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3

預測新興傳染病的下一波「熱點」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on the rise: Next target 'hotspot' predicted
http://www.physorg.com/news122733977.html

February 20, 2008

這不只是你的想像。提供了首個決定性證據,一個科學家團隊證明新興傳染病,諸如 HIV、SARS、西尼羅河病毒與伊波拉病毒,事實上都在增加當中。這個團隊,包含 Georgia 教授 John Gittleman 以及來自於 Consortium for Conservation Medicine、(倫敦)Institute of Zoology 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 -- 最近將其發現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

藉由分析始於 1940 年,335 起先前疾病浮現的事件,該研究確定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es)-- 起源於動物的疾病 -- 在引發新疾病浮現上,是當前也是最重大的威脅。而這些的大部分,包括 SARS 與伊波拉,均起源於野生動物。抗生素藥物的抗藥性,已被當成另一名被告,導致諸如廣泛(超級)抗藥結核病(extrem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 TB)的發生。

科學家亦發現 1980 年代有比其他年代還要的新疾病浮現,"很可能是因為HIV/AIDS 大流行,那導致一系列其他新疾病出現在人們之中," Mark Levy,哥倫比亞大學 CIESN 的代理主管。

不過此團隊並沒有因為確定新興傳染病的起因與起源而停止;他們採取更進一步的作為。為了協助預測與避免未來的攻擊,他們使用複雜的電腦模型來協助設計一個全球新興疾病熱點(hotspots)的圖。

"在我們如何研究新興疾病中,這是個有發展性的時刻," Gittleman 說,Odum 生態學院院長。"我們的研究證明,將生態科學與公共衛生放在一起,能以戲劇性的方式促進此領域。"

過去 30 年來,花幾十億研究經費都無法成功去解釋表面上看似隨機的傳染病浮現與擴散模式。終於,此研究給我們第一個關於未來爆發會在哪裡發生的洞見 -- 而接下去很可能是熱帶,一個野生生物物種相當豐富的區域,而且正承受逐漸增加的人類壓力。

"新興疾病熱點通常富含野生動物的區域很常見,故避免這些區域開發,也許有避免未來疾病浮現的附加價值," Kate Jones 說,Institute of Zoology 的資深研究員。

新興疾病已經引發國際性的驚人效應,有數百萬人受到感染,與數十億美金的花費。有些疾病會大流行,從某一洲擴散至其他洲,導致大量的死亡率,並影響全球經濟與生計。

不過,知道下次爆發在何處,以及了解其發生的理由,並不能減緩整個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北半球較富有的國家,那能夠去監督 -- 這對於全球衛生資金與我們事先應當這些「熱點」,那大部分是開發中國家,設立的「聰明監督(smart surveillance)」方法,在根本上是個錯誤的結合(譯註:窮國無法監督在該國發生的新興疾病)," Peter Daszak 說,Consortium for Conservation Medicine 行政總監。"如果我們持續忽略這個重要的預防措施,那麼人類族群將繼續身處在疾病大流行的威脅中。"

※ 政府若忽視公共衛生,後果與成本恐怕只會更嚴重。相關報導:

* 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1/n7181/abs/nature06536.html

Kate E. Jones, Nikkita G. Patel, Marc A. Levy,
Adam Storeygard, Deborah Balk, John L. Gittleman &
Peter Daszak
Nature 451, 990-993 (21 February 2008)
doi:10.1038/nature06536
研究者調查大量蝙蝠死亡
歐洲發現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的流感病毒
四年後禽流感仍持續蔓延
逾四分之一家長缺乏腸病毒警覺
案例:母親預先咀嚼食物將 HIV 傳染給小孩
報告:女人、貓共享超級病菌
疾病大流行時醫生該讓誰死?報告提供答案

新數學模型預測:未來的微生物會更致命
研究:超級病菌由同一種細菌演化而來
研究者揭露超級病菌 Staph 如何反抗人類
無藥可救:問題超級病菌可抵抗每樣東西
新抗生素大勝超級病菌

基因改造蚊子或能徹底消滅登革熱
讓登革熱病媒蚊致命的茄屬植物
台灣科學家揭開登革熱致命奧秘

研究者戮力創造「蛋白質百科」
研究者揭露人類--病原體蛋白質的互動網路
暖化?科學家澄清一種外遺傳的繼承機制
阻止重要訊號的蛋白質亦能產生新蛋白
歐洲膜蛋白專家知識聚焦在人類疾病新療法
「超級酵母」較先前多生產 300 倍以上蛋白質
二氧化矽聰明炸彈打擊細菌
全球研究者齊聚對抗細菌生物膜
變形蛋白新發現與強大的 morpheein 細菌戰士

食品安全檢驗 刻不容緩

14 則留言:

fsj 提到...

