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WORLD/WOR4/5782026.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8.12
3美國退伍軍人 來自3場不同戰爭
來自三場不同戰爭的三位美國退伍軍人,雖然三人總共只有一條完好的腿,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們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壯舉。
這三位美國退伍軍人分別是阿富汗、伊拉克和越南戰爭的退伍美軍,他們以攀爬、爪鉤和緩行的方式,登上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山山頂。三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的一條腿是完好的,剩下的5條腿都是鈦金屬和碳纖維製成的義肢,他們就這樣征服了佈滿碎石的山路。
滑倒、摔倒、不時要拿下義肢調整
途中,他們曾經滑倒、摔倒、還要不時拿下義肢調整,但經過六天的攀登,終於站上1萬9336英尺(5895公尺)高的非洲最高點。一般正常人要爬上吉力馬札羅山山頂,大概要花3到4天。
「無論有什麼殘疾 都可活躍自如」
三位退伍老兵中,年紀最大的是62歲的科克.包爾,他說:「我們希望送回美國的訊息是,無論你有什麼殘疾,你都可以活躍自如。」1969年在越戰失去一條腿的包爾,目前是美國殘障運動協會(Disabled Sports USA)的執行董事。
他說:「如果三位截肢的人,來自三個不同的戰爭和不同的兩代,僅靠著一條真的腿就能夠爬上吉力馬札羅山,我們其他殘障的朋友也就能夠出門爬山、騎腳踏車或游泳一公里,也都能夠享有健康的生活。」
三人中最年輕的是26歲的尼爾.鄧肯,2005年他在阿富汗遭遇路邊炸彈攻擊失去雙腿。另外一位是37歲的丹.尼文斯,來自佛羅里達州,他是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雙腿。
◆ 視障鋼琴家許哲誠 用愛守護希望
中央社 2010.08.13
「希望用音樂與大家一起做公益」,視障鋼琴家許哲誠的指尖在琴鍵上輕輕滑過,彈奏出動人的樂音。雖然看不見,許哲誠透過音樂要帶大家做公益,用愛守護著未來和希望。
為協助更多的身心障礙者自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表演工作坊合作,規劃巡迴演出「彈琴說愛」音樂舞台劇,籌募「職業與能力訓練計畫」和「身障輔具計畫」經費,協助更多的身障者自立生活。
「彈琴說愛」音樂舞台劇主角之一就是許哲誠,出生就因視網膜剝落而失明,但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因為從小就喜歡玩會發出聲響玩具,善用對音樂的天分,進入音樂學校學習鋼琴。
許哲誠曾赴海外深造,且在美國等不同國家參加比賽和應邀表演,在眾多樂迷前演出,以悅耳音符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多次征服聽眾,被譽為台灣之光。
全盲帶來的不便,使許哲誠必須更用心強記琴鍵和樂譜來苦練。雖然看不見,但「用心看」,更讓他純熟音樂素養和技巧,也更體認到身障者的難處,因而義不容辭利用演出「彈琴說愛」音樂舞台劇機會,籌募經費,幫助身心障礙者順利進入職場。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長崔彬說,為了讓身心障礙者不成為家庭的負擔,不能只給麵包,而是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伊甸就是要協助像許哲誠這樣的身障者擁有一技之長,步入職場。
許哲誠表示,音樂舞台劇在演出時,與演員和觀眾的互動機會較多,他希望用音樂與大家一起做公益,一起行善,協助身障者勇敢迎向人生。
就像他彈奏鋼琴時的認真和用心,許哲誠希望企業者也「用心」聽到身障者的心聲,守護著身障者的未來和希望。
※ 相關報導:
* 陳垣崇研藥故事 「愛的代價」躍上好萊塢
20 則留言:
500萬字情書 老兵載思妻情
中央社 2010.08.13
與妻離別36年,台灣老兵王德耀用500多萬字寫下未能寄出的情書,訴說對妻子的思念。
中通社報導,大陸湖北浠水籍的台灣老兵王德耀,與妻子分隔台灣和大陸兩地,36年後又再次相聚。兩人雖鬢皆已斑白,但彼此心中依然屬於對方。
再見面,妻子已是4個孩子的媽,過去被迫改嫁2次,但她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有生之年能再見到丈夫。
王德耀與妻子劉谷香從小青梅竹馬,同年出生、同村長大,又是初中同學,1948年兩人終成眷屬,結為連理。新婚不到10天,王德耀便奉命歸隊,之後,漂洋過海到台灣,一待就是36年。
過去兩岸政治敵對的情況下,王德耀沒有機會與妻子聯絡,但他還是持續給妻子寫信。王德耀年復一年寫下一箱子寄不出的信,500多萬字的情書,紀錄著對妻子的無限牽掛、思念。
1979年後隨著兩岸逐漸開放,王德耀透過朋友的傳信才與妻子聯絡上。1984年從台灣經過泰國、香港輾轉回到闊別36年的故土見到妻子。
王德耀說,他和妻子最珍貴的還是那500多萬字的書信和300多首詩集,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拿出來曬曬太陽,回憶著得來不易的團聚。
※ 相關報導:
* 陳粹芬 ... 國父的革命伴侶兼紅顏知己(圖)
http://victee.pixnet.net/blog/post/31842390
從以上一番對話可以看出,孫中山是位性情中人。孫中山一生和女人的關係,在很多歷史傳記中,只出現了兩位,一位是盧夫人(盧慕貞),一位是宋夫人(宋慶齡),其實在他生命裏,還有一位很重要的女人,也是長期以來被遮蔽的革命伴侶兼紅顏知己——陳粹芬。
◆ 二戰桂河大橋戰俘家書 紙短情長
中央社 2010.08.12
大多數情書都是充斥著華麗詞藻,表達著綿綿情意,但對在家倚門盼望的妻子和幼兒而言,戰俘威廉斯(Harry Williams)的片言隻字就代表著整個世界。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威廉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兵俘虜後,被迫在惡名昭彰的桂河大橋(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工作,唯一能與妻子艾希 (Elsie)保持連繫的途徑,就是透過日軍重重審查的明信片和電報。
第一封信,在1943年,僅是簡單寫著:「我是戰俘,狀況可,健康,勿憂,問候大家。」
報導說,比起以後日軍同意送出的訊息,第一封的表達可說是相當豐富。威廉斯後來能做的,就是從眾多詞句中,設法選擇極少數能表達「我很健康」的意思就夠了。
威廉斯太太保存著丈夫的每一信件。10日,在英格蘭西北部波爾頓(Bolton)自宅,夫婦兩人慶祝結婚70週年紀念日時,威廉斯太太展示了所有信件。
她和現年已92歲的丈夫,是在少年時期相識,兩人結婚僅9個月,1941年,當年23歲的威廉斯就奉召前往新加坡參加對日戰爭。
在那年的12月,日本轟炸珍珠港之後,威廉斯成為戰俘,和其他6萬名盟軍戰俘以及18萬名亞洲勞工,為日本人興建緬甸鐵路。
報導說,由於日本人的殘酷對待,在工作中喪生的人數超過10萬人,死因包括力竭而死、營養不良和飢餓。
結婚時年僅19歲的威廉斯太太,在丈夫出國後不久,生下兩人的第一個孩子羅依(Roy),並且開始擔心最糟的事情可能發生,因為幾乎有3個月的時間,她沒有丈夫的任何訊息。
直到收到丈夫第一張手寫的簡單明信片時,她才鬆了口氣。
威廉斯在戰俘營的3年半時間裡,僅靠著偶而的簡短書信和妻子保持聯繫。他於1945年10月獲釋。
他的妻子在收到一張明信片後,才知道丈夫已經自由。明信片上寫著:「抵達南安普敦(Southampton),預期不久後返家。」
威廉斯太太說:「我真不敢相信,高興的不得了。你從不放棄希望,是因為你不能,我必須一直活在希望中。」
她說:「我一個月只能獲准送25個字給丈夫,25個字能說什麼?我只能說我們的孩子OK和我們很好。」
她表示,在德國,戰俘可以寫很多回家,但日本人不允許。
威廉斯第一次見到兒子時,兒子已經4歲。夫婦兩人隨後有了第2個孩子。如今兩人膝下又增加了8名孫子女和曾孫子女。
教書20年掏300萬幫學生 換得謝卡3千張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縣報導】2010.08.14
「生命轉彎地方,感謝老師引導!」陳芳萍曾是放牛班的孩子,老師魏世賢鼓勵她圓夢,資助她補習考插大,如今她在國立彰化員林家商任教,昨天專程到嘉義縣感恩老師和師母。
「芳萍如埋土裡種子,如今開花結果」,四十七歲台南科技大學講師魏世賢,是嘉義水上鄉大智慧養生協會會員,教書廿年資助學生不求回報,自掏腰包三百萬元,換來三千張學生謝卡及信件,視如珍寶保存。
陳芳萍十多年來,也寫了很多感恩卡給老師,「老師保存我的卡片,我都快忘了!」陳芳萍看到老師收藏她寄的厚厚一疊卡片,流露訝異神情。師生相見,無激動跪拜謝恩情景,卻真情流露看著過去往來卡片。
卅六歲陳芳萍出身彰化農家,五名兄弟姊妹排老二,父母家計負擔重,從小想當教師,但國中讀放牛班,高職畢業考上台南家專服裝科,面臨走服裝設計或當教師抉擇。
「不要怕,勇敢圓夢!」陳芳萍說,有次老師一語解惑,讓她下決心要當教師。魏世賢資助她補習和生活費,她考上輔大中文系,雙方常寫卡片談心,她畢業考取清大中文研究所,七年前錄取員林家商教師。
七年前清明節,一名女學生父親遭歹徒綁架,沒錢付贖款害怕哭泣,魏世賢代付十萬元營救,學生以謝卡記錄這段師生情。
「能做經師、人師,其實是滿幸運的事」,但他和妻子都說「錢夠用就好」。
◆ 情書500萬字難寄 老兵王德耀62年滄桑愛情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綜合報導】2010.08.14
湖北籍台灣老兵王德耀與大陸妻子隔絕卅六年,卅多年來,他為妻子寫了五百萬字無法寄出的情書。所幸有情人終成眷屬,王德耀最終回到大陸並與妻子重逢,妻子拿到厚重情書的一刻淚滿衫襟,他倆六十二年來的滄桑愛情故事,恰是七夕情人節的最佳典範。
雖然這一幕已是廿六年前的事,但每年情人節前後,王德耀與妻子劉谷香都會細心將這些情書拿出曝曬,保持原狀、見證愛情。
荊楚網在下周情人節前夕報導這則感人的故事,報導稱,王德耀和妻子劉谷香(同為87歲),當年是省立聯中浠水分部的同學,兩人青梅竹馬。王德耀後來加入國民黨軍,兩人在1948年結婚。
新婚不到十天,王德耀奉命歸隊,不久隨部隊到台灣。王德耀每晚孤枕難眠,堅持給妻子寫信,年復一年,王德耀寫下整整一箱子書信,五百多萬字的情書,字裡行間寄托他對劉谷香的無限牽掛與思念,但這些信都一直無法寄出。
1973年,王德耀退伍,獨自到台灣北部山區墾殖謀生,白天幹農活,晚上照常寫書信。1979年後,兩岸開始通信。一位朋友給王德耀轉來了一首詩,王德耀一看,字跡正是妻子劉谷香的。王德耀連夜寫了一封萬言長信,托朋友轉過去。沒過多久,王德耀收到劉谷香的第一封書信。
1984年七月,王德耀報名出境遊,從台灣經泰國到香港,八月十二日回到了闊別36年的家,見到妻子,兩人對望痛哭不已。
劉谷香告訴丈夫,解放後,她因國民黨家屬的身分,多次遭到批鬥、遊街。還被迫改嫁,先與一位出身較好教師做了七年夫妻(後夫病亡),後又被迫嫁給了一個轉業軍人。五年後,轉業軍人在一次施工中身亡。兩次改嫁,留下了三子一女。1963年起,她就帶著四個孩子艱難度日,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再見到王德耀。
王德耀說,妻子是他這輩子最虧欠的人,他永遠無法忘記。他說,與結髮妻子重逢,是他人生最大的滿足,他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重逢廿六年來,他和妻子相敬如賓,每天清晨兩人相伴河邊漫步,下午進入書房探討詩文、讀書看報。
◆ 亞運美女棋士/黑嘉嘉氣質公主裝 來自路邊攤
記者林嘉琪/專訪 2010.08.15 自由時報
學棋才十年的女棋士黑嘉嘉,有機會在十一月的廣州亞運上,為台灣奪下一面金牌嗎?日前她與紅面棋王周俊勳組成的混雙組合,在練習賽上一度打敗了旅日棋王張栩和棋后謝依旻的王牌組合,成為台灣問鼎金牌的熱門黑馬。
