀賣給政府。



◆ 烘穀價漲近倍 稻農嘆做白工

施博仁/屏東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屏東一期稻米開始採收,受油電雙漲影響,民間烘穀業者打算調高烘穀價格,由每台斤四角漲至七角來補足油電漲價差額。以每公頃稻田可收成兩萬台斤穀物計算,必須再增加約六千元成本支出,這還不包含肥料、農藥的漲幅。稻農哀嘆,多出的成本會吃掉原有利潤,等於做白工。

稻子離開土地變成白米前,一定要先進入烘穀廠進行乾燥程序,不然就會發芽,早期農民都在馬路或稻埕曬穀,但現全都進了烘穀機比較快,廿小時就可全部烘乾。烘穀機的燃料有九成用柴油、一成用電力,這兩年油價高漲,已經勉強在撐,但這一波油電漲幅再也撐不住了。

屏東沈姓烘穀業者說,稻農將穀物委託烘穀場代烘,去年每台斤就要四角,即使面臨油價波動,考慮農民辛苦,還是自己吸收下來,但四天前柴油每公升一口氣漲四點四元,電價七月分每度調漲二點六元,偏偏這兩樣能源都是烘穀機必需燃料,實在無法負荷,預計最少漲價三角。他說,稻農的烘穀用油也要補助才公平。

稻農說,烘穀價格漲、肥料也漲,接下來白米價格一定也漲,老百姓買米又要怨嘆了,但漲價對他們來說不一定獲益,因為即使濕穀每台斤多賣幾元,還是不夠這些上漲成本支出,真正賺錢的還是盤商,最後吃虧的還是農民和消費者,新政府應該要正視此問題,提出配套措施才是。



◆ 花卉是奢侈品? 南投農業處長挨轟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 2008.05.31

縣議員許阿甘、黃秀女昨天在議會定期會質詢時說,最近花價慘跌,花農很苦,縣府農業處應多協助花農。農業處長陳朝旺答覆說,最近不景氣,民眾消費應優先購買生活必需品,「花卉是奢侈品」,較沒有人買。

陳朝旺話還沒說完,陳錦倫等縣議員,即群起砲轟。「什麼花卉是奢侈品?」農業處不思照顧花農,怎可說這種話?除了吃米飯之外,茶葉、花卉,那一樣不是奢侈品?既然如此,縣府每年的花卉嘉年華活動,也可以不要辦了。

議長吳棋祥說,「陳處長你說這種話,很不適當,把這句話收回去。」陳朝旺解釋說,他的意思是,時值不景氣,民眾大都優先購買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花卉畢竟不是必需品,他沒有別的意思。這才平息議員的怒氣。

許阿甘說,新政府上台,標榜清廉,不收花籃,埔里、草屯的花農,大批切花賣不出去。最近母親節,南投縣的康乃馨配送到台北濱江花市,一盒的批發價只有20元,扣除運費、包裝盒的成本,幾無利潤。她要農業處多費心,幫花農打開銷路。

許阿甘說,縣長每逢婚喪喜慶,大都只送花圈,不送花籃。花圈大都是塑膠花做的,對花農沒有助益。她曾多次要求縣長,別送花圈,改送花籃,幫花農打開花卉的銷路。

陳錦倫說,最近油價、電費、瓦斯都要漲價,各項商品都隨之調漲,但花卉價格一直落,卻不見官方協助。如果花卉產銷沒有起色,年底的花卉嘉年華活動,也不必辦了。

※ 有這種官員,難怪台灣的蘭花王國現在會被荷蘭搶去。



◆ 農民要減肥啦 肥料超用達3成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8.05.30

肥料漲價,農民拚命搶購肥料,但農委會調查發現,台灣農田超量使用肥料30%,肥料過度使用造成土壤酸化、肥料吸收率降低,以至農民愈用愈多愈無效,形成惡性循環。

僅撒土表易流失

農委會調查發現,台灣一年使用化學肥料120萬公噸,但其中超量使用30%,相當於一年多用了36萬多公噸。台中農改場場長陳榮五表示,農民超量使用肥料,主要原因是農民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未先挖土再施肥,反而是直接把肥料撒在農田土表,日曬雨淋之下,肥料容易蒸發或被沖蝕,於是農民常會加量施肥。

陳榮五解釋,正確的施肥方式,應該是先挖土,把肥料植入土中,而非灑在土表;但因現在人工成本高,一個掘土工人一天的工資就要800元,相較之下,漲價之前的肥料每公斤才5元,一個工人的工錢相當於160公斤的肥料,足夠一分地使用,也造成農民不願先挖土再施肥。

超用致土壤酸化

過量使用化學肥料也造成土壤的酸化。陳榮五說,化學肥料之於土壤,就像人體用藥一樣,用太多絕非好事,一旦肥料長期過量使用,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土壤會變黏,植物根部的吸收力就會減弱。

另外,肥料在酸化土壤中容易流失,不易被吸收,有時甚至流失一半以上,肥料效力無法發揮,農民只好加倍使用,結果愈用愈多。

因此,在物價高漲的現在,農委會決定教育農民合理化施肥,不要再過度使用肥料,影響台灣的農田土壤肥力。農委會表示,農民如果可以合理化施肥,預估一年可減少30萬噸以上的化學肥料用量,對土壤、生態、農產成本和消費者都是好事。



◆ 農委會教農民減肥 推動綠肥和有機肥料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8.05.30

油價漲,民眾忙省油,肥料今天起漲價,政府也推出「合理化施肥方案」,教農民「減肥」。農委會成立合理化施肥輔導小組,協助農民勿濫用肥料,並推動近5萬公頃農田採用綠肥和有機肥料,以降低用肥成本、穩定農產品價格。

化學肥料今天起全面漲價,雖然有政府補貼七成漲幅,但農民購買的肥料價格仍上漲四成二。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肥料漲價的同時,農委會推出多項配套方案,其中一項是「合理施肥」,農委會遍布全台的九個農業改良場、種苗繁殖場和農業試驗所,即日起組成「合理化施肥輔導小組」,教育農民別再過度使用肥料。

農委會台中農改場場長陳榮五擔任「合理化施肥小組」召集人。他表示,小組5月底展開三大施肥輔導計畫,第一步先展開合理化施肥技術宣導和講習,這星期就已在全台北中南東各區辦了17場,預計今年之內要辦183場。

合理化施肥輔導小組也要免費協助農民辦理土壤肥力檢測和和作物需肥診斷服務。陳榮五說,今年預計辦理3萬件免費檢測。



◆ 肥料污染井水 飲用恐致死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8.05.30

毒物科醫師指出,肥料流入井水,使得井水帶有銨、尿素、硝酸鹽、亞銷酸鹽,會導致飲用者產生變性血紅素,導致發紺、頭暈、頭痛、步態不穩,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

肥料成分多為氯化銨、尿素、硝酸銨,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主治醫師葛謹指出,植物吸收肥料後,人再食用則安全無虞,但是有研究發現,若肥料流入井中,銨、尿素、硝酸鹽、亞硝酸鹽污染井水,則有引發變性血紅素的疑慮。

他說,血紅素正中央有二價鐵,而飲用含有銨、尿素、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污染水,則會變為三價鐵,血紅素無法攜帶氧氣。

病患會出現發紺、頭暈、頭痛、步態不穩等症狀,若是血紅素變性超過五成,病患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

此外,葛謹呼籲,家中的肥料也要收藏好,過去曾有個案報告指出,白色圓圓的肥料和鹽巴很類似,曾有民眾誤以為肥料是鹽巴,誤用來醃漬食物,導致肥料中毒。



◆ 化肥替代品 蔡18菌供不應求

葉志雲/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31

肥料一片喊漲聲中,中興大學研發「俗擱大碗」,比化學肥料效果還要好的放射線菌「蔡18菌」炙手可熱,許多農民靠此利器翻身,口耳相傳,讓蔡18菌爆紅,興大植病系實驗室供不應求。

在台中市大坑種了兩甲茂谷柑的邱碧章說,往年致命傷裂果嚴重,收成都不好,去年八月底開始使用蔡18菌,說也奇怪,之前8成裂果,賣相不好,光肥料錢都不夠,今年初裂果情形大幅改善,收成90幾萬元,是他自921後開始種茂谷以來第一次賺到錢。

54歲的邱碧章說,往年施肥一次就要用到兩噸的台肥43號(1包260元),但用了蔡18菌後,到現在還沒施過肥,但果樹長得比過去更好,他預估明年二月收成,產量可以比今年多一倍,達到5、6萬斤。

免施肥產量倍增 農民叫好

也在大坑種了2.5甲椪柑的陳清火說,他父親種了40幾年,收成從來沒有超過40萬元,他接手5、6年來,也是只有3、40萬元收入,但自去年八月開始用蔡18菌後,果粒變大,去年十一、十二月收成6萬多斤,賣了120幾萬元,今年預計可以增加到150萬元。

46歲的陳清火不諱言,使用蔡18菌後,肥料錢省了很多,以前一次施肥就要3、4萬元,現在只須配合基本元素肥料,而且很便宜,1分地才幾百元而已,今年到目前還沒用到肥料。

