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7

顛覆結晶 以色列謝赫曼獲諾貝爾化學獎

◆ 顛覆結晶 以色列謝赫曼獲諾貝爾化學獎
http://www.udn.com/2011/10/6/NEWS/WORLD/WORS1/6634991.shtml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1.10.06

卅年前,以色列化學家謝赫曼Daniel Shechtman,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物體,後來甚至被趕出研究團隊。昨天,謝赫曼獲頒本屆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當年發現「準晶體」(quasicrystals)的結構。

準晶體是一種奇特的固體,它的原子結構相當規則但不像晶體那麼規律,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辭中說,獲獎者的發現「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識」。準晶體的研究成果也廣泛應用於材料科學和生物學,從柴油引擎到煎鍋都是準晶體的應用成品。

現年七十歲的以色列海法科技學院名譽教授謝赫曼,將獲得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四百萬元)的獎金,他也是美國能源部艾米斯實驗室的研究員和愛阿華州立大學教授。

一九八二年四月的某天早上,謝赫曼獨自在華府郊外的美國國家標準局實驗室,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了科學家以往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全新化學結構,類似伊斯蘭教傳統建築的馬賽克鑲嵌圖案。出現傳統結晶學不會有的對稱性且為長程性,既不同於一般的晶體也不是非晶體,故稱為「準晶體」。

謝赫曼當時也被嚇到,因為他看到的,完全違反現代結晶學七十年來的定義。他走到實驗室外的長廊,希望找位同儕討論,但長廊空無一人。他再三觀察,終於確信傳統觀念錯了,並在一九八四年發表論文。

諾貝爾獎委員會指出:「謝赫曼的發現實在太具爭議性了,以致在他自我辯護的過程中,被要求離開自己的研究團隊。」

在謝赫曼的研究獲得證實認可前,一九五四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對他的批判不遺餘力,甚至在美國化學學會年會開幕演講時當眾羞辱謝赫曼是半調子,宣稱:「根本沒有什麼準晶體,只有所謂的準科學家(quasi-scientists)。」

鮑林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化學家之一,謝赫曼的女兒有天回家時問他:「批評你的鮑林就是那個鮑林嗎?如果是的話,對的一定是他。」獲知得獎後,謝赫曼說:「感覺真美妙」。



◆ 謝茲曼發現準晶 顛覆學界想法

中央社 2011.10.05

諾貝爾委員會今天表示,以色列科學家謝茲曼(Daniel Shechtman)因發現科學界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原子結構型態「準晶」(quasicrystals),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的研究引起了爭議。

諾貝爾委員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謝茲曼發現了準晶;並表示,這是「在原子層次複製出的晶體,有如阿拉伯世界的鑲嵌工藝品一般迷人」,其原子排列方式絕不重覆。

先前科學家認為,晶體的原子結構型態必須自我重覆。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謝茲曼的研究「根本改變了化學家對固體物質的想法」。某些鋼材中會有準晶,有如裝甲一般地強化這些鋼材。

諾貝爾委員會說,謝茲曼這項發現「極具爭議性」;並指出,他曾因此被所屬研究團體要求另謀高就。

委員會表示:「他的奮鬥終於迫使科學界反思物質的本質。」

謝茲曼是以國海法(Haifa)「以色列理工學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正式頒獎典禮中,獲頒1000萬瑞典克朗(150萬美元)獎金。


◆ 搞怪準晶體 突破自然規律
http://www.udn.com/2011/10/6/NEWS/WORLD/WORS1/6634993.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陳幸萱/台北報導】2011.10.06

成功大學物理學系退休教授林水田表示,謝赫曼發現準晶體,但將這個領域發揚光大的卻是日本東北大學教授蔡安邦,他是雲林北港人。

一般晶體和準晶體有什麼不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張石麟指出,準晶是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類晶體」。一般晶體具有一重、二重、三重、四重或六重對稱;準晶體則有五重、十重或廿重對稱,在空間中排列會有缺口或重疊出現,無法填滿空間。

林水田說,謝赫曼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剛發現準晶體時沒人相信他,後來有人建議他找個有名的材料科學家共同發表論文,才獲得刊登。「他得了很多獎,就是諾貝爾獎沒得到。」謝赫曼從鋁錳合金中發現準晶體,但雜質很多。

張石麟表示,自然界中準晶體並不存在,將某些高溫合金材料急速冷卻才會出現準晶體。他認為人類發現準晶體代表人工能突破自然界的規律性。

※ 相關報導:

有機合成日美3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研究核醣體以美3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研究綠螢光蛋白華裔錢永健獲獎
德學者榮膺諾貝爾化學獎

* 新成像技術可展現奈米結晶體的原子結構
研究發現為何固體中的原子偏好某些結構
電子的微波引導
新3D 光子晶體同時具光、電特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