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太陽活動的小波動對於地球氣候有大影響

Study: Small fluctuations in solar activity, large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http://www.physorg.com/news170601993.html

August 27th, 2009

(PhysOrg.com) -- 根據出現在本週 Science 期刊的研究, 11 年太陽週期(solar cycle)、平流層(stratosphere,譯註:翻同溫層值得商榷,因為該層溫度愈高愈熱與對流層相反)以及熱帶太平洋之間的微妙連結同步作用,以產生週期性的氣候模式,影響全球眾多地區。這項研究終能幫助科學家領先幾年預測某些氣候現象的強度,例如印度季風與熱帶太平洋的降雨。

一個由 NCAR 所領導的國際性科學家團隊,利用超過一世紀的天氣觀測以及三套強大的電腦模型來對付氣象學的難題之一:若來自太陽、抵達地球的總能量在大約 11 年的太陽週期中只有 0.1% 的變化,這麼小變動如何驅使地球上的天氣模式產生重大改變?

根據這項新研究,這個答案與太陽對二個表面上似乎無關之區域的衝擊有關。平流層中的化學物質以及太平洋海平面溫度在太陽活動極大期(solar maximum)期間以某種方式回應,那擴大了太陽在空氣運動上某方面的影響力。這能增強風力與降雨,改變海面溫度,還可能涵蓋超過某些熱帶與亞熱帶區域,終將影響全球氣候。

"以某種方式連接的太陽、平流層與海洋,能影響北美冬季降雨這樣的事件," NCAR 科學家、領導作者 Gerald Meehl 表示。"當科學家在預測接下來幾十年的區域性天氣模式時,了解太陽週期的角色能提供額外洞見。"

該研究由 NCAR 的贊助者 NSF 以及美國能源部所資助。它建立在 Meehl 等人所完成的數份最近論文上,探索太陽週期高峰與地球事件之間的連結,那類似一些反聖嬰(La Nina)事件的某些方面,但與它們有所區別。振幅(amplitude)更大的反聖嬰與聖嬰(El Nino)模式與表面壓力的改變有關,那合稱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

太陽能量高峰與赤道太平洋中較冷水體間的連結首度由 NCAR 與 Colorado 研究協會的 Harry Van Loon 所發現,他也是這篇新論文的共同作者。


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

Meehl 等人的新貢獻在於確立二種機制(那在物理上將太陽輸出中的變化與地球氣候中的波動連結)如何能夠一同作用以擴大赤道太平洋中的反應。

該團隊首先證實一種理論:在太陽黑子產生的尖峰期間,稍微增加的太陽能量被平流層的臭氧所吸收。這些能量使熱帶上方,平流層中的空氣變暖,在這裡日光最為強烈,同時也刺激額外的臭氧產生,那吸收更多的太陽能量。因為平流層不均勻變暖,同時最明顯的暖化發生在較低緯度、平流層的風也改變了,再加上一連串相連接的過程,最後增強了熱帶的降雨量。

於此同時,太陽活動極大期中增加的日光導致整個亞熱帶太平洋海洋表面水域稍微變暖,在這裡通常缺乏阻擋太陽的雲層。少量的額外熱度導致更多蒸發,製造額外的水蒸汽。接著,溼氣由貿易風帶至西熱帶太平洋通常會多雨的地區,為較大雨勢加油添醋,並增強這種平流層機制的效應。

平流層這種從上到下的影響與海洋從下到上的影響一起作用,強化了這種循環並使貿易風變強。當更多陽光落在較乾燥的地區時,這些改變彼此強化,導致這些亞熱帶的雲層變得比較少,讓更多陽光抵達表面,並產生一種正回饋循環,那更進一步放大這種氣候反應。

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期間,這些平流層與海洋反應使赤道附近的東太平洋比平常還要更冷且更乾旱,產生類似反聖嬰的事件。然而,約華氏 1-2 度的冷卻,那比典型的反聖嬰聚焦在更東方,僅有大約一半強度,而且與平流層中的不同風模式相關。

地球對於太陽週期的反應在太陽黑子活動高峰後會持續一到二年。當緩慢移動的洋流以較溫暖的水取代東熱帶太平洋的冷水時,這種由太陽活動極大期所觸發的、如反聖嬰般的模式傾向演化成一種類似於聖嬰的模式。這種海洋反應的強度僅有聖嬰的一半,而延遲的溫暖不如反聖嬰般的模式(那發生在太陽週期的高峰附近)那樣一貫。


強化的海洋冷卻

太陽活動極大期有可能增強一個真正的反聖嬰事件或抑制一個真正的聖嬰事件。1988 - 89 年的反聖嬰在太陽活動極大期的高峰附近發生。那個反聖嬰變成不尋常的強烈,而且與天氣模式的顯著變化相關,例如美國西南部不尋常的溫和與乾燥冬天。

印度的雨季、太平洋海平面溫度與降雨量以及其他局部性氣候模式大部分由地球熱帶與亞熱帶中的上升或下降氣流所驅使。因此,這項新研究能幫助科學家使用太陽週期預測來估計那如何循環,以及局部性氣候模式如何與之相關,這在接下來一、二十年將會非常普遍。


三個觀點,一個答案

為了要哄出這種難以捉摸的、連結太陽與地球的機制,這個研究團隊需要三套電腦模型,對氣候系統提供重疊的(overlapping)觀點。

一套模型,那分析海平面溫度與低氣壓之間的交互作用,在太陽活動極大期那幾年期間於赤道太平洋產生一小型的冷卻。第二套模型,那模擬平流層的臭氧反應機制,產生某些熱帶降雨量的增加,不過規模遠小於所觀察到的模式。

第三套模型,包含了海洋-大氣層交互作用以及臭氧。它首度證明,結合兩者以產生熱帶太平洋在太陽活動極大期中的反應,與實際的觀察較為接近。"在運算能力增加、模型改善還有觀察性的發現增加後,我們正發現更多關於「這些機制該怎樣結合以便將太陽變動連接到我們的天氣與氣候」," Meehl 說。

※ 相關報導︰

* Amplifying the Pacific Climate System Response to a Small 11-Year Solar Cycle Forcing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25/5944/1114
Gerald A. Meehl, Julie M. Arblaster, Katja Matthes,
Fabrizio Sassi, Harry van Loon
Science 28 August 2009: Vol. 325. no. 5944, pp. 1114 - 1118
doi: 10.1126/science.1172872
太陽週期與全球暖化相關聯
宇宙射線以七日魔法干預地球雲層
全球季風驅動海洋中的長期碳循環
台灣十大雨量榜莫拉克佔九名
美國作物因變暖而枯萎
致命熱浪在加州變得更常見

18 則留言:

fsj 提到...

加州野火蔓延 6600戶急撤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美聯社洛杉磯31日電】2009.09.01

美國加州野火在炎熱乾燥氣候下迅速蔓延,已造成兩名消防人員殉職。31日洛杉磯北郊已有近200平方公里林地淪為焦土,附近1萬2000間房屋也岌岌可危,灰燼甚至飄落在洛杉磯市區的車輛上。

火場面積在30日一天之內擴大為兩倍,洛杉磯北郊的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到30日晚已有184平方公里被大火吞噬,控制住的火場僅約5%。有至少6600戶人家被緊急強制疏散。

投入滅火的人力已超過2500人。在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北側山麓的阿克頓市附近,1輛消防車在大火迅速席捲而來時翻落山下,車上兩名消防人員不幸喪生,分別是47歲的消防分隊隊長霍爾,和35歲的消防專員奎諾內斯。

除了阿克頓,野火也正迅速逼近奧塔迪那、拉克瑞斯森塔等山麓附近的住宅區,這幾個地方十分危急。

野火不分日夜,以每小時約9到13公里速度向四面八方延燒。美國聯邦森林管理局人員狄特瑞希表示,從沒看過火勢在沒有強風助長下蔓延如此迅速。

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呼籲住在大火延燒路線上的民眾,聽從當局指揮疏散。他表示,已有3人不聽從指示疏散而嚴重燒傷。其中兩人低估火勢,試圖在自家後院做熱水盆浴而燒傷,其中1人必須住院。

加州當局表示,有至少18戶住宅被野火焚毀,但土雲葛大峽谷1名住家被大火吞噬的災民說,被燒毀的民宅據說已有30棟。

消防人員正全力避免野火延燒到威爾森山,因為當地有20餘家電視台、多家廣播電台的轉播設備,以及手機基地台。當地有百年歷史的威爾森山天文台有兩部大型望遠鏡,還有好幾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大學研究計畫設備。

氣象預報指南加州31日氣溫會略降,但仍將維持高溫乾燥氣候,不利滅火。相關人員預料未來幾天火場仍會持續迅速擴大。



◆ 大陸旱災由北往南持續擴大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2009-09-01 工商時報

聖嬰現象持續在大陸各地發威,湖南省、廣東省等南方地區也開始出現乾旱災情,湖南省慈利縣兩個月才下一場雨;廣東省韶關市與樂昌市也因為雨水太少,已經動用飲用水灌溉,但仍解不了農田的乾渴,部分村落的晚稻已經枯死。

《廣州日報》指出,聖嬰現象帶來的乾旱,除了在北方糧食主要產區肆虐,造成大豆、高粱、水稻等秋季糧食作物欠收之外,乾旱也已從北方蔓延到南方,廣東省等南方地區高溫天數更是達到往年同期平均的3倍左右。

以湖南省慈利縣為例,今年8月21日到27日,平均降雨量僅12毫米,是歷年同期的6.5%,事實上,目前湖南省有七成以上地區遭受旱災之苦,580多萬畝的農作物受到影響,有100多萬人、27萬多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很多地方的水道都出現乾涸現象;慈利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表示,「該縣正在遭遇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旱災。」

廣東省廣州市雖然還沒有明顯的旱情,但蔬菜已經因為連日高溫,大幅減產,價格攀升。在廣州市以北300多公里的樂昌卻已經感受到入夏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威力,20天沒有下雨,田裡沒有水可以灌溉,連居民飲用的井水都已抽調到田裡,希望能保住8月初才剛插好的水稻秧苗,但如果再不下雨,這一季稻米就可能保不住了。

fsj 提到...

世界氣候會議登場 整合資訊適應氣候變遷

中央社 2009.09.01

第三屆世界氣候會議(WCC-3)」今天起在日內瓦舉行五天,目的是建立一套氣候預測與資訊的全球架構,加強適應氣候變遷,尤其是惡化的極端天候事件。

主辦單位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說,直到目前,氣候資訊由生產者提供給使用者的方式都是個別的,「我們需要一套正式的系統,讓人們可以信任地獲取保護生命財產和經濟所需的重要資訊」。

WMO指出,藉由提供氣象資訊與預測給各國的決策者,「氣候服務全球架構」將能夠減低諸如熱浪、沙塵暴、氣旋、乾旱和洪水等極端天候事件造成的損失。

代表地主國致開幕詞的瑞士總統麥茲(Hans-Roudolf Merz)並說,除了減災之外,環境保護、糧食安全、水資源管理、醫療衛生和觀光旅遊等各方面,決策者都需要氣候預測資訊,全球架構有助於此。

因應氣候變遷的工作包含減緩及適應兩方面,WMO指出,WCC-3的重點在適應方面,並能夠補充減緩方面的全球談判,會議結果將送交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國會議。

限制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一階段承諾期將在2012年截止,哥本哈根會議預期要定出這個期限之後的全球氣候協議。

麥茲今天也呼籲,各國要處理氣候的根本問題,永續性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達此目的,「我們12月必須在哥本哈根通過具有企圖心的協議」。

WCC-3的前三天是專家會議,9月3日至4日則是由各國領袖和部長參與的高級別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在這階段開始時致詞。

前兩屆世界氣候會議分別在1979年和1990年舉行。

fsj 提到...

台灣1成土地恐沈海底 加州野火狂燒

◆ 聯合國推估:世紀末海升1公尺 台北泡水裡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09.02

八八水災讓台灣瞭解到極端氣候的威力及隱憂。學者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台灣現在前十分之一的強降雨,比五十年前多一倍;但未來廿五年,強降雨出現頻率可能會再增加一倍。

而且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對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推估,到本世紀末,包括台北盆地,彰化、雲林、嘉義、宜蘭等地的沿海平原,都可能變成水鄉澤國。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昨天表示,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災害讓我們注意到全球強降雨(指該年度時雨量排名前百分之十的降雨事件)增加的情形;台灣每年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都是颱風帶來,但現在的強降雨足足比五十年前增加了近一倍,「小雨卻比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

劉紹臣指出,今年台灣中南部因為春冬兩季缺乏中、小雨而發生旱災,以前每年通常會有七十多天的小雨,但現在只剩卅多天。如果全球溫度繼續上升,劉紹臣說:「我保證以後旱災會更嚴重,限水的情況每年發生」。他認為現在國土規畫都「看得太近」,未來強降雨再增加一倍的時間可能不需要五十年,而只要廿五年。

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聯合國IPCC三月預估世紀末海水因全球暖化上升的高度,從原本的四、五十公分上修到一公尺,台灣是受衝擊最大地區的前十名。

汪中和表示,如果海平面繼續升高,台灣沿海平原至少有一成的土地被淹沒,到時候彰化、雲林、嘉義、宜蘭,甚至台北盆地都將泡在水裡。



◆ 台灣1成土地恐沈海底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09.02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今早提出警告,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地球環境,地球氣溫持續增加,海平面上揚,未來台灣從台北盆地、新竹、台中到高屏等廣大平原沿海地區均將沈入海底,國人只好被迫遷居到山區,與土石流等天災搏命。

他認為,這種趨勢將會無可避免。一旦台北盆地被海水攻陷,遷都勢將成為無可逃避的事實,屆時將對政府及國人帶來鉅大衝擊。

台灣是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國家之一

汪中和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 (IPCC)今年3月的學術研討會做出結論,本世紀前地球海平面上升幅度將以公尺計算,而非先前預測的40至50公分。聯合國的報告則顯示,台灣是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的10個國家之一。

汪中和預測,一旦海平面上升1公尺,台灣將有1成的土地被海水淹沒,包括台北盆地、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及蘭陽平原等沿海地區,在這次八八水災中被泡在洪水裡的林邊、佳冬等高屏沿海,更是無法倖免。

中研院今天舉辦「氣候變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汪中和發表的「台灣沿海沈沒說」,引起與會者討論。他指出,北冰洋融化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而全球氣候暖化則是元兇。如果情況未見改善,北冰洋在未來30年內即可能融化,台北盆地淪陷而須遷都,也有可能在未來100年內成真,政府及國人要有心理準備。

溫度上升1度 台灣1成總雨量增1.4倍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認為,台灣沿海地區全面淪陷,「不是不可能!」該中心研究發現,全球溫度每上升1度,台灣每年排名前10%的幾場降雨,總雨量就會增加1.4倍,帶來更多災害。他預測,即使全球做好節能減碳措施,到本世紀結束前,台灣前10%降雨量也會增加2.8倍;若未做好節能減碳措施,則會再增一倍變成5.6倍,可說相當嚴重。

當台灣沿海地區全都沈入海底,汪中和認為國人將無可選擇地被迫往高處移動,住在目前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形成另一種大規模的遷村。不過,劉紹臣憂心地說,到時候台灣大多數山地很可能都被畫為土石流危險區域,不適合居住,我們又該怎麼辦?



