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0

哈伯最終SM4將升空 白宮令重新檢視星座計畫

Far UV detector is part of new instrument to be installed on Hubble
http://www.physorg.com/news160925519.html

May 7th, 2009

NASA 對於這具已有 17 年歷史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最終任務(譯註:Servicing Mission 4)將在 5 月 11 日開始,那將運送一個部份由 UCB 所建造的新儀器,而物理學家將用它來測繪宇宙的結構。

Cosmic Origins Spectrograph(COS,宇宙起源光譜儀)包含一具遠紫外線偵測器,那在柏克萊大學的太空科學實驗室建造,以及一具由 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 Corp.(位於 Boulder, Colo.)所建造的近紫外線偵測器。這個光譜儀組件是由科羅拉多大學 Boulder 分校的科學家,在首席科學家 James Green(天體物理與行星科學教授,同時也是 UCB 校友)的領導下,為哈伯太空望遠鏡所設計、組裝與預先準備。

根據 UCB 天文學家 Barry Welsh(他將一同研究來自 COS 的新資料)表示,COS 被設計用來探索「宇宙網(cosmic web)」,一種包含熱與游離氣體通道(gas lanes)的稀薄網路,連接了星系而且年代可回溯到最早的宇宙。藉由研究這種熱氣體之網,天文學家希望詳述今日所見的(環繞巨大虛無的一大片星系與星系之牆 (譯註:又稱宇宙長城))、宇宙大規模結構的演化。

"COS 的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尋找最遙遠與最微弱的,來研究原始氣體的宇宙網,以了解星系如何形成," Welsh 說。

利用 COS,天文學家也將尋找遙遠星系光暈(haloes)中的化學物質與熱風。這種資訊對於早期星系如何成長以及星系從爆炸中恆星累積重元素的速度有多快,提供重要的洞見。其他天文學家,如 Welsh,希望使用 COS 來探索恆星與行星系統與寒冷星際介質的起源。

太空科學實驗室在研究物理學家 Oswald H.W. Siegmund 的領導下,於1998 年經轉包來製造這種 far UV 偵測器。該偵測器於 2002 年完成,並預計在 2003 年進行短暫升級(譯註:後來發生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事件),不過目前仍待在 Goddard 太空飛行中心的真空室當中,等候從位於甘乃迪角的 Atlantis 太空梭發射進入太空。

"這具遠紫外線偵測器類似於我們為 NASA FUSE 任務所建造的,但具有更好的解析度而且也更加敏感," Siegmund 說,所提到的是 NASA 的 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 衛星,於 1999 年發射,準備以遠紫外線波段研究宇宙。那項由 Johns Hopkins 大學所操作的任務於 2007 年底結束。

在即將來臨的 11 天服務任務中,MASA 太空人將運送另一個新儀器,Wide Field Camera 3 並試圖維修 Space Telescope Imaging Spectrograph (STIS) 以及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那提供科學家與大眾早期宇宙中美妙的星系影像。STIS 具有與 COS 互補的紫外光能力,當二者都還能用時與 FUSE 聯合使用。STIS 光譜儀在 2004 年八月因短路而故障。

※ 下面綜合了許多與 NASA 有關的新聞,相關報導:

* Hubble to receive high-tech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technology
http://www.physorg.com/news161028518.html

* HubbleSite - Servicing Mission 4
http://hubblesite.org/servicing_mission_4/

* NASA begins launch countdown for Hubble mission
http://www.physorg.com/news161028386.html

* 太空史首次 2太空梭同時整備 1艘後備救援

中央社 2009-04-18

(中央社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預定5月12日發射太空梭前往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進行維修和零組件更新作業,但這次太空梭任務和過去有些不同,因為有另一艘太空梭同樣整裝待發,準備隨時展開緊急救援任務。

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預定5月12日升空,前往哈伯太空望遠鏡從事任務,這也是NASA對哈伯這個位於地球軌道上的天文台最後一次後勤維護任務。

但另一艘太空梭奮進號 (Enduavour)今天也移入39B發射台,距離亞特蘭提斯號準備升空的39A發射台不過3公里多;NASA表示,奮進號的所有準備作業都與正式發射作業無異,即使它從事救援任務的可能性並不高。

2003年NASA發生太空梭哥倫比亞號(Columbia)重返地球時解體燒毀,造成7名太空人殉職的慘劇後,NASA就取消了對哈伯望遠鏡的維護任務。

從那時開始,所有太空梭任務都是前往國際太空站進行維護與興建任務,如果太空梭出現危及重返地球時的安全問題,太空人仍然能夠待在國際太空站,等待救援人員和太空梭前來載他們回到地球。

