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8

不理美伊反對 土耳其國會授權出兵伊拉克

法新社╱陳政一 2007-10-18

(法新社安卡拉十七日電)土耳其國會今天不理會美國堅決反對以及巴格達呼籲給予一些時間以肅清庫德族叛軍,表決通過允許政府對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分離主義分子發動軍事攻擊。

土耳其五百五十席國會以五百零七票對十九票通過政府這項提案。這項提案要求國會授權一年,以對伊拉克發動一次或多次軍事入侵。

這項提案使政府有權決定採取軍事行動的時機和規模,以及派遣軍隊的人數。

總理艾爾段強調,國會通過這項提案並不意味立即採取軍事行動,仍可能有外交談判的空間。

伊拉克和美國均急忙勸阻安卡拉採取軍事行動。

伊拉克總理馬里奇表示,他決心對伊北的庫德工人黨分離主義分子採取行動。這支游擊隊常由伊北的據點越界攻擊土耳其。

美國總統布希則在記者會中表示,華盛頓「向土耳其明白表明,我們認為派兵至伊拉克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個問題有更妥當的處理方法」。

但是美國國會即將表決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屠殺亞美尼亞人歸類為種族屠殺的決議案,華盛頓已失去對安卡拉的影響力。

土耳其強烈反對這項「種族屠殺」標籤,並揚言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



◆ 土耳其決出兵伊拉克 油價上探89美元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 2007.10.18

中東緊張情勢加速惡化,土耳其國會週三允許其軍隊對伊拉克北部發動攻擊。此舉使得國際油價週三歐美盤中急漲超逾一美元,紐約油價再創新高,已逼近每桶八十九美元。

國際油價週三原本呈窄幅波動,但在土其其國會通過進軍伊拉克北部之後,油價立即躍升,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上揚逾一美元,達到八八.七五美元,再創新高,而倫敦北海布蘭原油也上揚五六美分,達到八四.一一美元。

專家指出,土耳其國會通過進軍伊拉克北部,攻打當地庫德族自治區,但並不表示土耳其立即就會發動攻擊。但是此一情勢已使得市場更為擔心中東油源供應可能受阻。專家指出,油價突破九十美元已指日可待。



◆ 伊拉克告訴土耳其 決心肅清伊境庫德叛軍

法新社╱陳政一 2007-10-18

(法新社安卡拉十七日電)土耳其半官方的安納托利亞新聞社報導,伊拉克總理馬里奇今天在電話中告訴土國總理艾爾段,巴格達「決心」肅清伊拉克北部的土耳其庫德族叛軍。

報導中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馬里奇表示,他的政府「決心肅清伊拉克領土上的庫德工人黨恐怖組織,並終結其活動」。

馬里奇說,他已下令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政府對庫德工人黨採取行動。庫德工人黨被土耳其以及大部份國際社會列為恐怖組織。

土耳其國會今天即將表決政府的一項提案。這項提案要求國會授權跨越邊界進入伊拉克北部,追捕藏匿在那裡的庫德工人黨叛軍。

根據上述報導,馬里奇要求土耳其給予「另一次機會」,以透過外交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並提議舉行談判。

艾爾段回道,他願意接見伊拉克官員以討論這個問題,但警告,安卡拉無法容忍「浪費更多時間」。



◆ 敘利亞:支持土耳其進攻伊北庫德族叛軍

法新社╱陳政一 2007-10-18

(法新社安卡拉十七日電)敘利亞總統阿塞德今天在土耳其安卡拉表示,敘利亞將支持土國進攻伊拉克北部,以鎮壓當地的「恐怖活動」。

阿塞德在與土耳其總統莒內會談後告訴記者:「我們支持土耳其將打擊恐怖主義和恐怖活動納入議程的決定。」

他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土耳其的正當權利。」

土耳其國會今天即將表決政府的一項提案。這項提案要求國會授權跨越邊界進入伊拉克北部,追捕藏匿在當地的庫德工人黨叛軍。

土耳其表示,約三千五百名土耳其庫德工人黨成員在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受到庇護,並利用那個地區做為攻擊土國領土的跳板。

阿塞德說,美國為首的聯軍應為伊拉克成為武裝叛軍的避風港負責。

他表示:「佔領軍應為伊拉克的恐怖活動負最大責任,因為他們控制這個國家。」

他也呼籲,揭露伊拉克境內「支持和保護恐怖活動」的團體。

土耳其經常指責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領袖容忍、甚至支持庫德工人黨叛軍。

和伊拉克及土耳其接壤的敘利亞,境內據估有一百五十萬庫德族人,約佔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九。

大馬士革將庫德族語言和文化的表達視為對敘利亞全國團結的威脅,並經常以分離主義名義逮捕庫德族人。

※ 未來日子不好過囉~

全球7大不穩定因素加劇 國際衝突難免
譴責亞美尼亞屠殺 土耳其揚言與美斷交
美國種族主義的繩繯
布希遲早會轟炸伊朗

藝術館鑿裂縫 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新七大崛起 歐美能源龍頭易位
諾貝爾桂冠:生物燃料以「笑氣」加速全球暖化
生質柴油 險釀貿易大戰
美國乙醇計畫導致糧食價格飆升
農產品飆上天 麵粉、醬油、沙拉油 又喊漲
台灣財政赤字逾4兆 生老病死物價全漲
別再滿腦子政治算計 給我們財務計畫

10 則留言:

fsj 提到...

