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編譯組/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 2007.10.30
法國慈善團體「佐埃方舟協會」上周涉嫌誘拐一百零三名查德兒童運到法國供人收養,案情逐步釐清,聯合國人員發現這些孩子並非慈善團體所稱的「蘇丹達富爾孤兒」,多數是有父母的查德兒童。這些孩子在法國被領養後,每名收費兩千八百至六千歐元(約台幣十二萬至廿八萬元)。
查德總統德比已放重話,將此行為稱為「綁架」、「販童」,表示要嚴懲涉案者。他甚至暗示,這個慈善團體不但試圖販童,還可能會「殺了他們摘取器官」。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譴責此事「非法且令人無法接受」。
法國駐查德大使館指出,上周被查德逮捕的九名法國人,包括六名佐埃方舟協會的工作人員,他們意圖把這些兒童從查德與蘇丹達富爾邊境送上飛機載往法國,這六人廿九日將被查德法院以綁架罪名起訴。另外三人是法國記者。還有七名西班牙包機公司的人員也被捕。
在巴黎的佐埃方舟協會代表則強調,他們是本著善意發動這項「拯救兒童」行動,希望把掙扎在蘇丹達富爾戰火地區的這群孤兒帶出險境,治療他們身上的病痛。該協會還說,查德的部落酋長有向他們聲明,這些兒童都是達富爾舉目無親的孤兒。
然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訪問過這些兒童之後指出,八十多名男孩和二十餘名女孩都很健康,並無病痛,多數看來像查德人,不是達富爾人,許多孩童半夜還會哭鬧要找父母,應該不是孤兒。
查德民航當局說,該局發給飛行許可是因該協會以「衛生安全撤離」名義提出申請。據稱,這些兒童原本打算交給一些家庭領養,每名孩子收費兩千八百至六千歐元,以支付撤運費用。
東查德會集了數十萬難民,包括自達富爾越界而來的廿三萬六千人,以及逃避各地叛軍戰火的另外十七萬三千人,在此服務的慈善團體都嚴詞譴責方舟協會的作為。
運童包機上的七名西班牙籍機員也收押在阿貝榭,應會被告知二十九日起訴。而將這些兒童載往阿貝榭的比利時飛行駕駛員二十八日也遭扣留。
法國駐查德大使福歇前往探視收容在阿貝榭孤兒院的一百零三名兒童,這些兒童大多數是三至五歲,最大的約八、九歲,還有幾個不滿周歲的嬰兒。他們上周四被安置在此處,等候飛往法國。福歇對記者說:「這種行動絕對非法。」
法國政府說,幾個月前就曾警告佐埃方舟協會可能觸法,而且法國警方七月以來就一直在調查該慈善團體的活動狀況。佐埃方舟協會的成員可獲准在查德搭乘法國軍用飛機,或進入軍事設施內,該協會說,法國政府從未表示異議。
法國總統發言人馬提隆說:「沙克吉總統打電話給查德總統德比,討論此一不幸事件,事件中一百多名小孩無辜受累。」
但法國人權事務部長雅德說:「我們所做的一向是在防範這種事情發生,若真發生了,必是難以想像的偷渡做法。」雅德並譴責這個協會「顯然是在偷雞摸狗」。
◆ 「歐洲人拿糖果 騙我們離家」
【聯合報╱編譯組/路透查德阿貝榭二十八日電】 2007.10.30
法國佐埃方舟協會準備載運給歐洲家庭領養的兒童,二十八日接受訪問時說,歐洲人拿糖果餅乾給他們吃,鼓勵他們離開家。
佐埃方舟協會宣稱在拯救查德邊境的戰亂孤兒,讓他們獲得良好的生活照顧,但目前被安置在查德東部阿貝榭市孤兒院的一些兒童說,他們的父母都還活著,他們是被人從查德和蘇丹邊境村莊帶走的。
自稱奧斯曼的小男孩說:「我爸媽下田去了,我們正在玩的時候幾個查德人走過來說,這裡有糖果喲,要不要跟我們去阿德雷(查德酖蘇丹邊界小鎮)拿,待會兒再送你們回來?我們就被帶到阿德雷醫院去了。」
小男孩還說:「我們在阿德雷住了七天,再移到阿貝榭這裡住了一個多月,白人給我們吃得很好,吃的東西好多,可是我很想回去找爸媽。」
照顧這些兒童的義工說,孩子們的陳述尚未獲得證實。但法國巴黎檢察署上周已著手調查此一「以收養為目的的非法仲介行為」,查德當局也將以綁架幼童罪名起訴佐埃方舟協會六名成員。
和妹妹一起被帶出來的十歲女童瑪莉安說,她們的母親去世了,可是還有爸爸。「兩個白人和一個說阿拉伯話的黑人開車過來,開車的人說,上我的車,我就給妳錢還有餅乾,待會兒再送妳們回來。」
