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時代-台灣民主治理與公民社會的落差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92900441,00.html
【張鐵志】2010-09-29 中國時報
一位中國知名學者來台參訪一個月後,跟我說他去台北市議會看到議員的表現非常失望;另方面他拜訪各個NGO,卻感受到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這位學者是肯定民主價值的自由派學者,而非如官方喜歡刻意透過批評台灣民主來否定民主的價值。
他的觀察正是台灣民主二十多來病徵:人民有了各種民主權利、公民社會團體十分活躍,但是民主治理的品質卻非常差。任何人去看立法院審理法案都會對這個民主機制的作用起疑,更不要說去看地方議會。議會的會議過程還只是這個政治場域的最表面一層;議場背後的各種利益掛勾,政治人物低度的問責性(accountability),都是台灣民主體制的重大缺陷。
為什麼台灣民主的發展沒有促成更讓人滿意的民主治理品質?為什麼看似成熟的公民社會和民主治理品質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落差?這或許是因為台灣的公民與政客的關係仍然延續著威權時代的遺產。
首先,政治學者指出公民與政客/政黨連結有三種:以個人魅力為基礎的奇理斯瑪型、以特定物質誘因為基礎的侍從主義型,以及以政策為基礎的綱領型。台灣過去的地方政治是地方派系主導的侍從主義,亦即派系用利益來交換選民的政治支持,因此選民不會自我組織起來監督政客或進行公共參與。時至今日,雖然許多地方派系已經式微或者重組,但在許多地方政治中,選民與政客的關係仍然主要是侍從主義的交換關係,很難成為主動的公民。
另一種選民與政黨的連結是基於政治認同或國家認同。這種強烈認同立場的連結使得公民可能忽視對政治人物在政策上的監督,反之政治人物總是可以透過訴諸強烈認同立場來做為他的政治武器。
在這兩種選民之外,未必就是特別積極的公民。威權時代下,統治者畏懼民眾政治化、打壓社會的公共領域。民主化至今,雖然台灣社會出現許多活躍的公民團體,但是整個社會仍然缺乏對公共政策的嚴肅討論,大部分選民也漠然於問責政治人物的重要性,所以許多NGO往往只能不斷大聲吶喊,喚起公眾對某些議題的關注。只有到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們才在民意調查或偶爾上街頭表現出憤怒。大部分時間他們是選擇幾年一次的透過選票表示意見。
換言之,如果侍從主義下網絡的選民或者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的選民是容易被政治動員的,那麼這兩者外的許多公民卻只是扮演「選民」的角色,而沒有更多的公共性。
尤其,原本在公民社會對政治的制衡與問責中,媒體應當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去促進公共辯論、監督政治領域。但台灣的媒體,尤其電子媒體,卻不斷自我閹割。他們最喜歡批評候選人只打口水戰炒新聞,卻不端出牛肉,實情是他們自己對牛肉毫無報導興趣。不少媒體更是對政治立場比對客觀新聞、嚴肅分析更有興趣。
這是台灣民主的異化:我們從威權體制下的被統治者好不容易成為了民主體制下的公民,但我們作為公民的主要內涵卻只是作為定期上場的「選民」,而自我削弱了民主最重要內涵的公共生活。
我們把權力交給了政客,讓他們把政治領域建造為一座巨大的、隱形的利益競技場,在其中上演著各種利益交換的把戲。我們大多數人只是自願站在場外,等待時間到了再決定下一場看什麼。問題是我們甚至不是好的觀眾,因為這個劇院太多朦朧外衣、太多隱密角落,讓我們連戲都看不清。
我們必須重新佔領這個公共劇場、重構台灣的政治領域、重建我們的民主。
(作者為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王健壯:卡麥隆的民主實驗
21 則留言:
溫家寶的三民主義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4542x112010092900160,00.html
【楊偉中】2010-09-29 旺報
中日之間關於釣魚台的爭議,並沒有因為中國漁船船長獲釋而告一段落,目前看來,兩國在外交和軍事上仍動作頻仍,日本更出現外交與政爭纏繞的複雜局面。其實,在高層政治不盡透明的中國,外交與內政也是相互牽動,只是外界更難一窺奧祕。
日方放人的決定,大陸《環球時報》說「日本只給了中國0.25個面子」,不過畢竟是個讓步。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導引述中國學者的發言,並下了「中國學者:日方最終釋放中國船長,與溫家寶講話直接有關」這樣的標題。
聯大談話 態度強硬罕見
溫家寶在紐約會見旅美華人、中資機構及留學生代表的場合,以及隨後的聯合國大會上,都有對日的強硬談話。聽多大陸當局過往對台文攻武嚇的台灣民眾,對這些談話可能沒有太多感覺,但大陸方面的政治觀察家很清楚,「中國領導人從未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此強烈地發言」,《聯合早報》的評論則是「罕見地向日本發出最高層級的政治警告」。
光是溫家寶強硬發言,未必足以讓日方讓步,此次釣魚台爭端的背後,美日中三方必有頻繁激烈的交涉、交易和角力。菅直人所謂的「全面考慮」,必然包括(中美交易後)美方的態度。但問題的微妙性在於,溫家寶的講話不僅有「外交」效應,也很可能會有「內(部)政(治)」作用。
今年以來,溫家寶頻繁地針對政治體制改革、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高調發言,相當引人矚目:
2月,春節團拜會與跟網民交流;3月,國務院工作報告以及兩會記者會發言;4月,在黨理論刊物《求是》發表長文;5月,與北大學生共度青年節時,揭露與會學生是官方動員安排;6月,接受日本NHK專訪;8月,視察深圳與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政改言論 揭櫫兩大主義
溫家寶上述這一連串言論,主要是清楚、頻繁、具體的談論政治體制改革的正當性、必要性與相關內容,同時還有許多內容是針對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議題。可以說,溫家寶透過這連串講話,不斷揭櫫了「民權」和「民生」兩大主義。
9月在紐約,溫家寶除了再次提及政改(比2008年在聯大的談話更強烈)外,更有了對日本的強硬發言。從競逐「話語權」的角度來看,溫家寶是在「民權」、「民生」之外,舉起了「民族主義」的旗幟。前一陣子,中國的「老左派」曾點名批判主張普世價值的溫家寶,助長「民族投降主義」,「致使賣國求榮的犯罪行為更嚴重地發生」。溫的對日強硬發言,客觀上可以起一種「正視聽」的作用。
至此,溫家寶訴諸於民眾的政治綱領、溫家寶式的「三民主義」已經基本齊備。
由於兩年內將要召開中共十八大,中國政治已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期,這裡有權力接班的難題,也有現任領導人如何維繫政治影響力的問題,再加上中國社會矛盾激增,國際環境劇烈變動的內外局勢,這個不確定、不穩定將更為明顯。因應這個變局,中國政治的要角們將會逐步打出各自的旗號,盤整勢力,也訴諸民眾。唱紅打黑、宣揚「重慶模式」的薄熙來是一位,溫家寶是一位,9月提出「權為民所賦」的習近平也是一位。中國的新變局,正在慢慢揭開序幕中。(作者為《旺報》主筆)
《廉政署組織法》草案出爐 輿論質疑案件 設委員會事後審查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659x112010093000137,00.html
【羅融、鄭閔聲/台北報導】2010-09-30 中國時報
備受外界關切的法務部《廉政署組織法》草案將送達政院待審,草案僅有九條文,未來廉政署將編制四百名員額,並於明年一月開始訓練第一批「廉政人員」;最特別的是,為執行反貪、肅貪業務,將由各地檢署派駐檢察官直接指揮廉政官及司法警察,並設置「廉政審查會」針對民眾投訴,以及社會輿論質疑調查失當及未移送案件進行事後審查監督。
由於日前各地都發生嚴重的警紀案,公務員涉貪案件也層出不窮,引起輿論嘩然,馬英九總統強力宣示希望立法院本會期能通過《廉政署組織法》,據了解,總統府對此案高度重視,馬還親自主持會議研擬相關草案,此草案目前已達收尾階段,將在近期內送進行政院審議。
新出爐的《廉政署組織法》草案中,明訂廉政署七大掌理事項,除「國家廉政政策之擬定、協調及推動」以及「廉政法規之制定、修正、解釋」之外,也包括貪瀆預防與各機關政風業務之督導與管理。
在《廉政署組織法》草案中,明訂為有效監督廉政業務,設置「廉政審查會」,置審查委員十一到十五人,遴聘法律、財經、工程等相關領域學者及業界代表,針對社會輿論質疑調查失當及未移送案件進行事後審查監督。但對此,國民黨立委呂學樟強調,對社會輿論所質疑的,雖然有審查必要,但也不能光靠媒體辦案。
該草案並明訂編制員額暫定為四百人,呂學樟則表示,依照國外例子,在廉政署設立後,貪汙案件及相關案源應會日漸減少,畢竟廉政署以防貪、肅貪為目的,讓公職人員「不願貪」、「不必貪」、「不能貪」、「不敢貪」,由於預算員額為兩百人,若沒有必要設置四百人,日後將會對此要求刪減。
不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對廉政署的設置有不同意見,柯建銘指出,廉政署下設的「廉政審查會」若引入外界人士、相關學者進行事後審查,有違反偵查不公開之虞,且成為廉政署的太上組織,掌控了哪些案件是否要起訴、何時起訴的權力,是國民黨將黑手伸入司法、掌控司法、政治力介入司法的另一例證;他質疑這是「假改革、真騙票」。
※ 相關報導:
* 「輿論」審案 標準何在?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659x112010093000139,00.html
溫家寶談政改 高層共識:限權入手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2010.10.01
中共總理溫家寶大談政改,從深圳、北京一直談紐約,外界猜測不少。香港鏡報載文指出,溫家寶的言論,先前已和胡錦濤有過磋商,中共高層決意再探政改之路,將從「限權」入手。
「限權」是指限制政府部門的權利。 文章披露說,中共領導層認為鄧小平當年批評「權力過分集中」,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但也不能再以「分權」、「放權」的方式進行改革;未來的政改方向,是「限權」。
香港鏡報月刊十月號報導,溫家寶選在深圳這個地方先談政改,「並非率性隨機所為」,而在去深圳前,「與胡錦濤等高層人士有過磋商」。文章引述來自中共內部消息人士的話說,「溫到深圳講甚麼,怎麼講,是在中共高層內部達成共識的」。
之前外界期待胡錦濤出席深圳特卅年紀念活動時,能在溫家寶之前提出的「政改」基礎上,提出呼應強化的突破性說法,但胡只重複過去有關改革的制式說法,不少人大失所望,更出現政治局內部尚未整合、軍方與宣傳部門仍持反對意見等傳聞。
文章說,溫家寶和中共重提政改,源於今年八月十八日是鄧小平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卅周年。這個講話,一直被認為是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大業、特別是政體改革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八月廿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研究部署實行基層組織黨務公開、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相關工作。「意見」既是落實中共十七大就已確定的「推動黨內民主發展」的一項工作,也是為兩年後召開的中共十八大進行的一項準備。
接下來,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到訪,中共領導層臨時決定由溫家寶代胡錦濤,先到建特區卅周年的深圳考察,溫的深圳談話,就是直接呼應鄧小平的文章。中共領導層也同意深圳「先行先試」,首先要在科學發展上先行先試,如何由政治體制改提供支撐,還要認真考慮有關建議。
溫家寶在深圳講話中提出「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份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將「制約權力」與政體改革聯繫起來,顯示中共高層已充分意識到政體改革需要走出「分權放權」的前路,向「限權」尋求出路。
中共智囊認為,如著眼於「限權」尋求推進政體改革的出路,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肯定大有裨益,這也是一個高難度的政治跨越。
文章指出,現在中共高層再次做出推進政體改革的積極姿態,並有跡象顯示將選擇「限權」作為政體改革的新路向,但是能否跨越意識形態和利益集團構築的屏障,是一個嚴峻考驗。
統一20年 德國還是分東西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2010.10.03
德國統一20年了,德國是否已克服社會分化,推倒了心中那道圍牆,真正達到團結統一?答案很兩極化。
很多人衡量統一好壞是以今天的德國經濟為標準。這一點,亦是見仁見智。
20年來,幾乎所有德東城鎮已被徹底整修,包括水電及電信設備和道路等基礎設施。但是德東地區目前收入只有德西的七至八成,相對地,德東生活費用和房屋租金則比德西地區低很多,相較之下,德東地區民眾的生活條件不比德西差太多。
其中,德東的「薩克森矽谷」已成為電腦晶片生產中心,而圖林根省的耶拿市光學工業品已獨步全球,都可以證明德東工業的成功。
20年前,促成統一的德國總理柯爾曾含淚宣稱,「統一後的德國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民族,統一後,境內亦將遍地開花繁華。」他的說法曾在多年前引起失業的憤怒德東人民扔雞蛋。20年後的今天,他仍表示,「我一點都不會為我的話感到羞慚,德國統一無疑已取得驚人的進展。」
德東失業率 高於德西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贏家。截至2010年7月,德東的失業率(11.5%)幾乎是德西的兩倍(6.6%),且每年由德西挹注的80億歐元(3500億台幣)經費,半數是為了給付德東地區社會福利和失業金。
統一後,約200萬人從德東遷至德西,大多數人為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且這種趨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一些城鎮人口甚至減半。
對德東地區而言,與其說「人口外流」毋寧更是「人才外流」,因為多半是高學歷的年輕人會選擇離開。20年後,今天20歲的德東青年是在統一環境成長,他們對社會主義和極權毫無所知,這個族群人口已占二成。
媒體常討論的德東人認同問題,僅管目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來自前東德,便是德國已消弭政治分裂的最好證明,但仍有一些德東人認為,她的當選只是因為柯爾的扶持。更有人認為梅克爾常不惜以犧牲德東人的利益,換取德西選民的好感。
有人無所適從 又回左派
「統一有個結構性缺陷,因為德東的政治和文人精英從未被德西接受。」左派聯盟領袖格給西認為,「一開始這些人無所適從,慢慢地他們只好又回到左派。」
諷刺的是,社民黨和綠黨為了選票必須與德東前共產黨合作,其結果便是協助梅克爾取得中間偏右的政權。
不過,當然也有不少人同意,統一造福許多兩德家庭,結束其長期與親人分離之苦,另外,德東人也獲得了各地旅行和遷徙的自由。
根據民調,只有約10%的德東人願意再回到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活。與此同時,約半數的德西人卻認為,統一前的生活條件比現在好很多,約有半數德西人抱怨他們每年必須多付的統一稅。
通婚比率 比外國人還低
有趣的是,德東和德西人的通婚僅占全國的4%,甚至低於德國人與外國人的通婚比率。
「德國的統一具多面性,大家已看到德國民族的團結和向心力,」內政部長蕭伯樂說,「我們仍然需要時間和耐心。」或許,這段話不妨視為統一20年後德國民眾的肺腑之言。
◆ 兩岸交流過快 「台灣焦慮俱增」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台北報導】2010.10.03
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快速融冰,經貿、文化都朝正向發展邁進。但有學者在昨天的「續與變:二○○八至二○一○兩岸關係」研討會提出不同觀點:兩岸交流越快,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獨立和維持現狀的趨向也越加速前進;中共欲利用文化交流,解決台灣認同,會非常困難。
研討會中,台北大學公行系副教授王信賢的研究發現,馬政府上台後,因兩岸交流層面擴大、交流速度過快,台灣民眾的焦慮感也與日俱增。
他舉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統計為例,馬總統上台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已逾半數;「偏向獨立」和「盡快獨立」也在○八年後攀升;若加上「永遠維持現狀」,廣義的「疏離」達到空前的四成七。
王信賢分析,兩岸交流加速邁進,可能導致許多原本未表態自己是「台灣人」或選擇「疏離」的民眾,開始從「隱性」轉為「顯性」。
他指出,許多台灣民眾並未在兩岸交流中獲利,或因交流變多,更加區分「你」、「我」之別,導致影響其認同,而在認同上往「疏離」的方向前進。
王信賢說,大陸這幾年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在作文化交流。但他認為,中共欲藉此來解決台灣認同,「會非常、非常困難」。王信賢擔憂,當大陸祭出多種「懷柔」政策,但台灣民意卻未朝中共預期的方向發展,大陸又該如何調整政策?是繼續讓利或選擇「非和平」手段?