在台中縣和平鄉觀音山種植3甲甜柿的朱國興說,過去每年要用到7、8次追肥,每次要100包,用的且都是進口肥料,每包6、700元,此外,有機肥料一次就要16萬元,還要追加4到5次液體肥料,每次4萬元,光是肥料錢每年總共80幾萬元。

幫植物吸收養分 俗擱大碗

55歲的朱國興說,他去年二月開始用蔡18菌,到十月採收,花費不到10萬元;前年套袋7萬粒,收成4萬粒,去年套了11萬粒,收到10萬粒,收入增加了一倍,達到330萬元,今年預計可以套到20萬粒,收入可望增加到1000萬元,而到現在還沒用過半包肥料。

研發蔡18菌的興大植病系教授蔡東纂表示,台灣農民使用肥料普遍過量,造成土壤酸化,不僅破壞生態,也浪費許多錢,減量的空間很大;而蔡18菌促進開根速度很快,幫助植物快速吸收,自然可以減少使用肥料。

蔡東纂表示,採用生物防治,以蔡18菌與黃豆、砂糖一起發酵,10天就可以使用,稀釋50到100倍,每公升成本7到10元,1分地用到6公升,最多才60元,加上100到120元基本肥料,也不過200元,而肥料每分地至少要4000元。

fsj 提到...

糧價大漲 肥了誰?

◆ 糧價大漲 肥了誰?農夫、農機化肥商、能源企業、炒手!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2008/06/02

這波自1990年代以來最猛烈的糧價驟升讓一般民眾大喊吃不消,餐廳業者與學校供餐廠商咬牙苦撐,但《MSNBC News》報導,有一群人直接或間接受惠:這些人是農民、肥料商、農機銷售商、石油企業以及避險基金。

從糧食新身價中得利的農夫,終於一掃多年慘淡的行情,以近乎歷史新高之譜出售自己的產品,美國農夫收入大為成長。

另外,跨國糧食農作生產商Cargill、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海撈一票,各地的肥料與農機供應商更賺取大把現鈔。避險基金投下鉅資炒作高漲的小麥、大豆及玉米價格,然後回收驚人的利潤。當然,石油及天然氣公司也從中分到一杯羹,因為耕耘及運送農作物都必須用到能源。

若走訪整條糧食的生產及供應鏈可以發現,現在,貼著土地到處都是黃金。以美國的農戶為例,不論是畜養乳牛或是種黃瓜的,近來都賺飽了荷包,去年美國農家平均一戶收入成長了7%,達到 83000美元。

但是在農業大州,這個數字還更豐厚:光是明尼蘇達州一州,種植玉米的農戶平均多賺了 80%,每年有 95000美元的進帳。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農夫 Chad Willis就是個好例子。 Chad Willis的農地位在該州 Willmar城,當地是美國知名的玉米產地。 550英畝的地上專門種植玉米和大豆,他將農作物賣給自己參與投資的乙醇工廠,然後自家的汽車也使用 85%玉米提煉的混合燃油。

Chad Willis 也知道世界各地的民眾深受高糧價所苦,不論是穀類、蛋或雞肉都比以前貴,因為就去年來說, 20%玉米農地種出來的作物提供提煉生質能源,排擠了直接食用或當作飼料的用途。但他不願透露去年賺了多少錢,雖然不否認現在務農確實能獲利,不過Chad Willis 表示,自己沒有一般玉米農賺那麼多。

他說,農民們都很興奮農產價格終於翻身,但心裡卻又戒慎恐懼。

同在明尼蘇達州的Haug Implement農機廠商生意也蒸蒸日上,許多農機產品喊價超過16萬美元,甚至聯合收割打穀機能賣到30萬美元,雖然農機價格起漲,但市場還是供不應求。販售農用機器的業者表示,日前中間銷售利潤稀薄的情況已經消失。

農業地區受惠於糧價上升,呈現一片榮景。玉米、大豆及小麥價格被推上高峰,原因包括需求面強勁,而且以前對農產品興趣缺缺的避險基金開始進行投資。過去20年間,由於大宗物資的換手比以往更加頻繁, Minneapolis穀物交易所(MGEX)的期貨交易量大幅暴增。

明尼蘇達州 Bloomington市原物料交易商 Peter Georgantones 表示:「種穀物的農夫已經從中賺到快撐死!今年這群傢伙更不得了,截至目前為止就50萬美元入袋,更別提土地的增加價值有多少。務農真的很賺錢!」他的桌上堆滿期貨價格筆記,隨時有農夫來電確認報價,忙得不可開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 2006-2007年主要糧食作物消費量大增,有幾乎一半源自生質能源開發的需求,使用生質能源讓玉米、各類雜糧、家禽家畜以及酪農產品的價格向上推進,也引發國際爭論。

有人並不同意這項看法。上個月美國西德州農工大學的農業與糧食政策研究中心提出報告,認為玉米之所以變得昂貴,不全由生質能源造成。該份報告指出,糧食上漲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加工及運輸過程中要使用的能源,現在也變貴了。

像農夫 Chad Willis坦言,雖然供應生質能源的需求讓他們賺了點錢,但買石油的成本卻變更貴。「只看糧食價格,會覺得我們農民很賺錢,但問題是生產成本無一不漲。」

去年,烘乾玉米所需的桶裝瓦斯每加侖要1.55美元,但今年恐怕要漲到 2美元。去年每英畝的肥料成本大約 115美元,今年春天漲了100%。去年 Chad Willis為了農機用油買2500加侖柴油,年初每加侖約 2.5美元,結果年尾已經漲到3.09美元,今年更一路漲不停。

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民賺取的利益被稀釋,雖然農夫們暗自捶胸頓足,但周邊企業的獲利卻大為增加。

種子及殺蟲劑製造商 Monsanto Inc.去年獲利將近10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14倍。跨國糧食企業 Cargill涉足農作生產及交易,去年賺得更多,獲利23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業績的 6倍。同時,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也不遑多讓,該公司在同期業績成長 4倍,去年賺21.6億美元。

肥料商也「肥」了!由於農民需求殷切,化肥生產商Mosaic Co.提價後發現,去年第 3季獲利躍升10倍,勇闖5208萬美元。

全球最大的農業重型機械設備生產商 Deere也賺了不少,光在 2005-2007之間,該公司淨獲利提升超過 25%,達18億美元。今年第 2季淨利,從去年同期的6.24億美元增加到7.64億美元。

37歲的農夫Lee Richardson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大家或多或少都賺到錢。」大養雞場搶購他生產的穀物,他的收入也增加了。

去年美國糧食提價4%,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多,但根據美國農業部門統計,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增長幅度最快的紀錄,而部分糧食的價格漲幅更高過這個數字。去年白麵包提價 13%、培根漲幅7%、花生醬勁揚9%。14日美國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 4月糧食通膨的年化數據高達6.1%。

美元疲軟讓美國人生產的農作物大量外銷,而某些國家近來天候不佳、糧食歉收也導致全球性需求增加,新興市場如印度與中國的消費崛起,對品質良好的食物有更大的購買力量。

糧價居高不下對食品業巨頭Kraft Foods Inc.造成強大壓力,該公司的生產成本已經提高9%,相當於13億美元。今年這筆支出應該會更沉重。

面臨如此壓力,食品商紛紛思索解套方法,有些企業打算重新改變封裝減少成本,例如把玻璃瓶改成塑膠,據說每年可省下 87000加侖的燃料。

雖然今年農產量相當豐碩,但市場普遍認為,糧價降價不會太快。美國農業部預期,今年糧價會再漲個4-5%。

Moody's Economy.com 產業經濟學家 Mike Helmar表示,「大家現在處於一個新時代,糧價將比過去貴一點。」

fsj 提到...

