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7

「心智遊戲」今年可上市

'Mind Gaming' Could Enter Market This Year
http://www.physorg.com/news124723221.html

March 14, 2008
by Lisa Zyga

在一款哈利波特電玩遊戲中,玩家只用他們的心,就能舉起卵石並扔向發亮的門閂。正如同肉體活動以任天堂的 Wii 改變了遊戲的界面,心靈的力量也許是電玩遊戲裡下一件大事。

而且它很快就會到來。Emotiv,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公司表示,它們的心靈控制 headsets 將在今年稍後上架,伴隨一堆由其夥伴所開發的、新奇的「生物回饋(biofeedback)」遊戲。

其他數家公司 -- 包括加州 Monterey 的 EmSense;加州 San Jose 的 NeuroSky 與東京的日立(Hitachi)-- 都在開發技術來偵測玩家的腦波,並將它們用於次世代電玩遊戲中。

這種技術根基於醫學技術,那已存在幾十年了。利用 EEGs(顯露代表平靜的α波)、EMGs(那測量肌肉的運動)以及 ECGs 與 GSR(那測量心跳與排汗)的結合,開發者希望創造出一幅玩家精神與肉體狀態的圖像。近紅外線光譜學(NIRS),監測血氧濃度的改變,也能併入使用,因為它克服某些出自於 EEGs 的干擾問題。

現在,在干擾中獲得高解析度的讀數是開發者最大的挑戰。由鄰近電子設備即身體本身肌肉(尤其是心臟)所產生的電場,甚至是眨眼都能干擾 EEGs。此外,每個個體的腦部活動變異,使得確定每位玩家的認知狀態,無疑成了一種挑戰。

處了對付這些挑戰外,遊戲 headsets 必須要低成本且具有行動力。這意味著該裝置顯然必須比醫療用途的 headsets 更小、更簡單。例如,當神經學家小心將大約 120 個 EEG 感應器放在頭皮四周時,Emotiv 的 headsets 則包含 16 個感應器,NeuroSky 的只有一個。不過該公司表示,它們無須偵測難以捉摸的訊號,而基本的腦波活動就足以為心智遊戲所需。NeuroSky 宣稱,它單一感應器能夠區分玩家是否專心、放鬆、害怕或焦慮。

為了讓心智遊戲吸引消費者,開發者知道他們所需提供的東西比「有趣的技術」還要更多。早期的生物回饋遊戲 -- 例如 1984 年 Atari 的 MinkLink 與 1998 年 AmTex 的 Bio Tetris -- 未曾一飛沖天,或許是因為他們使用老遊戲。這次,開發者計畫要設計新穎的遊戲,只能以心靈控制搭配物(complementing)一具傳統的 handset -- 類似為 Wii 所量身訂做的新奇運動遊戲。

例如,利用 Emotiv 的 headset 與「Emotiv EmoKey」,玩家也許能將生物回饋納入許多他們最愛的 PC 遊戲,例如哈利波特。藉由 EmoKey,玩家能夠將他們被偵測到的腦波連結到遊戲中的動作。舉例來說,藉由全神貫注於某一物體,玩家能夠使他們的化身拾起並握住該物體。

另一家公司,瑞典的 Interactive Productline,有款遊戲稱為 Mindball,那並非電玩,而是使用心智控制技術,也許能夠導致電玩版的心靈遊戲產生。二位玩家面對面坐在桌前,將精神集中在小白球上。目標是只透過你的心智,讓球滾向你的對面,並遠離你。頭帶測量玩家的α波,而球則會遠離心裡最鎮定的玩家。


"並不是活動力與腎上腺素,是冷靜沈著與專心才能代表真正成功的 Mindball Game 玩家," 該公司在其網站(http://www.mindball.se/index.html)上解釋。"Mindball Game 在機器中是獨特的,因為它並非由玩家的理性與策略性思惟還有決定所控制。相反地,參與者是倚賴身體自己的直覺反應。"

※ 相關報導:

用腦波玩電玩
腦波啟動 「意念開關」不是夢
大學生發明能替聾啞人「說話」的手套
仿生手臂大進化:模擬肌肉
強化「觸感」的頭戴式裝置
科學家研發昆虫間諜 可遠端遙控執行情蒐
磁浮式觸覺界面帶來逼真觸覺
Google 投資虛擬實境「Lively」

從電腦學習頭腦,反之亦然
思考太複雜?神經活動遠比所認為的可預測
腦損傷後:新神經細胞源自於神經幹細胞
人工智慧在 2029 年可與人類較量?
2050 年人類嫁娶機器人?