富正義感 想當檢察官
特訓期間,不論是對弈或者午休吃飯,黑嘉嘉和周俊勳都在聊奪金話題,對廣州亞運充滿了期待,「下圍棋很耗體力的」,今年十六歲的黑嘉嘉透露:「我現在每週二和週五都要去游泳,比氣長。」
外型吸睛的黑嘉嘉,每回現身都讓鎂光燈閃不停,其實,才藝過人的她,鋼琴、琵琶、古箏全在行,但是多數人難以想像的是以後若不走棋士這條路,她竟然想念法學當檢察官,只因為她太有正義感了。
黑媽媽說黑嘉嘉雖然外型甜美,個性含蓄,但遇到有人插隊,就會走向前去要求插隊者排到後面;在美國時,班上有人欺負難民同學,霸著零食錢不還,她直指流氓同學說:「把錢還他。」和爸爸一起看法律影集,兩人還會就劇情打起「嘴巴官司」,部分觀點讓學法律的爸爸都很驚豔。
47元塑膠珠珠 被當成珍珠
舉止、裝扮得宜的黑嘉嘉常被誤會是「千金小公主」,一回她戴著垂墜式的小珍珠耳環在中國出賽,隔天被中國媒體報導配戴一對昂貴的鑽石珍珠耳環,黑嘉嘉把那對耳環畫出來說:「那其實是塑膠珠珠,媽媽付了十元人民幣(約台幣四十七元)買的。」
黑嘉嘉不是省吃儉用,而是自認與「重金」無緣。黑嘉嘉十歲時,某一天去台中賽棋,經過地下道攤販,看上了一只一百九十九元的「小鑽銀戒」,最後因為戒圍太大,掉落在灰狗巴士上,那晚她心疼地說:「媽媽,我跟這些東西沒有緣分,以後不要買貴的。」一百六十公分、四十九公斤的她對穿著打扮不盲從,「買東西前先看價格,價錢不喜歡,絕不『瞎拚』。」
節約不盲從 不想當花瓶
上個月在台灣圍棋隊前進廣州亞運的誓師大會上,黑嘉嘉當天穿了一套紫色連身洋裝出席,端莊得宜,有人猜測這件洋裝至少二、三千元價格起跳,黑媽媽笑說:「其實那是四百九十元的折扣品,她常穿的紅色圓點洋裝只要一百五十元。」
外型過人,但是黑嘉嘉最不喜歡大家討論她的容貌,常有人問她:「最在意的是美貌,還是棋力?想成為梅澤由香里(日本美女棋士),還是芮迺偉(韓國女棋士,曾是世界女子棋壇霸主)?」她的回答總是乾淨俐落的一句話:「我不想當花瓶。」
崇尚自由,亦是她的特質之一。小時候練過芭蕾舞,有一天她很堅決地跟媽媽說不練了,其他的苦都能受,但跳芭蕾一定得穿絲襪,實在太束縛了。下棋時,心靈和思考反而可以自由奔放,演奏樂器和優游水中,也同樣能夠帶給她自由自在的自如感。黑嘉嘉說目前最想跟大小朋友推廣圍棋,因為圍棋世界真的好有趣。
※ 相關報導:
* 貓頭鷹博士吳瑟致 最恨看見標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5/today-life13.htm
◆ 旅途結識 相處投緣 愛因斯坦 曾想領養日本女娃
【黃菁菁/東京十三日電】2010-08-14 中國時報
東京新聞報導指出,發明相對論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博士曾在一九二二年到日本旅行時,在船上看中一個四歲的日本小女孩恭子,要求恭子的父母讓他領養恭子卻遭到拒絕。恭子的兒子渡邊峰道至今還保存著愛因斯坦抱著小恭子的相片,直到現在才公諸於世。
今年六十歲的渡邊住在東京都葛飾區,他的母親恭子於九○年過世,享年七十二歲。恭子與愛因斯坦的合照是在她的遺物中發現。
渡邊表示,他的外祖父是外務省官員,當時是派駐印度的領事,一家人搭日本郵輪「北野丸」從斯里蘭卡返回日本,在船上結識從法國搭船、準備赴日演講的愛因斯坦夫妻,兩家人一起在船上度過約廿天。
渡邊指出,愛因斯坦在船上很喜歡和恭子一起玩遊戲,外祖父還拍了愛因斯坦在甲板上抱著恭子,與其夫人和外祖母合照的相片。
渡邊的手中還有愛因斯坦於一九二五年在阿根廷拍的相片,他在二六年寄給恭子,相片下方還用德文寫著:「送給心愛的可愛小恭子,作為在北野丸上共同的回憶」。
據說,當愛因斯坦跟恭子的父母說想領養恭子時曾引起一陣騷動,後來父母很客氣地拒絕他。恭子本人並沒有聽父母提起此事,一直到一九三四年十六歲時才在父親派駐的古巴與愛因斯坦重逢,也從父母處得知此事。
水腦症少年 唱募69萬捐公益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2010.08.16
17歲水腦症少年聶季賢,13年來身藏從大腦到腹腔的1根導流管生活,為了幫助更多重症兒童,前晚從美國返台舉辦個人公益演唱會,吸引160人聆聽,共募得69萬,捐給長庚醫院社會服務基金做公益。
「我也曾罹患重症,一直想有機會幫助其他病童走過難關!」聶季賢說,走過漫長治療路,才知與病魔搏鬥很痛苦,希望為重症兒童奉獻一份心力。
他身上的管子從大腦引流腦脊髓液,穿過脖子,沿著皮下組織一路往下延伸,直到沒入腹腔,他能清楚摸到,每天「提醒」著「別忘了自己幸運痊癒」。
聶季賢前晚在桃園市企業勳章大樓獻唱16首中、英、台語歌,自彈鋼琴、邀請吉他老師伴奏,有半數歌曲是他自己的創作,謝幕時獲得將近1分鐘的掌聲。
他的母親、律師林姿瑛,邀請親友、同學、法律及醫界160多人參加,演唱會採自由樂捐,募得69萬多元,當場捐贈長庚兒童醫院。
聶季賢5歲發病,經常莫名其妙頭痛、嘔吐、頸部僵硬、走路搖晃,「腦袋越來越腫」,87年兒童節那天住院檢查,才知罹患水腦症,無奈找不出病因,「這份禮物太沉重!」一度怨天尤人。
經過家人及長庚醫院照顧治療,聶季賢不但逐漸痊癒,從小求學的成績都很優異,赴美讀書後,有空回台就到天主教德來幼稚園當志工,陪兒童成長。
前晚聶季賢演唱的歌曲「要找奶奶」,是他2個月前得知奶奶被桃林鐵路火車撞死,悲從中來創作的,讓台下觀眾感動落淚。
聶季賢說,音樂帶給他力量與感動,從中找到活著的勇氣與夢想,開演唱會除了對自己意義非凡,還想用音樂回饋、感激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過分!不准傷停 盧彥勳怒退賽
民視 2010/08/19
我國亞洲球王盧彥勳,昨天在辛辛納提名人賽首輪,遇上澳洲強敵休威特,盧彥勳在第一盤臀部肌肉拉傷,但主審卻不讓防護員進場查看傷勢,到了第二盤盧彥勳再度申請傷停,防護員卻說傷勢無礙不需處理,讓盧彥勳氣得怒嗆澳洲籍主審和防護員。
盧彥勳對澳洲球王休威特,可以看出,盧彥勳在移動上,是非常緩慢,因為他的臀部肌肉已經拉傷。
直接槓上主審,因為主審以防護員不在為由,直到第一盤打完,才讓他進行治療,導致他以4比6輸掉,到了第二盤,盧彥勳再度申請傷停,不過防護員卻說不需處理。讓他火氣越來越大,儘管有僑胞在場為他打氣,但主審、防護員與休威特同樣,都是澳洲籍人士,從談話就可聽出,很明顯在惡搞盧彥勳。
好不容易防護員總算肯幫忙,但飽受委屈的盧彥勳,選擇退賽,也失去爭取美網種子球員的機會,儘管賽後,大會裁判長帶著主審向盧彥勳道歉,但這種偏頗,不公正的主審,若再繼續執法,難保不會有下一個球員,像盧彥勳一樣,直接怒嗆裁判。
◆ 寄養家庭冠軍 收過42名孩子
中央社 2010.08.20
屏東家扶中心寄養家庭林瑞群、陳鈺筑夫婦16年來,照顧了42名寄養童,居全國寄養家庭之冠,獲選今年家扶基金會的「家扶之最」。
屏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黃淑玲說,林瑞群和陳鈺筑可是屏東家扶中心的「寄養服務救火隊」,因為住屏東市,每次只要有緊急寄養的兒童,任何時間一通電話,走失、迷路、負氣離家的小孩,或是疏忽、受虐、受性侵害的孩子,不論是照顧1天或7年,夫妻2人從未向家扶說不。
屏東家扶表示,家扶基金會每天約有1100戶寄養家庭在照顧寄養童,61歲的林瑞群和53歲的陳鈺筑雖不是全國年資最深的寄養家庭,但卻是照顧最多寄養童的家庭。
「每個孩子來了就來了,走了就祝福他們,我們從來沒有去算照顧了幾個孩子」林瑞群說。陳鈺筑則說,「知道照顧了這麼多寄養童,當然很高興,照顧這些孩子很有趣」。
因2名姐姐從民國71年就開始照顧寄養童,陳鈺筑沒有結婚時,就接觸了寄養童,民國81年,陳鈺筑參加屏東家扶訓練,2年後成為屏東縣第1屆的專業保母,當時林瑞群已從軍中退休,在台電當抄錶員,也一起幫忙照顧小孩。
陳鈺筑說,當時自己的小孩才分別國小1、2年級,因為寄養家庭少,曾經同時照顧7個寄養童,她覺得很熱鬧,很有趣。林瑞群說,寄養童和自己的孩子在家裡一起管理、照顧,年齡又相仿,孩子們有伴,反而好照顧。
林瑞群、陳鈺筑照顧過的孩子,年齡從幾個月大到10幾歲都有,有精神疾病、智能障礙、偷竊、說謊、情緒嚴重困擾的孩子,林瑞群說,他們都是依孩子個性、隨機應變來管教小孩,帶久了就有經驗。
陳鈺筑說,曾經帶過最不好帶的孩子是「小偉」,在父母疏於教養下,脾氣暴躁,總是唱反調,全國的寄養家庭走透透,都待不久,國小5年級時,來到他們家,在管教不聽下,她打了「小偉」手心,「小偉」意識到這位「媽媽」很凶,從此乖乖聽話。
陳鈺筑說,「小偉」在她家待了2年,是讓她最傷腦筋的孩子,卻是最難忘的孩子,最近小偉要上高中,由小6老師陪著來看寄養爸爸、媽媽,讓他們知道他的近況及想藉由籃球隊進屏東高中的夢想。
今年4月,7年前終止寄養的「小君」,也帶著未婚夫和喜餅,特地南下邀請林瑞群和陳鈺筑上台北當主婚人。
林瑞群和陳鈺筑說,「看到這些孩子能平安長大,甚至能在社會上有一份安定工作,這就是最大的成就」。
一隻鞋送上門 獨腳人足感心
自由時報 2010.08.20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台中鞋商張煜及友人陳明鑫「鞋贈有緣人」,打破鞋子要成雙試穿、購買的觀念,力行致贈「單」鞋的善行,讓足障者也能找到合適的鞋子,走出足障、找到信心。
台中鞋商張煜每年因為研發、銷貨成本等因素,都會銷毀許多鞋子,經營廣告公司的友人陳明鑫見狀,萌生「何不將鞋致贈有緣人」的念頭,於是加入鄭豐喜基金會「單腳鞋銀行」,為足障者尋找單腳鞋而努力。
九二一地震壓斷腿
陳明鑫獲悉南投國中國二學生吳軍韋,九二一地震時,位於中寮鄉永平村的老家倒塌,雖然父母親、胞兄幸運躲過一劫,但奶奶不幸罹難,當時年僅三歲的他,左腳也被倒塌的房舍壓住而遭截肢。
多年來,吳軍韋已忘了震災傷痛,一直耿耿於懷的卻是買不到適合自己穿的鞋。市面上鞋子均以「雙」為交易標準,但他只需要「單」腳鞋。
10多隻任挑選 眼眶紅
他見到陳明鑫一口氣拿了十多隻、為他量身打造的「右」腳鞋,讓他試穿,向來樂觀的他,也忍不住紅了眼眶。他一邊試穿、一邊頑皮地拿著鞋子當成布袋戲偶玩耍,他開心地表示,未來希望從事義肢方面的研發工作,造福更多「足障」族群。
吳軍韋說,目前最陽春的義肢每隻也得要二十多萬元,且每年均需保養,若有更科技、人性化的義肢,將可造福更多需要的人,這也是他未來努力的目標。
全台上千「一隻腳」 列冊建檔
陳明鑫除致贈吳軍韋單腳鞋外,也致贈南投國小十多位原住民、中低收入戶學童鞋子,讓這些弱勢學童開心不已。陳明鑫說,十多年來,他在全台已為上千名「一隻腳」主人完成「配對」,他還為「一隻腳」主人列冊建檔,以吳軍韋為例,未來不管到哪個學校就讀,他仍將持續供鞋。
有需要的民眾,可與陳明鑫聯繫,電話是(04)22226443。
◆ 16歲死6天復活 當王爺馬伕36年
自由時報 2010.08.22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鬼月說鬼,別有況味;若由「死而復生」,體驗過人、鬼兩界轉換者來現身說法,就更有氛圍了。
話說屏東縣東港3年一科的「迎王祭典」需要1名照顧王馬的馬伕,雖是不起眼的角色,現年60歲的陳文山卻一連當了36年。
阿嬤奉神諭堅持緩葬
說來玄奇,陳文山當年「死後」入棺待葬,幸好阿嬤奉王爺神諭,堅持緩葬,阿山才能有命從棺材裡爬出來「復活」;此後,陳文山發願為王爺牽馬還願,為感念阿嬤救他一命,從此睡臥老人家遺下的百年紅眠床;陳文山的神鬼傳奇,數十年來在親友、庄頭流傳,聞者莫不嘖嘖稱奇。
現年70歲的水底寮耆老潘心乙回憶,44年前的7月,16歲的陳文山突然失去知覺,當時大家都以為他已過世,6天後入殮,在公墓準備下葬,潘心乙和陳家親友在棺木旁誦念「腳尾經」時,躺在棺木裡的陳文山突然悠悠醒來,眾人以為是鬼,嚇得說不出話來,等確定是人非鬼,陳家人馬上撤掉幡旗布紗,因為喪事變喜事。
爬出棺材轟動水底寮
潘心乙說,陳文山爬出棺木的消息馬上轟動水底寮,或許是集眾人念力的誦經聲,讓陳文山身體產生感應、命不該絕,因為再遲一點就封棺入土,到時陳文山就算醒來,也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而迄今40多年,陳文山依舊紅光滿面、一臉福相,堪稱傳奇。
陳文山回想,阿嬤說他當年一覺不醒,父親驚覺他失去心跳和呼吸,隨即送往大鵬灣空軍醫院,院方判定是「心肌梗塞致死」,但死亡證明卻一直開不出來,因為他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僵硬冰冷,院方只好叫家屬領回遺體料理後事。
