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17390407.html
December 20, 2007
甲烷(Methane,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hane),一種強力溫室氣體,以氣泡形式大量從(加州)Santa Barbara 附近的海床滲出。大約有一半的泡泡溶解到海水中,不過這些以溶解甲烷的命運仍是未知數。UCSB 的研究者發現只有 1% 的已溶解甲烷會逸散到大氣中 -- 這對於地球的大氣來說,是個好消息。
Coal Oil Point(COP,譯註:煤油點,天然油苗),是世上最大也是研究最完整的滲漏區域之一,位於 Santa Barbara 航道北方邊緣。根據
David Valentine 表示,UCSB 地球科學副教授,有數千個滲出地點(seep fields)位於世界各地的海底。Valentine 協同其他 UCSB 滲漏小組成員研究甲烷泡泡的噴柱(plume),那從 COP 的滲漏處湧出。
他們的研究結果將成為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4 的封面故事。這是致力於氣體從 COP,噴柱,溶解並離開的第一份研究。
根據 Valentine 表示,從 COP 釋出的甲烷每天約有 2 百萬立方英呎。大約有 100 桶油也從此區域冒出。甲烷平均每百年暖化地球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 23 倍以上(譯註:IPCC 修訂為 25 倍)。來自於這些滲漏之處的甲烷氣泡的命運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
"我們發現海洋有神奇的能力吸收這些釋入其中的甲烷 -- 即便它是釋放到淺水中也一樣," Valentine 說。"大量氣體來自於此,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氣體噴柱。直到現在,沒有人測量過這些溶解並離開的氣體,即噴柱。"
Valentine 假定,甲烷被海中活動的微生物氧化,也因此卸除了海洋的甲烷「重擔」。
為了完成這個假設,Valentine 與第一作者 Susan Mau,Valentine 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者,追蹤自 79 個表面觀測站,那位在 280 平方公里的研究區域內,滲出的噴柱下方的洋流。
他們發現甲烷噴柱擴散超過 70 平方公里。
透過小船,作者們以每月一次為基準採取水樣。他們發現甲烷濃度的變動與表面洋流的變化相關。他們也發現風更多會使更多甲烷進入大氣中。大體上,他們發現約有 1% 已溶解的甲烷從他們所研究的區域逸散至大氣中,一個長期的平均值。這導致作者們假定,大部分的甲烷在海洋表面之下運輸 -- 遠離滲出區域。然後被微生物活動給氧化(譯註:成為水與二氧化碳)。
為了支持他們的表面取樣發現,科學家也利用搬到船後的質譜儀。他們的結果顯示在數據上並無顯著差異。
"我們證實洋流控制氣體的命運,並將其供給給細菌,在某種程度上那使得它們能破壞甲烷," Valentine 說。
Valentine 表示雖然位於 COP 的滲出,名列世上最大之一,不過它們能在各個地方被發現。
※ 相關報導:
* Dissolved methane distributions and air-sea flux in the plume of a massive seep field, Coal Oil Point, California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7/2007GL031344.shtml
Susan Mau, David L. Valentine, Jordan F. Clark, Justin Reed,* 群 - 現在進行式?
Richard Camilli, Libe Washbur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4, L22603,
doi:10.1029/2007GL031344, 2007
* 重回歐羅巴: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 卡西尼太空船發現土衛六外殼下可能有海洋
* 諾貝爾桂冠:生物燃料以「笑氣」加速全球暖化
* 美國乙醇計畫導致糧食價格飆升
* 石油危機演習油價飆到150 美無計可施
* 核心物價創8年半新高 通膨壓力加大
* 科學家無法解釋的藻類爆發
* 衝擊全世界環境的煤
* 投資新策略 Google打造低價再生能源
* V 型太陽能電池能產生更好的效率
* 奈米導線讓電池電量提升十倍
* 中國發明清潔製漿技術 造紙業嚴重污染有望解決
* 海底插管治暖化 讓地球自療??
