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9

歐美獨立書店 紛吹熄燈號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9

歐美獨立書店相繼熄燈,紛紛結束營業。根據美國書商協會統計,全美書店總數在十五年間,從五千多家急減至一千七百左右。《書商》雜誌今年報導,目前英國每周至少關閉一家獨立書店。更有悲觀觀察者預期,不出十年獨立書店即將成為歷史名詞。

獨立書店可說是歐美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風景,出版《書店風景》紀錄這些獨立書店的作家鍾芳玲,為獨立書店的消逝心痛。

她說,十年前她興高采烈造訪的世界各地特色書店,如今已一家家陸續關門。這些獨立書店舉世知名,包括了作家沙林傑、索爾貝婁、亨利米勒流連忘返的美國紐約「高談書集」,還有牆上貼著李安電影《飲食男女》海報的德國法蘭克福「瑪哈斯飲食書店」,以及英國唯一的女性書店倫敦「銀月女性書店」等等,都已走入歷史。

獨立書店之所以迷人,不只是他們各有關注的主題特色,更在於它們往往承載愛書人之間的溫馨故事。

曾經位於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的馬克與柯恩(Marks & Co)古董書店,就是讓世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如今,書店已不在,不少觀光客仍湧至書店舊址回味。

暢銷書《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一個書鎮》也是獨立書店的真實故事。六○年代,一位叫布斯(Richard Booth)的人在英國威爾斯黑昂歪(Hay-on-Wye)鎮,開了多家不同主題的舊書店,一度多達卅家,讓這裡贏得書鎮美名。不過,他也面臨外來者的挑戰。來自美國舊金山的的作家柯林斯(Paul Collins),在這標榜專賣二手書的鎮上,開起了唯一一家促銷新書的書店「潘博敦斯書店」。兩人競爭之後達成和解,柯林斯將書鎮與他們的故事,寫成《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一個書鎮》。現今歐洲共有十二個書鎮,世界其他各國如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甚至連亞洲的馬來西亞等,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書鎮,引來不少愛書人潮造訪。

鍾芳玲嘆道,獨立書店如果負擔不起紐約、倫敦等大城市昂貴的租金,那就不妨集中遷移到某地去「以書店造鎮」吧。



◆ 接班「託孤」常由愛書人繼承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9

歐美的獨立書店多半歷史悠久,也比台灣的書店提早數十年面臨接班與傳承的問題。有趣的是,他們常是愛書人之間互相繼承,不一定由子女接班。

在鐘芳玲的《書店風景》中提到,「高談書集」創辦人芬妮原是書店女店員,卅二歲那年以畢生積蓄開設了這家知名書店。

在保守禁忌的二、三○年代,她大膽出售當時的禁書,例如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喬哀思的《尤里西斯》、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以及《金瓶梅》等書,還因此吃上官司,成了美國書籍查禁制度史上著名的抗爭者。慷慨的芬妮也經常借錢給作家出版作品,八十歲時她相中了一個與熱愛書的年輕人安卓斯.布朗,邀他共進午餐之後,「高談書集」就正式的讓給了這位年輕人接班。

今年七十四歲的他,在經營多年後積欠了高達五十萬美元的租金,房東終於向法院申請驅逐令,「高談書集」不得不拉下鐵門,庫存也在今年五月遭到拍賣。拍賣當天,書店外大排長龍,房東終究不敵他內心對書店的深厚情感,掏出四十萬美金,標下了書店裡所有藏書與相關物品,不讓外人取走一冊一頁。

另一個獨立書店「託孤」的例子,是來自馬來西亞擁有華裔血統的倫敦「史庫博書店」創辦人王愛吉。書店名稱「SKOOB」就是書「BOOKS」的倒寫。史庫博書店曾被英國的《觀察家》雜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讚為倫敦最棒的二手書店之一。王愛吉後來還是因為租金太高屢屢搬遷,又因被出版社倒帳、不諳網路書店經營模式等壓力,終於決定不玩了。他把書店交給前任經理樓威爾,樓威爾將與網路書店「神經巴別」合作。

美國費城近郊的西徹斯特「鮑德溫書倉」,是比較難得子承父業的例子。一九四○年代,書商鮑德溫將一座農作物倉庫,改成書店。威廉逝世後,兒子湯姆.鮑德溫接手,在野地裡守著數十萬冊書籍生活。



