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4

CMU 研究者確認長期學習的新機制

Novel mechanism for long-term learning identified by Carnegie Mellon researchers
http://www.physorg.com/news118592975.html

January 03, 2008

「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 至少當我們與九九乘法表、得分射門與鋼琴音階奮戰時,會這麼說 -- 而那看起來,基於許多個人的體驗,像是真的。這就是為何神經科學家會因這些資料而顯得茫然不知所措。這些資料顯示當個人突觸(synapses)的程度(level)增加時,反覆的刺激事實上會逆轉突觸加強時的初期獲益。現在來自於卡內基美隆大學(CMU)與(德國) Max Planck 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發現某種機制,解決了這種顯而易見的悖論。這項發現發表在 1/4 當期 Science 上。

這個機制更進一步解釋,在回應新體驗時腦部的突觸如何強化。先前由卡內基美隆研究者與此研究第一作者 Alison Barth 所完成的研究證實,在突觸可塑性(變化)與學習、記憶之間有所關連。然而,對於發生在較長一段時間上,經由持續訓練或練習的學習而言,構成該機制的基礎卻所知不多。

科學家已證明,在此機制中,N-methyl-D-aspartate(NMDA, 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對於初始化(initiate)突觸的可塑性是必需的,這個事實適用於腦部許多區域。事實上,目前已愈來愈清楚,這些受體為學習期間所發生的這一類突觸強化所需。

Barth 等人發現 NMDA 受體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後,經歷了類似於雙重人格(Jekyll-and-Hyde)般的轉變。那不是讓突觸變得更加強健,相反地,它們事實上削弱了突觸,並減少更進一步的學習。根據 Barth,科學家知道那符合邏輯,在一次初始或訓練經驗後,這種受體功能的改變與突觸退化的結果,意味著學習將停止,且若持續刺激下去,神經的過程(neural processes)或許會更加惡化 -- 但經驗卻顯示,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們直覺地知道,當我們愈練習某件事,我們會變得更好,所以在 NMDA 受體切換功能後,必定有某些事情發生,能夠幫助突觸繼續強化," Barth 說,CMU 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助教授。

Barth 選擇觀察皮層(cortex),這一區的腦部負責一種緩慢形式的學習,那能透過額外的訓練(或體驗)來改善。她注意到這個腦部區域所使用的分子機制,與其他短期的、不連貫的記憶(如同那些會發生在海馬迴的),相當不同。

在一系列的實驗中,研究者阻斷不同受體,包括 NMDA,以觀察受體在長期神經刺激上的效應。她們發現,雖然 NMDA 受體為初始神經強化所需,但是有居次的神經傳導素受體 -- 代謝型麩胺酸受體(metabotropic glutamate (mGlu) receptor)-- 在細胞學習的第一階段之後開始起作用。在可塑性初始之後利用 NMDA 拮抗劑來阻斷 NMDA 受體,會導致加強的突觸強化,然而阻斷 mGlu 受體,將導致強化停止。

卡內基美隆研究者利用 Barth 所創造的轉殖(transgenic)老鼠模型在神經元裡追蹤這些改變。在此模型中一種輕微的感覺不平衡被創造出來,讓老鼠只透過一根觸鬚感知其周遭。觸鬚很適合研究感覺的可塑性,因為,如同人類的手指,每根觸鬚都連結到它自己在腦皮層中的獨特區域,使監控活動與改變變得很容易。限制老鼠只透過一根觸鬚感知其周遭,可引起一種感覺的不平衡,致使皮層中的可塑性增加。

"對於學習與記憶的神經機制的了解仍相當貧乏," Barth 說。"建立起 NMDA 與 mGlu 受體之間的關係,將讓我們更了解我們如何學習,或許還能幫助我們更了解,如同阿滋海默症那樣,喪失學習與記憶的疾病。"

※ 相關報導:

* Ongoing in Vivo Experience Triggers Synaptic Metaplasticity in the Neocortex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19/5859/101

Roger L. Clem, Tansu Celikel, Alison L. Barth
Science 4 January 2008: Vol. 319. no. 5859, pp. 101 - 104
DOI: 10.1126/science.1143808
當訊號持續發射 記憶就能在腦中維持
腦細胞運作方式與之前所想不同
研究:腦袋的處理速度比 "即時" 還快
一個腦神經細胞 就很夠力
猴子天生就會算數?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情緒衝擊事件如何影響記憶?
研究發現思考方式可分為「左、右翼」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睡眠品質決定腦袋要將「記憶」存在何處
科學家發現引起神經退化的新原因
新相機隨身帶 可幫助失憶症患者恢復記憶
生物聚合物中的神經傳導素能刺激神經再生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為何某些憂鬱女孩聞不到玫瑰花香?
Science「年度科學突破」:人類遺傳變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