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1

『隱私國際』公佈 2007 年報告

Privacy International Releases 2007 Report
http://yro.slashdot.org/yro/08/01/01/0142231.shtml



隱私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已經釋出 2007 年的隱私報告,那包含一個上色的世界地圖,突顯具有最佳隱私法律的國家,而對隱私最不友善的國家則塗上黑色。雖然許多整體評比並不會有令人意外之處,不過它確實突顯出某些更加模糊的濫用。例如,委內瑞拉需要你的指紋才能得到電話,而南韓在你能夠於留言板上張貼訊息之前,要求政府註冊號碼與你的身分連結。你一定很想知道誰是 Number One 吧?(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he_Prisoner,譯註:The Prisoner,監獄風雲,1967 年開始上映的英國電視科幻劇,英國特務被脅持到某個神祕監獄,裡面的人沒有名字,只有號碼...)

※ 相關報導:

* The 2007 International Privacy Ranking
http://www.privacyinternational.org/article.shtml?cmd%5B347%5D=x-347-559597

關鍵發現摘要


  • 2007 的評比指出全世界隱私保護的整體惡化,反映出監控(surveillance)的增加與隱私保護表現的衰退。
  • 在移民與邊界控制上的顧慮主宰 2007 中的世界議程。國家經常不顧其公民所涉及到的隱私,迅速推動建置資料庫、身分與指紋系統。
  • 2007 的評比顯示在各國政府中,有種逐漸增加的趨勢:要將其所有公民與居民的地理、通訊與金融記錄資料歸檔。這種趨勢導致這個結論的產生:所有的公民、合法狀態的居民都受到懷疑。
  • 此隱私趨勢已受到一個有利可圖之監控產業的浮現所刺激。這個產業由全球 IT 公司與眾多國際條約的創立(那屢屢運作於司法或民主程序之外)所主宰。
  • 儘管美國國會中發生政治轉變,不過監控之倡議在美國境內持續擴展,影響到觀光客與公民等。
  • 監控倡議由布魯塞爾(Brussels,比利時首都,此指布魯塞爾條約)開始,導致整個歐洲的隱私大量衰退、侵蝕了保護制度(protections),甚至在些傳統上顯現出高度關注隱私的國家也一樣。
  • 歐洲較舊之民主國家的隱私表現通常都在衰退當中,而較新之民主國家的表現通常會變得更加強烈。
  • 在本調查中,評比最低的國家依然是馬來西亞、俄羅斯與中國。2007 年評比最高的國家是希臘、羅馬尼亞與加拿大。
  • 2006 的領先國家,德國,在 2007 年的評比中顯著滑落,從第一名掉落至第七名,排在葡萄牙與斯洛維尼亞之後。
  • 就法規保護與隱私執法而言,美國是民主世界中評比最糟糕的國家。就整體隱私保護而言,美國的表現相當乏善可陳,評比只比印度與菲律賓好,而且屬於黑色等級,意思是特有監控(endemic surveillance,台灣別笑,同樣也屬於黑色等級)。
  • 歐盟評比最糟的國家是英國(指英格蘭、威爾斯等地區),她「再度」同俄羅斯與新加坡落入黑色等級。然而,蘇格蘭卻首度擁有自己的評比分數,而且表現顯著優於英格蘭與威爾斯。
  • 阿根廷的分數比 27 個歐盟國家當中的 18 個來的高。澳洲的評比較斯洛伐克高不過低於南非與紐西蘭。

* 身分竊盜 2007年美國破紀錄

【世界日報╱美聯社波士頓三十日電】 2007.12.31

追蹤資料失竊的兩個機構表示,在2007年,個人資料如信用卡或社安號碼遺失或被竊的數量打破紀錄,由於駭客技高一籌和許多有敏感資料的手提電腦被疏忽遺失,這種趨勢短期內不會扭轉。

雖然公司、政府機構、學校和其他組織,花費更多金錢,使用更先進的防火牆和加密軟體,來保護日益增加的資料,但這些保護經常都太少、太遲。

加州聖地牙哥的「身分盜竊資源中心」 (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創辦人琳達‧佛利說:「更多的公司、機構都經歷資料被破壞,但他們的回應是亡羊補牢,而非先發制人地查看公司安全上有何漏洞。」

該中心指出,今年至12月18日,美國報告超過7900萬份紀錄失竊,是去年近二千萬份的四倍多。而另一個團體Attrition.org估計,至12月21日,美國和海外有超過1億6200萬份紀錄失竊,該團體去年的統計是4900萬份。Attri-tion.org的馬丁說:「企業的性質就是如此,公司向前發展,就會有更多紀錄,因而每年會有更多紀錄失竊。」

此外,2007年其他主要的資料破壞事件還包括英國遺失有銀行帳戶資料的磁碟、一名駭客攻擊一個在美國的網路經紀資料庫,和騙子散布從一個美國網路就業網站偷竊的履歷表上連絡資訊。



* 趨勢8 詐騙集團 上網鬥法

何英煒 工商時報 2008.01.01

台灣上網人口達一千三百萬,曾在網路購物的人數達六百五十萬人。這些網路族群儼然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待宰肥羊。二○○七年第四季,台灣的五大購物網站不約而同出現網路購物的詐騙事件,讓網友蒙受不少損失,放眼二○○八年,防範網路詐騙不法之徒偷走網友荷包,成為網路購物業者及上網購物網友的必修重要課題。

根據刑事局的統計,去年一至八月份國內網路詐騙案件約有近六千件,損失金額約達新台幣二億;但去年九月份之後,網路詐騙案件急速攀升,包括知名的入口網站Yahoo!奇摩、第一大網路書店博客來、排名第三的購物網站Payeasy(康迅數位科技)以及金石堂網路書店等,均出現嚴重的網路詐騙事件。由於這些購物網站的會員已涵蓋台灣八成以上的網路購物族群,可見網路詐騙已經成為網路族的「全民公敵」,據統計,這五大購物網站的受害案件至少有一千二百件,損失金額至少新台幣六千萬。

透過網路進行詐騙的行為,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最近網路詐騙的行為的確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般而言,網路詐騙的模式、手法,大致上可分為幾種。一是透過植入「木馬程式」來竊取得企業、網路購物業者的的重要資料庫。這就好比家中被竊賊入侵,偷走重要的證件、存摺,再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將重要物品、資料放回去,不易被查覺。

網路詐騙另一個常見手法是「網路釣魚」手法。過去曾經有過幾個案例為,不肖歹徒利用電子郵件,通知網友中獎或是參加活動的好康,送出知名銀行或是入口網站的網頁連結,讓網友填寫個人資料。那裡知道,這個「幾可亂真」的網頁,並不是企業的官方網站,而是直接連結到詐騙網頁。不知情的網友往往自行洩露個人資料而不自知。

另一種詐騙手法是最新的,去年底多家購物網站發生網友被騙的事情,業者分析詐騙手法疑似是一種「資料拼圖」,即利用手邊取得的網友個人資料,再一一嘗試登錄,而最容易成為受害者的網友,就是一組帳號、密碼走遍天下的懶人。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日前發布全民資安健檢的調查結果,該單位建議,要防範網路詐騙找上自己,有幾個基本功夫要落實,例如,安裝防毒軟體、定期下載作業系統的修補程式、定期更新病毒碼、連線環境要使用加密機制、經常更換密碼、,另外,時常做資料備份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基本動作。

審查 改變網路的面貌
中國的 GFW 是在騙人嗎?
Wikipedia 條目中的顏色指出可靠度
Google News 提供新聞當事人加註評論
小心網路文字獄!
2007 年 25 大受到審查的新聞
今年全球遇害記者64人 創十年新高
美國會:P2P 危害國家安全
FBI 遠端安裝間諜軟體辦案?
駭客攻入美國國家實驗室
研究者完成 25 年來首度「網際網路普查」
首例「偷渡式網址轉接」攻擊在墨西哥確認
研究者揭露英國晶片卡詐騙新風險
從刷卡安全有漏洞 到肺結核個資外洩
結核病資料 管理漏洞百出

「名人文化」和「醜聞文化」
自由,而非氣候,處於風險之中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嗅」出熟人,不管他們在哪
中國 13 億人口 身分納入資料庫管轄
香港的民主與法治
監視器會說話 嚇壞人英國出新招
區域意識變強 別叫我英國人
日立研發新系統手指可當信用卡
普丁一人之下 俄掌權集團錢權通吃
義大利黑幫 惡勢冠全球
歐盟憲法翻版 里斯本條約草案通過
緬甸的「血」色寶石
中東和會登場 萊斯熱布希冷
委內瑞拉修憲公投 可能賦予總統無上權力
南韓經濟沉痾 挑戰CEO總統
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 遇刺身亡
那個叫衣索匹亞的地方
美國之音年終報導:美中關係到亞洲城市化
「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崩解
明天過後 國會又變「大怪獸」
十億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給A了?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美國 TSA 公佈鋰電池攜帶新規定 元旦生效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上網看敏感新聞 手腳要快

徐尚禮/上海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05

「ZB與央視大褲衩」、「北京台胡MM」,這是大陸論壇網站當前最熱門話題,(指的是北京電視台主持人胡紫薇,因為老公張斌偷腥大鬧央視記者會)。在大陸想看報紙沒有的新聞只有透過BBS論壇,今天中國約有一百三十萬個網上論壇,數量居全球第一。

如果想看突發新聞的現場實況,手腳一定要夠快,趕快上本土視頻網「土豆網」或「優酷網」。以央視張斌事件為例,爆發的第一時間,「土豆網」在線視頻熱播,如今全被刪除了。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二○○八年社會藍皮書》指出,到二○○七年六月,中國網民總人數已經達到一點六二億,僅次於美國。這為網路輿論的形成提供了龐大的參與者。報告指出,與發達國家的網民相比,中國的網民更年輕。

其中,廿五歲以下網民占五一%,三十歲以下的網民占七○%左右。在這些年輕網民中,擁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占四○%,高學歷使他們參與網路話題的熱情度高,發言的質量也較高。他們樂於發表對社會、文化、經濟及政治的看法,有時讓當局感到頭痛。

中國當局和眾多網站及網民的鬥法屬於持久戰。被視為有敏感內容的境外網站在大陸無法上網。為管制網站言論,當局設有網辦,配置網路警察、網管。網民為了避免被找麻煩想出不斷變換身分的「馬甲」。當局對於出格的網站常採取封網、關站、抓人措施,因此備受海內外批評。