報復庫德伏襲 土國擬跨界清剿

陳文和/綜合安卡拉廿一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22

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發表聲明指出,大批配備重武器的「庫德斯坦工人黨」武裝游擊組織成員,21日凌晨從伊拉克北部越界襲擊土國東南部哈卡利省境鄰近達利卡村的軍營,有32名游擊隊員遭土國安全部隊擊斃,而安全部隊也有12人陣亡、15人負傷。

土耳其總統嘉爾、總理艾爾多安、內閣主要成員及軍方將領隨後緊急召開危機對策會議,研商是否立即派遣部隊越境,打擊盤據於伊拉克北部山區的土國庫德斯坦工人黨游擊勢力。

土國已調派部隊增援

土國媒體研判,庫德族游擊隊此次攻擊行動,勢將進一步使土國軍方與輿論敦促當局出兵伊北,清剿庫德族武裝組織。

土耳其國會已於17日以絕大多數支持的表決結果,通過政府提交的越境打擊伊北庫德工人黨武裝組織動議案。

土耳其安全部隊今晨遇襲後,軍方隨即調派地面部隊與直升機增援,並對庫德游擊勢力發動反擊,部隊也仍持續搜捕今晨發動襲擊後脫逃的部份庫德工人黨武裝分子。

而庫德工人黨表示,游擊隊員擊斃的土軍超過軍方所稱的12人,至少應有16人,而且他們還俘虜了數名土軍。

數度越界攻擊逾30死

今年春季以來,不斷有大批庫德工人黨武裝分子從伊拉克北部地區越過土伊邊界,在土國東部和東南部地區與安全部隊爆發流血衝突。而庫德游擊組織最近幾次的越界攻擊行動已造成30多名土國軍民喪生。

據英國廣播公司駐土國伊斯坦堡女記者蘭絲芙估算,盤據在伊北鄰近土境山區的庫德工人黨游擊隊約有3000人。

土耳其庫德工人黨成立於1979年,其宗旨是訴諸武裝鬥爭手段,在地處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處的庫德族人聚居地區建立一個獨立國家。

該組織1980年被土國政府查禁。自1984年以來,庫德工人黨武裝勢力與土國安全部隊之間的衝突已造成3萬多人喪生。

fsj 提到...

美國會有道德威權譴責土耳其嗎?

林博文 中國時報 2007.10.24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0月10日以27票對21票通過譴責土耳其於1915年開始對亞美尼亞人(Armenians)的大屠殺是一種「種族滅絕」(genocide,或稱種族淨化)。土耳其政府對這項純屬象徵性而無任何約束作用的決議案憤怒無比,立即召回駐美大使,並揚言如眾院院會通過此項決議案,50多年的美土軍事合作將從此逆轉,美土外交關係亦將變質。

土耳其的嚴厲警告嚇壞了白宮,連大力支持譴責土耳其的眾院議長裴洛西也被嚇到了,一批贊助連署決議案的兩黨議員紛紛打退堂鼓撤銷連署。布希和白宮發言人連續發表聲明批評眾院外交委員會,他們說美國對1915年以來,亞美尼亞人遭遇的苦難深感遺憾,但眾院外委會的決議案並不是對歷史性大殺戮的正確反應,決議案只會嚴重損害美土關係和反恐戰爭。而布希和白宮發言人絕口不提「種族滅絕」這個字眼。

鄂圖曼帝國的土耳其人從1815年開始有計畫地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迫他們向沙漠行軍,以刺刀和饑餓對付他們,約有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當時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摩根索(Henery Morgenthau,其子摩根索二世當過羅斯福總統的財政部長,其孫現為紐約曼哈頓首席檢察官),曾向土國內政部長抗議殺戮,部長不耐煩地說:「你為什麼對亞美尼亞人那麼有興趣?」

波蘭猶太人雷姆金(Raphael Lemkin)聽到亞美尼亞人被土耳其人有計畫、有步驟地屠殺後,創造了「種族滅絕」這個字眼,它的意思是說一個種族系統性地摧毀,而不是一次性地大殺戮。屠殺亞美尼亞是土耳其的歷史大罪和道德內傷,92年來,土耳其一直使用各種方式掩飾這項罪行,甚至在刑法上明定不可宣揚土耳其殺害亞美尼亞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亞美尼亞人帕慕克(Orhan Pamuk)即曾被控侮辱祖國而差點被判刑,而在國際壓力下,安卡拉政府才讓步。

