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7

醫護再不改革 倒楣的是病人!

◆ 給馬英九總統的一封信-請到醫院體驗護士的一天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612/112012050400834.html

【(吳敏菁整理)】2012-05-04 中國時報

彰化杜寶珍(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護士):

我從小就許願要當「白衣天使」,投入這行已經六年,最近聽到一個統計數據,護理人員平均職業壽命只有七年七個月!我真的也發現了,從原本幹勁十足,越來越懷疑自己還能撐多久。

護理人員不分日夜輪班、待遇偏低,這都是事實,但最感挫折是急診室常上演人性自私的一面;不知是健保制度造成,抑或是國民普遍越來越不懂得「尊重別人」。

說來矛盾!人權高漲,急診室的醉漢不能驅趕,大辣辣就占了候診床,沒輒;暴力、語言暴力也越來越多,病人痛了、急了,不管有沒別的病人更急迫,就找護士出氣、吼叫。進行病史調查,也常被不耐煩回「你問這麼多、有用嗎?叫醫生來。」

人和人之間,最需要一點同理心,護士苦水只能往肚裡吞,健保給付偏低,又直接擠壓護理人員待遇,醫院普遍護士荒,一旦生病,不敢請假,因為工作得落在其他同事身上,將心比心,只好硬撐;打點滴也在工作,管線還得用袖子蓋好,就怕影響病人的心情。好不容易休假了,為通過護理能力進階,還得調配時間上課,交通也得自己想辦法,但進修是為了醫療品質,說來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啊!

親愛的馬總統,您常說苦民所苦,常看到您下鄉homestay,您是否也願意到醫院,體驗一下護士的一天?您會更瞭解為什麼您五二○要就職,我們卻要在五一二護士節上街頭了!



◆ 血汗醫院 理性面對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50500427.html

【李伯璋】2012-05-05 中國時報

報載衛生署醫事處石崇良處長公開聲明反對醫師納入勞基法,以邱文達署長和石處長的職務與高度,更不可能坐視醫療勞動環境繼續惡化。台灣的醫療崩潰的確是現在進行式,不是一天兩天造成,員工不快樂,從基層一路走來的院長、醫療科主任、護理科主任、督導,對於這種現象既心疼又無奈!要根本改善,必須勇敢理性面對問題的核心解套。

醫療是良心事業,然而,目前醫療商業化的誘因與醫療糾紛的陰影下,年輕醫護人員的醫療價值觀已有轉型,這也是無可避免的現實醫療生態。石處長何苦承受來自民意代表與部分醫界同仁的責罵與委曲?只是因為他有責任要為台灣民眾的健康做最後把關!事實的真相往往有很多面,看我們從什麼立場去切入。

台灣健保就醫的高度方便性,病人擠爆大醫院,醫師、護理師立刻納入勞基法當然就能有效改善血汗醫院的惡名!只是病人預約掛號看病、排開刀可能需要兩個月?健保的確徹底改變台灣醫療生態,醫界又是最難有共識的團體,只見到醫師、護理師、藥師…各以自己的立場爭食健保大餅,無法團結理性的與有權力的政府或國會交涉對談。二代健保收費的理論基礎一堆,即使可以再增加財源,然而,在健保總額幾乎是固定下,醫療做越多,給付的點值就越低,收入少了,大家又要做越多不必要的檢查,甚至不必要的手術,醫護人員的生命價值就永遠無法脫離錢的苦海。消基會柴松林前董事長就很有感慨的指出,他心目中的理想醫療應該是病人越來越少,怎麼醫界卻一直朝向擴床與增加病人數的績效發展?現階段,那家公立或私人醫療機構願意率先放棄醫療競賽?台灣醫療體制是財團法人醫院為主流,大約八四%的健保費用是透過私人醫院系統提供醫療服務,這些醫院必須自負財務盈虧,醫師是沒有底薪,必須由醫療服務的健保給付來抽成,以病人數量與更多檢查來取得更高報酬,這完全是將醫療高貴人性與金錢做成無奈的糾葛。

醫療資源如何節流才是台灣健保財務改善的主要戰略,這必須仰賴病人、醫師、醫院與健保局共同努力!重病與弱勢族群除外,健保專家必須重新設計「使用者付費」的小病部分負擔制度,讓病人就診時,藥品費用或檢查費用都必須要有部分負擔。當醫師要病人從他口袋掏出一百元時,醫師就必須省視自己的醫療行為的必要性,對病人要有交代,解釋需服藥治療的理由。病人家裡就不會有那麼多沒服用的藥,這都是健保的浪費!至於胃鏡檢查、電腦斷層檢查、心導管檢查等等,必然可因醫病間的相互檢視,節省更多的不必要浪費。就生活常識而言,病人最在乎自己口袋的錢,必然不會再任意逛醫院。積少成多下,健保醫療節省大量不必要的浪費時,就可使醫護給付更合理,醫師、護理師再也不必要猛衝業績、猛衝病人數,醫療業務量減少下,醫療品質相對的也會更紮實。隨之而來,醫療糾紛必然減少,也不再有血汗醫院的過勞死。日前、健保局將開始針對「無效醫療」的葉克膜治療做限縮給付,這也是很積極的方向。健保資源花在刀口上,未來、更必須務實面對昏迷病人的呼吸器治療,積極推動腎臟移植來改善洗腎對健保的嚴重財務負擔。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生前說過「如果一心顧慮下一個崗位與工作,如何能大刀闊斧、奮不顧身的大膽計劃?」。期盼馬總統與立委諸公不要怕做壞人,面對人性的自私,要有遠見與擔當面對歷史,採納最公平、最簡單、最務實的「使用者付費」方法來改革健保,這才能根本拯救台灣醫療生態。(作者為衛生署台南醫院院長、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 醫療費 美全球最貴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5296&f_ART_ID=387863

【聯合晚報╱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2012.05.04

最新調查指出,美國是全世界平均醫療保健花費最高的國家,平均每人年花費8000美元,但美國花這麼多錢,並沒有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

民福基金 (Commonwealth Fund)3日公布13個工業國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的平均醫療保健花費最高,最低的國家是日本,2008年數據是每人平均花費2878美元。

2009年美國每一個民眾將近8000美元的醫療保健花費,高於澳洲、英國、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日本、荷蘭、紐西蘭、挪威、瑞典或瑞士。2009年美國的醫療保健開支,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以上,日本只占不到9%。

研究報告指出,醫療費用較高、可以獲得更多科技協助,加上普遍的肥胖問題,使美國的醫療開支居高不下。

相形之下,報告指出,「日本採用按服務收費制度,並讓病人可以無限制使用專科醫生和醫院,以及大量的磁振造影(MRI)和電腦斷層掃描 (CT)服務。日本並不藉著限制使用來遏制花費,而是規定醫療費用,使整個保健開支維持在政府分配的預算之內。」

研究報告說,美國的常用處方藥價格比加拿大和德國貴三分之一,同樣的藥物更比澳洲、英國、法國、荷蘭和紐西蘭貴了一倍以上。



◆ 緊急醫療平台/陸客、台商要諮詢 快撥79595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07456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5.06

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不僅台商前往大陸工作,陸客也來台觀光旅遊,但旅遊途中若碰到醫療相關問題,常容易引發爭議。中華海峽兩岸健康旅遊休閒協會 (海健會)去年啟動兩岸緊急醫療服務平台專線,陸客在台灣旅遊,只要用手機撥打「79595(急救我救我)」專線,就能得到相關協助,未來更將與大陸通信業者合作,在大陸撥打也能通。

海健會秘書長黃燕姝指出,兩岸民眾若是發生緊急事故和傷病事件,都可以透過79595專線尋求協助,協會有專員提供即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或是協助安排收治醫院與轉送服務,79595專線去年底開通,目前每天都會接到陸客諮詢電話,多是詢問一般疾病就醫問題。此專線每分鐘收費台幣0.6元。

黃燕姝說,前年發生蘇花公路坍方,造成多名陸客傷亡,當時就有一對夫妻陸客,因分別被送往不同醫院救治,不了解彼此情況,就透過手機撥打專線請求幫忙,協會立即派人了解。另也有台商在大陸受傷,海健會也派醫生和台商聯繫,提供諮詢。

黃燕姝強調,專線共結合包括三軍總醫院等國內44家醫療院所,以及兩岸緊急醫療專家。

※ 相關報導:

常吃水果 心情變更好
*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超越全球
* 白色巨塔中的黑錢糾葛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不要畸形排班 天使救人還要命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50401151.html

中廣新聞/戎華儀 2012-05-04

近一年來的媒體報導中,已經有七位護士先後死亡或命危,表面上有的是自殺,有的是暴斃或高血壓導致腦中風,有的甚至是癌症,吊著點滴的病人照顧病人,實際上背後共同的原因是工作壓力過大,導致這些白衣天使的精神狀況或身體健康瀕臨崩潰。

護士的勞動條件有多差?根據護士公會調查,護理師的就業率只有五成八,不少護理科系的畢業生寧願轉行當空姐,也不想過勞死。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兩千一百八十四人中,去年有三百五十六人離職,還有兩人死亡,約僱人力就佔了六成。

在護理界有所謂的「花花班」,一個班次下班到下一個班次上班的間隔時間短暫,例如上完午夜十二點下班的小夜班,七個小時後,隔天早上再上七點就要到的白班,中間還必須扣掉實際的加班時數;顧名思義,班表東一塊西一塊,毫無規律、花成一片。日前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籌備會到勞委會陳情抗議,最主要的訴求就是希望剷除「花花班」。

《勞基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勞工工作採晝夜輪班制者,其工作班次,每週更換一次。但經勞工同意者不在此限。」第二項則規定,「依前項更換班次時,應給予適當之休息時間。」

由此看來,「花花班」徹頭徹尾違反這兩項規定,很多護士一個禮拜換班不只換一次;至於所謂「適當之休息時間」定義也不明確,演變成護士們靠咖啡或安眠藥支撐精神的意志力競賽,為了自己的飯碗,不得不服從這種畸形排班。

而勞委會也承認,「花花班」確實違法,過去的勞動檢查大多只注意到雇主有沒有A加班費、讓勞工超時工作,卻忽略了排班方式是否人道。更荒謬的是,「花花班」是護理界行之有年的陋習,在以前人力充足的時代情況還不嚴重,但近年來不少醫院精簡人事成本,畸形排班的情況更加嚴重,護士鬧人命等於是幫國家培養更多病人,但衛生署直到近期,在民意代表和護理界的強力要求下,才開始研議制定護理人員的合理工時規範,而勞委會除了協助溝通之外,礙於法令,在態度上愛莫能助。

白衣天使已經下出通牒,要勞委會在五月九號前給他們一個交代,訂出合理的班次轉換間隔時間,否則將在五一二護士節發動更大規模的抗議。當救人的人喊「救命」,誰能救他們?

※ 相關報導:

* 月薪8萬 台大醫院留不住護士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5060050.aspx

醫院鬧護士荒,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主張加薪留人。不過,台大醫院以月薪新台幣8萬到9萬元,也留不住護理師,問題的癥結不只是薪水,而是其他勞動條件沒有配套到位。...護理界和醫管界提出彈性工時、夜間包班、國定假日加成等護理工作改革方向,盼能為護理人力止血,或是誘使護理人力回流,衛生署需要提出財源方案,各醫院勞資協商,打造護理友善職場,解套方案才能水到渠成。

* 醫師:救命救不完 還被咆哮沒醫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074219.shtml

「每天上班很緊張,擔心一堆病人還沒看。」急診醫師每天面對突發狀況,有時遇到複雜病情,治療時間久一點,其他病患等到不耐煩,直接衝到診間咆哮,甚至動手拉扯醫護人員,在急診室上演全武行。急診醫學會秘書長、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顏瑞昇說,不少民眾迷信大醫院,一遇緊急狀況,就送醫學中心急診,但國內醫護人力不足,設備擴充速度太慢,急診室常被擠爆。

* 病患遭殃 護理人員也現「四大皆空」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449&f_ART_ID=387971

陳潤秋今天參加「全國護理改革諮詢會議」時指出,近幾年來,醫界出現內科、外科、婦產科及小兒科等四大科別招聘不到醫師的情形,俗稱「四大皆空」,讓醫界飽受困擾。同樣的,護理界也因護理人力嚴重不足,出現急性病房、慢性病房、加護病房、急診找不到護理人員的窘境,形成另類的「四大皆空」



◆ 冷眼集/醫護再不改革 倒楣的是病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07126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2012.05.04

健保給付、醫院經營、護理人力,原本三者應該緊密互動共生,相輔相成。但現在卻亂成一團,相互批評。護理人員批評「血汗醫院」,醫院則認為新生代護理人員有如「水蜜桃」,但醫護人力不足,醫院只能關病床、減病床,最後倒楣的卻是無辜的病人。

各大醫院一床難求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尤其在急診留觀室更是嚴重,等待病床的急診患者人數始終居高不下。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對於大部分醫院來說,並非床位病房不夠,而是護理人員不夠用。

明明醫院病房是空的,眾多病患等著住院,但缺護士、缺護理師,以致部分病患無法順利住院,最後只能轉至其他醫院。讓醫院經營者賺不到錢,搥心肝;病人抱病無法住院,傷心又傷身。

儘管如此,許多醫院對增聘醫護人員時相當保守。原因出在健保給付對於醫療照護費用的給付又不乾脆,甚至遠低於檢驗技師、營養師。

健保、醫院、護理,三者環環相扣,多年累積的積怨已深,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捨棄了第一線醫療崗位,轉行至其他領域,在醫院負責人眼中的水蜜桃新生代護士,又似乎中看不中用。

雖然有心人士會懷疑,私立醫院是否在「勒索」政府,趁機要求增加給付。但如果國內護理人力嚴重短缺,醫院情願降等因應,連醫學中心都要關床,那急重症病人該往哪裡送呢?原本營利極佳的醫院情願關病床不賺錢,那恐怕已是結構出了問題。衛生署和健保局不能再作壁上觀。衛生署應該審慎看待此事發展,如果明年全國病床減少一成,勢必造成住院病人的大災難。如果住院,還得靠關係、找民代,那健保制度就確實有徹底檢討的必要了。

※ 相關報導:

* 急診滿滿滿 躺擔架等床一小時燒800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074217.shtml

大醫院急診壅塞,患者等不到病床,被迫留置救護車擔架上,每小時收費千元,還有醫院連輪椅也派上用場。健保局發現急診問題嚴重,最近提撥三億多元,推動急診醫療品質提升方案,鼓勵醫院正確轉診,勸導輕症患者轉診小醫院,急重症患者轉至大醫院,本月已開始實施。



◆ 決定轉診 病床先喬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074221.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5.06

大醫院急診室吵雜擁擠,加上醫護人力吃緊,民眾待床時間延長。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每個月都會接獲至少五件,民眾因急診或轉院不當申訴案件。該會提醒民眾,小病症轉急診,也可能出大狀況。

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指出,大醫院住院占床率高,加上急診室待床病人多,往往一床難求,等床超過三天不在少數;更令人擔心的是,病人送到醫院,卻未能緊急處理,結果病情惡化衍生醫病糾紛。

一名七十多歲老太太,被機車撞傷,腿骨骨折,緊急送往某小醫院,在急診室照完X光,醫師認為不急著開刀,先把患部固定,並將病人留在觀察區,準備隔天再手術。但隔日一早,老太太兒子到公司請假返院後,發現媽媽竟陷入昏迷。

病人兒子無法理解,媽媽骨折等開刀,原本生命徵象穩定,他僅短暫離開,母親竟昏迷。尤其讓他無法接受的是,這家小醫院以沒有能力處理為由,表明願代聯繫轉大醫院,病家手忙腳亂雇了救護車轉診,大醫院急診醫師卻說:「這裡根本沒空床,怎還把病人送來呢?」家屬只好再花一次錢請救護車,轉診另一家醫學中心,待醫師檢查才發現,老太太因骨折併發脂肪栓塞,因未及時處理恐有生命危險。

朱顯光說,家屬質疑第一家醫院處理不當,「只是一般骨折,怎會搞成這麼嚴重?」「安排轉診,怎麼沒先喬好病床?」

朱顯光表示,急診室常需處理狀況緊急病人,往往忽略某些看似不嚴重的傷病,而導致病情惡化。他提醒,急診轉院要先確認後送醫院願承接,以免白跑一趟。

fsj 提到...