由於中國存在內容審查問題,因此影響YouTube進軍中國的速度。而由於內容審查制度的存在,給與中國本土的視頻網站比較好的發展機會。

如果YouTube進軍中國市場,其優勢條件就是資本的優勢。土豆網的創始人兼執行長Gary Wang指出,在中國市場,運營一個視頻網站是一件很燒錢的事。

去年七月,土豆網獲得了一千九百萬人民幣的風險投資資本。目前,土豆網每天的視頻瀏覽量達到了六千萬部,二○○七年底該網站的流量增長了七倍。在去年初,土豆網只有五百個伺服器,而現在則有三千五百個伺服器。

以胡紫薇大鬧央視現瑒實況為例,大陸網民發現只要手腳夠快,中國有愈來愈多的視頻內容也可以「在線觀看」。因為這些敏感內容能暫時躲過內容審查。



◆ 中國未開放新聞自由 無疆界記者組織表不滿

中央社 2008-01-05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四日專電)中國主辦二零零八年奧運卻未能遵守承諾,開放更多的新聞自由,顯然已引起「無疆界記者組織」高層人士的不滿與抨擊。

比利時法文「大晚報」今天刊出專訪「無疆界記者組織」秘書長梅納的文章指出,中國在二零零一年爭取奧運主辦權時,曾承諾七年之內開放新聞自由,但是七年過後,中國無論在人權或新聞自由上全無改善。

梅納並指出,北京對外國記者的工作條件稍許改善,但已言明這些新聞自由是臨時性的,且僅限於採訪奧運活動。

對於一些人僅因批評政府,就被囚禁在毫無人道的牢獄,而中國政府仍擺出為所欲為的態度,毫無悔意,梅納也表示無法接受,並呼籲立即釋放這些異議人士。

他並對國際奧會主席候格在受到要求下,仍相應不理且未曾與中國協商釋放一批異議人士,感到不滿。

梅納也認為,面對中國,西方國家做的不夠,同時各國作法也不相同;例如德國梅克爾總理就表現的較法國總統沙柯吉強勢。

他並認為,事實上,西方國家爭食中國市場的大餅,深怕廠商接不到中國的訂單,然而,對於在中國投資的外商而言,司法獨立與實行法治才是廠商利益的最佳保障,而短視近利的外商卻看不透這一點。

梅納並預期,在奧運開幕前幾個月,如國際社會(民主國家)仍不動員,中國將不可能有什麼改變。

總部設在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是一個以維護新聞自由為宗旨的組織。

fsj 提到...

印度首都街頭將查身分證 引爭議

【中央社╱新德里五日專電】 2008.01.06

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地德里直轄區政府,以防範恐怖事件為由,今天下令,一月十五日起,居民外出必須攜帶有照片的身分證件,以備警方臨檢,未料立即引發各界廣泛爭議,指出德里地區一千六百五十多萬人,無身分證件的人多於有證件人口,這項措施只會造成警方更多擾民糾紛。

德里直轄區省長肯納是在德里警察首長達瓦陪同下,在記者會中宣布即將實施身分證件檢查措施。他同時警告說,如果外出未攜帶有照片的身分證件,將遭到警方扣留質詢,直到警方確認非「問題人物」為止。

據印度全國醫學研究中心最新統計,印度人口至今已逾十一億五千萬人。但印度至今並無國民身分證制度,較普遍的身分證明文件是投票使用的投票卡,以及居民購買糧食和燃料瓦斯必須有的配給卡。

在印度媒體記者質詢下,達瓦表示,當局所謂的身分證,只要任何有照片的身分證卡都可以,包括投票卡、駕駛執照、配給卡等政府機構發給的證件,此外,學校的教職員證、學生證和公司行號的員工卡,警方也可以接受。

但達瓦的談話立即招致媒體批評指出,街頭有許多都是沒有營業登記的地下公司和商店,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其他不肖公司行號和非法份子偽造更多的身分證件圖利。

德里市府一名官員坦承指出,德里地區人口目前已超過一千六百五十萬人,有投票資格的選民約一千萬人,但有投票卡者也僅有六百五十萬人,其中包括了同時持有配給卡者約兩百三十萬人,有駕照者約兩百五十至三百萬人。

這名官員指出,德里人口有百分之十八點七是居住在政府根本未納入規劃的貧民窟,此外,德里地區每年湧入至少二十萬名外地勞工,平日露宿街邊角落,沒有住址,也就無法取得任何身分證明文件。

德里電力公司主管席拉斯則表示,即使登記有住址門牌號碼的身分證卡,也不一定是正確,因為電力公司登門查詢時,有許多門戶不是查無此人,就是根本沒有這個門號。

人權組織的反彈更為激烈。德里高等法院前法官兼「公民自由聯盟主席」沙查今天接受電視台訪談表示,德里地區許多人沒有任何身分證件是事實,實施街頭身分證檢查措施的結果,賦予警察干預市民活動的更大權力,只會造成德里成為一個警察省區。

已退休的交通部官員凱夏普則簡單的告訴中央社說,這項措施將給予德里警察更多的索賄機會。



◆ 北京查戶口 報出你的政黨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1.06

隨著北京奧運倒數,北京市公安部門對人口登記盤查越來越嚴。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公安部近日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派出所在辦理暫住戶口登記和暫住證時,一併對暫住人口的「政治面貌情況」進行登記,並錄入暫住戶口資訊系統。

通知要求,對以往未登記政治面貌情況的人口,要抓緊進行補登、補錄,力爭今年六月底前完成補登、補錄工作。

「政治面貌」指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藉此看出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依中共相關規定,北京各派出所要求管區內的外來人士要辦理暫住人口登記和暫住證,無可厚非,但現在卻要求加上「政治面貌」,已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利,對北京塑造奧運開明形象是開倒車的舉動。

fsj 提到...

調閱記者通聯 民主倒車

林妤函/北縣板橋(考生)中國時報 2008.01.12

報載台中市警局最近因多起性侵新聞曝光,為追查提供記者內幕的「線民」,督察單位展開大動作,除了嚴密調查有無警員洩漏資料之外,甚至傳出督察室私自調閱記者通話紀錄。一時之間,警局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在民主國家當中,新聞自由被視為基本的人權,在不違反國家安全、危害社會秩序的前提之下,人人皆有自由接近新聞、自由傳遞新聞的權利。而記者的主要職責在於深入社會的角落,揭發社會陰暗面,進而增進社會的福祉,是故媒體也自詡為第四權。

在美國各州所實行的盾牌法案,保護記者得以拒絕透露消息來源,政府無權逼迫記者交出關於消息來源的任何資料。而反觀台灣,醫生、律師、會計師等皆有保護當事人,而拒絕發言的權利;然記者卻未能享有此種權利,不得以保護消息來源為由,拒絕證言,甚至部分記者更遭到警方的監聽、跟蹤,嚴重侵害媒體人士的隱私權。

民主國家最難能可貴的精神,在於國家的每一分子皆能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政府應正視新聞自由以及新聞隱私的問題,將新聞自由的相關法規,納入憲法的體制當中,以保障新聞從業人員。



◆ 調閱記者通聯 中市警局長道歉

簡光義、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12

台中市警察局督察室為調查員警是否涉及洩漏案情給媒體記者,調閱員警與記者的通聯紀錄,遭批評有妨害新聞自由之嫌,台中市警察局葉坤福公開為此向媒體鞠躬道歉;他表示,督察室在處理過程確有不妥,內部將進行檢討。

市警局出包,台中市長胡志強也表示,如果暗中調閱記者通聯紀錄,他個人期期以為不可,而且絕對不應該,將要求警察局深入調查。

最近市警局因多起性侵害案件及少年事件被媒體披露,因當事人抗議,讓局長葉坤福飽受市府及警政署的龐大壓力,葉坤福在警察局治安周報上大發雷霆,所有與會的官警被局長K得面面相覷。

督察室會後立即到市刑大值日室,調閱值日室的監視帶,同時還調閱員警與記者的通聯紀錄,追查有無洩密,並議處失職的同仁,市刑大也同時找來鎖匝,將存放通報單的抽屜加裝大鎖,一連串的「保密防諜」行動,搞得基層風聲鶴唳,噤若寒蟬,認為是警察局的「白色恐怖」。

葉坤福昨天為此向媒體公開鞠躬道歉,並深深以為不可。他表示,據他了解只有一通,整個調查過程中確實有不宜,對媒體採訪上帶來的困擾,他除了要向媒體朋友表達歉意外,也將對督察室內部進行全面檢討。

葉坤福說,事情緣由是最近台中市發生多起兒少及性侵案件,因為媒體報導,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兒少團體及當事人都對市警察表達抗議,一再要求市警局要改正,市警局督察室才展開調查,但調查手法確有不妥。

獲悉此事的市長胡志強也表示,警方可能是為調查涉及性侵的案情外洩,即便以此查員警的通聯,也要考慮是否傷害人權,他已要求警局和法制室進一步了解。至於採訪記者的通聯紀錄,絕對不應該。

fsj 提到...