住在美國的100餘萬亞美尼亞人後裔,曾多次遊說國會通過譴責案,但每次在眾院外委會即止步,原因是白宮不願得罪土耳其(雷根是唯一用「種族滅絕」字眼譴責土耳其的美國總統),而土耳其遊說團又多金多勢。

美土間的軍事合作從1950年韓戰即開始,在聯合國部隊中,土耳其軍隊最能打,死傷亦多。目前伊拉克16萬美軍每日所需的軍需與日常用品,70%是從土耳其運來,美軍各種燃料,有三分之一來自土耳其。土耳其這一陣子一直威脅要入侵伊拉克北部,以掃蕩土國庫德族叛軍,而美國國務卿萊斯再三力勸土耳其克制。土耳其每年獲得5至10億美援(軍援除外),僅次以色列和埃及。

由於土耳其是極少數(也許是唯一)公開支持以色列的伊斯蘭國家,因此美國眾院外委會在辯論譴責案時,曾引發美國猶太社區的對峙和分裂。勢力龐大的猶太組織「反誣衊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協助遊說眾院不要通過譴責案(土耳其政府至少花了2000萬美元遊說費),理由是土耳其是以色列的好朋友,但許多猶太公司則認為曾遭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應該同情和支持亞美尼亞人,不應為了現實政治而罔顧道德責任與歷史良心。許多猶太社區還公開宣布與「反誣衊聯盟」斷絕關係。

土耳其政府的強烈反應,可能會迫使眾院議長裴洛西、眾院外委會主席藍托斯(對台友好的加州猶太人,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和眾院民主黨放棄把譴責案送交院會討論。也就是說,譴責案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其實,眾院外委會通過譴責土耳其「種族滅絕」,亦引發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美國國會有道德威權譴責別國的歷史罪行嗎?一名佛羅里達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說得好,美國從來沒有為當年拓荒時代屠殺印第安人而道歉,白人打贏印第安人是「勝利」,印第安人打敗白人則是「屠殺」。史達林、毛澤東的罪行,是不是也要譴責呢?所有的歷史罪惡都該受到譴責,但不應是選擇性的。

(本欄作者新著《歷史從此改寫──跨世紀人物評點》,近由立緒文化公司出版)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恫嚇伊朗:中東更亂 油價更漲

【歐洲日報社論】2007/10/29

最近,美國在中東的作為日益強勢。9月時,美國近乎默許以色列攻擊敘利亞尚未完工的所謂核子反應爐;而本月25日則宣布連串對伊朗加強制裁的新措施,並揚言不排除動武的可能性。美國的強勢作風不但使得中東風雲日緊,也讓國際油價再次飆漲,到達每桶92.22美元的超高水準。

有關伊朗核問題,美國從去年起就不斷放出可能動武的風聲。今年以來,由於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戰爭日益顯得不利,為了應付國內和國際的壓力,小幅度的裁減駐軍已勢所難免。

因而,近來美國遂不斷向巴基斯坦施壓,逼其強化對阿富汗過境地區凱達組織及神學士部隊的清剿行動,並力促穆夏拉夫與親美的貝娜齊布托合作;而對伊朗則展開新一輪的抨擊及放話。

美國對伊朗強勢施壓,究其原由,當然在於不能讓伊朗從美國反恐戰的失利中討得便宜。不過,美國儘管態度強勢,但入侵伊朗和入侵伊拉克畢竟不可同日而語。

一方面,伊朗自始至終皆聲稱其核計畫僅供和平用途;加以國際原能總署署長艾爾巴拉岱也多次表示伊朗並未將核設施與材料用到軍事方面,使得美國有師出無名的困惱。更更關鍵的,則在於俄國的態度。由於俄國經濟在復甦,今天的普亭已非當初美國入侵伊拉克時可比,面對伊朗問題,普亭已明顯展現出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堅定立場。

日前,普亭親訪伊朗首都德黑蘭,出席裡海週邊五國一包括俄國、伊朗、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等的元首峰會。這場高峰會的主旨之一,即是五國宣布「絕不容許第三國利用它們的領土從事侵略或攻擊其中任何一個國家」。這次峰會,除了通過具有「準聯防」意涵的上述宣示外,普亭並藉機表明力挺伊朗,指「伊朗有權展開它自己的核計畫。」在普亭的力挺之下,美國若欲進攻伊朗,難度及代價均將非常可觀。

25日美國宣布擴大制裁伊朗,其實寓有向俄國示威及暗中較勁之意。

只是在俄國力挺伊朗,週邊國家也比較團結的情況下,再加上中國在伊朗也有極大的石油利益,不可能對美國附和;於是,美國的制裁究竟會有多大效果,的確不容樂觀。而美國既然明知制裁不會有效,卻寧願展現強勢,使得國際媒體大多認為,美國此舉乃是挑釁的意味大於一切。正因如此,美國鋌而走險,對伊朗展開孤注一擲的空中攻擊的可能性,恐也不能排除。