他舉例:「就像男人要追女孩子,給了鑽石、金錢後,但女生卻不答應交往,男生下一步會怎麼作?」、「當大陸給太多,若二○一二年又不是馬總統連任時,又該怎麼辦?」
王信賢警告,馬總統兩岸政策的「三不主張」有其「保存期限」。
◆ 大陸城鎮化要走出不一樣的路
【經濟日報╱社論】2010.10.03
中共第17屆五中全會已訂下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頭戲是討論黨對「十二五」(2011~2015年)經建規畫的建議稿。依近來北京官方調研後釋出的訊息,結合積極執行的擴大內需政策,加強城鎮化建設,將是「十二五」的重點之一,以扭轉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並改善城鄉二元結構現象和三農問題,被視為中國大陸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關鍵工程,但依過往經驗,城鎮化非難事,但要達成預期目標,實存在甚多挑戰。
按大陸官方界定,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反映一地區城鎮化水準的指標為城鎮化率,即該地區常住於城鎮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率。推動城鎮化被視為擴大內需的核心政策,主因城鎮化會帶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城鎮住宅的投資需求,且大規模農村人口轉移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將創造龐大的消費需求,成為經濟持續成長的新引擎。依大陸相關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間,大陸每年將新增1,000多萬城鎮人口,這些新增城鎮人口的消費水準若能與目前城鎮居民相同,則每年可帶動消費需求增加人民幣1,000億元以上;城鎮人口每增加一人,至少可帶動人民幣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另據估計,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約人民幣6.6兆元,相當於人民幣10兆元的輸出,由此可見城鎮化的擴大內需效果。
城鎮化能否發揮促進民間消費加速成長的預期效果,目前尚待觀察,而依過往經驗,其效果恐不容樂觀。這是因為城鎮化發展戰略早在1990年代後期即提出,並納入「十五」(2001~2005)規劃推動,城鎮化率也由30%升至2009年的46.6%,發展不可謂不快;同期間,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大致介於 25%~30%間,民間消費成長率則在10%~15%間;從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多年來仍依賴投資和出口擴張來看,以往的城鎮化發展在擴大民間消費需求方面的效果不如預期。
城鎮化率提高、促進民間消費的需求效果卻未如預期,主要是受制於經濟、社會體制深層存在的一些障礙。例如,政府可透過調整行政區劃分,擴大城市轄區面積,但產業發展並未跟上,造成就業機會不足。此外,儘管城鎮化率提升,但城鎮居民的生活品質、消費行為、思想觀念等並未跟著改變,尤其城市轄區中住著大量的農業人口,和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的大量農民工,受到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並未真正享受到市民權利,在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待遇,遠不如城鎮居民,工作機會和勞動條件更受到歧視,因而消費能力並未因進入城鎮而提升。顯然,要實現城鎮化的擴大消費效果,透過改革排除體制上障礙,並研擬完善的配套城市政策措施,是「十二五」必須處理的迫切課題。
另方面,城鎮化需要投入龐大的基礎建設,包括城市道路、供水和汙水處理、煤氣等,過程中必然衍生投資需求,這項擴大內需的效果自是無庸置疑。然而,城市建設必須徵用土地,將涉及土地重新配置及農民生存保障問題,也將牽涉資源合理配置和環境維護問題,依過往經驗,其發展模式尚有許多改善空間。例如,資源壟斷和行政配置,造成大城市過度膨脹,小城市發育不良的現象;又如地方政府為了加速城鎮化,往往不擇手段地徵用農地,危害農民生存權利;城市空間擴張,也將增加耕地占用和生態環境維護的壓力等。由此可見,大陸城鎮化發展將面臨諸多挑戰,過去的發展模式勢必要轉型調整,兼顧發展速度、效率與結構平衡,是今後應努力的方向。
※ 相關報導:
* 鄉鎮快速開發 造就土皇帝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023x112010100300166,00.html
CNN專訪/溫家寶:人民決定未來
【聯合報╱本報系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三日電】2010.10.04
中國總理溫家寶指出,中國下一代領導人會繼續改革開放,而人民以及人民的力量將會決定未來。
他並表示,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是很好的中國領導人。
溫家寶之前遠赴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專訪,專訪內容昨天播出。溫家寶近來幾度談及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深受海內外關係,CNN的訪問也觸及到這個問題。
溫家寶稍早巡視深圳時說:「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他接下來更說:「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死路一條。」
溫家寶被詢及他最近從深圳開始公開主張的政治改革時,他說那是鄧小平很久以前就提出的。
至於兩年後上台的中國下一代領導人,是否會繼續改革開放,溫家寶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他有信心下一代領導人的改革開放會超越現在這一代。
札卡利亞提起溫家寶今年四月在「人民日報」專文回憶胡耀邦。札卡利亞問,他是否認為胡耀邦是個很好的中國領導人?溫家寶答稱,是的,「我是公正評價這個人的歷史」。
溫家寶說胡耀邦對促進中國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胡耀邦組織和推動了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而胡耀邦組織和領導了平反大批文革冤假錯案,則解放了許多人。
之前網路盛傳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撰文批評溫家寶,胡德平之後反駁了這項傳言,該篇文章完全是「別有用心」。
※ 相關報導:
* 政、經怎麼轉 十二五最難命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887293.shtml
明年是大陸「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果從「十一五」及中國政、經、社現況沿伸推想,目前存在的「經濟發展模式」、「擴大居民消費 」和「城鎮化」等問題,這些都將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核心議題。
* 大陸十二五 拼出新經濟地圖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887575.shtml
中國大陸已形成八大經濟圈,從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到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再南下以至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整個大陸從南到北基本形成八個經濟聚集地區,在明年開始的「十二五」規畫中,形成中國大陸全新的經濟地圖。
溫家寶6談政改 求歷史留名?
中央社 2010-10-05
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期6次論及政治改革,分析說,溫家寶這麼做是想在退休前樹立改革形象,也想為後人「開路」,為推動政改做出最後一擊。
從夏天時到深圳視察、一直到秋天接受CNN的專訪,溫家寶分別在中國與包括聯合國大會的國際場合談起中國需要政改,罕見的表態引起各種揣測。
中國政治評論人士林和立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對溫家寶6談政改做了分析。
他表示,溫家寶過去一、兩個月內接連提到政治改革話題,確實比較突出,不過中共高層似乎少有人呼應。
林和立注意到,溫家寶數次講話主要內容一是提倡政治體制改革,另外就是表示希望對輿論界的管制寬鬆一些,讓輿論來監督政府工作。
他分析,「雖然他(溫家寶)是總理,主管經濟,但是距離(中共)18大的召開只有兩年,而18大後他就要退休,所以他可能有些不耐煩,希望中共高層能早日重起政治改革。」
林和立認為,溫家寶「毫無疑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中的改革派,也是中共高官層罕見提出要接受「普世價值」的人,並因此受到黨內掌管意識形態官僚的攻擊。
他分析,「我想他在退休前,是想在歷史上樹立一個改革的形像」、「他是89年64事件之後中共內部唯一站出來要求政治改革的人。」
除上述這些個人意願上的努力,林和立並不認為溫家寶振臂高呼要求政改會發揮多大實際作用,「因為他並不管黨務或黨內民主等領域的工作,因此這方面能夠真正做到的事情很少。」
另有香港媒體分析,溫家寶屢次提到政改並非「做秀」,相反的,他的執著與堅持讓人感受到他的堅持。
分析說,溫家寶有可能是想在卸任前為政改做出最後一擊,至少為中共下1屆領導人撕開一些輿論與思想的空間。
※ 相關報導:
* 溫家寶:民主自由不可抗拒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051x112010100500168,00.html
大陸總理溫家寶接受美國CNN專訪時指出,言論自由在任何國家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國憲法賦予民眾享有言論自由,他和中國人民都相信,中國將繼續進步,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是不可抗拒的。他昨在希臘會見僑界說,要讓每一個中國人活得幸福有尊嚴,要靠民主法制。
中共下一步→加快轉變經濟方式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10.09
中共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下周就要登場,這次會議最重要議題就是討論審議通過俗稱十二.五規畫,大陸事務人士指出,十二.五的目標是改變經濟方式,其中涉及項目極多,但其中平衡城市與農村,提升民間消費、消弭東西差距都應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大陸有意藉兩岸產業合作提升其產業水準,台灣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的商機,我們應牢牢掌握十二.五創造的契機。
十二.五規畫全稱是「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建議」,根據中共官方發布的訊息,大陸事務人士說,最重要的是其中指出「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經濟方式轉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指涉為何,這位人士表示,這與大陸有意進行某些社會改革有關,就是要解決內部矛盾,包括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還有貧富差距。中共有意擺脫過去,只作為世界工廠,犧牲農民工等各勞工階層的薪資,以及以傷害、剝削環境為基礎的增長模式。
他表示,過去低廉工資時代,可能在邁入十二.五後一去不復返,藉著產業的升級,以及勞工的保障措施,中共有意促使更廣大的有消費力的人民,使得民間的消費力得以提振,而能將出口在經濟增長所占的比重下降到適當水準,能部分由民間消費取代。
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勢必藉著與各國進行經濟合作的過程中,進行產業升級,兩岸簽署ECFA之中,經濟合作專章中已納入兩岸的產業合作,包括綠能、新能源、生技與電動車等,將是兩岸可以合作的重要項目。
※ 以上以下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中國下一步應該把教育搞好,參考 John Dewey 的《民主與教育》。相關報導:
* 冷眼集/經濟方子有了 民主方子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899940.shtml
中共十七大五中全會即將展開,標的是經濟的下一個五年計畫,這個計畫裡頭有無數的矛盾要解決,東西矛盾、城鄉矛盾、貧富矛盾,都急切地等著找出法子化解、疏導,然而,這一切矛盾的根源,恐怕正源自於一個更巨大的矛盾,就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 以劉曉波得獎為政改引擎
【聯合晚報╱社論】2010.10.09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中共是一個啟示。這個啟示不只對中央領導班子,而是至今依舊舉著馬列教條,鼓吹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整個共產黨,在總算能給中國人民溫飽、甚至達到小康之境之後,該是啟動政治改革的時候了。
說劉曉波獲獎是個啟示恐怕還不夠,應當說,劉曉波得獎對具有雄心改造中國的領導者,恰恰可作為推動政治改革的動力。中共政權內部並非沒有改革的聲音,溫家寶近來幾乎聲嘶力竭倡言政治改革即是一例。但改革的聲音不但是少數,甚至在中共內部屬「政治不正確」,倡言政治改革的結果往往就是失勢、被整肅、被鬥倒,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六四事件上同情學生的總書記趙紫陽。
然而,現今中國已走到了歷史抉擇的路口,如果不進行政治改革,其後果恐怕是難以逆料的社會動亂。就事實而論,中國大陸即使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所得仍低,更重要的是利益無法均霑於人民,經濟利益多半是由與統治集團與經濟特權階級所攫取。中共官員的貪腐也正走到了歷史的高峰,既得利益者與人民大眾之間形成高度矛盾。每年近10%或更高的GDP成長,有得有失。
就理論而言,「改革開放」逾三十年,成果無疑是巨大的,但「改革開放」不可能停在數字目標主義,不可能在追求經濟開放之外,卻讓政治改革停擺,畢竟歷史不曾出現由專制政體操控市場經濟卻能長期不墜的案例。中共領導人或許期望,「改革開放」只改形式不改本質,故仍堅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社會改革的量變必然帶來質變,今日中國老百姓豈甘為籠中鳥?