暴露狂主義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8.01.25

法國總統薩科奇與模特兒出身的女歌手布魯妮的羅曼史像一齣電視通俗劇,天天在法國民眾面前上演,終於引發他的支持度大幅下滑。法國民眾擔心,他們新當選的年輕總統只知道吃喝玩樂,鎮日不務正事。對此,薩科奇的解釋是他只是比他的前任更誠實,更像個人。

這套人性化的哲學,不僅衝擊了向來嚴肅的法國政治界,連總是冷酷刻板的俄國普丁總統去年也被發布了一些他上身打赤膊釣魚的肌肉照。至於我們台灣,早已習慣政治人物天天在我們面前哭泣、下跪、斬雞頭、跑步秀大腿。政治,形同演藝事業,演出實境真人秀。

乍看之下,政治人物之所以忽然人性,似乎與二十世紀以來的反英雄主義有關,反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不似古代英雄遙不可及,幾近神祇,卻有血有肉,也會心痛也會受挫,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天生異稟,而是因為他們掙扎、受苦、最後終於征服了他們自己的人性弱點。意思是,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是人。

然而,以前形象總是堅不可摧的名人開始人性化,更大的原因是因為社會的溝通媒介正急速地改變,人性的私密細節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商品與市場手段。

以前社會溝通的製作成本高,且單向地由上往下,由於網路與影像科技的繁榮,價格降低,管道平等而多元,個人部落格叢生,YouTube、MySpace與Facebook這類網站提供無名大眾展現自己的機會,表達自我已經成為最新的文化主題。透過手機隨機攝像、無須沖洗的數位照相機、廉價的錄影機,通過網路的傳遞,人們不斷記錄且公布自己與周圍朋友的生活片段與私密想法,以達到自我表述的目的。

「我秀,故我在」,已經取代了「我思,故我在」,成為人類存在的本質。於是,一種新型形的暴露狂主義誕生了。人們因此自願或被迫地分享許多陌生人主動公布的生活細節,從電影品味、性幻想對象、心情故事到日常流水帳,無一不括。人類一直都多少有暴露狂的傾向,只不過,以前我們只是強迫親友看旅遊照片或初生兒玉照,現在我們要他們觀看我們在鏡頭前唱歌、洗澡兼喝醉酒抓狂。

當「自我表達」其實對等於「自我暴露」時,即時感──或說現場感──便成為最重要的美學價值。影像業餘,文字青澀,都無所謂,而是「我在那裡,看見了這個,做了那個」,捕捉瞬間,記錄永恆。公眾新聞的表述也跟著改變,一些主流記者開始採取電報文體,發手機短訊,現場轉播才是關鍵,如同市民記者概念的盛行,資訊的挑逗點在於「我在那裡,我看見」。

暴露自己,也暴露別人,就是暴露狂主義的時代精神。

暴露狂主義到了主流媒體就是狗仔隊文化。狗仔隊在現代媒體的功能就在揭露名人的隱私面向。表面上,名人深受其苦,事實上,不少名人也利用了暴露狂主義,譬如最近在狗仔隊鏡頭前演出崩潰鬧劇的美國歌星布蘭妮。從去年開始,在狗仔隊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全面跟監下,布蘭妮暴露下體、理光頭、拿雨傘戳人,最後乾脆跟一名狗仔攝影師交往,這些失控的畫面在網路鋪天蓋地,竟然製造了所謂的「布蘭妮經濟」,價值高達美金一億兩千萬。

布蘭妮的事蹟正好也印證了暴露主義容易鼓勵極端路線,因為點閱率依靠的是驚嚇元素。越聳動的畫面,越嚇人的舉動,越能喚起注意。點閱率成為判斷人氣的指數,而不再是欣賞、認同或喜愛。

人性,原本是人類亟欲控制與隱藏的對象,誰知道,到了網路時代,卻成了最值得炫耀的東西?

fsj 提到...

經部擬修法 ISP即時移除侵權資料可免責

中央社 2008-01-27

(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七日電)為遏止網路侵權行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參考國際做法,研修著作權法「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責任限制」草案,只要ISP在獲知網路侵權情事後立即主動移除侵權資料,即可免責;智慧局近期將舉辦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預定 4月份將草案報請行政院審查。

網路侵權行為都是藉由網路服務提供者(ISP)所提供的平台進行,智慧局擬修正著作權法,課予網路服務提供者協助遏阻網路侵權行為責任。

根據智慧局擬定的草案,不論是提供連線服務、快速存取服務、資訊儲存服務或搜尋工具服務的ISP ,均有義務防止在其平台上的網路侵權行為繼續。但只要ISP在獲知有侵權情事後立即主動移除侵權資料,就可以主張免責。

ISP若在接獲著作權或其專屬被授權人通知後,立即移除侵權資料,或使他人無法進入侵權內容或相關資訊,也可以主張免責。

智慧局表示,免責規定是希望建立著作權人與 ISP之間的「通知、移除」機制,但究竟何謂「立即」,仍待取得各界共識界定。

※ 嘖嘖... 這是尚方寶劍...

fsj 提到...

英政府對民眾監視監聽 日益氾濫

【中央社╱倫敦二十九日專電】 2008.01.29

英國國內裝設的監視器數量高居全球第一,現在監聽也逐漸氾濫。根據一項最新報告,全英國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六百多個單位,每天對近一千名民眾的電話及電子郵件進行監控,英國可能成為不折不扣的「監視國」,民眾隱私權遭到嚴重影響。

通訊攔截委員會局長甘迺迪撰寫的報告指出,二零零六年的後九個月,通訊攔截委員會共收到二十五萬三千五百五十七個根據監視法攔截私人通訊的申請,據信是類似申請案最多的一次。

同一時間,一百二十二個地方政府針對一千六百個案例,提出私人通訊的申請要求。

監視權原本僅限於秘密保安局(軍情五處MI5)、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MI6)、政府通訊總部(GCHQ)及警察單位,被監視的民眾可能涉嫌參加恐怖活動或重大犯罪,但八年前立法通過新法後,數以百計的中央及地方單位也可以有監視權。

總計英國共六百五十三個政府單位,其中四百七十四個屬地方政府,有權對私人通訊進行攔截,現在包括金融服務總署、急救服務、地方消防單位,甚至典獄長都有權監聽監看民眾的通訊和通信。

甘迺迪本人是資深法官,有權接觸到許多機密文件。他指出,平均每天將近九百六十件攔截通訊的申請,調查期間發生一千零八十八件政府機關違法進行通訊攔截,部分無辜民眾被監聽或監看,純粹因為政府的行政作業疏失所造成。

「每日電訊報」報導,下議院工黨內政委員會國會議員溫尼克指出,預防監視權被濫用,應該有更多的法律保護,英國監視器數量比例,全世界最高。

他說,「雖然許多通訊攔截的行動是確有必要,而且是基於好的理由,但是攔截的數量若高到令人憂心,可能持續對民眾造成侵擾」。

儘管監聽與監視的情況明顯氾濫,甘迺迪說,情報單位反對進行任何修法。

fsj 提到...

限制名嘴教授上電視?媒觀等籲尊重言論自由

中央社 2008-04-30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十日電)東吳大學今天臨時校務會中提案討論要限制名嘴教授上電視,最後沒有結果將再議。聽到這個消息,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很訝異,認為沒必要設限,且每個學校都有升等考核機制,加上SCI學術論文壓力,很多教授都綁在學校,東吳如通過提案,將限制學者參與公共事務機會。

至於文化大學和台北大學都表示,教授上電視,這些屬於言論自由的部分,學校不會限制。

東吳大學今天在臨時校務會議討論是否應管制學校名嘴教授上電視,最後因與會八十多人有不同意見,會中決定送教評會研議,再送校務會議討論決定。東吳大學主任秘書李貴英指出,教評會最慢會於學期結束前召開。

李貴英強調,學校要訂這項標準沒藍綠之分,主要是避免有些教授因太常上電視,影響學校教學研究,而目前是希望上電視次數規定每月四次為限,多則需報准。如果校務會議中通過,送董事會,未來在聘約會詳述規定,依聘約辦理。

對是否應明文限制,管中祥認為,沒必要,每個學校應有六年、八年升等限制,如教授可通過考核,參與公共事務並不為過。

他說,尤其現在學校因學術論文數量等壓力,很多教授都被綁在學校,如東吳大學通過這項提案,反而會限制學者參與公共事務機會。

他指出,劉兆玄將出任新政府閣揆,就是另種社會實踐,限制這些人不是和他自己做的事不一樣嗎,以後是否要限制教授不能投書、參與社會運動?只要有教學研究評鑑制存在,沒必要再多限制。

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認為,名嘴教授上電視是學術自由的一部分,學校尊重,前題是不觸法。

他說,學校也曾接獲民眾反應名嘴老師發言過當,他也忠實地將意見轉給老師,這種溝通就達到自律的效果;且他觀察學校兩位名嘴老師都沒有影響教學研究。

文化大學主任秘書陳虎生指出,文大也沒有任何考量要設限制,學校對老師評鑑很重視,只要老師在研究、教學上符合要求,學校不會給任何限制。

陳虎生說,學校也曾接獲很多學生家長打電話抱怨,認為老師不應有政治立場,學校除了會解釋,也希望老師能多放心思在教學研究上。

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也表示,政大不會對此設限,如果發言不適當,也會透過學校三級教評機制處理。

以往也常出現媒體的學者秦夢群認為,「教授」是個人自主的一部分,以往他擔任教授時也常出現媒體,但現在擔任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擔任行政職,代表學校,太常出現媒體不適當。

言論自由和教學研究品質如何兼顧,學者認為,可以透過其他管道評鑑,達到更好的效果。

fsj 提到...

東吳:希望名嘴教授適可而止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01

東吳大學幾位「名嘴教授」常上電視政論節目發表激烈言論,校方表示,此舉嚇走不少企業及民眾,不願捐款給東吳。東吳擬限制「專任教師每月上電視不得超過四次」,但校務會議昨討論時,爭議過大,暫時擱置。校方坦承不是想限制名嘴教授言論,只是希望他們自律,上電視適可而止。

專任者上電視不得月逾四次

東吳校務會議決定,將「專任教師每月上電視不得超過四次」議案提交本學期末校教評會討論,結論再送到十二月校務會議討論一次,屆時才會有具體答案。昨天校務會議由校長、準閣揆劉兆玄主持,但會後劉兆玄不願發表任何評論。

董事會要求、非劉兆玄主張

東吳大學主任祕書李貴英強調,該校研擬限制「名嘴教授上電視節目一個月不超過四次」,並非劉兆玄的想法,是董事會的決議,如果是劉校長主張,「不會笨到在這時候提出」;完全是因董事會要求處理名嘴教授,所以人事室提出因應對策。

人事室主任林政鴻則說,如教授在電視台或廣播電台發表專業、學術性言論,可提升學校形象,值得鼓勵。他舉例,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的古典音樂節目很優質,學校不禁止,還相當支持。

談政治讓學校頻接抗議電話

東吳有多少「名嘴教授」?以參加電視政論節目的出席率來算,還真不少。包括政治立場親綠的羅致政、徐永明、林建隆;至於親藍的盛治仁借調到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前,也是電視政論節目的常客。只要他們在電視上發表激烈政治言論,學校就有接不完的抗議電話,甚至不少企業及民眾因此不願捐款給東吳。

但是,同樣經常上電視的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及音樂系教授彭廣林,校方認為他們在廣播電視上的發言相當專業,學校支持。

近半年有人上節目一○三天

根據校方統計,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助理教授徐永明及英文系教授林建隆等人上電視的頻率,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廿九日共一四四天。某位教授上政論節目一○三天,高居第一名;另外兩人分別上了四十天、十五天。

