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三日發表「中大綠能一號氣動機車」,以氣動馬達(Air Motor)及高壓氣桶取代傳統機車的油箱和引擎,免汽油、免電能,利用空氣驅動,真正零汙染。這項應用為全球首例,研究成果將刊登於《應用能源》期刊(「Applied Energy」),已申請專利。
這款空氣概念車由中央機械系教授黃衍任與博士生沈毓達研發,只要高壓空氣就可驅動機車馬達。沈毓達從廢車廠拖回一輛機車,換上高壓空氣鋼瓶、過濾器、控制閥及最關鍵的氣動馬達,再調整鋼瓶容量及穩定度。
黃衍任解釋氣動機車的原理,先由氣壓鋼瓶產生高壓氣體,空氣經由過濾器去除水分,再由控制閥進入氣動馬達,以調整機車速度。氣動馬達以空氣驅動後,將產生旋轉動力,帶動機車齒輪與鏈條而前進。
黃衍任強調,氣動機車堪稱無汙染交通工具,僅鋼瓶填充高壓空氣時,充氣機需使用電力運轉。目前填充速率為一分鐘一四○至三二○公升,不用一分鐘便可完成。
這台氣動機車使用工業最小號的十公升氣鋼瓶,壓力為每平方公分一百公斤,充氣一次僅能跑一至二公里,時速最高三十公里。進入實用階段前,還要解決行駛中空氣驅動噪音、充氣機造價十幾萬起跳及鋼瓶重達十五公斤等問題。
※ 這個讚,與空氣車有的比,相關報導: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ir-powered motorcycles
http://dx.doi.org/10.1016/j.apenergy.2008.06.008
Yu-Ta Shen, and Yean-Ren Hwang* 高油價時代,要綠色交通網
Applied Energy, Available online 31 July 2008
doi: 10.1016/j.apenergy.2008.06.008
Currently in Taiwan, there are more than 13 million motorcycles, mostly driven b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the pollutants, carbon monoxide (CO) and unburnt hydrocarbons (HC), generated by motorcycle are responsible for more than 10% of the air pollutant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of motorcycles may generate up to two times more pollutants than those of automobi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ir pollution condition and eliminate the pollutants exhaust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dea of using compressed air as the power sources for motorcycles. Instea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is motorcycle is equipped with an air motor, which transforms the energy of the compressed air into mechanical motion energy. A prototype is built with a fuzzy logic speed controller and tested on the real road. The experiment data shows that the speed error is within 1 km/h and the efficiency is above 70% for this system when the speed is over 20 km/h.
* 印度將生產『零污染』的 Air Car
* MIT 發展免用火星塞的省油引擎
* 新燃料電池系統 水與空氣即可產生電力
* 催化劑:科學家模仿植物儲存能源系統的精髓
* MIT 與台灣研發小巧的可攜式電動摩托車
4 則留言:
http://www1.natgeochannel.co.uk/explore/green/mechanics_prog.aspx
說實在,這個報導中的"全球首例",記者說出來都不會心虛啊.....
沒有在注意這領域發展的人(門外漢), 其實不太容易知道這是不是"全球首例".q
能源局鬆綁加氣站設置規定 推動設立LPG站
中央社 2008-09-06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08年 9月 6日電)在政府節能減碳政策下,依行政院「油氣 (LPG)雙燃料車推廣計畫」設定目標,能源局將於 5年內推動增建加氣站至 150座。能源局修正發布「加氣站設置管理規則」,鬆綁許多規定,包括免設防護牆、取消加氣站雨棚、縮短設備間距離等,可望大幅提高業界投資設站的意願。
能源局表示,在鬆綁免設防護牆規定方面,原規定加氣站應於地界周圍內,以鋼筋水泥混凝土構築防護牆。防護牆設置目的在於保護鄰房及設施,若加氣設備距鄰地有相當距離,或鄰地為永久性空地時,應無必要設置防護牆;另山坡的地界且設站基地已有擋土牆構造者,已具防護牆功能,亦予鬆綁,免設防護牆。
在取消加氣雨棚須與營業站屋分開建造規定方面,因液化石油氣比重比空氣重,不會往高處漂浮,且一般加油雨棚或加氣雨棚建築高度在 4.2公尺以上,屬開放空間,因此加氣雨棚與站屋連接時,應無液化石油氣積存影響安全疑慮,故對加氣雨棚應與營業站屋隔開的規定,予以鬆綁。
在縮短設備間距離方面,原規定儲氣槽與防護牆應保持 8公尺以上,加氣機與防護牆也應保持 8公尺以上;但參酌前國家標準總號(CNS)第12863號規定儲氣槽與防護牆的安全距離僅 3公尺;經考量加氣站氣槽車卸氣進出的方便及安全性, 將現行 8公尺的距離,降低為5 公尺,已足夠保持安全。
另考量加氣機本體均應為耐壓防爆,因此比照儲氣槽及防護牆的安全距離,將現行 8公尺的距離,降低為5 公尺。
能源局表示,將於 5年內推動增建加氣站至 150座,為達成行政院核定目標,經洽各相關單位共同努力設站,預計至民國 101年年底以前,本島各縣(市)將至少設置一座加氣站,屆時對油氣雙燃料車將更方便。
目前全國營業中的加氣站共23座,已核准並籌建中亦達22座,經由鬆綁相關法規,對業界投資設站的意願,將有突破性發展。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