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2

專家: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 專家: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4347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2010/06/11

很多人被失眠所困擾,不過英國知名作家提出幾點建議,讓想要擁有較佳睡眠品質的民眾,透過簡單的習慣,讓輕鬆擁有好的睡眠品質不再是遙遠夢想。

英國衛生單位在2008年到2009年間,為了改善英國民眾睡眠困擾,花費共 3600萬英鎊,幅度較前年增加20%,顯示英國人深受睡眠問題困擾。

英國作家芮拉凱在新書《Tired But Wired》中提到,民眾為了改善睡眠品質,以為睡足7~8小時便是好睡眠,不過,她認為有品質的睡眠遠比睡足時間更重要,因此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芮拉凱建議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她說,「一旦身體得到訊息後,身體自然知道每次起床後便得到食上的滿足。」

另外,她則建議每人應從自己的作息慢慢調整自己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如說從一開始4小時,慢慢增加到8小時,一天當中也可以打瞌睡,因為身體可以得到恢復而繼續奮戰。

身兼睡眠輔導專家的芮拉凱曾輔導過許多尋求協助的42歲到49歲的民眾,她表示,每個人適時地做夢,而且不要排斥做夢,可提升生活品質。

至於睡眠環境,因為人類本能會對周遭環境需要有安全感,因此她認為有些人喜歡聽著電扇運轉的聲音才能入睡是正常的,因為透過這些事情,可以傳達大腦所需要的安全感,而這些習慣則因人而異。

最後她建議適時地運動,運動可以調整身體體力及腦力的透支,並可以製造舒緩情緒的腦內啡,幫助身體形成褪黑激素,讓人體經過一天忙碌後,身體自然就會想入睡,以便得到休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早餐來顆奇異果 去油又高纖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11

你吃早餐了嗎?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調查發現,五成台灣上班族沒有天天吃早餐,四成早餐的脂肪超標。專家提醒,不吃早餐的人,專注力、記憶力表現都較差,且容易有肥胖問題。

調查發現,有人喜歡把甜食當早餐,不僅營養成分不夠,也嚴重缺乏纖維質。早餐吃太油、太甜,短時間腸胃需要消化,或血糖上升太快,上班時容易昏沉沉。

營養師劉珍芳表示,依照衛生署建議,成年人每日需要七至九份蔬果,但是九成民眾未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短期造成便秘腸胃不適,長期恐升高大腸直腸癌危機。

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模擬動物腸胃道的環境的實驗模式下,奇異果中的奇異酵素可促進牛奶、牛肉、大豆、玉米和小麥等蛋白質的消化,這些食材正是國人最常食用的早餐,例如牛肉漢堡、玉米蛋餅、咖啡牛奶、豆漿等。

劉珍芳指出,奇異果屬於高膳食纖維的水果,如果早餐吃得太油,攝取這類高膳食纖維的水果,可改善原本過油的早餐,並幫助消化。

調查顯示,一成五上班族每周吃不到三天早餐。主因是趕著上班,來不及吃。劉珍芳指出,完美早餐也可以很簡單,全麥吐司、無糖高纖的豆漿,再加一顆營養密度高的奇異果。此外,營養密度高的水果還包括木瓜、哈密瓜、草莓、芒果、橘子,都是不錯的早餐選項。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指出,經常食用不健康的早餐,可能會影響到工作表現。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或新陳代謝症候群。心臟基金會正推出「分析你的早餐」營養分析活動,詳情請見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網站。http://www.tsoc.org.tw/THF_web



◆ 肝炎患者腸胃不適、口乾舌燥 中醫有解囊妙方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6.11

慢性肝炎與中醫所說肝的病理變化影響關係密切。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中醫所說的肝,經常與情緒影響臟腑機能有關。不單只是指肝臟器官。常見肝炎患者因腸胃不適,也經常多是肝氣鬱結、肝脾不合所造成的;若有口乾舌燥或是口苦、便秘等,則與肝火、肝陽上亢有關。必須改善肝鬱,肝脾不合,同時可配合滋養肝陰用藥調理。

李明哲醫師表示,肝炎患者如果出現腸胃不適,如噁心嘔吐,通常是「肝氣鬱結」、「肝脾不合」問題;若有口乾舌燥或是口苦、便秘、睡眠不好、頭痛眩暈、眼睛乾澀,則是歸類在「肝火、肝陽上亢」的部份。中醫辨證用藥應用,針對「肝氣鬱結」者,常見精神抑鬱或性情急躁、腹脹、胸悶、噁心等,可用消遙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湯等治療,幫助疏肝解鬱作用。

李醫師表示,若為「肝火上炎」者,常見面紅、目赤、耳鳴、大便乾硬、易怒等,可用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治療,幫助清利肝經濕熱作用。

而「肝陽上亢」者,常見精神興奮、易怒、眩暈、面紅、目赤、失眠、腰痠腳軟等,可用一貫煎治療,幫助鎮靜、清熱、祛痰等作用。

※ 相關報導:

成人睡眠:量比質更重要

成功的節食減重與維他命 D 濃度相關
我很瘦,但膽固醇過高
高鹽份攝取與中風、心血管疾病有直接關連
平衡蛋白質的攝取也許才是長壽關鍵
身高、收入與疾病
每天加班逾3小時心臟病易上身

基因解謎 B肝男比女易罹肝癌
每13分10秒 1人死於癌症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端午健康過 五穀粽素看看

中央社 2010.06.12

端午節應景的粽子雖然好吃,但熱量、鹽分和油脂都相當高,花蓮慈濟醫院設計出低熱量、低油、低鹽、高纖的五穀素粽,不僅美味,又能照顧到健康。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林毓楨表示,一般市售的傳統鹹粽1個重約150克,份量相當於8分滿的飯加上1份肉類和1湯匙的油,熱量約350至500大卡,且所使用的食材多是膽固醇較高的肥肉、蝦米和蛋黃,鹽分含量不低。

市售粽子普遍使用高油、高膽固醇的食材當餡料,且糯米不好消化,林毓楨建議民眾,不妨選擇健康食材,自己動手製作低油、低鹽、低熱量、高纖維的「三低一高」粽子,健康過端午佳節。

林毓楨建議,可選用紫米、小薏仁、燕麥、蕎麥、雪蓮子、米豆、花生、猴頭菇、蘿蔔干等材料,自己動手製作五穀素粽。

林毓楨指出,紫米含豐富鐵質,可補血暖身;燕麥、小薏仁和蕎麥富含膳食纖維;花生含優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雪蓮子含優質植物蛋白質和葉酸,有助於預防貧血;米豆的蛋白質含量高;猴頭菇含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高纖維。

五穀素粽的米飯搭配滷煮入味的餡料,不僅口感清爽,且不必沾醬就很美味。林毓楨說,五穀素粽可說是營養滿分的健康粽,但每天最好還是不要吃超過2顆。

因全穀類的食材多含有較高的磷,林毓楨建議腎臟疾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而一般民眾食用五穀素粽時,可搭配豆腐或豆包等豆製品補充蛋白質,再加上燙青菜、蔬菜湯和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 天時、地利、人和 轉骨高人一等

文/侯毓昌 2010.06.12 自由時報

在診間,媽媽注視著替小孩把脈的中醫師,緊張地等待答案。經過中醫師仔細審查小孩的脈象,尤其是「尺脈」跳動後,告知:「可以服用了。」大家好像都突然鬆了一口氣,似乎一切已經水到渠成,小孩轉眼間已經像「大樹」一樣高;但中醫師心中不禁嘆一口氣,發覺必須花一番口舌好好解釋。

「轉骨、轉大人」原指青春期的發育,現在已經被炒作成長高的代名詞。經過廣告的推波助瀾,似乎藥物已變成是唯一的靈丹。其實「長高」是需「天時、地利、人和」互相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何謂「天時」?

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部份:

●遺傳

絕大多數父母屬於高個子的小朋友較容易發育成身高較高的人,除非有後天的干擾;但也不盡然顯示,矮個子的父母就無法養育出高個子的兒女,後天的注意仍可產生矯正的作用。

● 發育的時間

發育時間對女孩來說,相當重要。因為女孩長高的黃金期較男孩時間為短,一般約為月經前一年至經來後二年左右,男孩的生長期則可從國一至高二。所以如何預測女孩的經期即將來臨,是非常重要的事。

臨床也觀察發現發育的時間在現代社會不斷提早,現代女生若體重超過40公斤者較容易有初經的出現,若可以加上中醫的把脈更準,可惜把脈是一件專業的事。另外,臨床的觀察也發現,太早生長的小孩似乎也會有生長期縮短的趨勢。

◎ 何謂「地利」?

地利指的是生長環境,這包括家庭環境、營養狀況等。有英國的研究發現,生長在不和睦,或時常發生衝突的家庭,有31%的小孩子比平均身高還矮一些。生長期小孩食慾大增,營養狀況不佳當然會造成發育不佳,但是目前較不擔心其發生,反而擔心的是營養不均衡,以及能否供應長高的一些特殊營養,如鈣、鐵及特殊元素的補充。

◎何謂「人和」?

人和指的是個人因素配合,不能晚睡。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夜間多於白天,建議國小生在晚上10點以前入眠,國一、國二生最好在晚上11點前入睡。臨床觀察到晚睡或睡眠不佳,對女孩子身高的影響更大。

必須適度運動,最好是刺激從腳跟到小腿的跳躍或跑步運動,某廣告即是以足球或排球隊的小朋友為例。生長發育期若有嚴重外傷或服用類固醇過多,亦會影響生長發育。

中醫扮演的角色,多數屬於「開脾健胃」的推波助瀾、特殊營養的補充,以及調整體質。

切勿迷信一帖數千元的「不需辨個人體質、不分男女的轉骨方」,即可成為承先啟後的角色。

中藥在轉骨的過程中,是屬於累積的效應,同時也扮演體質調整的角色,需要慢工出細活的時間。建議大家需尋找合格且有經驗的中醫師,為下一代的身高與健康把關。(作者為署立桃園暨新屋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 睡醒後就失憶 她,天天重新做人

自由時報 2010.06.12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一名四十七歲的已婚婦女,因兩次車禍導致腦部受損,喪失自從一九九四年以來的短期記憶,此後每天醒來都是同一天,也讓丈夫每天都得說服她相信兩人是夫妻,頗類似好萊塢愛情喜劇「我的失憶女友」劇情。

英國《每日郵報》十一日報導說,住在英格蘭林肯郡斯波耳丁市的米歇兒.菲波茲每天一覺醒來,枕邊人都得說服她,兩人是夫妻。當她表現懷疑時,菲波茲先生就去拿相簿,給她看兩人在一九九七年(十三年前)的結婚照。

米歇兒在一九八五年與一九九○年先後發生機車與汽車車禍,造成腦部受損。她的記憶最遠可追溯到一九九四年,但此後任何一天發生的事情,隔天就全忘光。這種情況令人聯想到二○○四年電影「我的失憶女友」,劇中男主角亞當山德勒嘗試追求女主角茱兒芭莉摩,但後者在車禍後就喪失每天日常生活的記憶。

便利貼提醒記憶

米歇兒得使用數以百計的便利貼及手機日曆的記事提醒功能,幫助自己記得每天的行程與要做的事。她做過的事或見過的人,都必須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參考用。當她偶爾離家出外遊玩時,還必須攜帶輸入住家地址的衛星導航系統。

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家耐斯特說,米歇兒罹患的是罕見的順向失憶症(或前行性失憶症)。不過,這對她也有一些好處,譬如沒有電視節目重播的困擾,每一則笑話也都很好笑,因為每次都是第一次聽到。她目前擔任慈善團體志工,每週有三天照顧殘障人士。

fsj 提到...

久坐A害!運動也補不回來

中時電子報 2010-06-13【本報訊/諶悠文】

坐著時的生理作用機轉與走路或運動截然不同,久坐不等同於缺乏運動

我們每天坐著的時間平均達8、9個小時,讀者可檢視一下自己是否覺得下背部疼痛?大腿後側與下半部是否有點發麻?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久坐引起。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力學與生理學等不同領域所做的最新研究,不約而同獲致一項結論:久坐不動危及健康,即使運動也不能抵銷其負面影響。美國密蘇里大學微生物學家漢米爾頓(Marc Hamilton)表示,大家必須了解,坐著時的生理作用機轉與走路或運動截然不同,久坐不等同於缺乏運動,因為兩者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完全不一樣。

坐幾小時 好膽固醇下降20%

漢米爾頓表示,如果四處走走,活動到能夠擺出不感到疲累姿勢的肌肉,這些肌肉會釋出豐富的酵素,其中一種酵素「脂蛋白酯酶」可分解血液中的脂肪和膽固醇,進而把這些脂肪燃燒成能量,並使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轉化成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

可是當坐下時,肌肉是放鬆的,酵素活動量減少90%至95%,結果就是脂肪囤積在血液中,只要坐幾小時,體內的好膽固醇濃度就下降 20%。

而且,你現在坐的椅子可能不利健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柯蘭茲女士解釋,人的脊椎並不適合久坐,當坐著時,脊椎從原本自然的S型變成 C型,會影響支撐身體的腹部和背部肌肉組織,並使身體其他部位出問題。

坐姿再完美 背部壓力仍極大

美國紐約知名的西奈山醫學中心脊椎外科共同主任荷契特表示,從核磁振造影(MRI)的影像可以看到,即使採用最完美的坐姿,背部仍承受極大的壓力。

業者宣稱辦公椅坐著不舒服引發背痛,是缺少支撐腰椎的護墊所致。但柯蘭茲說,其實腰椎護墊無濟於事。最好的選擇就是採取類似坐在酒吧高腳椅的單腳站立的姿勢,把身體的重量放在雙腿,不讓脊椎壓迫變形。可以站著工作的辦公桌與休閒躺椅也不錯。

久坐的壞處

■ 久坐不動的年長者其死亡率是經常走動的銀髮族的1倍。

■ 常看電視和上網的人(久坐者)易罹患高血壓和肥胖,三酸甘油酯和血糖偏高,好膽固醇濃度偏低的機率較大。



◆ 開懷大笑 可以殺死癌細胞

尹德瀚 2010-06-13 中時電子報

「笑能治病」的說法古已有之,現在有研究顯示,「開懷大笑」等於「內在慢跑運動」,像溫和運動一樣可降低血壓和壓力,增強免疫系統。對體能不足的老人而言,這項發現別具意義。

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洛瑪連達大學柏克教授主持,他找來一群志願參與者並分成兩組,一組觀賞20分鐘的喜劇和相聲影片,另一組觀賞20分鐘戰爭片,然後檢驗他們的血壓、膽固醇和壓力荷爾蒙,發現前者比後者大幅度降低。

柏克說,人的情緒和舉動對身體有具體影響,笑能給人「快感」(high),就像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endorphin);當人一再大笑,身體的反應類似重複運動產生的效果。

柏克研究笑的作用超過20年,他在1997年就做過一項實驗,參與者皆為有心臟病問題的糖尿病患者,其中一組每天觀賞一個電視喜劇影集,另一組則否。結果,前者心臟病復發比率只有8%,後者高達42%。

柏克實驗也發現,笑能增加癌症病患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這些細胞具有直接殺死癌細胞的作用。柏克表示,正如古訓所說,笑的確是治病的良藥。

fsj 提到...