◆ 中國今年天災多 高溫乾旱大雨輪番來

中央社 2009.09.01

今年中國大陸氣候多變,雨量分布不均,東熱西涼,南澇北旱,個別地區降雨之多、氣溫之高、旱情之重、風力之強,均為多年罕見。

中新社引述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陳振林說,今年以來,中國大江大河總體平穩,但降雨分布不均,災害點多面廣,個別地區降雨之多、氣溫之高、旱情之重、風力之強,多年罕見。

陳振林指出,糧食主產區旱災和低溫災害突出、地震災區暴雨及其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土石流)等災害突出、黃淮人口稠密地區強對流天氣突出,是今年以來氣象災害最為顯著的特徵。

陳振林強調,區域性極端暴雨、階段性嚴重乾旱、局部性強風颮線、高頻次登陸熱帶氣旋已經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報導引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全中國平均降雨量為1987年來歷史同期最小值,北方地區多次出現階段性嚴重乾旱。今年初,河南、河北、安徽等北方冬麥區甚至出現30年一遇的嚴重冬春連旱。6月下旬至8月上半月,遼寧、吉林、內蒙古東部等地降雨量為近60年來歷史同期最少,出現嚴重高溫伏旱。8月以來,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廣西等地普遍出現中到重度氣象乾旱。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顯示,截至8月24日,中國29個省份不同程度發生洪澇災害,受災人口超過9000萬,553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 加州野火狂燒 進逼洛城市中心

【蔡鵑如/綜合一日外電報導】2009-09-02 中國時報

美國南加州大城洛杉磯東北郊的野火已經延燒六天,而在高溫和乾燥天候助長下,一日不但仍無減弱跡象,且節節逼近洛杉磯市中心區。迄已有四萬兩千六百公頃的林地被野火吞噬,五十三戶房屋遭焚燬,兩名消防隊員殉職,四名民眾受傷,被迫疏散的居民則有一萬人。

消防指揮中心指出,連日華氏百度(攝氏卅八度)以上高溫,加上天乾物燥,野火迅速向四面蔓延。

僅控制五% 危及通訊天文台重鎮

當局共派出三千六百多名消防隊員、八架消防飛機與十三架直升機,在「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和野火奮戰,但至今只有五%的火勢被控制住。由於火場南方就是洛杉磯外圍的人口稠密區,一旦火勢向南蔓延,後果將不堪設想。

鄰近火場東緣的威爾森山,也因火勢進逼而岌岌可危。威爾森山海拔一千七百四十一公尺,是洛杉磯最重要的廣電訊號發射基地,計有五十家電視和廣播電台共用廿多座微波發射站,不少通訊業者也在這裡架設手機基地台。

佇立山頂達百年的「威爾森山天文台」,則是南加州的天文重鎮,擁有兩座巨型天文望遠鏡以及總值數百萬美元昂貴的科學研究器材。如果火勢延燒到威爾森山,通訊勢必中斷,受損的程度無法預料。而消防單位正傾全力清除樹枝草皮,噴灑阻燃劑,以確保威爾森山不受波及。

濃煙衝雲霄 一路飄往內華達州

熊熊野火燃燒,蘑菇狀濃煙直衝上六千二百公尺的高空,範圍達十餘公里,一路向東飄往內華達州。連著名的好萊塢標誌,都籠罩於滾滾濃煙中。

美國聯邦林務署先前預期,四日鋒面過境後,火勢可望在八日之前獲得控制。但如今當局已推翻初步估計,認為火勢未來幾天還會擴大,恐怕要拖到十五日之後,才有辦法完全被控制住。

除了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四處竄燒的野火,加州中部和南部其他地區也同時遭森林大火肆虐。在加州首府沙加緬度東北方的奧本市,有一百卅六公頃的土地被祝融化為焦土。



◆ 解決氣候變遷 開發中國家需國際支持合作

中央社 2009.09.02

聯合國今天發布世界經濟社會調查指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開發中國家必須進行低排放量、高成長的發展,除了大規模投資外,也必須有主動的政策介入。

這份「2009年世界經濟社會調查:促進發展,拯救地球」的報告同時在紐約與曼谷發布,報告指出,對開發中國家來說,經濟成長仍是首要工作,不只是減少貧困,也要縮減與富有國家收入的巨大差異。

開發中國家的能源生產力在未來數十年內,預估是已開發國家的兩倍,這衍生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窮國如何追求低排放量、高成長的發展。報告指出,這樣的變革需要國際支持與合作。

根據報告中引述的評估,全球氣溫平均上升攝氏1度,窮國每年平均成長會下降2到3個百分點,而富有國家成長表現上卻沒有任何改變,而已開發國家人均排放量還是高於開發中國家6至7倍。

比起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還在為提供基本的能源服務奮鬥中,全球仍有16至20億人過著沒有電的生活,要讓這些人能夠獲得能源服務,預估未來20年每年要花費250億美元。

報告認為,以清潔能源服務(cleaner energy)滿足這樣的需求在科技上是可行的,但這將讓發展中國家面臨空前昂貴的社會經濟調整,因此,要達到這樣的變革取決於提高投資層次的「全球新交易」模式,透過國際支持的方式進行。

報告指出,要讓開發中國家兼顧低排放量與高成長的發展勢必要有能源基礎建設的大型投資,尤其來自公營部門的投資,但開發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籌資能力有限、國內資源動員限制等,這就必須透過全球投資計畫的方式達成。

報告指出,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已開發國家透過限額與交易方式機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開發中國家應該以「大規模投資」與「主動的政策介入」兩法進行。

報告建議可能的多邊措施,包括全球投資計畫如全球乾淨能源基金等,而政府介入,則可以提供民間企業一些指導原則,例如中國更新能源計畫。

fsj 提到...

適應氣候變遷 多國同意建全球氣候服務框架

中央社 2009.09.04

150多國政府的代表包括國家元首,今天同意建立一套「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整合氣候預測和氣候資訊,以利適應氣候變遷。

在日內瓦參加由世界氣象組織(WMO)主辦「第三屆世界氣候會議(WCC-3)」的政府高層代表,今天發布了決定建立這一架構的宣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這是「朝向強化氣候科學在地方、區域、國家和國際決策中之應用的重要一步」。

雖然科學界包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已提出全球暖化的大圖像和大趨勢,但在較小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氣候變遷到底造成什麼效應,全球目前仍缺乏整合的資訊體系來充分適應氣候變遷。

WMO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指出,一個正式的體系,「將可以確保所有部門獲得好用的(氣候)產品,在面對變化的氣候條件時預作規劃」。

WMO指出,藉由提供氣象資訊與預測給各國的決策者,全球氣候服務體系將能夠減低諸如熱浪、沙塵暴、氣旋、乾旱和洪水等極端天候事件造成的損失。環境保護、糧食安全、水資源管理、醫療衛生和觀光旅遊等方面也同樣需要這些資訊。

今天的宣言設定接下來的工作時程,包括下次政府間會議、成立專案小組、提出報告等,預計在2011年的WMO大會通過這套全球框架。



◆ 颱風來了?土石流警戒區 撤離標準拍板

自由時報 2009.09.04

「嚴重」應全撤 「次嚴重」須避難

〔記者林毅璋、鍾麗華、蔡清華/綜合報導〕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昨天決議,今後若有風災或水災之虞時,列入土石流潛勢「嚴重」地區的民眾,應全數撤離;「次嚴重」地區不撤離者應於社區內安全避難處所避難,但上述二地區的老弱或慢性疾病者均應撤離,且須優先撤離。

行政院長劉兆玄前日要求,內政部與國科會要在一日內重新擬定土石流警戒區與易淹水地區的緊急疏散撤離標準作業程序,災防會昨天就快速做出決議。

由於莫拉克風災後,還有部分地區道路中斷,因此土石流潛勢地區疏散撤離方式有所改變,依等級分為嚴重、次嚴重與一般地區三級,但依雨量發布紅色或黃色警戒方式不變。

老弱或慢性病患 優先撤離

嚴重地區撤離的時機,為颱風警報發布時,及依據氣象資料研判結果有撤離必要時,次嚴重地區的撤離時機與嚴重地區相同。

農委會水保局舉例,「嚴重」地區是指曾發生大規模崩塌、土石流地點現地無法避難或無進出道路的地區,例如阿里山鄉的山美村等 ,一旦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可能受困阿里山區的一千五百人就會撤離。

「次嚴重」地區是指道路雖通,但地質仍脆弱者,如南投信義鄉的神木村,發布黃色警戒或在黃色警戒之前,老弱婦孺就優先撤離。

至於「一般」地區,例如桃竹苗山區,回歸原來規定,只有「保全住戶」必須強制撤離,不過,地方政府得視情況決定是否擴大撤離範圍。

次嚴重地區內不撤離者,應於社區內安全避難處所進行避難,內政部社會司協助地方政府備妥七日民生物資。災防會將偕同社會司及原民會,協助地方政府調查建立老弱、慢性疾病者名冊,未來執行撤離時,將由村里長負責通知及集合。

至於水災潛勢地區疏散避難撤離等級與作業程序,同樣分為嚴重、次嚴重、無淹水等三級。嚴重地區應全數撤離,次嚴重地區內不撤離者,應於社區安全避難處所或自家二樓以上進行避難,但老弱或慢性疾病者須優先撤離。

因應可能形成的颱風,高雄縣長楊秋興昨要求相關單位擬出有效疏散計畫。縣農業處表示,農委會水保局列管的土石流潛勢溪,高縣有六十一條,但受莫拉克颱風重創之後,原本的疏散、避難地點已不合時宜,且因水保功能嚴重遭受破壞,未來只要山區降雨超過三百毫米,便可能成災,因而研擬土石流警示達黃色警戒就應通知民眾撤離。



◆ 洛杉磯森林大火 38%受到控制

中央社 2009.09.04

由於空氣的溼度明顯增加,洛杉磯郡北邊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大火,到今天受到消防人員控制的範圍已擴大到38%,面臨祝融威脅的住家因此減少2000棟,約5000居民得以重返家園。

自從森林大火於8月25日引燃以來,熾熱的烈焰至今已焚燬64戶民宅與30棟各式建築,另有兩名洛杉磯郡消防員殉職、6人負傷。

洛杉磯郡消防局也指出,逾4000名消防員投入灌救工作以來,花費的公帑已高達2700萬美元。同時,目前尚有1萬餘住宅和500棟商業建築面臨火舌逼近的威脅。

連日以來,洛杉磯郡的空氣品質受到煙塵污染的程度愈來愈惡化,尤其是靠近山區的巴沙迪納(Pasadena)、阿凱迪亞(Arcadia)、蒙羅維亞(Monrovia)等地,受到火勢東移的影響,空氣愈來愈混濁,導致街頭人潮不再。

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指出,洛杉磯郡明天仍將籠罩在夏日高溫之下,5日才會有一波冷鋒面接近,屆時氣溫下降和部份地區雷雨將有助於灌救工作,只是距離完全撲滅大火至少還需要一至兩週時間。



◆ 深澳電廠擴建案 台電遭糾正

【張謙俊/基隆報導】2009-09-04 中國時報

監察院通過提案糾正台電「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立委謝國樑三日表示,監察院作法可避免基隆的生態浩劫,未來將持續反對蕃仔澳興建卸煤碼頭。

基隆市台灣頭文化協會向監察院陳情,指出台電辦理「深澳發電廠更新擴建計畫」違反開發行為環境評估規定作業準則,並製作不實環評書,引發基隆地區民眾強烈反彈,本案前天在監察院遭提案糾正。

監察院調查,台電九十三年間辦理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的溝通說明活動,不符法定「公開邀請」、「舉行會議」,有違失之嫌,提案糾正台電。另行政院環保署未依「開發行為環境評估規定作業準則」規定,確實審查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溝通說明會辦理情形,致引發地方反對聲浪,徒增政府困擾,也有疏失,監察院也對環保署提出糾正。

立委謝國樑昨表示,為了避免基隆及海科館周遭海洋生態環境遭遇浩劫,地方人才反對蕃子澳卸媒碼頭的興建,去年基隆各界到立法院抗議時,外界還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如今監察院提案糾正,代表基隆人的抗爭絕非無理取鬧,不容任何人任意抹黑。

fsj 提到...

北極發燒 2000年來最高溫

【尹德瀚/綜合四日外電報導】2009-09-05 中國時報

北極氣溫研究專家發表於最新一期《科學》周刊的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已扭轉北極的冷卻趨勢,導致北極近十年均溫是至少兩千年來的最高。

美國北亞利桑納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教授考夫曼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北極廿三個地區,針對冰層核心、樹木年輪和湖泊沉積層採集證據,佐以電腦模型而以十年為單位比對,發現一九九八至二○○八年間,北極氣溫係兩千年來最高。

根據這項研究,地球目前的冷卻趨勢始於七、八千年前,起因是地軸晃動導致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越來越遠,使夏季北極地區接收的日照量緩慢減少。目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已比兩千年前多約一百萬公里。

研究指出,這因素本應使北極夏天均溫每千年下降攝氏○.二度,但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似乎扭轉地球冷卻趨勢。因為冷卻趨勢係以二萬一千年為一循環,至少還須三、四千年才開始變暖,但北極夏季氣溫卻從廿世紀初期就開始上升,升幅比理論分析值要高出攝氏一.二度至攝氏一.六六度。

參與撰寫報告的史耐德說,研究顯示,拜「北極放大效應」現象之賜,北極變暖的速度比北半球任何其他地方快三倍,當高反射性的冰雪融化後,陸地和海洋會吸收更多陽光,導致暖化速度加快。

考夫曼說,北極變暖勢必影響全球,因為冰河消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對全球各海岸地帶造成嚴重衝擊,且北極永凍層解凍會釋放出甲烷,助長全球暖化。

※ 專題報導詳見:

草原沙漠化 肯亞、內蒙「乾」苦



◆ 西藏設尼木國家級森林公園 面積6192公頃

中央社 2009.09.05

中國大陸國家級森林公園再添1座,中國國家林業局已同意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設立「西藏尼木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6192公頃。

新華網報導,中國國家林業局決定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設立「西藏尼木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6192公頃,涵蓋吞巴、普松、尼木、澤南等4個景區,森林覆蓋率達70.69%。

西藏尼木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拉薩市與日喀則、山南、那曲地區交界處,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區內千年核桃、古柏、原始灌木和萬畝人工林相映成趣,而日錯及如巴湖濕地更是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多種珍稀鳥類的天堂,風景資源品質等級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尼木的森林、灌木、濕地、河湖、珍鳥不僅共同構成如詩的自然畫卷,更形成絕佳的生態鏈條。

除了擁有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外,西藏尼木國家森林公園內還保存著豐富的藏民族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景區內擁有極富傳奇色彩的藏文創始人--吞米桑布扎故居遺址、沿襲原生態傳統水磨藏香生產工藝的水磨走廊以及歷史悠久的普鬆手工雕刻之鄉。

報導引述尼木縣副縣長魏曉東的話表示,尼木國家森林公園的設立不僅有助於自然生態環境的進一步保護,也為當地旅遊資源的開發創造條件。公園景區的開發將填補西藏兩大城市--拉薩市和日喀則市之間目前特色旅遊資源的空白,並且透過開發旅遊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

拉薩市林業局和尼木縣林業局正加緊進行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工作,力爭透過尼木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走出1條「生態立縣」之路,加快當地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加州大火損失慘重 懸賞5萬美元捉拿縱火犯

中央社 2009.09.05

在美國林務局證實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大火屬蓄意縱火事件後,洛杉磯郡政委員安托諾維契(Michael Antonovich)今天提案懸賞五萬美元,捉拿縱火嫌犯。

延燒至今已經進入第10天的安吉利斯國家森林(Angeles National Forest)大火,也被視為是洛杉磯有史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場火災。截至目前的統計,有兩名消防員殉職、21人受傷、64棟房屋燒燬、15萬公頃林地化為焦土。

在蓄意縱火、又有兩名消防員喪生的前提下,洛杉磯郡警察局指出,將從謀殺案的角度就全案進行深入調查,盼能早日將兇嫌繩之以法。

包括霍爾(Ron Hall)在內的多名火災分析師,正夜以繼日地在最初發現火苗的地點做地毯式的搜尋,希望找出更多的線索。

灌救方面,投入滅火的消防人員今天增加到5000餘人,其中有不少是從愛阿華州、科羅拉多州、華盛頓州等地兼程趕來支援的隊伍。

洛杉磯郡消防局發佈的進度指出,截至今日傍晚為止,已有42%的火勢受到控制,受到祝融威脅的住家和商業建築也都急速減少。

林務局表示,未來數天的氣溫將略為下降、而空氣中的溼度持續增加,估計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大火在9月15日來到前可以完全熄滅。



◆ 苗農樹木標本園 美化兼教學

記者傅潮標/專題報導

在校園內種樹不稀奇,國立苗栗農工因有森林科,闢建全縣惟一的樹木標本園,栽植300多種木本植物。規模之大與樹種的豐富,不但在台灣中、小學首屈一指,甚至超越大學水準。這座自然生態樂園,是學生最佳戶外教學園地,也美化了校園景觀,成為苗農引以為傲的特色。

參與樹木標本園籌建工作的苗農資深教師、森林科主任彭宏源說,民國83年苗農森林館落成,位於森林館與行政大樓之間的空地,面積約0.4公頃,當時未開發利用。經校園規劃小組決議,建置樹木標本園以做為教學用途。

彭宏源說,森林科教師群著手規劃、闢建,催生這座樹木標本園。園內每棵樹都有獨特身世,是森林科老師們不辭辛勞,從全台各地林場、苗圃,如台大溪頭實驗林、林試所恒春、六龜分所、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林務局奮起湖苗圃等地取得苗木,帶回苗農培植。部份是民間友人贈送和校方自行採種培育的苗木。

苗農森林科並向農委會提出「林產加工利用與推廣示範計畫」獲得補助,將蒐集到的標本樹苗木,按規劃區域依序栽植,並闢建優美步道、野餐桌椅與木梯。師生們澆水、除草、施肥與防治病蟲害,細心照顧,遇有樹木死亡並立即補植。原本一片荒蕪的空地,15年後成為如今綠意盎然的蓊鬱森林。

校長彭禎祥說,這座樹木標本園,除供森林科進行樹木識別、測計與生態學等教學使用,也常有社區大學的老師帶學生到此戶外教學。

彭禎祥說,一屆又一屆陪著這些樹木成長的苗農學生,畢業後出了社會,還會帶家人回母校來看樹;當年協助栽植與撫育樹木的學生,有多人並已成為人師,回到母校任教,薪傳苗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作。

fsj 提到...