福利好受尊重 美護士士氣高

中央社 2012-05-07

台灣醫院鬧護士荒,護士工作環境不佳,還得忍受不公對待,相較於美國護士福利佳、專業上受到醫生及同事的支持,工作雖辛苦,但士氣卻是高昂得多。

台灣的醫院鬧護士荒,即使台大醫院以月薪新台幣8萬到9萬元,也留不住護理師,問題癥結不只是薪水,還如菜鳥被欺負、工作環境中不受到醫生及同儕尊重、福利低等問題。

畢業於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護理學院的葉宜瑄,在伊諾瓦費爾奧克斯醫院(Inova Fair Oaks hospital)擔任護士工作已兩年多。從小在美國成長並就學的她,在了解台灣護士惡劣的工作環境後,感到難以置信。

她說,美國醫師很尊重護士,畢竟這是個團隊工作,且護士往往更了解病人的狀況,醫生很多不懂的地方還要請教護士,不會不尊重護士。

此外,被問到「老鳥欺負菜鳥」的現象時,葉宜瑄說,新進護士都會有一個類似「師父」的資深護士帶在身邊幾個月,且醫院雇用護士必須簽訂合約,明訂工作時段,因此,幾乎不會有類似台灣資深護士欺負新人的情形出現。

她說,美國醫院護士間同事彼此都很幫忙,且醫院普遍都有浮動或資源護士(float nurse/resource nurse)這樣的角色存在,當其他護士忙得不可開交或是要去吃飯時,資源護士就會協助照顧病患或處理相關事務。

此外,在福利上,葉宜瑄表示,醫院會提供護士投保健康保險、牙科保險,護士投保後,護士的家人可以連帶享有健保、牙科保險各項折扣,且護士的小孩也可以免費接種疫苗。此外,護士還享受退休金的保障。

在加班部分,目前是美國認可的合格護士葉宜瑄說,醫院必須根據不同時段(假日、週末、夜間)給予護士加班費,且加班費往往比正常上班時段的時薪多出3至5美元。

被問到護士職涯的最大收穫,葉宜瑄笑說,其實倒不是這些福利和積蓄,畢竟她也在工作上投注許多心力,更珍貴的是,當了護士,才讓她更學會將來如何幫忙照顧父母。



◆ 週休3天待遇佳 美護士不血汗

中央社 2012-05-07

台灣護士超時工作,積假未休等問題引發關注。不過,對照美國護士,每週至少休假3至4天,由合約保障排班,加上薪水不低,美國護士的待遇值得台灣參考。

日前有台灣護士投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台灣護理人員職業環境惡化,薪資低、超時工作、人力不足等問題讓護士沒有權利生病,超時工作也沒有獲得加班費或休假。

對照台灣護士的處境,美國護士不論在待遇、休假、福利以及權益保障上,都遠勝過台灣的醫療院所。

在休假方面,美國護士一週3至4天的休假是普遍趨勢。擔任護士兩年多、任職於美國伊諾瓦費爾奧克斯醫院(Inova Fair Oaks hospital)的葉宜瑄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她一天上班12個小時,每週固定休假3至4天,休假不會被醫院苛扣,所以她休假時往往都睡上10個鐘頭以上。

在加班、排班方面,目前是美國認可為合格護士的葉宜瑄說,醫院在聘用護士時,就會根據不同的上班時段職缺情形,與護士簽訂合約(例如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下午1時至凌晨1時),明訂工作時段。

她說,即使加班,醫院也必須根據不同時段(假日、週末、夜間)給予護士加班費,且加班費往往比正常上班時段的時薪多出3至5美元。

此外,在薪資方面,葉宜瑄說,相較於目前美國一般大學畢業生要不是找不到工作、在餐廳打工,或是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年薪約在3萬至3.5萬美元(稅前),護士平均起薪3.5萬至4.5萬美元的待遇,已經算是很不錯了,這樣的待遇甚至比一些新進的中學及小學教師還高。

在知道台灣護士的處境後,葉宜瑄有感而發地說,整體而言,在美國當護士雖然累,但還是一份好工作,至少兩年多下來,她也攢到一些積蓄,不會像許多年輕人入不敷出,還要為前途煩惱。



◆ 導正就醫習慣 紓解急診潮

【聯合報╱王業翰/醫師(台北市)】2012.05.07

對於健保局提出轉診獎勵以化解急診壅塞的作法,筆者認為根本邏輯不通,將毫無功效。

急診壅塞的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使用急診的認知有誤,以及健保實施後民眾一窩蜂地往醫學中心有關,因此解決之道應該由此二源頭下手,方能見效。

但健保局不處理根本問題,只想利用給付獎勵「疏浚」,把大醫院的人潮轉一些到中小型醫院,試問民眾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到了大醫院急診經過檢傷後,又被告知屬輕症,建議轉診,這樣的來回奔波能不引起抱怨?而此轉診的獎勵給付又是進了醫院口袋,能不加深醫病間的對立?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有二成的急診病患屬輕症。理論上,急診收治的是病況緊急的病患,而非心裡著急趕時間的患者。急診醫師的專長也是在處理緊急且致命的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等,而非皮膚癢、眼睛紅。

筆者就曾多次在急診看到利用午休空檔來開之前就醫診斷證明的上班族。若人民使用急診的習慣如此,試問急診怎麼可能不壅塞?因此政府應該加強教育民眾如何正確地使用急診,並導正民眾的就醫習慣與倫理。若有額外編列預算,也應該是針對民眾的就醫需求,來給予醫院補助,如在沒有夜診不得不上急診的晚間時段,補助醫院另外開設一般門診,接受輕症病患掛號,如此能增進民眾就醫的方便性,患者也不需承擔濫用急診的責難。

健保局於民國九十一年為了提倡分級醫療的概念,曾將部分負擔作了修正,這是正確但不討喜的政策。如今基層診所的掛號費都已漲到一百五十元,部分負擔對於民眾就醫習慣的導正已無作用,勢必得考慮再次調整,甚至在急診可以考慮依檢傷分級結果來收費,對於一或二級的重症病患收費較低,而四或五級的輕症病患則增加部分負擔,藉以改變民眾的就醫習慣。並擴大對民眾宣導分級醫療對於健保長久經營及資源分配的重要性。

政府應認清問題源頭,清楚坦白地向人民說明,把預算用在刀口上,才能創造人民、醫界、政府三贏。否則,「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已是人民認知的「現在進行式」。



◆ 醫師納勞基法 恐關8萬病床?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5.07

醫師是否應納入勞基法保障?衛生署醫事處下午邀集醫改會、消基會、醫學生團體討論。醫事處長石崇良分析,如果台灣醫師納入勞基法,醫療體系將受重大衝擊,各大醫院關床情況勢必更加惡化。衛生署近期內再開一次會議,目前傾向以另訂「勞動契約」來保障醫師。

五一勞動節當天,部分醫師、護士護理師走上街頭,控訴工作環境惡劣。同樣出身醫界的石崇良卻不惜扮黑臉。他無奈地說,如果真要顧及醫護人員勞動權,全部比照勞基法,那目前台灣12萬病床,恐怕要關八萬床,只剩三分之一。

石崇良指出,光是護士人力短缺,就已經讓許多醫院以關床來因應,如果現在就讓醫師納入勞基法,光是保障工作時數,台灣醫療環境恐將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嚴重衝擊民眾的就醫權益。目前醫師採責任制,一個總醫師必須照顧10名住院病患,如果納入勞基法保障工時、改為三班制,就變成三個住院醫師來照顧10名病人,換算下來,國內一口氣必須關了八萬病床。

石崇良分析,目前內外婦兒等四大科的醫師人力已經相當吃緊,一旦醫師納入勞基法,馬上出現「有病床、無醫師」窘境,醫院只好再關床、縮床,來因應醫師人力短缺。目前台灣一年只錄取1300多名醫學系學生,即使從今年開始增額,這些醫師必須等到10年後,才能投至實際醫療環境,讓各醫院可以增補醫師,根本緩不濟急。

石崇良指出,光是護理人力短缺,就已經造成國內各大醫院急診室「壅塞」,許多病患排隊等著住院。如果各團體代表還是希望顧及醫師勞動條件,那勢必會犧牲到病人的住院權益。

fsj 提到...

黑胡椒萃取物 可阻斷脂肪形成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5.07

韓國的科學家日前發表一項研究成果,指出黑胡椒中讓人感到刺鼻的成分,同時也是黑胡椒的主要元素「胡椒鹼」,具有防止新生脂肪細胞形成的功用,這項研究成果未來可望運用在控制肥胖症患者的體重,以及治療肥胖引發的各種慢性病方面。

研究人員觀察黑胡椒鹼在血液中如何與人體細胞互動後發現,進入血液中的黑胡椒鹼會干擾生產脂肪細胞基因的正常運作,一方面壓抑新的脂肪細胞產生,但又不會傷害原本的脂肪細胞。

研究人員企圖將此一功能用在控制肥胖症患者的體重上,但同時他們也說明阻斷新生脂肪細胞的過程,跟減重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這是一種預防手段而不是減肥方法。該研究的負責人Ui-Hyun Park表示,此項研究的成果未來將可以用來對抗與脂肪有關的各種問題,包括常見的肥胖以及後續伴隨的各種慢性病。

黑胡椒在東方的醫學史上應用範圍很廣,最為人知的是黑胡椒在當時被用來治療霍亂、腹瀉等等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 



◆ 膽固醇太低 易罹憂鬱症

文/廖英藏 2012.05.07 自由

近年來因大家對所謂「血油」的重視,坊間「降血油、通血路」相關的藥品、健康食品,真是五花八門、不計其數。

其實,自從statin藥物問世以來,要降膽固醇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目前醫界對「高血脂」或「血脂異常」的判定,主要依據以下五項指標:(1)總膽固醇高於200mg/dl;(2)三酸甘油酯高於150mg/dl;(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40mg/dl;(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於130mg/dl;(5)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數值大於5。

同時,要考慮病人是否具備危險因子,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已停經又無服用女性荷爾蒙者、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者等因素,才決定是否要吃降血脂藥。

吃降血脂藥前先問醫師

膽固醇和血壓、血糖一樣,太高固然不好,太低對身體也會有負面影響,所謂「過猶不及」,恰當最好。因為膽固醇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它有強化血管和維持血管彈性的功能,也是合成細胞膜、製造腎上腺素、性荷爾蒙、膽汁、消化酵素等必要原料。

一般膽固醇的正常值為130到200,平均約190。當低於130時,就稱為「低膽固醇血症」了,根據研究報告,「低膽固醇血症」的人容易發生憂鬱症、自殺、大腸癌,當發生創傷、危急手術時,死亡率也較高,尤其是老人,低膽固醇是死亡率升高的危險因子。

所以,要吃降血脂藥之前,應和醫師好好討論,也要知道何時該減藥、停藥,不可一味降過頭。(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崙聯合診所兒科、家醫科醫師)



◆ 停經後骨鬆 醫生:喝奶吃豆 少肉多蔬果

中廣新聞/劉怡伶 2012-05-07

停經後的媽媽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與心血管疾病,營養師表示,「喝奶吃豆、少吃肉、多蔬果」是媽媽飲食秘訣,透過均衡的飲食和運動,是最好的健康妙方。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說,婦女到了五十歲開始,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逐漸減少,生理期間隔會越來越長,最後完全停經,會有情緒不穩、失眠、潮紅、燥熱等更年期的症狀發生,為人子女的可以助媽媽一臂之力。

張雅芳指出「喝奶、吃豆,少吃肉、多蔬果」是最好的飲食原則,停經後的媽媽,容易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及心血管性疾病,建議讓媽媽們多攝取高纖、高鈣的食物,可以幫媽媽準備糙米飯、胚芽米或五穀飯,並以富含大豆異黃酮素的豆腐、豆乾類等黃豆類食物取代部分肉類,減少甜食、高油脂食品的攝取,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之外,叮嚀媽媽多吃牛奶或乳製品、豆腐、芝麻、杏仁、莧菜、海帶、紫菜、小魚乾等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加上每日適度地運動及照射陽光5~10分鐘,能合成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張雅芳也提醒,現代職業婦女比以前更多,大部份都是上班族也是外食族,蔬果、纖維及鈣質普遍攝取不足的現像,建議年過三十之後,別忘了多存點骨本,每日應適當的攝取含鈣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小魚干、黃豆、黑豆及豆類製品等。四十歲以後要為進入更年期做準備,黃豆蛋白含有異黃酮素有助於減緩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媽媽不妨多多選用。



◆ 早期診斷治療 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高達70%

文/李懿倫 2012.05.07 自由

最近最撼動大眾的股市新聞莫過於「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見圖,取自美聯社資料照)罹患攝護腺癌的消息,也提醒了民眾對於攝護腺癌的注意。

股神巴菲特罹癌震驚全球

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100年公佈的國人前10大癌症統計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近年來逐漸提高,是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7位,值得國人注意及小心。

近來門診中,就有一位80歲的老先生,因為朋友罹患攝護腺癌,因此求診。我先幫老先生進行肛門指診,因他沒有明顯異狀,但他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異常升高為11.5ng/ml,經「直腸攝護腺切片」檢查後,證實他得了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發生原因目前不明。不過有研究發現,種族、飲食及環境因子是導致攝護腺癌的重要因素。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在美國,每6名男性中,就有1人患有攝護腺癌;非洲裔美國人比亞洲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高;移民美國的亞裔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也高於本國男性。

年紀大、飲食西化風險高

另外,年齡也是重要因素,年紀愈大,罹癌風險愈高。因此國人飲食習慣的西化及年齡老化均會提高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只有與攝護腺肥大相同的頻尿、急尿、解尿困難等症狀,直到晚期才可能有血尿、骨骼疼痛、虛弱等癌末惡病質表現。

臨床醫師只能依賴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抽血檢查、經直腸超音波等檢驗才有機會早期診斷。確定診斷需取得攝護腺組織施行病理檢查。若病理證實罹患攝護腺癌,進一步會做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及骨骼掃描(Bone Scan)以確定腫瘤分期,並依臨床分期、腫瘤分化程度、年齡、身體狀況、預期餘命、個人意願,選擇治療方式。

由於醫學進步,早期診斷及配合各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攝護腺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70%。所以巴菲特罹癌後,仍表示他會照常執行例行事務並沒有影響。

建議男性朋友,50歲以上每年都應接受肛門指診及PSA抽血檢查,如有排尿症狀須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專業意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保身良策」。(作者為衛生署旗山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

fsj 提到...

秀傳開出高薪 小醫院更「荒」了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5.09

為紓解護理人員荒,秀傳醫院將大幅調整護理人員薪資兩成。對此,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表示,希望秀傳的調薪可帶動其他公私立醫院跟進;不過,也有醫界人士認為,秀傳此舉目的在高薪挖角,只解決該院的護理荒;且因「磁吸作用」而讓其他中小醫院的護士荒更嚴重。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呂月榮指出,根據調查,目前護理人員的薪資,即使加上輪值夜班費,總薪資都排在各類醫事人員薪資的末段班,即使在大型醫院的私立醫學中心起薪也都只有三萬五千到四萬五千元之間,其他如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護理人員的薪資更低,有的小醫院甚至只有兩萬五千元。

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黃璉華以該院為例,新進領有護理師執照而未納入編制者,起薪有四萬六千元,算是公立醫院最高的薪資了。

長庚醫院一名護理師則表示,包括長庚、國泰和奇美等私立醫學中心,新進護理師的薪資(不含夜班費)大致在四萬元上下,但長庚相對的福利較佳,每年調薪約百分之三,且年終至少有四個月。長庚醫院院長特助蘇輝成也說,今年該院已打算調高夜班費。

不過,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台北市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益宏說,該院去年曾大舉調薪一成,仍然聘不足護理人員,顯然調薪並無法全面紓解護理荒。尤其是秀傳以高薪挖角方式,對鄰近醫院的護理人員帶來莫大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大批跳槽,「這種惡性競爭,反而造成另一家醫院護理荒」。

呂月榮和黃璉華則表示,長期以來,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如果各醫院院長能體恤員工,一方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收入,二方面則多關懷她們工作的辛勞,相信可以留住人才。

※ 相關報導:

* 秀傳七醫療院所 護士調薪20%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080663.shtml

總裁黃明和宣布調薪,和去年八月前的待遇相比,調幅約百分之廿,平均每人薪水多了八千至一萬元,秀傳護士個個眉開眼笑。



◆ 花蓮慈濟護理師 零離職

【聯合報╱記者陳宇君、段鴻裕/花蓮縣報導】2012.05.09

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在國際護師節前夕表揚傑出護理人員,其中一間產房和另三間病房護理師、試用人員近六十人,都因零離職獲表揚。

花蓮慈濟醫院每年辦理各病房分組競賽,其中一間產房有十多名護理師一年來都沒人離職,獲頒協力獎;而互相評比的病房,有三間病房卅多名試用人員都未離職,獲頒幸福獎。

近來護士荒,部分醫院因護理人員短缺,導致在職人員超時工作,甚至抱病照顧病人,花蓮慈濟醫院表示,每年透過病房評比、傳承經驗守護新進人員,凝聚向心力 ,離職率相對偏低。

