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能源 歐洲重颳燃煤風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04.29
世界頂尖專家一致認為應該減少排碳以便抑制全球暖化的今天,義大利最大發電廠、全球第三大能源供應商Enel卻將其巨型機組改為燃煤,正是地球上最髒的燃料。
未來五年,義大利對煤的依賴度將從14%增為33%,Enel的燃煤發電比例則升上50%。重新重用煤的國家不止義大利。
在需求勁升、油價和天然氣價格迭創新高、能源安全漸成關切,以及避用核能等因素推動之下,歐洲國家未來五總共將建造約50座燃煤電廠,使用50年。
煤是印度和中國總共20億人的主要燃料來源。在減少全球排碳上,這兩地對煤的需求一直是最大障礙。但現在連生態意識強烈的歐洲也重新用煤,環保界至為憂心,警告這是一條災難之路,將使控制全球暖化變成真正不可能的任務。
歐洲電廠業者表示,他們會把燃煤電廠弄得盡量乾淨。批評者則指「乾淨的煤」是癡人說夢,這波趕建燃煤電廠風根本是短視,負責的作法是停止用煤,而且未來20年逐步淘汰現有燃煤電廠。
Enel和許多同業說,除了興建燃煤廠來取代逐漸老化的基礎設施,他們別無選擇,尤其在嚴禁核能發電的義大利。
美國計畫中的燃煤電廠較少,一來早先擬定的計畫愈來愈從當局難拿到動工許可,二來核能發電在美國仍然是個選項,而建核電廠在歐洲是沒人敢碰的政治禁忌。
燃煤派說,煤在成本和能源安全上占盡優勢,其蘊藏量可用二百年,天然氣和石油只有50年。煤價數年來上漲兩倍,仍比石油和天然氣相對便宜。此外,許多國家出口煤,而且沒有煤卡特爾,因此比石油和天然氣更多議價空間。
但「乾淨的煤」的科技還很遙遠,Enel要2015年才開始實驗碳收集和地下儲碳法,希望2020年找到無排碳的燃煤法。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教授沙克斯說,「那太晚了」,新的燃煤電廠吐出更多溫室廢氣的結果,今天已夠險惡的氣候預測只會淪為「太樂觀」。
歐洲聯盟有個排放交易計畫,曾想強迫業者花錢購買排碳許可,希望藉此叫業者三思燃煤便宜之說。但是,Enel算過,油價狂飆,就算加上許可費,煤仍然便宜許多。以價制量既難行,煤重新得寵看來勢所必至。
※ 歷史證明,人類會不斷自掘墳墓。
◆ 國際碳交易 去年700億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陳家齊、余麗姿】 2008.04.30
英國一家名為Climate Care公司推出一項新商品,公司除了在網路上提供二氧化碳權利供大眾購買,也開始接受路寶(Landrover)汽車的委託,讓每位購買路寶汽車的駕駛人,也能以額外預算,取得三年的汽車碳權,駕駛人開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可透過亞馬遜流域種樹等方式補回來。
利用碳權交易來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的,已經是國際上重要的環保新議題,近年來,在聯合國「京都議定書」規範下,各國紛紛建立排放交易制度,推動自願性減量,以及鼓勵清潔發展機制。
國際碳權交易是逐漸成熟的市場,包括歐洲氣候交易所在內,全球已有九個交易所開辦碳權交易,去年交易額約700億美元。隨著全球暖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遵守二氧化碳減排放規定的國家愈來愈多,碳權市場勢必快速成長。
所謂碳權是指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目前主要交易的兩種碳權,分別出自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以及清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根據京都議定書,歐盟ETS產生的碳權是歐盟排放配額(EUA),簽約國訂出溫室氣體排放限額,排放低於限額者,就可以到市場出售多餘的配額。對於沒有排放配額的發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則CDM鼓勵其減少排放量,產生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發展中國家利用環保科技發展減排計畫,通過聯合國的認證,獲得CER出售。
目前各國碳交易市場中,CDM模式交易最普遍,到去年底為止,CDM交易完成登錄件數已近900件,二氧化碳減量的信用已達到1.17億公噸。
除了「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交易機制,世界各國也相繼成立自願性市場,正式成立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座,分別為:歐盟碳排放交易所,北歐電力發電所、澳洲氣候交易所,及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四個交易所2006年碳交易規模已達300億美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500億美元。
這300億美元,幾乎都是透過工業減碳帶動,如以工廠製程的改良,各項節約措施的應用,或替代能源的使用,來減低原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國及各企業到世界各地造林,但是目前尚未聽到任何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行為,是來自於森林創造的碳權,日本三菱UFJ證券負責碳權基金的經理人Kyoko Tochikawa指出,至目前為止,全世界依CDM交易模式進行的造林計畫僅有一項,就是位在中國廣西珠江流域。
廣西珠江流域的再造林計畫是,在環江、蒼梧縣各造2,000公頃,總計達4,000公頃。目標每年碳吸存2萬噸。到了2035年將固定二氧化碳77萬噸。
樹種選擇上,以楓香與馬尾松混植面積最大,共達1,050公 頃,木荷與馬尾松混植約900公頃,大葉櫟與馬尾松混植600公頃,以及桉樹500公頃等。珠江流域再造林計畫的資金來自世界銀行的生物碳基金,第一期將向CDM項目業主購買220萬美元的碳匯。
碳權交易的進行,除了現有的四大交易市場可開放民眾及企業直接進行交易之外,其他國家及民眾,可尋找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許可碳基金來投資,如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及富通銀行(FOR IS)今年已經增設碳權交易室,自去年11月到今年4月間,全球以碳權為投資標的的基金規模躍增66%,增為118億美元。
◆ 大陸綠色環保行動力 走在世界前端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 2008.04.30
當北京市民于玲從中國綠化基金會獲得第一張森林碳匯憑證時,中國推動綠色環保的行動力,已走到世界前端。
由大陸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在4月4日中國植樹節當天,分別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和八達嶺林場啟動第一次以碳權交易為目的造林計畫。
中國綠色碳基金辦公室發言人章升東指出,該基金去年成立時,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出資人民幣3億元進行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青龍湖鎮造林計畫,是中國綠色碳基金首次以累積碳權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畫出資人民幣300萬元,未來20年內造出碳權林6,000畝,估計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近4,000噸。
八達嶺林場碳權林項目,是中國第一個由民間大眾捐款展開的碳權造林項目,資金來源是由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個人出資購買的碳權資金來投資,並營造以白皮松、栓皮櫟、元寶楓等為主的碳權示範林。
自今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對外開放各地企業,及民眾購買碳權憑證,至3月底共收到來自北京、廣州、浙江、江蘇、雲南、海南,及新加坡等地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碳權投資資金,專家估計,每出資人民幣1,000元將獲得5.6噸的碳權。
出資購買碳權的民眾,除了能得到中國綠化基金會給予的收據外,國家林業局還會發放一個碳匯購買憑證,並將資金使用、造林地點、收益群體、碳匯計量等資訊公布在中國碳匯網上。
章升東表示,辦公室在收到各地收來的資金後,將先尊重企業,及民眾的意願,先選擇適合造林的位置,再由專家評估適合生長的樹種,並估計可創造的最大碳權規模。
在不同地區,那些樹種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章升東說,這涉及相當複雜的科學,最好的辦法,是尊重不同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在不同地區種植各地的鄉土樹種。
除了提供企業,及民眾碳權市場的買方交易之外,章升東也認為,大陸各地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森林地,也可請該基金辦公室評估是否具有賣方價值。
章升東強調,目前中國綠化基金會所推動的碳權買賣,在全中國仍屬於試辦階段,並未和國際的碳權市場接軌,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去承擔其他工業化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雖然也有國外企業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洽詢碳權買賣,但是現階段還是屬於中國自發性的碳權造林,也藉此提供中國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管道。