可謂趙紫陽門徒的溫家寶,豈能不知個中道理?於是近來他高喊政改:「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推動政改要「至死方休」!但若真有此體悟,劉曉波得諾貝爾獎,不必視為針對中共的難堪與諷刺,而應該轉化為啟動政改的引擎。政改不致亡國亡黨,只會造福人民、提升國家形象,蔣經國在台灣已經證明過了。
※ 相關報導:
* 北京態度游移 溫和勢力發酵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094x112010100900125,00.html
把各種跡象整合判斷,有理由相信,北京主政者有一股溫和看待劉曉波獲獎一事的勢力,這與大陸總理溫家寶近期不厭其煩高唱政治體制改革似可畫上關係線。但另方面,保守力量仍然強大,制式反應仍未脫離軌道。
◆ 陳致中︰3 歲女兒收到傳票 欺人太甚
特偵組︰只是通知陳家 不是傳票
自由時報 2010.10.09
〔記者郭芳綺、林慶川、陳慧萍/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昨天指收到特偵組要求其三歲女兒到案說明的傳票,痛批「欺人太甚」、「太過分」,他不敢置信政治追殺到這種地步。對此,特偵組表示,有發出「通知」給陳致中一家三人,但目的是請他們來領取美國司法部請求代轉給陳家的訴訟文件,特偵組並未將他女兒列為刑事被告。
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管碧玲昨天聞訊,立即要求法務部說明,法務部回應「只是代轉美國司法部之司法互助請求書,非刑事傳票,因承辦同仁以通知單制式格式寄發,未依實事做更改而造成不必要之誤解」。
管碧玲指出,該通知書上書記官及檢察官所蓋之印章,清楚顯示為「傳票專用」,應到處所也明載「偵查庭/詢問室」,況且主旨第一項就寫「請台端來署說明」,絕無可能是法務部說的「一般通知單」。
綠委︰根本非通知單 黃世銘要道歉
管碧玲痛批法務部嚴重說謊,該通知書分明就是傳喚的偵查庭通知單,若連嚴肅的約談傳票都會發生如法務部所稱的錯誤,特偵組解散算了!
她表示,無法容許特偵組如此離譜作為,檢察總長黃世銘必須為此事道歉,並追究原因到底。
陳致中說,四日收到地檢署傳單,收件人姓名竟是他女兒,傳喚她十四日下午三時到台北特偵組偵查庭詢問室說明案情,傳喚三歲小孩已經很離譜,案號竟還是「案由不詳」,如果沒有案由,是要帶他女兒去檢察官哪裡說什麼?他並引用台語俗諺「人抓屋拆,雞、鳥都抓光光」痛陳司法趕盡殺絕。
特偵組主任陳宏達昨天則強調,美方請求我方代為送達以陳致中及妻子黃睿靚與女兒為受送達人,針對維吉尼亞州及紐約州兩處房產之「沒收訴訟通知書」及「對物之訴沒收告訴狀」。
陳宏達指出,檢察官是發出「通知」,並非「傳票」,通知書上的主旨也特別寫明,是要他們來「本組領取美方資料」,並非要陳致中女兒來應訊,陳致中是其監護人,依法可以代領,而陳致中日前也已來電,指無暇北上收受上開文件,應該早已了解全部實況。
中國政改 進入寒冬?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0.11
異議人士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在中國大陸遭到封鎖,連帶本屆諾貝爾獎所有獎項內容都被絕大多數網站封殺。
BBC中文網搜索發現,除了官方新華社、英文中國日報還保留部分有關諾貝爾獎的報導,絕大多數中國網站已幾乎刪除所有諾貝爾獎項有關內容。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引起官方強烈反應,不但表達強烈反對立場,據稱也下令禁止媒體報導。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勢必對中國政治改革產生影響,悲觀者指會打擊改革派,樂觀者認為長期對中國民主發展有利。
有評論指出,劉曉波獲獎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內左派清算中國改革派的「突破口」,是自從「六四」事件後對改革派最沉重的打擊。觀察人士說,中國的政治改革很可能由此進入寒冬期,中國政治改革將推遲多年。
廣州民權活動人士野渡對「美國之音」表示,從目前形勢看,中國當局在短期內將花更多力量打壓中國民權社會。基於劉曉波獲獎為中國民間提供的契機和鼓舞,政府的維穩機制絕對不會允許劉曉波在草根中迅速「發酵」。
野渡說,「短期內,民間活動可能會受到當局更大的注意和打壓,但從長期來看,諾獎對中國民間影響深遠,體制內外都發出 (支持的)聲音,人心鼓舞,因為它顯示了國際社會對劉曉波、對零八憲章和對中國民權運動的肯定。」
野渡表示,劉曉波的理念在中國體制內外從知識分子到民間都得到極大的認同。因此,這枚肯定民權的諾貝爾獎將很可能加速中國共產黨的內部分化。
澳大利亞的獨立評論人士張鶴慈也對美國之音說,劉曉波獲獎對中國政府是一枚重磅炸彈。它雖然將迫使民主派暫時退讓,但對中共的「震撼」、對國內外異議人士的「鼓勵」,都是不言自明。
◆ 自由行試點 陸商務客來台擬放寬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10.11
開放陸客自由行,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提出商務客優先的主張。交通部彙整相關部會意見,建議商務客自由行,由對岸公司作保,並放寬準備來台開業或從事投資經政府許可的商務人士,也可發給長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
相關建議已經正式提報行政院陸委會,如果政策同意,將由內政部移民署,修訂「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商務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放寬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的流程、手續、人數。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去年核准來台觀光的陸客人數近79萬人,其中商務專業人士就有18萬多人。交通部官員表示,兩岸簽訂ECFA之後,商務人士的往來會更頻繁,現有的法規可能無法讓大陸商務客更深入了解台灣,未來有必要修訂放寬。
在吳敦義提出陸客自由行商務客優先的政策後,交通部也著手彙整相關部會意見,建議大陸商務客自由行,由對岸公司作保,並且刪除目前必須「商務需要」,才可申請攜眷來台的規定,放寬商務客來台時可以申請親屬陪同。
另外,商務客來台的對象,建議增列「準備從事開業、來台投資,經政府許可」。長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 (入台證)的發放對象,也建議從目前僅限「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放寬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交通部官員解釋,目前一到三年的長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只有主管機關內政部有權認定同意,未來若放寬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都有權認定,包括國科會、教育部、經濟部、衛生署等各部會都有權認定,等於業別大幅放寬。
交通部官員表示,商務人士來台大多數是為了工作,有的人來台次數相當多,一年來台五、六次的不在少數,如果每次來台都要申請入出境許可證,非常不方便。
官員強調,商務人士來台有公司作保,脫團滯留的機會非常低,而且來台行程也要經過審查,因此交通部和相關部會開會後,彙整相關意見提出放寬建議,但最後仍需由陸委會開會決定。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小兩會)也正在連繫,計畫這個月正式會面,屆時有可能觸及陸客自由行議題,轉達我方的態度。觀光局長賴瑟珍上午低調表示,小兩會的會面時間在連繫中,目前對開放人數、地點等都未定案。
【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針對政府擬先開放大陸商務人士來台觀光的「自由行」,經濟部官員表示,這是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的「大方向」, 經濟部官員表示,現行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儘管有「團進團出」等的限制,但是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的行程卻是「自由行」,政府並沒有限制,只要台灣的邀請單位提出,且符合規定,政府並未特別刁難。
官員說,目前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的限制,除了是在台灣要有邀請單位(台灣邀請企業的營業額1000萬元以上)外,其本人要有在職證明是大陸企業負責人、經理人或專門技術人員,並從事商務考察、參訪或研習受訓。官員表示,大陸商務人士來台觀光「自由行」,內容如何?從目前交通部觀光局的規劃內容而定,尚未看出進一步的變化,不過,基於吸引及歡迎陸企來台投資,促進台灣經濟,經濟部一定會配合。
但官員也強調,所謂商務人士並不一定是經濟部主管的行業從事人員,因為商務人士也有從事金融業,主管機關就是金管會;運輸、電信、觀光業的主管機關是交通部;肥料、農產的主管機關是農委會。
◆ 劉曉波妻遭軟禁 人權組織聲援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10.11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在推特上發聲,告訴全世界,她已經遭到軟禁。在劉曉波位於北京的住處門外,今天聚集了2、30位中外記者,但門口有兩名戴著墨鏡、不願透露身分的「便衣人員」把關;劉霞的手機仍然不通,也無法會見友人和媒體。
劉霞星期天在推特上說,當局白天允許她到錦州監獄探視劉曉波之後,就不允許她離開北京的公寓。後來她的網路通訊也被切斷,外界見不到劉霞本人,無法確定她是否真的在家裡。
在劉霞探監之前,外界原本無法確知劉曉波是否知道自己獲獎的消息。劉霞表示,劉曉波已經由獄方得知。
劉曉波北京住家社區門口掛有「本小區謝絕採訪」的告示,但難抵擋大批媒體造訪,幾位保安不時驅趕也難奏效。
人權組織「現在自由」 (Freedom Now)和「中國人權」均表示,劉霞遭到軟禁,籲請國際社會施壓,促中國釋放劉霞。
「現在自由」發言人蘇宛克 (Beth Schwanke)說,8日傳出劉曉波獲獎的消息後,劉霞的手機被拿走,並被告知她會遭到軟禁。劉霞返回北京後,即被禁止擅離住家公寓。有報導指出,劉霞如果要出門,必須乘坐警車。
代表劉曉波的律師莫少平表示,劉霞迄今仍然未和他聯絡,他希望稍後和劉霞商討是否提出申訴,要求當局提早釋放劉曉波。
劉霞曾表示,如果劉曉波無法出席,她希望赴挪威代為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走向民主 中共規畫善政體制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2010.10.14
大陸著名政治學者、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預估,在即將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 將討論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第十二個五年計畫),除了經濟領域,改革重點還可能放在社會政治領域,大陸當局將建構以民主法治為特點的「善政體制」,進一步趨向「善治」。
「善政體制 」趨向「善治」是指,要朝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潔政府等五個方向努力。
俞可平是大陸研究馬克斯主義與政改的權威,他於二○○一年擔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該局主要負責馬克思主義文獻翻譯和理論研究,也是大陸領導團智囊機構之一。他也是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研究獎勵計劃的總負責人,其知名的著作有《思想解放與政治進步》、《讓民主造福中國│俞可平訪談錄》等。
在這篇南方網轉載自新華網的報導,網路上已不可見新華網的內容,只能在香港其他的媒體網站上找到原來的報導。俞可平提到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出現的政改新提法,相當受到矚目。
報導指俞可平表示,黨和中央都在改變思想,希望能讓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大陸中央政府將推動民主法治的改革,建構善政的政治體系,進一步發展到「善治」。而所謂的善治,就是政府與人民共同對社會進行管理。
俞可平提出的「善政體制」,五點涵義相當清楚,就是完善法律體系與審查機制,政府之間要主動善盡責任,要以服務的心態來看待人民的要求;並讓人民了解政府的運行,直接參與管理,以便有效的進行監督行為,並建構良好的監督機制達成零容忍體制。
俞可平認為,要朝這五個方向努力,光有改革的創新還不夠,對於原本體制內的問題也必須加以解決,無論要花上未來五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因為大陸當前還必須面對公平正義、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社會穩定、官員廉潔等一系列大問題。
俞可平認為最嚴重的,莫過於貧富差距的問題,基尼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目前大陸城鄉貧富差距為三點三二比一,遠遠超過了平均標準。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指出,目前政府都用防堵策略來穩定社會的問題,但這種維穩理念不可能永遠被民眾接受,大陸中央還是必須逐漸提升「善治」的能力。