小女孩肉吃多 經期恐提早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6.13

英國最新研究警告,如果小女孩飲食中攝取太多肉類,除可能導致月經提早報到,罹患乳癌、子宮頸癌和心臟病的風險也將大增。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薩塞克斯布萊頓大學以3千女童為研究對象,分析飲食後發現,與35%每周攝取肉類不到4份的女童比較,49%的女童若在7歲時每周吃的肉超過12份,12歲半時初經就會來潮。此外,女童若自3歲起每周吃下肚的肉超過8份,生理期有可能更早。

報告作者、薩塞克斯布萊頓大學藥學院資深講師伊夢珍‧羅傑斯說:「肉類富含鐵、鋅,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家長們毋須矯枉過正,讓女兒改吃素。」她也指出,此報告仍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類似研究比較,才能對女童飲食作更適當建議。

全球女性的初經明顯提早,平均為12歲,月經提早導致雌激素增加,也可能和乳癌有關。這項研究刊載於「公衛營養」期刊,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贊助。



◆ 每天吃5種保健食品 「鑽石級」直銷女爆肝亡

NOWnews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10/06/13

吃過多保健食品,小心沒保住健康反而吃出問題!基隆市一位50多歲的女直銷商每天吃自家賣的各種不同保健食品,一吃就是數年,最近突然爆發藥物性肝炎,不幸身亡。對此,醫生認為,可能是因為她吃了過多的保健食品,與造成「交互作用」有關。

「沒病強身,多吃多補」,很多民眾總抱著這樣的觀念吃保健食品,於是各種顏色的小丸子就一起吞下肚,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害死了人。一名「鑽石級」女直銷商日前全身黃疸、肝急速衰竭送醫,全身凝血功能喪失,送醫10天後死亡。

醫師發現,女直銷商並沒有肝病,也沒吃其他藥物,但是每天吃5種包括卵磷脂在內她所直銷的保健食品,吃了好多年,疑似保健食品之間造成交互作用,但也可能是她本身的體質問題。

對此,榮新診所副院長暨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何一成曾說過,「三高的病人,有的時候會自己去買營養補充品來吃,所以這種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在臨床上是見到不少。」

保健食品跟慢性藥有時也會強碰,例如抗凝血藥Warfanin與保健食品銀杏以及降血脂藥Statin和目前很夯的紅麴不能同時服用。因此國人吃保健食品沒病強身的觀念,真的要改一改了,以免吃出問題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 食藥交互作用 保健品也會傷肝

中央社 2010/06/1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2日電)有醫師指出,保健食品也不見得保險,有民眾疑似長期服用保健食品,後來肝炎發作死亡。由於台灣民眾吃補不亞於吃藥,衛生署將展開食物和藥品交互作用的研究。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今天在B肝藥物相關記者會表示,多年前收治1名病患,患者死前檢出藥物性肝炎反應,可是發病前並未服藥,只有長年服用5種保健食品,令人懷疑就是這樣把肝給吃壞。

簡榮南說,雖然未能直接找出傷肝的食品,可是有許多證據顯示,食品與藥物的交互作用會產生肝毒性的危害,如果病人體質特殊,就可能因此吃出急性肝炎或猛爆性肝炎,民眾若覺得有必要吃保健食品,還是少量、低劑量為宜。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受訪時說,某些食物本身就可能有肝毒素,例如近年很熱門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紅麴,在發酵的衛生條件不佳下,就可能產生橘黴素,橘黴素超過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就有肝毒性之虞。

此外,康照洲說,葡萄柚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正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香港腳的人,就要避免服用葡萄柚及其製品,以免香港腳藥物在肝臟內的濃度升高,造成肝功能損害。

康照洲說,國外對金絲桃(又譯聖約翰草)、銀杏葉等保健食品的研究顯示,金絲桃會降低某些心臟病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銀杏葉則會使華法林等抗凝血劑的濃度過高。

肝病是國病,洗腎則有新國病之稱,顧腎養肝的食品廣告一大堆,衛生署查獲不少宣稱療效的食品違規摻西藥。康照洲說,衛生署將針對國內常見保健食品的肝腎毒性及其與常用藥品的交互作用,進行研究,以利把關食品安全。



◆ 養生變輕生 腎友別碰五穀粽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0.06.14

五穀養生粽,腎臟病友別碰!端午節還沒到,各大醫院急診室已多了不少吃粽吃出毛病的腎臟病人,且除了食材高磷高鉀的傳統粽,醫師更呼籲腎臟病友別碰五穀粽。

台中縣大雅鄉雅林診所醫師林忠照說,腎臟病人也多有高血壓、糖尿病,傳統粽多油、多鹹,食材又是高鉀高磷,很多病人都認為「吃一顆、半顆沒關係吧!」但有的病人腎臟發炎情況已在「懸崖邊」了,只要吃點粽子,可能就得送醫。

梧棲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黃瓊慧說,一般人吃太多粽子可能只是熱量過多,但腎臟病患影響很大。

她說,腎臟病友不適合吃五穀為主的養生粽,應限制飲食中含磷的食物,包括五穀米、糙米、胚芽米、燕麥、薏仁、蓮子、麥片等,這些食物「別人吃了是養生」,腎臟病人吃了是「變相輕生」。

黃瓊慧建議,腎臟病人吃的粽子要避免蘿蔔乾、火腿等,可增加竹筍、紅蘿蔔、蒟蒻、洋蔥等蔬菜。吃肉粽淺嚐則止,避免肥肉蛋黃。甜辣醬、辣椒醬,都屬含磷的食品添加物,也不適合腎臟病人。

童綜合在醫院官網有「腎臟病健康粽的食材及作法」供民眾參考,可DIY包粽,也可向營養課訂購,電話(04)26581919分機4660。

fsj 提到...

五月五過端午 吃粽健胃有妙方

【中廣新聞/林麗玉】2010-06-15

農曆五月五號端午,又是粽子飄香的季節,不過對許多慢性疾病、肥胖病患來說,怎麼吃?大傷腦筋,甚至許多餐廳、店家推出各式各樣的肉粽,包括高檔的海鮮干貝魚翅等頂尖食材全部入粽,另外還有傳統的台式肉粽,粽葉米香四溢,很難不讓人想多吃一口,不過一不注意就可能吃過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醫師洪若樸主任提醒,別小看小小的一顆台式傳統肉粽,一顆台式肉粽250-300克肉粽的熱量,就足足有500-600大卡,常常許多民眾一吃就是兩顆,不僅一餐下來上千大卡,台式粽高油、使用大量肉汁,對痛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病患,不宜大量食用。

為了讓吃肉粽也能吃出健康,營養師提醒,媽媽包肉粽時,不妨選用改良食材,例如傳統的台式肉粽,會選用油脂多的五花肉,糯米炒香,也會拌上高油、高鹹的滷汁,其實這對痛風、慢性疾病、甚至一般民眾來說,吃多了總是會對健康造成負擔,而選用肉粽的食材上,不妨將五花肉改成雞肉、或是鮪魚,另外糯米吃多了,許多人會因為不容易消化脹氣,可以改以3分之1的糯米,搭配燕麥、菇類,增加粽子的纖維,而這樣的一顆養生野米雞肉粽的熱量只有280大卡,比較一般傳統台式肉粽500多大卡,足足少了一半熱量,膳食纖維也多了一倍以上。營養師說,改良式的肉粽加入蕈菇類可以增加肉粽的風味更清香鮮美,而蕈菇類也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可以增加膳食纖維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至於不能吃高膽固醇的民眾,也可以以綠豆仁搓成圓球狀,代替鹹蛋黃。營養師也建議,痛風、有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病患,每餐肉粽的食量建議只吃半顆就好,可以加一份正值盛產期的竹筍, 增加餐食的膳食纖維量。

另外也有營養師設計了果香粽,運用巧思,將蔬果包入粽子裡,增加粽子的香氣、也增加膳食纖維。

五月五端午時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吳建東說,每到端午過後,中醫門診的腸胃問題病患都會增加一成左右,許多出現腸胃不適的,未必是有慢性疾病民眾,而是一般民眾因為食用過多肉粽造成腸胃不適,就有一位病患,最近因為親朋好友送了不少肉粽,一不注意多吃了幾顆,結果一開始胃不舒服,過一會連打嗝都有粽子的味道,後來慢慢變成悶痛、想嘔吐,而這樣的病狀,就是中醫所謂的傷食。

中醫師吳建東說,要避免傷食,最基本的就是食用粽子不要過量,另外就是吃粽子時,一定要記得配合多吃多纖維食物,例如搭配蔬菜水果,一方面容易有飽足感,不會一下子吃太多肉粽,一方面也可以促進粽子在腸胃道內的消化,縮短粽子待在腸胃道裡的時間。

fsj 提到...

哈佛:吃白米血糖高 多吃糙米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6.16

亞洲人主食白米會造成血糖升高,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人若常吃白米飯,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一樣會增加,多吃糙米則可減少這項風險。

若以糙米、大麥、全麥等全榖纇取代白米,可減少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達百分之卅六。每天吃的白米若三分之一以糙米取代,風險也能減少百分之十六。

這項研究分析了十九萬七千名成人資料,包括飲食、生活形態,論文發表在「內科醫學文獻」期刊。

稻米在精製成為白米的過程會失去大部分米糠和胚芽,這兩樣是稻米的纖維質和營養成分的最重要來源。



◆ 身體不適?可能是憂鬱症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10.06.16 自由時報

你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裡痛,晚上睡不好,有時還會莫名胸悶,情緒低落、凡事提不起勁?小心,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醫師指出,憂鬱症不只常會合併各種身體症狀一起出現,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更發現,身體症狀的嚴重度,甚至比心理症狀更能夠預測治療結果。

除了食慾改變、體力變差,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洪錦益指出,臨床上,憂鬱症經常出現的身體症狀,還包括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痠痛、骨頭關節痠痛、頭痛、背痛、胸痛、頭暈等。過去國外研究顯示,在基層醫療就診的憂鬱患者,一半以上是以身體不適作為求診的主要訴求。

林口長庚醫院追蹤135位憂鬱症患者則發現,患者未治療前的身體症狀嚴重度,比其憂鬱與焦慮情緒症狀更能預測預後。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身體症狀愈嚴重,其憂鬱症狀相對比較嚴重或必須使用較多的藥物治療。

此外,很多人以為心理症狀改善,就可停藥,但事實上,若疲累、失眠、身體疼痛等其他身體症狀沒解除,常是憂鬱症尚未完全復元的表現,貿然自行停藥,將提高再復發的風險。該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指出,身體症狀未解除前,仍應持續用藥。

不過,民眾也別因此把身體痠痛、疲累都當成是憂鬱上身。醫師表示,現代人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身體難免會出現肩頸痠痛等症狀,如只是單一部位症狀,且沒有合併情緒改變,不見得是憂鬱症。

但一天到晚有這類身體症狀問題的人,也有可能是個性上相對容易焦慮,洪錦益建議,平常不妨嘗試各種放鬆訓練,像是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腹式呼吸訓練,或是試試冥想、氣功、瑜伽、太極拳、平甩功等,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與神經。

若經確認是憂鬱症,建議一定要儘快治療。畢竟憂鬱症有部分成因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有關,若長期忽視,可能進一步造成腦部功能退化。



◆ 眼睛也會過勞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6/today-health4.htm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2010.06.16 自由時報

一名42歲李姓電子工程師左眼視力模糊,剛開始不以為意,後來視力模糊、兩眼無法對焦,他察覺事態嚴重才求治,經診斷為「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即眼睛黃斑部的「過勞死」病變,施以光動力療法新技術,減緩失明惡化。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醫師柳景豑(左禮去示,右為弟,讀音為志)表示,李姓病患常熬夜加班,壓力相當大,4 個多月前,左眼開始視力模糊,一週前,視力模糊情形突然加劇,看物體變得昏暗、變形,兩眼無法對焦,因而求診。

柳景豑表示,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俗稱「眼睛過勞死」,大多發生於25至50歲的青壯年人,發生原因仍無定論,包括壓力過大、體質過敏反應等。

他並表示,黃斑部病變也是中老年人的視力殺手,表現症狀為看物體扭曲變形、視力突然大幅惡化、黑白對比降低、光感變灰暗等,若發生症狀的前2年未積極治療,視力將急速惡化,甚至會失明。

柳景豑表示,傳統雷射直接治療黃斑部病灶的視網膜滲漏處,讓黃斑部積水快速吸收,但治療位置會產生永久疤痕,部分中心視野缺損。近年新療法,以強度減半的光動力療法,則可避免疤痕與部分中心視野缺損情形,但這項新療法必須自費。

柳景豑表示,不論傳統雷射或光動力療法治療,在黃斑部已形成的病灶仍在,但可搭配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改善,防範再發。

※ 圖解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女友咬一口 愛的印記變爛肉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2010.06.17

彰師大陳姓學生為表示對愛情堅貞,讓女友學「倚天屠龍記」趙敏咬張無忌情節,在他右臂咬一口,沒想到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清除大片爛肉,愛的齒痕成了大塊傷疤。

「小說情節看看就好,千萬別當真,免得自找罪受」,此事令陳姓學生有點心驚,但這「愛的印記」已夠,真的「沒齒難忘」,讓他刻骨銘心。

彰化市秀傳醫院急診部長黃炳文說,人類口水菌種因食物不同有差異,常吃生肉的人,口水細菌最「猛」,吃素者口水細菌單純,陳姓學生的女友吃雜食,「細菌算普通多」。

小說「倚天屠龍記」趙敏在張無忌的手背上咬了一口,還用藥劑將齒痕蝕刻深一點,希望張無忌永遠記住她。浪漫的情節讓陳姓學生的女友心嚮往之,本月初向男友提議「你也讓我咬一口,讓你永遠記得我」。

陳姓學生被女友癡情感動,覺得咬一口不會怎樣,因此同意女友的請求。女友在他右上臂咬了一口,破皮但沒流血,兩人都不以為意,不料陳姓學生第二天傷口紅腫,他塗抹消炎藥沒改善,紅腫面積更逐日擴大,且輕微發燒。

陳姓學生以為感冒,拖了幾天求醫,發現「愛的印記」變成蜂窩組織炎,只好忍痛讓醫師挖除傷口爛肉,並服用消炎藥物,一星期後傷口癒合,手臂上留下長四公分、寬二點五公分的疤痕。

黃炳文說,情侶之間有時會用咬來表達情意,這種行為叫做「愛咬」,但人類唾液含有數百種細菌,站在醫學衛生立場,不贊成。

「我們會因為這件事更相愛」,女友對咬傷男友感到抱歉,比以前更體貼,男友感動地說:「我想忘記她也很難了。」



◆ 鞋襪濕整天 蠹蝕症蛀腳ㄚ

【聯合報╱陳信吉/北市東湖皮膚專科診所院長】2010.06.17

台灣的中小學生真命苦,放學後小學生去安親班,中學生去補習班,布鞋穿一整天,超過12小時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上完體育課、下雨天鞋子弄濕、或是天生掌蹠多汗,常讓雙腳更加潮濕悶熱。因此,一種常見卻少有人聽過的足部皮膚病:蠹蝕症,很可能正在「蛀掉」小孩的腳。

蠹蝕症的正式名稱為「小凹狀角質溶解症」,一般簡稱「蠹蝕症」,因足底病灶看起來很像被蛀蟲蛀蝕過的木頭而得名。致病菌種主要為棒狀桿菌屬的細菌,易在經常潮濕的足部大量繁殖,分泌角質溶解,溶解皮膚角質層,造成足底出現小凹洞,並產生具惡臭的硫化物。