護理長章淑娟說,護理師很辛苦,院內的個個堅守崗位,讓院方自豪和欣慰。昨天有二百廿二名績優護理師獲表揚。

※ 相關報導:

* 光頭「男」丁格爾 病人誤當法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080693.shtml

男護生更是各醫院的最愛,護理系科學生中,男生的比例已經超過百分之五,而且有上升趨勢,因為男生體力好、耐操,所以男護生實習時,有些醫院祭出「實習津貼」,希望搶先卡位,畢業後馬上留用。



◆ 醫事人員月工時 逾240時開罰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2.05.08

「血汗護士」問題引發各界關切,勞委會原則決定「醫療保健服務業」不再適用責任制,將分二階段回歸正常工時。台北市勞工局昨天表示,在回歸正常工時之前的緩衝期,從業人員每月工時不得超過兩百四十小時,每日正常工時不得超過十小時,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過十二小時。

勞工局表示,將進行勞動檢查,若發現雇主違法最高可處卅萬元罰鍰。

勞基法規定卅八種行業別適用「責任制」,不少業者和勞工約訂工時超長,引發過勞死爭議。

日前勞委會公告,第一階段排除適用責任制的醫事、技術人員,自三月卅日起回歸勞基法,不再適用責任制;第二階段適用的對象,則緩衝至一零三年元月一日實施。

第二階段對象包含手術室、急診室、加護病房等場所的醫事、技術人員,如護士、藥師等。台北市勞工局科長梁蒼淇表示,適用第二階段的醫事、技術人員,在緩衝期間每月總工時不得超過兩百四十小時。

※ 相關報導:

* 近視族更方便 藥局也能配眼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88493

衛生署最近公告,藥局即使沒有另外申請藥商執照,也可販賣不具侵入性的醫療器材;因此,原本列屬於醫療器材的眼鏡及隱形眼鏡等矯正視力的產品,也可以在藥局販售,坊間的眼鏡行勢將面臨新的競爭對手。



◆ 處理無名屍 台北市詳訂流程

中央社 2012-05-09

為了防止員警擅自轉介或縱容殯葬服務業逕行提供服務,台北市殯葬管理處今天表示,已與警察局訂定意外或不明原因死亡屍體處理流程,並要求確實遵守相關規定。

北市殯葬處指出,殯葬管理條例第54條明定有關憲警人員依法處理意外事件或不明原因死亡屍體「程序完結後」,除有家屬認領,已自行委託殯葬業者外,均應即刻通知轄區較近公立殯儀館辦理屍體運送事宜,不得擅自轉介或縱容業者逕行提供服務。

殯葬處官員說,雖然依警政署公文函釋,對於「程序完結」,是指檢警在製作相關公文書後得視為程序完結,才能通知殯儀館運送屍體。

但實務上在「程序完結前」,或因檢警人員在專業還有仰賴殯葬業者協處空間,致使現場經常有殯葬業者主動到場協助警方情形,造成殯葬處合約廠商與到場協助警方的殯葬業者產生爭執。

為避免再發生爭議,殯葬處表示,日前已會同警察局及合約廠商召開會議詳訂流程,警方於處理現場,如有需要業者協助,應通知殯葬處聯絡合約廠商到場協助,並要求相關單位確實遵守,以杜爭議。若現場員警有違反殯葬管理條例第54條規定,將依法處置。

fsj 提到...

醫改會砲轟:血汗醫院竟列觀光醫療院所?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2.05.10

血汗醫院人力不足,卻仍大張旗鼓包攬陸客美容健檢團?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天指出,衛生署近期公布39家醫療院所可從事觀光醫療,但其中有高達26家在最近一次醫院評鑑中,人力標準僅勉強及格,甚至有中國醫藥

大學附設醫院、台北三總、屏東安泰醫院、羅東博愛醫院4家護理人力嚴重不足。

醫改會質疑,這些可從事陸客觀光醫療的醫院中,有多家醫院急診塞車、一床難求,如何有餘力開發國際醫療病人?抨擊衛生署帶頭鼓吹醫院向「錢」看,是「不務正業」。

近來血汗醫院議題發燒,不僅醫護人員的工作條件惡化,更有醫院哀嚎人力吃緊,不得已要「關病床」。不少民眾也飽嚐花一、兩個月排電腦斷層等檢查、清晨4時就要到醫院掛號等苦果。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表示,衛生署、外貿協會等卻忽視這些困境,讓各大醫院發展「副業」,宣傳接待高價陸客觀光醫療團。

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嫺表示,最近衛生署宣布39家醫院可承攬陸客醫美健檢,其中有18家是醫學中心。她質疑,醫學中心的責任應是擔負民眾的急重症醫療,怎會是推廣觀光的醫美、健檢服務?在一旁鼓吹醫院投入的衛生署,更是角色錯亂,「荒腔走板」。

根據衛生署評鑑結果,這39家醫院中,有多家醫院是常態性急診壅塞、健保病床一床難求,醫改會質疑,在人力病床不足情況下,怎會有多餘的心力去服務觀光醫療的外來客,甚至可以配合觀光醫療團時間,擔憂對健保就醫民眾發生排擠效應。

李怡嫺以台大醫院的網站為例,發現服務國際醫療的醫師,跟看健保的醫師根本是同一組人馬,懷疑醫療團隊人力切割不清。她說,台灣醫院八、九成的醫療收益與資源投入來自健保經費,應回歸照顧健保病人的醫療需求。

※ 相關報導:

* 要留白衣天使 衛署護理人力大改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88782

為了留住護理人員,改善國內醫療人力短缺困境,衛生署今天公布「護理改革近中程計畫」,訂出十大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增明訂健保護理費給付項目,未來護理人員為住院病患換藥擦身、抽血輸血,都能拿到護理費。

* 北市聯醫 增病房助理、漲夜班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082968.shtml

為解決護理人力吃緊的問題,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在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上承諾,將從北市立聯合醫院做起,透過增聘病房助理、調漲夜班費等方式,逐步減輕護理人員負擔。



◆ 診所醫師納勞基法? 衛署改口審慎研議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5.10

醫師是否應納入勞動基準法,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昨天上午原傾向讓受聘於診所的醫師,提早納入勞基法保障,傍晚卻又以「退休金恐超過千萬元」為由,改口要「審慎研議」。

醫師納入勞基法爭議持續延燒,昨天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上,包括朝野立委劉建國、田秋堇及蘇清泉等,都要求衛生署表態。

劉建國並拿石崇良日前受訪時,談到「醫師納入勞基法,將因人力短缺要關閉八萬張病床」,他認為這是「恐嚇病患」;田秋堇則要求衛生署,不能坐視醫師過勞卻毫無作為。

衛生署長邱文達指出,衛署尊重教育部與勞委會決定,優先考慮將實習醫學生納入勞基法,適用有關技術生規定;至於住院醫師,因涉及工時計算、值班人力與專科醫師訓練等問題,以及醫院主治醫師對病人負有全權責任,這兩類醫師不宜納入勞基法。

至於受僱診所的醫師,石崇良說,這類醫師門診時間較固定,也不需值夜班,衛署傾向優先納入勞基法。昨天下午四時,衛署發出的新聞稿也提到,「診所受僱醫師因工時較易釐清,可研議優先納入勞基法之適用」。

不過,到了傍晚,石崇良卻改口說,勞基法本來在保障藍領勞工,但診所聘請的醫師屬於高收入者,一旦納入勞基法,可領取的退休金可能上千萬元,「違反公平正義原則」,須審慎研議。

fsj 提到...

醫師拍片悼護士 籲改善血汗醫院
http://www.udn.com/2012/5/12/NEWS/NATIONAL/NAT5/7087956.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5.12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台中榮總近40名護理人員在護士節前夕,集體領辭職申請書,抗議低酬超時工作;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籌備會也要率眾到衛生署抗議,爭取合理工作。醫師林博拍片,呼籲重視、改善護理人員的不合理工作制度。

國內護理人員不足、工作條件不佳,護士荒問題引起重視。台灣醫學電影製作協會理事長、精神科醫師林博,拍攝微電影「台灣南丁格爾篇──Broken Heart 心死」,凸顯護理人員工作環境不合理問題,引發網友迴響。

片中一名重病護士,為自己打點滴,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醫院長廊中的護理車,還想繼續工作,最後不支倒地,腦中浮現與可愛孩子的互動情影,醫院寂靜的長廊中,沒人可以求援、協助…,最後護士倒下,孤獨死去,只剩護士誓詞「余謹以至誠,於上帝及會眾前宣誓: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標準……」縈繞耳際。

影片上傳網路,吸引6500人點擊,網友留言「當初的宣誓,現在聽來好心痛」。

※ 相關報導:

* 解決護士荒 中市擬推救護志工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12/today-life4.htm

衛生局長黃美娜說,研議推出全國首創的「救護志工隊」,讓護理人員留在醫院,不必派駐各活動場所投入醫護備勤工作。



◆ 醫院護病比過高 衛局:沒法管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陳秋雲/台中報導】2012.05.12

護士過勞問題很嚴重,台中市統計區域級以上醫院的護病比例,公立的署立台中醫院最高,1名護士要照顧15名患者,多數醫院平均也要照顧10人以上,比標準的1:4差太多,民代、護士和患者都批「誇張」!

台中市議員黃國書說:「畸型班表、工時太長、薪水太低,難怪護士爆出走潮!」很多護士值完大夜班,隔天下午又排班;值班後還有大堆繁雜文書工作;薪水僅3、4萬,「難怪護士受不了」!

台中衛生局調查平均護士與病患比例1:10,台中醫院的1:15,其次為澄清中港與童綜合醫院的1:14.7以及1:14.3,知名的台中榮總是1:12.7,中山附醫狀況最好,1名護士照顧9.7人。

黃國書說,台中榮總護理員集體請辭,護師節護士要走上街頭,問題嚴重,但今年補助款20億元中,只有7.5億用在增聘護理人員,其他任由醫院擴充設備、病床,置醫療品質與護理人員工作環境不理。

衛生局長黃美娜無奈地說:「也了解問題,但評鑑機制在中央,沒法管!」她僅能建議醫院多請些照顧服務員,分擔護士非護理的工作,但沒強制權。

她也解釋護病比計算不能單看數字,護士要輪三班,有些急重症要1對1,輕症則不需要。但衛生局仍會提醒各院重視護理人員調薪與加班問題。

擔任護士的林小姐說,工作量超重不說,還要幫病人翻身、擦澡等雜務,要寫很多評鑑資料,往往值完班還在加班。68歲的劉文海質疑:「1個護士要顧10名病人忙得過來嗎?病人恐得不到良好照顧吧!」



◆ 台中榮總傳護士集體離職 衛生局介入溝通

【中廣新聞/李河錫】2012-05-12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台中榮總卻傳出四十位護士集體領取離職單,凸顯人力不足、工作量大,約聘與正職待遇差異大等沈痾問題;市府衛生局調查表示,約有十多位護士領取離職單,並非要立即離職,院方正加強溝通,盼儘速平息風波。

中部知名的台中榮總醫院,在護士節前夕,傳出有四十位護士集體領取離職單,希望以大動作來凸顯院內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工作量超大,約聘與正職人員待遇差異又相當大,希望能增加專任公職缺額、保障應有權益等沈痾問題,期盼院方與醫政單位能夠重視。

經市府衛生局醫管科長謝佳玲調查後表示,實際上約只有十多位護士領取離職單,但並不是要立即離職;只不過台中榮總護理人員雖還算符合衛生署人床比例規定,因每天要輪三班,又有各定輪休,就常會呈現人力不足,這是全國醫療院所普遍面輪問題,也才會導致有護士表達不滿情緒,所幸還不至於會影響患者權益。

院方表示,台中榮總護理人員需求多達一千五百人,預算員額約八百人,一旦人力不足會先行協調,至於增補公職缺額,每年安排有兩次增補作業,會以院內優秀約聘人員為優先,希望能持續進行溝通,儘速來平息這起反彈風波。

※ 相關報導:

* 違勞基法醫療院所 亞東、慈濟上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088955.shtml

昨天「護師節」,新北市勞工局公布醫療專業的勞動檢查報告,抽查13家醫療院所,包括亞東醫院、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等7家涉嫌違反勞基法,且多半是超時工作、未依法給加班費。



◆ 逾200鄉鎮 沒有婦產科醫生

【鄭閔聲/台北報導】2012-05-12 中國時報

根據衛生署統計,今年全國新生兒可望回升至廿三萬人,但這群龍寶寶卻可能面臨沒人接生的窘境。婦產科醫學會昨出面陳述,婦產科因出了的名「壓力大、常被告」,近年少有人願意投入,導致全國超過兩百個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呼籲政府正視,改善醫療環境、留住人才。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則回應,衛生署為留住婦產科人才,已將婦產科加成給付調高十七%,未來也將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補償計畫,醫師如果在執行業務時發生不可避免的風險,可向政府申請救濟。

婦產科醫師葉光芃說,由於接生的不確定因素高,美、日、台等國婦產科醫師捲入醫療糾紛,遭患者控訴的比率,皆遠高於平均值。根據統計,國內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達五十四歲,且供不應求,全台兩百廿三個非都會區鄉鎮,連合格接生醫師都沒有。

婦產科醫師陳薇旭則表示,自己擔任住院醫師第一年就遇上醫療糾紛,當時除了面對兩千多萬元高額賠償金,還擔心得入監服刑,希望政府應協助成立不責難補償。



◆ 署基增開「女性健康整合門診」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2012.05.11

署立基隆醫院這個月16日起每周三下午開辦「女性健康整合門診」,有婦產科、乳房外科及內分泌疾病的門診病患,轉診不必另外掛號。署基院長王文彥昨天表示,病患如果看3科只要掛號1次,320元就搞定。

署立基隆醫院表示,以往婦女病患每看1科門診都要繳付掛號費80元及部分負擔240元共320元,署基整合婦女看診最多的婦產科、乳房外科、內分泌科等3科,增開「女性健康整合門診」。

「女性健康整合門診」由婦產科醫師看診,若病患需轉診到乳房外科或是內分泌科,不需再另外掛號,能省下掛號費及部分負擔費用。

院長王文彥昨天在「女性健康整合門診」啟動儀式表示,原來的婦產科、乳房外科、內分泌科的門診依舊維持,但新增每周三下午看診的「女性健康整合門診」並安排專業護理師提供諮詢。

王文彥說,開辦「女性健康整合門診」,主要提供輕熟女、熟女及更年期婦女更佳的醫療服務,由醫師診斷後,提供婦女治療及意見,提早預防。

署立基隆醫院昨天安排若石幼稚園小朋友及醫院志工表演,在新門診啟動儀式現場,炒熱氣氛。市長張通榮、議長黃景泰肯定署基貼心的做法,黃景泰還說,「這是給婦女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 短評-陸客強制醫療險

【本報訊】2012-05-13 旺報

據國際組織SOS統計,陸客在海外尋求援助案件以旅遊醫療增幅最高,台灣開放大陸旅客後,傷亡事故頻傳,比例是來台觀光客首位;來台陸客年事偏高,途中發生病痛是常有的事。一旦因病入院,醫療費用的負擔卻屢生爭議。

目前,團體遊陸客均透過旅行社強制投旅遊平安險,自由行遊客則自行投保,但旅遊平安險只包含意外傷殘死亡,因病就醫則需自費。因而經常發生陸客生病就醫,拒絕支付醫藥費用,或以拖待變的糾紛案件,造成旅行社的困擾與負擔,甚至成為呆帳。

旅行業者一再呼籲,旅遊平安險應包含海外突發疾病險,就醫與轉送都能給付。

衛生署曾呼籲大陸,應要求來台遊客加保足額醫療險,甚至比照國人過去辦理申根簽證(現免簽),須提供旅遊醫療保險證明。去年6月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工作小組會議,曾將此問題列為「優先議題」。

但去年的兩岸醫衛協議,僅就「重大意外事件」的緊急救治做討論,未觸及保險問題,目前陸客就醫賴帳情事仍然一再發生,不僅徒增台灣醫療體系困擾,也影響陸客在台形象。

隨著陸客來台人數迅速增多,兩岸政府應盡速尋求解決之道,正視陸客來台期間的醫療需求,以化解爭議。

※ 相關報導:

* 汙染針頭流竄… 桃園縣減少超商販售機
http://www.udn.com/2012/5/12/NEWS/DOMESTIC/DOM3/7087572.shtml

「桃園縣有50萬廢棄汙染針頭四處流竄。」縣議員萬美玲、劉茂群昨在總質詢時,要求衛生局嚴加控管在便利超商就可輕易買到注射用針具。衛生局同意逐步減少在超商販售針具的自動販賣機。

fsj 提到...