◆ 台灣減碳 努力空間很大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 2008.04.30
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自1990年至今增加一倍以上,每人平均年排放量約11.41噸,2006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1億噸,占全球0.96%,排名第22名。
環保署副署長張豐藤說,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若能今年在立法院通過,三年後台灣將可進行國內碳交易買賣。
因為減量牽涉到產業結構調整,環保署目前只能推動幾個產業自願減量,包括半導體及TFT面板產業,未來希望擴大產業加入。
環保署第一步先把登錄平台建立起來,經過驗證及盤查,為未來碳交易做準備。環保署已與包括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協會(TTLA)、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簽署自願排放減量合作備忘錄。
另外,工業局與能源密集產業同業公會(包括石化、鋼鐵、電機電子、水泥、紡織、人纖製造、造紙等七個產業公會)簽署自願減量協議書。
今年1月10日成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辦公室後,目標是第一年完成前100大工廠,三年內達成全國300家工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報,約可掌握80%排放量。
至於碳交易部分,張豐藤認為,碳交易制度如同期貨或股票買賣性質,屬於金融衍生商品,需要明確法律授權及嚴謹行政監督,以避免人為炒作或干擾。
其實京都議定書規範38個已開發國家及歐盟,應在2008年至2012 年間,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1990年排放水準平均再減5.2%,對於開發中國家並未訂減量目標,像澳洲、芬蘭反而可提高。
環保署指出,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會員國,但2009年進入後京都時期,如果南韓、新加坡等都被要求減量,台灣就一定要參與減量。因為南韓自稱為「新興工業國」,台灣到底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很難定論,當南韓被要求時,我們可能也跑不掉。
根據林務局統計,台灣自1990年至2007年,國有林地、農地及平地造林等,共計有8.7萬多公頃,2008年至2012年為綠海計畫等,有2.5萬公頃,總計11多萬公頃。
林務局指出,評估一般林地每一公頃可吸存7.45至14.9公噸,但因樹種不同,以及每年吸存量會累積,依此計算11萬公頃,可吸存36萬公噸,預估到2025年可達280萬噸,與要回到1990年排放量,應減少1.57億噸排放量相距甚遠。
台灣國際政治地位尷尬,究竟應回歸到那一年的排放量,尚無定論。溫室氣體減量法還躺在立法院,若政府繼續抱著駝鳥心態,一旦國際公約這個緊箍咒發威,不管是政府或企業,恐怕都難以承受。
◆ 種樹碳權,環保經濟的橋樑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謝柏宏、余麗姿】 2008.04.30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似乎總在天平的兩端拉鋸,不過碳權的產生,讓環保團體與企業對造林這項事業找到彼此共通的道路。
去年11月8日,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偕同公共電視採訪團前往屏東獅子鄉勘查一片伐木林地。這片林地曾在民國70年左右砍伐過一次,之後任其自然發展,26年後再度砍伐,賣給木材商,每公頃的價格是新台幣2萬元,整片山頭的森林全面被砍伐後,僅留下樹頭,以及光禿禿的山野。
負責承辦的鄉公所人員告訴李根政,這是合法申請的砍伐案件,因為是屬於原住民保留地的林業用地,本來就可以造林、砍伐循環使用,民眾只要依法向縣政府取得採運許可證,就能夠賺取木材收入。
「放眼周邊未砍伐前山林是如此美好,我認得出的九芎、大葉楠、山枇杷已成蓊鬱森林,怎麼只值2萬元?」李根政相當心痛。
多年來,環保與經濟是爭議不休的老議題,如同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主角一句「生命會自尋出路」的名言,造林或工業減廢,所減少的二氧化碳,變成可以交易的碳權,是環保與經濟拚鬥多年後,終於找到的共同出路。
種樹不砍樹 不利碳吸存
清大教授范建得表示,清潔發展機制(CDM)在前年蒙特婁議定書才訂出來,雖然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締約國,其實可以用非政府組織(NGO)名義參加並將碳植林送到CDM理事會,經過永續指標的對應,包括社會、經濟及環境三項評估,在方法論要求相當嚴格。
范建得認為,考量CDM的同時,一定要有永續指標的概念,例如有候鳥經過的地方,適不適合建立風力發電廠,不僅考量能源政策,還要從生態著眼」。
林務局八年來推動平地造林,學者指出,政府花太多錢培育苗木,若有好好追蹤造林的話,台灣的苗木已經多到跨過台灣海峽到大陸,「整個台灣海峽都種滿了」。
過去民眾向林務局申請苗木時,林務局「有什麼給什麼」,民眾拿來把土地填滿,不適合生長的就死掉,然後又重新申請。但是種樹是晚一天就是少一天,晚一年就少一年。
而且森林保護是不是像部分環保人士所講的「不能砍樹」?若是樹砍下來,不燒掉,作為家具等,把碳固存在木頭裡,再趕快種新樹吸收二氧化碳。很多樹老了,碳吸存能力降低,「占著茅坑不拉屎」,砍掉才有新空間種新樹,這才是碳吸存。
愈來愈多元的討論,證實愈多人在意、重視這個議題,有檢討、有回應,才能讓台灣面對造林的議題,抱持更慎重的態度及因應策略。
在台灣種樹 經濟效益小
中央研究院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說,台灣森林覆蓋面積占全島60%,和亞洲各國比較名列前茅,現在發動大規模造林,對於二氧化碳減量,貢獻度不到5%。
李根政分析,台塑六輕每年排放二氧化碳6,755萬公噸,需要造林面積高達334萬公頃才能抵減;正在環評審議中的台塑煉鋼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需要74萬公頃造林地才能抵減,兩者相加早已超出台灣島面積360萬公頃。
再看中鋼公司,每年排放2,037萬公噸二氧化碳,需要1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高雄、屏東、台南、嘉義等四個縣面積的總和。
也就是說,不要說回歸到1990年排放標準,台灣連控制現有的排放量維持現狀都有困難,全島植滿林木也符合不了京都議定書的規定。
中華研陞(EXON)當年本來想在台灣造林,參加農委會推出的「全民造林計畫」,但全民造林計畫的土地,要向有休耕土地的農民,或是台糖申請租借。
EXON總經理陳奎宏說:「台灣農民只想領有休耕補助,不願配合;台糖則是土地租金成本太高,每公頃每年至少要3至5萬元,租金實在太貴!」無法順利取得土地下,公司出走往海外發展。
在台灣造林,除了面對土地規模及成本問題,真的要換算碳權也相當有限,反觀中華研陞、趨勢科技、永豐餘、中華紙漿、旺旺公司跨出台灣,在海外造林,也為未來有意擴大投資的業者,開拓出新的碳權資產空間。
政府在推動一生一樹綠海計畫,或是鼓勵企業造林的同時,更應該考量造林所能創造的價值,並在現有抵換制度下,透過非政府組織(NGO),或非京都議定書的抵換平台,將企業海外所產生的碳權,算在台灣的減量額度,政府贏了面子,企業贏了裡子,全民也因此受惠,才是真正的三贏。
※ 相關報導:
* 回收資源,強制使用
* 綠色企業受金融市場獎勵
* 高油價時代,要綠色交通網
* 當能源飆漲時 日本大規模測試燃料電池
* 造林不是減碳萬靈丹 藻類正夯
* 污染的解決辦法就是... 不要吃蜘蛛
*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 沒有林業的台灣
* 台大造林運動 5年復育20公頃
* 5年實驗 「活化石」水杉 在台成功繁殖
* 台版諾亞方舟 為熱帶植物保種
* 環保造林 企業必修新顯學
* 終結農地 農業還剩什麼?
* 台灣環評大調查 謊言? 真相?
* 經濟新民族主義崛起 世界不再是平的
*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 旅行台灣年啟動 讓文化消費轉換為生產力
* 文化創產需要觀念革命
* 企業社會責任 營收成長保證
* 暖化?科學家澄清一種外遺傳的繼承機制
* 植物如何輸送糖的研究攸關全球暖化
* 新發現扭轉對於光合作用的概念
* 研究:死亡率與二氧化碳排放有直接關連
* 科學家強調「生物燃料」的環境衝擊
* 「環保」生物燃料的新來源
* MIT 測試獨特的核融合發電方式
* MIT 衍生公司計畫製造便宜有效的太陽能電池
* 「矽」燈泡 v.s.「螢光」燈泡
* 環保未來屋 預防「明天過後」
* 研究者希望製造出環保塑膠
* 環保煙火?!
* 確保奇妙材料不會變成莫名奇妙的污染
* 將有毒電腦廢棄物轉換成安全產品的新製程
9 則留言:
胡鬧瞎搞的綠海計畫
何金山 中國時報 2008.05.06
農委會在政權交接前,突然大張旗鼓地推動預算高達七十一.八億元的「綠海計畫」,宣稱未來五年將在平地造林兩萬公頃,每年將可吸存二氧化碳七十四萬公噸。此一計畫宣布之後,很多知名企業紛紛響應,一時之間圈地造林竟成了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尚行動。然而,讓人憂心的是這個胡鬧瞎搞的造林大騙局,要是真的大舉推動開來,恐怕是另一「綠色鐽震計畫」!
首先,未來台灣的造林政策要如何推動,自有新任農委會規畫,何需即將卸任的主委代勞?其次,農委會宣稱在平地造林兩萬公頃,每年將可吸存二氧化碳七十四萬公噸,試問這個數字如何計算?又有哪個機構認證?
