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1

我很瘦,但膽固醇過高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09.09.30

心臟基金會公布飲食調查發現,7成5國人自認吃得很清淡,但其實常吃的食物都是高油、高鹽、高膽固醇。即使是苗條一族,也常因飲食不忌口,BMI值小於24者,也有6成出現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的症狀。

45歲的陳小姐,BMI只有19,自小體型偏瘦,因為吃不胖,平常對油炸、熱炒、醃漬類食物毫不忌口,直到公司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是「高膽固醇一族」。

心臟基金會董事鍾國屏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不良飲食和生活作息是主要關鍵,體重正常或過瘦者,通常較無危機意識,不控制進食量,也不刻意迴避油炸等料理方式,甚至天天吃宵夜。該會的飲食調查就發現,過半比例的苗條一族有三高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調查也發現,7成5國人自認吃得很清淡,但是早、午、晚餐最常吃的分別是三明治加蛋、雞腿(或排骨)便當與海鮮料理。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三明治除了荷包蛋和火腿、肉鬆、漢堡肉外,還會塗上厚厚的美乃滋。雞腿排骨便當,常以油炸烹調,蝦蟹等海鮮料理,也是高膽固醇食材。

於是,這樣一天三餐吃下來的膽固醇超過400毫克,是一天所需的兩倍以上,鹽分攝取約8公克,遠超過一天所需的1公克。

另外,很多人認為自己煮比外食健康,但調查發現,外食族的高膽固醇者比率58%,自煮族也有49%。鄭金寶說,這是因為許多家庭會用沙茶醬、肉燥調味,反而過油、過鹹。

避免吃重鹹,鄭金寶建議,外食族不要再額外加辣椒、醬油等調味料,菜餚可以用開水稍微涮一下。一周吃油炸食物不超過三次,並且改吃糙米飯,蛋白質來源應葷素各半。鍾國屏也表示,高膽固醇異常往往不會有症狀,民眾不要以身材衡量健康。



◆ 每天2顆奇異果 北醫:改善膽固醇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09.09.30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研究顯示,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持續8周,可降低體內三酸甘油脂、低密度壞膽固醇,並提高體內維生素C、E、鈣、鎂等抗氧化營養素濃度,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優質水果。

該研究以20歲到65歲體脂肪偏高的42位受試者為研究對象,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持續8周。實驗結果,受試者血液中維生素C以及鈣、鎂明顯增加,血清裡三酸甘油脂降低9%至10%,血液中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降低幅度為6%,低密度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血管清道夫)濃度比降低 12%。

研究計畫主持人劉珍芳教授指出,美國紐澤西羅格斯大學分析27種常食用水果,在同一重量單位,奇異果的營養密素含量最多。其中鉀、鈣、鎂等礦物質,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元素;維生素C與維生素E,與植物性化學物質多酚,可預防活性氧自由基遭破壞延緩老化,此外,奇異果的纖維質豐富,有助排便順暢,改善便祕。

從營養成分來分析,奇異果熱量不高,但相同重量單位的營養密度最高,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每天吃1顆到1.5個的奇異果,就符合每天成人建議維生素C攝取量。

劉珍芳強調,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首要之務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反式脂肪以及鹽分過高、調味料的加工食品等;多吃全穀類,多以堅果類等單元不飽和脂肪取代一般油脂。

奇異果小檔案

奇異果除含豐富維他命C、A、E、鉀、鎂、纖維素,還含有其他水果少見的營養成份-葉酸、紅蘿蔔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等,一天兩顆奇異果,便可以滿足一天所需3分之1營養素,達到身體的營養補給。

(資料來源: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



◆ 七分飽 身體好 不顯老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09.09.30

七分飽,比較不會老。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消化內科教授吉川敏一表示,最新一期的Science科學雜誌刊登一篇研究,研究人員將猴子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猴子可以隨意吃東西,另外一組猴子則限制食物攝取量,只讓猴子吃七十%的時候,經過二十年後發現,沒有節制食量的猴子,明顯老態龍鍾,而只吃七分飽的猴子,毛髮顯得比較漂亮,皺紋比較少,身體機能也比較好。

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劉輝雄醫師解釋,從人類演進史來看,人類過去十萬年歷史中,幾乎沒有吃飽過,最近五十年生活較富足,人類才有吃飽的機會,因此人類擁有刻苦耐勞的基因,隨時需要應付飢餓狀態,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反而容易損害長壽基因,引起百病叢生。

劉輝雄醫師指出,年齡分為「日曆年齡」與「身體年齡」兩種,簡單來說「日曆年齡」則是實際歲數,而「身體年齡」就是身體機能的表現,兩者並不相同,而身體年齡指血管、內分泌、神經、骨骼與肌肉的年齡,而維持五種重要器官的均衡老化也是健康長壽的關鍵,若能透過檢查,時時了解自己的身體年齡,就能及早矯正生活習慣,延緩老化。

劉輝雄醫師表示,臨床上,曾看到有人的「身體年齡」提早老化三十年,和「日曆年齡」差了三十歲。在台灣,最常看到心血管老化和骨骼老化。想減緩老化速度,最好一周進行四次有氧運動,一周進行二次肌肉重力訓練。吉川敏一教授建議,想要減緩老化,一定要多運動,均衡補充各種營養素,也可以喝一點紅酒,且不要過量飲食,避免身體提早老化。



◆ 1千助農友 能吃到最新鮮蔬果

自由時報 2009.09.30

〔記者蘇福男/高縣報導〕88風災重創高縣山林田園,不少農民心血付諸流水,微風市集推出「一人一籃菜,農友站起來」認購活動,民眾只要預先支付買菜錢,每個月就能收到最新鮮蔬果和農特產品,不僅吃得健康,又能幫助農民重新站起來。

縣府2年前推動有機專業區,鼓勵農民投入有機農業,隨後並成立南台灣首創微風市集,每週六上午8點至12點在鳳山婦幼青少年館前擺攤,讓有機栽種農民及社區落實推廣「健康樂活」與「社區嚴選、手工製造」的理念。

主婦聯盟前台南分社經理葉杏珍表示,此次88風災市集農友損失慘重,其中住甲仙鄉小林村咖啡農陳秀琴,不幸遭土石流吞噬,那瑪夏鄉梅農林明賢梅園重創,另甲仙、美濃農作物也嚴重受創,農友至少將有3個月沒收入。

為幫助農友共渡難關,微風市集推出「一人一籃菜,農友站起來」認購活動,民眾只要預先月付1千元,每個月第2週就能收到最新鮮的蔬果和農特產品。

市集自治會長林慶鎣表示,目前市集計有36個攤位,分為「取得有機驗證」及「不使用農藥化肥」,所有農產品必須是農民自己種植或飼養,協會不定期到產地訪視耕作狀況及田間管理外,縣衛生局還定期抽驗農藥含量,只要一驗出不合格,立即退出市集,認購活動洽詢電話:0975-300515陳志鵬。



◆ 中秋節 建議野餐取代烤肉 月餅淺嘗即止

中廣新聞/李書璇 2009-09-30

本週六就是中秋節,台北縣衛生局表示,月餅的熱量很高,營養師建議民眾一個月餅與家人分著吃,否則一次吃下好幾個高油、高糖的月餅,熱量相當驚人。至於中秋烤肉,燒烤的肉類會導致蛋白質炭化,產生致癌物,建議民眾不妨以到河濱公園野餐賞月的方式替代烤肉。

週六就是中秋節,許多民眾都規劃了烤肉活動,烤肉架上的肉片、香腸很美味,容易讓人不知不覺間就攝取過多肉類及醃製性食品;臺北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在臺灣大直腸癌的罹患率和死亡率已高居第3位,主要和飲食西化,攝取過多脂肪、紅肉及燒烤食物、缺乏攝取蔬菜水果,以及少運動有關,尤其燒烤後的肉類,會導致蛋白質炭化,產生許多致癌物質,衛生局建議大家中秋節不妨來個沒有烤肉的家庭野餐會,可到縣內設置的秀朗清溪河等11座河濱公園內,帶著應景的月餅、文旦及家人精心準備的食物,一樣可以共渡愉快的中秋佳節。

不過對於月餅,臺北縣立醫院營養部主任張春美也建議,市面上的月餅幾乎都是高油高糖,尤其內餡的料越多熱量越高;像是:雙黃、蓮蓉蛋黃、桂圓蓮蓉松子,1個的熱量大約都在600大卡以上,相當於飯量2碗半,此外市面上有所謂「蒸」的月餅,但營養師說,只要是內餡中含有豆沙、核桃、松子等高油脂,不管是蒸的、烤的,熱量都不低,建議民眾吃的時候不要大口大口咬,可以改成一個月餅與家人一起分享,細細品嚐。



◆ 枸杞、紅棗抽驗 幾全含農藥

【聯合晚報╱記者王慧倫/台北報導】2009.09.30

秋冬腳步近,民眾開始選購中藥作季節性食補養生。消基會日前抽檢當歸、人蔘、紅棗及枸杞等普遍藥材,發現當歸含有漂白成分二氧化硫的比率高,人蔘、紅棗及枸杞也有農藥殘留,民眾選購時要特別注意有完整包裝標示,烹煮前也可泡水去除農藥殘留物。

市面上的紅棗、枸杞、人參、當歸等4種中藥材常被國人視為食補養生的最佳選擇,不論是直接用水沖泡或者燉補、甚至煮進菜裡,在日常飲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不過近年來中藥材近九成由中國大陸進口,生產、製造過程都可能暗藏環境汙染與衛生不良問題,更可怕的是人工添加過量的二氧化硫及防腐劑、農藥,不但沒補到身,反而還傷身。

消基會日前針對4種普遍的中藥材每樣隨機抽取10件樣品進行價格、防腐劑、二氧化硫、重金屬及殘留農藥檢測,發現40件樣品中竟有30件標示不符規定,其中包括「產品均未標明製造日期」,消基會表示如業者未依照規定標示,可依「藥事法」法處以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值得一提的是,藥材在二氧化硫檢測部分有8件當歸片超出標準,甚至殘留檢測量超過0.030g/kg。消基會表示,二氧化硫具有抗菌和防止褐變功效,因此常被業者使用在食物裡減緩氧化,但過多的二氧化硫殘留會讓過敏的人出現氣喘、頭痛或噁心等症狀,不可大意。另外也有26件樣品出現農藥殘留問題,包括9件紅棗、10件枸杞及7件人參。

針對檢測結果,消基會呼籲既然4類中藥材已被列為「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主管機關就應儘快訂定相關的「食品添加物限量暨規格標準」、「總重金屬限量值」及「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另外也該規範散裝中藥材仍應該標示完整,讓民眾辨認品質好壞,民眾買了藥材回家,烹調前可用水浸泡後丟棄浸泡水。

※ 相關報導:

二顆雞蛋飲食粉碎膽固醇問題
研究:膽固醇結晶與心血管的侵害相關
國人營養失衡飲食指南應全面翻新
營養貧乏的子宮致後代發生永久遺傳變化
研究者:喝牛奶的人壽命比較長
藥品食品檢驗 明年大一統
糧食戰爭

科學家移除活體動物的阿茲海默症類澱粉斑塊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中秋茶飄香 你喝的茶安全嗎?

