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3

沙國女遭輪暴 被判鞭刑還要坐牢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7.11.23

沙烏地阿拉伯一名十九歲女子,去年和前男友相約在一輛車內談判,想拿回自己的照片,沒想到被七名男子挾持性侵。她提出告訴後,法院卻以她和親屬以外男子共處為由,罰她鞭刑九十下。她提出上訴,法院竟指她宣揚此事企圖透過媒體影響司法,加重其刑,變成鞭刑兩百下還要坐牢六個月。

這件案子受到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令沙國政府十分尷尬。這名年輕女子的律師拉漢說:「此案代表沙國司法體系面臨的種種重大問題。」拉漢挺身幫這名女子辯護,也遭法院撤銷執照。

沙國奉行一套伊斯蘭教遜尼派戒律,將男女嚴格隔離,並對女性多方限制,例如女性不得和親屬以外的男子共處,在公開場合必須從頭包到腳。

這名十九歲的女孩身分未曝光,因她來自沙國東部卡提夫地區,因此被稱為「卡提夫女孩」。她在十六歲那年結識前男友,在男友要求下送了他幾張自己的照片。後來女孩和別人結婚,前男友竟威脅要把兩人交往之事告訴女孩夫家。去年十月兩人相約在一輛車內,女孩想談判取回自己的照片。沒想到路邊冒出七名男子,兩人都被綁架性侵。

女孩提出告訴,初審法院認為她與一名沒有親戚關係的男性同處一車內,判她鞭刑九十下。她提出上訴,本月十四日被法院以「企圖透過媒體影響司法」為由,加重判刑六個月,並處鞭刑兩百下。

拉漢律師說,法庭認為被性侵是女孩的錯,若不是她與一名非親戚男子在一起,就不會發生這種事。這名女孩是在沙國占少數的什葉派,性侵她的一幫男子是占多數的遜尼派。這些男子初審被判刑一到五年,上周加重為二到九年。

女孩表示,她的親朋好友全都認為此事是她的錯,娘家的兄弟還威脅要殺她。事發後,女孩已兩度自殺未遂。

美國國務院廿日對判決表示「震驚」,但未呼籲沙國改判。外界認為美方不願表態,是因為希望促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重新和談的會議召開在即,沙國也在受邀之列,美國不願得罪。但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否認此說,表示沙國必須自行決定司法判決是否符合民意。

角逐二○○八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資格聲勢領先的希拉蕊和歐巴馬,也譴責布希政府坐視此事。



◆ 沙國女遭性侵還判鞭刑 傳已承認偷腥

東森新聞報/記者管淑平/編譯 2007-11-27

沙烏地阿拉伯一名19歲女子遭6名男子集體性侵害,卻還被判200下鞭刑,引
起國際社會撻伐,美國政府26日也批評這項判決,沙國外交部長也間接指稱
這項判決「不好」。不過沙國司法部26日說,該名被害女子承認偷腥,並稱
外國的批評是干涉司法。

沙國司法部發言人表示,將會執行此案的判決,該名受害女子「已經承認做
了真主不允許的事情」,並稱這名女子和她的丈夫已經接受判決,「被判刑
女子是個已婚婦女,承認與那名和她一起被抓到的男子有染。」

根據司法部的說法,這名女子是與前男友見面拿照片,兩人坐在同一部車內
,衣衫不整有不軌行為,引起一群男子犯罪念頭而集體性侵她。

美國白宮26日也批評這種判決,發言人佩里諾說,這並不符合沙國所說要致
力的司法改革,希望上訴的判決結果會有所不同。

在國際輿論批評聲浪下,人在華府的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法薩爾親王26日
也略有批評的說,「不幸的,就是會發生這種事情,司法體系會出現不好的
判決。」他說,這項判決已經被外界利用來誹謗沙國政府,儘管沙國政府對
此並不具有責任,因為司法是獨立的。

