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7

新種火星蟻 保有始祖原形

【潘勛/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2008-09-17 中國時報

美國生物學家已在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發現全新種類的螞蟻,具有盲眼、生活於地下、掠食動物等特色,因為它模樣十分古怪,又結合許多前所未載的特徵,所以拉丁文學名甚至直接取為「火星蟻」(Martialis heureka)。

「火星蟻」成蟻身長在二到三釐米之間;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研究團隊表示,依這種昆蟲的去氧核醣核酸及形態學,對照化石史料及生物學資訊,結果發現,原始蟻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剛與黃蜂演化分家,接下來出現一批蟻類亞科,而「火星蟻」可以追溯當時。

「火星蟻」演化下來,很適應居住於亞馬遜雨林的泥土中,體色蒼白,沒有眼睛,但上顎部很大。它不屬於以前發現的廿個蟻類亞科,只能獨立成為第廿一個亞科,也是一九二三年以來,首度發現的蟻類新亞科。

德州大學研究團隊領導人雷貝靈說,發現「火星蟻」顯示,目前世界所剩的雨林土壤裡可能有很多新的物種,而且就演化而言,十分重要。

二○○三年,雷貝靈便在巴西的瑪瑙斯找到一個「火星蟻」樣本,他的同儕、德國「國立自然史博館」專家韋哈也找到兩個,但三個樣本接下來都告遺失。時隔五年,才又找到一個樣本,所以,「火星蟻」學名的修飾詞「heureka」意思是「我找到了!」

雷貝靈說,「火星蟻」的始祖可能在蟻類演化初期便已出現,長久下來,出現一些變化,如失去眼睛及體色變淡,適合居住在地下的憩息地,然而它仍保有祖先的其他身體特徵。

「火星蟻」躲藏在環境很穩定的熱帶土壤裡,小氣候相對穩定,來自其它蟻類的競爭可能很少;所以,「火星蟻」或許可視為蟻類演化「紀念品」式的物種,保有某些祖先的形態特徵。

※ 相關報導:

* New ant species discovered in the Amazon likely represents oldest living lineage of ant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0716045.html

絲盤蟲基因組完成定序 理解動物起源
馬利筋 vs. 毛蟲:以迅速修復反擊胃口
山椒魚8/1起 列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奇特的變色龍:大半輩子都是一顆蛋
接觸性癌症迫使「塔司馬尼亞惡魔」提早繁殖
最適者生存:癌細胞也遵循演化法則
病毒將自身織入 DNA 中由父母傳給嬰兒
DNA 條碼:它們都很準確?
RNA 誘發外遺傳的遺傳性病變
華裔研究者發現沈默基因的新技術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科學家揭露沬蟬超凡跳躍能力奧秘

◆ 彎弓彈跳 科學家揭露沬蟬超凡跳躍能力奧秘

法新社╱劉學源 2008-10-01

(法新社巴黎二十九日電)英國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已能解釋為何擅長跳躍的昆蟲沬蟬擁有如此超凡跳躍能力。黃頭長沬蟬(Philaenus spumarius)的跳躍高度可達七十公分,相當於人類能立定跳躍越過埃及大金字塔,是道地的世界跳躍冠軍。

為達到此跳躍高度,沬蟬的起跳速度達每秒四千公尺,其軀體承受的重力加速度高達400G,相當於太空人升空進入軌道時所承受重力加速度的八十倍。

沬蟬擁有如此超凡跳躍能力的奧秘一直成謎,跳蚤也是跳躍高手,但體重較沬蟬輕六十倍,此意味沬蟬必然具備某種獨特功夫。

劍橋大學動物學家巴羅斯表示,答案就在沬蟬後腿和翅膀之間的弓狀軀幹結構。

如同弓箭手拉弓般,沬蟬收縮肌肉拉緊其胸膜弓,然後宛如彈弓般一舉釋放儲蓄能量。

此胸膜弓是一種複合結構,由多層硬角質層和名為節肢彈性蛋白(Resilin)的橡膠狀蛋白質構成,科學家正試圖合成這種擁有卓越彈性的蛋白質供商業使用。

這種設計是如此超凡,使沬蟬能維持胸膜弓於「蓄勢待發」狀態,以便隨時跳躍,且能一再彎弓,不致損害弓本身或沬蟬軀體。