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抗憂鬱劑改善憂鬱症 但絕望感仍揮之不去

As depression symptoms improve with antidepressants, hopelessness can ling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2559529.html

February 18, 2008

根據一項來自於 Michigan Health System 大學的新研究表示,以藥物治療憂鬱症的人們,通常會在起先幾個月看見他們的症狀改進了許多,不過遠落後其他方面的是一種絕望的感覺(sense of hopefulness)。

這表示即使罹患憂鬱症者的狀態正在改善時,他們也許仍具有某種絕望感,那會導致他們停止採用藥物治療。

對許多研究中的人來說,在憂鬱症狀消除之後,絕望感會一直到數週,甚至數月之後才有所改善,第一作者 James E. Aikens, Ph.D. 表示,Michigan Health System 大學家醫系的副教授。

"這項發現指出,某些病患會變得過分悲觀並停止堅持一個已經有所助益的療法," 他提到。這項發現是個麻煩(troubling),他說,因為絕望感是自殺的強烈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出現在一、二月雙月號的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期刊上。

Aikens 及其團隊從 37 位執業醫師(practices)那裡研究 573 位憂鬱症病人。他們都被給予抗憂鬱劑,不是 fluoxetine(Prozac,百憂解)就是 paroxetine(帕羅西汀)(Paxil)或 sertraline(Zoloft,樂復得)。他們在治療開始 1, 3, 6 與 9 個月後接受評估。

大體上,患者的憂鬱症對於藥物治療迅速回應,有 68% 的人在一個月後就開始改善,三個月後則達到 88%。在這段期間,大多數的病患在幾方面(areas)經歷過改善,包括正面的情緒、工作機能與社交機能。

在第一個月改善會前進、後退並忍受痛苦的停滯期(plateaued),之後只有小幅度的改善。因為,Aikens 說,在以抗憂鬱劑治療後的前幾週,若這些身體的不適持續下去,醫師或許會想要考慮額外的療法,直接以憂鬱患者的痛處為目標。

然而,對絕望感來說,改善會更加漸進平緩。醫師會想要考慮認知--行為策略(cognitive-behavioral strategies),例如教導患者確認並挑戰悲觀的想法,那通常會伴隨著憂鬱,並鼓勵他們從事活動,那能夠改善他們的心情,Aikens。

※ 這或許能解釋某些抗憂鬱藥物反而會造成自殺率提升。

* Trajectories of improvement for six depression-related outcomes
http://dx.doi.org/10.1016/j.genhosppsych.2007.10.003

James E. Aikens Ph.D., Kurt Kroenke M.D.,
Donald E. Nease Jr. M.D., Michael S. Klinkman M.D., M.S.
and Ananda Sen Ph.D.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Volume 30, Issue 1,
January-February 2008, Pages 26-31
doi:10.1016/j.genhosppsych.2007.10.003
憂鬱症藥品危險 警語再加強
美參院通過強監督藥品療效法案
增進『精神力量』的藥物是好是壞?

研究:磁脈衝可治療憂鬱症
精神病趕流行 網路妄想症入侵
為何某些憂鬱女孩聞不到玫瑰花香?
守門人123 防自殺
發現「園藝治療」 陶淵明不怕憂鬱症

研究對過動症(ADHD)的診斷與療法提出質疑
科學家發現躁鬱症的化學特徵
治療後期帕金森氏症,新研究指向血清素
從晚睡到家庭衝突增多
家庭背景使小孩對壓力有不同的荷爾蒙反應

活到 100 歲比想像中容易

5 則留言:

fsj 提到...

意外研究發現 精神分裂症更佳治療法露曙光
AFP: Closing in on a better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study
http://afp.google.com/article/ALeqM5jcUVAXeWn9Qtz5DAzKDQEzOdhigQ

法新社╱何世煌 2008-02-26

(法新社巴黎二十四日電)根據英國「自然」期刊今天披露的研究報告,探索迷幻藥LSD在腦部作用的科學家有了意外發現,結果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

在調查迷幻藥如何改變腦部化學反應時,紐約西奈山醫學院人員希爾豐領導的研究團隊,注意到受到影響的神經路徑、還有主要症狀,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相似。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會幻聽,或者可能相信其他人正在讀他的心思或控制他們的思想。這些嚇人的經驗會造成社交退縮行為與極端不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患者比例將近兩百分之一,目前沒有這種長期失調症狀的已知治療方法,好發於青春期後期與二十出頭的男性,及三十多歲的女性。

一名瑞士化學家一九三零年代末期發明迷幻藥,做為神經與呼吸疾病可能的治療藥品,到了一九五零與一九六零年代成為受歡迎的娛樂藥品。

迷幻藥與精神分裂症都會影響到同一個血清素接受器,在精神分裂症則是血清接受器不平衡。迷幻藥與精神分裂症都會導致錯覺及幻覺。

在老鼠實驗上,希爾豐也發現迷幻藥─為了產生所要的效果─必須同時對調節穀氨酸鹽的接受器產生作用,也就是主要的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