◆ 國內獨立書店 方興未艾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9

國外獨立書店紛紛結束營業,國內的獨立書店卻彷彿才剛成流行,吸引著文藝青年的目光。國內外的獨立書店展現的風情迥異,面臨的問題也大不相同。

「什麼叫做獨立書店?台灣大學附近走一圈,就幾乎掃描一遍國內傳統獨立書店的樣子了。」作家南方朔說,像是南天書店專攻台灣歷史與古地圖、唐山書店強調激進社運與學運團體自製刊物流通、書林與桂冠以引進國外文史哲書籍見長、台灣唯一女性書店女書店、同志書店晶晶書庫等,都是過去知識分子流連忘返的所在。

不過近年興起一些標榜文化沙龍、複合經營、在地社區型的獨立書店紛紛成立,像是小小書房、有河BOOK、新竹草葉集與嘉義洪雅書房等,得到不少矚目。

文化觀察家林皎宏就很欣賞這些書店:「獨立書店就是不能以銷售書籍為主力,像有河BOOK的書根本只有兩個書架,但人們會去聽演講或參加座談,然後買書。」

不過南方朔對這個現象顯得憂心。他認為,獨立書店固然有其「同人」相聚的特質,但若不想步上歐美獨立書店被網路書店擊潰的後塵,「專業與專精的領域,還是必須固守,甚至更上一層樓。」

南方朔認為,國內獨立書店未來也不妨參考西方的做法,「畢竟網路是由人管理、寫入的,大型網路書店的管理者很可能不如傳統獨立書店對特定領域的專業,這給了獨立書店同時發展網路型態很大的可能性。」

※ 相關報導:

* 書店風景 - 鍾芳玲
http://www.ezbooks.com.tw/books/bookshop/bookshop.html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3899

小小書房 永和巷弄溢書香
樂山 樂海 也樂書
世界最古木版印刷品 艷驚香港
印書自己來 一本只要15分鐘
亞馬遜週一推出電子書 Amazon Kindle
線上圖書館讓讀者存取 150 萬本書

學童閱讀評量 台灣落後港星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勇敢面對教育典範的轉移
莎翁有說,老闆有沒有聽?
書迷投稿測試經典 出版社多不識貨
出版業相煎何太急
文化翻譯 讓創意產品起飛

睡眠品質決定腦袋要將「記憶」存在何處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研究發現「記憶」會受到「照片」操縱
1小時電視新聞 電腦10秒看完
媒體競爭全球化 內容是王道?
消費時代的政治和媒體之病

6 則留言:

fsj 提到...

2007台灣出版產業回顧 怎一個苦字了得

【聯合報╱陳穎青(「老貓學出版」網站站長)】 2007.12.23

2007年的台灣出版業,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慘澹的一年。台灣出版產業繁榮了五十年,大概再也沒有哪一年,比這個即將過去的2007年景況更糟的了。不論是2003年的SARS危機或去年的消費者信心危機,都沒有像今年這樣給予出版產業沉重的打擊。

表面上看,書市的暢銷書不斷推陳出新,本土作家也屢有佳作,但整個產業事實上已經面臨冰河期的威脅。以下年度大事回顧貫串整個出版產業與讀書生活最嚴重的問題,有些可能積習已久,到今年正式爆發,有些則是發生不久。無論如何,這些事件牽動了整個產業,影響更是方興未艾,尚未終止,未來幾年我們將會看見這些事件持續影響整體產業的興衰。

一、翻譯書全面搶占暢銷書排行榜

不論任何書店(實體或虛擬)、任何榜別(文學或非文學),每一期的暢銷榜上,翻譯書都占有一半以上的名次,小說類排行甚至高達九成以上。全年總銷量最驚人的書單,也毫不意外,全數由翻譯書包辦。最暢銷的本土著作銷量大約只有最暢銷的翻譯書五分之一不到,台灣書市全球化的程度,已經追上電影市場;任何在國際書市走紅的暢銷書,很容易在台灣衝上排行。

然而依照筆者2005年的統計,台灣每年引進的翻譯書大約只占全年出版總量的25%左右(見《老貓學出版》一書〈2004年台灣新書市場初探〉)。25%的書種卻占有50%以上的暢銷榜名額,翻譯書在台灣書市的競爭力由此可見一斑。

