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5

移植心臟救活舊心 全球首例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07.15

16歲英國少女漢娜‧克拉克襁褓時期,因心臟衰竭接受移植,10年後原有心臟恢復功能,現已摘除受贈器官,靠原有心臟過著健康生活。

年紀輕輕卻命運多舛的克拉克,襁褓時罹患擴張型心肌症以致心臟嚴重衰竭,1995年7月,兩歲大的克拉克接受心臟移植,移植心臟迅速接管原有心臟的大部分功能,克拉克逐漸康復。

不過,10多年來克拉克服用的抗排斥藥物,其副作用使她罹患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引起的移植後淋巴擴增疾病(EBV PTLD),這是移植病患服藥抑制免疫系統排斥新器官時,可能罹患的一種癌症。

克拉克接受化療並服用藥物,但癌症一再復發,醫師只有降低抗排斥藥的劑量來抑制癌症,移植心臟的功能已受影響,克拉克幾近腎衰竭,瀕臨病危。克拉克的移植心臟衰竭之際,原有的心臟卻逐漸復原,開始正常運作。

2006年2月,醫療團隊做了一個醫界未曾見過的大膽決定,摘除移植心臟並停用抗排斥藥物。克拉克移除心臟39個月後,癌症已完全痊癒,心臟也正常運作。

英國外科醫師在「刺胳針」(Lancet)期刊發表報告指出,這應是孩童衰竭的心臟功能恢復到足以摘除移植心臟的全球首例。

負責治療克拉克的倫敦帝國學院、報告共同作者雅庫布(Magdi Yacoub)教授表示:「心臟可能恢復功能就好像魔法一般。」

雅庫布與治療團隊表示,克拉克的病例提供了移植、心臟復原與惡性疾病研究的重要線索。



◆ 兩顆心共存體內10年 英少女「壞心」奇蹟復元

自由時報 2009.07.15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一名女孩幼時因心臟受損接受心臟移植,與原有心臟並存10年,現在少女原有心臟不但已自行復元,也摘除了移植心臟,靠著自己的心臟過著健康生活,據信這是世界心臟自行復元的首例,被醫界譽為奇蹟。

為這名現年16歲少女克拉克治療的倫敦帝國學院教授雅庫布,14日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報告,他說:「那顆心臟在我們移入新心臟接手它的工作時,完全不會收縮,而現在正正常地發揮作用」,「這顆心臟復元的可能性就像魔術。」

克拉克1995年2歲時,因為罹患心肌症造成心臟肥大、嚴重衰竭,並危及性命,雅庫布將一顆5個月大捐贈者心臟移植到她體內,但特別之處在於,移植心臟並非取代、而是與原有心臟並存,並接手原有心臟的大部分工作,而原有心臟則得以休息。經過4年半觀察,醫療團認為兩顆心臟並存情況良好,沒有必要取出移植心臟,就繼續讓克拉克以「雙心」過日子。

不過移植手術後10年,克拉克出現服用抗排斥藥常有的副作用:罹患癌症「EBV移植後淋巴增生失調症」,即使接受化療和降低抗排斥藥劑量都無法阻止癌症一再復發,她體內那顆移植的心臟也開始出現排斥、停止作用;相較之下,原有心臟卻幾乎已經完全復元到能開始正常作用。於是醫療團決定,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取出移植心臟,並於2006年2月動手術。

之後再經過39個月,克拉克的癌症已經全好了,原有心臟也正常運作中。現在她已能做些運動、並計畫9月重回學校,她說:「現在我已經像我的朋友一樣,有正常生活。」

歐洲心臟醫學會心臟外科手術小組主席烏瓦認為,克拉克的例子「是個奇蹟」;美國心臟學院前主席齊普斯說,「這顯示心臟確實能自行修復,只要給它機會。」不過學者認為,現在還無法了解克拉克的心臟何以能復元,也不是所有相同情況的人都能有同樣的結果,齊普斯說,若能找出心臟自我修復機制,或許能從中開發出療法,造福更多心臟病患。