校方表示,董事會去年六月卅日就做成決議,「少數教授超過學術範圍之言論,可能損害校譽,對同學產生不良影響,宜予節制」。

校方透過相關學院院長及系主任跟這些教授溝通,但有人置之不理。人事室主任林政鴻因此在校務會議提案,建議比照專任教師校外兼課最多四小時的方式處理。包括:一、專任教師經常性參加電視或廣播電台節目,以與其教學或研究專長領域相關為主,並應事先以書面申請學校核准。二、所稱之「經常性」係指每周均參加或一個月累計參加四次(含)以上。



◆ 愛惜羽毛 美學者鮮少電視談話頭

林博文/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5.01

去年二月底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的美國史學大師西瑟.施勒辛格,是個典型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是激進的自由派,但保守派的《華爾街日報》請他撰寫十餘年政治評論;他也為電影雜誌寫影評,同時偶爾上電視發表時評。然而,他在晚年後悔花太多時間「不務正業」,而一直沒有完成羅斯福全傳和回憶錄第二卷。

有些美國人教授和智庫學者,「行有餘力」之外,也會像施勒辛格一樣,為報紙和雜誌撰寫評論與專欄,或在電視台擔任客座評論員。如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曼,每周為《紐約時報》寫兩篇專欄,民主黨初選以來,這位自由派學者很明顯地偏向希拉蕊而常修理歐巴馬。

但一般而言,為文字媒體寫政論文案的學者、教授,遠多於上電視發表時評的學者、教授。美國大選初選以來,絕少看到學者、教授在電視上分析選情,這些工作幾乎全由專業媒體人士所包辦。

最明顯的例子是,CNN和MSNBC這兩家電視台新聞上競爭極為激烈,但他們在螢光幕上發表分析和評論的,清一色是專業評論家或是兩黨策士。為什麼在美國電視上罕見學者、教授的身影?首先是,美國政界和新聞界擁有許多一流的時評家,而學者、教授的看法和觀點不會強過他們,更重要的是,美國並沒有把上電視主持政論節目或發表時評當作second job的教授。

學者、教授如能把他們的學術涵養和卓見通過文字或電視表達出來,以發揮一介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對社會大眾具有正面作用,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能夠達到公共知識分子的境界與功能,而不致淪於披著學術外表,進行黨派傾軋的談話頭(talking heads),就不是每個學者、教授都能做到。

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兼政治學教授卡莎琳.霍爾賈邁遜(Kathleen Hall Jamieson)是少數例外。她除了教學著書之計,亦常接受公視(PBS)訪問,剖析美國內政治與媒體生態,而其評論以客觀、深入著稱。

一般而論,美國大學教授和智庫學者都很尊重本身的專業,亦很愛惜羽毛,他們不會為名利、黨派和政治而在傳媒工具上玷汙學術。



◆ 要自由 也要能自律

林志成/特稿 中國時報 2008.05.01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教授當然也有。但當這樣的自由,幾乎逾越學者教學及研究的本業,甚至造成負面影響時,就應自我節制。台大、台北大學、陽明、淡江、東吳及文化等大學長期有一共同困擾,只要一個「名嘴教授」在政論節目發言惹惱民眾,學校就可能被罵不完。

學者當然有言論自由,下班後也可自己安排活動,大學即使再不認同其言論內容,都不應做出限制。但是,在大學,即使是助理教授,每周上課時數也不超過十小時,如果不繼續鑽研學問,就有很多時間向外發展。一些名嘴教授每月薪水六、七萬元,但上電視增加的收入超過十萬元,學校「道德勸說」他們少上電視,成效必然不彰。

事實上,一些名嘴教授確實曾為了上電視,沒法準時上課或老是請其他人代課,影響學生受教權。

要教授自律不成,東吳大學於是改變方式,提出「限制」上節目的提案。但此舉「警告」意味較大;校方刻意點出此一事實,好讓社會公評。

試想,一位該在大學教書、研究者,一四四天內,竟有一○三天都在上電視節目,或者,忙著主持節目,不太過分了嗎?有哪位學術成就或教學風評極佳的學者,是這樣趕場曝光的?學生真沒有損失嗎?

東吳校方開了第一槍,雖有爭議,但如果教授願意自制,最後也可以不訂限制教師言論條款。關鍵在於,名嘴教授應多想想自己的本業是什麼,該不該自律。

※ 這件事已經開始泛政治化。

fsj 提到...

洩個人資料 朝野共識最高賠10億

自由時報 2008-05-16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我國民眾的個人資料遭到外洩、且外洩個資被犯罪集團利用於詐欺的犯行相當嚴重,立法、司法與行政部門決聯手祭出「天文數字的重罰」加以遏止,近日朝野達成重大共識,一舉將立法院審議中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內容,個資外洩賠償上限從現行法二千萬元提高到十億元。


個資外洩嚴重 修法重懲

司法院相關官員說,法案依此通過後,未來若再發生重大個資外洩案,被告勢必面臨逾億或動輒高達數億元的超高額賠償。

官員舉例,近年發生的電視購物頻道、網路書店,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不慎洩漏民眾病歷等重大外洩個案,如果未來修法後還出現類似前述如此大規模的個資外洩案,個案被告很可能就會遭到億元以上的鉅額賠償。

全案目前不僅獲朝野立委同意,法務部也表支持,上述機關一致認為,公務和非公務機關使用民眾個人資料情形普遍,應加重賠償責任,才能保護民眾隱私權;由於全案已有共識,下週一立院司法委員會將開始逐條討論。


立院司委會 下週一討論

現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如民眾個人資料外洩,最高總額可索賠二千萬元,行政院版草案提高到五千萬元,國民黨立委謝國樑等人版本則無賠償上限;至於外洩每人每一事件償金,現行法律和草案規定以十萬元到二萬元內計算,法務部傾向降低到五百元。

司法院指出,現今個資外洩情形嚴重,限額五千萬元太低,大企業可能認為無關痛癢,但無限賠償又可能導致企業倒閉,衍生出社會問題,因此建議草案第二十八條規定上限為十億元,法務部評估後認為民眾應可接受。


受害民眾索賠 無需舉證

草案第二十九條也規定,受害民眾索賠時,不須負舉證責任,但非公務機關要證明「無故意或過失責任」才能免責,公務機關則須負「無過失責任」;草案第二十二條同時賦予縣市政府有「行政檢查權」,不須透過法院審查程序,即可查扣企業非法所有的個人資料。

由於駭客入侵公私機關電腦,竊取個資情形層出不窮,法務部官員指出,依草案規定,公務機關只有在天災、地震等不可抗力才能免責,否則須負「無過失責任」,但非公務機關只要能證明窮盡一切方法,仍無法防止駭客竊取資料,就能免責。

至於草案規範對象,法務部官員形容為「包山包海」,不限現行規定的公務機關和徵信、醫院、電信等業,只要使用電腦或書面處理個資,統統在保護範圍。



◆ 個資立法進度落後 隱私權評比殿後

自由時報/記者項程鎮/特稿 2008-05-16

「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在立法院審議2年多後,因屆期不連續,現在又回到原點,不少法界、學界和政府官員紛紛呼籲朝野立委應儘速三讀通過,才能維護台灣國際形象、並保障民眾隱私權。

以人權紀錄赤字的中國為例,類似法案名稱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據了解草案可望在9月或10月間,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因此有官員擔心地指出,如台灣不加快立法進度,「連中國都快趕過我們了」!

在保障隱私權部分,以東森購物台客戶個人資料外洩案為例,根據法務部調查,去年9月至11月間,就有830多人遭到詐騙,損失金額6千多萬元,其中一位退休女老師表示,她本要購買幾千元電器,最後竟被騙2百多萬元,讓她欲哭無淚;而這還不包括未報案的犯罪黑數。

再以日本為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Yahoo! BB」數年前爆發450萬件會員個資外洩案後,「Yahoo! BB」須在2004年2月起,陸續賠償總金額23億日圓(折合台幣約6億8千萬元)的天文數字,顯見不少先進國家都主張用重罰維護民眾隱私權。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隱私國際(PI)」與美國「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PIC)」兩國際組織,年初公布2007年國際隱私權評比,台灣在列入評比47個國家中成績殿後。

有法界人士對上述組織公信力持保留態度,也有學者表示沒聽過這兩個組織的名稱,特別是報告中提到台灣設有全民指紋資料庫,就與事實不符,至於報告還提到「醫療、金融及遷徙的監控」項目,認為台灣不該在「健保IC卡」晶片儲存個人就醫資訊,此是否危害民眾就醫隱私,恐屬見仁見智的問題。

不過報告對台灣「隱私權執法成效」項目的批評,則有律師認為一針見血,理由是現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執行成效不彰,且新法遲遲無法過關等因素,都是被打低分的原因之一。

fsj 提到...

警調監聽手機 沒人管

宋朝欽/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8

監聽,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總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但很少人知道國內的監聽系統及流程,更不清楚目前監聽技術的先進,使得監聽在國內經常與神祕、恐怖、迫害等字眼畫上等號。其實,最先進的GPS系統國內根本沒有引進,而刑事局和調查局配備的手機定位系統,則是監聽票規範的「化外之地」。

在行動電話尚未普及時,除了不肖人士在電信盒上裝置低階的簡易監聽系統外,當時國內僅有警備總部有一套監聽系統,負責犯罪與政治偵防用,包含警察與調查局偵辦刑事案件,都必須仰警總鼻息。至於國安局與軍情局的政治監聽與敵情監聽,在以軍領政、以黨領政的時期,警總倒不致怠忽職守不給資料。

但隨著警總裁撤與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國內的監聽作業也由簡化繁,走向專業分工的新境界,早期警總移交給軍情局的「類比式」監聽系統,早已不敷實際偵蒐所需。

以無線通訊及固網通訊為例,從最早期的「類比式」到數位式的「GSM900」,至「DCS1800」,再演化到目前的3G影像技術,其監聽機器與技術均有大幅改變。

據國內權威監聽專家指出,目前最先進的監聽系統,當屬「GPS」與衛星監聽設備。但這套系統由於價格昂貴,且屬高度國際戰略管制物資,因此這套系統國內尚未引進。

而目前國內最先進也較鮮為人知的監聽系統「手機定位系統」,這套系統僅有刑事局與調查局本部配備。目前基於祕密任務所需,對外宣稱僅有鎖定發話地的功能,而且誤差範圍在五十公尺以內。但據專業人士透露,此套系統同時也有「竊聽」功能。

消息人士透露,刑事局等單位不願將此系統的監聽功能披露,最重要的原因除能避開使用機器即須申請監聽票等繁瑣手續外,也是怕此套機器被有心人士「不當利用」,衍生更多問題。因此,此套機器在目前是屬於「通訊監察法」規範的「化外之地」。