此症好發於足底承受體重的前腳掌、腳趾及腳跟,因長期受潮,常呈現白色浸軟斑塊,其上滿佈最具特色的小凹洞。由於此種細菌只侵犯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鮮少引起發炎反應,所以除了惱人的腳臭外,患者少有其他症狀。

門診中病人的主訴通常只有一個:擦了香港腳的藥也沒效的腳臭。曾有家長如此形容蠹蝕症造成的腳臭:即使患者不在家,光是他穿過的拖鞋都能讓屋裏「滿室馨香」。至於為何擦香港腳的藥對此病無效?因為治療香港腳的藥是抗黴菌劑,而蠹蝕症的病原是細菌,如此等於「豬哥牽到牛墟去」,當然不會有效。

蠹蝕症的治療很簡單:只要一日兩次塗抹治療棒狀桿菌的外用抗生素,通常一周即可見效,嚴重病例亦可配合數日口服抗生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時常保持足部乾爽:襪子濕了要勤換、可準備兩三雙布鞋交替穿、放學後趕快換穿涼鞋、有腳汗症的可配合使用長效型止汗噴劑,這樣腳才不會再被「蛀」一次喔。



◆ 膝下墊枕頭 腰部變輕鬆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2010.06.17

睡覺要睡得舒適,除了挑選床墊,睡姿也有幫助。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在膝蓋下放一個枕頭,可以讓骨盆、腰部放鬆,床靠牆,老人家會睡得比較安心。

簡文仁說,睡覺應該是肌肉最放鬆的時候,不管側睡或仰睡,最大原則就是盡量避免肌肉組織被壓迫、扭曲等,以免肌肉痠痛,甚至可能壓迫周邊神經。

「大字型的睡法較放鬆,也會覺得比較舒服。」簡文仁說,膝蓋下加墊一個枕頭,可以讓骨盆後傾,腰部肌肉較放鬆。不少老人家有退化性關節炎毛病,他說,墊枕頭也有幫助,睡醒時先活動一下關節後再起床。

若習慣側睡,也沒必要硬逼自己改變睡姿。簡文仁建議,這時候枕頭可以放在兩腿之間,也可以在背部加墊一個枕頭或靠牆睡,「最好維持45度的半躺姿勢,90 度的睡姿易壓迫到肩膀及髖關節」。

相較之下,簡文仁較不贊成趴睡,脖子及腰部容易感到不適,「沒有標準睡姿。」他強調,習慣的睡姿最好,只要覺得睡得舒服、放鬆就沒問題。



◆ 失眠老人執行任務成績更讚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6/17 台灣新生報

長期失眠的年長者大腦特徵和睡眠充足的人不太一樣,荷蘭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失眠年長者的大腦活動和一般人不同,不過缺少睡眠並沒有影響大腦功能,失眠年長者的大腦將失眠轉化為一種壓力。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失眠長輩有時執行一些任務,成績表現卻比睡眠充足者來得好。研究人員研判,可能是失眠患者處於「過度警覺」狀態(Hyper-arousal.),因而造成這種結果。

荷蘭研究人員讓失眠年長者進行一些任務測試,舉例來說,當他們看到螢幕上有顆星星,就得盡快按下按鈕,結果顯示,長期失眠的年長者反倒表現較好,有些測試剛開始成績不太理想,但再重複做 3、4次測驗後,失眠年長者的成績急起直追,甚至超越睡眠充足的年長者。不過失眠年長者需要做決定時,花的時間較多。

一旦身體缺乏睡眠,大腦會出現其他機制,以減緩失眠帶來的衝擊。研究人員認為,失眠者進行任務測試時有好成績,或許是因持續失眠,導致身體隨時處在壓力狀態,壓力和「過度警覺」反應很類似,雖然壓力會造成各種身體、心理困擾,不過研究人員還不知道「過度警覺」反應是否對身體有害。

研究人員也發現,失眠年長者的大腦特徵和常人不同,失眠程度越嚴重的人,大腦「眼眶額葉皮質」的密度也越低,也有人認為,大腦灰質異常可能增加失眠風險,但大腦灰質密度降低不表示大腦功能出現異常。

fsj 提到...

運動的胖子 比不動的瘦子更健康

中央社 2010.06.18

一個運動的胖子和一個不運動的瘦子相比,哪個更健康?專家最新研究給了答案:運動的胖子比不運動的瘦子更加健康。

中新社報導,美國盤寧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專家胡剛博士今天在北京一項座談會表示,透過對近兩萬成年人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顯示,增加運動和控制體重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運動對心血管風險有獨立影響作用,而且運動對冠心病和心衰的保護作用,比控制體重的作用更強。

他強調,只要運動,就比不運動強,對於糖尿病人來講,控制體重同樣重要。

美國疾控中心運動與健康部主任邁克爾‧普瑞特表示,中國衛生部倡議每月11日為「步行日」,是非常好的舉措,他希望公眾能把每天都當成「步行日」,增加運動達到吃動平衡。

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提供的數據,2009年中國成人癌症、腦血管病、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已分別佔總死亡的78.68%和 79.62%,較前些年又有較大增長,這些慢性疾病都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久坐少動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中國國家營養食物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曉光也指出,吃和動的平衡對控制體重和保持健康都非常重要,而現在關鍵是「吃」多「動」少。



◆ 運動能提升男性的性能力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即時報導】2010.06.18

一項研究顯示,男性若要改善床上功夫,可能要多運動。因為,有運動習慣的男性在性功能的問卷調查中,得分比久坐不動者要高。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師表示,有適度運動的男性,出現性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比長期久坐者要少三分之二。所謂適度運動,是指每天快走30分鐘,每週四天,或是相當於這樣的運動量。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男性不想為心血管健康而運動,或許必須為了自己的性功能而運動。這項研究是在美國泌尿科學會的年會上發表。



◆ 適度「孕」動更好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670743.shtml

【聯合報╱黃偉婷/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2010.06.18

孕婦到底要不要運動?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孕婦有益,可預防孕婦體力消退、維持肌肉力量,促使生產能夠更為順利,減少生產危險;在產後運動,更能幫助孕婦保持良好的體能和身材。

孕婦常在懷孕期間發生以下問題,如腹直肌脫離、下背和骨盆疼痛、靜脈曲張、骨盆底肌失能、關節韌帶鬆弛、壓迫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等,針對以上損傷以及失能,可利用適度的運動來預防。

孕婦從事運動,應和醫師或治療師討論,確定情況安全後執行,大部分運動建議從懷孕中後期,大約懷孕第四個月開始,而且要依個人體能決定運動種類和強度,運動前中後要攝取充足水分,使運動帶來正面影響。

※ 示範照片詳見原站。



◆ 做月子太補…反而一身病

【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2010.06.18

以前生小孩是件非常危險的事,現在醫學昌明,仍然存在風險,例如產後血崩,就可能無情奪掉產婦的寶貴性命。坊間流行一句話「生的過麻油雞酒香,生不過就是四塊板」,就形容生小孩好似搏命,也點出了那個年代產婦做月子最佳調理──麻油雞酒。

產婦經過一番生死搏鬥後,筋疲力盡,饑餓難奈,老一輩的人會馬上端出一碗香噴噴的麻油雞酒,犒賞產婦,坊間稱此作法是給產婦「壓腹」,相當溫馨,充滿人情味。

但吃麻油雞酒,對產婦及寶寶而言,真的合適嗎?臨床發現,有些產婦吃麻油雞酒,惡露卻排不出,全身發癢,甚至高燒;也有部分產婦吃麻油雞酒,乳腺堵住,整個乳房都是硬塊,出現蜂窩性組織炎。

華人重視坐月子,婦女若時常頭暈,頭痛,腰痠背痛,四肢無力,手腳冰冷,月經疼痛,陰部分泌物過多,就有可能是「月內風」,也就是月子沒有做好。

做月子指的是產褥期,是胎兒及胎盤娩出後,一直到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完全復原期間,大約是六到八周。做月子是婦女改善體質的最佳時機,有些婦女因做好月子,產前頭痛、經痛等婦女病也都好多了,有些婦女因沒做好月子,產後症狀反而變本加厲。

正確的藥食調養,可以影響婦女一生的健康。我們的老祖宗認為,產後氣血大虛,子宮虛冷,故有產後宜溫補之說。除了吃麻油雞酒外,還會吃杜仲炒腰子或豬肝,但是這些高動物性的油脂食物,吃太多了對母親與嬰兒未必合適。做月子少吃高動物性的油脂食物,應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才是正確的健康飲食。(作者為中西醫師)



◆ 白米飯增加糖尿病風險?

【宋鴻宜】2010-06-18 中國時報

日前各大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食用白米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造成消費者一片嘩然。然而,就營養學觀點來看,第二期糖尿病之成因,主要是由於遺傳,後天環境不良與飲食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許多醫學期刊亦發現罹患該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帶有特定危險基因,顯示造成第二型糖尿病之原因並非只有飲食;其他如家族病史、生活習慣不良及缺乏運動者均為高危險群,欲遠離糖尿病之危害,不僅僅是控制單一食物就可達成。

這次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係使用飲食頻率問卷調查方式,以白人為目標族群,由受試者回想其攝取之相關食物頻率與罹患糖尿病之危險性比較。在此研究中,每週攝取五份以上白米之受試者,具糖尿病家族病史之機率原本就高於其他試驗組,且所攝食白米量平均值低於每日總熱量之二%,若將此結果全盤套用於以米為主食的亞洲人,恐會以偏概全。然而研究結論中指出以糙米代替部份白米可降低罹患糖尿病之風險,的確不失為調整現代人過份攝取精緻飲食之良方。

欲探討飲食對血糖之影響,須考量其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若食物之GI值愈高,對血糖控制愈不利,計算GI值時會以白麵包或葡萄糖為基準(GI值為一○○)。GI值小於五十五為低GI食物(如在來米、五榖飯),可避免血糖急速上昇;GI值五十五至七十為中GI食物(如糙米、白米);GI值大於七十屬高GI食品(如糕點、麵條),對血糖控制較為不利。相較之下,白米之GI值並非特別高,消費者應該重視的是減少過份精緻化糕點、含糖飲料或加工食品等高GI食物之攝取,而非單靠減少米飯攝取就能控制血糖或預防糖尿病發生。

稻米為我國主食,在營養學上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若將白米攝取量減少而提高其他富含油脂或過度加工食品之攝取機會,反而增加罹患慢性病的機率。我國正在改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亦指出,以每日二千大卡飲食為基準,每人每日應攝取約十二份五榖根莖類(約等於三碗飯),其中應包含三分之一未經製之全榖類,以米飯為主食仍為均衡營養之基礎。糙米由於富含較多維生素B群及膳食纖維,有助於身體能量代謝及腸胃蠕動,與米飯搭配食用,可調整飲食中攝取過多來自於飲料、精緻糕點或糖類所造成之失衡現象。建議不習慣糙米口感的消費者,可將糙米與白米混合煮食,以達飲食健康。

綜上而論,人體欲獲得足夠的營養以達疾病預防,仍須藉由各類食物均衡攝取,絕非控制單一食物來源而成完成。除了控制飲食之外,更須搭配適量運動,才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法則。(作者為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fsj 提到...

喝茶與咖啡可防心臟病

中廣 2010/06/19

荷蘭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顯示,每天喝一些茶或咖啡可預防心臟病。

這項涵蓋四萬人的長期研究顯示,一天喝超過六杯茶的人可以降低三分之一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同樣的,一天喝2到4杯咖啡的人也有類似的效果。但如果一天喝超過四杯咖啡、或一邊抽煙一邊喝咖啡的話,就沒有保護效果了。

至於喝咖啡加牛奶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指出,基本上,適量飲用茶和咖啡不會傷害人體健康,反而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



◆ 慢性砷中毒 被誤當濕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9/today-health4.htm

圖.文/林政賢

78歲的申先生(化名),一走進診間看診,就拉起衣服說:「醫師啊!我身上的『濕疹』一、二十年了。擦過很多藥,都不會好。有沒有比較好的藥啊?」

我仔細觀察他身上的病灶,可見一塊一塊紅色的斑塊,斑塊上,並有一些結痂及脫屑(如圖一),看起來的確很像是濕疹或黴菌感染。可是,這麼久不會好,有點奇怪。再仔細觀察患者的背部,發現在黑黑的皮膚上,有許多白色斑點(如圖二),且在患者手掌上,也出現一些硬硬的點狀角化(如圖三)。

於是我問他:「阿伯,您小時候是住哪裡?有喝過地下水嗎?」阿伯回答說:「我小時候是住『學甲』,那時候都是喝地下水啊!」至此,可以診斷患者的皮膚病是因為「慢性砷中毒」所引起的「原位鱗狀細胞癌(波汶氏症)」。

除了治療他的皮膚病灶外,也建議阿伯至醫學中心,做一次徹底的身體檢查,來排除體內有其他癌症的可能性。

慢性砷中毒主要是西南沿海的居民,長期飲用含「砷」的深層地下水所引發。根據學者研究,包括嘉義縣的布袋、義竹,及台南縣的北門、學甲、安定等曾為此疾病的流行地區。不過,自從開始飲用自來水後,中年人及年輕人已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筆者在成大當住院醫師時,也遇過長期服用含「砷」的不明中藥粉,所造成慢性砷中毒的案例。

◎慢性砷中毒,常見的三大皮膚症狀為:

●皮膚癌:最常見的為波汶氏症(如圖一)、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

●皮膚上,有黑白斑駁的色素不均,看起來像白色雨滴滴在黑色的地上(如圖二)。

●手掌腳掌點狀角化(如圖三)。

慢性砷中毒也與「烏腳病」的發生有關,會造成下肢動脈的阻塞,使足部壞死。

更重要的是,還可能有身體內的癌症。最常見的是「腎臟癌」及「膀胱癌」,懷疑可能因這兩個器官長期接觸這些「含砷螢光物質」的地下水有關。

因此,若老人家小時候有居住於西南沿海地區,喝過地下水,身上並有類似的症狀,宜就近尋求皮膚科的診治,並進一步全身健康檢查,才能比較安心!(作者為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醫師)

fsj 提到...