通膨是全球下一個挑戰

* 通膨是全球下一個挑戰
* 亞洲二次經濟奇蹟 恐幻滅
* 亞洲內需類股對抗通膨 買Local更勝Global
* 美企業獲利 本季恐惡化
* 歐央行總裁:歐洲通膨問題未解

◆ 通膨是全球下一個挑戰

撰文:林奇芬 (Money+ 2008年6月號)

油價再創新高、燃煤、農產品價格也飆漲,通貨膨脹的壓力逐漸加大,這將是今年下半年各國政府最大的挑戰,也是投資市場在經歷美國次貸風暴衝擊後的下一個隱憂。美國勞工部近期公布4月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創下16年半以來新高,年增率達3%,而此同時紐約油價又創下每桶135美元的新高紀錄。由於擔心聯準會(Fed)第4季前降息的機率降低,美股再次重挫。

美股去年10月受到次貸風暴的影響,股市從高點反轉,到今年3月出現支撐跌幅約2成,之後在聯準會大幅降息、次貸風暴逐漸處理,以及美元跌深轉強的帶動下展開反彈行情。可是5月下旬各種原物料價格頻創新高,通膨加大的壓力下,美、歐股市再次面臨考驗。雖然在這段時間,擁有原物料的新興市場仍呈現強勁的走勢,如到5月中旬中東約旦、南非、拉美巴西股市都有近15%漲幅,東歐俄羅斯、北歐挪威也有8%的上漲,但這些國家同樣遭受通膨的壓力,接下來各國政府會採取那些措施將值得關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會發現全球正陷入低成長高通膨的惡夢中。例如美國今年經濟成長(GDP)預估只有0.5%,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估卻高達3%,若以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僅2%來看已經是負所得。而這樣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而是全球普遍性的。如歐元區今年GDP成長預估1.4%但CPI為2.8%,拉丁美洲GDP為4.3%,CPI為6.5%,新興歐洲GDP為4.4%,CPI為6.4%。唯一一個經濟成長率超越通膨的是新興亞洲,GDP為7.5%,但CPI為5.5%。

就今年上半年的股市來看,俄羅斯、巴西表現亮麗,可是從經濟數據來看,這兩個原物料大國正遭逢通膨衝擊,如巴西今年經濟成長與通膨都是4.8%,俄羅斯今年GDP 6.8%,CPI則高達11.4%。反倒是金磚四國的另兩國:中國與印度,經濟成長可超越通膨。如印度今年GDP 7.9%,CPI為5.2%,而中國今年GDP為9.3%,通膨5.9%,反而是較健康的體質。

經濟基本數據當然只能做為投資的一項參考,不是絕對的答案,但是從IMF的預估數字,已經可以看到今年全球都籠罩在高通膨的壓力下,甚至有許多地區到明年都還無法擺脫這樣的壓力。而高通膨是否促使各國政府採取拉高利率、貨幣升值或是對特定產業的緊縮政策,都將是市場的未來變數。

展望全球市場,反而亞洲市場是唯一經濟成長可以超越通膨壓力的異數。除了前述的中國與印度之外,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今明2年經濟成長都可超越通膨,而亞洲四小龍香港、韓國、新加坡、台灣也都是同樣的情形。因此,如果要找全球股市相對較具吸引力的市場,我認為亞洲市場仍有較佳的機會。



◆ 亞洲二次經濟奇蹟 恐幻滅

【經濟日報╱編譯 林聰毅】 2008.06.03

首次亞洲經濟奇蹟以貨幣劇貶收場,第二次經濟奇蹟可能會因物價飆漲而落幕,因為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在這場通膨大戰中敗下陣來,經濟泡沫爆破的風險升高。

從北京到曼谷,亞洲各國央行企盼全球經濟減緩抑制物價走高的希望正逐漸落空。雖然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需求減弱,但不斷增強的國內消費取而代之,推高亞洲的通膨率至26%。

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泰國、菲律賓,以及至少其他八個亞洲經濟體的基準利率低於通膨率,導致實質利率轉為負數,風險在於物價可能加速扶搖直上,造成經濟過熱與泡沫爆破。

巴克萊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季哈(Sailesh Jha)說:「除非有解決通膨的具體措施,否則投資人將重新考慮亞洲的成長題材,從而體會到情勢未如表象瑰麗。」「投資人信心將減弱,股票等資產價格將隨資本外流而大幅修正。」

泰國央行維持基本利率3.25%幾近一年,通膨率則飆漲至6.2%。中國人民銀行去年12月初宣佈計畫改採「緊縮貨幣政策」,自2007年底迄今主要拆款利率維持在7.47%不變,但通膨率飆升至8.5%,接近12年高點。

中國人民銀行決策官員在四川強震後,面臨更嚴峻的情勢,災後重建也增加銀行擴大放款壓力。地震發生前,北京決策官員對升息仍猶豫不決,擔心會破壞其阻止投機性資本流入的努力。經濟學家謝國忠估計,中國的災後重建最終可能需1 兆元人民幣(1,440億美元),對已存在過熱風險的經濟而言,將推升國內需求與增加物價上漲壓力。

香港大和總研資深經濟學家凱文.賴(Kevin Lai)表示,各國央行缺乏強勢作為,最終的修正將付出更高的代價。問題越延宕風險就越大,然後將面對冗長且痛苦的泡沫爆破循環。

亞洲1980與1990年代初期的經濟榮景,以1997年泰銖急貶劃下句點,引發亞洲其他貨幣貶值的連鎖反應與外資撤離。

如今,亞洲各國政府對於抑制物價漲勢或確保經濟成長,看法分岐。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國家為避免升息,仰賴價格控制與補助遏止通膨。

新加坡滙豐控股資深經濟學家旺德斯佛德(Robert Prior Wandesforde)指出:「決策官員寄望全球成長減緩壓低通膨,但這不可能發生,目前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央行還需加把勁。」2008年前4個月,越南的銀行貸款增加14.7%,去年則激增50%;新加坡4月的貸款較上年同期則上升24.4%。中國1至4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加25.7%。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泰勒(John Taylor)說,不僅亞洲經濟體的利率低於通膨,世界各國央行制定的短期利率平均升幅也落後物價漲幅,「違背了重要貨幣法則」。

惠譽公司的研究報告說,物價上漲危及新興市場的信用評等。報告還說,在金磚四國的經濟體中,俄羅斯最容易受到影響,金磚四國還包括巴西、中國與印度;在亞洲,越南與斯里蘭卡也列名前10大風險國。(彭博資訊)



◆ 亞洲內需類股對抗通膨 買Local更勝Global

何銘銓 2008/05/30

現階段全球市場仍然波動震盪,亞洲仍然適合投資嗎?高通膨、高物價下,對於亞洲市場帶來什麼衝擊?亞洲通膨這麼嚴重,還可以投資嗎?這是我最近全省走透透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就短中長線趨勢綜合分析,我堅信亞洲內需族群可說皆是現階段首選,因為短線今年來股價強漲抗跌、中線亞洲內需離次貸最遠,長線則是中印等帶動的內需商機驚人。


短線 – 今年來亞洲內需股逆勢上揚

今年來亞洲股市跌幅雖高於全球市場,但以MSCI太平洋(不含日本)指數十大類股來看,內需相關類股如民生消費、醫療保健、公用事業、電訊服務等,表現卻明顯優於MSCI全球指數同類型產業(見表一),其中更有逆勢上揚者,如醫療保健上漲9.3%、公用事業上漲4.5%、電訊服務上漲1.8%,這些類股正是標準的亞洲內需族群。


中線 – 亞洲內需不求人 離歐美次貸疑慮最遠

亞洲除了短線股價表現強勢外,「消費、金融、地產和基建」是亞洲內需四大金磚產業 –,也是距離歐美次貸風暴最遙遠的投資方向,畢竟當美國需求不振下,可能壓抑亞洲出口產業,但內需產業看的是自身景氣,就如中印的內需消費爆發、台灣政策開放加惠金融傳產等,都屬於結構性的成長,全球景氣的影響反而是其次,因此亞洲內需堪稱「不求人」。


長線 – 亞洲七多

亞洲內需絕對是長線投資趨勢,畢竟亞洲擁有「七多」優勢,即人最多、賺最多、存最多、本最多、新貴多、錢最多、花最多,因此內需商機當然是瞄準亞洲市場。

以市場來看,亞洲市場有三大主要區域,涵蓋大中華(13億人口)、印度(11億人口)和東協(5.5億人口)等全球人口前三多、財富累積最快的區域,預見這三大市場從世界工廠轉型為消費重鎮時,無限的內需商機亦將應運而生。

至於通膨顯然成為當今投資亞洲市場的最大疑慮。仔細分析這波背後推升主因,「食品價格攀高才是這波亞洲通膨的元凶」,因為食品占各國CPI比重普遍高達三成(如下表),較僅占CPI組成比重5%的能源而言,食物價格居高不下遠比能源更讓亞洲受傷害。中國28日也宣佈降低26項產品的進口關稅,顯見中國也開始積極解決通膨問題。

亞洲通貨膨脹壓來主要來自食物,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新興亞洲大多為糧食供應國,亞洲CPI組成中,其實食物是最主要的影響因子,而新興亞洲普遍在農產品上能自給自足,甚至為農產品出口國,例如泰國(米)、馬來西亞及印尼(棕櫚油),因此農產品高漲對大部份的亞洲國家影響其實有限,甚至反而有利農產品出口國。

此外,投資人可能認為高油價的時代應該投資俄羅斯、中東等地區,而質疑新興亞洲市場的投資潛力;但若仔細評估,過去5年油價與新興亞洲股市呈現正向關聯度,且趨勢有逐年上升的現象(關聯度由0.29提升至近一年之0.80);而油價與俄羅斯近一年的關聯度也同樣高達0.80。以上數據顯示,新興亞洲股市在高油價的環境下仍有機會呈現走升格局,主因新興亞洲內需仍相當強勁。

最後,新興亞洲市場以財富增加及經濟成長為後盾,也可望舒緩通膨所引發的負面效應。以中國為例,自2003年以來薪資年增率均超過12%,2007年1~3季甚至超過20%;持續性的財富增加可望舒緩通膨壓力,也可望抵消通膨所引發的消費排擠效應。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美企業獲利 本季恐惡化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道瓊社二日電】 2008.06.03

