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4

福衛3號掛一半 各國探月計劃揭秘

◆ 非傷即失聯 福衛3號掛一半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24

任務壽命為期兩年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六顆(FM1─FM6)微衛星,發射升空不到兩年,就有半數「傷亡」!FM6上個月突然失聯,國家太空中心歷經月餘搶救無效後,上周五向國科會提出「病危通知」,「宣告死亡」只是時間問題;FM2和FM3也因電力系統受損,影響正常運作。

國家實驗研究院昨晚證實,國家太空中心上周五就FM6失聯及過去一個多月的搶救過程,提出專案報告。國研院長莊哲男也向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提出說明。國家太空中心強調,衛星操控中心仍會嘗試搶救FM6,但太空專家指出,FM6失聯後,電力系統完全喪失,已不太可能救得回來,現在就看何時「宣告死亡」而已!

去年四月十五日發射升空的福衛三號星系,六顆微衛星從去年五月八日開始,從距離地表五一五公里的暫駐軌道,由衛星操控中心依FM5、2、3、4、6、1的順序,分別操控爬升到八百公里的任務軌道,預定今年底完成星系軌道部署。但今年初陸續發生意外狀況。

先是FM2在今年二月間因不明原因,電力系統輸出減少五○%;接著原本被認為是健康寶寶的FM3也在八月間因太陽能電池板轉軸故障,無法正常轉動面向太陽,電力系統喪失一半功能。沒想到,FM6在九月八日最後一次跟衛星操控中心連絡時,突然意外斷訊。

衝擊全球氣候變遷研究

國研院指出,衛星操控中心當天與FM6通聯卅秒後,訊號突然中斷,就像電線瞬間被拔掉一樣,此後音訊全無。國家太空中心內部形容,FM6現在就跟瞎子和聾子沒啥兩樣,看不到、也聽不到衛星操控中心下達的指令,無法跟衛星操控中心連絡。

國家太空中心坦承,FM2、FM3和FM6先後「傷亡」,對福衛三號星系觀測即時全球氣象資料及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科學任務,絕對有影響,平均每天提供的觀測資料量從一千八百筆降到一千六百筆。至於對科學任務造成的實際衝擊,有待我國和美國科學團隊評估。

※ 花這麼多錢搞成這樣?



◆ 嫦娥一號衛星 今晚6:05升空

林克倫/北京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24

中國第一枚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擬於今(廿四)日晚間六時零五分在西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四十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科學探測任務。而中共十七大新領導班子也將赴現場觀看整個發射過程。

同時,衛星預計十一月五日進入月球軌道,並傳回首張中國版月亮全景地形圖。

中國第一枚繞月探測衛星

日前,中共國家航天局宣布,經軌道專家精密測算,「嫦娥一號」發射首選時間為廿四日十八時零五分,亦被稱為發射「零視窗」。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程靜表示,軌道專家須根據地球、月球公轉姿態來確定衛星變軌後的最好時間點,並計算出衛星何時處於太陽陰影的時間最短以節省燃料,得出一個時間區間(時間視窗),「發射時間越靠近時間視窗越好!」

「嫦娥」進入月球軌道需時十天左右,衛星成功發射後將在地球軌道進行三次軌道變軌,於十月卅一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十一月五日飛行至月球軌道,再經過三次近月控制後轉入一百廿七分鐘工作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科學探測任務。

據了解,火箭直線上升八至十一秒後,將向東南方向轉變方向,一百二十秒後第一與第二節火箭,二百秒後第二、三節分離,並同時拋棄探月衛星整流罩,一千四百秒後最後一節火箭跟衛星分離,當地面儀器接收到衛星的各項參數正常,即表示火箭發射成功。

今明兩天若未發射 延至明年

不過,據表示,若廿四至廿五日未發射,因當地入冬氣候不穩定,「嫦娥」將延至明年發射。

「嫦娥一號」是中國第一枚繞月探測衛星,由於運行軌道距地球四十多萬公里,比現有監控衛星距離遠十倍、技術難度高。

為此,控制中心全面更新電腦設備,並採全新網路與感應技術監控衛星發射全過程,在西昌控制中心內可見巨大螢幕上,同時出現各地時間以及溫度、濕度、雲量、雲高、氣壓等即時資訊。

「嫦娥」的指揮調度與飛行控制由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負責,位於四川南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進入全面戒備狀態,前天還舉行一場倒計時四小時模擬演練,所有演練項目均跟實際發射相同,參與演練部門包括發射場、西昌控制中心、各地測量站,以及各大洋遠洋測量船。

昨日六時開始,發射火箭已進行倒數卅六小時燃料填充工作。程靜說,低溫燃料對儀器傷害性大且危險,米粒大小的液氫都能引發爆炸,所有燃料加注完成後,火箭加上「嫦娥一號」衛星的總重為二百六十噸,其中燃料重四十多噸、火箭推進段三百噸。



◆ 對話外國航天專家:各國探月計劃揭秘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0/24/content_6931643.htm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2007年10月24日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目前在航天技術方面,美國、俄羅斯是第一梯隊,太空中的800多顆衛星中,美國佔了一半,中國有34顆。在載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進入過太空,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413位進入太空的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可以說,在國際探(登)月領域,中國、歐盟國家、日本是第二梯隊。有人打趣說,中國是『二鍋頭』——第二梯隊的領頭人。」據瞭解,如無特殊情況,「嫦娥一號」將於10月24日下午6時5分發射。那麼,世界各國的最新探月計劃是怎樣的?準備得如何呢?《青年參考》報記者與各國宇航機構相關人員進行了對話,從而對各國最新探月計劃有了初步瞭解。

1.美「月球勘測軌道器」:定居月球急先鋒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宇航局探月衛星「月球勘測軌道器」,將於2008年10月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月球勘測軌道器」肩負為人類在月球定居環境進行「摸底」的重大使命,其具體任務有5個方面:

(1)探摸月球環境,為人類最終定居月球做準備;

(2)展開探尋地球、太陽系乃至宇宙起源的科學試驗;

(3)對飛往火星乃至更遠太空的技術、系統、飛行控制和探索技術進行試驗;

(4)在月球上進行有益人類生活的資源開發;

(5)激起公眾尤其是學生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據美國宇航局介紹,「月球勘測軌道器」耗資6億美元,其設計壽命為4年。在「月球勘測軌道器」完成使命之後,美國宇航局還會進行月球無人勘測行動。在此基礎之上,美國打算在月球北極或者南極附近建立一個靠太陽能維持運作的月球基地。這個基地將由數批宇航員登月來完成建築任務。每次由4名宇航員登月,每次登月建基地的時間為一周。一旦基地建成,那麼將包括能源補給區、交通工具區和生活區。美國宇航局已經確定了「九步建起月球基地」的方案:

第一步:由Ares 5重型運載火箭攜月球登陸車和「分離艙」發射升空;
第二步:數天後,宇航員搭乘新型登月車「東方快車」發射升空;
第三步:「東方快車」與月球登陸車和「分離艙」在地球軌道上對接,然後一起飛往月球;
第四步:點火飛往月球;
第五步:登上月球後,宇航員離開「東方快車」,搭乘月球登陸車在月球表面著陸並行進;
第六步:對月球表面展開為期7天的勘測,然後乘登陸車發射升空回到月球軌道;
第七步:與「東方快車」對接,然後飛回地球;
第八步:宇航員重返地球大氣層;
第九步:回到地球,完成為月球基地「找地皮」的任務。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月球基地「找地皮」任務將於2020年前完成。到2024年,宇航員就能夠在月球上連續生活30天,最終則增至180天。

2.俄羅斯「環月」項目:要與中國探月做夥伴

俄聯邦航天局打算於2012年實施「環月」項目。

由於俄羅斯最後一次探月項目是1976年結束的,因此,這將是俄羅斯30年來首度展開探月努力。俄羅斯的「環月」項目有三大目標:首先是在月球南極「阿特金盆地」附近放一個登陸器,搜尋月球水冰存在的跡象;其次是向美國1969年「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登月飛船著陸地點發射兩枚慢速鑽透器,希望能搜集並且對比月震的數據;第三是向「豐富海」地區發射10枚高速鑽透器,搜集月球表面的月震情況。這些鑽透器的形狀如同導彈,能夠鑽入月球的表面,並通過所攜的傳感器搜集相關的數據。