希爾豐告訴法新社:「雖然迷幻藥是與這個複合體的血清素部位結合,但必須穀氨酸鹽與血清素兩者合在一起,才能產生迷幻藥在細胞內造成的獨一無二改變。」

受迷幻藥影響的老鼠,給予第二種只針對榖氨酸鹽接受器的藥物時,中和了迷幻藥帶來的幻覺影響。

希爾豐解釋說,這是個重要發現,因為最近精神分裂症的突破性療法─不像之前任何藥物─只針對榖氨酸鹽接受器產生作用。

一種稱為非典型治療精神病的舊類型藥物只對血清素濃度有作用,但是希爾豐的發現顯示─如同迷幻藥─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正常的腦部化學變化,可能需要能同時調節兩者的藥物。

他指出,針對接受任何非典型治療精神病藥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病理解剖,顯示血清素濃度正常,但穀氨酸鹽濃度低。

希爾豐說:「這可能導致發現同時對這種血清素─穀氨酸鹽複合物起作用的新種藥物,供治療精神分裂症。」

※ 相關報導:

* Identification of a serotonin/glutamate receptor complex implicated in psychosi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abs/nature06612.html
Javier Gonzalez-Maeso, Rosalind L. Ang, Tony Yuen,
Pokman Chan, Noelia V. Weisstaub, Juan F. Lopez-Gimenez,
Mingming Zhou, Yuuya Okawa, Luis F. Callado, Graeme Milligan,
Jay A. Gingrich, Marta Filizola, J. Javier Meana &
Stuart C. Sealfon
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4 February 2008
doi:10.1038/nature06612

fsj 提到...

憂鬱是一種疾病嗎

蘇熙文 中國時報 2008.02.28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民眾恐怕只是浪費了時間和精神,因為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慰劑差不多。其實這樣的研究報告早在數年前就已經有發現,而精神科醫師和藥廠卻極力撇清,也淡化抗憂鬱藥物竟然會導致暴力行為和自殺的資訊。

事實上憂鬱症尚未被確認是哪個大腦分泌物質造成,精神科的理論也只是假設憂鬱症可能是血清素或多巴胺的問題所引起。不僅如此,精神疾病診斷手冊裡面的所有疾病都尚未被證實是大腦分泌有問題造成的,這樣的事實很嚇人,卻是精神科醫師不願面對的真相。

精神醫學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上,認為精神疾病是大腦出問題而造成的,然而卻沒有定義出甚麼是「正常人」。翻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數學能力不好叫作數學疾患、注意力不集中名為注意力缺乏症、小孩無法靜下來被稱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持續吃非營養的物質叫作亂食症、每天喝咖啡三杯以上叫做咖啡因成癮、小孩跟大人作對叫做品性疾患。

這樣的精神醫學真的是科學嗎?一九六八年心理學家羅森罕做了一項實驗,他和其他七名精神正常的朋友,跟精神科醫師講述同樣的症狀,進了十二所精神病院。他的實驗目的是:精神科醫師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拆穿「假病人」?結果全部人都被留院三周,且全部被診斷成精神疾病,大部分是「緩解性」精神分裂症,每個人雖然講述的症狀一樣,拿到的藥物都不同。

後來「打開史金納的箱子」的作者,心理學家羅倫.史蕾特也做了一樣的實驗,她仿照羅森罕的實驗講述同樣的症狀,結果大部分精神科醫師判定是「憂鬱症」,總共開立給她二十五種抗精神科藥物和六十種抗憂鬱藥物,每次問診都不超過十三分鐘,平均候診時間卻多達兩個半小時。

她分析兩次實驗,結論是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常因當時「流行」的精神疾病,而開立出診斷,像是近年來最常開出的診斷是憂鬱症、躁鬱症或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症。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此時被貼上「憂鬱症」標籤,很有可能就吃藥一輩子,因為醫生說要避免復發所以要吃藥控制。然而這樣的說法卻忽略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己調整心情、振作情緒、為生活負起責任、真正去面對並解決生活中造成憂鬱的問題、找出生活中會讓你快樂的事物、創造屬於你的夢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憂鬱症或是精神分裂症,任何精神疾病都應先做身體檢查,排除生理因素造成的精神問題,像是甲狀腺分泌不足、腦瘤、荷爾蒙失調都有可能造成憂鬱的精神狀況,甚至因其它生理疾病而服用的藥物也有可能造成憂鬱,民眾在就醫前應多多瞭解相關資訊,確保自身權益。

(作者為醫師,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常務理事)