除了「手機定位系統」外,目前國內的監聽作業分成兩大系統。亦即調查局負責中華電信所有固網與數位無線的監聽作業,而刑事局則負責其餘民營電信業者的監聽作業。眼尖的知情人士可輕易發現,一般員警較不喜歡使用中華電信手機,而調查局則不愛用民間電信就是此原因。



◆ 解嚴後 情治監聽 姚祖德控管18年

呂昭隆/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8

軍情局電訊技術室主任姚祖德,是情治監聽界的第一把交椅,從前警總電監處長到現職,主導情治監聽超過十八年。這十八年間,儘管經過兩任總統,十一位國防部長,六位國安局長,軍情局長更如走馬燈,換過十餘位,姚祖德仍不動如山,依然負責情治監聽的實務與技術。

科班出身行事低調少曝光

身高一百七十餘公分的姚祖德,帶副金框眼鏡,談吐斯文,行事低調,擁有國內兩個碩士,一個博士學位。姚祖德年近六十並已做祖父,但外表看起來較實際年齡少個十歲。由於鮮少曝光,即便是情治圈,雖有耳聞,亦無幾人真能識得這位「監聽界教父」級人物的廬山真面目。

戒嚴時代,監聽的龍頭在警總電監處。姚祖德自軍校畢業即分發至此,科班出身。

民國七十八年,在警總司令陳守山的提拔下,擔任電監處處長一職,自此成為情治監聽的第一把手,屹立迄今。

八十年代,警總裁撤後,電監處人馬與監聽器材,原封不動,換了個軍情局電技室的名稱,現地繼續運作,姚祖德頭銜改為電技室主任。由於姚已由軍職轉文職,主任一職遂比照少將定編。

軍情局電技室代號「忠誠」

這個時期的電技室位置,就在國防部(前警備總司令部)內,四周蓋起高牆與國防部區隔。數年前,電技室搬到新店「溪園」,所有設備與儀器全數更新,並將代號更名為「忠誠」。無論是信函或公文,軍情局電技室均以「忠誠」自稱,姚祖德用以呈文的公文夾,也印著「忠誠」二字。

民國九十一年,姚祖德出了一本《變革與玄機》,談中共軍力成長的書,序言便是陳守山寫的。

姚祖德的雙碩士學位,分別於民國九十年與九十三年,在淡江戰略研究所與台大政治研究所取得。淡大的指導教授是翁明賢,論文是有關中共自俄羅斯獲得高科技武器的研究。

比較特別的是,姚祖德在台大政研所的論文,係探討自身監聽專業的題目,重點置於「跨境監聽」的執行與理論。至於姚祖德的博士學位,則在文化大學攻讀。

姚祖德取得兩個碩士與一個博士學位都是最近十年的事,此舉顯示,五十歲前的姚祖德以監聽實務與執行為重,五十歲以後,已有餘力自繁重的工作中抽身,成為情治監聽的「策畫者」,主導監聽軟硬體規畫更新,及其監聽第一把交椅的穩固地位。

從七十九年到八十七年,在情治界做同一個職務逾十八年,而且是監聽業務,姚祖德絕對是第一人,既是空前,也是絕後。

「不動如山」空前絕後個案

情治圈有各種說法。有人說他功高,雖不震主,但也沒人敢隨便動他,因為不知手上握有什麼「把柄」;也有人說,姚祖德專業無人能夠取代,而且「不鑽營」,也不靠逢迎,所以能贏得歷任情治首長信任,畢竟監聽是情蒐極為依賴的重要手段;也有人說,姚的資歷相當於軍情局副局長位階,安排新職不易,萬一出錯,恐惹出大麻煩。

在「一動不如一靜」考量下,讓姚祖德主導情治監聽超過十八年,成為台灣情治界罕見的個案。



◆ 民主機制怪現象 該有所了結

呂昭隆 中國時報 2008.06.08

擔任情治監聽第一把交椅逾十八年的姚祖德,不曾在立法院備詢過,一次都沒有。十八年,六千多個日子,不管是公開或機密會議,姚祖德還沒有站在國會殿堂備詢席的經驗。這是姚祖德的幸運,卻是民主機制一大漏洞。

無論是監聽設備、技術與人才,軍情局都居情治單位的龍頭地位。很難想像,這樣一個特殊敏感職位上,有人可以一做十八年,文風不動。

姚祖德固有無可撼動的監聽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唯站在整體國家安全利益考量,讓一人久居這個職務,風險實在太大了。美國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的尾大不掉,即是一例。

警總電監處長三年,軍情局電技室主任十五年,姚祖德十八年的監聽主管工作,僅依賴情治單位的內控與國防部的節制,也是很危險的事。直到今天,藍綠政治人物均對非法監聽有所疑慮,且對自己被監聽深信不疑,然而,無論誰掌權,卻又讓姚祖德一直做同樣的工作,亦是怪事。

軍情局既然主要負責「境外監聽」作業,監控從台灣打到大陸與港澳地區的通信,由於已具先進設備與技術,這種工作,沒有非誰不可的道理。

從這些角度來看,姚祖德是該換個位子了。

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特別強調「不會再有非法監聽」,但宣示必須化做決心,換掉姚祖德,便是重要指標。十八年來,歷經不知多少任軍事與情治首長,都不願處理或無法解決的事,是到該了結的時候了。更換姚祖德的職位,是讓國人建立「不再有非法監聽」的第一步。

對姚祖德而言,已承受了超過十八年的「必要之惡」,此時放掉,不也算是一種解脫。



◆ 五大情治系統 各司其職

宋朝欽/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08

目前國內五大情治系統,基於各自業務所需,均必須藉由監聽的偵蒐作為,來作為維護國家安全與治安的手段。但目前在「通訊監察法」的嚴密規範下,以往所謂的政治監聽與非法監聽,已「幾近絕跡」。

對權力者而言,監聽就如同嗎啡春藥般,即使明知違法監聽有違民主法治原則,但由於其所能獲得的情報機密可貴,很少統治者能抗拒如此誘惑。因此,是否違法監聽也成為評斷國家民主與否的重要指標。

也由於監聽權的威力無窮,民主政府相對也會設計一套嚴格的查核控管機制。

以國安局與軍情局兩大國家及軍事情報機構為例,國安局綜理國家安全情報的綜合分析,本身並無任何監聽設備,但卻設有「科技中心」,職司與具有衛星偵測空照能力的友好國家,交流各項情報,並負責密碼的研發與管制。

至於軍情局有隸屬國防部的「電訊發展室」支援,專司截取境外電波,並擁有空中偵照的情報來源。此外,在國內監聽業務上,軍情局會將中共軍政等特定人士電話號碼列管,一旦國內有人與其通聯,軍情局必須向國安局申請監聽聲請書,再由國安局轉向高等法院聲請監聽票。

而刑事局與調查局由於各有監聽設備,因此除須肩負日常的刑事犯罪與政風賄選監聽外,同時也必須配合國安局、軍情局與海巡署等單位,負責對內的監聽任務。但一般國安局與軍情局的監聽案,刑事局與國安局均是只負責上線取帶,而不負「譯文」之責。

據國安局高層官員指出,目前由於通訊監察法的規範,不但法官可隨時在線上稽核是否有非法監聽,國安局也經常在法官與檢察官的陪同下,定期督考軍情局與國安局內部的監聽業務,加上台灣政黨輪替快速,所謂的政治監聽與非法監聽,已實無可能。

fsj 提到...

基測考生個資外洩 教部徹查家長批離譜

◆ 教育部徹查 家長怒批離譜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4

今年國中基測考生資料疑似外洩,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表示,該部已展開調查,如證實是負責基測電腦處理作業博暐公司外洩,依照合約,每洩漏一名考生資料,要罰一百元,博暐還可能涉及法律責任。

「前天家裡信箱,收到給女兒八封二次基測衝刺班或是高中家教班文宣資料,還接到兩通補習班打過來直接找女兒要補習電話。」林媽媽認定,女兒參加今年基測個人資料早就外洩,家長直批「離譜」、「誇張」,說:「真的很生氣」,要求教育部負起責任。

黃太太則說,她女兒今年也參加基測考試,看到國中基測考生資料可能被外洩的新聞時,她覺得「很離譜」、「很誇張」。雖然國中基測電腦資料處理作業是委由民間業者處理,但教育部也應為這次外洩資料事件負起責任。

另一位陳姓家長批評,教育部每次面對家長提出基測的批評,總是不大回應,例如PR值成績計算的問題,要不是中研院的學者林妙香,以學者研究名義申請到考生成績資料做分析,再提出成績計算方式不公的批判,教育部也不會改善,外界更是被矇在鼓裡。考生成績資料這麼重要,而這家承辦的業者又常出問題,結果教育部還年年讓它辦,再讓這家公司盜賣考生資料給補習班。

陳姓家長氣憤地說,教育部官員和這家業者之間真的沒有利益輸送問題嗎?教育部太誇張了,一定要好好調查,懲處失職官員,給家長一個交待。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基測電腦資料處理作業交給民間業者做,家長或考生會覺得不放心,應該改委託大學資訊機構處理,大家會比較有信心。

博暐被質疑外洩考生資料,今年二次基測電腦處理作業還是由該公司負責嗎?教育部說,要看調查結果才能決定。依規定,應該在二次基測六月廿四日開始報名前,決定二次基測負責電腦處理作業廠商,如果之前沒有查出博暐涉及不法,就不能取消它參與的權利。第一次基測電腦處理作業採公開招標,第二次則由第一次得標業者以議價方式辦理。博暐是第一次基測得標廠商,依規定可以議價方式承辦二次基測業務。

據了解,博暐承辦基測電腦處理作業,除了負責考生答案卡讀取工作外,還要列印准考證、成績單等。博暐每處理一筆考生資料,可以得到卅元;但依據合約,外洩一名考生資料要賠償一百元。



◆ 31萬基測考生個資外洩 博暐喊冤

【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2008/06/14

又逢考季,考生及家長都難逃補習班宣傳「轟炸」;有補教業者檢舉寄發考生成績的大正資訊公司疑販賣考生資料,教育部政風單位昨天主動送交檢調單位調查,檢方已分案偵辦,並在晚間指揮警方約談台中市一家補習班陳姓業者。