◆ 「心心相印」 英少女生命奇蹟

【諶悠文/綜合報導】2009-07-15 中國時報

英國十六歲少女漢娜.克拉克在兩歲時,因心臟嚴重衰竭接受「異位心臟移植」手術。醫師未切除她的心臟,而是把捐贈者的心臟與她的心臟縫合並列,使她擁有兩顆心。二○○六年醫療團隊將植入的心臟摘除,漢娜原本的心臟竟奇蹟似地自行復原,如今她已完全康復。

一九九四年漢娜八個月大時罹患心肌症,嚴重衰竭的心臟是一般人的兩倍大,可能活不過一年,醫師便把她列入等待心臟移植的名單。但心臟問題連帶影響到肺臟,她的肺臟也須進行移植。

兩歲心臟移植 舊心臟未移除

由於心肺同時移植的風險過高,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心臟外科手術權威雅庫布認為,如果漢娜的心臟有時間休息,可能會自行復原。因此,一九九五年七月,漢娜兩歲大時,雅庫布團隊幫她動了心臟移植手術,把一名五個月大嬰兒捐贈的心臟植入,直接縫接在漢娜原本的心臟旁邊,新的心臟很快接下舊心臟的大部份功能,保住她的性命。

四年半後,新舊兩枚心臟配合良好,醫生決定不取出移植的心臟。可是漢娜為了防止排斥新器官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卻產生副作用,導致她罹患名為「EB病毒相關之移植後淋巴增生疾病」(EBV/PTLD)的癌症。

服藥副作用 移植心臟漸衰竭

住在威爾斯地區的漢娜接受化療,並服用藥物,不過癌症一再復發,醫師只有降低抗排斥藥的劑量來抑制癌症,但腫瘤依舊擴散,漢娜的身體也開始對移植心臟產生排斥反應,移植的心臟開始衰竭。

不過幸運的是,那時漢娜原本完全不會收縮的心臟,似乎已自行復原到可以正常運作。二○○六年二月,倫敦「大歐蒙街兒童醫院」的Victor Tsang與雅庫布共同帶領的醫療團隊決定摘除捐贈者的心臟,如此才能停用免疫抑制劑,而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舊心臟自行痊癒 竟恢復功能

卅九個月後,漢娜的癌症痊癒,心臟也恢復正常功能。現在的漢娜開始從事體育活動、獲得一份兼職工作,並打算九月回學校讀書。

漢娜的個案研究發表在《刺胳針》醫學雜誌。美國心臟病專家齊普斯表示,這起案例顯示心臟確實能自行修復,如果醫界能夠找出漢娜心臟自行痊癒的運作機轉,進而研發出治療方法,將嘉惠許多心臟病患。

有些人認為,心臟內有少許幹細胞,若心臟處於危機情境中,會以某種方式啟動幹細胞,讓受損的組織再生。

※ 可能是新心臟上的幹細胞救了她。相關報導:

* British girl's heart heals itself after transplant
http://www.physorg.com/news166768188.html

* Late donor cardiectomy after paediatric heterotopic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9)61201-0/abstract
V Tsang FRCS, Prof M Yacoub, FRS, S Sridharan, M Burch FRCP,
R Radley-Smith FRCP, A Khaghani FRCS, B Savoldo MD,
PJ Amrolia FRCP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4 July 2009
doi: 10.1016/S0140-6736(09)61201-0

幹細胞再生修補先天性心臟缺陷
將皮膚細胞安全轉變成幹細胞的方法更接近臨床
心臟瓣膜植入 毋需開心手術
移植:「分子混種」模糊自我、非我的邊界
新發現或能導致發展更安全的免疫抑制劑
多發性硬化症成功在動物中逆轉

研究:膽固醇結晶與心血管的侵害相關
高碳食物為何對心血管不好?