所以,本月24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出的反恐戰爭預算423億美元裡,隱藏了8千8百萬美元的所謂「巨型鑽地彈」研製計畫費,已格外受到重視。

巨型鑽地彈安裝在B2隱形轟炸機上,裝填的炸藥高達2.4噸,可穿透18公尺厚的水泥碉堡;這種炸彈的研製,當然不可能只用來對付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民兵游擊隊,顯然是用於對付伊朗的地下核設施與飛彈基地。然則,美國的強勢制裁,未嘗不是想藉此讓伊朗核問題保持敵對性的溫度,俾為不久後的空中攻擊預先營造氣氛。從這個角度看,伊朗確實面臨兇險的局勢。

除了為未來可能的攻擊保持溫度外,美國此舉也不排除有另一種可能。因為最近伊朗首席核子問題談判代表拉尼雅尼辭職獲准,顯示伊朗內部政爭激烈,因而美國對伊朗強勢制裁也不無藉此煽動伊朗內爭,為溫和派拉抬氣勢的考量。

然而,伊朗核問題終究是個長程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即可推辭決定;但美國的強勢制裁,無論有意或無意,卻已使得中東局勢再現緊張。目前由於美元持續貶值,國際美元正四處流竄以尋找投資及投機的標的;於是,炒作油價儼然也成了熱門的選擇。而美國政府強勢制裁及不斷放話,遂成為國際油價應聲飆漲的動源之一。

如今中東情勢日益吃緊,在先前有土耳其放話攻打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領地,現在又有伊朗核問題升溫的大趨勢下,中東隨時皆有可能引爆動盪,油價高漲已勢所難止。屆時真正受害的則可能是對石油能源依存度較高的新興工業大國,如中國、印度、巴西等。

美國的軍費持續擴張,迄今為止用於反恐的總額已達6千億美元以上,超過韓戰與越戰的總和,估計到2017年將達2兆4千億美元,連帶的形同對全球通膨輸出,這是個大型的惡性循環。如今伊朗問題引發國際油價再飆,正顯示這個惡性循環在愈趨嚴重中!

【2007-10-29 歐洲日報】

fsj 提到...

多元共存才是土耳其之路

陳中芷 中國時報 2007.11.02

土耳其日前決議將採軍事圍剿庫德族勞工黨(Partiya Karkeren Kurdistan,PKK),無論從戰略或戰術來看將會是一場豪賭。

對此,伊拉克與美國的外交施壓,難有結果;一方面伊拉克政府對轄內庫德族自治區沒有實質控制權,另一方面美國掌握中東需要庫德族的合作,處理庫德族衝突能力有限。而且美國控制伊拉克後,土耳其的戰略價值不如以往,更因美國會通過譴責屠殺亞美尼亞案,美土關係緊繃,表態支持的可能性不高。如果土耳其執意侵入邊境山區,受威脅的是伊拉克和伊朗國境,國際不會坐視不理,而山區利於游擊隊不利正規軍,戰事也難收尾。就政治效應來講,土耳其一旦動武,等於自斷加入歐盟的機會。土耳其如何處理境內庫德族衝突,將影響整個中東地區政治軍事勢力結構的分布,背後攸關油源控制權。

庫德族發源於肥沃月灣的庫德斯坦,遠比土耳其人起源早,從中世紀起屬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接近獨立的機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色佛爾條約。當時聯軍瓜分鄂圖曼帝國,允諾庫德族自治。隨後在土耳其領袖凱末爾「雙民族統治」的政治宣傳下,庫德族參與土希戰爭,與土耳其共同對抗帝國強權。土耳其獨立,洛桑條約取代了色佛爾條約,在凱末爾的民族同化政策下,完全撇開庫德族自治問題,埋下土耳其境內庫德族百年衝突的導火線。

庫德斯坦邊界隨時代而變,現在主要分屬四國:土耳其東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敘利亞東北部,土耳其占地最多,敘利亞最少。四國境內庫德族各有際遇,影響最大的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庫德族。伊拉克庫德區從一九六○年代起,就是英美牽制伊拉克的棋子。在伊拉克脫離英國獨立後,庫德族幾番血鬥,迫使哈珊讓步,庫德區成為準國家自治區,而庫德區自治問題也成了美國發動波灣戰爭的藉口。伊朗境內庫德區享有少許自治權,也有反抗軍組織對抗伊朗政府,軍事領袖和美國有溝通管道,尚未正式列為國際恐怖組織。相對於伊朗與伊拉克,土耳其政府出於「純粹民族」的意識形態,打壓境內庫德族最烈,歷史文化糾葛最深。

