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8

MIT 測試獨特的核融合發電方式

MIT tests unique approach to fusion pow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5929881.html

March 28, 2008

MIT 與 Columbia 大學團隊成功地測試一種新穎的反應器,那能以一種新的路線朝核融合邁進,那能成為一種安全、可靠且近乎沒有限制的能源。

始於 1998 年,漂浮偶極實驗(Levitated Dipole Experiment,LDX)利用一種獨特的配置,它的主磁鐵因另一個在其上方的磁鐵而懸浮。這套系統在 2004 年開始測試,「支援模式」底下運作,在此磁鐵被一種支持結構囿於原處,那導致電漿(一種炙熱的帶電氣體,核融合在此發生)顯著地漏失。

LDX 在去年 11 月首度達成完全漂浮的運作。第二次試運轉在今年 3月 21-22 日完成,其中它具有改善過的測量能力,也包括澄清與闡明早先結果的實驗。這些實驗證明電漿侷限的實質改進 -- 在達到產生核融合反應的目標中是顯著進展 -- 而且一篇就此結果的期刊文章亦在計畫中。

核融合 -- 此程序為太陽提供能量 -- 發生在二種類型的原子融合,創造出一種不同的元素(通常是氦)並釋出能量的時候。這種反應只能在極端高溫與高壓下發生。因為這種物質太熱,以致於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容納,核融合反應器把電漿困在強烈磁場中而得以運作,使電漿永遠不會碰觸裝置的內壁。

LDX 反應器透過模仿環繞地球與木星的那種磁場,產生融合所需的狀態。一個結合 MIT 與 Columbia 大學的計畫,那由一個大小、形狀像大卡車輪胎的超冷卻、超導電磁鐵構成。當反應器運作時,這個半頓重的磁鐵,在一個大真空室中漂浮,利用真空室上方另一個強力磁鐵使它漂浮在空中。

這種空浮系統的優勢在於它不需要內部支持結構,那會與圍繞甜甜圈磁鐵的磁場線產生干擾,MIT 電漿科學與核融合中心的 Jay Kesner 解釋,他與 Columbia 的 Michael Mauel 共同主持 LDX。那允許反應器內的電漿沿著這些磁場線流動而不會遇到任何中斷它(與融合過程的)障礙。

為了製造持久的融合反應,種類正確的材料必須受限在巨大的壓力、溫度與密度下。「燃料」通常是氘與氚的混合物(稱為 D-T cycle),那是氫,這種最簡單原子的二種同位素。一個正常的氫原子只包含一個質子與一個電子,不過氘多了一個中子,氚則是二個中子。到目前為止,很多實驗性反應器使用不同手段以產生某種融合反應,不過沒有一個能達到「損益平衡(breakeven)」的目標,在其中一個反應器所產生的能量跟它所消耗的能量一樣多。當然,要成為一種實用的能源,它需要產出比其消耗更多的能量。

如果那能夠達成,許多人認為它能提供一種沒有碳排放的豐富能源。氘燃料可從海水中取得,而那差不多是無限供應。

大部分核融合實驗都在磁鐵所環繞的甜甜圈形(超環面的)腔室中完成,這種設計來自於蘇聯,並以俄文名稱為 Tokamak(托卡馬克)。MIT 也運作美國境內強大的 Tokamak 反應器,Alcator C-mod,那與新 LDX 反應器位於同樣的建築中。Tokamaks 需要大量磁鐵環繞圓環面(torus)的內壁,而且它們全都需要適當運作使電漿能夠被侷限住,並使融合成為可能。

在 LDX 中所測試的融合新方法,是第一個使用最簡單的磁鐵,一種偶極(dipole),那只有南與北這二種磁極,如同地球與木星的磁場。Tokamaks 與其他核融合反應器設計使用更加複雜的、多極的磁場來困住熱電漿。

不同於 Tokamak 設計,在其中磁場必須窄化以便把熱電漿壓縮至更大密度,在偶極場中,電漿自然就會受到壓縮,Kesner 解釋。振動實際上會增加密度,不過在 Tokamak 中,任何紊流(turbulence)反而會使熱電漿散開。

著名的物理學家 Richard Feynman(理查費曼)曾「把電漿囿於一個 Tokamak 磁場中」比喻成 "以橡皮筋抓住 Jell-O(一種果凍)," LDX 首席實驗者,Columbia 的 Darren Garnier 說。"那是拉與推之間的差異。" Tokamak 的磁場試著從外面把電漿推入,"我們在內部就有場線把電漿往內拉," 那在本質上就更加穩定,他說。

LDX 的另一種潛在優勢是,那能用更加先進的燃料循環,稱為 D-D,那只有氘而已。雖然以 D-T 較易得到自主反應,不過氚並非自然存在,必須經過製造,而且反應所產生充滿能量的中子會危害結構。 D-D 將避免這些問題。

LDX 磁鐵具有以超導鈮錫合金製成的線圈,當它冷卻到 15 K 時會失去所有電阻;在此裝置中,它被冷卻到 4 K(攝氏 -269 度),這種溫度只有讓線圈與液態氦環繞才能辦到。這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座在使用的超導磁鐵核融合反應器。

當完全運轉時,超冷磁鐵(包含在雙層外壁的容器中,那基本上就是個大保溫瓶)被加熱到攝氏幾百萬度的電漿所環繞。Garnier 說,完全運轉時,該系統不折不扣就是個地獄中的雪球。

除了提供資料,那有朝一日將導致實用核融合反應器的產生外,這個實驗性裝置也能夠提供關於「行星磁場如何運作」的一課,這目前依然所知不多。所以,這些實驗引起許多行星物理學家與能源研究者的關注。

使巨大磁鐵在正確高度維持騰空需要一個回饋系統,能不斷地監測其位置,這用到八道雷射光,並相應地調整抬升磁鐵的功率。 "這很難開發," Garnier 說,而且在早期實驗中,"我們放棄了很多次。" 很幸運地,他們在磁鐵下方設計出一種裝上彈簧的起重機,用來使它升到它的起始位置,那可以吸收掉下來的重量而不會損害磁鐵。

※ MIT 的設計比較像太陽。

* Levitated Dipole Experiment
http://psfcwww2.psfc.mit.edu/ldx/

3D 影像 -- 首度洞悉磁場

線圈設計將電漿囿於仿星核融合反應器
解決電荒 台電擬增十部核電機組

一窺恆星「牧夫座τ」的磁性翻轉
THEMIS 觀察極光磁暴、磁弓衝擊波爆發
百萬度的電漿可能在星系中「氾濫」

微晶片大小的散熱「風扇」足以冷卻筆電
新方法可洞悉輻射對於 DNA 的傷害
哈佛發現常見水生動物能抗輻射
控制大多數原子現在成為可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