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7

染色體研究 三人共獲諾貝爾醫學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177779.shtml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10.06

諾貝爾醫學獎五日揭曉,三名美國科學家伊莉莎白‧布雷克本、卡蘿‧格萊德與休斯塔克,因發現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的複製過程與老化的關聯而膺選,這項研究可望為癌症治療和抗老化帶來曙光。

三人的研究成果說明了染色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可在細胞分裂時成功複製,且不致使基因鈍化。

瑞典卡洛林學院諾貝爾大會表示,三人的研究「解決了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問題,了解染色體如何於細胞分裂時完整複製,並防止退化。這項發現為我們認識細胞增加新面向,為對抗疾病機制提供曙光,並刺激潛在新療法的發展」。

布雷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和格萊德(Carol W. Greider)發現,位於染色體頂部的端粒,乃由端粒酶形成,這種酵素正是防止細胞退化的關鍵。布雷克本和休斯塔克(Jack W. Szostak)的研究則指出,端粒酶不足將導致老化。

卡洛林學院教授韓森負責去電通知得獎者,他表示三名科學家都親自接了電話,雖然聽起來有點睏但很高興。休斯塔克還說,要辦個盛大的派對慶祝。

聽聞得獎時,格萊德正忙著送小孩上學,因此延遲發表得獎聲明。她謙虛地說,研究之始純粹出於好奇,並未想到有助於癌症治療。

這也是諾貝爾獎歷來首次有兩名女性同時獲頒醫學獎,出生於澳洲的布雷克本擁有澳洲及美國雙重國籍,她是澳洲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殊榮的女性。

格萊德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六十歲的布雷克本是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曾任格萊德指導教授。五十六歲的休斯塔克目前在波士頓的麻州綜合醫院教授基因學,三人可平分一千萬克朗(約台幣四千五百六十萬元)獎金。



◆ 諾貝爾醫學獎出爐/控制端粒酶 抗癌新希望

自由時報 2009.10.07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端粒酶是近代醫學重大發現,正常細胞中的端粒酶幾乎處於關閉狀態,毫無作用,卻有高達八成五的癌細胞端粒酶相當活躍,端粒酶因此被視為癌細胞如脫韁野馬般失控增殖的關鍵,也是癌症標靶治療的新希望。國內學界分析,未來若能研發出抑制端粒酶的新療法,或許能對大多數癌症患者發揮療效。

試圖一圓人類長生不老夢

近年也有學者透過控制端粒酶基因,試圖製造所謂的「不死細胞」,希望一圓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

中研院院士沈哲鯤表示,端粒酶有如一刀兩面,會使癌細胞加速分裂,導致腫瘤生長失控而不斷擴大;另一方面,若啟動對正常細胞內的端粒酶,則可以使細胞再生、回春。

沈哲鯤表示,端粒是位於細胞染色體末端的DNA,細胞每經一次分裂,端粒就會變短。隨著人體老化,端粒會不斷變短,終至細胞無法分裂而靜止、死亡,使人體各種老化現象隨之出現,而端粒酶的作用,在於可使端粒變長,進而延緩老化過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大釗表示,端粒酶研究與癌症密切相關。

目前已知各類癌細胞中有高達八成五的端粒酶極為活躍,目前認為抑制端粒酶便可抑制癌細胞分裂,進而使癌症獲得控制,成為新一代癌症標靶治療的研究方向。

不過,沈哲鯤也強調,發展抑制端粒酶療法以治療癌症,最大的挑戰在於一方面精準地瞄準與抑制癌細胞端粒酶,另一方面又不會傷害到正常細胞。

沈哲鯤表示,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中有兩位具師徒關係,布萊克本是格蕾德的老師。第三位得主索斯塔克則曾是我國已故中研院院士吳瑞的學生。去年過世的吳瑞是國際知名的基因工程、生物技術領域重要開創學者,他早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任教時,曾指導索斯塔克進行博士後研究。

※ 相關報導:

解構端粒酶:開啟癌症與老化治療的新途徑
卵子確保精子不會變得太老:重置端粒長度
陽明團隊發現cisd2 長壽基因
在長壽酵母中,葡萄糖到甘油的轉換能抗老化
我很瘦,但膽固醇過高
養老新點子:分期賣房子

諾貝爾醫學獎 法德3人共享
英美三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桂冠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美研究:兩種端粒酵素調控基因是長壽關鍵

中央社 2009.11.24

紐約葉希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最新的研究發現,特定的「端粒酵素」調控基因,更能保護染色體「端粒」,可降低老化疾病與罹癌的風險,可謂是健康長壽的關鍵之一。

染色體端粒(telomere)的作用在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但每次細胞分裂都會使端粒的長度縮短,在端粒縮短至一定長度後,細胞就會停止分裂或死亡。

如果端粒異常,可能引發快速老化;如果在端粒耗盡後,細胞仍持續分裂,則可能因染色體複製異常導致疾病或癌症發生。

但端粒酵素(telomerase)可修補或維持端粒長度,減緩細胞老化或避免異常分裂。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三位得主,得獎原因即為發現端粒與端粒酵素,為今後的老化與癌症研究奠定基礎。

贊助此項研究部分經費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指出,許多研究都發現,端粒的縮短與老化疾病或過早死亡有關,但影響端粒修補的基因機制卻仍不明確。

葉希瓦大學「艾柏特.愛因斯坦學院」 (AlbertEinstein College)韓裔副教授徐有信(Yousin Suh)等人,以東歐阿胥肯納吉(Ashkenazi)猶太人的百歲人瑞為研究對象,發現長壽者具有較長的端粒,同時端粒較長者的血脂、認知、血壓、代謝等身體狀況也比一般人更佳。

同時,研究針對hTERT與hTERC兩種端粒酵素調控基因進行分析,發現人瑞多半帶有特定類別的hTERT基因,這類基因不會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同時,只有人瑞帶有兩型罕見的hTERC基因。

研究的另一項發現是,hTERT的某段DNA序列,與特別長壽及更長的端粒有關。

研究人員認為,特定型別的hTERT與hTERC基因具有更佳的端粒酵素調控機制,能讓端粒的修補維護狀況更佳。

徐有信指出,下階段的研究方向是瞭解hTERT與hTERC特定基因型的運作方式。

這份研究報告已刊登在11月13日的「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