無車日號召4000人騎單車 減碳夫妻住公寓不用電

◆ 無車日號召 4000人騎單車

【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2009.09.06

全球氣候巨變,今年大台北國際無車日活動將推廣「每周一天不開車」運動,用實際行動響應環保救地球。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昨天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無車環保綠色植栽活動,許多民眾在現場一同承諾「每周一天不開車」的無車環保宣言。交通局並邀請凱渥夢幻之星前三名Model,共同植入象徵綠色城市願景的花苗,打造台北成為綠色新都市。

交通局長羅孝賢說,每周一天不開車,是最簡單響應環保的作法。交通局從8月1日發起這項運動,同仁票選決定每周五為「大眾運輸日」,不要開車,利用捷運、公車、自行車及步行來上下班。他希望各企業或團體也自行擇定自己的大眾運輸日共同響應。

活動現場並邀請花博娃娃擔任演出嘉賓,帶來逗趣可愛的表演,吸引民眾爭相拍攝,響應2009大台北國際無車日之外,也為2010年世界花卉博覽會宣傳造勢。

今年無車日的高潮,19日(周六)「無車我最靚」自行車騎車活動,今天午11點起,在官方網站及全台7-Eleven受理報名(共有4000個名額)。

路線由美堤河濱公園出發,沿大直橋轉濱江街,行經民權東路、敦化北路自行車道直抵忠孝東路「淨化新時代」封街現場,全程12公里均位於市區道路,與往年優遊河濱有很大的差別。

詳情可上官網:http://www.dot.taipei.gov.tw。



◆ 電動自行車無路權 肇事要負責

【聯合報╱記者劉明岩/彰化報導】2009.09.06

電動自行車有機車的機動性,更有自行車不用駕照與戴安全帽的「方便性」,因此很受歡迎,但彰化縣警察局交通隊提醒說,電動自行車是比照自行車列為慢車,雖不禁止上路,卻因幾乎沒有路權,一旦發生車禍,反而要負起肇事責任。

彰化縣大城鄉蔡姓鄉民在今年4月間,駕駛電動自行車與一輛轎車擦撞,芳苑警分局處理時,卻以蔡姓鄉民騎電動自行車不依規定領有並黏貼審驗合格標章,即行駛公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發罰單,由彰化監理站裁罰1200元,但蔡姓鄉民不服,向彰化地院聲明異議。

蔡姓鄉民辯稱,警方將電動自行車比照類似怪手、起重機、農機等動力機械,或沙灘摩托車、電動滑板車、電動高爾夫球車等動力休閒車輛,必須有審驗合格標章才得上路,是誤用法條,其實自行車車速低、對他人危險性低,是比照慢車,依法不能禁止上路。法官採信他的說法,撤銷罰單。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慢車有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其中,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25公里以下,且車重在40公斤以下之二輪車輛,電動自行車是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25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40公斤以下的二輪車輛。

其實,交通部發現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有踏板)使用越來越普遍,仍須有適當規範,否則一旦肇事,將難以釐清責任,目前正試辦上路的電動自行車必須領有及黏貼審驗標章,如未依規定,研擬處以 1200元到3600元罰款,芳苑警方處罰此一電動自行車案,是走得太快才被撤銷。

此一措施儘管規範電動自行車的性能及規格,但目前全台灣幾乎沒有慢車專用道,電動自行車與自行車在沒有路權上路時,如果與汽機車發生車禍,對方若無明顯違失,即要負起較大的肇事責任,領不領標章都還是沒解決根本的路權問題,可說是為德不卒。



◆ 西非洪水30人死 35萬人撤離

【聯合報╱記者莊蕙嘉/即時報導】2009.09.06

西非地區暴雨造成洪水氾濫,已有至少32人死亡,35萬居民緊急撤離。其中台灣邦交國布吉納法索災情最慘重,已有7人死亡,11萬人被迫撤離。迦納則有至少25人死亡。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派出一支7人評估小組,4日抵達布國首都瓦加杜古,該國最主要的一家醫院的四分之三已被洪水吞噬,亟需外界協助病患撤離及安置。

OCHA發言人伊莉莎白‧拜爾斯指出,瓦加杜古3日降下的雨量,等於布國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布國社會福利部部長帕絲卡琳‧塔米尼2日在國營廣播電台表示,受影響人數將快速增加,布國總統龔保雷向國際社會求援。洪災沖毀瓦加杜古12座橋,在布國已造成1.52億美元(約台幣50億元)損失。

貝南自7月起便大水為患,聯合國也派出救援隊伍協助。其他遭洪水侵襲的國家還包括幾內亞、尼日和塞內加爾等。(美聯社)



◆ 與海爭地新思維/荷蘭拋棄防堵 建洪氾區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路透阿姆斯特丹4日電】2009.09.06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海平面將上升約1公尺,而因為氣候變遷的速度較以往為快,荷蘭這個水利大國已拋棄有數百年傳統的防堵手段,改以創造天然洪氾區與重建紅樹林沼澤等作法,防止海水為患。

荷蘭已不再加高堤防,相反地,現在的荷蘭與海爭地,並在這些新生地上興建公共休閒區,使它在必要時,吸收暴風掀起的狂浪。

此外,荷蘭也不疏浚泥沙維護沙灘,相反地,他們在沿海傾倒大量泥沙,製造隨著潮水變換的「海沙引擎」。工程師也將沼澤更生,削弱海浪的力量。

有人還主張,荷蘭應該「給河流多一些空間」,意謂荷蘭將削弱防洪堤的力量,並沿著多條河流製造自然的洪氾區,包括萊茵河及其支流。1995年,由於連日豪雨,萊茵河及其支流水位暴漲,造成荷蘭洪水氾濫,險些釀成災難。

堤防可以加高,例如1995年堤防即防止荷蘭免於遭到6公尺的深水滅頂,不過,堤防的沙石在長時間吸收過多的水後即會潰決。

荷蘭預期未來幾年該國的河流流量將增加12.5%,而過去10至12年,河流流量已大為提高。

有鑑於此,許多專家認為天然的海水緩衝,會比建造更高的堤防為佳,以免河海平面同時升高之際,堤防經不起時間考驗而造成慘劇。

荷蘭大部分地區均低於海平面,且荷蘭約有7成經濟產出在海平面以下製造。在荷蘭從事與水相關工作的人無不認為,為河水海水上升預作準備是必要的,尤其在氣候變遷速度如此快之時。



◆ 減碳夫妻 住公寓不用電

自由時報 2009.09.06

〔編譯張沛元/路透紐約3日電〕2006年底,受夠了政治人物遲遲未能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美國紐約男子畢芬,決定自行嘗試以盡量不對環境造成衝擊的方式度過一年,看能帶來何種改變。

在老婆蜜雪兒勉為其難答應配合下,畢芬開始大幅改變生活方式,儘可能不製造垃圾、不排放二氧化碳、不污染水,以及只買當地產品。此外,畢芬與蜜雪兒出門時以單車代步、上下自家9樓公寓必爬樓梯、戒看電視,而且不為他們18個月大的女兒伊莎貝拉買新衣服。力行節能減碳生活6個月後,畢芬與蜜雪兒索性連電也不用了。

畢芬說,他們並不是為了要當環保人士才這麼做,「而是身為關心環保的公民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現在這一步」;蜜雪兒則說,他們當初一頭栽進來時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

畢芬除了將這一整年節能減碳的生活發表於部落格,還出版一本名為「無衝擊的人生」(暫譯,No Impact Man)的書記錄這段經歷,另有一部與書同名的紀錄片定本月於美國上映。

畢芬與蜜雪兒的節能減碳生活開始沒多久便吸引媒體的注意,但也招致耍花招搞噱頭之類的批評。畢芬坦言這的確可以被視為噱頭,而且也可以說是一種讓民眾對氣候變遷感興趣的溝通策略。

節能減碳只做一點點並不夠,畢芬說,「倘若我們真的想要改變地球……我們就得考慮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蜜雪兒則說,低衝擊的生活方式不僅有益地球,也有助於荷包;低衝擊生活,讓他們省下一半的隨興開銷。

畢芬與蜜雪兒目前仍然持續過著節能減碳的生活,但方式已較不那麼激進;他們出門時還是會騎腳踏車,但偶爾也會搭計程車。此外,他們依然過著不用洗碗機、冰箱、烘衣機與空調等用電的日子。

fsj 提到...

挑戰美國 中日韓聯手爭綠能霸主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09.09.07

隨著低碳時代的來臨,中國、日本、南韓正聯手向美國挑戰,搶奪綠色科技的霸主地位。

眾所周知,日本油電車目前跑在全球最前頭,中國的電動車、太陽能、風能世界第一,南韓仍在努力打造綠色科技地位,但該國已斥資310億美元,贊助27項綠色科技計畫,日久定能有所斬獲。

三國高層官員上月曾開會,主題是討論在12月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採取一致立場,但會議目的絕不僅止於節能減碳。其實,讓中國的製造力、市場、暴增的外匯存底與日本、南韓的高科技聯姻,是一個務實且精明無比的點子。

三國合作,可能在後經濟危機、低碳的世界,成就一個全球無敵的新霸主。

靠化石燃料餵養的工業時代已接近尾聲,這個時代的第一強權美國,眼看經濟霸主地位可能不保。根據英國市場分析公司「新能源財經」估計,去年歐洲清淨能源的投資總額近500億美元,美國卻只有300億。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意識到這項不足,因此在總額787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案中,撥出款項用於增進綠色科技,但美國舉債占GDP的比重已達82%,預算赤字明年將破1.4兆美元,美國已沒什麼花錢的能力。而日本,中國、南韓目前的經濟形勢均優於美國,至少他們不像美國,仍在收拾經濟風暴的爛攤子。

東亞將在綠色競賽中先馳得點?領導碳交易方式的歐洲,實力不容小覷,且東亞三國仍有棘手問題待解決,例如中國的智財權薄弱會是一道障礙。

美國也不會束手認輸,1950年代蘇聯發射史普尼克人造衛星,刺激美國於1969年登陸月球即是一例。



◆ 發展綠能 蔡英文提台灣三挑戰

自由時報 2009.09.07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表示,目前我國能源主管機關仍僅為經濟部底下的一個單位,顯示政府對於能源政策缺乏國家高度。且相較於美國、歐盟及韓國對於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投入,我國雖然有四年五千億元的計畫,卻集中在太陽能及LED,缺乏新能源發展的路徑規劃。

蔡英文表示,台灣在能源領域目前面臨三項挑戰,包括能源供給安全持續惡化、二氧化碳排放過高、對能源及環境重視不足等三大問題。

首先是能源供給安全持續惡化部分,由於我國有九十九%的能源是仰賴進口,其中對於中東石油依存度高達八十四%,儘管政府有提高低碳能源發電比例的認知,卻也大幅提高了核能發電的比重,這已經對環境永續發展製造了更多不安因素。

第二,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二○○七年,台灣平均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十七.七公噸,是全球平均的三倍,而全台灣全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更佔了全球的一%,顯示我們並沒有善盡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的角色。同時政府也沒有一套以國家高度的環保政策,對於高核能及高污染的產業也沒有解決政策。

反觀美國、歐盟及韓國則相繼提出許多能源政策,包括美國歐巴瑪政府的八千億美元、歐盟的三十五億歐元,至於韓國更提出了綠色策略及國家成長五年計畫,預計在二○○九年到二○一三年,將投入八百億美元,這些國家的企圖心值得當權的執政者深思。

最後,對能源及環境重視不足,過去台灣的框架是將能源及環境視為對立的,但是在新世紀,能源及經濟發展是一體兩面的。對於各國對發展綠色產業的積極佈局,台灣必須評估自身的優勢及劣勢,配合新能源政策的推力,與未來綠色產業的拉力,找出新世紀台灣自己的位子。



◆ 颱風亂花序 櫻花9月開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09.09.07

有沒有搞錯,大熱天櫻花開?宜蘭縣員山鄉大礁溪一帶,最近有好幾棵櫻花開花,零星掛在枝頭,讓人看傻眼。花蓮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研究員李國明說,氣候反常,很多植物的生理時鐘都被打亂。

往年櫻花都是在天氣寒冷的1到3月開花,現在看到櫻花開,的確很不尋常。魏姓民眾說,去年接連兩個颱風侵襲,他們種在大礁溪的櫻花竟在10月開花,今年更早,提前在9月初就開花。

魏姓民眾指出,莫拉克颱風過後,原本茂盛的櫻花樹,葉子被掃落一空,不久,櫻花樹開始萌芽,結花苞,這幾天陸續綻放,但量不多,他猜可能葉子掉光後,櫻花以為冬天到了,所以開花。

花蓮農改場研究員李國明表示,植物也有危機意識,這幾年氣候反常,很多植物的生理時鐘都被破壞,亂象似乎越來越多。



◆ 氣候變遷 促南北半球紫外線增減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法新社巴黎6日電】2009.09.07

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將破壞珍貴的地球臭氧層,導致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強度提高,並降低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強度。

報告指出,估計至本世紀末,南極洲的紫外線強度可能在季節性高峰期增加20%,斯堪的那維亞北部、西伯利亞與加拿大北部則可能減少將近1/10。這種變化可能有害人體健康,因為曝曬紫外線過度與癌症、白內障、農作物受損有關,曝曬不足則會導致維他命D不足。

多倫多大學大氣物理學家蜜雪拉‧赫格林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遷足以危及臭氧層,並導致南北半球的紫外線強度增加及減少。眾所周知,曝曬紫外線過度有害健康,曝曬不足可能亦然。」

臭氧層是指大氣同溫層中聚集的臭氧分子,高度約10公里至50公里,可過濾陽光中有害的UVB射線。科學家1970年代發現,煙霧劑與冷凍過程中所使用的氟氯碳化物是臭氧層變薄的元凶。據蒙特婁議定書,各簽署國必須逐步減少以至完全排除這些化學物的使用量,估計至本世紀下半葉,南極洲因為氟氯碳化物所導致的臭氧層「破洞」即可復原。

前述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前所未見的威脅。它不是來自臭氧層變薄或出現破洞,而是來自高緯度強風驅動臭氧層的方式。

在北緯60度以上的地區,亦即相當於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聖彼得堡的位置,2095年的紫外線強度估計將較1965年減少9.1%,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減少3.6%,熱帶地區增加3.8%。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不變,南極洲平均增加3.2%,春末夏初則可能增加20%。



◆ 「瘋蟻」大肆入侵德州佛州

【諶悠文/綜合報導】2009-09-07 中國時報

美國南部德州及東南部佛羅里達州正遭外來種的「瘋蟻」(crazy ants,學名paratrechina species near pubens)大軍侵襲,各界擔心這種小蟲子將與每年造成美南數十億美元損失的火蟻一樣,帶來嚴重危害。

雖然這種害蟲不像火蟻會螫傷人,但會侵害野生植物,引發電器短路,同樣會造成很大的財物損失。瘋蟻有一個特性尤其討厭:喜歡在人類居住的地方出沒,一旦侵入建築物,就很難驅逐出境。