台北書展基金會在新任董事長林載爵倡議下,努力推動本土著作發展,預計在明年頒發首屆「書展大獎」,為本土作家創造聚光舞台。希望這樣的努力可以讓台灣早日度過暢銷榜好萊塢化的命運。

二、行銷格式化,選書輕量化

本年幾乎所有暢銷榜的書種,都依循雷同的模式出版、上市、進占排行榜。這些書仰賴大量的國外銷售成績、讀者和媒體口碑,加上基本的預購、試讀、通路推薦(或精選),嫺熟操作行銷工具的主流出版社,就容易取得銷售成績,因而使通路與作者(含版權代理商)更願意與具有操作實績的編輯部合作,台灣開始朝向大型出版社占據主要市場資源之路前進。

台灣強調暢銷書榜二十餘年來,我們親眼見證這個無可挽回的書市走向。今年我們看到許多出版人不約而同,發出「銷售兩極化,不是暢銷就是滯銷,中間書種消失,好書無法憑藉內容優勢與口碑自動銷售」的警訊,是這個長期過程最後的結果。然而當翻譯書出版量大量增加的時候,西方當代思想作品的譯介卻大幅減少(林載爵語)。出版的輕量化,使得過去活躍一時的哲學、思潮、經典、學術叢書,在台灣書市幾乎無法生存。

三、金石堂事件,產銷失衡的苦果

今年七月,國內第三大圖書經銷商凌域爆出退票倒閉事件,牽連所及,意外引爆了埋藏在出版社供應商和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之間,積怨已久的交易恩怨。這一場「意外」,其實也是長期結構性問題的最後結果。

十幾年來出版產業始終處於供過於求(書種多於書店可陳列面積)的產銷結構中,連鎖書店憑藉這種買方市場的優勢,對上游出版社和經銷商予取予求:折扣、退趴、獎金、物流、延帳,幾乎所有片面傾斜的交易條件都曾出現。然而市場地位實在太不均衡,上游業者即使不斷被剝削也始終敢怒不敢言,最後的結果就是通路得寸進尺,步步進逼,產業鏈終於在最脆弱的地方繃斷。凌域倒閉就是產業整體所收穫的苦果。

金石堂事件後續餘波盪漾,至今未完全休止。可是台灣出版業已經元氣大傷,金石堂自身也同蒙其害。然而更糟的局面可能在2008年。

四、通路強勢壓迫,啟動產業轉型契機

繼金石堂之後,誠品今年也啟動了壓迫性的交易談判,由創辦人吳清友下達對出版社進行零合賽局的強勢立場,以進貨與否為籌碼,要求出版社接受誠品開出的交易條件。這一次談判氣氛之惡劣,可說是史無前例。

目前這個嚴重僵持的談判僵局,至今仍在檯面下持續進行,籌組通路秩序聯盟的相關出版業者,對未來一年書市的景況都頗為憂心。可預見的是,兩大連鎖書店業者都以不進貨、不賣你的書,作為己身的談判籌碼,對整體產業生態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所有利基型出版社被迫必須中止他們一向不可能做成暢銷書的出版計畫,市場上將只剩下主流的商業出版社能夠生存運作。

此外由於書店業者只維持暢銷書的正常採購,大部分非暢銷書都成為談判未成下的犧牲品,許多特殊主題的需求,勢必要尋求其他銷售通路供貨解決。讀者在兩大連鎖書店中找到特殊書種的比例將會巨幅降低,最後也被迫要在其他獨立書店或網路書店尋找所需的書種。

這勉強算是所有壞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當讀者被迫轉移買書通路,意味著其他替代性市場將會出現,兩大書店業者將會發現它們的市場占有率開始下滑,主客強弱的談判力量將會逆轉。出版業者也勢必尋找其他替代通路,以免市場寡占現象扭曲了產業生態。

台灣出版產業經歷了2007年的一連串風波,如果要仿日本模式選出版業的「年度漢字」的話,恐怕只有「苦」這個字才足以形容了。

fsj 提到...