庫德族在土耳其超過一千一百多萬人口,在同化政策下,被視為土耳其人分支。政府嚴禁庫德語言文字,公開燒毀庫德書籍,並在六十年代逮捕庫德文化菁英,迫使庫德族在七○年代從爭取文化自主權的溫和路線轉向武裝對抗。庫德族勞工黨成立於一九七八年,受馬克思主義和法農民族解放理論影響,目的是獨立建國,在伊拉克、敘利亞和伊朗都有姊妹黨。

從七○至九○年代,土耳其政府投下大量軍警圍剿PKK,在庫德區省分下達戒嚴令。據土耳其官方記錄,到一九九七年為止土耳其軍隊摧毀超過三千一百庫德族村落,三十七萬非武裝庫德人流離失所,反抗軍流竄進庫德斯坦山區。土耳其堅壁清野的軍事策略,讓其他三國庫德區變成反抗軍隱匿補給兼秘密訓練的基地。一九九九年反抗軍領袖被捕,自此PKK片面宣布停火。但土耳其認為停火協定只存在國與國,不存在政府與恐怖組織之間,重新激化PKK炸彈攻擊行動,被歐盟和美國判定為國際恐怖組織。二○○二年起土耳其為求加入歐盟,進行國會改革,首次承認少數民族的文化權,撤銷庫德區戒嚴令。雖然做了適度開放,法律上庫德族仍是禁忌。年前,一項以大學生為主,要求庫德語為合法第二母語的簽署活動,被政府視為PKK活動,下令查禁。

建立庫德斯坦國,對分屬四國的庫德族來說是現實中難以達成的理想,庫德斯坦,已是概念中的故土。為了生存,庫德族選擇和美國合作,付出的代價是與阿拉伯國家為敵,孤立於中東地區。但和美國合作下的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是現行的夢土:能講母語,較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機會。

對土耳其而言,解決庫德族問題,需要的是承認種族差異與處理多元文化的政治智慧,而不是武力,讓出更大的自治權,並不影響國家的完整性,更不會比戰爭代價大。多元共存是現代國家起碼的共識和人權標準,不認清這點,土耳其將永遠不會被歐盟接受,還會面臨美國藉機滲入自家後院的潛在危險。

(作者為德國畢勒菲德大學歷史學博士生)

fsj 提到...

2007伊境捐軀美軍 破紀錄

【世界日報╱美聯社巴格達四日電】 2007.11.06

距年底不到兩個月,今年至少已有847名美軍在伊拉克喪生,為伊戰爆發以來第二多的年份,並將成為駐伊美軍死亡最多的一年。

2004年美軍死亡850人,是迄今最多的一年。其中多數是在較大規模的傳統戰鬥中喪命,如11月在法魯加清除桑尼派武裝分子的戰鬥,和美軍8月在聖城納查夫什葉派武裝的作戰。

今年美軍增兵到最多的16萬5000人,但駐伊美軍發言人丹尼森少將說,美軍今年決定走出大型基地,深入到伊拉克社區,「與敵軍的接觸」因此也比過去多。丹尼森說:「美軍增兵後,我們能夠進入過去曾是反叛分子安全藏身的地區。由於美軍增多並把他們派到社區,肯定會增加傷亡。」

為實現布希總統的新戰略,把凱達分子逐出巴格達,美軍今年春季進駐巴格達市中心和鄰近社區的陣地,不少是破舊損壞的警察局或空屋。

美軍深入伊拉克居民區,主要目的是執行駐伊美軍司令官裴卓斯制定的打擊反叛分子計畫,打贏「三個街區」的戰爭,獲得民眾的信任和幫助。

美軍駐紮在伊拉克居民區減少了伊拉克人之間的暴力,也有助於贏得什葉和桑尼兩派領袖的信任,使美國得以說服兩派領袖參加與凱達等激進分子的作戰。

新戰略減少伊拉克的暴力,但造成美軍2007年的傷亡增多。美軍規模不大的巡邏據點易於成為被襲擊的目標,巴格達東北方的迪亞拉省的美軍駐地4月遭到兩輛汽車炸彈的攻擊,九名美軍被炸死,20人受傷,這是一年半來美軍遭受最慘烈的攻擊。

美軍2007年出動更加頻繁,反叛分子的對抗也加劇,他們製作威力更大、更難發現的路邊炸彈,6月一天內就曾炸死14名美軍。今年平均每天有56名伊拉克人喪生,包括平民和安全部隊。

fsj 提到...

