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0

寫獨裁恐怖 慕勒摘諾貝爾文學桂冠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16254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諾貝爾文學獎8日揭曉,由羅馬尼亞出生的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Herta Mueller)榮膺桂冠。慕勒曾在羅國極權統治下度過艱苦歲月,書寫自身人生經驗的作品特別贏得評審青睞,讚揚她「以詩的凝練,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who,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oetry and the frankness of prose, depicts the landscape of the dispossessed.)。

瑞典皇家科學院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時間8日下午1點(台灣時間8日晚間7點),宣布現年56歲的慕勒為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集小說家、詩人、散文家於一身的慕勒將獲瑞典幣1000萬克朗(約4598萬台幣)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定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頒發獎金。

慕勒摘下桂冠,為諾貝爾文學獎連續第三年由歐洲作家獲獎,也是第十位德國的諾貝爾得主,上一位是1999年的葛拉斯。

瑞典科學院祕書長英藍德說,慕勒不僅敘述獨裁統治下的日常生活淋漓盡致,且使用的語言「非常棒,獨樹一幟」,寫作技巧則是「句子簡短,意象豐富」、「用字精確」。

慕勒1953年出生於羅馬尼亞西部尼茲基多夫的德裔社區,親身經歷羅國秘密警察監督下的恐怖生活。1970年代末期,慕勒在一家機器工廠擔任翻譯,因拒絕當情治單位的線民而遭解雇。其後她決心獻身文學,並為能自由創作而在1987年與丈夫移居德國柏林。兩年後,羅國共產政權垮台,獨裁者希奧塞古下台並遭處決。

慕勒筆下描述極權統治何等不堪,秘密警察又如何無所不在地監控人民生活的部分,特別能感動讀者。慕勒對現今羅國政府依然枉顧正義,放縱情治人員偷改檔案,仍不時提出批判。



◆ 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 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885+112009100900194,00.html

【楊明暐/綜合報導】2009-10-09 中國時報

瑞典學院八日宣布,在羅馬尼亞出生的德國女詩人、小說家以及評論家荷塔.慕勒(Herta Muller),以其「濃郁的詩歌,誠摰的散文,描繪出無依無靠者的內心視野」,獲得二○○九年諾貝爾文學獎。慕勒現年五十六歲,是有史以來第十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桂冠的女性。

近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有:二○○四年奧地利的艾芙烈.葉利尼克及二○○七年英國的多麗斯.萊辛。慕勒是今年諾貝爾獎第四位女性得主,使二○○九年成為歷屆諾貝爾獎女性獲獎人最多的一屆。

描繪極權壓迫 今年得獎別具意義

慕勒將於十二月十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領取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六二○萬元)獎金。她得知自己獲獎後,透過德國卡爾.翰澤爾出版社發表聲明:「我很驚訝,到現在仍無法相信。現在我無法多說什麼。」

荷塔.慕勒出生在獨裁者希奧塞古鐵腕統治下的羅馬尼亞,且身為德裔少數族群,對極權壓迫有切身體驗,這一特點也反映在其作品對鐵幕生活的描述。今年正逢東歐共黨政權垮台廿周年,慕勒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可謂別具意義。

寫作風格獨特 具不可思議的力量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恩隆德說:「慕勒寫的東西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她的風格非常非常獨特。只要讀上半頁,你就立刻知道這是荷塔.慕勒的作品。」

「她總想訴說一些事,部分原因是她身為羅馬尼亞受迫害異議人士的背景,但也因為她與自己的國家,與那個政權,與多數人使用的語言乃至與她的家人,形同陌路。」

慕勒主要是用德文寫作,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其它文字,較著名者有《風中綠李》(The Land of Green Plums,中譯本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護照》(The Passport),《單腿旅行》(Traveling on One Leg)、《約會》(The Appointment)等。

彌補美國傷口?得主國籍受矚目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籍格外受矚目,這是因為去年瑞典學院前常任秘書恩格道爾曾公開批評美國作家只關注自己的文化,未曾真正參與世界範圍的文學對話。有些人揣測,這番話太傷美國人感情,因此委員會今年可能選出一位美國作家以茲彌補,不過得主揭曉後,美國作家只能繼續等待。



◆ 德女作家慕勒 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9/today-int1.htm

自由時報 2009.10.09

〔編譯張沛元/綜合八日外電報導〕向來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熱門人選的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八日摘下二○○九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成為第十二位獲得此一殊榮的女文豪。生於羅馬尼亞的慕勒過去批評共產政權不遺餘力,被譽為是羅馬尼亞文學良心,在柏林圍牆倒下二十週年之際,她的獲獎被視為諾貝爾獎對共產主義垮台的肯定。

破紀錄!今年已有四女性獲獎

慕勒也是今年諾貝爾獎頒發至今第四位獲獎的女性,為該獎自一九○一年首度頒發以來、女性得獎人數最多的一年。今年的諾貝爾獎迄今已頒發醫學、物理、化學與文學獎,其中醫學獎有兩名女性獲獎,化學獎與文學獎各有一名女性得獎。

瑞典學院在頌詞讚揚慕勒的作品,「有詩歌的精練,散文的率直,描述無家可歸者之境況」。現年五十六歲的慕勒對於獲獎深表震驚,「我很驚訝,還不太敢相信,我現在不知道該說什麼。」

瑞典學院秘書長英格朗表示,慕勒的作品風格極為獨特,這一方面源自於她身為被起訴的羅馬尼亞異議人士的背景,一方面也基於她在自己的國家,對政治體制、對主流語言以及對自己的家庭的異鄉人身分。慕勒將可獲得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五百九十四萬兩千元)的獎金。

慕勒於一九八二年在文壇初試啼聲,發表短篇故事集「低地深淵」(Niederungen),但隨即遭當時共黨政府審查刪修。一九八四年,慕勒在德國出版完整版,同年又在羅馬尼亞出版「受壓迫的探戈」。這兩本書都是描述一個羅馬尼亞的德語小村莊在貪瀆、偏執與壓迫下的艱苦生活,「羅馬尼亞國營媒體痛批這些作品,但在羅馬尼亞以外,德國媒體卻對這兩本書予以好評,」瑞典學院說。

慕勒向來公開批判羅馬尼亞獨裁者西奧塞古的共產政權與秘密警察,曾因拒絕當線民而丟了畢生第一份工作,最後被禁止在羅馬尼亞出版作品;一九八七年,慕勒與同為作家的夫婿移居德國,稍後陸續出版「狐狸當時已經是獵人」(一九九二)、「風中綠李」(一九九四),以及「約定」(二○○一)等小說,皆詳盡刻畫在停滯腐敗的獨裁政權統治下的日常生活。慕勒的著作多以德文為主,但有部份作品被翻譯為英文、法文與西班牙文。

慕勒的父親在二戰時曾參與納粹黨衛軍。許多德裔羅馬尼亞人在一九四五年被遣返至蘇聯,慕勒的母親也不例外,在勞改營待了五年。多年後,慕勒在作品「Atemschaukel」中描述德裔羅馬尼亞人流亡蘇聯的故事。慕勒曾在德、英與美等地許多高等學府客座講學,目前定居柏林。

※ 相關報導:

法偶像作家克萊喬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女作家戴諾貝爾桂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