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0

身高、收入與疾病

The tall and short of diseases
http://www.physorg.com/news178358263.html

November 25, 2009

(PhysOrg.com) -- 研究證明,身材高大意味著更肥的報酬與某些癌症的風險增加。

來自 QIMR 遺傳流行病學實驗室的 Dr Brian McEvoy 檢視超過 70 項針對人類身高的研究。 "結果相當有趣," Dr McEvoy 表示。"研究已證明,更高的人更有可能受某些癌症之苦;例如:甲狀腺癌、乳癌、胰臟癌與結直腸癌。" 例如,與平均身高相較,每增高 10 公分,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 6%。

但別以為我們之中那些身材矮小的人就能夠脫身。更矮的身高與更高的乙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心臟病、骨關節炎風險相關。

長得高有其優勢:你愈高,可能賺愈多。

"一項澳洲研究發現,身高每增加 10 公分,鐘點費會增加 3%。這相當於一年半的額外教育訓練或二年的工作經驗," Dr McEvoy 說。

大家老早公認身高是家族性的(runs in families)且根據估計,人與人之間有 80% 的身高差異受到我們基因的控制。

"隨著近來 DNA 定序技術的的發展,我們現在正準備要找出這些基因," Dr McEvoy 表示。"在過去二年中,已發現約 50% 的身高基因,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認為,影響身高的許多基因也有可能在疾病的生物學中扮演某些角色,加強了身高與某些疾病之間的關聯," Dr McEvoy 說。

我們明白人們正長得更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例如,來自於荷蘭的男性,平均而言,比 150 年前高了 19 公分,而類似趨勢也可在其他國家中見到。

"這主要是因為飲食改善以及更好的健康照護," Dr McEvoy 解釋。"這些環境影響力導致全世界的身高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增加。"

然而,在國與國之間差異性中,遺傳也許扮演重要的角色。「矮小」與「高大」基因的數量在不同區域間都不盡相同。

"這也許跟機會有關。在使不同族群適應不同環境上,天擇也許扮演了某種角色," Dr McEvoy 說。

這篇論文將發表在 12 月號的 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 上。

※ 相關報導:

* Genetics of human height
http://dx.doi.org/10.1016/j.ehb.2009.09.005
Brian P. McEvoy, and Peter M. Visscher
Economics & Human Biology, Volume 7, Issue 3,
December 2009, Pages 294-306
doi: 10.1016/j.ehb.2009.09.005
肥胖始於頭? 6 種新肥胖基因影響神經
腳趾較長腿較短 讓你跑得比人快
新遺傳篩檢 綜覽細胞系統
成功篩檢「龐貝兒」 台大冠全球
科學家以新方法利用噴墨印表機操縱基因

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與男孩女性化玩耍之先導研究
研究發現麩質過敏症更加普遍
Omega 脂肪酸可改變免疫與基因表現
我很瘦,但膽固醇過高
高鹽份攝取與中風、心血管疾病有直接關連

2 則留言:

fsj 提到...

身高115-150公分 兒童票新標準

【聯合晚報╱記者王慧倫/台北報導】2009.11.27

現代小朋友營養好、發育快幾乎個個「高人一等」老早超過舊有年齡身高平均值。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今早公佈最新兒童年齡平均身高參考標準,6歲兒童平均 115公分、12歲兒童為150公分作為「兒童」的身高認定及收費標準,政府機關所屬國營事業單位包括歷史博物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最慢在明年元旦全數更正收費標準認定。

消保會督導組組長劉清芳表示,日前有不少縣市政府消保官及民間消保團體接到民眾申訴,帶孩子到主題樂園或者是吃到飽的餐廳等場所消費,但業者均以身高作為兒童收費認定標準,包括「兒童票價」大都是以90到110公分作為判定標準,若對照孩子年紀,收費標準似乎嚴苛且太不合理。

劉清芳笑說:「現在兒童發育早比過去快速,根據教育部94 年資料,現在的90公分,只有相當於2歲5個月的嬰幼兒,業者根本無視於目前兒童平均身高已大幅提高的事實,因此這個月消保會會同了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及交通部各單位依照『兒福法』訂定出最新『兒童』定義,是年齡6到12歲的孩子,且平均身高為115公分到150公分,不再是過去的90 到110公分的標準。」

針對消保會調查國內35家餐廳及主題樂園的收費標準,目前大約都以年齡、身高或者兩者兼具為標準,但劉清芳認為:「有的餐廳若140公分以上就得負擔全額,目前一個10歲兒童身高就有這麼高,試想,一個10歲孩子和30歲的壯漢吃東西的份量難道不會有差別嗎?目前國營單位會全力配合新的兒童收費標準,只希望民間餐飲、遊樂區業者,在收費時還是能以『年齡』作收費標準,身高只能作為第一時間目測年齡的輔助方法,如此收費方式才較合理、較符合消費者期待。」

另外,劉清芳也呼籲,如果餐廳、主題樂園在門口事先註明「幾歲以下兒童免費或者半價」已形同「定型化契約」,若小小消費者的身高已超過,但仍可出示身份證「佐證年齡」,如果業者照樣堅持全額收費,消費者可向衛生署、消保會及各地方政府消保官申訴。

fsj 提到...