教育部強調,受委託的公司如涉不法,依照合約,每洩漏一名考生資料將罰一百元,並要負法律責任;法務部則指出,如果公司受教育部委託辦理基測業務,卻因牟利將考生資料外洩,可處兩年以下徒刑,受害考生可向教育部求償。

台中補教業者「小陳」爆料,指大正資訊公司員工販賣全國卅一萬基測考生資料,牟利千萬元,大正與今年處理基測電腦作業的博暐圖書網路公司是同一家公司。

台中地檢署昨天分案偵查,指揮警方約談台中市北區一家補習班陳姓業者,並向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調閱資料追查。檢方強調,考生資料外洩管道甚多,有可能是教育部主管機關、負責基測電腦作業的承攬公司、主辨學校等,也有可能是業者間惡意中傷。

博暐公司老闆林正杰喊冤,他說,大正公司早已結束,「我不可能為了這點小錢,賠上公司商譽」。

中部辦公室昨天也緊急邀集基測主辦學校桃園高中、心測中心及博暐負責人林正杰到台北了解情形。

據指出,博暐圖書的前身是大同資訊及大正資訊,民國九十年起承辦基測作業至今,但九十三年涉嫌外洩基測考生個資;九十四年程式設計錯誤,將近四千位考生缺考量尺分數零分刊載為一分。

有人質疑這樣一家公司為何可以年年承包基測業務,教育部中教司司長蘇德祥和中辦都表示,這都交由承辦學校依採購法辦理,對承包商的規範他們並不了解。今年國中二次基測下周就要招標,教育部表示,依照合約,偉暐有優先議價權,因無法確定博暐涉案,無法禁止其參加。



◆ 大正頻頻出包 卻年年得標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4

國中基測從九十年舉辦至今八年,為何每年都是同一家公司(大同資訊、大正資訊或博暐公司)得標電腦處理作業?據了解,國中基測每年有超過卅萬考生參加,得標廠商要有能力處理大筆資料,具經驗業者占優勢,其他業者要進來參與競爭,門檻很高。此外,教育界仍有傳言,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與業者的「關係」佳,也有待釐清。

這幾年國中基測電腦處理作業得標業者是大同資訊、大正資訊或是博暐公司,說穿了就是同一家,因為老闆是同一人。這家公司在早年各區域自辦升高中考試時代,就承辦考生資料處理業務,是最有經驗的先行者。

教育部表示,為什麼基測舉辦多年,老是仍由「大正」相關公司得標,處理考生成績作業,主因就是該公司「最具經驗」,而且國中基測一次要處理卅一萬名考生的龐大計算系統,並非一般公司可以處理,大正既然是最早投入,當然也老是能符合招標資格。

國中基測舉辦以來,這家公司承辦基測考生資料處理作業,雖然不斷發生一些疏失,但就換個名字再來投標,最後還是它得標。教育部官員表示,其他業者就算想要加入競爭,因經驗不夠,需要高一點成本,算一算還是競爭不過大同資訊、大正資訊或博暐公司,最後都不願參與投標陪榜。所以,基測舉辦多年,每當考生成績處理作業要招標時,幾乎都只有「大正」這一家公司來投標。

教育部自己也覺得長此以往,不大妥當。據悉,民國九十五年時,教育部曾想要比照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模式,在台師大林口校區成立「中等考試中心」,處理考生基測資料。當時台師大在林口校區要興建一棟資訊教學大樓,教育部想要取得幾個樓層成立「中等考試中心」。

但後來因為經費及台師大資訊教學大樓興建進度無法配合,該案被擱置。之後,國中基測電腦資料處理業務,仍採公開招標方試辦理,也仍由「大正」等同一家公司得標。

官員說,國中基測全國試務委員會每年都由不同學校承辦,這些學校確實有可能不清楚大同資訊、大正資訊及博暐公司有何關係。但教育界人士也透露,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每年督導基測電腦資料處理招標作業,若不清楚大同資訊、大正資訊及博暐公司之間關係,說不過去。

部分常參與教育部決策討論的教育界人士就指出,教育部中辦過去曾有官員跟大同資訊有不錯關係,建立大同資訊承辦國中基測業務條件。據了解,這官員曾買了該文教集團房子,但目前已離開教育部中辦;一位教育界人士說,中辦到底有沒有官員與「大正」有不當關係,教育部一定要「自清」。



◆ 離職員工爆料:經營不善就換殼

鄧木卿/中縣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4

大正資訊一群離職員工在「我在大正資訊的日子」部落格上痛陳,無論是大同資訊、大正資訊、康熙圖書、文暐圖書或是博暐、中瑀印刷、升學資訊輔導雜誌社,全都是同一家公司,目的都是想要規避欠薪和經營不善的「奧步」。

離職員工指出,這家公司除了在一○四,以「文暐」名義長期徵人外,另外在一一一一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分身,叫做博暐,原來,大正資訊在二○○四年六月,爆發考生資料外洩疑案,被檢舉「盜用」國中基測考生資料,作為公司寄發宣傳品之用。

後來大正學乖了,不敢再用同一公司的名稱,隔年參與基測試務,不再是大正,而是換了一家叫做「博暐」的新公司,不過,「巷仔內」(內行人)的人都知道,這兩家公司關係非比尋常。

一名離職員工說,公司老早就經營不善,卻一直製造美麗的假象,當時公司一再宣稱,正和某財團以及某私立中學協商,談成的話,公司將可獲得大量資金,到時候不用說償還欠薪,甚至發年終獎金都有可能,結果最後證實是一塊畫出來的大餅。

隨著公司欠薪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同仁也陸續離開,反彈聲浪從未停歇,公司再度召開會議,會上,公司發給每位員工「未發放薪資明細表」,上面蓋了公司大小章,還詳述每人所積欠的薪資。

但是備註中有段文字,令人不滿,「上表中所列金額,除九十五年七- 十月本金新台幣兩萬元自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續借一年外,其餘於九十六年九月卅日前付訖」,換句話說,就是公司把積欠員工的薪水,硬拗成借貸給公司,結果不少人作了白工,只好無奈含恨離職。

fsj 提到...

博暐坦承賣基測個資 3人收押

李翰、鮮明/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6

偵辦博暐圖書網路公司販售基測資料給補教界案,在高雄及台中兩地檢署分進合擊下,案情出現突破性進展!大正、博暐負責人林正杰、林宇量父子及林正杰女友許慧珠,分遭兩地檢署聲押獲准;另有宋可權等十一名補教業者,分別以五萬元至一百萬元交保。

由於博暐及其前身大同、大正公司已連續八年標得國中基測閱卷、計分電腦試務,幾遭該集團壟斷,其中是否有人謀不臧情事,檢調將深入追查。

林父子連得標八年 疑官商勾結

去年十一月間,高雄地檢署檢察官劉河山在偵辦一件個人資料外洩案時,發現以男子吳茂德為首的不法集團,涉嫌四處兜售個人及新生兒資料,檢察官在指揮電信警察組成專案小組持續監控後,又察覺林正杰、許慧珠經營的博暐圖書網路公司也涉嫌販售國中基測考生個資及成績給全國補教業者。

林正杰到案後坦承販售國中基測考生個資及成績給北中南補教業者,而吳茂德、補教業者宋可權等業者也坦承出售及收購個資及考生資料。

雄檢調查,博暐標得九十七年全國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電腦閱卷、計分等業務,涉嫌趁承辦國中基測試務的機會,取得九十七年全國國中考生名單及學測答案卡等,竟將參加今年國中基測的考生資料及成績,分別以一百八十萬元、一百五十萬元及一百萬元,賣給北、中、南部的補教業者共十餘家,獲利至少四百三十萬元。

在雄檢偵訊林正杰及其女友許慧珠的同時,中檢也展開行動,將林的兒子林宇量(廿九歲)約談到案。

中檢調查,林宇量雖是大正資訊公司前負責人,但實際業務仍掌握在林正杰手上。林宇量係將考生名單、基測分數等個人資料燒成光碟,賣給補教業者。台中縣市的考生個資叫價卅五萬元;彰投區考生叫價廿三萬元,廖姓業者一次購買中彰投四縣市,「優惠價」五十萬元。

宋可權等十一補教業者 交保

雄檢及中檢昨天分頭偵訊林正杰父子及許慧珠後,認為涉嫌重大且有串證之虞,因此分向高雄及台中地院將三人聲押獲准。

在補教業者涉案部分,包括宋可權(台北北一)、劉立人(高市儒苑)、陳義興(高市哈佛)、王俊傑(高市成功)四人,各以一百萬元交保。

呂錫恩(博暐副總經理)、吳茂德、羅濟彰(涉嫌販售個資者)、楊春萍(高市哈佛陽明分班)、葉適杰(交付個資者)、邢?宜(林正杰合作者)六人,各以十萬元交保;侯俊賢(高市立品)以五萬元獲交保。

fsj 提到...

博暐出局 二次基測 教部接手

林志成、馮惠宜、劉英純/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6.17

博暐圖書網路公司涉嫌將國中基測考生個人資料賣給補習班,教育部昨天緊急決定,取消博暐參與今年第二次基測電腦資料處理業務議價權利。教育部並決定,由部內電算中心研擬與台師大等大學組成臨時電腦資訊作業小組,承接二次基測考生電腦資料處理工作。

二次基測電腦作業臨時換手,不會出問題嗎?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保證,請家長及考生安心,教育部有把握順利完成相關作業。臨時電腦資訊作業小組成員及運作方式,今天開會確定。

國中基測考試舉辦八年以來,每年考生電腦資料處理作業都是同一家公司(大正資訊或博暐公司)得標,外界懷疑是否涉及官商勾結。蘇德祥說,教育部將徹底查處是否有人為弊端。

今年第一次基測的考生電腦資料處理作業由博暐公司得標,依規定有參與二次基測的優先議價權。但檢調查出博暐將卅多萬考生個人資料賣給補習班後,情勢急轉直下,教育部取消博暐的二次基測議價權利。

擬與台師大等校 組電腦小組

基測全國試務委員會並與博暐簽訂合約中明訂,博暐一旦洩漏考生資料,每筆罰款一百元。以第一次基測卅一萬考生計算,博暐至少要賠償三千一百萬元。前七年若有販賣考生資料的證據,教育部也會依合約求償,而且動作會很快。

