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勛/綜合華盛頓十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2
科學界最新研究認為,人類各種族近幾千年來快速演化出遺傳差異,並非停滯不動;主原因人類散居各大洲後,演化出適應各地環境特點,此外農業文明及人口大增也有很大影響。
領導這項名為「國際單體型測繪專案」(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研究的美國猶他大學人類學家哈朋汀表示,人類各種族正演化出不同點,遺傳基因在歐、亞、非等洲演化迅速,人類愈來愈不一樣,而非融合成單一、混雜起來的種族。
威斯康辛大學人類學家霍克斯也表示,事實上,今天人類的基因與五千年前祖先的相比,兩者間的差異與五千年前的祖先與三萬年前消失的尼安德塔人相較,還來得大。
學者們比對四支現代種族的遺傳資訊,即日本人、中國漢族、約魯巴奈及利亞人以及有北歐血統的猶他州摩門教徒,進而認定:過去五千年中,有益的基因出現速率要比其他人類演化時期快上大約一百倍。這項研究成果將發表於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
許多近期基因變化反應出農業帶給人類飲食的差異;此外非洲人有新基因,對瘧疾有抵抗力;歐洲人演化出乳醣酵素基因,成人較能攝食乳製品。亞洲人中有個基因令耳垢比較乾。
科學界有個流行觀點,認為種族幾乎沒有生物學上的意義,原因是各種族團體之間基因的類似程度,遠遠超過差異點。但新出爐的研究則令這個觀點受到質疑;全體人類仍然有九九%的去氧核醣核酸相同,這一點沒錯,然而不同種族之間,變異傾向的差別愈來愈大。
然而也有科學家批駁這項研究。倫敦帝國學院演化生物學專家列洛伊表示,美國這份研究大致上著眼於過去有地理分隔的人群;然而工業革命以來發生在人類史的一切,都壓倒性地消除分隔,所以人類絕不可能出現不同品種。
◆ 人類正高速進化 生育期變長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十一日外電報導】 2007.12.12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人類演化正以驚人的步調加速進行,近五千年來的基因改變程度是以往任何時期的一百倍左右。這個結論迥異於以往認為人類演化已經停止的理論。
研究究報告作者之一預測,這種演化趨勢意味人類生育期將會延長,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讓女性可以保持生育能力,職業婦女可以較晚生子,人類罹患好發於中年的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機率將會降低。
科學家檢視兩百六十九人、超過三百萬個DNA後,找出一千八百個能提供人類演化優勢而留存下來的基因,基因改變導致百分之七的不同基因組出現。研究團隊領導人、美國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人類學教授霍克斯說:「正因人口與環境不協調,才有所謂的物競天擇。我們與五千年前人類的差異程度,大於五千年前人類與尼安德塔人間的差異。」
研究人員推測,加速人類演化的兩大因素,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環境改變。人口愈多,具演化優勢的突變基因也愈多。環境改變包括不同傳染病及飲食方式,而傳染病與新的食物也是促使基因改變並在人類間傳播的原因,例如非洲因為瘧蚊橫行,感染瘧疾人數居全球之冠,非洲人體內因而發展出抗瘧疾基因並迅速傳播,但其他瘧疾較少的地區如歐洲或亞洲則無此現象。
科學家也發現,大部分的基因演化具有地域性。兩萬年前人類並沒有種族分別,而是在天擇壓力下,在歐洲及亞洲大陸各自演化出不同種族,產生膚色、眼珠顏色等差異。例如膚色較淺的人種有利於適應寒冷氣候,吸收較多的陽光製造維他命D。
※ 相關報導:
* Are humans evolving faster? Findings suggest we are becoming more different, not alike
http://www.physorg.com/news116529402.html
* Genome study places modern humans in the evolutionary fast lane (Dec. 10, 2007)
http://www.news.wisc.edu/14548
* AFP: Human evolution speeding up: study
http://afp.google.com/article/ALeqM5jyOAlQsekPlvQmluyXlU1gL60iQw
* Science「年度科學突破」:人類遺傳變異
* 強大的新網路技術讓基因探索更容易
* 新 DNA 定序法或能解開細胞認同之謎
* 研究:人類的 DNA 不盡相同
* 中國完成第一個亞洲人基因圖譜
* 第二代人類遺傳變異單體型圖出爐
* 科學家繪製人類銘印基因圖譜
* 基因使人類表現出慷慨大方的行為?
* 研究:酒精如何對腦細胞產生影響
*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 研究:觀看暴力媒體可造成大腦改變
* 從反「雪球說」到生命能隨隕石抵達地球
* 第一張詳細的細胞核孔複合體圖誕生
* 更進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祕密語言
* NEXT 危基當前
1 則留言:
帶球走能平衡 女性巧妙演化
黃文正/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2.14
女性懷孕時大腹便便,走路時為何不會失去平衡或向前傾倒?
一項科學研究發現,這係因經過千萬年進化過程,女性的下背部與髖關節結構,與男性演化出細微的差異,才能讓孕婦得以調整重心,不易跌倒。
最新一期《自然》周刊登載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上述這種細緻精巧的演化結構,只有女性或人類近親祖先體內才擁有,黑猩猩或人猿則沒有。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類學教授莉茲.夏比洛,是3位參與此研究的學者中,唯一曾懷孕者。她說:「懷孕時肚子變得又大又重,易讓人往前傾倒,孕婦大多會感到不舒服,但如果沒有演化差異,可能會更加難受。」
參與此研究的哈佛大學人類學家凱薩琳.惠特康發現男女之間一直存在,但卻從未被注意到的差異,一個差異在下腰椎,女人的下腰椎呈楔型,而男人的則較方正;另一個差異是髖關節,以同樣體型而言,女性的髖關節比男性的要大上14%。
夏比洛與惠特康對19名孕婦進行追蹤研究,利用數位相機和動態分析儀器,記錄並分析這些孕婦在數個月內身體姿態與移動時的差異變化。
夏比洛表示,在女性懷孕中期,下腰椎與髖關節便會慢慢向後移動,「如果孕婦無此身體變化,為了保持重心,唯一能做的,就是緊縮背部肌肉,但妳愈這麼做,妳就愈不舒服,更糟的是,這可能導致脊椎受傷。」
男性跟黑猩猩、人猿都沒有演化出這種身體結構,她笑說:「男人如果懷孕,也只能向後仰保持平衡,但如此一來,卻會傷害他們的脊椎。所以我相信,男人的啤酒肚與背痛一定有關聯。」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