全球每年300萬人死於不運動

中央社 2010-06-20

每天走6000步可預防疾病,達到延年益壽效果。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動與健康部主任邁克爾?普瑞特博士表示,根據調查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300萬人死於不運動。

中國衛生部、中國記協、可口可樂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吃動平衡、走向健康)」專家媒體研討會18日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引述普瑞特說,美國運動醫學科學院正在推廣「運動是良方」的概念,主要做法是社區醫生把運動作為一劑處方開給社區大眾,通過運動來提高某一個社區人群的健康水準。調查顯示,越低收入國家,因缺少運動而死亡的比率就更高。

美國研究運動與健康學的教授胡剛指出,缺乏運動以及超重和肥胖是美國社會兩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美國2004年健康行為調查顯示,24% 的美國人不做任何休閒運動,只有30%的成年人達到美國疾控中心推薦的標準,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次。

美國2008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將近68.3%的美國成人是超重和肥胖的。胡剛說:「如果每週5天進行半個小時的輕等、中等運動,包括走路、騎車,就可以預防疾病;如果把運動量提高到45或60分鐘,就可以降低體重,甚至保持健康體重。」

調查發現,如果一個人每週運動多於7個小時,未來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減少45%,患冠心病危險減少51%。和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超重的人幾乎增加33%患心衰的危險;如果肥胖,未來患心衰的危險幾乎會增加一倍。肥胖者參加體育鍛鍊,會比不運動的正常體重或者瘦人患冠心病的危險低。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表示,根據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調查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佔總人口的28.2%,35到49歲的成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只有8%。

他說,近年來慢性病激增,主要就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缺少運動造成。其實,走路是很好的運動方式,每天走6000步,相當於每天半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指出,中國人烹調油攝入過多,特別是在北京,膳食標準是每天30克油,北京人每天達到了50克。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攝入5克鹽,但大陸北方人每天吃用12克左右,超標1倍多。



◆ 性驅力降低 男性更年期指標

潘勛/法新社華盛頓十六日電 2010-06-18 中國時報

最新醫學研究十六日指出,學界首度發現與「男性更年期」(male menopause)有關的九種症狀,主要成因是睪固酮(男性荷爾蒙)老化而減少分泌。

女性幾乎都有更年期,通常始於四十多歲;男性則不然,只有二%因上了年紀而出現更年期現象,而且經常與整體健康狀況欠佳和肥胖相關。

九種男性更年期症狀中,最重要的三種是:晨間勃起頻率下降、想做愛(性驅力)的頻率減少,還有勃起障礙。學者表示,出現這些症狀,加上血液中睪固酮濃度偏低,才有必要檢查是否苦於男性更年期。

這項研究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加上歐洲其他機構合力完成,發表在十七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進行研究時,歐洲八大醫學中心測量三三六九位年紀四十到七十九歲男性的睪固酮值,另徵詢受測者性慾、身體及心理健康細節。

其他與男性更年期有關、非性慾的身體症狀,還有無法從事劇烈運動如跑步、舉動,無法步行超過一公里,以及彎腰、曲膝及弓背。心理方面症狀則包括喪失活力、悲傷和疲憊。但學者表示,這三種症狀與睪固酮值的關連幾乎沒有關係。

學者強調,研究成果可成為新的醫療指南,供醫生開立睪固酮處方,治療男性老化、性驅力減退。在美國,一九九九年以來,睪固酮處方數已成長四倍。

fsj 提到...

女人,別喝太多茶!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6.21

許多人認為喝茶有益健康,不過美國研究卻發現,女性茶喝得越多,越容易得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沒喝茶習慣的人相比,女性一天喝茶量達四杯,罹病風險增加七成八。

總共有76000位女性參與研究,年齡介於50到79歲,她們填寫問卷回答每天的茶、咖啡攝取量。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克里斯多福‧柯林斯(ChristopherCollins)研究團隊發現,女性只要有喝茶習慣,不管飲茶量多寡,得到這種病的機會比完全不喝茶的人多40%,喝咖啡的人則不受影響。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抗風濕聯盟(EULAR)2010年度學術研討會。

克里斯多福‧柯林斯指出,研究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沒想到喝茶和喝咖啡的人竟出現這樣的差異。「我們很想知道,到底是茶裡面的成分,還是準備茶水的方法導致這種結果,讓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大幅增加。」

研究人員也測試飲用濾泡式咖啡、未過濾咖啡是否影響罹病機率,數據顯示,無論受訪者飲用哪種咖啡,都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發生率無關。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根據統市,類風濕性關節炎流行率大約在0.5%-1%,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人數預估在10萬人上下,女性患者居多,女和男性患者比例約3:1。

歐洲抗風濕聯盟主席、英國里茲大學教授保羅‧艾默里(PaulEmery)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探討這個題目。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想大幅改變飲食內容,或想改變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事前和醫師多做討論,徵詢醫師意見,這樣比較保險。



◆ 夏天吹冷氣、喝啤酒痛風易發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6.21

痛風發作風險與血液循環的好壞有關。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鐘文冠醫師昨(20)日指出,夏季氣溫高,本來血液循環能較通暢,痛風發作機率相對較低,但不少民眾長時間待在冷氣強的環境,循環差,造成痛風在夏天發作機率亦不低。鐘醫師指出,當血中尿酸值呈現超飽和狀態,尿酸結晶容易在身體末梢溫度較低的關節沉澱,導致發炎反應。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昨舉辦中西結合慢性病繼續教育研討會,理事長鐘文冠指出,痛風患者約只有2成出現明顯症狀,他提醒,除了飲食及體重控制外,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風險,患者不宜長時間處於低溫冷氣房中,避免循環變差。

中、西醫師鐘文冠表示,研究顯示,中醫藥降低血中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又能減輕尿酸性腎病,減少蛋白尿的排出,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他指出,西藥如別嘌呤醇降低血中尿酸,但無法有效降低蛋白尿;促進尿酸長期排泄藥物長期使用會升高腎臟傷害的風險。

醫師指出,痛風是指尿酸鹽晶體沈積於組織所造成病症,雖然不是人人有症狀,但相關可能症狀包含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沈積,嚴重則會導致痛風性腎病變和尿路結石。血尿酸升高主要與長期嘌呤代謝障礙或尿酸排泄減少有關。

痛風石的沉積也不一定發生在手腳,其他末梢如耳朵上緣也可能發生,比較常見的是腳趾關節處,腳踝、膝蓋、指關節等亦常見,發作時有些民眾連走路都有困難。

痛風患者發作時常需服止痛藥,但又害怕傷腎。鐘文冠醫師表示,傳統中藥止痛風疼痛方劑如上中下通用痛風丸、當歸拈痛湯都有不錯效果,必要時可搭配秦艽、葛根、忍冬藤,一條根等單味藥。

鐘醫師表示,不少中藥材都有降低尿酸,緩解痛風的效益,常見的有如土茯苓、萆解、生薏苡仁、車前子、金錢草、秦艽、地龍、威靈仙,忍冬藤等,可控制高尿酸血症,發揮治療效果。

民間也常用單味草藥輔助改善痛風。鐘文冠醫師指出,痛風緩解期可用金錢草,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發作期可用土茯苓,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用量約30克,以水煎服。其他如萆解則用於發作及緩解期,用量約30-60克。但具體用要選擇,仍建議先諮詢醫師。

鐘文冠醫師指出,如威靈仙、秦艽均可溶解尿酸,並解除痛風痛;目前威靈仙可用忍冬藤取代。抑制尿酸合成藥材則有澤蘭、桃仁、當歸,地龍等,建議由醫師診斷後處方。

另外,常有民眾誤認為多喝啤酒促排尿,減少痛風、結石,鐘文冠醫師表示,痛風患者飲用過量啤酒不利於控制。

對於高尿酸血症患者,鐘文冠醫師建議戒菸、限酒、過重者減重、低普林飲食、喝足夠開水,避免服用如利尿劑等增加尿酸藥物。除了減少攝取高嘌呤含量的食物,醫師建議,也得減少脂肪攝取,多喝水;不喝酒,或限制飲用量也有必要。

一般來說,日常飲食中的內臟類部份魚類、胚芽、豆類及肉汁、帶殼海鮮、肉湯、魚皮等皆屬高嘌呤食物。生理上,過量蛋白質易使體內自行合成的高嘌呤增加,因此醫師建議蛋白質的攝取應當適量,其次,高油食材同樣抑制尿酸排泄,容易誘發痛風的發作。

由於精緻飲食及代謝性疾病,早期被歸為富貴病的痛風已愈來愈常見。醫師建議,高嘌呤食物、油脂勿攝取過量,留意飲水量及使用藥物,維持正常體重及代謝的正常,有助減少痛風的發生。

※ 相關報導:

* 中風飲食 好「粥」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21/today-health2.htm

中風患者容易吞嚥困難或嗆到,食宜熟軟,因此家屬可善用粥品來調養身體。以下將介紹幾種粥品給民眾參考

fsj 提到...

食品添加物 孩童注意力

文/林杰樑 2010.06.22 自由時報

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ADHD),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異常,除了造成學習困難之外,也困擾著很多父母。

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是先天腦部的異常之外,許多是與後天暴露相關;譬如:鉛過高也會引起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食用的蔬果中,若殘餘有機磷農藥,也會影響孩童的行為及注意力不集中。

此外,孩童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可樂、茶、咖啡,也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根據2007年11月的刺胳針(Lancet)英國學者馬肯(McCann D)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此項研究共收納了153名3歲孩童,以及144位8至9歲年紀較大的孩童進行雙盲性、交叉性,及安慰劑的臨床試驗。研究者準備了3種飲料,第一種當安慰劑,第二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第三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另外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提供給孩童飲用。但是飲料的外觀無法分辨,味道也無法分辨。

研究並採用過動量表(global hyperactivity aggregate,GHK),由學者、孩童的老師、父母、及8至9歲的孩童朋友,分別加以評分,並以電腦分析。結果只有16名3歲孩童,及14名8至9 歲的大孩童無法完成研究。

平均參與者都喝掉85%的飲料,不管是3歲孩童,或8至9歲的大孩童,喝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的飲料組都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色素包括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

馬肯教授的結論,人工色素,或是苯甲酸鹽(防腐劑),會各自或共同引發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在台灣孩童的零食、糖果、含糖飲料、果汁及冰品,常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孩童天天都暴露在這些有毒物質裡而不自知,難怪台灣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個案越來越多。

防腐劑會影響胎兒及孩童生長

其實苯甲酸鹽(防腐劑)除了可能引發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皮膚過敏,引起孩童食慾不振、發育遲緩,還會使得孕婦生產出的胎兒體重不足,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都禁止使用在孕婦及孩童食品上。

關於人工色素,除了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以前的研究甚至認為會引起孩童過敏症發生,及傷害智商。日本政府早在30年前已經嚴格管制,在其國內食品大多使用天然色素如:紅色的茄紅素、黃色的胡蘿蔔素等。

基於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對孩童的傷害,在此呼籲政府與衛生主管單位應全面管制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於兒童食品的使用。

(作者為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兼臨床毒物科主任)



◆ 銀杏、阿斯匹靈一起吞 小心出血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0.06.22

大蒜、人參、銀杏及紅麴四種常見保健食品,衛生署委託台大醫院調查發現,如果銀杏與阿斯匹靈這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一起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屆時無法保健還可能有害;想要了解保健食品與藥物成分容易發生交互作用民眾,可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址:http://www.fda.gov.tw)查詢。

台大醫院調查指出,銀杏與含有Omeprazole成分的制酸劑併服,可能減少藥物在血液裡的濃度,若與阿斯匹靈這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併服,則可能增加出血風險。銀杏與Thiazide類利尿劑一起吃,還可能導致血壓上升,不過,原因為何,至今不明。

有些糖尿病患相信人參能增加免疫力、降血糖。衛生署指出,併用人參保健食品跟流感疫苗,自然殺手細胞活性明顯加,可能可以增加免疫力;但若與某些成分降血糖藥物併服,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率。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石光中認為,人參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顯示可以降血糖,充其量就是有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功效,對血糖控制有一些幫忙,但從糖化血色素來看,卻沒有影響。

至於含Chlorpropamide降血糖藥跟大蒜保健食品併用,石光中說,這種降血糖藥物為第一代,現在很少使用,且此藥是在飯前吃,只要飯後再吃大蒜保健食品,中間錯開一個小時應無影響。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王治元也說,兩者併服,增加了降血糖藥作用,藥效不穩定,反而不好控制血糖值。

石光中以糖尿病患為例,只要規則用藥,控制飲食,就能控制疾病,根本不必吃保健食品。

衛生署食品組科長王慧英提醒,病患跟健康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服用保健食品時尤其要留意,最好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就算是健康人,也不應隨便購買誇大不實的保健食品來吃;同時服用多種保健食品,要特別注意成分是否重疊。

王慧英說,未來若有更新的保健食品與藥物交互作用資料,會隨時更新在網站上。

fsj 提到...

肩痛病因多 切勿亂投醫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即時報導】2010.06.23

肩痛別輕忽!台東一名80歲婦女右肩無法抬舉,推拿無效,原來是肺外結核菌感染;一名70歲老伯,也是右肩痛,誤為肌腱炎,其實是葡萄球菌惹得禍。署立台東醫院今天公布這兩病例,呼籲民眾重視肩痛,勿亂投醫。

肩痛久治不癒 細菌感染肇禍

【中央社╱台東縣23日電】

久治不癒的肩痛小心隱藏著細菌感染!台東縣1名70歲男性病患,右肩痛1個多月未見改善,經署立台東醫院診斷後,發現是感染葡萄球菌腫塊,手術切開引流後,肩痛才獲得控制。

署東醫院骨科主任謝繼賢表示,最近診斷2名肩痛病患,發現都是細菌感染所引起。

80歲的女性病患長期腎功能不良,右肩已有8個月無法抬起,一直在診所看診,或是到國術館推拿,病狀未見改善反而加劇,後來到署東醫院求診,發現右肩上臂嚴重腫脹,幾乎是泡在濃水裡,檢查是感染罕見的結核菌。

另1病例是70歲男性病患右肩痛1個月未見改善,轉診到署東醫院後,診斷感染葡萄球菌。2病患經手術引流腫塊後,立即改善肩痛問題。

謝繼賢表示,前述2個病例診斷上並不是很困難,也不需要仰賴精密儀器,只要到醫院詳細檢查就能診斷出病因,久治不癒的肩痛有時候並不單純,不能掉以輕心。



◆ 耳穴貼壓 更年期沒煩惱

【台灣新生報╱記者方一成/彰化報導】2010.06.23

當年紀逼近45歲的婦女,最困擾的是更年期問題,心裡雖然不願承認已經到了更年期,但生理的更年期症狀卻一一出現,如:熱潮紅、夜間盜汗、陰道乾燥、性功能減少、睡眠障礙、頭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疲勞等,署立彰化醫院昨(22)日表示,婦女身心科結合中醫科推出「耳穴貼壓」治療法,每次療程為期4周共8次治療,目前至署彰接受治療的婦女共10位,症狀都有明顯改善,而且只要一次掛號就可接受4周8次治療。

署彰醫院婦女身心科高靜玲主任指出,43歲的林太太去年開始停經,出現更年期症狀的熱潮紅、胸悶、入睡困難等困擾,因為害怕長期吃藥會有副作用所以拒絕就醫,但近一個月來因為出現失眠嚴重、心情煩悶,而致影響白天生活作息,經朋友介紹到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門診,經由結合中醫科進行耳穴貼壓治療,在兩周 4次的耳穴貼壓治療及婦女身心科醫師心理治療後,無配合藥物治療下,林太太表示症狀已明顯改善,目前持續回診治療中。

還有58歲的陳女士,停經7年,失眠超過4年,一直依賴短效型助眠藥物,陳女士在白天就一直煩惱晚上會無法入睡,造成長期情緒不穩、緊張等,而導致出現輕微的憂鬱症,陳女士也在透過心理及耳穴貼壓治療,完成共4周8次的一個的療程後,已經改善長久入睡困擾及輕微憂鬱症的情形。

署彰醫院中醫科陳昭勳主任表示,耳朵是一個人體的縮影,耳朵表面上分布許多穴點,而這些穴點可以反應身體或體內相對應器官的功能,中醫科針對更年期婦女所做的「耳穴貼壓」治療法就是在婦女耳朵的耳神門及大腦皮質區進行耳穴貼壓,以此來刺激耳朵表面上的穴點,就如同針刺軀幹、四肢的穴位一樣,所以會讓更年期婦女的失眠及焦慮困擾得到很大的改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高靜玲主任表示,歡迎40至60歲的更年期及早期停經婦女,當有出現焦慮和失眠等症狀,且嚴重程度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歡迎向署彰婦女身心科洽詢,醫師會協助婦女朋友們評估是否可以彈性選擇用藥或不用藥的治療。



◆ 聽MP3一小時 聽力會受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6.23

使用iPod、MP3聽音樂要特別小心聽力受損。比利時最新研究發現,只要用耳機聽iPod、MP3一小時,聽力就會受到傷害。

署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鈞鼎提醒,最好不要在捷運、火車、公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聽iPod、MP3,因為這些地方背景噪音音量很大聲,聽音樂時必須加大音量才聽得清楚,有時甚至達九十到一一○分貝,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聽覺細胞大受耗損。

比利時根特大學漢娜‧肯普勒博士(Hannah Kempler)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只要使用耳機聽音樂一小時,聽力就可能受到衝擊,外耳道毛髮細胞會受到損害,對聽力造成暫時性傷害。黃鈞鼎醫師表示,如果讓耳朵日積月累承受這種傷害,聽力很容易比同齡者差。

比利時這項研究發表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檔案」。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聽流行音樂、搖滾樂等,每次聽一小時算一輪,陸續聽六輪,參與研究的人使用不同種類耳機,音量也會做調整。

每聽一輪音樂,研究人員會測量受試者聽力反應,共有二十一位男女參與研究,年齡在十九歲到二十八歲,另外還有十四人為控制組。結果發現,聽MP3一小時就會對聽覺系統造成短期影響,聽力大受影響。

黃鈞鼎醫師建議,如果真想聽iPod或MP3,最好選擇安靜場所聆聽,音量盡量調小聲,最好在五十分貝左右,用耳機聽音樂盡量不要聽太久,這樣才能保護聽力不受損害。

fsj 提到...