他說,「像這樣的問題,法院的不好判決,到處都有,即便是在美國也有。
這是一個還在進行的過程,是個司法過程,我們期望會有改變。」

※ 他們的律法的確是這樣,至於是否合乎時代潮流,是一個爭辯已久的問題,不能以西方觀點全盤否認。

女性影展開跑 50多名影人歡聚
No More Tears, Sisters

淺談女權 ─ 身體自主
沙烏地阿拉伯 女權沙漠中「解凍」
找回穆斯林女權:公開辯論法律!
美國社會 父權思想悄然復興
亞洲人重男輕女 傷害經濟前景
幹細胞?月經證明不只是種詛咒
亞洲各國慶祝婦女節 普遍提出擴大女權訴求

帕慕克:詮釋文明衝突的象徵意義
藝術館鑿裂縫 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
歐盟憲法翻版 里斯本條約草案通過

6 則留言:

fsj 提到...

少女鞭刑引國際公憤 沙國可能讓步

閻紀宇/綜合廿三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1.24

沙烏地阿拉伯法院日前將一名遭歹徒輪暴少女,以違反伊斯蘭教律法為由判處鞭刑與徒刑,在國際社會引發公憤與譴責,終於迫使沙國政府稍做讓步。沙國駐美國大使朱拜爾22日透露,沙國司法體系正在重新檢討本案,他相信「正義」終將獲勝。

本案也令沙國女性的生活環境再度成為焦點。沙國屬於伊斯蘭教中的瓦哈比派(Wahhabi),以最嚴格狹隘的角度詮釋宗教律法,對女性設下天羅地網,不僅男女之防一絲不苟,而且將女性完全置於男性「監護人」的掌控之下。因此女性不能開車、不能服公職,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外出,外出時全身只能露出眼睛。

沙國女權人士娃姬哈.惠德以本案為例指出,沙國女性連在最講究公正的法庭都會受盡委屈。法官清一色都是男性教士,女性當事人只能透過監護人與他對話,本身甚至沒有發言機會。法庭審案並無成文法做為依據,有罪無罪往往全在法官一念之間。

惠德感嘆地說:「女性永遠是次等公民... 如果她喪夫或離婚,兒子就成了她的監護人,她做任何事都必須先得到兒子同意。」雖然少數沙國女性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但如果監護人反對,她也只能放棄一切。另一位女權人士法西也說:「這種作法根本背離伊斯蘭教,完全是男性沙文主義的產物。」

※ 相關報導:

* 2007女性影展「游擊女孩,全球出擊」:伊斯蘭專題延伸閱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11436&sid=0000011436&page=1

編輯的話:

也許,每一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游擊女孩,追求更平等自由、更美麗和平的世界。

2007年四月,我來到韓國的首爾國際女性影展,這是我選片旅程的最後一站,在柏林影展與巴黎女性影展之後。首映隔日我起了個大早,旅館餐廳已經擁擠著準備看電影的各國導演與選片人,當一個瘦小身影走過,所有人紛紛站起來向她致意。當她一開口,整個餐廳瞬間鴉雀無聲,所有人安靜下來聽她一字一句緩緩地回答問題。

這位被英國BBC電台稱為阿富汗最有名的女性,曾經遭受塔利班軍閥四度暗殺威脅,她現在是阿富汗的國會議員,因為紀錄她的影片【幸福的敵人】將在首爾影展中放映,所以她應邀到首爾介紹這部影片與阿富汗的現況。久雅長得非常瘦小,身高不到一百六十公分。剛剛在澳洲動了盲腸手術的她臉色蒼白,但是當她一開口,她的聲音感性飽滿,態度穩重安祥,不像一名政治人物,比較像一位宗教家。

我在巴黎時錯過這部影片,但是早已從各國選片人口中聽說:一個大膽的丹麥年輕女導演跑到阿富汗,錄到久雅在阿富汗全國族群會議上挺身指責塔利班軍閥引發戰爭,以及她如何在硝煙四佈的阿富汗參加競選、躲避暗殺。這樣傳聞中的傳奇女子,完全符合今年台灣女性影展的主題「行動中的全球女性」,我想,【幸福的敵人】就是今天看片的首選。