中廣新聞網/劉映蘭報導 2009.10.02

「中秋茶飄香 你喝的茶安全嗎?」

「八月採茶是中秋,茶妹約哥上高樓,端盅濃茶共哥飲,點點滴滴入心頭。」這是採茶謠的歌詞,一語道破秋季茶葉收成,中秋更有許多人以茶配月餅。而讓中秋節飄茶香的原因還不只如此,因為中秋是一年三大節日之一,也是傳統送禮旺季,除了月餅禮盒,茶葉禮盒在這個時候的銷售量也佔一年之中非常重的份量。

外觀精美的包裝茶雖然普遍來說比散裝來得有保障些,但消基會在中秋節前抽查市售包裝茶葉,結果竟有5成7標示不符合相關規定。其中有約半數沒有標示內容物名稱或營養內容,消費者不知道喝到肚子裡的究竟是什麼,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說,例如有消費者買的包裝上寫綠茶,卻含有花茶成分,但消費者可能對某些花茶過敏。

其次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在於茶葉來源、產地;據消基會統計,36%的包裝茶沒有標示原產地或原產國,尤其因為台灣茶品質良好,衛生檢驗和農藥使用標準等都比鄰近的中國大陸、越南等國嚴格,但消基會發現,市售包裝茶不乏他國生產經由第三地(國),或進到台灣再來包裝,結果寫上「台灣茶」,事實上並非本土所產,消基會食品消費委員王裕文說, 台灣茶的農藥檢驗愈趨嚴格,這是其他國家還沒跟上的。

產地方面標示不清,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明明不是高山茶,卻號稱高山茶,吳家誠指出,這是因為高山茶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比較高的地位,因此出現混充情形。

依照《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及《食品衛生管理法》,這些標示不符的包裝茶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一年內再次違反者,得廢止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而消基會也提醒民眾在購買茶葉時的注意事項,首先留意茶葉是否受潮,品質好的乾燥茶葉含水量應在5%以下;買之前若能試喝,茶湯顏色應澄清鮮亮,不能有沈澱物;最後從茶葉葉片形狀、色澤判斷完整度,茶梗和茶末愈少愈好。

※ 相關報導:

* 中秋節飲食巧搭配 營養環保又健康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501



◆ 新蔬食生活/降低膽固醇的4個V策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3729

【文、圖/摘自《健康一定要新蔬食生活──120個V星人美好飲食秘笈》/柿子著/柿子文化出版】2009/09/29

膽固醇是全民健康的公敵!聽到它的名號,只要是人都會直接變臉給你看!不是說膽固醇不好,而是光靠人體自行製造的量,已經太夠了!

膽固醇是人體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員,更是合成性荷爾蒙、維生素D及膽酸等重要荷爾蒙的原料,只要你是動物,體內就一定有這種營養物質,它很重要,所以別妄想和它一刀兩斷了!要小心的是,別讓它在你的身體裡,無限度地擴張地盤……

最好的食物膽固醇攝取量為0毫克

真正安全的血膽固醇範圍是150毫克/公合以下,機能正常的肝臟所自行製造的膽固醇量就已足夠,沒必要多此一舉去補充它──食物中的膽固醇只要超過0毫克,就是拿你的健康冒險,小心兩眼一翻見閻王喔!

12大V食降膽固醇

●黃豆:黃豆常被專家認為是最有效、最普遍、最便宜的降膽固醇食物,其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對於降低壞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相當有幫助──平日飲食中25公克的大豆蛋白,就含有50~60毫克的大豆異酮。

●大蒜:(宗教修行V請自行斟酌)大蒜所含的各種硫化合物,具強烈的氧化還原作用,可抑制脂肪過氧化、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其中,大蒜素的二次代謝物甲基柄烯三硫,能預防血栓,不妨多搭配利用。但烹調時忌高溫或煮太久,以免破壞營養素。

●洋蔥:(宗教修行V請自行斟酌)洋蔥的脂肪量很低,其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環蒜氨酸和硫氨基酸等物質,具良好的降脂作用,並有益於血栓的溶解、提高好膽固醇含量、降低壞膽固醇;而前列腺素A則是可以幫助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壓。

●燕麥:燕麥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質(尤其是β-聚葡萄醣),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和血壓、預防心臟病,可搭配葡萄乾、蘋果丁享用。

●核桃:核桃所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降定血壓、穩定心跳,可減少心臟病風險;其他如亞麻子、杏仁等堅果也都是不錯的omega-3脂肪酸來源,可適量攝取。

●紅麴:紅麴的降低膽固醇方式,主要是藉其本身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來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進而維持血膽固醇量的安全水平。此外,紅麴所含的不飽和脂肪,亦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

●山楂:山楂中的某些成份可增強心臟的收縮力、擴張血管,讓心臟的血液流通順暢,進而預防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此外,山楂還有收斂、降血壓和膽固醇、促進脂肪代謝等功效。

●玉米:可作主食的玉米,除了富含多種維生素,也含有不少鈣、磷、鐵、鎂、硒和纖維質,有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軟化血管,進而預防、改善心臟病。據說,印第安人幾乎沒有冠心病或高血壓,就是因為以玉米為主食!

●香蕉:香蕉是繼黃豆之後,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能在產品標示上寫上「高鉀、低鈉,可降低中風、高血壓發生」的食物,其含鉀量高,具保護心血管、降低血壓和中風發生率的功效。不過,香蕉最好不要空腹吃,以免血液中的含鎂量遽升、損壞血管健康。

●蘋果:1顆蘋果約有30毫克的類黃酮(一種抗氧化劑),可預防冠狀動脈硬化。蘋果的纖維、果膠、蘋果酸、抗氧化物和其他成分,也能降低壞膽固醇並有利固醇代謝。

●紅酒:研究顯示,每天少量飲用紅酒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因紅酒含有促進好膽固醇上升和捕捉自由基的成份,但每日飲用量請限制在80c.c以內。

●巧克力:有不少研究指出,適當食用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有助於增加抗氧化劑的攝取,進而達到健康動脈、降血壓、解緩壓力的目的。

少吃脂肪、用好油

脂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但是適當即可,不要攝取太多,就算是好的脂肪來源也一樣。建議將橄欖油、芥花油列為首選,麻油和花生油也不錯,可以多種交替使用,尤其是沙拉油和葵花油在降低血膽固醇的同時連HDL也不會放過,所以最好不要單一長期使用。

適當喝茶

茶(綠茶、烏龍茶等)裡的多酚類可以提高HDL、降低血壓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護心血管和心臟的功效。養成「經常、適時、適量」的飲茶習慣,有助於保護心血管,不過請盡量選擇咖啡因較少或無咖啡因的茶葉。

「吃飯皇帝大」這句俗語很多人都聽過,但「呷飯顧性命」才是現在不可忘的五字真訣!M星人別忘了要顧小命,多V多健康,而V星人也要小心食物的選擇和烹調方式,避免油炸、過於精製加工、含反式脂肪酸等的食物,否則被心臟病盯上,也是自找的啦!

※ 相關報導:

* 柚子》柚子多C高纖維 全身都是寶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47677

fsj 提到...

愛肝達人站/你可能不只是疲倦!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5463

【聯合晚報/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2009/10/04

某生生性驕傲,一日討論課中洋洋得意,老師故意稱讚一句「XX同學,你皮也學會了,毛也學會了,不錯!」

該生聽了面有喜色,老師又加了一句:「嗯,十竅也通了九竅!」

同學會心一笑,該生還是不能頓悟。

學了皮也學了毛,表示學到皮毛,但裡面都沒學到,十竅通九竅表示一竅不通。因此做學問是個大道理,要融會貫通,還要懂得謙虛。看病也是一樣,看人體的疾病看似很簡單,因為傷風感冒醫生開的藥就是那幾種。但事實上,其中有很深的奧妙處。

人命關天,醫學知識又多如瀚海,因此,醫生的養成教育長達七年之久,之後還要接受五年至七年不等的專科訓練,一個人年輕精華的時間盡粹於斯!

但光由書本學來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是不夠的,要能看病正確診斷、用藥要如神,還要有足夠的臨床實習與經驗。因此,隨著醫師年齡的增長,看病人數的增加,醫師看病的能力也會愈來愈好,開刀的刀法也越來越棒。

例如,一般人常有的疲倦,可能是工作太勞累或壓力太大。資淺的醫師可能認為只是傷風感冒,肝病醫師可能認為是肝發炎了或肝臟出了大問題,感染科的醫生可能認為得了各種感染症,例如H1N1等,中醫師可能認為是腎虛,要好好調理一番。

這中間到底誰對誰錯,在病發初期由於症狀不多也不厲害,常不易診斷,這時醫師的經驗與智慧就很重要了。到了病程中後期,症狀更明顯,其他各種症狀也出來了,到那一刻,大家都會診斷,但可能都太遲了。

因此,有病一定要及早就醫,由醫師來替你診斷,以及早醫治,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甚至求諸怪力亂神或偏方草藥,或聽信三姑六婆之言,尤其肝臟這個沉默的器官,內部沒甚麼痛覺神經,而且只要四分之一正常肝臟還在,人就感覺跟平常一樣逍遙自在。

肝病初期通常沒症狀,如果不求醫檢查而自以為肝臟正常,就可能延誤醫療,誤了大事。因此不僅醫師看病要謙沖為懷,當病人的也要明白此中三昧,才能為自己的健康謀最大幸福。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從本態性高血壓談起
http://news.epochtimes.com.tw/7/12/19/73216.htm

⊙陳文哲(西醫師) 2007.12.19 大紀元

高血壓的分類

西方醫學對疾病的起源有所謂的病因學 (etiology),針對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治療。然而在面對高血壓時,顯然遇到困難。大約只有一成的患者找得出原因,就把它歸類在次發性高血壓,常見的就是腎臟病變、內分泌系統異常及嗜鉻細胞瘤等;而剩下九成的高血壓是找不出原因的,就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或本態性高血壓。比較令人覺得不解的是:這種說法,應該超過20年(筆者是醫學院學生時,教授就是這麼教的,距今也超過20年)。在這麼不算短的時間,醫學界對本態性高血壓發生的原因並沒突破性的發展反倒是越昂貴的降血壓藥物不斷的被開發出來。

視為理所當然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把這種想法視為圭臬。很自然的認為:大部分的高血壓是找不出原因的,只要能控制下來,盡量不發生併發症就行了。形成了一種觀念,也就不會對病患發生高血壓的原因感興趣,而把焦點放在選擇哪一類降血壓藥物,哪類降血壓藥副作用少;哪類降血壓藥物還兼具保護心臟、或降低血脂的作用等等。

養成不良習慣

全民健保實施後,民眾就醫的便利性大大的提高。高血壓預防的觀念,在政府的鼓勵,傳媒的推動下,深植在一般民眾心中,造成很多心血管科門診人滿為患。在一節門診(3個小時)能看上百病患的醫師不在少數,分攤下來,每位病患實際看診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這個時間還得包括完成病歷,與病人寒暄兩句,時間是相當緊迫的。我不知道別的醫師怎麼看的,我最高的紀錄是看七十幾位病患,當然有部分是複診病患,處理上比較迅速,可還是被跟診護士一直催,真的是很難靜下心來好好看,更不要說去動手去檢查一下病患。有位醫師曾跟我開玩笑地說,他看超過七十名病患,就沒有醫德了。現在,雖然我的病患沒那麼多了,可是常常不是很仔細地看診。偶而,我想好好的看診、衛教一番,病患有的客氣的跟我說:「照這樣行了。」有的不客氣就說:「講那麼多幹什麼呢?我趕時間哩!」我想大家都養成不好的習慣了。

脊椎錯位也會引起高血壓

有位中醫的朋友,跟我提起他有個病患血壓高,吃了好幾年的藥。結果檢查發現胸椎有錯位的現象,經過脊椎矯正手法後,血壓就降下來了,從此不用吃藥了。我們人體胸椎旁的神經孔有交感神經通過,它是控制心臟、血管的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影響血壓是很合理的。如果醫師們能有多一點的心思在高血壓發生原因的探索上,而不只是用環境、遺傳的因素來解釋,我想對本態性高血壓的認識,將不僅於此。

※ 相關報導:

* 再忙碌也要看完這篇文章
http://beatleswang.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2188.html



◆ 科技新貴愛憋尿 尿路結石引血尿

中廣新聞/劉怡伶 2009-10-06

許多在無塵室工作的男性科技新貴,因為穿脫衣服費時懶得上廁所,甚至少喝水,引發血尿及泌尿道結石的症狀;奇美醫院南科附設聯合診所主任黃建元表示,在無塵室工作喝水少於600毫升、或小便次數少於一次的人,近六成會引發這些疾病,這是因為工作環境及限期壓力,讓工程師憋尿到工作結束。

過去常見女性在高科技職場無塵室工作,長期憋尿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率偏高的研究報告,但黃建元醫師近來調查南科男性工程師泌尿道結石的好發情形,有54.2%的男性維修工程師進入無塵室工作會憋尿到工作結束,64.6%的人每次工作喝水少於600毫升,小便少於1次的高達56.3%。

他表示工程師一旦進入無塵室工作,往往數個小時不敢上廁所,因為於光是穿脫一次衣服需費時10分鐘,會耽誤工作,甚至連喝水也不敢。有工程師甚至曾經連續工作10小時沒有上廁所,之後卻引發血尿的情形,亦有工程師產生泌尿道結石的症狀。

黃建元調查男性工程師尿路結石盛行率,27.1%的男性維修工程師曾經有血尿情形,發生率有偏高現象,9.3%男性維修工程師曾經有泌尿道結石,且其中大多無家族史。

最近門診就有兩名年約二、三十歲的患者求診,都是因為憋尿及喝水太少,他提醒男性維修工程師每次憋尿時間不要超過3到4個小時,離開無塵室後要大量喝水,以避免引發血尿及泌尿道結石。

fsj 提到...

