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研究綠螢光蛋白 華裔錢永健獲獎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林沿瑜/綜合報導】 2008.10.09

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研究「綠色螢光蛋白」,對疾病偵測貢獻卓著,八日和下村脩、查爾菲共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

五十六歲的錢永健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授,還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堂侄。八十歲的下村脩是日裔美籍,現任麻州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退休榮譽教授。六十一歲的查爾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錢永健得知獲獎後表示,「如果可能的話,癌症是我終極的挑戰」。

錢永健是第八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之前華人得獎名單為:一九五七年物理獎楊振寧、李政道;一九七六年物理獎丁肇中;一九八六年化學獎李遠哲;一九九七年物理獎朱棣文;一九九八年物理獎崔琦;二○○○年文學獎高行健。

今年得獎的三人代表在「綠色螢光蛋白」研究上三個不同時期。下村脩是這種蛋白的發現者,查爾菲辨識出基因,錢永健則開發出能釋放更強光線、色彩更多樣化的蛋白變形,讓研究者能以不同顏色標示不同蛋白,並看到彼此交互作用。



◆ 發現、利用 綠螢光蛋白 錢永健等3人獲諾貝爾化學獎

【楊明暐/綜合八日外電報導】2008-10-09 中國時報

瑞典皇家科學院八日宣布,日本科學家下村脩和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因發現以及開發利用「綠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獲頒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其中錢永健為華裔,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

生物標記為科學觀察開扇窗

皇家科學院在表彰這三位科學家的聲明中說,一九六二年,科學家首度觀察到美麗的維多利亞多管水母(Aequorea victoria)體內存在耀眼發亮的GFP。在那之後,這種蛋白已成為當代生物科學領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這種蛋白協助下,研究人員開發出觀察各種生物程序的方法,這類程序過去根本看不見,如腦內神經細胞的發展或癌細胞如何擴散等。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特別獎勵當初GFP的發現,以及在生物科學領域運用這種蛋白作為標記工具的一系列重要發展。透過基因技術,研究人員現在可以使用這種發亮的標記,觀察其他被連結蛋白移動的狀況、所在位置和互動情形。

方便追蹤不同細胞發展歷程

在GFP幫助下,研究人員也能追蹤不同細胞的歷程,如神經細胞在阿茲海默症影響下的受損情況,或一個成長中的胚胎,其胰島素分泌細胞在胰臟中生成的過程。在一項實驗裡,研究人員利用GFP成功令小鼠腦內不同的神經細胞產生萬花筒般的顏色。

GFP是現年八十歲的日本科學家下村脩一九六二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水母研究時發現、並確認GFP產生螢光的成分。下村脩現為美國麻州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和波士頓大學醫院名譽教授。

現年六十一歲的馬丁.查爾菲是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他向世人展現了GFP在不同生物學現象中作為發光基因標記的價值。

五十六歲的錢永健生於紐約,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他的貢獻在於協助科學界對GFP的發光作用機轉有了通盤的了解,他還擴大GFP的「調色盤」,讓研究人員將各種顏色的螢光賦與不同種類的蛋白和細胞。他的研究成果讓科學家得以研究過去看不到的生物程序(biological processes)。

堂叔為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三位科學家將分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五百萬元)獎金。查爾菲說,他對於獲獎雖有心理準備,但真正發生時還是令他大吃一驚。

錢永健也對獲獎感到意外。他說,先前即有謠言指他可能獲此殊榮,但他覺得消息來源的可信度有問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布的新聞稿引述錢的話說,他希望GFP未來能運用在癌症的顯像和治療上。

祖籍中國浙江杭州的錢永健,其堂叔是在美國麥卡錫年代受到打壓,後來返回中國的「中國導彈(飛彈)之父」錢學森。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說,錢永健的父親錢學矩木是波音公司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錢永健的哥哥錢永佑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曾任史丹福大學生理系系主任。