【幸福的敵人】後來成為今年台灣女性影展的開幕片,為今年影展主題:「游擊女孩,全球任務」定了基調。這部紀錄片介紹當今受美帝國強烈轟炸過之後的阿富汗,一名瘦弱年輕的阿富汗女性,挺身指責當初引發戰爭互鬥的軍閥,現在卻成了制定憲法的大老,她呼籲政治人物要體貼民生疾苦,消除戰爭。

女性在伊斯蘭國度裏一直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譬如受教育的權利、經濟自主、甚至自由戀愛、婚姻決定權等,全都掌控在男性的手裏。千百年的信仰習俗,隨著戰爭而來的西方文化價值,讓這個衝突更加明顯。女性如何在這樣的衝突環境中自處,找到自我的定位,甚至能夠抵抗傳統、改變、追求自己的幸福與權利,才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地方。

想要了解更多伊斯蘭社會裏的生活價值與文化傳統,可以從【The Bookseller Of Kabul/喀布爾的書商】著手。這個故事講述一個書商,30年來為了反抗當權者,偷偷摸摸的把各式各樣的禁書提供給他的同胞,為的就是期待當阿富汗能夠成為真正自主的國家時,他所收藏的這些書籍能幫助延續阿富汗傳統文化。如此慷概、有理想的人,當他面臨到信仰傳統時,完全變了一個樣,家裏的女性們,只是眾多工具之一,全都必需臣服在他最高的夢想之下。這本書,不僅忠實的呈現了伊斯蘭生活的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伊斯蘭人民如何面對傳統與現代的衝突,如何在重重的拑制與束縛中爭取自己的夢想與幸福。(文:林書怡/2007年女性影展策展人)

fsj 提到...

遭輪暴判鞭刑 獲沙國王特赦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利雅德十七日外電報導】 2007.12.18

去年十月遭數名男子輪暴,卻被判處鞭刑二百下的沙國女子,十七日獲得沙國國王阿布達拉特赦。

沙國司法部長莫哈馬德表示,如果符合公眾利益,阿布達拉國王有權簽署特赦令。去年十月,這名當時十九歲的什葉派女子與另一名男伴共處一輛車內時,遭到七名男子綁架、輪暴。沙國法院最初以這名女子與一名非親戚的男子同處一輛車內為由,將她判處鞭刑九十下,該女子不服上訴,不料法院反而加重了刑罰,改為徒刑半年外加鞭刑二百下,國際輿論譁然,嚴厲譴責沙國當局。

莫哈馬德強調,阿布達拉特赦這名女子絕不意味他對沙國的司法體制有任何懷疑。他並稱,阿布達拉此舉符合「人民的利益」。他說:「儘管國王深信判決公正,但一旦認為特定司法判決將對被判有罪者產生心理衝擊,國王必會斟酌如何減輕其苦難。」

沙國王室通常在十九日開始的伊斯蘭宰牲節(忠孝節)發布特赦令,一般均透過官方的沙烏地新聞社公布。

fsj 提到...

與女喝咖啡 沙國教授判鞭刑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08.02.28

沙烏地阿拉伯一名大學教授被控和女學生單獨喝咖啡,被法院判處180下鞭刑和8個月有期徒刑。然而被告律師聲稱該名教授在一項研討會中「當掉」主管宗教警察的政府官員,因此遭到官員指使宗教警察設局陷害,呼籲人權團體出面聲援。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一位沙國資深記者透露,這位教授名叫魯塞斯(Abu Ruzaiz),年近60、已婚且有小孩,在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烏姆艾爾古拉大學(Umm al-Qura University)教授心理學。

一名自稱是魯塞斯學生的女子打電話給他,表示有問題想請教他,但是不方便在電話上談。兩人約在女方親友所開的咖啡館見面,女子並表示會帶自己一名兄弟到場作見證人。

魯塞斯到了約定地點時,發現女子單獨前來,且有宗教警察在場,警察迅速逮捕並拘留魯塞斯,魯塞斯並因和無血緣關係女子共處而被判刑。在伊斯蘭國家,男女單獨見面是違反戒律的行為,沙國甚至設置宗教警察,成群結隊在街上巡邏,維護伊斯蘭律法。

