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3

新系統 研究海鳥追蹤海洋健康

Seabird research tracks ocean health
http://www.physorg.com/news122908146.html

February 22, 2008

利用 Microsoft Research Cambridge 所開發的技術,牛津大學科學家希望揭開英國一種重要海鳥的祕密生活。

Manx Shearwater(曼島鷗,譯註:曼島人是凱爾特民族之一)是種會在海上旅行數千公里以尋找食物的物種,而且只在夜間回到陸地,使傳統的田野調查格變得很困難。然而,監控野生海鳥族群愈來愈重要,因為牠們對於環境改變格外敏感,而且能作為我們海洋健康的一種指標。

"Manx Shearwaters 整日都花在海上,只有在傍晚時因害怕掠食者才會回到陸地," 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的 Tim Guilford 教授說。"牠們巢居在偏僻島嶼的地道中或高踞山頂。我們的挑戰是要發展出方法來闡明牠們在海上的生活,還有技術來追蹤一隻 400 公克重的潛水海鳥。"

作為研究的一部份,微 RFID 標籤被附加到五十隻繁殖中的 Manx Shearwaters 上,牠們來自於 Wales 的 Skomer 島,而精密的無線電感應器則嵌入牠們的地道。RFID 標籤與感應器則即時監控海鳥的活動,以及溫度、壓力、活動與體重,而牛津大學所開發的微 GPS 追蹤器則測繪海鳥的漫長覓食(foraging)旅程。

利用 GPS 追蹤器所獲得的早期結果指出,這些鳥類被認為會巡查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魚群,當海洋溫度上升時,牠們現在已被迫向北移動以尋找食物。Guilford 教授評論道:"對此,或許有其他解釋,不過以這種非凡物種容易受到改變傷害的觀點來看,那對於我們了解牠們的覓食活動,如何對環境的易變性產生回應,顯然不可或缺。"

此新技術讓科學家能即時從世上任何一處透過手持/行動裝置,存取並分析關於野生動物族群維持生命所需資訊。由太陽能電池供電,而且能夠使用無線、衛星與行動電話網路,此系統特別被設計用來在偏僻地方進行長期研究。

"此系統的重要性在於其能夠獨立自主地在更長距上離監控動物的能力,而且較先前的可能性,能更為頻繁與一貫," Robin Freeman 說,在Microsoft Research Cambridge 領導此計畫的科學家之一。"收集關於 Manx Shearwater 的這種資料,將提供對於海鳥行為改變的洞見,以闡明氣候的改變。"

※ 保育或動物專家應該會對此技術感興趣。

* Microsoft scientists unveil new technology to give early warning of sensitive species'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ro/news/2008-02-21_Habitats.aspx

群 - 現在進行式?
海豚都到哪去了?
澳洲卡布其諾海岸 泡沫漫天
研究者調查大量蝙蝠死亡
預測新興傳染病的下一波「熱點」
生態系統「非線性」的回應指出環保解決辦法

遠端遙控細胞?具有「吸引力」的人機界面!
Nanopod?世界第一台全功能奈米碳管收音機!
晶片植入與動物癌症有關連
雷射光或能憑著呼一口氣偵測疾病

2 則留言:

fsj 提到...

聯合國報告:印度洋等水域面臨嚴重污染

中央社 2008-02-24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二十四日專電)聯合國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印度洋、西太平洋、波斯灣以及加勒比海等水域,由於海洋表面溫度持續升高和海洋生態污染,預期到二零八零年時,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珊瑚礁將被漂白和死亡。

報告預測說,印度孟加拉灣安達曼群島和尼古巴島的珊瑚礁群,景色宜人,是享譽全球的觀光景點,但到了二零八零年時,將不再有任何魅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二十二日在全球部長級環境論壇會議期間,公布「在死水中(In Dead Water)」報告,揭示了過度捕撈和污染等人類活動以及氣候變遷對海洋生物的嚴重影響,包括環境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大量人口依靠漁業為生,還有二十六億人口是從海產品攝取蛋白質。