博客來觀察閱讀現象 小說照亮黑暗時代

中央社 2007-12-26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六日電)博客來網路書店今天舉辦「博客來報告」,以其兩百萬會員與百萬書籍雜誌為基礎,觀察閱讀現象,發現財經投資類型、美學相關、漫畫、醫療保健類型等書籍為購買主流,也發現在閱讀的「黑暗」時代,唯有小說能照亮。

博客來表示,儘管整體出版市場呈現一片低迷的氛圍,但卻發現讀者對閱讀的熱情和能量依然不減;2007年,博客來總銷售本數達六百萬本,平均每五秒賣出一本。相較於2006年,成長近四成。

從博客來的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暢銷書第一名為「哈利波特 (7):死神的聖物」;小說在未來仍有很大的市場能開拓,2005年至2007年三年來小說成長百分之六十二,2007年出版的小說新書佔比也從四成九提升到五成四。

然而比較擔心的是,女性社會新鮮人閱讀口味大眾化,2005至2007連續三年間,二十三至三十歲女性的購書人數成長率最少,只有整體的一半,看來文藝美少女也許就快就成為台灣下一個「稀有動物」。

資料顯示,財經投資類型書籍,各年齡層積極參與購買,儼然已成全民運動。男性購書成長率為百分之一百一十九、女性購書成長率為百分之一百五十二,均為男女平均每人購買本數成長率之冠。

隨著都會優質型男的誕生,藝術類書籍中,平均每人購書本數成長五成,所有年齡層全面成長,且男性的成長率是女性的兩倍。

此外在電影、動畫、卡通、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漫畫閱讀趨勢可期;人口高齡化,嚮往不生病的生活,因此醫療保健類型書籍,讀者購書本數逐漸成長。年紀越大,購買本數越多,四十一歲以上購買本數是社會新鮮人的二點五倍。

※ 哈,以前都是男性長大後不讀書... 或許現在綜藝節目比較精彩吧...

fsj 提到...

誠品強勢談判 出版業冰風暴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09

經濟不景氣,書店在商言商,不再斯文?繼去年中下游經銷商與出版社群起向連鎖書店龍頭金石堂抗議出版交易條件太過嚴苛之後,如今又傳出誠品書店以強勢作風,對經銷商與出版商片面提出不合理的交易要求,出版商雖然反彈,卻畏懼誠品書店占有通路的優勢,如今叫苦連天。

出版商指出誠品片面開出、要求出版商接受的不合理條件,主要包括三項。第一,誠品書店要求交易往來的出版社與經銷商,將現行的「月結制」轉成「寄售制」。而在轉制之前,誠品要求出版商將全台誠品書店所有分店,所有留在誠品的庫存書全數買回。

月結轉寄售 出版商買回庫存書

據估計,目前與誠品交易的大小出版經銷商有兩百多家,而誠品全台的分店近五十個,這個轉制新規定一旦執行,誠品可以立刻收到約十億的金額。只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立刻要付出幾千萬的支出實在太過龐大,他們直呼招架不住。

加入供應鏈平台 繳年費交易費

第二是誠品還以書面要求往來的經銷商與出版社加入誠品設立的「誠品供應鏈平台」,成為這個平台電子商務的當然會員。誠品並片面立下期限,要大家簽訂合約,繳交平台年費與交易費。

這個平台的作用是什麼呢?經銷商與出版商未來與誠品做生意,要查看自己在誠品的庫存以及銷售流通數量,都必須上這個電子平台才能得知。

第三,誠品並要求出版商,未來他們在誠品寄售的書籍,若有遺失,或出現盤點差距,出版商必須替誠品負擔部分損失。

據瞭解,出版商與誠品的談判早從去年十月起已經展開。原本多家出版社希望就誠品提出的交易條件變更,能在逐項取得共識後才進行。

寄售書籍遺失 須自負部分損失

未料吳清友態度強硬,還對他們表示,誠品近廿年來苦撐書店,對出版業貢獻良多。吳清友並指責出版業者不願共體時艱,讓出版業者傻眼,也感到失望。吳清友甚至曾對他們撂下重話表示,如果大家不配合,那誠品大可以不玩了。

這些話讓出版業者深感受傷,也感嘆書店珍視文人氣質與出版界溫馨情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他們也擔憂,誠品強硬的作風、交易模式的改變,反映出未來台灣的連鎖書店面貌,極力朝商業傾斜,最後變得像便利超商或書報攤一樣雷同。



◆ 曾徵業者「同意」 誠品自認合理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09

誠品對出版商與經銷商開出的三點交易條件的片面變更,誠品自認合理。誠品企畫經理李玉華指出,電子商務平台是替出版業者建立的,依照使用者付費的原則,當然應該收取必要的費用。何況,該平台建立之前,還曾徵求出版業者的「同意」。