【特派記者李志德/北京報導】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大陸主張兩岸通過適當方式,適時就包括兩岸軍事部署在內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這將有利穩定台海的局勢。
但是,楊毅對大陸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完全不願正面評論,二度表示大陸的態度,已經表達得非常明確了。
※ 相關報導:
* 北京氣氛肅殺 中共下令維穩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909407.shtml
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前夕,受到溫家寶談民主改革和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影響,北京加強了社會控制。大陸異議人士被抓、大批維護人權人士被軟禁或限制居住、境外新聞網站被封鎖。消息稱,中共中央下令全力「維穩」,絕不容許任何境內外反動勢力趁此機會抬頭。
* 政治改革掛嘴上 溫家寶意在何為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12&f_ART_ID=277266
胡錦濤對溫家寶的講話到目前為止沒有公開表態,而且一般的看法認為他在任期內不打算做一些實質性的改革,但是從目前的跡象來看,社會的動盪也使得胡要拿出一些辦法,因此胡的態度是在各種壓力之下,暗地裡對溫有所支持,並讓溫家寶繼續講下去,再看各方面的反應。
◆ 凱撒的面具-此岸刑法100 彼岸刑法105
【王健壯】2010-10-14 中國時報
在《經濟學人》二○○八年發表的「民主指數」報告中,中國的「公民自由」表現,被評比為全球倒數第四名,在總分十分中僅得一點一八分,祇比緬甸、土庫曼與烏茲別克略高,與塔吉克共和國和寮國同分,也與台灣的九點七一分難以相比。
檢驗公民自由有兩項指標,一是言論自由程度的高低,二是法律限制言論自由的寬嚴。中國憲法雖然宣稱共和國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但中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箝制,以及中國法律至今仍有所謂的「言論內亂罪」,都證明中國在公民自由的表現,確實距離民主的標準甚遠。
劉曉波被控訴入獄的罪名「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就是所謂的「言論內亂罪」,用白話文來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也就是封建時代以言入罪的文字獄。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前身是「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後者是「以反革命標語、傳單或其他方法,推翻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前者是「以造謠、誹謗或其他方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罪名雖異,罪行卻完全一致。
根據中國維權組織的統計,近十年來,因為觸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比較受到矚目的案件約有四十幾件,其中被判刑最重的就是劉曉波的十一年,判刑最輕的也要坐牢二、三年,例如寫〈論顛覆政府是合法的〉等文章的杜導斌,寫〈這個政權從來沒有停止過殺人〉等文章的高智晟,都被判刑三年。
而劉曉波之所以被判十一年重刑,罪證也都是他曾經發表過的文章,其中包括他寫的〈難道中國人祇配接受「黨主民主」〉、〈中共的獨裁愛國主義〉、〈通過改變社會來改變政權〉等,法院認為這些煽動性文章,「造謠、誹謗中國政府」;另外他在〈零八憲章〉中主張「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以及「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等,則是「試圖煽動顛覆中國政府」。
但諷刺的是,「聯邦共和國」是中共「二大」與「七大」時就曾提出的口號,七十多年前創黨的「革命爺世代」如此主張無罪,「革命兒世代」的劉曉波卻被扣上煽動顛覆的罪名,也難怪曾經當過《人民日報》社長的胡績偉等老幹部,會「感到困惑不解」,在今年初聯名發表公開信聲援劉曉波。
「言論內亂罪」是一種反民主的統治工具,其目的就是要禁止或嚇阻反政府的言論表達,美國立國初期的《叛亂法》,以及後來的《間諜法》、《史密斯法案》,甚至聯邦最高法院在一九二五年〈吉特洛散播左翼宣言案〉(Gitlow v. NewYork)的判決,都是「言論內亂罪」的法律依據;美國目前法律雖仍有「串謀煽動」的罪名,但對罪行的認定卻極為嚴格,非暴力或武力的煽動性言論,一律不屬犯罪行為。
台灣過去的刑法一百條,也是「言論內亂罪」的法律依據。國民黨政府根據這項條文,箝制反政府言論,打壓政治異議分子,直到一九九一年學術界發起「一百行動聯盟」,迫使政府成立「刑法一百研修小組」,並由當時的陸委會副主委馬英九與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宋楚瑜等人,與「一百行動聯盟」的學者協商後,促成了刑法一百條在一九九二年的修改,嚴格規定暴力行為才構成內亂罪,結束了台灣長達四十多年的「言論內亂罪」的黑暗時期。
中國大陸這幾年雖然不斷有維權人士寫文章,並且向黨中央、人大上書,呼籲修改「刑法一○五條」,終止使用「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來箝制打壓言論自由,但從每年仍有數起「言論內亂罪」的刑事判決案件,以及從網路言論獲罪比例日益增加的趨勢來看,中共中央顯然對這些呼籲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當然,在中國要出現一個類似「一百行動聯盟」的「一○五行動聯盟」,更是癡人說夢。中國雖然號稱對國際強而不霸,但祇要「言論內亂罪」存在一天,對國內既強又霸的統治方式一天不變,中國的公民自由指數,就永遠難從谷底爬升,下次國際評比保證仍是全球倒數最後幾名。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 相關報導:
* 兩岸定位 寫入美國際法課本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155x112010101400476,00.html
中共五中今登場 推動第三次轉型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林茂仁/綜合報導】2010.10.15
中共17屆五中全會今起一連四天舉行,大陸學者預測,「包容性增長」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調整經濟結構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未來五年期間的主要任務,「城鎮化」是拉動經濟成長的主力。
香港信報報導,17屆五中全會可能成為類似11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會議,確立大陸發展方式第三次轉型,拉開大陸第三個30年改革大幕。
東方早報指出,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公開倡導的「包容性增長」概念,日益引發外界關注。眾多學者紛紛預言,「包容性增長」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關鍵詞。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指出,「十二五」規劃是最大看點,但人事可能有變動、包容性增長可望寫入「十二五」規劃、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將在五中全會上討論。這次五中全會的召開,事關「十二五」開局,更關係到中共建黨90周年及18大的召開。證券日報報導,五中全會將確定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專家認為,高端製造業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預期高端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十二五」期間會有所突破,並形成若干個有獨特優勢的高端製造產業群,要將「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
◆ 貧富差距、經濟發展 五中全會重點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李志德/北京報導】2010.10.15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午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研議中國第十二個「五年經濟規劃」的建議案。多位北京學者和觀察家表示,扭轉近年來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根據新華社報導,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將審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這項建議稿,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施政綱領。
報導指出,在這次全會前,建議稿已經在中共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在此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面和中共十七大代表對文件稿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在建議稿中得到充分吸收和反映。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由於分配機制不健全,使得貧富距加大。中新社在分析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近期在中國持續引發熱烈議論。各界普遍預計在十二五規劃中,將訂出政策,甚至設計一套指標,扭轉近年來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趨勢。
報導指出,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在財富分配中所占比例呈持續下降態勢,「沒錢花」和「有錢不敢花」現象的廣泛存在,不僅有悖改革初衷和公平正義,進一步影響社會穩定,也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種下隱憂,如何讓工資增長,將是十二五規劃中的重大議題。
在製造業方面,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立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十二五時期,是中國工業化推進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有二:第一,在「十一五」期間,基本完成了工業數量擴張的任務後,實現工業質量提升,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將是十二五這個階段工業化的核心任務。第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提升製造業水平、推進城市化和吸收農業剩餘勞動力的主要途徑,需要快速發展。
內外矛盾交集 五中全會暗潮洶湧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2010.10.16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有境外記者從北京發出消息,稱「氣氛緊張」。如果說這天起北京街頭軍警林立、敏感地區便衣大增,那是例行的緊張,如果說會議的內容由虛而實,由遠而近,則是突發的緊張。
傳統上,中共五中會議都被安排來定五年計劃(規劃),這一議程決定其氣氛相對輕鬆,不像一中全會之論路向,也不像七中全會之鬥人事。
由於準備期長達一年,文件幾上幾下,全盤備妥,真正坐下來開會,已沒有要爭要吵的事了。
今年的五中全會,其實在去年四中全會還沒開的時侯,「十二五規劃」的架子已經搭起來,也許因此,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公布五中會期,算是歷來預告最早的一次。
但越迫近會期,北京頭頂陰雲積聚越厚,這令本不敏感的五中全會,變得敏感起來,本來議題單一的會議,變得複雜。而最敏感和最複雜的表現,就是所謂「功夫在詩外」。
「十二五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詩情畫意。作為一次中共中央全會,本來這次五中議題單一,就是以全會程序審定通過中共中央「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稿,為明年三月人大審定規劃畫出框框。
但議程上,除討論審定建議稿外,還有兩項重要議程,一是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工作報告,一是人事議程。
預計人事議程沒有外界關心的高層調整,只有中央委員的按規定除名和補缺。
所謂「功夫在詩外」,一是說在核心議程之外,胡錦濤的報告重要性提升,因為其間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國際國內形勢作分析判斷和提出應對之策。二是在議程之外,要加插一些領導人講話,比如溫家寶談經濟形勢之類,這些講話在會中和會後的影響,份量可能更重。