喝太多咖啡 易出現乳房病變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6.24

26歲方姓上班族,已婚育有1子,平常不抽煙、不喝酒,作息正常也有運動習慣,不過她每天喝兩、三杯咖啡,加班時甚至喝到四杯,日前進行乳房斷層掃描發現右胸長3個小良性腫瘤。

乳房影像醫學專家池永昌表示,研究顯示,大量咖啡依賴者比不喝者容易出現良性乳房病變,風險增加兩個百分比。長期過量飲用咖啡也可能造成血中雌激素濃度上升,對乳房健康造成不利衝擊。過多咖啡因也可能促使身體產生自由基,誘發癌症。

一天習慣喝2杯以上咖啡的人往往睡眠品質也會受影響,生理時鐘容易被打亂,進而干擾免疫系統,造成病變。許多女性生活作息正常,但受飲食文化改變影響,還是可能造成身體細胞病變,像上述方小姐就有咖啡成癮問題,更要特別留意乳房健康。

醫師也提醒,咖啡並非乳癌主因,最主要還是受生活型態影響。像今年46歲、從事保險業的李小姐,2個小孩已經上國中,30歲過後才結婚生子的她,在今年2 月間曾進行乳房檢查,當時也檢查出有良性纖維囊腫。現代女性較多晚婚、晚生育,甚至晚婚不生育。其實生育、哺乳影響乳癌罹患風險。有哺乳的女性,乳腺較健康;而未哺乳的女性,乳腺容易病變或阻塞堆積,導致纖維囊腫,若是惡化就可能形成乳癌。

池永昌醫師建議,女性一天喝咖啡最好控制在兩杯以下,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100毫克,盡量避免晚上喝咖啡,以免干擾睡眠。飲用咖啡時,可選擇不加糖、不加奶精的黑咖啡,以降低熱量攝取。如果有喝咖啡習慣,也要注意適量補充鈣質,免得鈣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 男性也要縮乳? 男性女乳症增加中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6.24

男性也要縮乳?近5年男性接受縮乳手術的人增加了25倍!男性朋友要注意藥物使用(含吸毒)、疾病、營養不良,或荷爾蒙失調、睪固酮低下都可能造成「男性女乳症」;醫師建議,可從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等方面著手,以擺脫體內額外的女性荷爾蒙。

睪固酮低下會讓男人也有大胸部?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沈秉慶指出,近年來由於肥胖症及年齡老化,造成的睪固酮低下症人數增加,因此男性體內女性荷爾蒙相對過多,而產生男性女乳症的現象也同時增加,甚至造成攝護腺癌 、睪丸癌等風險攀升。

據統計,50到69歲的中老人罹患男性女乳症的盛行率可高達70%。而今年二月份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美學整形外科醫生協會統計發現,近5年男性接受縮乳手術的人增加了25倍,患者比例在急速上升中。

事實上,引發成人男性女乳症的可能原因很多,他指出,像一些藥物(利尿劑、高血壓藥、精神科用藥、抗黴菌藥、大麻、海洛因及安非他命等)、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肝硬化、癌症等)、營養不良、體內荷爾蒙失調等都有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活環境的改變,造成接觸環境荷爾蒙的機會增加,使體內產生過多的類女性荷爾蒙,也是導致男性女乳症好發的原因之一。如果出現症狀應儘早就醫,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至於男性要如何擺脫體內額外的女性荷爾蒙?沈秉慶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包括:改變飲食習慣,盡量食用有機或高纖維飲食;改變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生活及運動習慣,適時紓解壓力;降低暴露在化學的製品及環境中;治療或移除潛在疾病,如睪固酮低下症(即男性荷爾蒙不足)等。



◆ 中醫美容聖經/女人最需要的是天然激素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5373

【文、圖/摘自《全天然純淨美肌聖經》/一貓一菩提著/野人文化出版】
2010/06/22

讓自己的代謝變好

說起來女人真可憐,從第一次月經到停經大約排出四百多顆卵子,等到用完了,我們小美女的命運也就結束了,只能盡力當一個優雅的老太太了。

每一次排卵的過程就是一次激素的代謝,體內激素正常的女人,臉色又紅潤又細膩,而代謝不好的女人,臉上就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毛病。

我每次在醫院健康檢查,偷偷觀察那些前來治療婦女病的女人,一個個臉色灰黃、滿臉斑點,看了真不忍心。

膚色黃表示肝腎功能不是很旺盛;眼角的斑點對應的是子宮氣息不暢。手腳涼是女生的通病,一般是生殖系統比較寒涼。氣血不通則是體內能量不能到達皮膚,皮膚就會比較乾燥。皮膚只是一個末梢部位,它對應的是內部器官的活力。

調養生殖系統並不是吃一點食物或是藥就可以的,與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都很有關係,一旦調養好了,好起來的也不是一個部位,卵巢、盆腔、子宮等各個器官都會相應地好起來,皮膚上各種毛病當然也會連帶好起來。客觀地說,想要只吃一、兩種藥就立刻治好某一個痘痘或斑點是不可能的,人的身體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

不要使用人工合成激素

激素太多了也不好,激素過多雖然會讓皮膚顯得特別嫩,但後果就是造成乳腺和子宮的增生。我認識一個女人,四十多歲了,臉色比少女還漂亮,後來才知道她得了很嚴重的病,不得已使用激素治療才會變成那樣。

人工激素就是這樣,不像天然的激素很多都具有雙向調節功能,還能抑制激素過多。所以,我非常反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即使是加在化妝品裡也讓我害怕。有些高級化妝品聲稱添加了全天然植物激素,沒有親眼見到,我也不太相信。

天天喝富含天然激素的豆漿

含天然激素的東西很多,例如大豆、石榴、淮山、當歸、小茴香、雪蛤、蜂王漿 -- 當然最有效的就是喝豆漿,因為大豆含有雙向調節功能的微量雌激素,又非常便宜,喝多了也不致過量。

據說日本女性的停經期比西方女性晚,原因就是大量服用大豆製品,對此我深有體會。自從買了豆漿機,我就每天喝一大杯自榨豆漿,結果月經週期延長到三十五天。正常女性的月經約是二十八天,每個月我等於多偷了七天。算一算,如果我仍有兩百個排卵機會,就為自己爭取了一千四百天,差不多是四年。

至於其他的食品,平時就只是偶爾吃。根據調查,四十歲之前,女人服用大豆就足夠了;四十歲之後,可補充雪蛤或蜂王漿。

雪蛤也很好吃,一週一次就好,如果補多了,皮膚雖然好,但子宮會長東西。

四十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吃蜂王漿了,可以延緩更年期的來臨並且減輕更年期症狀。豆漿和蜂王漿都可以外用,生的新鮮豆漿可以用來做面膜,豆渣可以用來按摩身體、去角質,蜂王漿也可以擦臉,比化妝品便宜、天然。

適度延遲月經週期可以保持青春

前文提到喝豆漿可以延長月經週期,指的是在內分泌正常、生殖系統正常運作的情況下,而且只是稍微推遲。其實除了豆漿,適度運動也能達到這個效果。週期雖然推遲了一點,但是排卵是正常的,週期也是固定的。這種週期的改變是身體能夠適應的。

但如果是因為生殖器官有了病變或是月經週期太長,時間久了,生殖器官得不到正常激素週期的刺激就會早衰。所以,也不能認為月經幾個月才來一次是好事。其實月經的週期正常、經量適中、月經反應輕微才是更重要的。

人為調整月經週期的時間是有限的,也受到很多遺傳因素影響。雖然女人的經期平均是四百個週期,但有些人多一點、有些人少一點,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基礎調整月經週期,而且只能微調。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延緩衰老,另一方面也能減輕更年期症狀,防止器官病變。

炎症會讓你「沒有面子」

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婚後的女性更要注意。如果不講究衛生或是太常人工流產,造成沾黏或引發炎症,整個生殖系統就會遭受重創,再怎麼調養也很難找回「面子」。一次子宮外孕就可能造成整個卵巢功能全失,現在因子宮肌瘤而被迫摘除子宮的例子越來越多,不知道是不是人工激素濫用的結果呢?

暖子宮才好孕子

如果懷疑自己不孕的話,治療的時候要小心,用保守的中藥調養加上運動的方法會更安全,不要輕易使用西醫的排卵藥。

想想看,一個器官辛苦工作一個月,下個月是不是應該休息呢?可是你求子心切,不讓它休息,不停地使用藥物,因為就算是排了多個卵子,也不能保證一次成功。

一旦使用過多排卵藥,卵巢機能就會嚴重受到抑制甚至早衰,你的青春基礎也就沒了。記得中醫常說「暖宮孕子」,只要子宮、盆腔氣血通了,炎症消除了,自然就能懷孕,一點兒都沒錯。

※ 相關報導:

* 香蕉/飯後一根蕉 讓你開心笑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5082

fsj 提到...

久坐上班族 經濟艙症候群找上你

中央社 2010.06.25

多數上班族對於「久處空調、乾燥的環境、長時間的不動坐姿」場景並不陌生。台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提醒上班族,小心「經濟艙症候群」找上你。

姜智耀今天說明近期處理一起「經濟艙症候群」開刀案例。林先生是名業務員,熬夜、誤餐、水份攝取不足是生活常態,在辦公室電腦桌前經常一待就是8到10個小時。6月4日林先生出現呼吸急促及氣喘現象,一開始他以為是過度勞累選擇在家休息,6日有發燒情形,經急診發現有低血氧現象。

姜智耀表示,「肺栓塞」不易診斷,經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精密儀器檢查確診為「肺栓塞」,林先生住進心臟加護病房,經藥物治療注射抗凝血、血栓溶解劑,仍無法改善肺栓塞造成的低血氧。

6月14日會診心臟外科手術治療。手術使用心肺機讓心臟靜止,並切開肺動脈以外科手術方式清除兩側肺動脈長達10cm血塊後,林先生術後恢復良好即將出院。

姜智耀指出,辦公室「經濟艙症候群」需注意的危險因子。其中「低度危險因子」,包括40歲以上、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3日內接受手術如內視鏡、皮膚科、眼科手術。

「中度危險因子」有下肢靜脈瘤、口服避孕藥、產後;「高度危險因子」包括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病史或家族史、先天性血栓形成體質、6週內接受大手術會臥床困難活動者,例如腦外科、骨科、婦產科、泌尿科等。

至於預防方法,姜智耀提醒首要是「水份補充」,尤其長處於空調環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補充水份,每小時最好補充200CC的水,避免酒精及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利尿),偶爾來1杯運動飲料根據研究報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透過補充水份的行為改變坐姿。其次是「腳的運動」,1小時要做3到5 分鐘的腳部運動包括腳尖、腳指及膝蓋運動。



◆ 沙發族警訊 心臟病風險增加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6.25

喜歡看電視的人要特別小心。英國研究發現,看太多電視,可能帶來致命風險,每多看電視一小時,未來死於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七%。研究人員建議,平常還是要多起身走動,多運動,少窩在沙發看電視,較能延年益壽。

以英國來說,如果每天看電視達四小時,心臟病死亡風險就會增加二十八%。這項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執行、發表。研究指出,如果可以改變生活習態,就能降低心臟病風險,減少心臟病死亡悲劇。

研究人員分析一萬三一九七位中年健康男女,研究發表時,其中有三百七十三人死於心臟疾病,研究人員比對他們看電視時間,發現看電視時間長短和死亡風險息息相關。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研究人員預估,民眾若能減少看電視時間,一天只要少看一小時,或許就能挽救約三十條生命。研究人員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提醒,人體本來就不適合長期坐著,如果花太多時間看世界杯足球賽電視轉播,罹患心臟病風險很可能隨之增加。



◆ 多動腦 多運動 多吃蔬果 降低失智風險

文/胡俊良 2010.06.25

全世界失智症患者每年增加460萬人,平均不到7秒,就新增一人。根據研究,70%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合併有行為與心理症狀,像是躁動、呆滯、妄想、幻覺、憂鬱、焦慮,有時還會有攻擊性行為,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伴隨輔助療法,改善行為情緒的症狀,如維持人際互動、緬懷治療、運動與活動、感官刺激、音樂治療等。

失智症無法藉由藥物完全改善症狀或根治,建議民眾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多動腦、多運動、多食用蔬果、堅果類及魚類、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來烹調食物,及多參與公眾活動,同時減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抽菸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危險因子」,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阿茲海默氏症的藥物治療:

失智症依照病因可分為阿茲海默氏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其他大腦非退化性病變,或全身性疾病所導致的失智症,其中以阿茲海默氏症最常見。

阿茲海默氏症的藥物治療種類有膽鹼■(左酉右每)抑制劑和NMDA受體拮抗劑兩類。

正常的記憶功能與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有關,「膽鹼■抑制劑」可減少乙醯膽鹼被破壞,改善、減緩輕度或中度失智症記憶功能的退化,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等;為避免副作用的發生,基本上會從低劑量開始服用,等可以耐受後,再緩慢增加劑量。

另一類為「NMDA受體拮抗劑」,可以阻斷神經傳導物質Glutamate對神經的毒性作用、避免神經受損,使用於中度或中重度阿茲海默氏症的治療,腎功能不良的病人則需要調整劑量;情緒或行為問題則以抗憂鬱劑或精神安定劑來治療。

至於其他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藥品或保健食品,像是銀杏萃取物、nicergoline (Sermion)、piracetam (Nootropil)等,以及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因缺乏大型且前瞻性雙盲臨床試驗來證實其療效,建議作為輔助治療。(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藥師)



◆ 自然產嬰兒 益菌比剖腹產多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路透華盛頓21日電】2010.06.25

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自然產的嬰兒在出生過程中可能會獲得「益菌」,這是剖腹產出生嬰兒無法得到的好處。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發現,經由產道出生的嬰兒被母親的益菌裹住,剖腹產嬰兒卻較有可能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過敏和氣喘的機率也比較高。

如果母親健康,羊水通常無菌。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卡斯提洛表示:「嬰兒一出生,數百萬的細菌、病毒和有機體將滲透到體內。假如對人體無害,多少會有幫助。」

研究團隊針對委內瑞拉一間醫院9名產婦和10名新生兒進行測試,嬰兒出生24小時內被採集分泌物,研究人員對發現的細菌做基因定序。研究發現自然產的嬰兒,皮膚上、鼻子、喉嚨內與排泄物裡的細菌和母親產道的細菌相同。

剖腹產的嬰兒,細菌集中在皮膚上,而且似乎並非來自於母體,可能是第一個碰到嬰兒的人,醫師或父親都有可能,也許是空氣中的細菌。

卡斯提洛表示,未來將追蹤嬰兒長成至兒童階段。何種細菌具有保護作用,藉以判斷健康的差異與出生時的細菌是否有所關聯。

芝加哥和洛杉磯的研究人員2004年發現,剖腹產的嬰兒中有64%至82%對甲氧苯青黴素具抗藥性之金黃色葡萄球菌。

fsj 提到...