陳文山說,依地方習俗,他的遺體不能再運回村庄,父親只好在村外公墓搭棚停棺,原本4天後下葬,但阿嬤去東港東隆宮向溫王爺擲筊,神明告訴阿嬤:「恁孫還沒斷氣,再等2天看看。」阿嬤回家後,全力阻止下葬,果然在第6天出現奇蹟。
陳文山說,在那個年代,他的死而復生只能以神蹟解釋,當時他腦筋一片空白,只覺得睡了很久,而為回報東隆宮溫王爺恩情,他一連當了12科、36年的迎王祭馬伕,直到年老力乏才交棒。
對於這起神鬼傳奇,林姓殯葬業者說,早期為土葬的往生者「撿骨」時,打開棺木偶爾會發現死者遺體並非安詳地躺著,有的狀似掙扎,有的面部朝下、背及雙腳略微拱起,就有可能是早期醫學不發達,人還沒死絕就被封棺下葬,等到人醒過來,已在3尺黃土之下,想用背部把棺木頂開,但終究徒勞無功,活活悶死棺內。
◆ 羅淑蕾查證不馬虎 揭弊不手軟
中央社 2010-08-21
「你最好給我注意一點!」談到揭弊甘苦,國民黨立委羅淑蕾回想,常在開完記者會後接到恐嚇電話;即使如此,她仍不改初衷,要繼續上窮碧落下黃泉,揪出政府單位的積弊。
走進羅淑蕾國會辦公室,一疊疊來自各方民眾的陳情、檢舉信函堆得老高,淹沒在文件中的羅淑蕾,總是要花好多工夫,才找得出要跟記者討論的是哪一樁弊案。她笑說,每天幾乎都收到近30封檢舉信,一星期下來,上百樁檢舉案常常讓她忙得焦頭爛額。
如何處理堆疊如山的檢舉資料?羅淑蕾說,匿名、沒有具體事證的一定先排除;具名、有具體事證、附上聯絡方式的資料,才會進一步處理。處理時不但會找來檢舉人當面求證,也會透過社會各界的朋友,不同管道明查暗訪,確認檢舉內容是否屬實。
她說,即使確切掌握有關單位出紕漏的證據,也會給對方澄清的機會,只是每次發函相關單位卻都總是飽嚐閉門羹。像是揭露桃園機場中控室喝花酒前,她行文機場得到的回應是「查無此事」;要求調閱機場錄影帶、釐清燈箱是否違約刊登廣告,得到的回應卻是「錄影帶不見了」。
「最起碼引起外界注意,讓傲慢的官員不得不面對問題。」談到揭弊初衷,羅淑蕾說,她看到國家的「門面」桃園機場狀況連連,心裡比誰都難過,但主事者官官相護,死不承認。面對相關單位一再推託,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召開記者會揭弊,希望透過輿論制衡。
回想揭弊的甘苦,羅淑蕾說,「機場所有員工都是我的眼線」。不過,因為怕檢舉人身分曝光、走漏消息,與檢舉人碰面都要約在三更半夜、立法院員工都下班後,約在辦公室裡闢室密談。正因如此,她笑說,自己的上班時間比立法院輪班警衛加起來還長,警察都下班了,她還在立法院加班。
話鋒一轉,羅淑蕾無奈地說,常常在開記者會後,辦公室接到恐嚇電話,有的直接挑明「你給我注意一點」、「你最好不要給我遇到」。問她怕不怕?她苦笑說,來立法院3年,這種情形見多了,有時候情緒一來她還會回嗆「我隨時等你來!」
「沒想到揭弊可以減肥」,雖然要勞心勞力蒐證,還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不過,羅淑蕾自嘲,這幾個月窮追猛打桃園機場弊端,意外的收穫是自己因此「瘦了4、5公斤」。
羅淑蕾說,自己原本只專精會計、財稅,但為了解機場的問題,像是機場電路設計、空橋冷氣設計、飛航安全等,只好硬著頭皮找資料研讀、請教專家,甚至還有熱心民眾提供解釋。讓她在揭弊之餘,意外學習到其他領域的知識。
淹沒在堆積如山的檢舉文件,電話那頭不斷湧進消息,羅淑蕾還要繼續再爆機場弊端。問她一路揭弊的感想是什麼?她嘆口氣說,「希望哪一天有民眾誇讚桃園機場夠水準時,能想到曾經有立委努力過,那就夠了!」
LLB青少棒/中華隊9比1大勝德州代表隊 奪得冠軍!
NOWnews.com 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 2010/08/22
在美國密西根舉行的LLB(世界少棒聯盟)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台灣時間今天(22日)清晨中華隊與美國德州代表隊爭奪冠軍;中華隊此役共擊出6安打,加上先發投手林子崴表現出色,終場中華隊以9比1擊敗對手,奪得此次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
中華青少棒隊自1972年參加LLB世界青少棒賽,共贏得17次冠軍(最後一次冠軍是1992年屏東鶴聲國中青少棒隊),1996年是最後一次參賽,之後因組隊方式備受質疑,決定退出LLB的比賽;這次奪得冠軍,是中華青少棒隊參加LLB世界青少棒賽的第18座冠軍。
此役中華隊全場共擊出6支安打,前五局打完還以0比1落後,不過第6局與第7局的猛攻,逆轉戰局是扳倒對手的關鍵;先發投手林子崴表現稱職,最後還演出再見三振,讓德州隊狼狽輸球。
中華青少棒隊此次以北市重慶國中青少棒隊為班底,一路過關斬將,在國際組的分組預賽中,先後以7比2勝拉丁美洲,13比0勝烏克蘭,10比0勝加拿大,8比5勝墨西哥,並以10比3擊敗拉丁美洲,取得國際組第1名;今天再以9比1擊敗美國德州代表隊,以6戰全勝拿下冠軍,表現優異。
自1992年後,中華隊再度拿下本項賽事冠軍,總教練劉明光說,「感謝台灣球迷以及當地僑胞的關心與支持,尤其我們在這裡的這段時間受到大家許多照顧,我很高興能帶領重慶國中代表台灣,拿到這個具有意義的世界冠軍。」
◆ 不帶行李 口袋裝日用品 他環遊世界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0.08.21
美國堪薩斯州旅行作家帕茲(39歲)本周末將展開為期6周的環球之旅,而且不必煩惱行李托運或遺失的問題,因為他什麼行李都沒帶,連手提的行李都沒有。
他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錢包或腰包也不帶,所需用品一律放在口袋。」
帕茲(Rolf Potts)預定21日自紐約搭機飛往倫敦,然後前往西歐,再轉往摩洛哥,再飛到開羅,轉往南非,再飛往曼谷。抵達曼谷後,他將循陸路前往新加坡,飛到紐西蘭,再轉飛洛杉磯,預定10月2日抵達終點紐約。
帕茲表示,安排這趟旅程主要是為了證明,「你不必攜帶許多東西也能享受驚奇的旅程、生命及人生經驗」。帕茲通常只攜帶一個可放在機艙置物箱的小背包旅行。他說:「此行是終極驗證,也是針對這種習慣的考驗。」
帕茲的行頭包括一件T恤、一件套衫、一件旅行背心、一件多口袋的寬鬆工裝褲、襪子及一件內衣。口袋裡的日常用品包括一把牙刷、一小條牙膏、護照、信用卡與記帳卡、iPod與藍芽鍵盤、備用T恤、另外2雙襪子、另外2件內衣、眼鏡、隱形眼鏡藥水、護唇膏、一小瓶防曬乳、一台小型數位照相機、筆記本及鋼筆、一小瓶濃縮洗潔劑、一小瓶皂液,還有一條手帕。
帕茲說:「我可以把這些隨身用品全部放進背心裡。」
◆ 挑戰單人環球 14歲少女出航
自由時報 2010.08.22
曾因年紀太小而遭荷蘭法院禁止出航的14歲少女羅拉.戴克,21日已經出發,正式展開單人駕帆船環繞全球一周的航程,希望能創下單人環球航海的最年輕紀錄,這項航程預計將耗時1年以上。據戴克經紀人表示,她不想成為媒體矚目焦點,因此選擇在出海後才公布出發的消息,出發地點也從原本宣布的葡萄牙,改成直布羅陀,因為葡萄牙警方對她的年齡有疑慮。
◆ 左手忘記長大 女學生不失志
中央社 2010.08.22
先天左手掌只有5顆圓圓肉球,16歲的張芷寧卻能以雙手吃飯、綁鞋帶,不假手他人幫忙。因為正面開朗的生活態度,她今天獲勵馨基金會頒發第8屆Formosa女兒獎「勇氣冒險獎」。
為鼓勵台灣女兒勇敢活出自我,勵馨基金會特別創辦Formosa女兒獎,今年邁入第8屆,下午在台北國賓飯店舉辦頒獎典禮,選出17名獲獎人,分別頒發「勇氣冒險獎」、「數理科技獎」、「特殊創作獎」、「體能運動獎」及「社群經營獎」5獎項。
張芷寧今年即將就讀台南私立黎明中學1年級,有一隻「忘記長大的左手」,卻能勇敢面對,進而接受並持續前進,是她獲得評審肯定主因。
張芷寧說,她曾想把自己的左手藏起來,但在家人的鼓勵下,她從小就學會與左手相處及面對他人眼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都要努力活出自己」,她很感謝父母、家人一直以很正面的態度愛她、鼓勵她,她未來想當一名能幫弱勢發聲的律師。
張媽媽說,為了讓芷寧活出自己,她會帶芷寧去探望比她更不幸運的人,也曾帶她去拜訪知名口足畫家楊恩典,看到楊恩典失去雙手卻以雙腳活出精彩人生,讓芷寧知道人生沒什麼不可能。
另外,將升上台北市松山工農汽修科3年級的簡澦淳,是班上「唯二」的女生之一,但說起保養汽車,「除了體力有差之外,其他部分我不會輸」。
在校擔任班聯會幹部及童軍社社長,簡澦淳對自己相當有信心且負責任,勇於突破性別迷思面對自己、挑戰自己,也被評選為「勇氣冒險獎」得主,她希望1年後能考上有汽修專業科系的國立大學,讓美夢繼續。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女兒獎」得主都有精彩的成長故事,展現出來的都是自信、勇氣與責任,足以成為台灣女兒們的榜樣。
國道橋下練球 重慶拚出世界第一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莊琇閔/台北報導】2010.08.23
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球。一個多月的魔鬼集訓,把台北市重慶國中青少棒隊的小國手們曬成小黑炭,但也因此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拿下世界杯青少棒賽冠軍。
儘管拿下世界冠軍,重慶國中卻沒有棒球場。教務主任張樹人表示,學生都是到鄰近的社子島棒球場練習,有時得搭公車,有時會用帶隊跑步半小時的方式到社子島棒球場。但到社子島棒球場練習的球隊太多,有時排隊還輪不到,校方向高公局借場地,在學校後面的高速公路橋下,搭了一個簡易的克難球場。
儘管一切都是克難的,卻無損小選手的鬥志,張樹人說,這次出賽的選手全是國二升國三的學生,有不少來自東園和社子國小棒球隊,棒球底子都相當不錯。尤其是林子崴、蔡鉦宇兩位當家投手,更曾代表台灣出賽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一手創立重慶國中棒球隊的前校長吳秋麟說,當初鄰近小學的棒球隊員畢業後,沒有國中願意接收棒球隊成員,後來熱情的地方人士和民意代表問他,是否願意成立棒球隊,他馬上答應。
西元二○○一年成軍的重慶國中青少棒隊,曾拿下北市學生棒球春季聯賽冠軍、北市九十八學年度教育杯三級學生棒球錦標賽冠軍。今年七月更代表台灣到印尼雅加達參加世界少棒聯盟(LLB)亞太區青少棒錦標賽,並奪下冠軍。
張樹人表示,重慶國中棒球隊員早上上課,下午就到社子球場練習,為了不影響課業,學校還會安排補救教學,學校老師也常常告訴學生,「以後有機會到國外參加比賽,甚至到國外打球,一定要會講幾句英文。」藉此鼓勵隊員除了打球,也不要放棄學業。
日前重慶國中棒球隊一度傳出經費不足,張樹人表示,這次比賽幸有體委會、北市教育局、家長會及各界善心人士的補助、捐款,才順利成行。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重慶國中棒球隊奪得世界杯青少棒錦標賽冠軍,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昨天表示,將比照全中運冠軍,此次赴美參賽的選手,每人可得一萬兩千元獎勵金,除此之外,自下學期起,每學期可獲一千元學雜費補助及五千元培訓費用補助。
重慶國中棒球隊選手主要來自東園、葫蘆和社子國小的棒球隊畢業生,一開始只有十九名球員,經前任校長鄭為國民國九十五年力爭下,正式成立棒球隊專屬體育班,目前球隊人數共四十七人。
◆ 台灣之光與台灣的遺憾
【聯合晚報╱社論】2010.08.23
暌違十八年後,台灣又贏得了在美國舉行的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而這正好是我國的第十八個青少棒冠軍杯。這次是由台北市重慶國中棒球隊代表台灣出賽,在這個艱苦的過程中,有民意代表和國中校長促成這支棒球隊的誕生,有家長和後援會的支持,有球員堅毅不拔刻苦練習。又一次「台灣之光」的同時,卻也引發了「台灣遺憾」之感慨。
重慶國中成立棒球體育班,專門培訓有棒球基礎的國小棒球隊員,但是學校沒有像樣棒球場,每天在國道高架橋下搭建的克難球場裡練習。直到要代表國家出賽,都還要奔波到十公里外的球場練球。當年紅葉少棒隊以樹棍當球棒,用石頭當球打,在簡陋的環境下練球,一戰成名,打開台灣棒球運動的輝煌歷史。經過了幾十年,社會富裕了,不必再用樹枝和石頭來練球。但從早期紅葉隊的克難球具,到二十一世紀的克難球場,這個「克難」的故事還是沒變!