日首度發生集體感染抗克流感藥效患者

中央社 2008-02-29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九日專電)日本橫濱市衛生研究所調查獲知,在該市五名流行性感冒患者身上發現治療流感藥物「克流感( Tamiflu)」也無法發揮療效的病毒。此為日本首度發生抗藥性病毒所引起的集體感染案例。

橫濱市衛生研究所指出,橫濱市上個月有五名住在同一區的市民感染了連克流感都無法發揮療效的流感。這是日本第一起克流感抗藥性病毒集體感染案例,已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

這五名病患是上個月二十八日接受診療的八到十三歲男女。其中有三人就讀同一所學校,有兩人在同一家醫院就診。醫師從這些人服用克流感前的檢體驗出抗藥性病毒(A蘇聯型)。

日本政府目前儲備克流感藥物作為新型流感的治療藥,但出現這起集體感染之後,很可能會修改計畫,增加其他治療藥物的儲備。

fsj 提到...

感冒不癒 小心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公視晚間新聞 2008-03-11

民生消息、我們先來關心、這一陣子、感冒的民眾越來越多。不過,如果吃了藥、還繼續發高燒、可千萬不能大意。在台北縣有一名國中生、在學校突然發燒又咳嗽,原本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病情不斷惡化,檢驗結果證實他感染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特別提醒、這種病很危險,如果延誤治療、就會引發敗血症,甚至在短短幾天之內死亡。一名國二住校生這個月四號,在學校突然發燒,頭痛嘔吐,剛開始以為是單純感冒,沒想到藥吃了,高燒還是不退,最後才檢驗證實,原來是罹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這種腦膜炎雙球菌,每個人體內都有,免疫力低,才容易發病。它好發在春冬交替之際,是群體傳染。透過飛沫互相傳染,潛伏期2到10天,發病時,會發燒、咳嗽、頭痛,還有頸部僵直,死亡率高達五成,因為症狀類似感冒,很容易被忽略。臨床統計,一歲以下嬰兒和15-24歲的年輕人,是高危險群。從去年到現在為止,全台總共有25名確定病例,其中3人死亡。衛生單位提醒民眾,如果高燒不退,吃藥後症狀沒改善,就要提高警覺,趕快到大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 春季易患爆發型流腦 可六小時內危及生命

來源:家庭保健報 2008-03-05

流腦是冬春時節易流行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別是爆發型流腦,起病急驟,病情凶險,進展迅速,常於24小時內,甚至在6小時內危及生命。


什麼是暴發型(猛爆型)流腦

爆發型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雙球菌感染的臨床類型之一,它具有以下特點:

易感人群 年齡無定 -- 以往爆發型流腦多見於兒童,一般認為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為流腦的易感人群。但是,近年成人也可能患爆發型流腦。

起病急驟 發展迅猛 -- 爆發型流腦發病幾乎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很快進入重症期,危及生命。

病情凶險 險象環生 -- 臨床根據其凶險表現又分為三種類型:

1.敗血症休克型:以迅速出現循環衰竭為特徵,表現為突發高熱,面色蒼白,血壓明顯下降或不能測出,少尿或無尿。此型雖有精神萎靡、意識障礙或驚厥,但大多數無腦膜炎體征,腦脊液檢查正常或僅有細胞數輕度增加。

2.腦膜腦炎型:以嚴重顱內高壓為本型特徵,表現為劇烈頭痛,頻繁而劇烈的嘔吐,血壓升高,脈搏緩慢有力,反覆或持續驚厥,迅速陷入昏迷。

3.混合型:兼有上述兩種類型的表現,是病情最重的一種類型,病死率極高。即使應用抗菌素,該型病死率仍在10%以上。


如何應對爆發型流腦

●早期識別流腦,掌握要領:1~5月為流行季節,3月為高峰;6個月至2歲幼兒發病最多;核心症狀是高熱、皮膚出血點及淤斑。

●有效利用疫苗預防,流腦疫苗接種屬於計劃免疫。由於目前有兩種疫苗,容易造成混亂,應按當地具體規定接種。

●發病早就醫。目前已有多種控制腦脊髓膜炎球菌的有效抗生素,及時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發展的,多數療效顯著。但如果貽誤治療時機,就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一旦發生流腦流行,不要帶兒童去公共場所,若在學校或托兒所發生流腦,可酌情暫時停課與暫停收托兒童,並對學生和兒童應急接種疫苗,但必須嚴格掌握疫苗接種的禁忌症。

●及時組織對疫點進行消毒處理,如疫情發生在學校等人群聚集的場所,要做好環境衛生、個人衛生,要經常曬衣服、曬被褥,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室內經常消毒,殺滅病菌。 (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王有國)

※ 相關報導:

* 疾病管制局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_info.asp?data_id=1337

fsj 提到...