京都議定書規範的「造林與再造林方法學」,有一套極為嚴謹的計算與執行機制。比如,所謂造林,是指通過栽種將至少有五十年處於無林狀態的地帶轉變為森林的人類活動;所謂再造林,是指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曾經有林的地帶,於一九九○年以後,通過栽種將這種無林地帶改變為森林的人類活動。
至於樹種、林地管理與執行方式,則有一套複雜的方法學作為規範,而農委會綠海計畫,根本沒依照這樣方法學推動,與大陸文革時期的「土法煉鋼」如出一轍。所以,所謂的吸存多少二氧化碳云云,絕對無法得到溫室氣體認證機構的認證。此項造林無論搞得多麼轟轟烈烈,如果沒有按照國際的規範進行,當然不可能得到國際的認可,最後必然是徒勞一場。
更為堪慮的是,全球已出現糧食緊缺的警訊,台灣不僅鼓勵農地休耕的政策不改,現在居然還要將農地拿來造林。如果全球糧食緊缺的趨勢不變,屆時這些造林的農田,盤根錯結的樹根早已深植地下,到時要如何恢復改種糧食?
長年研究台灣造林的陳玉峰教授,曾以「台灣山林五十年最大的謊言:造林」為題痛批林務局,台灣光復迄今,造林預算將近千億,失敗率竟然高達九成!這還是在山地造林,如今移到平地豈非更糟?另一位台大森林系畢業的劉炯錫教授,亦曾撰文抨擊其同門師兄弟的林業官僚為「老千集團」,然而,兩位學者甘冒大不諱的椎心之言,似乎始終難達天聽。
回顧台灣多年來不斷出現「假造林,真詐財」的弊案新聞,其中規模較大的案例,是由法務部發現。在民國九十四年曾經一次查辦多達九縣市、十七個山地鄉鎮長,這些地方公職人員利用人頭戶,以假造林方式,詐領農委會的造林獎勵金高達新台幣兩億四千多萬元。即使如此,假造林之風卻從未撲滅,因為弊案拍到的永遠都只是蒼蠅,真正的惡虎始終躲在森林的暗處,把自己隱藏得很好。
現在,這些惡虎食髓知味了,這一次他們看準了因應全球暖化這面環保大旗是個絕佳的掠奪機會。政黨輪替了,躲在五年「綠海計畫」後面的惡虎們,果真還能繼續橫行?是不是該有人讓其現形?(作者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秘書長)
※ 綠海計畫提很久了,現在講會不會太遲?話說回來,台灣的確沒有所謂的林業。
電子帳單省的錢 應回饋消費者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 陳俍任/台北報導】 2008.06.02
台灣的帳單若全面電子化,一年可減少一千七百萬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推展多年卻緩步成長,許多消費者抱怨電子帳單好處有限,因此多數仍青睞「白紙黑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問題出在多數企業並未站在消費者立場設計流程。
劉銘龍強調,「銀行總是老大心態,要叫消費者如何認同?」企業如有心推廣電子帳單,應把省下來的費用回饋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既省錢、又減碳,「一舉三得」。
劉銘龍個人就有一次不愉快的經驗。某月一張信用卡刷了不到六百元,因為沒收到電子帳單而忘了去繳,結果銀行也沒再通知,他主動去問,銀行雖補寄了帳單,但還外加了三百元的延遲繳款利息。
環品會統計,平均一封紙本帳單,包括印刷、寄送,每分成本約八到十元,改用電子帳單後這些費用全省下來。劉銘龍說,「消費者為什麼要幫你省錢?」
不過,電子帳單還是存在數位落差問題,而且即使平常有使用電子郵件的人,也未必信任電子帳單,有些人就認為還是收到紙本帳單比較習慣,也避免沒收到電子郵件的困擾、以及隨之而來的糾紛。
目前已採電子帳單的楊小姐說,電子帳單是替銀行省錢,感覺不像是替消費者省錢,雖然電子帳單不占空間,又能省紙,但要到超商繳費時,一樣得列印出來,沒有印表機的人,只能選擇轉帳或自動扣繳。她認為消費者使用電子帳單,除了做環保,也是替銀行、電信業者省錢,卻沒有回饋在消費者的身上。
對此,台灣大哥大處長阮淑祥分析,過去「電子郵件漏接」及「申請管道不便利」是多數民眾不愛電子帳單的主因,為了推廣,台灣大將推出與電子帳單同步發出簡訊的做法,避免民眾漏接。
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等八大銀行,已經與Yahoo奇摩合作,同時有奇摩電子信箱的八大銀行電子帳單客戶,可獲得「保證寄達」還可防詐騙並攔截詐騙信件的最新服務。
環保團體:放行排碳大戶 全國脫光也沒用
自由時報 2008.06.02
〔記者魏怡嘉、鍾麗華/台北報導〕新政府強調節能減碳,首長率先脫西裝、大車換小車等,環保團體認為,政府最應做的是,嚴審台塑大煉鋼廠及國光石化園區等有具體爭議性的開發案,否則一旦放行這些二氧化碳排放大戶,不要說脫西裝,台灣兩千三百萬民眾全部脫光光、裸體都不夠!
高污染產業 排碳量佔六成
環保團體指出,數字會說話,節能減碳必須算算帳,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六成來自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民眾住宅產生的其實僅佔一成,如果新政府強調經濟發展,放行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開發案等,這種一方面脫西裝、大車換小車,另一方面放行高排放二氧化碳大戶,只是「積小善、行大惡」,只是在做節能減碳秀而已。
建大煉鋼廠 排碳年增五%
環保團體指出,目前台灣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二億六千萬至二億八千萬噸,其中光是台塑一家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總排放量約三成;未來若台塑大煉鋼廠通過興建,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將增加一千五百萬噸,約是現在年排放量的五%,如果再加上八輕,預估台塑集團的碳排放量將佔台灣總排放量的六十六%;至於國光石化園區,工業局則估計會增加八百萬噸二氧化碳,環保團體認為,實際上可能比這個數據高。
造林減碳量 不到零點二五%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徐光蓉表示,馬總統注意到二氧化碳的減量問題值得肯定,但馬總統提六萬公頃平地造林,如此估算,頂多減少六十萬公噸二氧化碳,僅達二○○三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零點二五%不到,和放行排放大戶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對於馬總統列出的二氧化碳減量期程,都訂在其卸任後,任內卻未訂出任何目標,至於台塑大煉鋼廠及國光石化園區等爭議性的開發案,更是隻字未提,環保團體表示,會更上緊發條,加強監督。
台灣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則認為,馬英九的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但希望不是「嘴上說說」,要先解決內部矛盾,例如雖然馬承諾一千公尺以上高山不開公路,但他在競選期間卻表明打算重修中橫公路。
另外,儘管馬英九提出了減碳期程,但立院協商「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時,國民黨多位立委卻反對訂定目標,這些內部矛盾將成為執行環保政策的絆腳石。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表示,馬英九一方面要拚經濟,另一方面又脫西裝、爬樓梯減碳,實在很矛盾。他認為,馬英九最後犧牲的一定是環境與土地。雖然馬總統昨親自出席環境會議,但看不到他對環境的具體承諾,仍一派舊思維,想從環工、污染防制著手,而非從源頭解決環境問題,可以預見未來環保團體與馬政府的關係一定很緊張。
徐光蓉也批評政府調高油價的同時,大力提倡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不開車、不騎機車等,完全是從台北看天下,台灣多數鄉鎮的大眾運輸系統不發達,還面臨減班停班命運,政府強調節能減碳,應先改善大眾運輸設施。
台塑:將採最新製程減碳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針對環保團體的批評,台塑集團表示,大煉鋼廠一旦獲准通過興建,將會使用最新的製程,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配合在離島工業區快速造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對台灣的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 政院設定減碳目標 周四院會將通過
【中時電子報盧素梅/台北報導】2008.06.02
政務委員蔡勳雄今(二)日上午邀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討論節能減碳行動方案,新聞局長史亞平會後轉述,這項行動方案主要是提出能源消費結構,例如工業消費佔百分之五十,再依序是交通及民眾消費,依此來設定各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並提報周四院會通過此行動方案。
對於目前政府對於「核能」的方向是核一、核二、核三不僅不會提前除役,還會「延役加裝機組」,核四則將趕工提前加入商轉,是否也會納入這次的行動方案?史亞平表示,核能有減碳乾淨性的優點,但也有製造核廢料的缺點,政院會找出最好的方案,但應不會做結論性的宣示。
政務委員蔡勳雄上周四邀集環保署、能源局等單位討論「節能減碳行動方案」,並提出節能減碳構想,提及台灣能源消費結構,工業消費占了百分之五十,其次為交通,依序為家庭占百分之十一,台電的能源轉換占百分之八,服務業只占百分之四。
蔡勳雄上午再度邀請環保署、能源局等單位進一步會商。史亞平表示,上午的會議,主要就是研究節能減碳的目標,同時設定有什麼計劃可以達成,將在周四院會上提出方案、討論通過,做為未來落實的目標。
監控全球溫室效應 台灣加入
【聯合報╱記者高國珍/台北報導】 2008.06.03