6 則留言:

fsj 提到...

虛擬性愛輔具 摸螢幕就有感覺

高培德/高縣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22

你聽過虛擬偶像嗎?由樹德科技大學數位科技與遊戲設計系和人類性學研究所共同合作的「虛擬性愛輔具開發計畫」,目前已進入完成測試階段,未來只需透過雙手觸控螢幕,就可和虛擬人物互動,享受安全「性」行為。

未來十至廿年間,樹科大數遊系大膽預測擬真性原型產品將發展成為全球最熱門的數位產業。因此兩年前開始由師生共組數位媒體研發團隊,投入前瞻性虛擬及模擬真實性產品模組等開發,目前已完成第一代電腦虛擬偶像三D美少女「GIGI」,並可與使用者經由接觸產生互動。

不同於市面的情色電影及成人遊戲,樹科大數遊系自行研發的這套虛擬性愛輔具,主要運用體感操控技術,讓使用者透過手部感應,和虛擬偶像進行接觸、互動,同時配合性愛過程的歡愉音效,營造出身歷其境的臨場感。

數遊系主任李怡寬表示,國內民眾對兩性的性愛觀念仍保守,利用數位科技技術創作出虛擬偶像,滿足人類最原始欲望,並藉此推廣正確安全的兩性相處觀念,進一步發展成增進夫妻、情侶間感情的潤滑劑。

不過李怡寬也強調,這套性愛輔具僅能作為輔助工具,仍鼓勵使用者回歸現實家庭生活,畢竟人與人之間仍須靠直接接觸,感覺才會真切。

目前這項數位科技可同時結合擴充實境(AR)和體感操控兩項技術,並直接移植到頭戴式眼罩裝置,不僅具備擬真實感效果,未來還可自由替換虛擬偶像人物,並朝商品化方向挺進,不久後就可在市場上見到這套輔具身影。

fsj 提到...

用意念操控 玩家新體驗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法新社舊金山十三日電】 2008.07.14

美國高科技公司Emotiv創造出一種頭戴裝置,讓電腦遊戲玩家可以利用意念移動螢幕上的物體,或使其消失。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新創公司Emotiv,結合了神經科學與電腦工程,研發出EPOC頭戴裝置,但該公司說新發明只不過是讓外界一窺新科技所能提供貢獻的一小部份而已。

Emotiv共同創辦人雷譚(Tan Le)在公司辦公室展示這款頭機時說:「就我們看來,此技術發展潛力無窮,你現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這整合以姿勢為基礎的技術,並以大腦作為新介面,關鍵就在於意念。」

EPOC配備16個壓在頭皮上的感測器,利用腦波測量大腦中的活動,內建的迴轉儀則可追蹤頭部動作。

雷譚表示,感測器也可紀錄使用者的心情及臉部表情,並把資料整合入電腦軟體。此電腦軟體能「學習」如何利用感測數據判讀人們正在想什麼。

雷譚說:「意念與螢幕上的狀況存在直接的相關,這的確實現了長期夢想,讓人們僅透過意念就能移動物體。」

該公司說,玩家在寒假季節前就買得到這種裝置。此頭機將搭配電玩出售,整套售價299美元,將在Emotiv網站與指定商店販售。

搭配銷售的電玩是以亞洲鄉村為背景的武術幻想遊戲,裡頭有位「師傅」帶領玩家從事活動,包括利用意念移山。

頭戴裝置的測試顯示,在「訓練」EPOC系統不到一分鐘後,玩家可以只靠意念,轉動、推、拉和抬起螢幕上的物體,或使物體消失。

雷譚說:「玩家是科技的使用先趨,意念操控是玩家的終極夢想。」

fsj 提到...