瑪莉安接著說:「我們被帶到白人的家,他們就餵我們吃白色的小藥丸,我並沒有生病,但所有的小孩都餵了藥丸,他們還跟我們說,我們再也回不了家了。」
還有個十歲的男孩布拉辛說,他是在訪客提出給小孩受教育的保證後,父親答應了,才從鄰近阿德雷村的阿迪庫村到這裡。「白人來我家說,會帶我們報名上學,他們來村子四次把小孩帶走,很多小孩就跟他們走了。」
一位法國外交官說,約三百個法國、比利時家庭以每個小孩兩千八百至六千歐元的代價,讓他們要領養的小孩飛到巴黎機場,這些家庭廿五日晚滿心期盼地來接小孩,結果大失所望。
※ 最近西方世界的領養已蔚為風潮。
◆ 跨國領養上帝的寶貝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magazine.jsp?productID=594
愈來愈多西方人喜歡領養小孩,甚至願意漂洋過海到一個陌生國家,抱一個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娃娃回家,有些還把重病殘疾的孩子當做寶,悉心照顧疼愛。
文/吳若女
康健 第078期 2005/05/01 出刊
洛杉磯的陽光,燦爛迷人。影星湯姆克魯斯戴墨鏡、美國洋基隊的棒球帽,帶著養子康諾和養女伊莎貝拉在住家附近的聖塔莫妮卡公園踢足球。
剛結束新片宣傳的阿湯哥看起來興致高昂,捲頭髮黑皮膚的9歲康諾追著爸爸和足球,一起運球、射門。12歲愛撒嬌、肌膚白晰的伊莎貝拉則趁阿湯哥空檔,依偎在他身上講悄悄話,父子三人情深。
雖然阿湯哥後來和妮可基曼離婚了,但他們都深深疼愛這對收養子女,為了孩子,還是可以共進聖誕節晚餐。
其實,喜歡領養孩子的好萊塢影星不只他們,還有沙朗史東、蜜雪兒菲佛、潔美李寇蒂思、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思夫婦。
其他名人,像華裔新聞女主播宗毓華,以及德國總理施若德夫婦也領養了小孩。據聞,施若德曾擔任新聞記者的妻子朵莉絲,在婚後即投入德國和俄國兒童福利團體的慈善活動,十分關心俄羅斯孤兒悲慘的處境,後來,乾脆從聖彼得堡一家孤兒院收養一個三歲女娃。
西方人這幾年愈來愈喜歡領養小孩。就連當紅的電視劇也湊上一腳,喜歡安排劇中的人物領養小孩,反映當前西方社會的收養風潮。
像播了10年的喜劇片《六人行》,在最後一集的完結篇,錢德和莫妮卡這對久婚不孕的夫妻,決定領養小孩搬到鄉下。讓這轟動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影集,在圓滿幸福的氣氛下譜上句點。
而另一部現代感十足,喜歡展現性感與魅力的《慾望城市》,也在演了6年後的完結篇,讓凱莉得到真愛,也讓夏綠蒂領養一個中國女娃,一償宿願。
愈來愈多的異國娃娃
的確,西方人這幾年不僅喜歡領養,還喜歡跨種族、跨文化的收養,但這也不過是10年來的事。
以美國為例。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在1991年的跨國收養有9,000件,但是到了2003年已超過21,000件,成長幅度達2.3倍。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小孩最多,不過從2001年起,大陸已成榜首,光是2003年就有6,859個黑頭髮黃皮膚的嬰孩,飄洋過海到了白人家裏,也因為大陸一胎化的緣故,其中又有95%是女嬰。
在華盛頓州和奧勒岡州交界的一個小鎮溫哥華市,台灣金車教育基金會所帶去的小小親善大使,在社區圖書館的大廳表演中國才藝,慶祝中國年。參加的不止是當地的華橋,還有許多白皮膚金頭髮的洋人抱著中國娃娃,津津有味在觀賞。一個奧勒岡州報的女記者荷莉指著懷裏四歲大、從大陸抱回來的小女兒說:「我不希望她忘了自己的根,有這種聚會場合我一定帶她來,讓她認識中國文化。」說著說的還不忘發揮記者的本色,熱心介紹其他領養中國小孩的朋友,而女兒則用純正的美國腔興奮地喊著:「Rooster, rooster, it's the year of rooster.」(雞年、雞年,今年是雞年)。