棒球在台灣堪稱國球,但連同其他各項運動,卻始終是在克難、運動員自生自滅、家長自己掏錢培養子女的情況下,逐漸開花結果。前不久大家還在為網球好手盧彥勳出征國外住便宜旅館、被蚊蟲咬傷的故事而心酸,今天重慶國中棒球隊的遭遇也沒好到那裡去。這支球隊從爭取亞太區代表權到赴美比賽,始終經費不足,連向政府申請補助報名費都遇過挫折。冠軍投手林子崴從國小開始,往返基隆和台北讀書和練球,常累到火車上睡著坐過頭,一度因家境困難交不出培訓費,差點退出球隊,也是靠教練和家長會伸出援手。現在變成「台灣之光」了,選手可以吃到市長請客的牛排,少少的獎勵金以及每學期1000元的學雜費補助。這就是台灣運動選手的待遇。
從紅葉隊到重慶國中棒球隊,棒球的奮戰精神一代傳一代。這些年輕棒球選手當中,將來可能還會有王建民這樣的人物誕生。但台灣之光的故事背後永遠都有辛酸和遺憾。運動員努力不懈,傳承典範,但就連克難的故事也要一代一代持續下去嗎?
冰鎮雙腳女孩 告別式不流淚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0.08.28
冰鎮雙腳忍痛上學的「肢端紅痛症」女孩張育瑄,一心想重回校園,卻在繳完學費次日,因手術感染過世,明天上午舉行告別式。張媽媽說:「來的人都不許掉眼淚,因為瑄瑄一輩子都想帶給大家快樂!」
高雄市三民高中學生張育瑄罹患「肢端紅痛症」,每天帶著水桶、冰塊到學校泡雙腳,忍受如針刺、火炙的椎心痛楚,卻堅持樂觀求學。六月經本報獨家報導,許多讀者都對她的堅強豎起大拇指。
班上同學七月一日環島畢業旅行時,還臨時將行程由台大校園改為台大醫院。同學們拿出畢業旅行買的紀念品送給她,圍在一塊兒唱歌、拍照留念,沒有人意識到那是最後一次見面。
育瑄進行腳部清創刮肉時,可能引起感染,痛楚加劇、體溫超過四十度,心跳每分鐘一百七、八十下,最後連嗎啡、止痛劑都幫不了她,在大家的不捨中離去,幾場原訂在各校園的勵志演講都得缺席了。
校長鄭文宗到育瑄的靈前致意,帶來了一紙畢業證書,感謝她帶給同學的啟示,絕對值得。
明天早上八點的告別式,同學昨天製作紀念卡片要讓育瑄帶到另一個世界。
家人將育瑄生前札記、演講片段,都放在生命鬥士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healthy-slw)。
◆ 台版佐賀嬤 用花生教孫數學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台中報導】2010.08.28
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小平」,媽媽再婚後,常遭新爸爸家暴,被送回台中縣石岡鄉與60歲阿嬤同住,阿嬤識字不多,以自己種的花生當教具,教孫兒基本的加減乘除,小平即使答錯也不會被打,讓他重拾讀書樂趣,阿嬤也被戲稱是台版的「佐賀阿嬤」。
「小平」的生父很少與家人連絡,父母離婚後,原由母親照顧,但常因吃飯、寫作業慢,被媽媽與新爸爸毒打,經台中縣社會處介入,媽媽自知理虧,去年底無預警送回給阿嬤,從此媽媽也斷了音訊。
阿嬤早年喪偶,種蔬菜維生,祖孫相依為命,雖然阿嬤識字不多,沒有學過所謂建構式數學,但為教小平功課,還以自種的花生洗淨剝殼後做為教具,每晚兩人一起做數學功課。
小平向社工阿姨表示,以前最討厭數學,現在即使答錯,也不會換來毒打,對數學「愈來愈喜歡」,學校老師對他的進步也感到驚訝。
阿嬤感嘆自己沒讀過書,只知道市場交易的簡單數學運算,以後孫子升上中、高年級,她恐怕自己看不懂,擔心孫子功課又會跟不上。
台中縣家扶中心主任劉正文表示,「小平」的功課不是問題,現有許多機制會輔導幫忙,請阿嬤不要擔心。
◆ 黑龍江童遭蛇咬 榮總醫師隔海救命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10.08.28
黑龍江一名三歲男童被毒蛇咬傷命危,從黑龍江轉吉林再送到遼寧醫院,一直未見好轉,最後隔海求援,在台北榮總毒物專家越洋電話指導下,才救回男童一命。
這場跨越東北三省和台灣進行的兩岸四地聯合醫療大救援,被譽為兩岸醫療佳話。
新華社報導,廿一日中午,黑龍江牡丹江市溪口縣新建村的三歲男童勃勃在家中院子遭一條當地稱為「土球子」的兩尺長蝮蛇咬噬,男童腳踝處出現明顯傷口,頓時鮮血直流。
家人把勃勃送到牡丹江市醫院,但醫院缺乏血清,只好在濛濛細雨裡,連夜把勃勃從黑龍江省送到吉林省長春市中心醫院注射血清,但效果並不顯著。最後,只好再轉送有血液透析設備的遼寧省瀋陽市盛京醫院急救。
送醫過程中,透過長春電台的廣播,當地民眾加入救援過程,許多車輛為其開道、跟隨保護送到遼寧瀋陽。勃勃被送到聖京醫院時,臉色慘白,心跳失常,呼吸急促,每分鐘心跳高達一百八十多次,呈現休克狀況,還有溶血跡象,傷口腫脹蔓延至大腿根處,情況危急。
因傷勢拖延太久,注射血清也無法發揮效果。醫院只好使用血液透析,清除勃勃體內的蛇毒。經過六十三小時的血液淨化,補充一千西西血漿後,才緩解中毒症狀,但勃勃的生命跡象指標仍不穩定。由於醫院並無醫治此類重症兒童的病例,醫界對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次數也存在分歧。
盛京醫院決定向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主任鄧昭芳求助。鄧昭芳詳細詢問後建議,七十二小時內根據中毒症狀多次使用抗蛇毒血清。在醫院先後兩次給男童注射抗蛇毒血清,發現清毒效果明顯,把勃勃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
大陸北方遭毒蛇咬傷的案例不如南方多,蛇毒血清研製生產也以南方為主。中國毒蛇重災區多在廣東、廣西兩省,東北並非毒蛇重災區。正因病人極少,造成東北各大醫院難覓「抗蛇毒血清」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沒水泡,不是百步蛇」鄧昭芳電話解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814045.shtml
隔著黑龍江和台灣海峽,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鄧昭芳在電話裡,和大陸醫師趙敏討論被毒蛇咬傷男童的治療,緊急給予大陸諮詢建議,兩岸攜手救命美事又一樁。
◆ 每天存5元、10元 8旬榮民捐600萬積蓄
自由時報 2010.08.28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花蓮縣81歲榮民洪中海發揮大愛,將多年來,省吃儉用攢下的600萬元積蓄,全數捐給花蓮縣的弱勢團體,他說,施比受更有福,這一生非常的幸福,存下來的錢對自己沒用,要留著讓需要的人使用。
原籍中國安徽省霍邱縣的老榮民洪中海,雖然已經81歲,但思慮清楚,說起話來精神十足,穿著相當儉樸,一件看起來半新的白襯衫、一條鐵灰色縫線已繃破的西裝褲,再加上一雙樣式簡單的球鞋,他服務軍旅38年,72年間以砲兵士官長退伍,持續在軍中簡樸的生活習慣,一點一滴每天存下5元、10元,迄今共存了約 600萬元。
他說,服務軍旅多年,曾經參加過徐蚌會戰、823砲戰等戰役,退役後一直獨居到現在,很多人對他有600萬元存款相當欽佩。
義助榮眷和弱勢團體
老先生說,生活夠用就好,從零錢開始存,一點都不浪費,日前參加榮服處辦理的活動,看到更多的榮民或遺眷、遺孤需要幫助,才會毅然決然捐出存款,希望幫助貧困的榮眷和花蓮縣弱勢團體,交由花蓮縣榮服處代為執行。
洪中海說,他感覺很幸福、很快樂,早年國軍推行克難運動,已養成他勤儉樸實的生活習慣,每個月退休俸2萬7000元,買菜吃飯只用了3000元,其他全部存下來,如今年歲日增,國家長時間照顧他,晚年也了無牽掛,能將畢生積蓄回饋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心境很快樂充實。
花蓮縣榮服處長熊啟志說,95年間洪中海曾因騎乘腳踏車摔跌腳傷,導致行動遲緩,被列為特別需要的照顧對象,沒想到他卻存下這麼多錢濟貧,讓他們相當感動,決定這份愛心不僅限於貧困的榮眷,也將用來幫助花蓮縣的弱勢族群。
再嫁我一次…受困礦工向妻求婚
自由 2010/08/31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智利當局三十日午間開始進行救人礦井的開鑿工程,三十三名受困於地下七百米深的礦工必須應工程需要,輪班清除掉落的土石。此外,礦工二十九日首度與至親愛人通上話,一名礦工向妻子要求再結良緣。
受困礦工營救行動指揮官索加雷指出,救人的第一步是挖掘一條「導孔」,然後更換大型機具慢慢的將導孔拓寬,土石將落在礦工受困附近的礦井區,礦工必須全天候輪班清除總量三千至四千噸的石塊,否則土石將塞住導孔,延遲營救進度。
正式開挖救人礦井 受困礦工也需幫忙
自八月五日礦井崩塌以來,三十三名礦工已受困地底達二十五天,平了去年三名中國礦工創下的紀錄。他們的地下生活二十六日藉由四十五分鐘的影帶首度曝光,第二捲影帶於二十九日傳出,每名礦工對著錄影機只能說三十秒的話,宛如一份給摯愛的影像明信片。
「來自地底的愛語」地底生活首度曝光
智利當局利用名為「鴿子」的鑽井送下的電話線路二十九日也發揮功能,在發現礦工遇難十七天仍生還時,名叫羅哈斯的礦工送上一封信給愛妻雅妮茲,要求等他脫困後,兩人再到教堂結一次婚,重新宣告結婚誓約;共同生活達二十五年的兩人曾舉行公證結婚。
在限時一分鐘的通話中,羅哈斯詢問妻子是否選好了禮服,雅妮茲表示︰「我擔心他不再提此事,但他說我們應該在教堂結婚,問我是否挑好新娘禮服,當然我告訴他我們將再結連理。」羅哈斯要妻子等他脫困後,一起籌辦婚禮。
她說︰「我知道營救將花一段長時間,但我們沒有失去盼望,他總是說要與我一起變老,而我也說要與他一同到老,我們的愛非常深刻。」受困礦工家屬聚集守候在礦場附近,龐大的帳棚區被稱為「希望營」。
智利礦務局長高柏內指出,當局也在研究其他可能的營救方案,一組工程專家提出的B計畫宣稱可縮短原計畫一半時間,然而他說︰「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閃失,起碼我們可在原定的四個月內救出他們。」
智利衛生部長說,當局已送入疫苗,以防礦工感染白喉、破傷風等疾病,部份礦工的皮膚已感染黴菌,不過大致情形良好。原先傳出五名礦工有憂鬱症傾向,其中一名是因為害羞而不願在攝影機前露臉,二十九日一名礦工說他「好得很!非常高興!」
◆ 新疆父子騎行3500公里 進京上大學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08.31
大陸各級學校陸續開學,一對新疆父子騎自行車騎了廿四天到北京聯合大學報到。此外,四川地震災區、甘肅舟曲土石流災區,以及多處偏遠的孤兒學生也都獲得就讀安置。
新京報報導,前晚八時,一對戴著頭盔的父子騎自行車到北京天安門前擁抱合影。兒子考上北京聯合大學,父親為磨煉孩子意志,陪孩子騎車到北京報到。
父親丁億德說,從新疆到北京三千五百公里,讓他一輩子難忘。途中最驚險的是出發的第二天中午,剛到新疆駱駝圈,突然刮起六級大風。當時,父子倆彎腰騎行,仍無法前進,於是停下來休息。當他們打開帳篷時,防潮墊被風吹走,衣兜的一百元人民幣也被刮走。直到晚上七時,他們打了救援電話,才找到車送他們一程。
沿途也感受到許多真情。丁億德回憶,一天晚上,他們到新疆的星星峽鎮,找到住宿的地方休息。晚上十一點,遇到從武漢騎自行車到新疆的李華章,李華章未找到住處,二人就讓李華章和他們一起休息。讓他們感動的是,前天他們到河北保定,先期返回的李華章特地趕到保定陪他們進京。李華章說,他是旅行的愛好者,到新疆多虧丁億德的幫助。