但哈伯望遠鏡所在的地球軌道、方向,與國際太空站完全不同,如果發生狀況,太空人也無暫時棲身之處,因此,NASA必須準備另一艘可立即升空的太空梭做為緊急救援之用。

哥倫比亞太空梭於2003年2月1日完成任務,重返地球大氣層時,在德州上空解體燒毀,7名太空人殉職。事後調查確認,哥倫比亞號在發射升空時,外部燃料槽一塊如手提箱大小的絕緣體脫落,擊中太空梭機翼,致使部分隔熱磚剝離,重返大氣層時的摩擦高熱穿透機翼,導致太空梭解體失事。

NASA後來重新設計外部燃料槽,並於每次太空梭靠泊國際太空站時,從內而外仔細檢查梭體是否受損。

這次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前往哈伯望遠鏡的任務,雖然無法靠泊國際太空站,但仍能藉助太空梭本身的機械手臂檢查梭體,如果確認無安全疑慮,在地面備便的奮進號就無需升空救援。

NASA指出,一旦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升空,奮進號將待命7天,讓工程人員有充分時間確認亞特蘭提斯號安全無虞;如果有救援需要,奮進號將以貨艙不載貨的「空機」狀態升空,並在控制艙內多安置7個供亞特蘭提斯號太空人使用的座椅。

等到亞特蘭提斯號安全返回地球後,奮進號將移往39A發射台,準備6月份發射前往國際太空站的任務。

太空梭於1981年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次升空,NASA的太空梭機隊(尚包括發現號,失事毀損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將於明年全部退役,目前看來,在退役前,最多還有9次太空任務。(譯者:郭無患)


* NASA Approves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the Space Program - FOXNews.com
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519609,00.html

NASA's critics have long asked: Why does the space agency need to design and build its own rockets and spacecraft?


* 歐巴馬要求檢討接替太空梭的「星座計畫」

中央社 2009/05/08

(中央社華盛頓2009年5月7日法新電)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下令,檢討問題叢生的「星座計畫」(Constellation)。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計劃以星座計畫接替明年退役的太空梭,並堅稱這項美國未來的載人太空計畫前景沒有問題。

歐巴馬政府的新預算案指出,「航太總署今夏將檢討後太空梭時期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此訊息引發疑慮,擔憂星座計畫的未來,以及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及火星的雄心壯志。

航太總署代理署長思柯里斯(Chris Scolese)表示,檢討過程可能檢視星座計畫的「可行替代方案」;星座計畫包含戰神火箭(Ares)及獵戶座太空艙(Orion )。

思柯里斯雖然坦言,星座計畫過去2年已經燒掉60億美元經費,但他告訴記者,「如果你問我,是否認為走了錯路,不,我不認為」。(譯者:胡立宗)


* 中國日報頭條:白宮方案 美擬搭神舟順風船

中國日報 2009年04月15日

(華盛頓十三日電)奧巴馬政府的科學顧問和太空專家表示,由於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戰神(Ares)火箭開發計畫進展緩慢,白宮正在考慮不同方案,包括利用中國的神舟太空船進行太空旅行。

奧巴馬的科學顧問霍德倫(John Holdren)表示,他不願猜測以戰神火箭代替太空梭計畫為何推延,但「不應排除」使用中國航天局的神舟太空船的可能性。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從2005年起開始研製戰神一號火箭,準備把它用作太空站的未來交通工具,但該計畫的進展一直不順,導致太空梭預定退休的2010年和戰神一號首次載人太空飛行的2015年之間,出現了空檔。

NASA宣佈,空檔期間美國將使用俄羅斯的聯合太空船(Soyuz)。民間投資者表示,用聯合太空船飛行,每個乘客的費用為2000萬元,每次任務費用可能高達1億2000萬元。

太空專家表示,研製飛往國際太空站的太空船,甚至在月球建立基地,都需要與中國合作,以便實現美國的太空目標,改善國際關係。

太空基金會(The Space Foundation)執行長普爾翰表示,美國近期內不大可能用中國火箭飛往太空站,但應在月球基地等太空項目上尋求與中國合作。

科羅拉多州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的太空與國防專家薇多莉亞.薩姆森表示,與中國簽訂合作協議甚至最終結為伙伴關係,可進一步降低太空飛行成本,並改善與中國的外交關係。

她説﹕「向中國求援是個好主意。NASA正在研究許多方案,有些方案效果不好。」

以「青春之泉」慶祝哈伯升空 19 週年
NASA 邀請大家票選哈伯望遠鏡下個觀測目標
網友為宇宙撰寫《銀河便車指南》
NASA 奈米衛星在太空中研究抗真菌藥物效用
尋找孿生地球比想像中困難
科學家確定「太空」的邊緣
印度 22 日開始進行無人月球任務

ESA 有史以來最小的 FEEP 太空引擎
MIT 開發出廉價的電漿推火箭進器
太空飛機:噴射機與火箭的混種
量子尺度下的時空可能有碎形特性

4 則留言:

fsj 提到...