因何會出現「功夫在詩外」的場景?是因今年不像去年四中時,一派喜氣洋洋,內外和諧。現在坐在京西賓館會場內的四百來人,都可能感受莫名的壓力。
最玄奧的,是壓力來自不同方向。就內部來說,人民內部矛盾已尖銳得要命,隨時上升為敵我矛盾。雖然官方將輿論引導向「十二五」和五中,但民間最熱的是,兩大爭論,一是「強拆有理論」,一是「物價忍受論」。兩大爭論背後,是管治失範,是官民對壘。
於外部而言,過去大半年間中共外交失常,特別是在過去的三個月,對外關係的矛盾尖銳化和衝突顯性化,釣魚台事件、貨幣戰、貿易戰、中美衝突等等,已是困難重重,再加上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還用對內專政、對外文革的大批判手法,難解困境。
內外矛盾交集之下,還有中共黨內的衝突,溫家寶的改革論特別是政改論,在中共黨內引起反響,也激起了對立勢力的糾集。在這次五中全會內,勢必要攤一次牌。
◆ 中國百人連署 促釋放劉曉波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0.10.16
超過一百名中國學者、律師,連署敦促北京當局實行民主,並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等政治犯。
這封連署信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連署信指出,「我們呼籲儘快行動,好讓劉曉波獲釋,與妻子劉霞團聚,親自前往奧斯陸領獎。」信中同時呼籲當局,釋放所有因為政治型態、言論或宗教因素被關的政治犯及良心犯。
連署人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哲學系退休教授徐友漁、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以及研究員賈甲。
中國經濟蛻變 靠民主催化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2010.10.23
甫落幕的中共17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期間,大陸將致力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認為,若不進行基礎制度改革,亦即推動政治民主化,中國經濟很難繼續維持過去的快速成長,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也將不會實現。
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在於,過去30年所依賴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持續。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透過政府主導對資源、投資決策的支配權,來追求經濟快速增長的「魔力」已經到了盡頭;其次,中國於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WTO紅利」所帶來的新一輪增長機會也已經用完;第三,因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過去30年,中國即便只是利用大量便宜勞動力簡單進行模仿,都能讓中國維持長時間的經濟成長。但技術創新的紅利,在中國也已經消耗殆盡。
陳志武說,也是因為三方面的紅利,讓中國經濟長久以來一直高度依賴投資和出口。
但金融危機後,美國對製造品無限量的消費需求出現急煞車,中國過去所依賴表面上看起來運作良好的經濟結構和體制安排已經告一段落。
面臨轉型 決策權須下放
因此,不管是「十二五」規劃,或未來的「十三五」、「十四五」,陳志武預期,外界都將持續聽到,北京當局關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呼籲。但他對於中國可否從過度依賴投資、出口,轉變為更多倚靠國內消費需求,卻不是那麼樂觀。
陳志武指出,核心的原因在於,目前中國政府仍控制著太多資產,政府在所有投資過程中的決策權依然太大。政府的徵稅權也還在不斷擴張,整個國民收入愈來愈大的比重正在從民間轉移到政府手裡。
國有經濟比重太高、政府徵稅權失控,以及政府對於投資決策無所不在的掌控,這三方面問題若不改變,中國任何關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願望幾乎都不太可能實現。
陳志武認為,大陸部分領導人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就多次談到政治改革刻不容緩。
但這樣的認識跟呼聲在大陸內部仍面臨諸多阻礙,這從溫家寶接受CNN訪問的談話,都會被要求從網路上刪除就可以看出,大陸體制內對於政治改革的支持程度,並不如溫家寶給外界感受的那麼多。
一旦中國遲遲無法啟動政治體制改革,陳志武預期,未來幾年大陸工業產能將會持續增長,全球產能過剩問題也將更為惡化。
陳志武舉例說明,何以大陸現行體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陸制訂十幾個產業振興規劃,很多人原以為這是為了優化產業結構,但最終結果卻是,這十幾個行業的產能反而進一步推到新的高峰。
憲政改革 短期不易實現
原因在於,無論是人民幣4兆元投資或2009年超過9兆元的天量貸款,在中國現行政治制度下的官僚體系,尤其是地方政府,只要不貪污腐敗的,最終都會將資源往基礎設施、形象工程及大型工業項目投入。因為這才能展現政績,才有助於日後的升官。
陳志武說,從人類發展歷程來看,民主制度與工業革命具有相當大的同步性。因為工業革命後,伴隨著交通運輸的進步,不受制約的權力對私有財產可能構成的傷害將跟著提高,從而必須提出相應的制度,對權力形成制約。
今年中國財政稅收將超過人民幣8兆元,這筆鉅額資金怎麼花?花在哪裡?由誰決定?這對老百姓是很實際的問題。
陳志武指出,如果中國的民主制度、憲政改革、媒體監督仍不能跟上來,中國社會將會有愈來愈多利益、財富進入政府的掌控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內需消費就不會起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就不會實現。
陳志武說,這就是為什麼,民主制度的建立今天在中國不僅是刻不容緩,更是為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所必須進行的調整。但期待中國朝民主制度轉型的願望,恐將不容易實現。
拚命追加預算 淡水趕升格前搞「四光」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0.10.27
台北縣十二月底升格為新北市,鄉鎮市都將走入歷史。但台北縣審計室近日發現,北縣廿九鄉鎮市有廿個公所共追加歲入三十四億元、歲出六十一億元,差短廿六億餘元將由新北市府承擔,部分公所計畫內容不清不楚,甚至離譜到追加「代表配合款」。
其中淡水鎮公所三度追加減預算,歲出從七億餘元暴增到廿八億餘元,審計室認為是「典型的末代公所執行『四光(錢花光、債借光、地賣光、人用光)』策略」,行文縣府要求督促公所改善。
北縣府表示,將與部分鄉鎮市公所溝通,要求「雖然代表會已通過預算,仍不得執行」;若公所執意執行預算,今年決算不見得在明年新北市議會通過,屆時可能被剔除,甚至移送監察院追究首長責任。
板橋、土城及泰山鄉公所也被審計室認為追加減預算計畫「不清楚」,板橋市公所追加六千六百萬元「對國內團體之捐助」,作為三十一位末代市民代表指定補助社團的配合款,被審計室直斥「離譜」。
北縣審計室主任林永釧說,半年前就提醒縣府注意,如今部分公所以非追加減預算在最後幾個月增加歲出,「急就章」的作法若不改善,將債留新北市。
北縣審計室指出,淡水鎮公所今年三度追加減預算,去年決算累計剩餘十三億六千多萬元,在今年底終了時卻將銳減至五百廿六萬餘元,歲出預算數也從七億九千多萬元劇增到廿八億四千多萬元。
審計室說,淡水鎮除把歲計剩餘花光,又大幅增加歲出。而公所提報的資本門項目,有不少並無急迫性,沒必要在升格前追加。至於板橋、土城及泰山公所都是把去年歲計剩餘納入追加減預算後,「幾乎所剩無幾」。
縣府官員也透露,公所除了追加預算,部分公所也以墊付案方式大幅增加支出,經縣府察覺制止後,鄉鎮市長卻向中央告狀,揚言對朱立倫反輔選,令人無奈。
※ 相關報導:
* 新聞眼/花錢不客氣 末代公所都一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935990.shtml
即將合併的高雄縣、台南縣與台中縣末代鄉鎮公所,歲計盈餘的運用,「與台北縣狀況很雷同」;在財主單位眼中,鄉鎮公所花用剩餘款都「很不客氣」。
◆ 美國期中選舉 經濟問題全推中國?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楊晨/美國國會電】2010.10.27
今年的美國期中選舉,似乎所有的經濟話題都和中國有關。中國是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成了美國經濟問題的替罪羊呢?
美國的一位政治家曾經說過,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老百姓關心的是他們身邊的經濟、就業、醫療保險等切身問題。
不過今年的美國期中選舉中國很意外地成了熱門話題。
國會的匯率改革法案,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製造業向海外轉移,這些都和中國有關。
最近引起很多人議論的一段競選廣告就這樣說:「百萬富翁帕特‧圖米正在拼命為中國創造就業機會。帕特‧圖米扼殺了美國就業。或許他應該去中國競選參議員。」
這是賓夕法尼亞州的參議院席位之爭,民主黨參議院候選人喬‧西斯塔克利用共和黨候選人帕特‧圖米和一位香港富商的關係向他發起攻擊。
兩人面對面進行辯論的時候,西斯塔克仍然火力十足。他說:「你曾經在中國為一個億萬富翁效力。」
圖米反唇相譏說:「你煽動人心的功力可真是不得了啊。」
那麼在期中選舉拿中國說事兒,或者把中國當成美國經濟問題的替罪羊是不是成了一種時髦?
俄勒岡州民主黨眾議員吳振偉說,他不贊成對中國隨意攻擊。他說:「我覺得抨擊中國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我覺得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和中國的關係,因為如果美國民眾消費太多,儲蓄太少,兩國很難維持穩定關係。 我認為美國人民應該多儲蓄,少消費,多投資,而另一方面中國民眾應該多消費,這樣我們的貿易關係才能平衡。」
很多分析人士也告訴我們, 對中國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也許是選舉年的政治動機。
喬治城大學的馬克‧布希教授說:「這表明他們告訴國內的選民他們要對中國強硬,而現在對中國強硬,或者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說,對自由貿易採取強硬態度是一個能被大眾接受的政治立場,不論是共和黨、獨立派,還是民主黨人能接受。」
不過,布希教授提醒說,從中反映出的反自由貿易趨勢值得注意。他說:「現在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討論非常活躍,正是因為我們要進行期中選舉,很多美國人對自由貿易,全球化等問題感到擔憂。實際上,目前有一個新趨勢就是大多數美國人懷疑自由貿易是不是對美國經濟有好處。」
從我們的街頭采訪可以看出,美國老百姓也注意到了期中選舉中的中國議題。
一位男士說:「我覺得是因為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中國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另一位男士說:「很多政界人物在談論要求中國貨幣升值;我覺得我們沒有權利干涉對他們指手劃腳,我們應該制定政策,使得我們的貨幣更強勁。」
回到我們前面說過的賓州兩位參議院候選人,攻擊對手為中國億萬富翁效力的民主黨候選人西斯塔克原來在民調中落後於共和黨候選人圖米,最近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援率有所提高。他的競選廣告是否發揮了作用,要看11月2號的選舉結果。
陳芳明:蘇建和案的凌遲
【聯合報╱陳芳明】2010.10.28
蘇建和案凌遲台灣將近廿年。一樁命案的審判竟然可以拖那麼久,正好彰顯一個事實:人的智慧有其缺陷與侷限。因為沒有足夠的智慧,所以無法做出確切的審判。法律絕對不可能對任何人定罪,唯有依賴事實與證據才能入罪於人。蘇建和案的審判過程中,有太多的臆測與推理,卻無法提出確鑿的證據。三位年輕人從青春時期被審判到微近中年,迄今還未定案。這只能說明我國的司法制度還不夠成熟,對於人權還不夠尊重,對於法官的智慧與道德反而給予過高的評估。
廿年到底有多長?從政治層面來看,台灣已歷經三任總統,也已經過兩次政黨輪替。甚至敵對的兩岸,也開始進入和解階段。歷史變化是那樣巨大,蘇建和案卻絲毫沒有突破。這個事實正好可以印證,一個社會即使享有民主政治,對於人權的尊重並不必然有相應的提升。真正的民主應該是基本人權獲得伸張。三位年輕人遠在政黨輪替以前被迫在不人道方式的逼迫下寫下自白書。然而,自白書並不等於犯罪事實。他們事後否認犯案,司法單位也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證據使他們認罪。請問,這樣的案子有必要拖到廿年嗎?即使沒有任何宣判,這三位即將進入中年的被告,也已經服了近廿年的有期徒刑,遑論他們的家屬,以及整個社會都跟著賠進去。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又將再次接受更審,台灣司法的智慧、正義、道德當然也一併要受到審判。凶殺案件發生時,衝擊台灣社會每個人的心房。主犯王文孝早已被槍決,當時在凶案現場把風的弟弟王文忠也已服刑完畢,獲得釋放。無辜遭到羅織的蘇建和三人,卻反而長期被司法綁架。然而,真正承受精神虐待的,又豈僅是含冤的三人?凡是關心台灣人權者,也都一起陷入無形的靈魂牢獄。
自白書絕對不等於犯罪事實。李昌鈺博士曾經被邀出庭作證,他重建犯罪現場後,表示血跡中僅採得一枚指紋,那是屬於王文孝。如果狹窄的現場有四人作案,則噴撒的血跡絕對受到阻礙。從現場來觀察,根本僅有一人作案,因而現場血跡斑斑,肆意揮灑。如果李昌鈺的科學辦案都無法為三人辯護,則依賴自由心證的法官,又如何為三人定罪?