◆ 綠色螢光蛋白 生命科學大躍進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8.10.09

螢光魚、螢光豬、螢光鼠的螢光,都是來自今年諾貝爾化學獎三名得主的綠色螢光蛋白研究。發明基因轉殖螢光魚的台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所長蔡懷楨說,「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對生命科學領域有極大的貢獻。台大生命科學院院長羅竹芳說,「這項研究讓原本看不見的東西,變成看得見,更容易追蹤基因的走向。」台大生命科學院的每個實驗室都在用,顯見其重要性。

蔡懷楨說,螢光蛋白會在固定的波長下產生螢光,形成一個可追蹤的標記,可以追蹤基因、細胞,讓許多生命科學的研究變得比較簡單,尤其在解剖學與基因調控上。

他說,過去許多生命科學的研究必須先染色才能觀察,但這過程無法活體完成;有了螢光蛋白的技術後,讓生命科學研究進步到活體觀察,「可說是一項革命。」

蔡懷楨說,螢光蛋白的技術不必加基質,只要找到啟動子,接上螢光蛋白,在很暗的環境下,只要接收到一點點能量,就會產生螢光。

他解釋,在受精卵裡注射綠色螢光蛋白,可以看到心臟從胚胎時期到心臟發育完成的整個過程,包括細胞如何移動,如何形成心房心室。這是「連續性」的觀察,不只有立體三度空間,還加上時間,跟過去解剖只有切片的平面觀察,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綠色螢光蛋白對生命沒有傷害。除了最早的綠色螢光,現在更有從珊瑚開發的紅色螢光和由綠色螢光改變而成的藍色螢光。

綠色螢光蛋白帶給生命科學研究革命性的改變,螢光魚除了用在研究上,更因外表漂亮,具高商業價值。



◆ 錢永健 曾落選中研院士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8.10.09

本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曾在一九九四年與哥哥錢永佑一起被提名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選人,但雙雙失利。錢永佑在一九九六年捲土重來,獲選第廿一屆院士。

第十九屆當選院士的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回憶,當年錢永健沒被選上,不是學術成就問題,也不是太年輕。

他說,參與選舉的院士一致推崇錢永健的學術成就,但因為他們兄弟二人跟台灣學術界關係比較疏離,有些院士對他們當選後對台灣學術界的影響有疑慮,才導致兄弟二人都沒有當選。哥哥錢永佑在一九九六年再獲提名,也當選院士。

賴明詔說,中研院院士無論身處國內外,多少肩負提升台灣學術發展責任。也有院士在當選前跟台灣沒有往來,但當選後對台灣學術貢獻很多。

※ 相關報導:

德學者榮膺諾貝爾化學獎
錢學森96大壽 各方祝賀
著2001太空漫遊 克拉克辭世

如何建構一隻「螢火蟲」測量 ATP
造影新工具:能以磁性標記細胞的「基因」
MIT 分子探針能協助了解細胞的發訊路徑
新裝置讓致病分子無所遁形
追蹤 Prions
迅速檢測讓蛋白質保持新鮮的糖果塗佈
新成像技術讓癌症手術更加精確
雷射下的生命:讓微小域當中的受體發光
OU 研究者開發偵測癌症的新工具
能偵測致病微生物與毒素的新一代感應器
23andMe 將個人基因檢測降價

1 則留言:

fsj 提到...

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 有望成中研院名譽院士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8.10.16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十多年前曾獲提名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選人,但最後並未入選,成為遺珠。院長翁啟惠表示,中研院對國外傑出學者設計名譽院士制度,院士十人以上提名,錢永健有機會成為中研院的名譽院士。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昨天審查中研院預算,立委廖正井表示,錢永健曾是院士候選人,但因與台灣的學術界較為疏離,所以沒選上。他說,中研院應該檢討院士選舉。

翁啟惠說,在美國時與錢永健曾有學術上的交流,大家都認識,學術上也都一致推崇,但中研院組織法有院士選舉的相關規定,各國也都一樣;中研院會持續檢討。

根據中研院組織法,外國學者專家,學術上有重大貢獻,經院士十人以上提議,全體院士過半數通過,得被選為名譽院士;諾貝爾獎的名譽院士候選人,徵求本人同意後不必審查。翁啟惠說,只要有十位院士提名,錢永健就能成為候選人,有機會成為名譽院士,但最快要到後年才有名譽院士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