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6

日本小孩機器人模仿幼兒學習

Japan child robot mimicks infant learning
http://www.physorg.com/news158151870.html

by Miwa Suzuki, April 5th, 2009

Child-robot with Biomimetic Body(CB2,具仿生學身體的小孩機器人)的創造者們表示,它透過與人類互動並觀察他們的臉部表情,模仿嬰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慢慢地發展出社交技巧。

一個禿頭的、小孩般的傢伙,當它的肩膀隨著規律的呼吸上升與下降時,它的雙腳從椅子上垂下來擺盪著,而它的黑眼珠則密切注意整個房間裡的活動。

它不是人 -- 不過它正在注意。

在這個日本最精密機器人之一的柔軟矽膠皮膚下,處理器們記錄並評估資訊。這個 130 公分的類人機器人(humanoid),被設計成如同人類幼兒般學習。

"嬰兒(Babies)與幼兒(infants)擁有非常、非常有限的程式。但他們有空間可以學習更多," 大阪大學教授浅田稔(Minoru Asada,淺田稔)表示,那時他團隊 33 公斤的發明物正盯著他瞧。

這個團隊試著要訓練這個小型的人型機器人(android)如同嬰兒般思考,他會評估他母親數不盡的臉部表情,並將它們「聚集(cluster)」成基本的類型,例如高興與悲傷。

浅田的計畫匯集了機器人工程師、腦科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其他專家,而且是由國家資助的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所支持。

在它淡灰色如橡膠般的皮膚之下有 197 個薄膜般的壓力感應器,CB2 也能夠識別人類的碰觸,例如敲它的頭。

這部機器人可使用它的眼部攝影機記錄情緒性的表情,接著記憶並將它們與身體感覺(sensations)比對,並在它的電路板上將它們聚集,浅田表示。

這位教授,同時也是 Japanese Society of Baby Science(日本嬰兒科學協會)成員,表示他的團隊自從在 2007 年讓 CB2 首度亮相後,在其他方面有了進展。

自此之後二年內,他說,CB2 已經教會它自己如何在人類的幫助下行走,而且現在能使用 51 個由氣壓驅動的「肌肉」相當平順地使它的身體在房間內移動。

在未來幾十年內,浅田預期科學上將出現一種「機器人種(robo species)」,具有某些介於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如黑猩猩,之間的學習能力。

以「約在二年內使用基本句子進行機器小孩說話,符合二歲小孩智力」為目標,他希望這個小CB2,能帶頭引領進入這種嶄新的世界。

到了 2050 年,浅田希望有一支機器人足球隊能夠對抗人類的世界杯冠軍 -- 並且獲勝。

歡迎來到機器人學與人工智慧的尖端。

自從汽車製造商 Honda 以一個步行類人機器人 P2(ASIMO 的先驅)震驚世界後,十幾年來機器人學已有了長足進展。

日本境內的研究者已公開愈來愈多精密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機器人 -- 包括一位會說話的辦公室接待員,一位保全,甚至是一位小學老師。

電子巨擘 Toshiba 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家用助手,AppriAttenda(應用侍候?),那以輪子移動而且能以它自己的雙臂從冰箱取得容器 -- 在快速老化的日本是一項利可圖的投資,

"我們意在製造一種機器人,當老人獨居時可以依靠," Takashi Yoshimi (音譯:後藤隆)說,Toshiba 位於川崎市的實驗室的資深研究科學家。

上個月也看見對於日本第一個機器人時裝模特兒,cybernetic human HRP-4C(神經機械學人類 HRP-4C),初次亮相,由於有 42 個經程式化的運動馬達來模擬有血有肉的模特兒,所以它能在狹小走道上昂首闊步、微笑與噘嘴(譯註: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0lIy2Kld8)。

它位於東京外的製造者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計畫以大約每個 20 萬美元的價格銷售這款 158 公分高的時裝機器人。

約在十年內,幾千個類人機器人可能在人類身邊工作,如過那是社會所想要的,宮崎文夫(Fumio Miyazaki)表示,大阪大學豐中(Toyonaka)校區的工程科學教授。如果這個世界樂意接受,例如:一個工作中的機器人秘書,,這裡 "並不需要重大技術突破," 他說。

Hello Kitty 製造商 Sanrio 位於東京的一家子公司 Kokoro -- 在日文中那表示心或心智 -- 也正在製造先進的、會說話的、實體大小的類人機器人。

"機器人有心(hearts)," Kokoro 規劃部經理 Yuko Yokota 表示。

"除非我們將靈魂(souls)放在它們裡面,否則它們不會像人類。"

"當製造機器人的時,光線(light,亦指眼神)有時後會在它們的眼中閃爍。那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的工作完成了。"

日本國內的輿論與西方相比也許對於機器人更加開放。在西方,來自於電影中的黑暗科幻版本,例如銀翼殺手(Bladerunner)與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令人想起征服世界的機器兵團。

幸虧有原子小金剛(Astro Boy)如此仁慈的卡通人物,"日本人在面對機器人能有友善的印象," Toshiba 的 Yoshimi 表示。

浅田表示,日本本土的精靈論(animistic)信仰體系也許使人們樂於接納人類般的機器人擁有它們自己的心智(minds)。

"萬物皆有心(mind)-- 油燈的心、椅子的心、桌子的靈魂等等," 他說,手指向他辦公室中的一個物體。

"因此機器也當有它們的心。如果我們繼續進行這項研究,機器也許能有某種類似於人類心智或「機器人心智」的東西," 他說。

※ 這方面的問題「攻殼機動隊」已有不少討論。相關報導:

人性機器的種子
橡膠手花招與自我意識
二位做煎蛋餅的機器人主廚
以電腦挖掘數百萬種隱喻
人腦處於混沌邊緣
頭腦晶片?神經運算?神經電腦?
發現科學新知的電腦與機器人
Web 立方 -- 萬物即網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