台灣將加入目前全球最大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MOZAIC,由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提供大氣觀測,中華航空、長榮海運則搭載MOZAIC提供之儀器,觀測該團隊一直缺乏的北太平洋區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策畫這項工作的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昨天邀集來自德國、日本學者、華航、長榮代表,舉行記者會。華航將提供一架波音、一架空中巴士貨機,長榮海運則提供一艘貨輪搭載溫室氣體的探測儀器,福衛三號負責空照,探測大氣,海空聯合,建立北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三度空間分布資料。
MOZAIC是由一群憂心全球氣侯變遷及溫室氣體效應的歐洲科學家發起,一九九三年開始運作,透過歐盟整合,主要由德國、法國、英國共同執行。一九九四年起開始有歐洲商業民航機隊加入,執行探測任務,包括德國漢莎航空、法航、奧地利航空等,台灣加入後,福衛、長榮和華航的標誌也將出現在日後所有世界相關氣候報告上。
目前歐洲共有五架參與商用民航機參與這個計畫,在貨艙壁加裝MOZAIC獨家技術的長方體探測儀器,探測大氣中的水氣、二氧化碳、臭氧、氮氧化合物等,以不影響載貨量為考量,設計扁平,能剛好嵌入貨艙壁。
飛機、船隻因承載重量不同,會搭載不同的探測儀器。波音飛機搭載廿五公斤重的探測儀器,只探測二氧化碳;空中巴士飛機可搭載一百廿公斤的儀器,探測水氣、二氧化碳、臭氧、氮氧化合物四種氣體。而貨船將搭載能探測十種氣體,重達一百廿公斤的儀器。
與會的長榮海技部協理姜大維也是船長,他豪爽的說,一百廿公斤,就像是船上多兩個人,又能為環保盡一份力,感到很榮幸。
◆ 二氧化碳指紋 賴不掉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8.06.02
美國太空總署 (NASA)今年發射軌道碳觀測儀進入太空,開始監測全球每個地方的二氧化碳排放指紋特徵,將扮演國際警察的角色,不讓偷偷排放二氧化碳的國家得逞。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國英表示,二氧化碳的分佈情況,就像是人的指紋,有其特徵,每個地方都不同,一旦稍有變化,就可透過軌道碳觀測儀找出來,任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國家或地區,一個也躲不掉。
全球暖化逐年嚴重這幾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全球四分之一的美國,一直備受國際指責,但美國自認為雖然他們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偏高,但其境內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多,國際排山倒海而來的指責,未必公允。
為了證實自己並非全球暖化的最大凶手,美國今年發射造價三億美元的軌道碳觀測儀 (OCO)進入太空,全天24小時觀測全球每個地區的二氧化碳濃度,繪製成二氧化碳排放指紋,只要前後比對,就可知道那個地區的濃度飆高。由於證據確鑿,屆時任何一個透過夜間偷偷排放二氧化碳的國家或地區,想賴也賴不掉。
◆ 節能減碳真的不只脫西裝而已
中時社論 中國時報 2008.06.03
後天就是世界環境日,馬英九政府即將宣示政府節能減碳措施,簽署減碳十大宣言;而在世界環境日前夕,馬英九總統也出席由十多個環保團體聯合舉辦的「二○○八全國NGOs環境會議」,部分環保人士當面向馬總統說,脫西裝只是「節能秀」,如何讓政策更環保才是問題關鍵。
落實生活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馬總統願意以身作則,用行動支持節能減碳,讓省電減碳變成主流民意,確有其必要,這也是進入綠色環保大門的基本功。但馬總統在脫西裝展現其重視環保理念後,其實更應讓全民都了解政府執行節能減碳的目標及決心。否則僅「身體力行」宣示實踐節能政府,卻拿不出具體的政策,就難免被環保人士譏諷了。要知道,政府關心環境議題,重點在於提出更有效的環境對策,以解決繁雜的環境問題,絕不只是喊喊口號,辦些行禮如儀的活動而已。
以目前最夯的油電漲價為例,政府當初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台電台中火力電廠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電廠。根據台電的資料,其發電成本以燃煤及核能最低,燃油成本最高,但排放二氧化碳卻是以燃煤最多,由於過去不准台電漲電價,於是在低電價的指導原則下,近十年新設電廠,幾乎泰半都是燃煤電廠,而這也是為什麼台電台中火力電廠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電廠緣由了。而這次的汽油漲價,是因為國際油價不斷飆高,政府不得不調漲,但電價部分則只做了半套,僅反應了過去低能源價格,並未將燃煤等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效果內部化,民眾雖然減了碳,但煤電廠還是不斷地發電,減碳貢獻其實相當有限。
此外,環保署估算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以工業部門的五三.四九%為最高,其次為交通運輸十四.三三%、住商部門的十二.六六%、商業部門六.六三%、農業一%等。從這些數據看來,政府真的要達到節能減碳,最該做的是從產業政策著手,不論是產業轉型或要求企業汰舊換新低碳設備,恐怕要比拚命要求民眾吃蔬食、騎單車會更有效率。
政府擁有公權力,如果能在未來的產業政策上努力把關,相信其所能獲得的成效,將會遠大於只是要求民眾節能減碳。這也是關心台灣環境前途的人所最念茲在茲的。
據報導,馬總統日前曾在環境會議上提出他的環保政策,指未來環保署將轉型為環境資源部,提高行政層級,並整合資源以統籌環境、林業、水力、地質、海洋等事務;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除了推動六萬公頃平地造林計畫以外,也希望在二○一六至二○二○年間,二氧化碳減排至二○○八年水準,二○二五年減排至二○○○年水準,最後在二○五○年減排至二○○○年的一半。交通部門也是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因此未來將大力推動輕軌運輸;此外,也將全力推動國土復育相關計畫,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不蓋任何一條『千里步道』以外的道路」。
檢視這些政策可以發現,馬英九的溫室氣體減量期程,都是訂在卸任後,任內卻未定訂任何目標。六萬公頃平地造林,估算頂多減少六十萬公噸二氧化碳,僅達台灣一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兩億五千萬噸的○.二五%不到,也相當有限。唯一較明確的也只有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不蓋任何一條『千里步道』以外的道路」。
大家都期望馬英九的政策要環保,更希望不僅止於「嘴上說說」而已,而新政府甫上任,未來如何在行政與立法體系內協調解決其內部矛盾,才有可能達成此一目標。以馬英九承諾一千公尺以上高山不開公路為例,馬英九在總統競選期間卻表明欲重修中橫公路的立場,二者衝突如何化解,考驗馬總統的智慧。另外,儘管他提出了「卸任後」的減碳期程,然先前立法院協商「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時,國民黨多位立委即提出反對訂定目標。馬總統應正視這些內部的矛盾問題,否則將成為其政策要環保的絆腳石。
在世界環境日前夕,政府應該明確告訴國人:如何讓政府施政更環保?政策如何更節能減碳?而不是只一味要求老百姓節衣縮食,力行減碳而已。
官員談減碳 公務車並排怠轉
◆ 踢爆 怠速32分鐘 車等大官政院大談減碳
6公務車就製造20公斤CO2
2008年06月06日蘋果日報
【何哲欣、徐珮君、李姿慧╱台北報導】馬政府上任後,將節能減碳列為施政重點,但《蘋果》記者昨天目擊,至少有六輛前往立院接送政府官員的公務車,在等待官員散會期間,長時間怠速不熄火,部分司機還躲在車上吹冷氣,最長的怠速時間長達三十二分鐘,既耗油又製造二氧化碳(CO2)。綠黨秘書長潘翰聲痛批,政府的節能減碳根本是「說一套做一套」;新聞局長史亞平則說,若有部會未落實節能減碳,會加強檢討改進。
帶頭浪費
根據環保署估算,車輛每怠速三十分鐘,會製造三點八公斤的二氧化碳,昨天中午被《蘋果》記者目擊的六輛公務車總共怠速的時間長達一百四十四分鐘,一個中午就製造了近二十公斤的二氧化碳,經年累月下來相當可觀,對馬政府提倡的「節能減碳」更是一大諷刺。
併排停車毫無顧忌
馬英九總統在昨天世界環境日特別簽署「總統府節能減碳十大宣言」,要推動少開汽機車、多走路保健康等做法,從他自己做起,推動節能減碳的習慣,讓環境一步步改善。行政院會昨天也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將重點放在低碳經濟,由政府帶頭節能減碳。
但回到現實生活,行政院許多官員到立院開會時,仍是一人搭乘一輛公務車,而非步行或共乘。在立法院上、下午會議結束前,部分首長公務車仍惡習不改,多提早半小時就停在立法院群賢樓門口等候官員,晚來的車輛毫無顧忌的併排停車,形成一條幾十公尺長的車龍,既影響交通又違反交通規則。
在等待官員期間,確有不少司機將車輛熄火,自己躲到樹下乘涼,但也有部分司機,索性坐在車上吹冷氣,一待就超過半小時,昨天《蘋果》目擊六輛公務車怠速開冷氣,其中兩輛還掛著交通部的識別證,既不環保又耗油,更與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背道而馳。
環團批不知人民苦
交通部總務司長邱大展表示,為推行節能減碳,已要求公務車路邊停車時需熄火,不得怠速。交通部還在調查昨天兩輛公務車是哪個單位的主管用車,但無論如何,都會加強改善類似問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徐光蓉說,政府推動節能減碳的環保政策應從自己做起,「如果開會地點不遠,就直接走路前往,或改搭大眾運輸工具」,不但可以省油價,也能做環保,「官員自己體驗過,才知道政策實行會有何困難、才不會這麼不知民間疾苦。」
※ 怠速還好,並排停車就很糟糕。
◆ 怠速逾3分鐘 下月開罰5千
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5
開車的民眾注意了!台中市七月一日起,全面取締停車不熄火超過3分鐘的車主,違反規定就要開罰5千元;環保局還要組成一支計時、拍照存證的稽查隊,提醒民眾透過小小的熄火動作,為地球減碳,環保署也要評估中市推動的成效,研擬做為全國適用的政策。
