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3

太陽系在銀河平面間的「反彈」終結了恐龍?(更新)

Did the solar system 'bounce' finish the dinosaurs?
http://www.physorg.com/news128945361.html

May 02, 2008

一項新研究宣稱,太陽在銀河中移動時,經常使彗星進入內太陽系 -- 與地球上的大量生物滅絕相符。

(英國)Cardiff 天體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建立一套我們太陽系運動的電腦模型,並發現它(太陽系)會在銀河系的平面上,上、下「反彈」的穿越。當我們通過這個平面最密集的部份時,來自於周遭巨大氣體與塵埃雲的重力將彗星自逐它們的路線逐出。這些彗星跳入太陽系,而其中的某一些與地球相撞。

Cardiff 團隊發現我們大約每 3500 到 4000 萬年穿越星系平面,增加彗星碰撞的機率達 10 倍。來自於地球隕石坑的證據也指出我們大約在 3600 萬年前遭遇更多碰撞。Cardiff 天體生物學中心的 William Napier 教授表示:"這與我們在地面上所見以及所預期的、來自於銀河的記錄之間是一個漂亮的結合。"

彗星轟炸的週期也與大滅絕重疊,例如 6500 萬年前的恐龍。我們目前在銀河中的位置暗示著我們現在正相當接近另一個這樣的週期。

雖然這種「反彈」效應也許對恐龍來說已經是個壞消息,不過它也許幫助生命的散播。這些科學家提出,這種衝擊可能將包含微生物的殘骸扔進太空中,並橫跨宇宙。(譯註:Cardiff 大學專門研究生命起源中的宇宙播種論。)

該中心主任 Chandra Wickramasinghe 教授表示:"這是一份有發展性的論文,那將彗星--生命的交互作用至於一種穩固的基礎上,呈現一種機制,讓生命能在星系的尺度下散播。"

這篇論文,由 Napier 教授與 Dr Janaki Wickramasinghe 所完成,將在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的 Monthly Notices 上發表。

※ 他們的理論跟馬雅人的有些相似之處,作者之一的 Napier 還寫了幾本恐怖小說

* Impact cratering and the Oort Cloud
http://www.blackwell-synergy.com/doi/abs/10.1111/j.1365-2966.2008.13098.x

J. T. Wickramasinghe and W. M. Napier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nlineEarly Articles, 07 May 2008
doi:10.1111/j.1365-2966.2008.13098.x

* Maya calendar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ya_calendar

從行星形成的最早階段到地球月亮的誕生年代
從反「雪球說」到生命能隨隕石抵達地球
研究者在轉移 RNA 中目睹生命的歷史
真菌能告訴我們關於性染色體的起源
科學家發現生命大爆發至少有 2 次以上
大小行星相撞 恐龍滅絕元凶
超級電腦提供通古斯災難的新解釋
化石記錄支持全球暖化將會造成物種大滅絕
哈伯在外太陽系行星發現首個有機分子
「太空光頻梳」協助尋找可維持生命的行星
科學家開始搜索「嗜極生物」
哈佛發現常見水生動物能抗輻射
連接「DNA 修補」與「癌症」的新發現

關於地磁逆轉
科學家首度在 3D 中觀測近地磁「舞」
THEMIS 觀察極光磁暴、磁弓衝擊波爆發
航海家 2 號發現太陽系外型「凹陷」
Solar Cycle 24 已經開始!電子設備注意
一窺恆星「牧夫座τ」的磁性翻轉
二個新恆星系統首度被發現
超快速恆星被證明是外來物
銀河的巨大黑洞從三百年前的沈睡醒來
3D 影像 -- 首度洞悉磁場
保溫箱的電磁場改變新生兒的心跳速率
太陽系邊界長啥樣 探測器升空
IBEX 建立太陽系邊緣全天圖
銀河 -- 更快、更重的旋轉者

澎湖寒害冤枉! 測到低溫沒人報
70股龍捲風 橫掃美5州
熱帶氣旋重創 緬甸逾6萬罹難
暖化?科學家澄清一種外遺傳的繼承機制
研究:受到壓力的海藻能影響氣候
全球暖化?研究表示下個十年將會比較冷
大型哺乳動物活的更辛苦,滅絕的更快

人擇推論實際上能告訴我們什麼?
大霹靂之前:攣生宇宙?

