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8

新液態相機鏡頭:以聲音控制光

Controlling light with sound: new liquid camera lens as simple as water and vibration
http://www.physorg.com/news141300733.html

September 22, 2008

以水、聲音與表面張力為動力的新微型影像捕捉技術,將導致更聰明與更輕巧的相機出現在手機、汽車、自主機器人到微型間諜飛機的每樣東西中。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已設計並測試一種適應性液態透鏡,每秒可捕捉 250 張照片且運作所需的能量較其他競爭技術少。

這款透鏡以兩滴水製成,那依據所暴露的高頻聲音前後振動,並接著改變透鏡的焦距。藉由成像軟體的使用,那自動化地捕捉對焦的畫面並丟棄任何失焦的畫面,研究者能自輕量級、低成本、高度精確的微型相機中創造出流暢的影像。

"這種鏡頭很容易操作,同時耗能極少,而且它總是能夠對焦 -- 不管它離物體有多遠或多近," 計畫領導者 Amir H. Hirsa 說,教授與副系主任,帶領機械、航太與核能工程系畢業生。"這裡無需高電壓或其他奇特活動機構,表示這種新透鏡也許能使用與整合到任何數量的不同應用與裝置中。"

這項研究的結果本週將在發表於線上,同時也會刊載於十月號的 Nature Photonics 期刊上。這一期也有一篇專訪 Hirsa 的特別報導。

目前大部分用來操縱液態透鏡的方法涉及改變某區域(液體在此接觸一表面)的大小與形狀,以便讓影像對焦。這得要花時間與可貴的能量。Hirsa 說,其新技術的關鍵在於水總是持續的、不變的接觸表面,因此只需較少的能量來操作。

為了辦到這件事,他的新方法使兩滴水透過一個圓柱形的洞耦合在一起。當暴露在某頻率的聲音中,該裝置會利用慣性與水的自然表面張力並變成一個振盪器或某種類似於一個小鐘擺的東西:水滴會以極大的速度前後共振同時具有彈簧般的力量。研究者可藉由將水滴暴露在不同的聲音頻率中來控制這些振盪的速率。

使光線通過這些水滴,該裝置被改造成一種微型相機鏡頭。當水滴在圓柱體中前、後移動時,透鏡會進入焦距之內或之外,端看它離物體有多近。影像透過電子方式捕捉,而軟體能用來自動刪除任何未對焦的鏡頭,留下一串清晰、對焦的影像。

"這種新裝置的最大好處是,你能從小液態透鏡與小揚聲器創造出一種新光學系統," Hirsa 說。"之前沒有人辦到。"

水滴的尺寸是它們振盪有多快的關鍵。Hirsa 表示,有夠小的孔與適當選擇的液體容量,他應當能創造出一種透鏡,其振盪速度可達每秒十萬次 -- 同時能夠有效地捕捉這些影像。

Hirsa 說,他預料他的新裝置將引起手機製造者的關注,他們不斷地尋找新方法來改善他們裝置的表現,並且以重量更輕巧、更節能的手機勝過他們的對手。他亦展望小型、輕量級的液態透鏡相機能整合到用於國防與國土安全應用之無人駕駛與微型飛機中。

※ 相關報導:

* Fast focusing using a pinned-contact oscillating liquid lens
http://dx.doi.org/10.1038/nphoton.2008.198

Carlos A. Lopez & Amir H. Hirsa
Nature Photonics Published online: 21 September 2008
doi: 10.1038/nphoton.2008.198
3M 推出第一款口袋型投影器 MPro110
相機可事後對焦 怎樣都「照得住」
研究:眼形攝影機有助於研發電子視網膜
以蠶絲製成「可食用的」光學元件
「寬頻」單光子源
雷射與塑膠珠:在奈米尺度下駕馭光的力量
揉紙團發現抗壓 清大生登上國際期刊
Google Street View 當中的混合臉孔
NVision:「視覺運算」的曙光
科學家:隱形斗篷觸目可及
哈伯觀測到雙重愛因斯坦環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系外行星 體積為地球三倍
微小「離合器」讓鞭毛處於「空檔」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得獎科展抄襲? 科教館澄清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0/02/07

建中一年級蕭季威因研究「低像差可變倍率透鏡設計分析與應用」,前天獲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工程學一等獎及青少年科學獎,有民眾檢舉液體眼鏡早有人用,恐有抄襲之嫌,主辦的科教館審查委員查證後澄清,該研究不但沒抄襲,且為工程組最優秀作品。

蕭季威說,液體可改變眼鏡度數早就被發現,他之前研究身邊7種薄膜和12種液體中最好的搭配,讓透光度、彈性等更好,這次因研究像差和鏡筒輕量化獲獎。

像差是光線透過透鏡後無法匯集同一點,在他的研究中發現,靠近物體的薄膜厚度如是靠近自己那片薄膜的6倍,即可解決。

台灣科展應用組評審委員開會後指出,該作品分析10幾種一般常見的透明彈性薄膜的材料、與10幾種一般常見的液體進行實驗比較,並找出最適合且可作為可變焦距透鏡的組合,過程顯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方法。

召集人台科大機械系教授雷添壽指出,應用部分除製作出眼鏡雛形品外,將元件微小化很有創意,製作出小於1公分直徑的小型透鏡,並搭配光纖與透鏡的連接,製作出可變焦距的內視鏡雛形品。

評審也說,單是要將原本不適合做為小型透鏡的技術微小化,就有困難度,以一個高中生可以獨力製作出如此精巧的裝置,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