瘋蟻之名來自牠們的行進軌跡,不像一般螞蟻列隊直行,而是四面八方到處亂爬。瘋蟻會爬滿地面,碰到植物、動物和人類也會亂竄。科學家推測瘋蟻可能源自加勒比海地區。

瘋蟻來勢洶洶,在德州稱為「拉斯貝瑞瘋蟻」,現已擴散到十四個郡,主要出現在休士頓市附近,但今年夏天發現又有三個地點淪陷,包括大城聖安東尼奧。

在佛羅里達州,類似的害蟲被稱為「加勒比海瘋蟻」。佛羅里達大學專家彼瑞拉說,瘋蟻快速蔓延已經有五年的時間。

德州農工大學「城市昆蟲學計畫」主任高德表示,瘋蟻喜歡生活在有人居住的環境,而人類要為瘋蟻擴散負泰半責任,因為牠們可透過盆栽之類的物品四處遷居。



◆ 追蹤瀕危物種 Google PageRank快速算出

自由時報 2009.09.07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挽救生態工作迫在眉睫,苦於傳統演算方法趕不上物種滅絕速度的科學家,最近把腦筋動到Google的「網頁排名」(PageRank)技術上。他們表示,運用這種技術,可以迅速判別哪些物種對維持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從而簡化保育工作。

與生物學演算法則結果相同

在生態系統中,物種相互依存,單一物種的滅絕,可能造成其他看似毫不相干的物種死亡,要調查這種情況何時發生,單靠目前科學家使用的傳統方式,實在曠日廢時。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學系的艾倫希納教授,某天偶然在應用數學期刊上讀到描述Google演算技術的文章後,靈機一動,認為這種運算方法或能用以解決現今計算生物學的困境。

艾倫希納告訴BBC:「首先,我們必須把演算法的定義倒過來用,在網頁排名技術中,如果多個重要的網頁指向某個網頁,那個網頁也會變得重要,而我們的運算法則是變成,一個物種如果指向多個重要物種,那這個物種也會變得重要。」此外,艾倫希納團隊須在食物網路系統中,設計一個循環的元素,才能將演算學應用於食物網絡中。艾倫希納團隊將這種元素稱為「腐質池」(detritus pool)。艾倫希納說:「一個有機體死亡,就會進入腐質池,最後會透過最原始的製造者——植物——回到食物網。每個物種最終都會成為腐質,而腐質最終只會成為植物,食物網因為這樣循環不息,因此適用於演算法則。」

艾倫希納團隊以這種方法測試食物網,根據各個物種消失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傷害,為物種排名,同時運用現今演算生物學使用的演算法則,來為同樣的問題找出答案。艾倫希納團隊發現,使用網頁排名得出的「物種排名」,與運用複雜演算法則得出的結果完全相同。

※ 相關報導:

* 積極回應全球氣候變遷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90700280,00.html

fsj 提到...

鳩山雄心2020碳減排25% 產業譁然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2009.09.08

日本準首相鳩山由紀夫7日宣布,上任後將實施嚴格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中程目標是2020年的排放量比1990年少25%。新目標大幅超越日本現任政府6月提出的標準,預料將引發日本產業界不滿。

預定16日接任日本首相的鳩山由紀夫在東京一項全球暖化對策會議表示,上任後將竭盡所能讓日本在2020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25%。他強調:「這是我們提出的政權公約,將全面動用所有政策,力爭實現。」

根據聯合國建議的減排目標,已開發國家到2020年,應減排25%到40%,即便如此,鳩山提出的目標仍比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更具雄心。聯合國氣候事務首席官員德布爾(Yvo de Boer)也盛讚日本這項目標領先各工業化國家。

日本最大工商團體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經團連)預料將反對這項新目標,日本汽車製造業的遊說團體也不看好能達成這項目標。

日本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和第5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即將下台的首相麻生太郎6月提出在2020年前比1990年減排僅8%的目標,被環保團體痛批。截至去年3月,日本的碳排放已達新高,超出其京都議定書的目標16%。

鳩山指抗暖化為企業界帶來新商機,而非威脅。他也呼籲其他主要國家跟進,表示單單日本提出減排目標,無法遏止全球暖化,他將出席本月22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首腦級峰會,致力推動各主要國家均參與的公平、有效的減排目標。

攸關氣候變遷的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將在2012年到期,日本將於12月的丹麥哥本哈根國際會議中提出減排目標。此會議旨在擬訂京都議定書到期之後的新約。



◆ 台灣版週一不吃肉 921開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8/today-life1.htm

自由時報 2009.09.08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想要過健康減碳新生活,少吃肉,改吃素,可能是有效的具體行動之一,響應「週一無肉日」更是民眾的新選擇!

推廣平台 網友響應

繼英國前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帶頭推廣週一無肉日後,國內民間人士也將於九二一當天,正式發起台灣版的「週一無肉日平台」,發起人素食作家蘇小歡及徐仁修,除積極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結盟團體加入,也力邀餐廳推出「友善素食食譜」,廣邀社會大眾加入週一無肉日行列,已引起網友熱情響應。

蘇小歡說:「大自然的反撲,提醒台灣的人民,該有些積極的環保作為了!」他指出,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在二○○六年所做的統計資料就已經指出,二氧化碳最大的製造者,並非人類,而是畜牧業,畜牧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十八%,比過去被誤解的元凶—所有石化業、汽車、摩托車等加起來還高。

餐廳提供無肉菜單

週一無肉日平台,目標將推動民眾週一餐桌無肉,餐館週一提供三分之一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點用,並將結合量販業者推動素料專櫃,希望結合航空業者推動機上無肉餐,還將舉辦無肉餐高峰論壇,並邀請推動「週四無肉日」而聞名國際的比利時根特市長來台演講,同時結合電子媒體,透過跑馬燈提醒大家「週一無肉日」。

吃素的理由 新增愛地球

基於健康及環保理念,強調吃「生態素」的徐仁修與吃「生命素」的蘇小歡說,人類對肉品的需求量以驚人速度成長,畜牧業的發展不只導致森林遭濫墾來提供牧地,冷凍肉類及產製肉品過程,更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想要透過種樹達到環保效果,需要三、五年,透過石化業輔導轉型更困難重重,肉品產製過程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第一元凶。

台灣人民的環保意識若能崛起,攜手讓台灣成為低肉品消費社會,進而感染全世界的人們,將是解決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重要力量。

蘇小歡說,週一無肉日平台將設定兩年的目標時間,透過各種力量讓週一無肉日成為全民生活習慣,進而讓官方在第一年主動宣布週一為全台灣的無肉日,第二年則希望以台灣為起點,串聯全球有志團體,讓全球重要國家都加入週一無肉日行列。

※ 餘詳見原站。

fsj 提到...

伊斯坦堡大雨 惡水奪31命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2009-09-10

土耳其大城伊斯坦堡,連續2天大雨傾盆,雨量刷新80年來的紀錄,許多駕駛根本閃避不及,直接爬上車頂逃生,街頭不斷上演驚險搶救場面,到現在大水已經奪走31條人命,還有多人下落不明。大水瞬間湧上,駕駛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可見大雨下得有多大,土耳其最大城伊斯坦堡,遭逢80年大雨,高速公路的汽車和巴士被沖得倒退嚕,還有廂型車載著一家老小,結果車子滅頂,婦人小孩只好先爬上隔壁公車車頂,剩駕駛巴著車頭,看了讓人捏一把冷汗。

據一名生還卡車司機描述,水位在短短10分鐘升了5公尺,軍用直升機不斷演出驚險搶救場面,不過水實在太猛,有民眾用手機拍到一名男子被捲入滾滾黃泥,好幾次想站起來都失敗,到現在人還是下落不明,還有7名坐小巴士女工,在上班途中滅頂。

土耳其因為地處地震帶,過去面對災害防治,還是以地震救災為主,面對突如其來的大水、應變不足,加上都市開發過快,許多房子根本直接蓋在河床上,排水系統又不良,除了伊斯坦堡通往國際機場交通受阻,西部省分也有兩處橋樑斷裂,環境部長更直指,這次水患災情之慘,恐怕是500年僅見。



◆ 暴風雨在巴西南部、東南部造成死傷

中央社 2009.09.10

昨天凌晨襲擊巴西南部的暴風雨,造成眾多傷亡與損失。災情最嚴重的城市瓜拉西亞巴(Guaraciaba),造成四人死亡、七成建築被摧毀,全市陷入混亂。

距聖卡塔里納州(Santa Catarina)首府約400公里的蒙特卡斯特洛(Monte Castelo),也有兩人罹難。聖卡塔里納州民防廳指出,至少37個城市遭到強風暴雨襲擊,其中四個城市的情況告急。

巴西南部的這場風雨從7日晚上開始,斷斷續續地持續到現在。據氣象學家指出,它可能和襲擊阿根廷,在近巴西邊界城市聖彼德羅(San Pedro)造成10人死亡的怪異「龍捲風」有關。

這場挾帶著冰雹的暴雨也襲擊南里奧格蘭德州(Rio Grande do Sul),造成310戶家庭無家可歸,至少10萬人遭受斷電之苦。

雖然目前的損失還沒有像去年11月的強烈風雨所造成的那般嚴重,民防廳表示,假如未來幾天的天氣持續惡劣,情況可能會再惡化。去年,聖卡塔里納州因豪雨成災,引起山洪爆發和土石流,造成135人死亡,逾10萬人流離失所。

昨天的暴風雨也在東南部的聖保羅造成至少三人死亡,死者都是因為土崩慘遭活埋。橫越聖保羅市的季也蝶河和松林河也因河水氾濫,阻斷環河公路多處路段,致使市內交通癱瘓。

氣象局指出,昨天聖保羅市一天的降雨相當於九月份預期雨量的九成。

氣象台還預測,巴西南部和東南部的天氣將持續不穩至本週末,部分地區可能再出現伴隨冰雹、雷電的強風驟雨。



◆ 受不了40度高溫 重慶部分學校被迫停課

中央社 2009.09.10

重慶市入秋後出現歷史罕見的連續高溫,攝氏40度的溫度讓整個山城暴露在毒辣的陽光下,部分中小學停課放假,避免酷熱傷人。

中新社轉述重慶氣象台的分析和監測,從8日中午1時到6時,重慶主城區等10餘區縣的日最高氣溫升至40度以上,其餘20多個區縣氣溫僅低1至2度,其中綦江縣當天下午4時更高達41.7度,是全市最熱的地方。

報導稱,重慶歷年9月已經秋雨綿綿,今年入秋卻連晴高溫,堪比炎夏。

因為持續高溫,重慶市部分中小學校從8日起放「高溫假」。重慶市教委發通知要求戶外的軍訓課暫停或調整時間,體育課也要避免高溫下進行。

重慶氣象台說,高溫天氣將持續到9月中旬,其間仍將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980909



◆ 阿拉斯加出現海象群 顯示北極海融冰嚴重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09-09-10 新聞速報

阿拉斯加西北沿海出現大批海象,透露出北極海受氣候變遷的影響,融冰狀況非常嚴重,這將威脅到海象的生存。

美國地質所的一項研究指出,阿拉斯加西北方楚克奇海的冰帽附近,聚集了三千五百多頭海象,海象每年秋天會集體向南遷徙,時間通常不會那麼早,海象大批向海岸邊聚集,應該和氣候暖化北極海海冰融化有關。

海洋動物學家說,海象大批向海岸邊聚集,有彼此擠壓踩踏死亡的危險,這也會增加牠們覓食的難度。

海象和海豹以及海獅不一樣,牠雖然也是潛水能手,可以潛入九十公尺深的海底覓食,可是只能在水中逗留大約二十分鐘,就得回到冰上休息,如果海冰都融化了,海象覓食的時候,得從岸邊往返,而不能從海冰上直接潛入水中,覓食的難度將大幅升高,威脅到牠們的生存。

前年秋天,阿拉斯加沿海也曾出現海象大批聚集的狀況,楚克奇海瀕臨俄羅斯那一邊,群聚海象數量一度達到四萬頭,因為擠壓踐踏,死了三、四千頭。

氣候暖化嚴重破壞海象棲息環境,威脅到牠們的生存,生物多樣化中心建議把太平洋海象列入瀕臨絕種動物,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當局已經展開評估。研究人員下星期要前往楚克奇海沿岸,替三十頭海象植入追蹤晶片。

fsj 提到...

環團號召:周一不吃肉 為地球降溫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09.12

環保團體計畫在本月21日發動「周一無肉日」,透過各種方式號召民眾每周一不吃肉減碳,盼推廣至學童營養午餐「周一無肉」,循序漸進為替地球「降溫」。

聯合國農糧組織2006年報告指出,近2成二氧化碳排放來自畜牧業,比全球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還多。畜牧業中又以牛隻碳總排放量最高,每頭牛1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相當於一輛汽車7萬公里的排放量。

素食作家蘇小歡為活動發起人之一,他表示,「周一無肉」為人類文明的象徵,若台灣民眾都能為環保盡分心力,相信能帶動無肉潮流,走在環保文明前端。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研究發現,畜牧業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超乎一般人想像,且畜牧業排放的甲烷占全球37%,對暖化的殺傷力為二氧化碳的72倍,較二氧化碳使地球暖化的速度還要快上20倍。

氣候變遷小組表示,乳牛在分泌1公升牛奶前,就需先消耗990公升的水,相當驚人。研究指出,2500公頃的黃豆作物就能滿足全球人類所需,但以南美洲為例,就有4億公頃的黃豆作物用以供應牛隻生產。而平均生產一分肉食餐飲所消耗的資源,可提供至少15份的蔬食餐飲,生產牛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較蔬菜及米多出24倍。

周一無肉日平台除計畫將無肉概念推廣至學童營養午餐外,也盼結合飯店、餐館業者推動「無肉菜單」,並請航空業者推動「機上無肉餐」,以各種管道增加民眾吃素的機會。

周一無肉日平台指出,未來計畫以2年時間養成民眾「低肉品」消費觀。蘇小歡說,往後更盼望以台灣為全球周一無肉基地,串連全球環保、動保等民間團體加入響應,將周一無肉的概念推廣至國際。



◆ 消基會抽查 有機展暗藏「假有機」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09.12

2009自然有機暨健康生活展昨天在台北世貿開跑,消基會隨機抽查,發現有機展暗藏「假有機」。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呼籲,民眾在選擇有機商品時,國內商品最好認明CAS有機標章,國外商品要認明驗證證書字號。

有機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辦法今年8月上路,消基會日前調查發現市售有機產品仍有6成違規。消基會表示,目前市售國內外有機產品應符合農委會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等管理辦法。

消基會抽查發現,4家自然有機暨健康生活展攤位中,就有多達3家業者所販售的有機產品未標示有機標章,恐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農委會自8月起動員農糧署人力進行全台抽檢,農委會指出,目前已抽檢100多家業者、2400件有機商品,不合格率為5.6%。農委會強調將持續加強市售有機農產品標示檢查及品質檢驗,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消基會呼籲,民眾若對有機產品有疑慮,可去電農糧署查詢,電話:(049)2332380。



◆ 學者:二氧化碳減量 台灣背道而馳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09.12

日前八大工業國(G8)全體同意全球氣溫不得上升超過攝氏2度,並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指出,在全球減碳風潮中,台灣每年平均用了全台1/3的能源,來發展高耗能產業,所創造的GDP卻不到5%,值得檢討。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名列全球第22名,徐光蓉表示,1990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億公噸,2006年已增加到2.7億公噸,尤其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居全球火力發電廠之冠,麥寮火力電廠也居全球第5。

「科學家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全球增溫的狀況比想像中快很多。」徐光蓉表示,過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美國居冠,但美國原本盼在去年減少8%排放量,最後不減反增,還比1990年多了7%。過去全球共有38個工業國在京都議定書被要求減量,其中半數國家排放已比台灣少。

馬政府上台後高喊「節能減碳」,並宣示我國二氧化碳要在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但台電卻不斷推出燃煤電廠建案,林口電廠從60萬千瓦增至240 萬千瓦,深澳電廠由40萬千瓦更新為160萬千瓦,大林電廠將185萬千瓦換成320萬千瓦等,都與二氧化碳減量背道而馳。

徐光蓉表示,我國在石化、水泥、煉鋼、煉鐵等的高耗能產業過多。相較於美國刺激經濟方案中,有高達6成用於創造綠色產業、鼓勵節能減碳,台灣卻占不到1%。「看不到政府減量的決心。」



◆ 奇!油桐二度開花 柿子又結苞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番路、中埔報導】2009.09.12