醫護體系 三大病灶

【楊永年】2012-05-14 中國時報

最近頗讓社會大眾驚訝的是,大家印象中敬業樂群的白衣天使,竟紛紛「出來」,公開抗議工時太長、畸型班表、日夜顛倒、薪資不公、工作量太重等,使得他們感到身心不平衡。這些原本應是醫院內部的管理問題,同時變成社會或公共(政治)議題,讓大家不禁想問,到底醫護體系問題出在那裡?

前述抗議的問題,單單責怪醫院本身(管理)可能不盡公平,因為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度,並非醫院(甚或衛生署)所能著墨。加以,社會(含政治、經濟)環境大幅改變(如護士荒),也直接或間接衝擊醫院管理模式,必須朝更多元的或更開放的方式轉型或發展。具體而言,醫療體系三大根源問題,使得許多「非醫療」專業的問題層出不窮,影響醫療專業的執行或工作態度,茲分述如下:

第一,醫護專業不受尊重:台灣由於民主制度的蓬勃發展,對人權重視升級,民眾(包括病人或家屬)勇於挑戰「醫療權威」,衝擊醫病關係。這樣的環境,間接或直接讓許多醫療人員感覺醫療(護)專業不受尊重。加以,病人(家屬)對醫療品質要求愈來愈高,而且醫護人員也有其「評鑑」壓力,必須「努力」工作,以獲得自己與他人的肯定。而當醫院或醫療體系的人力資源或管理模式,無法隨著環境變遷作適當的調整時,這些醫護人員的壓力於是瞬間爆發。

第二,基層醫護心聲難以上達:基層醫療人員之所以憤怒,有時和下情難以上達有關。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健全「工會」或「集體協商」機制,不論公私立醫院,多視工會為「麻煩製造者」、「罷工者」、「無理取鬧」者。或視工會為「毒蛇猛獸」,而不願讓工會成立,或即便工會成立也未發揮功能。這現象,等於無視他們工作超時、超量的心理感受。雖然成立工會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卻可在短時間達到下情上達的目的。

第三,醫護(管理)體系過於封閉:醫護體系過於封閉是長期以來的現象,而這問題的背後,和長期以來形成的醫護制度文化有關。但問題又在於,醫療專業人員又很喜歡轉任「行政工作」。國家花了龐大資源培養醫療人員,卻讓許多寶貴的醫療(護)人力,耗費在複雜與無聊(但有些人卻認為很有趣)的行政工作;顯然以目前的醫療生態,行政工作的誘因似乎大於行政(主管)的誘因。雖然醫護體系有很多「公衛體系」的專家,但幾次互動下來,發現許多公衛人員卻感覺,他們受醫療(事)體系壓抑或排擠。合理的說法是,醫院管理應朝「公共管理」的方向經營,因為醫療有其公共性與管理性。換言之,引進公共管理人才,協助經營醫院有其必要;這除了「增加」就業機會,還可讓醫護人員工作有更合理的待遇與尊嚴。

綜言之,目前醫護體系存在前述的三大問題,不容易在短時間改變(亦非獨衛生署所能影響,而需更高層級與民間或其它非營利組織的投入,才有機會改變)。不過,如果衛生署或醫療體系,能開始思考從健全工會組織,或從開放醫護體系管理模式著手,讓外部專家(含公共衛生、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學術與實務人員)有管道,參與醫院管理或表達意見的機會。相信可以很快建立起,醫護人員管理與一線專業人員的對話空間。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fsj 提到...

高克培:病歷中文化 不能再拖!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2.05.17

辭去大醫院的工作,全心投入推動病歷中文化十餘年的醫師高克培結束兩周環島行程,今天在衛生署門前畫下句點,在消基會陪同下遞交說帖,要求衛生署兌現民國99年許下的承諾,立即將病歷中文化列入醫院評鑑標準,並透過媒體推廣,以及在各大醫院張貼海報,告訴病患具有主動要求中文病歷摘要的權利。

衛署:英文術語譯中文未統一

衛生署由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出面收下陳情書,表示列入評鑑尚有困難,主要是專業英文術語翻譯成中文尚未統一。

對此,高克培現場拿出《華杏醫學大辭典》反駁中譯是造成病歷中文化無法推動的主因。他說,早在幾十年前,就由曾任台大校長陳維昭,以及現任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編輯完成《華杏醫學大辭典》,各大醫院、診所都有這本。如果少部分新興專業字彙有待增訂,也不該從他10年前呼籲至今,衛生署都還沒準備好。

高克培還拿出剪報指證歷歷地說,國內的醫界醜聞,高達九成都與竄改、偽造病歷有關,這不只直接重傷醫病關係,更凸顯資訊權力不對等的情況,病患不僅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更難達到監督的功能。高克培辭去台北榮民總醫院的醫師職務,騎車環島宣導中文病歷化的重要性。他說,他願任無償志工為衛生署規畫推動病歷中文化。

患者:得上網檢索才知病情

他說,美、英、日、韓等國不只要求醫師以當地語言撰寫病歷,更已發展到病患能夠與醫師共同討論病例內容的地步。反觀國內,病患連知的權利都付之闕如。

民眾歐陽小姐現身說法,自己長年受肌瘤所苦,卻是透過自行檢索英文藥單,才知道自己的身體究竟出了什麼狀況。她強調,要不是自己有能力上網檢索、厚著臉皮問醫生自己的病情,一般含蓄或知識水準較低的民眾,是不是就任由醫師擺佈?

九成五病歷 助理拼湊而成

高克培強調,舉世稱羨的全民健保,不只犧牲了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更以沒收民眾知的權利為代價。他甚至舉出曾任地方醫院管理階層的觀察,由於地區醫院醫療資源匱乏,竟有九成五的病歷是由非法的醫師助理拼湊英文專有名詞撰擬而成。

王宗曦回應,自93年起,根據醫事法第71條,病患可在必要情況下,向醫師要求提供中文病歷摘要。不過,高克培表示,病患直接向醫師索取病歷,可能影響醫病關係,民眾多半不會採取行動,建議應由行政機關供民眾申請索取。

※ 相關報導:

* 病歷中文化 醫改會:可分階段實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0278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有些醫師的英文字跡太潦草,不僅不常跟診的護理人員、藥師很難分辨,看不懂病歷,也不利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建議病歷中文化可分階段實施,從有統一譯名的藥名、病名開始,要求醫師必須以中文記載。

※ 中文有些字打不出來,例如「胜肽」,先統一字元編碼吧。



◆ 劍水蚤吃孑孓 防治登革熱生力軍

【呂素麗/高雄報導】2012-05-17 中國時報

高雄市防治登革熱再添生力軍!繼孔雀魚之後,培育成功「劍水蚤」(見圖,呂素麗翻攝),本月起在四百多處有積水的場所野放,希望透過劍水蚤捕食蚊子幼蟲,杜絕病媒蚊。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蔡坤憲向衛生署疾管局申請,提出試驗「劍水蚤生物防治法」,選定每年登革熱最盛行的高雄市與台南市為對象,劍水蚤經培育成功後,一周前開始野地施放。

初步施放「劍水蚤」以原高雄市區及鳳山區等十二個登革熱高風險行政區為主,共選定四百多個地下室積水地區;衛生局疾管處指出,劍水蚤體積很小,大約只有零點四厘米,適合野放在積水量少的地區,至於積水量多則施放孔雀魚。

疾管處表示,「劍水蚤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劍水蚤捕食蚊子幼蟲孑孓的生物特性,阻絕病媒蚊傳播疫情,目前劍水蚤通過試驗,並在壽山防疫站培育,本月起在地下室及水溝等積水處放養,大約一個月後可以評估成效。

疾管處指出,今年梅雨季節來得早,下過雨後再出大太陽,是病媒蚊孳生最喜歡的溫度,六、七月以後也進入登革熱盛行期,民眾平時應落實「巡、倒、清」等環境自我管理,下雨後把容器的積水倒掉,清除孳生源。

fsj 提到...

健康福利稅 解決不了問題

【李志宏】2012-05-18 中國時報

筆者忝為醫療服務提供者之一員,對於五月十七日貴報頭版所刊,施創辦人憂心「全民健保財務」表達個人崇高的敬意,值得其他一定門檻收入者一起關心這個議題。不過全民健保制度實際上涉及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及保險法等複雜法律關係,絕非單獨「稅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新二代健保法第一條第二項首揭:「本保險為強制性之社會保險」;次按同法第三條第一項:「政府每年度負擔本保險之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之百分之三十六。」意思就是:新二代健保是社會保險,其經費主要來自「保險費收入」,施創辦人提議的「健康福利稅」將落入政府負擔的那一塊,不可能增加健保財務,充其量只是挹助政府的負擔經費而已,如此可能違反施創辦人提議的本意。

其實全民健保財務危機並不是出在收入面,目前最高與最低投保薪資已達十倍(最高一八二○○○元、最低一八七八○元),超過法定「五倍以上」甚多!財務危機主要出現在「給付項目無所不包」與「支付制度分配不公」制度,即便憂心者投入更多財務,仍然無法解決目前醫療界因健保制度所出現的崩壞危機。

但施創辦人所言「讓所得在某一門檻以上的有錢人,多繳一點」的制度,其實十七年前所制定的健保法就有此規定,只是筆者一直納悶為何衛生署備而不用?

這個制度就是「定率部分負擔」制度。目前健保的部分負擔約只佔全體健保支出的十%左右,法定最低是廿%、最高是五○%,若提高一%的部分負擔,約可增加五○億「健保收入」,而這些貢獻很多來自一定門檻以上收入者,如此即能達到所稱的結果,而且直接用於健保!

有機會可以參考台灣龍頭醫院「景○門診」的收費單,無論病人做多少檢查、取多少藥,部分負擔都只是掛號費的三分之一而已,這就是健保制度不合理處之一!(作者為醫師及法律研究所碩士)



◆ 帶病投保 6.2萬美國人憂健保取消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17日電】2012.05.18

聯邦最高法院正在考慮健保改革法中的強制買健保條款是否違憲,與此條款有關的健改法帶病投保計畫(PCIP)目前使近6萬2000名病人因而有健保,他們擔心萬一最高法院裁決強制買健保條款違憲,健保將立刻被取消。

一些州官員正在考慮萬一發生上述情形,把這些病人納入各州主辦的高風險聯營健保計畫(high-risk insurance pool),但並非所有的州都有這種計畫,在有這種計畫的35州中,其保費可能比較高,也有等待期的規定。

反對健改法的人主張,如果強制買健保條款被裁決違憲,其他條款也應廢除;政府則辯護說,即使該條款被否決,其他大部分條款都應保留。雖然國會也可以採取緊急行動保留PCIP,但目前並無任何保證。

PCIP是一個臨時計畫,供2014年全面實行健改法之前使用,目前有27州是由州官員管理此計畫,他們正在考慮設立應變計畫,威斯康辛州主管此計畫的高德曼說:「此計畫中的一些病人病情嚴重,有從癌症到愛滋病的各種疾病,我們有責任盡可能不讓他們失去健保。」另外23州與華府是由聯邦官員主管此計畫,他們並未表示是否有應變計畫,白宮則表示,歐巴馬總統有信心最高法院會支持健改法,因而未制定應變計畫。

在佛羅里達州經營醫療運輸服務的癌症病人凱西‧華特森說,她因患慢性非何傑金氏淋巴癌,購買健保被拒,自2003年起就沒有健保。在PCIP實施後,起初保費為每月800元,她負擔不起,後來因計畫修改,她因符合各種條件而保費降至363元。她在今年3月因肺部感染抗藥性細菌病情危急,在加護病房住了五天,她說,若不是PCIP使她有健保,她不會被送往加護病房,可能發生心臟衰竭和死亡。



◆ 文大學生肺結核群聚 71人評估投藥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2012.05.20

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系一名學生,上個月初傳出感染肺結核。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四月六日接獲醫院通報,並追蹤相關接觸者,共檢查一百五十八人胸部X光,結果正常,無人感染。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朱玉如表示,也對接觸者測驗結核菌素,十七日判讀結果有七十一人呈陽性,衛生局已轉介至胸腔科或感染科門診,需由醫師評估是否預防性投藥。

朱玉如表示,結核菌素測驗呈陽性者不代表罹患結核病,也不具傳染性,不必驚慌;只要配合醫囑預防性投藥,未來發病的機率微乎其微。

衛生局表示,個案是大三學生,該名學生正接受治療,服藥後已無傳染性,與一般人無異。

衛生局表示,民眾可自我評估是否感染結核病,凡咳嗽超過二周(二分)、咳嗽有痰(二分)、胸痛(一分)、沒有食慾(一分)、體重減輕(一分)。

上述症狀合計達五分以上,務必儘速找胸腔科、感染科醫師就醫。

此外,結核病並非不治之症,只要遵照醫囑,持續接受六至九個月正確有效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



◆ 防蚊衣問世 比殺蟲劑強三倍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5.18

根據統計,非洲一年因為瘧疾死亡的人數高達65萬人,為了防止瘧疾媒介蚊子繼續作怪,美國一所大學研發了一種會驅蚊的衣服,在棉花纖維裡添加了具有驅蚊劑的分子結構,效果比一般殺蟲劑高出三倍以上。設計師表示,這種防蚊衣兩年內會正式量產。

來自肯亞的康乃爾大學科學家歐錢達與設計師席沙(Matilda Ceesay)研發出的頭巾與衣服共六款,衣服棉花纖維裡添加了具有驅蚊劑的分子結構,效果是一般驅蚊劑的三倍,專門驅除傳染瘧疾的蚊子,白天可保護民眾不受蚊子攻擊,而且效果持久,六個月後還可以重新添加殺蟲劑量。

研究人員歐錢達表示,「這款衣服裡的纖維分子結構不易分解,與一般驅蚊效果不夠長的蚊帳設計不同,我是看到肯亞人民經常被蚊子騷擾,所以我應該設想讓纖維技術應用在防蚊工作上。」

設計師席沙則表示,「防蚊頭巾與衣服設計時也考量了當地的傳統與文化,我們希望結合科技發展,使一般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穿著這種效果好的衣服。」這款防蚊頭巾,預計兩年後會正式量產。

設計師也表示,這款衣服問世,不僅可以解決非洲人民每天面對惱人問題,也要讓世人知道解決瘧疾其實可以透過不同方式達到,未來他們將繼續研發,會隨著外界溫度變化調整驅蚊效果的防蚊衣,讓保障更加全面。

驅蚊衣服走秀影片,可見http://vimeo.com/42206995



◆ 遭蜂螫傷 塗尿無用冰敷才對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20120.05.18

隨著天氣轉熱,民眾換穿短袖衣服活動,大里仁愛醫院近日接連有2位遭蜂螫傷的民眾求診,一人還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醫師提醒,如不慎遭蜂螫傷,記得先冰敷後馬上送醫,被毒蜂螫傷部位,可先用器具挑除蜂針,至於坊間流傳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天氣漸漸炎熱,民眾不但常往戶外跑,也換穿短袖衣物,一不小心就可能遭蜜蜂、虎頭蜂螫傷,大里仁愛醫院這個星期就有兩位民眾遭蜂螫傷就醫。

院方表示,其中一名患者是年約30歲的女性,前往香蕉園時不慎被虎頭蜂螫傷,原本前往診所就醫,並服用抗過敏的藥,結果不但被叮的右手背腫脹,身體也出現過敏性紅疹,還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趕緊到醫院掛急診治療。

仁愛醫院急診主治醫師莊浩凌表示,民眾如果被蜂螫傷,最好能冰敷後馬上就醫,刺進身體的毒針,可用紙片或刀片等乾淨器具挑除,不過要小心別把蜂針尾端毒囊弄破,避免毒液擠入體內,加重中毒傷害。

莊浩凌指出,因體質不同,民眾被叮後出現不同症狀,輕者腫脹、發熱、發癢,嚴重者可能出現休克、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有過敏體質者,更可能一針就斃命,民眾被叮千萬不要輕忽,最好趕快就醫,醫師會先施打破傷風,並給予消炎、止痛、抗過敏藥物治療。

莊浩凌表示,民間流傳被蜂螫傷可使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但如果立刻冰敷患部,可減輕傷口不適。

醫師並提醒民眾,前往戶外活動或登山時,應避免噴灑濃郁的香水和使用太香的化妝品,避免穿戴鮮豔的衣服,以降低被蜂群攻擊的危險。

fsj 提到...