臨時電腦資訊作業小組可能由台師大擔重任,台師大表示,讀卡及掃瞄等機器可以租用,電腦程式趕工寫也沒問題。比較難的是,短時間內如何找到一批有經驗的操作人員,快速、有效處理幾十萬筆資料。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有豐富辦考試經驗,也有機器、設備、人員,臨時接手二次基測資料處理,應有足夠能力因應。但教育部這次沒找大考中心幫忙。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表示,大學指考快要入闈,該中心現階段就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會主動爭取承接二次基測電腦資料處理業務。但教育部如果需要大考中心幫忙,雙方可以討論。

逢甲大學昨日也接獲教育部通知,要求派員參與二次基測電腦資訊小組會議,校長張保隆指出,學校資訊中心承辦過大學指考、四技二專聯招等電腦閱卷、分發作業,但未曾參與過國中基測,加上報名日期已迫近,困難度頗高。

淡大逢甲:時間趕 困難度高

逢甲公關室主任辛紹志指出,校方昨夜漏夜召集資訊中心人員會議,研究如何協助教育部,但國中基測考生人數較大學指考還多,尤其二次基測廿四日就要受理考生報名,但時間緊迫,也有技術層面的問題。

此外,同樣有大型招生、計分與分發的經驗的淡江大學資訊中心也未接過國中基測,該中心副主任王曼莎指出,每種考試的規定、做法和方式不同,程式和資訊系統要重新設定,不是說接就接。特定計畫也得再增加資訊中心的人力,是否介入國中基測,要審慎評估。

曹俊漢/桃園報導

博暐公司涉嫌盜賣一次基測考生個人資料案,負責承辦全國國中二次基測的桃園高中初步擬向博暐公司租用軟體程式及雇用員工,以進行二次基測。但遭到教育部否決,桃園高中表示,一切聽從教育部決議辦理。

桃園高中了解博暐涉案是很負面的事,假如仍使用博暐的程式及人員,擔心社會有不佳印象,但短期內又恐難以覓得接手的電腦公司。

為顧及社會觀感,教育部指示,二次基測試務與博暐完全切割,初步可能由教育部指定一大學電算中心,協助桃園高中完成二次基測程式和試務。

校方指出,當初基測開標分二次,第一次辦理卅一萬考生讀卡服務,若辦理良好,即續約繼續承做第二次。不料,博暐涉及不法,在二次基測即將登場之際,不續約有措手不及之感。

fsj 提到...

立委:前政府花21億搞監聽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8.06.24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提及不再有非法監聽,政府監聽手機通訊能力卻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大幅增強,國民黨立委江連福今天表示,根據他從政府內部獲得資訊,民國91年到96年投入21億元將所有民營行動電話系統納入監聽範圍,即使透過行動電話接收簡訊、MSN即時聊天、電子郵件都可截收。

91年6月開始啟動

江連福說,民進黨執政期間,從民國91年6月開始啟動民營手機監聽系統建置計畫,中華電信先前已由調查局建置,其他民營行動電話業者,則由政府相關部門建置監聽系統,當時的電信主管機關交通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不聞不問,讓台灣成為監聽之島。

民營系統難逃監聽魔掌

江連福表示,至96年12月26日,6年間民營手機遭政府建置監聽系統的順序為,和信電信、泛亞電信、台灣大哥大、東信電訊、遠傳電信、亞太電信、威寶電信。

江連福說,政府內部人士提供資料顯示,和信電信在91年6月12日由政府花1億2000萬元;其次台灣大哥大,91年7月1日,3億6000萬元;遠傳電信,91年7月16日,由政府花1億6000萬元,建置行動電話監聽系統。

政府在93年9月29日,另外投資3億7000萬元將各家電信業者統合,成立固定通信綜合監察資料分配管理系統,95年11月20日,再花5億4000萬元,將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威寶電信第三代行動電話,進行監聽系統改進。

他說,96年12月26日又花了1億2000萬元,重整各家電信第二、第三代行動電話監聽整合系統,最新問世的威寶電信也難逃魔掌,在95年11月20日,和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一起,由政府花了5億4000萬元納入第三代行動監聽及資料分配管理系統。

可追溯監聽票之前通話內容

江連福表示,情治單位需要監聽票進行監聽,但是非法監聽仍時有所聞,由民進黨政府建立的行動電話監聽系統,不只可以從取得監聽票當時開始監聽,還可以追溯之前的通話內容,因為所有的行動電話通話都被存放起來,如有需要可以往前搜尋。

江連福說,調查局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每年花1500萬元維護監聽行動電話的錄音系統保養,前後已經花了1億元以上。

※ 以後通訊都要講火星文了 -__-

fsj 提到...

8成5名人護照 遭公務員看光光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08-07-05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院一項內部調查發現,演藝人員、運動員、政界人士等高知名度人物的電子護照紀錄,經常成為政府員工偷窺的目標,個人隱私幾乎被看光光。包括民主與共和兩大黨的準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麥肯的護照資料,都被擅自檢視過。

這項調查行動係由國務院督察長主持,調查報告指出,國務院對於1億2700萬持有護照之美國公民個人資料的控管有諸多弱點,包括整體而言缺乏政策、程序、準則和訓練。民主黨參議員拜登說,這是不能接受的,這份報告顯示1億多美國人的隱私容易遭人擅自窺探。

國務院存檔的個人護照電子資料包括護照持有人申請護照的紀錄,內有申請人的社會安全號碼、體徵描述以及申請人雙親的姓名與出生地等。

國務院總督察室為了這次調查行動,特別參考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兩年來最常被搜尋的人名以及《富比士》雜誌的美國富豪排行榜,列出150位美國名人的清單,然後調查這些名人的護照檔案在過去5年6個月期間被擅自進入多少次,結果發現名單上有127人(占約85%)的資料曾被查詢過,而查詢次數共計4100次,其中一位名人被查詢356次。

督察長在報告中說,85%的查詢率看似過高,但國務院目前缺乏相關標準,無法判定這個查詢率是否高到毫無節制。

然而有官員指出,除非護照需要更換或資料需要更新,個人護照檔案不會有人進入,因此一般美國人的護照檔案在5年期間被進入的次數應該是零次或1次。

報告中列出22項建議改善事項,包括增加對所有護照檔案的隨機抽查,並將有資格檢視護照資料的員工人數減半。調查人員發現,目前有資格進入護照檔案系統的政府公務員和業務外包公司人員約達2萬500人,大部分係為國務院或國土安全部服務。

這份報告導致5家業務外包公司被解除合約,另有數十人因為擅自窺探他人資料、可能觸犯個人隱私而接受調查。國務院官員說,如果發現這些窺探行為導致護照持有人的身分被冒用或其他問題,一定會通知當事人,但迄今尚未發現這種情形。

fsj 提到...

博暐做假成績 幫考生上榜

【聯合報╱記者楊濡嘉/高雄市報導】2008/07/26

高雄地檢署偵辦國中基測考生資料外洩案,意外發現承包閱卷的博暐公司,竟隨意修改考生成績,再交由考生申請入學,檢方查出至少有一名考生因此得以進入北縣私立醒吾技術學院五專部就讀。

檢方表示,依常理推測,博暐公司不太可能「無償」提供改後的成績單,檢方合理懷疑其中有金錢交易,且非單一事件,而是大規模賣販「假成績單」弊案。全案檢方正擴大偵辦。

教育界人士指出,國中基測委由民間博暐公司閱卷,不少教育人士早就質疑不妥,擔心會有業者或者被買通、或是為私利,在成績上造假可能。

高雄檢方查獲這件案例,雖然目前只有一名學生,但已使得閱卷公信喪失,建議重新檢討發包民間閱卷。

地檢署檢察官劉河山日前指揮警方偵辦博暐圖書公司販賣基測考生資料案,在過濾相關資料時,意外查出博暐涉嫌偽造考生成績,供考生申請學校。

檢警指出,目前已確定一名李姓考生去年第一次基測只得四十多分,家長透過關係找上博暐公司實際負責人林正杰,另印一份一百零二分的成績單給家長,讓李姓考生申請進入醒吾,因分數未達入學標準未果。

第二次基測,李生考了廿多分,他的母親再用相同方法,請林正杰為李生出一份假成成績單,為免又落空,這次分數改為一百廿八分,李生再用這張成績單,申請進入醒吾,這次終於如願。

檢方表示,博暐公司承包去年國中基測電腦閱卷、計分和分發事務。除博暐被發現成績造假外,檢方之前在調查販賣個人資料案時,也曾查出販賣個資集團,曾受高雄縣前鋒國中體育老師之託,用一年級學生資料交換修改田徑隊學生的參賽成績,使學生可以參加今年三月的全國中小學運動賽。檢方查出,被修改成績參賽的學生,都因競賽成績不佳被淘汰。

【記者陳燕模/台北縣報導】私立醒吾技術學院人員指出,高雄地檢署指派檢察事務官,月前透過教育部官員,要求醒吾技術學院提供數名學生入學的原始分數等相關資料,由檢察事務官帶回高雄地檢署去比對、偵辦。

這名人員說,校方依檢方要求,提供五、六名學生的資料,並沒有特別注意學生的身分。

醒吾技術學院強調,學校依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委員會、聯合招生登記分發委員會的入數原始分數等資料,讓學生註冊、入學,程序上與作業上都沒有問題。

怎麼辦?教部:查清楚再說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昨天指出,從沒有聽說過博暐公司造假成績一事,事情真相如何,要先等檢調釐清,教育部才會有後續行動。

潘文忠說,之前博暐公司發生疑似個資外洩情形,教育部就很重視,馬上移送檢調偵辦,且今年第二次基測相關的報名、成績單印製等該公司負責的資訊工作,也馬上由教育部電算中心和心測中心接手。

潘文忠表示,如果有學生真的靠假成績入學,是否會喪失入學資格,或者教育部未來會不會有其他補救或防範措施等,為免學生和家長驚恐,教育部會先等檢調調查清楚,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一所高中校長表示,學校都很信任學生,看到正本就會收下,根本不會想到竟然會有人想到印假的成績單,可能因此形成大漏洞。另外,各國中雖都會收到學生的基測成績單,但收到後正本會給學生,另會有一份留存在學校,學生再持正本去高中職或五專報到,因此除非特別去查核,否則難以發現成績有誤。

fsj 提到...