丁億德說,多年前,他得知一對父子騎車騎遍全國,當時就想等兒子長大同行。兒子初三畢業時,他花五天帶兒子從哈密騎到烏魯木齊。他對兒子許願,如果考到北京的大學,他就帶兒子騎車到北京,今年終能兌現承諾。他說,廿四天共花了四千多人民幣,坐火車兩人約一千多元(硬臥),但孩子收穫很多,再累也值得。
掙錢沒1天睡飽 21歲拉拔了弟妹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桃園縣報導】2010.09.02
日本電影「無家可歸的中學生」在桃園真實上演。廿一歲的張展裕,國中時與弟妹被父遺棄,他一肩扛起家計,為拉拔弟妹,日夜打工,有記憶以來,幾乎不曾睡飽過,還替唇裂的妹妹籌措矯正手術費用,年輕的生命幾乎沒有娛樂。
上月,妹妹終於做完最後一次矯正手術,一向堅強的張展裕在手術房外忍不住哭出來;張展裕的付出,弟妹點滴在心,曾以簡訊傳情,謝謝哥哥「是全世界最棒的哥哥!」一年了,這封簡訊張展裕仍捨不得刪。
張展裕年紀輕,談吐卻超成熟,話題始終圍繞弟妹;廿歲的二弟張啟裕曾想念職校,好幫忙家計,被他痛罵「一定要上大學」,現在是玄奘大學大三生;十九歲么妹張汝虹是髮型設計師,經歷多次手術後,唇鼻間仍留有淡紅色術後疤痕,但美麗仍現。
張展裕說,升國中時父母離婚,三兄妹監護權判給父親,「爸爸對我們愛理不理,七年前去澳門,再也沒出現過。」擔心投靠親戚兄妹會拆散,他國中畢業決定挑起家計,為了省錢,國中三年,三兄妹都轉學到免費食宿的楊梅國中秀才分校。
張展裕國中畢業後就讀永平工商餐飲科,晚上到西餐廳打工做大夜班,「因為錢比較多」。他形容,從沒有一天睡飽過,薪水全當生活費,畢業後獲新都里餐廳賞識,為了存妹妹的兔唇手術費,除了機車油錢外,「能省就省」、「因為賺錢賺得很惶恐,(手術費)怎麼也存不到」。一次手術費五萬元,他要存三年。
張汝虹說,從小因兔唇很自卑,「我不喜歡別人看我,眼神對到我會轉頭」。她國小開學時換班,每天躲在廁所不敢見人,老師以為她拒學,直到被同學發現,低頭讓大家罵。
「我已記不得動過多少次手術」,張汝虹說,每次手術都要三萬、五萬,想到大哥為存手術費,省下低收入戶補助、薪水,「我覺得我是哥哥負擔」,想到就落淚。上月動最後一次手術,麻醉未退,聽到醫師安慰張展裕別哭,「我才知道大哥也會哭」。
張汝虹說,學美髮開始有自信,幾次手術後模樣改變,「很多人說我變漂亮了,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張展裕說,弟妹是他努力的動力,「我很幸運擁有他們」。
閱報秘書/無家可歸的中學生
日本諧星田村裕二○○七年發表自傳小說「無家可歸的中學生」,在日本大賣二二二萬本,描述喪母的田村裕,國二時與兄姊遭父親遺棄,他一度睡公園、啃紙箱、喝自來水充飢,後來三兄妹聚首一起生活,由大哥支撐家計,不讓弟妹輟學的抗貧故事。
「無家可歸的中學生」並被日本新潟經營大學選為入學考題,二○○八年翻拍成電視劇及電影,電影版去年三月在台上映。
◆ 肯亞震撼 學生志工宮智瑤:台灣太幸福了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0.09.02
元智大學生宮智瑤暑假參與「飢餓30 肯亞關懷之旅」,在肯亞擔任8天志工,讓她感受世界上還有更多需要關懷、幫助的地方,「有機會,我還願意到非洲當志工,在台灣生活,實在太幸福了」。
元智大學財經系四年級學生宮智瑤是第20屆「飢餓30」元智大學DIY營會的營長,她表示,與明道中學楊景傑、大直高中李叔芬、靜宜大學陳育萱共4人,一起參與飢餓體驗活動,探訪肯亞8天,更讓她感受「生命的體驗從關懷開始」。
宮智瑤表示,除了協助旅程中的行政工作和拍攝記錄外,她也參與肯亞凱特村(Kate)水塘挖掘工作,協助分發糧食,同時走訪所有家庭計畫區服務,當地的衛生條件很差,帶給志工們極大震撼。
她又說,去年隨社團到泰北擔任1個月的教育志工,體悟到自己能夠順利無憂的念書求學,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肯亞之行卻是更大的震撼。「面對那片廣闊大陸上的小孩們,心中更多的是不捨與難過,」她說:「他們連生存最基本的填飽肚子都是一個奢求,更遑論受教育進而幫助他們脫離貧窮了。」
尤其看到「莫亞雷部落」小孩們骨瘦如柴的模樣,飢餓很久之後,吃到第一口食物,那種滿足的表情,這樣的畫面大大的震撼了宮智瑤,一方面心疼他們年紀這麼小,就面臨到生死存亡的險況,一方面卻又為他們天真、單純、樂觀的笑顏感動著。莫亞雷部落的整個環境或許可以稱作絕望,但是莫亞雷的人們,所展現出對於生命的渴望及勇氣,或許就是那足以和絕望對抗的最大力量。
宮智瑤又說,8天肯亞之旅的時間很短,也很辛苦,能讓更多國人了解飢餓30的意義,是最開心的事。「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她說,希望未來能再奉獻一己之力,幫助更多弱勢孩童。
◆ 初生之犢不畏虎 女童與老虎對瞪
中廣新聞/葉柏毅 2010-09-02
果然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美國邁阿密一間動物園有老虎逃脫,在園內遊蕩二十分鐘,與一名兩歲女童相隔只有三到四公尺,四目相望了好一陣子;還好女童的媽媽機警,趁機抱走女童,才及時防止事件惡化。
報導說,這隻老虎是被園內一隻逃出柵欄的長臂猿給激怒了,竟然從三公尺半的圍欄裡一躍而出,結果剛好撞見女童的媽媽,推著嬰兒車;女童的媽媽看到老虎近在咫尺,嚇得一動也不敢動,倒是小女童顯然是第一次看到老虎,只覺得好奇,定定地看著老虎,而老虎可能也是第一次發現竟然有人看到它不會大叫的,也出神地看著小女孩,這一人一虎就在現場四目相接了起來。
之後,動物園工作人員剛緊急抓住老虎,而女童的媽媽也同時一手抱走女兒;雖然動物園表示,這起事件是偶發事件,但是女童的媽媽說,她怕到了,應該有好一陣子不會再進動物園去了。
愛在台灣、無私奉獻 墨國修女獲永久居留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0.09.08
墨西哥籍修女王德一九六三年來台時五十一歲,深入台灣偏遠山區醫療看診、救助貧弱,四十七年如一日,今年已九十八歲。移民署今天將頒發外僑最高殊榮的「特殊貢獻永久居留證」,表彰王德對台灣的愛與貢獻。
移民署長謝立功今天上午將前往台北縣仁慈聖母傳教會頒發殊榮給王德,同獲這項榮譽的外國人,還有另一位墨西籍的七十九歲修女安韡怡。
王德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在歐洲參與醫療團,協助因戰亂受傷的居民。
一九六三年王德來台,秉持她關懷濟世的胸懷,選擇新竹縣及台北縣等偏遠地區,從事醫療診所服務,並關懷、輔導地方上貧困、身心靈困難的人與弱勢家庭,還經常將教會給她個人的零用金,捐給貧困兒童。
王德一九六三年到新竹縣新埔鎮,以護理專長投入偏遠鄉鎮的醫療服務,十五年後調派到竹北教會的診所服務,協助醫生照顧身障兒;當時的醫療設施不好,王德沒有怨言,特別照顧貧窮弱勢族群。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五年,王德受邀到台北縣真光教養院及天主教福利會,為那裡的棄嬰、身心障礙兒少、智障兒服務。她再度發揮護理專長、手工藝藝術,照顧遺棄的院童,在真光教養院與天主教福利會一直服務到八十三歲。
王德因膝關節退化,必須以輪椅代步,外出不易。移民署了解狀況後,協調台北縣交通局及新店耕莘醫院協助,調派復康巴士載送王德到耕莘醫院健檢。
安韡怡今年七十九歲,在台灣已奉獻卅八年。
安韡怡參與社區教育與輔導,協助解決許多青少年與家庭問題,她常以自己獲得的社會資源,解決弱勢家庭的問題。
安韡怡修女也是一位良師,她從一九七九年至二○○九年間,一直在輔大任教,為台灣培養優秀外交與商務人才五千人以上。
◆ 母親最痛! 子女同時溺水捨大救小
中央社 2010.09.08
當你的兩個子女溺水時,你要救兒子還是女兒?英國一名母親親身經歷過這種抉擇,她描述在車子沉沒時,被迫在兩個小孩中作選擇的痛心過程。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愛德華絲(Rachel Edwards)開車載著16歲兒子傑克(Jack)和2歲女兒伊莎貝拉(Isabella)出遊時,車子輪胎卡到坑洞,翻覆落入河堤。
河水不斷灌進來,車子正在下沉,懷著6個月身孕的愛德華絲,從狹窄的窗戶逃出,游到水面上。
她吸了一大口氣,又立刻潛入水中,抓住了女兒伊莎貝拉。
愛德華絲沒有辦法一次救兩個,也沒辦法放開伊莎貝拉,所以先把女兒帶到安全地方。
不過,傑克還被困在緊閉的車門內,悲慘的是,在愛德華絲能游回去救他時,他已經溺斃了。
昨天,39歲的愛德華絲坦承,在8月19日發生這件意外後,無法救兒子的這個事實,讓她一直飽受折磨。
愛德華絲說:「自此之後,只要醒著,我都在想應該要怎麼救出我的兩個小孩。」
「我拉上伊莎貝拉,知道她還活著。」
「我試圖游回去找傑克,但我知道,如果放開伊莎貝拉,我就不能把她救回來。我只能一直大叫。」
愛德華絲又說,她對兒子最後一個回憶是,當車子開始下沉時,為了保護她,他抓住她的手臂。
類似電影「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情節,一名母親被迫作出抉擇,決定那個小孩可生存,那個小孩必須死亡,但愛德華絲只有幾秒鐘可以決定,要同時救傑克與伊莎貝拉,還是先救伊莎貝拉,再游回去救他。
她害怕如果一直待在水中,她可能就會失去女兒,所以她決定先救伊莎貝拉。
當她要去救兒子時,被抵達現場的醫護人員攔住。醫護人員把傑克從車內拉出來,但送醫後宣告死亡。
愛德華絲每天都被兒子困在前座的回憶纏繞。
她曾告訴傑克,要他把窗戶關起來,以免外面的風打擾到伊莎貝拉的睡眠,也就是因為窗戶緊閉,傑克很難從迅速下沉的車子中逃脫。
每日十公里 不忍徒步上學 貧父為女偷車
【鄭光宏/嘉義報導】2010-09-10 中國時報
一起單車失竊案的背後,深藏著一段貧困家庭的父女情!嘉義有位黃姓爸爸,因不忍就讀高職的女兒每天步行十公里路才能搭公車上學,他竟跑到住家附近國中竊取單車,再向女兒謊稱是買二手車;失主後來發現,報警抓賊,父女倆雙雙進了警局。
但警方意外發現,黃女家徒四壁,生活困苦,昨日在警局製作筆錄,媽媽鼓勵女兒要用功讀書,一家人淚眼相望之餘,也盼能脫貧出頭天。
據調查,黃女家境相當艱困,一家四口住在靠近墳場的貨櫃屋,父親多年前因打零工傷及眼睛後便酗酒在家,僅能仰賴母親四處作資源回收,變賣所得數千元維生,家裡沒水、沒電不說,黃女念書還得屈就路燈餘光,日常飲用水及洗澡,則是接農田灌溉用水。
黃家雖有祖產卻位在墳場裡無法變賣,因此連中低收入戶資格都不符,村裡為了讓女孩能上學,左鄰右舍湊了四、五千塊,加上紅十字會贊助一萬元,黃女才得以去註冊。
今年七月間,黃父因病住院,孝順的女兒騎單車去探視,結果卻在醫院被偷,由於住家離最近公車站牌約五公里,每天清晨五點半出門,得走上一個鐘頭,然後再搭四十分鐘公車才能到學校。因來回十公里得走上兩個小時,父親不忍女兒辛勞,遂至附近國中竊取停在路邊單車,並向女兒謊稱是買中古車。
八日晚間,失主在派出所附近,依車身特徵發現黃女所騎單車即是月前所失竊,立刻報警逮人;黃父到案後坦承不諱,為鑄下大錯懊悔不已。警方獲悉黃家困境後百感交集,但仍依法將父女移送,不過副分局長黃錫英、所長林乙皓等人卻私下集資,購買一台三千元單車與生活物資救濟他們。
