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tworkworld.com/community/node/20390
Submitted by Paul McNamara on Tue, 10/09/2007
這裡並非挨家挨戶的遊說:這個普查涉及利用 3 部電腦,花約 2 個月的時間,向 280 萬個已分配之網際網路位址 ping 約 30 億次。
而說也奇怪的是,研究者表示他們的計畫 -- 被設計用來協助預測未來的趨勢,並且改善「網路安全」-- 所採用的資料呈現忠告是來自於一個意料之外的來源:一幅連環漫畫,盡管這它在網站上已經很熱門。
根據南加大資訊科學研究所的研究者表示,像這樣無所不包的「可見網際網路」普查,從 1982 年開始就沒有人進行了,當時 David Smallberg 曾完成一次完整的記述,而那時已分配的網址不過 315 個(詳見 RFC 832)。
來自於該研究小組的新聞稿:(http://www.isi.edu/news/news.php?story=178)
許多 pings(61%)都沒有收到回應。許多其他的 pings 則收到「do not disturb(別來煩我)」或「no information available(無可奉告)」的回應,因為有許多網路管理者將他們的路由器或防火牆設定那樣。至於那些沒回應的,也有可能因為防火牆故意將 ping 給封鎖住。然而,隨著普查繼續下去,數百萬個網站做出回應,正反兩面都有,而且一張獨特的網際網路地圖集開始成形。
這項研究在持續進行且有某些爭議(http://www.networkworld.com/columnists/2007/100307johnson.html)的 IPv4 到 IPv6 的過渡時刻到來。IPv4 所能提供的網址已近枯竭,而 IPv6 的支持者認為,它所能提供的幾乎用之不竭。
以圖表形式來呈現普查結果是一大挑戰,而研究者藉由一幅熱門網站的漫畫,獲得協助。
"這些位址在圖表中以方格呈現,每一個方格代表所有第一組數字(例如 128. 開頭的位址)相同的位址。圖形是以數字漸增的方式排列,不過以一種循環的圖樣,稱之為 Hilbert curve(譯註:由 David Hilbert [希爾伯特] 在 1891 年所提出,一種能填滿平面的曲線),那能夠確保毗鄰的位址在物理上能夠在圖上彼此靠近," 而且能確保它能無縫的放大,以顯示更詳盡的細節。"要使用 Hilbert curve 的點子事實上來自於一個漫畫網站,xkcd," John Heidemann 說,ISI 計畫領導者。
這就是筆者所認為的,在 xkcd 的那幅漫畫(http://xkcd.com/195/)。
而這裡有一個相關的討論串,從 2006 年 12 月 11 日,就出現在作者的 blog 上。(http://blag.xkcd.com/2006/12/11/the-map-of-the-internet/)
Wikipedia 對於 Hilbert curve 的解說可以在這裡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Hilbert_curve)。
筆者在這主題上的論文... 哈,別放在心上。
至於透過這次研究,希望能達成哪些事呢:
"網際網路普查資料因為下面幾個理由而有用," Heidemannn 說。"當網際網路使用益加廣泛時,我們正將網際網路位址用罄 -- 由 Geoff Huston 所進行的可靠預測指出,所有的網址很快地將在 2010 年初配發完畢。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一個技術法人,管理網際網路)在 1990 年代時,就預料到這件事,並設計出一套新的協定,IPv6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它的部署進展相當緩慢。我們的資料能夠幫忙描繪出需要向前邁進的需求。"
他們也希望透過這次普查來改善網際網路的安全。事實上,國土安全部 "也以改善網路安全為目標,支持我們的研究," Heidemann 說,他表明 ISI 研究者 Jelena Mirkovic 的工作是要利用這次普查資料來研究病蟲(worm)如何在網際網路上擴散。其他研究者則將網際攻擊起源圖描繪出來。
其他資訊 -- 以及所有漂亮的圖案 -- 能在這次普查計畫的主頁(http://www.isi.edu/ant/address/),與相關的「Plotting the Whole Internet」網頁(http://www.isi.edu/ant/address/whole_internet/)上看見。
※ 相關報導:
* Complete Internet census taken -- perhaps the first since 1982
http://www.physorg.com/news111146408.html
*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十月開幕
* IETF 提出 IPv6 計畫
* 網路危機 IPv4 最慢 2010 年用光
* 新乙太網路標準:40Gbps 與 100Gbps
* Network coding 突破網路瓶頸(更新)
* 超級電腦的「光速」通訊
* 審查 改變網路的面貌
* 中國的 GFW 是在騙人嗎?
* 美國擬對網路攻擊進行反擊 必要時轟炸
* 小心網路文字獄!
* 媒體競爭全球化 內容是王道?
* 今年全球遇害記者64人 創十年新高
* 歐美獨立書店 紛吹熄燈號
* 調查:網路像叢林/Apache 地位開始動搖
* 精神病趕流行 網路妄想症入侵
* 美國青年才俊的史盲症?學術風骨何處尋?