台中市將繼台南市之後,從七月一日起實施「台中市機動車輛惰轉(怠速運轉)3分鐘未熄火為空氣汙染行為」,昨天環保局和汽機車主、客貨運業者,為停車即熄火舉辦起跑宣誓活動,由副市長蕭家旗擔任反怠速代言人,以一把象徵性的用車鑰匙熄火,簽署支持宣言,希望大家為減碳做環保盡一份心力。
環保局長李立德表示,以前台中市並未有強制性的規定,但從七月一日起,只要在特定場域(客運車站、轉運站、發車站,貨車的集散場及調度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醫院,公私有停車場,公私有市場、公私立學校)內停車未熄火超過3分鐘,即可能遭到處罰,個人罰款從5千到10萬,工廠則處以10萬到100萬。
目前台中市的大貨車有8千多輛、小客車有31多萬輛、機車有60多萬輛,怠速超過3分鐘,產生的空氣汙染,破壞環境,影響身體健康,因應節能減碳風潮,台中市七月一日起,先對營業車輛及公務車實施怠速運轉逾時管制措施,十月起則全面管制。環保署空保處副處長方淑慧表示,日本、歐盟部分國家已實施停車熄火超過3分鐘開罰政策,環保署將評估台中市推動成效,研擬在全國實施反怠速。
從劉揆指示核四廠應速完工商轉到金省能獎
◆ 劉揆:核四廠應速完工商轉
江慧真/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6
世界環境日,行政院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宣示節能減碳,並將核能做為無碳能源的選項。行政院長劉兆玄裁示,核四應盡速完工商轉,對核廢料的處理則應由各部門通力合作,妥善解決;永續能源的重點應放在低碳經濟,希望政府帶頭節能減碳措施,深化到政府施政。
環保署並提出十大「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草案,包括冷氣控溫不外洩、隨手關燈不浪費、省電燈具更省錢、節能省水看標章、鐵馬步行兼運動、每周一天不開車、選車用車助減碳、多吃素食少吃肉、自備杯筷帕與袋、惜用資源顧地球等。
核能列無碳能源選項
行政院五日院會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規畫「碳權交易」及設置「減碳基金」,輔導產業以「造林植草」或其他減碳節能方案取得減量額度;能源相關研究經費四年內由每年新台幣五○億元倍增至一百億元,提升科技研發能量。
劉揆表示,落實永續能源政策,原則強調「二高二低」建構「高效率」、「高價值」、「低排放」及「低依賴」的能源消費型態與能源供應系統;政策綱領「淨源節流」。為促進能源多元化,草案指出,核能將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加速電廠的汰舊換新,訂定電廠整體效率提升計畫,要求新電廠達全球最佳可行發電轉換效率水準等。
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表示,在加速電廠汰舊換新方面,將訂定電廠整體效率提升計畫,並要求新電廠達全球最佳可行發電轉換效率水準。希望未來八年每年提高能源效率二%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二○一五年較二○○五年下降二○%以上,並藉由技術突破及配套措施,到二○二五年下降五○%以上。
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在「淨源」方面,推動能源結構改造與效率提升,草案規定,積極發展無碳再生能源,有效運用再生能源開發潛力,二○二五年占發電系統的八%以上。增加低碳天然氣使用,二○二五年占發電系統的二五%以上。「節流」方面,草案規定,推動政府機關學校未來依年用電用油負成長,並以二○一五年累計節約七%為目標。
對於配套機制,政院也規畫碳權交易及設置減碳基金,輔導產業以「造林植草」或其他減碳節能方案取得減量額度;推動參與國際減碳機制,透過國際合作加強我國減量能量。
行政院五日院會通過明年度「中央與地方政府預算籌編原則」,要求各機關需配合精簡、整併、改隸、改制或裁撤,人力維持「員額零成長」。同時,為節能減碳,原則要求暫緩編列購車預算。
◆ 劉揆指示:核四趕工 明年商轉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06.06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院會裁示,核四應儘速於明年完工商轉,各部會對核廢料問題也應通力合作妥善解決。
昨天是世界環境日,行政院會通過經濟部所提「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確定將核能做為「無碳能源」的選項,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為了減碳,再使用核電已難避免。
多數閣員肯定此一政策綱領,認為核能的使用有其重要性,現行核能占能源的百分之17,未來能源會議討論調整比重已是趨勢。不過,包括尹啟銘等人都認為社會大眾對核廢料的疑慮、抗爭,有必要加速找到處理的方法。劉兆玄也提醒各部會應與民眾良好溝通。
依這項政策綱領,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希望於2016年到2020年間回到2008年的排放量,於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發電系統中,低碳能源所佔比率將由百分之40增加到2025年的百分之55以上。
在淨源節流部分,行政院將以推動能源結構改造和效率提升為目標,主要即促進能源多元化,將核能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此舉是否會衝擊「非核家園」的朝野共識,能源局長葉惠青說,上一次能源會議的結論,是核一、二、三繼續正常營運,核四廠儘速完工商轉,因此並不違背。
葉惠青也表示,在加速電廠汰舊換新方面,將訂定電廠整體效率提升計畫,並要求新電廠達全球最佳可行發電轉換效率水準。至於國光石化廠與大煉鋼廠未來發展何去何從,環保署長沈世宏則說,傳統產業排碳多,未來還得經兩階段環評,一定有經濟與環保兼籌並顧的方法,達到「雙贏」。
※ 上面這些話先留下來,為歷史做記錄。
◆ 經濟vs.節能 還有硬仗要打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 2008.06.06
政府在世界環境日簽下節能減碳宣言後,財政部立刻宣告要儘速開徵能源稅,將直接衝擊石化、鋼鐵等重工業,政府在拚經濟與節能減碳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台灣是一個自有能源極度貧乏的國家,所有能源幾乎100%仰賴進口,過去對進口能源採取低關稅政策,包括煤與原油都免徵進口關稅,汽油關稅也只有10%。在貨物稅部分,汽油目前每公升只課徵6.83元,煤甚至不課貨物稅。
未來能源稅的設計,不再單純依據貨物課稅,而須視各種能源的熱值與碳排放係數(或排放量)決定課徵多少能源稅,就節能減碳效果與國際間課徵能源稅或碳稅的趨勢,針對高汙染能源,與高度使用能源者課重稅,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
不過依此標準,煤與燃料油分居能源排放高汙染的第一、第二名,使用煤與燃料油的產業,又以火力發電廠、石化與鋼鐵等能源密集產業為主,業者首當其衝,勢必有所反彈。
我國過去對能源課稅主要集中貨物稅與關稅,低關稅讓使用者享有進口能源低稅負負擔;貨物稅則因各別能源並非採取高汙染課高稅原則,兩者均導致國內能源使用效率不彰,難以達成節能目標。
新政府有無決心開展全新的能源政策,能源稅是重要指標。面對產業必然出現的反彈,政府要有能力化解,開徵能源稅一定不容易,但非不可能,全看政府的決心。
◆ 原物料漲 核四工程至少追加30億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丁萬鳴/連線報導】 2008.06.06
核四廠龍門施工處副處長黃培山昨天表示,核四興建工程進度到五月底完成約8成,約落後百分之2.97,將努力趕工,使一號機組在明年七月如期商業運轉。
黃培山表示,去年間一家承攬核四廠五項工程的工程公司倒閉,施工處立即把五項工程分成16個小標案重新招標、施工,當時進度的確受到影響,現已逐漸趕上。
今年初,另一家承攬碼頭、抽水機房的營造公司因財務發生問題,廠方也跟銀行完成債權轉讓,由下游小包繼續承作,並採監督付款方式,直接把工程款撥給小包。
黃培山說,這家財務有問題的營造公司承攬的工程已大致完成,目前只剩下收尾部分。
他表示原物料飆漲、本地勞工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工程進度。到今年五月底,核四廠工程進度已完成百分之80.62,落後百分之2.97,已要求承包廠商趕上進度。
黃培山表示,核四廠一號機組預定明年七月商業運轉、二號機組則在99年七月商業運轉。
核四一號機反應爐已於本月二日開始注水,為核四運轉最重要的核反應爐水壓試驗展開準備。台電表示,核四機組是最新的設計,目前只有日本有設計相近的核反應爐,台電試驗時可參考的經驗不多,難度也比較大。
總投資達2335億元的核四工程,因為原物料上漲,至少要追加30億元以上預算。
◆ 用電負成長 三階段優惠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06.06
電價調漲在即,台電同步增訂節能減碳機制, 根據台電內部研議,用電零成長或負成長,將規劃三階段優惠折扣方案,其中民生用電較上一個月負成長達15%者,更可享有6%電價折扣優惠。
據瞭解,台電已經完成電價調漲方案,可望在近日內送電價諮詢委員會討論。能源局預計在端午節過後,舉行新政府成立後首次電價諮詢委員會,審議電價。
由於政策鼓勵全民節能減碳,這次電價調漲方案,特別納入節能減碳機制,也就是用電負成長,可享有電價折扣優惠。
官員透露,新的減碳機制,民生用戶優先適用,工業用戶則不納入,將採三階段折扣優惠,即民生用電每月每戶的用電量,較上個月零成長或負成長5%或15%不等,可分別享有2%、4%及6%的電價折價優惠。
也就是說,用電量較上個月成長0%至負5%,享有當月電費2%的折扣;用電量較上個月負成長5%到10%,則享有4%優惠;若負成長達15%,則享有6%折扣優惠。
官員指出,行政院基於民生用電考量,刻意分階段進行電價調漲,預估第一階段的民生用電價漲幅,遠低於預期,可能不到10%,平均漲幅約7%,但累進級距價格,超過700度用電,最高每度電可能高達4.4元;至於第二階段漲幅約14%。
※ 台電只想出這種「節流」方法嗎?