俄羅斯「環月」項目之所以對月震情有獨鍾,因為一旦能準確掌握月震的情況,就能真正瞭解月球的內部結構。

俄羅斯的「環月」項目始於1997年,但由於經費不足,直到2006年才開始獲得聯邦預算的支持,其中當年的費用就高達250億盧布(約75.5億人民幣),接下來會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

為了克服經費不足問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表示,它願意與印度和中國的航天夥伴展開合作。

3.德國「月球探索軌道器」:鑽地百米看月核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打算在2012至2013年間,實施德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探月項目「月球探索軌道器」。

這個探月項目其實是由兩個探測器組成:一個探測器借助微波和鑽地雷達,「看透」月球表面以下2~100米,瞭解月球的內部構造;第二個探測器能測繪月球表面微弱引力和磁場的三維彩圖。由於該計劃會持續4年時間,所以它還有可能捕捉到月球表面因天體撞擊新形成的環形山。

如果順利的話,德國將於2008年初宣佈探月項目。這一探月項目獲得成功的話,德國還將派出飛船赴月球搜集月球的岩石樣本。

4.日本「月亮女神」:搶亞洲第一

據日本「月球探測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瀧澤吉貞介紹,9月14日昇空的「月亮女神」已經獲得了「相當的成功」。10月1日,「月亮女神」上的高清晰度照相機成功拍下並發回關於地球的照片。雖說在太空拍地球的照片並不稀奇,可是以往都是在空間站或者地球軌道上拍的,而這次卻在距離地球11萬公里外的太空中拍地球,創造了一項遠距離太空拍攝地球清晰面貌的紀錄。

日本探月之路走得並不順當:1990年,日本向月球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飛天」順利升空。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晶體管收音機突發故障,導致日本航天科學家失去了「飛天」子衛星「羽衣」的線索,首度探月以失敗告終。1991年,日本的「月球-A」探月計劃啟動,但這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遭遇了種種困難,原打算讓「月球-A」探測器攜帶兩個穿透式著陸器升空。在接近月球後,「月球-A」將著陸器發射出去,撞入月球內部,以便分析月球內部構造等。「月球-A」探測器的開發任務在1996年結束,而著陸器的研製工作卻陷入困境。如何讓著陸器經受住撞擊月球表面時的劇烈衝擊,長期沒能得到解決。在計劃6次延期後,合格的著陸器終於問世。而此時,在倉庫中沉睡了10多年的「月球-A」探測器已經嚴重老化,不能再用於發射。日本有關部門不得不放棄了「月球-A」計劃。

日本之所以能在「月亮女神」上搶先,瀧澤吉貞說:「中國和印度的探月計劃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實施,兩個亞洲鄰居探月目的與我們極其相似。再就是美國宇航局更是在籌備重新登月計劃,甚至從去年就開始選拔準備登月的宇航員,作為重新登月的籌備動作之一,也是會在2008年發射一個探測器。這些無形中的競爭增加了日本探月的壓力,壓力化為動力,日本終於在探月項目上,在亞洲搶了個先。」

「月亮女神」進入繞月軌道是日本的「一大步」,而「一大步」的後續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月球計劃。

瀧澤吉貞介紹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已經推出了宇宙開發的2025年計劃,其中登月計劃是這一長期藍圖的一個主要項目。作為登月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打算啟用擬人化機器人開發月球基地。據透露,經過改裝後的「升級版擬人化機器人」可以代替宇航員在月球特殊環境下工作。除了機器人,日本還會給傳統的太空設備更新換代,統統改裝成最精良的設備。比如,本田集團目前正在研製可以在月球上行駛的汽車,如果進展順利,人們有望在幾年內見識到此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一幕:機器人駕駛「月球飛車」!

5.印度「月亮初航-1」:超中趕美

印度宇航局探月項目總指揮安納杜拉伊今年早些時候透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印度的首個探月衛星「月亮初航-1」將於2008年四五月間發射升空。

「月亮初航-1」號探月衛星將拍月球表面高清晰度照片,並且對月球表面的化學和礦物質成分進行分析,最後還要用一個探測器來撞月球,檢驗未來登月飛船的控制技術。

「月球初航-1」的設計壽命為兩年,如獲得成功,那麼「月亮初航-2」將以機器人登月的方式於2016年登上月球,搜集月球土壤和岩石的標本。這個登月車將重達30~100公斤,能在月球上工作好幾個月。印度為此投入的資金為1億美元。

儘管印度在航天技術方面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區別,但這幾年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非常捨得,並且喊出了「超中趕美」的口號。 (邱永崢)

參考資料

「嫦娥一號」發射有多套預案

據瞭解,「嫦娥一號」定於10月24日下午6時5分發射。為防止遇到惡劣氣候等不利因素,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還另外準備了兩個發射日期:10月25日和10月26日。因西昌為半山地型氣候,氣候複雜多變,多雷暴雨,而這樣的天氣是不利於衛星發射的。

據介紹,如果10月24日因天氣原因或者發射系統故障等,將延遲至10月25日發射。與前一次不同的是,延遲一天發射時,必須將當天的發射時間提前5分鐘。目前已定於24日下午6時5分發射「嫦娥一號」。如果延至25日,當天的發射時間將提前至25日下午6時整。如果再次延至26日發射,「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則為當天下午5時56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10月20日說:「如果把這3天發射時間都錯過了,那只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發射『嫦娥一號』了。」

※ 相關報導:

美科學家對『地球研究』的縮減提出警告
「模擬地球」預測未來
電腦模擬氣候 三年後暖化加劇
大氣水份增加與人類活動相關
研究者重新評價地球大氣形成理論
衛星見證史上面積最小的北極冰
研究者挑戰地球深處的模型
太陽異常靜默的警報
植物壽命與尺寸相關 暖化是平衡後的結果?
台灣走到第11個小時

臭氧層破多大 「福衛三號」測得出
從中華電 MOD 到 ARGO 衛星弊案
台灣1米望遠鏡 寫天文傳奇

天降毒物 俄「航太村」補償杯水車薪
取代GPS 歐洲衛星計畫停擺
美歐本週將達成 GPS-Galileo 協議
航海家太空船 30 週年慶
印度國際太空會議放眼未來

Mini-Mag Orion 核能磁壓太空船
光子雷射推進器號稱一週內可抵達火星
美「下一代戰士」口糧 加冷水變熱食

12 則留言:

fsj 提到...

欠薪負債 太空中心丟臉到國外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1.12

中國成功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台灣的太空計畫卻陷入斷炊窘境!國家太空中心十月因財務調度困難,勉強發半薪,原本應在十一月一日入帳的當月薪水,拖延至今還發不出來,甚至積欠美國超過三百萬美元的衛星資料接收費用和工程尾款,丟臉丟到國外去!

立法院排定今日上午召開聯席會,審查國家太空中心預算解凍案,是否能湊足法定開議人數,成為該中心預算是否能及時解凍的最大關鍵。國家太空中心憂慮,若預算無法解凍,國外「債主」很可能循法律途徑追討積欠款項。

立法院今年六月審查國科會預算時,將國家太空中心預算「全數凍結」,導致該中心從七月開始,暫時以福爾摩沙衛星二號過去三年拍攝遙測影像銷售所得,墊付基本人事開銷及衛星運作等費用。但撐到上個月就彈盡援絕,二百多名員工勉強發半薪,這個月則連一毛錢都發不出來。

國家太空中心相關主管估計,目前的資金缺口高達四.五億元,除每個月二千五百萬元的員工薪水和水電等開銷,原本應在七月中旬付給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福衛三號系統合約工程尾款二百多萬美元,也仍未支付。此外,透過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委託費爾德班及瑞典基努納衛星地面站接收福衛三號觀測資料的服務費用,也從七月開始賒欠,金額超過一百萬美元。

相關主管透露,目前美方雖未積極催討欠款,但不時詢問「最新進度」。據了解,國家太空中心今年度預算被全數凍結,已使美方把「預算來源的穩定度」納入未來繼續與台灣合作發展衛星計畫的考評因素。

此外,由於接連兩個月薪水發放不正常,國家太空中心最近陸續有員工以「另有生涯規劃」為由請辭,連服科技役的國防訓儲役也申請轉調單位。相關主管無奈說,以前國防役男役期滿後,都繼續服務;現在是役期還沒滿,就急著走人,整個中心的員工士氣盪到谷底。

fsj 提到...