蘇建和案已經成為台灣司法史上的經典。從這個案件可以測量台灣人權的高度,也可以探索法官智慧的寬度,更可以檢驗民主政治的深度。十年來,台灣擁有兩位學法律出身的總統,卻無法使司法制度得到改善,這是相當諷刺的歷史嘲弄。這個司法經典所蘊涵的意義,不是如何對被告定罪,而是如何對審判提出具體事實。即將到來的審判,絕對不會是針對含冤的三人,而是台灣司法制度受到台灣社會的公審。我們不需要推理,也不需要旁證,請以事實說服整個台灣。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預警雷達花大錢 愛國者竟不能用
【吳明杰/台北報導】2010-10-28 中國時報
國民黨立委張顯耀昨天在立院質詢時透露,國軍耗資四百多億向美採購並即將完工的長程預警雷達,未來竟無法與愛國者防空飛彈和博勝案的聯戰指管通情系統鏈結,現竟又要再花費一百六十八萬美元請美方評估整合。
換句話說,如果鏈結整合問題沒解決,未來預警雷達蒐獲共軍導彈情資,卻無法提供愛國者飛彈追瞄,連七分鐘預警都沒有,形同「眼睛看的到、手卻防不了」。
對此空軍參謀長王正宵解釋說,經評估預警雷達和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整合技術上沒問題,但預警雷達建案較早,愛國者三型飛彈建案較晚,因此會有系統整合問題。
至於當初採購時為何沒提早料到會出現鏈結問題,王正宵強調整合一定會做,否則雷達和飛彈的戰力確實會大打折扣。
關於立委質疑長程預警雷達已經被美方加價兩次,為何還要再花錢做整合評估,更擔憂如果系統無法順利整合,以後長程預警雷達的情資無法提供給愛國者三型飛彈,是很嚴重的問題。
為此空軍昨晚在查證後,又進一步澄清說,軍方早就已料到會出現系統整合問題,因此包含評估和實際要整合的費用,當初在建案中都已經內含,絕對不是長程預警雷達又被美方加了第三次價。
同時空軍目前已經在實際測試,只要愛國者三型飛彈一返國服役,系統一定可以和預警雷達鏈結,不會出現兩者情資無法分享或鏈結的問題,而兩個系統都是雷神公司生產,系統整合不會有問題。
牙醫遊說修法 8立委收錢無罪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2010.10.30
牙醫師公會推動「國民口腔健康促進法」立法將口腔疾病納入健保,被控涉嫌花兩千四百萬元行賄蔡煌瑯等八名立委,台北地院審理認定立委收的錢屬於政治獻金,與立法沒有對價關係,昨天判決八名立委都無罪。
先前中藥商公會行賄立委,讓立法院修法通過中藥商有調劑權,台灣高等法院九月改判,涉案八名立委七年至十年徒刑不等。牙醫師、中藥商公會分別遊說立委修法、立法,卻出現截然不同判決。
合議庭指出,牙醫師公會推動「國民口腔健康促進法」是有利國民健康的法案,並沒有獨厚圖利牙醫師,朝野也無重大爭議,立委只是督促政府注意口腔健康。中醫師公會則是中藥商全聯會企圖透過修改「藥師法」,讓中藥商不需經過證照考試即可擁有調劑權,存有特定利益,才被判刑。
台北地院判決九名被告全部無罪,其中八名立委是蔡煌瑯、趙永清、張蔡美、邱創良、楊富美、廖本煙、李明憲及李鎮楠,及代蔡煌瑯收錢的胞兄蔡朝正。
特偵組起訴指控,九十年間牙醫師公會全聯會耳聞二代健保規畫擬將牙醫排除在健保基本保障之外,憂心影響牙醫師執業收入,經公會幹部奔走,並透過立委提出「國民口腔健康促進法」草案,委請蔡煌瑯領銜提案。公會為加速推動立法,召開臨時會,決議動支會員繳納的「社會運動基金」,以每名立委五十萬元到三百五十萬元向立委遊說。
法院審理認為,蔡煌瑯在九十一年四月就已提案立法,牙醫師公會是在九十一年十二月提出「社會運動基金」,九十二年一月公會才成立小組決議金錢遊說,行賄時間點不符,不能證明蔡煌瑯在提案前就收受牙醫師公會賄款。
合議庭指出,這項法案立意良善,牙醫師公會並未得到不當利益,立委收的錢是政治獻金,不能說立委支持該項法案就認為構成期約收賄犯罪,立法與收受政治獻金,兩者並無對價關係。
※ 相關報導:
* 合議庭批起訴草率 檢察官大呼離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942938.shtml
牙醫師公會、中藥商公會各送錢給立委立法、修法,兩案被控的立委,前者無罪,後者重判,法院認為案件無法等同類比,兩案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有無保護特定人士的利益。合議庭如果心證認定證據不足,只能判無罪。
◆ 法官案量大 健康問題成隱憂
中央社 2010.10.30
台灣高等法院法官許增男上週因身體不適住院,不料住院不到一週,28日就因急性白血症過世,甚至住院期間還掛念手上仍有判決書沒寫完,讓法官健康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高院指出,許增男上週在高院開庭時,已身體不適,也有其他法官發現他有異狀,且許近來承審案件複雜,研判可能積勞成疾引發急性白血症。
法官因積勞成疾案例層出不窮,民國89年1月間,當時擔任台北地方法院庭長的林孝城因猛爆性肝炎病逝;1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陳姓女法官也在民國91年間,因積勞成疾引發急性白血症過世,臨終前還叮嚀前往探視她的法官別熬夜,保重身體,雖令人唏噓,但也顯示法官案件量負荷大,健康問題令人憂心。
1名高院法官指出,高院的案件與卷證資料比地院多又複雜,每個法官平均手上案件約40到60件,部分法官常工作超時,甚至假日還到法院加班,工作壓力可見一斑。
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說,現行制度40歲以上法官每年都有健康檢查,司法院也知道法官案件負荷量很大,從制度面改善實屬不易,但司法院仍會想辦法研擬相關措施紓解法官案量,現階段鼓勵各法院舉辦紓壓、運動。
1名資深法官說,法官健檢結果通常除了胃方面的疾病外,多數也都有過勞、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雖然醫生都會叮嚀多休息,但是法官工作性質專屬性高,即使休假、休息也不像行政機關有代理人,判決還是得靠自己寫。
高院發言人陳晴教說,以高院來說,雖常舉辦社團活動,平常也鼓勵法官運動,但多數法官責任感重,會擔心案件無法如期結案,仍把重心放在工作上。
司法院人事處指出,許增男因服務超過35年,因而可比照公務人員撫卹辦法,領取年撫卹金或一次撫卹金,若是因公死亡可領取較高撫卹金。
民主黨丟6席 勉強保參院多數
中央社 2010.11.03
美國總統歐巴馬所屬民主黨昨天在期中選舉勉強保住參院多數席次,減少了至少6席,但仍擊退強勁的挑戰,保住了內華達州、西維吉尼亞州和加州等要地。
內華達州選出的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Harry Reid)成功因應了極保守派茶黨所支持對手的強力挑戰,但民主黨如今在參院的領先席次已大幅減縮。
共和黨的席次擴增幅度可觀,包括歐巴馬原本擔任的伊利諾州席位,但未能將此幅度拉大到10席,以取得百席參院主導權。
有3個選情緊繃的州尚未決定參議員選舉勝負,即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和華盛頓3州。
在共和黨搶下眾院掌控權的情況下,歐巴馬須要由民主黨主控參院來為他的立法議題護航,並使他提出的人事案能獲通過。但民主黨雖然至少仍保有51席,未來要動員抵擋共和黨拖延戰術所須的60席以推動法案過關,將遭遇更多問題。
共和黨參院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為該黨大有斬獲喝采,他說,「今晚選民已確保他們的心聲明確地傳達」。
然而麥康奈的任務並不簡單,他的若干同黨新科議員是茶黨成員,而此輩樂於對抗共和黨高層。
但在共和黨內初選擊敗比較溫和對手而取得內華達州和德拉瓦州競選資格的茶黨新人,卻證實問題太大,可能在大選中被視為過份極端。
茶黨候選人奧唐納爾(Christine O'Donnell)在德拉瓦州向民主黨籍對手庫恩斯(Chris Coons)稱臣。奧唐納爾無法平息選民對她經歷不足、財務陷困以及在電視脫口秀發表挑釁言論的質疑。
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在內華達州的耐力勝過了茶黨支持的安格爾(Sharron Angle),安格爾連連失言,比如她將為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受害者成立的基金稱為「行賄基金」,並曾對拉丁裔高中生說,「在我看來,你們有些同學長得比較像亞洲人」。
※ 相關報導:
* 眾院換黨掌管 歐巴馬孤單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5951384.shtml
* 茶黨勢力進入美國國會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5952335.shtml
茶黨是美國政治的新現象,這個組織鬆散的團體,對政府支出、高築的債務、赤字以及總統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感到憤怒。(後略)
● 茶黨不是政黨
茶黨運動崛起於2009年,民粹、保守派及自由派人士經由一連串地方與全國性協同抗爭活動,凝聚形成的草根政治運動。
「茶黨」(Tea Party)這個名稱源起於1773年波士頓傾茶葉的反英抗爭事件,當時北美民眾認為英國殖民者違反「在國會沒有代表,就沒有義務繳稅」的原則,拒絕支付他們認為的稅收,因此摧毀來自英國的茶葉。
迄至2010年,茶黨不是全國性政黨,也沒有正式的國會候選人,這個名字也沒有出現在任何選票上。
民意測驗專家拉斯穆森(Scott Rasmussen)指出,布希與歐巴馬政府的銀行紓困政策是茶黨運動興起的原因。他說,茶黨運動對兩個議題相當不滿,「他們認為聯邦支出、赤字與稅賦都太高,他們覺得華府沒有人聆聽他們的聲音,而後者才是真正重點所在。」
茶黨運動沒有中心領導階層,只是由小型地方團體互通聲氣組成的鬆散組織。茶黨運動最關注的事情包括,精減政府規模、減少稅賦、撙節浪費性支出、削減國家債務和聯邦預算赤字,以及遵守美國憲法。
◆ 政治地震來襲 重創歐巴馬
中央社 2010.11.03
美國期中選舉昨天投票,成千上萬不滿經濟低迷的選民讓民主黨遭受慘敗,共和黨控制眾議院,出現民主與共和兩黨分別掌控參眾兩院多數的局面,這恐將是歐巴馬施政惡夢的開始。
兩年前,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活動中高喊「改變」,現在卻遭到選民唾棄。今天清晨計票結果顯示,共和黨在眾院席次增加逾60席,已攻佔239席,超過半數,另在4席角逐中領先。反觀民主黨,只贏得183席,另在9席角逐中領先。
參院方面,民主黨勉強保住多數席次,減少了至少6席,但目前以51席領先共和黨的47席,尚有2席未決。
民主黨處境堪憂,主因是全美失業率仍在10%左右的高檔盤旋,官方雖然宣稱經濟衰退已經告終,但數以百萬計的民眾無此感受,對民主黨領導階層產生不滿,對歐巴馬的信心也動搖,他的支持度已滑落到50%以下,許多選民都期待改變。
同時,反對歐巴馬經濟與健保政策的茶黨聲勢高漲,使得在2008年大選陷入低潮的保守派選民獲得了激勵,共和黨選民的投票意願普遍高於民主黨。
共和黨贏得眾院控制權,意味將出現政治僵局,衝突在所難免。共和黨勢將對歐巴馬的立法計畫大踩煞車,但若未獲得民主黨相當程度支持,要自行通過新的方案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使共和黨在眾院強行通過自己提出的法案,到了參議院也會遭民主黨封殺,這可能意味共和黨若要通過法案,將不得不和兩院的溫和派民主黨議員合作,因為歐巴馬仍然可以在最後行使否決權,封殺民主黨不接受的法案。
共和黨掌控國會眾院後,最高優先將是鎖定歐巴馬立法計畫中最重要的振興經濟方案與健保改革法案,尋求翻案,但民主黨仍有足夠力量在參院阻擋這些行動,而且歐巴馬仍擁有最後否決權。
民主黨輸掉這次期中選舉,以後出現政治衝突自不在話下,兩黨必定會為稅賦和赤字問題爭執不休,而2012年總統大選的政治角力也會逐漸升溫,但最重要的影響是:歐巴馬的威望將受到重挫。
他在2009年1月入主白宮時,聲望如日中天,就任以來他已推動國會通過廣泛的振興經濟法案和企業紓困方案,而且大刀闊斧改革健保與金融監理法規。
但在另一方面來說,一旦挫敗也將讓歐巴馬能夠擺脫束縛,直接與共和黨國會領袖和總統參選人放手一搏,而且在情況惡化時有了歸咎指責的對象。
在外交方面,如果共和黨取得重大勝利,可能阻礙歐巴馬重新調整與俄羅斯的關係,並開啟共和、民主兩黨都對中國採取強硬姿態的新局面。
儘管國際關係不是這次大選主要議題,選舉結果卻可能強烈影響歐巴馬如何處理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面對的諸多挑戰。
共和黨在國會取得強有力發言權,可能迫使歐巴馬放緩明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計畫,對伊朗可疑核武計畫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並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談判中減少對以施壓。
歐巴馬上任後,達成數十年來美國總統最全面的立法成就,包括通盤的健保和金融改革,不過只關切經濟困境的選民並不買帳,憂心忡忡的民眾對他已經失去信心。
然而,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總統從聲望谷底中大翻升,並不是不可能。特別是目前美國政局如此動盪不安,期中選舉可能無法準確預測總統任期的長短。
一些先例顯示,即使遭到重挫,歐巴馬也不一定面臨絕境。例如,1982年期中選舉恰逢經濟衰退,雷根總統的共和黨在眾院丟掉26席。2年後,經濟谷底反彈,雷根宣布「美國重見光明」,並因而壓倒性大獲全勝,結果連任成功。
1994年,柯林頓的民主黨在「共和黨革命」中被切斷國會山莊命脈,眾院大幅流失52席。但柯林頓絞盡腦汁,以穩固的政治根基重新形塑總統形象,結果在預算角力中強壓共和黨,成為繼杜魯門(Harry Truman)之後首位贏得連任的民主黨總統。
受到保守派茶黨全力擁戴的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培林(Sarah Palin)選前曾在電視上宣稱,這次的期中選舉將是一場「政治地震」,而歐巴馬是否能在地震後浴火重生,對他的政治智慧勢必是一大考驗。
期中選舉 凸顯美國民主體制難題
【朱雲漢】2010-11-05 中國時報