美國擬降低徵兵門檻 軍官憂罪犯亂紀

◆ 美國擬降低徵兵門檻 罪犯不拒 軍官憂帶壞紀律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 2007/11/08

面對招募入伍高目標數字,美國國防部正尋求更容易招募新兵的方法,未來曾經犯下輕微罪行人士入伍時,可以不用辦理豁免申請。不過,軍官擔心,這將使軍隊產生紀律問題,甚至把過去的吸毒等惡習帶入軍中。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報導,在美國,曾吸毒、偷竊、持械上學和打鬥等行為不檢的人士,入伍前需要取得豁免文件。這些人在新兵中的比例將由2006年的15%升至2007年的18%。反映軍方招募新血需要辦理越來越多的犯罪、健康及其他豁免文件。反映軍方招幕新需要辦理越來越多的犯罪、健康及其他豁文件。鑒此,國防部決定進行徵兵檢討。

從五角大廈數據顯示,整體來說,每10名應徵者必有3人需要取得豁免,其中約2/3獲准豁免的人曾有過犯罪行為。其中不少應徵者需要取得不足1項豁免,所需免項目有犯罪紀錄、哮喘或扁平足等健康問題或天資分數低,甚至有紋身也需要辦理豁免。

辦理豁免手續繁復耗時,從健康檢查和醫生的推薦信,到有關過去不良行為的證明文件,申辦豁免需要花更多時間、做更多文件工作和調查,高級徵兵軍官或高級指揮官再根據嚴重性做出最後決定。

此外,不同的兵種對申辦豁免的要求不同,統計顯示,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行為豁免文件中有69%是因曾吸過毒,在陸軍中,這個數字只有12%;同期,陸軍的行為豁免文件中有71%是因嚴重品行不良,如500美元以上的偷竊案或打架鬥歐等。一些軍官及徵兵人員認為,政策應該更統一。

這次美國國防部徵兵檢討的目標,主要是在陸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和空軍各兵種中,就繁複冗贅的豁免條件保持一致,並使得一些小罪行無須申辦豁免。不過,不少陸軍軍官擔心,較多有犯罪紀錄的人士入伍會產生紀律問題,把過去的吸毒及行為帶入軍隊。

美國陸軍人事部副參謀長羅謝勒中將表示,徵兵檢討是必需的。他認為目前不少應徵者曾是少年犯,因年少無知參與過打鬥或盜竊,但即使他們未被判罪,也要被迫申辦豁免。

據了解,五角大樓曾建議陸軍增加約6.5萬士兵至54.7萬,海軍陸戰隊增加2.7萬士兵至20.2萬。

fsj 提到...

伊阿兩戰事再持續十年 美國將支出天文數字

法新社╱郭無患 2007-11-14

(法新社華盛頓十三日電)美國國會民主黨人士今天指出,隱藏成本會使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的成本,到二零一七年時有如乘汽球般升高到三兆五千億美元。

民主黨領袖引述他們最新的研究發現,提出上述看法;民主黨一直未能成功迫使美國總統布希改變對伊拉克策略,新的研究目的即是試圖再行推動這項努力。

根據這份由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裡民主黨幕僚人員草擬完成的報告,伊拉克與阿富汗兩起戰事的經濟成本,到二零零八年年底將達到一兆六千億美元,是布希政府所要求或開支的八千零四十億美元的兩倍。

這份名為「不計代價的戰爭」的報告指出,其中,光是伊拉克部分就花了大約一兆三千億美元。

民主黨籍參議員舒默指出:「美國家庭、聯邦預算、以及整體經濟為這個戰爭付出難以估計,極為辛勞的代價」,「這份報告所清楚顯示的是,我國在生命折損以及經費開支上的成本,都悲慘到無法接受的地步」。

民主黨這份報告所估計的三兆五千億美元開支,較上個月非黨派的國會預算處評估報告,多出一兆一千億美元。

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民主黨人士完成的報告,是假設美軍在伊拉克人數減少,但仍保持大規模美軍武力在伊拉克為基礎。

報告也考量戰爭花費與需求、為了融資所取得國外貸款的利息支付、以及伊拉克產油減少所導致的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

fsj 提到...

「美默許」 土空襲伊北庫德據點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美聯社安卡拉十七日電】 2007.12.18

土耳其戰機十六日凌晨一時許深入伊拉克北部一百公里,對伊北的庫德斯坦工人黨游擊隊據點展開近年規模最大的空中攻擊。一名伊拉克官員表示,土國戰機攻擊數座村落,並造成一名婦女死亡。

伊拉克政府譴責並要求土耳其立即停止越界空襲伊拉克庫德族邊界地區的行動,「以對話和智慧解決內部爭執」。聲明還表示,土國應尊重伊拉克的主權,並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制止土國入侵伊北的軍事行動。

美國一個月前承諾將有關庫德斯坦工人黨的情資交給土國。土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畢尤卡尼表示,土國軍方曾經採用這些情報。他說:「更重要的是,美國昨夜對我方開放伊拉克領空,形同贊成這次行動。」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並未置評。

土國軍方表示,在持續三個小時的攻勢中,土國噴射戰機攻擊毗鄰土國邊界與位於康迪爾山區的庫德斯坦工人黨據點。據指出,土國大約出動五十架戰機。康迪爾山脈橫跨兩伊邊界,距土、伊邊界約一百公里,是庫德斯坦工人黨領導階層的大本營所在,山區遍布據點。