太空中心空兩年 招生實習動起來

◆ 又一蚊子館 太空中心廠房空兩年

中時電子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06-09

國家太空中心(NSPO)因接連爆發採購弊案疑雲,導致「獨眼龍」和ARGO衛星計畫胎死腹中,造價數億元的整測廠房淪為蚊子館,自二○○五年十二月底閒置至今。NSPO高階主管坦承,「若非國家經費支持,而是民間公司,恐怕早就關門大吉了!」

NSPO往年編列預算,整測廠房每年維護經費約六千萬元,各項設備即使閒置未用,仍須定期維修保養,國庫為了養這個「蚊子館」,至少已花了納稅人上億元的血汗錢。這還不包括人員薪資部分,國科會高層官員說:「不能再這樣拖下去,過去兩年多,幾乎整個團隊都閒著,薪水照領卻沒事做!」

NSPO多位高階主管坦承,自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六顆微衛星於二○○五年十二月廿日送到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發射(二○○六年四月十五日)前整合測試後,NSPO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的整測廠房就閒置至今。

有位主管直言,造價近三億元的整測廠房及設備閒置兩年多,沒有新衛星進廠組裝及整合測試,這種現象在國外「絕對不可能發生」。

另一位主管表示,過去兩年多,NSPO超過一五○位研究員及工程師,僅負責福衛二號和福衛三號任務控制中心、福衛二號地面影像處理中心及探空火前研發團隊「還有在動」;另四分之三人員並非不想做事,而是無事可做。

今年初接任NSPO主任的苗君易指出,太空中心整測廠房空閒了兩年多,主因是新衛星計畫有些問題,「過去表現不好、績效不彰,我們會好好檢討」。

他強調,NSPO已重新研擬我國第二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中程(二○○八至二○一二年)規畫書,呈報國科會審查。若能在近期內通過,再過一年,我國第二顆遙測衛星(接替福衛二號)元件送進來,整測廠房就會重新動起來。



◆ 招暑期生 衛星實習館動起來

中時電子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06-09

為擺脫蚊子館形象,國家太空中心(NSPO)決定開放整測廠房供各大學航太相關科系學生實地操作學習。受理報名不到兩周,吸引上百名大學生申請,NSPO首度招收暑期實習生就爆滿。

負責督導NSPO的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階主管透露,NSPO整測廠房「空了」兩年多,工程師團隊期間雖然沒有衛星可以做,也應該自己做一些「熟悉度」的訓練,以免整測廠房未來重新啟動,因太久沒有實地操作而手忙腳亂。

國研院的說法並非杞人憂天,NSPO主任苗君易也有相同憂慮,日前要求整測廠房工程師團隊撰寫各項設備操作標準程序書(SOP)及保養須知;並決定招收暑期實習生,讓工程師有實地操兵機會,重新熟悉各項設備操作。

苗君易表示,整測廠房設備都非常昂貴,開放學生實地操作學習,也要有SOP讓實習生「依樣畫葫蘆」。

他透露,NSPO與國外合作研製福爾摩沙衛星一號和衛星二號時,曾留下許多人造衛星試驗樣品,將提供暑期實習生利用熱真空艙等設備操作測試,實地了解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前,須經過那些嚴苛考驗。

NSPO副主任兼發言人陳紹興指出,這項暑期實習採一對一師徒制,一個工程師指導一個實習生。五月底開放網路報名後,各大學航太相關科系學生反應熱烈,報名人數已超過原先規畫三個梯次、每梯次三十名的招生名額,NSPO正研議是否增加招生梯次。

這項計畫不但凸顯國內學生對太空科技的高度興趣,也使NSPO閒置了兩年多的整測廠房有機會「物盡其用」。

fsj 提到...

造衛星涉貪汙 吳作樂求刑十五年

【馬瑞君/新竹報導】2008-07-03 中國時報

新竹地檢署偵辦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衛星計畫採購弊案偵結,檢方認為,前太空中心主任吳作樂在辦理相關採購計畫,涉嫌與加拿大MDA公司亞太區台灣代表陳遐林聯手,圖利、浮報價額約二.三億元;另涉圖利自己間接投資公司承攬採購案,兩人被依貪汙等罪嫌起訴,分別具體求處十五、十二年徒刑。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許恭仁在起訴書中指出,太空中心因執行國科會於九十一年間審議通過「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以發展自製衛星為目標。九十三年間開始籌劃第一枚自製衛星,並於九十四年六月間提出自製衛星計畫書,將我國首枚自製衛星取名為「ARGO」。

ARGO採購案總金額為十五.五八億元,分五個合約發包,均採限制性方式招標。吳作樂為浮編預算,在辦理ARGO任務支援合約部分,於九十三年十二月間,由吳作樂以電子郵件將英國SSTL公司報價資料洩漏給陳遐林,再以限制性招標方式指定給MDA公司承攬。

吳作樂明知ARGO所需的火箭、衛星照相採購價格公開,約分別為六百七十萬、五百萬元美金,竟於九十三年十一、十二月間以人力不足為由,放棄自行採購,轉託MDA代為採購,任由陳遐林抬高售價賺取更多佣金,兩項共計浮編六百八十六萬元美金,約二.三億元。

另外,吳作樂於九十一年初,因擔任宏創公司董事,曾主導該公司入股眾智國際公司四十五萬股,明知眾智為自己間接投資公司,未加迴避而於九十三、九十四年間,陸續裁示太空中心之「企業安全閘道系統與機密資訊管理平台建置」、「Web-base技術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與「知識庫系統建置案」等採購案,以限制性招標方式指定由眾智承攬,致該公司獲約一千五百萬元工程不法利益。

檢方認為,太空中心為國科會編列預算而捐助設立單位適用政府採購法,吳作樂之採購行為具授權公務員身分,與陳遐林共同犯浮報價額,並圖利眾智承攬太空中心採購案,依貪汙等罪嫌起訴,具體求處十五、十二年徒刑。



◆ ARGO終止 國科會:二期太空計畫須修正

中央社 2008-07-02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二日電)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前主任吳作樂遭檢方依公務員圖利、浮報價額等罪嫌求處15年重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正宏表示,由於ARGO計畫喊停,「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勢必有所變更;國科會已要求太空中心就國家衛星發展進行整體評估,並儘速呈報。

陳正宏說,520之後,國科會新團隊曾對轄下單位和機構業務進行瞭解;由於ARGO衛星計畫因涉弊終止執行,勢必影響為期15年的「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

他指出,國科會已責成太空中心,就國家衛星發展進行整體評估考量;依程序,相關計畫須經國研院董事會通過、再提報國科會。而因內閣改組,國研院董事會成員亦有所調整,相關人事案正待行政院核定;惟國科會將持續追蹤後續進度。

由於福衛二號衛星有其「設計壽命」,他說,接續衛星必須儘快規劃,以避免計畫中斷。

太空中心副主任陳紹興6月26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時曾表示,福衛四號已奉命終止計畫;首枚國人自主衛星福衛五號預定2012年升空,其功能與福衛二號差不多。另外,發展中的福衛六號為1微衛星;福衛七號則是三號的延續。

fsj 提到...