加專家:氣候持續變化為傳染病提供溫床

中央社 2008-03-12

(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十一日專電)加拿大醫療協會期刊今天刊文指出,地球氣候變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天氣及環境,它同時也提供了傳染病擴大傳染的溫床。文章說,地球暖化將會使動物的疾病也擴大傳染給人類。

文章作者之一,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員費斯曼表示,由於加拿大及北美洲的平均氣溫升高,可以將疾病傳染給人類的蚊子及其他攜帶病原體的昆蟲生存區域相對擴大,生存期也增長。

費斯曼舉西尼羅病毒為例說,攜帶西尼羅病毒的蚊子數量會大量增加,而夏季的延長意謂著蚊子傳播西尼羅病毒的季節可以延到十或十一月。目前,視氣候而定,一般西尼羅病毒在加拿大部份地區傳播季節在九月份即告終止。此外,傳播蝨子的跳蚤在加拿大北部地區的生存時間亦會增長。

費斯曼表示,科學家很難為傳染病病原體大量增殖定下時間表,但他預測,此一情形有可能在今後數十年內發生。

文章另一位作者,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員葛利爾表示,傳染病大肆蔓延的肇因還不僅僅是地球暖化。他說,降雨量的增加亦是很可怕的事情。

葛利爾說,大量降雨的結果會造成水災。水災發生後,導致人類罹患腸炎的病例並不少見。這是因水災發生後,牲畜糞便進入人類飲水系統。

多倫多新寧醫院生物暨傳染病學專家塞摩爾,同意氣候變化會為傳染病的擴大傳播帶來重大的影響。

塞摩爾指出,氣候變化使傳染病擴大傳播的實例已經發生。譬如,原來只在澳洲及若干亞熱帶地區才有的隱球菌,現在溫哥華島也被發現,並在卑詩省內陸及美國西北部蔓延。

塞摩爾認為,隱球菌傳播到北美毫無疑問是氣候變化造成。他並預言,氣候變暖及雨量增加,將使加拿大北部的農作物生長期亦隨之延長,結果將造成老鼠大量增加。老鼠也是傳染疾病的媒介之一。老鼠增加,捕獵老鼠的動物也相對增加。而捕食老鼠的動物又經常是狂犬病的帶原者。

為了因應傳染病即將增加的威脅,費斯曼及他的同僚呼籲聯邦及省政府加強環境檢測及監視,以便在傳染病爆發之初即能探知,從而迅速採取防治手段。

fsj 提到...

世衛:全球對抗結核病進展趨緩

中央社 2008-03-18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七日專電)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說,全球對抗肺結核行動的進展在二零零六年較前幾年趨緩,原因是許多國家的抗疫計畫未能保持原有動力。

WHO今天發布「二零零八年全球結核病控制」報告指出,在具備最新資料的二零零六年,新發現結核病例的數量較前一年僅增加了百分之三,而從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五年,則都有百分之六的增長率。

WHO說,在非洲大部分國家,發現的新病例數都未較過去增加,一項原因是許多病人循非正式管道尋求治療,成了公共計畫的漏網之魚。

這份報告指出當前防疫的兩項主要威脅,一是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TB),另一是同時罹患肺結核和愛滋病的病例。

報告說,在二零零六年,估計有九百二十萬起新的結核病例(即每十萬人口一百三十九例)。這其中包括七十萬愛滋病毒陽性病例,及五十萬多重抗藥性肺結核病例。

報告指出,結核病人同時感染愛滋病毒,在許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使得結核病的擴散更加迅速,同時,結核病又是愛滋病患最主要的死因之一。WHO呼籲投入更多資源對抗結核病。

fsj 提到...

超級抗藥性結核病 9例1死亡

中時電子報╱朱立群/台北報導 2008-03-24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警告,繼「多重」抗藥性後,結核菌快速演變成「超級」抗藥性,不但癱瘓第一線治療藥物,多數第二線藥物也失去效力。台灣去年年中首次發現後,確診病患已達九例,其中一例日前死亡。

衛生署並決定,四月一日起,不論幼稚園或小學,只要班上有一人被檢出罹患開放性肺結核,全班同學也要一起做預防性投藥。凡是年紀在十二歲以下,經常與開放性結核病患接觸者,尚未感染結核菌前,持續九個月給予預防性投藥,費用由政府全額補助。

多重抗藥性患者對第一線藥物產生抗藥性,但還有第二線藥物可治;超級抗藥性患者則可對抗全部一線藥物、多數二線藥物及至少一種注射藥物,能醫治的藥物少之又少。

為了替超級抗藥性結核病患找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日邀請美國疾管局及英、日、韓、港專家在台北召開研討會,探討檢測超級抗藥性結核病有效藥物的方法。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指出,台灣結核病患每年約新增一萬五千名,一○%是多重抗藥性病患,五%至一○%是超級抗藥性結核病患。