換電池、陀螺儀 維修哈伯 關鍵任務耗費8小時

【閻紀宇/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2009-05-17 中國時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的太空人十五日進行第二次艙外活動(EVA,太空漫步),為哈伯太空望遠鏡(HST)更換六具陀螺儀與三具太陽能電池,完成這次任務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六具陀螺儀每兩具一組,平日運作需三具,另外三具備用。陀螺儀職司導航與定位,讓哈伯能對準遙遠星體,進行觀測與拍攝。航太總署科學家表示,新陀螺儀準確度極高,能導引一束雷射光擊中三百廿公里外的一枚硬幣。

不過十五日的EVA讓兩位太空人馬西米諾與古德大費周章,耗了八個小時。他們帶著六具新陀螺儀,深入哈伯內部,前四具順利安裝,但是最後兩具卻出了問題,無論如何調整、校正都無法運作。兩人只得回到太空梭,找出兩具備用的舊陀螺儀,這才完成安裝。

這兩具舊陀螺儀是一九九○年哈伯初上太空時使用,一九九九年被「發現號」太空梭太空人拆下運回地球,經過一番翻修,這回再度披掛上陣。科學家表示,舊陀螺儀雖然線路的抗腐蝕不如新品,但仍然可以擔當重任。

亞特蘭提斯號七位太空人預計進行五次EVA,十四日的第一次已為哈伯裝上一具全新的「宇宙起源頻譜儀」(COS),並修復「先進巡天照相機」(ACS)。COS有助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起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ACS原本是哈伯的主力,但二○○七年發生嚴重故障。

接下來三次EVA將更換哈伯的「精細導星感測器」(FGS)、修復「太空望遠鏡影像攝譜儀」(STIS)、安裝「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FC/3)。航太總署期望哈伯到二○一四年,再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接班。

fsj 提到...

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10月發射

【黃淑嫆/綜合報導】 2009-06-07 中國時報

火星到底有沒有生物,為了解開這個謎題,至今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已向火星發射了卅多個各類探測器。今年十月,中國也將加入火星探測的行列。中國僅花廿三個月研發完成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將搭乘俄羅斯運載火箭升空,踏出中國對火星繞行探測的第一步。

中俄聯合火星探測副總設計師、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昌亞說,「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在五月廿八日的第三屆上海航展中,這枚中國自主研發的首顆火星探測器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其重量僅一百一十公斤,長寬各七十五公分,高六十公分。

解開火星之謎踏出第一步

《國際先驅導報》引述上海航天局負責人的話表示,目前「螢火一號」已是「待發」狀態,即將運往莫斯科,由中俄科研人員聯合測試,然後運往哈薩克的拜科努航天發射中心。與○七年發射的首枚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相較,「螢火一號」運行距離是它的九百倍,約三億五千六百萬公里。若十月發射成功,在飛行十一個月後將能到達火星軌道並開展科學探測。

「火星每兩年才靠近地球,今年發射正好是一個機會」,陳昌亞說。○七年六月,中俄正式簽署聯合探測火星的合作協議,兩國將於今年十月聯合開展火星探測計畫。「一般衛星的設計至少要三年,火星探測器少說也得五年,我們加班加點工作,完全是把兩年當作四、五年來用」,陳昌亞自豪的說,「『螢火一號』在今年六月出廠,只用了廿三個月的時間。這在航天界算是一個奇跡!」

螢火一號將搭俄火箭升空

根據中俄合作協議,「螢火一號」將與俄羅斯的「福布斯—格朗特」(Phobos-Grunt)著陸探測器共同搭乘俄方的「聯盟號」火箭升空。之後,「螢火一號」與「福布斯」將分道揚鑣,「福布斯」轉途探測「火衛一」,並登陸採集「火衛一」的土壤返回地球,而「螢火一號」則進入繞火星的大橢圓軌道上,正式執行它的火星探測任務。

上海航天局表示,「螢火一號」的壽命約為二年(在軌運行一年),它在完成使命後將不會返回故鄉,而是永遠地留在浩瀚的太空中。在它未來的火星之旅中,將遭遇七次長期火星陰影區,最長持續八小時四十八分鐘無法接收日照,部分單機必須在零下二百多度環境中進入休眠狀態,之後若能再度「甦醒」,將可創下穿越火影的最長紀錄。

fsj 提到...

