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Year Old Clam Found -- Oldest Animal Ev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12870855.html
October 29, 2007
來自於冰島水域的蛤蜊(clam,蚌,音:隔離)已經活了 400 年 -- 這是科學家至今已知最長壽的動物?
你能想像活了 4 個世紀嗎?一個來自於 Bangor 大學海洋科學系的科學家相信,他們發現一種能辦到這件事的動物,一隻圓蛤(quahog clam,Arctica islandica),牠在離冰島北海岸的冰冷海床中生活、成長了約 400 年。
當這隻動物還小時,James I 國王取代了 Elizabeth I 成為英國君主,莎士比亞正在寫他最偉大的劇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與馬克白,而布魯諾(Giordano Bruno)因為擁護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非地球這樣的觀點,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
根據金氏世界記錄(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現存最長壽的動物是一隻 220 歲的老北極蛤,1982 年自美國水域採集到。不幸地是,這項記錄被一隻 374 歲,在博物館被發現的冰島蛤比了下去。不過這些記錄都因最新樣本而失去光芒,在計算殼上的年度生長線(annual growth lines,成長線)之後,發現其年歲介於 405-410 年之間。
Bangor 科學家是所謂的 sclerochronologists(殼膜年代學家,指研究生長線的專家),他們使用殼上的年度生長線來研究蛤蜊的成長與年齡,十分類似樹輪年代學家(dendrochronologists)使用樹的年輪(tree-rings,樹輪)來研究樹木的生長十分雷同。蚌殼生長與環境條件相關,例如海水溫度、鹽度與可獲得的食物。該團隊是以理解海洋改變的觀點來研究殼的成長,這可與氣候變化產生連結(譯註:樹輪也可以。)
這個蛤蜊是由團隊成員 Paul Butler 與 James Scours 在 2006 年所挖出,那時他們正在冰島海岸進行資料收集巡航,這次巡航是 EU MILLENNIUM project 的一部份,歐盟千禧年計畫指在調查過去 1000 年來的氣候變遷。這項令人興奮的發現是由「Arctica(北極圈)」團隊的最新成員,博士後科學家 Al Wanamaker 所為。"Al 與 Paul 匆忙跑到我的辦公室宣佈他們以發現一個破記錄者," 團隊成員 Chris Richardson 說。稍後詳細的評估證實有 400 歲,這隻蛤蜊比先前記錄足足多了 30 年!
壽命更長的物種仍有可能被發現。雖然冰島水域看起來提供極端長壽的理想條件,但壽命超過 200 年的蛤蜊也已在愛爾蘭海與北海中發現。
為何蛤蜊能活這麼久?Bangor 科學家好奇的想要找出答案,並相信蛤蜊已演化出異常有效的防禦措施,能抑制老化過程所經常帶來的破壞性。
"如果,在 Arctica islandica 當中,演化已創造出一種成功抵抗老化損害的模式,那麼調查這些活生生的麥修撒拉(Methuselahs,瑪土撒拉,舊約聖經創世紀 5:27 中所提到最長壽的人,可比中國彭祖)的組織,或能幫助我們了解老化過程," Chris 解釋。
※ 相關報導:
* 化石記錄支持全球暖化將會造成物種大滅絕
* 植物壽命與尺寸相關 暖化是平衡後的結果?
* 研究發現限制卡路里與壽命之間的關連
* 科學家發現引起神經退化的新原因
* 守門人123 防自殺
* 北極海如何誕生?
* 橡膠鴨鴨的環海之旅
* 衛星見證史上面積最小的北極冰
3 則留言:
增一阿含經:咄咄胡為寐 螄螺蚌蛤類 一睡一千年 不聞佛名字
所以這個蛤蜊大概在睡覺吧 :P
吃蛤蜊 咬到紫色珍珠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美聯社佛羅里達州沃斯湖三十一日電】 2008.01.01
美國佛州一對夫妻喬治與蕾絲莉.布羅克28日同享一盤蒸蛤蜊時,有了不尋常發現:一顆罕見紫色珍珠。
喬治與蕾絲莉在海灘玩了一天,走進餐廳用餐。喬治點了十二顆蛤蜊,吃到一半時,突然咬到很硬東西,拿出來一看,發現那竟然是一顆罕見的紫色璀璨珍珠。
至少有一位專家表示,這顆珍珠價值數千美元。專家表示,「珍珠很少渾圓且很少有動人的顏色,這顆兩者具備所以很稀有。」
佛蒙特州寶石學家馬特林斯接受「棕櫚灘郵報」訪問時說:「我認為他們發現很珍貴、動人且有價值的東西。」
紫色珍珠最常出現在大型新英格蘭圓蛤內,這種蛤蜊的殼內部是紫色,以此聞名。
餐館經理蓋瑞表示,布羅克點的蛤蜊來自佛州潘罕德的阿巴拉契科拉,一盤10美元(約320元台幣)。
這對夫妻計畫拿珍珠去鑑價,如果值很多錢的話就賣掉它。
9550歲雲杉瑞典現蹤 刷新世界老樹紀錄
中央社 2008-04-18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七日專電)瑞典科學家已在富魯山區發現全球最老的樹,這棵雲杉的樹齡達九千五百五十年,打破先前北美地區所發現五千年老松樹的紀錄,同時改寫北歐地區氣候史。
「每日電訊報」報導,瑞典科學家指出,從北部的拉普蘭到中部的達拉納山區,都可以見到雲杉樹的蹤影,優米亞大學教授卡爾曼及同僚,發現約二十棵樹齡至少八千年的雲杉樹。
