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2

阿茲海默症也有性別差異?

Alzheimer's disease risks are gender specific
http://www.physorg.com/news128838260.html

May 01, 2008

研究指出,發展中的阿茲海默症,其關鍵的風險因子在二性之間有所不同,男性是中風而女性則是憂鬱。這項研究率先在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印刷版之前發表。

法國研究者的發現以近乎 7000 位年紀超過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為基礎,這些人自法國三座城市的一般居民招募而來。

這些人沒有一位罹患癡呆,不過在研究開始時,大約每 10 位當中有 4 位已具有輕微受損的精神靈敏度(agility,輕度認知損傷)。

他們的發展在 2 年與 4 年後接受評估。

總得來說,這些人當中正好有超過 6.5% 的人被認為在接下來 4 年內,會從認知損傷發展成癡呆。而有超過半數的人,並沒有瞧見任何改變。

3 人當中僅有 1 人恢復到認知靈敏度的正常水準。

從輕度認知損傷到癡呆的發展,最有可能在那些具憂鬱症的人與服用副交感神經藥物者身上發生,那會影響腦中化學上的訊號發送。

ApoE 基因(一種已知的癡呆風險因子)的變異,在那些已發展出輕度認知損傷的人之中也會更加常見。

不過研究證明,風險因子在性別之間亦有所不同。

具有輕度認知損傷的男性,更有可能過重、罹患糖尿病且曾經中風過。曾中風過的男性,有 3 倍的機會可能會發展(阿茲海默症)。

具有輕度認知損傷的女性,更有可能處於較貧乏的一般健康狀態中、失能、具有失眠之苦,且有貧乏的支持(人際)網路。

無法完成例行性日常工作的女性,亦即能夠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生活,有 3.5 倍的機會可能會發展。而那些罹患憂鬱症者,成為這樣的機會是 2 倍。

※ 相關報導:

* Risk profiles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rogression to dementia are gender specific
http://jnnp.bmj.com/cgi/content/abstract/jnnp.2007.136903v1

S Artero, M-L Ancelin, F Portet, A Dupuy, C Berr,
J-F Dartigues, C Tzourio, O Rouaud, M Poncet, F Pasquier,
S Auriacombe, J Touchon and K Ritchie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 May 2008.
doi: 10.1136/jnnp.2007.136903
中年得糖尿病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癌症相關蛋白或在阿茲海默症中扮重要角色
新基因護肝 肝癌女低於男
連接「DNA 修補」與「癌症」的新發現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活到 100 歲比想像中容易

為何某些憂鬱女孩聞不到玫瑰花香?
科學家發現躁鬱症的化學特徵
抗憂鬱劑改善憂鬱症 但絕望感仍揮之不去
女人在懷第一胎時想些什麼?
研究:性別差異 男嬰夭折率高於女嬰
青少年慢性失眠增加個人問題達 2-5 倍
對侵略行為的反應會相互影響青少年
外遺傳變化可在重度精神病中發現
酗酒者腦部的 DNA 會被重塑
暖化?科學家澄清一種外遺傳的繼承機制

腦中血清素系統的性別差異
治療後期帕金森氏症,新研究指向血清素
血液中的尿酸鹽濃度與帕金森氏症相關
巴金森症 危險基因找到了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5

紅麴對健康的好處多一椿!台大研究團隊經過長期動物實驗,證實紅麴的發酵產物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阿茲海默症類澱粉樣蛋白沈積的作用,可延緩病程惡化,並有改善記憶學習功效。這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發現,已刊登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引起醫學界關注。

台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所長潘子明研究團隊,長期對紅麴進行研究,上述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潘子明表示,台灣和許多已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國家相同,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大腦退化疾病增加,未來是社會極大負擔,如何預防及治療,各國都積極投入。

台大團隊實驗 老鼠記憶力較佳

台大研究團隊針對紅麴與阿茲海默症進行一系列研究,在老鼠大腦海馬迴注入類澱粉樣蛋白,讓老鼠罹患阿茲海默症。再將老鼠分組,連續廿八天為老鼠注射類澱粉樣蛋白,再比較每日餵食一倍劑量和五倍劑量NTU568菌株生產的紅麴米,和未吃紅麴米老鼠的記憶學習能力。

結果顯示,吃紅麴米的老鼠確實比較聰明,碰到危險時懂得迴避,參考記憶和工作記憶較好,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目標。解剖老鼠的大腦,吃紅麴米的老鼠腦中類澱粉蛋白沈積明顯較少,雖然大腦繼續受類澱粉蛋白破壞,但紅麴發揮保護效果,阻止類澱粉蛋白纖維化,並減少在大腦海馬迴組織的沈積。

由於膽固醇與高熱量飲食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情加重,研究團隊也發現,紅麴可提升神經保護因子的生成,改善記憶學習能力。這些研究今年已陸續刊登在《Applied microbiology & technology》應用微生物與生物技術雜誌網站,並再次受到神經科學研究雜誌青睞。

開發保健食品 先研究降低毒性

潘子明表示,中國人對紅麴應用在膳食及醫療已有千年以上歷史,目前紅麴醫療保健功效在醫界極受重視。紅麴菌含許多具生理活性的代謝物,目前研究較完整的成分包括降膽固醇合成功效的monacolins、降血壓功效的γ-胺基丁酸(GABA) ,加上它含有抗氧化物質,多元效能未來可做預防阿茲海默症之用。

依潘子明的動物實驗推算食用劑量,相當於每人每天食用二公克NTU568紅麴米,即可發揮保健功效;台大目前正進行技術轉移,未來可望開發成保健食品。

潘子明強調,紅麴有許多種菌株,並不是所有種類都有保健功效;發酵方法也影響功效,因為紅麴中含有一種抗菌物質citrinin,對腎臟有毒害作用,如何降低毒性,提高有效成分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