◆ 本社區如何省電四萬多度!
民生@報 2008-06-06
2008年世界環境日這天(6月5日),隱身在台北市西南角的「大都市花園社區」卻在市政府所舉辦的第一屆「金省能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因為這個總計75戶的住宅社區,透過各種節能減碳措施,2007年一整年,公共用電竟降低4 萬6800度,電費支出減少12萬多元,節省的金額比率達16.01%!
「大都市花園社區」主委黃金陽從市長郝龍斌手上接過「社區類」第一名的20萬元獎金,感到無限驕傲,因為他們整整花了一年時間展開省電大作戰,汗水終於沒有白流。
這個社區位於北市舊市區,門口是狹窄的東園街巷道,但因與兩所學校毗鄰,為社區環境增添不少文化氣息,加上管理完善,裏裏外外看起來很有「質感」,被譽為「舊社區的豪宅」,在節能大作戰這方面更遙遙領先東區其他高檔豪宅。
社區公共電費一年省4萬多度是怎麼做到的呢?
社區總幹事黃國慶指出,首先要掌握社區所有用電設備,詳細統計其耗電量,如所有燈具數量、其開啟及關閉的時間、瓦數等,精確掌握之後,才能全盤規劃,甚至可以透過計算,設定省電目標及省電燈具等投資的「還本」時間,該社區就因為有完善計劃,得以說服管理委員會全面推動!
這份2007年省電大作戰計畫,主要依循「減量」、「減時」兩大原則。
所謂「減量」是指,在不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前提下,檢討去除不必要的耗電。如建商當初在頂樓外牆設置廣告招牌燈具;車道過多的燈具;媽媽烹飪教室和兒童遊戲間日光燈具組,每組由四支燈管減為兩支燈管,合計減少32 支日光燈等。
但在「減量」這一項,最有創意的應該是一樓聯誼廳的「隔間落地簾」。該社區有一個近百坪的聯誼廳,不但挑高,面積又大,設有5噸的冷氣主機三台,夏天只要有少數幾位住戶進入使用,一啟動就是15噸。管委會發揮巧思,把長方形的聯誼廳切成三段,設置兩道具有隔間效果的「落地簾」,如果住戶不多,將落地簾拉上,「一大間變成三小間」,只要開一台冷氣即可!美輪美奐的落地簾總共僅花費三萬元。
其次「減時」是指檢討縮短電力設施的耗電時間。比如裝置感應開關、用定時器管控、或人工管控(如夏天日出較早,庭院燈光可提前在清晨五點關閉)等。
這個項目最具成效的是「調整地下停車場進排風機啟動時間,降低契約容量」。「契約容量」是很神秘的設置,往往訂得很高,社區住戶往往花冤枉錢而不自知。以「大都市花園社區」為例,地下停車場排放廢氣的「進排風機」,與台電簽訂的契約容量為150kw,管委會清查用電情形後,申請調降為110kw,後來發現仍太高,再度申請降為90kw,兩度調降契約容量,讓社區減少龐大的電費支出,「是本社區去年用電減量的大宗」!
當然,要降低契約容量就必須重新安排「進排風機」的運作,總計十台進排風機,過去設定每天運轉六次,每次三十分鐘。調整後,改為每天運轉五次,每次10至15分鐘。兼顧新鮮的空氣與荷包。
大都市花園社區就靠著以上「竅門」,在2007年節省公共用電4萬6800度(2006年公共用電為32萬4240度,2007年為26萬7440度,),勇奪金省能獎社區類冠軍。
但社區還不滿足,2008年管委會又推出新措施,比去年更「猛」,這招稱為「減瓦數」,主要就是加裝省電燈泡,似乎有意明年「蟬聯」冠軍。
其實大都市花園社區的公共區域已經大多數都採用日光燈,但管委會決定加裝比日光燈更省電的「T5節能燈管」。如媽媽烹飪教室原有八組日光燈組,每組四支燈管,去年已減為每組兩支。今年元月起,又在天花板適當位置加裝四支「T5節能燈管」,平時只開節能燈管,除非有大活動,人數較多,才全部開啟。
這種節能燈管和一般熟知的省電燈泡不同,其外觀很像日光燈的圓柱玻璃狀,但比日光燈管細,該社區原有的日光燈管,若加計啟動器,每支實際耗電43.7W,但照度相近的節能燈管,每支僅28W。
不過節能燈管和省電燈泡一樣價格不菲,傳統40W的日光燈管單價不到50元,但該社區採購較便宜的T5節能燈管,每支就要400元左右。某些歐洲名牌每隻更達900元。
說來難以置信,該社區竟連「緊急出口照明燈」也不「放過」,該社區共有三棟,樓高十三層,每樓層和地下室都設有綠色的緊急出口照明燈,「這些燈24小時都開著,當然不能不處理」。經管委會實地測量,發現每一組緊急出口照明燈,包括裡面的日光燈、變壓器、充電電池,合計17.3W,經改為省電燈泡,每組合計只剩6W,於是管委會決定全面更換。
主委黃金陽指出,經過縝密計算,社區全面換裝或加裝省電型燈具,共計花費11萬多元,今年元月開始更換,預計到九月就可以「還本」,但因為傳統日光燈壽命為3000小時,T5節能燈管壽命達10000小時,因此九月「還本」之後,未來其「餘命」還長達一年,「都是賺的」!
2008年6月1日,該社區又推出新招─兼顧使用便利的電梯管制措施。B、C棟各有兩部電梯,馬力一為15匹,一為7匹。於是除尖峰時間外,關閉15匹馬力的電梯,僅留一部電梯供住戶使用,會有「共乘」的效果。該社區設定的尖峰時間為早上6時至10時,下午4時至晚間10時。這部分電費屬於「小公」,因此「我們是在幫住戶省錢」。
管委會估計,如果加上前述這些今年推出的新制,預估公共用電全年可以減少6萬度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2公噸。
不過,除了「減瓦數」和「管制電梯」的新制外,該社區還有一招才真正叫做「如來神掌」,也是該社區明年節能減碳的「絕招」,大概很難被其他社區超越,叫做「住戶節約用電競賽」!
前述所有省電措施都分屬「大公」與「小公」。但以該社區整體而言,大公與小公用電比例約為1比6,亦即住家內部用電大約是公共用電的六倍,管委會認為,必須讓住戶也參與省電作戰。
因此最近社區內舉辦「住戶節約用電說明會」,擬訂了「住戶節約用電競賽辦法」,以今年全年家戶實際用電度數與去年同期相較,減量比例最高者為冠軍,三棟大樓分取前三名,獎金依序為5千、3千、2千,住戶頗感興趣,紛紛詢問「參戰」規定!
目前該社區的家戶總用電量,平均每月12萬度,管委會訂下目標,希望到年底可以省電10%,亦即希望省下14萬4000度。如果達成這個目標,則今年公共用電所省下的4萬6800度,竟然只是「零頭」而已。
如果你也住在大樓社區,或剛好是社區管委會成員,看到「大都市花園社區」這種拚勁,會不會覺得「有為者亦若是」?