神七25日升空 太空人出艙漫步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13

大陸載人太空船「神舟七號」,預定這個月二十五日晚上九點十分,發射升空。

「東方早報」報導,「神七」將在入軌繞地球五圈後,太空人出艙行約一小時的太空漫步,同時將釋放一顆小衛星與「神七」伴飛。三名太空人將在太空逗留五天,然後搭返回艙返回地球,落地時間是九月三十日下午五點許。

「神五」、「神六」載人太空飛行,都是在凌晨時分升空。「神七」火箭系統顧問組長黃春平說,「神七」改為晚上發射升空,因為發射要提前八小時準備,以往凌晨發射時,工作人員要半夜起來工作,改晚上發射,中午開始準備,「人正好在清醒狀態」,利於工作。

黃春平說,「神七」進入軌道,繞地球五圈後,將進行舉世矚目的太空人太空漫步。據分析,飛船繞地球一周約需時九十分鐘,預期這歷史性的一刻,將在二十六日進行,太空漫步要進行一小時。為了方便地面億萬民眾收看,太空漫步將在白天進行,拍攝任務由從「神七」釋放出來的另一顆小衛星執行。

與「神五」搭載一人、「神六」兩人相比,「神七」將搭載三名太空人升空,北京當局尚未宣布由哪三位太空人搭「神七」飛天,但據了解,六名已選出的候選人中,以「神六」太空人費俊龍和聶海勝,以及另一位未升空過的翟志剛是大熱門人選;翟志剛極有可能是大陸首位進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

黃春平說,「神七」繞地球飛行五天後返回地面,時間也與前兩次在凌晨時分不同,選擇在黃昏,約下午五點左右降落內蒙古草原。目前,「神七」已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等待40年 神七 大陸太空漫遊圓夢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琮盛】 2008.09.13

「神舟七號」太空船本月廿五日將升空,這次太空人將執行太空漫步,象徵大陸太空事業一大跨越。

大陸載人太空計畫起步很早,一九六八年成立第一個研究載人太空工程的「航太醫學工程研究所」。兩千年,中共國務院發表「中國航太白皮書」,訂定大陸必須在二十一世紀初,實現太空人遨遊太空的夢想。

大陸載人太空計畫分成三大步驟:一是發射載人太空船,進行科學實驗,讓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二是讓太空人順利出艙,進行太空漫步,並發射自主飛行的太空實驗室;最終是建立大型太空站。

○三年十月十五日,「神舟五號」搭載大陸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圓了共期待了四十年的太空夢。「神五」在地球軌道繞行二十一個小時後,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共成為全球第三個完成載人太空任務的國家。

兩年後,「神舟六號」搭載兩名太空人,再度飛向太空。在一百一十五個小時的太空飛行中,太空人完成返回艙和軌道艙的艙際移動及科學實驗活動,並脫下重達十公斤的太空裝。

這次「神舟七號」升空,將跨越另一個大陸太空工程的里程碑:太空漫遊。

「神七」的三名太空人中,只有一人進行太空漫步,其他兩人在艙內作輔助和應急準備。擔任太空漫步的太空人,將穿著重達一百二十五公斤、價值一億六千萬人民幣(約台幣七億多元)「史上最貴」的太空裝在太空漫步。

fsj 提到...

神舟七號今啟航 將「走入」太空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2008.09.25

神舟七號太空船,今晚將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太空人,自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央視將全程轉播

其中,翟志剛將成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中國人,廿七日下午六點左右,出艙進行太空漫步,大陸中央電視台全程實況轉播。

神七這次最主要的任務,除了太空人出艙進行太空漫步外;同時進行衛星伴飛、衛星資料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

神七今晚順利發射後,將在高度約三百四十三公里的太空軌道上運行,飛行到第廿七圈,第一階段出艙前三小時,兩名太空人進入軌道艙內的氣閘艙,另一名太空人留在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

出艙步驟三階段

兩名太空人進入軌道艙後,互相協助穿好太空服,充分吸氧,接著排空艙內和太空服中的氮氣,形成純氧環境。出艙前,軌道艙洩壓,與太空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兩名太空人合作打開艙門。

第二階段,檢查太空服連接的電臍帶通電情況,確認無誤後,翟志剛出太空艙,借助艙外活動扶手,沿軌道艙外壁向前移動,取回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翟志剛接著放飛一顆小衛星,屆時會有立體相機近距離為神七拍下高速運行的畫面。此外,太空人還將在艙外進行栓螺釘、設備安裝等操作。

第三階段翟志剛回到軌道艙,關閉艙門進行複壓,將軌道艙恢復到與返回艙一致正常壓力。到第卅圈時,太空人脫掉艙外太空服回到操作間,完成出艙行動。

完成飛行任務後,神七預定廿八日返回內蒙古中部地區的阿木古朗草原主著陸場。

三名隊員都屬馬

幸運被選為神七太空人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有諸多巧合,都是一九六六年出生,均屬馬,被形容是「天馬行空」,生日集中在十月、九月,三人都是北方人,翟志剛、劉伯明是黑龍江同鄉,景海鵬是山西人,三人都是上校。



◆ 分著中、俄製太空衣 漫步首選中國製

【白德華/綜合報導】2008-09-25 中國時報

備受外界矚目的大陸「神舟七號」太空船今晚升空,雖然中國也有自製「飛天」太空衣,但不知礙於中俄合作的面子,還是擔心「中國製造」又出紕漏,三位太空人將分別穿著中、俄各自生產的太空衣上太空,不過出艙漫步的首選還是會以中國製優先。

「神七」今晚將發射,有別於過去,這次將有三位太空人上太空,其中一位並出艙行動。神七任務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鄭永煌昨在記者會上說,太空人首度出艙是這次任務重點,也被視為中國載人太空工程進入第二階段標誌。

「掌握太空人出艙技術,攸關今後建立太空站所需」,鄭永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表示,太空人出艙可進行維修和科學試驗,及回收太空物品等系列動作,而太空服則是太空人出艙的關鍵。

鄭永煌表示,神七三位太空人,位於軌道艙的兩人將分別穿著中國自製的「飛天」艙外太空服和從俄羅斯引進的「海鷹」太空服,但出艙的太空人,「會優先選擇中國自製的太空服。」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表示,○四年四月,中俄就簽署從俄羅斯新興科學生產公司引進「海鷹」艙外服合作合同。根據合同,俄方為中方研製生產三套飛行用的「海鷹艙外服」、低壓訓練用的兩套、水槽訓練用四套,及艙載對接系統四套。服裝的供電和通訊設備則由中方配套研製。三年來,艙外服的合同執行很順利,俄方專家也全程參與這次俄國「海鷹艙外服」的服務過程。

至於中國製「飛天」太空衣,主要橡膠材料由瀋陽橡膠研究設計院研製。該院研究室主任常大勇說,他們掌握指套、掌面隔熱墊等七系列十三種規格的相關產品,讓太空人太空漫步時,可在攝氏零下一百二十度到一百六十度範圍內有足夠韌性,耐住太空輻射及宇宙飄浮顆粒的侵害。

如此低溫下,一般塑膠都會脆裂,小小破損會導致太空人滅頂。常大勇說,也因此在高科技要求下,這套造價三千萬元人民幣的太空衣,能為出艙太空人提供適當的氣壓、氧氣及溫濕度,「也能讓太空人輕巧地撿起一枚一分的硬幣」。

但不知究竟是礙於中、俄簽署合同,還是因擔心「中國製造」又出問題,總之,三名太空人最後確定的是,將兩國製的太空衣都穿上太空,但出艙太空人則首選著中國製造的太空衣。



◆ 神六開始 美密布監視網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5

神舟七號將進行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與中共競爭太空開發的美國高度關注。大陸媒體報導,中共成功發射神五和神六後,已經與美國、俄羅斯同為世界上有載人航太能力的三個國家之一,因此,美國對中共發展太空能力的戒心逐漸顯露。

「國際線上」報導,一直以來,美國情報部門非常關注大陸航太基地情況,酒泉、西昌、太原和海南四大航太基地,是美國特工和其他情報部門監視重點中的重點。目前,美國有十二顆間諜衛星在太空運作,其中有六顆監視亞洲,主要向大陸附近地區進行掃描,蒐集飛彈、核彈、太空工業和軍事活動的情報。由於美國的衛星技術世界一流,在低地球軌道上間諜衛星所用的攝影機,可以看清十公分小的目標。因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動作」,基本在其監視之下。

報導說,美國在大陸周邊地區設立的各種電子偵察基地,也是刺探中共太空試驗活動的「耳朵」,其中包括台灣陽明山電子偵察站,和設在澳洲亞墨爾本的電子偵察基地。近年來,美國還打著反恐的幌子,利用與中共鄰近的中亞國家和蒙古等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和駐軍的機會,設立直接針對大陸西北各太空基地的雷達測控和電子監控站點。

