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5

裁核武、抗暖化 末日時鐘調慢1分鐘

◆ 23:54 末日時鐘調慢1分鐘

中央社 2010/1/15

(法新社紐約14日電)國際科學家今天將「世界末日時鐘」的分針向後撥慢1分鐘,距離午夜12時差6分鐘,象徵人類距離世界末日略遠一些。他們並讚揚美國總統歐巴馬,說他幫助世界遠離核子或環境浩劫。

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 BAS)於1947年創設末日時鐘,作為世界距離末日遠近的指標,時間到午夜12點即意味到了世界末日。該雜誌發布聲明說:「目前距午夜6分鐘。」

負責調整時鐘的期刊委員會由各國科學家組成,包括19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發布的聲明說:「自1945年首度投擲原子彈以來,核武國家的領袖首次願合作大幅減少核武,並確保所有製造核彈原料的安全。」

聲明又說:「工業化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歷來第一次立場相近,承諾限制會造成氣候變遷的氣體排放,因為這些氣體可能使得我們的星球變得幾乎不適人居。」

在調整這個象徵性末日時鐘的儀式上,原子科學家公報贊助人委員會共同主席克勞斯(Lawrence Krauss )致詞時表示,歐巴馬是當今全球合作新時代的關鍵人物,他在2008年當選美國總統後,引領「美國政府改變在國際事務上的方向」。

這些科學家認為,歐巴馬入主白宮後,採納了比前任總統布希時代「更為務實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態度」。

克勞斯宣讀聲明說:「歐巴馬不只與俄羅斯展開新的裁減武器談判,也開始與伊朗協商,以期終結該國的核燃料濃縮計畫,並指示美國政府帶動全球致力於4年內,確保未嚴格控制的核分裂物質的安全。」

末日時鐘上次調整時間是2007年布希還擔任美國總統時,那次時鐘向前調快2分鐘,距離午夜只剩5分鐘。(譯者:中央社林治平)



◆ 末日鐘回撥1分鐘 63年來第19度調整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1.15

一九四七年由原子科學家設立的「末日鐘」,台北時間十四日晚上進行第十九度調整,回撥一分鐘至十一點五十四分,為兩年來首度調整。聲明指出:「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破天荒研商對抗氣候變遷,以及削減核武談判的進展」,是回撥的關鍵,惟世人仍不可掉以輕心。

一九四五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使日本投降,二戰結束。兩年後,芝加哥大學發行的期刊「原子科學家公報」在紐約設立末日鐘,提醒世人核子戰爭可能帶來的「災難性毀滅」。

末日鐘初始時間定在十一點五十三分,當指針走到十二點,即表示世界末日來臨。

末日鐘先前調整過十八次,最接近末日的一次是一九五三年的十一點五十八分,當時正是冷戰高峰,美蘇對峙,情勢緊繃。一九九一年,美蘇簽署第一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末日鐘調為四十三分,為最遠離子夜的一次。最近一次調整是在二○○七年,時鐘撥至十一點五十五分,反映核武擴張。

負責決定調整時鐘的是期刊委員會,由十九位諾貝爾獎得主組成。委員會每年開會兩次,若事件足以影響時鐘指針,便宣布調整。

末日鐘創立之初時間調整僅受核武因素影響,但隨著時日演進,國際關於裁撤核武的談判、國家發展核子設施、核子恐怖主義、甚至氣候變遷都成了時間調整與否的因素。

十四日進行的末日鐘時間調整,首度舉行網路轉播供民眾觀看,官網為 www.turnbacktheclock.org

2 則留言:

fsj 提到...

世界末日將至? 10大可能評析

中央社 2010.12.24

法國西南部的比加哈什村(Bugarach village)正準備因應相信幽浮(UFO )存在的人士大批湧入,因為他們相信聖經中所說的世界末日會在2012年發生,而這個風景如畫的村落將是唯一倖存的地方。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根據既有證據,檢視了最熱門的10種世界末日說法,並研判其發生機率。

1.外星人入侵/政府承認和外星人接觸(可能性:1%)

自英國作家威爾斯(H.G. Wells)在1898年出版「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2005年改拍成同名電影)以來,外星人入侵地球就成為科幻小說的熱門題材。