管他卡路里 紐約客看標示照吃不誤

中央社 2009.10.07

紐約市去年夏天規定餐廳標示卡路里含量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民眾飲食習慣幾無改變,顯然胃比腦還有決定權,只要好吃、想吃,熱量再高也無妨。

紐約大學與耶魯大學幾名教授,追蹤調查消費者在紐約市貧窮區的麥當勞、溫蒂、漢堡王、肯德基等四家速食連鎖店點餐情形,做出上述結論。根據以往調查,這些貧窮區民眾肥胖機率較高,也常患有糖尿病。

受訪群包括哈林區等紐約市數個較貧窮區的黑人及西語裔消費者,以及迄今還未實施標示政策的新澤西州紐瓦克市民眾,做為調查樣本。研究人員在實施標示前兩週以及實施之後四週,共計收集了1100份收據,完成以上結果。

研究發現,一半民眾會注意餐廳標示卡路里多寡,28%受訪者認為標示會影響他們點餐,但只有約9%、10%民眾因此選擇較健康的食物。

不過令研究人員吃驚的是,經過比對點餐發票後,民眾選擇食物的卡路里含量,遠高於市政府2008年7月規定標示之前的含量。 報告指出,實施標示政策後,紐約市民一餐熱量平均值約在846卡路里,實施前為825卡路里;至於紐瓦克市民實施前後的熱量均值約在825卡路里左右。這份報告將刊載於最新一期的「健康期刊」 (Health Affairs)。正當全美推行健康飲食之際,結果有點反諷。「紐約時報」引述紐約大學助教授Brian Elbel認為,顯然餐廳的標示還不夠清楚或明顯。

紐約市是全美第一個推動這項政策的都市,多少影響其他城市是否跟進。加州、西雅圖以及部分城市已追隨紐約腳步實施。

事實上,去年實施標示政策後,位於紐約華埠及法拉盛的中餐廳曾緊張一陣子,深怕標示卡路里後,影響顧客上門,尤其是華人愛吃的家禽內臟及部分海鮮都含有高卡路里及高膽固醇。

實施年餘,除了受景氣影響外,中餐廳倒未因標示卡路里含量導致生意下滑。一位台菜館老板說,一開始,消費者還會看一下菜單上顯示的卡路里含量,現在幾乎沒人詢問了。

公共衛生及營養專家認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很難改變飲食習慣,但不能因而放棄推動卡路里標示政策。

不過,專家質疑,貧窮區民眾在意價錢遠高於卡路里含量,抽樣調查恐影響真實性。紐約市衛生官員也說,調查時間點選在實施前後,還不容易看出民眾點餐及改變飲食習慣情形。

紐約市政府計劃幾個月之後發布針對全市1萬2000家餐廳進行的收據調查,了解市府推動一天2000卡路里運動的成效,以及民眾是否真如紐約大學調查結果顯示,飲食習慣幾無改變。

※ 相關報導:

* 芋頭/熱量低於白飯 纖維等同地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5532

* 地瓜》地瓜連皮帶肉吃 更多纖維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50183



◆ 加州研究:禁開速食店無助民眾減肥

中央社 2009.10.07

雖然南洛杉磯從去年起禁止速食店擴張,以降低居民肥胖率。但一份研究顯示,這項禁令並無法影響收入較低的南洛杉磯人到速食店用餐,南洛杉磯的肥胖率依然高出其他地區。

這份由洛杉磯知名智庫蘭德(Rand)所做的研究顯示,由於收入偏低,加上當地缺乏大型購物中心所提供的美食街與小型餐館,儘管洛杉磯議會從去年起禁止速食店擴張,甚至將禁令延長到明年3月,卻無法遏止南洛杉磯居民的高肥胖率。

報告指出,南洛杉磯人的肥胖比率為26%,收入較高的西區則只有18%。

但根據統計,洛杉磯西區每10萬居民,擁有29個速食連鎖店、14個小食品商家,與10個大型超市;而南洛杉磯則有19個速食連鎖店、58個小型食品商家,與3個規模稍大的雜貨店。

蘭德公司資深經濟分析師席圖姆(Roland Sturm)說,從這樣的結果可以發現,速食餐廳的數目與肥胖並無直接相關。

他認為,從政策上要求餐廳在菜單上說明食物所含的卡路里與營養成分,並減少零食與汽水等碳水化合物的販售,應該能更有效減少所得偏低地區居民選擇高熱量的速食食品。

「洛杉磯時報」引述紐約大學營養學系教授奈塞爾(Marion Nestle)的話指出,收入偏低地區居民普遍肥胖,除了因為所得不高,被迫選擇便宜的速食外,這些地區的大型生鮮超市數量太少,導致他們無法取得健康、負擔得起的食物,才是最大問題。

被稱為「食物沙漠」的南洛杉磯地區議員派克斯(Bernard C Parks)則呼籲大型超市與更多可以坐下來慢慢享受食物、供應生鮮食物的餐廳到南洛杉磯開店,因為這裡的居民要買生活所需的新鮮蔬果,必須開車到遠處購買。

fsj 提到...

10大危險食物 萵苣、菠菜排頭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10.08

美國食物營養團體「科學公益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六日公布研究報告,列出引發疾病的十大危險食物,其中綠色葉菜類位居榜首,包括萵苣和菠菜,其次為蛋類、鮪魚、蠔、馬鈴薯、乳酪、冰淇淋、番茄、芽甘藍和漿果類。

蔬菜、鮪魚和乳品生產加工業者立即發表聲明,駁斥這個報告。

科學公益中心的科學家根據1990年以來美國與這些食物有關的疾病疫情次數,來為這些食物的危險性評級。

該中心說,這些食物引發的疾病從輕微的肚痛到死亡不等。對綠色葉菜來說,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原因多出於未適當清洗。

該中心說,過去廿年綠色葉菜在美國引起三百六十三次疫情,造成一萬三千多人求醫;這十大危險食物總共造成超過一千五百次疫情,使近五萬人生病求醫。該中心說,許多人生病未接受治療或提出報告,因此真正的病例總數可能更多。

這項報告指出,沙門氏菌是蛋類、乳酪和番茄引起疾病的元凶,主要由於蛋類未煮熟、乳酪未適當加工;要從生番茄除去沙門氏菌也很困難。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也與馬鈴薯有關,主要是出現在如馬鈴薯沙拉等冷食中。

另外,未冷藏的新鮮鮪魚很快就會變壞,釋放出有害毒素,罐頭鮪魚也不保險。未適當清洗的蠔則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危險。細菌也可在冰淇淋中生存,主要是來自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雞蛋。

美國相關業者都發表聲明,指致力遵行法規維護食物安全,不應用這種報告嚇阻消費者吃這些健康食物。

※ 相關報導:

* 醫師:問題在食用方式 不在食物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182066.shtml



◆ 孕婦多吃甘草 不利孩子智商發展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0.08

孕婦不要吃太多甘草,否則對孩子的智商、行為表現大大不利。英國、芬蘭最新研究顯示,孕婦每周吃超過100公克的甘草,未來小孩的智商、學習表現都比一般孩子來得差,且比較無法專注。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Glycyrrhizin),這種物質只要一周吃超過500毫克,相當於100公克甘草,就會傷害胎盤,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這項研究主要針對8歲孩子,他們的母親曾在懷孕時吃下大量甘草,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孩子做認知測試的成績普遍不如其他小孩,且常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成分,甘草酸會傷害胎盤,胎盤失去保護作用,讓母親身上的壓力荷爾蒙更容易進入胎兒體內。壓力荷爾蒙包括腎上腺醣皮質激素等,這些荷爾蒙若濃度過高,很可能傷害小孩腦部發展,未來小孩也比較容易注意力不足。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研究顯示,孕婦每周吃下500毫克以上的甘草酸,等於100公克純甘草,生下的孩子智商較低,並產生較多行為困擾。孕婦的懷孕期也比較短。



◆ 一天一包泡麵十四天長一公斤肉

【鄧木卿/中縣報導】2009-10-08 中國時報

每天吃一碗泡麵,十四天就多一公斤肥肉;每天吃一罐洋芋片,十天就多一公斤肥肉,台中縣衛生局七日公布體重控制班成效,兩百人透過正確飲食和運動,總共減少五百卅一公斤,其中一名女學生還減了十六.五公斤,且沒有後遺症。

台中縣衛生局「中老年減糖減脂班、更年期婦女窈窕愛心班」體重控制活動落幕,成效驚人,兩百名參加者共減五百三十一公斤,平均每人減去二.二公斤。

衛生局長陳南松說,今年社區篩檢結果,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佔二九.一二%,女性三三.九七%,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容易發生血壓、血糖及心血管疾病,他呼籲民眾只要飲食控制得宜,加上適當運動,就能健健康康的達到減重效果。

兩百人中,減重最多的是一名王姓女高中生,她體重在三個月內,從九十公斤減到七十三.五公斤,共減了十六.五公斤,腰圍整整少了三吋,昨天由媽媽陳淑琍代表現身說法,陳媽媽說,自從與女兒參加減油減脂班後,全家飲食跟著大大改變,炒菜不再用油大火快炒,全家也不再外食,感情增溫不少,陳淑琍全家五口共減卅七公斤。

fsj 提到...

滲入細胞代謝毒素 水是百藥之王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10.09

有一句廣告詞常說:「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生活上也確實如此。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謝東明表示,喝乾淨的水、吃天然的食物,飲食就是這麼簡單,但民眾往往做不到,就從喝水來說,現代人多半愛喝有顏色、有甜味的水,只愛吃喜歡的食物或食品,結果上了年紀,身體漸漸出狀況才開始後悔。

他指出,市面上有的飲料都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劑、人工化學香料等物質,當民眾長期吃下這些物質之後,代謝功能好的人可以把它排出去,但代謝功能不良的人就無法將其排出,結果這些物質就堆積在人體內,在日積月累之下,最後自然產生疾病或造成內臟功能受損。

雖然上年紀的人發現飲食上的問題後,便會告訴自己的小孩該吃那些食物或不該吃哪些食物,但小朋友往往都聽不進去,也是要等到年長或身體出狀況後才會感受得到,結果這些老了之後的小朋友又會告訴他們的小孩,如此循環下去,健康的一代也不知何時會出現?