土國總理厄多岡十六日表示,土國隨時可能再度攻擊伊北的庫德斯坦工人黨游擊隊據點。他說:「我軍在夜色掩護下出擊,已收到預期效果。我們將秉持同樣的決心,持續在土國境內外掃蕩庫德斯坦工人黨。」

土國最近在土、伊邊界集結重兵,以報復庫德坦工人黨發起連串突擊。今年十月,土國國會決議授權土國政府發動越界攻擊。

伊北地形崎嶇,入冬嚴寒,意味土國不太可能近期內對游擊隊發動大規模的地面攻勢,極可能僅限於軍事或政治風險比較低的空中攻擊。



◆ 土軍剿庫德 空襲伊北

【歐洲日報╱中央社巴格達、安卡拉十六日法新電】 2007.12.17

伊拉克外交部十六日召喚土耳其大使,抗議土耳其在伊拉克境內實施空襲。外交部表示,此舉將嚴重傷害兩個鄰國間的邦誼。

土耳其戰機今天上午空襲土伊邊界數處村落,目標是庫德工人黨叛軍。但巴格達政府指稱,土耳其襲擊行動已經損毀伊境內的民生基礎設施。

伊拉克外交部副部長胡穆德表示,「這項攻擊行動已經造成醫院、學校和橋樑的損毀。我們要求土耳其當局停止對無辜者的攻擊。」

胡穆德說,此舉影響兩國邦誼。

土耳其當局指出,土國戰機攻擊「薩普、哈庫克、阿瓦辛地區,以及甘迪勒山區」,這幾個伊拉克北部相關地區已知為庫德工人黨的基地。

地方官員則表示,空襲造成一名婦人喪生,以及其他五名民眾重傷。

土耳其陸軍參謀長布尤卡尼特聲稱,美國支持土耳其越界空襲伊拉克北部的庫德叛軍,美國除提供情報外,還許可土耳其進入伊拉克領空。

布尤卡尼特將軍是在電視台訪談時作此披露。他說:「美國提供相關情報。」布尤卡尼特指出,「更重要的是美國昨晚對我們開放伊拉克北部領空,美國藉由此舉認可我們的空襲。」

這是本月以來土耳其展開的至少第二波空襲庫德叛軍行動。

負責維護伊北安全的庫德族民兵發言人雅沃表示,「根據我們的初步報告,有八架土耳其戰機轟炸鄰近甘迪勒山區的數個邊界地帶村莊。」

但土耳其外交部長巴巴江否認有任何平民居住地區遭攻擊。

庫德族庫德工人黨叛軍自一九八四年起,在土耳其東南部展開致命叛亂活動,並在鄰近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邊界咐近的甘迪勒山區設立多個後方基地。

庫德工人黨叛軍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空襲行動持續八小時。聲明說,「數十架戰機和大砲攻擊庫德工人黨據點」,並稱在空襲前,美國飛機曾展開一個月偵察飛行。

土耳其軍方表示,轟炸於凌晨一時展開,全部戰機已於凌晨四時十五分以前安全飛返基地。戰機飛離後,大砲持續砲轟鎖定的目標。

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讚揚這是一起「成功」作戰行動。艾爾多安發表電視演說指出,「土耳其武裝部隊昨晚鎖定伊北恐怖份子組織發動全面空襲。我很滿意指出,根據我們的初步評估,在夜色掩護下展開的這波攻擊行動很成功」。

土耳其副總理警告,倘若有必要,土耳其將會發動更多越界攻擊。

fsj 提到...

助土耳其掃蕩 美傷庫德族的心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 2007.12.19

伊拉克北部庫德族自治區的官員表示,約三百名土耳其輕武裝部隊十八日凌晨進入鄰近伊朗邊界的伊拉克北疆約三公里處,至十八日上午仍未撤離。在安卡拉的土國官員證實了這項說法。

庫德族自治區官員表示,這批土軍突進的地區是渺無人煙的邊界山區,土軍並未與庫德斯坦工人黨游擊隊遭遇。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對此消息拒予置評。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康朵莉莎‧賴斯十八日突然抵達巴格達以北二百五十公里處,有伊北庫德族之耶路撒冷聖城之稱的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稍後將轉往巴格達。賴斯此行目的在呼籲伊拉克領導人加快全國和解腳步,鞏固最近收到明顯效果的軍事進展。不過,美國協助土國掃蕩庫德族游擊隊,可能為美國致力促成伊拉克政治和解的過程投下變數,更可能導致當初強烈支持美軍駐留伊拉克的庫德族產生異心。