美國企業獲利屢創新高的好景,已隨著信用危機與消費緊縮宣告終結,隨著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飆漲,第二季獲利狀況可能惡化,各產業中只有科技業未受波及。

包括福特汽車與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在內,都無法避免油價攀升的衝擊,相繼發布獲利展望不佳的消息;航空公司同樣飽受燃料價格飆漲之苦;零售與餐飲業也面臨顧客減少的窘境。

科技類股是少數保有光芒的領域之一,原因是美元疲軟拉抬出口,擁有位於經濟成長強勁地區的國外客戶群,且原物料的成本因素也較少傷及科技公司。

分析師持續調降企業第二季獲利展望,據湯瑪遜路透統計,分析師預測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分股,第二季每股盈餘平均將減少7.3%,高於一個月前預估的減少6%。

湯瑪遜路透分析師預估,上季獲利銳減80%的金融公司,第二季獲利可能再縮水44%。餐廳等彈性消費事業的獲利也將延續上季跌勢,再減少10%。

其他產業的獲利則可望持平或溫和增長。若剔除金融業,標普500成分股的獲利可望成長7.5%,其中科技產業的表現最佳,漲幅達15%,能源產業也增加16%。

美林公司美國市場策略師貝斯基說,市場預估科技業下半年獲利可望成長12%,過度低估該領域的潛力。他指出分析師上季調降獲利展望,但72%的科技公司表現都優於預期。



◆ 歐央行總裁:歐洲通膨問題未解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6.02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1日表示,歐洲通貨膨脹問題尚未解決,各國政府仍需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消費物價穩定;經濟學家預料,歐洲央行下周召開決策會議將繼續維持既有利率。

特里謝是在周日接受若干媒體採訪時提出前述看法。他指出,歐盟通貨膨脹率已經上升到3.6%,創下新高,各會員國紛紛採取具體策略因應,有些地方已逐漸看到成效,但有些地區仍須持續努力。

歐盟預訂5日召開決策會議,特里謝強調,他的談話不該被視為研判利率走向的依據。自去年6月以來,歐盟利率一直維持在4%,路透調查發現,經濟學家多半認為,儘管美國為提振經濟而多次降息,歐盟下周會議仍不會調整利率,藉此遏止通貨膨脹。

特里謝認為,目前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沈重的現象與1973、1974 年間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十分類似,各國央行應該致力落實中程目標,確保消費者物價穩定,切勿再重覆當時的決策失誤。

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下,歐盟政界及評論人士不斷敦促政府採取具體措施,以免受到嚴重拖累,對此,特里謝指出,如果既有政策不足以維持金融秩序穩定、或者私有機構無法自願遵守規則,便需要透過公共政策嚴加監管。

歐盟各國財政部長預訂2日在法蘭克福舉辦每月例行性會議,預料,通貨膨脹以及油價持續飆漲將成為會議討論重點。

fsj 提到...

全球搶耕地 炒家狂砸數千億美元

自由時報 2008.06.06

〔編譯羅彥傑/紐約時報五日報導〕大型投資基金已投入數千億美元在走多頭的商品市場,諸如小麥、玉米與大豆。不過,若干實力雄厚的大戶投資人看準全球糧食需求將暴增,開始購買農地、肥料、穀物升運機及運送裝備,準備做更大膽、也更長期性的賭注。

有一名投資客已買下數座乙醇工廠、加拿大農地與中東的倉庫,以便收藏數百萬英斗的穀物。另一人則準備買下六十多個穀物升運機、肥料經銷據點與貨船船隊。此外,還有包括紐約貝萊德基金集團在內的三個法人機構,分別打算投資數億美元在農業上,而且鎖定涵括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到英國鄉間農地。

在全球對糧食生產需求更為殷切的此刻,這些大型投資機構進行的新豪賭可能大幅提高糧食產量;然而,傳統農耕業者及鑽研農業政策的學者擔心,這些新進業者只會以獲利為優先,而不會遵守對農業永續經營的承諾。

擁有二十八年歷史的伊利諾州布隆明頓市「預先貿易」商品仲介公司總裁海恩萊說:「農地就像佛羅里達州的房地產一樣會泡沫化。週期性的進進出出將會使市場波動劇烈而且擾亂市場。」

這些新投資人與其他金融界投資者在進軍商品市場時,原本必須謹守克制投機性投資數目的規則,但透過持有農業用的土地與其他相關物品,反而可以讓他們不受這些規則的約束。

其中,尤屬穀物升運機能夠提供投資人新的賺錢途徑,因為他們可因此買賣玉米或大豆,而不只是買賣連結這些商品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而已。舉例來說,當穀價上漲時,囤積居奇供日後出售比釋出現貨更賺。又或者如果各地價格不一,就可將存貨運至利潤更高的市場。

不過,押寶穀物的投資基金經理人表示,對他們心存疑懼毫無必要,而且他們的投資對於農耕乃至消費者都有加分作用。

fsj 提到...

農民淌血買肥料 台肥躺著賺暴利 玉米飆天價

◆ 1包賺150!農民怒吼:抓「肥」蟲

【聯合報╱記者邱英明/旗山報導】 2008.06.07

一包肥料漲165元,昨天農民團體動員到立法院陳情。農民痛斥,上月農民是買不到肥料,現在則是買不起肥料,眼看即將種二期稻,肥料成本大增,政府應抓囤貨的「肥蟲」才能向農民交代。

美濃地區一期稻收割後,即將播種二期稻作,目前正需要施肥,但台肥平均漲幅43%,農民叫苦不已。美濃農會昨天陸續有肥料進貨,但農民需要的複合肥料仍然缺貨。

前往農會買肥料的農民說,肥料漲價後,囤貨的肥料行慢慢釋出,一包賺150元以上,其中最受農民歡迎也是多用途的複合43號肥料,可用在各種農作物,一包漲了165元,「真是買不起」。農民不滿「肥蟲」囤積肥料,政府卻束手無策,要求政府拿出魄力抓「肥蟲」平穩肥料價格。

美濃鎮瀰濃里長林永光說,台肥販賣新肥料應改換包裝,與未漲價前肥料作區隔,農民一眼就可以分出新舊肥料,也會讓囤積的不肖業者現形。

多家農會趁機推銷有機肥料,內門農會總幹事洪戊哲說,一包有機肥料可買二包化學肥,農民大量使用有機肥,成本增加划不來,但政府若能在此時多補助農民使用有機肥料,這對推廣有機農業是很好的轉機點。

※ 換包裝這個點子不錯。



◆ 囤600噸尿素 台肥專員自肥送辦

黃柏凱、許素惠/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台肥肥料漲幅五成,令擁有碩士學位的台肥專員邱信行覬覦,五月初趁職務之便,私藏六百噸尿素,占雲林地區尿素銷售量三成。邱信行企圖俟肥料調漲後,賺取二百多萬利潤,昨被嘉義縣調查站在雲林縣莿桐鄉農會倉庫查獲,邱信行否認,但調查站依違反公平交易法函送法辦。

台肥尿素四十公斤包裝農會價三百四十元,調漲為五百一十元,漲幅五成、有一百七十元差價,遭到擁有中興大學農業碩士的台肥專員邱信行覬覦,假冒飼料行名義向台肥提貨六百多噸,共一萬五千包尿素,囤積在台肥向農會借用的倉庫中,企圖私下賣出牟利。

根據肥料提單,這批六百噸尿素名義上已經賣出去,庫存資料為零,台肥中區營業處主任張洸洋說,邱信行所囤積的尿素,是五月二日從高雄港廠區運來。

台肥向雲林縣莿桐鄉農會租用的倉庫,在莿桐饒平南路上,和農會饒平辦事處毗鄰,佔地三百坪,由於近來肥料嚴重缺乏,倉庫還申請了保全系統,以防宵小。饒平辦事處人員說,該倉庫兩年前租給台肥公司後,連同鐵門鑰匙、遙控器全都交給台肥相關管理人員,所以不知倉庫內是否有異常囤積。

雲林縣五月份尿素總銷量為二千一百五十七噸,但邱嫌所囤積尿素,高達六百噸,占了總數三分之一,數量驚人。

邱信行是台肥中區營業處專員,負責雲林地區的業務開拓及進出貨事宜,他接受檢調調查時辯稱,台肥倉庫不夠放,他才將六百噸尿素寄放在租借倉庫中,不過尿素早供不應求,台肥公司也不知情,邱信行才俯首認罪,檢調將邱信行依違反公平交易法,函送法辦。



◆ 疑似囤積肥料 嘉義查獲三業者

莊哲權、黃柏凱、呂妍庭/嘉義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7

肥料價格高漲,囤積傳聞不斷,嘉義縣警方六日在民雄、朴子、太保等處,查獲業者疑似囤積三千多包尿素等肥料,業者均矢口否認,辯稱是陸續進貨,賣剩下的庫存貨,但警方調查三名業者涉嫌囤積,依違反公平交易法函送法辦。