謝東明指出,健康的飲食是要從心開始的,先調整對食物的慾念,再來要認識食物跟人的關係,自然就知道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甚至於該如何吃才能吃得健康。像是碳酸飲料、帶甜味的酸性飲料等,往往會造成酸性體質,所以讓自己跟小朋友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除了空氣之外,他強調,水在人體的重要性比任何食物都重要,因為水是百藥之王,能滲入細胞將毒素代謝出來,並稀釋血液的濃度、參與人體生化作用、調節體溫等;經常飲用含人工化學成分的飲料,體內化學反應會隨之產生極大的異常變化,對人體必然產生大傷害,因此喝乾淨的水其實對人體最好。



◆ 葡萄糖燃燒不全 體內恐累積有毒物質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10.09

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謝東明則指出,人體攝取葡萄糖宜適量,太少會產生饑餓感,太多則會轉成脂肪後儲存在人體內,但有些肝功能不全的人就無法處理過多的葡萄糖,導致變成有毒物質並累積在人體。

他表示,人們每天所吃的飯、麵以及甜食等碳水化合物,都是醣類的來源,醣類是人體熱量與能量的主要原料,食物經消化系統分解成葡萄糖,吸收進入血液則稱為血糖,血糖必須在氧氣充份的情況下,才能讓細胞完全燃燒轉換成熱量與能量供人體使用,反之,若燃燒不完全就可能會累積,甚至變成有毒物質。

在氧氣不充足的室內、高山或過度劇烈的運動下,容易因氧氣供應不足而使葡萄糖燃燒不完全,造成丙酮酸,也就是俗稱疲勞素的堆積,進而影響到神經傳導或神經麻痺。丙酮酸堆積在心臟肌,運氣不好會造成心肌麻痺而要命;堆積在四肢肌肉則四肢會不聽使喚,第二天仍未代謝排出時就會轉換成乳酸,形成肌肉痠痛、僵硬,影響到血液循環。

謝東明進一步指出,當民眾攝取大量的醣類卻沒有燃燒掉,人體便會將它轉換成脂肪加以儲存,以作為儲備用,長期下來儲存的脂肪就形成肥胖體型,若肝不好的人就無法順利將其轉換,到最後就可能變成有毒物質,因此,用多少攝取多少,攝取量多寡因人而異,每個人往往不同。

基本上不要過量攝取,餓的時候再補充即可,譬如這一餐吃飽後,等下一餐的用餐時間到了之後,若這時感到肚子餓,代表葡萄糖已消耗殆盡,攝取量剛剛好,但如果下一頓飯的用餐時間到了卻沒有饑餓感,則代表葡萄糖攝取過量。建議民眾可用這種簡單的判別方式來評估個人的葡萄糖攝取量。



◆ 朱樹勳:季節交換易心肌梗塞 小心保暖

中央社 2009.10.09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今天表示,近來季節交換,氣溫下降,正是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節,民眾應多注意保暖,若有不適,應及早就醫。

近來氣溫下降,因心血管疾病就診的人數也逐漸增加,昨天接連傳出吳文清、陳朝威等知名人士因心肌梗塞的死訊,亞東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光超表示,根據過去的經驗,每逢寒流,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病人常大增。

朱樹勳表示,季節交換是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節,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小心並注意身體保暖,有空應到醫院做詳細檢查,若有胸悶、胸痛等不舒服症狀時,就應服用隨身攜帶的硝化甘油含片。

他表示,若有胸部劇痛,就代表發生心肌梗塞,此時應趕快就醫,送醫時間愈快愈好,最好是一路實施CPR(心肺復甦術);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此時最好不要爬山,喝酒也應淺嚐即可,不要喝太多。



◆ 彎不了腰 動脈硬化嚴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0.09

只要做一個小動作就能知道自己的血管有沒有彈性,還是血管已經硬梆梆。日本學者發現,坐在地板上,腰往前彎,手向腳趾伸直,做這動作時,若手指距腳趾越遠,表示血管硬化越嚴重,這姿勢稱為「坐姿體前彎」,原本用來測試一個人的身體柔軟度,現在也可以拿來作為血管硬化程度指標。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生理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研究對象主要針對40歲以上中、壯年和年長民眾。研究顯示,從上述動作可以評估動脈彈性好壞。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研究人員山元健太(KentaYamamoto)建議,進行這項簡單測試能幫助估算心臟病、中風風險,預防老化引起的血管硬化病變。研究人員解釋,做伸展運動時,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生理反應,減緩血管老化、硬化速度。

健康的血管富有彈性,血管因為有彈性,所以可以調整血壓,動脈會隨年齡增長而彈性減弱,血管逐漸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指出,維持健康體態的人往往身體也比較柔軟,從身體柔軟度可以快速判斷動脈有沒有彈性。

總共有526位健康成人參與研究,都沒有抽菸習慣,年齡介於20到83歲之間,身體質量指數都少於30,研究人員想了解身體柔軟度是否和動脈硬化程度有關。總共分為三組,分別20到39歲年輕組,40到59歲中年組和60到83歲年長組。受試者坐在地板上,背靠牆,腿伸直,彎腰,手臂緩慢往前伸,研究人員也測試受試者的血壓和脈搏速度。結果發現,對中年、年長者來說,這項動作可以評估動脈硬化程度,身體柔軟度越好,血管也越有彈性。



◆ 宅男懶得動 小心脊椎提早老化

中央社 2009.10.09

許多宅男整天埋在電腦前玩線上遊戲,雖然可能帶動「宅經濟」,但卻可能使個人生活作息混亂,造成脊椎提早老化的危險,醫師建議,久坐1小時最好起身動一動。

亞東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琳煦表示,骨刺及腰椎退化等患者多屬老年人,可是近來卻有年輕化的情形,其中不乏長期坐在電腦前玩線上遊戲20多歲的宅男,這些宅男自以為年輕,可以盡情揮霍青春,可是在作息混亂且缺乏運動的惡習影響下,就是脊椎的提早老化。

他強調,包括鐵馬族及上班族,尤其是須長期坐著或站著、維持不正常姿勢的人,頸椎及腰椎都常會出現問題,久坐1小時最好起身動一動。若民眾感到脊椎疼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時,應儘速就醫,必要時可選擇傷口小、破壞少及恢復快的微創手術。

亞東醫院今天舉行「多節脊椎微創手術」案例發表會,醫師楊琳煦表示,傳統治療骨刺及脊椎退化等疾病的脊椎手術,曾是高風險的大手術,傷口長達10多公分,但透過微創手術,傷口小到僅新台幣1元硬幣,約2公分的大小,不僅風險小,病人甚至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

fsj 提到...

少女減肥挨餓 易骨折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09.10.18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高挑有型,許多年輕女孩寧願挨餓,盡量少吃東西。但醫師表示,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偏低,加上長期飲用過量的咖啡,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不用到更年期,就會面臨骨折的危險。

為了加強國人對骨鬆的正確認知,骨質疏鬆症學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合辦「為健康骨鼓掌!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世界骨鬆日活動,呼籲民眾定期篩檢骨密、注意骨鬆徵兆、增加營養補充及運動,降低骨鬆所引起的骨折風險。

脂肪太少 抑制破骨細胞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黃兆山指出,荷爾蒙分泌與脂肪之間有密切關係,如果脂肪太少,荷爾蒙就可能相對不足,就會抑制破骨細胞,容易造成骨鬆症狀。

在高瘦的名模風潮之下,許多女生總覺得自己再瘦幾公斤,就會更漂亮。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每四個國中女生就有近一人為體重過輕,但當中居然還有一成認為自己過重或太重。

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和骨鬆藥物,傻傻分不清。

另外,葡萄糖胺、鯊魚軟骨素,這是骨鬆藥物嗎?臨床顯示,許多人誤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當成了骨鬆藥物。黃兆山分析,兩者作用機轉完全不同,就算吃再多葡萄糖胺,對於抑制骨質流失,可說一點幫助都沒有。

黃兆山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年輕就開始。30歲以下的民眾需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每周進行規律而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到了50 歲,應定期測量骨質密度,骨密檢測結果(T值)低於-2.5,就代表可能罹患骨鬆,應積極尋求正規醫療來解決,治療骨鬆的藥物應由專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



◆ 愛肝達人站/肝檢查 要做套餐式的


【聯合晚報╱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2009.10.18

甲:「我聽到禽獸在叫的聲音!」

乙:「你不是禽獸,怎麼會聽到他們在叫的聲音呢?」

甲:「你真是禽獸不如,連他們在叫都聽不到啊!」

聲音傳到耳朵,人耳能夠辨別的是在一定頻率之內的,頻率太高或太低的聲音,人耳是不能辨別的,有些人耳特別敏感,可以聽到普通人不能聽到的聲音。

醫學上用來診斷各種疾病的超音波,就是頻率在每秒三萬週波以上人耳聽不到的音波,它跟一般音波不一樣之處,在於它可以像光波形成一個音束,具有方向性,因此可以利用回音來判斷物體的遠近及性質,自然界中蝙蝠就是靠超音波來飛行覓食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就是利用音波探測德國的潛水艇,當時稱為聲納,第二次大戰之後,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才廣為運用在醫學上。

近二、三十年,超音波的應用愈趨廣泛,在人體疾病中用於診斷懷孕、胎兒生長、心臟病變及腹腔內各種疾病。

超音波不能穿越空氣及骨頭,因此腹腔內含有空氣的胃腸疾病診斷,就不適合靠超音波了,但在其他實質器官,肝、膽、腎、胰的診斷就是一項大利器了。

判斷肝好不好,第一步是抽血驗B、C肝、檢查胎兒蛋白,最重要的不能忽略腹部超音波檢查。換句話說,抽血正常不代表肝臟正常,反之,超音波肝臟正常也不代表肝臟沒有問題。總之,肝好不好一定要做全套套餐式的檢查,不能只做單項檢查。

fsj 提到...

每天1萬步 健康起步走

【聯合報╱魏榮廷/永和耕莘醫院復健師】2009.10.20

美國政府建議,成人每天至少步行8500步,青少年男孩1萬3千步、女孩1萬1千步;衛生署也呼籲國人「每天一萬步,健康有保固」。

走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無需太多技巧,對身體衝擊較低,不易運動傷害,對關節的壓力也小,特別適合背痛、膝關節退化的人。

健走的種類可分:

1.基礎健走:時速4.8公里以下,約平常行走速度的健走。適合較少運動、體能較差者。姿勢是,頭抬高、兩眼凝視前方,上半身直立,肩頸放鬆不駝背,骨盆保持正中,步伐大小以舒適為原則。雖然基礎健走對體重控制與提升體能效果不顯著,但任何時間都能進行,有助「少坐多動」。

2.體適能健走:時速4.8公里以上,步伐更輕快,搭配更多雙手擺動,運動強度較高,效果較好,一般人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就可進階到體適能健走。上半身略向前引,手肘成90度,手臂擺動配合腳步快慢;步伐不必刻意邁開,但應以後腳跟先著地,其次是前足,最後腳尖蹬離地面,且腳步要放輕,以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速度快時,肩膀可隨手臂前後擺動。

運動可分為暖身期、運動期與緩和期。暖身是為調節身體各系統,加速神經傳導速度,減少肌肉黏滯性,增加肌肉收縮的效率與柔軟度,以減少運動傷害,建議依序從頭到腳,將各主要關節、肌肉伸展開來,一般暖身約5到10分鐘,可視情況增加。

健走的運動期至少要15至20分鐘,最好達20至30分鐘,以個人身體可接受、無不適為原則。由於運動使較多血液分布在四肢,緩和運動則可維持靜脈回流,避免氧氣輸送不夠,頭暈目眩;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適當的緩和運動可減少心肌缺氧、心率不整及其他併發症。緩和運動通常約5至10分鐘。

健走頻率則因個人身體狀況與年齡而有差異,一般而言每周3至5次即可。

一般認為,走路無助於改善心肺功能,但健走是低強度有氧運動,時速達6.4公里以上,可訓練心肺功能,降低血壓,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膽固醇、三酸肝油脂與體脂肪,有助控制體重;而且對熱的適應力會變好,同時增強骨骼、韌帶與肌腱的強度,更能減少焦慮、抑鬱,增強免疫力。

運動應循序漸進,若身體出現不適,如頭暈、疼痛,立即休息。服裝應透氣排汗,有助調節體溫,較寬鬆或伸縮性良好的衣服較舒服。由於運動時腳掌會略為脹大,應選一雙柔軟的鞋子,前端預留空間,好讓腳趾能伸展。

健走的場地應確認路面好走,公園、綠地或一些景點的步道都是不錯的選擇,盡量避開車水馬龍的地方,沿途最好有可供喝水休息的商店、涼亭。



◆ 改善關節炎 要「挑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203004.shtml

【聯合報╱張棋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2009.10.20

「吃什麼對關節較好?」這是很多病患的問題。食物可助改善關節炎嗎?