昨日黃父前往警局製作筆錄,母女倆則在旁等待,看著丈夫落寞的身影,媽媽含淚鼓勵女兒要用功念書、出人頭地,她說:「以後全家就靠你讀冊翻身了」。女兒則是緊握著媽媽的手,靜靜坐在椅子上看書,對於爸爸所犯的錯,氣得嘟著嘴巴說:「不能原諒」,但隨後改口希望爸爸能振作,做為兒女的榜樣。
※ 相關報導︰
* 月光伴讀 黃妹妹:盼有遮風避雨的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540x112010091100166,00.html
一般人很難想像,一個蔻荳年華的少女,住在公墓旁破舊鐵皮屋不說,每天尋著月光,走到露天毫無遮蔽的田埂邊,汲著下雨就泛黃的地下水盥洗,上廁所要找個「沒人看到的地方」就地解決。這種餐風露宿的日子,黃姓少女過了六、七年,現在的她只想快快長大賺大錢,買一間自己的房子,一間真正能遮風避雨的家。
◆ 善心湧入 黃家:錢都給孩子讀冊
【呂妍庭、廖素慧/嘉義報導】2010-09-11 中國時報
不忍女兒每天長途跋涉搭車上學,貧父偷車送女兒,卻雙雙進了警局的消息披露後,轄區嘉義太保分駐所,昨一整天電話響不停。五百多通要捐物資、捐錢的電話,讓員警輪班接到手軟。台中有兩對夫妻親自趕到嘉義黃女就讀的學校,表示要捐助黃女三年的全部學費,校方也決定將啟動校務基金助學。
這樁再平凡不過的偷車事件,不只引出一段父女情深的故事,也披露社會最底層、黃家生活極度困苦的血淚人生,感動了社會許多人。
黃母昨天難掩激動地說,「我女兒這麼乖,我寧願我被抓,也不願意我女兒受這種苦。」她強調女兒又乖又聽話,用功念書是全家人的希望,「平白受這種冤屈,我實在足嘸甘。」
這樁在黃家掀起巨大波瀾的小竊案,不僅承辦警察為黃家父女情深動容,送上腳踏車,昨日一整天各界電話也不斷湧入分駐所,全指明要捐錢和物資給黃家。還有人要求員警提供住址,讓員警哭笑不得,表示黃家人住公墓田邊的貨櫃屋,「哪來的門牌號碼?」
不過太保分駐所員警還是很好心,承諾如果民眾真的有心,警員會義務協助民眾到黃家走一趟。算一算光是昨天一天,員警分批引導民眾送物資到黃家就不下五、六趟。
「社會的善心,我們很感謝。」黃母沒想到一件不怎麼光彩的事,竟然會引發社會如此大的關注。得知不斷有人要送錢來,黃母除強調捐款一定都會給兩個孩子讀冊用,還呼籲大家把錢捐給學校設立的專戶。至於黃姓少女除了說謝謝,也很有志氣地說,「社會上比我們可憐的人更多,希望大家也能關心他們。」
黃女今年以國中基測三六四高分錄取國立高職,開學十幾天一直循規蹈矩上下課,學校直到新聞見報了,才知道黃女的遭遇。黃女昨天正常上學,但情緒明顯起伏不定。學校表示,黃女在不知道父親偷車的情況下使用了腳踏車,承受很大壓力,一時間難以撫平,已展開輔導。
學校說,昨天有兩對來自台中年約四十多歲的夫妻來到學校表示,「黃女住的地方連我們家的狗窩都比不上。」令人心疼又心酸,他們決定要捐助黃女三年學費及所有支出,但不願留下姓名。學校表示,會動用校務基金、退休教師志工團定期捐款協助黃女,社會善心人士若捐款,可以捐到該校校務基金帳戶指定專款專用。
◆ 家庭陷困境 社福團體:可向家扶求助
【唐鎮宇、實習記者侯則麟/台北報導】2010-09-11 中國時報
嘉義黃姓貧父為女兒偷自行車事件,社福團體表示,實務上因貧困而被迫偷竊的案例很少見,但會發生這種「不捨女兒上課得步行十公里」情況,多半是因為家庭出現經濟危機時,大人不知道如何向社會求助。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蕭琮琦表示,實務上因家庭貧窮而去偷竊的例子很少,大多是因為家庭貧窮而去從事辛苦工作。以前他曾輔導過個子嬌小的單親媽媽,因住家偏遠、工作不好找,家中爸爸又長期臥病在床,媽媽只好到磚窯廠挑磚,或當建築小工等。
台北市南區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則剖析,通常這樣因貧窮導致犯罪案例,主要原因都出在「不知道向社會求助」。像嘉義黃姓爸爸家中有祖產,卻因在墳地而無法脫手,導致不符合國家低收入戶補助的情況,應該適時向家扶基金會求助。
廖志文說,像黃姓爸爸的案例,家扶基金會會先評估有無需要醫療體系補助。若媽媽從事資源回收,家扶基金會也可代為蒐集紙箱;而小朋友也可申請家扶獎學金。
家扶基金會昨宣布「貧窮兒少資料庫」上線,由家扶輔導的四萬多名個案中抽出六千多名個案調查,發現貧窮兒少有七成打工為了「維持學業或補貼家用」,只有一成七能存起來,和一般學子打工是為了賺零用錢有明顯不同。
兒福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也表示,實務上家庭因貧窮而犯罪的情況不多見,倒是有遇過因貧窮不得不在八大行業上班者。社福團體呼籲,家庭如遇到經濟問題,要積極尋求外界幫忙,可洽兒福聯盟(○二)二五五○五九五九,或家扶基金會(○四)二二○六一二三四。
高二小恩獨力照顧精障母 同學接濟便當 「媽吃飽我再吃」
【楊宗灝/桃園報導】2010/09/14 中國時報
「如果沒有媽媽,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流浪!」就讀餐飲科二年級的「小恩」,為了照顧精神障礙生母一度打算放棄學業,在家扶中心協助下,母子兩人勉強棲身在五坪大的房子,但每個月不到六千塊的生活補助,有時連三餐都成問題。
學校同學都知道小恩家庭狀況,有時候還會主動掏腰包接濟便當,為了孝順母親,小恩堅持把飯包帶回家,先讓媽媽吃飽,自己再胡亂扒兩口充飢。「有時看到母親餓整天,心裡實在有股休學打工衝動,好讓她能過好日子。」小恩紅著眼眶說。
目前就讀高二餐飲科的小恩,原本與母親居住在後山花蓮。孰料生父無故離家,讓外公、外婆很不諒解,從此更斷絕往來。小恩的母親在生活、親情雙重打擊下,多年前竟罹患精神分裂症,被迫搬至桃園打零工過活。
小恩說,剛開始時母親的病情很不穩定,尤其想起父親不告而別,更會發狂的胡亂罵人,到後來根本沒有人敢接近她。儘管如此,媽媽卻堅持自己一定要完成學業,有時還會外出拾荒貼補家用。
桃園家扶中心獲悉小恩狀況,主動提出協助,無奈每個月不到六千塊的生活補助,就連繳房租都有問題。志工表示,小恩暑假為了照顧媽媽,甚至放棄參加丙級廚師證照會考,孝順之心令人動容。
「我不會放棄學業,只是看著母親病情加劇,總覺得自己很不孝。」小恩說,專業精神病院評估,小恩媽媽須住院治療,不過母子倆連生活費都成問題,更遑論負擔龐大醫療費用,只能靠每個月定期服藥抑制病況。
小恩未來希望能考取餐飲學院,半工半讀籌措母親醫療所需開銷。「或許這只是個夢,卻是我跟媽媽最真實願望。」小恩說。
◆ 妻子中風 李光耀每晚為她讀詩
Upaper╱中央社 2010.09.14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露出鐵漢柔情的一面,承認看著中風2年的妻子是他最難過的事,但每晚會讀她最喜歡的詩,盡量陪伴她,能多久就多久。
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中風臥病逾2年,他說,妻子的病痛讓他憂心,比多年來在政治領域所面對的挑戰更煎熬,每晚都還會在妻子的床邊說自己今天做了什麼事,「我跟她說話時,她是知道的,她會為了我保持清醒,我會唸她最喜歡的詩」。
沒有宗教信仰的李光耀接受朋友的建議,用「Ma Ra Na Tha」禱告文,意思是「主耶穌!來吧」,他雖不是天主教徒,但感覺唸這較有撫慰作用。
李光耀說,和妻子有61年幸福婚姻生活,但總有一天都要離開的,不知道誰先走一步,所以「我一直看著基督徒的結婚誓言,無論病痛或健康,無論結果如何,都愛他、照顧他,珍惜他,直至生命的盡頭,我告訴她我會盡量陪伴她,能多久就多久,她是明白的」。
87歲的李光耀表示,體力一年不如一年,但保健方式是堅持運動,醫生對他說,若停止運動,情況會更糟;因此即使大腿、膝蓋因運動而變得酸痛,也不放棄,每天都要游泳、騎腳踏車,偶爾也會散步。
四肢全殘男 泳渡英吉利海峽
壯舉!全球第一人
自由時報 2010.09.2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法國42歲男子克洛松18日晚間成功寫下歷史,利用特殊設計的蹼狀義肢,創造全世界第一個四肢均殘人士泳渡英吉利海峽的「泳者」壯舉!他從英國肯特郡的弗克斯通出發,原本預計要花24小時才能抵達相距34公里的對岸法國維桑鎮,沒想到只花了13.5個小時,過程中還一度有3隻海豚一起陪他游了一段,被他視為幸運象徵。
奇遇!3隻海豚伴游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多年前在調整電視天線時遭電擊而被迫截去四肢的克洛松,18日穿著特製義肢與蛙鞋,以相當於一個四肢健全者的速度,即平均每小時3公里的速度前進。為了這項泳渡英吉利海峽的計畫,克洛松過去兩年每週訓練35小時學會游泳,這次他特別在雙腳裝上尾端為腳蹼的義肢,幫助他在水中前進,並使用潛水呼吸管和面罩。
克洛松泳渡海峽的念頭,據稱來自一部紀錄片,讓他願意花上2年時間籌劃。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在游泳的過程中全身疼痛,但他仍堅信自己可以游完全程,「我從來沒有想放棄的念頭」,他在創下紀錄後高興地大叫:「我真的太高興了,我真是不敢相信,太瘋狂了!」他希望自己的成功能證明只要有決心,任何人都能克服各種極限及身體缺陷。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據記載,開啟近代橫渡海峽熱潮的人是英國人韋伯(Matthew Webb),據稱他在1875年8月24日從英格蘭的多佛游到法國的格理斯奈茲角,總共花了21小時又45分鐘,成為第一位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泳者。此後,橫渡英吉利海峽就變成游泳界最大的挑戰,總計至少有6200人嘗試,其中有470人完成超過600次的橫渡計畫。
目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世界紀錄保持人,是美國人韓德比(Chad Hundeby)在1994年創下的7小時17分鐘紀錄。首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華人,則是1988年的台灣游泳健將王瀚,中國則宣稱張健是首位「獨力」完成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華人。
◆ 台灣女力士 拔遍世界無敵手
【黃邱倫/綜合報導】2010-09-20 中國時報
中華女子拔河代表隊,昨在南非普勒托利亞市舉辦的世界室外拔河錦標賽女子五百公斤級賽事中,以二比○擊敗瑞典,為台灣奪得歷史性的第一面室外拔河錦標賽金牌,同時締造了同一年參加世界室內、外拔河錦標賽皆獲金牌的傲人紀錄。
參加女子組五百公斤級錦標賽的中華女子隊,是以景美女中、北市教大、國立體大、南投高中等四所學校選手組成。中華隊在單循環預賽拿下八勝一和、廿五積分名列第一,每場比賽都以二比○橫掃對手,僅在遇到上屆冠軍瑞典時因經驗略嫌不足而被對手逼和。
準決賽,中華隊先遭遇德國以二比○輕鬆過關,冠軍戰迎戰實力不弱的瑞典,台灣小將憑藉優異體能,直落兩局擊敗這支歐洲常勝軍,繼前二天在公開組摘金後又於正式錦標賽風光奪金。
