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ysorg.com/news155372626.html
March 4th, 2009
※ 譯註:ante,賭注也,ant 螞蟻也。
科學家在週三表示,黑猩猩不僅會使用工具捕捉白蟻,而且也能夠修改它,這樣的技能需要概念上(conceptual)與文化上的技術。
動物學家早就知道黑猩猩會為了可口的白蟻點心而使用短小的棒狀物,那被用力推入白蟻的巢穴中。這些昆蟲會咬住這根侵入的探針,接著使勁拔出並大快朵頤。
在一項由英國 Royal Society 所發表的研究中,三位來自於德國、美國與剛果共和國的科學家描述某些黑猩猩已如何學會做的更棒。
在 Goualougo Triangle,一處在剛果 Nouabale-Ndoki 國家公園的低地森林,當中的猿類已經學會如何修改「釣」白蟻的工具以收穫更多。
該團隊以被動式紅外線感應器設置攝影機來記錄黑猩猩在白蟻巢穴的行為表現。
他們發現,這些黑猩猩會製造特別的「刷棒(brush sticks)」,據了解有更多白蟻會因這種形狀的探針而上鉤。
這種棒子以竹芋(arrowroot)植物的莖製成,那被黑猩猩採摘並去除葉子。這些猿類接著使用牠們的牙齒將莖的末端撕開,並磨破(fray)纖維,形成一種尖端,那十分類似畫家所使用的畫筆。
根據這篇論文,來自於白蟻巢穴中(位於 Goualougo Triangle 六隻黑猩猩社群中)所復原的工具,有超過 80% 經過修改以賦予刷子狀的尖端。
"刷棒" 也在中非其他黑猩猩所在之處被發現,但有趣的是,在東非的黑猩猩會主動移除磨損的終端。
或許這些黑猩猩應該學這種手法。在動物學家親身測試刷棒以及未修改的棒狀物之後,對於它們在功效上的差異性感到驚訝。
在每一次捕捉中獲得成果的機會,刷棒比未經修改的棒子要多出四倍以上,且平均捕獲量( haul)為 4.9 隻白蟻,相較之下未修改的棒子只有 0.27 隻白蟻。
這些發現很重要,該研究表示。黑猩猩,看起來像人類,似乎能將牠們想要做的事概念化 -- 而工具製造是一種文化上的成就 -- 從別的黑猩猩那裡學習或複製,而不是某種與生俱來的技能。
研究表示, "我們的結果指出,黑猩猩擁有工具外型的心理樣板(mental template),那在精巧製作此工具期間被利用,並在使用期間精進它。"
這篇論文,出現在 Biology Letters 期刊上,由位於德國東部 Leipzig 的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的 Josep Call 所領軍。
※ 相關報導:
* Design complexity in termite-fishing tools of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http://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early/2009/02/27/rsbl.2008.0786.abstract
Crickette Sanz, Josep Call and David Morgan
Biology Letters,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March 4, 2009,
doi: 10.1098/rsbl.2008.0786
* 黑猩猩有心機 存石頭丟遊客
Chimp's stone throwing at zoo visitors was 'premeditated'
http://www.physorg.com/news155819694.html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9.03.11
9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黑猩猩會儲存石塊作為彈藥,在生氣時扔向動物園遊客。這證明先前實驗所獲結論,即靈長類和人類一樣,會為未來預先做好計畫。
2006年德國一項實驗顯示,紅毛猩猩和侏儒猩猩能想出用什麼工具摘葡萄,而且數小時後仍然記得要帶著那個工具。
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博士生歐斯瓦斯(Mathias Osvath)與3名動物園飼育員共同觀察富魯維克動物園(Furuvik Zoo )一隻雄性黑猩猩桑提諾(Santino),逾十年後他發現,這隻31歲黑猩猩每天早晨遊客入園前,就開始冷靜地收集石頭,並從大混凝土塊上敲下圓盤狀的小片。如果這些混凝土太大,他還會將之敲小以適合手握丟擲,牠會等到中午再朝圍觀遊客擲去。
歐斯瓦斯說,因為牠投不準,很少人真被擊中,也從沒人受重傷。
雄性猩猩有掌控環境的天性,對環境內有他碰不到的人極難容忍。此研究9日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歐斯瓦斯說,桑提諾收集或製造彈藥時「始終」冷靜,「與攻擊時的亢奮有天壤之別」。「這證明牠不是一時興起,是以複雜方式在設想未來。」
園方曾在早上將桑提諾關起來,讓牠不能收集石頭,牠的攻擊性卻依然不減。去年秋天決定為牠「去勢」,因桑提諾特殊行為只在6、7月發生,今夏可知成效。
※ 相關報導:
* 鵲鳥的鏡像自我認識
* 黑猩猩的一堂經濟學
* 猴子天生就會算數?
