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4

「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New source for biofuels discovered
http://www.physorg.com/news128173373.html

April 23, 2008

來自於德州大學 Austin 分校的科學家報告,一種新近創造出來的微生物生產纖維素,那能夠轉換成乙醇與其他生物燃料,他們表示若產量能夠放大,微生物能對美國運輸燃料提供顯著的一部份。

除了纖維素之外,R. Malcolm Brown Jr. 教授與 David Nobles Jr. 博士所開發的藍綠藻能分泌葡萄糖與蔗糖。這些簡單的糖是用來產生乙醇的主要來源。

"藍綠藻是用於乙醇與設計師燃料(designer fuels)的糖,潛在上一種非常便宜的來源," Nobles,微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部門的研究同事。

Brown 與 Nobles 表示他們的藍綠藻能在「非農業用地」的生產設施中生長,並使用對人類或作物都不適合的「鹽水」。


其他關鍵發現包括:

-- 新藍綠藻把陽光當作能源使用以製造並分泌糖與纖維素。

-- 葡萄糖、纖維素與蔗糖,能持續收成而不會傷害或破壞這種藍綠藻(從真藻 (true algae) 或作物,如玉米及甘蔗,收穫纖維素與糖,需要將生物殺死,並利用酵素與機械方法來萃取糖)。

-- 藍綠藻能固定大氣層中的氮,故生長時無須添加基於石油的肥料。

他們最近將他們的研究發表在 Cellulose 期刊中。

Nobles 將一種非光合作用的「醋」菌,Acetobacter xylinum(木質醋酸菌,因其豐富的纖維素製造能力而聞名)的一組纖維素製造基因給藍綠藻從而製造出這種新藍綠藻。

這種新藍綠藻生產一種相對較純、如膠狀的纖維素,那能輕易地分解成葡萄糖。

"收成來自於植物的纖維素的問題是,那很難分解,因為它高度結晶而且混合木質素(為了結構)與其他化合物," Nobles 說。

他對於發現這種藍綠藻也能分泌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糖感到驚訝,那能夠直接從這種生物收成。

"在製造纖維素乙醇與生物燃料中的巨大支出,是利用酶與機械方法將纖維素分解," Nobles 說。"利用藍綠藻能逃離些昂貴的程序。"

在美國已被使用或考慮用在乙醇生產的來源包括柳枝稷(switchgrass)、木材(纖維素)、玉米(葡萄糖)與甘蔗(蔗糖)。

真藻也因生物柴油製造而被開發。

Brown 認為利用藍綠藻生產乙醇的主要優勢在於,減少將耕地轉換成燃料生產的總量與減輕森林的壓力。

"壓力在於這些玉米農人全都為了非食物來源在生產玉米," Brown 說,植物生物學 Johnson & Johnson 百年講座。"對蔗糖來說,正在巴西上演的同樣需求是,為了我們逐漸增加的能源需求,開發更多亞馬遜雨林以生產更多甘蔗。我們不想要這麼做。你永遠無法讓雨林再回來。"

Brown 與 Nobles 計算,為全美運輸需求而生產玉米以製造乙醇的近似面積,大約是 820,000 平方英里,其大小幾乎是整個美國中西部。

他們假設他們能利用一半面積,基於當前實驗室中的生產水準,生產等量乙醇,不過他們告誡,在藍綠藻能實地提供這樣的燃料之前,仍有許多研究要完成。

以實驗室規模的光生物反應(photobioreactors)進行研究證明,生產力有增加 17 倍的潛力。如果這能在實地以大規模的方式辦到,藍綠藻生物燃料只需用到前述面積的 3.5%。

Brown 說,藍綠藻只是再生能源許多潛在解決辦法之一。

"這裡有許多條途徑能變成完全地能源獨立,而我們想要盡全力成為一部份," Brown 說。"石油是珍貴的商品。我們應當用它製造有用的產品,而不是燃燒它並將它轉變成二氧化碳。"

Brown 與 Nobles 現在正研究放大(scale up)效能的方法,以及具成本效益的藍綠藻生產。二項專利申請,20080085520 與 20080085536 最近發表於 USPTO 上。

※ 相關報導:

