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2

四年後禽流感仍持續蔓延

Bird Flu Continues March 4 Years Lat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1067811.html

February 01, 2008
By MARGIE MASON, AP Medical Writer

美聯社 -- 一度主宰媒體頭條的禽流感全球大流行恐懼,在西方大部分已然消失,但此病毒於四年前開始蹂躪亞洲後,卻暗中持續擴散。

全世界大部分衛生官員持續警告此病毒會轉變成為一種疾病,如同它威脅雞隻般威脅人類。雖然現在有少數人宣稱此風險「過度高估」,不過最近的發展卻興起新的疑慮:

-- 印尼本週又死了 4 人 - 此病毒首先於 2005 年被報告出現在人身上 - 現在該國的傷亡人數已經破百(譯註:目前是 102 人)。

-- 印度正對抗有史以來最糟的家禽(禽流感)爆發。目前尚未有人類案例被通報,不過專家倉促行動以避免疾病抵達擁擠的加爾各答及其 1400 萬個人民。

-- 巴基斯坦與緬甸都首度在(2007年)12 月報告它們第一起人類感染案例。目前此病毒從家禽跳躍至與人身上的國家數量已經有 14 個了。

自從 H5N1 禽流感病毒於 2003 年晚期開始摧毀亞洲的雞與鴨子時,它仍殺死相對少數的人類。目前已超過 220 人死亡,全都是因為密切接觸受感染的鳥類所致。染上此病毒的人約有 60% 的機率會死亡。

最近的死亡出現在越南 -- 這是平息此病毒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 提供了一種典型的實例說明人們如何被感染。一位男性在宰殺並烹煮在他後院飼養場死亡的鵝與雞之後死亡。檢測證明牠們身上有 H5N1 病毒。這位犧牲者是越南自 2003 年以來第 48 個。

不過,此病毒無法更容易地在人群中感染與擴散,已經讓某些專家使他們自己疏遠這種構想:如同近百年之前,全世界最糟的流感大流行,它總有天能獲得力量以殺死數百萬人。

數週之前,Bernard Vallat,位於巴黎之動物健康組織,稱為 OIE,的董事長,表示「風險被過於高估了」而且對於一個即將發生之大流行的恐懼「只不是不科學的想像」。

WHO 的官員則堅持此威脅尚未減緩,不過承認禽流感疲勞正在增加。

"那不是一個會一直出現在報紙頭版的新聞," Gregory Hartl,WHO 在日內瓦的發言人。"不過這並不會改變此狀況的公共衛生評估。"

禽流感已在家禽當中造成大流行。超過 60 個國家 -- 從越南到埃及到英國與奈吉利亞 -- 數千萬隻鳥類都已經死亡或被宰殺以終止它的擴散。

"在許多國家中的正常模式已經是:在它們廣為散播之處,家禽就會爆發(感染),你一定會得到人類的案例," Hartl 說。"病毒就在那裡,而且仍是種威脅。"

印尼依然有不變的顧慮。衛生專家不確定,為何當大部分其他國家都只經歷間或發生的打擊時,它卻持續一整年都有案例被發表出來。

或許是因為人們等待療法的尋求已經等太久了。或著與在此處流行的病毒種類(那與來自於他處的 H5N1 有著遺傳學上的差異)有所關連。印尼大量的家禽,結合了在群中出現的病毒數量,或許也扮演關鍵角色。

印度持續進行的爆發則說明了它有多難控制。從一月中起,將近 250 萬隻飛禽已遭屠殺,而那些對於他們雞隻的低補償金感到憤怒的農民,已將禽類藏匿或走私到此區域之外,Anisur Rahaman 說,West Bengal 省的畜牧部長。

最初,這裡報告死亡的禽類被丟入池塘中或葬於淺坑裡。官員們被迫進行夜間突擊以圍捕受到黑暗掩蔽的後院家禽,他補充道。

有一些國家,包括泰國與孟加拉,最近也在寒冬中偵測道家禽(流感)的爆發,此時這種病毒通常很囂張。

專家相信擴散大部分與禽類及其產品的交易相關,包括跨邊界的走私。野生禽類也被認為扮演某種角色,不過最近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 WHO review 表示,H5N1 病毒透過候鳥抵達北美洲的風險仍然很低。

下週,每年一度的挑戰正面對著衛生官員:農曆新年,與西方聖誕節可以匹敵的節日。大批亞洲人將會旅行,並隨身攜帶他們的雞與鴨。

※ 不知道遇到這場大風雪會怎樣?