歐巴馬所領導的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的重大挫敗,暴露了美國民主的根本缺陷,這個體制已經逐漸失去了為絕大多數民眾謀求福祉的最基本功能。
多數研究比較憲政體制的政治學者都不會推薦新興民主國家採納美國的權力制衡設計。美國憲政的設計原理是刻意讓由多數民意產生的政府受到多重的權力制衡,讓代表少數民意的政治力量有多重機會行使否決權。這樣一種制度設計,講求的是協商手腕與妥協精神。如果社會的主流價值十分趨同,主要政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差距很小,還可以維持平順運作;如果社會內部出現嚴重的價值分歧,主要政黨的基本立場南轅北轍,這個體制很容易陷入僵局。
尼克森政府代表著溫和派主導共和黨時代的尾聲,尼克森推動的許多經濟與社會政策如果放在今日的美國政壇光譜上,會被歸類為「左派」或「社會主義傾向」。從雷根總統執政開始,新保守主義意識形態蔚為共和黨的主流,在過去三十年共和黨內的溫和派早已邊緣化;共和黨激進人物更是以挑動價值衝突議題做為累積政治資本的主要策略。加上惡質化的競選伎倆層出不窮,新聞媒體的黨派立場日趨鮮明,民主黨與共和黨政策妥協空間越來越小,美國民主體制越來越難擺脫政治僵局的困頓。
在政治衝突日趨尖銳化的趨勢下,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想要貫徹自己的政策理念,不但必須同時掌控美國參眾兩院的多數席次,而且還需要掌控參議院五分之三的席次,這是高難度的政治門檻。兩年前,由於布希政府搞砸了美國經濟又讓美國大軍深陷伊拉克泥淖,才讓歐巴馬當選為第一位黑人總統,同時讓民主黨在參議院一舉拿下五十八席,再加上有兩席無黨派人士可以爭取。所以歐巴馬不但擁有「人心思變」的可用民氣,更享有跨越多數主治門檻的難得歷史機遇。
在過去兩年,雖然有此難得歷史機遇,歐巴馬的改革方案還是遭遇到共和黨的頑強抵制,加上他政治歷練不足,以及事事尋求妥協的風格,他的健保法案最後是七折八扣勉強通過,經濟振興方案虎頭蛇尾,金融改革方案也被嚴重稀釋,綠色能源法案更是原地踏步。現在,共和黨不但捲土重來,而且政治路線更為激進,歐巴馬未來兩年必然舉步維艱,甚至一事無成。
如果今日美國基本上處於國力鼎盛、經濟健康、社會昌平的時期,政治僵局還不至於帶來嚴重後果。可是,今日美國正處於由盛轉衰的歷史關頭,美國經濟正滑向「通貨緊縮」的深淵,美元幣值信用搖搖欲墜,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地方政府財政枯竭,基礎建設更是普遍年久失修。政治僵局將讓美國社會失去方向與動力,錯過扭轉頹勢的黃金時機;政治僵局所導致的選民疏離感,更會成為偏激政治路線滋長的溫床。
期中選舉更凸顯美國民主在社會代表性上的嚴重偏差。經濟富裕階層本來就在美國政治體制內享有先天優勢,而期中選舉更是由一群政治意識鮮明或容易接受政治動員的選民群體所主導,他們雖然在數量上是少數,但卻可以旋轉乾坤。二○○八年的大選,歐巴馬獲得將近六千七百萬的選票;這次期中選舉,由於投票率只達到四一%左右,所以共和黨雖然總共只拿到四千五百萬左右的選票,但已足以讓歐巴馬「馬失前足」。
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的重大挫敗,更意謂著美國民主所隱含的階級偏差已經積重難返。最近,美國加州大學皮爾森教授與耶魯大學哈克爾教授在《勝者全拿的政治:華府如何讓富者更富並背離中產階級》一書中深刻的論證了,經濟全球化與經濟結構轉型並非導致過去三十年美國社會「富者更富、中產趨貧、貧者更貧」大趨勢的唯一原因。導致社會財富高度集中於極少數群體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最富裕階層操控政治的能力不斷上升,透過利益遊說、金權政治與操控媒體,他們主導了社會基本遊戲規則的重新制訂,並將過去維護中產階級的租稅體制、管制規則、保障體制逐一侵蝕,讓美國民主逐步淪為「富豪政治」(plutocracy)。
兩年前一場世紀性金融危機曾為矯正美國貧富兩極化帶來一線曙光,歐巴馬雖然未必有能力從根本扭轉這個趨勢,不過他至少有機會嘗試減緩這個趨勢。這次期中選舉之後,這一線曙光也熄滅了。
(作者為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台大政治系教授)
◆ 歐巴馬亞洲行 1天燒2億美元
中央社 2010.11.05
根據Will Open網站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洲行一天花費高達2億美元,這趟行程已向美國人民「充分說明了一切」。
美國人不禁想問,總統是否和數百萬美國人失業、沒有存款、沒有房子的實際生活脫節了。美國人必須縮衣節食,總統的海外行程每日預算卻無法少於2億。
歐巴馬和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搭上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飛往10天亞洲行的首站印度。
他有3000名隨行工作人員,包括200名「自家人」,而每天2億美元的花費都由納稅人買單。
歐巴馬此行據稱將討論多項議題,包括取消1998年美國禁止對印度輸出民間及軍事兩用科技的禁令。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歐巴馬的話報導:「我們的團隊持續努力達成協議,以強化國際反核子擴散機制,並且視印度為戰略夥伴。」
◆ 逼供911恐嫌 布希坦承准用水刑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1.05
前美國總統布希在預定9日出版的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暫譯)坦承,他2003年親自批准以水刑(waterboarding)向911攻擊主嫌莫罕默德逼供。他並表示,為了挽救人命,他還會這樣做。
人權專家說,布希這項表白有朝一日將為他帶來法律後果。水刑是中央情報局 (CIA)向恐怖主義嫌犯逼供的手法,讓嫌犯產生即將溺死的恐懼感。人權專家一直探討,布希政府批准水刑的最終責任在誰身上。華府「人權觀察」的維權主任馬里諾斯基說:「全球法律專家普遍認為,水刑是一種可起訴的罪行。沒有人預期布希政府將因這種行為承擔嚴重後果,實在耐人尋味。」
共和黨的布希先前承認,他支持CIA使用非正規、強制性的盤問手法,因為司法部官員和高級助理告訴他,這種做法合法。布希政府的副總統錢尼今年2月接受電視訪問也承認:「我大力支持使用水刑。」
美現任總統歐巴馬與司法部長霍爾德都曾表示,國際法認為水刑是一種刑求行為 (an act of torture)。不過,歐巴馬政府不打算為批准水刑之事懲罰布希政府官員。少數共和黨國會議員反對水刑,但其他共和黨人士表示支持。
2010國家發展指數 挪威第一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四日電】2010.11.05
聯合國4日發布「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就國民健康、教育、人均收入、社會公平性、人身安全等多項指標評估各國發展情況,今年前5名為: 挪威、澳洲、紐西蘭、美國、愛爾蘭。
台灣未被評估 沒有名次
台灣未被列入評估,沒有名次;中國排名89;香港以中國特別行政區列入,排名21。最後5名為: 馬利(160名)、布吉納法索(159)、賴比瑞亞(158)、查德(157)、幾內亞比索(156)。
中國、印尼、南韓進步多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自1990年每年發布「人類發展報告」,今年為20周年,特別推出特刊,除上述2010年排名外,另評估1970年至2010年間各國發展趨勢,顯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健康、教育、基本生活方面都大幅進步,中國、印尼、南韓排入進步最快國家前10名。
但經濟發展並非國家發展指數超前的唯一標準。「人類發展報告」提出其核心觀點:人類發展與經濟增長不同,即使沒有快速經濟增長,人類發展也能長足進步。
中國因經濟脫穎而出
聯合國特別指出,在發展指數進步最快10國,中國是唯一因經濟發展因素脫穎而出,其餘國家主要因健康、教育等因素。
◆ 我國公務員屬性 八爪魚近半 老虎最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955083.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0.11.05
您可知每天面對的公務員「像哪種動物」?根據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所做的調查,我國具「八爪魚」動物屬性的公務員最多,達四成四;具領導性格的老虎最少,不到一成。與國外相較,台灣的地方公務人員雖然八面玲瓏,但較欠缺主動性格。
位於南投的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去年架構了與國外研究同步的職能評鑑系統,對全國十一萬地方公務人員進行職能評鑑,共設計六十道評量題目,內容多與工作細節相關,可產出人格特質、職能潛力、能力需求動能等分析報表。
職能評鑑系統以老虎、海豚、企鵝、蜜蜂、八爪魚等五種動物屬性,代表五種公務員的人格特質(見表);但這些動物特質與一般民眾的刻板印象不同,都是屬於比較正面的價值。結果是八爪魚最多,佔四成四,其次是「蜜蜂」,近兩成五,「企鵝」近一成四,「老虎」或「海豚」最少,均不及一成。
該調查定義的老虎,並非「凶猛、殘暴」,而是指「勇敢、挑戰、積極」,通常也較具領導能力;八爪魚也不是指「黑白通吃」,而是指「心思周延、面面俱到、八面玲瓏」;企鵝不是形容「呆頭呆腦」,而是指「較具耐心、重視組織合作」。
這種調查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與全世界人類屬性比較發現,根據研習中心統計發現,台灣八爪魚型的公務員竟比標準值三成還多出近一半,老虎公務員則較一成五的標準值少了近一半。
研習中心主任城忠志表示,這分評量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讓參與公務員多了解自己的職能優缺點;沒想到竟獲廣泛回響,最後有高達八萬名公務人員填寫。不過,因為是專為地方公務員評量,因此統計結果已排除中央機關公務員。
◆ 中生代接班 大陸省級官60後出頭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0.11.05
大陸官場近年來出現一批「60後」(指1960年後出生)的中生代官員,目前在地方大員中,已有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等多位「60後」的地方領導。這批被派往地方歷練的「60後」官員,預估在中共「十八大」(2012年)後,將在大陸政壇擔負起更重要的任務。
由中共中宣部委託新華社主辦的黨刊「半月談」指出,目前大陸官場上「60後俱樂部」正日漸壯大。
報導稱,最早提出幹部隊伍年輕化建設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80年代初,看到文革後復出的許多部門領導多已是花甲老人,鄧小平開始大力提倡培養年輕的接班人。
中共「十六大」(2002年)後,中共中央領導集體更積極推動年輕幹部到基層和艱困地區磨練,以建立起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
中新社指出,日前一批年輕的中央部委司局級官員陸續被派往各省任職;與此同時,還有一批地方官員被調往中央部委履新,這是中國首次在官員任免上嘗試中央與地方雙向交流任職。
報導說,在這份雙向交流的幹部名單中,外派基層的「京官」基本都屬「60後」官員,當中不少人原本在中央部委執掌核心司局業務。例如10月底剛被任命為南京市副市長的鄭澤光,原為大陸外交部美大司司長,主要負責對美外交。
今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從54個中央部委選派66名中青年幹部到地方任職,平均年齡46.5歲,最小的只有41歲。
◆ 和平獎劉曉波 再獲人權獎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0.11.05
中國獄中異議人士劉曉波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又獲得另外一個獎項;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表彰他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人尊嚴」。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將54歲的作家劉曉波列為6位獲得「艾莉森‧黛絲‧弗基斯獎」(Alison Des Forges Award)的得獎人之一。該獎是以一位著名的盧安達屠殺事件調查專家命名。弗基斯去年死於墜機。
人權網站「捍衛中國人權」(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成員夏雷妮(譯音,Renee Xia)3日代表劉曉波在紐約領獎。
人權觀察組織在聲明中表示,這個獎項在「表彰個人勇氣,勇於冒著生命保護他人的尊嚴與權利」。
北京當局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仍耿耿於懷。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些駐北京的歐洲外交官4日說,中國向歐洲國家政府施壓,要求他們不要參加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不要在頒獎當天發表聲援劉曉波的聲明。
兩名西方外交官表示,中國駐挪威大使館向一些駐挪威的歐洲國家使館發出正式信件,要求不要參加12月10日舉行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據看過信件的外交官說,中國再次稱劉曉波為刑事犯罪分子,並抨擊諾貝爾委員會干涉中國內政。
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內的一些國家領導人和國際機構呼籲釋放劉曉波的做法,激怒了北京政府。
一位西方外交官說,過去兩周,北京政府悄悄邀一些外交官會見,提出和上述信件內容相似的要求。
東協筆記-新加坡反對黨為何長不大?