*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strain ATCC 53582 cellulose synthase genes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 strain UTCC 100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14263u5n3156vk1/
David R. Nobles Jr. and R. M. Brown Jr.
Cellulose, Published online: 12 April 2008
doi: 10.1007/s10570-008-9217-5
太陽能產業 將掀整併潮
當能源飆漲時 日本大規模測試燃料電池
可縮放的風力渦輪發電機也能裝在屋頂上
從歐洲重颳燃煤風到國際碳交易
高油價時代,要綠色交通網
IMF示警 糧價飆漲恐引發戰爭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從擴大內需、物價上揚到歐元升息抗通膨

基改藻類產生更多氫與生物燃料
燃料電池的新觀點:利用細菌產生電力
新奈米催化劑讓燃料電池車更接近展場
合成細菌基因 人造生物大突破
添加到生物遺傳密碼中的人造鹼基對?
製造罕見葉綠素 d 的細菌被定序
歐盟被力促抵制 3 種新生技(基改)作物

新發現扭轉對於光合作用的概念
今日的垃圾明日的乙醇:生物燃料的創新製程
探索對付 NOx 排放的催化劑
S2P:科學家利用陽光從 CO2 製造燃料
合成燃料新概念:從空氣中汲取 CO2
新 ZIFs 材料能選擇性地捕捉 CO2
妙哉!新合金可及時產生氫氣供大規模使用
水電解生成氫氣運轉引擎 厲害
MIT 測試獨特的核融合發電方式
鋁:低溫結晶矽的組織者

研究者希望製造出環保塑膠
DVD 與 CD-ROM 阻撓全球暖化

4 則留言:

fsj 提到...

自己做燃油 研發鬼才嗆聲:讓業者大虧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8.04.28

高油價時代,每次加油都讓你心裡淌血嗎?有美國業者預定在年底前推出家庭生質燃油製造機,民眾可在自家庭院利用糖甚至工業原料等製作生質燃油,成本只要每加侖一美元。

紐約時報報導,研發鬼才巴特菲爾2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自製生質燃油,1982年贏得加州食品及農業局的乙醇蒸餾機設計競賽冠軍,只是當時無法推廣。現在,他和矽谷創投業者奎恩合作成立E-Fuel公司,將開始銷售E-Fuel 100 MicroFueler家用生質燃料製作系統。

這套機器尺寸接近大型洗衣機,售價9995美元 (約台幣30萬3450元),但扣除政府的替代性燃料補助後,實際費用可能只要一半。

MicroFueler以糖或工業原料為主原料,需添加E-Fuel公司研發的長效緩釋 (time release)特別酵母。奎恩有時向酒吧、餐館要客人喝剩的酒,所以原料費也省了,只要花電費。以糖為原料,生產過程不會產生臭味,副產品水可以喝。

奎恩表示,使用他們的生質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僅有同量汽油的八分之一。奎恩甚至誇下海口說,石油市場將會大地震,石油業者會虧大錢。

柏克萊加州大學永續能源實驗室主任康曼質疑,生產大量乙醇需要大批設備,而且家用設備的生產品質和效能不如工廠,E-Fuel的實用性有待證明。

不過,奎恩過去的成就很可觀。他擁有任天堂遊戲主機Wii 動作感應器的專利;此外,當初個人電腦普及時,他曾幫硬碟大廠Seagate的創辦人行銷硬碟。奎恩說:「我還記得,當時大家都笑我們,硬碟機的點子蠢到不行。」

E-Fuel的願景宏大,一開始就走國際化路線,生產據點除了美國,中國大陸、英國也有工廠,未來也將生產工業用的乙醇製造機。



◆ 生質燃油DIY 1公升才8元

【聯合報╱編譯范振光、莊蕙嘉/綜合報導】 2008.04.28

高油價時代,每次加油都讓你心裡淌血嗎?有美國業者預定在年底前推出家庭生質燃油製造機,民眾可在自家庭院利用糖甚至工業原料等製作生質燃油,成本只要每加侖一美元,換算成每公升僅需台幣八元。

紐約時報報導,研發鬼才巴特菲爾2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自製生質燃油,1982年贏得加州食品及農業局的乙醇蒸餾機設計競賽冠軍,只是當時無法推廣。現在,他和矽谷創投業者奎恩合作成立E-Fuel公司,將開始銷售E-Fuel 100 MicroFueler家用生質燃料製作系統。

