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25314788.html
March 21, 2008
記錄證明具有持續性失眠的青少年,其個人問題會增加 2-5 倍,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公共衛生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完成第一個前瞻性的研究,證明慢性失眠對 11 - 17 歲青少年的負面衝擊。調查中有 1/4 強的青少年具有一種或更多的失眠症狀,而且這些年輕人幾乎半數有慢性症狀(chronic conditions)。這些發現出現在三月號的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而且是基於 3134 位在大城休斯頓之青少年的訪談。
"失眠在青少年中是常見且慢性," 第一作者 Robert E. Roberts, Ph.D. 寫道,德州大學公衛學系健康促進與行為科學教授。"資料指出,失眠的重擔可與其他精神疾病,諸如情緒(mood)、焦慮、破壞(disruptive)與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等失調相較。慢性失眠嚴重衝擊青少年未來的健康與機能。"
研究者測量個人福祉(wellbeing)的 14 個層面,並發現具有慢性失眠的青少年更可能具有藥物使用、憂鬱、學校課業、工作與感知健康(perceived health)的問題。此研究涉及在健康維護組織留下記錄的青少年,他們在 12 個月期間的開始與結束,因睡眠問題與影響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際關係的問題被篩選出來。初步篩檢是在 2000 年,隨後的評估則在 2001 年。
"那些在初步篩檢期間被報告具有一種或以上失眠症狀,且在一年之後也有類似問題者,幾乎佔了半數青少," Roberts 說。"24% 符合慢性失眠的症狀準則(symptom criteria),那由美國精神病學會(APA)所定義。" 失眠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
青少年資料從 Teen Health 2000,一項以社區為主的、在青少年間具前瞻性的精神疾病之流行病學研究,點滴收集而來,那涉及結構性的精神病學訪談、青少年與家戶的人口統計學資料,以及關於壓力暴露的詢問。訪談時間花一到二個小時。
根據 APA 的 DSM IV 表示,失眠的症狀準則包括很難開始入眠,很難維持睡眠,提早在早晨醒來而且在過去四週有非恢復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無恢復精神效果之睡眠)。
在初步篩檢中,27% 具有一種或以上的失眠症狀,7% 有一種或以上的失眠加上白晝疲勞或打瞌睡或二者皆有的症狀,5% 則符合 DSM 臨床診斷準則,那試圖排除其他精神疾病,以及酒精、藥物或藥物治療的效應,那會與慢性失眠產生混淆。
其他研究指出,青少年間的慢性失眠可能因行為與情緒問題而起,Roberts 說。
Roberts 說,具有慢性失眠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尋求醫療照護。"這些資料指出,初步照護設置或能提供一處用以篩選並儘早介入青少年失眠的場所," 他說。
※ 相關報導:
* Chronic Insomnia and Its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Health and Functioning of Adolescents: A 12-Month Prospective Study
http://dx.doi.org/10.1016/j.jadohealth.2007.09.016
Robert E. Roberts Ph.D., Catherine R. Roberts M.P.H., Ph.D.* 從晚睡到家庭衝突增多
and Hao T. Duong M.D.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Volume 42, Issue 3, March 2008, Pages 294-302
doi: 10.1016/j.jadohealth.2007.09.016
* 家庭背景使小孩對壓力有不同的荷爾蒙反應
* 孩子沉淪 吸毒染黑很迷網
*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 科學家發現躁鬱症的化學特徵
* 抗憂鬱劑改善憂鬱症 但絕望感仍揮之不去
* 啟動繁殖訊息 日發現報春荷爾蒙
* 研究對過動症(ADHD)的診斷與療法提出質疑
1 則留言:
青少年睡眠不足之因 太早上學不符生理時鐘
法新社╱張仲琬 2008-04-02
(法新社巴黎二日電)荷蘭雜誌「青春期」今天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證實,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長久以來的懷疑是對的:青少年的生活步調確與其他人不同。
研究報告顯示,生理時鐘的作用使得青少年成為夜貓子,因此其中大部分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睡眠,學校表現也不盡理想。
澳洲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每日平均缺乏一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也必須比自然睡眠節律設定的時間提早兩個半小時起床。
研究顯示,生理週期「睡眠偏好」屬於深夜型的中學學生,在學表現較差,也較常感到沮喪與不快樂。
報告主要撰寫人澳洲旋濱大學教授華納解釋道:「每個人體內都有不同的遺傳體質,決定個人成為早起的雲雀或夜貓子。」旋濱大學位於澳洲霍索恩。
華納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孩童一旦邁入青春期、體內荷爾蒙開始改變,就會開始晚睡,如果可以的話,也會晚起。
她說,大部分研究中的學生都屬於「晚間型」。華納表示:「青少年發現,他們晚上的時候最為清醒,毫無睡意,也因此他們覺得開學後要獲得足夠睡眠十分困難。」關鍵是褪黑激素。這是一種能夠提醒人體何時需要休息與睡眠的荷爾蒙。在孩童進入青春期時之際,褪黑激素在晚間釋出的時間會愈來愈晚。
她說,環境也會造成青少年睡不飽。光線會讓褪黑激素的分泌量降至最低。而頻繁使用電腦也會使青少年過了正常就寢時間仍然保持清醒,即使已經熄燈。華納建議:「父母能做的一件事,是在睡前一小時就調暗燈光、關上電腦與電視。」
華納與兩名同事,比較了三百一十名學生在學與休假時的睡眠模式。這些青少年休假時的睡眠時間超過九小時,不過上學時平均睡不到八小時。研究指出,「夜貓子型」學生比起「雲雀型」學生,較易對自己持有負面態度、表達不快樂的感受、以及與同學發生的齟齬。前者也抱怨精神低落,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華納表示:「對於上午九時前就開始的課程,我們必須質疑,學生是否能保持清醒與學習。」
先前研究顯示,青少年最適宜的睡眠時間為九小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