這是中華隊參加歷屆世界室外拔河錦標賽的第一面金牌,加上二月在義大利世界室內賽、四月韓國亞洲室內賽,中華隊一年內連續在三個國際大賽奪金,顯見拔河運動在國內發展有成,更成為名副其實的「拔河強國」。
長期推動拔河運動不遺餘力的中華女隊總教練郭昇,日前甫獲體委會頒發的年度體育推手獎。郭昇昨日表示,「四月拿到亞洲室內賽冠軍後,我們就分別在景美女中與南投高中兩地移訓,並且和明道大學,或是男子隊進行高強度訓練,這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實力的主要因素。」
自去年高雄世運會奪金之後,那批以北體為主力的中華女子隊已陸續淡出,目前這支拔河隊是由景美女中為骨幹,此次全隊陣中就有十一人來自景美女中或是校友。
「選手大多來自單親或低收入家庭,但為了能在國際比賽拿到好成績,所有人都無怨無悔的努力與付出。」郭昇說,「室內與室外拔河運動有很大差別,室外的拔繩姿勢與站姿都和室內賽不一樣,而且腳上穿的釘鞋更是差異所在,過往皆是歐洲國家天下,此次能打破歐洲強權壟斷局面實屬難得。」
921災民 收養50棄嬰
【聯合報╱記者葉英豪、紀文禮/南投縣報導】2010.09.21
十一年前九二一地震時,南投縣埔里泰雅族郭源健、吳蓮花夫妻一家住處全倒。但他們全家投入家扶與鳳凰志工及寄養家庭,已陸續收養近五十名棄嬰。
「ㄨㄣ ㄧㄚ ㄌㄚ ㄅㄞ、ㄙㄨ、(我們沒有很多錢)」,卑南族的吳蓮花用母語說,他們家雖然沒什麼錢,卻因為收養棄嬰,比任何人都富足。
在郭源健夫婦的家裡,常可看到襁褓中嬰兒,或正在學走路小寶寶,不知情的人以為他們家開托兒所。吳蓮花笑說,他們陸續收養過近五十名棄嬰,多數棄嬰都已被有愛心的人收養,有些認養人甚至來自國外。「兩個月大的米雪兒被送到美國前,我還幫她拍寫真,她真的比我的女兒還要親」,吳蓮花望著牆壁上一名女嬰的照片,紅了眼眶。
郭源健說,九二一後一家生計全無著落,幸賴各界援助,讓他們重新站起來。家園重建後,郭源健夫婦決定擔任家扶中心的志工,並擔任寄養家庭。
※ 相關報導:
* 英最糟父親 10兒來自10個媽,只播種不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61965.shtml
◆ 921走過11年 政府忙淡化 民間有溫情
【聯合報╱南投縣記者/連線報導】2010.09.21
今天是九二一地震十一周年,南投縣位處震央也是重災區,但從中央到縣府都很低調,沒舉辦紀念活動。讓災民感嘆,政府連追思活動也不辦,有意淡化九二一,擔心弱勢災民會被遺忘在社會角落。
相較官方淡化處理,九二一地震後,南投災區民眾自立自強,成立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和龍眼林福利協會等團體,將悲痛轉化為關懷,積極投入社區產業重建及送餐等弱勢關懷活動,走過十一個年頭,仍屹立不搖。
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廖振益說,中寮鄉民靠著外界協助,慢慢走出傷痛,協會從草創時的2人,到現在27人,推動全鄉老人送餐,也帶動觀光發展,附近農場、民宿業者更主動把盈餘回饋協會。他說:「協會不用舉辦紀念活動,因為每個人都將追思化成行動,幫助弱勢的獨居老人,來紀念九二一!」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昨天只見志工及送餐媽媽忙碌備餐,他們說,雖然政府提供的資源愈來愈少,但協會送餐服務仍會繼續下去,希望在政府的九二一重建會及民間重建基金會陸續熄燈後,生活重建協會能夠永續陪伴國姓鄉弱勢民眾走出希望與光明的未來。
南投縣新故鄉基金會前天在埔里鎮紙教堂舉辦一場「新生欣聲音樂會」,吸引五百多人參加。這是民間發起的紀念音樂會,由陶曉清主持,邀請于台煙、南方二重唱,及紙教堂和埔里合唱團上台表演,用音樂撫慰災民的心情。
新故鄉並義賣木質明信片,五百多名觀眾踴躍捐款,水沙連和大埔里社區醫療群的醫師,也很熱烈地捐輸,募得15萬元,捐給「陳綢少年家園」。
新故鄉基金會執行長廖嘉展說,經過十一年,埔里鎮的災民陸續站起來,他們還有能力協助陳綢阿嬤,實在「足感心」。
南投縣政府秘書長陳正昇說,去年九二一地震十周年,曾辦大型紀念活動,縣府目前全力準備建國百年和建縣六十周年活動。畢竟九二一的傷痛,年年提起也不太好。爾後,逢五或十周年,才會辦紀念活動。
40萬人次吃過 所長茶葉蛋停產
自由時報 2010.09.28
〔記者吳俊鋒/南縣報導〕台南縣警局新化分局知義派出所長廖世華獨家自創的「所長茶葉蛋」,號稱40萬人次品嚐過,隨著年底縣市合併,9月底吹熄燈號,從警25年的他自嘲,自己「一蛋成名」,意外上演「滷蛋人生」,所長茶葉蛋煮到可以申請商標註冊,也是堪稱一絕了。
廖世華原本以小鍋滷蛋,需求日增,再改以大鍋因應,估計9年來,送出的所長茶葉蛋超過40萬顆,最熱門的這3年,每個月供應量6400顆,相當驚人。他笑稱太專心滷蛋,沒空唸書、進修,間接造成升遷困難,也算「毀於一蛋」。
所長茶葉蛋源於民國90年7月,當時廖世華到任後,看到同事為了忙勤務,時常耽誤用餐,就貼心地滷製茶葉蛋,要幫下屬補充體力,但是反應出奇冷淡,原因是「沒味道、太難吃」。
廖世華一頭熱被澆冷水,決心精進廚藝,研究滷汁配料,努力嘗試火候控制,自成獨家技術,煮出來的茶葉蛋,從整鍋倒掉,迄今供不應求。
之後,廖世華調離知義派出所4年,期間雖繼續推出茶葉蛋,但沒有他現場監製,就是差了一味。民國96年,廖世華再回鍋知義派出所,所長茶葉蛋再度風靡,尤其深受單車族喜愛。台南縣警察局開辦鐵馬元氣站活動,知義所長茶葉蛋成為「警」點特色,夯到不行,名氣推到最高峰。
起初,廖世華都自掏腰包,但茶葉蛋爆紅,花費激增,一度讓他吃不消,考慮「停產」,後來東成醬油提供醬油、大山雞場贊助雞蛋,派出所得以繼續飄香。
技術商標 轉給親戚
所長茶葉蛋被認為頗具商機,許多公益團體央求,廖世華不藏私,給予技術指導,讓弱勢可以自力更生。但每天滷製大量的茶葉蛋並不輕鬆,時間、精神都是考驗,加上鐵馬元氣站的推動告一段落,目前廖世華已將相關技術與商標移轉給親戚,9月底對外招待的所長茶葉蛋暫劃下句點。
◆ 所長茶葉蛋私密製法
自由時報 2010.09.28
新化警分局知義派出所的所長茶葉蛋將停產,所長廖世華提供製法,讓民眾可以在家DIY。材料為醬油、可樂以及中藥滷包。生雞蛋與滷包加水後,先以中火煮12小時,放入冰箱冷藏12小時,透過熱脹冷縮,增加茶葉蛋的口感;之後再滷製一次約12 小時,最後置於小火的滷汁內保溫12小時,才算大功告成。廖世華說,每顆茶葉蛋前後製程達48小時,美味理所當然。
(記者吳俊鋒整理)
英國失聰少女 精通5種樂器
【鍾玉玨/綜合二日外電報導】2010-10-03 中國時報
英國諾福克郡有一名十八歲的少女,精通薩克斯風、長笛、鋼琴、吉他和鍵盤樂器等五種樂器,考試也都高分過關。然而最特別的是,她根本聽不見聲音。
艾美.帕德克十六歲時左耳全聾,到了今年五月,兩耳完全失聰,醫生至今仍找不出原因。
即使如此,她的音樂天分絲毫不受殘疾影響。雖然聽不到聲音,仍可感受到節奏,目前已是數個交響樂團的成員,並憑著看譜學習作曲,希望未來以音樂為職志,不僅能錄製專輯也能在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演奏。
她說:「我打心底喜歡音樂,能夠把它當成終身事業,實在很棒。我熱愛表演。」
帕德克七歲就對音樂產生興趣,十二歲時被美國動畫《辛普森家庭》裡長女麗莎吹薩克斯風吸引,開始學薩克斯風。即使後來耳朵全聾,她也沒有消沈放棄,仍然堅持音樂之路,而且表現非常優異,不久前才以最高分通過今年的AS等級音樂專業筆試,難得的是該筆試以聽力為主,卻難不倒她。
她的母親說:「女兒並不知道自己殘而不廢的精神是多麼能鼓舞感動人心。」老師也說:「她是明星,非常認真、專注又有天分。」
◆ 北極跑到南極 澳洲阿甘拚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84773.shtml
【聯合報╱記者馬鈺龍/綜合外電報導】2010.10.02
曾任澳洲國會議員的「澳洲阿甘」法默(Pat Farmer),將於明年三月開始,預計以十一個月時間挑戰從北極跑到南極,為紅十字會的改善淨水與衛生系統計畫籌款一億美元,他說:「我認為,一個人為了免於讓他人受苦而吃苦,是最崇高的事。」
四十八歲的法默,不知自己是否真能跑這段全球最長的超級馬拉松路線,他說:「我每天能跑一百公里,而第二天有體力可以繼續,我希望這股體力可以保持。」
他說:「這是我人生將要經歷的最大挑戰。」他要從北極的凍土層、跨越炎熱的赤道、再跑到極凍的南極,這條路線是史上創舉,沒有跑者試過、當然也沒有成功的紀錄。其間還有北極熊、灰熊或是武裝游擊隊等天然或人為的危險等著他。
法默用他的「阿甘」精神說:「我認為自己有天賦,我應該能比地球上任何人跑得都要遠,如果我擁有這個天賦卻不去利用,那我就是個傻瓜。」他算了一下,這趟挑戰,將要磨掉超過四十雙跑鞋和三百雙襪子。
法默很早就是馬拉松選手,也是超級馬拉松選手。他不但常跑正規42.195公里的馬拉松賽,也跑過環澳洲,還立下191天跑一萬五千公里紀錄。還曾穿越澳洲沙漠區,在參加橫越美國賽中骨折,最後獲第四名。
他昨天告訴法新社:「我一生都在跑超級馬拉松。」但這次,他要為世界上許多缺水的人而跑,會吃很多苦。
他會兩度使用飛行工具,讓他由北極飛到加拿大,再由南美洲阿根廷飛到南極洲。法默預計在冰雪地表每天行進卅公里,一般地面行進八十到一百公里,後者相當於一天跑兩個馬拉松。
早在十年前,法默到東南亞旅行看到垃圾場附近的孩子們雙手滿是針刺的傷痕,這些孩子只是為了在垃圾堆裡找出注射器的針頭,然後再拿著針頭去賣錢以購買瓶裝水。
他說:「對我來說那是令人心碎的一幕,要喝乾淨的水,對這些孩子們是如此困難。」他指出,清潔的水源和衛生設施,在澳洲習以為常,他決定,用自己的力量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
※ 相關報導:
* 實現「看戰鬥機遨翔」願望 全癱肌萎鬥士 美夢真的起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74x112010100200112,00.html
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邱俊瑋,去年十月過廿歲生日時,許下想看戰鬥機在天空飛翔的心願;經中國時報報導後,獲清泉崗基地四二七聯隊迴響,主動連繫請他到基地觀賞IDF經國號起飛英姿,一圓生日夢想。
◆ 王建民將登板 10/7戰老虎
民視 2010/10/02
經過長期的復建,我國投手王建民終於要上場比賽了,他接受民視獨家專訪時表示,國民隊安排他在台灣時間7號凌晨上場,在指導聯盟對上老虎隊,預計主投1局,投球數和球種都不限制,這將是他明年復出的重要指標。
15個多月的時間,旅美投手王建民認真辛苦的復健,不只他自己期待,國民球團和球迷也都等著王建民何時會正式出賽,現在終於有了答案,正在參加指導聯盟訓練的王建民,確定台灣時間7號凌晨將在主場登板,出賽對上老虎。
教練團對於王建民出賽並不做任何限制,原因就在於平時的復健課程,王建民已經把變速球和滑球加入訓練項目中,其實教練團平常也相當注意王建民的狀況,投手復建教練葛雷特,天天盯著他的身體狀況,不願意王建民過度勞累,所以教練團原本設定在5號登板出賽,不過臨時開會決定延後,希望他能夠多一些準備時間,教練團也已經規劃下一次的出賽時間。
對王建民和教練團來說,這場比賽的輸贏沒有太大的關係,重點是讓檢驗王建民的狀態,希望是很正面的結果,能在下個球季前恢復過去的王牌實力!