嘉義縣番路鄉的柿子結果又開花! 中埔鄉凍仔腳4月雪油桐花也在最近二度開花。嘉義大學園藝系教授呂明雄表示,氣候異常加上颱風,將樹葉大量吹落,造成許多花木出現異常。

產量占全國一半的番路鄉脆柿和紅柿,受莫拉克颱風重創,收成減少6成以上,70歲的農婦蔡滿說,有的果樹甚至沒有結果,不少果農看到柿子全掉樹上,傷心落淚,兒女們也安慰她不要太難過。蔡滿說,雖然有天災補助,
今年番路鄉柿子減產6成以上,果農驚見新枝芽重新冒出花苞。

柿子收成減少,但因景氣不佳,價格並未上漲,產地價每台斤10餘元,扣除運輸、裝箱等成本,果農實收每台斤不到10元。此外,柿子的樹葉被颱風大批吹落,最近冒出新枝芽,果農更驚見枝芽上竟有花苞,如果二度開花,明年就無法結果,果農紛紛巡視農園折斷花苞。

除了柿子結果又開花,中埔鄉東興村凍仔腳有名的油桐花賞花區,不少油桐樹二度開花,村民都覺得驚奇。

此外,中埔鄉沄水國小和台18線阿里山公路番路段的山櫻花,都提早開花。

呂明雄表示,近來許多花木出現二度開花或提早開花,除了全球氣候異常,颱風將柿子等樹葉大量吹落,加上災後高溫多雨,樹木很快的即重新萌芽開花,都是不正常的開花。



◆ 廣東汕頭 40座水庫接近乾涸

中央社 2009.09.12

廣東汕頭市今年1至8月降雨量比往年同期銳減35%至45%,入秋以來的持續高溫已讓40座水庫接近乾涸,而近期天氣沒有明顯降水雲系,加上空氣乾燥,沒有充足的濕氣,無法實施人造雨。

中新社指出,汕頭目前有8座中型水庫,192座小型水庫,截至8月底,全市蓄水量比歷年同期減少4成,有40個水庫接近乾涸。

自今年開汛至今,韓江尚未出現洪水,目前韓江潮安水文站水位保持在12.3公尺左右,基本能夠滿足汕頭市主城區和澄海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截至目前,汕頭市南澳縣有6千畝農作物普遍受旱,自9月5日起採取輪流供水,居民每2天供一次水。潮南區有6萬多畝農作物受旱。初步統計,汕頭全市作物受旱面積8.55萬畝。



◆ 週末再降豪雨 洪患恐再襲土耳其

中央社 2009.09.12

連日豪雨釀成洪患重創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Istanbal),造成31人死亡,但氣象預報顯示,今天傍晚至12日凌晨,土耳其恐再降豪雨,環保部官員再發洪水警戒。

土耳其「今日時代報」(Today's Zaman)報導,環保部長艾洛格魯(Veysel Eroglu)在伊斯坦堡市政府的災害協調中心召開記者會,宣布週末豪大雨恐再釀災的消息,提醒各界多加注意。

9日的豪大雨雨量驚人為土耳其80年僅見,尤其伊斯坦堡的伊吉特里(ikitelli)區,48小時累積的降雨量,超過年雨量的1/3。

因大雨導致溪水暴漲氾濫成災,不少公司行號位於溪水兩側的倉儲皆泡在水中,尤其是紡織業者損失慘重,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美元。

中華民國駐土耳其代表處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旅居於伊斯坦堡的台僑不超過50人,另有數名台僑居住於鄰近水患發生地區,但他們所在地勢較高,皆無生命財產之虞。

代表處官員表示,台僑生命財產均安,代表處也隨時與他們保持聯繫,提供必要的協助。

fsj 提到...

「綠色革命」之父Borlaug去世

【聯合晚報╱記者彭淮棟/即時報導】2009.09.13

德州農工大學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綠色革命」之父Norman Borlaug於12日在達拉斯家中去世,享壽95歲。他1970年獲諾貝爾獎,他促成的綠色革命公認是全球二十世紀下半葉得免饑荒的頭號功臣。


◆ 霄裡溪汙染 環署停送水居民慌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鄭朝陽/台北報導】2009.09.13

環保署最近修改飲用水水質標準,新增「銦」、「鉬」兩種重金屬管制項目,濃度須低於零點零七ppm。據了解,環保署是因為新竹縣霄裡溪上游的華映、友達兩家面板廠將廢水排入霄裡溪,溪水卻檢出「銦」、「鉬」兩項重金屬,造成長期飲用溪水的附近居民不安。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表示,未來將比照歐盟標準,科技業在設廠之初環評報告,就要求誠實申報程中使用的化學物,杜絕後患。

霄裡溪是貫穿桃園龍潭鄉與新竹縣新埔鎮甲級河川,自來水公司在此設有飲用水取水口,但上游的華映龍潭廠、宏碁智慧園區內的友達光電八年前開始,每日排放三萬噸廢水,造成沿岸一千五百公頃農田灌溉水導電度偏高,經環保署檢驗發現,溪水中含有罕見的金屬銦和鉬,自去年十月主動派送水車供應當地居民飲用水,要求居民停用溪水和地下水。

高科技業製程使用的材料向來是業界的商業機密,國際上已發生多起高科技製程新材料導致的重大汙染事件,霄裡溪汙染事件凸顯台灣是高科技重鎮,法規卻管不到高科技毒害。

「當地居民發現稻子無法結穗,田裡連農藥都不怕的福壽螺卻死光。」前環評委員詹順貴表示,華映、友達設廠後,水質呈中度汙染。

詹順貴質疑,當初霄裡溪環評過關簡直荒謬,因霄裡溪匯入鳳山溪後馬上就是飲用水取水口,加上霄裡溪、鳳山溪沿岸有上千公頃農地需引水灌溉,今年一月環評通過兩家面板廠廢水改排桃園老街溪,也同樣有引水灌溉情形。

「面板廠廢水不須符合灌溉水標準,只要符合寬鬆的工業三級的放流水標準即可排放。」環保團體批評,高科技產業廢水管制寬鬆,肥了科技業者,卻害了農民和消費者的健康。

環保團體說,銦、鉬僅是多種高科技廢水中未被列管的毒物之二,「更多未知毒物,環保署根本不知道。」

小辭典/洗蝕面板 廢水含銦、鉬

霄裡溪水檢出「銦」,來源是液晶面板(TFT-LCD)廠使用的氧化銦錫(ITO),它是氧化銦和氧化錫的混合物,在薄膜狀時透明無色,且具導電效果,是當前製作液晶面板無可取代的材料。鉬是一種過渡金屬,高科技業常用來作為積體元件的導電線材,半導體和面板業都需要積體元件。

專家表示,面板製程會清洗、蝕刻氧化銦錫和鉬,清出來的廢棄物就隨廢水排出廠外,進入河川。而銦會刺激眼睛、皮膚及呼吸系統,導致肺部永久性傷害、肺水腫,嚴重可能致死。



◆ 霄裡溪汙染/環署:勿擔心 微量無害人體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09.09.13

環保署調查竹科、中科等高科技產業廢水汙染情形,發現廢水中的正磷酸鹽、總磷、氨氮、總氮濃度普遍偏高,還驗出銦、鈦、錫、鈷、鎢等多項未管制項目。

高科技產業製程所使用化學物質越來越複雜,所排放的廢水可能產生不明汙染物。過去調查發現,電子產業放流水具急毒性,尤其以生產彩色濾光片的光電業廢水毒性偏高,但九家業者所排放的廢水中,卻僅有兩家不符放流水標準。

環保署前年針對竹科、中科、南科共十家高科技產業及廢水處理廠,調查廢水排放汙染情形。調查指出,廢水汙染物雖符合放流水限定值,但未管制的有毒物質可能產生加乘效應,或因食物鏈最後累積在人體中。

環保署研究結果不建議管制高科技放流水中常見的總有機碳、總有機毒物、重金屬、導電度等,而以衝擊面較小為由,建議管制氨氮總量。

學者指出,霄裡溪在友達、華映未設廠前,水質符合甲級水體標準,每公升氨氮值在零點一毫克以下。但環保署研究報告所建議的管制標準,卻只建議業者要符合每公升五十毫克的氨氮值,差距達五百倍。

環保署近期多次邀請學者召開會議,但欲擬定的卻是規範自來水廠的飲用水標準,而非規範高科技產業的放流水標準。有學者認為應先規範業者作為第一道防線,第二步才是擬定飲用水限值。

環保署指出,先行擬定飲用水中銦、鉬限定值,與擬定放流水標準並無衝突,加上銦、鉬原本就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 相關規定本身就不夠完備,縱使業者合法也只是名目上無害。



◆ 八八惡水淹總爺 迄今難見蛙蹤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2009.09.13

88水災過後一個月,台南縣麻豆鎮總爺藝文中心諸羅樹蛙棲地,遭受大水肆虐,迄今難見蛙蹤,保育人士憂心諸羅樹蛙群已遷徙甚至滅亡。學者也對棲地生態憂心,至於園區內的諸羅樹蛙是否已經全部毀滅,得等明年繁殖期進一步查估才會知道。

總爺藝文中心因園區北側諸羅樹蛙棲地聲名大噪,88水災總爺水淹1公尺,原有樹蛙棲地遭大水竄流,生態環境巨變,災後逾月,昔日蛙鳴聲罕見聽聞,且也沒諸羅樹蛙蹤跡,保育人士擔心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的這近2公頃棲地,恐已遭摧毀。

專門研究諸羅樹蛙生態的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講師莊孟憲說,諸羅樹蛙每年繁殖約4月至8月間,但也會受到當年氣候影響;今年若沒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平均雨量仍少於往年,屬於「欠年」,因為目前已經是樹蛙繁殖期末期甚至已過繁殖期,總爺當地諸羅樹蛙是否消失,等明年4月查估較精準。



◆ 節能省錢 美國大樓瘋整型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9.13

紐約帝國大廈在做,芝加哥Willis塔即將要做,許許多多大樓業主都計畫要做。做什麼?翻修改型以便削減能源成本。

全球能源漸少的說法不絕於耳,可能遙遠一點。但水電費日益上升是可以立即感受到的負擔,經濟衰退時尤其令人不勝負荷。現在政府提出稅率優惠,加上減碳意識普遍高漲,大樓整型節能時機成熟,愈來愈in。

美聯社引述美國「全國能源服務業協會」執行長辛格的話說,「這個行業現在生意興旺」。他表示,推動節能投資的因素很多,包括政府補助、能源價格可畏,以及精益求精的節能科技逐漸問世。

大樓省能,意義何在?很多人不知道,大樓占去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一半。大樓如果節能,善莫大焉。

美國的能源服務業從2004年以來成長至少22%。此外,歐巴馬政府以省能節能為重要政策,聯邦政府的經濟刺激包裹裡,就有大筆經費指定用於翻修政府建築,使公家建築多用綠色建材。

美國環保署有個方案叫「省能之星」,負責人馬莉亞‧瓦嘉斯說,這件事潛力無限。到2008年底,獲得該署貼上「省能之星」標籤的大樓已有6300棟,比一年前增加57%。

專家表示,會有愈來愈多企業看到對手致力大樓省能,也跟著做,因為在企業營運上划得來。

到2013年,能源服務業的規模預料將擴大到目前的三倍,價值估計達四千億美元(台幣13兆1440億元)。

「綠色」工作已在增加,是少數能夠在經濟衰退期間提升就業機會的行業之一。

帝國大廈整型之後,預計每年能源開銷降低440萬美元(台幣1億4300萬),減幅相當於38%,不數年就值回整型成本。

今年6月,芝加哥110層的Willis大樓,也就是原來的喜爾仕塔,宣布斥資3億5000萬美元整型,包括1萬6000扇窗戶改成省能氣密窗。

安裝省能省電的暖氣和冷氣系統、改善自動照明、採用高品質窗戶等等,成本不低,有些企業算盤撥一撥,起初可能裹足不前。

但凡事必須眼光放遠。省能的確必須先花錢,但專家指出,這方面的支出通常五年就能回收,甚至不必五年。此外,大樓業主如果能標榜自己的「綠色」建築,租金能夠提高。

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預測,到2020年,美國的大樓省能投資將達5200億美元,這些花費將能省下1兆2000億美元的能源成本,每年減排溫室氣體11億噸,相當於目前全美汽車全年排放的總和。



◆ 德貨輪穿越北極海 東北航道通樂

自由時報 2009.09.13

〔編譯魏國金/路透倫敦十二日電〕德國白鯨(Beluga)船運公司指出,所屬的兩艘貨輪在沒有破冰船的協助下,從南韓成功航行俄國臨北極的北部海岸,並抵達西伯利亞港口。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取道北極「東北航道」的商務航行。

人類史上首次北極海商務航行

該公司指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極地冰冠縮減,使得兩艘貨輪得以行經這條曾屬虛構的「東北航道」。約五百年前,當「東北航道」的觀念被提出時,因北極海充斥厚冰而被斥為不可能的夢想。

白鯨公司表示,這兩艘一萬兩千噸的貨輪於七月間在南韓裝載「重機械組件」,並於七日經東北航道,進入西伯利亞的楊堡港,目前兩船已從海參崴啟程,開往荷蘭。

航程減少七千四百公里 省油並減碳

該公司指出,通常取道蘇伊士運河,航程約達兩萬零三百七十二公里,然而走這條北方航路,航程減少七千四百公里,如此一來,有助於節省龐大的油費並縮減二氧化碳的排放。

白鯨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史托伯格指出,俄國的潛艇與破冰船過去曾利用北方航路,不過由於該區許多地方佈有厚冰,因此不開放給一般商船行駛。直到去年夏季,衛星照片顯示北極冰山急遽融化,並出現足以讓商船航行「東北航道」的狹小通道。

他說,去年八、九月間,該區氣溫上升到攝氏二十度以上,使海上通道得以開放,該公司原本希望在這為期六到八週的時間,派出船隻,不過一直到今年八月,公司才獲得俄國當局批准,派出首批非俄籍商船,取道東北航道。

fsj 提到...

低碳生活 這麼簡單

◆ 臭氧日愛地球/氣候變遷 南北半球紫外線增減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法新社巴黎6日電】2009.09.15

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將破壞珍貴的地球臭氧層,導致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強度提高,並降低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強度。

報告指出,估計至本世紀末,南極洲的紫外線強度可能在季節性高峰期增加20%,斯堪的那維亞北部、西伯利亞與加拿大北部則可能減少將近1/10。這種變化可能有害人體健康,因為曝曬紫外線過度與癌症、白內障、農作物受損有關,曝曬不足則會導致維他命D不足。

多倫多大學大氣物理學家蜜雪拉‧赫格林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遷足以危及臭氧層,並導致南北半球的紫外線強度增加及減少。眾所周知,曝曬紫外線過度有害健康,曝曬不足可能亦然。」

臭氧層是指大氣同溫層中聚集的臭氧分子,高度約10公里至50公里,可過濾陽光中有害的UVB射線。科學家1970年代發現,煙霧劑與冷凍過程中所使用的氟氯碳化物是臭氧層變薄的元凶。據蒙特婁議定書,各簽署國必須逐步減少以至完全排除這些化學物的使用量,估計至本世紀下半葉,南極洲因為氟氯碳化物所導致的臭氧層「破洞」即可復原。

前述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前所未見的威脅。它不是來自臭氧層變薄或出現破洞,而是來自高緯度強風驅動臭氧層的方式。

在北緯60度以上的地區,亦即相當於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聖彼得堡的位置,2095年的紫外線強度估計將較1965年減少9.1%,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減少3.6%,熱帶地區增加3.8%。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不變,南極洲平均增加3.2%,春末夏初則可能增加20%。

※ 相關報導:

* 無車日要環保/922無車悠遊趣 全台活動一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132873.shtml



◆ 低碳生活 這麼簡單

【聯合晚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09.09.15

繼「夏關燈乘涼趣系列活動」後,台北縣政府9月16日至10月15日首開全國先例,在縣府大樓舉辦1個月的「2009低碳博覽會」,展現打造北縣成為低碳城市的企圖心,民眾及企業想了解低碳概念、營造低碳生活、體會低碳科技、試乘低碳運具、認識再生能源,都可在低碳博覽會獲得滿足。

「低碳博覽會」教你低碳生活

縣長周錫瑋說,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使得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愈見密集,八八水災雨量超過200年暴雨頻率,累積降雨量達2900多公釐,正是大自然對環境遭破壞的可怕反撲,凸顯環保刻不容緩。「2009低碳博覽會」規劃了三館一區,讓民眾了解、接觸新科技環保,協助企業掌握低碳產業發展。