目前,「台灣出版業通路秩序聯盟」旗下的數十家出版社,包括重量級的聯經、時報、希代、天下、遠流、大塊等,多被誠品「各個擊破」,陸續與誠品簽約,答應付費使用這個平台。

聯盟裡只有少數幾家決定對這個契約暫時抱持觀望,像是格林、尖端、皇冠、天衛、洪範、晨星、高寶、九歌、大田、三民等出版社,決定暫時不簽這個付費使用平台的約。沒想到他們居然被誠品從一月一日起陸續「鎖單」。也就是說,誠品不向這些出版社下單訂書,藉以「逼迫」這些出版社簽下付費使用電子平台的合約。

另外,誠品將現有「月結制」轉為「寄售制」,在轉制前還要求出版社與經銷商,把高達十億元新台幣的庫存買回,李玉華說,這是要徹底實行寄售制之前的配套措施。至於失竊書籍部分的損失,李玉華也認為,本來就不該由書店全部吸收。

李玉華說,多年來,誠品懷著滿腹委屈,出版社與經銷商不顧書店經營困難,私下擅自以較低的價格,供書給大賣場、網路書店或其他書店,讓他們吃悶虧,這些帳是怎麼算也算不清的。

李玉華認為,出版業者對誠品的批評與反彈不盡公允。她表示,關於這些新措施,誠品早從三年前已開始廣泛徵詢出版業者意見。



◆ 出版人:我們變書店文化傭工

丁文玲/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1.09

在出版市場當中,誰占有通路就是老大嗎?文化評論家楊照嘆道:「台灣現在只剩三家書店,也只剩下三家出版社了,就是誠品、金石堂與博客來。」

不管是去年的金石堂事件,以及如今爆發的誠品事件,都可以見到連鎖實體書店因為受到不景氣、閱讀風氣低落與網路書店的衝擊,轉而向供應書籍的中上游經銷商與出版社施壓。

而台灣的出版社規模以中小型為主,面對書店通路的施壓,體質不佳的關門大吉;就算可以撐下去的出版社,也往往無法堅持理想,一個勁地出版符合市場需求的暢銷書。

誠品書店的強勢鐵腕,引起出版業者的反彈,但是畏懼誠品擁有通路的優勢,出版業者顯得軟弱無力,敢怒不敢言。而去年因應金石堂風波由出版界大老發起組成的「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面對誠品,似乎無法發揮抗衡作用。

結果,這次出版業者面對誠品比金石堂更強勢的作風,多半不願意再挺身而出,因為不想再冒風險,唯恐事後成為連鎖書店怪罪報復的對象。

一位曾在金石堂事件積極協調、備受推崇的出版人感嘆:「我已經斷了一隻手臂,禁不起再斷一隻了。」

目前擔任「台灣出版業通路秩序聯盟」發言人的聯經出版社負責人林載爵低調回應,聯盟將在下周對外舉行記者會,聲明因應自由市場原則,將交易條件回歸各家出版社自行決定。

這個態度顯然大有棄守的意味,許多出版社難掩落寞的表示,看來誠品書店開出的條件,即使不合理,出版業者最後也會全部和血吞下。一位資深出版人更嘆道:「我們都變成書店的文化傭工了,真不知道以後怎麼翻身?」

楊照說,他很懷念連鎖書店尚未興起之時那些重慶南路上的書店。「當年,一家出版社就可以開起一家書店,每一本書只要瞧一眼,大概就能猜出是哪家出版社出的,非常有特色。」現在每家出版社出的書都很像,連鎖書店是否影響了出版面貌,大家心裡都很明白。

※ 也沒多少人在書店買書了?希望台灣的出版市場不是被這些東西搞砸。

fsj 提到...