* 連結 - 讓60億人串在一起的無形網路
*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 你的網誌是哪一種? 部落格圈地圖
* 將 Wikipedia 視覺化
* 「模擬地球」預測未來
* 全球數星星測光害 有請全民當義工
* 衛星見證史上面積最小的北極冰
* DNA條碼 納入全球180萬物種
* 一國的「產品空間」決定經濟成長
* Drawing on Air:藝術家在空中繪出 3D 圖案
* 莫比爾斯帶的數學形狀
3 則留言:
你blog了嗎? 12~20歲 叫我部落格世代
【聯合報╱記者簡文吟/台北報導】 2007.12.30
上網能力的數位落差還在設法縮短,新型態的數位應用落差又隱然成形。行政院研考會調查顯示,Web2.0潮流帶動的網路互動文化,正悄悄改變國內卅歲以下年輕世代的網路使用行為;不但流連網路的時間越來越長,廿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擁有部落格。他們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網路資訊建構與經驗分享,讓國內網路文化產生質變。
網路一族 掛網2.7小時
研考會公布「九十六年數位落差調查」成果顯示,國內網路人口穩定成長,全台十二歲以上民眾的上網率,由九十五年的六成四增至六成六,多出約四十萬人;網路族每天上網時數也從平均二點四小時增為二點七小時,依賴度越來越高。
21~30歲 三成部落客
具互動功能的部落格(blog)是Web2.0潮流的指標,也是今年最值得注意的網路現象。
調查發現「部落格世代」儼然成形。十二至廿歲的民眾,每兩人就有一人是部落客(blogger),廿一至卅歲世代設立部落格的比例也超過三成;他們特別樂於上網分享個人經驗或知識,三成四的年輕網友經常或偶爾為網友「提供解答」。相反的,卅歲以上民眾仍習於被動接收資訊,只有不到一成五主動透過部落格抒發心聲。
玩部落格 女客多於男
台灣部落客女多於男,近八成都不滿卅歲。他們平均每天掛網三點五小時,九成六使用網路即時通、六成六是網購族,四成八會上網提供知識,網路參與型態迥異於傳統網路族。
研考會陳俊麟副主委說,台灣快速走向網路化社會,政府過去致力於提升弱勢族群上網機會,落差「數量」縮減已見成效。而今年部落格、網路購物的熱絡,則透露網路「質」的改變。
網路公民 亟思優質化
中研院社會所吳齊殷副研究員表示,政府該思考如何利用互動式網路的特色,吸引年輕網路族一起打造優質網路公民社會。
這項調查是由研考會委託聯合行銷研究公司,在今年八月一日至九月十七日晚間進行電話訪問,共訪問台灣地區一萬五千零七位十二歲以上民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零點八個百分點以內。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十二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居住縣市進行加權。
※ 我發現很多四、五年級生也是 blogger 呀!
上網習慣調查:男具目的性 女隨意瀏覽
中央社 2008-01-08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七日電)網路日益普及。入口網站業者調查發現,網友上網習慣男女有別,女性網友常停留在特定網頁隨意瀏覽;男性則傾向目標導向,達到目的就離開。此外,已婚和單身上班族使用網路的習慣也不太一樣。
根據微軟MSN針對18至45歲台灣網友所作調查,結果發現使用網路習慣男女大不同,女性網友往往停留某個網頁較長時間,並隨意瀏覽;男性網友上網則較具目標導向,達到目的就會離開網頁。
同時,女性網友較常將網頁下拉;但男性網友則認為這麼做根本是浪費時間。
此外,已婚與單身上班族使用網路習慣也不太一樣。調查發現,除非具特殊目的,否則已婚上班族下班之後就很少上網。
相反的,學生,以及單身上班族夜間上網比例高且時間長,同時還會花不少時間進行部落格和相簿更新。
至於網友心目中理想入口網站應具備那些特質?該調查指出,除提供豐富多樣內容和服務、整體網頁設計精美,以及容易瀏覽外,兼具深、廣度的新聞內容也不可或缺。
同時,網站有好看字型和夠大字體、圖片和文字比例適當,都可吸引網友駐足。
另外,網友還希望網頁沒有干擾式廣告,而如能傳達某種氣氛和感覺,將使網站更受青睞。
資策會調查:台灣網路使用人口達1476萬
中央社 2008-02-01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一日電)根據資策會FIND(Foreseeing Innovative New Digiservices)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網際網路使用人口已達1476萬人,個人連網普及率64.4%。調查結果同時顯示,4成5在家連網人口是重度使用者,包括網路電話、部落格、即時傳訊等使用項目,過去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皆逾2成。
資策會FIND指出,調查顯示,64.4%台灣民眾曾使用網際網路,個人連網普及率較2006年提升0.6個百分點;經推估台灣曾使用網路人口總數約1476萬人,較2006年微幅成長1.7%。
以區域別來看,73.6%台北市、66.0%北部地區民眾曾使用網路,比例高於其他地區。各區個人連網普及率,則以東部、金馬地區升幅較高,分別年增3.2、3.0個百分點。
有上網經驗民眾中,88.2%主要上網地點為「家中」,其次為「工作地點、辦公場所」,占33.7%;另「學校(含宿舍)、研究機關」占25.5%;而網路咖啡店或其他公共場所,占比皆低於1成6,顯示居住處所係台灣民眾主要上網地點。
調查結果顯示,最近1月內有在家上網民眾中,其最近1月在家上網天數為21.8天,平均每週上網時數為16.0小時;換言之,在家上網民眾最1個月內,逾3分之2天數在家連網、平均每天在家上網時間逾2小時。
若根據在家上網者平均每週「在家」上網時間,區分輕度、中度、重度使用者(本調查以在家可用時間4小時為假定前提,每日上網2小時以上者屬重度、1至2小時者屬中度、1小時以內者屬輕度使用者),則重度使用者占43.0%最多、輕度占31.9%居次,與2006年結果相當。
資策會FIND指出,該調查納入「2007我國家庭之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係於2007年8月4日至23日間,針對台閩地區全體民眾,採戶中隨機抽樣方式進行電話訪問;該家戶連網應用行為部分之有效樣本計2751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