報導指出,06年,神六發射成功後,美國雷達測控基地和電子監控站,開始蒐集有關神六發射的各種電磁和通訊信號,日本和台灣也協助美國監視神六。



◆ 先俄後美 太空合作左右逢源

【亓樂義/北京報導】 2008-09-25 中國時報

沒有實力,哪來合作。隨著神舟七號的升空,中、美的太空合作早於今年七月即已悄然重新開啟。

為報復中國援助伊朗發展導彈技術,美國曾對中國施以制裁。結果,經多方協調,制裁行動最後被美國財政部取消,中、美太空合作接著展開。據中、美官員透露,雙方代表團係七月在北京恢復中斷兩年的太空合作會談。但美方談判代表說,談判時間與美國財政部取消制裁行動沒有關連。

美國太空專家指出,中國太空人能在「神七」艙內行動自由,說明其艙內空間增大,艙內環境技術亦有顯著提高。如艙內廁所,係採伸縮裝置,馬桶不用時可折疊省空間。

另外,「神七」還將釋放伴飛衛星,中國辯稱係照相記錄太空船飛行和太空人艙外活動。但歐洲軍事太空界人士不這麼看,認為這意味中國太空船具有「太空獵星」能力,既能釋放衛星,當然能「擄走」他國衛星。

觀察家認為,中、美恢復太空合作,和對中、俄太空合作所受刺激不無關係。二○○四年,中、俄簽訂從俄羅斯引進「海鷹」艙外太空服的合作合同。此次「神七」升空,中國太空人進行出艙任務,俄方專家提供全過程的技術支持。

fsj 提到...

神七2太空人 今出艙漫步20分

【亓樂義/北京報導】2008-09-27 中國時報

神舟七號太空船昨(廿六)日凌晨四時許變軌成功,由入軌時的橢圓軌道,進入距地球表面約三百四十三公里的近圓軌道;繼發射成功後,又跨越了第二道門檻。預計廿七日下午四時卅分,由翟志剛和劉伯明兩位太空人,首次執行約廿分鐘的出艙任務,另一名太空人景海鵬則負責艙內值守。

由於出艙任務為中國太空人首次嘗試,飛控中心為此設立九本預案、二百四十三個故障模式,因應太空人出艙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

昨變軌成功 備九預案因應意外

飛控組組長朱民才透露,飛控中心在「神五」、「神六」的電腦系統基礎上,又趕製一套全新的電腦控制系統,作為備份,以保證「神七」的出艙任務萬無一失。

當「神七」太空船環繞地球第九圈時,太空人翟志剛和劉伯明,開始進行軌道艙狀態檢查,以及艙外太空服的組裝與測試等工作。

之後,翟、劉二人將將穿上艙外太空服,在軌道艙進行約一百分鐘的在軌訓練,為執行出艙預作準備。

由於所有工作均在微重力條件下進行,使得艙外太空服的組裝與測試工作十分繁重,據地面模擬經驗,整個過程需約十二個小時才能完成。目前,艙外太空服的組裝與測試進展順利,預計可在太空船運行第十九圈時完成。

微重力下 組裝測試十二個小時

對於出艙的具體時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說,按飛行計畫,太空人出艙活動安排在廿七日下午四時卅分,因這次任務首次進行,可能受某些技術上的影響而做些調整,屆時要根據艙外太空服和太空人的狀態而定,太空人在艙外活動預計約廿分鐘。

王兆耀指出,以往神舟太空船升空,著重於發射和回收等兩個環節,「神七」增加了出艙活動,風險很高,原因有三:

一、出艙的過程在地面很難進行完全真實的模擬。因為太空中有失重、有高真空、熱等因素。在地面時,可以模擬真空的環境,也可以模擬失重的環境,但這兩項很難同時進行,很難在地面完全真實把太空出艙的程序進行模擬訓練。

地面難模擬 太空漫步風險很高

二、因為出艙要有艙外太空服,還要有一個氣閘艙,這些產品都是新研製的,並沒有經過飛行驗證,而這種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太空人在軌道上要進行大量操作,從太空船飛行第九圈起至十九圈,太空人要對太空服進行組裝、測試和訓練、還要穿脫、出艙,到艙外取回試驗樣品,並進行氣閘艙的洩復壓,這一系列操作不能失誤,要求非常之高,都是「神五」、「神六」所沒有的經驗。



◆ 美麗與哀愁 神妻感觸深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7

當太空人的妻子不容易,當中國太空人的妻子更不容易,因為,她們的老公是「解放軍太空人」。神七三位太空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都有美麗的賢內助;其中,翟嫂張淑靜感觸最深。

中新網報導,張淑靜嫁給翟志剛,從一個不操心、不知柴米油鹽貴的灑脫女孩,磨練成把家裡內外操持得井井有條的「一把手」。

她回憶,剛來北京時,孩子才上幼兒園,十年過去,孩子已上了初中,翟志剛卻沒時間接送孩子讀書,為孩子開過一次家長會。多年來,丈夫覺得虧欠妻子太多,總想為妻子做些什麼,但翟嫂覺得,只要丈夫能有這份心思,不在乎他們做什麼,心理很滿足。

為了讓翟志剛安心工作,翟嫂體會到「善意的謊言」的無奈。翟志剛入選神五首飛梯隊,到酒泉發射基地執行任務前夕,母親病重;怕影響翟志剛情緒,和婆家人商量後,翟嫂決定不告訴他這個消息。

後來,翟志剛聽到母親過世的消息,翟嫂第一次看到,一向堅強的丈夫,流下淚水。

神五、神六翟志剛兩次入選梯隊,卻與飛天擦肩而過,他始終執著堅持,翟嫂給丈夫的最大支援,就是沉默。翟志剛入選神七梯隊,沒有主動告訴妻子,翟嫂還是從單位知道消息,她見到丈夫的第一句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翟志剛,只是淡淡一笑。

翟嫂給丈夫的評價是:溫情的丈夫,可愛的父親,孝順的兒子。

劉嫂張瑤與劉伯明的戀愛經過很逗趣,最早跟劉伯明通信的不是張瑤,而是張瑤的母親,劉伯明未來的岳母。對未來女婿情況了解一些後,才讓女兒和他通信。張瑤說, 通信一段時間後,劉伯明想見她,她記得老家黑龍江依安縣的冬天特別冷,上了車,劉伯明看她沒帶手套,就把自己的脫下來,「這個手套給你吧」。

SARS時,劉伯明被隔離在公寓,趕上張瑤生日,他特意托朋友送盆景給妻子作生日禮物,讓張瑤很感動。

景嫂張蘋對丈夫景海鵬的評語是,欣賞他有責任感、細心,會照顧家人。

在張蘋眼裏,當太空人的家屬,日子過得沒有一些人想像的跌宕起伏,平平淡淡就過來了。景海鵬回家時,會幫她多做點家務,訓練時,有時會打電話來囑咐關好門窗、煤氣。對張蘋來說,「最難的是操心孩子上學」。

神六落選,張蘋鼓勵景海鵬,「繼續努力,下次爭取」;這次神七任務,張蘋的話很簡單,告訴丈夫,「到時候臨場發揮好」。



◆ 國際瞭望:美國確實擔憂中國太空計畫

【本報訊】 2008-09-27 中國時報

中國神七太空船載人太空漫步的新聞轟動國際,太空漫步不是新東西,美國與俄羅斯早就實行過許多次了。國際間重視的是:中國竟能不靠外力而自己發展出來,將來她的遠程目標是什麼?這工程的發展與控制完全是在解放軍總後勤部的手上,若沒有軍事目的,誰都不敢相信。

這工程已成為中國薈集科技人才的大本營,尤其是年輕的科技人才,整個航天工程都掌握在年輕人手中。以太空船系統總設計師為例,二○○四年戚發韌以七十一歲退下來,接替的是四十二歲的張柏楠,他現在不過四十六歲。系統總設計師轄下有十三個分系統設計師,分系統設計師底下還有子系統設計師,子系統下面還有單機,單機下面還有三千多套設備,每個設備有很多人在管理,試算這要有多少工程師?參與神七發射的工程師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這就是個可怕的隊伍。

整個神舟計畫涉及到全國一百十幾個研究院所、三千多個協作單位、十餘萬工作人員。搞航天工程,過去招聘點是門可羅雀,現在則是擠破頭,沙裡淘金不怕沒有人才,而新陳代謝的迅速也使素質不斷提高。

只有在中共政制之下,方能有這種規模,你很難想像,神八到神十之後還有什麼出人意料的發展,這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國所擔心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署長葛里芬給國會的陳述信中便說,美國的太空霸主地位可能逐漸喪失。這種推斷也很簡單,中國有資金,有人才,只要她拿定主意幹,便沒有不迎頭趕上的理由

fsj 提到...