這套機器尺寸接近大型洗衣機,售價9995美元(約台幣30萬3450元),扣除政府替代性燃料補助,實際費用可能只要一半。

MicroFueler以糖或工業原料為主原料,需添加E-Fuel公司研發的長效緩釋 (time release)特別酵母。奎恩有時向酒吧、餐館要客人喝剩的酒,所以原料費也省了,只要花電費。以糖為原料,生產過程不會產生臭味,副產品水可以喝。

奎恩表示,使用他們的生質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僅有同量汽油的八分之一。奎恩甚至誇下海口說,石油市場將會大地震,石油業者會虧大錢。

柏克萊加州大學永續能源實驗室主任康曼質疑,生產大量乙醇需要大批設備,而且家用設備的生產品質和效能不如工廠,E-Fuel的實用性有待證明。路易西安那州立大學農經系教授薩拉西指出,美國市售蔗糖一磅約20美分(約台幣六元),製造一加侖的生質燃油約需10到14磅的糖,成本不見得比較便宜。

但奎恩說,今年一月開始,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他可以直接自墨西哥採購低價蔗糖,一磅才2.5美分,E-Fuel正在架構這種蔗糖的銷售網。

E-Fuel公司還要面對另一個問題,目前開車使用100%生質燃油在美國仍未合法,只有不上道路的車輛才能使用,例如賽車和農業機械。擁有聯邦許可的奎恩也不擔心這一點,他覺得到時使用生質燃油的人變多以後,政府自然會政策鬆綁。

不過,奎恩過去的成就很可觀。他擁有任天堂遊戲主機Wii 動作感應器的專利;此外,當初個人電腦普及時,他曾幫硬碟大廠Seagate的創辦人行銷硬碟。奎恩說:「我還記得當時大家都笑我們,硬碟機的點子蠢到不行。」

E-Fuel的願景宏大,一開始就走國際化路線,生產據點除了美國,中國大陸、英國也有工廠,巴特菲爾已著手研發工業用的乙醇製造機,以及可使用糖以外的原料的機種。他認為MicroFueler會和個人電腦一樣,都是劃時代的新發明。

※ 不建議以這種方式生產生物燃料,總成本(包含環境成本)會大於實際所得。



◆ 卡斯楚一年前就已經預見糧食危機

中廣新聞網╱夏明珠 2008-04-29

糧食危機已經在部分地區引發暴動,許多人開始搶購囤積,其實,古巴前總統卡斯楚一年前就已經預見到糧食危機。(夏明珠報導)

卡斯楚今年二月卸任,雖然他從年前七月動過手術之後,就沒有公開露面,不過在生病期間,他曾經好幾次透過報章發表文章,評論時事,他曾經抨擊美國積極發展生質燃料的作法,他說,這項政策會推升糧食價格,引發全球飢荒。

卡斯楚在病榻上發表第一篇專欄文章,就提到這件事,他說,全世界有三十多億人,因為飢餓而早死。美國卻拿人吃的糧食,去發展燃料,想法之邪惡,莫此為甚。

最近,已經有十多個國家陸續傳出因為缺糧引發的暴動,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估計,目前全球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世界糧食計畫秘書長西蘭把這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全球糧食危機,比喻成無聲的海嘯。

卡斯楚在2005年國際油價還相對處於低檔的時候,就在古巴實施能源革命,全面淘汰白熱燈,換成省電燈泡,另外,他也從中國進口高效率家電,換掉比較耗電的家用電器,包括阿根廷在內好幾個發展中國家也效法古巴。

卡斯楚對消費者主義抨擊向來不遺餘力,他奉勸中國、印度以及巴西等正在崛起的大國,千萬不要效法美國的消費模式,以免走上自我毀滅之路。

※ 難怪古巴人這麼服他。

fsj 提到...