2 則留言:

fsj 提到...

內外科融合手術 治複雜型心臟病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2009.10.02 自由時報

為了搶救兩名「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嬰兒的生命,台中榮總心臟內科與外科醫師去年聯手進行「融合手術」,透過外科醫師開胸,先處理血管問題後,再借重內科的心導管置放支架,或是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出血少、手術時間僅1小時的優點,分別為出生才8天的林小妹,以及出生10天的范小弟進行治療,創下台灣醫療新紀錄。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也是小兒心臟科醫師傅雲慶昨天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是1%,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為萬分之一。不過,有的孩子在產檢時,即發現有嚴重心臟問題,被提早結束生命;有的孩子出生後,家人放棄治療,而來不及長大。

由於傳統開心手術需使用人工心肺機,且手術時間大約要10小時,麻醉時間長,以致風險高,也可能有腦損傷的後遺症;內科心導管治療則是從鼠蹊部入徑,置放支架,或做氣球擴張術,約要2至3小時,但是複雜型心臟病患則可能有大出血等風險,因此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由心臟內、外科醫師聯手,先打開胸腔為入徑口,再做內科治療,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讓病嬰可以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傅雲慶指出,現在13個月大的林小妹,是台灣首例、世界第2例因「右心發育不全、肺動脈閉鎖,接受融合手術治療」的病例。她是雙胞胎中的姊姊,出生時體重只有2800公克,在出生第8天時,因呼吸衰竭合併缺氧,必須緊急「開心」救命,因此由心臟外科醫師魏皓智先幫她打開胸腔,以針穿刺肺動脈瓣,以便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以進行氣球擴張術,術後她的血氧狀況顯著改善。

現在11個月大的范小弟則是台灣首例因「左心發育不全,施以融合手術治療」的病例,出生第4天,因休克從苗栗轉送來台中榮總,到院時,已心肺衰竭、瞳孔放大,原以為難以存活,但沒想到他在出生第5天時,即展現旺盛的生命力,他的阿嬤請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救他。

因此中榮的醫師再度攜手合作,在他出生第10天時,先由心臟外科醫師為他施行雙側肺動脈縮小術,再由心臟內科醫師施以動脈導管支架置入術,成功救回他的小命。

傅雲慶主任表示,這兩例成功案例除了將來可能不適合激烈運動外,其他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因此他懇請其他家長不要輕言放棄。

fsj 提到...

AB型女捐腎給A型父 血型不同活體捐腎成功

【聯合晚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報導】2009.12.31

台中榮民總醫院突破傳統移植不可行的「ABO」血型不相容的障礙,完成中部地區第一例活體腎臟移植病例;由AB型女兒捐腎給A型父親,迄今父女康復情況都很好。

中榮今天上午發表首例「ABO」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成功病例,期盼這項突破有助日後那些不易找到適合器官捐贈者的腎衰竭病患都能有機會「重生」。

中榮腎臟科主任吳明儒說,過去AB型的人只能捐給AB型的人;O型可以捐給所有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的捐贈,如今這項障礙已被突破。該院是繼北部台大醫院、南部成大醫院之後,中部第一個有成功案例的醫院。

他指出,手術困難度除了血型不相容之外,受贈者陳先生經歷心導管手術、主動脈剝離術與置換人工血管等,而其女兒左右兩腎動脈又比正常人多了兩條,因此自今年一月評估,直到七月十六日才手術,歷經五小時手術時間完成。

接受33歲女兒捐腎的陳先生說,他原本不希望女兒捐腎,拖延一年多,直到身體狀況不好才接受;女兒則表示,她看到父親洗腎後生活品質愈來愈不好很難過,很早就想捐腎給父親。

吳明儒亦說,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至今等待腎臟移植者仍舊超過五千人,而且平均每年只有大約一百餘人捐贈器官。活體腎臟移植的推廣可以舒緩一部分屍體供腎來源不足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