神舟七號翟志剛 凌「空」25分鐘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2008.09.28

太空人翟志剛昨天成為第一位太空漫步的中國人,在太空約廿五分鐘的逗留,他的每一個動作都不簡單。

翟志剛出艙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在軌組裝、檢查與訓練,出艙準備與過閘,艙外活動,返回過閘。其中最長的是第一階段,歷時近十五個小時;最危險和最難的,則是艙外活動。

這四個階段中,其中八個關鍵點尤為重要。

首先是穿上艙外太空服。神七發射時,艙外太空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因此太空人首先要啟封服裝,然後把各部分組合成一件完整的太空服,再把淨化器、氧瓶、電池、無線電遙測裝置等可更換零件裝上去。翟志剛「鑽」進太空服內,要調整服裝尺寸、氣密性檢查和全性能測試。

第二是在軌訓練。翟志剛與另一太空人劉伯明進行移動和各種模擬操作,體驗失重狀態下移動和操作的特點,找好開艙門的位置和手腳著力點。大約一百分鐘的訓練,要把整個在軌準備和艙外活動預演一遍,但運動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間運動病。這些工作結束後,兩名太空人休息幾小時。

第三是搬家。神七的軌道艙既是太空人的生活艙,也是他們出艙活動的「過渡」地帶,即氣閘艙。因此,進入第二階段出艙準備與過閘後,太空人要把軌道艙裡不能耐受低壓的物品,轉移到返回艙。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飲水嘴、尿液儲箱管路、手持攝像機、醫學檢查用的血乳酸儀,等等。航天員出艙將身著我國研制的艙外航天服新華社發「搬家」完成後,關上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門。

第四是洩壓。太空人再次穿上艙外太空服後,檢查服裝和艙對接系統的狀態及氣密性,在艙外太空服加壓過程中,軌道艙慢慢洩壓。
第五是開門。打開軌道艙門,太空人進入第三階段—出艙活動。在太空中開門,講究不少。首先是解鎖,然後拉著艙門的手柄,把門開到六十度;等到艙內外壓力平衡,再把門完全打開。出艙前,太空人要給艙門罩上一個保護罩,防止出艙過程中發生刮撞。最困難的是,太空人始終需要用一隻手固定身體,上述動作都是單手來進行。

第六,出艙取實驗材料。頭先腳後,是太空人的標準動作。翟志剛半個身子探出去後,首先要對著推進艙上的攝影鏡頭「打招呼」,然後取下放置在軌道艙外壁上的固體潤滑材料,遞給艙裡的劉伯明。

固體潤滑材料是神七發射前,安裝在艙壁,到翟志剛出艙取回時,材料在外太空暴露已四十個小時以上。國外經驗表明,暴露四十小時以上,即可獲得試驗效果。

第七是太空漫步。翟志剛身上有兩條安全繫繩與母船相聯,每一步操作前,都要先在艙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繫繩的掛鉤,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變位置。

在失重的環境中,身體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發力點,因此,翟志剛只能在安全繫繩掛鉤的幫助下,通過手在太空船艙壁把手上位置的改變,移動身體。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是太空漫步,不如說是「太空漫移」。

最後是返回。與出艙相反,翟志剛進入軌道艙時,採用腳先頭後的姿勢。接下來,是一系列與出艙相反的程序:關艙門,軌道艙復壓。直到軌道艙內壓力恢復後,他才能慢慢脫下艙外服。

軌道艙與返回艙壓力一致後,兩艙之間的門被打開,出艙活動全部結束。



◆ 神七伴隨衛星 很會拍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8

昨晚七點廿四分,神七船運行到第卅一圈時,成功釋放伴隨衛星。

中新社報導,伴隨衛星被釋放後,在距太空船一公里範圍內,對太空船進行攝像和照像,約四十分鐘後,存儲圖片將通過測控網傳到北京飛行控制中心。

這是大陸首次開展微小衛星伴飛試驗。飛控中心指出,伴隨衛星安裝在神七軌道艙前端,重約四十公斤,具備光學成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導航、統一S波段測控等多種功能。



◆ 周杰倫、王力宏音樂上太空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8 中國時報

「神七」中除了科研物品、中藥、珍稀植物種子等,為了讓太空人在三天太空任務中不感寂寞,太空船中也有許多歌曲任其挑選,其中,周杰倫為北京奧運創作的《千山萬水》和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皆雀屏中選。

據上海《新聞晨報》報導,「神七」太空人有一套專門的「電子手冊」,太空人可用專用筆點擊螢幕,除了查閱飛行程序外,還能記錄「太空日記」,錄製「太空留言」。

另外,當中也有大量的音樂、MTV、影片及電子遊戲等娛樂軟體,除了周杰倫和王力宏的歌外,還有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江蘇民歌《茉莉花》、京劇《貴妃醉酒》等。



◆ 毒藥準備好》升「空」第一人 差點回不來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9.28

從人類第一次進行太空漫步到現在的43年間,全球共有三百多名太空人曾漫步太空;人類第一次的太空漫步,是前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他差點回不了艙。

新華社報導,1965年三月十八日,蘇聯發射二號太空船,太空人列昂諾夫將進行太空漫步。

列昂諾夫回憶,當時,他抓住艙門的把手,慢慢地從太空船裡滑出來,「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地球的上方呈現出彩虹的顏色」,他對自己能在地球上空飄蕩,不會像一塊石頭那樣掉下去,感到驚奇。

列昂諾夫在太空中飄浮了十二分鐘,經歷嚴酷的生死考驗。出艙十分鐘後,由於太空負壓,列昂諾夫的太空服開始像氣球一樣膨脹,使他難以自由活動,他不得不放棄艙外活動,返回太空船。但是,龐大的太空服讓他幾乎無法穿越狹窄的艙門。在未徵求地面控制中心意見情況下,他斷然將太空服內的壓力調低百分之廿,冒著罹患減壓病的危險,終於返回艙內。

列昂諾夫後來承認,當時他帶了自殺用的毒藥,如果不能返回太空船,他將服毒自殺。

1969年七月廿一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踏上月球土壤,留下人類第一個腳印,他的一小步,邁開人類一大步。他與隊友奧爾德林在月球停留了廿一小時十八分鐘,其中行走和活動時間為二小時廿一分鐘,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壯觀的一次太空漫步,是人類首次行走於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女太空人 一年後生娃

1984年七月廿五日,在禮砲七號太空站,蘇聯女太空人薩維茨卡婭在太空站外,進行修理裝配的操作實驗。這是地球上的女性,首次在太空中漫步。薩維茨卡婭返回地球後,被譽為「太空行走的女英雄」。一年多後,薩維茨卡婭生下兒子,證明太空行走對於婦女生育,沒有根本性影響。

美籍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則是華裔太空人中漫步太空第一人。

1997年四月廿九日,和平號太空站,俄羅斯太空人瓦西里,和美國太空人傑瑞,一前一後走出太空站,他們身著俄羅斯太空服,一起在太空中漂浮,這是美、俄兩國太空人首次的聯合太空漫步。

fsj 提到...