隔夜青菜加熱吃會中毒? 綠活20分鐘 元氣十足

◆ 隔夜青菜加熱吃會中毒? 假的啦!

TVBS/蔡沛玲 2010/06/26

近來網路盛傳,隔夜青菜加熱再吃,會中毒?因為就有網友繪聲繪影的說,青菜加熱會產生亞銷酸鹽,吃了後不僅覺得頭暈,全身無力,甚至連皮膚跟手指都呈現青紫色。不過醫師說,全是無稽之談,就算有些青菜的亞硝酸鹽含量稍微高一點,人體也會自然代謝掉,不用擔心。不過也提醒「呷菜要趁青」,不要一直重複加熱,不然營養可是會不斷流失。

美味的喜酒佳餚,很多人打包回家當隔夜菜,不過,可有網友爆料,吃了隔夜的青菜,反而食物中毒。網友繪聲繪影的說,下班了把前一晚剩下的大半碗青菜,從冰箱裡拿出來加了點水,煮了碗麵條吃。誰知正在午睡時,被陣陣肚子痛給痛醒了。

頭發暈,渾身軟癱無力、噁心,接著又嘔吐了兩回,還拉肚子。不僅,指甲發青發紫,連皮膚也變色了。送醫急救,醫生說是食物中毒,真的是「隔夜青菜」造成的嗎?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假如你把吃剩下來的剩菜,假如放在冰箱裡的話,事實上,細菌就沒有辦法繁殖,這些硝酸鹽,就不會變成亞硝酸鹽,所以就不會產生『變性紅血球症』。」

毒物科醫生強調,隔夜菜加熱,並不會造成亞硝酸鹽。只是,青菜一直重複加熱,養分也會跟著流失。儘管,有些蔬菜的本身亞硝酸鹽還量比較高,人體還是有足夠的代謝能力,民眾不用太擔心。林杰樑:「亞硝胺會引起腸胃的癌症,也會引起肝臟的癌症,所以我們在處理這些物質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

除了小孩儘可能的不要吃,倒是,亞硝酸鹽的食物,像是鹹魚、臘肉、火腿、香腸等,如果和胺類的食物一起吃,包括一些海產和番茄,蛋起司等,就容易產生可能致癌的亞硝胺。

另外,坊間一直盛傳,吃香腸臘肉和配乳酸飲料,也容易產生致癌亞硝酸,因此,不要一起食用,儘管醫學還沒有完全證實,建議民眾,還是小心為妙。



◆ 剩菜放冰箱 不宜超過兩天

自由時報 2010.06.26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吃隔夜菜會有什麼問題?振興醫院營養師余璧如表示,隔夜菜最大的問題在於營養流失,如果保存得不好,易遭細菌污染,很容易拉肚子。尤其是青菜,如果隔餐再吃,其中的葉綠素及葉黃素很容易「褐化」變黑、變黃,維生素及礦物質也多已流失,即使吃了沒拉肚子,也沒了營養。

余璧如指出,站在營養及衛生的立場,飯菜最好每餐新鮮煮著吃最好,但很多人沒辦法這麼做,建議不妨在存放前先去掉一些剩菜上的油及調味料再冷藏,再食用時就比較健康。

不少人剩菜冷藏都是用保鮮膜,事實上,保鮮膜的密封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能用保鮮盒比較好,但不管用什麼方式保鮮,食物還是不宜在冰箱中冰放三、四天,最好隔天就吃掉,最多也不要超過二天。

如果會超過三天以上,建議用冷凍的比較好,以減緩食物變質的速度,降低食物遭細菌污染的機會。

剩菜須熱透才能殺菌

另要提醒的是,剩菜一定要徹底熱透,才能完全殺菌,有些人喜歡將剩菜熱溫就吃,並不安全。



◆ 綠竹筍熱量低 營養師適合民眾跟高血壓患者食用

中廣/李明朝報導 2010/06/26

綠竹筍進入盛產期,桃園縣蘆竹鄉長褚春來當起代言人促銷當地蘆峰筍,也提供挑選竹筍就是牛角要彎,底部肥大,竹筍上頭不要有綠色,就可以吃到好吃又爽口竹筍。

桃園縣蘆竹鄉農特產綠竹筍開始進入盛產期,蘆竹鄉長褚春來當起代言人,促銷當地綠竹筍,褚春來鄉長表示,大家都知道挑選綠竹筍方法,牛角要彎,底部要肥大,竹筍上頭不要有綠色,蘆竹蘆峰筍甜度、脆度都很棒,一定要親自來品嚐。

夏天吃竹筍可以做成涼拌竹筍、筍湯不同料理,加上熱量低,署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范純美認為適合民眾跟高血壓患者食用。

不過,腎臟病患者想要吃竹筍,范純美營養師建議,先將竹筍川燙過後再烹調,避免鉀離子攝取過高。



◆ 作息亂 當心胃食道逆流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2010.06.26

常覺胃嘈嘈、胸口燒燒的人,可這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食道逆流指食道黏膜發生炎症引起胃、食道或胸腔,甚至咽喉、呼吸道不適的食道疾病,好發於男性,大約是女性3倍,肥胖者,可能由於腹壓大,加上平日飲食習慣(吃得多、吃得快)發生率更高。

發生胃食道逆流原因很多,除了常見的胃酸過多,損及沒有胃黏膜保護的食道之外,部分患者因為食道下段括約肌鬆弛、無力,也可能造成患者一躺平,胃酸就會逆行性往上流動。

其症狀包括心口灼熱或疼痛、酸液逆流、嘔吐、吞咽困難、口臭及打嗝,有些人甚至還會出現咽喉痛、聲啞、長期慢性咳嗽等現象,雖然胃食道逆流患者中惡化成食道癌的比例不高,但民眾還是不能因此忽視胃食道逆流。

中醫認為此病是因飲食不節、嗜食辛辣、油膩、煎炸食物,或菸酒無度等、造成食道受損、氣血瘀滯所致。屬中醫「反酸」、「胸痛」、「噎膈」等病症。治療是以調養脾胃,改善食道括約肌功能,使胃部酸度降低,而達到抑制胃液逆流到食道的目的。

臨床上,治療此病常以「降逆制酸湯」為主,如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以加強止痛功效,打嗝較頻者加沉香、代赭石以順氣降逆,嘔吐甚者加半夏、生薑以降逆止嘔;吞咽困難者加玉樞丹以寬胸利膈。

這種疾病中醫療法反應不錯,復發率低,也證實藥性安全及溫和,只是患者病程纏綿,要治癒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一般來說,症狀輕微可藉由改變生活型態,調整作息及正常飲食來改善病症,而菸、酒、茶、咖啡、巧克力、薄荷及高脂肪食物等,因會刺激胃酸分泌,使賁門括約肌變鬆、均應避免、而症狀較重者、仍以藥物治療為主。



◆ 綠活20分鐘 元氣十足

文/柯俊銘 2010.06.26

你常接觸大自然嗎?若答案屬「是」,那就繼續保持下去;但若是「很少」或「不喜歡」,看完以下兩份國外近期的報告,或許能讓你改變習慣或想法,願意多到外頭走走。

第一份報告發表在今年5月的「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計畫主持人是英國艾塞克斯(Essex)大學的心理學家Jules Pretty博士,他針對10項,共計有1250名民眾參與的研究進行分析,目的在探討接近大自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結果發現,每天只要在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從事「綠色活動」約5分鐘,例如走路、慢跑、園藝、騎車等,對於改善心情與提升自尊很有幫助,且隨暴露的時間增加,作用會越顯著。

另外,數據還顯示,綠色的環境裡若有水,比方說溪流、湖泊等,效果會更好,又以年輕人與精神疾病患者受惠最多。

第二份報告發表在今年6月的「環境心理學期刊」,計畫主持人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系教授Richard Ryan博士,其招募到537位大學生,並針對這群人進行實驗,目的想了解接觸大自然對當事者的情緒與精神狀態有何好處。

在第一項實驗中,學生被隨機分為兩組去散步,一組在室內的走廊,一組在綠樹婆娑的河堤,兩組都走15分鐘;第二項實驗則是看照片,一組看大樓等建築物,一組是看天然風景;第三項實驗則是要學生想像自己處於活動—靜坐、室內—戶外、單獨—結伴等條件重疊的情境。每項實驗一結束,學生全須接受訪談,分享實驗前後的感受。

最後的實驗則是要學生在數天內,記錄他們從事的運動、社交活動項目,以及花費在戶外綠色環境的時間大約多少?即使只是觀賞窗外的植物也算。

結果發現,有到戶外的個案,無論是單獨或和他人在一起,即使不做任何事,都比只在室內者感覺精神較好,情緒也較為穩定,且只要在綠色環境中待上20分鐘,明顯就有讓人恢復元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看風景照片或想像自己身處當中,居然也有類似的效果。

有鑑於此,建議大家放假時,就多往郊外去,平時則善用公園、學校的綠地,或在住處、辦公室置放盆栽、水族箱、風景圖片,增添綠意,相信除能調劑身心外,生活也會因此充滿活力。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fsj 提到...

陽大附醫︰愛吃醃漬品 宜蘭胃癌率高

自由時報 2010.06.27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指出,宜蘭胃癌發生率每年每10萬人口約30例,較全國多1倍,應與宜蘭民眾習慣吃醃漬品有關;醫院昨天舉辦「胃癌治療之最新發展」研討會,院長唐高駿希望藉由研討會,把世界最新治療方法與最新藥物帶進宜蘭縣。

醃漬食品的硝酸會致癌

胃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國人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15例,宜蘭卻接近30例;陽大附醫院長唐高駿說,台灣東海岸基隆、宜蘭、花蓮及台東的胃癌發生率都偏高,宜蘭更是全國最高,而且檢查到時都太晚了,他呼籲民眾若腸胃不舒服,應早點做胃鏡,胃癌病人80%都沒作過胃鏡。

唐高駿認為,發生原因1個是環境與1個是基因,台灣不是那麼大,對基因無法探討,環境部分,宜蘭胃癌發生率那麼高,與習慣吃醃漬食品應該是有關,醃漬食品的硝酸是致癌物。

唐高駿說,胃癌提早發現,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或用化學、藥物標靶、放射治療,這些都有很大幫忙,此次舉辦研討會,邀請日本大阪大學森正樹、鹿兒島大學夏越祥次兩位教授參與發表,日本是世界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有治療的研究與經驗。

找出癌症幹細胞再消滅

陽大附設醫院內科主任王緯書說,胃癌細胞會死掉,但癌症幹細胞有抗藥性,會造成胃癌復發與轉移,是治療失敗主要原因,必須找出癌症幹細胞特殊分子將它消滅,最新實驗室研究,幹細胞已可透過藥物獲得控制,但還要臨床實驗才能證實,一旦找出殺死癌症幹細胞方法,就能提升癌症治癒率。

※ 相關報導:

* 遠離胃癌 多吃新鮮食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688913.shtml



◆ 聖女番茄低糖高纖優 糖尿病患少吃葡萄

NOWnews.com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10/06/27

夏天到了,各種水果紛紛出爐!俗話說多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但不是每種水果都可以盡情的吃。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葡萄的升糖指數(GI值)太高,糖尿病患者最好別吃太多;至於聖女番茄的糖分低、纖維量又高,能夠幫助消化,適合在飯後適量攝取。

研究發現,18種常見水果的GI值,也就是血糖升糖指數最低的包括聖女番茄、水梨、富士蘋果、木瓜和泰國芭樂,其中青脆的芭樂膳食纖維最高;而黃金番茄熱量比聖女番茄更低,還有「減肥番茄」之稱。

一名受訪者表示,「番茄纖維質比較高嘛,不像西瓜那麼甜,含糖量比較少一點,比較不容易胖吧!」學者拿各種水果來比較,其中西瓜、葡萄、龍眼、文旦和夏天最受歡迎的芒果糖分都不低,尤其葡萄的糖分和GI值都最高,糖尿病患者還是少吃為妙。

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中心營養師劉怡里今(27)天提醒說,「餐後血糖上升快的話,胰島素分泌的量會較多,比較容易導致脂肪堆積,血糖上升也會比較快速,所以這些水果在吃的時候要適量。」

儘管聖女番茄和黃金番茄都是低糖高纖,營養師提醒番茄酸度較高,有胃潰瘍或胃酸過多毛病的民眾,最好飯後適量食用,才能吃得健康。(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劉盈盈、王志剛)



◆ 桂圓紅棗茶、蓮子百合粥 助眠良方

文/楊俊奎 2010.06.27 自由時報

「我每天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一直做夢,都夢到被人追趕,隔天起床還是很累!有時累到似乎有人在耳邊說話,真的是很困擾!」經診斷,這名患者是屬於肝火旺盛、腦部容易亢奮的體質,因此開給他「甘麥大棗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處方,以治療他的失眠問題。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失眠幾乎是大家都有的經驗,除了服用安眠藥之外,找中醫調整體質,才是治本之道。

◎中醫對睡眠的概念

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醫認為,人體作息應該與大自然律動相呼應,清晨時,旭日東昇,人體氣血由身體裡面往外運行,人就起床活動;傍晚時,夕陽西下,則氣血潛藏進入身體內,人自然就上床休息了!古代的人生活簡單,作息隨著大自然變化,所以古人較少有慢性病。

◎應注意哪些生活作息?

●首先必須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膽系統」運作代謝的時間,在此時間不能充分休息,隔天當然會倦怠無力!

●午覺只需在早上11點至下午1點之間,休息30分鐘,中午睡太久,反而晚上精神太好,會睡不著覺。

●睡前用溫水泡腳,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回到內臟,達到中醫講的「心腎相交」作用。

●避免睡前過飽,中醫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睡覺時,如果沒有消化完畢,胃部有飽脹感,反而不能入睡。

◎中藥茶飲,輔助睡眠

除了找中醫求診對症下藥外,平常在家也可以用食療的方式自行保養,以下提供大家參考:

●桂圓紅棗茶:桂圓、紅棗適量,可酌加冰糖或黑糖沖服,適合秋冬飲用。

● 蓮子百合粥:蓮子、百合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適合夏天食用。

唯有充足良好的睡眠,才能發揮身體最佳效能,透過中醫的養生觀念,每個人都可以調整體質,重新獲得健康,擺脫失眠的夢魘!