專家:應凍結發展穀物生質能源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01

全球採用生質能源的熱潮被指為是引爆這波全球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抑制玉米、稻米、黃豆與小麥等穀物價格的飆漲,專家建議世界各國應暫時凍結發展以穀物與油籽為主的生質燃料計畫。

在生質燃料的新興需求帶動下,全球穀物行情受到供不應求的基本面因素刺激而告大漲,國際農業研究人員警告,全球糧食生產2030年前恐怕得增產1倍,才能滿足不斷擴增的需求。

總部在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所長席格勒表示:「顯然這是有史以來全球稻米的消費大於生產,此一情況終將無法維持。我們也都知道生質燃料熱潮是穀物價格飛漲的背後主要原因之一,整個穀物市場已遭到扭曲。」

為了抑制穀物價格的飆漲,席格勒與美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馮布朗都建議,各國政府應該發布暫時凍結以穀物為原料的生質燃料計畫。

馮布朗指出:「根據我們的模型分析顯示,若政府今年發布凍結生質能源的發展政策,預料2009-10年玉米價格將會下跌約20%,小麥則會下挫10%左右,其影響就是如此明顯。」

全球主要富裕國家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經費開發乙醇與生質柴油等替代性燃料,尤以美、加與巴西的動作最積極,但各國爭相發展生質燃料也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以全球玉米生產主要國家的美國為例,美國玉米的產量今年估計有4分之1將用於生產乙醇,導致美國糧食價格今年全年預估最多將會大漲5%。

席格勒表示,糧食危機將導致約1億人口重陷貧窮階級,馮布朗也警告,價格大漲將使難以計數的貧民買不起食物,經濟狀況居底層的10億人口營養前景堪慮。



◆ 逆轉!東南亞生質柴油踩煞車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8.05.01

生質燃料製造業前景閃黃燈!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因棕櫚油等原物料價格飆漲,東南亞大型提煉生質柴油計畫紛紛踩煞車。同時,生質柴油在歐洲供過於求、西方國家益發擔心大推生質燃料恐對環境造成傷害等因素,都為往後發展投下陰影。

不過一年前,生質燃料製造業看來是前途光明,由於歐洲和美國為提倡民眾使用清淨燃料而提供補貼,亞洲生質燃料製造商於是競相興建生質柴油提煉廠。當時正在進行以及已規劃進行的生質柴油提煉廠,合計生質柴油年產量將達500萬公噸,約是歐洲2007年生質柴油年產能一半。

然而當前的情況是,生質柴油的關鍵原物料以棕櫚油漲價最兇,而普遍栽種油棕帶給環境負面影響已在西方國家引發擔憂,另一方面,美國出口生質柴油到歐洲能獲高額補貼,引發美國業者出口風潮,導致生質柴油在歐洲呈現供給過剩。

設在新加坡的油棕園經營商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在印尼蘇門達臘島興建東南亞最大生質柴油提煉廠已於去年完工,年產能約100萬公噸,但目前為不做賠本生意,只生產合約需求的量。

印尼棕櫚油公司Sinar Mas Agro原擬偕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斥資55億美元在印尼巴布亞省興建一個大範圍的生質柴油廠區,欲開發當地100萬公頃原始雨林,遭到環保人士抗議,今已暫停此一開發計畫。

在澳洲掛牌的Mission Biofuels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座生質柴油提煉廠,該廠年產能有10萬公噸,目前在利潤考量下,只啟動4成產能。

石油價格於去年起飆漲,大型生質柴油提煉廠看來有其道理,但棕櫚油價格卻漲得比石油還兇,導致採用棕櫚油的生質柴油提煉廠做賠本生意。與此同時,歐盟開始緊縮其補貼計畫,若用以製造生質柴油的棕櫚油是產自近期破壞掉天然林而改栽油棕之地,這樣的生質柴油就不補貼。

亞洲的生質柴油製造商在歐洲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美國,美國製造商出口有每加侖1美元的賦稅優惠,再加上歐洲的補貼,其生質柴油在歐洲比亞洲同業的產品至多能便宜30%,形成不公平競爭。



◆ 糧食汽油不道德? 王文洋「少吃糖」

TVBS 2008-05-01

研發新能源,酒精汽油最近很「ㄏㄤ」,各國政府栽種甘蔗玉米等糧食,不是給人吃而是拿來做酒精汽油,不過現在也出了問題,糧食危機在全球蔓延,雖然說糧食短缺的理由很多;專家指出其中之一,就是被拿去做酒精汽油,不過近年來提倡酒精汽油的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說,新科技總是有人會反對,甘蔗被拿去做酒精汽油那就少吃糖吧!