3 則留言:

fsj 提到...

全球磁變 衝擊人心國安

林中斌 中國時報 2008.05.23

五月三日熱帶氣旋突襲緬甸,死亡十萬人。十二日四川遭遇規模八強震,死亡逾兩萬。此外,近年來,全球強烈地震及火山爆發頻率上升。例如,○四年印度洋因海底地震引起自一七八二年以來最嚴重的海嘯,肆掠十一國,殺戮廿三萬人。這一切「全球暖化」都能解釋嗎?

科學家已注意到更深層的原因:全球磁變。它可解釋地面以上的「全球暖化」以及其他的愈來愈多來自地下、水下、地上、空中的天災和的人禍。它的影響無所不在:小至個人人心,中至國家安全,大至國際關係。

地球是個大磁鐵,有南北兩磁極。磁北極不同於地理的北極(指向北極星),也不同於自轉軸的北極,雖然三個北極相當接近。自從一八三一年探險家找到磁北極之後,它便不斷地呈直線移動,而且一九七五年後速度加快。同時,地球的磁力線也在減弱。近年來,世界各地飛機場校正磁力讀數,更為頻繁。

許多專家認為,地球磁極雖不至於南北翻轉,但將大幅的移位。目前加速移動的磁極開始減緩的時間大概是二○一二年。○六至一八年將是世界磁場極不穩定的時期。地球的磁變也許反映天體的運行。天文學家知道,在二○一二年底,地球、太陽和銀河系的赤道會連成一條線,這是每兩萬六千年一次的現象。

全球磁變的效應深而廣。地球像個大南瓜,沿著赤道的圓周是最寬的。九八年後,地殼下的岩漿由赤道向他處移動。這可能是地震和火山活動更頻繁的原因。即使在台灣也有相關的效應。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後,根據○五年的勘測,大屯火山群的溫度增加十至廿度。

全球磁力減弱,人心便浮動不安。這幾年,國際社會亂象層出不窮。○一年「九一一」攻擊死亡三千。○五年丹麥一個觸怒回教的漫畫居然造成十多人死亡。○六年後法國連續出現數次暴動罷工等。○八年初巴基斯坦、肯亞選舉引發大規模流血衝突。連最和平的佛教在斯里蘭卡、尼泊爾、柬埔寨、甚至西藏也產生一些暴力分子!全球人類不自覺地進入焦躁的狀態。全球磁變加上人為的全球暖化,災禍頻乃。我們如何因應?

一,耕耘內心,自求沉靜。看好書、聽美樂、陶藝、園藝、登山、游泳、觀日落、靜坐、做義工等。不要讓自己一周七天、一天廿四小時淪為爭論性政治議題的奴隸。

二,重視非傳統安全,發展實質外交。國家安全已遠超出軍事、政治和經濟。企業界應該贊助「非傳統安全」的研究,藉以尋找商機。政府應拓展救災外交。

三,超越國界,摒棄零和觀念。天災如海嘯等不認國界。大國為了自己長遠的利益,必須展開合作。面臨全球新型的挑戰,人類必須用新思維共度難關。過去的邏輯是win or lose。以後國際間不是 win-win就是 lose-lose。也許,由於人類地努力和覺醒,全球磁變的挑戰反而開啟了世界互助合作、精神提昇的新紀元。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 幾十億年來地磁已經歷多次反轉,目前磁北極已偏離,不過磁場對於人類的影響以至於地磁與天體運行的關係,尚待研究。又 2012 跟馬雅的預測的相同,人類需要改變。

fsj 提到...