研究人員發現,每當地球遭受威脅的疑慮升高時,擔心外星人攻擊地球的恐懼也往往隨之提高。

電訊報指出,儘管許多照片、影帶和官方公佈的紀錄顯示,部分國家的政府監視幽浮活動已超過50年,也有自稱被綁架者現身說法,或相信外星人存在的其他人士提出種種說法,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地球人將來會被外星人統治,更別說是會在2012年發生。

2.未知行星和地球相撞(可能性:2%)

許多網路論壇或網站都提到,會有1顆以往未曾發現的星球在21世紀初期和地球相撞,或是和地球近距離擦身而過,摧毀地球文明或引發大規模的行星變動。

有人聲稱,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005年宣佈在太陽系外圍發現的第10顆行星,可能會在2012年接近地球。但電訊報指出,第10顆行星肯定不會進入太陽系內層。

3.太陽引發大災難(可能性:3%)

另1種世界末日說法和馬雅文化的曆法只推算到2012年就結束有關,就是在2012年12月,太陽發出的巨大火燄或噴發的氣體會吞噬地球,對人類和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大浩劫。

電訊報指出,太陽火燄會造成人造衛星損壞、沒有保護措施的太空人受傷,甚或地球停電,但威力並未強到足以毀滅地球,更別說是會在2012年發生。

有科學家推測,在遙遠的未來,太陽的燃燒能量會逐漸耗盡,最後膨脹成1顆紅巨星(red giant,即老化的恆星),然後吞沒地球。不過電訊報指出,此事的可能發生時間是在距今50億年後。

4.地球磁極互換(可能性:1%)

還有一種說法是,地球的南、北磁極很快就會互換,將造成地球轉動方向逆轉,結果引發大災難。

美、法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地球的確在8億年前曾發生軸心偏移而重新平衡;他們研究挪威沉積岩內的磁性礦物,發現在將近2000萬年前,北極的位置曾偏移超過50度,事實上相當於兩極之間距離的1/4以上。

電訊報指出,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兩極可能會再度偏移,不過會在100萬年後才發生。

5.超級火山爆發(可能性:10%)

這種說法認為,地球會發生1場比現代任何火山爆發規模都還大的超級火山爆發。研究人員指出,若地球內部的岩漿上升到地表,卻沒有出口可以流瀉,就可能發生超級火山爆發。

主張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岩漿無法噴洩所累積的壓力,將造成龐大面積的土地在岩漿噴發後被摧毀,到時大量石礫和有毒氣體都會噴入大氣層中,導致全世界陷入類似爆發核子戰爭後的核子冬天(nuclear winter),引發冰河時代,甚或更糟的情況是造成地球某些地區的生物全部滅絕。

被認為最可能在2012年發生超級火山爆發的地點,就是美國黃石公園(Yellowstone Park)地下的所謂超級火山口。

過去數年的衛星影像顯示,黃石公園地表下方約16公里的熔岩活動已出現改變。美國地質調查所(U.S.Geological Survey)的佘契爾(Wayne Thatcher)表示:「我們知道,黃石公園的火山口現在蠢蠢欲動的程度其實有多高。」

6.第3次世界大戰(可能性:15%)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和前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互相對立,全球就籠罩在第3次大戰的陰影下,直到1990年代初期前蘇聯瓦解,戰爭陰影才降低。不過有人認為,兩韓最近展開的「戰爭遊戲」,可能成為第3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電訊報認為,目前核戰疑慮集中在中國國力崛起和美國的回應,至於巴基斯坦與印度以及兩韓間的戰爭,也可能惡化為全球性衝突。

7.大規模死傷的恐怖攻擊(可能性:20%)

自美國2001年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全球就籠罩在蓋達(Al-Qaeda)等恐怖組織可能取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摧毀西方的某大城市、或是發動化學與生物攻擊的陰影下。

電訊報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蓋達組織或其他個人擁有核武,恐怖分子數度企圖在英國施放神經或生物戰劑發動攻擊,結果也都證明極度失敗;不過現在巴基斯坦政權不穩,有人擔心,蓋達或阿富汗塔利班組織(Taliban)可能會推翻巴國政府,取得巴基斯坦的核武。8. 石油峰值(可能性:40%)

由於全球經濟體正在消耗不斷開採出來的石油,全球石油儲存量下降確有其事。

但石油峰值理論(peak oil)將焦點放在供應與需求上,並假設在某個時間點,需求會超過供應。但何時比較可能發生?有些人認為,已經發生了,有些人認為,可能會發生於現在到2020年之間。

石油峰值近乎是確定了,但是還有兩個問題:何時會發生,以及世界是否能及時研發出替代能源?