減碳無法源 中龍環評過關
◆ 中龍承諾減碳 環評過關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6.10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天有條件審查通過中龍鋼鐵擴建環評案,要求未來一旦「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中龍必須遵守核配的減碳目標,如果做不到,環署可要求立即停工。
環保署長沈世宏自己幫中龍計算減碳成本。他說,如依政府的減碳目標,中龍到二○一四年要減一成五、到二○五○年要減九成。如以歐盟碳價計算,中龍估計每年要花十五億元減碳,「請中龍要做成本考量」。
這是環評法實施以來,第一次有環保署長以一個還沒有法源,如何實施也不確定的政策,做為環評審查結論。沈世宏強調,「這是一個開始,未來所有環評案都必須比照辦理。」
記者追問,「這不是形同要企業簽一張空白支票?」沈世宏說,「對,可以這麼說,二氧化碳增量抵換制度一定要建立。」
環保署昨天舉行環評大會,中龍鋼鐵、大林電廠兩件擴建案是審查焦點,環保團體會前先踢館,質疑兩案合計每年將增加近兩千萬噸二氧化碳,要求沈世宏「落實馬總統的減碳政策」。
位於台中的中龍鋼鐵擴建案,計畫增設一座高爐,年產兩百五十萬噸粗鋼,以一噸粗鋼排放兩噸二氧化碳計算,一年將增排五百萬噸二氧化碳。昨天雖審查通過,但環署要求中龍須承諾「執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沈世宏說,依「永續能源政策綱要」,全國二氧化碳排放二○一六年到二○二○年間,必須回到二○○八年水準。中龍自己要估算未來的減量成本,「既然承諾就會留下紀錄」。沈世宏還指出,「以後鋼鐵業、發電廠會最優先被要求減量。」
中龍董事長歐朝華聽完後,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急著說,「這是競爭力的問題,成本一定會反映在售價上,但我們會努力配合。」他強調,交通排碳也滿高的,各行各業都應依比例減碳。
有環評委員當場質疑,「這個結論是在配合政策要求、還是行政要求?」溫室氣體減量法至今還沒通過,未來通過會是什麼版本,完全不知道,「是否可以在減量目標有法源依據後,再來討論中龍案?」
※ 到時候他下台了,就不關他的事了。
◆ 環團:排碳1噸136元 太便宜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8.06.09
企業的減碳責任?
環保署有條件通過中龍鋼鐵擴建計劃,環保團體指出,換算碳排放權一噸才136元,與國際減碳成本6000元,相距實在很大。環團表示,馬政府推行生活減碳,似乎減碳責任都在個人;事實上企業與政府才更應該為減碳努力。
碳排放權 跟誰買?
「跟誰買呀?」環團對碳購買權充滿疑慮,環境保護聯盟副會長張子見說,國內總排放量都還沒有訂出來,企業還不知有多少配額,買碳排放權形同「買空賣空」,有欺騙社會之嫌。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指出,他們不贊成環 保署以一成五來計算,認為該以總量計畫。中龍鋼鐵碳總排放量為1100萬公噸,若每年繳交15億元,換算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權才136元,與國際減碳成本6000元相較,差距頗大。
鋼鐵銷陸 污染留台?
潘翰聲強調,國際上對於碳交易仍有許多疑慮,目前鋼鐵多是賣往大陸,把污染成本留在台灣。他不解環保署為何同意工廠擴建?這對台灣的經濟有什麼幫助?
中龍鋼鐵是馬政府上路之後,第一個重大環境評估案,對於通過中龍鋼鐵第二期第二階段擴建案,潘翰聲難掩失望。他說,馬政府推動生活減碳,似乎減碳責任都在個人。卻不知企業才是二氧化碳的最大製造者,政府要做好減碳把關。
張子見說,小企業可以購買碳排放權,但是大型企業應該有總體考量,不能用個案個別通過,環保署應該盡快提出減碳的總目標與期程。
中龍鋼鐵 中鋼轉投資
【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中鋼集團轉投資的中龍鋼鐵,投資額至少700億元的第二階段高爐廠擴建案,隨著新政府上台,獲得環保署環評大會有條件的通過,中龍將於月底的董事會提出預算通過。中鋼高層表示,該案通過對鋼鐵產業確是「長期利多」,至於支付「減碳計畫」15億元,因以往沒有該項明細,因此公司也將會評估,若是未來趨勢,將會樂於配合。
中龍二階段高爐擴建案正式獲得環保署通過,目前中鋼集團持有中龍約75%股權,豐興占6.1%,新光鋼則占約5.6%。中鋼執行副總鍾樂民表示,中龍現正進行中的二期一階一貫作業鋼廠擴建工程,進度已達近六成,高爐應可提前在明年10 月點火生產,但因完工後國內市場仍有約300萬噸的需求缺口。
鍾樂民表示,即便中龍兩個高爐廠正式生產,但市場的缺料問題還是不易解決,因中龍主要生產板類等高級用鋼、汽車用鋼、電器鋼片及冷軋鋼捲等,對鋼筋等缺料問題還是無法解決。但也因未來鋼價是否急速向下都是未知數,業者也不可能貿然擴廠,預料市場缺料問題還將存在。不過,至少中龍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尤其中鋼目前熱軋每噸價格還落差國際3000-5000元,擴廠後可望是長期利多。
◆ 既有中龍 環團:台塑大煉鋼廠不應再過
自由時報 2008-06-10
台塑:只要政府許可就續推動
〔記者魏怡嘉、曾慧雯/台北報導〕中龍鋼鐵擴建案有條件通過環評,環保團體表示,國內鋼產量在加入中龍鋼鐵的擴建量後,內需就夠了,台塑的大煉鋼廠環評就不應再通過。台塑回應只要政府答應,大煉鋼廠的計畫還是會繼續推動。
至於台電大林電廠更新計畫被退回專案小組,環保團體憂心,原本環評專案小組僅同意台電更新兩部機組,但台電不同意,於是在昨日的環評會議上申覆,現在退回專案小組,擔心下次台電會以更新四部機組偷渡。
地球公民協會、台灣綠黨及綠色陣線協會等環保團體,昨天至環保署抗議,環保團體不滿指出,在馬英九總統倡議節能減碳,行政院也信誓旦旦推出「節能減碳行動方案」之際,環保署卻召開中龍鋼鐵擴建計畫及台電大林廠更新計畫環評審查會。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根據開發單位所提送的環評說明書,中龍鋼鐵擴建計畫每年將增加約一千一百七十二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台電大林廠更新計畫每年則將增加一千零七十九萬的二氧化碳排放,兩案加總將增排約二千二百五十一萬噸,為二○○六年全國總排放量的七%強。
台電後續的擴建案、台塑大煉鋼廠,甚至台灣中油主導設立的國光石化等排放二氧化碳大戶,都可能被比照中龍案繳交減碳費。業者表示,一旦被課徵,增加的成本也可能會反映在電價上,或者由政府編列預算協助吸收。
台電:減碳費可能反映在電價
中油表示目前溫室氣體減量法尚未通過,以後如果真的要收,也要列出明確的收費方式與合理的碳排放量。台電則說,未來減碳費的支出還需要再精算,不過就算要收,所增加的成本也可能會反映在電價上,或者由政府編列預算協助吸收。台塑集團指出,他們不曉得也沒聽過「減碳費」,日後若有需要,台塑會再研議對策。
◆ 減碳隨口喊價 環評進退失據
自由時報 2008.09.10 記者魏怡嘉/特稿
中龍鋼鐵擴建案及台電大林電廠更新案,一個通過環評,一個沒有通過,不過,即使通過也笑不出來。中龍鋼鐵等於先開了張二氧化碳減量的空白支票,要減多少的碳隨政府填,溫室氣體減量法尚未通過,環保署的環評竟要開發單位預先遵守尚未通過的法令,中龍鋼鐵環評案還真是創下環評先例。
馬政府上台,強調節能減碳,並慎重宣布台灣減碳期程,但政策宣示畢竟是政策宣示,尚需法令補強實際審查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法雖已送進立法院,也開了幾次公聽會,但終究還未審查通過,環保署環評竟要開發單位配合未來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所分配的減量額度,且形諸文字大剌剌寫在環評結論上。
事實上,昨天在環評大會中,即有環評委員點出政策應歸政策,法令歸法令,這是兩碼子事,溫室氣體減量法還沒有通過,碳交易更是沒有依據,但環保署長在環評大會上,還建議中龍鋼鐵可以一噸二氧化碳一千元去做碳交易,這種隨口喊價的做法,令不少環評委員當場傻眼。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龍鋼鐵及台電大林案之後,還有很多跟碳排放有關的環評審查,這種僅憑政策宣示去做環評審查,著實讓環評委員心裡有些心虛。一場環評會開下來,凸顯出,馬政府在宣示減碳期程的背後,根本缺乏細部規劃,也讓環評審查進退失據。
◆ 「減碳無法源 沒辦法監督」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6.10
環保署昨天有條件通過中龍鋼鐵擴建案,要求中龍必須承諾,未來「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將依國家核配的減量目標達成減量。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說,溫減法在哪裡都不知道,這項決議不負責任,且製造更多問題。
廖本全說,包括企業、環保團體都應譴責這種不負責任的結論,因為企業無從遵循、環保團體也無從監督。未來在討論核配減量目標時,中龍有可能進行遊說,試圖減低自己的減碳責任。
目前溫室氣體減量法尚在立法院,環保署長沈世宏多次強調,希望能在年底前通過。但目前送進立法院的溫減法沒有減量期程、目標,未來若依此通過,企業如何落實減量承諾將引發爭議。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說,目前各界對溫減法的目標、核配方式,看法還很分歧,如果這樣過了,「那中龍真是賺到了」。如果讓中龍簽一個「未來承諾」,那以後還有什麼案子不會過?