林頂表示,國內有九位超級抗藥性結核病患,其中一人已過世;另一人經「都治加強版計畫」(DOTS-plus)關懷員送藥治療後,轉為陰性,目前繼續接受治療。其餘七名痰呈陽性的超級抗藥性患者與一八四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患都接受「都治加強版計畫」治療,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醫院進行輔導投藥。

疾管局長郭旭崧表示,國外超級抗藥性患者大多因感染愛滋病毒併發結核病,但我國感染者都是結核病菌反覆感染結果。郭旭崧提醒,結核病患務必遵照醫師囑咐服藥,才可避免重複感染、惡化成超級抗藥性結核病。

今年一月,一位十四歲原住民少女死於結核病,經疾管局調查,她過世前兩年就已被父親感染。林頂表示,結核菌潛伏期可長達兩年,為避免相同悲劇發生,四月一日開始,除了目前提供的免費胸部X光追蹤兩年外,還要對未滿十二歲以下的高危險群提供預防性投藥。



◆ 疾管局:結核病發生率下降 都治計畫奏效

中央社 2008-03-23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三日電)結核病是國內罹患人數最多的傳染病,每年新增罹患人數達一萬五千人,如何減少染病人數,成為衛生機關的棘手問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政府實施關懷員「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都治計畫三年後,新增罹患人數以每年百分之七幅度下降,成效頗佳。

響應三月二十四日「世界結核病日」,疾管局今天在台北市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8年國際結核病研討會」,邀請日、韓、英、美等各國專家來台與會,討論結核病防治相關議題。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因為病患服藥不確實,以往台灣結核病病患每年新增一萬五千人以上,但在實施都治計畫三年後,每年新增人數已從2005年的一萬六千四百七十二人降到2006年的一萬五千三百七十八人,2007年降為一萬四千五百五十四人,每年以百分之七以上幅度下降。

除了發生率逐年下降外,三年的結核病死亡率也以每年百分之十幅度下降。

不過,一般結核病雖然容易痊癒,但台灣有百分之一結核病患者罹患難治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MDR患者中的百分之五是超級抗藥性結核病(XDR),目前還找不到有效醫治方式,死亡率仍高。

林頂表示,台灣有九人罹患XDR,但已有一人死亡,一人狀況改善已不具傳染性,目前還有七人罹患XDR。

林頂提醒,民眾若咳嗽超過三周,應儘快就醫確診是否感染結核病,家中若有親友是結核病患,應協助確定按時用藥。

fsj 提到...

腸病毒新變種恐流行 醫界發現關鍵蛋白酶

◆ 腸病毒變異株恐流行 疾管局籲提高警覺

中央社 2008/03/27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七日電)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感染後易併發重症,今年開春至今已有二十一例腸病毒重症確定、一例死亡,其中有二十例就是感染第七十一型腸病毒;疾管局的醫學中心合約實驗室今年一、二月驗出九株第七十一型腸病毒變異株B5型,有流行風險。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下午表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較其他六十六種腸病毒感染後更易併發重症,曾在台灣引起大流行,今年通報病例中檢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的比例增加,且出現多株第七十一型腸病毒B5亞型病毒株,值得家長、民眾提高警覺。

他指出,亞型病毒株若與原型病毒株的基因組成不同,則曾罹患過原型病毒株的患者,有可能會再感染亞型病毒株。值得注意的是,疾管局在全台各地的醫學中心合約實驗室今年一、二月,自送到醫學中心就診、症狀較嚴重的腸病毒重症患者檢體中培養出的病毒株,有九株是變異的B5亞型病毒株。

林頂表示,第七十一型腸病毒B5型病毒株是2003年在馬來西亞沙勞越地區流行被發現,也曾增外移入日本山形縣造成流行,去年十月、十二月疾管局在台灣南部、北部也各發現一株七十一型腸病毒B5病毒株,證明B5 型病毒株已進入台灣,並已開始造成影響。

林頂表示,由於台灣已兩年只有零星腸病毒重症確定個案,三歲以下的新生兒、幼童對第七十一型腸病毒沒有免疫記憶,交叉保護的效果較小,加上目前還無法確認B5型病毒株與原型病毒株的變異程度是否會讓已感染過第七十一型腸病毒的患者再度感染,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應養成「勤洗手」及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降低家中幼兒、學童被感染機會。



◆ 腸病毒71型重症關鍵之一:2A酵素攻擊細胞

中央社 2008/03/2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最近南台灣腸病毒七十一型疫情有升高趨勢,學界研究發現,腸病毒七十一型重症的關鍵之一是病毒的2A蛋白(酉每)攻擊健康細胞,造成正常細胞的凋亡,如果能找到阻斷此一酵素的方法,可望降低腸病毒造成幼兒重症的機會。