職場受氣肚裡吞 小心悶出心臟病

文/柯俊銘 2009.12.30 自由時報

在工作職場中,若受到委屈,您都會怎麼辦?相信許多人為了保住飯碗,或者是怕傷了和氣,總是會以忍耐的方式因應。但一份近期發表在國外「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期刊」的報告指出,習慣沉默或壓抑憤怒者,往後恐怕容易得心臟病。

該研究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心理學家Constanze Leineweber博士所主持,他於1992至1995年間,針對2755位平均年齡41歲的男性上班族進行追蹤調查,這些人都無心臟相關疾病的病史,目的在探討和上司或同事發生衝突時,常用的處理方法對健康可能帶來的影響。

起初,每位個案都需接受訪談,主要是說明生活習慣與工作型態(如個人績效要求、做決策的自由度等)。後續則安排測量血壓、身體質量指數與膽固醇,以作為生理機能的參考依據。

另外,所有人還要填寫問卷,藉以評估他們是如何面對職場中的不公平對待。內容包括:當下是否會表達意見或選擇不吭聲,默默承受,還是只會逃避衝突,趕快離開現場;有無造成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有無把怒氣帶回家中等。

直到2003年時,透過全國性的住院與死亡紀錄發現,共有47位參與者曾心臟病發作或因此往生。統計顯示,習慣採取隱蔽之道因應者,意即總是消極、低調、隱忍處理衝突,這樣的方式與個人心臟病發或因此往生有密切的關連,且發生上述狀況的風險,隱蔽因應者是採取抗議、談判、事後理論等開放因應者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若只挑出「立即遠離衝突現場」或「沉默不吭聲」來看,常使用這兩種因應方式的人,其未來心臟病發或因此往生的風險竟然高出開放因應者達6倍。即使排除可能干擾結果的變項,仍然還高出4倍,數字相當驚人。

探究原由,研究者認為,積壓怨氣或怒火,會造成身體始終保持緊張狀態,引發血壓的攀升,若未能妥善紓發,長期下來終致心血管系統的損傷。

更可怕的是,若還以喝酒、抽菸、吃東西宣洩,將會加速心血管功能惡化。顯示職場壓力管理重要性,雖然俗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但為了健康著想,受到委屈時,或許要懂淂適時發聲,否則悶久了,可是會悶出病來!(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心律不整/心房顫動者 中風機率增5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28464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2009/12/28

老王年輕時,一有假期就去爬山,中年後變成中廣身材,體重一直向上升,有一次爬山時,心痛得差點沒昏過去,從此就改爬山為快進步健走……。

有幾次,為了趕上朋友的腳步,快速趕了幾步路,心跳變快,差點不過氣來,友人建議他去做檢查……

美國醫學劇的電視影集「怪醫豪斯」、「實習醫生」,常常會演出病人快不行了,趕來急救的醫師大喊:「clear!」接著拿著電擊器(心臟去顫器)電擊病人胸口,病人上半身彈跳幾下,接著畫面轉到監視病人心跳的心電圖,本來的一直線,又趨於穩定規律山峰般的線條,把病人急救回來了。

心跳不規則 心電圖如鋸齒

心臟運作時產生心跳的心電圖,看起來如同穩定規律山峰般,都有固定的間隔及時間。然而當心臟不規則跳動,這時心電圖則呈現快速且不規律的鋸齒狀線條。而這往往就是發生心房顫動,是一種特別型態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心律不整。

當心跳呈現不規則的速率及節律時,除了會產生令人疲弱的症狀,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和腦中風。

血液堆心房 跑到腦血管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指出,這是因為心房發送快速、雜亂的電氣訊號,心室送出血液變得無效率,結果血流速度變慢,血液在心房中堆積,形成血凝塊,血塊可能隨著血流跑到腦血管,阻塞腦血管形成血栓,而產生缺血性腦中風。事實上,心房顫動病患發生中風的機率是沒有心房顫動病患的5倍。

此類型病患 死亡率較高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國人腦中風居十大死亡原因第三位,八成為缺血性,兩成為出血性。其中的缺血性中風,又有一成五為血栓造成,雖然國人腦中風導致的死亡率已下降,但發生率沒有減少。而其中心房顫動所導致的腦中風,往往是最難處理的,因為心房顫動造成的中風通常比其他原因造成的缺血性中風嚴重,且死亡率較高。

與老化有關 復健進步慢

陳龍說,國際有一個評估指標「CHADS 2」,指的是曾有心臟衰竭、高血壓、年齡大於75歲、有糖尿病,又有中風病史的人,再次中風的機率,會高出一般人的18%。

老化也是發生心房纖維顫動的原因之一。江晨恩指出,60歲以上的盛行率為2%到3%,70歲以後為5%,80歲則升為10% 。

有時看到半身不遂的人,扶著助行器做復健,有可能是神經損傷,也可能是腦中風損壞身體的運動功能。

陳龍還指出,一旦病人是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術後復健的進步分數,會比非心房顫動腦中風病人少兩成。(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直系血親不宜輸血 偶像劇沒亂編