在紐約大學旁的一個公園,有個白人媽媽海倫帶女兒出來玩,她驚訝地發現,圍在一起吱吱咯咯笑的13個小孩,有6個是中國女孩。她說,在紐約看到一大群外國人並不希奇,但是一口氣看到這麼多的收養小孩,就很特別了。她形容,「她們像一個個小天使,被上帝差派來此。」
在北卡羅萊那州的一個小鎮,當地居民自稱是白人最多的地方,卻在短短幾年內來了10個中國小孩。這回,是所有的亞洲小孩聚在一塊兒,興高采烈的提著燈籠,過元宵節,認識中國文化。當地居民梅莉莎在行進隊伍中說:「多不可思議的一件事!這些不同的文化與交流正在改變我們這封閉的小鎮。」
可以想見,以後類似《六人行》或《慾望城市》的影集,一定得有個中國養女的角色。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更多漂亮迷人的中國女性,走在紐約或洛杉磯街頭,甚至,是愛達華州偏僻的小鄉鎮。
當然,美國人會這麼熱中國際收養,有部份原因來自他們的國內收養不易,不得不對外尋覓。據估計,想領養一個白人小孩,要等三、四年,如果是國際收養,只需要9~12個月。
領受上帝的祝福與禮物
不過更重要,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卻是發展已超過30年,日趨成熟的領養文化。
台灣大學社工系系主任馮燕表示,美國人原本對領養一事也是隱晦保守、不能公開談論的,但是在1973年通過了收養法後,領養制度才漸漸上軌道。例如,一定得透過機構才能收養孩子,之前要審核、面談及上課,例如「身世告知」對被收養的小孩有多重要,要怎麼做最好等課程。
更重要的是,政府也花了很多力氣宣導。比如說,黑人小孩也很可愛,領養是把愛傳遞出去的好方法。再如,家中有不同種族國家的小孩,是提前和不同的文化學習交流。
不只是美國,連加拿大和歐洲幾個先進國家也如此,開始流行迎接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異國娃娃。
如荷蘭,過去幾年就幫世界各地近1,800個小孩找到適合的家,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印度、非州、柬埔寨、越南、印尼和南韓。
有些西方國家人士連外表有殘缺或有重大疾病的都願意收養,「在背後支持他們發揮愛心的,是有更健全的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馮燕也分析。而這些人還是以有宗教信仰的居多,專為台灣殘疾小孩找到外國收養家庭的天主教福利會執行長王長慧修女觀察。
像有些摩門教徒,會在自己有好幾個孩子後,再收養腦性痲痺或身心障礙的小孩,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會反問:「難道我就不能愛這樣的小孩?」如果再追問,他們甚至會覺得被羞辱。因為他們認為,能生養眾多是上帝的祝福,他們只是想把更多的愛和幸福,分享給有需要的孩子。
以天主教立國的愛爾蘭人則認為,一個家庭如果有個身心障礙或殘缺的小孩,是表示這家人有更大的能力與愛,所以神才會給這個禮物。而願意主動領養的,更是將小愛化為大愛,領受上帝更大的祝福與恩典。
也有來台灣接小孩的基督徒父母對王長慧說:「修女,我們沒有錢,但我們有時間、有愛心與耐心。」他們可以帶孩子常跑醫院,也可以長時間陪伴孩子。有信仰的人,更尊重生命的可貴,即使外表有缺陷、不完美,依舊能用心愛他們。
這和東方社會大不相同。有些人會視殘疾小孩是不祥預兆,或暗地裏說,父母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才會得到這種報應。
如果說,在河裏被法老女兒救起來的摩西,是人類第一個被記載下來的領養故事(而且是跨種族、跨文化的,一個埃及公主養了一個希伯來小孩)。那麼,憑著信心與愛收養這些殘疾小孩的門徒們,則是繼續在書寫這美好的歷史。
※ 相關報導:
* 從緬甸公民不服從運動到剛果婦女慘遭性虐
* 緬甸的「血」色寶石
* 外交種子 血肉長城 農技團用生命灌溉非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