※ 這是沒餓過肚子的人才會說出來的話。

fsj 提到...

基因技術 解決糧食與能源衝突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5

全球能源與糧荒問題日益嚴重,宏仁集團與中央大學合辦「能源、糧食、農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日前邀集學者專家集思廣益,探討解決之道。

糧食使用與能源使用間的衝突,基因技術將是唯一解決方案,台灣技術已可輸出。台灣水稻基因技術研究領先國際,可以使榖物長得好、長得快,殘渣又能轉製成生質能源,目前中研院技術已可輸出國際;運用生物技術可將動植物的油脂轉化成生質柴油,中興大學也正與國際能源機構合作。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表示,巴西傳統蔗田每公頃生產一一○噸糖,能產出七五○○公升酒精,但改種基因改造甘蔗,產量變成三倍;生質燃料來源,蔗糖可以製酒精,玉米中的澱粉製酒精,大豆中的脂肪製柴油,以商品價值而言,糖、澱粉最高,農作物中的纖維素最低,但技術上,將纖維素轉做生質燃料最不成熟,卻是台灣最可以著力的地方。

余淑美指出,台灣在水稻基因研究技術方面可說領先國際,全球最大農化公司巴斯夫已跟中研院簽約,請求授權使用水稻基因技術做為實驗,中研院研究出二、三十種水稻基因,可以使水稻稻穗長得多、稻桿長得密等,數十種突變水稻都已種植成功。

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表示,生質柴油不是簡單東西,油來源不同,品質不同,以酵素催化轉做生質柴油的效果也不同,中興大學二十年前就取得美日台相關專利,目前也得到國科會產學技術獎,正和某世界能源機構合作,在彰化設工廠,一年有十萬噸的產能,台灣所有的農產其實不夠一條生產線使用,未來發展必須國際化。

他說,台灣的生質能源策略,是利用生物科技發展最佳生質作物,利用生物技術產油,提高作物抗病害、抗旱能力,增加油含量及品質,油其實是一種二氧化碳,利用基因技術可以改變酵素催化效率,但這不是單一學門可以做,有法律、經濟、化學、生物方面知識。

林業試驗所研究員陳振榮表示,木頭中有九成是糖類,是由碳轉換的化合物,木材中的木質素拌演有如鋼筋角色,讓林木長得直,但要轉製生質燃料時,必須「把鋼筋打掉」,這當中要用大量的水、強酸、強鹼,對環境產生影響,以基因技術改造林木之後,木材中的木質素減少、產紙漿量增加,以一百萬噸漿廠估算,一年獲利及成本節省可達十六至十八億元台幣。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石家興專研沼氣能源技術,曾得到聯合國頒發獎項。他表示,他到台灣幾天來和台灣業界討論台灣沼氣量,發現台灣目前養了七千七百萬頭的豬,如果相關廢棄物有三成可用於轉做能源,一年有一億三千萬立分米的沼氣,可產生一億九千七百萬千瓦的電,台灣一年廚餘加總共可產出四億萬立分米沼氣、五至六億千瓦的電。他認為「科技可以促成新農業,如果掌握上游技術,全球都是你的市場,台灣資源有限,必須朝世界發展。」。



◆ 梁啟源:能源漲價 嚴重衝擊經濟

彭漣漪/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5

短期內,台灣能源使用與經濟發展將產生直接衝突。學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油價漲一成、電價漲三成、氣價漲四成計算,將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減少○.三五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上漲○.九七個百分點;另外,馬政府喊出具體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學者預估,要減少一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會使經濟成長率減少兩個百分點,對馬政府「六三一」經建目標,將是「痛苦的挑戰」。

中研院研究員梁啟源預估,如果新政府下半年起漲油電價格,以油一成、電三成、燃氣四成估算,將使今年經濟成長率減少○.三五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上漲○.九七個百分點,而中油和台電的虧損超過一千億。