今天下午在國泰醫院與中央大學舉辦的聯合學術研討會上,中央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王健家與國泰汐止分院小兒科主任顏志瑋共同發表這項「腸病毒致病機制之研究」。

顏志瑋上午表示,國內五歲以下腸病毒重症病例有六到八成為腸病毒七十一型導致,死亡個案也有九成以上的元兇屬於此一型腸病毒,先前有人找到腸病童七十一型的2A蛋白(酉每),這次研究確認這種病毒酵素會攻擊正常細胞,使正常細胞受損凋亡,造成重症,但是更詳細的致病機轉,有待進一步研究。

顏志瑋說,人類是腸病毒在自然界唯一的宿主,大多數的孩童在感染腸病毒輕症後,自然痊癒即有抗體,在還無法破解造成重症的腸病毒七十一型2A蛋白(酉每)之前,勤洗手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 相關報導:

* 疾病管制局 - 腸病毒
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_info.asp?data_id=1007



◆ 巴西三十座城市可能爆發登革熱疫情

中央社 2008-03-28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二十八日專電)據巴西媒體報導,巴西全國至少有三十座城市,包括七座首府可能爆發登革熱疫情。今年,因為病媒蚊埃及斑蚊肆虐,二型病毒蔓延,里約熱內盧州的登革熱通報病例已超過四萬例,其中逾兩萬八千例在首府出現,迄今全州死亡人數已達五十四人。

根據「聖保羅州報」分析各地時疫控制中心的資料報導指出,除了里約熱內盧,羅來馬、彼奧、馬蘭豪、多干定、巴伊亞、塞阿拉、阿拉戈斯和巴拉幾州的三十座城市,今年可能爆發二型登革熱疫情。危險性極高的七座首府是維洛港、聖路易斯、佛塔雷沙、馬瑟歐、薩爾瓦多、貝倫和帕馬斯。

然而,可能爆發疫情的城市數量應該更多,因為時疫控制中心的資料是四個月前雨季尚未開始時的資料。因此,巴西衛生部已發布警報讓各地衛生單位加倍防範,避免情況惡化。

假如今年巴西全國爆發登革熱疫情,青少年將是主要受害者,就像在里約發生的一樣,原因之一是他們的年齡。登革熱有一、二、三、四型病毒,一受到感染,患者體內只會產生導致患病的病毒免疫力。巴西因為已爆發過三次嚴重疫情,所以很多人都已有免疫力,但九零年代以後出生的兒童及青少年則沒有此免疫力。

昨天,瑪瑙斯市衛生局證實發現第四型病毒,這類型病毒已經二十多年未在巴西境內出現。第四型病毒的出現之所以令衛生當局擔憂,倒不是因為它的殺傷力較大,而是因此證明衛生防疫系統變得更差,而且假如感染過前三型病毒的患者被帶有四型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可能引發出血性登革熱,那麼情況就嚴重了。

阿拉戈斯州首府阿拉卡久市衛生局資料顯示,今年元月迄今已有四百三十九宗登革熱通報病例,兩百三十一宗獲證實,其中一百八十九宗為普通病例,八宗演變為出血性,導致兩人死亡。

fsj 提到...

巴西里約登革熱 已造成九十二人死亡

【中央社╱聖保羅二十二日專電】 2008.04.23

巴西里約熱內盧衛生廳今天公布最新數據指出,二零零八年登革熱已在里約造成九十二人喪生,是該州政府有紀錄以來最多的死亡人數。衛生廳指出,今年迄今已有十一萬零七百八十三人感染登革熱,除了已經證實的九十二宗死亡案例,還有另外九十六宗疑似案例在調查中。

「聖保羅州報」網頁新聞報導指出,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約州已有九十二人死於登革熱,僅首府里約市就有五萬六千九百十九人受病媒蚊埃及斑蚊傳染病毒,五十五人喪生。

在里約感染登革熱死亡的患者當中,約達半數的年齡小於十五歲。專家指出,這次的疫情最猖獗的是二型病毒,因為大多數的兒童之前從未接觸過,所以身體沒有免疫力。

去年計有六萬六千五百五十三人在里約州感染登革熱,三十七人喪生。首府地區有兩萬五千一百零七人患病,二十六人死亡。

fsj 提到...