魯塞斯的律師艾撒努西指出,魯塞斯日前應邀在官方「道德推廣及犯罪防制委員會」舉辦的進修課程中授課,教導沙國官員出席公眾場合時保持禮貌的重要性。據稱魯塞斯當時演講過於冗長使人不耐,加上部分官員該課程被魯塞斯當掉而心生怨恨,因此有人指使直屬該委員會管轄的宗教警察,設局讓他觸犯戒律。

艾撒努西表示,魯塞斯和女子約定的地點是女方家族成員經常出入的場所,「單獨見面」的罪名並不成立。據稱魯塞斯握有一捲與女子談話的錄音帶,女子承認整個過程為宗教警察主導。

透露消息的沙國記者說:「此案在吉達引發民眾憤怒,百姓都相信教授的清白,認為他是被陷害的。」魯塞斯目前就判決上訴中,艾撒努西也尋求當地人權組織協助,以推翻此案判決,道德推廣及犯罪防制委員會官員則否認所謂的陷害說。

去年10月,一名沙國的少女慘遭輪暴不說,還因為和男子共處一室的罪名而被處以200的下鞭刑,亦曾使輿論譁然,該女子後於12月獲沙國國王特赦。

※ 西方國家一定覺得匪夷所思。



◆ 殘酷鞭刑 17國實施引非議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2008.02.28

沙烏地阿拉伯大學教授疑遭誣陷被判鞭刑,引起媒體注意。台灣也曾數度討論鞭刑立法的可能性,作為懲戒罪犯的工具。支持者以新加坡為例,認為鞭刑能收殺雞儆猴之效;反對者則認為鞭刑過於殘酷和不人道。目前全世界實施鞭刑者僅17國,中東地區近年數起鞭刑判決亦引起各國政府及人權團體側目。

鞭刑制度源自英國,然而1948年英國國會即通過廢止鞭刑,目前實施鞭刑的國家中,東南亞地區僅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其餘多為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

以新加坡為例,某些非暴力犯罪也會處以鞭刑,星國對於鞭刑的判處和執行立場強硬,常引起人權團體非議。1994 年美國青年費邁可在新加坡街頭塗鴉被判鞭刑及入監,驚動美國政府出面施壓,星國將6下鞭刑改為4下,費邁可還是挨了鞭子。

新加坡執行鞭刑前,犯人必須接受醫師檢查,確定為可受刑狀態。行刑官手持浸泡一夜清水的鞭子(以免鞭子碎屑留在傷口裡)抽打犯人臀部,每次執行以三鞭為限,待傷勢復元後繼續執行,期間通常為3個月,鞭刑後傷痕將終生留在身上。

fsj 提到...

對妻太小氣 伊朗男被罰12萬朵玫瑰

黃建育/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3.05

伊朗法庭已判決,已婚男子夏辛該送給他太太何佳妹12萬4000朵紅玫瑰,因為這些玫瑰是他當初答應的聘禮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何佳妹之所以一狀告到法庭,是因為她老公「生性寒酸」,連一杯咖啡的錢也捨不得付。

目前,法庭已扣押夏辛一棟價值約6萬4000美元(約台幣199萬元)房子,直到他拿出這些玫瑰。

依據伊朗法律,女子在婚姻關係期間得要求男方支付聘金或聘禮,甚或離婚時也可以,而聘禮即成為女方的財產,要如何處置都行。

何佳妹表示,在結婚10年之後,她決定要回這些玫瑰,以處罰丈夫「生性寒酸」。她告訴當地報紙說:「結婚不久之後,我開始了解到夏辛是如何一毛不拔。他甚至不願在餐館替我買一杯咖啡。」

夏辛則告訴庭上,以他的經濟能力,只能每天給何佳妹5朵玫瑰。而且,送玫瑰「是她那些有錢朋友出的主意。」

在德黑蘭,1朵玫瑰售價約2美元(約台幣62元),而12萬4000朵得花24萬8000美元(約台幣771萬元)。

※ 伊斯蘭世界的進步。

fsj 提到...

