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GIANT-Coli:迅速發現基因功能的新奇方法

GIANT-Coli: A novel method to quicken discovery of gene function
http://www.physorg.com/news137301112.html

August 07, 2008

認為研究者對於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縮寫成 E. coli)已瞭如指掌嗎?再想一次!"大腸桿菌有超過 4000 種基因,而且這些當中有 1/4 的功能仍然未知," Dr. Deborah Siegele 說,Texas A&M 大學一位生物學教授,其實驗室專門利用細菌完成研究。

無害的大腸桿菌品種通常能在許多動物腸道中發現,包括人類,但某些品種能導致疾病。

Siegele 以及她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ara 科技研究所與普渡大學的共事者,發明一種新奇的方法,能迅速且大規模地研究大腸桿菌的基因。研究者們相信她們的新方法,在當期 Nature Methods 線上版中描述,將使她們對大腸桿菌基因功能有更好的了解。

這種新方法背後的原理是基因交互作用(genetic interaction)。在基因間的交互作用產生可觀察的效果,而這使得研究者能確認基因的功能。研究者稱她們的新方法為 GIANT-Coli(「大」腸)是 genetic interaction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E. coli 的簡稱。

該團隊相信,這種方法在加速發現新基因功能的進展上有巨大的潛力。GIANT-Coli 的使用已讓研究者確認大腸桿菌中某些先前未知的基因交互作用。

為了要研究基因交互作用,研究者需要用到她們所謂的雙突變(double-mutant)品種。GIANT-Coli 允許大規模地產生這些雙突變品種(高生產量世代 (high-throughput generation))。而且這是雙突變大腸桿菌之高產生量世代首度被發展出來。

更了解大腸桿菌為何如此重要呢?"我們對於其他細菌所知,包括更危險的,例如:霍亂弧菌,有很多都來自於我們對於大腸桿菌的知識," Siegele 說。"大腸桿菌是一種模型生物。"

Siegele 說 GIANT-Coli 能被發用來研究其他細菌中的基因交互作用,而且因為某些蛋白質從細菌到人類都被保留下來,或許某些結果甚至能用來推斷基因在人身上的功能。此外,Siegele 指出這種方法在醫學中有顯著應用,因為了解有害細菌中的基因功能將協助開發更好的治療方式。

※ 相關報導:

*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genetic interactions in E. coli
http://dx.doi.org/10.1038/nmeth.1240

Athanasios Typas, Robert J Nichols, Deborah A Siegele,
Michael Shales, Sean R Collins, , Bentley Lim,
Hannes Braberg, Natsuko Yamamoto, Rikiya Takeuchi,
Barry L Wanner, Hirotada Mori, Jonathan S Weissman,
Nevan J Krogan & Carol A Gross
Nature Methods 1 August 2008;
doi: 10.1038/nmeth.1240

Here we describe a method based on F factor–driven conjugation, which allows for high-throughput generation of double mutants in Escherichia coli. This method, termed genetic interaction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E. coli (GIANT-coli), permits us to systematically generate and array double-mutant cells on solid media in high-density arrays. We show that colony size provides a robust and quantitative output of cellular fitness and that GIANT-coli can recapitulate known synthetic interactions and identify previously unidentified negative (synthetic sickness or lethality) and positive (suppressive or epistatic) relationships. Finally, we describe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genome-wide suppressor-mutant identification.
科學家發現挑選幹細胞的新方法
基因的「選擇特徵」協助偵測細菌的天擇
最適者生存:癌細胞也遵循演化法則
突破細胞膜新邊界
輪蟲:無性,但有很多基因轉移
甜言蜜語:人造囊泡經糖化合物與細胞溝通
蔓越梅汁創造能量障礙使病菌遠離細胞
我們的皮膚防護何時出現破綻?
蟲兒靠計算找食物或避掉不愉快
研究者為「電腦蟲」帶來新意
研究者發現細胞的「品管」機制
在晶片上自動進行分子的達爾文演化
讓科學家橫跨細胞世代控制基因活性的裝置
「超級酵母」較先前多生產 300 倍以上蛋白質
新技術可製造遺傳上完全相同的幹細胞
能偵測致病微生物與毒素的新一代感應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