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為土國提供即時情報,使土國軍方最近得以對盤據伊北山區的庫德斯坦工人黨游擊隊發動多次攻勢,包括十六日的大規模空中攻擊。據指出,美國軍方人員已在土國首都安卡拉成立情報中心,就近為安卡拉當局提供美軍偵察機與無人飛機蒐集的即時情資與空中照片,利於土國當局隨時掌握游擊隊的動向。

大約五十架土國噴射戰機十六日對庫德游擊隊的伊北據點發動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空襲。伊拉克國會與伊北庫德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巴贊尼次日予以譴責。土國表示,這次攻擊採用美方提供的情報,並曾獲得美方的默許。美國將庫德斯坦工人黨列為恐怖組織。

伊北庫德族和土耳其都是美國極力爭取的重要盟友,但伊北庫德族和土耳其的宿仇卻令美國左右為難,只能試圖避免衝突擴大。美國既提供情報給土國當局,卻又反對土國對伊北庫德族游擊隊採取大規模攻勢,這種矛盾的兩面政策,恐怕難以持久。

※ 事實上只有美國利益,庫德族只能當成活祭品。

fsj 提到...

伊戰是美帝國走向衰落的分水嶺

林博文 中國時報 2008.04.23

20年前,耶魯大學史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出版了一部頗受學界和政界重視的巨著:《強權的興衰》。作者認為歷史上(公元1500年至2000年)強權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帝國過度延伸(imperial overstretch)。所謂過度延伸,即指強權使用武力征伐海外,掠奪土地資源,無休無止,終致把自己累死,國家跟著衰敗。

最近美國知識界和文化界有不少學者與政論家正在熱烈討論布希總統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不是美國走向衰弱的分界線?所有參與辯論的人幾乎都同意伊戰是典型的帝國過度延伸,同時亦標誌了美國步入沒落的開端。他們提出了南非波爾戰爭(Boer War,1899-1902年)導致大英帝國日落西山的史例,以印證伊戰對美國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已難癒合。

1899年發生的波爾戰爭(又稱南非戰爭),主要是英國人和荷蘭裔的波爾人爭搶黃金和鑽石,英軍瞧不起波爾人,認為南非「農民」(波爾即農民之意)不堪一擊。沒想到波爾人擅長打游擊,行蹤飄忽不定,又驍勇善戰,英軍屢戰屢挫,不得不從國內調派大軍支援,45萬英軍對抗4萬5千波爾士兵,除了焚燒村莊,並採用殘酷手段對付波爾平民,把他們關進集中營。史家記載,英國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明集中營(concentration camps)的民族,比納粹德國早了40年。日後當上首相的邱吉爾,即以戰地記者身分採訪波爾戰爭,被俘後逃脫,後來寫了一本有關波爾戰爭的書。

人單勢孤的波爾人於1902年投降。史家稱:英軍贏了戰鬥,卻輸了戰爭。英軍戰死4萬5千人,耗費5億英磅,英軍指揮系統和前線士兵無能又化,他們對付波爾人的殘暴行為受到其他列強的一致譴責。史家勞倫斯.傑姆士說:「英國沒有朋友」,大英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波爾戰爭對英國的重創,等於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的痛擊;而且英國當年所犯的許多錯誤,美國照樣重犯,亦同樣受到國際譴責。

曾在1980年代做過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的馬布巴尼(Kishore Mahbubani)在其新著:《新亞洲半球》中,即痛批布希政府侵略和占領伊拉克,完全是一種無視國際法律與國際政治的惡霸行為。他認為西方的戰略思想不僅無法解決全球性挑戰,反倒會使全球陷入危機。從19世紀大英帝國雄霸天下到21世紀美國充當世界獨強,國際政治都是以西方列強的戰略思考為準繩,國際外交更是由西方列強所主導。馬布巴尼強調,在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快速崛起、美國與歐洲逐漸沒落的今天,亞洲國家應挺身而出,創建屬於自己的世紀,共同抵制「以西方為主」的國際戰略守則。

然而,在中、印等國對自己仍沒有相當把握的今天,西方列強不可能放棄主導國際外交的地位與權利,猶如一個文明不會輕易地拱手讓位給另一個文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列強,防範中、印等新興強國爭權的手法是加緊控制一些極其重要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安理會、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和八國集團。

2005年9月,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公開要求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做一個「負責任的利益共享者」。事實上,美國在冷戰時代及後冷戰時代,經常扮演一個不負責任的利益共享者,尤以中東問題為最。中東問題就是巴勒斯坦問題,現在則多了一個伊拉克問題。巴勒斯坦問題不能解決,美國要負最大責任;而伊拉克問題則是美國自掘墳墓,始作俑者布希明年1月20日下台後,新總統將接下爛攤子,不論撤或不撤,伊拉克戰爭就像當年的波爾戰爭重創英國一樣,大傷美國元氣。

從美國走向衰落到亞洲世紀的興起,也許還有一段漫長時間;但是,現在已可遙望到一線曙光了。

※ 本文不代表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