1 則留言:
猴子「援交」經濟學 生存有道
【蔡鵑如/綜合報導】2009-11-05 中國時報
人類是懂得商業交易的動物,而研究發現,跟人類關係密切的猴子也頗有經濟天分。
動物學家研究猴群的經濟行為模式,發現印尼的長尾獼猴會從事「援交」,南非長尾黑顎猴則因能拿到蘋果,身分地位也跟著三級跳。
學者指出,動物不會以言語協商,也無法締約,但牠們經常交換貨物和勞務。研究猴子交配行為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動物學家古莫(Michael D. Gumert)表示,這可稱之為「大自然經濟」。
美元是國際貿易市場的主要通貨,「清理門面」服務,則是靈長類的代表貨幣。猴子越常接受群居夥伴順毛、抓蝨子,代表牠在同類中越富有。
古莫待在印尼叢林廿個月,研究常尾獼猴群居行為,並觀察其「交配市場」後發現,公猴努力為母猴抓蟲洗臉順毛,報酬就是可以嘿咻,一小時四次,而且母猴一試成主顧,之後不太可能再跟其他公猴交配。如果公猴市場供過於求,公猴性交易的代價就會提高,清理門面服務的「匯率」,會隨供給與需求改變。公猴奇貨可居的地區,只要為母猴梳理毛髮八分鐘即可,但若競爭激烈,公猴得工作十六分鐘才能一親芳澤。
而性不是叢林裡唯一可以交易的東西。猴群中有新生兒報到,雌長尾獼猴會排排站,幫猴媽媽清理門面,只為了抱一抱初生小猴。
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諾伊(Nonald Noe)及漢默斯坦(Peter Hammerstein),創造出「生物市場理論」(biological market theory),以解釋靈長類動物的互惠行為和不成文交易。該理論主張,商品與交易對象的價值隨供給而變動。古莫的發現則和兩人的研究不謀而合。
叢林市場與人類資本市場一樣,供需才是主宰。諾伊的弟子賽西兒.傅如圖(Cecile Fruteau)發現,群居的南非長尾黑顎猴中地位卑微的雌猴接受訓練後,為群猴打開了蘋果盒,地位也瞬間水漲船高,其他猴子對她巴結有加。
令研究人員更驚嘆的是,儘管動物世界婦沒有一套表面上的體系,但和人類系出同源的靈長類動物對於勞務與商品,卻有與生俱來的概念。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猴群中無形的協商與交易,意味著「強者生存」的老調不見得正確,改為「合作才能生存」似乎更恰當些。
◆ 舊情復燃 企鵝愛上人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09.11.05
企鵝愛上人很稀奇,中途變心最後還重燃愛苗,恐怕更絕無僅有。這種案例發生在德國明斯特的阿爾衛特動物園。
明鏡周刊報導,這段高潮起伏的戀情始於13年前,名為珊蒂的一歲非洲企鵝從紐倫堡動物園轉過來。
奇特的是,珊蒂不急著融入企鵝社群,目光始終盯著管理員沃布拉特。47歲的沃布拉特說:「我們覺得很有趣。通常你都得戴著厚重的手套,以防被牠們的利嘴啄傷,但珊蒂會坐在我的靴子或手臂上,只想要我摸摸牠。」
這段奇特的關係對動物園是好事,沃布拉特與珊蒂聲名大噪,甚至上電視脫口秀、拍電影。
2006年,沃布拉特因病返家休養6星期。重返工作崗位時,赫然發現珊蒂已經變心。珊蒂看上年輕企鵝「湯姆」。
2008年,共組家庭的珊蒂與湯姆生下2隻小企鵝,但湯姆稍後因為細菌感染死亡。小企鵝被送進中途之家,珊蒂恢復單身。
沃布拉特說,湯姆死後,珊蒂似乎對他重燃愛火。珊蒂與沃布拉特「復合」,再度每天為遊客表演。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