民雄分局昨天下午四點多在民雄鄉中央村的汽車修配廠的倉庫裡,查獲現年卅六歲的業者賴慶輝非法囤積肥料,包括硫酸氨肥料十一包、粒狀過濾酸鈣肥料四百包、和鎂五號肥料廿包、粉狀過磷酸鈣四十二包、卅九號複合肥料廿一包、氯化鉀肥料廿五包,共計五百一十九包、價值十五萬餘元。

朴子分局接獲民眾檢舉,指朴子市松華里一家由陳金生所經營的尿素等肥料行,多次佯稱肥料都賣完了,警方查訪後發現店面貨架上冷清,倉庫卻堆有一千七百一十一包肥料,每包四十公斤裝,總計六千八百多公斤,研判是「只進不出」的囤積肥料情形,市價約七十萬元,但陳姓業者矢口否認,辯稱是每月進貨一千公斤,剩下的庫存。

水上分局則在太保市後潭里順成碾米行倉庫內,查獲羅姓業者不法囤積尿素等肥料共八百五十三包,市價約四十二萬多元。



◆ 農民淌血買肥料 台肥躺著賺暴利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8.06.06

今天上午立法院群賢樓外聚集了上百位北上陳情抗議的農民,痛批新政府是馬上漲政府,肥料漲價,已經讓農民無力招架,政府官員卻不知民間疾苦,同時對中南部連日大雨所造成的農業損失視若無睹,反要農民期待農產品價格會上漲,殊不知農民早就已經血本無歸。

一位從屏東搭7個多小時車北上抗議的老農,頂著烈陽隨著站在宣傳車上民進黨立委帶頭呼喊的「馬上漲、農民馬上死」的口號,激動嘶吼。說起前陣子買不到肥料,現在卻買不起肥料,再加上南部連日大雨,快收成的農作物都泡在水中的慘狀,老農黧黑的臉龐上交織著憤怒與無奈的複雜表情,口裡念著馬英九的long stay根本就是攏是假。

5月底前,農民買不到肥料,現在則是買不起肥料。南部農業縣出身的國民黨立委將肥料供需失衡,造成農民無肥可用的矛頭指向台肥。雲林縣立委張嘉郡痛批,農民無肥可用,但台肥獲利卻創歷史新高,包括農委會、公交會等政府相關單位應拿出具體作為,徹底解決問題。

張嘉郡表示,台肥是此次肥料短缺、肥料價格飆漲的最大獲利者,農民則是最弱勢、最無奈的受害者。她舉農民最常使用的氨肥為例表示,原本一包氨肥要價380元,現在每包價格漲到800元,漲幅高達140%,對農民而言,根本就不符合耕作成本,如果再碰上天災無法收成,對一向弱勢的農民而言,將是雪上加霜的雙重打擊。

同樣也是出身雲林縣的立委張碩文指出,台灣肥料價格原本就較國外便宜,在國內肥料價格還未調漲前,盤商將肥料轉售國外大賺一筆,應是先前農民買不到肥料的主要原因,對於這段時間台肥產能有增無減,但供貨量始終出不來,高度懷疑台肥是在等補助價格確定後才出貨賺取高額差價。



◆ 股東肥滋滋農民苦哈哈 台肥兩難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曾桂香/台北報導】 2008.06.06

雖然台灣農民「苦哈哈」,但台肥這幾年獲利表現「肥滋滋」,農民感觸萬千。台肥也覺得自己有股東權益要照顧,立場尷尬。

台肥股本高達98億元,算是大牛股,但在抗通膨資產題材、農業概念股的加持下,今年1月以後迄今,股價穩站百元以上,5月12日盤中曾高達161.5元,今股價在147元上下。農民抗爭短期對台肥股價影響不大。

台肥民營化,角色從以往的照顧農民,轉變成要兼顧股東,除農委會持股24.07%,外資持股逾57%,台肥經營階層不但要看政府的臉色,股東的態度也變成無法忽視,近年來雖積極轉型,為股東謀獲利,但本業肥料又要賠錢力挺農民,怎麼做各方都不滿意。

台肥本業因為政府政策之故,每年都是處於虧損狀態,最好的時候也僅在打平附近,但上市後為了股東權益,以提升獲利為目標,這幾年開始大動作轉型,除了將肥料廠集中管理,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近年來也積極潮海洋深層水、保養品等新事業拓展,獲利逐年提升,逐漸彌補本業的虧損。

台肥因通膨壓力,以及兩岸關係和緩,挾資產、原物料等題材於一身,被視為抗通膨概念股,也讓台肥的股價一舉攻破百元,躋身傳產高價股一族,事實上,都跟近幾年來它的轉投資獲利大幅提升,以及資產特性等有關,甚至外資都看好其未來抗通膨的特性,不斷加碼。



◆ 囤積?農委會查了嗎

【聯合晚報╱記者魯永明、羅緗綸、陳崑福/連報導】 2008.06.06

台灣肥料缺貨問題,在農委會宣布調高肥料價格後,情況已有改善,但各地仍傳出買不到肥料,尤最搶手的尿素43號,普遍短缺。

肥料供需失調,鬧得農民要到立法院陳情抗議,商人勾結農會人員囤積牟利之說也不脛而走。到底有沒人囤積肥料?官方和民間都認為「有」。雲林縣議員陳清秀就指出,農民向他檢舉有盤商勾結農會,將肥料囤積外銷,賺取高額差價,情治單位應該查辦。

陳清秀說,國內肥料平均每包300多元,國外600多元,價差一倍以上,不少盤商勾結農會,利用農民人頭進貨囤積,外銷賺差額利潤,以尿素、硫酸銨等化學肥料占大宗。他說,囤積肥料、盤商勾結農會外銷現象,「到鄉下問農民,農民都知道」。

縣府建設處工商行政科也說,常有民眾投訴,指有肥料盤商不賣肥料,疑囤積,要求查辦,但肥料市場供需、價格、運銷等,屬中央職權,縣府權查察。

苗栗縣農會今年初起,要供銷部銷售人員,不要再出售給「陌生人」,不過,有心囤積的人找熟識的農友仍買得到。屏東便有農民已連續休耕三年,在漲價前,連續三天到農會買肥料,每次都買十多包,第四天再來買,農會人員問「你都已休耕,買肥料做什麼?」這位農民只說要耕作。農會人員認為可能囤積,等漲價後拿出販賣,「怎麼賣都賺錢!」

國內肥料供應以台肥系統為主,透過農會各供銷部,供應給農友,也開放民間肥料廠自建經銷網;不過,受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帶動運費、肥料原物料,成本上漲2到3倍。在農委會調高肥料價格後,已暫時止住搶購及短缺情形,不過,搶手的複合肥料仍會有短時間供應不及情怳;國內農會總幹事昨天聯誼,也反映這一問題。



◆ 陳武雄:肥料今年不會再漲

【聯合報╱記者尚毅夫 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06.07

農民昨天前往立法院抗議肥料漲價;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他能體會農民心情,但肥料上漲是因國際原物料上漲,雖然台灣肥料漲價,價格還是國際最低,調漲後,就算國際原物料繼續上漲,他保證七個月內不再調漲肥料價格。

陳武雄昨天再次重申年底前不調漲肥料價格外,對於此次淹水地區補助,他說,雲林、彰化與高雄還未達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標準,但為體恤農民,將專案補助復耕。

立委張花冠在立院經濟委員會提出主決議案,要求肥料補助直接補助農民,但農委會官員希回去研議,最後決定以附帶決議方式,「建議」直接補助農民。

立委潘孟安等也提案要求九十八年一月一日起也不得調漲肥料價格,對現行肥料價格差額予以全額補貼,回復至此次調漲前價格。經朝野立委協商,決定修訂潘孟安提案,把九十八年起不得調漲文句刪除,要農委會在一周內提出回饋農民方案向經濟委員會報告,並改由經濟委員會委員共同向院會提案。

台肥發言人、副總經理許繼文憤怒指出,台肥盈餘完全來自海外投資與副產品,這幾年國內肥料生產根本就是虧錢。而且在政策指示之下,台肥已經是廿四小時全力生產,「若真有農民買不到肥料,真的不是台肥的錯。」

至於農民抱怨買不到肥料,許繼文說,台肥市占率已從七成提高到九成,就是知道因為以往凍結價格政策,使得一般民營廠商紛紛減產,今年前四個月台肥已經增產一成四,如果還有人把買不到肥料歸咎台肥,實在是無法忍受。

對於台肥被指「肥滋滋」,許繼文說,賺錢部分都來自海外投資與副產品研發,「國內肥料販售」這項公司本業根本是賠錢經營。

許繼文說,今年四月新政府上任前,已經決定解凍四年未調的肥料價格,要求台肥計算合理的肥料價格。台肥根據當時尿素的國際價格每噸六百卅美元,計算出可以小賺的價格,但是現在尿素又已漲到六百八十美元,加上農委會規定未來七個月都不能漲價。即使這波漲價,今年賣肥料恐怕還是賺不到錢。

※ 所以現在應該管制肥料出口,避免某些人謀取暴利?



