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3

研究對過動症(ADHD)的診斷與療法提出質疑

Study raises questions about diagnosis, medical treatment of ADHD
http://www.physorg.com/news120238867.html

January 22, 2008

UCLA 的一項新研究證明,約有半數被診斷出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DHD)的小孩,所表現出來的認知缺陷通常與環境(condition)有所關連。

該研究亦發現在很少開立藥物處方來治療過動症的人口中,過動症的普遍程度和症狀與那些藥物廣泛使用的人口大約相當。

這個首度大規模進行的、縱向的(longitudinal)青少年與過動症研究結果,在芬蘭北方的人口中進行,去年 12 月分成數篇論文發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的 special section 上。

過動症是種常見的、長期的行為障礙,具有注意力無法集中、過度活躍與容易衝動等特性,影響了世界各地約 5% - 10% 的學齡兒童。

根據 UCLA 精神病學教授 Susan Smalley 表示,她領導此一研究,在青少年時期,過動症通常與認知缺陷相關,尤其是工作記憶與抑制(inhibition),那已能與整體智能及學術成就相關連。有趣的是,該研究證明這些缺陷只出現在大約一半被診斷出過動症的青少年身上。

部份的解釋或許能在診斷此障礙的常見方法中找到。研究者發現過動症是種正常連續(continuum)行為的極端,那在各族群中都有變異,很像身高、體重或 IQ。其診斷,也因此它的流行,是由健康專業人士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整體障礙(impairment),在這個連續體(continuum)的某處「畫一道線」來界定。

然而,該研究發現,當具有認知缺陷的小孩與其他診斷具有過動症的小孩相較時,注意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的程度並沒有增加,這指出行為評比尺度本身的敏感度不足以區別這兩組之間的差異。建議進行額外的心理學測驗以確認認知障礙的存在。

就治療過動症的藥物效力而論,研究者亦發現令人驚訝的結果。相較於美國小孩,北芬蘭青少年很少用藥物治療過動症,而此障礙的「樣子」-- 其流行程度、症狀、精神病學上的共患疾病(comorbidity)與認知 -- 相對來說與美國(在此興奮劑 (stimulant medication) 廣為使用)相當。研究者指出這引發了關於目前過動症治療方式在對付此障礙長期問題之效力上的重要議題。

"我們知道藥物在短期上相當有效," Smalley 說,她是每篇論文的作者或共同作者。"不過此研究提出了關於過動症療法在長期療效上的重要問題。在此我們有二種不同的文化以及二種不同的治療方法,然而在青少年時期,與過動症相關的表現與問題卻沒有太大差異。"

此廣泛研究的其他發現包括:

-- 更進一步確認過動症症狀會隨著年齡而改變:過度活躍與衝動會隨著年齡而遞減,而注意力不足會逐漸佔主導地位。事實上,大約 2/3 具有過動症的小孩會在進入青少年時期時,持續展現顯著程度的注意力不足與障礙。

-- 過動症與其他精神問題的增加比率相關連。在青少年時期最突顯的是憂鬱症;焦慮;叛逆行為,例如好辯、發脾氣以及很容易被激怒;而且會表現出如同汪達爾人般的作風(vandalism,故意搞破壞)與逃學。令人驚訝地,過動症青少年與非過動症者相較,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會顯著升高。這些共同發生的失調的普及性可與全世界其他過動症族群的發現相較。

-- 二種基因,標記為 DBH 與 DRD2,涉及多巴胺的控管 -- 一種牽涉到注意力、動機與情緒的神經傳導素 -- 也與北芬蘭的過動症族群相關。雖然涉入其中的研究者表示,它們僅佔過動症之下的遺傳變異的一小部份,不過這些發現更進一步支持多巴胺路徑在此症病因學(etiology)上的牽連。

"這一系列文章闡明採用新方法來思考 ADHD 的必要性," Smalley 說,她也是 Center for Neurobehavioral Genetics 的成員之一。"毫無疑問地,就其診斷結果而言,它是種令人信服的障礙;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對類似的流行程度。不過過動症的傾向(predisposition)在注意力與活動程度中是常態分配,與糖尿病及葡萄糖耐受性,或著讀寫障礙(dyslexia)及無法閱讀十分相似。"