關節炎與飲食的相關文獻不多,然而關節炎患者何其多,美國至少有3600萬人罹患各種型態的關節炎。

要如何吃出健康的關節,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在此提出幾種有益關節健康的食物。

1.可減輕關節發炎的食物:

關節炎是發炎反應,罪魁禍首就是前列腺素,有些來自動物油的脂肪酸是前列腺素的先驅物,會加重發炎反應,烹調食物時應該避免使用動物油。而Omega-3 脂肪酸可阻止前列腺素產生,減輕關節發炎。其最佳的來源是深海冷水魚如鮭魚、鮪魚、鯖魚、鳳尾魚、鯡魚、沙丁魚、大比目魚,吃魚時不要炸的太焦。假如不吃魚,可服用魚油膠囊。

2.富含類黃酮素的食物:

類黃酮素可加強關節內的膠質,減緩發炎的反應,加速關節傷害的復原。富含類黃酮素的食物有柑橘、草莓類、有核的水果如櫻桃和李子、綠茶、蔥類及全穀類。

3.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關節炎原因很多,自由基扮演某種角色,這個不穩定分子在身體中徘徊,會侵襲或摧毀關節組織,關節炎本身也可能引發及加速新的自由基形成。抗氧化劑可以對抗自由基減輕關節炎。富含抗氧化劑的營養素為維他命A、類胡蘿蔔素、維他命C、維他命E、硒等。

4.補充因使用止痛消炎藥及類固醇營養流失的食物:

關節炎病人可能因服用長期或高劑量止痛消炎藥或類固醇,造成維他命C、葉酸、鋅、鐵、鉀及磷等營養素流失,故要補充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

好的飲食計畫可以協助預防或控制關節炎,不是只靠飲食就可治癒關節炎,關節炎的種類很多種,須給醫師診斷並配合藥物、適當的運動、保持理想體重及復健,才是不二法門。 (對關節有益食物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味噌 醞釀整顆豆的營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7730

【元氣周報/記者林宜靜/報導】 2009/10/21

味噌無疑是日本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符號,然而追溯其歷史,一說可能來自中國陳釀「大豆醬」,是中國傳到日本的舶來品,日本人再發揚光大,發展出獨特的釀造方式。

豆+米+鹽 釀出多層次

究竟味噌如何從黃豆、米、鹽和水,這些簡單的材料,製造出口感豐富、多層次的調味聖品?

以味噌起家的味榮食品,家族第三代接班人許立昇介紹,各地製作味噌原理大致相同,但因原料、氣候環境、發酵菌種等不同條件,生產的味噌口味和質感有所差異。

基本上需遵照古法釀造精神,花時間讓材料發酵熟成,才能散發豆、米最深層濃郁的自然風味。

發酵時間長 色澤愈深

味噌發酵時間長短會影響味噌的色澤與口感,時間愈長,色澤愈深,從三個月到半年不等,依顏色主要有黃味噌與紅味噌兩種。熟成後再將成塊的味噌拍打、研磨成粗細不同的成品。

產地空氣好 直接晾曝

大安工研食品行銷部尤玫娟表示,如產地的空氣純淨,米蒸熟、滴乾、冷卻後可擺置在平坦、通風處進行天然晾曝,與大自然空氣中菌種、孢子充分融合發酵成米麴。

例如,日本北海道因空氣乾淨,仍有地區採此法製造米麴,缺點是菌種較不易掌握,大部分味噌公司都是在低溫密閉空間下進行發酵。

植物性蛋白/抗氧 富含B、E 無膽固醇負擔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主任王秀媛表示,味噌主原料是黃豆,植物性蛋白質豐富,攝取時沒有膽固醇的負擔。由於味噌製作時,是由整顆豆子經米麴發酵熟成,比起豆腐或豆漿在製程必須濾除豆渣,更能包含豆子完整營養。味噌所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維生素B、E含量也滿高的。

美國黃豆協會大力推崇味噌營養價值,以黃豆釀製成的味噌呈現的褐色色素,是由碳基化合物與胺基化合物反應產生的一種類黑精色素,具有去活性氧抗自由基的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楊淑惠表示,很多文獻已證明黃豆的好處,黃豆中的蛋白低飽和脂肪,沒有動物性膽固醇,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食用注意/高鹽食物 高血壓、糖尿病患淺嘗

北醫家醫科醫師葉姿辰表示,由於味噌所含鹽分較高,要注意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食用。此外,太鹹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對肝硬化患者易產生腹水,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口乾不適,有上述疾病者淺嘗就好,不建議經常食用。

營養系教授楊素卿也提醒,味噌製作過程會添麴菌發酵,熟成過程菌類的變化複雜,一定要選有公信力的食品廠牌。

■觀念大補帖/一天3碗味噌湯 可預防乳癌?

味噌主材料黃豆富含「植物性雌激素」,曾有日本研究指出,每天喝3碗以上味噌湯的女性,得乳癌機率比每天只喝1碗的女性減少40%。

不過,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俞志誠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他表示,文獻無相關報導,大豆中植物性雌激素可降低罹患癌症,是指可抑制提供癌細胞養分,一般而言,攝取天然食物會比萃取物、加工製品好。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楊素卿表示,研究指出日本人罹患乳癌率偏低,可能與攝取較多的豆製品有關,但日本人胃癌比率偏高,可能與醃漬食品有關,值得注意。

味噌湯防輻射 電腦族多喝?

長庚醫院營養師許美雅表示,味噌因為經過發酵過程,有維生素B群,網路上有人討論,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喝味噌湯可防輻射傷害,這種說法缺乏科學證據。

北醫家醫科醫師葉姿辰也表示,文獻指出,味噌具抗氧化等功能,但醫學上並沒有味噌有助減少輻射傷害的研究。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洗腎發生、盛行率 台灣蟬聯雙冠王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2009.10.22 自由時報

最新國際洗腎率排名出爐,台灣再度蟬聯洗腎發生率與盛行率的雙冠王,即新增洗腎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與總洗腎人口密度,均穩坐世界第一,分別為每百萬人中有四百一十五人與兩千兩百八十八人。

連續八年發生率第一

美國國家腎臟病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全球尿毒症比較資料,以洗腎作為指標,在納入排行榜的四十個國家中,截至二○○七年,台灣連續八年蟬聯洗腎發生率第一,儘管近兩年有微幅下降,但仍比二、三名的墨西哥、美國,高出一成左右。

健保加持 台灣洗腎率高

該報告顯示,糖尿病在各國幾乎都是洗腎主因,台灣有高達四成三的新增洗腎病例與糖尿病有關。此外,近來有國內學者研究指出,我國在一九九五年全民健保開辦後,提供國民完善醫療照顧,尿毒症病患人人可洗腎,是洗腎率飆高主因,許多貧窮國家的洗腎率低,是因人民沒錢洗腎,只能坐以待斃。

但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認為,健保開辦只能解釋部分原因,否則發生率在開辦頭幾年間就應拉升到頂點,而非一路上升至今。據該份報告,若從一九九九年起算,洗腎發生率一路飆升至今,增幅高達三成八,到二○○五年達到高峰,每百萬人為四百三十五人。

此外,洗腎人口密集度僅次台灣,但相差不遠的日本,雖然醫療品質更好,國民壽命更長,但年度洗腎發生率卻比台灣低了三成之多,每百萬人僅兩百八十五人。

因此,林杰樑表示,洗腎率攀升不能全推給健保,他研判,除了糖尿病外,國人洗腎還與複合型止痛劑濫用、發霉食物中的赭麴毒素與已禁用的馬兜鈴酸類中草藥有關。

林杰樑表示,同時含阿斯匹靈與乙醯氨酚兩種成分的止痛劑,比一般止痛劑更易傷腎,台灣藥局卻到處都買得到,但澳洲、比利時、瑞典等國在禁用十到十五年後,止痛劑引起的洗腎佔比,從3%到20%降至1%以下,我國也應加以管制,至少應該列為處方藥。

不過台灣腎臟科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表示,雖然台灣洗腎率還是太高,但近幾年已有進步。他指出,世界有三大尿毒症登錄系統,我國僅參加此一系統,但其排行計算的基礎不公,以致年年拿第一,遭到污名化,腎臟醫學會正考慮退出,改參加其他較公平的系統。

林裕峰表示,假如各國計算基礎相同,我國排行不會這麼高。此外,根據泰國研究,若該國所有尿毒症患者均可洗腎,洗腎發生率將超越我國,達到每百萬人四百八十人。



◆ 太陽菇來源不明 不建議食用

【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縣報導】 2009.10.22

坊間流行培養「太陽之菌菇」,加上水、黑糖飲用,傳有減肥、治療痠痛等效果,但專家指出,自行培養菌類易感染雜菌,且太陽菇來源不明,不建議食用。

網路流傳「太陽之菌菇(Tibicos)」是將二湯匙菌菇,加一湯匙黑糖、八分滿水,靜置一天後,再將黑糖水過濾飲用。過程中,菌種會不斷繁殖,要用濾水或煮過的水,不可用金屬容器,以免受汙染或起化學變化。

傳聞飲用太陽菇水可減緩關節和肌肉痠痛、減肥等功能,烏日警分局追分派出所從志工、工友到員警,竟都飲用「太陽菌」。

志工張麗華說,太陽菌喝起來味道酸甜,類似黑糖水或黑麥汁,菌種是從朋友處取得,她不清楚確切來源。

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表示,他專研菇類、走訪各菇類農場,不曾聽過有研究太陽菇的單位。太陽菇來源不明,坊間流傳的療效可能誇大不實。

他指出,培養菌菇容易受到雜菌感染造成中毒,衛生署曾提醒民眾,自行培養太陽菌食用有安全疑慮。

fsj 提到...

飯前吃蔬果 增攝植物化學成分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0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0.23

用餐前,先吃一些蔬菜、水果,或以橘子、柳橙代替零食,這些都可以增加攝取植物化學成分(Phytochemicals)。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綠色蔬菜、花椰菜當中所含植物化學成分可幫助調整身體代謝,進而減少肥胖、心臟病風險。尤其是肥胖的人,更要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和未精製的全榖食物,維持身體正常代謝。

植物化學成分是指蔬菜、水果、榖類等食物中所含有的化合物質。研究顯示,植物化學成分似乎可以預防身體氧化壓力,產生保護作用。而身體氧化過程和肥胖、各種疾病都大有關係。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人類營養學和飲食學期刊」(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研究主持人海瑟‧文森(Heather K. Vincent)博士建議,為攝取足夠的植物性化合物,民眾應該在用餐前先食用植物性食物,像葉菜類植物、蔬菜、水果、堅果、豆類等。這樣才能確實獲得充足的植物化學成分。

文森博士解釋,用餐前先慢慢吃一些富含植物性化合物的食物,像橄欖油拌沙拉或新鮮水果等,這麼做,可以減少脂肪、熱量攝取,且還可以吸收到植物性化合物,幫助對抗各種疾病。

總共有54位成人參與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飲食模式,為期三天,然後八周後再分析一次,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體重正常,另一組則體重過重、肥胖,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肥胖者,較少攝取植物性食物,因此身體自然吸收較少礦物質和植物化學成分,他們體內的氧化壓力、發炎反應較大。



◆ 日本研究 紅酒不適配魚飲用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09-10-23

日本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紅酒配紅肉、紅酒不適合配魚吃的基本飲食定律有科學根據。

日本紅酒大廠的研究人員「田村」表示,早年紅酒鑑賞家訂下「紅酒配紅肉」的經驗法則,是因為紅酒的味道與魚類海鮮有衝突。大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喝紅酒配海鮮吃,確實會引起一股令人不舒服的魚腥味,這是因為紅酒中含有鐵離子,會促使吃魚及海鮮後產生的魚腥味更重。

「田村」與他的研究團隊針對38款各國紅酒,還有26種白酒、兩種雪莉酒及一款波特酒系列研究,最後得出這項結論。因為紅酒中含鐵離子最高,而鐵離子就是引起有魚腥味的主要關鍵。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如果紅酒中鐵離子含量低的話,還是可以配合魚類及海鮮吃。

「田村」等人的研究在美國最新一期化學學會期刊上刊登。

fsj 提到...