報導搜金控洩密? 3記者遭約談

【王己由、顏玉龍/台北報導】2008-10-20 中國時報

前總統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案殃及媒體記者被約談。特偵組十九日約談元大集團馬維建、馬維辰兄弟同時,應法務部要求,以媒體相關報導可能涉及檢調洩密情事,特別通知三位記者接受約談,了解報導消息來源。

被約談的記者事後表示,不能洩漏新聞消息來源,是記者工作的「ABC」,在特偵組緊鑼密鼓偵辦舉國關注的扁家洗錢案之際,法務部無法支援人力辦案就算了,卻橫生枝節「插花」賣力查媒體報導來源,「真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

不願具名的特偵組檢察官私下也表示,他們勞心勞力偵辦扁案之餘,還要接受上級調查洩密,真的是讓人心力交瘁,媒體報導是否與實情相符,或者有協辦單位洩密?法務部若要調查,就該全部查清楚,才能還檢察官清白。

扁家洗錢案爆發後,法務部在本月八日先發函最高檢察署,以媒體報導扁家洗錢案,內容疑有洩密情事,剪報要求特偵組了解、查明。沒想到,特偵組十七日搜索三家金控公司後,法務部當日又緊急發函並附剪報,要求特偵組針對中時、聯合、聯晚和自由四家報紙新聞報導來源,盡速查明、回覆。

特偵組為釐清四報報導是否涉及洩密,昨日下午二時起,陸續傳喚四報洗錢案報導的撰稿記者。除一人在高雄無法到案,其餘三位記者均前往特偵組,由主任檢察官陳雲南在偵訊室展開訊問;訊問前還曉諭證人權利、義務,訊後還要求記者具結簽名,與一般案件訊問程序相同。

※ 保護消息來源是記者天職,公權力不能太超過。



◆ 查不出洗錢真相 找媒體碴

【王己由、顏玉龍/特稿】2008-10-20 中國時報

國人透過媒體報導,關注扁家洗錢案之際,屬行政體系的法務部,卻兩度要求職司偵查扁家洗錢案的特偵組,調查記者報導消息來源,美其名查洩密、維護偵查不公開,實則干擾辦案進度,亦損及媒體新聞自由,和民眾知的權利。

前總統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案,堪稱司法史上空前世紀大案。本於媒體接近資訊發生、且容易取得資訊的特性,為了滿足閱聽人需求,和滿足民眾「知的權利」,自然會持續密集報導洗錢案。

固然刑事訴訟法有「偵查不公開」的規定,但偵查不公開是規範辦案的檢警調人員,並非規範媒體和訴訟當事人。媒體為了採訪犯罪新聞,自然會加以刺探、想方設法來報導,這是媒體天職,何況消息來源又不是只有檢警調,相關當事人及其周遭親友、長官、部屬,都是可能的消息來源管道。

縱使媒體報導有時和偵查進度不謀而合,也有可能是媒體根據經驗研判,有什麼證據證明就是辦案人員洩密。

當特偵組積極偵查扁家洗錢案之際,法務部發函最高檢察署,要求特偵組查明媒體報導消息來源的作為,恰好和洗錢案關鍵被告陳水扁本人、綠營民代就媒體報導,抨擊檢察官相互呼應。

這種行政手段介入案件偵辦,可說是絕無僅有的,事實上,以法務部訂定的「法務部檢察、警察暨調查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新聞處理注意要點」來說,在不影響案件進度下,經機關或上級機關首長核定也可發布新聞。

媒體報導扁家洗錢案,就算真的要查洩密,也不該是由被法務部質疑的當事機關特偵組自己查,法務部的作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查洩密,會比攸關公共利益的扁家貪腐洗錢真相重要嗎?

fsj 提到...

無國界記者:台灣新聞自由36名 亞洲第二

中央社 2008.10.22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天發布的「二○○八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標」,台灣在過去一年的新聞自由程度排名第三十六,比前一年退步四名,但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這項評比所涵蓋的時間是去年九月到今年八月底。

根據指標,台灣與波士尼亞、維德角、南非、西班牙和美國並列第三十六;日本排名二十九,南韓和香港分居四十七和五十一,新加坡排名一百四十四。

中國在全部一百七十三個國家當中排名第一百六十七,新聞自由程度只勝過越南、古巴、緬甸、土庫曼、北韓和非洲東部的厄利垂亞。

根據這項評比,冰島、盧森堡和挪威的新聞自由程度並列排名第一,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並列第四,比利時、拉脫維亞、紐西蘭、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共六國並列第七。

排名前二十名的國家幾乎都在歐洲,唯一的例外是紐西蘭和排名十三的加拿大;排名殿後的十名當中,有七個是亞洲國家,包括寮國、斯里蘭卡、中國、越南、緬甸和北韓。

在前一年度的評比中,台灣以全球第三十二名位居亞洲第一。日本當時的排名是三十七。

fsj 提到...

抗衡專制網路3巨頭誓捍言論自由

【鍾玉玨/綜合廿九日外電報導】 2008-10-30 中國時報

全球網路三巨頭─Google、微軟、雅虎,廿八日共同揭櫫捍衛網絡言論自由和隱私的行為準則─「全球網路倡議」(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GNI),以抗衡中國、非洲、中東等極權政府對網路言論無理的箝制與監督。

絕對保護用戶個人資料

根據「全球網路倡議」立下的新原則,三巨頭承諾,無論公司在哪裡做生意,都會保護用戶的個人資料。再者,他們會仔細詮釋當地政府所提要求是否危及用戶隱私,儘可能不配合政府審檢。他們還保證,在一個國家推出新業務之前,會嚴格評估該國政府的人權紀錄,提醒員工和董事遵守。

除了網路三巨頭,科技大廠思科、人權維護組織(諸如「人權第一」與「保護記者委員會」)、學者、投資人也都參與了這次行為準則的起草工作。

科技公司聯手的第一步

GNI發起人表示,網路言論自由與隱私受到打壓的情況越來越嚴重,GNI只是科技公司聯手抗衡專制政府無理要求的第一步。

「保護記者委員會」主任馬賀尼說,打壓網路言論自由的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中東、北非等國也非常普遍,對記者的打壓與箝制尤其嚴重。

參與GNI的公司承諾,會把哪些政府逼迫他們交出或審檢用戶資料與言論的名單公之於世。捍衛網路世界公民權的非營利組織「電子前鋒基金會」負責人歐布萊恩說:「儘管GNI無法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但我認為至少多了透明度。」

新行為準則出爐前,這些網絡巨頭曾向專制政府轉交用戶個人信息而受到美國國會和股東的猛烈批評。例如中國官方二○○五年利用雅虎提供的電子郵件內容,以洩露國家機密罪判處中國記者師濤十年徒刑。

新準則出爐後,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發表聲明稱,新原則是重要路標,有助於確保雅虎等公司在缺乏言論自由與隱私的國度繼續做生意。

Google在中國的管理層也因審檢過濾用戶的關鍵字搜索(諸如天安門、民主等敏感字眼)而遭受批評。

今年稍早,網路電話公司Skype在中國的一家合資企業被控一直監控用戶的通訊,迫使Skype出面道歉。微軟公司則是屈從中國政府的壓力,封鎖中國一位知名媒體研究員的部落格。

人權組織批無具體機制

美國「世界人權組織」執行長斯卡拉批評新準則遠不及格。他說,花了兩年時間擬出的準則只是泛泛通則,無具體支援機制,確保準則得以落實。「無疆界記者」則稱,儘管有了新準則,不過像師濤這類憾事還是可能重演。

fsj 提到...

無預警關站 芒果日報站長痛批

◆ 無預警關站 芒果日報站長痛批YAHOO 奇摩

自由時報 2008-11-27

〔記者謝文華、王珮華/台北報導〕堅守「正義無敵」、悍衛「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為文批評時政的網路「芒果日報」,廿一日遭yahoo!奇摩無預警關閉,社長黑傑克痛心兩年來發表的一千兩百多篇文章及六萬個連結、廣告收益付諸流水,抨擊yahoo!侵犯言論自由、隱私權及智財權,不排除提告。

上百個部落格聲援、譴責

芒果日報遭關台引發網友恐慌,上百個部落格紛以「頭條」走告並聲援。部落客潘建志表示,有網友研議告上國際法庭,也有人寫了英文譴責信,發動網友貼到yahoo!美國總部、美國媒體及世界各地部落格反制。

社長黑傑克說,日前網友轉貼一名鎮暴警察寫的「中山橋之役」文章,內文提及「不分黨派、超脫於個人政治立場外,我們有共同的敵人,同事間的安全,比任何事都重要:槍口一定要朝外」、「就算排除身為警察的立場,單純的認為『忍你很久了,打你也算剛好而已』也無可厚非」。他看了相當震驚,發表「有這種條子何需敵人?」文章,網友也轉貼到該名警員部落格。

警員支持者蜂擁到芒果重複貼上恐嚇、辱罵文字,並在部落格寫上「芒果日報,你讓我見識到什麼是白色恐怖」;黑傑克則在芒果貼下上述內容,另發表「感恩啦,波麗士大人,以自己的部落格幫忙廣告」,陳述何謂白色恐怖,並加以批判。

結果十四日芒果文章被移除,yahoo!並寄發違規通知警告再犯就關閉;黑傑克再貼回文章,十五、廿一日共三度被刪後即遭關閉,理由是遭檢舉「侵害著作權」;而警員部落格則自述指出「芒果日報在我第三次檢舉下正式關閉」。

消基會:受害網友可求償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指出,網友引述他人論點,載明出處並加以評論,就像打筆戰,並未構成侵犯著作權行為。yahoo!若認為某文章有問題,只能在告知網友下對該文章進行移除,若以此為由毀掉部落格所有內容,恐涉及觸犯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侵權行為,另有權力濫用問題。

謝天仁表示,從yahoo!服務條款的定型化契約來看,也違反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之一「對他方當事人有重大不利益者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該部分約定無效」,受害網友可求償。

Yahoo!奇摩:根據平台規範關站

Yahoo!奇摩表示,關閉「芒果日報」是根據部落格平台規範,該部落格經平台三次通知,希望格主勿再次引用他人著作,但格主堅持持續引用,根據平台規範將其關站,並非針對特定個案。「芒果日報」格主若願復站,可以提出申請。

此外,一百一十名部落客將從虛擬空間走向真實世界,近日成立台灣第一個部落格協會!發起人潘建志說,協會短期內第一個目標是要集結部落客力量,要求yahoo!奇摩修改逕行刪除部落格圖片、文字這種不對等的服務條款。

※ 唔... 先不管該站立場,網路上還可以找到當初報導的「剩餘部份」,看來他並非整篇引用該警員「中山橋之役」文章,若以「侵害著作權」為由關站似有不妥,另外根據上文Yahoo!奇摩並非無預警關站,而是有寄發違反規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