洪浩雲開了第一槍 醫界憂外科崩盤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5.24

台大醫院外科總醫師洪浩雲最近在臉書網誌上發文「我為何最後決定放棄外科走醫美」,一周貼文十則,完整陳述為何要離開台大「寶山」(台大醫院),貼文引起了年輕醫師們的熱烈討論。醫界人士分析,在他開了第一槍之後,未來將有更多人追隨他的腳步,傳統外科面臨崩盤危機。

林靜芸:台灣醫界「走山」情況嚴重

32歲的洪浩雲是台大創院以來,第一個拿到外科專科執照,隨即不接受續聘,轉投醫美診所。

出身於台大醫院外科部、前任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靜芸則說,如果政府不正視外科人力短缺外流,傳統外科勢必崩盤,未來想找到好醫師開刀,可就難上加難。受到健保制度打壓,台灣醫界「走山」情況嚴重,健保將國內醫療制度變成了層層鐵幕,許多人想「投奔自由」,尤其是外科醫師,可說是錢少、事多、離「監」近,一旦任其惡化下去,沒有人願意繼續待在外科。

台大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畫

對於洪浩雲的出走,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畫,不見得所有醫師都會贊成他的想法。不過,台大將仔細思考洪醫師所提出的意見,如果有誤會,將與他溝通解釋。

對於自己選擇所引發醫界論戰,連院內主任級教授也多所關切。在他提出離職時,被多次懇談,洪浩雲仍堅持走人,成為眾多台大醫師眼中「離經叛道」異議分子。

「寶山」薪水之低,也是讓洪浩雲想走的關鍵。在臉書上,他計算機會成本後,他寫道:「天啊,那我還在猶豫什麼!」他寫道,離開這裡吧,去一個不用管占床率、不用趕病摘改診斷、不用假日跑去看病人寫病歷、不用管急診刀看急診、不用到處借床找床的地方吧。

※ 相關報導:

* 震撼彈/台大外科總醫師出走 轉進醫美
http://www.udn.com/2012/5/24/NEWS/NATIONAL/NAT2/7113804.shtml

洪浩雲無奈地說,醫界已有四分之一的醫師轉換跑道,投入醫美整形市場。其中原因不光只是向「錢」看,外科醫師的工時和待遇不成正比,他「不希望以後仍繼續過著跟現在一樣的生活!」在過去五年,他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過一百小時,連周日清晨也會接到電話,必須迅速趕回醫院,月薪10萬元,完全沒有生活品質。

* 堅持?動搖?醫學生反應兩極
http://www.udn.com/2012/5/24/NEWS/NATIONAL/NAT2/7113805.shtml

台大醫學系學生會長劉政亨表示,洪學長對醫界的抱怨學長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能適應的就堅持理想,不能適應的選擇走比較舒適的路,這是每個人選擇,沒有對錯。



◆ 波波醫師落日條款 政院通過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5.24

前往波蘭等國外大學攻讀醫學系與牙醫系的台灣學生,要如何在台灣取得醫師資格,屢生爭議,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醫師法修正草案,以國外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者,應經教育部學歷甄試通過,在國內醫療機構實習期滿,成績合格,才能參加考試。

行政院今天通過醫事法第四條之一修正草案,此草案被外界喻為「波波醫師落日條款」。衛生署醫事處視察周道君指出,目前國內約有一百多名自波蘭醫學系畢業,回到台灣執業的醫師。草案修正後,所有在國外攻讀醫學系者回台灣都必須參加學歷甄試,通過後,始能取得執醫證照。

行政院院會通過的修正草案,增列但書,民國99年1月1日以前,在美、日、加拿大、南非、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香港、歐洲等地區,已經畢業或入學者,免經學歷甄試。領有當地的醫師證書,並在當地或國家執業滿二年者,他們要參加的學歷甄試,可以利用口試、實地考試方式進行。

據統計,國內約有七百多人遠赴波蘭攻讀醫學系,但截至目前為止,引有一百多人取得台灣醫師證照,從事醫療行為。周道君指出,這股波蘭學醫風潮開始於92年,到了97年、98 年到達高峰,但99年出現「波波醫師」爭議後,人數銳減。且波波醫師通過國內學歷甄試的比率明顯較低。

以往國內學生至國外攻讀醫學系,都集中在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九大地區。波蘭位於歐洲,由於當地醫學院入學門檻較低,且不用實習,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錯不全在醫生 立院檢討醫療法刑責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台北報導】2012.05.24

台灣醫療訴訟案件居世界之冠,原因之一為醫療相關法條的不足。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今天舉行公聽會,討論醫療疏失是否應該除罪化。醫界代表指出,重症醫師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卻要負擔醫療疏失的全責,很不公平。衛生署回應,已經擬「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醫療疏失刑責合理化,希望相關修法能獲得通過。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台灣醫療爭議案件多且逐年攀升,從94年的374件到100年已達588件,8成5以上為內、外、婦產、兒科。訴訟期耗時多年,造成病人和家屬身心俱疲。台大法律學院教授王皇玉強調,台灣醫療疏失訴訟案件為全世界最高的,其中一項原因為刑法中沒有「重大過失」,這是錯誤的概念。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衛生署針對醫療糾紛擬定「醫療法第82條第3項」,已送行政院審查,明訂醫療執行業務人員致病人死傷者,已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須負刑事責任。王皇玉表示,在台灣只要病患有微乎其微的生命跡象,醫生就應該搶救,只要失敗就很容易吃上官司,所以造成訴訟案頻繁。

醫界代表今天也說出他們的辛酸,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主任謝宜哲表示:「國家風險要麻醉醫師承擔,但是我們經常必須在忙亂之中做出攸關人命的判斷;但是醫生往往兼顧許多位病患,常感分身乏術。」他坦言:「我一個人就要看5間,每一間都在叫我插管。」

「只是目前刑法已經有疏失或故意的明確定義,但是在刑法中並無所謂的重大過失,這點還需修正。」法務部次長陳明堂說。

法務部未來計畫收集世界各國的法條內容,並在7月召開公聽會,廣納醫界和法界的意見,取得共識。

fsj 提到...

器捐分配重大變革 不集中在名醫手中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5.26

為避免特權介入器官捐贈排序造成不公,國內器官捐贈分配將出現重大變革!衛生署研擬「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訂細則」,最快6月起,國內器官捐贈分配將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區內募來的器官不分配外地,就近照顧當地病患,讓器官不至於集中在特定名醫手中。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最新資料,北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最多,以心臟為例,北區108人等待換心、中區有2人、南區14人,東區掛零。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新制的目的在打破北部醫院長期壟斷器官的現況。以台大為例,2006至2010年共完成136例換心手術,但其中只有33例心臟是院內自行勸募而來,其餘都來自其他醫院。

以換心手術聞名的振興醫院更明顯,2006至2010年共完成100例換心手術,但只有兩例是該院勸募而來,其餘都是其他醫院提供。

李伯璋直言,許多人都以為「大廟的和尚比較會念經」,看病就挑大醫院。其實許多醫院醫師雖然名氣大,但部分名醫年事已高,遇到大手術幾乎都由年輕醫師來主刀。

依現行制度,想換心就一定要到台北幾家大醫院排隊,對其他醫院相當不公平。李伯璋解釋,目前器官捐贈分配以疾病嚴重度為第一優先,新制將改為區域分配為原則,不再出現南部醫院將心臟、肝臟往北部送的奇怪現象。

採區域分配是否真的公平?李伯璋說,分區之後仍會依疾病嚴重度,判定病患等候移植順序。排在前面只能說是拿到入場券,能否真的躺上手術台接受移植手術,還需配對成功,不可能出現外力介入弊端。

至於改成區域分配制後,病患會不會一窩蜂往北部醫院跑?李伯璋認為,北部地區儘管有不少名醫吸引病患上門,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數也多,想擠上等候名單前幾名的難度更高,不見得可以占到好處。

※ 相關報導:

* 網路器捐活體配對 行得通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18097.shtml

國內器捐風氣有待推廣,衛生署醫事處擬委託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透過網路籌設民間活體器官移植分配中心,針對肝臟、腎臟等活體捐贈,進行媒合配對。為了杜絕器官買賣,網路活體器官移植分配中心將嚴格限制參與者,限定必須是五親等內親人等待換肝、換腎,才能加入,且捐肝捐腎後,不得向對方要求報酬。

* 6000人在等腎!7年等到一個…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18099.shtml

國內器官捐贈來源稀少,像許英昌一樣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近8000人。等腎的人最多,超過6000人,其次為換肝患者。但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屍體器官捐贈個案65人,僧多粥少下,等待之路遙遙無期。



◆ 想捐怎麼捐?1.簽署器捐卡2.健保卡加註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5.26

國內目前有60幾萬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但真正捐出器官者卻少之又少。原因在於即使簽署器捐卡,還是須獲家屬同意簽字。但衛生署仍希望國人踴躍簽署,帶動器捐風氣。

衛生署81年9月起印製官版器官捐贈同意卡,93年5月起民眾可將器官捐贈意願加註於健保IC卡。近年來,平均每年約有5、6萬人透過網路或是醫院,加入器捐行列。透過健保局或醫療院所的電腦系統,一刷健保IC卡,就可得知持卡人的器捐意願。

簽卡的方式有三種:

一、有意願者可上網登錄,到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網站http://www.organ.org.tw,直接在線上簽卡,並加註在健保IC卡。

二、各大醫療院所社工室或服務台也提供簽卡加註服務。

三、電洽器官捐贈協會02-27025150 、0800-091066(免付費電話),協會將以傳真或郵寄提供簽卡表格,民眾填好資料後寄回即完成簽卡程序。



◆ 救護車跨區不載 百歲嬤半路下車 ?議員罵

【中廣新聞/寇世菁】2012-05-25

台中市議員曾朝榮抨擊,和平區106歲人瑞古謝快妹,之前跌倒,緊急叫救護車,要送慈濟或榮總,不料,救護車跨區不載,人瑞被迫在東勢下車,另外找朋友支援,改搭轎車就醫。議員質詢市長,法規重要,還是人命重要。胡志強說,救命第一,要研究法規變通的可能性。消防局表示,當時是把老婦人送到東勢醫院,願意配合修正相關規定。

台中市議員曾朝榮質詢表示,上週到和平區天輪村探視一位一百零六歲的人瑞,家人告知,去年底因為跌倒,曾叫一一九救護車,但阿嬤病例都在慈濟醫院和榮總,希望和平區消防隊幫忙載到醫院,但救護車不能跨區,和平區只有一部救護車,老人家被迫到東勢農民醫院附近就下車,家人又找朋友支援小轎車,載老人家就醫。曾朝榮說,真是貽笑國際,人瑞這般被折騰,差點命都不保。消防局長廖明川表示,這是緊急救護法規定,議員隨即表示聽不下去,質問胡志強,法規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市長胡志強表示,跨區不能送,是法令規定,但救命第一,台中市要改。要請衛生法制消防局研究,不要規定太死,萬一發生人球事件怎麼辦。他指出,人瑞上救護車,就是特殊事件,當然消防局不能隨意變通,必需依法行政,否則後患無窮。他是政務官,要負起責任,會研究有否變通可能。

會後消防局長指出,這起事件是九十七年,縣市合併前發生,阿嬤當時是跌倒,頭部外傷,消防局依法辦理,就近送東勢農民醫院。如今舊事重提,市長表示要研究,消防局配合辦理。



◆ 中風老人丟車上 復康巴士司機吃飯去

【華視新聞╱報導】2012.05.26

復康巴士通常要服務病患,還有身心障礙者,不過台中市政府的復康巴士,被民眾投訴說,有個司機他跟車上的醫護人員,自己下車吃飯,卻把病人獨自留在車上,這個病人是一位中風的老先生,他坐在輪椅上等了四十分鐘,司機才回來,讓家屬非常生氣。

中午12點多,這輛台中市的復康小型巴士停在路邊,近距離一看,裡頭是一名坐在輪椅上的老先生,雙眼無神看著前方,往周圍一看,駕駛座和副駕駛座都沒人,車上只有老先生一個人。

原來駕駛和隨車的醫護人員,把老先生一人丟在車上吃飯去了,只見司機在旁邊的餐廳裡,大口吃飯吹冷氣,而且一吃就是四十分鐘,這讓老先生的兒子好心疼。他說爸爸中風行動不便,每星期四要搭復康巴士,從和平山區到東勢醫院做復健,卻遭復康巴士司機和醫護人員如此對待,把他一個人丟在車上,要是出了意外,誰要負責。社會局得知消息,承諾絕對會懲處失職人員,不會再讓這樣的事件發生。



◆ 健保需要大手術或微整容?

【聯合晚報╱社論】2012.05.26

外科醫師洪浩雲決定投身醫療美容行業,離開對他頗為重用的台大醫院。這是一個讓人黯然神傷的故事,亦令人擔心是否台灣醫療體系的一則黑色預言。

洪醫師寫了九篇網誌,反覆記錄他認為醫療人員被健保體制榨取的事實。其實,看得出來,洪醫師也曾希望留在正統外科的領域,他說「成就感是外科醫師的毒品」,「與這種成就感相較,醫美一個月500K的月薪算什麼」。但這位年輕醫師對自己的說服並沒有成功。

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台大移植愛滋病患器官的事件,讓他突然有所「領悟」。透過他的網誌去按圖索驥,他的思考轉變約可分成三個層次:一是他身處的台大醫院的小氣候;其次是整個健保建立在對醫療人員剝削的大結構;再來,則是他雖著墨不多,卻不時浮現的醫療人員對許多就醫民眾強求態度的無力感。例如他約略觸及當年治療「邱小妹」的李明鍾醫師,如今卻因醫療糾紛被判賠3千多萬元,令醫界人士感慨。

而真正的關鍵畢竟仍是健保制度。以洪醫師本人經驗而言,他一周工作時間高達100小時以上,但這卻是醫界不少見的場景。他的推論是不可能有執政者敢廢健保,而若要漲健保費,官員馬上下台,結果就是繼續壓榨醫護人員來減低成本。於是,他下了結論:「台灣的醫療已沒有未來。」

健保為了管控財務,採行總額預算與同病同酬的DRG包裹支付制度,洪浩雲卻指控這個制度把醫護人員的熱情燃燒殆盡。顯然,健保費率既便宜又「大小通包」,表面上獲得舉世讚譽,實則是一個難以為繼的神話。洪浩雲出走,與前陣子吊著點滴的血汗護士,都說明健保不可能這樣走下去。

有人認為,改變的路徑只有兩條:一條是捨棄微症、輕症,只醫治大病、重症;另一條就是大幅調高費率,以維繫品質。洪醫師說他深知老了一定後悔,但他仍捨棄了「開膛破肚」的外科手術的成就感,投入只管「皮膚深度」的醫美產業。而健保改革是需要「開膛破肚」的大手術,還是停在「皮膚深度」的微整容而已?

※ 相關報導:

* 專收治中共高官 北京301醫院南樓揭祕…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117674.shtml

北京「三○一醫院」在外人的眼中神祕又威嚴,不但醫術高超、醫療設備先進,也是中共黨國領導人就醫和療養之處...「三○一」保存眾多中共領導人的祕密,特別是收治中共高層官員的南樓,更是神祕禁地。

fsj 提到...

小兒急重外科 偏鄉唱空城

中央社 2012.05.30

兒科醫療困境,非都會區的區域醫院在入夜之後,兒科急診熄燈,唯一例外的台東馬偕醫院雖有服務,卻沒有小兒重症外科,最近的後援醫院是3小時車程外的高雄長庚。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指出,兒科醫師人數不算少,卻分布不均,62%的兒科醫師自己開業,只有38%留在醫院,小兒的急重症主要由醫院處理,但是醫院卻紛紛棄守小兒急重症,特別是非都會區的區域醫院夜間兒醫打烊,只有台東馬偕醫院繼續撐。

據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呂立了解,台東馬偕醫院只有3個小兒科醫師,分擔看診、急診及值班,每人每月平均有4天會連續工作36小時,碰到小兒重症也是無法處理,只能轉送高雄長庚醫院。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吳美環說,領有執照的小兒科醫師約有4000人,登記執業人數只有3000人,其中又有300人仍在訓練中,2700個小兒科醫師的62%去開業,還未必看診小兒病患,剩下38%在醫院挑起小兒急重症重擔,人力少卻負擔大,擋不住人力外流。

小兒急重症的健保給付,也令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王主科感到不公平,他說,小兒肺動脈狹窄、小兒瓣膜的氣球擴張術,難度高、風險高,平均一組3個醫師要花上2到5小時才能處理,健保給付的技術費約新台幣2萬5000元,醫師拆帳後,只能拿到其中少數,而且健保也不給付小兒用耗材,家屬自費。

王主科說,相較之下,類似的心臟冠狀動脈擴張術以成人病患為對象,1小時內就能處理完畢,健保給付技術費約4萬2000元;這令小兒科醫師看了很辛酸,難怪都想出走小兒科。

對此,林奏延認為,小兒先天心臟病、隔橫膜疝氣等病例,在少子化的台灣並不多,小兒急重症醫療應該要走向集中化,衛生署將在年底修改醫院設置標準,各區成立兒童醫院專責照顧,給予較好的健保給付及專案補助,在小兒急重症缺乏的花東地區,鼓勵當地醫學中心承擔責任。



◆ 急診專科醫師 短少逾千人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2.05.30

健保局加碼六點七億元,補助偏鄉地區醫院設全天候急診,部分醫院不領情。台灣急診醫學會最新調查,十年來,每年急診人次已從三百多萬暴增為六百四十多萬,足足多一倍,但專科醫師人數只有一千兩百六十三人,根本不夠,執業者又更少。

具有急診專科醫師資格,卻不見得都在第一線從事急診。台灣急診管理學會推估,以現今急診量、若國內約兩百卅家醫院設置全天候急診,約需兩千三百名急診醫師;但急診醫學會本月最新統計,在醫院執業的急診專科醫師只有一千零九十人,等於短少上千人。

急診專科醫師不只患寡,還患不均。在全國六個分區裡,台北、北區的急診專科醫師就占總數百分之四十六點三,幾乎與中、南、高屏及東區急診專科醫師總數不相上下。其中,又以東區敬陪末座,占總數百分之三點二。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說,偏遠地區醫院就算開出高薪,若醫院軟、硬體設備不好,也不見得找得到人。

※ 相關報導:

* 補助急診浪費資源? 地區醫院不領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125760.shtml

「一周夜診量僅一、二人,何必廿四小時急診?」雲林蔡醫院院長蔡金水表示,現在交通便利,北港和虎尾都有教學醫院,廿四小時急診,恐怕浪費醫療資源。

fsj 提到...