「低碳概念館」以立體動態模擬地球,可從各種角度看見擁有豐富資源的美麗地球、即時氣象變化,以及因全球暖化,致使美麗的地球正在改變。另有北縣打造低碳城市的作為與願景的立體呈現,讓民眾認識北縣,並學得許多低碳知識,一起攜手打造美麗宜居的台北縣。

省錢節能簡單做

「低碳生活館」以食、衣、住、行、育、樂為主題,數十種低碳生活小撇步報給你知,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愛自己也愛地球,讓生活一樣舒適,卻更低碳、更節能、更省錢,體會「原來低碳生活這麼簡單!」

體驗新能源運具

「低碳科技館」展示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太陽能車等新能源車,以及LED燈、節能燈具、綠建材等環保節能商品,帶民眾盡覽科技世界,提供愛地球更多選擇以實行低碳生活。

「低碳科技體驗區」可親自體驗各種電動公車、電動機車、太陽能車等低碳新能源綠色運具,享受更舒適、健康、低碳的新生活。

周末名人開講

低碳博覽會系列活動包括:低碳音樂會、太陽光電模型車競賽、太陽能叮叮車教學、玩具募集活動、低碳創意工作坊、低碳國際系列論壇、低碳城企業講座、環保創意系列展,以及每周六或日邀名人主講的低碳生活大講堂,到場參與的前50名都贈送一本科學人雜誌。

活動網址:http://www.2009低碳博覽會.tw



◆ 龍岡社區綠窗簾 減碳會呼吸

【聯合報╱記者葉英豪/桃園報導】2009.09.15

內政部營建署極力推廣「台灣城鄉風貌整體規劃」,桃園市龍岡社區拔得頭籌展現街區美學再造,並營造出社區「綠窗簾」氛圍。桃園市長蘇家明表示,從綠窗簾美學,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綠窗簾」就是植生牆,又稱「會呼吸的牆」。蘇家明與副市長呂朝福等人,昨天在龍岡社區活動中心一起為街區美學再造剪綵,隨著氣球飄揚,也拉開爬滿綠藤社區綠意盎然景色。

龍岡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進強指出,龍岡社區是由龍岡、龍安、龍鳳三個里組成,人口由民國90年初的1萬3461人成長至98年8月的1萬9377人,9 年間人口成長四成三,是桃園市快速都市化發展的縮影,透過「綠窗簾」社區營造方式,讓社區住戶建立友善、低碳的生活空間。

蘇家明則說,透過綠窗簾的營造,夏季可透過植物枝葉減少陽光直射建物,間接降低室內氣溫,減少冷氣使用與電費支出,還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 捷運移樹 台中打造椰林單車道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09.09.15

台中捷運綠線下月開工,將移除文心路上800棵椰子樹,市府規劃,只要不干擾高鐵行車,將把椰子樹,移植到高鐵下方,打造2.5公里長的椰林自行車道,可銜接潭雅神自行車道,預計明年底完工。

台灣高鐵公共關係室表示,高鐵軌道下方土地禁建,兩側土地可由縣市政府,向交通部申請第三人公益使用,至於移植椰子樹,是否會影響高鐵營運,需評估後才能得知。

中捷綠線全長16.71公里,東起台中市北屯區,西至高鐵台中站,10月工程開工,先移植文心路中央分隔島椰子樹,全長4公里、總數800棵,移植工期共10個月。

文心路椰子樹屬華盛頓椰子,樹型筆直優雅,樹身高8至15公尺,常當成都會行道樹。交通處長溫代欣說,市府規劃沿著高鐵路線,興建自行車道,這批椰子樹移植自行車道兩旁,打造椰林車道。

溫代欣說,椰林車道將延著高鐵軌道,從中港路延伸到中科路,全長2.5公里。他強調,高鐵兩側土地屬交通部所有,市府將向交通部申請使用,椰子樹高大,直線排列很壯觀,在椰林搖曳中馳騁雙輪,別有一番風味。



◆ 參與聯合國 鎖定民航、氣候公約

【陳洛薇/台北報導】2009-09-15 中國時報

參與聯合國策略大改變!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十五日開議,我國首次未委請友邦在聯合國提案,創一九九三年台灣推動參與聯合國案以來的先例。據了解,高層決定改變策略,採取迂迴挺進戰術,鎖定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做為下階段務實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的目標。

高層指出,台灣去年委請友邦提案「需要審查中華民國(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活動的基本權利」,這項訴求已在今年的WHA(世界衛生大會)場域獲得主要國家及中國的正面回應。

為更務實參與國際組織,據了解,高層規畫不再在高度政治敏感的聯合國本身做無謂衝撞,而要務實地鎖定聯合國專門機構,以台灣實力爭取自己應有的國際空間。

外交部已擬出幾項務實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方案供國安會定奪,包括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高層昨日召開會議,鎖定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兩大目標,正與交通部、氣象局研議推案細節。

官員指出,全世界當前關切氣候變遷議題,這次台灣遭逢莫拉克風災重創,不僅提高國內對於氣候變遷的注意程度,也向國際凸顯台灣未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漏洞,不能再被忽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是聯合國總部在一九九二年五月通過,一九九二年六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中,已有一五五個國家簽署這項公約,一九九四年三月公約正式生效,目前已有一九二國加入,幾乎涵蓋所有國家。

另外,由於台北飛行情報區位於東亞中心,覆蓋十七.六萬平方海里空域,有十二條國際航線、四條國內航線。但台灣仍不能參加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舉行的會議,因此無法獲得關鍵資料,以制定符合國際規則的國內民用航空規則及措施,對全球航空安全帶來危險裂痕,因此希望能加入國際民航組織。

「不提案並非放棄推案」,高層強調,策略改變的目的,是要更務實積極爭取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及重要國際公約。

fsj 提到...

阿諾:2020年之前 加州再生能源達1/3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09.16

美國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15日簽署行政命令,定下2020年以前把可再生能源比例增至總電力三分之一的目標,使得加州成為美國替代能源標準最嚴格的一州。

阿諾史瓦辛格在沙加緬度市郊的太陽能場簽署行政命令,他表示,加州將可因此降低對石化燃料的依賴,減少空氣汙染,讓加州3800萬人擁有可靠的電力供應,並確保加州在清潔能源方面的領先地位。

加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一州,也是替代能源最大市場,同時也是美國環保先驅,除了汽車和綠色建築法規,並要求投資人擁有的公共事業在明年達到2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加州計畫在2020年把溫室效應氣體降至1990年的水準,阿諾也希望加州能夠在2050年把二氧化碳量降到比1990年低80%。

加州議會三天前才通過相同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但阿諾表示,議會的法案限制由其他州取得替代能源的數量,增加達成目標的困難,而且保護主義色彩濃烈,他將否決議會的法案。

州議會民主黨籍議員、消費者團體和環保組織則主張限制由別州輸入電力的總量,在加州興建可再生能源廠,以創造20 萬個工作機會,部分業者也傾向議會版的可再生能源計畫。

要達成33%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仍有極大困難,主因是發電廠和用電戶之間的供電系統不足,在十年內需要1150億美元升級設備。



◆ 飛雅特 獲選歐洲最環保車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09.16

最新調查顯示,2008年德國寶馬汽車(BMW)的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程度遙遙領先其他車廠,飛雅特(Fiat)則以碳排放量最少榮登歐洲最環保汽車,這也凸顯各大車廠正積極達成歐盟強制減碳的目標。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EFTE)以斯洛維尼亞和保加利亞除外的25個歐盟會員國為對象,調查2008年14家主要車廠銷售車款的碳排放量,結果顯示所有汽車的平均碳排放量較2007年減少3.3%,優於以前歷次調查。

將新節能科技應用至所有新車的寶馬汽車,成功將碳排放量由2007年的每公里172公克減至154公克,以10.2%的減幅傲視群倫;馬自達汽車(Mazda)的碳排放量減少8.2%,從2007年的每公里172公克減至158公克,這顯示如果車子原本的碳排放量愈大,減碳的幅度也愈大。

若以碳排放量計,義大利的飛雅特是2008年碳排放量最少的汽車,為每公里138公克,較2007年減少2.9%;法國的標緻雪鐵龍(Peugeot Citroen)居第二,為每公里139公克,年減2.2%。寶馬汽車排名第九。

豪華車商戴姆勒汽車(Daimler)旗下車款是全歐洲碳排放量最高的,主力賓士車平均碳排放量每公里175公克。

歐盟自2012年開始將為不同車商設不同的減碳目標,並要求至2015年底前在歐洲銷售的所有汽車碳排放量不得超過每公里120公克,否則業者可能被處以每輛車95歐元的罰鍰。

為此各大車廠無不積極生產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車款,希望減少耗油量,達成減碳目標。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表示,新的引擎技術將可將汽車的碳排放量減至每公里130公克,而安裝節能輪胎則能再進一步減少10公克。



◆ 裕隆電動車Luxgen EV+ 亮相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2009.09.16

裕隆集團展現進軍全球電動車市場實力,昨(15)日首度公開純電動乘用車Luxgen EV+,與對岸電動車新秀比亞迪汽車,隔海互別苗頭。裕隆首款量產電動車,將率先大陸上市。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昨天宣布,將從明年第二季起,在台北試營運電動車,只待政府有關電動車的法令一頒布,就可立即在國內量產上市。

正當國際各大車廠電動車處於原型車、概念車之際,早從五年前就投入純電動車領域的裕隆集團,開發出號稱全球第一輛具備量產資格、適合四位以上成人搭乘的高性能鋰電池電動車Luxgen EV+,並於昨天首度公開。

陳國榮解釋,Luxgen EV+採用了超過1.8萬顆的鋰離子電池,搭配具有180千瓦功率的馬達,能發揮出最大240匹馬力的高性能電動車,約2.1公噸重的車身,從零至時速100 公里加速,僅需8.6秒,極速可達145公里,並擁有超過300公里以上續航力。



◆ 去低碳博覽會 試乘電動車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09.09.16

北縣府籌備多時的「2009低碳博覽會」,今天起至10月15日在縣府大樓及周邊開展,分為三館一區展示低碳科技、環保概念和電動車等低碳運具免費試乘,歡迎民眾、機關團體及企業界前往觀摩。

北縣府首開先例,邀產官學界舉辦國內第一場低碳博覽會,三館一區分別設在縣府大樓、縣民廣場、板橋火車站及特專四廣場,台電也在特專四對面設立能源科技館,配合展出風力發電機、太陽能板、電動運具等設施。

縣長周錫瑋說,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使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愈見密集,如八八水災雨量超過200年暴雨頻率,正是大自然對環境遭破壞的可怕反撲,凸顯環保刻不容緩,因此舉辦博覽會讓民眾了解、接觸新科技環保,並讓企業掌握低碳產業發展。

「低碳概念館」設置動態模擬地球,可全方位看見全球暖化對地球的破壞,還有裕隆、必翔實業未公開的電動汽車展;「低碳生活館」則以食衣住行育樂為主題,提供數十種低碳生活小撇步,讓民眾在低碳節能同時,仍能舒適地過生活。

「低碳科技館」展示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太陽能船、風力發電機等新能源及環保載具,以及LED燈、節能燈具、綠建材等環保節能商品;「低碳科技體驗區」則讓民眾試乘各種電動車的低碳新能源綠色運具,同時認識核電、再生能源及如何減碳節能。

博覽會另有低碳音樂會、太陽光電模型車競賽、太陽能叮叮車教學、玩具募集活動、低碳創意工作坊、低碳國際系列論壇、低碳城企業講座、環保創意系列展,每周六日邀並名人主講低碳生活。活動網址http://www.2009低碳博覽會.tw/。



◆ 單車規範各地不同 交部擬統一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09.09.16

交通部長毛治國昨表示,他發現,各縣市自行車標誌標線就像「八仙過海」,各有想法創意,交通部計畫將全台單車道標誌標線標準化,原則中可有例外,讓騎士一目了然。

總統府七月舉行「全台自行車路網推動概況簡報」,馬總統指示,訂定自行車政策、法令及路權,要求交通部會同相關單位研議。

毛治國昨天出席「自行車道系統推動方向與作法」研討會時表示,以台灣現有條件要在市區普遍推動自行車作為通勤工具,還有很多配套要克服,台灣慢車道被大量機車占用,想要再為自行車找一個空間,在絕大多數的地區都不容易。

毛治國表示,交通部自行車政策初期重心是當成觀光休閒活動,現在在東部騎腳踏車「非常夯」,民眾可以從中體驗人本交通工具全新的感受,回到都市後有新的體驗,激發對通勤的需求,進一步擴大擴散發酵,第二階段再推動自行車作為都會區通勤使用。

毛治國也發現,很多地方的自行車道鋪磁磚、地磚、木棧道,但這些設計不是騎車的人設計出來,「外觀很好看,騎起來並不舒服」。他建議,未來新鋪的車道,應該採用騎起來比較平順、沒有接縫的瀝青柏油鋪面。



◆ 咱的社會-懷念綿綿細雨的日子

【邱傑/桃園新屋(畫家)】2009-09-16 中國時報

氣象預報說:全台灣有雨,新屋鄉永安永興村除外。每次都這麼說。

新屋鄉是桃園縣濱海之鄉,原來可說四季風調雨順,一年少說也下個幾十天雨,微雨時節,分外迷人。但目前新屋已成少雨地區,尤其永安永興兩村,一年裡頭難得下三天五天雨。駭人的是這種轉變竟與兩村裡頭的一項「國家重大建設」的啟用同步:大潭火力發電廠。

大潭火力發電廠以天然氣為燃料,號稱屬於低度汙染的發電方式之一,殊不知排放熱氣也是一種環境汙染。永安村長郭先彰懷疑:那一排大大的煙囪,二十四小時朝天空排放熱氣,在天際型成一道高溫的屏障,所有帶著水氣的雲通過這屏幕者,瞬間被高溫蒸散掉了,所以從大潭電廠啟用至今,這一帶雨量稀少。開車從中壢、大園、新竹方向回永安,往往一路傾盆大雨,一近了電廠,立刻變成馬路乾燥,酷暑難當的艷陽天。

「還我們正常的天氣來!我真懷念有著綿綿細雨的日子。」郭村長說。當全球暖化日甚,我們依然拚命擴建電廠,難道除了繼續朝著這樣的方向走,別無其他選擇?

fsj 提到...