地球防撞預警系統 2年後升空

自由時報 2008-06-29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僅65公斤重、相當於一個笨重皮箱的小型太空望遠鏡,可能最後會是保護地球免於遭小行星相撞的早期預警系統。

就在通古斯事件即將於本月30日屆滿百週年的前夕,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立西南方30公里處的卡加立大學羅斯尼天文物理觀測站,將「近地物體監控衛星」(簡稱NEOSS)公諸於世。總部設在安大略省米西索加的Dynacon公司正規劃其藍圖。估計兩年內完工並升空,此後可運作至少5年,消耗電力比60瓦燈泡還少。

NEOSS造價1200萬美元(約3億6500萬台幣),被公認是世界上第一個小行星預警系統,專為指認朝地球而來的小行星。它也將偵測其他人造衛星行經路線中的太空垃圾,以避免可能會導致全球定位系統撞擊。

搜尋朝地球飛來的物體

卡加立大學研究部副總裁高德斯坦女士說:「這些風險很可能成真,而且可能摧毀地球上的生命。」

領導小行星搜尋計畫的國際科學團隊主持人海迪布蘭德說,西伯利亞通古斯事件中的小行星直徑只有約50公尺,但有數以千計的小行星體積相當於此顆小行星的3倍,有些甚至直徑達一公里寬。他說:「小行星搜尋業務是防患於未然,找出即將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然後就可以前往太空,將其移走。」

海迪布蘭德說:「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我們實際上能夠阻止的天災。我們知道火山快要爆發,但我們阻止不了。如果我們知道某顆小行星即將來臨,我們可以令其改變軌道,偏離地球,大家就能繼續安居樂業。」

目前世界上已有若干設在地面的太空望遠鏡,負責搜尋可能出現的危險,但全都受制於不良天候與太陽光線。配備阻擋日光裝置的NEOSS,能藉由定位在地球上方800公里的高空克服上述限制。

fsj 提到...

差一點 小行星險撞地球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05

天文學家說,約十層樓建築大小的一顆小行星,台北時間3日晚上從地球旁呼嘯而過。這顆小行星體積,與1908年西伯利亞上空爆炸的一顆隕石大小相仿,當時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

這顆小行星的編號2009DD45。美國行星學會網站與天文學家的部落格指出,這顆小行星直徑在21到47公尺,於格林威治時間2日13時44分(台北時間3日晚間9時44分)飛奔過地球。學者表示,他們先前已發現這顆小行星並計算其軌道,並沒有跟地球相撞的危險。

網站「太空」指出,2009DD45與地球之間僅差7萬2,000公里,相當於地球與月亮之間距離的1/5,或地球與同步軌道上的衛星間距離的兩倍。

2009DD45的體積,約等於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亞通古斯加上方爆炸的那顆隕石。通古斯加大爆炸當時在地表上炸出逾2,000平方公里的大洞,夷平8,000萬棵樹木。不過,這顆殞石的大小,一直是個爭議,一說直徑50到70公尺,一說在30公尺以下。

澳洲塞丁泉天文臺(Siding Spring Survey)天文學家最近一次偵測到2009DD45是在上月2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也證實2009DD45的行跡。該團體主要工作是分類太陽系的小行星。

根據小行星中心的紀錄,與地球最近的是編號2004FU162的小行星。2004FU162直徑約6公尺,2004年3月從地球旁疾馳而過,與地球的距離不到6,500公里。

負責研究「近地天體」的聯合國工作小組,下個月討論與草擬國際因應小行星威脅的程序問題,以便未來再度發生,能共同協助降低撞擊威脅。



◆ 2月才發現 撞上恐反應不及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3.05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說,要掌握小行星,預測它們會不會來撞地球,必須找到小行星,且計算出它們的軌道。目前美日都在進行研究,美國的泛星計畫預計最晚到2028年,可以掌握90%直徑大於140公尺的近地小行星。

陳文屏解釋,日前這顆與地球擦身而過的小行星,其實已經算受到監控,只是2月才被發現,假設算出可能撞地球,反應時間也只有不到一個月,大概只能疏散撞擊點附近的人員。

他指出,兩、三周前也有一個東西從天上掉下來,原以為是美俄衛星相撞的碎片,結果美國太空總署認為應是一個直徑數公尺的小天體。半年前也有像車子大小的東西掉在東歐。

陳文屏說,天上小天體很多,大小只有幾公尺,掉下來影響程度不大,但是若直徑300公尺,就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因此科學家正努力尋找這些近地小行星,並計算它們的軌道,能掌握它們的運動後,萬一對地球有威脅,才能有機會因應。

※ 最近太陽威力比較弱,太陽系外的東西比較容易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