摘頭巾 穆斯林少女遭父殺害

徐麗玲 2008/04/04

據梵諦岡發佈的消息,伊斯蘭教已經超越天主教,成為全球信徒人口最多的宗教信仰。對照現今西方社會普遍對伊斯蘭教信徒投以異樣眼光,因文化迥異而觸發的族群矛盾層出不窮,這個訊息格外引人注意。

據梵諦岡發佈的消息,伊斯蘭教已經超越天主教,成為全球信徒人口最多的宗教信仰。對照現今西方社會普遍對伊斯蘭教信徒投以異樣眼光,因文化迥異而觸發的族群矛盾層出不窮,這個訊息格外引人注意。去年的耶誕節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警方接獲一通報案電話,一位聲音沮喪的男子說他的女兒遭到殺害。大批員警趕赴現場,看到一名年僅16歲的妙齡少女陳屍自宅,一名神情呆滯的男子自稱是她的父親,而他承認自己就是兇手。

這是個來自巴基斯坦的移民家庭,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也就是所謂的穆斯林。經過警方調查,這名少女與父親的關係緊張,曾經離家出走多次,導火線則是穆斯林的女性頭巾。

該名少女正值花樣年華,在移居加拿大、接觸了西方社會文化之後,開始對穆斯林女性配戴頭巾產生質疑。她每天必須戴著頭巾到學校上課,難免會引起同學們異樣的眼光。當看到其他女孩子都能夠盡情展現自我,令她非常羨慕,因而渴望自己也能和一般人一樣。

據媒體報導這名少女的朋友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內心掙扎,她終於鼓起勇氣,瞞著父母開始大膽的嘗試。在家中,她還是個順從禮教的穆斯林,每天出門上學時仍配戴著頭巾,但是到了學校,她就把頭巾摘除,並且換上另一套衣服,和一般的女孩子沒有兩樣。

雖然每天只有短暫的時間能夠真正做自己,她喜歡這種解除束縛的感覺,也喜歡無拘無束地融入同齡群體。然而,好景不常,女孩的父親發現了她的秘密。在傳統的穆斯林家庭眼中,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摘除頭巾就是背叛了自己對伊斯蘭教的認同。

於是,各種抗爭在家中不斷上演。去年12月的那一天,女孩又與父親發生激烈爭執,父親在暴怒之下殺害了自己的女兒。不過,這位父親究竟是因一時失去理智失手鑄成大錯,還是因為女孩觸犯穆斯林的禁忌而慘遭行刑,以重建家族名譽,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這個案件震驚了全加拿大,因為它不僅僅是個家庭悲劇,也是社會悲劇。加拿大人對此一案件的感受是複雜的,一方面對遇害的穆斯林少女寄予無限同情與哀悼,因為她只是希望外表能和其他人一樣,讓自己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

但另一方面,同時也加深了加拿大人對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的疑慮,甚至聯想起恐怖份子的激進手段,懷疑這種激烈的手法是宗教信仰使然,更擔心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極端激進主義已悄悄在加國國內散播。

穆斯林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會產生認同危機,西方社會要敞開心胸迎接穆斯林也是一大挑戰。這個案件的發生,正值加拿大國內因穆斯林湧入而浮現種族歧視爭議。自從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穆斯林在美國飽受異樣眼光,加拿大成為他們的首選移民地點,文化衝突的因子慢慢孳生。

隨著穆斯林移民人數急遽增加,他們應否融入主流文化的爭議終於在加國引爆。穆斯林婦女所戴的頭巾遮住臉部,能否參與選舉投票?穆斯林在加國就業,尤其是若在政府機構任職,是否可以穿著傳統服飾?在大學校園,是否應該為穆斯林設立專用的場所,以方便他們進行宗教儀式?涉及人體素描的必修藝術課程,穆斯林能否迴避?這種種因宗教文化差異而衍生的問題,都引起熱烈討論,也引發激烈爭辯。