孕婦憂…花蓮南區婦產科 恐鬧醫師荒

【聯合報╱記者陳俊智/花蓮縣報導】2012.05.31

花蓮縣南區玉里鎮、富里鄉、卓溪鄉、瑞穗鄉四鄉鎮只有兩名婦產科醫生,孕婦聽到玉里榮民醫院醫生鄭吟豪「終於可以休假」、玉里慈濟醫生詹文宗「已申請調外地」,驚喊:「南區完全沒有婦產科醫生,可能要到一百公里遠的花蓮市就診,怎麼辦?」

「我已無力再為病人看診。」連續廿二天沒有休息的鄭吟豪,昨天終於獲准休假兩周,他表示,「就算休假回來,住院手術和接生業務可能也無法馬上接手。」

鄭吟豪說,休息的這段期間,南區僅剩玉里慈濟有婦產科門診,但目前也只提供門診服務。希望政府重視偏遠地區的醫療情形。

面對南區婦產科鬧醫師荒,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昨天說,詹文宗目前申請外調尚未通過,也已慰留。

「鄭醫師並非沒休息,而是休息時間也待在玉里,就怕有突發狀況。」玉里榮民醫院秘書孫開平說,鄭吟豪很有責任感,不過也因此壓力很大,院長已批准休假。

孫開平也說,去年十一月另名婦產科醫生離職後,已積極尋找替補人選,希望讓醫生能夠輪流休假;另外,已著手申請偏遠地區補助計畫,希望留住醫生。

張玉麟表示,詹文宗如果不在玉里,醫院也會從花蓮慈濟醫院調派其他醫生支援,一旦詹確定調動,院方也會補足人力,「不會讓民眾求助無門。」

張玉麟解釋,萬一遇到緊急狀況,院方會依程序緊急處理,再送往車程四十公里的關山慈濟醫院,民眾擔心的一百公里遠才有醫院,並非事實。

fsj 提到...

新一代糖尿藥 納入健保給付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06/01

中央健保局今(1)日將新一代糖尿病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藥多一項選擇,未來只要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即可申請給付治療,即使肝腎功能受損患者,或年齡大於75歲的年長者,都不需調整藥物劑量。估計每年將有140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受惠。

傳統糖尿病用藥大多是經由肝臟代謝和由腎臟排除,因此在醫師開立處方前,應瞭解患者當時的肝、腎功能狀況。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表示,有些糖尿病患者用藥複雜,醫師需確保患者使用合宜藥物,並定期做肝腎功能監測,方能長期控制糖尿病病情。而藥物若三個月到六個月還沒有出現效果,就會考慮改變治療方針。

耕莘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內科部主任暨輔大醫學系副教授裴馰指出,新型藥物是經由膽汁、腸道排除,不經肝、腎代謝,因此用藥時比較不需顧慮肝、腎功能好壞。藥物劑量也不需要隨肝、腎功能變化而調整。對病患來說,用藥會比較方便。不過新型藥物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機率,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等副作用。

醫師也提醒,糖尿病需要長期不間斷治療,其中約有四成糖尿病患面臨腎病變困境,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需額外評估,看看目前使用的控糖藥物是否需要更換,或是調整原劑量,小心選擇才不會影響腎功能,並確保長期血糖治療安全性。



◆ 衛生署補助護理人員 卻「肥」了醫院?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6.01

衛生署撥補助經費給予國內醫療院所,來提升護士的待遇,但是醫院並沒有合理運用。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今天指出,衛生署應公布住院護理人員缺額較多的大型醫院前10名,並要求這些醫院在期限內補足,不是只提供醫院高額經費,要全民買單。

衛生署自98年起至100年,共編列近27億的專款用予增加護士的報酬(98年8.3億、99年8.3億、100年10億)。消基會指出,100年各級醫院月均護理人員較99年增加1,709人,若以100年編列的10億元計算,平均分配予1,709人,每人可得月薪4萬9,000元。

再看健保總額內醫院部門總額的經費,依健保局提供的資料,98年較前一年增加146億元,99年增加114億元,100年增加116億元,101年增加161億元。醫院沒有拿出經費改善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或增加護理人手,而是照原有人員配置,盡賺增加的預算。

護理師公會指出,衛生署的專案經費沒有實質回饋到護理人員身上,國內護士白天1人要照顧8-13位病患,小夜班10-20位病患,大夜班20-30位病患。國內外文獻都指出,當護理人力不足時,患者感染率及意外發生率都會上升。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指出,衛生署雖提高醫院的經費補助,但醫院的醫療品質並沒提升。

蘇錦霞呼籲,衛生署應公布護理人員缺額最多的前10名醫院,並要求這些醫院在限期補足。她還建議,衛生署要每季查核醫院如何運用專款,若有違規則要停止撥給。消基會董事謝天仁指出,醫院沒有妥善使用補助,衍然已成營利事業,還要消費者買單,如果衛生署不加改善,將提交監察院審核。

※ 相關報導:

* 護理預算用哪去 消基會籲查核公布
http://www.udn.com/2012/6/1/NEWS/HEALTH/HEA1/7130758.shtml

近日爆發不少「血汗醫院」積欠護理人員休假,甚至有護士打點滴硬撐上班。消基會昨天痛批,衛生署逐年增加醫院部門總經費,但許多「血汗護士」故事仍在上演,政府應該查核這些錢究竟用到哪裡去?並按季公布。...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指出,從二○○九年起到今年,衛生署每年依序編列八點三億、八點三億、十億、廿億元專款預算增加護理人員的報酬,但卻不一定真的用在護理人員身上。



◆ 東京風向球-便利僑胞 健保局不妨學日本

【黃菁菁】2012-06-02 中國時報

經常耳聞旅日僑胞因短期返國被追繳鉅額健保費,有人返台期間根本沒上醫院,也被強迫繳納數萬台幣的健保費和滯納金。問題出在,許多僑胞還不瞭解台灣健保局「出入境要辦停保、復保手續」的規定及不便民的相關手續,相較於日本一通電話、一張信函即可停復保的便民措施,台灣健保局的做法似乎有點鴨霸。

許多僑胞還不清楚全民健保的相關規定。出國六個月以上者,入境台灣當天即強制復保,未滿六個月返國者應註銷停保並補繳保險費,否則將被追繳。依照規定,停保手續應由本人持證件到區公所辦理,或出具委託書,委託親友代為辦理。

外子幾年前曾因返台沒到戶籍所在地的區公所辦停保手續而被追繳上萬元滯納金及保費,因此家人常提醒我們回台灣一定要記得去辦停保。我們也為了健保跑好幾趟區公所,有一次已經辦好停保後,突然決定延後二天返日,打電話去區公所詢問,居然要求我們再跑一趟!

每次返台都來去匆匆,不是忙公事就是忙探親,有時壓根兒忘了辦停保手續之事,有時是根本擠不出時間去辦,結果家人又接到滯納通知,害得八十多歲的婆婆要為了健保替我們奔波。

原本對台灣的行政效率很有信心,但在健保手續這方面,實在無法跟日本比。去年兒子回台灣服替代役,他返台的幾個月後,我才突然想起來「不知道日本的健保停保手續該怎麼辦理」,於是打電話去東京戶籍所在地的區公所詢問。

負責人員很親切地瞭解情況後說,先辦停保等兒子返國再辦復保即可。更讓人驚訝的是,他調出電腦資料,在電話裡核對身分和健保卡卡號後便說:「已經替您停保了,停保資料會寄到府上,這段期間您多繳的錢也會匯到您的戶頭,若還有什麼問題請再打電話過來」。居然一通電話就解決停保的事,還可以退錢!

另一個例子是,女兒去九州唸書前把戶籍遷走了,她也順便辦了停保。過沒幾天,區公所健保窗口的人打電話來說,我們全家的健保費集中在東京繳會比較划算,他建議替女兒辦復保。原以為要跑東京、九州兩地的區公所,沒想到他主動說,我們會把復保的資料寄過去,請你女兒把學校資料填好再寄回東京的區公所即可。

日本一通電話或一封信就可以解決停復保的問題,為何台灣就不行呢?周遭有許多友人曾向健保局提出申訴,要求健保局體諒我們這些短期歸國的僑民,是否能在台灣的機場出境處設置辦理停復保、繳交健保費的便民櫃台,或讓民眾利用電腦連線作業辦理相關手續,但卻一直被打回票。

政府辦全民健保的美意相信海外僑胞都瞭解,大家願意配合辦停復保手續,也願意繳交在台灣期間的保費,但是辦復保手續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有些離開台灣多年的僑胞,實在很難找到可以代為跑腿的親友,總是麻煩高齡父母代辦實在是過意不去。

再者,健保局既然查得到出境未辦停保手續,就一定查得到出境日期,為何一定要求家人要帶護照影本去辦手續呢?我們人在國外,不管是用傳真或用電郵,將護照影本在國際通訊網上傳來傳去都是不安全的。難道日本區公所的電腦可以連線查到的資料,台灣的區公所就沒辦法嗎?

說實在的,像我們這樣在國外定居的人,大多已加入當地的健保,日本的健保費比台灣貴上好幾倍。返台若是要看病,繳健保費也無可厚非,但沒有看病只是出入境,就要台日兩地同時繳健保費,實在是筆額外的負擔,忘了辦復保就要被追繳也似乎有點不近人情。

fsj 提到...

醫師荒是現在進行式

【聯合報╱社論】2012.06.05

新北市聯合醫院不到一年光景有十一名醫師離職,近日又有兩人要遞辭呈;板橋醫院四月底後就沒有一般外科醫師,外科手術停擺,連車禍傷者都不能處理。

花蓮南區玉里、富里、卓溪、瑞穗四鄉鎮,原本有兩位婦產科醫生;現在,鄭醫師連續廿二天未休假,懷著歉意說,「我也是人,不能不休息」,獲准休假兩周;另一位詹醫師已請調外地。二人都離開崗位,卻尋無替補。這個情況顯示,產婦屆時必須到一百公里外的花蓮市就診。

南投縣各醫院免疫風濕科、血液腫瘤科和腸胃內科有科別卻無醫師駐診;台中市農民醫院則迄今沒有婦科及兒科。

於此同時,台大外科總住院醫師洪浩雲提出辭呈,宣告離開台大醫院和受了五年訓練的醫療領域,投身醫學美容。醫界擔心這會是一張骨牌,隨後可能牽動其他骨牌跟著翻倒,使得已持續多年的「四大皆空」現象更形惡化。

大家擔憂已久的「內外婦兒」四大科找不到醫生的情勢,如今似乎已經成了「現在進行式」。醫界警告,小心出現「人才走山」!

內外婦兒這醫界傳統所謂的四大科,近年屢屢出現住院醫師招不足額,甚至招不到人的現象。為此,台大婦產科名譽教授謝豐舟不久前甚至放話建議衛生署,乾脆開放菲醫來台;這固然是句氣話,卻足以彰顯醫界「四大皆空」已惡化到什麼程度。

護理人力嚴重不足、醫界「四大皆空」,是近年來國內醫界普遍面臨最嚴重的兩大困擾,醫界不斷向政府反應。不久前,衛生署宣布將在今年內發表護理白皮書,全面提高護理人員待遇、增加醫院的護理人手,相當程度安撫了護理人員不滿的情緒;但在醫師方面,卻似乎始終不見明顯回應,對醫師納入勞基法的要求,衛生署更表明反對立場,這或許也成為有些醫師見異思遷的導因。

年輕醫師不願進入或叛離四大科與急診、麻醉等科,原因其實和護理人力大量流失差不多,主要都是在逃避工作負荷過大、工作時間不正常,以及偏高的醫療風險。這從眼耳鼻喉及皮膚等所謂五官科並沒有招不足額問題,而門診護士、健檢護士也從不缺人,即可看出。護理三班輪值制度、住院醫師每周在醫院的時間超過一百小時,對年輕醫護人員的交友與婚姻都是可怕的殺手,如果不能設法改善或調整,問題就很難徹底解決。這是源自醫療體制的問題,必須從體制上尋求解決之道。醫界實應集思廣益,構思一套更合理的新制度或有效彌補的辦法出來。

醫療糾紛的風險困擾醫界已有多年,而且近年來發生機率越來越高,司法界判賠的金額卻迭創新高,也是年輕醫師逃避高風險科別的重要因素。國內沒有醫療失當保險,多少醫師能夠承受天價的賠償金?再者,醫師萬一不慎發生醫療失誤,除了賠償外還得負刑責,這部分有待醫界與法界繼續溝通。此外,對於醫療糾紛,醫院應主動協助出面處理,而且應予制度化,讓醫師得以盡可能減輕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再者,國內的大型醫院過多,而大型醫院對重症病房及高風險科別的需求比較高,對醫護人力的需求自然也多,這對病人或許有益,卻不利於醫院的成本控管及醫療資源分配,衛生署亦應適度加以檢討。

另一個比較容易遭到忽略的問題是,年輕一代對家庭的認知,對親人與職業兩者的關係維繫,觀念一直在慢慢改變;要求醫護人員仍像早年那樣,以醫院為家,或一切以病人為重,可能會越來越困難。不論醫院管理者,或是衛生主管機關,對此必須有所體悟,才有辦法面對醫界陸續衍生的一些問題。



◆ 避免理賠爭議 診斷書要寫中文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2.06.05

醫院開立的診斷書和病人投保病名不符,往往造成理賠爭議。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醫療法第七十六條」修正法案,增訂診斷書若為申請保險理賠使用,應以中文記載,病名若和保險契約病名不一致時,應另行加註。院會並三讀通過藥事法、藥師法部分修正條文。

不過對於外界呼聲高但醫界認為難執行的病歷中文化問題,院會則以附帶決議處理,要求衛生署在一個月內成立病歷中文化推動小組,進行醫學名詞統一中譯工作,以利各醫院仿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以自身國家官方語言書寫病歷,讓病患有知的權利;此外,衛生署及金管會也應在一個月內研擬醫療病名與保險病名中英對照表,以助於釐清理賠認定,降低醫院、病人、保險公司三方爭議。

曾發生投保癌險之肺癌病人身故後,卻因診斷書記載「心肺衰竭」,導致病人家屬持診斷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遭拒;但類似案例家屬到醫院要求修正診斷書,往往會受到阻擾,經常要等到對簿公堂後,才能調閱病歷。

「藥事法」修正要點則包括,藥物製造工廠須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檢查符合「藥物優良製造準則」並,取得「藥物製造許可」後,方可開始製造。為了讓我國製藥管理與國際接軌,我國已提出申請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同時,為加強藥物源頭管理,本次修法授權衛生署得對進口藥物於邊境進行抽驗,以阻絕不合格藥物於境外。

由民進黨立委劉建國等人提案的「藥師法」修正要點包括,公私立大學、獨立學院或教育部採認之國外大學、獨立學院藥學系畢業,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或在本法修正施行前,在專科學校藥學科畢業者,得應藥師考試。

fsj 提到...