大台北無車日 19日登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14002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09.09.17

2009大台北國際無車日「無車我最靚」自行車騎乘活動周六上午登場,下午在忠孝東路四段(敦化南路至復興南路之間),還將封街舉辦「綠色交通博覽會」。

屆時有近萬民眾響應無車日活動,包括東區、以及單車騎乘活動沿線都將實施交通管制,請民眾改道或提早出門。

「無車我最靚」活動,周六上午6時30分報到,單車騎乘路線由美堤河濱公園出發,沿大直橋轉濱江街,行經民權東路、敦化北路自行車道直抵忠孝東路「綠色交通博覽會」封街現場,全長12公里。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配合「無車我最靚」,活動沿線將以二階段進行交通管制。

配合下午的「綠色交通博覽會」封街活動,忠孝東路四段復興南路至敦化南路間,周六凌晨2時起至下午5時,將雙向全線封閉。

此外,當天部分聯營公車及國道客運路線也有變更,民眾搭車前可閱讀站牌公告、電洽業者詢問,或上交通局網站(http://www.dot.taipei.gov.tw)查詢。

交通局表示,周六的「無車我最靚」不開放現場報名,尚未報名的民眾今晚12時前可至活動網站或全台各統一超商7-11利用i-bon報名。

此外,即日起至22日是今年的「大眾運輸周」,民眾只要使用悠遊卡搭乘捷運或公車10次,並上官方網站登錄悠遊卡號,就可以參加好禮抽獎。

「2009大台北國際無車日」系列活動資訊可至官網查詢:http://www.dot.taipei.gov.tw。

※ 路線詳見原站。



◆ 自行車指南搶手 加印5萬冊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09.09.17

北縣水利局以環保石頭紙印製1萬本「北縣自行車悠遊指南─鐵馬御風」手冊,甫推出就被索取一空,水利局決定緊急加印5萬冊,滿足各界需求。

「鐵馬御風」手冊資訊豐富,包含上路前如何檢查裝備、騎乘禮儀、友善車隊介紹;上路後的公共單車租借站、11條自行車遊憩路線資訊;另有地圖及可撕下來隨身攜帶的地圖卡。

最特別的是,手冊尺寸方便車友放在口袋,隨時閱讀,並以無機礦粉與橡膠製成、埋到地下3個月就自動分解的環保石頭紙印製而成,甚至可以「邊洗澡、邊翻閱」,也不必擔心手冊會因受潮而破損。

縣府13日推出1萬本「鐵馬御風」單車手冊後,每天都有千餘通電話與電子信湧進水利局索取,讓專案人員應接不暇,響個不停的電話,更讓局長李戎威誤會「為什麼沒人接電話?」

由於手冊很快就被索取一空,水利局已要求廠商加印5萬冊,讓15日前索取者9月下旬即可收到,19日並要在大台北無車日會場免費發送。想索取可電 2960-3456分機5435,或Email到ai1263@ms.tpc.gov.tw留下姓名、電話、地址、電子信箱等資料即可。



◆ 佛里曼專欄/不能用汙染換繁榮 中國懂了

【經濟日報╱陳世欽摘譯】2009.09.17

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是你可能從未聽過,卻是全美數一數二的重要公司。它製造生產電腦微晶片的機器。有鑑於晶片產業波動甚大,應材執行長史普林特2004 年決定充分發揮該公司的奈米科技強項,另闢蹊徑,製造生產太陽能光電板的機器。他某日親自帶我參觀該公司的矽谷廠區,最後來到它的「作戰室」。過去兩年,應材在這裡與全球各地興建的14座太陽能板工廠保持即時的互動。

其中五座在德國,四座在中國大陸,西班牙、印度、義大利、台灣、阿布達比各一座。我為A.M.的太陽能生意試擬一個新的座右銘:在美國發明,在國外銷售。

這些國家積極培植太陽能板產業的原因是,政府大多已經具備建立再生能源產業的三項必要條件,分別是,任何企業或家庭均可生產太陽能;如果決定這麼做,發電設施必須能夠將它們與發電聯網連接,以及發電設施必須以對用戶有利的價格,在可預期的期間內購買電力。

管理、價格與確定聯結。這是德國已經具備的條件,也足以解釋為什麼德國已經生產全球近半數的太陽能,連帶使它成為太陽能研究、工程技術、製造及裝設的全球中心。德國的再生能源產業創造5萬多個就業機會,僅次於它的汽車工業。美國政府對太陽能產業提供的補助非常零碎,反觀德國則提供確定的價格、聯結及完善的管理。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美國消費者對太陽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身為全球最大太陽能設備生產商的A.M.至今仍未在美國建廠的癥結。

史普林特表示:「我們約95%的太陽能生意在海外,最大的美國客戶是俄勒岡州的一家德資企業。我們把設備的零件賣給它們。」如果看看當今的部分反綠色評論,你一定會看到對於「綠色就業機會」的嘲諷。這個名詞經常附有引號,彷彿它是某種自由派的幻想或福利方案(彷彿煤碳、石油與核能並未獲得補助)。胡說。史普林特指出,全球去年以矽製造太陽能板的數量大於製造晶片。

史普林特表示:「太陽能產業已經開始工業化。過去一年間,它為我們帶來13億美元的收益。打造十億美元以上產值的企業並不簡單。」

A.M.建造的太陽能板廠平均售價2億美元。在A.M.,製造這些精密複雜的機器非美國的頂尖人才莫辦。這些人可在同時涉及化學、物理與奈及科技的環境下工作。

如欲發展一流的美國太陽能產業,我們必須提供有如德國的長期確定性,或對我們的設施制訂全國性的標準,使它們能夠像中國大陸一樣的生產太陽能,又或者要求政府建造巨大的太陽能廠區,一如當年興建胡佛水壩,然後賣電力。

你認為全球暖化是危言聳聽。我認為那是真的。不過我們可以暫時假設沒有這回事。以下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估計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25億,許多人必然嚮往美國的高能源生活方式。在這種世界,零成本的再生能源需求量必定非常龐大。

中國已經明白這個道理。它不再自認可以用汙染的代價換取繁榮,因為最終的代價將是因為無法呼吸而難逃一死。這是過去一年半以來,全球最重要的變化。中國已經發現,潔淨科技將是下一波的全球產業。中國正在創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國內龐大市場。這將是它的巨大出口平台。

舉世最大的A.M.太陽能研究中心預定10月在中國西安揭幕啟用。產業必須掌握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果你喜歡自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石油,一定也會喜歡自中國大陸進口太陽能板。

(作者Thomas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油耗標準 美國將提高門檻

【經濟日報╱編譯潘淑婷/綜合外電】2009.09.17

歐巴馬政府15日公布更嚴格的油耗標準,以提高燃油效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宣稱新政策預料將有助加速油電混合車和其他先進汽車技術發展。

據美國運輸部和環境保護署(EPA)的規劃,2016年之前,所有汽車和小貨車必須符合每加侖汽油行駛35.5哩的油耗標準,高出先前規定的25哩。

環保署署長傑克森女士(Lisa Jackson)在與運輸部共同簡報時指出:「這是健康和環境保護工作上很重要的一步,也將把美國經濟帶進永續、節能的未來。」傑克森說,新標準相當於減少4,200萬輛車排放的廢氣。預計每年的車輛燃油效益提高約5%,減少廢氣排放近9億5000萬公噸,節省18億桶原油。

新標準預計將使汽車產業花費逾1,000億美元。此外,目前油價已遠低於去年每加侖4美元的高點,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節能車仍有待觀察。但政府認為油價最終仍會上漲,而消費者也會因長期成本節省考量,選購價格較高的節能車。

美國政府估計,燃油新標準將使每輛新車的成本在2016年增加1,300美元,但這筆開銷只要三年就能靠節省油錢收回,而且燃油效益提高可使一輛車在使用期間共節省3,000多美元汽油費。公布新標準證明歐巴馬已開始採取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且幾天後全球主要幾個經濟體就要在華盛頓和紐約集會討論。

fsj 提到...

十大綠商機 麥肯錫推薦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2009.09.19

麥肯錫全球董事暨台北分公司總經理魏世民(Bill Wiseman)昨(18)日指出,「clean tech(綠色科技)」為未來趨勢,台灣擁有3C優勢,可朝智慧型電網、視訊、油電車和儲存能源領域發展。

他指出,金融海嘯過後,消費者行為模式轉向花費少、儲蓄多、買便宜貨的「new normal(新常態)」。台灣科技業一向以控制成本和降低價格取勝。

然而未來彈性需求逐漸降低,台灣電子業也面臨轉型,建議開發其它商機;但,目前僅看到台灣發展LED跟太陽能產業。

魏世民說,國家政策、全球資金投入與人才是支撐未來「clean tech」發展的三大因素。2002至2008年創投與私募基金對綠色能源投資成長46%,2008年創投與私募基金投資綠色能源金額達84億美元(新台幣2,720億元),全球政府與其他單位投資綠色能源總計逾1,900億美元(新台幣6.1兆元)。

魏世民指出,未來十大商機為油電混合車(智慧充電器)、減少發電排放二氧化碳或將二氧化碳儲存地底下的的碳封存技術、視訊等先進科技行為改變、保存水資源技術、將動植物排泄化為燃料的生物燃料技術、再生能源、持續原物料、能源儲存、智慧型電網和能源效率技術。



◆ 7萬人塞爆無車日

【聯合晚報╱記者吳文良/三重報導】2009.09.19

「無車日搞到車子沒法騎?!」配合台64號線台北縣八里─新店東西向快速道路全線通車,台北縣政府舉辦「大台北國際無車日」活動,清晨4時起來了約七萬名單車族,急著想上路嘗鮮,卻都被擋下來堵在高架橋上。今天天氣非常涼爽,但車友們的火氣卻很大。

眼看現場排山倒海般的抱怨,「我和兩位長官及所有來賓都不致辭,一鞠躬,謝謝大家!我們馬上騎車…」縣長周錫瑋趕緊拉著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內政部長江宜樺和鄉市長們,上台向民眾鞠躬致謝與致歉,隨即和縣府一級主管們陪同騎單車到八里台北港。

縣政府原計畫將無車日活動設在板橋文化路的捷運新埔站,要車友在這裡集結上橋,後來報名參加車友實在太多,昨天緊急調整通車典禮會場至台64線道路的16.3公里處,也就是五股交流道附近。沒想到清晨4時起就有車友成群結隊上橋,卻在16.3公里處被擋駕,他們耐心等候7時30分通車典禮,沒想到因人太多,近七萬車友和愛車就硬被堵在高架橋上。

等候政府官員車隊經過,車友們逐漸失去耐性,開始指責和謾罵,維持秩序的警方也緊張起來,連官員們都聽到民眾的抱怨聲,因此儘管台上有大提琴家張正傑等演出精彩,台下官員們頻會商後,大家決定不說話,讓車友們「趕快騎車吧!」

不過,人車實在太多,很多人還是牽著單車步行數公里,等通過典禮會場才有辦法騎車,雖然路兩旁風景很美、道路很平順,但車友們還是止不住邊騎邊罵。



◆ 北市無車日 數千人鬧東區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09.09.19

2009大台北國際無車今天登場,數千名單車族上午從台北市美堤河濱公園出發到忠孝東路頂好商圈,騎車優遊12公里,台北市政府也展示一批電動、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其中最吸睛的是裝上車架、能搭載自行車的公車,首度亮相。

台北市長郝龍斌上午率領響應無車日的民眾,從大直美堤河濱公園出發,騎抵忠孝東路的綠色交通博覽會會場。時國際無車日發起人F. Eric Knight Britton教授及英國無車日聯盟執委D.Rory McMullan也共同體驗騎車暢遊台北市區。

台北市同一時間在忠孝東路的復興北路至敦化北路段,封街舉辦綠色交通博覽會活動,現場展出各式綠色運具,各大專院校也秀出自行研發的節能減碳車輛,飆出各式創意。

台北市府在現場展示電動公車、Hybrid油電混合車、低底盤公車外,還有未來即將試辦,能搭載自行車的公車,引起民眾好奇,看到公車前方裝上自行車架,笑著說: 「連公車也趕自行車風潮! 」

交通局指出,未來將在小18公車裝置載運自行車設備,試辦路線是到外雙溪聖人瀑布,再視試辦結果,擴大至其他路線,且試辦期間不收載運費用。

自2002年開始,台北市已經是連續8年舉辦國際無車日活動。在1988年9月22日由法國率先發起國際無車日,希望加強民眾環保意識,了解空氣污染危害,鼓勵人們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工具。凡參加無車日活動的城市,都在城市中心畫出一塊繁華的街區,禁止汽車通行,這也是台北封閉頂好商圈舉辦活動的原因。

fsj 提到...

綠黨看不下去:別再宣傳無車日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144957.shtml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黃驛淵/台北報導】2009.09.20

面對每年都要辦一次無車日活動,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昨天疾呼「把無車日還給人民吧,不要再把錢送給公關公司,替政府抹粉了」。他強調,政府該做的是制定公共政策,無車日這種宣傳活動「可以不用再辦了」。

潘翰聲指出,國外辦無車日活動,都有完整配套措施,但台北無車日卻只像在宣導騎自行車。他說,無車日要真正落實綠能環保,市府不要只給單車族胡蘿蔔,要給汽車族棍棒才對。

他說,無車日概念已經有了,政府不需再宣傳,應把重點放在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讓汽車族轉成搭公車、騎自行車。

潘翰聲建議,市府應逐步減少路邊停車格位,降低汽車族開車意願,也放寬道路面積;民眾若開車可停放在路外停車場,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進城。市府的停車管理基金,每年結餘不少,也應該撥付經費,鼓勵大眾運輸運具。

把自行車當成交通工具的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游藝,昨天也參加無車日活動。他批評,無車日已變成「大拜拜」,昨天動線規畫不佳,園遊會的人潮擋住騎車的人,令人搖頭。

游藝說,自己是單車族,平常只要是半小時車程內,都會騎單車代步。游藝表示,他很支持無車日,但市府應更重視生活中的環保意識,「實際行動要大過作秀」。

【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無車日辦不辦,有沒有效益,專家學者意見不同。北市府日前在不公開的「大台北無車日論壇」中,有學者說,無車日僅短期效果,長期強度不足;還有學者建議開徵私人排碳車輛,行駛市區道路使用費,真正降低民眾開車意願。

台大土木系教授周義華表示,無車日僅有短期效果,建議擴大無車日為整年性活動。他說,北市交通內、外條件成熟,大眾運輸系統也健全,加上經濟衰退、油價上漲,市府在此時機推動大眾運輸年比較適當。

周義華說,北市近二年公車及捷運合計載客量增加,應與公車服務品質提升、經濟衰退及捷運路線延長有關,無車日活動並非關鍵因素。

外界質疑無車日似乎在宣導大家多騎自行車,周義華也認為,北市街道條件不適合自行車騎乘,過度鼓勵,反倒有安全疑慮。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主任蔡中志更建議開徵私人排碳車輛行駛市區道路使用費。他表示,限制排碳車輛進入並逐漸擴大管制區域,例如信義計畫區及台北車站前站,禁止常態性排碳車輛進入,成效更勝無車日活動。

另外,市府可擴大自行車路網及行人步行空間,同時鼓勵使用電動車輛,並鼓勵短程旅次民眾使用自行車。

台北市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孫以濬認為,應把無車日融入生活,建議市府每周可選大眾運輸運量最低的一天,規畫管制私人運具,提供誘因等配套,鼓勵市民參與。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則建議無車日活動可結合國際活動,提升北市國際化。他說,無車日活動應擴大影響力,配合節能減碳政策,結合重點,加強宣傳。(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是誰設礁誘魚 害慘東港漁民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屏東縣報導】2009.09.20

「真的抓嘸魚!」屏東縣東港、琉球近海漁船業者,最近出海發現高雄縣焚寄網漁船業者,在外海私投人工魚礁聚魚,再以強光誘魚,一網打盡;業者捕不到魚,返港抗議,要求漁業署管一管,避免漁源枯竭。

東港區漁會近四月來據漁民通報,發現小琉球西南十二浬外的海域,至少有五、六百粒中層人工魚礁,潛浮海面或海底,將魚群聚集後,焚寄網漁船再夜出作業,一網打盡。

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說,漁業署曾清除私設人工漁礁,但最近四、五個月來又死灰復燃,漁民捕不到魚,焦急萬分。單東港、琉球地區近千艘近海漁船,有兩成乾脆不出海了。

「簡直是占地為王!」東港漁民說,焚寄網業者投下的人工魚礁,在海面上私劃區域作業,「別的漁船看了,根本不敢靠近」。漁民許文標說,漁船出港一趟約一、二十天,光油料、漁工薪資及餌料,最起碼五、六十萬元,結果全做白工。漁業署官員不妨到東港、鹽埔漁港看看,有多少漁船乾脆船泊。「在焚寄網漁船強光照射下,漆黑海面竟熱鬧如商場」,延繩鮪釣船長余朝和說,看到焚寄網作業,怕延繩與人工魚礁糾纏一起,也乾脆迴避。

漁民也懷疑焚寄網作業變本加厲,另用高倍燭光的強燈,這「幾是毀滅性的捕撈」,「海洋資源耐得住幾次這樣的捕撈?」焚寄網漁船捕撈,魚在網內碰撞,魚眼常爆破,賣不到好價錢,有時連鮪魚等高經濟魚都低價賣出。林漢丑說,漁會已清查出五、六百粒私設的人工魚礁,除影響海洋資源,也影響安全,盼漁業署重視。



◆ 綠島潛水淨海 撈出大量垃圾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2009.09.20

綠島已成台東縣觀光旅遊重鎮,因遊客人數遽增也為當地帶來汙染,同時隨著洋流、潮汐把世界各地的垃圾帶到綠島,昨天40餘位綠島鄉民與潛水業者相約在島上中寮、公館漁港潛水淨海,合力維護綠島優美海底風光。

每年9月第3周是國際海洋清潔日,且9月後颳起東北季風起,進入綠島旅遊淡季,連日來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結合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東台灣研究會與綠島鄉民、潛水業者潛水淨海。

參加淨海的志工紛紛拿著特製垃圾袋,潛水下海,撿拾綠島海底的垃圾,他們撿了數十袋寶特瓶、玻璃瓶、毛巾、衣物、拖鞋及廢棄漁網、斷掉的釣線與鉛錘,甚至還打撈起一大塊鐵皮,顯見海底汙染的嚴重。