平安軟著陸 神七落點神準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2008.09.29

大陸神舟七號太空船昨天傍晚平安降落在預定的內蒙古主降場。三名太空人身體狀況良好,第一個出艙的太空人翟志剛步履緩重的出來立即向大家問好,三名太空人隨即被直升機載離現場安抵呼和浩特市。

神舟七號昨天下午五點卅七分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北京飛控中心現場響起一陣陣掌聲。五點五十分地面搜救人員找到神七返回艙後,打開艙門。經過醫生檢查,三名太空人並完成

廿多分鐘的「重力再適應」後,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陸續出艙,不斷向現場工作人員揮手致意。

三人出艙後接受獻花並坐在草原上預先準備好的座椅,揮手、敬禮,向各界問好並感謝大家的關心,景海鵬說,他們終於平安返抵家門。三人隨後分別乘坐醫療救護直升機送到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做進一步檢查,今天上午再搭機返回北京。

翟志剛在坐直升機返回呼和浩特市在機上表示,這次任務確實很耗費體力。機上的成員紛紛索取翟志剛的簽名,並與他合影。

中共總理溫家寶昨天也到北京飛控中心全程了解神七返回的過程,當神七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七任務圓滿成功後,溫家寶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聯合賀電。他說,神七的成功標誌大陸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是大陸航太科技領域的又一重大勝利。

這次為迎接神七返回艙,大陸共出動五艘測量船、十架直升機、八輛特種車輛,組成陸海空立體搜索搜救系統,分布在一千八百公里陸上應急著陸區和二千一百公里的海上應急濺落區,但神七降落地與預期地點幾乎一樣,未用到這些搜救力量。



◆ 神舟傳火警?艙門沒開好啦!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09.28

大陸媒體報導,神舟七號太空人翟志剛27日出艙太空漫步時,發生了兩項意外,首先,翟志剛花了約10分鐘,經過兩次才打開艙門,其次,在出艙過程中,太空艙傳出火警訊號,透過實況轉播,令人捏一把汗。

新快報報導,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會中,有記者問到太空人出艙時的兩個細節。第一,在出艙時打開艙門的環節相當周折,甚至聽到了太空人很沉重的喘氣聲,當時碰到了什麼難題?第二,直播當中聽到,「軌道艙有著火點」,之後又聽到這是「錯誤的報告」,這對返回有沒有一定的影響?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說,因為是現場直播,所以細節大家看得很清楚。「大家感覺到這次開艙門的時間是長了一點,其實開艙門的動作在地面是做了大量的試驗和驗證的,但是空中的環境跟地面還是有差異的,因此就增加了難度」。

至於「軌道艙有著火點」,王兆耀說,在出艙過程當中,聽到返回艙太空人報告有著火點。當時指控中心非常緊張,但是後來聽到是軌道艙有著火點,專家反而感到輕鬆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的艙門打開了,它和外界真空環境是相通,因為沒有空氣、沒有氧氣,不可能著火。後來經過查實,是一個傳感器誤警,因此對後面的飛行不會有影響」。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總工程師鄧一兵解釋說,開兩次艙門是「第一次開艙門後,太空人發現位置沒有抓好,可能爬不出去,所以又把門關了,隨後調整好位置,再重新開門」。鄧一兵說,太空人出艙活動主要靠手來使勁,但第一次開門,翟志剛的位置不太好,所以關上再開,但這只是花絮,不是意外。

為什麼還要用手來開艙門、關艙門,而不用按鈕來自動完成?鄧一兵解析稱,軌道艙有兩重鎖,用手來開關艙門能夠更好地保證艙門的安全性和密封性,更有利於防止門關不緊而出現漏洞。



◆ 神七安返 2011建太空實驗室

【亓樂義/北京報導】2008-09-29 中國時報

神舟七號太空船昨(廿八)日下午五時卅七分安全著陸,從發射升空起,「神七」共繞地球飛行四十五圈,完成中國太空人首次出艙任務,並安全返回。

據信,中國準備在二○一一年左右,建立太空實驗室,並於二○二○年左右,組建載人太空站,正式邁入太空大國之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昨稱,「神七」返回陸地後,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三名太空人健康出艙。三名太空人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後,在當地休息一晚,廿九日上午返回北京。

外界關切中國太空任務下一步將如何,以及是否提前登陸月球。對此王兆耀指出,按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掌握太空出艙技術後,將繼續突破載人太空船和太空飛行器的交會與對接技術,再研製發射太空實驗室,讓太空人有更長時間在太空活動。

初步計畫是在二○一一年左右發射一個太空目標飛行器,即簡易的太空實驗室,之後發射無人和載人太空船與之對接,進行交互對接試驗。初步規畫,在二○二○年左右,建成載人太空站。

至於登月問題,大陸航天專家認為,具備太空出艙技術後,「適時啟動載人登月有關技術的攻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此為龐大的系統工程,尚需專家充分論證。

由於「神七」此行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引來含有軍事用途的聯想。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對此表示,小衛星除有記錄「神七」和太空人的艙外活動,亦可為日後太空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包括地面系統對飛行器的軌道控制進行指揮,以及對軌道預報實施基礎性的工作等。

至於小衛星是否具備軍事用途的問題,顧逸東舉例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和德國合作,也釋放一個伴飛衛星,對「和平號」太空站進行檢查和診斷,進行繞飛實驗,美國太空梭的太空人也曾用手釋放過微小衛星,同時用搭載筒釋放科學實驗的小衛星。

去年,日本月球探測的衛星,釋放兩個伴飛衛星,均為伴飛衛星的案例。顧逸東說,他實在「看不出這些衛星有什麼軍事目的」。他表示,主要還是科學研究之用。



◆ 神七「錢」進太空 中國打腫臉充胖子

自由時報 2008-09-2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神舟七號」太空船二十八日降落地球,結束載人太空任務。英國衛報分析指出,對中國政府而言,這項太空計畫攸關民族尊嚴,但中國百姓更關心其他切身問題,而北京當局能否應付太空計畫的龐大開銷,更是大有疑問。

多災多難的一年
藉神七轉移民怨

文中指出,一月華南雪災、三月西藏動亂、五月四川大地震,以及最近爆發的毒奶粉醜聞,令中國政府面臨空前壓力,因此神舟七號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獲致成功,對北京當局至關重要。就國內而言,它延續了北京奧運啟發的民族驕傲,並轉移民眾對中國當前經濟困境的注意力;對外則可向國際社會展現中國節節攀升的經濟與科技實力。

然而,問題在於中國能否承擔這種滿足民族自尊的昂貴代價。前蘇聯在其經濟被龐大軍費支出拖入無底深淵之際,為了與美國一較長短,還不惜砸下數兆美元經費投入太空研究計畫,結果導致蘇聯瓦解垮台,堪為中國前車之鑑。

太空計畫錢坑
錢從哪裡來?

神舟太空計畫短期內並無喊停跡象。衛報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項太空計畫未公布的經費還會繼續攀升,卻看不到任何實質利益,這可能引起中國立法機構(人民代表大會)的不滿,因為中國還有許多領域需錢孔急,其中包括地震災區重建、鄉村地區滅貧方案,以及退休金制度的財務漏洞等。

四川震災中,許多人抨擊中國氣象當局在地震過後好幾天,仍無法提供一張清晰的衛星照片;民眾也紛紛質疑,為何國家投下鉅資的太空計畫,無法在百姓有難時提供一些實質幫助。

網民務實
神七關鍵字排行僅第七

中國政府希望這次神舟七號太空任務成功落幕,能掀起另一波民族榮耀熱潮,不過恐怕事與願違。二十五日神舟七號升空當天,在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的關鍵字排行榜上,「神舟七號」僅位居第七名,受關注程度還比不上一位明星的八卦緋聞,以及一家銀行資金週轉失靈的謠言。中國民眾越來越務實,相較於發生在太空中的事,他們還是比較關心自己的日常生活

fsj 提到...