但這棵在富魯山發現的雲杉樹,經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實驗室對樹的碳成分分析研究後,確認樹齡高達九千五百五十年,刷新紀錄。
報導說,在瑞典,雲杉樹一直被視為是較新的樹,科學家認為雲杉樹來自六百英里外的東部地區。
卡爾曼教授說,不過研究結果卻推翻了這個看法,因為雲杉樹是山區最老的樹之一,研判可能是數千年前當地居民將雲杉樹進口移植到瑞典山區。
這項研究發現另一個重要意義是,過去科學家認為九千多年前北歐地區處在冰河時期,但雲杉樹的存在顯示當時的氣候頗溫暖,甚至比現在更暖和。
卡爾曼教授指出,雲杉樹可以協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氣候狀況。
科學家研判,這批高齡雲杉樹歷經千年仍能屹立不搖,可能是當時的氣候寒冷乾燥,較少發生森林火災及少有人類居住等因素使然。
※ 相關報導:
* World's Oldest Living Tree -- 9550 years old -- Discovered In Sweden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4/080416104320.htm
◆ 紅檜王曝光 樹圍22米高不見頂
王志宏/屏東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18
最近有登山客在南部山區發現超大棵的台灣紅檜,直徑約七.一公尺,可能是目前已曝光紅檜中直徑最大的一棵;樹圍約廿二公尺,樹齡估計至少上千年,但未列入正式紀錄。由於神木枝繁葉茂,沒有中空現象、非常健康,加上周圍盡是原始森林,才能長得如此漂亮,令山友驚豔不已。
從台南關山到北大武山間的中央山脈,山友發現有多處神木群,海拔約二千公尺左右,這些地方人煙罕至,因此原始林生長良好;這棵超大神木海拔位置約二二○○到二四○○公尺之間。
山友表示,這棵神木多年前曾被人發現,但少有人知道確切地點,神木的故事只在山友間流傳。有些登山客與神木擦身而過,卻不自知,甚至林務局人員也不知道。由於神木生長在峭壁邊,山友不擔心有人前往破壞或盜代,反擔心神木受風災或地震影響而毀壞。
藏身南部深山 山友驚豔
最近有一群山友專程入山找這棵神木,沿途隨處都可見直徑三、五公尺的紅檜,甚至更高、更大的巨木。歷經十幾個小時的山路後,當這棵參天神木出現在眼前時,山友都被眼前的景像震懾,疲累全消,與神木合影時,更覺得人類的渺小。
山友拿出量尺測量,神木樹幹直徑與樹圍都超乎尋常,測出的數據再引起山友震撼。山友推測,這棵紅檜應是台灣數一數二,說是「台灣紅檜王」也不為過。為了紀念與神木難得的邂逅,山友拿出相機猛按快門,但神木隱身森林中,只能拍到驚人的樹幹,仰頭瞻仰半天,仍無緣一窺全貌。
樹齡至少千年 難窺全貌
山友發現,這棵紅檜周圍綠意盎然,樹木本身沒有中空現象,附近都是原始森林,又聽說附近還有更大的紅檜,這棵只是其中之一。這些神木並不適合公開,深怕其生存環境被破壞,山友不願透露更多內容。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屏東區搜救召集人葉志成表示,爬山近卅年,從沒有見過這種超級巨木。老樹最怕人踐踏,尤其接近樹根部位一旦被踐踏,會造成附著根部的植物死掉,根部連帶受損,久而久之無法吸收養分、呼吸,即使短期內不死,三、五十年後可能壞死。
怕生態被破壞 地點保密
葉志成指出,很多登山客發現巨木後會興奮地環抱,但這是錯誤行為。只要人接近巨木,或多或少會損壞到根部,長時間下來會造成重傷害。最好的方式是在遠方觀望,才能永遠保護它。
◆ 南部山區未砍伐 有利神木生長
王志宏、汪美芳/屏東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4.18
台灣紅檜多半集中在中北部山區,例如阿里山、太平山、雪霸國家公園等處,都有台灣紅檜或台灣扁柏的紀錄。在南部山區,因日據時代未將此區列為砍伐重點,加上缺乏詳細調查資料,反使該區神木得以在深山裡長得既茂盛又健康。
屏東林管處轄區的出雲山、北大武、小關山等山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常見檜木生長,以出雲山區最多。林管處人員指出,巨大紅檜多生長在深山,一般人不易見到。盜採林木的山老鼠過去最愛紅檜,近來改弦更張,以盜採七里香為主。
林務局潮州工作站主任鄭茗懷表示,南部山區一直有紅檜群,他在八十六年前往南橫向陽遊樂區調查,發現十五、六棵台灣紅檜,樹齡約一、兩千年。這些紅檜或受地形及緯度影響,長得沒有中北部山區紅檜高大。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楊勝任教授指出,南部山區高大的台灣紅檜,他所見約有一、二十棵,紅檜與扁柏都須生長在濃霧間,台灣海拔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公尺是雲霧區,此地區相對溼度高,適合紅檜生長。
分布數量以阿里山最多,有開採經濟價值,日本人將該區列為砍伐重點。南部山區少有人至,也缺乏調查資料,因此高大的紅檜得以保存至今。
鄭茗懷指出,南部山區紅檜分布在南橫的檜谷、屏東北大武山等地,南橫往台東一條日本古道也有。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均屬人煙罕至區域,紅檜得以維持原貌。
山難救助協會屏東區搜救召集人葉志成說,台灣有紀錄的紅檜群很多根部都已出現裸露現象,都是人為踐踏導致,久了樹的這面就會乾燥,出現中空現象,影響整體供水效率,提醒民眾看到大樹時,不要趨前環抱。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