* 環保造林 企業必修新顯學
* 史上最大暖化會議召開
* 氣候會議美封殺提案 歐揚言報復
* 彭啟明:峇里島氣候會議 有共識無行動
* 搶水,引爆新一波國際衝突
* 大氣水份增加與人類活動相關
* 反聖嬰現象持續發威
* NASA:北極海洋流會向後轉
* 氣候暖化 亞洲經濟與社會發展將倒退
* NASA 衛星以空前觀點揭露神祕的「夜光雲」
* 從行星形成的最早階段到地球月亮的誕生年代
* 從反「雪球說」到生命能隨隕石抵達地球
* 科學家提出生命起源新假說:雲母
* 超級火山?黃石公園地面正在上升中
* 研究者揭露地球地核與地幔之間的互動
1 則留言:
甲烷冰→天然氣 日本新能源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08.04.16
日本在加拿大西北部北極永凍土層進行實驗,結果成功地從俗稱「甲烷冰」、可作燃料的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中採得工業級數量的天然氣,日本將此種技術運用於本國,將可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但環保人士憂心,燃燒甲烷排放的二氧化碳會加深溫室效應。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這家由日本政府資助的鑽探公司一連六天,從北極永凍土層取出大量甲烷。對於99.7%的能源仰賴進口的日本而言,此舉將重塑該國經濟,以及日本與其他國家間的經貿關係,因為日本沿岸蘊藏有大量甲烷冰。
日本深知甲烷價值高,不惜重金研究相關技術。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費時超過一年,以加拿大西北部凍土地帶開採的甲烷冰做實驗。JOG-MEC表示,類似實驗明年初將在日本沿岸海面下甲烷冰礦藏地區進行,並在數年內開始商業生產。
日本一直以為其國土沒有任何能源礦藏,但最近幾年,該國沿岸的大陸棚也發現大量的甲烷冰,蘊藏量之大居全球前三名,可使用100年。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007年宣稱,該國東部海岸甲烷冰蘊藏量超過1.1兆立方公尺,相當於日本14年的天然氣用量。學術研究更估計,日本周圍的甲烷冰含量達7.4兆立方公尺。
這次開採成果令日本政府大感興奮,計畫制訂於海床開採甲烷冰的方針,並訂立技術授權規範,讓中國大陸、南韓等有甲烷冰礦藏的國家也能取得開採技術,以開發這種燃料。
然而,環保人士對於日本大量開採甲烷冰感到驚恐不已。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不但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其本身造成地球暖化的能力更勝過二氧化碳。專家亦擔心,開採甲烷的過程將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
對於燃料幾近完全依賴進口的日本政府而言,甲烷冰蘊藏足以供應工業用途,且降低對外國能源的依賴。日方始終擔心,印尼、澳洲等能源供應國一旦削減出口額度或抬高售價,可能重創日本經濟。
因此,日本對於全球各種能源鑽探計畫興致勃勃,並出錢出力。日方曾有意參與庫頁島和伊朗的石油鑽探計畫,卻因政治及外交力量介入而不了了之。
◆ 百慕達失蹤 甲烷冰搞的鬼?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2008.04.16
自1945年以來,在百慕達三角失蹤和死亡的人已超過1200人,百餘艘船隻和飛機離奇消失,讓世人對此神秘海域既好奇又害怕。有科學家提出理論,認為百慕達的神秘現象是甲烷冰融化所致。
百慕達三角是由美國佛州南端、百慕達和波多黎各形成的三角形海域,試圖解開百慕達之謎的科學家不知凡幾。有專家推論,百慕達海域深處有顆巨大隕石,直徑約50公里,擾亂該處磁場。蘇俄海洋學家艾札沙則認為,該處的低頻波造成強大的震撼力,震裂船隻及飛機,永沉海底。
1981年,美國地質調查所出版的論文指出,分布於美國東南岸的布雷克海脊(Blake Ridge)蘊藏大量甲烷冰,甲烷間歇性噴發造成海水密度改變,無法提供船隻適當浮力。行駛於百慕達海域的船隻若遇上甲烷大量噴發,可能使船身無預警地快速沉沒。
此外,噴發的甲烷氣比常態空氣稀薄,也會影響飛機保持飛行時所需的浮力。甲烷密度較小,也可能干擾飛機測高儀功能,影響飛行員對高度的判斷。甲烷在飛機引擎中使燃料和空氣分離,亦可能造成燃燒中止、引擎熄火。科學家經由實驗,證實甲烷確能對海空交通工具造成影響。
※「群」準備要上演了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