"持續有過動症傾向的天性,需要我們更仔細檢查是哪種環境壓力可能會導致這樣的障礙,而非更進一步擴大我們的診斷分級," 她說。

該研究始於 1986 年,當時來自於倫敦 Imperial College 與芬蘭的 Oulu 大學的研究者開始研究北芬蘭 9,432 位小孩。他們從妊娠初期胎兒(early fetal)開始追蹤到青少年時期(16-18 歲)。UCLA 研究者接著加入其中,利用標準的篩選調查與診斷標準來檢查青少年的過動症行為。在 6,622 位回應此研究者當中,一個有 457 個可能病例與對照組的子集合接受過動症與其他精神病學障礙的評估。在這些青少年當中所估計出來的過動症普遍程度是 8.5%,男女比例是 5.7 比 1。

※ 相關報導:

* Prevalence and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an Adolescent Finnish Population.
http://www.jaacap.com/pt/re/jaacap/abstract.00004583-200712000-00006.htm

SMALLEY, SUSAN L. Ph.D.; McGOUGH, JAMES J. M.D.;
MOILANEN, IRMA K. M.D., Ph.D.; LOO, SANDRA K. Ph.D.;
TAANILA, ANJA Ph.D.; EBELING, HANNA M.D., Ph.D.;
HURTIG, TUULA Ph.D.; KAAKINEN, MARIKA M.Sc.;
HUMPHREY, LORIE A. Ph.D.; McCRACKEN, JAMES T. M.D.;
VARILO, TEPPO M.D., Ph.D.; YANG, MAY H. M.A.;
NELSON, STANLEY F. M.D.; PELTONEN, LEENA M.D.;
JARVELIN, MARJO-RIITTA M.D.,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6(12):1575-1583, December 2007.
* Subtypes Versus Severity Differences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the Northern Finnish Birth Cohort.
http://www.jaacap.com/pt/re/jaacap/abstract.00004583-200712000-00007.htm

LUBKE, GITTA H. Ph.D.; MUTHEN, BENGT Ph.D.; MOILANEN,
IRMA K. M.D., Ph.D.; McGOUGH, JAMES J. M.D.; LOO,
SANDRA K. Ph.D.; SWANSON, JAMES M. Ph.D.; YANG, MAY H. M.A.;
TAANILA, ANJA Ph.D.; HURTIG, TUULA Ph.D.;
JARVELIN, MARJO-RIITTA M.D.; SMALLEY, SUSAN L.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6(12):1584-1593, December 2007.
* Executive Functioning Among Finnish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http://www.jaacap.com/pt/re/jaacap/abstract.00004583-200712000-00008.htm

LOO, SANDRA K. Ph.D.; HUMPHREY, LORIE A. Ph.D.; TAPIO,
TERTTU M.A.; MOILANEN, IRMA K. M.D., Ph.D.; McGOUGH,
JAMES J. M.D.; McCRACKEN, JAMES T. M.D.; YANG, MAY H. M.A.;
DANG, JEFF M.P.H.; TAANILA, ANJA Ph.D.; EBELING,
HANNA M.D., Ph.D.; JARVELIN, MARJO-RIITTA M.D., Ph.D.;
SMALLEY, SUSAN L.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6(12):1594-1604, December 2007.
* ADHD Symptoms and Subtypes: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Symptoms.
http://www.jaacap.com/pt/re/jaacap/abstract.00004583-200712000-00009.htm

HURTIG, TUULA Ph.D.; EBELING, HANNA M.D., Ph.D.; TAANILA,
ANJA Ph.D.; MIETTUNEN, JOUKO Ph.D.; SMALLEY, SUSAN L. Ph.D.;
McGOUGH, JAMES J. M.D.; LOO, SANDRA K. Ph.D.;
JARVELIN, MARJO-RIITTA MD., Ph.D.; MOILANEN,
IRMA K. M.D.,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6(12):1605-1613, December 2007.
* ADHD Candidate Gene Study in a Population-Based Birth Cohort: Association with DBH and DRD2.
http://www.jaacap.com/pt/re/jaacap/abstract.00004583-200712000-00010.htm