梁啟源指出,國際間比較台灣的能源生產力,結果比歐盟低四七%、比日本低六五%,所以二○一二年之前,台灣產業將面臨國際貿易制裁的風險,歐盟目前占台灣出口總額的十二%、進口總額的十一%,出口如果受到歐盟制裁,台灣經濟勢必遭受重大打擊。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吳再益表示,過去台灣二、三十年經濟成長和二氧化碳排放成長不成比例,二氧化碳增加幅度高一個百分點,馬英九目前喊出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非常難,估計要減少一億公噸二氧化碳,會使經濟成長率減少兩個百分點,台灣如果要減少一億五千萬公噸,對經濟影響很大,將是「痛苦的挑戰」。「歐美成熟國家現在經濟成長率只有二、三%,台灣到二○二五年,經濟成長還會有五%嗎?」他質疑。

檢討產業政府、能源政策,將是迫切的議題,啟用核能將無法避免。吳再益認為,台灣八、九成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石化能源使用,非核家園政策使台灣能源使用沒有彈性,造成經濟、環境雙輸局面。梁啟源建議,鋼鐵、石化、煉油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高科技則是第四大耗能產業,政府應嚴格限制高耗能工業設立,以漸進法適時推動能源稅,並發展低碳能源,核一、核二廠應考慮延役,核四則繼續興建。

吳再益指出,扁政府凍結油價時,國際油價是七八美元,現在已超過一一○元,五二○之後,中油如果沒有配套,汽油一次漲足要漲四元,降低貨物稅等配套可以降低衝擊,未來油價上漲幅度約一二%,電二五至三○%,油價最快六月、電價最快七月會漲,六月會舉行價格質詢委員會。他說,低碳能源政策下,核能、綠色能源希望能達總使用量的五五至六○%,台電重新思考核能使用。

台大環工所教授蔣本基表示,台灣欠缺減碳的企業標竿對象,投入很多精力但績效不好,各單位政策目前尚無法落實,政府應訂定溫室氣體的驗證制度,引進先進國家查核技術,根據減量機制整合能源產業各個部門,各部門的減量目標、權責要清楚,要有示範計畫,企業也應有自發性的減量措施。

蔣本基說,台灣的能源政策藍圖,試圖潔淨、效率和穩定兼顧,但大規模舉行兩次能源會議後,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不確定,各國訂出二○一二年減量計畫,二○一一年等於台灣「考期末考試」,今年是考期中考,我雖非京都議定書成員但可以參考標準提出自己的措施,馬英九己清楚提出能源政策,減量目標,應訂嚴謹策略且積極執行。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應與經濟政策脫勾,建立永續、節能、減碳、有效的碳市場、綠色能源科技發展,碳是真正商品,重要生產要素,碳風險、碳交易概念應加速推廣,同時創造碳資產商機。



◆ 王文洋:台灣沒本錢放棄核電

林上祚/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5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表示,近年全球的生質作物熱潮,已導致砍伐熱帶雨林後遺症,石油輸出國家也因為生質能源出現,降低原油探勘投資,導致油價居高不下,梁啟源認為,台灣生質能源,要在二○二○年占能源二成比重,這樣的野心太大。

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表示,地球石油可能只剩五十年開採壽命,最樂觀不會超過一百年,生質能源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要如何做的問題。目前矽晶圓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只有二十五%,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核融合等核能技術,也是不可放棄的替代能源,台灣沒有本錢放棄核電。

王文洋表示,三、四年前他到巴西參觀生質能源,回國後建議政府,到南美有邦交國家,買下或租下一萬平方公里土地,種甘蔗提煉酒精運回台灣,當時原油每桶不到三十元,巴西酒精工廠,產生甘蔗渣全部燃燒發電,發電量不僅自給自足還可賣電,酒精運輸回台雖然會消耗運輸用油,但台灣向國外買原油,一樣得付出同樣成本,很可惜,政府當時沒有推動。

梁啟源認為,生產生質柴油,目的是希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生質作物生產過程,也要消耗肥料、運輸油料等能源,因此,必須選擇能源投入與產出比率大於一的作物。

在所有生質作物當中,向日葵、甘藷、大豆投入產出比小於一,,玉米則有部分研究顯示大於一,如果以生質柴油與一般柴油價格比較,除巴西生質柴油生產價格比較低外,其餘國家生質柴油都高出15—19歐元,台灣甘蔗生產汽油一公升成本要43.7—62元,比汽油一公升23元還高,根本入不敷出。

