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0

新發現反駁關於內耳的主流看法

New findings contradict a prevailing belief about the inner ea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2049885.html

February 12, 2008

一隻健康的耳朵會發出輕柔的聲音以回應傳入的聲音。可由敏感的麥克風察覺,這種耳聲傳射(otoacoustic emissions)幫助醫師測試新生兒的聽力。一隻聾耳無法產生這些回音。

涉及 Michigan 大學與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大學的新研究證明,與當前的科學思想相反,這種傳射並非以它們進入的同樣方式離開耳朵。這些發現賦予一種現象新洞見,讓研究者對於聽力喪失有更好的了解,而他們也強化了一個先前有爭論的研究,那具有相似的結論。

這項研究的報告發表在當期 PNAS 上。

"先前對於耳聲傳射如何離開耳朵的看法是這樣:這裡有道反向傳導的聲波,如同向前傳送的聲波一樣,沿著耳蝸的結構以相同方式離去," Karl Grosh 說,U-M 機械工程與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教授,同時也是該論文作者之一。"這些測量證明並非如此。"

Grosh 表示,下一步是要開發工具以找出聽力損失是在何處發生。"如果我們想要嘗試從傳射推斷耳朵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這種傳射是如何產生的," Grosh 說。

這項實驗,在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大學,副教授 Tianying Ren 的實驗室中完成,證明傳導出來的聲波通過內耳的液體,而非沿著耳蝸的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蕩漾(rippling)。

耳蝸,位於耳朵深處,形狀像隻蝸牛。基底膜實質上將耳蝸內部通道直接切成二半,成為二個腔室。二腔室都裝滿液體。進入耳朵的聲波沿著基底膜穿過耳蝸產生波動,最後終於刺激了 organ of Corti(柯蒂氏器),那感覺聲音,並將訊號經由聽覺神經傳到腦部。

根據這項實驗的結果,從耳中傳出的聲音,很可能通過基底膜的某一邊。

為了這項實驗,研究者使用雷射干涉儀,可偵測波,來測量基底膜在回應沙鼠(gerbils)耳蝸中兩處聲音時的振動。他們偵測到聲波在膜上向前行進的證據,不過他們並沒有發現反向傳導波的證據。

"我們的新方法可偵測少於 1 皮米(兆分之一公尺)的振動,比原子直徑要小 1000 倍。新資料證明,在橫跨很廣頻率範圍的生理學聽力等級中,這裡並沒有可供偵測的反向傳導波," Ren 說,此計畫的主要研究者。"這種知識將改變科學家對於「聲波在耳蝸內傳播」或「耳蝸如何處理聲音」的根本想法。"

※ 相關報導:

* Reverse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cochlea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abstract/105/7/2729
Wenxuan He, Anders Fridberger, Edward Porsov, Karl Grosh,
and Tianying Ren
PNAS - February 19, 2008 - vol. 105 - no. 7 - 2729-2733
doi: 10.1073/pnas.0708103105
神經元利用化學「和弦」塑造訊號發送
小耳症達路 用額頭當耳朵
達文西密碼教堂 圖飾神似土星雲
音樂可幫助飛機安定
雷射光或能憑著呼一口氣偵測疾病
光學緩衝?從「光」到「聲音」的雙向資料傳輸
物理學家透過量子記憶「存取」量子糾結
奈米光子交換裝置:在晶片上路由光線
科學家示範以 3D 方式儲存資訊
超快速量子點資訊儲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