近年來前往綠島的遊客總逾三、四十萬人,義守大學休閒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趙仁方說,部分遊客在碼頭候船時隨手就把寶特瓶、鐵鋁罐、玻璃罐、塑膠杯等廢棄物投入港內,也有不少垃圾是隨著洋流飄到綠島周邊海域,尤其是廢棄的漁網、釣線、鉛錘纏繞珊瑚,嚴重影響珊瑚生長,對海洋生態造成很大傷害,令人痛心。



◆ 溼地公園荒廢 林口國中認養

自由時報 2009.09.20

〔記者郭顏慧/北縣報導〕台北縣林口鄉濕地生態公園荒廢多時,雜草叢生,林口國中向縣府水利局順利爭取認養,編排相關溼地課程,帶領學生領略溼地生態,也為林口鄉增加一處新觀光景點。

沿著通往林口鄉頂福「祖師廟」旁道路前行,過廟沒多久,即可看到道路兩旁整排特殊造型的路燈,再往前,一顆大石頭映入眼簾,即為林口溼地生態公園所在地,放眼所見只有一大片雜草,包括「入口廣場」四個字和大石頭上寫的生態步道、深水潭等景點,早就淹沒在草堆中,溪水表面充斥油污,發出陣陣惡臭。

縣府水利局表示,林口人工濕地構築於林口溪上游河川高灘地上,除具觀賞遊憩功能,原先構想是希望引用林口溪水經溼地處理後放流回林口溪,以減輕鄰近農田、工廠和住家污水等影響,達到水質淨化功能,但因馬達毀壞,作用無法真正發揮,加上這幾年缺乏人力管理,溼地公園才會變成今日樣貌。

林口國中校長曾富明說,校方近年來極力推廣溼地課程,既然林口有這麼好的地點,就不該捨近求遠,經多次溝通後,縣府答應他們認養林口濕地生態公園,並允諾每年補助經費,下學期起,溼地課程將移師戶外,給予小朋友全新體驗。

專精溼地生態研究的學者陳木成十分肯定校方作法,陳木成說,縣府在全縣砸大錢打造人工濕地,但後續管理維護卻「後繼無力」,建議應可循此模式,確保溼地永續存活性。



◆ 愚蠢年代 救地球快動手

自由時報 2009.09.20

〔編譯張沛元/法新社巴黎十九日電〕人類是否已錯失日益渺茫的拯救地球免遭全球暖化蹂躪的機會?探討此一主題的紀錄片「愚蠢年代」(The Age of Stupid),即將於全球各地上映,盼能藉此喚醒世人致力避免淪落到這一步。

紀錄片 籲世人別淪落

全球首場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將於二十二日在紐約召開,「愚蠢年代」則趕在二十一日於全美超過四百家戲院上映,以及二十二日在從法國巴黎到南太平洋萬那杜等全球六十多個國家以三十二種語言播映。主辦單位表示,預料全球屆時將有超過二十萬人觀賞這部今年稍早曾在英國首映的紀錄片。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將出席該片在紐約特別安排的「綠地毯」放映會。

「愚蠢年代」是一部被包裝為未來氣候驚悚電影的嚴肅紀錄片,並輔以若干動畫以說明相關科學內容;片中所設定的年代為二○五五年,由英國一線男星彼特.波梭懷特飾演的老邁檔案員,闡述已遭氣候災難摧殘殆盡的世界,並透過六個人的故事來呈現人類在面對全球暖化時所犯的錯誤。老檔案員沉痛地出示各種影像檔案,並質疑「太驚人了,我們當時到底是以什麼心態去面對滅絕而且置若罔聞?」

22日 全球上映

「愚蠢年代」導演阿姆斯壯女士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今年底於哥本哈根舉行的商討新的氣候變遷公約之會議召開前夕,喚醒草根力量進而強化群眾壓力。阿姆斯壯認為,當今世人對氣候變遷問題責無旁貸;過去世代都不知有此問題,往後世代即使想扭轉頹勢也為時已晚,「這(個責任)落到我們這個世代。」阿姆斯壯說,當今世代有潛力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在於是否願意動手試試看。

「愚蠢年代」片名出自美國紐奧良的一名退休石油公司科學家,他認為倘若當今世人未能阻止全球暖化,我們當今這個時代將會被後代子孫視為「愚蠢年代」。阿姆斯壯以靠群眾募捐得來的區區四十五萬英鎊(約台幣兩千三百七十二萬元)拍攝這部影片,慷慨解囊的兩百二十八名捐款人分別投資了五百到三萬五千英鎊,而這些投資人也都能分享該片的利潤。

fsj 提到...

廣東苦旱 衝擊20萬人飲水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東莞報導】2009.09.21

8月來,廣東旱情加劇,有86座山塘水庫乾涸,受旱農作物212.45萬畝,20.38萬人飲水受影響。

旱情較重地區集中在梅州市平遠、大埔、五華,韶關市仁化、曲江、翁源,清遠市連州、英德、陽山等8地市22縣。

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邱德華表示,今年雨水偏少是廣東局部旱情嚴重的客觀原因。全省平均降雨量1266毫米,比多年同期減少17%。

全省最重要的四大流域西江、北江、東江、韓江水量減少較為明顯,流量均提前呈現枯水期的水情。

廣東省水文局指出,8月份全省平均降雨量為215毫米,比多年同期減少近兩成。目前距離10月15日汛期結束只剩下不到一個半月時間,隨著枯水季的臨近,不少地區的缺水問題將會進一步加劇。

根據預測,9月有3次較明顯降雨過程,但是降雨總量還是比歷年同期減少一至兩成。邱德華表示,為預防秋冬春連旱,廣東將適時啟動抗旱應急預案,並於適當時機進行全省人工增雨作業。



◆ 漁源枯竭 鬼頭刀鹹魚翻生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2009.09.21

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早年沒人要吃,被拿來製作魚飼料的鬼頭刀,如今因料理方式進步,鹹魚翻生,價格飆漲,30幾年前1尾鬼頭刀拍賣價僅幾毛錢,如今1斤叫價7、80元,還不一定買得到。

成功鎮新港漁會總幹事蔡富榮說,不管什麼魚,價格都漲,以前因民間不會料理,一尾上萬公斤豆腐鯊在漁市場只能賣到2、3000元,還沒人要,如今一尾3、400公斤重的小豆腐鯊就叫價10幾萬元;屬於鯛科的紅口10年前1公斤3、400元,現在1公斤可賣到上千元。

成功鎮漁販林寶山小時候,一尾鬼頭刀才幾毛錢,拿來製作魚飼料,最近幾年,漁獲逐年減少,民眾有魚就吃,鬼頭刀大家搶著要,品質好的鬼頭刀甚至叫價到每公斤150元。

漁業資源短缺情形有多嚴重?蔡富榮表示,新港漁港去年捕獲鬼頭刀約1200公噸,今年預估可能只有900公噸,少了約兩成五。

漁民陳財發說,30年前魚多到只要在漁港邊作業就滿載而歸,現在離港20海里外海域作業,還不一定捉得到魚。

林寶山說,30幾年前他父親靠人力、憑經驗在港外作業一天就有4、5公噸漁獲,現在漁船有魚探器、雷達,有機械幫忙佈網收網,按理漁獲量應是以前的10倍以上,如今漁獲卻不到以前的量 。

蔡富榮說,漁業資源枯竭是全球性問題,主要是過度捕撈、採集;鬼頭刀專吃飛魚,漁民俗稱「飛魚虎」,近幾年宜蘭、花蓮有漁民專門採集飛魚卵,卵都被人採集,被人全吃盡肚裡,飛魚數量少了,鬼頭刀也跟著少。



◆ 校園綠色飲食 廚餘減66%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09.09.21

北縣環保局推動校園「綠色飲食廚餘減量運動」,10所推動效率最佳的學校平均每月減少1106.5公斤廚餘,其中瑞芳鎮瑞濱國小減量率高達66.6%,每天廚餘量從12公斤減為3公斤,環保局呼籲學校機關及公司行號,可參考瑞濱等學校的作法。

環保局說,校園廚餘向來是全縣廚餘總量的最大來源,總計今年下學期4到6月廚餘減量率高達38.1%,較96年12.8 %、97年19%大幅提升,全縣10所減量率最佳學校中,瑞濱國小減量達66.6%、瑞平國小、石碇國小及中山國小都50%、忠山國小33.3%、泰山國小31.6%,都大幅提升。

瑞濱國小校長賴介洪說,該校為260多名學生辦自立午餐,每天中午剩飯餘菜都由學生打包帶回家,可做堆肥的殘渣都由附近農民回收當堆肥,不能堆肥的骨頭魚刺,則鼓勵學生帶回家餵貓狗,因此過去每天12公斤廚餘,降為每天約3公斤。

環保局說,學校為推動廚餘減量都有不同特色,例如板橋國中的綠色飲食跑站,包括有機站、試吃站、食品添加物站,讓學生在遊樂中加深印象;石碇國小、瑞平國小舉辦有機農場參觀,瑞平還設置堆肥站養蚯蚓吃廚餘。

石碇國小還有班級自治規定不准喝含糖飲料,儘量吃光飯菜。新泰國中與永定、瑞濱、瑞平、海山等國小都自行設計綠色菜單,也製作簡易菜色做當天午餐。



◆ 減少運輸 愛用本地貨也是響應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09.09.21

響應「無車日」活動,除了少開車,多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在協助交通運輸有關的二氧化碳減量措施上,民眾還有許多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出貢獻之處,例如能減少不必要的出差遠行、儘可能選購本國或當地生產的商品與蔬果等。

能源局指出,民眾響應無車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輕鬆做到的生活節能項目不少,例如可試著減少不必要的出差遠行,多使用網路、電話或郵件等進行溝通聯繫;以視訊會議取代傳統會議;利用網路銀行辦理各項業務如轉帳、繳款、資料變更等;或盡可能將文件資料電子化,透過網路傳輸、分享,不僅可以降低交通運輸排放的污染,也可同時減少紙本、油墨的耗費。

另外,能源局也表示,在選購農產品及商品時,建議多選用當地農產品及本國商品,以減少商品運輸之能源消耗,不但能保護環境減緩碳排放,亦能帶動內需之經濟附帶效益,一舉兩得。

※ 相關報導:

* 比亞迪電動車 賣不到100輛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6+122009092100194,00.html

fsj 提到...

全球2/3主要三角洲 瀕臨沉沒

【林家群/綜合報導】2009-09-22 中國時報

美國科學家研究過去十年拍攝的全球卅三處主要三角洲的衛星照片發現,有三分之二的三角洲遭受地層下陷及海平面升高的雙重威脅,中國的黃河、長江及珠江三角洲均被列入最危險級。其原因包括大肆超抽地下水與開探石油天然氣,以及地球暖化。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北極及阿爾卑斯山研究所」學者西維茲基(James Syvitski)領導的團隊發現,這些約有五億人口居住的主要三角洲,八五%在過去十年受過嚴重水災侵襲,面積達廿六萬平方公里。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除澳洲與南極洲外,各洲人口最稠密、農業最發達的三角洲都受害頗深,亞洲的三角洲受影響最大,數百萬人面臨威脅。他們將三角洲的危險程度分為五級,最危險級中國黃河、長江及珠江三角洲均入列,另有泰國湄南河、非洲埃及尼羅河以及法國隆河三角洲。

危險居次有孟加拉恆河、緬甸的伊洛瓦底江、越南的湄公河及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

人類行為危害三角洲原因包括在河流上游蓋水壩截流、超抽地下水及採礦。如湄南河三角洲地下水層每年降低五到十五公分,義大利波河三角洲開採甲烷導致地層下陷三點七公尺。

其次是地球暖化,原先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小組預測,二○七○年海平面將上升廿一到七十一公分,近來參考格陵蘭與南極洲冰棚急速融化數據,已修正為本世紀末海面會上升至少一公尺。

研究結論是,「所有趨勢都指向三角洲沉入平均海平面(mean sea level)的面積將空前增加。而三角洲的水災,不論來自陸地或海洋,人類都要提高警覺,因為狀況會愈來愈糟」。



台達電/鄭崇華憂:假如魚都沒了 怎麼得了...

【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嚴珮華/特稿】2009.09.22

「魚都沒了,怎麼得了」、「十分之一秒,人類就將地球資源都用光了」鄭崇華說。這位台灣電子業的教父級人物,憂心世界資源的耗盡,擔心人類社會的未來,用了這樣的比喻。

如果地球存在相當於一天24小時,那麼人類的出現只是這24 小時中的最後兩秒鐘,而人類5000年歷史更只占 十分之一秒,人類用1/10秒即將24小時的地球地球資源耗盡,這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情。

鄭崇華無時無刻不擔心資源的耗竭,與環保節能,關心世界的未來,他說,「21世紀,最嚴重的就是溫室效應」,目前溫度將會多一度,但如果多了兩度就相當嚴重,這次南部水災,也因這個效應而發生,所以不應該講說幾十年來難得的大水災,而是全世界的氣候變化已不正常所造成的。

說到溫氏效應,鄭崇華激動起來了,他說: 美國是全世界的領導國家,美國在柯林頓當總統時,相當注重環保,但布希總統一上台,原本答應的協定不簽,把之前打的基礎都停掉,「我很痛恨布希,如果未來因為溫室效應而造成世界災難,布希的罪過是很大的。」而現在總統歐巴馬對此是很重視,但最近金融風暴又造成全球一些問題。

鄭崇華更說了一個有關於他的朋友在德國餐館故事,一般人認為滿桌佳餚,只要我付了錢,吃不完或不吃,有什麼關係? 跟別人又有何關? 但是,這一個朋友在德國,因此被隔桌的人檢舉,而且,還被罰50馬克。鄭崇華認為這才是從內心深處珍惜資源觀念具體實現,從心理真的認為不應浪費。說完,只見他的幕僚很快的將這個故事文字及做成漫畫的圖文,一起給採訪團隊,然後一邊說:「我也將這個故事傳給我的朋友們。」

今年88水災時,台達電子率先捐出5億元,一度曾為企業捐款的第一名,事實上,在5億中鄭崇華個人更捐贈3億元,成為個人捐款最大的企業家。現已73歲的鄭崇華將環保刻進心裡,從內而外,無時無刻想為環保盡一份力量,使得鄭崇華呈於中而形於外,憂心忡忡的是世界資源耗盡的問題,是人類不珍惜資源,而造成環境反芻人類的災難問題,鄭崇華不只是企業家,更是矢志要讓世界更美好的世界環保典範。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搶攻通勤市場 電動自行車 在美漸風行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2009-09-22 工商時報

電動自行車逐漸在美國風行,包括台灣捷安特(Giant)、英國Ultra Motor等業者都摩拳擦掌搶攻美國通勤市場,期望綠能趨勢能推動電動自行車成為美國主流的短程交通工具。

目前美國市場約有15家業者供應電動自行車,價格約1,000至4,000美元不等。除了捷安特和Ultra Motor之外,EcoBike及Currie Technologies等業者也推出類似產品。電動自行車平均催動1次馬達可輸出500瓦電力,與傳統自行車相比,無論是市區交通或山區爬坡都更為省力,使其成為自行車市場最具競爭力的新興產品。

目前在美國等市場推出的電動自行車當中以Ultra Motor的A2B買氣最旺。該公司美國副總裁弗拉荷(Paul Vlahos)表示:「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的目的多半是日常通勤,或是取代汽車做為短程交通工具。」

Ultra Motor表示,A2B自2008年9月在美上市以來已賣出超過1,000台。位於西雅圖微軟總部附近的環保車零售業者The Green Car Company也表示,2009年夏天共賣出40台A2B,目前正等待Ultra Motor供應下一批貨。

就自行車價格而言,單價2,699美元的A2B並不便宜,但其性能相當於高階競賽用自行車,價錢又比機車便宜,因此在市場上仍具一定競爭力。目前美國消費者可在各大獨立自行車專賣店、機車行及專業電動車賣場購買A2B。此外,百思買(Best Buy)近日也在美西20家分店展開A2B短期試賣。

A2B採用內建鋰電池,車頭右方把手比照一般機車的油門設計,使用者在行駛時可視需要任意轉換人力及電動模式。平地行駛時,A2B時速最高可達32公里,電池續航力約1小時,如欲增長電力可自行外接備用電池。

※ 相關報導:

智慧型手機處理器進入「多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