NOWnews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09/12/29

直系血親到底能不能輸血?最近偶像劇《下一站,幸福》裡,醫師一句「直系血親不能輸血」,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認為劇情亂編,質疑近親為什麼不能輸血?究竟這個觀念正確嗎?醫師表示,直系血親間輸血確實可能要命,由於親子間的基因型態非常特別,直系血親間輸血時,輸入患者體內的血液,有可能對患者發動攻擊。

《下一站,幸福》有這一段對話:「『我可以捐血給小樂(小小彬飾演)。』『直系血親不能輸血給自己小孩,雖然普遍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個原理,但是這麼做,很可能會有併發症或後遺症。』」

就是劇中醫師的這句話,「直系血親不能輸血」,阻止了女主角輸血給兒子的念頭,不過卻引起網友批評,編劇太扯啦!直系血親怎麼不能輸血給自己小孩?記者做街頭訪問,一位莊先生說,「它應該只是一個劇情效果,應該大家都知道,這是錯誤的資訊。」一位黃先生說,「輸血應該跟直系旁系沒關係吧?」

雖然劇情還真不是灑狗血,但是有科學根據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何一成指出,「白血球因為跟受血者基因滿像的,所以受血者比較不會去排斥、攻擊這些白血球,造成白血球會壯大,攻擊受血者的骨髓,會造成骨髓衰竭,甚至會造成死亡。」

如果逼不得已,只剩直系血親能緊急輸血,也不是完全沒有解套方法,得先把要輸給患者的血液用放射照射,殺死白血球,讓它們不能作怪再輸血。不過醫師認為,還是別這麼做比較好。這回偶像劇終於演對了,給了民眾正確的醫療觀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楊淑芃、陳延蔚)



◆ 梅子入藥能健胃 並可斂肺止咳、驅蛔蟲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12.30

梅子不但可以做成蜜餞,也能加入飲料中,不過,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梅子也能入藥,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健胃)及去蛔蟲等作用,但因為含有苯甲醛、苯甲酸等毒性成分,須經炮製後才能去除毒性,進而當做藥材使用。

廖醫師指出,梅花的花蕾常作為觀賞、裝飾用,藥用部份在於果實上,可用來治療打飽嗝、梅核氣、食慾減退、胸悶不舒服等症候,但梅子具有酸性收斂的作用,所以感冒初期、急性發炎及胃酸過多者不宜。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發現,其具有加強膽汁分泌,並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霍亂桿菌、痢疾桿菌等都有抑制的作用,也能幫助抑制腸道內病毒。

廖桂聲醫師進一步指出,梅子性酸、澀、平有小毒,入肺、肝、脾及大腸經,大部份入藥的梅子為青梅,經煙火燻製後較不燥,呈黑褐色者為烏梅,若青梅鹽水浸製,日曬夜浸,十天後起霜者稱為白霜梅。建議民眾可善用梅子,做成酸梅湯、紫蘇烏梅飲等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飲料。

酸梅湯需準備烏梅廿粒(打碎)、廣陳皮三錢、洛神花七到十枚、冰糖適量。做法:加入六碗水煎煮成二碗,然後再加入冰糖調味,煮後經過濾即可當茶飲用,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紫蘇烏梅飲需準備青梅少許,然後酌加紫蘇葉、白糖醃漬即可,能殺菌、生津止渴。



◆ 黑白木耳功用有別 養生保健不同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09.12.30

黑、白木耳各有不同的養生保健效益。中醫師盧菊昭指出,一般家庭中炒菜所用的木耳雖然顏色頗深,但多是紅木耳;真正的黑木耳,背面為白色,大部分是以乾貨的形式流通,營養成分上其含鐵量比豬肝還高,且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保養。

中醫師盧菊昭指出,黑木耳無論煮成膠狀飲用,或搭配其他藥材、食材,均有保健的效果。而白木耳則常用於咳嗽或喉嚨乾癢的民眾如銀耳羹、白木耳百合粥,瘦肉木耳湯均有保養的效果。

以川貝、白芨、白木耳、北沙參、天冬等組成的白木耳湯適合久咳少痰、口燥咽乾,手心足心常發熱的民眾,中醫稱此症為肺陰虛,這道藥膳養陰清熱,益氣生津。

以白木耳、百合、米組成的白木耳百合粥也很適合老人肺燥乾咳,有助潤肺止咳,可改善熱病後期餘熱未清,精神恍惚、坐臥不安、心煩心悸的現象。不過常腹瀉的人,不適合吃太多銀耳。

木耳與瘦肉合煮成湯則同時滋補肺腎,改善消化,又能養血,改善氣血不足的問題。醫師指出,可準備適量的海參、黑木耳、白木耳、大棗、瘦肉煮熟,可不加調味或加少許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