博客來購物全年無休 24小時隔日取貨

中央社 2008-01-12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二日電)國內網路購物邁入「二十四小時隔日取貨、全年無休」的便捷時代,博客來網路書店今年度將建構「會員服務」為核心的營運模式,推出二十四小時7-ELEVEN隔日取貨、全年無休的服務。

博客來董事長謝健南表示,1995到2007年屬第一階段電子商務發展,任務是「架構完整電子商務平台」及「開發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目前博客來每年有超過百萬會員選擇到店取貨付款服務。

博客來2008年在母公司7-ELEVEN及物流業者大智通公司合作下,推出「二十四小時隔日取貨、全年無休」服務,週末假日及春節照常配送出貨,讓顧客在訂購後的二十四小時可在全台超過四千七百家7-ELEVEN取貨。

近半年來,實體通路的金石堂、誠品連鎖書店,都因變更與出版業交易條件,引起震撼。博客來選在此時宣布最新的物流服務,且強調新增費用「全部自行吸收」,對網路購書市場充滿信心。

fsj 提到...

台北國際書展 帶書迷暢遊澳洲

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2008-01-16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將在過完農曆新年之後舉行,展場不僅從世貿一到三館,還新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要讓台北國際書展變成超級園遊會,讓讀者在書中盡情玩樂。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從2月13日起,一直到18日,於世貿熱烈展出六天,國家主題館部分推出了台灣所熟悉的旅遊、留學的國度澳洲,澳洲擁有十六處全球知名的世界遺址,也有如妮可.基嫚當紅的象徵人物;除了數萬年歷史繁衍的動植物及自然生態景觀外,也有活潑時尚的生活風格表現。

今年由台北書展基金會與澳洲商工辦事處共同合作與策展的「澳洲國家館」,包括四大主題展覽「澳洲藝術書展」、「奇幻異境──陳志勇的插畫世界」、「多才多藝多元──華裔澳人展」以及「秀出您眼中的澳洲攝影展」等,另還邀請了二十五家知名澳洲出版社來台聯展,展示近千本涵蓋各個領域的澳洲出版品,內容豐富。

台北書展基金會這次邀請了頗具國際盛名的澳洲重量級代表人物參與,像是「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旅遊書系創辦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與莫琳.惠勒(Maureen Wheeler)夫婦、暢銷書《偷書賊》作者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和屢獲國際大獎的知名插畫家陳志勇(Shaun Tan),作家們除了與國內讀者面對面分享創作經驗和靈感,也有精緻設計的朗讀發表會,現場口述他們的作品,讓參觀書展的民眾們享有動人的書香時光。

今年書展首波活動鎖定2月2日、3日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舉辦的「世界在書中,書展在華山」活動,書展現場由舞蹈空間舞團策展,用舞蹈演出閱讀樂趣,也將規畫「布克(Book)市集」,讓民眾可以先在華山挑選與書籍相關的創意商品。

fsj 提到...

一樣出版兩樣情 網路歌手也能紅遍全球

◆ 一樣出版兩樣情 台灣出版陷寒冬 中國出版正陽春

中央廣播電台╱曾國華 2008-02-13

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熱烈登場,不過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卻明白地指出,去年是台灣出版業20年來銷售情況最嚴重的一年,顯示台灣出版產業的確已經陷入寒冬。而相對於此,目前的中國大陸圖書經銷正以每一年兩位數的佳績成長,讓同樣的出版事業,出現了「兩岸大不同」的狀況。

2008台北國際書展正式登場,但在熱烈的活動下,出版業者可都是咬緊牙關苦撐不已。回顧台灣出版業2007年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經銷商「凌域」的倒閉,進而引發金石堂書店與各出版商的紛爭,不僅讓部分的出版社不支倒地,就算像「聯經」這樣的大出版社也備感壓力,今年擔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也同是聯經出版社發行人的林載爵就說,去年是台灣出版業20年來最嚴重、難熬的一年。他說:『去年是台灣出版業情況比較嚴重的一年,據我所知是20年來台灣最嚴重的一年,當然外在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很大,本身產業內部秩序所造成的問題也有,我想2008透過這個書展的舉行,讓台灣出版業能從谷底往上爬。』

但相對於此,大陸出版業卻呈現了一片榮景,受邀前來演講的北京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里表示,現在的大陸圖書出版每一年至少都是以兩位數成長,而看到台灣目前的圖書銷售情形,他開玩笑地說,這好像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因為其實近20年來,大陸圖書的發展都是以台灣做為模範。不過,他認為,這是受到整體經濟的影響所致,相信未來如果一旦通航,兩岸圖書市場的交流一定會擴大。他說:『特別是通航以後,我認為兩邊就是說包括出版及零售這方面的交流,或是互相做生意,規模會愈來愈大。』

