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14707171.html
November 19, 2007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生物工程師發現一種技術,那首次能在一個活生生的細胞中觀察生物分子的動態反應。
藉由利用特徵頻率(signature frequency)的優勢,在此是有機與無機分子的吸收光,該團隊的研究者,由 Luke Lee 所領導,生物工程教授,同時也是 UCB 生物分子奈米技術中心主任,能在一個活生生的細胞內,即時測定是否有特定酵素被活化或特定基因被表現出來,這些全都具有史無前例的解析度。
這項技術,在 11/18 當期的 Nature Methods 上描述,將致使分子造影的新紀元來臨,能進行基於細胞之藥物發現與生物醫學診斷。
研究者指出,其他技術如核磁共振,能提供關於一群細胞的最佳資訊。不過要偵測疾病發展的早期階段跡象,或是幹細胞的增殖,就必須更深入至單一細胞內的分子動態。
為了要研究某一細胞的生物化學過程,科學家目前要切穿其外膜,以分離並分析細胞組成(components)。這種方法未曾能提供組成功能如何一同作用的即時觀察,因為細胞在取出其組成時就遭殺害。
"直到現在,都沒有非侵入性的方法存在,那能夠在一個活生生的細胞內以奈米等級的空間解析度,捕捉分子的化學指紋," Lee 說,他也是柏克萊感應器與致動器(actuator) 中心的共同主持人。"某天幹細胞能用來治療疾病有很大的希望,不過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這個領域正在確切了解個別細胞有何差異性。當幹細胞發展成心肌而非牙齒或一股頭髮時,內部發生了什麼事?為了要找出來,我們需要在一個細胞內的蛋白質與基因功能被觸發時,能洩露詳情的化學訊號。"
研究者藉由改善傳統光學的吸收光譜學(absorption spectroscopy)來對付這項挑戰。吸收光譜學是種技術,光線會通過分子的溶液,以測定何種波長被吸收。例如,Cytochrome c(細胞色素 C),是種涉及細胞新陳代謝與細胞死亡的蛋白質,那在 550 奈米附近有數個光學吸收峰值。
一個分子的吸收光譜會依據化學上的改變而改變,而化學改變通常發生在它與其他分子的互動時,例如氧。
"為了讓傳統光學的吸收光譜學能起作用,一堆濃度相對較高的生物分子與大量的溶液是必需的,以便能夠偵測頻率與吸收峰值中的微妙變化," Lee 說。"那是因為來自於單一生物分子的光學吸收訊號相當微弱,所以你需要殺死數百萬個細胞,以捕獲足夠數量的目標分子來進行偵測。"
研究者對此問題想出一種新奇的解決方法:將生物分子,在此研究中是 cytochrome c 蛋白質,與微小的金粒子耦合(大小約 20-30 奈米長)。目前已知金屬粒子(如黃金與銀)表面的電子,對光線產生回應時會在特定頻率上振盪,這種現象稱為電漿子共振(plasmon resonance)。金奈米粒子的共振頻率比 cytochrome c 微弱的光學訊號更容易偵測,給研究者一個更容易的目標。
之所以選擇金奈米粒子是因為它們的電漿子共振波長在 530 - 580 奈米之間,與 cytochrome c 的吸收峰值相符。
"當生物分子的吸收峰值與金粒子電漿子共振頻率相重疊時,你能夠看見它們是否在交換能量,"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 Gang Logan Liu 說,當他還是UCB 生物工程的博士生時,進行這項研究。"這種能量轉移會以小傾斜(dips)顯示,有時我們稱為,在金粒子特徵吸收峰值的「猝滅(quenching,譯註:http://203.72.198.245/web/Content.asp?ID=44076&Query=3)」。"
要創造這些猝滅傾斜(quenching dips),只需濃度相對較小的分子,所以並不用集中幾百萬個分子,研究者就能以幾百個或甚至幾十個分子辦到。猝滅傾斜的敏感性與選擇性,將改善疾病的分子診斷,而且對於個人化藥物的開發有所幫助,研究者說。
研究者重複這項實驗,將血紅素蛋白質與銀奈米粒子相配,並獲致相似結果。
"我們的技術可謂一石二鳥," Lee 說。"我們降低了同時偵測分子所需的空間解析度,在分子還在活細胞當中的同時,我們能夠取得其化學資訊。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金粒子就好像「奈米星星」,因為它們照亮「細胞銀河」內的生命。"
※ 相關報導:
* Quantized plasmon quenching dips nanospectroscopy via plasmon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http://www.nature.com/nmeth/journal/vaop/ncurrent/abs/nmeth1133.html
Gang Logan Liu, Yi-Tao Long, Yeonho Choi, Taewook Kang & Luke P Lee* MIT 創造活細胞的 3D 影像
Nature Methods Published online: 18 November 2007;
doi:10.1038/nmeth1133
* 微型超音波探測器能以多角度視野觀察體內
* 能瞬間將 DNA、細胞、分子分離的新技術
* 科學家發現研究奈米結構的新方法
* 在電腦內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
* 表面電漿提高奈米結構的潛在價值
* 科學家發現石墨薄片像撞球桌
* 奈米尺度的水如糖漿般流動
* 「熱」冰將有醫療應用
* 微調雷射可消滅血液傳染病,如 AIDS
* 歐洲科學家首度拍下穿越地底的微中子
* 微笑吧!質子,你上鏡頭了!
* 單一粒子的非定域性在無異議下被論證
* 「受困彩虹」是未來運算的曙光?
* 以 3D 奈米圖樣「光塑」清晰的微粒子
* 理論物理學家:聚合物可在真空中研究
* 衝浪老兄的萬有理論讓物理學家驚嘆
* 人類天生就愛巧克力?科學家量身訂做飲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