【梁東屏】2010-11-06 中國時報
立國至今僅短短四十五年的新加坡,以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而傲視區域甚至世界。但是奇怪呢,這麼一個曾經被已故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家杭廷頓譽為「近乎完美社會」的國家,竟然常常成為一些媒體、政治評論家批評的對象,批評的主題則大多集中在威權統治、壓制反對黨…等等。
實則這些批評,絕大多數都流於膚淺、盲目、自以為是,甚至另有所圖。
真實的情況是,面對施政傑出的「人民行動黨」,再加上星國反對派人士根本上欠缺素質甚至勇於內鬥,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看不出新加坡反對黨有任何茁壯的機會。
位於星國芳林公園、二○○○年為回應批評而仿效英國海德堡公園設立的「演說者角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演說者角落」設立之初,確實曾經熱鬧過一陣子,但熱潮很快就消退。主要就是,演說者說不出什麼對星國政府批評的大道理,最後淪為盡談雞毛蒜皮小事,搞得群眾倒盡胃口。最後,「演說者角落」就只剩下一塊招牌立在那邊,供人憑弔。
二○○八年九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又宣布一項開創性措施,亦即只要通過網上簡易申請,任何人及團體都可以在「演說者角落」集會、示威。該國《聯合早報》也特地連續幾天追蹤,希望報導對星國來說是空前的戶外集會、示威,結果卻是「只見到一些小鳥飛來飛去」,根本沒人申請。
目前,新加坡國會共有八十四席民選議員、一位非選區議員、九位官委議員。其中民選議員中有兩名反對黨議員,分別是今年已經七十五歲,連任六屆達二十八年的「人民黨」詹時中,以及也連任多屆的「工人黨」劉程強,非選區議員則是「工人黨」的林瑞蓮。
所謂「非選區議員」,就是由輸給執政黨候選人,但得票最高的反對黨候選人自動進入國會。簡單地說,就是保送給反對黨一席。
事實上,為了讓反對黨的「數目」好看一點,星國已經修改法令,將在下次大選保送更多反對黨的「非選區議員」進入國會。
為什麼要這樣?就是因為反對黨不可能勝選。
新加坡是個小國,好的人才早被執政黨網羅殆盡,反對黨內又充斥濫竽如徐順全者流,要如何茁壯,如何獲得人民信任?
徐順全其實是反對陣營中最壞的典型。此人本來是由詹時中引入政壇,後來卻把詹時中趕出民主黨而自任祕書長,結果民主黨非但沒有壯大,反而沒落。此人的能力已可見一斑。
徐順全最大的問題就是以「造謠」來進行反對運動,搞到最後被同志,甚至新加坡民眾唾棄,在政治上可說完全破產。
可是卻有西方媒體及一些不明所以的政治評論家把徐順全這個人當成反對黨指標人物,真是貽笑大方。
淘汰不適任法官 法官法加速推動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0.11.08
前總統陳水扁在金改案獲判無罪,引發議論與政治效應,也加速推動關乎不適任法官退場機制的「法官法」草案審議進程。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上午審查司法院民國100年預算案,通過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提案,決議變更周四原預算案審查的議程,併案審查法官法草案。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上午審議司法院民國100年預算案,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尚未進行口頭報告,國民黨立委潘維剛即提案,「有鑑二次金改案,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審判前總統陳水扁等21名被告全部無罪,引發社會討論及人民期待司法改革之迫切議題,原定議程變更為併案審查『法官法』草案」。
張顯耀發言痛批,陳水扁收錢之舉「寡廉鮮恥」,拿了錢法院卻可以判無罪,全民怒吼,一審法官周占春違憲違法、包庇貪瀆,司法院必須為此向全國人民有所交待。不過,民進黨立委李俊毅隨即反駁,指控國民黨立委之舉,是欲挾司法院預算干涉法官判決。
潘維剛隨即表示,她提案變更議程絕不是挾持司法院預算,而是回應社會對「法官法」的期待。但她也希望,立法院通過司法院長賴浩敏人事案,院長曾標榜舉著司改大旗,如今面對社會質疑,他對扁二次金改案獲判無罪必須要對社會做出說明。
林錦芳在報告預算案時則表示,司法的任務在保障人權,解決紛爭,「維護社會正義」,不只全體司法人員應戮力以赴,亦為司法機關的職責所在。
◆ 愛滋隱私曝光 役男無家可歸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11.08
由於役政人員的疏失,讓25歲的小BEN被父親掃地出門!父親希望兒子提早入伍,主動打電話到市公所詢問,役政人員回答是小BEN免疫,原因是罹患愛滋。當天父親動手打包兒子衣物,要他離開家裡,不要再與家人聯繫。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今年收到七起感染者隱私權曝光的侵權案件,其中兩起就是因為役政人員在未經當事人同意,未做任何隱私保密的狀況下,向當事人家屬洩漏免疫原因。
小米今年剛從中部的某私立大學畢業,本身是愛滋感染者的他不用服役。日前突然接到母親電話,母親哭著說,「你感染了愛滋,卻不讓父母親知道!」頓時讓他啞口無言。原來是大樓管理員轉交了一封兵役體位判定書給母親,上面正是寫著「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讓小米感染者身分曝光,引起一場家庭風暴。
小BEN處境更可憐,冒失的役政人員直接將當事人免疫原因「愛滋感染」,告知小BEN父親。等小BEN回家後,發現房間物品已被打包,父親冷漠地說,要他搬出去住,不需要再和家裡聯絡。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張正學指出,內政部已於今年初明文要求,役政署相關人員在處理愛滋相關業務,務必以「密件」方式處理。若需要文書通知 (包含免役證明書),則會以電話聯絡或掛號郵件由役男親自領取,不得代領。但權促會卻發現,部分業務承辦人不知有該份公文,又認為「父母親有權利知道子女身體狀況」,而將原因告訴家長。得知役男受害,甚至無家可歸後,只能以道歉收場,根本於事無補。
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依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4條規定,「主管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感染者之姓名及病歷等有關資料者,除依法律規定或基於防治需要者外,對於該項資料,不得洩漏。」,違者將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
◆ 社會矛盾加劇 中國加強法治
中央社 2010.11.08
中國國務院近日發佈「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據新華社報導,這份「意見」指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重要性、緊迫性,尤其當前中國大陸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差距擴大,部分地區和一些領域社會矛盾增加,群眾事件時有發生,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執法不公、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等問題比較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都要加強對行政權力運作的監督和制約,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這份文件強調,要提高制度建設的品質,嚴格遵守法定權限和程序,完善民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保證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同時,要堅決克服政府立法過程中的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傾向。
文件明確提出,要嚴格行政問責。對因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嚴重違法行政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
集體貪瀆/8司法官被訴 蔡光治求刑24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962337.shtml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熊迺棋/台北報導】2010.11.09
司法官集體貪瀆弊案,特偵組昨天偵結起訴法官、檢察官、前立委何智輝等共十三人;其中八名前、現任司法官,涉及何智輝銅鑼案、前法官張炳龍涉貪案,將有罪改判無罪,涉嫌貪汙、偽證等罪,被求處重刑。
台北地院昨晚召開接押庭後,高院前法官李春地、板橋地檢主任檢察官邱茂榮及律師房阿生都自白犯罪,承認收賄,但台灣高等法院前審判長陳榮和依舊不認收賄,甚至嗆檢察官「沒那麼偉大」「起訴不是一槌定音」,檢方藉羈押要屈服他的意志,不會達到目的。
法官蔡光治因在銅鑼案、張炳龍案中分別扮演行賄、收賄角色,遭求刑廿四年最重;法官陳榮和因違背職務收賄,求刑十八年。其餘被告分別被求刑一年至十一年不等。
本案是檢察總長黃世銘接手特偵組後起訴的第一件重大案件。起訴書中強調,司法是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官的品格是正義的唯一保障,司法官及律師都應保有高尚品格、廉潔奉公。
起訴的十三名被告,有何智輝銅鑼案中,行、收賄的高院法官陳榮和、李春地、蔡光治、板橋地檢署檢察官邱茂榮、蔡光治女友黃賴瑞珍、何智輝及助理謝燕貞;張炳龍案部分被起訴的有高院前庭長房阿生、律師邱創舜、妻子段美月;律師張權在替李春地辯護時,被控教唆串證及涉幫段美月查詢分案資料的葉宗鎰。
本案三名涉案司法官在偵查期間承認收賄、協助行賄;李春地、房阿生都已承認收賄,李在偵查時並自動繳還兩百萬元賄款;房阿生也承認收張炳龍兩百萬元,但在張逃亡大陸後已被要求返還。檢察官邱茂榮也承認受何智輝請託向李春地行賄,並自動陪調查官取回部分賄款。
邱茂榮另外被控利用檢察官職務,幫女性友人查她前夫是否再婚,並以辦詐欺案名義發函戶政機關調閱女性友人前夫的相關資料。邱昨天也被依洩密、偽造文書罪嫌起訴。
※ 相關報導:
* 涉貪前庭長房阿生嘆:生死因緣 果報自受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963126.shtml
獲得交保的前高院庭長房阿生,近中午時,他的女兒從台中籌錢北上辦交保,房阿生披頭散髮地步出法庭,媒體記者詢問他有無收賄,房阿生輕聲地說:「生死因緣、果報自受」,流露出自作自受的感嘆。
◆ 女權里程碑 101年設性別平等處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0.11.09
內政部長江宜樺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內政部將在明年3月舉辦「台灣女人,精彩100」女性回顧特展,舉行全國婦女國是會議,提出性別平等政策綱領,配合行政院101年組織改造設立性別平等處。
江宜樺指出,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初稿將包含八大面向,分別為性別平等專責機構,權利、決策與影響力,就業、經濟與福利,人身安全與司法,人口婚姻與家庭,教育媒體與文化,健康醫療與照顧,環境能源與科技等。
江宜樺表示,行政院組織改造將在民國101年正式啟動,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將成為重要的施政方針,行政院將設立性別平等處,由常任文官任職,但仍保留行政院現有的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
建國一百年,我國人權政策也邁向新的里程碑。江宜樺說,民國100年將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舉辦全國婦女國是會議,檢討婦女政策。在全國婦女國是會議召開前,內政部將與婦權基金會共同舉辦37場會前座談會,蒐集更多意見,做為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以及政府施政的重要依據。
◆ 桃縣消防局紫鳳凰成軍 落實緊急救護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2010.11.09
桃園縣消防局紫鳳凰專責救護隊昨天正式成軍,隊員換穿全新紫色系制服,更新救護車配備,搭配全國首創的緊急救護最佳化快速派遣系統及機車救護隊,希望全面提升病傷患到院前的救護效率。
消防局昨天動員近千名消防、救護、義消人員,在縣府廣場舉辦「嚴密到院前緊急救護網誓師大會」,13鄉鎮市共23支紫鳳凰隊伍,162名隊員精神抖擻,接受縣長吳志揚校閱。
消防局長謝景旭說,今年是「全國記錄年」,除了新制服更有朝氣與活力的紫鳳凰成軍,所有救護車也配置自動心臟電擊器 (AED)及行車紀錄器,還有為搶救自行車道傷患、穿梭車陣與狹小巷道而成立的機車救護隊。
機車救護隊員說,紅色背包、後車架加裝方形箱,常被民眾以為是外送速食、披薩的,不過他們總以能迅速救人自豪,還有救護隊員在網路寫了第一篇紫鳳凰救護車「開箱文」,介紹全副配備,也算全國首例。
吳志揚說,桃園縣在87年率先成立第一支專責救護隊,專門負責救護,不用分心消防、救火等其他業務,已有效提升救護品質,紫鳳凰未來要精進,消防局建構的嚴密到院前緊急救護網,將提供病患到院前最好的服務,增加存活率,讓病患有最大的痊癒機會,避免發生後遺症。
消防局統計,今年至目前為止,已從死神手中搶回10條到院前死亡的民眾性命,其中3人昨天在典禮上向救護隊員獻花,切蛋糕慶祝。
◆ 文革再現 陜西公開處理上訪者
中央社 2010.11.09
中國大陸人權不彰最近又添一例,陝西省富平縣5日針對2名上訪者舉行「公開處理大會」,恍如文化大革命景象再現。
據新京報報導,這場「公開處理」的對象是2名富平縣的農民,他們曾經前往北京上訪申冤。當天縣政府安排大會,由警察押著2個農民的胳膊,在縣府廣場上接受「公開處理」。事後,富平縣官方稱,這樣的處理方式是縣內「集體研究的結果」,「並不違法」,「其目的是教育本人和教育群眾」。
富平縣府稱,公開處理大會「僅百餘人到場」。不過,有目擊者表示,當天除了被動員來的人,外圈有大量圍觀者,估計到場人數在7000人至1萬4000人之間。
這2位農民是喬轉麗、段定梅,富平縣政法委指他們「相互串聯、敏感時段結夥進京非正常無理上訪」。
對於富平縣這種做法,北京律師周澤指出,不論上訪者是否違法,富平縣的「公開處理大會」都已涉嫌損害公民的人格尊嚴,當事人可依據民法相關條款起訴縣府侵犯名譽權。
重慶律師周立太則表示,對上訪者「公開示眾」,這種方式在任何法條中都找不到支持。
除了富平以外,陝西安康市漢濱區最近也舉行「公開處理大會」,宣佈拘留17名「阻撓重點工程建設」的村民。
有大陸媒體指出,個別地方似乎仍未汲取文革教訓,用「公開處理」、「遊街示眾」等暴力方式來懲罰「違法」者,這些事件還原了文革景象,給人們強烈震撼。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