◆ 玉米飆天價 飼料成本走揚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六日電】 2008.06.07 由於暴雨阻礙美國中西部地區的玉米種植,芝加哥玉米期貨6日再創盤中新高;天候惡劣使黃豆也攀抵三個月高點。仰賴玉米飼料的豬、牛與雞肉生產成本上揚。

美國氣象局5日的報告顯示,中西部包括愛阿華州、伊利諾州等地雨量偏高。另據農業部的報告顯示,6月初僅63%的玉米生長狀況良好,低於去年同期的78%。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7月玉米期貨繼5日收盤創下每英斗643.25美分的歷史記錄後,6日盤中再創663.25美分的空前新高。玉米期貨接連三個交易日上漲,5日漲幅高達4.7%。分析師指出,美國天氣不佳造成價格上漲,而價格猛漲反映穀物存量處於低點。

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美國18個主產州的玉米,播種後僅有74%發芽,不但低於去年的92%,也遠低於五年平均的89%。黃豆狀況也不佳,種植進度僅為69%,種下的黃豆也僅有約三分之一發芽,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4%。多雨、低溫環境也會使玉米與黃豆根札得不深,在接下來的乾熱季節容易受損。

芝加哥7月黃豆5日大漲4.5%至每英斗1,452美分,6日盤中再漲到1,466.75美分。7月米價5日也大漲4%,6日盤中再漲4.96%至20.32美元。

美國主要用玉米當作牛、豬、雞的飼料。每磅重的活雞需要1.2磅的玉米才能養成,每磅活豬耗費3.6磅玉米,每磅活牛更需要6磅玉米才能養出來。玉米大漲讓飼料成本同步飆升。

澳洲農業部表示,由於5月乾旱,澳洲穀倉西澳地區今年的穀物產量可能不如預期,今年穀物產量可能在1,000萬到1,200萬公噸之間。澳洲政府上月曾說,假如氣候狀況良好,今年穀物產量可望突破2004年創下的1,450萬公噸歷史紀錄。

芝加哥小麥7月期貨5日收盤大漲4.3%,6日續漲5.63%至每英斗8.29美元。小麥近期期貨曾在2月底創下每英斗13.5美元的歷史天價,但隨後亦因農民搶種崩跌42%。



◆ 181國攜手 七年內讓饑民減半

【經濟日報╱編譯彭淮棟/綜合羅馬六日電】 2008.06.07

在羅馬舉行三天的世界糧食高峰會5日閉幕,與會的181國代表發表共同宣言,將致力去除貿易障礙,提高農業生產,以克服全球糧食危機,並在2015年前使全球饑民減半。

籌辦這次高峰會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主席狄歐夫說,這次會議獲得65億美元的捐款,主要來自伊斯蘭開發銀行、法國、世界銀行及非洲開發銀行。

生質燃料是這次會議爭議的重點。部分國家指責發展生質燃料在糧食危機扮演的角色,最後經過折衷達成妥協,表示以可供作糧食的農作物製造燃料兼具「挑戰和機會」,利弊得失如何拿捏值得「深入研究」。

宣言說:「我們深信國際社會有必要採取緊急、協同的行動,以對抗節節升高的糧食價格對世界上最脆弱國家與人口的負面衝擊」。宣言也呼籲協助開發中國家擴大農業與糧食生產,提供貧窮國家種子與肥料。宣言說,各國領袖矢言「使用一切手段來減輕當前危機引起的苦難,刺激糧食生產,和增加農業投資」。

不過,宣言尚未出爐就遭致批評,義大利外長法拉提尼說,就初始期望來看,這份宣言相當「令人失望」。他直言,相較於會議開幕時展現的雄心,宣言文字顯得「太輕描淡寫」。

※ 相關報導:

*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 貧富的差距與差異
* 拉美糧食峰會 台灣經驗成範本
* 糧食危機癥結 土壤持續惡化
* 理財政治學
* 金融泡沫 早戳破早好?
* 全球缺糧 美每年糟蹋27.5%食物
* OPEC:油價破表投機炒作扮要角/如何餵飽大胃王
-- FAO:糧價 十年內維持高檔
* 市場囤油嚴重 政院決定及早調整油價
-- 肥料鬧囤積?公平會:國內整體供給減少所致
* 投機資金炒作... 油價難重回100美元
* 國際研究:全球糧價將會下滑 但仍維持高價
* 面對通膨的巨浪
-- 兒福聯盟:3成弱勢兒三餐不繼 餓到沒轍 9歲貧童睡覺充饑
* 從美國調查油市炒作到化肥替代品
* 糧價大漲 肥了誰?
* 通膨是全球下一個挑戰
* 全球搶耕地 炒家狂砸數千億美元

fsj 提到...

「二千萬而已」的宿命

吳珮瑛 中國時報 2008.06.08

近日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勘查中南部大雨災情對農民所造成的損失時,沒有技術也沒有藝術的冒出一句損失只有「二千萬而已」。在萬物皆漲的此時,聽在一般人耳裡,腦中必會冒出問號加上驚嘆號,聽在農民耳裡,不滿之情自不必贅述。

「二千萬而已」的認定是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中,農業因颱風、焚風、豪雨、霪雨、冰雹、寒流或地震所造的災害所實施的救助。而救助的範圍依辦法中第八條規定是以縣市產值之多寡分為四級,此次受災的雲林、彰化、高雄、屏東等縣則屬於第一級。依該辦法第九條規定,屬這一級縣市轄區內受天然災害之農業損失金額,總共要達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以上者,方由中央政府機關公告辦理現金救助。所以,實際二千萬的損失,相對於一億八千萬元以上,僅是「而已」,好像也沒有錯。

但問題在於原辦法所訂定準則,好像災害要相當程度平均的發生在整個縣市,有一種「要死大家一起死」,才會有人來救我們的意涵。試想,在全球暖化問題揮之不去夢魘下,我們可能會經歷街頭豪雨、街尾出太陽的景象,更不要說面積大如縣市者,可能遭受天然災害的大不相同。再加上人為針對治災防洪問題,在各村里鄉鎮間的努力各不相同情形下,如何期待農民接受他僅有的二分地全毀了後,更要等待別人的農地也要如他的一般,全毀之後救助才會到來?

然而,該辦法的第十一條似也想到各級縣市中未達前述標準個別農戶的特殊情況,為單項農作物無收穫面積達生產面積百分之三十以上者,開了一扇得以實施現金救助之門。既然可以考慮個別農戶的受災情況,何以還要規定整個縣市達什麼級數的損失標準,中央才會辦理救助?

如果每個農民都符合特殊情況的救助標準時,就變成通例。就農作物生產而言,合併辦法中的第八、第九及第十一條來看,這是否也意味著一個縣市符合特定級數的損害救助,是在單項農作物無收穫面積佔該作物於該縣市整體生產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時?因而,此次的「二千萬而已」,依此比例來看,單項農作物無收穫面積應該只佔相關縣市整體生產面積百分之四不到的面積,然真的是如此嗎?

通常,總體的平均並不能代表特定個體的情況,同樣的,個體的加總也不能反映全體的面貌。此一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想必是擬在縣市整體及個別農民的損害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但真正面對每一事件時,在個別農民損失與整體縣市損害間的優先順序該如何拿捏,在在都考驗著農政主管單位的智慧!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 勘查雨災 劉兆玄:檢討農業天災救助辦法

中央社 2008-06-08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八日電)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勘查高雄縣梓官鄉五、六日大雨的農業災害,他表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正檢討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除原救助辦法外,以受災農民同理心訂定補償辦法,減輕受災農民損失。

劉兆玄搭車抵達高縣梓官鄉同安村,縣長楊秋興、鄉農會理事長蔣宏明、總幹事蔡清國、縣府農業處長黃聲威等人陪同,勘查蔬菜受損情形。今天出太陽,部分受水浸泡的蔬菜,太陽曝曬後就腐爛。

楊秋興簡報災情時表示,五、六日大雨侵襲,高縣農作物估計損失金額新台幣八百六十萬元,其中梓官鄉是雲林縣西螺以南的蔬菜專業區,栽培面積三百八十五公頃,有十四班產銷班,這次大雨損失金額一百八十萬元。

他提出受災農民的建議:一、蔬菜復耕補助每公頃新台幣六千元提高到一萬元,請中央儘速撥款,以利及早復耕。二、肥料漲價,中央補助百分之七十,農民負擔百分之三十,農民無法負擔,建議提高補助金額。三、水旱田休耕政策,請儘速訂頒,讓農民提早配合。四、國民年金及農民保險分離,真正照顧農民。五、災害發生,蔬菜價格上揚,為免搶購,平穩物價,國軍副食蔬果應採彈性供應,發揮平穩物價功能。

楊秋興也提出同安村蔬菜田排水不良,應增設排水箱涵。

劉兆玄表示,蔬菜田損失,如農民有意願復耕,每公頃補助款已提高到新台幣一萬元。農田排水問題,過去幾年,中央與地方合作花費頗多經費興設,效果是否出來?或有些地方需要改進,會請水利單位全面檢討;需要改進、調整的地方儘快實施。