◆ 溝通9年妹捐腎 為讓姊看到獨生女步紅毯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2010.10.02
屏東縣衛生局保健科長黃淑珠的姊姊黃靖雅腎臟萎縮,無法發揮功能,歷經9年與家人溝通,以及5個月的評估,上月29日黃淑珠順利捐腎給黃靖雅。黃淑珠說,「希望能給姊姊10年壽命,看到獨生女兒結婚。」姊妹情深,令人動容。
在成大醫院醫生李柏璋移植團隊協助下,黃氏姊妹9月29日進入開刀房,經約3個半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手術,昨天黃淑珠經人摻扶已可以下床,咬緊牙關仍不免喊「很痛」。
黃靖雅長期以來,不論感冒、過敏等大小病痛都服用中藥療病,直至發現臉色蠟黃,90年到台北長庚醫院急診,發現腎臟已嚴重萎縮。黃淑珠說,腎功能剩下6%-8%就必須洗腎,當時四姊靖雅腎功能只剩2%而已。
黃靖雅每周一、三、五往返醫院洗腎,每個月抽血檢驗,期間她排隊等了4年,還是沒找到合適腎臟,禁不起長期舟車勞頓,只好就近在屏東地區洗腎。
黃淑珠說,9年前她的內心萌生捐腎給四姊的想法,直至去年底提出才如願。說到這段往事內心掙扎,不禁悲從中來頻頻拭淚。
黃淑珠說,當時剛從高醫口腔衛生研究所畢業,跟先生提及她的想法,先生擔心兩女兒還小,希望等孩子學業告一段落,幾經溝通,直至去年底先生接受了她的想法。去年底,她開始身體檢查,今年5、6月間兩女兒大學都畢業了,時機也成熟了。
「妹妹很偉大」、「妹婿也很偉大」,黃靖雅身體虛弱地躺在病榻上,再三感謝淑珠及妹婿給予她重生的機會。黃淑珠說:「我願意將10年的壽命給四姊,讓她能親眼看到獨生女結婚。」她說,四姊的獨生女與她的二女兒同年,「身為人母,都有看到女兒結婚的共同心願。」」兩姊妹眼神交會,淚光閃閃,姊妹情深盡在不言中。
牧師改名「那麼好」 村民讚:人如其名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花蓮縣報導】2010.10.04
「你的名字真的就叫『那麼好?』」第一次聽到瑞穗鄉鶴岡村烏拉力部落牧師「那麼好」自我介紹,幾無例外都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村民談起他都讚說:「人如其名,真的就是那麼好!」
老家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那麼好」牧師是阿美族人,漢名林清盛,他為實踐推廣母語,三年前更名。他說,阿美族語的名字是「Namoh‧Arang」,音同「那麼好」,為了找到適合的國語音譯,「全戶政事務所的人都幫忙找到下班」,連「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都有。
他覺得選個好記又好念的名字就可以,才決定改成「那麼好」。他笑著說,更名後,狀況接踵而來,包括健保卡、各式證件、產權證明等,所有跟名字有關的資料都要更新,全部改完就花了一年,還要通知各地朋友,「一度覺得換這個名字好像並沒有那麼好。」
他表示,搭機的時候,櫃檯小姐曾懷疑名字是假的,令他百口莫辯;每次自我介紹,總引來旁人滿臉訝異眼光,「這個人會不會太臭屁?」
「我看他們反應,就知道誤會大了」,趕緊拿出身分證「秀給對方看」,不用多做解釋,對方恍然大悟後,接著捧腹大笑。「怪名」讓他與陌生人接觸時,更容易打成一片。
「那麼好」感到原住民語言不斷流失,他選擇在後山傳道,全心投入部落重建工作。不只想要復甦語言,還想將科技帶進社區。「第一年真的是失望大於成就感。」他說,四年前,來到烏拉力部落,幾乎是一個人獨自努力。村中特產文旦,在社區一斤只賣六元,如果賣到外地是一斤卅五元。
早期他用小貨車幫村民載文旦到台北、彰化各地去賣,「有些民眾知道賣文旦的是個牧師,覺得很稀奇。」 林姓婦人表示,兩年前原還在外地工作,後來回到村裡,發現村裡改變很多,「因為他,我才想要留在村子裡工作。」
◆ 臨時工展巧手 校園壁畫驚豔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頭份報導】2010.10.04
「這些壁畫是誰的作品?」苗栗縣頭份鎮信德國小校園,近半年來增加多幅壯觀彩繪作品,吸引不少好奇目光,詢問發現是出自校內「臨時工」之手,更是訝異。
這些在牆上彩繪的大型壁畫,原來都是臨時工呂世賓大作,包括桐花司令台、海洋生態圖、客家風情畫,一幅幅巨型彩繪,不僅賞心悅目,更富教育意涵,其中海洋生態圖就畫了160種不同的海洋生物,連珊瑚都多達近70種。
49歲的呂世賓,雖是一般戲稱的「800壯士」,也就是每天領取800多元就業方案的臨時人員,卻是不折不扣的美工專才,復興美工畢業,在台北廣告公司當美工設計多年,4年多前返鄉居住。
「我因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不能久坐,於是辭掉台北工作,遷回後龍老家休養。」去年9月,苗栗縣勞動及社會資源處安排他到信德當臨時工,但他不能從事過於勞動工作,校方於是請他油漆、粉刷牆壁。
校長黃燕宗說,起初校方也不清楚呂世賓有美工專才,他漆完了牆壁,說可以再幫忙畫一些圖案,看過作品後才驚覺他擁有美工專業,於是請他幫忙彩繪。
信德是客語生活學校,呂世賓將司令台繪上桐花圖案,「初試啼聲」就讓人驚豔,今年5月起,他又花了3個月時間,在教室外牆繪出寬8公尺、高3公尺的海洋生態圖,各種海洋生物栩栩如生,還有名稱解說;壁畫旁廁所,在他巧手下也變身為彩色屋。
不少人乍聽大型彩繪出自臨時工,起初都很訝異,了解原委才恍然大悟。
「我工作疲勞時,學生會跑來唱歌給我聽,有人看到海裡的紅蟳圖案,會納悶問為什麼是綠色?」他告訴學生,紅蟳未上桌前,原本就是青色,煮了才變紅色。他說,臨時工待遇雖不高,但在美麗的校園工作,與學生互動佳,都讓他樂在其中,揮動彩筆也更起勁!
超愛國夫妻 4子女叫「中華民國」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 2010.10.10
今天國慶日,對老兵李穎幹、林阿梅夫妻來說格外有意義,因為強烈的愛國心,4名子女分別取名「中」、「華」、「民」、「國」,過去還養過一隻叫「勝利」的土狗,就是希望「中華民國勝利」。
88歲的李穎幹祖籍廣西,1947年隨政府來台之後,一直在軍中服務,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少他12歲的妻子林阿梅,1956年結婚後,4名子女陸續出生,依族譜為「賢」字輩,分別取名「賢中」、「賢華」、「賢民」及「賢國」,每人名字最後一個字合起來就是「中華民國」。
長子李賢中任教大學哲學系、大女兒李賢華是傳播公司負責人、次子李賢民及小女兒李賢國都是基督教傳道人,4人也都已各有家室,並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只有在父母生日及農曆春節,才會回到老家團聚,親友里鄰都誇他們是愛國家族。
李穎幹說,「為什麼要把兒女這樣取名?就是希望全家人都愛中華民國,因為有國以後才有家」。
李穎幹原本還想再生2個孩子湊成「中華民國萬歲」,但他考量當年軍中政策,生超過4個孩子就沒有眷糧,所以就沒有再生。
林阿梅表示,以前小時候學校教育學生,只要聽到國歌或看到國旗時就要立正、敬禮,但現在很多人卻好像不把國家放在眼裡,令人很心痛。
她從小教育兒女要有愛國心,以前每年國慶日全家都會到台北看遊行,灌輸兒孫尊敬國旗、國歌的觀念,雖然已很久沒有全家一起去看國慶遊行,但全家人的愛國心永遠不變。
◆ 中國公開賽/莊佳容 女雙奪冠
自由時報 2010.10.10
〔記者陳筱琳/綜合報導〕台灣網球雙打好手莊佳容昨天和白俄羅斯搭檔葛沃索娃,在WTA最頂級總獎金四百五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的中國公開賽女雙決賽,以七比六(七比二)、一比六、十比七力退大會第一種子阿根廷杜爾珂/義大利潘妮塔,漂亮封后。
搶10力退第一種子
這是莊佳容繼年初澳洲荷伯特女網賽後,今年第二座雙打冠軍,也是她生涯第十五座WTA雙打桂冠。
莊佳容/葛沃索娃一開賽勢如破竹,首盤第二局率先破發,迅速取得四比一開局,但對手在第七局也回敬一次破發,追成四平,隨後雙方一路纏鬥至搶七局,莊佳容/葛沃索娃才以七比二拿下。
次盤,莊佳容/葛沃索娃兩度遭破發,一比六失守,決勝搶十,莊/葛在四比三領先時連丟三分,陷入四比六險境,但她們並不放棄,急起直追連趕五分,九比六率先聽牌,最後以十比七鎖定勝利。
可平分8百萬獎金
莊佳容和葛沃索娃可平分二十六萬六千美元(約台幣八百一十八萬元)冠軍獎金、各獲一千分WTA雙打積分。
擅長雙打的莊佳容和詹詠然組成的「黃金女雙」,在二○○七年澳網、美網兩度闖進大滿貫女雙決賽,雙打世界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五,但今年初荷伯特女網賽掄元後,小莊陷入低潮,目前世界排名落居第四十二名,這座冠軍對她來說彷彿及時雨,不但終結近十個月的冠軍乾旱,世界排名也可望大幅回升。
◆ 深山護士 工作得和死神賽跑
自由時報 2010.10.10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每次上班都得和死神賽跑!」颱風一來總成孤島的屏東縣霧台鄉裡,有群醫護人員常得在斷水斷電的夜裡摸黑出勤。一次次逃難般下山撿回一命,卻又一次次搭直升機重返部落,因為他們是部落的依靠。
常斷水斷電 得摸黑出勤
颱風來襲,霧台對外交通總是中斷,編制的兩名醫師和十名護士、工友和司機各一名,他們共同的經驗是被山壁掉落的石頭追著跑,一回醫療車後輪剛過,車後頭的路基立刻坍方。有一次醫療車真的被落石砸中,車上人人嚇得腿軟。
山上辛苦 每年有人請調
在霧台服務九年的護士李玉香,有回風災被困在山上,路況太糟只得棄車,光著腳在泥濘中步行,雙手硬拉著繩索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山,從白天走到黑夜,靠著微弱且一閃即逝的閃電辨路,當時心想:「如果死在山上,誰會知道呢?」下山後有種死裡逃生的感受。
山上工作辛苦,有人每年都填寫調動申請書,但單靠微薄的山地加給,根本沒人願意上山,所以只好年復一年做下去。有三名資深護理人員則是一做三十年,為的是守護家鄉。
已是阿嬤級的護理長巴秀美在霧台鄉衛生所剛滿三十年。她說,在深山服務就得做到全方位,早年騎著腳踏車一家接一家地照顧慢性病人,有時還得幫忙接生,曾經有回半夜摸黑到另一個部落去接生。
接生急救 統統難不倒
在霧台當了三十年護士的趙秋香說,有次颱風道路中斷,整個衛生所只剩她一人,正巧碰到一名婦女全身痙攣,當晚停電,靠著醫囑進行各種處置不見效,病患狀況危急加上溪水稍退,多位壯漢聯手將病婦送到橋頭,再以人力接駁送到對岸支援的救護車,才順利送下山救回婦人一命。
在霧台工作二十八年的陳美花說,早年山區是石頭路,坐板車上山,道路顛簸,坐得心驚膽戰。如今因道路經常遇強風大雨中斷,換坐直升機上山,但一上班就是六、七天,好幾次因為沒水沒電,只能煮白飯配罐頭。
長期相處,資深護理人員與族人建立起如家人般情感。巴秀美說,山上老人不敢跟子女講的心事都會告訴她,常搬出家裡最好的東西與她分享。
趙秋香看著村民幫忙她背著沉甸甸的醫療包,心中盡是感激。陳美花則說,山上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選擇留在部落裡。
風災不斷 卻沒意外險
不過,護理人員感嘆,這幾年風災不斷,卻連額外的意外險或危險津貼都沒有,希望上級能夠給第一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多些保障。
幸運女嬰10時10分10秒生
中央社 2010.10.11
有些夫婦特別安排在昨天進行剖腹產,要讓孩子在2010年10月10日這個幸運的日子誕生。但女嬰尼亞姆.龐德(Niamh Bond)昨天自己挑好日子,且正好就在10時10分問世。
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亞姆.龐德出生時體重僅3磅7盎司,因為她提前8週出生。產房內的時鐘紀錄了她誕生的時間。
母親赫恩(Keelie Hearne)昨天在西密德蘭郡(West Midlands)薩頓克德菲爾德鎮(SuttonColdfield)的好望醫院(Good Hope Hospital),生下亞姆.龐德,母女倆都恢復的相當好。
現年20歲的母親赫恩表示:「我看向時鐘,發現女兒出生在10時10分10秒時,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赫恩又說,這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更特別的是,她是我的第1個小孩。赫恩直呼:「她真的很小,手指頭也很小巧。她太漂亮了。」
赫恩是名酒吧服務生,原本計畫要持續工作到29日,也就是預產期的1個月前。
但赫恩9日晚間上班時羊水破了。她被送往醫院,且在昨天上午9點40分進入「分娩後期階段」。
父親狄恩.龐德(Dean Bond)現年22歲,當晚回家休息,在接到通知後便匆忙趕回醫院。
好望醫院的產房助理表示,亞姆.龐德因為早產,11月前都將待在嬰兒特殊照護病房內。
產房助理又說:「生產過程真的很順利,10時10分前女嬰的頭先出來,接著1分鐘過去後,女嬰順利產出,這時恰好是10時10分。」
※ 相關報導:
* 10月10日10時10分 排灣娃誕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02121.shtml
屏東縣一名自然產的小女嬰,不但是十月十日出生的國慶寶寶,而且出生時辰是十點十分,醫師直呼:「Double ten,Double ten(雙十加雙十) 實在太巧了!」
◆ 89歲老醫師 10年心血千頁歷史
【邱俐穎/台北報導】2010-10-11 中國時報
八十九歲的耳鼻喉科老醫師楊喜松過去十年潛心專研史學及人類學,耗費心血完成一本厚達千頁的歷史考古巨作《日本民族之起源》。而日文功力深厚的他,在民國六十一年就開始在日本知名雜誌《文藝春秋》以連載方式刊登他譯成日文的《洛神》,使他成為第一位登上這享有盛名的日本文學刊物的台灣人。
民國十年出生的楊喜松自幼接受日文教育,廿二歲從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現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拿到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本業是耳鼻喉科醫師的他對民族起源產生興趣,源於與作家南宮搏的相遇。
楊喜松回憶,當年曾任中國時報社長的南宮搏先生到他診所求診,南宮搏的博學多聞讓雙方一見如故,展開一連串文學、史學交流。南宮搏因創作歷史小說《洛神》享譽文壇,但優美的文學有西班牙文、法文、英文翻譯,獨缺日文版,楊喜松遂毛遂自薦進行翻譯。
不過,苦心翻譯的《洛神》日文版卻面臨國內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的窘境,透過友人引薦,一九七二年在日本知名文學雜誌《文藝春秋》順利刊載,成為在該刊首位登載作品的台灣人。
這番際遇讓他認識日籍知名漢文學家、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詔書修改者安岡正篤,安岡並邀他在日本師友會雜誌撰寫有關《論語》的日文稿件,一寫就是四十八篇,並集結成《紀元前的中國人》一書。
目前正在進行最後校稿的近九十萬字《日本民族之起源》,是楊喜松十年來的心血結晶。
他說,他研究鼻咽癌發現除流行在非洲、新幾內亞,還流行於南方中國及東南亞,鼻咽癌可能是南方民族的特有疾病。
但也赫然發現日本的鼻咽癌發生率近乎「零」,推斷日本人可能非南方民族。就是這個念頭,他著手從醫學人類學角度研究日本族源。
楊喜松解讀、比對世界民族基因時發現,藏族獨有一種特殊基因記號,遠在東海外的日本人也有同樣基因記號,日本民族的起源有了印證。
他以科學方法與史料相互佐證,經六年反覆考證,研讀近六百本書籍;再以近四年下筆完成《日本民族之起源》巨作。十年潛心考據、做學問精神令人感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