慢性開放結核病 有救了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仁德報導】 2008.05.01

衛生署胸腔病院嘗試「進階都治加住院治療加營養治療法」,治療13名疾病管制局已判定「無可救藥」的慢性開放性結核病人,已有4人超過三個月痰中不再驗出結核菌,許多原已放棄的患者也產生新希望。

胸腔病院胸腔病科主任簡順添表示,慢性開放性肺結核(簡稱慢開)病人,經疾管局審定委員會判定無法治癒即停止醫療,胸腔病院最近以合併「進階都治」、住院治療、營養治療後,病情大幅改善,值得嘗試。

簡順添指出,以往多重抗葯性肺結核病人接受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一年後,痰中若仍驗出結核菌,則代表治療失敗,或二線藥治療無效,會被改診斷為「慢開病人」,改以療養延長存活期。

胸腔病院承辦疾管局「多重抗葯性結核病人治療照護計畫」,鼓勵病患住院強化治療,無法或不願住院則聘用關懷員每天送葯兩次,觀察病人服葯、記錄有無副作用,並協助就醫,營養師針對個別病患設計營養品,院內設「病人治療諮詢委員會」定期討論病情、處方及給病患建議。

fsj 提到...

國際衛生參與 準備好了?

金傳春、吳宗樹 中國時報 2008.05.04

總統大選結束,兩岸三通已緊鑼密鼓展開,然而影響全球經濟最大的威脅之一,是傳染病與公共衛生的各項嚴酷考驗。從○三年SARS、○四年底月海嘯襲擊印尼、泰國等地,到全球暖化加速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病之擴散,及持續傳出禽流感疫情的H5N1病毒仍對人類健康具威脅潛力,再再顯示傳染病防治在民眾健康、經濟繁榮、社會祥樂、國家安全與國際衛生均有重要的導引角色。SARS彰顯健全的傳染病偵測系統、疫情的快速分析力、迅速應變作為、疫訊透明化及適時的大眾衛生教育,才足以杜絕傳染病隨時入台。

台灣自一九八七年開放觀光引發登革熱首度在高、屏、台南大流行,至近年流行規模變大與登革出血熱病例數趨增,警示其在全球暖化後的未來嚴峻挑戰;加上今年初腸病毒重症病例提早出現,顯示傳染病偵測系統與流行病學探究兩者的整合有待加強;在今年七月兩岸包機直航每日入境人數躍增之前,台灣的各防疫體系是否充分準備好以迎擊各種新興傳染病之挑戰?又我國的航空公司、觀光旅館在營利之外,能否肩負維護大眾健康的公共衛生重任?更重要的是台灣將如何對國際社會及全球衛生有實質的貢獻。誠摯建議我政府當局以下三點:

一,強化具有彈性、務實與時效性的嶄新傳染病偵測系統。在SARS風暴及美國炭疽菌生物恐怖之後,僅仰賴醫療院所的「被動式」通報,已無法提供正確有效的緊急應變作法,必須提昇為公共衛生單位「主動偵測」傳染病疫訊的嶄新作法,如整合微生物實驗檢驗的急診症候群偵測系統、每日藥品銷售量監測等。最重要的是,政府預防國際間傳染病的全盤策畫,必須與時並進掌握先進國的新潮流。

二,推動開放思惟、公正透明且跨領域合作的傳染病預防、研究與應變決策。台灣過去傳染病的防治決策,多為中央集權領導,然而一旦四處流行或中央錯誤決策時,往往緩不濟急,又頓失自下而上凝聚基層共識的應變力,實有必要制定以科學基石的傳染病防治政策,嚴格要求相關首長迴避利益衝突,避免外行領導內行,以專業作為、誠信態度贏得國際敬重。

三,務實參與並建立國際區域衛生聯防體系。台灣雖被世界衛生組織的防疫體系因政治考量而長期阻絕於外,然而面對新興傳染病的激增,新政府應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區域衛生防疫體系,提供傳染病偵測技術及國際間資訊交換平台的各項協助,以作為周邊國的聯合防疫中心,善盡國際衛生的義務與責任。

(作者金傳春為台大流行病所教授、吳宗樹前馬拉威醫療團公共衛生役男團員)

fsj 提到...

多重抗藥結核病患又落跑 將啟防疫通輯令

中央社 2008-05-15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五日電)感染多重抗藥性肺結核卻擅自前往中國的李先生,去年七月底經由小三通返台住院隔離治療,昨晚他再度擅自離院,而且仍有傳染力,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報警尋人,如果明天中午李先生仍未現身,將公開李先生的姓名、照片及特徵,啟動防疫「通緝令」。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指出,研判昨晚大約七到八時之間,護理人員送餐後、送藥前,李某趁著護理人員一時疏忽,切斷警鈴,從醫院消防逃生門逃走,院方詢問李某的妻兒親友,都回答不知下落也未聯絡,院方於是在十一時通知疾管局。

地方衛生機關已經報警尋人,疾管局研判李某可能在戶籍地嘉義市以及親友所在的雲林縣、台中縣市一帶藏匿。

周志浩說,值得注意的是,李某是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患,從去年七月底住進衛生署立台中醫院隔離治療以來,痰液病菌檢驗一直未能從陽性轉為陰性,顯示仍有傳染力,現在再度落跑,中斷治療,若不回院,將可能惡化為超級抗藥性。