NYMAN, EMMA S. M.Sc.; OGDIE, MATTHEW N. Ph.D.; LOUKOLA,
ANU Ph.D.; VARILO, TEPPO M.D.; TAANILA, ANJA Ph.D.;
HURTIG, TUULA Ph.D.; MOILANEN, IRMA K. M.D., Ph.D.;
LOO, SANDRA K. Ph.D.; McGOUGH, JAMES J. M.D.;
JARVELIN, MARJO-RIITTA M.D., Ph.D.; SMALLEY, SUSAN L. Ph.D.;
NELSON, STANLEY F. M.D.; PELTONEN, LEENA M.D.,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6(12):1614-1621, December 2007.
對侵略行為的反應會相互影響青少年
心靈大掃除 孩子過動 大人先自省
醫師力促 AMA 將電玩成癮標準化
幼兒時期看電視會構成行為問題的風險
精神病趕流行 網路妄想症入侵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未受監督的小孩更好交際也更活潑

為何某些憂鬱女孩聞不到玫瑰花香?
CMU 研究者確認長期學習的新機制
研究者調查老年人的決策退化
白天睡覺能改善記憶強化?缺乏想像力與老化有關?
研究:質子作用如同線蟲的神經傳導素

守門人123 防自殺
研究:磁脈衝可治療憂鬱症
電磁波罹癌風險新證據 學者:建立預警機制
科學家測試 "創傷藥丸" 治療創傷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研究者進行古柯鹼疫苗的研究

1 則留言:

fsj 提到...

食用色素+防腐劑 導致幼兒過動?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8.04.22

夏天快到了,果汁乳酸冰棒是大家兒時的回憶,酸酸甜甜的蜜餞解嘴饞,但幼兒食用其中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是導致過動的元兇?

台灣過動症協會指出,國內國中小學學生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學生人數有13萬7000多人;英國食品標準局同年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攝取特定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劑的混合物,可能跟兒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同時提議,若兒童出現過動的徵兆時,父母別讓孩子再攝取此類食物。

此項研究調查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進行,以153位3歲幼兒和144位8至9歲兒童為實驗研究對象。用含有食用色素黃色4號和5號、紅色40號,和防腐劑「苯甲酸鈉 (或苯甲酸、苯鉀酸)」的糖果和冰淇淋為主。

研究假設兒童每天都會攝取上述各物質的混合物,結果發現,食過實驗混合物的兒童明顯出現過動現象,而且顯現過動症狀者不只是ADHD兒童,非過動兒童也出現過動的現象,有3歲幼兒無法專心玩一個玩具或是做一件事;8歲大兒童沒辦法專心玩15分鐘的電腦。

消基會因此針對市面上食品進行抽查,發現小朋友愛吃的果汁乳酸冰棒和多數的蜜餞,擁有「食用色素:黃色4號 苯鉀酸」、「食用色素5號 苯鉀酸」或「食用色素:紅色40號 苯鉀酸」作為成分組合,也就是國外研究報告中導致過動的元兇。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呼籲業者加強標示,在外包裝上註明兒童不宜。



◆ 法定食用色素 來自煤焦油

本報訊 中國時報 2008.04.23

目前法定的食用色素有八種:紅色六號、紅色七號、紅色四十號、黃色四號、黃色五號、綠色三號、藍色一號、藍色二號。市售五彩繽紛的糖果、冰品、飲料,以及香腸、臘肉、板鴨、肉乾、醃漬醬菜、豆乾等,大多添加人工色素。

這類法定人工合成色素,通常從煤焦油提煉製成,屬酸性、水溶性,若把使用人工色素製成的食品放入水中,水會著色。食品製造業者為美化食品外觀,促進消費者購買慾,大都添加人工色素。

民眾要注意是,工業用色素價格比食用色素低,一些不肖商人為降低成本,偷偷使用非法的工業用色素,民眾若大量長期食用,恐引發癌症等病變。且工業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肉眼無法判斷,消費者最好少買使用色素食品。(資料來源:消基會,朱武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