大陸貴婦來台醫美健診 「預算無上限」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2012.06.07

大陸廣州鍚安醫療集團醫療長鄭紹評,昨率大陸貴婦首發團來台,到桃園市敏盛醫院「醫美健診」,體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鄭紹評說,團員基於對台灣醫療的信任,要做最好的醫療健診,預算無上限。

大陸貴婦團一行30人,以9輛賓士車代步,受到敏盛院方最高規格接待,她們一下車就有專人獻花帶路服務。

鄭紹評介紹,這團全都是大陸廣州、貴州、南京、江蘇和陝西、山西地區的高階經理人及貴婦。參觀敏盛高壓氧中心及各項高階健診設備後,接受乳房、女性生殖器官攝影檢查及肝、腎、心血管、頸動脈、婦科抹片、核磁共振等檢查。

敏盛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陳保仁說,敏盛集團與大陸鍚安醫療集團今年3月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醫美、高階健診、生殖醫療領域合作,服務兩岸人民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這次大陸貴婦團也是該院發展國際醫美的首發團,備受期待。

來自江蘇的團員馬燕萍說,台灣高端醫美醫療比大陸先進,很高興來到寶島台灣,預定花30萬人民幣(約台幣140萬元)把健康做好。

另一江蘇團員王琴說,她第一次來台,從報紙、網路得知台灣醫療發達,她很期待鍚安醫療帶她們來台,也是抱著對健康、美麗期待,希望來台找到好的健康方法,如果成效做得好,她還會再來。

「健康、美麗」是大陸貴婦團來台目的。鄭紹評說,台灣的醫療領先大陸超過10年,尤其台灣醫師的素質高,貴婦團有錢,她們對台灣的醫療信任,該集團帶她們來台,希望得到最高階的醫美健診。



◆ 研究:電腦斷層增兒童罹癌風險

中央社 2012.06.07

研究今天指出,兒童接受2次或3次電腦斷層(CT)頭部掃描的核輻射量,造成日後罹患血癌、腦癌與骨癌的相對風險高出3倍多。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絕對風險仍低。

這份20年的研究也發現,接受5至10次CT累積輻射量的兒童,罹患血癌的風險是未受到輻射兒童的3倍多。

CT這種診斷技術,通常作為可能腦傷兒童的檢查方式。罹癌風險來自CT的游離輻射,孩童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在於其對放射敏感度較高。

儘管CT造成的罹癌絕對風險仍低,不過研究人員表示,應盡量使用低輻射劑量,任何時候也應儘可能採行替代游離輻射的方法。

CT的替代方法是超音波,雖然其準確度較低,但不含輻射。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龔薩雷茲(AmyBerrington de Gonzalez)和英國與加拿大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研究,成果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

龔薩雷茲:「這份研究是首次提供二者關連的直接證據,也同時量化風險。」

研究人員以英國近18萬名22歲以下青年與孩童為研究對象,他們都曾在1985年至2002年間接受過CT檢查。

根據1985年至2008年資料,有74人其後診斷出白血病,135人罹患腦癌。



◆ 桃縣率先收費 省近百次濫用

【聯合晚報╱記者賈寶楠/桃園報導】2012.06.07

桃園縣消防局5月率先針對非緊急使用救護車收費600至1千800元,目前雖未開出第一張繳費單,但濫用救護車黑名單的42位民眾幾乎都明顯改善,初估至少節省近百次非緊急出勤。

桃園縣消防局今年2月研擬「消防救護車執行勤務收費實施計畫」,由縣府批准、公布5月1日實施,成為全國第一個反制濫用救護車的縣市。

消防局依緊急醫療救護法施行細則認定,非急性及嚴重性症狀必須就醫,卻要求救護車載往醫院者,都算濫用。

由於消防救護車幾乎以載送急診為主,因此收費標準以全縣11家急救責任醫院為基礎,民眾若把救護車當免費計程車,想「搭」往住家或報案地所屬的責任醫院,要收費600元;若想前往指定醫院,消防局依「當地到指定」醫院間的路程開始加收費用,從800元到1800元不等,但比民間救護車單程至少1400元便宜。

消防局說,當救護車到場評估患者為非緊急狀況後,會告知收費相關規定,送醫後才開立繳款單,交給當事人或家屬簽名,14天內可到四大超商、台灣銀行臨櫃繳納,隊員不收現金。

民眾若拒簽繳款單、不願被收費,30天內可向消防局、行政院衛生署提起訴願,逾期後接到通知,又沒在10天內補繳,將移送強制執行,未來如果又濫用,消防局將代請民間救護車協助送醫。

局長謝景旭說,一共10位民眾因為曾經明顯濫用救護車,列入預計收費名單,另有較不嚴重的32人列觀察名單,2月起加強勸導後,42人當中有29人不再濫用,其他人打119情形也銳減,遏阻效果顯著。

最明顯的是2年濫用95次、把救護車當「愛情專車」的復興鄉黃姓婦人,宣導過後已經「零報案」,基層隊員終於鬆口氣。

※ 相關報導:

* 防救護車遭濫用 五都擬對策
http://www.udn.com/2012/6/7/NEWS/NATIONAL/NATS1/7144519.shtml

新北市議員邱烽堯說,只要依法訂定出合理收費規則,他支持使用救護車就醫要收費。他表示,新北市119救護量出勤次數量極大,1年達16萬餘車次,有人戲稱是「119大車隊」。他說,為避免民眾濫用公用救護資源,合理的規範是有必要的。

fsj 提到...

新流感疫苗惹禍? 8歲童猝睡無力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6.08

民族國小8歲李小弟,去年10月在學校施打流感疫苗後,出現時而歇斯底里、時而睡著的狀況,今年5月被長庚醫院診斷猝睡症併發憂鬱症,相關單位無法歸納原因,市議員及家長則質疑是新流感疫苗惹的禍。

不過,市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朱玉如說,國內外並無接種流感疫苗引發兒童猝睡症案例,兩者是否相關,需由行政院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受理後進行審議,由專家釐清原因。

長庚醫院日前回覆衛生局的公文指出,雖芬蘭前年研究發現,4到19歲兒童青少年接種葛蘭素史克的HINI新流感疫苗,出現猝睡症機率是未接種者的9倍。但台灣採購的流感疫苗為諾華,並非葛蘭素史克。

「我一輩子為我簽了那一張(接種)同意書後悔,」李媽媽昨天在市議員張茂楠陪同下舉行記者會。她在會上痛哭,指小孩去年10月在學校施打疫苗後,出現手腳無力、頭痛、肚子痛,且上課不專心不斷睡覺,又害怕人群,到小診所都無法查出原因。

李媽媽潸然淚下,坐在一旁的李童突然說「你講會哭,你就不要講」 , 並一度出手掩住媽媽的嘴。李媽媽無法按住小孩,只能任由他撕揉記者會上的海報,在沙發上翻來覆去,時而躁動時而猝睡,一個記者會就猝睡5次。

朱玉如說,將協助李媽媽申請預防接種受害補助,但全台申請案件不多,北市去年僅7例申請,3件成案,且都不是因流感疫苗引起。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國內外並無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引發兒童猝睡症的案例,希望家長循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管道,向地方衛生單位申請,再由專家協助釐清原因。



◆ 肺炎與痢疾 每年謀害200多萬兒童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6.08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公布最新報告顯示,肺炎和痢疾是全球兒童兩大殺手,尤其在貧窮國家。

報告說,這兩種疾病每年奪走兩百多萬兒童的生命,占全球五歲以下死亡人數29%。但報告說,未來相關國家只要落實一些相當簡單的措施,就能挽回無數兒童的生命。

報告說,關鍵措施包括使用肺炎和痢疾疫苗、鼓勵哺育母乳、增加民眾接觸乾淨水的機會、改善衛生條件、為肺炎提供抗生素,以及為痢疾提供補充液 (rehydration solution)。這些是兒童死亡率最高的75個國家裡,所得最高的25%家庭兒童已經有幸享受的措施。

報告說,根據模型估計,如果確實做到這些措施,「到2015年,兒童死亡率最高的75個國家總共有兩百多萬兒童可望避免死於肺炎和痢疾」。

全球死於肺炎和痢疾的兒童,約有一半來自五個國家:印度、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巴基斯坦、衣索匹亞。

報告說,在最貧窮的幾個國家,b型嗜血性流感桿菌、鏈球菌性肺炎、輪狀病毒的疫苗供應情況已有進展,但還需要更多努力。

水和衛生是另外一大障礙,全球有7億8300萬人的飲水品質一直未見改善,25億人無福使用衛生設備。報告說,「全球痢疾死亡者,將近90%是由於飲水不安全和衛生設施不足」。

報告指出,用水和肥皂洗手,是降低兒童肺炎和痢疾的最低廉、最有效途徑。

每年全球死亡的兒童中,有18%死因是肺炎,11%是痢疾。比較之下,全球每年有2%兒童死於愛滋病,7%死於瘧疾。

※ 相關報導:

* 罕病克隆氏症 「從口腔爛到肛門」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4950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嚴重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好發青少年與青壯年。患者會反覆出現慢性腹痛、腹瀉、發燒、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症狀嚴重者每天要跑十幾次廁所,影響求學、工作與日常社交,有患者幾乎整天離不開馬桶足不出戶,或是包著尿布才敢出門。



◆ 換肝之父陳肇隆 獲名譽博士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2.06.10

有「換肝之父」稱譽的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昨獲正修科技大學頒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副總統吳敦義代表總統馬英九道賀,盛讚陳肇隆從高雄出發,揚名海外。

「今天是我最榮耀的一天」,陳肇隆掩不住內心喜悅,感謝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小組一路相挺,更感謝家人支持。承諾將促成醫院與學校更緊密結合,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吳敦義說,陳肇隆院長換肝存活率世界第一,讓培育他的高醫發光發熱,也讓任職的長庚醫院揚名全球。他在高雄受教育,在高雄長庚當院長,讓高雄超越日、韓,在全世界又是一個「高雄第一」。

陳肇隆謙虛地說,他畢業後在台北長庚服務十七年後返鄉,從高雄再出發,任何領域都一樣,只要認真做,都能超越台北,甚至超越亞洲,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

正修校長龔瑞璋說,陳肇隆院長民國74年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並促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的國家。民國82年完成首例活肝移植,86年完成亞洲首例分割肝臟移植,在肝移植領域不斷突破。

正修科大講座周燦德指陳肇隆是把智慧轉化成慈悲的醫界活菩薩。當年陳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換肝的病例,是日本存活最久的換肝人,這段歷程不但成為日本報導題材,並繪成漫畫,改編成暢銷小說、電影。

fsj 提到...

北市設門診 幫青少年戒毒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2.06.13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發現,青少年學生藥物濫用情形日益嚴重,三級毒品K他命排名第一,其次是安非他命及搖頭丸。暑假將屆,衛生局委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辦理「青少年毒品使用治療計畫」,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協助他們脫離毒品糾纏。

這項全國首見的青少年毒癮戒治計畫,針對地方法院、學校及社會局轉介的青少年,補助全額門診醫療費用。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表示,全國校安通報藥物濫用學生數,已從民國97年的815人,100年倍增到1810人,未成年青少年藥物濫用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進一步研究發現,青少年大都是在朋友或同學帶領下接觸毒品,地點則以朋友家、KTV包廂及舞廳居多,他們大半是出於好奇、尋求刺激,在同儕的吆喝引誘下開始用藥,使用的藥物以三級毒品K他命最多。

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潘俊宏臨床觀察發現,服用毒品後常會出現嚴重的後遺症,比如服用K他命後,會產生與現實環境分離的身心幻覺、記憶力及智力減退、說話模糊口齒不清及情緒不穩定等;吃了搖頭丸在興奮之餘,會有運動失調、盜汗、視幻覺、記憶力減退、憂鬱、失眠及妄想等症狀。

松德院區統計顯示,接受戒癮門診服務1個月後,仍有24%驗尿仍呈陽性反應,但3個月後大幅降低到0.04%,6個月後則全部轉為陰性。他樂觀認為,吸毒學生只要能持續接受3個月以上治療,大都可將毒癮甩掉。



◆ 台裔外籍醫師回台執業 最快八月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6.13

為解決國內偏鄉醫師荒,衛生署將推出「鮭魚返鄉計畫」,號召華僑醫師返鄉行醫,最快八月可上路。

本報五月初披露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的呼籲,希望衛生署及各醫學會能協商認證方式,讓台裔外籍專科醫師返鄉奉獻,解決現在偏鄉醫師荒。消息露出馬上獲得衛生署回應,並訂出政策。

衛生署長邱文達說,他到瑞士日內瓦、美國華府等地,「都遇到台灣醫師跟我說,想回台灣落葉歸根!」其中還不乏心臟外科醫師,但他們拿國外專科醫師執照,卻不能在台行醫。

一位六十多歲的蘇醫師,台灣醫學系畢業取得醫師執照後,赴美完成婦產科醫師訓練,在美國羅德島、舊金山執業。近年他向衛生署反映,想回國到南投或花蓮偏鄉當婦產科醫師,無奈台灣不承認美國婦產科專科執照而無法如願。

衛生署統計,像蘇醫師這樣年紀五十、六十歲的台裔外籍醫師,數量約一千人。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這些想回台的醫師,在國外奮鬥多年,尚未屆退休年齡,有些人想返鄉養老,或照顧年邁父母,累積多年的醫術,還很適合為鄉親服務。

石崇良指出,台裔外籍醫師,出國前多取得台灣醫師證書,並未接受國內專科醫師訓練。之後就到國外拿當地專科醫師執照,若再回台灣執業,只能擔任內科或家醫科醫師。若想替人接生,還得考台灣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這些人還可能考不上。

衛生署將為這些醫師開方便之門。提供英、美、日、紐、澳等五地,內、外、婦、兒和急診五大科醫師,回台後可先給臨時專科醫師證書,但必須到台東、花蓮、恆春等偏遠地區服務,滿三年半後,就發給台灣專科醫師執照。

不過,考量有些華僑醫師年邁,衛生署也訂下但書,國外的醫師證書或專科醫師執照,還必須在有效期限內,才可參加「鮭魚返鄉計畫」。

衛生署只需修訂「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不必送立法院,就可執行該計畫。預計六月底預告,若各界無意見即可公告,將請外交部、各醫學會廣發訊息,號召台灣醫師歸鄉,最快八月上路。

fsj 提到...

生育救濟沒下文 「產科醫師要跑光了」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6.19

衛生署將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計畫,草案卻卡在行政院。婦產科醫學會昨天疾呼,行政院動作要快,否則婦產科醫師都跑光了。

婦產科醫學會昨舉行「馬英九總統,您再不走,產科醫師要走了!」記者會。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四年前,馬英九承諾要編列「生育風險處理預算」,由社會共同承擔生產風險;四年過去,政策沒有向前走,產科環境持續惡化。

衛生署今年擬提撥新台幣兩億餘元,做為生育事故救濟計畫經費;對於分娩過程不可預期的傷害,給予產婦與嬰兒適度補償,一旦產婦、嬰兒死亡,最高分別補償兩百萬元、卅萬元,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訴訟。

黃閔照說,該計畫卡在行政院遲沒著落,據醫學會了解,行政院對衛生署花這筆錢,能得到多少效果存疑,因此打回票。

衛生署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說,行政院對計畫內容有一些想法,衛生署仍和行政院討論,沒有打回票。

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國內現有兩千六百名婦產科醫師,願意接生者僅八百多人。黃閔照說,婦產科醫師平均五十四歲,四十歲以下只有三百七十七人。醫學會預估,十年後會有五百名婦產科醫師退休,年輕醫師再不投入,醫師荒會雪上加霜。

年輕醫師不願選婦產科,婦產科醫師人力不足,影響效應浮現。新竹國泰醫院今年三月開先例,推出生產預約制,七月預產期產婦,必須在三月就預約。結果某天凌晨,就有孕婦家屬排隊領號碼牌要預約。

黃閔照看過一名卅出頭的女婦產科醫師,半夜接到醫院叩回電話,還由媽媽陪同坐計程車到醫院,替產婦接生。



◆ 罕見! 42歲婦七胎全剖腹產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縣報導】2012.06.19

宜蘭縣南澳鄉四十二歲婦人羅玉花,廿年前因為胎位不正剖腹產下第一胎,之後生的三子二女也都是剖腹產,原以為六胎剖腹已是極限,想不到本月十五日她又剖腹產下一名男嬰,創下七胎都是剖腹產的紀錄,連醫師都直呼罕見。

「七胎都剖腹,我聽都沒聽過!」接生的婦產科醫師江育同表示,母體經過剖腹手術,子宮壁會有傷口纖維化或變薄等情形,若剖腹次數太多,醫師大多會建議結紮,羅婦居然七胎都剖腹生產,「在台灣應該是第一人」。

他笑著對羅玉花說:「你破了我的紀錄,也破了一堆人的紀錄,夠了,妳就別再生了!」羅玉花顯得不好意思,「感覺好像生太多了!」她接受醫生建議,接受結紮手術。

江育同說,羅婦前六胎都在台北生產,十五日出現陣痛,子宮已收縮,調閱資料發現她已有六次剖腹,只好在子宮的較上方處下刀,避開子宮壁的多處動刀痕跡,原本半小時可以完成的手術,足足花了六十四分鐘。

創下七胎剖腹紀錄的羅玉花表示,原本有三男三女,大女兒已廿歲,前五胎是與早逝的丈夫生的,第六胎是前男友的,這次生的第七胎是與現任同居男友所生,「我都是自然懷孕,懷了就生下來。」

江育同表示,除非孕婦出現胎位不正或其他「不能適應症」,否則不鼓勵剖腹生產,因為剖腹後子宮壁會有缺陷,有時會承受不住分娩前的子宮收縮,若不慎傷及子宮壁的大血管,可能危及母體與胎兒性命。

fsj 提到...