研院3D飛鼠 比Wii靈活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07.15

不讓Wii專美於前,國人也能開發感測搖桿。工研院南分院微系統科技中心成功開發新一代「3D飛鼠」,日前獲得經濟部技術處頒發科專計畫「價值領航獎」。工研院預估,其產品所衍生價值達1.1億元,目前部分技術已技轉至華碩、酷奇司、茂迅等廠商。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南分院微系統科技中心所開發的新一代3D 飛鼠,擁有82件專利,並促成三案專利授權。有別於Wii搖桿以紅外線接收人體動作,其3D飛鼠則是藉由內建藍牙的USB傳輸技術,來接收人體動作,只要在USB半徑10公尺內都可使用;此外,也可將飛鼠戴在手腕上,不論揮拳、揮拍,都可達到互動遊戲效果。

該飛鼠目前已具備六個感知方向,比Wii感測僅三個方向還要多。可解析動作可數量已達十種,包括舉起、放下、前、後、左、右揮擊等動作。

該飛鼠是藉由微機電(MEMS)感測技術,主要是結合微慣性感測元件,以及人體姿態動力學的演算處理,是一種能對人體動作做出高解析指向定位,與動作型態的解碼技術,可用於家庭數位娛樂中心控制器,以及微軟新一代作業系統3D OS Vista,還可與遊戲機台、手機遊戲、與線上遊戲廠商協同,合作開發出不同操作模式。



◆ 電玩角色變聰明 玩家難捉摸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美聯社紐約十四日電】 2008.07.15

電玩角色愈來愈聰明,反應也令玩家愈來愈難以預測,在即將開賣的電腦遊戲「星際大戰:原力釋放」(Star Wars: The Force Unleashed)中,邪惡的帝國風暴兵(Stormtroopers)非常聰明,讓玩家很難猜測他們的反應,反映出新遊戲的設計技術已更上層樓。

向穿著白色護甲的帝國風暴兵丟東西,他們可能回敬你一顆手榴彈,也可能棄械投降,每次玩的反應都可能截然不同。

以前電玩角色的動作和反應都有固定模式,遊戲玩家最後都可預測或看穿他們的反應,但最近遊戲設計的進步,以及運算能力高超得驚人的新一代遊戲主機,已賦予電腦控制的角色一年前還沒有的自衛能力和難以預測。

將在本周「E3媒體與商務峰會」展出的「星際大戰:原力釋放」,只是眾多提供這種高階寫實功能的電玩之一。電玩設計商表示,新增的複雜性可以幫助電腦遊戲躍升為主流的娛樂形式,與電影並駕齊驅。

英國公司NaturalMotion共同創辦人兼總裁雷爾說:「玩家和這些角色的互動關係變得更密切。」該公司開發出賦予「星際大戰」電玩角色新生命的科技叫euphoria,這種科技可快速創造動畫,因此遊戲中的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率先使用該科技的遊戲是「俠盜獵車手4」 (Grand Theft Auto IV)。

也有其他遊戲藉放棄寫實而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效果。例如「孢子」(Spore)讓玩家進入一個整個遊戲都由玩家想像創造的世界,玩家設計的生物會經過數個階段進化,最後能進行銀河旅行。由於角色都不一樣,進化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fsj 提到...

「腦波遊戲」感應控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4.09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已上市的Mindflex腦波遊戲7月將在英國上市。這個遊戲讓玩家頭戴能偵測腦部活動的頭具,移動球避過障礙物。

玩美泰兒的Mindflex時,玩家頭上套著能偵測腦波的感應器,再把數據輸入給控制風扇的電腦。玩家腦部活動程度決定風扇強弱,把海棉球推向空中,在範圍內移動繞過隧道等障礙。

美泰兒發言人說:「玩家愈專注,風扇就愈強,同樣地,愈放鬆風扇就愈弱。這個遊戲要求玩家無與倫比的心靈力量和控制力。」

這個遊戲曾獲《家長》雜誌2009年最佳玩具獎,預定7月在英國上市,售價80英鎊,將是英國第一個心靈控制遊戲。

Unknown 提到...

請問在台灣哪裡買得到「腦波遊戲」感應控球或這類的遊戲?

fsj 提到...

您可以去網拍查一查 OCZ NIA 或是 Mindf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