但人類活動引起的污染導致去氧後的「死水區」持續增加。報告說,二零零三這樣的死水區全球約有一百五十個,目前已增加到兩百個,而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海洋污染來自陸地。報告指出,東亞和東南亞附近海域遭到污染的情況尤其嚴重。

報告指出,科學家愈來愈擔心二氧化碳排放將導致海洋酸性增加,進而影響海洋殼類生物、珊瑚和處在食物鏈底層的浮游生物生存。

報告又說,世界主要魚類物種被捕撈的迅速超過或接近它們繁衍的迅速,以及底層拖網捕魚方式的強烈破壞力,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面臨巨大威脅,世界漁獲量減少,也將使海洋週邊的商業活動大幅萎縮。

fsj 提到...

搶救海鳥 阿留申群島滅鼠作戰

潘勛/綜合廿八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8.02.29

美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因為外來的大鼠自兩世紀前入侵阿拉斯加州西部外海阿留申群島中的17個島,大量繁殖導致海鳥遭殃後,導致蝸牛、藤壼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大增,生態慘遭浩劫,海草、海藻大減。為此美官方及保育團體將展開當地滅鼠行動。

「營養瀑布」現象極佳範例

帶領這項研究團隊的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研究生柯莉女士表示,他們在阿留申群島的研究,正是「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這種生態系現象的極佳範例。位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吃太多東西,引發瀑布效應,影響到食物鏈比較低的生物。

柯莉3個夏季都在阿留申群島紮營,測量32個島的潮間帶,其中17個島有大鼠,15個沒有。她表示,一開始住在有老鼠肆虐的島嶼,會令人心慌,因為入夜以後,帳篷外都是大鼠鑽來跑去的聲音,她前幾晚都得戴耳塞,不然無法入睡。

大鼠出沒處處海鳥死屍

柯莉表示,她與她的助理為此很注意他們帶來的食物與垃圾,所幸大鼠沒入侵帳篷。但是每天一到傍晚,老鼠們便大舉出動,研究團隊透過夜視雙筒望遠鏡,發現到處都是大鼠。

學者們發現,大批海鳥死屍都有部分遭大鼠啃食的跡象。老鼠主要是攻擊幼雛,然而也會追嚙成鳥。島上海鳥深受鼠害,海鷗、蠣鷸遭殃最深,而在有老鼠肆虐的海島上,很少有鳥類能繁殖成功。

海鳥是海島潮間地帶無脊椎動物的主要掠食者。海鳥大減後,蝸牛、帽貝類等其他草食性動物增加,結果便是海岸線本來的海草、海藻被啃食殆盡。

柯莉表示,登上有老鼠的島,因為鳥類非常少,所以一片死寂,相形之下,沒有大鼠的島上便滿是海鳥的啁啾聲。

鏟除鼠害恢復生態系統

柯莉等人把研究成果撰寫成報告,合撰人另有聖塔克魯茲分校生態暨演化生物學系副教授克羅爾及助理副教授特爾許。克羅爾與特爾許另合創「海島保育」非營利組織,致力於保護並恢復海島的生態系。為了鏟除阿留申群島的鼠害,「海島保育」已經與「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署」以及「自然保育協會」組成團隊。

柯莉表示,他們的研究讓大家更清楚了解老鼠被引進海島後會有什麼衝擊,藉著與官方及非政府機構合作,人類有能力改變這種現象。

「海島保育」組織另縱覽94篇已發表的文獻,了解全球各海島遭外來鼠入侵,海鳥受害的現象,而撰寫另篇論文,發表在2月號的《保育生物學》期刊。

好消息是:現在已經可以把鼠輩由海島根除掉。「海島保育」已在墨西哥外海的島嶼、加州南部外海的阿那卡帕島等等,成功撲滅島上老鼠。「自然保育協會」則表示,全球撲滅老鼠成功的島嶼有270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