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3

基因研究證實人類從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

Gene study supports single main migration across Bering Strait
http://www.physorg.com/news115320499.html

November 26, 2007

真的有一群來自於西伯利亞,數量相對較少的人類,他們在 12000 年前辛苦跋涉橫越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陸橋,致使北美與南美的原住民興起嗎?

或著,今日這些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來自於亞洲其他地區或波里尼西亞,並從 30000 年前開始分成多次,先後經由海路或陸路遷徙抵達二塊大陸上的數個地方?

這些問題 -- 成為雜誌封面與電視特別節目 -- 讓人類學者、考古學家還有其他人激烈辯論了數十年。

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與一個國際遺傳學家與人類學家團隊合作,產生了新的遺傳證據,讓陸橋說的擁護者大為振奮。這項研究,發表在線上版的 PLoS Genetics,是到目前為止,致力使用遺傳資料闡明這個主題上,最廣泛的研究之一。

研究者檢查今日 29 位美洲原住民成員,範圍涵括北美、中美與南美,DNA 當中 678 個關鍵位置(或標記)的遺傳變異。他們亦分析來自於西伯利亞族群的資料。這些分析證實:

-- 跟西伯利亞族群相較,當原住民離白令海峽愈遠時,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與基因相似性會逐漸減小 -- 加上現有的考古學與遺傳證據指出北美與南美洲原住民是經西北路線而來。

-- 某種獨特的遺傳變異遍及美洲大陸上的原住民,這暗示第一位來到美國的人類是來自於單一一次遷徙,或著多次從單一來源遷徙而來,而非不同來源的多波遷徙。這個變異,不屬於基因的一部份,而且沒有生物學上的功能,除了來自於東西伯利亞的族群之外,在全世界進行過遺傳研究的人身上都找不到。

研究者表示這種變異很可能發生在遷徙到美洲大陸的短暫期間內,或著在遷徙之後立刻產生。

"我們相當清楚遺傳證據,那指出美洲原住民族群最有可能的候選來源是在東亞某處," Noah A. Rosenberg 博士說,U-M 醫學院計算醫學與生物學中心,人類遺傳學與生物生物資訊學助教授,同時也是 U-M 生命科學研究所助教授。

"如果那有很多次的遷徙,而且大部分的來源族群沒有這種變異,那麼我們將不會見到這種廣為散佈的突變在美洲出現," 他說。

Rosenberg 先前曾使用同一組 678 個遺傳標記,用於全世界 50 個族群的新研究中,以學習那一類族群具有遺傳相似性,以及哪一種遷徙模式能解釋這種相似性。對於南、北美洲而言,目前的研究利用大批標記來觀察大量原住民人口,開闢了新的研究天地。

該研究所揭露的模式 -- 跟族群離白令海峽愈南端,遺傳多樣性減少的發現一樣 -- 會被認為是一種離現代相對較近期的遷徙,Mattias Jakobsson 博士說,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M-U 醫學院人類遺傳學與計算醫學與生物學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目前為基因庫提供多樣性的突變,那通常發生在長時間當中,尚未發生。

此外,該研究在支持學者的證據中發現暗示,他們相信早期居民,沿著海岸向南擴散至南美洲,而非從內陸遷徙。

"假定一個沿著海岸遷徙的路線,才能與我們所看見的遺傳多樣性相符," Rosenberg 說。

該研究也發現:

-- 安地斯山脈與中美洲當中的族群顯示遺傳相似性。

-- 南美洲西側族群的遺傳變異比南美洲東側的族群來的大。

-- 在相近的族群之中,語言愈相近的族群,遺傳上也愈相近。

※ 相關報導:

*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Native Americans
http://genetics.plosjournals.org/perlserv/?request=get-document&doi=10.1371/journal.pgen.0030185


Sijia Wang, Cecil M. Lewis Jr., Mattias Jakobsson,
Sohini Ramachandran, Nicolas Ray, Gabriel Bedoya,
Winston Rojas, Maria V. Parra, Julio A. Molina, Carla Gallo,
Guido Mazzotti, Giovanni Poletti, Kim Hill, Ana M. Hurtado,
Damian Labuda, William Klitz, Ramiro Barrantes,
Maria Catira Bortolini, Francisco M. Salzano,
Maria Luiza Petzl-Erler, Luiza T. Tsuneto, Elena Llop,
Francisco Rothhammer, Laurent Excoffier, Marcus W. Feldman,
Noah A. Rosenberg, Andres Ruiz-Linares
PLoS Genet 3(11): e185, Published: November 23, 2007
doi:10.1371/journal.pgen.0030185
地球生命從何來? DNA 分子的液晶相給線索
分化後 黑猩猩演化優於人
猴子天生就會算數?
聰明猩猩證實伊索寓言?
尼安德塔人與人類基因約五十萬年前分化
研究證實人類「只」源自於非洲
新發現考驗人類起源理論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新研究挑戰城市起源的先前認知
一國的「產品空間」決定經濟成長
撒哈拉沙漠 史前人類逐 "雨" 而居
考古學家在敘利亞發現 1.1 萬年前的人工製品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從 pre-Clovis 便便中復原美洲最早人類的 DNA
新 DNA 證據推翻南島人口遷移理論
粒線體基因組重寫格林蘭的移民史

2050 年人類嫁娶機器人?
未來,語言會如何演化?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2025 年 12 大技術創新領域
阻礙科技進步的 10 大障礙
藝術館鑿裂縫 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日承認愛奴族是原住民族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6日電】 2008.06.07

日本國會眾參兩院6日在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決議,承認愛奴族是日本的原住民族,並要求政府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其社會地位。

這是日本首次承認愛奴族是日本的原住民族,雖屬遲來的正義,仍然獲得旁聽的愛奴族後裔的掌聲。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在眾參兩院全體會議上正式宣布,日本政府承認愛奴族為日本的「原住民族」。他在下午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認為愛奴族擁有獨立的語言、文化和宗教,確實可以說是日本的原住民。

他表示,將會設立社會賢達組成的懇談會,討論愛奴族的社會地位和相關政策。

今天日本國會通過的決議文指出,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許多愛奴族人受到歧視並陷入貧困,必須嚴肅面對這些歷史事實。

決議文承認愛奴族是擁有獨立語言、宗教和文化的原住民族,要求政府在聽取專家意見後,進一步推進愛奴族政策,並全面確保政策得以落實。

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自認為是由「單一民族」大和民族組成的國家,不承認其他的原住民,並對其他少數民族採行高壓政策。但是去年9月,聯合國在表決「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時,日本也投了贊成票。今年7月,由日本主辦的G8高峰會議,將在愛奴族所在地的日本北海道舉行,福田康夫首相受迫於「外壓」,決定轉而承認愛奴族在日本的地位。

愛奴族後裔現在還是大多居住在北海道,與北海道關係密切的跨黨派國會議員們因此組成了「確立愛奴族權利議員思考會」,從上個月開始,多次召開籌備會議,並起草了這項決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