瘋開心農場 當心「累積性傷害症候群」報到

文/郭家孝 2009.10.24 自由時報

「開心農場」最近爆紅,許多人不論上班、休息,都忙著上網種菜、偷菜,其熱門程度甚至讓公司企業紛下禁玩令;但這些網路遊戲,除了可能讓人工作分心,也易因長時間不當使用電腦,引發「累積性傷害症候群」,不可不慎。

打電腦姿勢不當

「累積性傷害症候群」是姿勢不良引發的新疾病,由於使用者坐在電腦前,長時間弓著背,頭部便會向前伸,造成身體前後的肌肉張力不平衡,而使頸部肌肉特別用力;再加上長期不斷重複敲擊鍵盤、移動滑鼠、用力不當、缺乏定時休息等,身體的肌肉、肌腱、韌帶或神經,就會反覆被壓迫或拉傷。

這種傷害隨著工作的時日而逐漸累積,當傷害程度超出組織的修復能力時,就會引起肩、頸、手肘、手腕、手指的疼痛、僵硬、腫脹、麻木、無力及感覺異常。隨著電腦使用日益普遍,這類疾病已成為常見的職業病。

「累積性傷害症候群」的症狀是漸進的,在初期使用電腦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肩、頸、上肢的疼痛、麻木,如肩胛骨肌肉痠痛、胸大肌緊繃,在肩頸部都有痛點,如果充分休息、積極預防,病情可以自然改善。

重者引發脊骨移位

但若姿勢持續不正確,症狀將日趨嚴重,甚至引發脊骨移位、壓迫神經,即使不用電腦或有足夠休息,疼痛仍無法緩解;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將嚴重到無法使用電腦工作。

以開心農場為例,許多人長時間操作電腦,因此忘了休息,「耕種」過度的結果,跟工作過度一樣會造成傷害;特別是種植及收成的時間性,導致生活作息被制約,常熬夜收菜、偷菜,往往過度疲勞而不自知。

要預防累積性傷害症候群,使用電腦時,上半身應保持頸部直立,使頭部獲得支撐,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成90度。

操作鍵盤或滑鼠時,手腕儘量保持水平,手掌中線與前臂中線應成一直線。下半身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成90度,並維持雙腳著地的坐姿。

此外,建議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兩眼可以平視電腦螢幕上緣,座椅最好有支持性椅背及扶手,並能調整高度,以減少手腕彎曲或手指用力。

使用電腦每隔一小時,休息5至10分鐘,做做柔軟體操或局部按摩,同時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要被這些網路遊戲影響休息時間。

提醒「網路農夫」、以及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工作者,若出現肩頸、上肢疼痛及麻木症狀,就要留意,除適當休息,宜儘快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骨科醫師)

fsj 提到...

吃素 幫他們戰勝糖尿病

張翠芬 2009-10-25 中國時報

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馬歇爾群島,透過素食飲食計畫搭配生活型態的改變,目前只有少部分人需要靠胰島素藥物治療。

吃素可以戰勝糖尿病!世界著名的素食營養專家Brenda Davis女士日前來台,在2009年慈濟人醫年會上,分享她在素食營養學上的實務與經驗。她以運動、烹調、營養衛教,指導馬歇爾島居民,從飲食及生活型態上改變,成功戰勝糖尿病。

布蘭達表示,位於太平洋的馬歇爾群島,六十年前是沒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居民過去多攝取蔬果、魚,但因為環境改變,絕大部分食品都仰賴進口,島民的飲食演變成只吃兩大類食物:加工食品和高脂肉製品。

高纖低鹽低糖 配上全食物及核果

當地的小孩從早上七點就開始喝可樂、吃速食當早餐,滿口爛牙。而一次只要五毛美元的計程車資,讓島民即使只過個路口也要搭計程車,因為就怕被人看不起。

高糖、高鹽、白麵粉等西化飲食,加上缺乏運動,馬歇爾群島成了全世界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成年人約50%都有第二型糖尿病。

但他們完全沒有營養觀念,不了解是飲食不當引發糖尿病,還一直以為是遺傳或原子彈試爆的輻射,導致他們的健康受到威脅。

經過美國國防部與羅瑪琳達大學 (Loma Linda University) 合作,布蘭達帶著團隊在2006年開始在當地進行康復計畫。從最基本的生活型態改變,在島內推動素食飲食,在很短的時間內即獲得良好成效,目前只有少部分人需要靠胰島素藥物治療。

適度運動、營養衛教 讓疼痛消失

這項康復計畫的重點是,參加者三餐到計畫中心用餐,她設計的飲食以高纖、低鹽、低糖、全食物、核果等組合,之間規畫運動、烹調、營養衛教,短短兩周,一些參加者就高興的說,「他的腳疼痛消失了」,還有人變瘦了。

現在這項計畫已由馬歇爾群島政府接手推動,人們不再覺得用腳走路丟臉,反而成為一種時尚。布蘭達說,這是一道「生活型態」良藥,不用吃任何的藥,只要正確的素食營養,加上適度的運動,讓馬歇爾島民不再受糖尿病纏身。

本身已經素食二十年的布蘭達堅信,既然要素食,就一定要吃得很健康,才能為素食健康代言。她提醒大家擺脫再製品、加工品,尤其是反式脂肪絕對不能碰,平日多攝取低糖低鹽高纖維,以核果種子攝取脂肪、油等,即使不吃蛋、不喝奶,慎選食物,照樣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

fsj 提到...

代謝症候群患者 常出現4大徵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02172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07/10

罹患代謝症候群時,往往會出現致命的四種徵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醫師表示,當民眾到醫院做健康檢查時常發現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上升及血壓略微增高,很多人常不以為意,然而這些現象可能代表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

張醫師指出,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代謝症候群和台灣十大死因中的四項,包括腦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息息相關,這個病症的發生也跟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係,所以民眾千萬不可以輕忽它的存在,不過,患者會罹患代謝症候群可能跟內臟的脂肪堆積有很大的關連性。

由於脂肪組織會放出一些游離脂肪酸,導致肝臟的脂蛋白合成增加產生高血脂症。游離脂肪酸多影響胰島素降血糖的機制而形成胰島素抗性,進而出現高血糖。肥胖讓周邊血管阻力增加,容易誘發高血壓。胰島素抗性、血脂高、血壓高與肥胖等四項因素,倘若在身體內不斷進行下去,最後將促使血管漸漸粥狀硬化阻塞,輕則遭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慢性折磨,重則恐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死亡。

目前代謝症候群的治療,首要之務是減輕體重、適當運動及飲食控制。減重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脂蛋白)及減少胰島素抗性問題。運動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脂蛋白)、減少胰島素抗性、降低血壓並改善心肺功能。

張棋楨醫師建議飲食宜低熱量、低脂、低鹽、高纖、避免精製糖。若上述方法都無法改善肥胖、血脂高、血壓高與血糖高,這時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藉助降血脂、降血壓與降血糖等藥物來積極治療代謝症候群。他強調,由於這種病症很少有症狀出現,可能患者只是血壓、血糖、血脂肪有點高,加上身材少許走樣而已,所以應小心注意身體出現的各種危險訊號。(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腹肥者血壓、血糖高 代謝症恐上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09/09/27

腹部肥胖者若出現血壓高、血糖偏高等情形,當心代謝症候群以悄悄地上身!國泰醫院營養組營養師陳明玉表示,血壓高、血糖偏高及血脂異常等代謝危險因子群聚時,為體內代謝紊亂產生的預警,民眾應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以避免罹患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屬於一種病前狀態,可以說是一堆危害人體代謝健康的危險因子共同齊聚、一起出現的臨床狀況,往往跟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變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有著連帶的關係。

陳明玉指出,代謝症候群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習慣不正常有關,像是不良飲食習慣,平常不運動、長時間處於坐姿等靜態方式、中廣型肥胖、腹部肥胖、遺傳等因素,都會造成體內胰島素產生阻抗性,最後就可能會出現代謝症候群。

不過,一般民眾可以自己判斷是否有代謝症候群,只要有腹部肥胖(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九○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八○公分)、血壓偏高(收縮壓大於或等於一三○、舒張壓大於或等於八十五毫米汞柱)、空腹時血糖偏高(大於或等於一○○毫克)、三酸甘油脂偏高(大於或等於一五○毫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低於四○、女性低於五○毫克)等五項指標中的一項者,即為高危險群,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 向肥胖說NO 健康亮紅燈立即停損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09.10.27

當健康出現狀況時,就要立即停損,否則就容易像股票一樣,一洩千里。富邦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在三個月前舉辦「瘦很大」活動,而在昨(26)日發表成果。董事長張果軍表示,「健康沒有停利點,不健康卻要勇於停損。」叮嚀同仁向肥胖說NO,向健康說YES。

張董事長表示,因為工作時間很長,再加上出差、應酬、喝酒的機會也多,很早以前就體認,擁有健康才是人生之福,若體力下降,健康出現警訊,一定要盡快「停損」,否則就像股票一樣,可能一瀉千里。因此,即使再忙,也要求自己謹守紀律,靠飲食及運動,維持體重、紓解壓力。

張董事長也提供五大項「養身」秘笈,讓民眾參考,第一、持之以恆的運動:打高爾夫球或做瑜伽等。第二、控制飲食:少吃肉,多吃青菜,避免人工甘味的食物。第三、節制食慾:晚餐少量,澱粉減量,晚上超過9點以後不食。第四、適當補充營養:視需要補充維生素補給品。第五、用「心」保健: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平穩,心情放鬆,不過度操心。

此外,富邦證券高級顧問葉公亮也表示,即使長年運動,飲食清淡,節制口腹之欲,但可能因為下圍棋的嗜好,長期久坐,導致肩頸酸痛的後遺症,深感「保健」是一刻不容怠惰的事。」因此,一手催生「瘦很大」減重活動。葉公亮希望同仁藉由「適當的運動」、「少油、低鹽、低糖、低量、低卡、高纖」飲食,健康減重,健康樂活,並且把「保健」當作終身的課業。

晉升阿公葉公亮,人人稱讚他身材數十年如一日,即使稍胖一點,也沒有鮪魚肚,原因無他,就是靠各種運動維持,包括倒立功、慢跑、太極拳、氣功、伸展操、高爾夫球等等。

「吃太好不是福,粗茶淡飯才是福。」所以,他在飲食方面,十分平民化,早餐吃水果、喝養生飲料,中午吃「無肉」便當,晚上「少」食,即使有應酬,也以「菜」為主。



◆ 小兒感冒後瘀青 小心腎臟病上身

中央社 2009.10.27

一名三歲男童感冒後,腳部出現瘀青,經送醫才發現是「過敏性紫斑症」。醫師指出,「過敏性紫斑症」屬免疫機制過度反應,若置之不理,少數孩童可能出現腎衰竭而須終生洗腎。

雙和醫院今天以病例說明時表示,1名3歲男童感冒後,突然左腳背出現銅板大小的「瘀青」,家人不以為意,但隔天為孩子更換尿布時,發現瘀青面積擴大,甚至連小腿肚、右腳背上也出現數個紫斑。

家人於是帶孩子到醫院看診並確認罹患「過敏性紫斑症」,住院5天才出院,繼續門診追蹤。

雙和醫院小兒科醫師林聖傑指出,少數病童在感冒後罹患「過敏性紫斑症」,易在下肢出現可摸到、微微隆起的紫斑,合併有關節疼痛、關節炎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腹痛、解血便、血尿症狀,屬免疫機制過度反應,導致全身小的血管發炎。

他強調,過敏性紫斑症病患應及早治療,否則將侵犯包括皮膚、關節、腸胃道和腎臟等器官,若持續置之不理,有25%到50%患者出現腎絲球腎炎,約有3%的病童會發展為腎衰竭,最嚴重者可能必須終生洗腎。

fsj 提到...