他表示,已請台灣肥料公司增加肥料生產,也請行政院農委會檢討肥料補助辦法。

國民黨立委鍾紹和建議調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受災面積、金額標準規定,讓受災農民實際獲得補助、救助。



◆ 囤肥大反擊 製造日期改紅字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8.06.07

為了防範囤積肥料及哄抬價格,農委會今天決定出新招。農委會已協調台肥公司從今日起,包裝出廠的肥料製造日期由黑色字體改為紅色字體,並增印出廠月份代碼,並由肥料配銷督導小組全力查察各地配銷情形,讓業者無利可圖。

農委會說,此新措施一實施,透過肥料包裝字體顏色和代碼,就可辨識肥料出廠日期,供銷業者應難以再囤積居奇;也可掌握肥料業者出貨數量,讓業者無囤積及聯合哄抬價格的空間。

至於有農民建議全額補貼肥料漲價差額及提高公糧稻穀收購價格,因涉及WTO新回合談判及補貼政策等,將邀學者專家評估研議。

【記者陳永順、何炯榮/連線報導】

肥料價格上揚又買不到,農民怨聲載道,嘉義縣查緝業者囤積肥料趁機牟利大有斬獲,先後在雲林、嘉義縣4處查獲業者囤積行為,總計查獲1萬7433包,偵訊後交由雲林、嘉義縣政府依公平交易法裁處;另彰化縣府消保管和彰化調查站昨天也在永靖鄉蔡姓男子的農舍查獲8000多袋肥料,消保官簡金晃表示,將依相關法令處理。

fsj 提到...

農糧署:問題在沒平均配銷!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8.06.06

肥料價格大漲,農民大嘆生活難過,農委會也遭砲轟,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問題?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台肥是主要肥料供應商,縣市農會向台肥訂貨後再配銷給鄉鎮農會,農民直接向農會購買。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縣市農會「沒有平均配銷」,農糧署說只能「加強宣導」。

台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則痛批肥料調漲的幅度「有夠離譜!」他說,農委會進口原物料漲價,台肥咬牙苦撐不得不漲,但肥料在台灣是寡占事業,台肥的肥料占市場的八成,其股價高達147元,怎麼會賠錢呢?他要求台肥要給一個合理交代。

農糧署官員指出,台灣所有製造肥料的原料都是從國外進口,部分肥料製造廠因不堪成本大幅增加,乾脆停線不出貨。但台肥有官股,且又是市場領導品牌,只好繼續生產,但肥料凍漲實非長久之計。

官員提到,台灣化學肥料市場一年需120萬公噸,不過已有近4 年沒有調漲肥料價格,在其他廠商紛紛歇業的情況下,台肥生產線就算24小時一直運轉,仍然無法達到120萬公噸。肥料漲價是為了反應成本,調漲後已有肥料廠商陸續回到肥料生產行列。

依照目前肥料產銷的過程來看,縣市農會向台肥訂購肥料後,會配銷到鄉鎮農會,農民再到鄉鎮農會購買肥料,這個過程看似沒問題,卻有農民抱怨買不到肥料,官員說,是縣市農會沒有平均配銷。

官員坦言,有縣市農會基於方便,會採取輪流配銷,導致有部分鄉鎮農會要等3到4天才有肥料可賣,目前該署已設立專線電話,並組成「合理化施肥輔導小組」到各區辦理宣導,保證農民買得到肥料。



◆ 查獲囤積肥料 要求台肥平價分配

中廣新聞網╱李河錫 2008-06-09

肥料調漲前全台農民搶購不到肥料,檢調單位終於查獲各農業大縣,都有不肖承銷商涉嫌非法囤積龐大肥料,經台中地檢署追查後,要求台肥公司應比照中油,協助處置龐大非法囤積肥料,研議平價發配,以平息民怨,並紓解肥料荒。

在五月底、肥料調漲前,受化學肥料將大幅調高價格預期心態的影響,引發全台農民搶購肥料風潮,不料不少承銷商卻以惜售來蓄意哄抬價格,並造成農民陷入買不到肥料的困境﹔不料在肥料調漲後,檢調單位終於在中彰與雲嘉等農業大縣,查獲多處不肖承銷商,涉嫌非法囤積龐大肥料,意圖牟取暴利,縣市政府消保官除暫時交付保管外,毫無強制處份權﹔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洪培根表示,囤積龐大肥料要達到妨礙「農工商交易」刑責的認定相當嚴謹,短期內難以達到遏阻成效,因此要求台肥公司,應該比照中油處理非法油品模式,協助地方政府來處置龐大非法囤積肥料,研議重新購回、平價發配,以平息民怨。

消保官則建議農委會應與台肥公司研議,往後對負責配銷屬於壟斷性物資「肥料」的農會與經銷商,在訂定管銷契約時,朝向吊銷承銷資格、並大幅提高不當囤積等懲罰性違約金罰款,以避免類似不法事件發生、確保農民權益。農糧署副署長蔡精強則表示,將立即進行研究。



◆ 放任有機肥漲 變相鼓勵化學肥

自由時報 2008.06.09

〔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肥料漲價風波持續發酵,從事網室栽培的農民憂心有機肥料價格漲勢不止,政府又沒有對策,農民考量耕作利益、風險,再回頭使用會傷害土地的化學肥料,將大開農業倒車。

從事網室蔬菜種植的林政東表示,包括網室最常用的寶效一號、寶效五號等有機肥,近來價格都上揚一倍以上;保效一號由三百八十元上揚至八百八十元(廿五公斤裝),保效五號漲至五百五十元,漲幅比尿素等化學肥料還高。

林政東說,肥料上揚,網室栽培每分地成本增加五千元以上,最近蔬菜因豪雨成災價格上揚,農委會、消基會一再宣稱要追查菜蟲,農民深受其害;前天,農委會雖然宣示會加強補助有機肥,卻沒有任何實質政策,反而在尿素等化學肥料提出許多補貼措施,又是頭痛醫頭急就章的作法。

農民許義興表示,在這一波鋒面大雨之前,網室空心菜每公斤不到十元,農民賠得慘兮兮,現在價格上揚至每公斤廿七、八元,總算有些利潤,如果肥料繼續上揚,或政府坐視有機肥繼續上揚,成本增加太多,他們恐怕無以為繼。

林政東指出,有機安全農業是世界的潮流,政府應該多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以提升蔬果品質,務必儘速提出對有機肥補貼鼓勵措施,以免農民重回使用化學肥料的老路。

林政東強調,政府補助農民購買肥料、抑制肥料價格上漲,協助農民,他們很歡迎,但要有完善、全面的措施,而非瞎子摸象式的補貼作法,不管化學肥料或是有機肥料都必須補貼救濟。

※ 剛看見報導,台肥光肥料的盈餘還三億多勒,這類寡佔事業,在台灣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市場機制」不說也罷...

* 有機肥料的製作與使用
http://www.taiwanwatch.org.tw/issue/gg01.htm

fsj 提到...

農民的肥料之怒

李武忠、陳郁蕙 中國時報 2008.06.11

這些日子以來,肥料調漲竟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後續發展似乎已經從單純的解決農民困境,轉為對馬團隊施政能力的質疑。也因此在思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平息農民怒火,恐怕不是單憑任何農業經濟模型或經濟分析可以得到解答。

新政府上台後隨即宣布肥料價格全面調漲,時機緊跟在國內油價大幅調漲之後,各類民生物資價格普遍上漲,人民荷包縮水。在生活大感吃不消之際,由於相關農產品價格並未能充分反映生產成本上漲,加上中南部連日豪雨,對部份地區葉菜類造成嚴重損毀,農民損失慘重,儘管政府在宣布提高化肥售價的同時也給予七○%補貼,農民只需負擔三○%,但對農民而言仍如雪上加霜,農民不滿情緒在瞬間爆發。

在相對配套措施上,政府宣布調高價差部分七○%由政府補助,三○%由農民自行負擔。而根據報載,此一分擔比率係因為國內農民使用化學肥料過多,超出國外使用量的三○%,對農地生產力有不良影響,農委會因此希望透過由農民負擔三○%方式,來鼓勵農民主動降低平常化肥的使用量。

此種考量固然符合政策推動時所強調需要外在的「壓力」與內在的「動能」相互為用,但在考量穩定民生物價與產銷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長期以來台灣農產品價格並未充分反映成本,農民辛苦工作所得報酬原本已明顯偏低。再加上油價、肥料、農藥等費用不斷升高,目前台灣農家平均農業所得僅十七萬元之水準,根本無法養家餬口。因此基於現實及避免浮濫使用肥料考量,現階段該三○%自行負擔部分應可再給予降低到十至十五%,以減輕農民負擔,至於所減少之十至十五%則可要求台肥配合國家政策,由其盈餘部分來吸收。