李某和妻子在去月七月初不顧多重抗藥性病患禁搭長程飛機的規定,自行前往中國大陸江蘇省幫兒子提親並遊覽江南,結果驚動中國公安尋人,交給飛往當地的台灣防疫醫師,經小三通海陸接駁送回台灣,並強制住院,後來的疫情調查發現,除了李某,李家還有李妻、兒子等四人都被傳染。

李妻已在今年一月完治出院,其他家人也治癒結核病,只有李某的內科治療陷入瓶頸,也拒絕美國專家建議切除肺部病灶的外科治療。

周志浩說,疾管局現已對李某開出罰單,罰鍰為新台幣一到十五萬元,傳染病防治法雖然規定不得無故洩露病患個人資料,但李某如果未能在明天中午前回院治療,疾管局為確保其他人的安全,屆時將會公開李某照片、姓名、特徵。

※ 散播疾病視為犯罪行為

fsj 提到...

網路之父:網路將能及早探知疫情爆發跡象

中央社 2008-05-30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三十日專電)有「網路之父」之稱的美國電腦專家塞夫表示,不到三十年後,網際網路預計將在全球達到百分之七十的滲透率,網路也可能及早偵測出重大疫情爆發的跡象。

現在擔任知名網路搜尋引擎公司谷歌(Google)副總裁的塞夫指出,網路未來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能預測疫情發生。

塞夫是日前在新加坡接受媒體專訪時,做出上述表示,「聯合早報」今天並刊登相關內容。

塞夫和谷歌工作人員研究發現,若全球爆發疫情,患病網友早在求醫前,就已透過網路搜索疾病的症狀。

他說,「我們用以往疫情案例做實驗,發現透過分析網友在網路上的搜索活動,能夠在監控中心發出疫情警報的一個月前,就能偵查出疫情蔓延的跡象」。

谷歌現在已經資助設立非營利組織 INSTEDD,設法透過分析網友在網路上搜尋的問題,及早發現疫情或其他重大危機。

現年六十五歲的塞夫,在上世紀七零年代和另一名電腦專家卡恩合作設計TCP/IP電腦網路通信協定,成為今天網路的基礎技術,因而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有電腦科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林獎(Turing Award)」。

塞夫引述聯合國的數據指出,目前網路全球人口的滲透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了二零三五年,將增加至百分之七十。屆時,將出現六百億能上網的電子器材,平均來說,每個人身邊就有十個能隨時上網的器材。

此外,塞夫表示,亞洲目前擁有超過五億的網友,是網友數量最多的地區,但滲透率只有百分之十三點七,因此本區域未來的成長將不可限量。

塞夫說,原本網路主要內容過去都集中在美國,但隨著亞洲國家積極發展高速網路和內容儲存等基礎設施,愈來愈多的內容都複製到本區域的伺服器,加上亞洲多元化語言的特性,網路內容本土化也將是必然的變化。

fsj 提到...

腦脊髓膜炎入侵 時雨中學閉校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 蔡政欣/連線報導】 2008.06.05

台北縣瑞芳鎮私立時雨中學三月底陸續有四名學生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日前又有兩名國二學生先後發病;疾管局、北縣衛生局調查後,昨天要求校方通知家長接回學生,並從今天起全面停課,但國三生今天可到校收取基測成績單。

停課至九日(下周一)復課。衛生局說,因三月間四個案例的最後一案在三月廿日通報,經追蹤兩倍潛伏期廿天內,並未發現新案例發生,因此判定最近兩例是新一波流行。目前除了最後一例情況穩定但仍住院中,其他五人均已康復回校上課。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林國甯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二至十天,因傳染性強,常在感染兩天後即猝發症狀,若能早期診斷治療,一般預後相當良好;但若未警覺,也會導致敗血死亡,為求慎重,這次才罕見地採取全校停課預防性措施。

他說,時雨中學約有一千九百名學生,不到三個月內,竟有兩波六名學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停課目的在將校園淨空做全面大消毒,復課後再針對全校師生進行預防性投藥。

衛生局說,時雨中學在三月間有二男二女共四名不同班級的國二學生,被通報疑似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其中三人經確認為陽性患者,另一人至今檢驗報告尚未出爐,列為疑似個案;五月十九日及六月二日再度接獲兩名不同班級的國二男生疑似感染通報,經檢驗確認,其中一人與上次四名學生之一為同班級。

時雨中學學務處李主任說,五月中旬罹病學生經兩周療程復原,已回校上課,本月初發病的同學還在醫院治療,復原情況良好。學校今天停課後將淨空,由合格的清潔公司到校全面消毒,建築物、設備等任何一處都不放過。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過去較常發生在軍營之中,就他印象所及,時雨中學全校停課,應是第一例。

周志浩說,時雨中學先後兩波傳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感染個案,研判是因為校園內學生密度過高,因而容易傳染,是否還有其他學生處於感染的潛伏期,防疫人員還在密切注意。

針對這起流行腦脊髓膜炎群聚感染事件,他認為,學校採取停課措施確實有助於疫情的阻絕,但關鍵還是要改善通風,才能避免類似呼吸道傳染病再度發生。

fsj 提到...