在排外性最強的魁北克,對於穆斯林的反應最為強烈。有民眾坦言看到周遭出現穿著傳統服飾的穆斯林很不舒服,也有人在聽證會中公開質疑穆斯林無意融入主流文化,甚至憂慮伊斯蘭教在魁北克生根,會威脅當地天主教及基督教的獨尊地位。911事件增添了人們對穆斯林的疑懼,政治人物則趁勢利用這種疑懼拉攏選民圖利自己,更使得此類議題不斷升溫,而從宗教文化議題演變為政治議題。

穆斯林少女之死,讓東西宗教文化撞擊下的矛盾,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大家驚覺,在一向以多元文化為傲的加拿大,和諧的表象原來是如此脆弱。這個案件發生的時間,恰巧正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開始展露頭角之際。歐巴馬一再強調的包容開放,在美國獲得廣泛迴響,此刻亦讓加拿大人心有戚戚焉。只是隨著選戰日趨激烈,歐巴馬如今也深陷種族爭議泥沼,族群矛盾果真是一個糾結難解的魔咒,更是最易操弄的政治話題。

※ 人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

fsj 提到...

照相手機惹禍 伊「榮譽殺人」大增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5.20

在伊拉克,未婚發生性關係及婚外情,按傳統道德規定,家族若有人覺得損及顏面,便可以理直氣壯殺害偷嚐禁果的關係人;令人稱奇的是:因為照相手機便宜普及,居然造成這類「為榮譽殺人」(honour killing)事件大增。

手機擁有照相功能,不少伊拉克男人把自己與女友做愛的光景拍下來,而且傳給朋友,這種行為其實很冒險,經常有人因此喪命,尤其是女性。

英國《獨立報》17日報導,手機拍下性愛而導致謀殺的案件,就目前所知,第一樁發生在2004年。一名少男拍下自己與17歲女友做愛的光景,而且在伊拉克北部庫德斯坦地區首府阿比爾流傳;兩天之後,女方就被家人殺害,男方也在一周之後,被家族謀殺。

此後,女性遭逢暴力的數目便告大增,原因是她們的性愛生活被手機拍下來,而且,被懲罰的常常是女人,而非男人。

「戰爭與和平報導機構」負責人卡里爾表示,在2007年,至少有350名婦女因手機拍到的「證據」而遭殃,比2006年要多出一倍。

卡里爾機構取得的數據,是由婦女組織及庫德族蘇賴曼尼亞市警方提供。真實的數目恐怕更高。被害人的屍體被埋在山裡,殺人的暴行被隱匿起來;死者的家族及部落,因為他們做了「不道德」的事,真的覺得顏面無光。

聯合國估計,單是2007前半年,在伊北庫德斯坦至少就有255名女性死於「為榮譽殺人」的行為。

但是,庫德斯坦地區是伊拉克唯一女權有所改善的地方,當地政府走世俗路線,與宗教政黨掌權的巴格達差別極大。庫德族警方及法院,比起伊拉克其他地方,更同情性命遭受威脅的女性。庫德斯坦設有6個保護中心,供性命遭到威脅的女性躲藏。在巴格達或南部大城巴斯拉,根本沒有女性保護中心。

一位化名「羅娜克」的伊拉克婦女,原本住在查姆查瑪爾小鎮,已經有3個小孩,但她丈夫指控她與人通姦,她怕被殺害,便躲到蘇賴曼尼亞市的保護中心。羅娜克本以為自己性命算保住了。

保護中心位在建築物一樓,要走窄梯才能抵達,而且內部還有上鎖的門。中心的窗戶大致有窗簾遮住,但廚房區通往洗手間的窗簾最近被拿了下來。5月12日深夜11點,羅娜克上洗手間,要回廚房時,被趴在6公尺外某建築物屋頂的槍手開了3槍,擊中她的脖子、大腿及腰身。手術搶救4個小時,她總算活了下來。

自從2003年美國揮軍推翻哈珊政權以來,伊拉克婦女的社會地位急遽惡化;許多女性擺脫悲慘婚姻,靠的不是逃家,而是自殺。庫德區政府衛生局表示,2007年該地區便有大約600名女性自殺。

※ 有些伊斯蘭地區禁止照相,尤其對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