(作者為署立旗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fsj 提到...

中醫論痰 從痰談病

文/葉慧昌 2010.06.29 自由時報

正常人一天約產生60到100西西的痰液。它能潤濕空氣、潤滑氣管,並黏住侵入呼吸道的病菌、灰塵和異物,黏液中的「溶菌酶」還有殺菌的作用。人們為了清除污穢的痰,很自然就有咳嗽的現象。

健康的人是很少咳痰,即使有痰,也頂多出現在清晨起床後,吐一口痰。如果痰量少,色澤清而透明,表示呼吸道的新陳代謝正常。

傳統醫學對咳出的痰,只要辨別其痰量的多少、痰色的黃白、黏稠的程度、以及是否帶血等,就能確定其寒熱燥濕的屬性:

●濕痰:痰量多、色白,可伴有胸悶、噁心、四肢困倦等症狀。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患者。肺水腫時,也會吐這種痰,但會呈血沫樣特有的外觀。濕痰可用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來治療。

● 寒痰:痰色白而清稀,可伴有怕冷、四肢冰冷等症狀。多見於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可用小青龍湯加減來治療。

●熱痰:痰黃而稠,或痰色雖白而膠黏難出,可伴有身熱、口乾、胸痛等症狀。多見於感冒、急性呼吸道炎症或慢性呼吸道炎症急性發作患者;如果痰呈現黃色或黃綠色黏稠的塊狀,必須注意肺膿瘍,或肺癌合併感染;若感染綠膿桿菌,也會吐出綠色的痰。熱痰可用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減治療。

●燥痰:屬於熱痰而痰量極少,膠黏難出,咽喉唇舌乾燥者。可用清燥救肺湯加減來治療。

●痰血:痰中帶血絲、血塊,中醫認為是熱傷肺絡,多見於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如果有鐵銹色血痰,則必須留意大葉性肺炎。長期痰內帶有血絲且伴有胸痛、消瘦、乏力,要提防肺癌。清晨第一口痰有血絲或小血塊,且伴有鼻塞、鼻出血、頸部淋巴結腫大,則要小心鼻咽癌。

由於痰液含有大量細菌,如果吞入胃中,雖然部分會被胃酸殺死,但更多的細菌可能存活下來,進入腸內,引發腸炎。因此,雖然不能隨地吐痰,但也不能硬往肚裡吞。

(作者為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fsj 提到...

不復胖有訣竅 牢記二不四要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6.30

很多人努力瘦下來之後,過沒多久就又胖回去,以致於嘗到很大的挫折感。對此,中醫師王子欣表示,要不復胖是有訣竅的,尤其是在飲食上應牢記「二不四要」,如此即可減少再胖回去的機會。

王醫師指出,所謂「二不」是指不吃生冷或重口味食物、不吃麵食。冰涼生冷、屬性寒涼食物會降低身體脂肪燃燒率,以致造成陽虛體質,脂肪燃燒率當然會下降。重口味食物有兩大缺點,一個是攝取過多鹽巴會留住體內的水分,結果就可能讓身體出現水腫,另一個是多鹹、多油、多辣的食物較開胃,結果吃多又變胖。

不吃麵食是因為麵粉本身熱量與白飯差不多,但是麵粉做成的食物,因製作過程會加料,所以熱量都很高,攝取主食請以白飯為主,不要吃麵食,例如麵包、蛋餅、煎餃、水餃、乾麵等皆是,建議用餐時請以一碗白飯、一盤青菜、少量清蒸或水煮的肉為主,少喝湯或不喝湯,如此不但營養均衡,而且熱量也較低。

所謂「四要」是指要慢慢用餐、要每天吃早餐跟午餐、要注意水果熱量及要自我克制嘴饞。王子欣醫師進一步指出,吃飯要慢慢吃,每次用餐時間最好超過二十分鐘,只有這樣才比較容易產生飽足感,因為減肥過程中,不只要「控制食物的熱量」,也要能「控制食物的體積」。

此外,要每天吃早餐跟午餐,早餐、午餐一定要吃,以便供應日間工作能量、提高活力及增加基礎代謝率。晚餐則應以低熱量食物為主,因為晚上是身體儲存脂肪的時間,應減少熱量攝取,否則「一餐晚餐抵三餐,而一餐宵夜更可抵四餐」。

要注意水果熱量,台灣水果甜度大都超高,大致除芭樂和番茄,其他都不可吃太多;要自我節制嘴饞,嘴饞沒藥醫,復胖速度會很快。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傳統中醫自有一套養生的模式。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表示,中醫養生之道,關鍵就在「固本培元」,透過自然飲食及適當運動來調養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加上掌握飲食「三要」,如此即可輕鬆符合自然的養生之道。

阮膺旭醫師指出,預防勝於治療,透過飲食調整有助於達到「未生病、先預防」的作用,還能幫助延年益壽。所謂飲食「三要」指的就是「要吃對東西、要選對時間、要用對方法」,每個人從飲食調養著手,其實都可以掌握住自己的健康,關鍵就在於筷子夾起了什麼樣的食物,吃下了什麼樣的菜餚。

當食物吃下肚後,身體自然會反應出來,例如疾病死因排行前三名的癌症、心臟病、中風,這些疾病都跟精緻飲食、動物性脂肪有很大的關連性,而人工畜牧所製造出來的肉類食品,部份殘留抗生素、生長激素等化學因子,長期食用對身體健康累積了無數的隱形傷害。

阮膺旭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認為,日常飲食應依照四季變化來調整飲食,不同的季節就吃不同的食物,像是春天天氣潮濕可多吃菜粥,夏天天氣悶熱可多喝綠豆湯,多吃西瓜來解暑,秋天天氣乾燥可多吃雪梨、蜂蜜、蓮子百合粥等滋潤食物,冬天天氣寒冷可多吃生薑、糯米麥粥等以助身體抗寒。不過,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油膩、太重口味的食物。



◆ 中學生早餐外食 七成缺蔬果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10.06.30 自由時報

近年雙薪家庭越來越普遍,最新調查發現,我國有將近 6成(58.1%)的國、高中生自己買早餐吃,但中學生們只有不到1成在購買早餐時會以營養、健康為考量,甚至有7成中學生坦承自己的早餐缺乏蔬果。

專家建議,沒時間準備早餐的家長可幫忙孩子「買」早餐,或事先打杯鮮果汁,或讓孩子帶個水果與早餐一起吃。

這項「早餐觀念調查」由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合作進行。

調查發現,雖然民眾在家裡準備早餐多以營養均衡為首要考量,但12歲到18歲的國、高中生自己買早餐,卻有超過4成主要以購買是否便利?是否靠近學校?來決定;其次是美味、是否吃得飽?只有不到1成的學子在購買早餐的時候,以是否夠營養、夠健康為選購基準。也因此,將近7成中學生坦承自己的早餐最缺蔬菜、水果。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能夠將蔬果平均分配在三餐食用最理想,但現在的孩子們如果在外面買現成早餐,真的很難吃到新鮮蔬果。此外,父母們可能還要擔心,孩子們是否真的把錢拿去買早餐!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表示,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不吃早餐者的專注力、短暫記憶、表現都較規律吃早餐者差,尤其以完全不吃早餐者的表現最差。也因此,想要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表現,應該讓他們規律吃早餐。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指出,早餐應佔每日飲食約30%至35%的份量,一旦早餐缺乏蔬果,當天就不容易達到每日需求建議量。建議家長最好幫孩子準備早餐,沒有時間準備早餐,也可以幫孩子買早餐;或至少幫忙選飲料,避免讓孩子早餐喝下像是奶茶等高糖飲料;或是乾脆幫孩子準備一顆營養密度高的水果。蔡麗娟則建議,家長可以自製新鮮蔬果汁,替代早餐飲料。

至於要如何說服孩子早餐加顆水果?調查發現,中學生最希望早餐水果能增進記憶力。劉珍芳指出,富含維他命C與鐵質的水果,由於維他命C 可將蔬果的鐵轉化成容易吸收的鐵,可減少孩子因為缺鐵、血紅素合成不足,影響學習能力的機會。



◆ 優格致酸 漱口防齒脫鈣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0.06.30

炎炎夏日,民眾偏好挑選清淡爽口的輕食,包括壽司、涼麵、優格、綜合水果沙拉及果汁等,不過牙醫師表示,這些食物容易在口中產生酸性物質,牙齒很容易去礦化,也就是脫鈣,提醒民眾,吃完這些食物後,一定要先漱口,再刷牙,就可以避免夏日「輕食」變成「侵蝕」。

牙醫師特別提醒,千萬不要未漱口就刷牙,這樣會使得牙齒表面的鈣質受損更嚴重,也可以用無糖的茶漱口,中和食物酸性,比清水效果好。

三總牙科主治醫師邱國洲表示,甜及酸的食物最容易在口中產生酸性物質,很多人以為吃涼麵應該沒有問題,但涼麵往往有配醬,醬汁中多含有醋;壽司因為醋飯的關係含有醋,綜合水果沙拉有的會加醋醬,水果本身則是甜的,會在口中轉變成酸性,所以這些食物雖然清爽不油膩且低卡路里,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但如果潔牙工作做得不確實,這些食物所產生的酸性物質,會使得牙齒琺瑯質中的鈣化物質因酸化而脫離,進而蛀牙。

邱國洲指出,要避免牙齒因酸化而脫鈣,吃完這些會在口中產生酸性物質的食物之後,一定要做好牙齒清潔工作,但千萬不要直接就刷牙,因為這些酸性物質會使得牙齒變軟,此時如果直接刷牙,牙齒不僅會刮傷,同時脫鈣情形會更嚴重。正確的作法,應先用清水或無糖茶漱口,漱口後,再擠牙膏刷牙,一般牙膏多含有氟離子,可以保護牙齒。


◆ 酒後代駕 超商叫車千元起跳

【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2010.06.30

台灣大車隊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出「ibon酒後代駕服務」,只要在超商叫車,車隊將派運將把人與車安全送回家,費用1000元起跳。

酒後代駕收費方式10公里以內收費1000元,超過公里數每公里約往上加百元,與一般車隊「酒後代駕」費用一致。司機抵達現場會先說明,叫車者如仍覺得報價太高想改以跳表搭計程車回家,司機也可配合。台灣大車隊副總經理李瓊淑表示,每逢暑假、結婚旺季、年節、尾牙春酒、連續假期等,喝酒民眾除選擇搭乘大眾運輸或計程車外,使用「酒後代駕」的服務需求明顯增高。

民眾可撥打台叫車專線55688,若是臨時性需要代駕服務,則可以利用統一超商ibon,且使用ibon叫車免收叫車通話費,線上直接派車到超商所在地。

目前使用ibon使用台灣大車隊「代酒駕」服務完全免費,即日起到8月31日,凡使用ibon酒後代駕的搭乘者,每月還將抽出1名幸運者,將可獲得 1000元現金回饋、還有抽出台灣大車隊10公里內免費代駕駛體驗每月5名、7-11icash卡 (含儲值金200元)每月50名、及台灣大車隊大甲媽祖限量VIP卡每月100名等好禮。

fsj 提到...

孕婦貪杯 男胎兒日後恐不孕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7.01

懷男胎的孕婦一旦喝酒,容易傷害兒子未來「生機」。丹麥研究發現,懷男胎的孕婦如果一周喝4、5杯葡萄酒,很可能損害男孩生育能力,男孩出世、長大後,不孕風險大大增加。

研究人員推測,胎兒睪丸很脆弱,或許是酒精傷害胎兒睪丸組織,而未來「滋養」精蟲的細胞也受酒精毀損,因而出現這種結果。

丹麥研究人員分析350位年輕男性精子,並詢問他們的母親過去、現在是否有喝酒習慣,追朔時間達20年。研究人員比對數據發現,和少喝酒、不喝酒的女性相比,如果女性懷孕時一周飲用6.75單位酒精,她們兒子的精蟲濃度平均減少三成二。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人類生殖學與胚胎學」年度學術研討會。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單位酒精相當於半品脫啤酒(一英制品脫等於568毫升),一小杯玻璃杯的葡萄酒,大約含1.5單位酒精,一大杯玻璃杯的葡萄酒含3單位酒精。

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塞希莉亞‧拉姆-勞漢森(CeciliaRamlau-Hansen)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表示,很可能是酒精傷害胎兒睪丸組織,以及一些特定細胞,這些細胞「滋養」男孩精蟲,一旦遭受破壞,就可能影響男孩生殖能力。

研究人員提醒,懷男胎的女性未來如果還想當阿嬤,最好不要喝酒,以維持兒子生育能力。



◆ 嬰幼兒防疫三招 預防感冒併發症

文/黃玉成 2010.07.01 自由時報

嬰幼兒因免疫系統發展尚未健全,為罹患感冒併發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感冒後,若讓有致命危險的肺炎鏈球菌趁虛而入,引發肺炎、腦膜炎等續發性感染症,更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提醒家長不可大意。

防疫第一步:居家清潔要做好

由於一般病菌多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造成,因此包括托兒所、安親班等兒童較多的場所,感染危險較高。家長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機會,咳嗽、打噴嚏記得掩住口鼻,是有效杜絕感染第一步。

防疫第二步:接種疫苗較保險

為預防併發肺炎鏈球菌,建議家長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的可能。曾有研究發現,因流感死亡的個案中,有7成是併發肺炎而死,平常肺炎鏈球菌雖不會對人體構成威脅,但是當人體的抵抗力下降,肺炎鏈球菌就可能長驅直入,引發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續發性感染症。

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舊有的7價與新的10價接合型兩種,可提供2歲以下高危險群幼兒接種。以新的10價接合型疫苗為例,其保護範圍較廣,涵蓋10種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寶寶最快6週大,即可開始接種,所需接種劑量依年齡大小而有所不同,按照時程完成接種,才能獲得最完整的保護。

防疫第三步:先辨別初期症狀

幼兒常見的疾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感染、腸病毒等發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燒、疲倦等皆相似。此外,幼兒感染也可能出現腹瀉,因此提醒家長勿因此誤判為腸胃炎。若幼兒出現上述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時,都應趕緊戴上口罩,並儘速就醫以控制病情,避免嚴重併發症發生。

(作者為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 國內首宗研究發現---呼吸病患吹陶笛 症狀獲改善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 2010.07.01 自由時報

曾任高雄民生醫院胸腔科主任的開業醫師楊家福昨發表國內首宗研究發現,吹奏陶笛對慢性呼吸衰竭病患有治療成效,不僅血氧濃度能增加到90%的正常值,也可大幅減少病患戴呼吸器的時間。

57歲的陶錦(化名)是醫生娘,16年前,吃了減肥菜「守宮木」,得了急性呼吸衰竭,這些年來,呼吸不順暢、走路會喘,每天24小時都倚賴戴呼吸器,2年多前,在楊家福建議下,利用陶笛作為輔助工具。

陶錦說,她天生五音不全,剛開始認為自己氣不夠、不想吹,後來覺得胸悶時,就嘗試吹陶笛10多分鐘,沒想到呼吸順暢多了,也比較不會喘,血氧濃度從原本的70%增加到90%的正常值,如今只有睡覺時才戴呼吸器。

吹陶笛不必擔心吸入髒東西

楊家福醫師強調,以往的音樂療法偏重「聽」,由病患吹陶笛是一種主動音樂療法,至於為何選陶笛?而不選口琴之類的樂器?他解釋,這是因為陶笛的重量輕、價格便宜、只吐氣、不吸氣,但口琴要同時吸氣和吐氣,他擔心病患把某些髒東西吸進體內,不敢冒險。

楊家福曾向台灣扁笛發明人郭慶榮學習吹陶笛,能吹上百首各國民謠,門診時,還接受病患點歌。他經過4年觀察期,發現吹陶笛對居家呼吸照護病患,確實有其成效,開始著手研究。

48名病患中,有一半因病情嚴重沒辦法吹,其餘抱怨說:「我都喘得快死了,還要我吹?」因而拒絕,最後選定6名年紀介於28至95歲的病患做研究,時間長達3年,針對研究對象的血氧濃度(Spo2)進行系統性的量化分析。

楊家福透過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以此為論文題目,今年取得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

吹陶笛為輔助療法 有利排痰

他說,吹奏陶笛是一種輔助性治療,能增加呼吸道換氣次數,加速肺泡氣體的交換效能,瞬間使血氧濃度高於90%,也可促進纖毛活動,吹奏1分鐘就能讓痰順利排出。

楊家福準備將研究成果,在年底的胸腔病年會發表,不過他強調,吹陶笛可以改善症狀,但並非治病,只是輔助工具,能對病患的身心靈有良性、正向的效能。



◆ 環保購物袋藏污納垢還有致命病毒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0-07-01

美國研究發現,環保袋可以重複使用,不過,還是得定期清洗以免藏污納垢要人命。

亞歷桑納大學研究人員隨機抽檢了八十四名客人的環保購物袋。結果發現衛生情況都很糟,負責這項研究的葛霸教授說,購物袋用過以後就得清洗。裝過生肉以後更要用高溫清洗殺死殘留在袋子裡的大腸桿菌等致命病毒。

他說,多數消費者都以為環保袋很好可以重複使用不會污染環境。但是,袋子還是得清洗以免害了自己。

fsj 提到...