火上加油! 衛署擬開放美基改稻米

自由時報 2009.10.29

30天內無意見 最快下月底公告實施

〔記者王昶閔、鍾麗華、黃以敬/台北報導〕繼美國牛肉後,我國政府又打算開放具爭議性的美國基因改造稻米進口,日前衛生署預告開放「基因改造稻米、木瓜及其他未特別指定之基因改造食品」販售,若三十天內各界無意見,最快十一月底公告實施。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表示,農委會明年準備核准美國長粒稻米進口,可能將包含基因改造稻米,衛生署必須在法規上預做準備,擴大基因改造食品的查驗登記範圍,但未來產品必須標示基因改造食品,以供消費者參考。許景鑫表示,目前基因改造食品還有爭議,這次預告便是廣納各界意見,以作為未來管理的依據。除了稻米、木瓜外,衛生署也開放各界提出其他基因改造食品。

農糧署嚴詞否認要進口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則嚴詞否認,強調農糧署絕沒有要求進口美國的基改稻米、木瓜,不清楚衛生署為何要這樣說。

基因改造食物在全球一直具有爭議性,目前歐盟多數國家仍反對基因改造穀物進口,以免導致基因污染問題,包括農作物間的交互污染。二○○六年,美國長粒稻米曾受到基改稻米污染,導致美國境內稻米價格急遽下跌,日本宣布禁止進口美國長粒稻米,歐盟則要求美國長粒米要檢附無基因改造稻米的證明,市場上受污染的美國米一律下架。

衛生署在二○○一年已開放基因改造黃豆、玉米納入查驗登記,目前已有三種基改黃豆、二十八種基改玉米辦理查驗登記。



◆ 陳武雄:絕對不會開放基改稻米進口

中央社 2009.10.28

繼放寬美國牛絞肉及內臟進口,又有報導指出,衛生署說農委會已準備開放美國基因改造稻米。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今天強調,農委會絕對不會開放基改稻米進口,「有進口,我下台」!

放寬狂牛病疫區美國牛絞肉及內臟進口台灣,紛擾未斷。中央社昨晚報導指出,衛生署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準備開放美國基因改造稻米進口台灣,再度引發爭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召開會議審查農委會預算。媒體於會前採訪陳武雄相關議題,他作出以上表示。

陳武雄說,農委會「絕對沒有」要開放任何國家的基改稻米進口台灣;目前有國家對長秈米進行基改,若長秈米要進口台灣,農委會會要求提出非基改證明,才能進口。

媒體追問農委會堅定不開放基改稻米進口,何以衛生署卻做開放進口的相關準備工作?對此分歧情況,陳武雄顯得不悅地說,「有進口,我下台」!他並對媒體提問衛生署的部份表示,「你去問衛生署」。

稍後,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文德則說,衛生署與農委會立場都是一致。但他也說,就算衛生署已在做準備工作,公告基改稻米查驗辦法,農委會也可以不進口。

陳文德並說,基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台灣有進口稻米配額,是據此進口外國稻米,但是農委會不希望進口基改稻米。

由於農委會曾表示其主管政府採購,有媒體詢問,若是民間進口部份,會不會出現基改稻米進口情況?陳文德說,民間進口的有來自越南、日本及美國,都沒有基改稻米。

※ 相關報導︰

* GMO面面觀
http://gmo.agron.ntu.edu.tw/

* 基改食品之管理
http://food.doh.gov.tw/foodnew/Bio/BioControl.aspx



◆ 毒奶受害商 向中求償1年未果

自由時報 2009.10.28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美國牛肉輸台引發爭議,去年中國毒奶粉事件更令台灣人餘悸猶存。兩岸雖為此簽署「食品安全協議」,但至今近一年,國內受害廠商集體向陸商求償,結果仍石沉大海、原地踏步,廠商也對政府完全失去信心。

食品安全協議 形同廢紙一張

去年爆發中國毒奶粉事件,造成社會恐慌,進口廠商更蒙受重大損失。為弭平民怨,去年十一月四日海基會與海協會簽訂「食品安全協議」,內文載有「督促責任人妥善處理糾紛,並就確保受害人權益給予積極協助」。

協議即將屆滿一年,持續關注此事的立委田秋堇透露,經她與受害廠商聯繫,他們對向陸商索賠,已經「不抱任何的期望」,對政府相關部門,包括衛生署、陸委會及海基會等單位的處理態度,更完全失去信心。

政府機關無能 廠商失去信心

廠商甚至悲觀表示,不希望外界再「喚醒此事」,因為這只會讓民眾想起毒奶粉,使得他們相關產品陷入滯銷。

田秋堇指責,去年簽署協議後,馬政府聲稱「有簽總比沒簽好」,結果是「什麼都沒有」。不僅求償過程石沉大海、原地踏步;更慘的是,當初進口有問題的原物料,因為是「鐵證」,不能銷毀,只好一直存放在倉庫裡,但包括倉儲租金與當初貸款,衛生署拒協助,廠商只好自吞苦果。

有問題原物料 還得租倉庫放

今年初,約十二家廠商向對岸提出約七億多元的求償,相關官員說,因進入法律程序,所以「還沒具體進展」。但官員指出,海協會七月函告海基會,表示已確認山東都慶等公司曾銷台含三聚氰胺的奶粉。

事實上,包括中國石家莊三鹿集團也曾銷台毒奶粉,但該公司現已破產,官員坦言,即使勝訴恐也索賠無門。

官員另說,衛生部門七月間開會研商,針對如何協助受害廠商提出法律建議,八月海基會再次函請海協會,希望積極處理此事,本月份兩會在中國杭州程序性磋商第四次江陳會,我方再度提及此事;總之,「只要有機會」,我們都不斷要求對岸趕緊處理。

fsj 提到...

餐餐七分飽 輕鬆抗老

【聯合晚報╱李樹人】2009.11.01

飢餓感是保持長壽的袐訣!醫師指出,經常吃太飽,恐怕是提早邁入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餐餐七分飽,處於飢餓狀態下,才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日本抗加齡醫學會理事長吉川敏訪台分享「抗老醫學」概念。他建議,吃東西時,最好少吃一兩口,節制一點,讓熱量獲得限制,即可減少自由基所造成的氧化傷害及發炎反應,降低血脂肪,阻止老化及疾病發生。

「抗老是最高境界的預防醫學!」輝雄診所院長劉輝雄表示,只要提到「抗老」兩字,似乎就意味著必須花很多錢,讓自己變得年輕,但成效如何卻仍是未知數。

其實,抗老也可以不用花錢!例如,多多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不要吃太飽,多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另外,多採取彩虹飲食法,也就是食材必須天然,且顏色越鮮豔越好。

選擇食物上,應多吃魚類、新鮮水果、蔬菜,少攝取澱粉、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類的食物,甚至可以將蔬菜當成主菜,紅肉當成配菜。以白開水或無糖的茶來取代碳酸汽水與甜飲料,並保持運動習慣。

劉輝雄強調,如果人體處於飢餓的狀態,就會分泌一種名為sirtuin的物質,而此物質就是促進長壽的主要關鍵。至於不好的胺基酸則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民眾需攝取足夠的B12及葉酸。

最近幾年,國內興起一股抗老醫學,劉輝雄指出,如果年輕時能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打好根基,老了就能省下一大筆錢。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或許可以選擇抗老健檢。

劉輝雄指出,抗老醫學強調全方位,除了生理,也包含精神層面,檢測項目包含各式內分泌檢驗、身體運動能力年齡、抗氧化物分析等等,找出「異常徵兆」,就能避免生病,將身體維持在最佳健康狀態。



◆ 老年胃弱者 早餐吃粥有益秋季養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09.10.30

老年人吃粥,是秋季不錯的食療養生法。中醫師王靜修表示,中老年胃弱者早餐吃粥,可達到和中、益胃、生津作用。中醫古籍提到,「凡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粥品有生津防秋燥作用,也建議粥須熱食,可禦秋涼。

王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研究提到,糯米對動物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此外大米種皮所含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有較佳的抗癌作用,這種多糖能溶於水。所以糙米煮粥時,多糖可以溶在粥中,對抗癌保健也有積極意義;也證實了粥對人的強身、抗病作用。

王靜修醫師建議,秋季養生除單純性米粥外,還可酌加一些天然藥物,建議根據體質來選擇不同的粥品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可滋陰養胃;「蓮肉粥」可養神固精;「扁豆粥」可健脾和中;「胡桃粥」潤肺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山藥粥」健脾固腸;「燕窩粥」養肺止嗽。

另外,對於秋季氣候變化所產生的乏力、失眠等,可用薏苡仁50克、大米120克、紅豆、扁豆各50克、蓮子肉30克加水煮成粥食用,也有助於改善。



◆ 南瓜營養但要注意熱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224578.shtml

【聯合報╱林宜瑛/永和耕莘醫院營養師】2009.10.31

明天就是西洋萬聖節,歐美人習慣刻南瓜燈、吃南瓜派過節,台灣人雖未必接受這套洋習俗,但南瓜盛產於夏秋季節,確實是美味、當令、營養價值又高的食材,值得多利用;只是須注意,它是主食非蔬菜,要控制熱量的人可得謹慎。

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可貯存於肝臟,不需每日補充;它也與眼睛色素形成有關,有助視力保健,對成長中的青少年是不可

或缺的維生素,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的現代人來說,更是重要。另外,維生素A也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防癌抗老化,對維持組織與器官的健康很有幫助。

此外,南瓜也含有不少膳食纖維,可在腸道裡將要排除的糞便包覆起來,使糞便量較多、質地較軟,有助於順利排便,使得腸胃蠕動較好,降低便秘的發生。目前衛生署建議,國人每日至少應攝取膳食纖維20-30公克。

值得注意的是,南瓜並不屬於蔬菜類,因為南瓜的澱粉、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在營養學分類上,被歸類在主食類,所以血糖較高、或肥胖的人應節制攝取,以免血糖飆高、體重攀升。提醒民眾,如果餐桌上有南瓜、地瓜、芋頭這類食物,都應與米飯、麵食這些主食類做替換,也就是說,吃了南瓜,飯或麵就要少吃一點。

萬聖節來臨之際,家長不妨買顆小南瓜來點親子間的娛樂,陪著小孩發揮創意,先來個南瓜雕刻,之後一物二用,做些南瓜料理,既溫暖了全家人的心,也暖了胃。

示範食譜/南瓜煎餅(3~4人份)

材料:南瓜110克、麵粉60克、油10克,鹽、糖或其他調味料適量

做法:南瓜削皮切塊蒸熟,壓成泥狀,加入麵粉,份量依個人喜好決定,喜歡口感較軟者,麵粉要少一點,喜歡口感硬的就多一點,放入鍋子煎至兩面金黃即完成。

注意:由於南瓜本來就有香甜味道,即使不加任何調味料,這道南瓜煎餅也很有滋味,喜歡天然、無負擔的人,不妨嘗試原味。成品一人份大約93~123大卡熱量。(相關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白色殺手/10大死因 肺炎竄升第4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9811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2009/11/03

衛生署97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肺炎已由排名第6位竄升到第4位,每年導致9000人死亡,平均每小時有1人喪命。由於肺炎的病理變化在胸腔X光攝影上,呈現白色不透光影像,因此肺炎被稱為「白色殺手」。

李秉穎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肺炎鏈球菌主要侵襲對象有兩大年齡層,一為5歲以下幼兒,一為65歲以上老人,致死率甚至可高達10%。究其原因,主要是抗生素濫用,造成肺炎鏈球菌產生抗藥性,導致第一線抗生素幾乎已失效,一旦延誤治療,患者可能因而喪命。

他舉例,在早年擔任住院醫師時,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出現大葉性肺炎,幾乎是一年只見到2、3個,如今則是每天都有病童住院,嚴重者多半會併發膿胸;同樣的,因肺炎鏈球菌而併發急性乳突炎、硬腦膜下膿瘍的個案,也有逐年增加趨勢,家長不可小覷。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輸自己的血 蕁麻疹不癢了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09.11.03

最近正值季節轉換,許多慢性蕁麻疹的病人,一到換季,溼度一改變,就全身癢得抓狂,甚至嘴巴眼睛腫成豬頭,日常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一位患者楊小姐被蕁麻疹折磨十多年了,親朋好友提供偏方,包括擦冷水、擦酒精、浸泡中草藥都沒辦法,只能天天依靠抗組織胺藥物,一停藥便奇癢無比,「真想把手腳剁掉」!