哈柏特(M. King Hubbert)在1956年提出石油峰值理論,精準預測出美國石油產量在1965到1970年會達到巔峰。這個理論其後也預測出油田與油區產量減少。

樂觀的觀察者認為,石油峰值不會在2020年之前發生,但部分石油公司坦承,他們誇大石油蘊藏量,令人質疑我們現在可能已經過了峰值。

全球經濟衰退期間,新油田與煉油廠的投資減少,凸顯我們完全依賴一個有限資源。

9. 峰群衰竭(可能性:70%)

2008年冬天,美國有逾1/3的商業蜂房因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apse disorder)而消失。這種症候群會讓蜂群中的所有工蜂突然死亡,只留下孤單的蜂后獨自在空盪盪的蜂窩中徘徊,這種症狀現在已經蔓延至歐洲許多國家,包括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

蜂群衰竭失調有許多原因,包括幾乎是全球性的蜂蝨(varroa mite)、某些殺蟲劑、以色列急性癱瘓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氣候變遷與手機,不過現在還沒證明出何者是元兇。

除了蜂群消失外,如果沒有蜜蜂,許多對人類生活相當重要的農作物也會滅絕,像是大豆、棉花、甘藍菜和數種堅果,包括巴西堅果、杏仁,與葡萄、蘋果以及全球最大的植物油來源向日葵。全球將近1/3的食物都跟蜜蜂行動有直接關係。如果蜜蜂滅絕,必定會出現食物短缺、飢餓、暴力與暴動。

10. 環境浩劫(可能性:70%)

今日一再出現的說法是氣候變遷或是人類造成的全球暖化。幾十年前,我們面臨的生態浩劫是汙染、農地枯竭、臭氧層破壞與即將來臨的冰河時期。

無疑的,人類對環境的衝擊是越來越嚴重,儘管有大型機構的意見認為,全球暖化是大眾陰謀,全球氣溫其實在過去10年已經下降。

但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柏丁頓(JohnBeddington )教授堅稱,氣候科學一些層面的不確定性,不應用來作為不採取行動的藉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曾經表示,過去10年是空前最溫暖的,證明全球暖化仍「沒有減弱」。太空總署哥達德太空研究院(GISS)發現,自1880年開始紀錄以來,平均全球氣溫已經增加攝氏0.8度。

fsj 提到...

避免生態浩劫 人類仍大有可為

中央社 2010-12-25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研判世界末日的10大可能,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環境浩劫」。然而,只要人類改變浪費和過度消費的習慣,仍有可能扭轉乾坤。

人類並非地球的主人,只是借住在地球和太陽系的過客,需仰賴地球上的土地、水和空氣生存。經過20萬年的進化和發展,地球上的人口已近70億,但為了支撐人類社會發展的經濟成長,不斷剝削地球資源、破壞環境的結果是,人類的生存開始受到威脅。

一項測量人類對地球造成衝擊到底有多大的工具是「生態足跡」,單位為全球公頃(Global Hectare,簡稱gha),亦即需要地球上多少具生產價值的土地和水,才足夠支撐目前人類的經濟消費。

全球生態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公布的資料指出,2007年全球生態足跡已達每人2.7gha。換言之,只足夠支撐50億人的經濟消費,或需要181億gha具生產價值的土地和水才行,但實際上地球只有134億gha。

生態足跡依經濟消費模式不一而有不同標準。譬如非洲的模式為1.4gha,足夠支撐96億人;而美國和加拿大為7.9gha,只夠支撐17億人。

聯合國預測,至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達80至100億,年均經濟成長率應高於3.5%帶動消費。假如真的應驗,將需要2個地球才能夠承受。

顯而易見的是,若持續目前的經濟生產和消費模式,地球資源必將耗盡。但未來並非必然,人類仍可創造自己和地球的未來。

為了人類和其他物種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當務之急是改變浪費和過度消費的習慣、進行能源革命、提高使用能源效率、增加垃圾回收和再利用、針對建築物採用環保創新科技、改善大眾運輸、擴大森林和環境保護範圍等,還有鼓勵素食也可減少肉類消費和畜牧業對環境的衝擊。

沒有人期待環境浩劫,更遑論世界末日,人類可以做的事情其實還很多,特別是減少進行會造成較多污染的活動,以理性態度運用自然資源,那麼就算不能讓地球恢復原來的面貌,至少可以永續經營人類和其他物種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