神七下一步... 2020啟動太空站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01

神舟七號完成太空人太空漫步,使大陸太空發展計畫邁前一大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透露,下一步將重點突破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為建立太空實驗室做準備。

他說,大陸將於二○一○到二○一一年底,發射「天宮一號」小型太空實驗站。「天宮一號」重八噸,發射後兩年內,大陸將相繼發射神八、神九、神十太空船,與「天宮一號」對接。

他表示,「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一個太空實驗室的雛形,它的重量和神七一樣,用它來完成和太空船的交會對接。

中央電視台報導,張建啟說,「天宮一號」上去後,接著就發神八、神九、神十,基本上在兩年之內,完成這四次發射任務,因為「天宮一號」是兩年的壽命。神十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後,就進入到建造太空站的階段。

他指出,大陸規劃二○二○年左右,建成太空站。太空站核心艙發射上去後,加上解決交會對接技術和太空人的出艙技術,隨時都可以把人送上去,到時太空站可做大量科學實驗,效率非常高。

神七副總設計師秦文波說,神一到神七,太空船都有變化,但神八、神九基本上是固定的。為實現對接,現在太空船頭部的氣閘艙,將變成一個對接機構,可以與另外一個飛行器連接到一起,也就是交會對接。

他解釋,太空對接的困難點,是兩個飛行器處於飛行過程中,必須把速度降到很慢,然後連接在一起,不能出一點差錯。

※ 下一步登陸月球?

fsj 提到...

美未來5年太空計畫 須搭俄便車

【尹德瀚/紐約時報六日報導】 2008-10-07 中國時報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東北方曾經有個祕密軍事基地,它在地圖上不存在,卻是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太空對抗的太空人訓練中心,如今成為俄羅斯與美國太空合作的重鎮,名為「星城」,兩年後所有把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的任務都將在這裡執行。

新載具問世前有五年空窗期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於二○一○年結束太空梭計畫,但是下一代的美國太空載具預定二○一五年才會問世,中間至少有五年空窗期,這段期間美國要送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必須要搭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Soyuz spacecraft)的便車。

二○○四年一月,美國政府宣布新一代的太空探索計畫「星座」,這個計畫以戰神火箭(Ares rockets)和獵戶太空艙(Orion capsules)為主幹,目標之一是要重返月球。NASA年度預算高達一百七十億美元,布希政府不希望增加NASA的預算,於是在宣布「星座」計畫的同時,決定讓太空梭計畫在二○一○年退休。

星座計畫考驗美俄友好關係

正如NASA署長葛里芬在他今年八月十八日給手下員工的一封電郵所說,合理的決定是讓太空梭退休與星座計畫開始運作的日期能夠同步。但是布希政府所作的決定,卻讓美國未來長達五年的太空計畫,必須仰賴美國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

但俄羅斯今年八月初入侵喬治亞,讓美俄友好關係受到重大考驗,當時NASA向俄羅斯租用聯合號太空船艙位的計畫正在國會送審,一度遭到國會議員杯葛,一直到上個月才悄悄通過。另外葛里芬在上月受訪時也承認,他在俄羅斯入侵喬治亞之後十分擔憂,立刻指示屬下探討在二○一○年之後延續太空梭任務的可能性。

美國兩大黨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的歐巴馬和共和黨的麥肯,都矢言支持美國的太空計畫。他們一致表示,NASA應該至少要讓太空梭再多飛一次任務,並投入更多經費加速星座計畫的發展。但葛里芬說,現在就算投入再多經費,也來不及大幅縮短新火箭和新太空船的發展時程。

憂心中國太空科技迎頭趕上

對於中國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葛里芬也憂心忡忡,深恐美國被中國趕上。中國上月成功將神舟七號太空船發射升空,並進行中國太空人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中國政府說,期望將來能興建太空站並登陸月球。葛里芬去年在參院聽證會上表示,中國有可能在美國重返月球之前先把中國太空人送上月球。

美國與俄羅斯的太空合作關係始於一九九○年代,當時蘇聯瓦解,經濟面臨崩潰,美國唯恐俄羅斯的太空高科技流入敵國,於是主動伸出援手,兩國展開太空合作計畫。

到一九九○年代中期,美國太空人登上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之後兩國更分工合作一起打造國際太空站。

近年來莫斯科和其衛星城市科洛列夫(星城所在地)經常有NASA人員出入,在星城接受發射和登陸等模擬訓練。一位前美國太空人說,NASA對俄羅斯的了解超過美國政府任何其他機構。

星城經驗超越蒼穹無分美俄

曾任國際太空站首任指揮官的美國太空人薛波說,他記得他和俄國組員吉贊科第一次環繞地球軌道時,兩人同時把手指向之前他們接受訓練的星城基地,「在那一刻我了解到,我們不再有美國人和俄國人之分,那是超越蒼穹的某種經驗」。

fsj 提到...

福衛六號 計畫自行研發製造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10-14 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成功發射「神州七號」太空船,國家太空中心上周廣發英雄帖,公開徵求科學合作團隊,決定在二○一二年自行研發的火箭,發射第一枚由國人自製的衛星「福爾摩沙衛星六號」,以災害防救與環境觀測研究為策略性任務。

國家太空中心並決定與國防部中山科學院合作研發衛星發射火箭,但為避免因研發時程延誤,無法如期在二○一二年升空,也規畫委託由國外火箭發射的備用方案,並已篩選兩型可能的替代火箭。

我國自一九九一年開始推動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已陸續成功發射福爾摩沙衛星一號、二號及三號,但無論是衛星本體、酬載(執行衛星任務的設備)或發射火箭,全部是委託國外太空公司設計製造,我國團隊僅參與部分組裝及整合測試工程。

依國家太空中心最新公布的福衛六號策略性任務及酬載計畫書,這顆預定在二○一二年發射升空的微衛星,從衛星本體、酬載到火箭都由國人自行研發、設計及製造。該中心主任苗君易指出,福衛六號計畫經費約八億,衛星本體總重量五十公斤,由中科院負責研發小型火箭執行發射任務,預定軌道高度五百到七百公里。

國家太空中心上周向學術界徵求有興趣的科學團隊,針對遙測與導航定位兩個領域提出研發計畫,國內多所大學躍躍欲試。

既然標榜由國人研發火箭執行發射任務,為何又規畫國外火箭備用方案?苗君易強調,為了順利達成任務,中科院進度若趕不上福衛六號發射時程,才會考慮由國外火箭取代。

※ 台灣可以考慮開發登陸艇,不論是月球或火星。

fsj 提到...

福衛五號衛星元件 爆規格不符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10.15 中國時報

總經費超過三十二億新台幣,還在規畫設計中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卻傳出已採購進口的衛星元件規格不符,甚至部分已超過保固期的重大危機。國家太空中心相關主管證實,「現在買來的衛星元件都是商規產品,非太空等級,確實讓人很頭痛。」

ARGO衛星因「任務支援」(負責採購光學遙測儀器和發射火箭)合約商加拿大MDA公司遲遲無法取得該國政府技術輸出許可,且這項採購案涉及弊端,在去年三月全面中止。國家太空中心決定委託德國STI公司代為採購衛星元件合約,並把衛星元件全數轉移給福衛五號。

國家太空中心高層主管表示,福衛五號目前遭遇的最大困難是,已採購進口的衛星元件是對ARGO衛星「量身訂作」,兩者都是遙測衛星,但ARGO解析度僅六.五米,福衛五號升級到更精細的二米解析度,「很多東西根本就不能用」。太空中心資深工程師表示,這就好比先買了「菜脯」,然後改變主意說要做「甜點」,可以嗎?

相關主管坦承,委託STI採購的衛星元件最早一批已在二○○五年底運抵台灣,存放在國家太空中心倉庫,包括衛星天線、衛星電池和陀螺儀等重要設備,還來不及組裝到福衛五號,就已經過了一年保固期;六個陀螺儀中,有一個故障,但已過保固期,無法向廠商求償。

更離譜的是,跟STI簽定的合約規定,委託採購「太空等級」的衛星元件,STI交付的卻是設計壽命僅兩年的「商業規格」元件,完全不符合ARGO和福衛五號設定的五年任務壽命的要求。據透露,國家太空中心品保工程團隊為避免「惹禍上身」,至今仍拒絕簽字驗收。

為避免問題持續擴大,國家太空中心已要求STI暫停後續採購,已代購的衛星元件暫時存放在德國,不要送到台灣。

相關主管強調,國家太空中心決定近期內委託專業的工程顧問公司測試驗證已進口的衛星元件,確認符合福衛五號的部分,品質有問題者則必須另購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