其實,在國外肥料價格高出台灣甚多,為何未見當地農民強力抗爭?關鍵就在於農產品價格、政府保護、農民組織功能之發揮與相關研發。以日本為例,儘管日本的肥料、農藥、農機燃料、飼料價格等均較鄰國為高,但因日本農產品售價亦相對較高。像日本宮崎縣生產的芒果「太陽之子」,在台販售兩顆要價五六八八元。如此高價自然使得農業生產所得增加。二○○五年日本農民平均年收入達五○二萬日圓,其中農業所得為一二三.五萬日圓、年金三四三.一萬日圓,明顯較台灣高,農民生活得以維持穩定。

至於日本農產品可以賣得高價的原因包括:日本國產農產品衛生安全管控佳,農民普遍遵守安全用藥,使消費者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購買。此外,由於日本農業團體在國會擁有強大影響力,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農業保護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保護措施主要體現於關稅與補貼,後者固然加重政府財政負擔,但是以九十九%的非農業產業來支撐一%農業仍然可行。

日本農協功能發揮,亦對農業生產有所助益,從生產資材採購到農產品銷售、價格談判以及國家優惠農民政策的具體操作都由農協來完成(台灣各農會與協會亦可扮演類似角色)。鑑於化學肥料使用過量不僅提高生產成本,也會破壞農地生產力,日本政府在十年前即透過科研,研發節約化肥生產技術與替代產品,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質肥料、緩效性肥料及省力化肥料,大幅降低農民對化肥的依賴。

在台灣由於各地農業生產環境與產業發展重點不同,中央政府應降低主導角色,增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權責,使各縣市可依對環境貢獻度與發展需要執行相關決策。任何一項事涉人民權益政策的推動,事先應經過詳細的沙盤推演,擬妥各項因應計畫與配套措施,並與民意充分溝通,取得共識後再伺機推出,才能使反彈聲浪儘快平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實現農民收入達百萬的目標,除了要先度過眼前肥料紛爭與接下來可能面對之風災考驗外,亦須拿出改革的魄力與決心,更要有新的思惟。

(李武忠為農業經濟兼任教授,陳郁蕙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



◆ 囤8千多包肥料 台肥專員有份

【聯合報╱記者王志弘/雲林縣報導】 2008.06.11

雲林檢調警昨天在雲林縣二崙鄉發現肥料行老闆鍾義成涉嫌囤積八千七百多包肥料;鍾坦承犯行,並供出有兩千多包肥料為日前因囤積遭查獲的台肥專員邱信行所寄放,檢調已深入調查。

雲林縣調查站指出,邱信行是台肥中區營業處專員,負責雲林地區業務,日前因涉嫌囤積六百噸尿素遭法辦,將再約談他到案說明。

檢調接獲線報,指義成肥料行老闆鍾義成(五十歲)四月起大量進貨囤積肥料,自家倉庫放不下,還向親友借來兩處倉庫囤放,前天出貨時洩底,總共清點出八千七百卅七包各式肥料,其中又以台肥一號和四十三號、氯化鉀、尿素等佔最大宗。

檢調警前往查緝,果然在倉庫發現鍾義成涉嫌囤貨。依估算,若全部出清,鍾義成至少可賺兩百七十多萬元的差價。



◆ 農災認定從寬 補助調高至45%

林諭林、黃馨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1

中南部日前水患農產品損失嚴重,行政院長劉兆玄十日在立法院表示,他勘災後深深感受農民辛苦,將全面調升農產品災害補助額度,調幅從一一%至四五%,其中蔬菜補助調幅最高,每公頃補助將由現行一萬六千五百元,調高至二萬四千元。

此外,劉兆玄表示,行政院將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即使受災面積沒有達到現金救助標準地區,經勘查認定,農民生產嚴重受到損壞,還是可以用專案辦理補助,不必比照以前標準。

農委會宣布,大幅調高農損災害補助金並放寬認定門檻,未來「每位農民」的農作物受害面積只要達到兩成,即可提出專案補助申請,經縣市府、農改場與公所認定後,可獲得現金救助五成的補助金。預估政府一年因此支出四至五億元,明年先編列十億元因應。

依現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高雄等第一級農業大縣全縣農損金額必須達到一億八千萬元才可獲得「現金救助」。若想獲「專案補助」,農民單項作物無收穫面積也要達到「全縣」生產面積一成。

但今年豪雨造成雲嘉南地區或其他小地區共五千多萬元災損,都未達到現金救助與專案補助標準,引起農民不滿。農委會昨日決定放寬限制,打破以往以縣市、鄉鎮行政區為單位的門檻,釋出大利多。

首先是提高救助比率與金額。農糧署副署長黃有才指出,以農作物為例,稻米調高二三%,由既定的每公頃一萬三千元提高為一萬六千元;果樹、花卉提升二○%,由五萬元提高為六萬元,受災通常較嚴重的蔬菜可達到四五%,由一萬六千五百元調升為兩萬四千元。

其次是降低救助申請的門檻。黃有才說,未來農作物只要受害面積達生產面積的兩成,農民可獲五十%的現金救助補貼;例如稻米可獲每公頃八千元、蔬菜一萬兩千元救助,協助農民儘快復耕。

農委會表示,明年暫時編列十億元補助金額,再視情況增減。相關修訂辦法昨日經農委會預告、完成法定程序後,七日後正式生效,不論現金救助或專案補助,農民只能擇一申請,約卅至四十天完成補助程序。

fsj 提到...

我們正盲目使用化肥

【黃萬傳】2008-06-19 中國時報

最近化學肥料的價格受上游原物料影響而引導上漲,由於目前正是稻作與蔬菜生產正值追肥時刻,化肥價格高漲也引起農民怨言。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現在正是農政單位應檢討化學肥料產銷制度與利用的時刻,藉此導正農民對化肥的盲目使用。

在台灣,農民有長久使用化學肥料的經驗。國內農作物生產早在日據時代就使用化學肥料,光復之後,政府為鼓勵糧食作物增產,曾採取肥料換穀制度,透過農會系統來辦理,此一制度係以物易物的方式,由政府藉由控制肥料使用來掌握稻穀的供給。而化學肥料的使用易導致農地土壤的酸化,使得地力減退,以致政府與農民為克服此一問題,常採用輪作、燒稻草、種綠肥(田菁、油菜花)及移植客土,來從事土壤改良。

唯國內農地(尤其種植稻穀、果蔬),因長期使用化學肥料而導致酸化的程度卻是非常嚴重。其實農民大都不知道其農地酸化之情況與程度,雖相關農業研究單位有從事農地與化學肥料使用關係之研究與檢測,也對農民作宣導,然效果卻是有限。甚至有些農地其實是需使用尿素,但農民卻一味使用硫安;有些農地含磷量已超量,但農民仍在拚命使用磷肥。這種現象,正如溺水之人仍然死命抓住池底的水草一般,只會使情況更加惡化而已。

許多農民深信使用化學肥料可使作物快快長大,為增加產量,所以拚命施肥。據資料顯示,國內農地使用化學肥料為日本平均之兩倍,遂導致化學肥料支出占作物直接生產成本比率偏高。如稻作用肥平均成本占九%、甜玉米占一六%、花生占八%、桶柑占一五.七%、荔枝占一○.三%、蓮霧占一八.八%、結球白菜占一三.三%、花椰菜一一.五%等。因此,化學肥料價格上漲對農民而言,是大幅增加生產成本。

近年來有機農產品逐漸受消費者青睞,如德國、日本及一些先進國等,造成有機農業發展的風潮。國內也已開始有少數農民願意放棄對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固執,而改用有機肥料。雖在有機農產品與健康之關係,已經引發消費者的注意,也有四大認證單位為有機農產品來把關,但因國內有機農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且國內農地大多飽受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摧殘,能符合有機生產的農地有限,導致消費者對國產有機農產品仍存戒心。

因此,筆者建議農政單位應趁此化學肥料價格上漲之際,除檢討占國內肥料市場七成的台肥公司的經營管理與生產效率外,更應積極檢討目前農地休耕及輪耕制度,以及國內有機農業的發展。進而重新規畫可生產有機農業之土地利用制度,令土地有機會休息,讓國民健康更有保障。

(作者為中州技術學院農經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 地理資訊系統 申報農損

【葉昱呈/屏東市(公)】 2008-06-19 中國時報

貴版〈農損申報,耗紙缺效率〉一文,認為農民辦理災害救助,應由政府機關利用電腦建立資料庫,除有異動者外,免再檢附地籍、身分證影本…等書面資料。對此,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依據筆者辦理災害救助之實務經驗,發現部分農民因不識字或看不懂土地登記謄本上之記載事項,申請災害救助時,皆由鄉鎮公所承辦人員依其檢附之地籍資料指導(或代為)填寫申請書,一旦地籍資料發生異動(如土地分割、持分面積增減、土地重測或重劃),而農民未主動告知(或不知告知)承辦機關更新資料庫所建立之資料,將影響災害救助金發放之正確性。

因此,筆者建議農委會,可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結合地籍、戶籍、農作物栽種分布圖等資料,辦理災害救助申報,只要輸入農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即能查核土地所有權人、地號、面積、持分、作物種類等資料,不僅能夠減少錯誤,提升行政效率,且能達到申請資料用紙減量之目的。

※ 農委會可以跟 Google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