收治這名患者的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德朋表示,根據研究統計,有四到六成蕁麻疹患者的過敏原,就存在自己的血液中,因此採取減敏治療,連續每周注射一次自己的血液3-5cc,八周之後,楊小姐不再癢了,至今已經超過一年不再有大規模蕁麻疹發作。

曾德朋與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以及萬芳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收集了20個蕁麻疹個案共同研究,完成國內第一篇以自體全血注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研究報告。

曾德朋說,「換血」是一種古老的醫療方式,例如患者對花生過敏,就讓自己的身體每周一點點、少少的來接觸過敏原,身體會誘發免疫機制去適應和抵抗,久而久之,患者全身性過敏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但醫師強調,蕁麻疹患者必須先做自體血清試驗,試驗呈現陽性反應的病人,接受自體血液的治療效果比較好;但懷孕婦女、授乳母親、甲狀腺病患、感染、血液腫瘤疾病、風濕性免疫疾病,或接受抗凝血藥物治療、全身性類固醇治療不適用。



◆ 美研究:低卡碳酸飲料傷腎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1.03

坊間低卡碳酸飲料多添加人工糖精,美國兩份醫學研究指出,常喝含人工糖精的飲料,或飲食裡鈉含量過高,可能導致腎功能快速減弱,對腎臟傷害甚深,尤其是腎臟病患者,盡量不要碰含人工糖精、大量鈉元素的食物、飲料,以免病情惡化。

這兩分報告都發表於本年度美國腎臟醫學會年度大會。美國布禮根女性醫院〈Brighamand Women\'s Hospital〉的茱莉‧林博士和蓋瑞‧葛瀚博士共同進行研究,他們分析3000位以上女性健康資訊。

研究發現,飲用越多含人工糖精的碳酸飲料,吃進越多的鈉,腎功能降低幅度也越大。第一項研究發現飲食和腎功能低弱的關聯性。

第二份醫學報告也是由上述兩位研究人員所發表,他們比較一般含糖飲料與含人工糖精飲料對腎臟的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全美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數據,結果發現,一天若喝兩杯以上的人工糖精碳酸飲料,腎功能下降速度越快。一般含糖碳酸飲料似乎會影響尿蛋白多寡,不過和腎功能關係並不明顯。

研究人員補充,這次研究對象以白種女性為主,且年齡偏大,對男性或其他種族,結果還未定。

不過這是首次發現人工糖精飲料可能傷害腎臟,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以找尋相關證據。



◆ 洗腎者脂肪率低於10% 死亡風險增2、3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1.02

洗腎患者別太瘦,才能延年益壽。美國最新研究建議,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一定要維持適量體脂肪,一旦體脂肪過少、過瘦,體脂肪比率低於10%,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3倍。

研究也指出,體脂肪率低的血液透析患者若和體脂肪率最高患者相比,死亡率還是高出了一截。脂肪似對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護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於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第42屆美國腎臟醫學會年度大會。研究人員表示,過去臨床研究當中,一直在腎臟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身上發現「肥胖矛盾」或「逆流行病學」現象。

研究發現,血係透析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略高,生存機會比較大,體脂肪比率若低於10%以下,死亡風險也會上升,那是很明顯的死亡預測指標。

研究人員以「近紅外線分析儀」測量671位血液透析患者的體脂肪比率,再比較患者體脂肪率變化和5年死亡率之間有無關係,結果發現,和體脂肪比率 20%-30%的患者相比,體脂肪比率低於1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出2.5倍到3倍。即使調整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結果還是不變。

fsj 提到...

秋冬天氣變冷 大量喝水血壓恐上升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2009.11.05

天氣轉涼,是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但診所副院長,亦為家醫科醫師何一成提醒,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不良,如一次灌進超過五百㏄的水,也會讓血壓上升約五到三十mmHg,建議民眾每次喝水別超過兩百㏄,更特別提醒有高血壓老人家注意用水習慣。

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相關,而民眾血壓高,造成日後發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越高。秋冬天氣變冷,除提醒民眾出門注意保暖,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大量喝水也會造成民眾血壓上升,提醒民眾留心,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家。

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何一成進而指出,民眾如果一次灌進超過五百㏄的水,可能會造成血壓上升五到三十mmHg,因而建議民眾可花半小時把一杯五百㏄的水喝完,別一次喝完,且建議每次喝水別超過兩百㏄。

除此,醫師何一成說,用餐氣氛緊張,如邊吃飯邊開會,用餐時爭論不休,或是沉默不語,都容易使情緒緊張,造成血壓上升,建議民眾時用餐時應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至於日常預防高血壓的方法不外均衡飲食、戒菸、少喝酒及適度運動,萬一已罹患高血壓,則應遵照醫囑,早期治療、穩定血壓,降低未來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醫師何一成因而提醒,日常生活上,除飲食會影響血壓外,用餐方法也很重要,舉凡上述一次大量喝水或吃飯時沉默不語,都會造成血壓上升,提醒注意。



◆ 清晨空腹喝蔬果汁 當心軟腳

【潘杏惠/北縣報導】2009-11-05 中國時報

不少人喜歡早上空腹時喝杯鮮榨蔬果汁,促進新陳代謝,不過有數十位民眾雙腳因此無力,甚至引發胃潰瘍住院,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指出,蔬果多半屬寒涼性食物,飯後喝蔬果汁較為恰當,若要空腹喝,建議用蘋果、紅蘿蔔等非寒性蔬果。

田莒昌指出,入秋以來,不少民眾出現腿軟現象,擔心中風上門求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喜歡早上起床空腹喝鮮榨蔬果汁。

田莒昌說,蔬果多屬寒性食物,如果喝的人體質又是虛寒體質,全身氣虛容易軟腳,一名卅多歲女子,多年來喜歡在早上空腹喝鮮榨蔬果汁,還因此引發胃潰瘍住院。

田莒昌不諱言,有躁熱體質、便秘嚴重者,就算早上空腹喝蔬果汁,也不會出現不舒服反應,不過他建議,蔬果汁應在飯後飲用,避免空腹喝。



◆ 三明治夾蕃茄 飽足感比紅蘿蔔棒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09.11.05

想減重的人可以在三明治或菜餚中加些蕃茄,能增加飽足感。英國瑞汀大學〈ReadingUniversity〉最新研究顯示,在三明治裡面加進蕃茄,能讓人更有飽足感,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瑞汀大學招募17位正常體重女性,年齡介於18到35歲,讓她們分成三組吃不同口味的三明治,第一組吃奶油起三明治,第二組三明治夾有大量胡蘿蔔,第三組的夾有大量蕃茄,每個成員都要記錄自己飽足的感覺。

原本研究人員以為胡蘿蔔含大量纖維,絕對讓人非常有飽足感,沒想到竟然是蕃茄的表現最好。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蕃茄中的茄紅素成分減少人體「飢餓激素」〈Ghrelin〉分泌,讓人一下就感覺吃飽了。

研究人員茱莉勒芙古勒芙〈JulieLovegrove〉表示,這次研究的規模很小,所以還無法斷言到底是蕃茄哪種成分造成這種結果,不過受試者對蕃茄產生的飽足反應非常明顯。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蕃茄含茄紅素可減少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失智症風險,似乎也能減少某些癌症的威脅;而所含維生素C有助傷口復原,助人體吸收鐵質。

fsj 提到...

翻臉不認人…胰島素瘤作亂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市報導】2009.11.07

新竹市一名原本健康正常的50歲女性,近來好幾次突然望著自己的家,問「這是哪裡」?看著女兒問「妳是誰」?可是過幾小時後又恢復正常,完全不記得剛才發生什麼事,家人害怕以為她的精神出狀況,沒想到是胰島素瘤來亂。

這名主婦發生狀況時,恰好人都在家中,還算安全,曾有病患發作時正在開車或操作重機器,往往就有致命危險;還有人上班時發作幾次後,同事懷疑他腦部出問題,或者精神異常,後患無窮。

署立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楊宏智表示,這種狀況稱為間歇性神智改變,例如突然分不清周遭人物,事後又完全記不得當時狀況,像這名女士最初在診所就醫時,就被當作類似癲癇處理,直到有一次發作時送醫,檢驗出血糖非常低,而在注射葡萄糖後,症狀迅速恢復,才被診斷為低血糖症。

楊醫師為查出她低血糖的原因,抽血檢驗發現胰島素過高,再以電腦斷層檢查,終於發現胰臟有個約1公分的腫瘤,診斷為胰島素瘤,手術切除後,她不再發生任何神經症狀。

楊宏智表示,低血糖通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身上,但像這名女士並非糖尿病患者,若一個人無緣無故發生低血糖症,就需要懷疑是否罹患了胰島素瘤。

曾有案例即因沒有考量到病患的症狀是由低血糖引起,拖了很多年,這種瘤的發生原因不明,長在胰臟上,會分泌胰島素造成血糖降低,經手術治療,大都可以根治。



◆ 精神病患 強制社區治療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劉惠敏/台北報導】2009.11.07

明年元月起,國內將實施精神患者強制社區治療,由醫護人員到家中為患者診斷治療。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台灣是首個強制社區治療的亞洲國家,因此可參考案例極少,明年僅會選擇幾個縣市的機構試辦,效益好才會逐年擴辦。

針對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全世界均以強制住院為主,僅有美國少數州或澳洲有強制社區治療。強制社區治療需較長效型藥物,費用高。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指出,去年有1800人次申請強制住院,但近300人次被駁回,患者回到家中,家人無力看管,醫療單位也不知如何介入照護,對患者無異雙重打擊。

陳正宗說,不久前曾發生一名精神障礙患者殺害自己的太太,行兇前,家人曾報警由公衛護士訪視,當時患者看來正常,還能和公衛護士泡茶聊天。事後家人才說,患者前一天已在鄰居住家飲水下毒,精神狀況不穩定,若能事先告訴公衛護士,或許強制患者住院,就不會發生悲劇。

96年精神衛生法修法,將「強制社區治療」納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林式榖說,這將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的國家,國內有9000名精神障礙患者需要居家照護,預估有300人必須強制社區治療。

陳正宗表示,其實目前已實施社區治療,但並無強制性,且健保每個月只給付兩次費用,未來執行強制社區治療,不但每月4次的費用由政府出錢,也可安排患者居家、到社區復健中心或康復之家治療,醫護人員甚至可到府,為患者打穩定精神的長效針或給藥,讓患者盡量回歸正常生活。

fsj 提到...

總膽固醇低 疑罹癌徵兆

【元氣周報╱中央社/路透電】2009.11.10

兩個研究團隊日前提出報告指出,總膽固醇指數偏低,有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徵兆,而不是癌症的成因,這項發現印證先前部分研究結論。此外,膽固醇低的男性,罹患高危險前列腺癌的風險其實較低。這兩份發表在癌症研究期刊「癌症病學、生物標誌與防治」(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Prevention)的報告,對於膽固醇和癌症的關係,提出了新的看法。

研究人員多年來已經注意到,總膽固醇值較低的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某些癌症。總膽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所謂的「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所謂的「好」膽固醇)的總合。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艾班尼斯博士指出,「我們的研究確認一件事:總膽固醇較低的現象,可能是尚未診斷出的癌症所導致。」他說:「好膽固醇指數愈高,似乎愈能防杜各種癌症的發生。」

這份歷時18年的報告,研究了近3萬名芬蘭抽煙男性。這段期間內,有7545名受測者罹患癌症。這項研究在類似研究中規模最大、歷時也最長。

總膽固醇值較低的男性,低於230毫克/分升,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高出18%,之前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論。

然而,研究人員一旦把這份研究中前九年之間發生的癌症病例排除在外,這個風險就消失了。艾班尼斯解釋,「這個發現支持一項論點:血清中所偵測到的總膽固醇愈低,是可能的癌病危險因素,事實上可能是尚未診斷出的癌症造成。」

研究人員還發現,好膽固醇值較高的男人(指數40毫克/分升以上),即使在排除前九年的病例後,罹患癌症的風險降低14%。

在美國,普拉茲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另一項相關研究。他們調查了5586名55歲以上美國男性之後,發現了低膽固醇和減少罹患高等級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美國的研究發現,若男性的總膽固醇值低於200毫克/分升,他們罹患高等級前列腺癌的風險會降低將近60%。高等級前列腺癌是該癌症最危險的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