預測新興傳染病的下一波「熱點」

流感若大流行20%人口難逃感染
研究:禽流感傳染人類的關鍵揭曉
歐洲發現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的流感病毒
抗禽流感與流感新藥 中研院研發零流感

* H5N1低溫下可存活逾月

自由時報 2006 1/22

〔編譯魏國金/路透華盛頓二十日電〕世界衛生組織二十日指出,禽流感H5N1病毒在氣候寒冷時,能在禽糞中存活超過一個月,在夏天高溫時也能存活近一週。此外,感染禽流感者很快就會出現高燒、肺炎症狀。

三十七度高溫也能活六天

世衛組織說,鳥糞也許是禽流感病毒蔓延至人和鳥的重要來源。世衛網站說:「高病原性H5N1病毒在攝氏四度的低溫中,能在鳥禽的排泄物存活超過三十五天,在攝氏三十七度的高溫,在鳥糞樣本中也顯示能存活六天。」

世衛認為,家禽,尤其是飼養在小宅院的家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來源,因為這些禽鳥通常四處遊走覓食,並常與野鳥混處或與野鳥取用相同的水源。對人類而言,這樣的情況製造了與病毒接觸的豐富機會,特別是當家禽進入家戶,或因氣候轉變將家禽趕入家宅,或當牠們在兒童玩耍的區域活動時尤然。

世衛指出,H5N1病毒的潛伏期或許比一般季節性流感二到三天的潛伏期長,目前資料顯示,其潛伏期約二到八天,甚至可能長達十七天。

世衛表示,感染禽流感的初期症狀包括高燒,通常是超過攝氏三十八度、腹瀉、嘔吐、胸痛、腹痛,部分病患的初期症狀也出現流鼻血、牙齦流血現象。所有感染H5N1的病人都出現肺炎。目前的證據顯示,在第一個症狀出現約五天,就會呼吸困難;呼吸窘迫、聲音嘶啞、吸氣時有異聲、咳血痰等都頗常見。另一共同特徵是多器官功能不良,尤其是腎與心臟。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禽流感警訊 及早預防

金傳春 中國時報 2008.02.06

自去年越南等國又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疫情之後,警示各國動物疫情相關單位,疫情曾被控制的國家,若稍有失誤,仍可重現流行慘劇的夢魘,再加上今年元月印度高致病禽流感H5N1的疫情失控,再度顯示「及早偵測禽流感H5病毒的活躍」之時效性,仍是最重要而經濟有效的防控做法。

另一方面,由於去年十二月中國大陸對外證實已出現「家庭內人傳人之H5N1群聚病例」,再度彰顯流行病學追蹤調查人、禽界面的「全部感染者」,而非僅著重於「臨床病例」。即臨床偵測往往只見嚴重病例,但卻極易漏失其他輕症或無症狀的感染者,因而造成社區的感染。所以病毒偵測與血清流行病學偵測兩者在公共衛生預防上是同等重要,前者明瞭病毒的型別,後者可以探查有多少感染者卻未發病。

由於華人舊曆年是屠宰活禽的高盛期,又是來自各地人口大量集中或移動至不同地的最佳時機,若一旦有人群未具免疫力的「新」病毒入侵,極易造成人際之間的傳播。因此免疫力或體力差的旅客或走訪親友者,在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時應戴口罩以預防感染;並隨身攜帶「洗手劑」,在觸摸公用電話、電梯把手、公車扶手柱?環等多人觸碰物之後時,盡速洗手,並勿碰觸口鼻,以減少感染。

凡接觸禽類或禽蛋者一旦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早」就醫,並誠實告知接觸史,主因克流感藥物在「早」期就醫的治療宏效最大。若非必要,盡量勿去禽場參觀、遊覽。

其次是呼吸道病徵者,應「早」戴口罩,且在咳嗽等病徵狀時,盡量避免感染他人,減少H5病毒得以適應人群的機會,尤其分子流行病學數據已顯示H5病毒自二○○三年迄今變異度甚大,也正往適應人群之路演化。

禽畜業者或活禽市場人員在接觸禽隻後,除了完全消毒之外,更應在回家之前換穿另一套潔淨衣物,如同二○○三年SARS流行時的醫護人員防治感染做法。醫護人員應叮囑呼吸道患者,求醫前先帶口罩,並詢問其動物接觸史、旅遊史、職業別及家庭、學校、工作場所是否有類似感染者,同時做妥感染防治措施與自我保護。

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已造成家禽、野鳥的跨洋洲全球流行之際,再加上「人傳人」病例已在土耳其等國出現,未來禽流感的預防應偏重衛生教育,尤其加強禽畜人員與活禽市場人員的防疫最佳做法,以杜絕禽流感病毒造成「人傳人」的大流行。

綜而言之,預防教育、強化偵測系統與徹底的流行病學調查,再加上國際合作,才可以在禽流感流行季中「高枕無憂」。

(作者為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

fsj 提到...

禽流感奪命 大陸今年第3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2.26

據《新華社》報導,廣東汕尾市一名中年女性,因感染禽流感經搶救無效,於廿五日上午死亡。這是今年來大陸第三件因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案例。

中國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指出,中國經過大範圍雪災後,出現疾病擴散現象,包括流感、禽鳥發病率增加,有必要警惕疫情。統計顯示,中國至今共發生廿九件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其中十九人死亡。

《新華社》指出,廿五日死亡的病患為四十四歲張姓婦人,係汕尾市海豐縣外來務工人員。患者二月十六日發病,臨床有發熱、咳痰、肺炎等表現,經汕尾市衛生局組織會診,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經調查,患者發病前有病死禽接觸史。

第二件因禽流感死亡的案例發生在廣西南寧市一名梁姓無業人員,二月十二日發病,一周後病情迅速惡化,經全力救治無效,於二月廿日凌晨死亡。

今年第一件因禽流感病亡的案例是在一月中旬,係湖南省永州市一名廿二歲的李姓男子,一月十六日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廿三日病情繼續惡化,呼吸困難加重,經全力救治無效,於隔日下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