甩掉頑癬 先要甩掉肥肉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7.02

乾癬只是皮膚病嗎?台灣約10萬人受乾癬之苦,長庚醫院研究發現,肥胖會讓乾癬症狀更嚴重,治療成效不彰,且罹患心血管等代謝疾病風險更高。治乾癬,體重控制少不了。

25歲的男乾癬患者、體重達120公斤,銀白色的脫屑、紅斑處處超過皮膚9成面積,用最高劑量的藥物都無法好轉,直到減重到80多公斤後,不僅病灶直接改善一半以上,藥物控制也見成效。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說,乾癬絕對不僅是單純皮膚病;尚且是因基因,導致發炎反應活躍;乾癬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風險比一般人高,且可能因脂肪組織會誘發分泌過多發炎性物質,過重、肥胖者症狀更嚴重。

台北長庚醫院研究399名乾癬病患發現,超過56%身高體重指數(BMI)過重、超過24 ,其肥胖(BMI超過27)比例,也比台灣平均約15%的肥胖人口高出1倍。中重度肥胖者(BMI超過30)、特別是男性,有嚴重乾癬的風險,是正常體重患者的3.29倍,研究成果已登載於今年2月的歐洲皮膚科醫學會網路期刊。

男性BMI越高的患者,得到嚴重乾癬的風險也越高,推論是因為女生的脂肪多在皮下分布,而男性脂肪多包覆著內臟,因此分泌多量的發炎物質,導致乾癬的反應更嚴重。

黃毓惠提醒,對付乾癬,除藥物、光照或生物製劑治療外,也須減重,在傍晚、日照不強時間可做戶外運動,也多接受一些紫外線光照。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張麗玲說,乾癬病人除採低卡均衡飲食維持適當體重,有些治療乾癬的藥物、療法會造成營養缺乏,必須多攝取新鮮蔬果,以及富含葉酸的食物,或請教營養師。



◆ 拉皮…遲早變回老樣子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2010.07.02

國人平均壽命拉長,加上民眾越來越重視青春永駐,坊間美容方式也跟著不斷推陳出新,而透過拉皮改善皺紋鬆弛能撐多久?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指出,利用電波拉皮改善皺紋約撐2、3年左右,利用光波拉皮則效力稍弱,可撐1年左右。

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指出,不管是利用電波拉皮或光波拉皮方法改善皺紋,都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即運用儀器把熱能送到皮膚深部,有助膠原蛋白重組,讓老化的膠原蛋白改變,藉此改善皺紋與促進肌膚緊實。

醫師劉國威指出,一般來說,透過電波拉皮因可讓熱能到達較深層的部位,因此效果較好,約可持續2、3年左右,至於光波拉皮則約可撐1年,但相對地,效果好,價格也相對提高。

劉國威補充,因各醫療院所購買的儀器精緻度有別,加上民眾打的發數不同,導致坊間美容的收費並不一致,不好說一個收費範圍。但大略上,光波拉皮的收費約數千到1萬元不等,電波拉皮若打300發,收費約6萬到8萬,打600發的價格約10萬到12萬左右不等。

哪些人適合做電波拉皮,改善皺紋?

劉國威指出,一般來說,任何年紀做都可以,但以60、65歲以前做,效果最好,且皮膚保養狀況越好的人做,效果也相對較常需在大太陽底工作,皮膚破壞得較厲害的人好。

打完電波拉皮後,術後有無注意事項?劉醫師指出,除民眾打完當天皮膚會有點紅腫不適,隔天狀況就會好轉,因此不用手術恢復期,很適合上班族,唯需注意的事,打完1周內,民眾因避免泡溫泉,以免因接觸太熱的溫度,導致血管變紅,要提醒注意。



◆ 俄羅斯研究/冰河細菌 可讓人活140歲?

自由時報 2010.07.02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宣稱,凍結在冰河長達數千年的細菌,可能有助於人類延長三十五年至四十年的壽命,最高甚至能活到一百四十歲。

英國每日郵報一日報導說,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化學生物學與基礎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北部雅庫特地區的馬蒙托瓦山周圍,發現自冰河時期以來即冰封數千年的F桿菌。他們對這塊冰進行化驗,並萃取這種細菌的成分,先後對果蠅與老鼠進行實驗。

目前僅鼠蠅實驗 目標製成長壽藥物

由於注射細菌至果蠅身上不具可行性,所以果蠅方面是完整實驗室試驗,讓果蠅把F桿菌萃取物與食物一起吃下去,老鼠則是接受肌肉注射。

對照組的老鼠平均壽命為五百八十九天,但實驗組老鼠的平均壽命多出三百零八天,達到八百九十七天。對照組老鼠等於比實驗組少活一年。

另外,研究人員發現,實驗組果蠅體能變得更好、更健康,且更有活力,肌肉活動量也增加。

化學生物學與基礎醫學研究所發言人米洛諾娃說,由於老鼠活五百八十九天,相當人類活八十年,因此人類若注射F桿菌,應可延長一半壽命,多活三十五年至四十年,最多可活到一百四十歲。不過,科學家並未透露此舉是否有副作用。

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布魯西柯瓦說,如果此舉適用於老鼠與果蠅,「沒道理不能用在其他動物身上」。他指出,下一個階段是設法導入臨床試驗,把這種細菌做成長壽藥物。

fsj 提到...

胖1公斤易亡…大腹翁、小腹婆要當心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7.02

腹部脂肪壞處多,皮膚科醫師邱軍棠指出,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只要增加1公斤,死亡風險將增加數倍。臨床上常見腹部脂肪過多患者運動量大減、容易懶散,進而傷及健康。由於內臟脂肪過多,關節承受不住身體重量,很容易受損,患者常感覺關節不適、疼痛。另外,腹部脂肪也會導致身材外觀嚴重變形。

邱軍棠醫師表示,消除腹部脂肪,除了靠運動、節制飲食外,目前較積極的作法還能利用水刀抽脂進行合併性治療,幫助去除腹部脂肪,恢復平坦小腹。如果不想採用這麼積極的治療方式,或者脂肪堆積狀況較輕微,目前醫美治療上有種「纖纖類電波美塑」治療,不需動刀就可幫助改善腹部脂肪堆積,雕塑身型。

要改善腹部脂肪堆積,過去醫界、美容界多半採用高頻振動、滾輪治療,或以按摩消脂方式對付腹部脂肪。醫師解釋,脂肪細胞像氣球一樣,有些高頻振動療程雖然會幫助打碎脂肪細胞外壁,讓脂肪酸流出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縮小,不過這些脂肪酸還是可能回流到身體組織。

邱軍棠醫師分析,最新治療趨勢是透過高頻電磁波接觸皮膚,組織中的水分子會因類電波作用產生旋轉,組織就會發熱,進而刺激膠原蛋白收縮,因此同時產生拉提緊緻、體雕塑效果,有助改善體型及腹部紋路,且脂肪酸較不會回流身體組織。加上治療都在體外進行,所以副作用微乎其微。而一般美容院所常見的按摩消脂體雕,並沒有高頻電磁波作用,只能短暫改善,效果可能有限。

醫師另提醒,心臟病患者、凝血功能不佳的患者,以及懷孕婦女都不適合接受電波治療。要徹底消除腹部脂肪,還是得搭配運動、控制飲食,治療效果才會持久。



◆ 滿臉痘花 別再擠啦

【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2010.07.03

林小姐(化名)26歲,對臉上痘痘過度在意,一般人可接受的不明顯丘疹或輕微外觀變化,她都很憂慮擔心,每天花很長的時間坐在鏡子前擠壓或摳挖痘子,擠完有滿足感,殊不知已造成臉上潰瘍、糜爛及暗瘡等自傷性皮膚病變。

擠痘痘似乎是人的天性,看到臉上有痘子而手癢(閩南話叫「手賤」),欲除之而後快,擠出傷口與疤痕,此即「摳挖型青春痘」。許多有青春痘的人,總喜歡用沒有消毒過的手去擠壓臉上痘子,結果適得其反,嚴重者還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有致命危險。

「摳挖型青春痘」是發生於青春期,以毛囊皮脂腺為中心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發病機制主要與青春期體內雄性素與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脂腺內的痤瘡桿菌感染,以及毛囊口角化閉塞,甚至遺傳因素等有關。

青春痘非單一因素所致,內在因素,如生活壓力大、換工作、升學考試、情緒緊張、煩惱、熬夜晚睡及睡不著多夢等情況會讓青春痘惡化。

治療青春痘須重視肌膚清潔,很多人以為皮膚太油了,就用一般的肥皂,拚命的猛搓,甚至一天洗5、6次,以為這樣就可以洗淨一臉的油。但頻繁洗臉,反而使皮膚因過度刺激而發炎更加嚴重。

正確的洗臉方式,應該是用溫冷的水,用天然有效的藥皂,先在手上搓揉幾次,然後往臉上清洗,時間不要太久,約30秒到1分鐘即可。

建議可外敷白芨、苦蔘根、貝母等調製製劑,有皮膚清道夫之稱,可以幫助養顏美容,漂白皮膚,以及消除痤瘡留下的疤痕組織,強化皮膚抵抗力。

青春痘大多與精神因素,如情緒憂鬱、緊張壓力、焦慮、激動等有關, 但真正具體病因不十分清楚,中藥治療,初期可以知母、梔子、黃柏、黃連、大黃、甘草、苦參圓、黃柏圓、大黃圓等,靈活應用。

患者摳痘痘,雖可紓解壓力,但為了將痘痘斬草除根,把臉摳破膿瘡,傷口流膿汁,則須考慮是否有焦慮症、憂鬱症、或強迫症。無論那一種青春痘,都不建議擠壓、搔抓或摳挖,否則留下面部瘢痕或色素沉澱物,會更明顯。

日常生活當中,除注意肌膚清潔保養,更要保持愉悅的心,適度運動,規律生活,油炸、烤炸、辛辣刺激性食物、菸、酒、腥臊發物以及高能量的巧克力、奶油等,都應少吃為妙。(本文作者為中西醫師)



◆ 陽光火辣辣 眼睛也要防曬

文/林千惠 2010.07.03 自由時報

民調指出,9成以上的民眾知道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傷害皮膚,引起皮膚癌,但只有不到5成的民眾知道陽光會造成嚴重眼疾,顯然對於眼部防曬的認知仍需加強。

陽光會造成眼睛傷害,主要來自紫外線,以及可見光中的藍光。

出門多撐傘 戴太陽眼鏡

紫外線為短波長的不可見光,對眼皮、角膜、水晶體皆會造成影響,照射紫外線過度,會促成眼瞼皮膚癌的形成;也可能促使角結膜邊緣形成翼狀贅片,俗稱眼翳,可能會影響視力。而紫外線進入眼球後,被水晶體吸收,造成水晶體老化,久而久之就形成白內障。

在大太陽底下,曝曬的時間過長,也會導致急性的光害性角膜炎,或稱為眼角膜表皮灼傷,導致眼瞼灼熱、眼睛劇烈刺痛,痛到睜不開、畏光、看不清楚等症狀。類似情形經常發生在電焊工人身上。

至於藍光則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上的黃斑部,黃斑部上的感光細胞若長時間、慢性地接受藍光照射,細胞容易受損,造成黃斑部病變。

易受紫外線傷害的高危險群,包括:長期在大太陽下工作者、電焊人員、用散瞳劑治療近視的兒童、無水晶體者、視網膜色素細胞炎患者、使用特殊藥物會產生光敏感者、過度暴露在紫外線燈下者,以及艷陽下在高山、水邊、沙地、雪地、兩極地區旅遊者。

尤其,接受散瞳劑治療近視的兒童,因散瞳劑除了麻痺睫狀肌,以達減緩近視度數加深目的之外,也會讓瞳孔放大,進入眼睛的光線量跟著增加,造成孩童畏光,應特別注意防曬措施。

另外,有些民眾會對非巴比妥類安眠藥、四環黴素類、磺胺類抗生素和某些降血壓藥、消炎止痛藥產生光敏感反應,也會對紫外線的傷害較為敏感。

多攝取花青素、維他命A

夏日護目防曬措施,包括:戶外活動可撐洋傘、戴帽子、戴適當的太陽眼鏡,並且避免在中午日照強烈時外出。

同時,宜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必需的營養,平時可多攝取花青素與維他命A,以幫助眼睛適應光線變化;富含花青素的蔬果有甜櫻桃、紅葡萄、藍莓、草莓;補充維他命A的食物來源有:牛奶、動物肝臟、乳製品、蛋、鰻魚、小魚乾、黃綠蔬菜、花椰菜、紅白蘿蔔、蘆筍、南瓜、甜瓜、芒果、杏仁。

銀髮族應多攝取含有葉黃素的食物或營養素來保護容易受藍光傷害的黃斑部,包括菠菜、玉米、南瓜、胡桃、青椒、綠花椰菜、紫葡萄、奇異果等。但應注意配方中不能添加貝他胡蘿蔔素(β-Carotene),或其他低劣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依藥物動力學舉證報告,貝他胡蘿蔔素和葉黃素會相互競爭,導致葉黃素吸收不良,反而可能造成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的惡化。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眼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