李根政說,中龍連同一期、二期,總計每年會排放一千一百萬噸二氧化碳,此案一過,台灣應沒有缺鋼問題,因此環保署必須否決台塑鋼鐵廠案。
李根政還強調,必須規範中龍生產的鋼鐵不得外銷,「不能讓企業用便宜的水電,把汙染留給台灣人,自己外銷賺大錢。」
沈世宏昨天做出裁示後,當場有環評委員質疑,未來如果經濟部要維護中龍鋼鐵,故意不核給他減量目標,「現在中龍承諾的不都是空談?」
※ 法案還躺在立法院哩...
◆ 大林電廠擴建案 環署退回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6.10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天審查大林電廠擴建案,高雄市副市長邱太三、環保團體全力阻擋,直指此案不但讓高市空氣品質、二氧化碳排放惡化,且有違馬英九總統發展潔淨能源的政策。環保署長沈世宏裁示,此案爭議過大,退回專案小組再審。
高雄大林電廠原有五部臨界機組已運轉四十年,為了提高發電效率、增加發電量,將舊機組汰舊換新成四部燃煤機組。發電量從一百八十萬瓦,擴增到三百廿萬瓦。由於發電量增加近一倍,使得懸浮微粒、二氧化碳排放都增加。
此案歷經四次環評審查,四月中環評委員將四座機組減半,僅同意興建兩座;但高市府堅持只能通過一部,台電堅持要四部並向環保署提申覆,昨天環評大會退回小組重審。
昨天審查會前,有十多個環保團體抗議,拉開布條指行政府上台才廿天,二氧化碳「馬上」增加百分之七。請馬總統除了落實生活減碳,也應該管管台電、中鋼這些排放大戶。
依估計,如大林電廠通過四座機組更新,將年增一千萬噸二氧化碳,高雄市的人均排放將增加七噸,穩居「世界第一」,增加的懸浮微粒將使高雄市的空氣品質整整倒退十年。
邱太三質疑,過去大林廠有燃氣、燃油的發電機組,但台電擴建案卻全數改為汙染量最大的燃煤。台電解釋,燃煤是成本最低的,不得不繼續用。邱太三說,未來重審時,如台電還用燃煤,「我們堅持只同意一部」。
◆ 2050年日廢氣排放減6到8成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工商時報2008.06.10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周一公布新的氣候變遷政策,表示2050年將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60到80%。此外日本還將於今秋開始推出碳排放交易的試用系統。
福田康夫在一場演說上指出,日本將致力在2050年把廢氣排放量降低6到8成,另外他也預估在2020年,日本應可把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14%。
希望建立日本在該領域上成為世界領導國身分的福田康夫,還表示將捐助12億美元給國際性的溫室氣體減量基金。
8大工業國高峰會下月將在日本召開,日本有意在該高峰會上透過「願景共享」的協議,以達成在本世紀中期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在這次高峰會上,中國大陸與印度等新興國家也會參與氣候變遷的會議。
福田康夫在演說上還公布,日本將於秋天推出碳排放交易的試用系統。不過日本此舉並不像歐盟國家實施總量管理制度(cap-and-trade)的做法,透過強硬性的排放限制來約束污染者。
日本政府解釋他們的系統是採取自願性做法,就是由公司自行設定減量目標。不過批評者,包括部分歐洲國家認為,這樣制度可能因為廢氣減量不足,反而無助於減輕全球暖化的持續惡化的。
日本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不過卻是唯一遭遇必須符合京都議定書目標壓力的國家。根據該議定書指出,日本必須在2012年把溫室氣體減量6%,以低於1990年代的水準。
全球最大廢氣排放國的美國,則拒絕批准該協議書。另外該協議並沒有對大陸與印度設立目標,因為根據該議定書表示,在第一階段於2012年結束的這段期間,新興國家並沒有列在必須實施廢氣減量的國家名單中。
溫減法實施後所有產業 強制減碳15%
林倖妃、林諭林/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1
馬政府厲行全民節能減碳,環保署長沈世宏立刻端出具體政策,高耗能和高汙染既有企業擴建或新建廠時,必須在環評承諾減量一五%;《溫室氣體減量法》實施後,則全面強制核減既有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五%,否則依環評法最重可處停工歇業。
行政院長劉兆玄並在立法院表示,台灣「非核家園」目標不變,他一九九八年主持第一次能源會議,會中把核能當作最後一種能源選擇的方向,也沒有改變。劉揆強調,根據環保署計算,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在二○一四年達到最高峰。
目前立法院尚未通過溫減法,沈世宏信心滿滿地說,依現在的國際情勢和社會氛圍,溫減法「一定要」、也「一定會」通過。
沈世宏:十五% 得自精確估算
沈世宏在九日的環評大會做成決議,要求申請擴廠的中龍鋼鐵廠承諾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一五%,否則要繳交十五億元交換碳權,引起相關企業界緊張。
沈世宏昨天進一步闡述,除擴廠或新建廠申請環評時一律適用此一原則,溫減法實施後對既有高耗能和高汙染產業,如鋼鐵業、石化業和電業等一併強制核減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五%。
「一五%」得自精確的估算方式,他說,馬英九總統提出的減量目標為二○一六年排放量降到二○○八年排放水準,二○二五年下降到二○○○年排放量,兩條減量目標線在二○一四年出現交叉點,也就是最遲行動年在二○一四年;但到時再減量恐來不及,現在就要控制排放量。
站在責任分攤的立場,沈世宏指出,既有工廠將核配減量,給新廠或擴建廠空間和機會,但目前沒有法源,唯有《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環保署才有強制力,企業也有減量義務。至於新廠或擴建廠要申請環評時,依環評法要求業者給予「減量承諾」,否則環評法最重可到停工處分。
綠委質疑減碳條件 將形同虛設
然而,民進黨立委黃淑英等人質疑,馬英九總統的減碳目標,是要在二○一六年至二○二○年,讓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二○○八年標準,但若環保署趕在今年通過多項高耗能產業的環評,這項減碳條件形同虛設,且屆時馬早已下台,無人負責。
中龍鋼擴建案環評有條件通過,朝野立委都對政院減碳立場提出憂慮。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就說,台電規畫擴充現有核電廠發電機組,民眾可能會懷疑新政府節能減碳政策「說一套、做一套」;民進黨立委田秋堇也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法》沒通過,環評通過中龍必須付費購買碳權,「根本是騙局!」
劉揆表示,台灣是沒有能源的國家,不會把核能當做推動節能減碳的主要手段,但會是選項之一。至於新政府有無核一、核二、核三廠除役時間表?劉揆說,核電廠除役問題還須從技術、社會各界意見,加以考慮、溝通,希望儘快達成共識後再做決定。
碳排放權交易平台 京滬環境交易所掛牌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08.07
北京和上海環境交易所近期分別掛牌成立,作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平台,大陸碳排放權的價格低於國際價格,中共希望透過此平台讓價格與國際接軌。
大陸業內人士表示,此機構的設立將強化節能減排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是對原有以行政手段為主推進節能減排的有益補充和探索。
財華網指出,大陸政府希望平台能夠改變過去國內碳排放交易價格遠低於國際交易價格的局面。目前,國際市場上碳排放權交易價格一般在每噸17歐元左右,大陸國內的交易價格僅在8至10歐元間。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中國一直是碳排放權交易的最大受益方,世銀稱目前中國出售的減排額占全球的70%以上。
中共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成立環境交易所是透過市場機制來解決環境問題,是對國家採取行政、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一個有益補充,在國際上通過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已有成熟經驗。
據表示,一家企業如果通過環保等措施減少排汙和碳排放,就會形成環境權益,此權益可以「噸」為單位,賣給其他排汙和碳排放不夠用的企業。根據估算,全球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的規模已超過A股市場。
和北京環境交易所同時亮相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功能也是通過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專家指出,北京和上海環境交易所的成立,還將改善大陸環境權益在交易過程中的不規範和價值低估現象。
上海證券報引述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說,北京環境交易所交易的產品,第一個是節能減排和環保的技術交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