◆ 英研究:抗憂鬱藥沒療效 還有副作用

鍾玉玨/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2.27

英國一項醫學研究發現,憂鬱症病情較輕的患者服用百憂解等「選擇性血清促進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類的新一代抗憂鬱藥物,療效不會優於安慰劑;就連重度憂鬱患者,服用SSRI抗憂鬱藥後,病情改善程度也非常有限,而且能否歸功於抗憂鬱藥,仍有待商榷。

由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心理學系教授克希(Irving Kirsch)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百憂解」(Prozac )、「速悅」(Efexor)與「克憂果」(Seroxat)等常見抗憂鬱處方藥的四十七個臨床試驗之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後推斷,抗憂鬱藥劑對大部分憂鬱症病患並無明顯臨床療效,對許多患者的效果與無作用的安慰劑相同。

對病情較輕患者 效果如安慰劑

上述綜合分析刊載於最新一期《PLoS醫學》(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Medicine)線上期刊。

研究人員認為,抗憂鬱藥看似對重度憂鬱患者有效,其實是因為這些病患在臨床試驗期間,對安慰劑較無反應,而非對抗憂鬱藥有顯著反應。

克希說,不論是服用抗憂鬱藥或安慰劑,患者憂鬱症改善程度並無顯著差異,顯示憂鬱症患者可以不靠任何化學(藥物)治療,就可以好轉。他接著說,除非病情嚴重,又找不到其他替代療法,否則沒有理由開立抗憂鬱藥給患者。

服用SSRI抗憂鬱藥在英國極為普遍,儘管官方用藥指南強調,這類藥物不該是中度憂鬱患者的首要治療方式,但百憂解等處方藥二○○六年在英國仍突破新高,醫界開立了三千一百萬次,金額將近三億英鎊(約台幣一百八十億)。

克希表示,他是根據資訊公開法案,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中藥廠的數據,針對五千多位憂鬱症患者之四十七個臨床試驗所得數據所做的綜合分析,無疑對目前英國精神科醫師濫開抗憂鬱藥給病患的現象提出強烈質疑。

恐有自殺傾向、失眠等副作用

SSRI抗憂鬱藥劑也有若干副作用,包括病患服用後會有自殺的傾向,輕者則出現焦慮、失眠、噁心、頭痛、嘔吐等症狀。在英國,自一九九○年以來,服用克憂果而自殺的憂鬱症患者已超過五十人。而在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也要求克憂果藥商在包裝盒加註警語。

但克希強調,儘管服用抗憂鬱藥的療效不大,不過病患切勿自做主張,應先與醫師諮商後再行定奪。

另一方面,藥商反駁克希研究團隊所做的推斷。克憂果生產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表示,這個研究分析的數據樣本過少。

※ 相關報導:

* Initial Severity and Antidepressant Benefits: A Meta-Analysis of Data Submitted to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medicine.plosjournals.org/perlserv/?request=get-document&doi=10.1371/journal.pmed.0050045
Irving Kirsch, Brett J. Deacon, Tania B. Huedo-Medina,
Alan Scoboria, Thomas J. Moore, Blair T. Johnson
PLoS Medicine Vol. 5, No. 2, e45, Published February 26, 2008
doi:10.1371/journal.pmed.0050045

fsj 提到...

憂鬱症 應治療且可治癒

賴德仁、陳正宗 中國時報 2008.03.05

二月二十七日,國內各主要媒體報導英國赫爾大學所發表的一項抗憂鬱劑的研究報告,隔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蘇熙文醫師發表「憂鬱症是一種疾病嗎」投書,唯恐有些憂鬱症病友因這些報導而自行停藥,影響治療效果,有必要對於這篇研究及蘇文做出澄清與說明。

英國的研究採綜合分析法,將過去多篇藥物試驗資料放在一起分析。類似的事後研究因為無法控制原先個別研究設計的差異,要小心推論。一般而言藥物試驗樣本數目較少、研究時間較短,與臨床複雜的診斷與處置差異甚大,並不能完全類比到臨床情境。而且不同國情文化,需要不同的考慮。

由於對於精神相關疾病的誤解甚至汙名化,憂鬱症個案對於治療常會抗拒就醫,台灣憂鬱症個案就醫特點首先就是容易「延遲治療」。英國的研究結論發現抗憂鬱劑對輕度憂鬱症的效果不如安慰劑,甚至會造成更多的副作用。由於「延遲治療」,所以在台灣許多個案就醫治療時多已足夠嚴重,大多需要加上抗憂鬱劑治療。

第二個台灣憂鬱症治療的特點就是容易「提早中斷」。依照我們之前健保資料的分析,有將近三分之ㄧ的個案在首次憂鬱症診治後,就沒有第二次的治療,到第一個月只剩不到一半繼續接受治療,類似的情形在美國仍有超過七成的個案持續接受治療。這樣的「提早中斷」,不只會使憂鬱症狀無法緩解,甚至容易復發。