而對於兩岸的交流,林載爵也抱持樂觀的態度,不過目前因為兩岸的政治問題,儘管許多國際知名作家都來過了台北國際書展,但唯獨大陸作家付之闕如,而這也顯示兩岸通不通不僅是一個問題,更讓兩岸同樣的出版業真的「大不同」。

※ 台灣的文化能量很強,但怎樣讓對的人遇見對的東西,有很大的問題。



◆ 網際網路 + 數位著作權法 網路歌手也能像貓王紅遍全球

鉅亨網 2008/02/12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如同16世紀航海探索的老祖先一樣,現代歐洲人忙 著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插旗子佔地為王。

智慧財產權律師Nancy Prager最近在CNET網站上撰 文表示,歐盟最近忙著協調會員國之間的著作權法律, 以保護網路線上的創作內容。儘管美國是領導網際網路 發展主角,但如果順利的話,歐洲人將扭轉大家使用網 際網路的方式。

歐盟所設定的目標是打造跨國的著作權法律,以支 持使用者研究創新的商業模式、增進多元化線上創作內 容的散佈與傳送,這個目標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可比想 像中的複雜:如果多媒體公司(例如RealNetworks或 eMusic)計畫在歐洲大展身手,這些公司就必須要遵從 每一個會員國的法令。

但情況在歐盟介入後有所轉變。歐盟逐漸發現,遵 從27個國家不同的著作權法律以取得許可,對一般公司 來說是相當大的障礙,而公司如果不願負擔這些成本以 服務消費者,對歐洲人而言也是種損失。

歐盟的立場認為,推動較簡化的著作權承諾程序, 有助於振興數位經濟的發展。歐洲議會則計畫,在今年 年中要推動一個經過整合和協調的版權系統,根據官方 公告,這項變革有助於實現以下的項目:移除歐洲國家 的區域限制,以建立公司可取得跨區的許可執照;加強 版權擁有者的信心,鼓勵他們將創作內容放置上網,不 怕剽竊者偷走具有經濟利益的部分;增加數位內容的取 得管道,並且降低售價;透過統一規格以及歸類,降低 數位所有權帶來的負面影響;讓通路商及服務提供廠商 、版權擁有者以及顧客之間的處理標準正式化,以鼓勵 合法內容的使用與創新,打擊未授權的檔案分享。

在歐盟的一般經濟政策當中,數位內容公司的處境 算是相當特別,這些公司必須要遵守多國著作權法律。 除此之外,媒體公司、著作權擁有者以及顧客,他們所 買賣的內容及服務,也已不僅限於歐洲地區。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以前,貓王 Elvis Presley就擁 有全球廣大的歌迷,但實際上他人從來沒離開過北美洲 。全球各地的貓王歌迷在各地廣播電台和電影院欣賞他 的歌及電影,美國無線電公司在當時透過廣播聯播,讓 貓王的音樂四處傳播,這家公司只需遵守本地的法律以 及取得執照,就能將貓王的音樂行銷海外。

若當時的貓王或其他知名暢銷歌手,沒有媒體企業 在背後支持,根本不可能達到全球傳唱的榮景。但換做 今天就未必了,貓王可能可以自己來,不倚賴唱片公司 ,因為今天音樂可以數位化,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來行銷 、散佈全球。

現在,獨立的音樂家和藝術家可以透過例如獨立線 上發送聯盟IODA(independent online distribution alliance),直接發送自己的音樂作品到全世界各地。 全世界各地的電腦都可以連上藝術家個人網站、第三政 黨的網站(例如MySpace.com)。如果貓王今天還活著, 他想在全球的網友面前搖他的屁股也沒問題,因為現在 還有網際網路才有的演唱會。

就在10年前,青少年靠著地區電台以及學校的同學 來發現音樂。而現在,青少年聽音樂的選擇擴及全球, 同好從鄰居到世界另一端都有,他們透過網路可以很方 便的購買及聆聽音樂。但現在著作權的提供者想要合法 提供音樂服務,還必須要對抗種種不合法及未授權的音 樂分享機制。

歐盟想要整合境內著作權法律,現在正是最好的時 機。要完成一項歐盟會員國共通的著作權政策,歐盟必 須處理各種妨礙企業家、創作者以及使用者的議題。歐 盟最後的解決之道,也會變成其他國家的參考指標,網 際網路數位國界的法律架構,可能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