催生卡西尼計畫 探測土星 葉永烜獲NASA特殊公共服務勳章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9-06-09

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二○○四年進入土星軌道後,陸續傳回許多珍貴觀測資料,讓科學家對土星及太陽系有更多認識。為表彰卡西尼計畫的科學貢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決定把二○○九年「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頒給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等三位推動卡西尼計畫的台美法科學家。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預定美國加州時間六月九日舉行贈勳儀式,葉永烜因必須在國內主持國際研討會,由長女葉亦航代為領獎。

現任中央大學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黃鍔,也曾在二○○五年獲頒NASA「特殊科技成就榮譽勳章」。

一九八二年,葉永烜(時任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與法國科學家Daniel Gautier、美國學者Toby Owen共同向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提出卡西尼號太空船探測土星計畫;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一九九七年十月發射升空,二○○四年七月飛抵土星軌道,並派遣惠更斯號登陸艇降落在擁有濃厚大氣層的泰坦衛星。

至目前為止,卡西尼號太空船已陸續傳回土星磁層及土星環大氣層觀測資料,並發現泰坦衛星有湖泊、恩塞勒達斯衛星像彗星一樣,會噴出水分子氣體等珍貴資料。

葉永烜表示,卡西尼原本設定任務壽命應在二○○八年結束,但太空船至今「還非常健康」,任務壽命可能延長到二○一○年。

葉永烜回想,當年他和另兩位科學家先向ESA提出卡西尼計畫,因資源有限,ESA要求科學團隊必須跟NASA合作,否則無法推動。但當時NASA剛發射太空船研究太陽風計畫,跟ESA鬧不愉快,雙方根本不說話。「我們去找NASA時,他們說:『我們剛吵架,你們還敢來找我們?』」

葉永烜等人提案過程雖吃了很多閉門羹,最後NASA摒棄與ESA的心結,合作推動卡西尼計畫。

fsj 提到...

美戰神I-X火箭 成功發射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220667.shtml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10.29

美國太空總署(NASA)28日成功試射「戰神 I-X」(Ares I-X)火箭,製造這型火箭的目的在取代老舊的太空梭,並且期待有朝一日用此火箭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和火星。

戰神火箭原本預定27日發射,但因天候惡劣順延一天。這枚高100公尺的火箭台北時間28日晚間11時30分,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NASA表示,這次發射將可「測試及驗證和戰神發射器相關的硬體、模型、設施和地面操作功能」。一般認為,這是太空梭除役後美國載人太空飛行的第一步。

NASA在火箭升空時,將收集火箭上700多個感應器的數據。

戰神火箭這次僅有第一節接受測試,第二節和太空艙是實體模型。第一節是從太空梭計畫改良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升空歷時兩分半鐘所獲得的數據,有助於NASA在用新一代發射載具將太空人送到軌道前,確定這枚原型火箭是否安全,以及飛行是否穩定。

專家小組預測新一代載具在2015年前尚不可能載人,使得太空梭在2010年除役後,將有5年空窗期。(圖說詳見原站)



◆ 取代太空梭!美新世代火箭戰神升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9/today-int2.htm

自由時報 2009.10.29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十八日外電報導〕發射時間多次延宕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戰神一號—X」(Ares I-X)火箭,終於在美東時間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台灣時間二十八日晚間十一時三十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發射。這是戰神一號首度測試,最後順利升空。

全球最高火箭首度測試

戰神一號是NASA三十年來首次開發的新世代運載火箭,將取代預計在明年退役的太空梭,並肩負起載太空人登上國際太空站、重返月球或甚至造訪火星計畫的使命。發射時間兩天來多次因天候因素延宕,原本預定在當地時間二十七日發射,稍後改為當地時間二十八日上午八時,然後又改至十時三十分,最後終於在十一時三十分發射。

為重返月球、上火星鋪路

一百公尺高的戰神一號火箭是目前全球最高的火箭,隸屬於NASA斥資四億四千五百萬美元(台幣一百四十四億)所研發的「星座計畫」。這次發射為測試飛行,火箭點火兩分鐘後,火箭便以降落傘墜入北大西洋,然後由NASA的船艦取回。

這趟火箭測試任務的部分目的,在於讓科學家測試戰神一號三具直徑達四十五.七二公尺的主降落傘,這也是歷來所打造過的最大的火箭降落傘。戰神一號在將近四萬公尺的高度分離,火箭上半部有一具模擬的「獵戶座」太空艙以及發射中止系統,這部分會在火箭點火中止後持續飛行,直到因地球重力墜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