台大醫院長批:健保搞爛醫學教育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6.22

醫界近年出現內、外、婦、兒四大皆空、醫護人員過勞出走等現象,背後原因都是健保制度設計不良?生策會今天舉辦「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表示,健保給付不公平,扭曲醫療生態,對整個醫學教育導向有「從根爛起」的不利影響。

在國際間人人稱羨的台灣健保制度,近兩年來卻浮現藥價調查引發藥廠上街頭抗議、醫護指控血汗醫院、內外婦兒急診醫師不足等現象。生策會會長、前台大校長陳維昭更直言表示,過去令人自傲的醫療體系,已開始有崩壞的跡象。

今天在「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的論壇上,陳明豐直指健保制度雖然讓民眾就醫方便,但對醫學教育的導向卻「從根爛起」。他表示,健保既給付日常小病,又要給付重大疾病的昂貴醫療,只好盡量打壓各項醫療的單項給付,皮膚科、耳鼻喉科看一眼,跟腫瘤科門診得多費時間對病人問診,門診給付都是一樣,更別提「五大皆空科」(內外婦兒和急診)既要職夜班、醫療糾紛又多,當然讓人對所謂的醫美等「五官科」趨之若鶩。

陳明豐並以最近台大醫院兩起事件,一是外科醫師洪浩雲出走,加入醫美行列;一是一位法官告五位醫師誤診為例,表示現在醫師處境艱難,擔心照護病人後醫療費用會不會被審查核刪、醫病溝通會不會引起病人誤會。

陳明豐說,醫學生不是沒有熱誠,也不是只追求物質、薪資的享受,但投入心力卻得不到成就感以及社會的尊重,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他主張健保給付應做合理分配,不同科別給付應有明顯差別,讓更多的健保資源能夠用於真正救命的醫療行為,鼓勵或吸引年輕醫師投入這些科別。



◆ 醫生自嘲:健保給付比美容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22

明明動了胃癌手術,患者肚皮竟然沒有傷口。鄭先生日前到醫院健檢,經過胃鏡檢查後發現,胃部靠近幽門處有2至3公分的凹陷型黏膜病變,切片證實罹患胃癌。醫師使用內視鏡及微小器械從患者口腔經由食道進入,切除胃癌病灶,患者術後5天即健康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建華表示,由於患者屬於早期胃癌,且發生位置在胃黏膜,也沒有擴散跡象,因此才選擇經過人體「自然通道」的手術方式,讓器械及內視鏡從患者口腔進入,經過咽喉、食道進入胃,輕輕的將胃癌病變組織刮除,也因此手術破壞範圍小、患者恢復快,術後兩天就下床,五天即返家休養。

陳建華表示,胃壁非常薄大約僅0.5公分,因此手術刮除病灶時必須非常小心,避免傷害胃壁完整,否則一不留神容易造成患者胃穿孔,手術技術難度雖高,但健保給付僅9000多點,比美容低很多,「算做功德啦」。

他也說,這種早期胃癌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民眾常輕忽,等到出現潰瘍、胃痛、貧血、解黑便等症狀時,胃癌可能已經長大了,屆時僅能進行胃切除手術,恢復期也需要3至6個月,術後飲食將受到嚴格限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胃癌形成與胃幽門桿菌及國人飲食習慣有關,陳建華說,近年來醫界已有效治療患者的胃幽門桿菌,加上推廣少吃醃漬品、燒烤、臘肉等含有防腐劑與硝酸鹽的食物,國人罹患胃癌的人口越來越少,胃癌的排名也不如肺癌、肝癌與大腸癌,盛行率逐年降低。

但他仍建議國人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多攝取高纖蔬果,避免抽菸、喝酒、熬夜,有家族病史或胃腸經常不適者,應該定期做檢查保持健檢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治療,將罹癌機會降到最低。



◆ 10年離職潮 急診醫師最嚴重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6.23

第一線救人的急診醫師,在職場上卻是最早夭的醫界逃兵!一項調查發現,國內各科別醫師中,急診醫師的10年「存活率」最低,只要服務屆滿10年就會出現離職潮。台灣急診醫學會擔憂,未來20年都難以彌補人力缺口。

台灣急診醫學會上午舉行年度學術研討會,理事長蔡維謀大嘆「國內醫療資源嚴重被濫用」!明明是小病卻擠到急診,10年前,一年急診人次為320萬,去年急診就醫高達650萬人次,10年增加一倍。

急診患者越來越多,急診醫師人數卻不增反減。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感嘆地說,工作負荷沈重、得面對訴訟壓力、薪資低,種種因素使得許多急診醫師轉換跑道。不少人投奔醫美自費市場,有些則乾脆離開台灣,至對岸另尋出路。

盧立華表示,近一、兩年中國大陸醫院積極向台灣急診醫師招手,即使薪資與台灣差不多,但因為福利保障多,讓不少醫師躍躍欲試。最近就有一名中部醫學中心急診醫師離職,轉至大陸醫院急診室工作。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李宜恭今天發表「急診專科醫師有較高比例離開專科領域」研究,分析十幾年來健保資料庫「專科醫師申報記錄」,比較急診、一般外科、病理科、麻醉科、內科等科別醫師的執業、健保申報紀錄。結果發現,10年「存活率」以急診醫師最低,勇奪離職之冠。與急診醫師相較,一般外科醫師「10年存活率」高出四倍,麻醉、病理科更高出急診醫師10倍之多。急診醫師只要工作滿10年,離職率明顯增加。蔡維謀表示,全國約1300多名醫師領有急診專科執照,但實際在第一線救人者只有800多人,以目前急診病人數量評估,至少需2000多名急診醫師才夠。

受到醫療糾紛及訴訟影響,今年各大醫院急診住院醫師招募情況相當不理想。蔡維謀表示,原本各大醫院急診住院醫師名額有55人,預計7月1日報到,但截至目前僅招到30人,實際報到人數恐怕更低。他擔憂地說,如果健保制度、醫療環境繼續惡化,急診人力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 相關報導:

* 急診遭濫用 醫界籲以價制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79210.shtml

把救護車當成計程車,把急診當成「便利診」,躺6小時就可有保險理賠,急診醫界感嘆急診資源遭濫用,又無法拒絕病人,籲調整收費標準及健保給付,以價制量。...壽險保單也誘使病人掛急診,終身醫療險日額型保單普遍提供急診住院保險理賠,病患只要急診躺了6小時以上,即可以申請理賠。如果病患搭救護車急診、轉診,有些醫療險保單額外提供救護車給付。



◆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尊嚴面對生命

【李筱萱】2012-06-22 中國時報

在臨床工作的這些年,經常接觸到末期病人,家屬總是擔心病人無法承受病情的變化而不敢告知實情,其保護病人的心意,醫護人員當然了解,只是更不願見到遺憾發生。我認為,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是人生的重要計畫,值得重視。

曾經有一位乳癌合併骨、腦轉移的病人,在罹病初期便叮囑孩子,在她末期時不要使用任何侵入性管路。隨著病程進展,病人逐漸出現吞嚥困難、進食易嗆進而引發肺炎面臨需要置入氣管內管的情況。因病人雖曾表示不要有任何侵入性的管路,但卻沒有書寫成正式文件,所幸病人意識尚清楚,經由醫療團隊與家屬及病人再三溝通、確認想法,進而採用符合病人期待的醫療方式,未予以置入鼻胃管與氣管內管,讓病人餘生得以於家中安然離開。若今天病人已無法表達,生前也未與家人討論自己所期望的治療方式,也許結果就不一樣。

一般遇到病情嚴重的病人時,即便病人考量「不要插管急救」,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考量的。例如,如果病人無法進食,是否考慮放置鼻胃管?點滴或全靜脈營養的給予要如何考量?臨終患者家屬最擔心的是「沒吃沒營養、沒體力,可是放置管路好像很痛苦,打點滴又可能導致會水腫,怎麼辦?」

另外臨床上也常面臨一些情境,包括止痛藥物讓病人嗜睡,到底要不要繼續?呼吸器或洗腎要甚麼時候停止?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困難的決定,誰能擔此重任?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嗎?是對方想要的嗎?對於病人而言,自己的身體不能自己做主嗎?當意識不清時,誰最了解他,可以為其發聲而不受責難?

以前醫療談的是「臨終時是否要被急救」,現在要想的是「我可以怎樣計畫以安然的面對生命終點」。安寧照顧基金會近年來推廣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去思考關於生命尊嚴以及對不施行或撤除治療的看法,避免在疾病末期對醫療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因此接受了許多無效又痛苦的醫療,且毫無生活品質。「緩和醫療」並非放棄希望,而是協助病人更有尊嚴的面對生命。

在我們還健康或罹患嚴重疾病前就先思考,甚麼是生命最重要及期望的?並將它寫下來成為正式文件。若不幸發生重大疾病時,可同家人一起與醫療團隊充分的溝通,在了解病情可能的變化後,共同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訂定好計畫書,定期審視,看看是否符合現況與自己的需要。最後,在就醫時,與家人及醫療團隊即刻溝通,讓自己預立的醫療指示能真正落實,這不但保護自己,也減輕家人為我們做困難決定的重擔。(作者為護理師)

fsj 提到...

愛滋器捐案 台大9醫師不懲處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陳雅芃、高詩琴/台北報導】2012.06.28

去年爆發台大醫院愛滋器官誤植事件,台北市衛生局六月十一日召開醫師懲戒委員會。會中委員認為,醫懲會目的是要懲處極不適任的醫師,而台大包括柯文哲等九名醫師,均未達懲戒的標準,對九人作成不受任何懲戒的決議。

至於九名醫師、相關醫檢師與協調師,涉及業務過失的部分,就等後續民刑事來判決。

醫懲會委員由台北市政府官員、法界人士、消保會代表以及民間相關團體等組成。

這起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發生在去年八月,新竹一名愛滋感染者過世後,家屬同意捐出其器官,卻因台大醫院的醫檢師與協調師篩檢溝通出錯,將其愛滋器官分別捐給台大四名病患及成大醫院一名病患。

衛生署完成相關調查報告後,將此案移送台北市衛生局,衛生局依據醫師法召開醫懲會。醫懲會委員之一的民間代表說,六月十一日醫懲會召開前,先進行會前會,當時的結論:台大移植小組未參與該次手術的醫師,不會在正式召開的醫懲會上被討論。

會前會中定案,包括柯文哲、三位肝臟移植醫師、兩位腎臟移植醫師、三位肺臟移植醫師等九人,共分為三類:器官移植小組召集人、負責動刀移植醫師以及沒有動刀的醫師,在醫懲會討論是否將受到懲處。

對於九位醫師皆不受懲戒處分的決議,台北市衛生局昨天表示,醫懲會的會議紀錄仍在確認、簽核之中,不方便對外回應。



◆ 醫改會:衛署高高舉起 衛局輕輕放下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6.28

因誤植愛滋器官,五名患者陷入染病陰影之中,台北市衛生局醫師懲戒委員會決議相關醫師不懲戒。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衛生署迄今不公開全部調查報告,及出錯根本原因,難免給外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觀感。

「只能予以尊重。」衛生署公關室主任王哲超表示,醫師懲戒是地方衛生局權責。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前往大陸開會,因手機關機,無法取得他的說法。

去年八月底,台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事件發生後,衛生署組成調查小組,九月底公布摘要調查報告,將整起事件歸於人為疏失、醫院作業系統安全性疏失兩方面。

當時,衛生署長依醫療法第一○八條,移請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台大醫院行政管理疏失,處以五十萬元罰鍰,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則移送懲戒。

案子送到台北市衛生局,相關官員曾私下表示,「這個案子形同燙手山芋」、「要罰也不是,不罰也不是」。北市衛局醫師懲戒委員日前決議不懲處,柯文哲等九名醫師免於停業或被吊銷醫師執照命運。

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不希望衛生主管機關只對相關人員做行政處罰,反而疏於對系統疏失的檢討與改進,否則真相無法大白,日後還會有人重蹈覆轍。



◆ 愛滋器捐 柯文哲:這案子沒壞人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6.28

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昨天表示,「這個案子本來就沒有壞人,或有人心存不軌。」希望整起事件趕快落幕,讓醫師好好照顧病人。

至於台大移植團隊其餘醫師,胡瑞恆、徐紹勳都表示不便回應;蔡孟昆則說,這事件對所有移植醫師都是大打擊,幸虧這些日子有許多病人寫卡片及口頭安慰,讓他得以走過低潮。

柯文哲說,國內器官移植勸募網由他一手策畫,已運作六年,沒想到器官移植協調師與檢驗師溝通出差錯,造成國內首件器官移植嚴重醫療疏失案件,他也感到歉疚。

他指出,這起誤植愛滋器官案,捐器官的人充滿了愛心,當天分別摘取及移植器官的醫護人員,也滿懷救人第一的熱忱。柯文哲說,既然器官移植作業有系統上的疏失,包括台大和衛生署都應承認其中有改進空間,也希望各醫院能從中記取教訓,不要再犯錯。



◆ 捐血人減少 全美面臨血荒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6日電】2012.06.27

美國紅十字會26日說,全國的血液供應現已降到危險的低水平,如今可供應的血液只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為滿足全國的血液需求,紅十字會雖然每天採集1萬7000多品脫的血液,但6月的捐血者減少了5萬人。紅十字會說,他們現在需要各種血型的血液,才能滿足今年夏天病患的需要。

美國紅十字會的首席醫務官班哲明(Richard Benjamin)醫生說:「如果需要的血液沒有準備好,醫生就會推遲手術。若出現最壞的局面,醫生可能會因血液短缺,不得不放棄給重病患者的手術。但我們要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避免出現這種局面。」

紅十字會說,今年的天氣異乎尋常地溫暖,可能是捐血人減少的原因之一。他們說,許多傳統的捐血者可能早早開始了夏天的各種活動,而沒有參加今年的捐血和捐獻血小板。

今年的國慶日恰好是在一周當中的周三,導致原先準備捐血的人可能不會前來,也是捐血人減少的因素。紅十字會希望,廣大民眾未來數日能積極預約捐血,因為一品脫的血可拯救不止一個人的性命。

民眾如欲捐血和捐獻血小板,可打免費電話1-800-RED-CROSS,或是至紅十字會網站redcrossblood.org查詢。捐血人必須身體健康,至少年滿17歲和體重在110磅以上。到達捐血地點時,要出示捐血證或駕照,或是同時出示兩個證件。



◆ 視力實測 3D電影不增加眼壓

中央社 2012.06.28

看完3D電影,覺得眼壓升高,快要爆了嗎?新竹國泰醫院眼科與工業研究院實測顯示,3D度數對眼壓變化、近視度數沒有明顯影響,眼睛不適主要是眼球肌肉用力過度所致。

這項試驗以平均28歲(22歲到40餘歲)、平均近視度數350度(介於200到近700度)的24名男女為對象,檢測觀賞90分鐘的3D電影後,發現受試者的近視度數和眼壓沒太大變化,但有瞳孔縮小情形、睫狀肌疲勞度增加,視力疲勞問卷調查分數明顯上升,達到統計學上的意義。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長時間觀看3D電影後,觀眾主觀覺得眼壓升高,但客觀眼壓並未升高,這應是3D影像運用不同焦點,雙眼對焦產生立體感,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拮抗,以便看清影像,實測顯示這使得睫狀肌使用過度,造成眼睛痠麻脹痛、疲勞。

陳瑩山說,醫學上的眼壓上升,是眼球房水排泄不良造成的壓力增加,可由眼壓計測量,正常數值約小於20毫米汞柱。在這項實驗中,呈現有趣的現象,部分受試者眼壓下降,這是因為瞳孔縮小,臨床上可能造成眼壓下降,就像縮瞳眼藥可以降低急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壓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他說,美國臨床發現3D電影可用來篩檢小孩弱視,因為小孩視力立體感發育不良,在觀看3D電影時會較無法感受到3D電影的效果,藉此發現小孩的視力是否有問題。

這次實驗結果今天發表於新竹第4屆國際3D系統與應用研討會,陳瑩山表示,這次實測實驗也對3D電影有正面看法,發現3D電影或許具有降低眼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