施打疫苗 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式

中央社 2008-06-27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六日電)台北縣汐止某國中發生罕見的百日咳群聚感染,顯示十幾年前施打的疫苗保護力已經下降。台北縣政府衛生局今天提醒家中有嬰幼兒之父母親,感染百日咳仍有其危險性,最好的預防方式為完成四劑之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DPT)預防注射。

台灣嬰兒目前施打疫苗年齡為出生滿二、四、六個月,接種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一年六個月追加一劑。疾病管制局已經研擬,二十多萬國小一年級學童追加一劑,且已經形成政策共識。

以美國為例,1940年代後由於疫苗預防注射、良好的營養及醫療設施之改善,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

台灣過去四十年來由於預防注射普及,百日咳發生率逐年下降,1977年之後至今僅有少數零星病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2006年確定病例之流行病學分布,男性四例、女性十例,十四例確定病例中,除一例為九歲外,其餘十三例個案均為一歲以下幼兒。

以月份分析,每個月幾乎有確定病例,十四例確定病例中,以台北縣四例最多,桃園縣及台北市各三例,宜蘭縣、台東縣、彰化縣及高雄市各一例,其他十八個縣市都沒有發現確定病例。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表示,今天發佈的汐止市某國中二年級女生班級,百日咳群聚感染為罕見現象。今年至今北縣百日咳通報十九例,確定三例,去年確定七例,都是兩歲以下幼童感染。

百日咳傳染方式主要是由飛沫傳染,在普遍施打疫苗的環境下,病菌經常是由兄弟姊妹或父母帶回家散播給年齡較小的小孩。

衛生局表示,百日咳症狀為持續兩週以上咳嗽,並有下列之一症狀者:陣發性咳嗽、咳嗽後臉潮紅或嘔吐、吸入性哮聲之任一種症狀。潛伏期一般是七至十四天,很少超過十四天。

因此,如有咳嗽持續超過兩週且有陣發性咳嗽、咳嗽後臉潮紅或嘔吐及吸入性哮聲,請儘速就醫治療。家長避免帶嬰幼兒出入公共場所並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有咳嗽戴上口罩。

fsj 提到...

日本八月大規模禽流感疫苗接種

◆ 全球首創 日八月大規模禽流感疫苗接種

中央社 2008-07-05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五日專電)為預防禽流感大規模流行,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昨天召開首次會議,並擬定計畫,將於八月份起開始針對包括醫療人員在內的六千四百人實施預防禽流感疫苗接種。這次由政府制訂政策實施大規模禽流感疫苗接種一事,是全球首例。

厚生勞動省為了研究禽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早先成立一個研究小組,這個小組昨天晚上召開首次會議,擬定具體的計畫,決定從下個月起,實施醫療人員等的禽流感疫苗接種。

接種的對象共有六千四百人,包括全國的檢疫官、機場警察、海關官員、傳染病指定醫療院所從業人員等。接種的目的在於預防禽流感大規模流行,另外也在測試效果,調查這些人員一旦接觸到未知的禽流感病毒,事先接種的疫苗是否有效?

這項疫苗接種將從下個月起到年底為止,陸續實施。研究人員將以中國病株及印尼病株的疫苗分別對三千人進行接種,以收集副作用反應等的資料。

另外,有四百人在明年三月以前將接受疫苗接種,研究人員將詳細調查抗體是否確實存在於這些人體內。這四百人當中,將選出兩百人接種越南病株疫苗;之後,再針對這兩百人追加接種中國病株、和印尼病株疫苗,以調查這次追加接種的影響。

研究小組預計明年春天之前,將完成蒐集資料並彙整出結果。

厚生勞動省計畫,如果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獲得確認的話,將陸續針對日本的警員、自衛隊官員、國會議員等維持社會機能所必要的、最起碼的職業的約一千萬人進行預防接種。有關接種的優先順位,目前正在檢討中。

厚生勞動省估計,禽流感疫情如大規模爆發的話,感染者約有三千兩百萬人,最嚴重的情況下,死者可能達六十四萬人。因此以最可能突變成人類禽流感的家禽類禽流感H5N1型病毒株為主,研製預防疫苗。

目前,日本政府共儲備兩千萬人份的疫苗,八月起的研究將從這些儲備疫苗中取用。

另外,政府也計畫儲備感冒治療藥「克流感」等,儲存量約是日本總人口的四至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