梁啟源表示,台灣過去幾年鼓勵生產生質作物成效不彰,二○○六年農委會補助一億元,只生產二七○公秉柴油,成效只有世界的五分之一,去年二億元補助,只推廣了三千三百四十七公頃。

梁啟源認為,台灣勞動成本高、氣候條件不好,五月有雨季、夏秋有颱風,病蟲害又多,政府希望在二○二○年,將生質能源比重提升到二成,野心實在太大。梁啟源建議,與其鼓勵甘藷等生質作物,還不如推廣種植大芒草、白油桐,尤其是白油桐還可以搭配平地造林政策。

儘管目前生質作物成效不佳,不過梁啟源認為,台灣仍應大量投資纖維酒精等生質能源研發,台灣目前很多焚化爐在垃圾減量後,使用率低於七成,農業廢棄物與其露天燃燒產生空氣污染,還不如拿來燃燒發電。

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研究員余淑美表示,農委會過去每次選一種生質作物,專家們就搖頭一次,決策過程完全缺乏與外界溝通。

余淑美認為,目前推廣一些生質作物,投入產出比,雖然不是很高,但它們有很多副產品,可以提升周邊效益,農業廢棄物拿去焚化爐燒掉就沒了,如果拿來提煉酒精,剩餘殘餘物可拿來製造工業用副產品、動物飼料、肥料等,把土地拿來的東西,再送回土地才是農業永續發展道路。

目前農作物當中,有哪些是可提煉的聰明作物,余淑美認為,水稻、小麥、玉米、甘蔗、狼尾草,都是聰明作物,狼尾草在台灣是很常用的牧草。另外,余淑美主張,基因改造作物,如抗殺草劑作物,只需噴灑除草劑,無須肥料也不用除草翻土、使用能源,讓土壤裡面的碳不至於揮發到空氣中,也是防止溫室效應的減碳作物,據估計,二○○六年基因改造作物,減少碳相當於六五○輛車二氧化碳排放量。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可煉柴油 藻類成能源新星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08-06-30 中國時報

國際油價漲勢不休,導致外界積極開發各式替代能源,而中常見的水生植物藻類被視為新興能源明日之星,它所蘊含的龐大商機潛力,引發企業與創投業者爭相投入水藻生質柴油的研究。

國際前鋒論壇報周日報導,水藻可分解為醣、蛋白質與油脂等。海藻油可提煉生質柴油,醣可提煉乙醇;蛋白質則可作為動物飼料或人類營養補充品。此外由於海藻在成長過程,必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也有助於淨化廢水與清除農工業所產生的廢物。

由於藻類深具能源明星之像,也讓許多業者相繼投入該綠金能源的研究。例如LiveFuels使用開放池塘,養殖原生種的藻類。藻類需要養分成長,包括氮與磷等,該公司透過注入被上述兩種肥料污染的農業廢水到池內,藉此雙管齊下,進行生產能源與淨化廢水。

總部位於華盛頓Redmond的Bionavitas也積極培育原生種的藻類,不過地點是在深窄的水道內,利用特殊光學系統把光線引入地表下的藻類。它也利用廢水來加速藻類成長。Bionavitas執行長韋佛表示,他們致力使用「藻的各個部分」,來生產生質柴油、乙醇、營養保健品與蛋白質提煉出的其他副產品等。

另外一家總部位於溫哥華的美國公司Vertigro則測試成長於生物反應器的藻類,以觀察在密閉環境下何種藻類生長最好,與可以製造最多生質燃料。它計畫出售該系統給有興趣進行商業化生質燃料量產的公司。

根據多項研究評估,大規模的藻類生質燃料的商業量產,至少還要花費5年,而且目前還無法評斷什麼方式最具商業潛力,與對環境的影響為何。但是在油價高漲下,創投業者紛紛投入研究藻類的公司,例如LiveFuels在今年5月就獲得創投業者近5千萬美元的挹注。

雖然該產業目前還在成形,但其觀念並非完全嶄新。美國國家再生能源研究室早在1978到1996年就已對藻類進行研究。但因為預算金額減少,迫使研究中斷。直到殼牌與康菲石油公司表達興趣,與雪佛蘭提供資金後,才讓藻類研究計畫又再度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