我們繼續分析提早中斷與持續治療預後的差異,發覺憂鬱症治療前九十天內是黃金關鍵期。若連續九十天以上都使用抗憂鬱劑,復發率約五.三%,而提早中斷者三十四.七%可能復發,復發機率為前者的六.五倍。

之前國外也曾有類似的報告,英國甚至在二○○四年對於青少年憂鬱症個案對於抗憂鬱劑的使用加註警語,這幾年臨床學界檢討起來,普遍認為雖抗憂鬱劑並非完美,但仍有其重要療效。目前對於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雖仍然不足,正確適當的使用抗憂鬱劑,對許多憂鬱症個案是很必要的。

精神醫學的研究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對於精神疾病的診斷都有明確的標準,治療選擇也有科學性的證據。以憂鬱症而言,並不是一般輕微的情緒低落,精神科醫師會評估個案症狀是否已達嚴重憂鬱情緒或是對事情喪失興趣,影響功能無法自行回復,才會考慮診斷憂鬱症。有時要考慮排除身體疾病其他因素作鑑別診斷。治療上,也不只是單純使用抗憂鬱劑,同時,也會對於個案的心理社會因素作建議性處置。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憂鬱症是本世紀三大疾病,它的盛行率高、就診率不佳、中斷率高,嚴重的憂鬱症甚至會自殺。但是憂鬱症絕對是一種需要治療、可以治癒的疾病。建議病人對於自身的病情及用藥情形,應與專業醫師討論評估,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換藥,不然無法緩解症狀之外,還會讓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導致自殺。(賴德仁為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為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fsj 提到...

研究:血液檢測可診斷憂鬱症及確認藥物療效
AFP: Blood test could diagnose depression, treatment: study
http://afp.google.com/article/ALeqM5gRiqg7QUQaybgy9TwxU-jMG8ZV2A

法新社╱陳昶佑 2008-03-12

(法新社芝加哥十一日電)研究人員今天說,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也許足以診斷出憂鬱症,並迅速找出何種抗憂鬱藥物能發揮效用。

根據刊登在「神經科學期刊」中的研究,這是因為科學家已找出大腦中的某種蛋白質,可以作為憂鬱症的生物標記。

研究主持人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醫學院學者瑞森尼克說:「這項檢驗可以在四、五天內迅速預測抗憂鬱藥物療法的效力,免去病患為了要了解治療計畫是否正確而痛苦的等上一個多月。」

瑞森尼克與研究同仁研究了十六位曾企圖自殺、經臨床診斷為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將他們的大腦與無精神疾病病史的死者的大腦比對。

他們發現,關鍵訊號蛋白質Gs alpha大部分都困在部分大腦細胞「脂質浮排」中,證實了過去在老鼠與大腦細胞培育方面的研究結果。

瑞森尼克說:「這些『浮排』區域相當厚實、黏稠且呈現膠狀,既能促成膜分子之間交流,也能形成阻礙。」

當這種蛋白質困在這種脂質浮排中時,蛋白質啟動神經傳導物質的能力就會降低。

他說:「抗憂鬱藥物有助於將Gs alpha移出這些浮排,並促成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的活動。」

抗憂鬱藥物要影響大腦大概要一個月時間,但瑞森尼克發現,在四、五天內就能觀察到血液細胞的變化。

他說:「研發出的檢測是非常簡單的檢測,可以在實驗室中完成。」

他說:「我們很興奮,因為我們或許可以在四、五天內就確定患者是否獲得適當治療,如果沒有,便可改變療法。」

fsj 提到...

英研究:服抗精神分裂藥 老年癡呆更惡化

中時電子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2008-04-02

阿茲海默氏症者慣常服用抗精神分裂病藥物(neuroleptics),不過,英國最新研究顯示,此舉反而會使病情更加惡化。

根據倫敦國王學院、牛津大學與新堡大學最新聯合研究,長期而言,服用抗精神分裂病藥物,對出現中度行為問題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泰半並無助益;而且,持續服用六個月,還會令病患的口語溝通能力明顯惡化。已展開的後續研究也初步顯示,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藥物,也可能會提高死亡率。

這項刊登在最新一期《PLoS醫學》(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對象係居住在倫敦等四個城市看護中心的一六五名阿茲海默氏症末期患者,其中,約有六十%的病患被餵食抗精神分裂病藥物,以控制諸如攻擊性的行為。據統計,英國約有七十萬人罹患俗稱老年癡呆症的阿茲海默氏症,預估卅年後人數將會倍增。

此次列入研究的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包括:thioridazine(美利廉)、chlorpromazine(Largactil)、haloperidol(好度)、trifluoperazine(Stelazine)、risperidone(理思必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