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16841839.html
December 14, 2007
雖然我們已相當了解,新基因的演化將導致適應產生,那幫助物種存活,但是失去基因也能夠提供天擇上的優勢。
加州大學 Santa Cruz 分校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由生物分子工程教授 David Haussler 領軍,調查這個很少被研究的構想,完成第一個系統性(systematic)計算分析,以確認在產生人類的數百萬年演化中,已失去的、存在已久的(long-established)基因。他們的發現出現在 12/14 當期的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上。
Haussler 的小組中有五位成員 -- 博士後 Jingchun Zhu、畢業生 Zack Sanborn 與 Craig Lowe,技術計畫經理 Mark Diekhans 以及演化生物學家 Tom Pringle -- 共同完成本論文。
"基因喪失(gene losses)對於促進適應有所貢獻這個構想已經過非正式地討論(kicked around),但沒有完善研究," Zhu 說,他是本論文第一作者。"我們在文獻中發現 3 個例子,而且全都跟醫療有關。"
為了尋找基因喪失,Zhu 利用一種軟體程式稱為 TransMap,那是由 Diekhans 所開發的。這支程式比較老鼠與人類的基因組,尋找在 7 億 5 千萬年來,這是人類與老鼠開始分歧的時間,改變顯著到足以使其失去作用(nonfunctional)的基因。
"這是第一個被設計用來搜尋整個基因組,找出新近喪失基因(那在基因組中沒有任何近似副本)的研究," Haussler 說。"這些很可就是更加重要的基因喪失。"
基因可經由許多方式丟失。這項研究聚焦在因突變而引起的遺失,那使開放讀取架構(open reading frame)變得混亂(ORF-disrupting mutations)。那些不是單點突變(point mutations,在此一個 DNA 基的嵌入或替代,改變了 DNA 所傳遞的指令)就是改變發生(這時一大段分基因全然被刪除或是移動到基因組中的新地方)。
"我們把狗基因組當成一種外團體(out-group)以過濾出假陽性(false positives)," Sanborn 解釋,因為狗比老鼠還要早從我們古代的共同祖先先分化出來。"若某個基因仍同時存在於狗及老鼠身上,但沒有出現於人身上,那它就很有可能存在於共同先祖中,然後在人類世系中遺失。"
利用這種程序,他們確認 26 個存在已久的基因,包括 16 個先前未知的基因。
在此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喪失候選者,並不能代表一個完整的、存在已久之基因的基因喪失清單,因為此分析是被設計成要比假陽性產生更多的假陰性。
接著,他們將已確認的基因與整個人類、黑猩猩、恆河猴、小鼠、大鼠、狗與負子鼠(opossum)的基因組進行比較,以評估基因在失去作用前所存在的時間總量有多少。這能夠精練基因喪失的時間,也能夠成為一種標竿,以評斷討論中的基因是否存在已久,也因此或許還有作用,或只不過失去一個冗餘的基因副本。透過這個步驟,他們發現人類只失去 6 個基因。
一個先前已知的基因喪失,醯基轉移酶-3(acyltransferase-3,ACYL3)的基因,格外引起他們的關注。"這是一個古老的蛋白質,它遍及整個生命之樹," Zhu 說。ACYL3 基因的多重拷貝被編碼至蒼蠅與蟲的基因組中。"在哺乳類動物的分枝上,只有一個副本被留下,而且在跟著靈長類演化的某一時間中,這份拷貝丟失了。"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這個基因在人類與黑猩猩身上包含一個不重要的突變,而它顯然在恆河猴身上起作用," Sanborn 說。此外,他們發現該突變並沒有出現在紅毛猩猩(orangutan)中,所以該基因或許在該物種仍有作用。
"在導致人類產生的演化樹上,黑猩猩與紅毛猩猩之間是大猩猩(gorilla)," Sanborn 解釋。如果知道這個基因仍在大猩猩身上起作用,將能縮減失去的時間。Sanborn 開始到生技實驗室(wet laboratory,譯註:相較於其他實驗室,那裡的液體比較多)將大猩猩 DNA 樣本中對應區域進行定序。大猩猩 DNA 定序結果證實該基因完整無缺,沒有突變,故該基因的喪失很可能發生在大猩猩與黑猩猩的物種形成間。
"在人類基因組中,沒有任何關閉作用的、已失去的同源基因,醯基轉移酶-3並非唯一一個。(Acyltransferase-3 was not the only lost gene that doesn't have any close functional homologues in the human genome)我們研究一個顯著的地方是,我們能夠找到一張「孤兒遺失」清單," Zhu 說。"它們有某些已運作超過 3 億年,而且它們是最後留在人類基因組當中的拷貝"然而,這些在人類基因組當中的基因副本顯然沒有作用,而有作用的全留在老鼠身上。
"這些孤兒基因或許是實驗生物學家有興趣探索的候選者," Zhu 說。"要找出這些喪失有何生物學效應應當很有趣。一旦它們的作用在那些仍有活動副本的物種中描繪良好時,我們或許就能夠思索它們在人類演化上的效應。"
※ 相關報導:
* Comparative Genomics Search for Losses of Long-Established Genes on the Human Lineage
http://compbiol.plosjournals.org/perlserv/?request=get-document&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47
Jingchun Zhu, J. Zachary Sanborn, Mark Diekhans,* 新 DNA 定序法或能解開細胞認同之謎
Craig B. Lowe, Tom H. Pringle, David Haussler
PLoS Comput Biol 3(12): e247, Published: December 14, 2007
doi:10.1371/journal.pcbi.0030247
* 能瞬間將 DNA、細胞、分子分離的新技術
* 新技術能大幅降低 DNA 定序成本
* 科學家以「光束」挑選細胞
* 科學家發現「不知打哪來的」果蠅基因
* 某物種的基因組在其他物種內被發現
* 研究者成功讓「人造染色體」在植物中遺傳
* 基因研究證實人類從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
* 研究:基因自發性突變 為自閉症重要成因
* 精子的免疫機制或能解釋癌症如何擴散
* 研究者確認人類血液細胞之母
*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 現代人類基因演化 較過去快百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